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1-27 14:44:01

中学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教学例1

前言:

所谓的素质是人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会性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按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注重开发青少年潜能训练。其目的是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入手,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素质,造就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与载体。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审美素质的作用,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有素质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功能。

1、1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1、2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某些人道德素质的每况愈下,道德沦丧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当务之急,但道德的修炼不是坐而论道就能够功德圆满的,道德的养成需要学生个体的身体力行。道德问题又往往是与利益的竞争相联系的,道德的培养也需要在竞争的情况下进行方能见效,体育恰恰可以为道德教育提供这样的机会,体育的内容载体之一是现代竞技运动,其不断完备的规程、规则体现了一种社会的道德期盼,参与其中便会使人懂得社会或群体对个体的期待和行为规范,也能够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如足球竞赛中要求队员之间要团结协作,队员要服从裁判、尊重观众,要正确对待比赛,要正确对待胜负等等,所有这些都使队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还表现在通过参与或观看体育比赛,提高了整个民族素质和民族的凝聚力。如悉尼奥运会期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为运动健儿的胜利更为祖国的荣誉欢呼雀跃,无处不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德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2、具有素质教育中的个性教育功能。

2、1参与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个性的展示,知识经济的社会,尤其强调独具特色的、个性化的知识创新,体育运动恰恰为老师和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一个宽松和健康的舞台,作为个性教育的体育,一方面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情境塑造了学生个性,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自主运动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无拘无束的自主环境中磨炼了个性。如体育教学中的耐力跑有助于形成和发展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自强自制的个性心理品质;参加团体项目(足球、篮球等)运动有助形成和发展学生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勇于拼搏和永不服输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在性格、气质、能力上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校体育的功能绝不仅仅限于以上几具方面,如其他还有健身、增强体质的功能,竞技的功能,娱乐的功能,社会交往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功能等等,它们对推进素质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不一一列举。

2、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3、具有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能。

3、1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3、2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爱好。体育教学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3、3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特长。通过选修体育课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从而使学生领悟和品出所喜爱项目的艺术内涵,从中发挥艺术才能和特长。

3、4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3、5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

4、具有素质教育中的生存教育功能。

4、1学校体育首先是教育,然后才是运动,也就是说体育是通过运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尽管今天生活在都市或农村的学生不必再到原始森林里去谋生,但是今天的体育与“生存”的关系依然比较密切。因为,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赋予了“生存”二字新的内容。现代人也许不必再去和猛兽或自然环境抗争,但却要去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以免被淘汰,还要预防运动不足导致的过度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寿命延长的趋势日趋明显,为了“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迅猛发展,终身教育应运而生,而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和参与体育锻炼则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体育不但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心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能力和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如学校体育通过教学中情境教学或情绪脱敏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手段;通过基础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各种运动技能;通过游戏或比赛培养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为适应以后竞争日益的社会环境打下了扎实的身体基础和良好的意识品质,实现了学校的生存教育的功能。

4、2现代社会的人除了要能够生存以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生存或生活质量,终身体育运动成为现代人文明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是不争的共识,体育在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观、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各种教育中,体育应当说是最为“市俗化”的教育,无论是文、史、哲还是数、理、化,在学生走上社会加以运用之前,都只能是“经院文化”,而对学生而言是难以使之立足即融入生活的,体育则不是,蕴含其中的“玩”的教育、“美”的教育、“安全”的教育、“健康”的教育、“人际关系”的教育“生活习惯”的教育“欣赏”的教育等等,无不立即可以“内化”并付诸学子的生活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不要把体育仅仅看作是运动的教育,而是要看到运动作为一种载体,其教导生活的承载力是其他任何教育所难以比拟的。作为生活教育的体育也许不能直接培养出引发产业革命的旷世奇才,但却可以造就一代懂得如何健康、文明地生活的现代人。

5、具有素质教育中的提高身体素质功能。

5、1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体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5、2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6、具有素质教育中的智育开发功能。

6.1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使学生学习的负荷越来越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7、具有素质教育的劳动素质培育功能

7.1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中磨炼意志,得到锻炼,提高对劳动技能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体育教学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学生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而且往往体力劳动大于脑力劳动。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强壮有力,为以后从事各项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并且能使学生明白劳动付出的越多。取得的成绩就越大这一道理,所以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和敬业教育。学习体育动作要有吃苦耐劳精神,要经得起反复磨练。而一项劳动技能的掌握,同样也需要多次实践的过程,进而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劳动,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培养学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爱岗。

结论

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是关系到学生全面成才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中学体育教学例2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

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

中学体育教学例3

【序言】: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当是丰富,形式多样的,因为中学生的体育教学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性,富有挑战性,因此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际,探讨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由于体育课程对学生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在选择内容上,只要能让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应掌握的课程标准中,所明示的人的有关体育方面的教养财富、教育财富和发展财富,它不仅包括了教材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学习的引导、动作、方法和教育的方法论提示、价值判断、规范等。教学内容是作用于学生的有效因素,体育教学中,教师掌握具有体育文化价值的内容,诸如:体育知识、技能及良好的情感态度等。教养财富是指学生应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本身,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教育财富是指隐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那些关于学生体育道德修养、体育精神、思想作风及良好人格教育方面的内容,这是隐性的教学内容;发展财富是指内含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中的关于学生心理、生理、情感、态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隐性的教学内容。

二、选择中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选择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三维健康观和客家体育的特点,以及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选择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学习内容。

2.健康性原则。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以有利于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激发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锻炼学生健壮的体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创新精神为原则。

.3.优先性原则。对那些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又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传统体育项目要优先选择。如跳绳、花样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技术简单、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项目,应优先选择到教学内容中。

4.主体性原则。学生不单是教学中的学习者、接受者,更是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因此,在选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依据,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能够激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练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为原则,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

5.趣味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突出健身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加强体能锻炼,有效地增强体质。如花样跳皮筋是在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以跳跃为主,穿插着点、迈、勾、挑、跨、碰、压、踢、绊、搅、绕、盘、踩、掏、摆、顶、转等十几种趣味横生的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许多花样来,学生边跳边唱,充满了趣味性。

6.安全性原则。对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如踩高跷、爬竿、弹弓等,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即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内容

改造和创新教学内容,要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创新、降低难度、简化规则等手段,从整体健康出发,创造出新的适宜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

(一)跑的教学内容的改造

跑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各项运动的基础。应把枯燥、乏味的竞技化的跑步改造为带有目的性、形式多样的活动游戏。如将短跑改造为各种奔跑游戏,弯道跑融进十字接力中,起跑改变为各种姿势的快速启动和各种躲闪练习,耐久跑改为各种追逐游戏或球类游戏(如更改规则和降低难度的橄榄球)等。另外,还要注意开发跑的多种育人功能,在实现参与目标、技能目标、健康目标的同时,关注心理和社会目标。

(二)跳的教学内容的改造

跳跃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给学生带来了欢乐,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把跳跃与游戏结合,淡化田径运动项目的竞技性和规范性,在跳远和跳高的活动中,不以腾空姿势冠名,而是在跑动中自然地急行跳远和跳高,以发展跳跃能力为目标,在游戏中学习跳跃技术,如“开火车”“青蛙跳荷叶”等等,这样以跳跃游戏为载体,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目标。

(三)投掷教学内容的改造

投掷项目对场地、器材有一定要求,除用纸飞机、自制保龄球、沙包等代替垒球和铅球练习投掷技术和力量以外,还可设计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情节进行教学,如原始人的围剿猎物游戏,具有时代气息的海、陆、空联合大演习(低、中、高三种投掷目标)等,只要能达成教学目标,都可以大胆采用。

(四)体操教学内容的改造

体操是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技能联系在一起的,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改造这部分内容时应与生活实际和自救自护相结合。如各种滚翻的合理运用。也可以通过各种体操动作的组合(如钻、爬、翻越各种障碍等)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灵活性,提高生存能力。

(五)球类教学内容的改造

球类的基本技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要求有些偏高。而对球类运动的参与应是重点。改造此项教学内容时,应以游戏和比赛(可适当简化规则)为主,力求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简单的比赛规则,从而带动简单技术的教学,这对于学生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是很有益的。

五、精心选择,丰富教学内容

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深刻的寓意和趣味,富有挑战性的魅力,满足学生好奇、探究、体验、甚至“冒险”的心理,体育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对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1.精选教材

教材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教材进行加工,解决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感受到上体育课以及从事体育活动的快乐。运动学专家也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不同强度的锻炼项目,才能在运动中较好地完成心理锻炼。因此,要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精选一些适应学生主体条件和各地方特点的教材,加强教材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方面的实践性,降低体育教材的难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信心。

2.增加游戏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运动,它既不是组织松散的一般性游戏,也不是控制严格的一般性体育教学和训练,它以其鲜明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在学校体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游戏既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又能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习惯,游戏过程中可让学生摸索或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使整个游戏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比赛氛围,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很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

3.加强左侧练习

研究结果证明,人的左,右半脑的功能不同,左半脑与词语思维,逻辑分析等有关,执行着抽象思维的功能,右半脑与感性认识有关,执行着形象思维的功能。传统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以及讲课和考试等基本上发挥的是左脑的功能而忽视右脑功能的开发,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只有左右半脑的协同活动,学会用全脑来思维,人的左右半脑才能获得均衡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高度发展,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体操项目中尽可能地利用左侧手,脚支撑,加强左侧手,腿的力量练习,利用左手做游戏等等,这就是体育运动促进智力发展的基本原理。

4.学生自己选择教学内容

选择教学内容不仅是教师的事情,而且也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与“不动”是课堂的核心。新的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怎样选择内容是需要教师指导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这样在教学内容的版块中将一部分空间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肯定。

【结论与建议】:

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要将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放在突出的位置,健康的意识是我们对健康的一种理解、一种观念、一种追求。课程是遵照教育目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编制的教育内容。中学体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中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新的体育的教学内容应当是开放的和有效的,应当是接近学生生活和易于学生学习的,应当是具有时代性和充满活力的,应当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有益于增进健康的。中学阶段的体育课,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掌握一到两项自己感兴趣的,有利于自己课余时间使用的运动技能。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掌握从事体育锻炼必要的技能与方法,获得有关健康的知识与信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我坚信: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同行的协作,我们的课改一定会取得成功,使体育课真正发挥它的育人。

【参考文献】:

[1].徐亮.对快乐体育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教改前沿,2003(2).

[2].体育学科教育[J]08年1期

中学体育教学例4

二、中学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接轨的方式

1.学校要足够重视体育教学,要将其作为教育的中心

目前在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过于重视各种竞赛,但是对教学水平却起不到足够的重视;只重视结果,却不重视对体育教育的普及工作。所以实际的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只有体育教师认真完成体育课的教学,才能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才能更好地履行素质教育的宗旨。

2.学校要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对象有正确的认识

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一是要对体育教学的目的和对象有正确的了解,要全面的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对体育教学作出的各种要求。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只重视专业体育人才教育的思想。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要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地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多样性人才的需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1.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直贯穿的教学思想是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是在素质教育中对体育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要想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要严格遵循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制定的教育原则,要将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同学。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要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2.不断地更新中学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进行不断的更新。一是在编制体育教材体系时应该合理的吸收竞技体育中那些适合人类身体发展、增强人体体质的材料,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二是在编制教材时尽量保证材料的简洁性,尽可能地降低技术和要求的难度,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人体发展的要求,要以那些能够被全体学生通过锻炼和学习就能掌握的基本技术为主,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三是在教学时要重视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四是在更新中学体育教材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要重视将各项教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3.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和体育工作的成绩评价

现在各个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时依旧采取传统的方式,即以运动技能的评定和达标为主,平时课堂的表现和理论考试为辅的方式。教师检查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效果往往依据学生在某一时间完成某一体育技能动作的状态及成绩来评价,而这种状态只能反映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心理、环境条件下的体育技能、技术水平。评价内容过于单一,难以反映不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单纯从最后的运动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情况其意义不大,应从学生自身的基础上看认识、实践、情意和躯体健康及心理等方面的提高幅度和结果结合起来评价。

4.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中学体育教学例5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如前不久在我国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中,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我国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终于夺得了全部项目的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如:女子单打冠军争夺战中,邓亚萍对乔红的第五届(决胜局)比赛中,乔红以12比20落后,但乔红毫不手软,韧劲十足,连赶4分,使比分追到了16比20。虽然最后乔红负于邓亚萍,但她这种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三)体育教学是一项集体活动。我们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品德。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为国争光的典型人物不胜枚举。例如为祖国获得第一个世界乒乓球冠军的容国团,于1957年从香港回到内地,1959年他在第25届世乒赛中荣获男子单打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又例如世界闻名的我国女排名将郎平,为了发展我国的女排事业,毅然放弃了在国外年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优厚待遇,回国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其月收入只有562.6元,约合71美元。她视国家利益和荣誉高于一切,不顾回国执教风险大,压力大,工作辛苦,克服了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的种种困难。她这些表现就是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还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克服伤病的困扰,冲破重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我,为国争光。他们顽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进而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常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体育课的教学阶段,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这一教学阶段的内容很广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

第一,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器械体操的动作不是一两次课就能掌握的,要掌握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也就是说,在学习器械体操中,会碰到许多困难。比如,有时练得很累,手掌会磨破流血,有时甚至从器械上掉下来。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在器械体操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同学一上杠子,就吓得动作失常。对这类同学,除了耐心帮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外,更重要的是要心理“治疗”,鼓励他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让他们体会自信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同学们热情关心他人的良好道德品质。

第二,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田径项目的练习既苦又累,枯燥无味。特别是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时,有些同学更是感到心里发怵。这时,教师除了要对同学们进行跑的技术、呼吸方法、体力分配的指导外,还要对同学们进行中长跑锻炼的实践意义教育,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第三,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多数球类项目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球类教学和比赛中努力培养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能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第四,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武术,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武术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结合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典型事例,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霍元甲的“痛击洋人”等爱国主义精神,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学习武术,首先是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次是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祖国的保卫者,而不是为了打架斗殴,以强欺弱。因此,要告诫同学们,习武一定要有良好的武德。

经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承受了一定的负荷。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敬学、敬业精神。在体育课教学的结束阶段还要小结本课教学情况。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教育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三、体育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发挥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做一系列的示范动作。他们要用自己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他们不仅要在技能上成为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成为学生的表率。这就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在教学中要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要想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动作技术,教师除了要强调正确掌握技术外,还要对同学们特别是那些怕弄脏脖子的女生进行不怕脏的教育,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引导学生。

中学体育教学例6

【中图分类号】G526.2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111-01

快乐体育是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的一种全新模式,笔者根据工作积累针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快乐体育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快乐体育是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与锻炼,同时也是指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快乐体育的内涵首先是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快乐体育十分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即主体作用。快乐体育理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其次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驱动教师满腔热情、专心致志地从事教育工作,千方百计把学生教好。同时,它不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上的障碍,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教育影响,并对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兴趣以至爱好,最终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促使教学目的的实现;再有就是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快乐体育就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所有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措施

2.1快乐体育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基点。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来研究教与学的艺术及其相互联系的,它标志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组织,一直到体育教学环节的确定与调控,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2.2注意采取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是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共同目标,然后再进一步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能力,而快乐体育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现有的能力去享受运动,基于此,快乐体育提出学习目标不仅与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以及运动技能吻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心理上享受运动乐趣的水平相一致。为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的进度要自己决定,并给在现有的水平上充分享受运动乐趣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产生学习的动机,在创新和创造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享受运动的乐趣和能力。

2.3注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在快乐体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情况,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确立目标,自我观察,互相观察分析几归纳技术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认识把握学习的全过程,理解以会技术与新学技术的内在关系,以及自己在身体运动技能水平与新学技术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基本途径

3.1情感先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情感就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3.2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中学体育教学例7

[关键词]体育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们之间的合作学习,从而让其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自学意识以及“大家”意识。因为合作学习不局限于仅仅两个人或者是三个人,甚至是一个团体内的互相合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在这个目标下,体育教师们的教学程序应该围绕在学生们的特异性之中。例如,组内不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本领、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们判定不同学生们之间的进行合作学习的依据。因此,任课体育教师们在进行分组时可以考虑以下的方面:第一,教师们在进行体育教学课程学习之前可以先设置几个课前问题,将这几个问题平均分配给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互助互学,从而共同得出答案。然后,在课上教师们在根据学生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回答进行整理,并对正确答案进行公示,从而完成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

二、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是一项创新的举措,下面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将其应用与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学习以及生活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影响相比较于传统的竞争型体育教学来说,合作学习模式对于学生们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合作学习以学生们为中心,任课教师们将一些体育动作、操作技巧演示给学生们,通过将动作从正面、侧面依次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熟悉这个动作,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动作的认知,避免出现错误记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学生们通过观察教师们的动作示范从而对于体育动作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记忆。为了能够让小组成员能够一起进步,各个成员将会非常积极并且主动地指点出组内同学动作的不恰当性或者是错误的地方,通过合作,小组内的学习环境非常和谐并且积极向上,因此,合作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分析能力。

(二)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影响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学习模式相比于相比较于传统的竞争型体育教学来说,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理论知识,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论知识水平。理论知识作为体育教学实际操作的一个技能挤出,是高等师范学院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合作学习模式的本质是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学习,然后组内相互合作,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通过以教材、互联网、课外书籍等等的方式对老师们布置的作业进行理解,学生们在进行答案查询的过程中,无意识的增加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再通过组内各个学生们之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从而让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的牢固。

(三)对于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传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很少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教学,大都是以口头叙述,然后老师们在进行动作的示范,学生们真正的思考并且练习的时间较少。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们对于技能的实践以及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教师们的主观教学意识非常强,仅仅是依靠自己现有的动作技术或者是教学经验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学生们在课程上处于一个被动吸收知识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以下两种情况:第一,一旦体育教师的在进行课堂演练和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出现教学内容的偏差,学生们一时间无法发现,导致一错再错。第二,教师们的主观意识太强可能导致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的厌烦,因此,对于学生们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很大程度上下降。而合作学习则大不相同,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每一个学生都动了起来,并且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帮助,并且每一个人都有着让自己的小组变得更好的责任,因此,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大大写提高,从而对于他们的体育学习达到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影响。

三、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一)使用合作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对以往高等师范院校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产生的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有些高等师范学院的任课体育教师们很有很好的使用学习资料,进而不能够将合作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出现教学偏差问题;第二,在课堂中应用合作教学模式时,教师们在其中起的作用并不是非常的明显,以至于在推行起来有些困难;第三,学生们在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时参与度不大,对于问题的讨论有效性也不是很有成效;第四,教师们对于学生们进行合作交流所产生的成果反馈不明显,导致学生们进行下去的欲望不大。

(二)使用合作学习时提出的建议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第一,高等师范学院的体育教师们必须加强对于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进而让学生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第二,在进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行时,不要只注重表面形式,要加强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性研究,进而更好的应用与自己的课堂之上;第三,在进行教学时,不要只注重教学模式的实行,还需要注意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学生们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们不能只关注与好学生,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们也要一视同仁,进行个性化差异教育。

四、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研究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们的注意力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资源非常丰富,一些学校的优秀教学视频也在网上都有资源。现如今,每一所高校中都存在着多媒体设施。因此,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网络上寻找更多的视频让学生们进行参照学习。例如,学生们在学习一些体育动作的时候,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视频信息,在备课的同时,将互联网上的一些专业人士的视频进行剪辑,并配以文字说明。然后在课上教师们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记忆力,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然后进行视频的观看以及讲解。将动作从正面、侧面依次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充分的熟悉这个动作,这样不仅仅可以加强学生们对于动作的认知,避免出现错误记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通过视频中动作的循环播放,让学生们自己实际的练习以及模仿,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小组之内还可以进行动作讨论,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中学体育教学例8

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其最鲜明的特点便是以身体活动为直接作用对象,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目的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围绕身体来展开,且将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而一般来说,所谓的身体机能,一方面包括由骨骼、肌肉及内脏器官等组成的一套功能系统,它往往直接表现在身体的物质形态上。另一方面,身体机能也指由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组成的感知系统,它虽然以物质材料为对象,但与人的精神存在深层次的关联。实际上,无论是物质形态的身体活动,还是更为复杂的感知活动,它们都以追求身体的舒适感和精神的愉悦感为目的,也就是希冀通过身体机能的实践,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满足,这就是体育美学之所以可能的依据所在。

一、体育美学的内涵

体育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开展身体练习来增强体质,最终意图是要让人的身体和心灵在运动实践中获得协调发展,它不仅是为培育强健的体魄,更是为了锻造坚韧的精神力量,而最终是要塑造健康、活泼、完善的生命个体。众所周知,人要进行审美活动必须以敏锐的感知能力为条件,美感的产生是建立在生命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的。若是自然生命无法获得自由充沛的生长,身体机能不能获得全面、强劲的发展,所谓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和谐统一的审美理想就不可能实现。按照上述理解,体育美学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美的形象的塑造和展示,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美的道德品格的培育。

首先,体育美学是指对美的身体的培育和展现,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美的个体形象的塑造。我们知道,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通过一系列有节奏和有机联系的动作,促进外在形体和内在机能的自我完善,从而锻造优美的形体、强健的体魄,使人的身体得到最大限度的美化。如果说,美的身体的培育是每个普通人希冀在体育活动中达成的审美愿望,那么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则凭借一系列技术动作展现其完美的身体形象,由此带给人审美享受和审美愉悦。观众从他们的身体姿势、动作幅度、力量、速度、节奏的变化来获得身体美感的体验。

其次,体育美学还包括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美的形象如果缺乏欣赏它的眼睛,那也将失去存在的价值。而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塑造美的形体,同时能够帮助个体发展基本的审美感知能力。因为鉴赏活动的开展是以健康的身体机能为前提的,体育活动则是锻炼健康体魄、完善各种身体机能的根本手段。一般的美学理论认为,鉴赏能力的培养只是与审美理论的学习以及大量的审美训练相关,却根本忽视了审美活动所需的生理条件。体育活动对人的身体是一种全方位的作用,它不单单是对体质、体力、体形的训练,也有利于发展人的各种感官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而这些恰恰是鉴赏活动所凭借的最重要的审美感知能力。

再次,体育美学还包含了人格美和道德美的内涵。体育活动的过程虽然洋溢着生命的乐趣和运动的兴味,但也充满着艰辛甚至痛苦。因此,体育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克服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个体坚韧不拨、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勇敢、自信、顽强的精神品格,最终实现人格和道德上的升华。

二、体育美学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对体育美学的理解,我们认为,在当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贯彻体育美学的基本原则,将体育美学的内涵和精神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做到以美育发展体育,以体育实践美育,而这对于中学体育教学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系统的重要阶段,中学体育教学对于体育美学的应用具有内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形体美的塑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在生理方面是以性发育为主要标志,性成熟亦在这一阶段完成,他们的体格已逐渐接近成人。在心理上则对自己的性特征以及与性有关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总而言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身体意识,他们感知自己的身体,也会观察他人的身体,进而根据身体的形式特征作出审美判断。因此,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充分依据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以及他们的身体感知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项目,科学、合理地锻炼、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以美的要求塑造身体条件,以自然、健康的方式实现对身体美的追求,从而满足中学生对于身体的审美期待。

2.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如果说,形体美的塑造是从客观的物理层面来实践体育美学原则,那么,在体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则是从审美教育的维度来评价体育的人文价值,揭示体育美学的合理性。中学生正处于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情感的高度活跃期,而发展他们的审美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成为中学阶段重要的教育宗旨。按照广义的美育观念,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任何一种教育实质都是美育,其中都渗透着美的因素,都包含着美的追求,都蕴藏着美的价值。体育的美育功能不仅体现在为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锻造完美的生理条件,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对身体的动作、姿态、速度、节奏的观察和欣赏来培育中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不仅如此,正如上文所说,由于体育活动亦是一个克服自我、战胜困难、升华人格的过程,因此也是一个塑造美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换句话说,在体育活动中,审美鉴赏和道德实践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前者最终有助于德育的实现。虽然体育美育在途径和方法上与其他美育形式,比如艺术教育存在较大的区别,但美育的效应和宗旨是一致的。

三、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美学

1.创造美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美的教学环境乃是体育美学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第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美的教学环境包括师生服装的整洁,场地的平整、美观,教学器材的条理性和安全性等等。尤其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其外表、形象、精神风貌也是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构成学生的审美感知对象。因此,教师在着装上要整洁、得体、大方,符合运动气质,课前应该利用时间检查、布置运动场地,在一个美化的环境里开展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一个审美享受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教师的审美素养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美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构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所以教师某种程度上就是美的展示者和示范者。体育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接受美的熏陶和教化,实现体育的美育效果。那么,美从何来呢?在体育教学中,美首先来自教师的语言和行动。比如,体育教学过程经常要求教师作示范,示范包括动作的展示和语言的叙述。教师在示范动作时要力求做到准确、熟练、协调、连贯,以此表现动作美,运用动作之美去感染学生,在其心理上造成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动作的示范总是伴随着语言的讲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语言艺术的修养,在讲解过程中要做到发音清晰,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用优美的语言去吸引、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基于上述可知,教师的美学修养和美育技能对于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贯彻体育美学的基本原则,实现体育的美育宗旨乃是至为关键的,所以提高体育教师的审美素养便是推进体育美学的实践性应用的前提任务。

3.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强调审美因素。从科学上说,体育活动是一项包括物理运动、生理运动在内的综合性的生命运动,而从美学的眼光看,体育活动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处处包含了美的要素、散发着美的气息、展现着美的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两方面让体育活动中的审美因素充分凸显出来,使学生意识到体育的审美特质,使他们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无不在美的陶冶当中。如在队列训练中,列队的整齐、步伐的一致、口令的响亮等,都是审美形象和审美风貌的展现,学生在参与其中时能够从身体和精神上获得一种由和谐、均衡带来的美感享受。

体育对于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个体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在其中贯彻体育美学的原则和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美学在体育活动中愈发显出其重要性。教育者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发展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既是借由身体的练习来锻造精神的力量,也是从精神的高度来审视体育的价值。

中学体育教学例9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发展与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与发展。作为当代的青少年,除了具备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养,这是广大体育教师需要承担起来的责任。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的身体健康、身心素质、知识能力、道德行为都有了新的需要,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原来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在新课程改革李念念,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挖掘学生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

当教育教学活动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上的时候,这种教学活动是非常不成熟的,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教育教学活动达到深层次的精神侧面,对人的意识、行为、心理、人格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教学活动基本上走向了成熟的、科学的发展阶段。从古至今,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都被各个教育家重视,体育教学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别的学科达不到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呢?具体来说,体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伏案立案习惯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精神就是在体育运动中,那些对人的发展、思想、人格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的意识与思想形态,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积极的挖掘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形成全面的人格,不可以给与忽视。体育精神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学生的人格与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愉悦的心情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拼搏精神。体育运动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不同的体育项目在运动形式、运动内容、运动的方法手段上都各不相同,但是各个运动的内涵与精神是基本上相同,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引导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变得更加通透。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例如我们国家的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她自身的条件非常不足,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拼搏精神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特别是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给与她高度的评价,曾说过“邓亚萍是我本世纪见过的最好的运动员+,她是奥运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最有力的诠释者,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明白体育精神中的拼搏精神、竞争精神。在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中,有一个母亲感动了全世界,那就是丘索维金娜,七朝元老降临里约,全世界都为之动容,这位41的母亲为了孩子第七次站在了奥运会的舞台上,对于一名体操运动员来讲这是传奇,当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她第六次站在舞台上,全场观众为之欢呼、为之鼓励,给她传奇的体育生涯送上最高的敬意。虽然体育赛场,瞬息万变,但是对于丘索维金娜来讲,当她款款出场的时候,就是一种丰谷,他站在那里,全市的就是奥运会坚持不懈的精神,她是最纯粹的奥林匹克人,奥林匹克精神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他的骨血之中。同样是在里约奥运会上,开朗乐观的“洪荒少女”傅园慧,让我们感受到了乐观、大气、享受、自由的体育精神,女排夺冠的消息感动全国,举国欢腾,在本届奥运会上从不被看好到一路逆袭,从历经波折到世界之巅,女排姑娘在万分紧张的赛场上走出自己独特的道路,这其中蕴含着女排的拼搏向上、不为困难、相互合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引导学生学会公正的看待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以体育精神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跑多快,跳多远,也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以体育教学为载体,将人的情感、态度、意识、行动统一到一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善人的各种品质,发展人格教育。笔者从自身的工作经验出发,探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精神,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大部分的体育运动都是需要不同学生之间进行团结合作,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因此在体育团体项目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或者是因公忘私的良好习惯,体育比赛不仅仅在于是否要取得胜利,或者是赢得比赛,而在于是否各自是否发挥自身的职能,使本团队的合作精神得到充分发展。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胜固然好,败也无悔,体育活动是一个整体上的比赛,运动员是比赛的活动者与参与者,大家不仅仅要尊重自己的队友,还要尊重其队的队员人格,要不然比赛就没有办法科学合理的进行下去。从国足的角度来讲,国足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大赛中屡战屡败,主要与运动员的运动理念有关,缺少对运动员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本质,引导学生协会竞争、学会合作,拼搏进取,在比赛中互相尊重、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

(二)培养学生自强不自的精神与自主精神。在体育锻炼与体育学习中,要求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要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态度,采取全神贯注的精神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应对吮吸万变的体育赛场。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争强好胜的特点,为他们的学习留下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例如身材爱笑的学生比较灵活、身材高大的学生敢于拼搏,性格沉稳的学生稳扎稳打,聪慧的学生善于变化,教师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僧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

(三)让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世界上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有一个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谁破坏了游戏规则谁就要受到惩罚。体育运动是在严格规则约束下的文明活动%我们要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挥水平,按规则允许的精神去认识问题辨别是非,不斤斤计较,不小肚鸡肠,不装孬使坏,不投机取巧,尊重事实,弘扬正义,对的就支持赞扬,错的就批评摒弃,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比赛氛围中,学会尊重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高尚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态度明朗的人格精神。

(四)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基本看法。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是对抗性的游戏,在身体素质、意识、心理特点、指挥上对抗,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的靠着自己的智慧与才学去取胜对手,追求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提升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念。在体育锻炼中,对学生的思想、能力、情绪都有较高的要求,在跳高的时候,是否能跳高,是否能够战胜一定的高度,一试便知。但是运动之后产生的一系列心理上的问题却是值得关注的。在运动结果是成功的时候,他们开心、高兴、喜悦,种种情绪溢于言表,当他们失败的时候,气馁、沮丧、急躁、紧张、自卑、焦虑等种种情绪都会随之而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情绪与特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正确的看待成功与失败,正确的看待挫折,正视自身的短处,激发学生勇于战胜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让学生保持稳定与乐观的心态。

(六)利用体育运动,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创设轻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利用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展示体育动作蕴含的内部的情感与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且生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与完善的人格,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体现。中学体育教师,要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梁融雪,曹洋.试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运动,2011,(10).

[2]谷辉.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J].新课程,2012,(11).

[3]金光辉.从体育教科书和专著的立论基础看体育思想的演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09).

中学体育教学例10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封建社会的思想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着“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体育的发展。

1.学生因素。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想法,学习动机不够明确。农村的孩子认为体育课上有篮球、足球、排球就可以了,而且他们感到教师嘴里的“一、二、一”特别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和对身体的练习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差异甚大,他们脑海中的体育课的概念就是玩。

2.教师因素。一部分偏远农村的体育教师不是正规的体育院校毕业的,也没有参加过体育函授课,导致了授课水平低,教学方法不科学。另一部分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他们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普遍存在着“放羊式”的教学模式。

二、体育教学创新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

1.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为了适应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改变农村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改革落后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思想,是农村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创新的根本前提。

2.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的大脑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事物刺激下,所自觉产生的想要的积极改变事物和欲望。因此,可以说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只有具备强烈意识的人,才能自觉主动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达到改革创新的新目的。

3.较强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利用灵活的科学技术,把握教学速度,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创新,这是体育教师促使教学方法创新的基本要求。

4.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体育教师只有不断了解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体育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当代科技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才有可能使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

三、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把这种创造性教学的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1.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便成为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出发点。

2.想象思维。想象是思维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活动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诱发思考,引导学生想象。

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思考。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通过正确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而在教法上,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从动作的反面和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的解决心理,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

四、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入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心理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照男女高矮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助的分组形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的有一部分好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互帮互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教学的分组形式。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五、结论与建议

1.大部分偏远农村的学生是单纯的,体育课的内容是单一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偏远农村体育课的必然趋势。

中学体育教学例11

1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养,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下面是例1.大地复苏的春季,许多学校为了保护草坪,常用栅栏和绳子将草坪围住,形成一道“不雅”的风景。如果我们在此时的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经常让学生吟诵“小草才露尖尖角,我的脚下把情留;等到绿草如荫时,我在上面跑跳投”的诗句……我们能想象,无论是操场伤还是同学们的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已经形成了。含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德育目标,入情入理,自然会拨动学生们的心弦。

例2:在三年级下册《模仿动物走》中,我只示范了两个动物的模仿动作,之后,就安排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想象动作进行练习5分钟。在这5分钟里,学生模仿了各种动物形象,并且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玩起游戏,使整堂课保持浓厚运动氛围。

例3:在掷垒球教学中,有几个学生的动作不正确,用直臂掷远,还认为这样的方法掷得最远,不改动作。就此,我用形象的例子说明了发力原理,鞭打动作的科学性……此后,学生逐渐改了动作,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例4:在课堂学习方法形式上,允许学生自己创新。在跳绳和呼啦圈教学中,在完成课的要求后,有几个学生自己玩起了绳子和呼啦圈。我并没批评他们,还表扬了他们,依次让全部学生进行了创造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3评价中进行渗透

心理学家认为“赞美有如孩子的营养剂”。一句由衷的赞美,便可使丧失信心,挫败的儿童悬崖勒马,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在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使其放下心理包袱,轻松地完成运动,从而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对进步学生鼓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及自觉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有一学生的体育技能较好,但纪律观念差,在集体中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我赞扬他的长处之后,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慢慢自然收敛。《孙子兵法》中有句名言叫“赏罚分明”,其意不仅是说赏与罚之间必定要有道清楚的界线,更意味着有由才赏,有由才罚的道理。但一味的表扬,事事得赏,这不仅会变成毫无意义,而且变成“无聊”的代名词。过重严厉的批评,往往可能毁灭孩子的兴趣,变得自暴自弃,陷入自卑和孤独,因此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

3.1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