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6:03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1

1. 识图电气控制原理图

机床排故之前首先要看懂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根据原理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否则学生就会失去排故的方向。

1.1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方法

1.1.1根据对常用低压电器动作原理读图。首先学生要对常用的低压电器工作原理有一定的认识。如交流接触器得电动作时,常开触头闭合,常闭触头断开,且常闭先断开,常开后闭合。反之常开先断开,常闭后闭合。中间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差,这对于学生分析相关电路具有重大意义。否则分析时就可能会出现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两个交流接触器线圈同时得电,引起电源短路,造成判断失误。

1.1.2根据常用基本电路读图。常用基本电路如电动机的点动控制、自锁控制、顺序控制、正反转控制、Y—降压启动等。而一张复杂的电气原理图经常是由常用电路组合而成的。在读图时,结合常用电路,分清主次,化整为零,对于读懂电气原理图是非常有帮助的。

1.2掌握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步骤

电气原理图的阅读方法采用“从主电路着眼,从控制电路着手”的方法。

1.2.1从主电路看有哪些控制元件的主触头及其组合方式,就可以大致了解电动机的工作状况。

1.2.2根据主电路中主触头的文字符号,在控制电路中找到控制元件(接触器、继电器等)的控制环节,按功能的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局部控制电路来分析。

1.2.3根据电气原理图纸上标题栏中对每小块电路分支的解释来读图。如镗床KA2线圈上方标题栏中标注的是反转长动,此时就可以分析出KA2线圈的作用是实现主轴的长动,而其中KA2线圈的其中一对常开触点是使KM2线圈得电,从而得出KM2线圈是控制主轴的反转。从而将主轴反转长动的原理迎刃而解。

1.2.4按下操作按钮、行程开关,分析其触头如何控制其他控制元件动作并分析电动机如何运转。在分析的过程中同样也要注意常闭触头先断开,常开触头后闭合,中间存在很短的时间差。

1.2.5初步分析每个局部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控制关系后,还应分析整个控制电路,即从整体进一步理解其工作原理。如铣床主轴电动机的控制方式分为主轴变速冲动、主轴启动和主轴制动停车。在了解主轴的控制方式后,这时就需要结合起来操作主轴电动机,操作过程中要分清步骤,主轴先变速冲动接着是主轴启动最后是主轴制动停车。观察主轴工作在不同方式的时候,对应的是哪个交流接触器线圈得电,从而更深入地全面理解铣床主轴电动机工作原理。

2. 机床工作原理一体化教学

2.1“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理论与实习交叉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让实践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2讲清机床工作时机械与电器的联动,是讲授生产机械控制线路的关键。大多数生产机械有很多机械—电器联动控制,即由机械手柄或机械部件的动作操纵电器开关的接通与断开,例如X62W铣床工作台的手柄操纵,手柄操纵时触碰控制位置开关SQ1 ~SQ4,搭上相应运动方向的丝杠,从而实现对工作台的操纵。

2.3抓住每种控制线路的特点。由学生来操作机床观察主轴制动的现象。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了操作训练,又使学生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机床排故中教师现场示范的必要性

教师在讲解机床电气工作原理分析和机床排故方法和步骤后,学生已经对机床排故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同学掌握规范操作方法,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把之前所讲的知识点再实践观察一遍,加深理解。教师示范操作是学生掌握动手能力的开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培养同学规范操作的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方法,对每个故障都应该从原理上分析,明白故障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可以分为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

3.1集中指导。集中指导主要是解决排故中一些共性问题

3.1.1比如使用电压档测量时,要分清控制电路电压,一般选择500V档位,若档位选择太低,当被测电压高于电压表选择档位时,很容易会把万用表烧毁。

3.1.2电压分阶测量法检测时,往往需要学生一手拿住万用表、一手按住按钮,若参考点和测量点离的距离较远,学生就很难做到。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电压分段测量法,检测这对触点闭合时,电压是否为零。

3.1.3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时,档位不能选的太高,控制电路的线圈电阻有的时候2KΩ,若选择过高档位,则测量时,指针会偏转到零,引起误判断。还有就是表笔的使用也要注意,手如接触到表笔的金属头,在测量电压时会造成触电事故,在测量电阻时,会造成读数不准确。

3.1.4电阻测量法中有分段和分阶,检测之前要将机床电源总开关断开,在检测时同样要注意一个细节问题。在检测接线排的导线时,万用表表笔不能直接搭在接线排的触点上,应该接触在导线的线头部分。因为接线排左右触点是导通的,而搭在接线排的触点上,接线排的另外一根导线正常的时候就会导致误判断。

3.1.5检测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电压法和电阻法,不能只局限于其中一种。例如故障设置在铣床主电路熔断器FU1上,则上电操作后,机床什么都不工作。这时可以采用电压法去检测变压器一次侧,若电压为零就可以判断出故障范围在主电路三相电源部分。从而可以利用电阻法对每一相进行检测,迅速查找出故障点。排故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效率。若不采用电压法,则故障范围可能在控制电路熔断器到急停按钮部分,也可能在主电路电源到变压器一次侧部分,检测时间将会增加。但是灵活运用电压法和电阻法时,必须要对万用表准确进行切换,机床电源总开关也要准确无误地打开或关断。

3.2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主要是解决排故中学生个别出现的错误。每个学生在排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千变万化。如有的学生在电阻档测量时,在检测熔断器两端触头导通时,忘记检测两端 触头导线是否正常。在电压档测量时,又很容易忘记将一段回路中的启动按钮按下,导致电压为零,引起误判断。

4. 加强实训中的总结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2

收稿日期:2007―09―25

作者简介:李文(1967―),女,汉族,湖南省郴洲市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设备工程系副教授,工学士,主要从事电工与电子技术及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会求知、能做事、易合作、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已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关注热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培养现代职业人的需要,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依据

《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高等技术应用性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选择和使用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能力,分析、设计、安装与调试常用建筑电气设备控制电路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即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三、《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用

下面针对电气控制线路基本环节――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有机地结合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有效地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进行实例探讨,阐述“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一)知识要求

1.掌握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设计法。

2.掌握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及过载、欠压、失压保护方法,理解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自锁控制规律。

3.掌握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点的测量法。

(二)训练目标

1.进一步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符号、用途、原理、型号规格及选择方法。

2.帮助同学们熟悉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组成,加深对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自锁控制规律的理解。

3.能根据电气原理图接线,使电动机实现连续正转控制。

4.会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范围,并能采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

老师首先根据控制要求,采用分析设计法设计出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分析其工作原理。然后提出训练目的,指出训练时的注意事项,例如就近接线原则,及如何保证自锁触头真正接入控制电路等。

常用低压电器的各部分功能部件与符号对应,是接好线的关键,训练时,老师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所用低压电器元件的结构、符号。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电气控制电路,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可采用老师边讲解,学生边接线的方法,并巡回指导,对操作难点和注意事项重点强调或示范。线路连接好后,经过检查,通电试车,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三)教学总结

学生做完实验后,老师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出现问题进行讲评。提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理解和操作障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难以理解的概念,如自锁、欠压保护和失压保护,可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形象而又直观,学生容易掌握且记忆牢固。以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一些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可通过实验求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知识拓展

控制线路完成后,老师提出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注意把教学大纲中内容适当融入每个模块,作为知识拓展的内容。

在掌握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组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出连续与点动混合正转控制电路。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布置难度大些的内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本部分。充分调动学生带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以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五)能力测试

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能力测试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老师首先介绍建筑电气控制设备常见故障,电气控制电路故障点的判断及测量方法。接下来由学生在已接好的控制板中自行设置故障,通电试车后,根据故障现象判断故障范围,采用测量法确定故障点。最后由老师设置故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查找出故障点,并给学生打分作为本模块的学习成绩。以实践考核为主,体现了职业教育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特点。

通过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电路的学习后,同学们在学习其他控制电路时,能够很快地掌握电路组成,迅速准确地进行线路安装与测试。

通过老师一步步讲解示范,同学们亲历亲为,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具真实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讲授方法显然比单纯理论讲授的形式更有效,与实际结合更紧密,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课堂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一体化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3

作者简介:何山(1974-),男,江苏金坛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强(1976-),男,新疆和静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211A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66-02

电机学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及自动化两个专业学生的骨干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传统的“三电”课程(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子技术基础)之一,属于典型的“拦路虎”课程。课程中的电磁场概念繁杂,电机的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电磁场不可见,十分抽象。同时课程理论结合实际紧密,既有丰富的理论,又有大量实验,课后作业计算公式较多,多数学生对电机磁场的产生以及分析时的非线性、电机众多部件的旋转、电磁场的交变或者旋转,缺乏想象思维,难以理解,而教师在课堂的讲授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1]课后学生独立学习时难度也较大。为克服这一困扰师生的老大难问题,教学之余,课程教学实验团队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带领新同志,专门针对这一专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教师在课堂上认真讲授的同时,总结了课堂外大家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分类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与大家共享。[2]

一、电机厂(变压器厂)参观实习

教师带领学生去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机厂)参观实习,现场观察电机、变压器的生产过程以及全套工艺流程。学生看到了套裁冲剪硅钢片(小型电机的定、转子铁芯冲片可一次冲出),之后工人叠装铁芯,压紧,制成定子铁芯半成品;之后,熔融铝水浇注笼形转子,或者绕制绕线型电机的转子绕组;最后,装配轴承、端盖等,完成电机定、转子的装配。在加电测试前,还需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的绝缘性能,加电测试电机的电气性能(转速、电流和转矩等),一台台电机就在工人师傅的手中诞生并旋转起来了。变压器绕制绕组,总装及加电测试等系列过程和电机类似,只是高压测试与常规的电机有所不同(一般电机的电压较变压器高压侧低很多);学生参观了体型庞大的大型电力变压器,认识到铁芯和绕组是电机和变压器的主要共同结构,还目睹了干式变压器、电弧炉专用变压器、巨大的变压器绝缘子串等,经过现场参观,学生对于电机和变压器的结构以及附件等知识有了现场的较全面的感性认识。

二、使用透明教具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些电机的flash课件可以动态展示电机的结构,但是毕竟不是真实的电机在运转,还是不够逼真。所以,在电机课程建设过程中,购买了四种主要电机的透明教具模型(见图1)。教具体积小,便于携带,在课堂及实验室,教师结合课程进行演示操作,透明教具使电机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深刻认识电机复杂结构以及众多部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电机的各部分结构以及运行原理,而后学生观看教具模型,对照授课内容认识电机的各个部件,理解运行原理;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给电机模型通电,电动机可以旋转,发电机可以发出电能,变压器可以变换电压正常运行,点亮灯泡,这时有同学发问:这样的电机模型为何不能够带动负载?教师抓住这一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因为教具使用的铁芯材料很少,外壳等很多结构是有机玻璃材料,铁芯用量少,磁通量低,绕组导线也很细(电流较小)。大家立刻意识到了电机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始终是最重要的内容。相比钢铁制成的沉重电机和变压器实物而言,使用透明教具学习,过程直观明了,学习知识直接方便,印象深刻,学生反映这种方式很好。

三、开展电机相关实践

电机课程里讲授了电机降压起动这一知识点,而课程实验里的电动机起动是依靠变压器变压实现的,没有实践实际工业现场的情况。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学期末的实践环节,开设了异步电机低压启动柜的安装实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情况选择制作安装Y/Δ电机低压起动柜(见图2),电机正反转等电路,并连接电动机进行调试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学习按钮、断路器、时间继电器和互感器等具体器件的原理以及使用,熟悉检测控制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进行了实际操作。能够分清主电路和控制回路,按照电工布线的规则标准接线,认真布线,使用绑扎带绑扎,基本做到布线横平竖直,熟悉各个器件的安装、调试和运行。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明确了电机今后的实际使用场合和控制柜的原理以及设计制作过程,增强了动手能力,贴近实际,看着自己接线并调试好的起动柜带动电动机正常运行,学生也颇有成就感。[3]

四、进行电机下线实习

针对民族班同学开展异步电动机下线实习,实习过程大致分为:绕组设计计算、绕组绕线、电机下线、总装及测试等几个步骤。首先是对于电机的绕组进行设计计算。先据极对数、电机槽数等概念计算极相槽数、节距等数据;熟悉相带划分、绕组单层和双层的概念、相绕组的连接关系。第二步制作绕线模,主要是使用绕线机绕制绕组;第三步,使用下线板、压脚,在槽底和槽口分别放置绝缘纸,双层绕组还需放置层间绝缘。然后后下线,槽楔塞在绕组上面,起固定作用。最后连接并检查绕组连接顺序是否正确。第四,上好端盖以及轴承,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绝缘是否满足,转动正常与否,加电测试。若电动机下线较满,槽满率高,则电机旋转正常,转矩(功率)较大,反之,电机转动缓慢,带负载能力很低。当电机通电转动起来时,同学们会十分兴奋,并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发电厂现场学习

火电厂和风电场每年都会有发电机需大修和小修,其他类型的电机也偶有故障发生,教师利用新疆大学距离发电厂很近(学校附近两公里就是红雁池发电厂)的便利条件,深入大修现场,带领学生在往届老校友的指导下学习认识拆解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的各个部件,分清励磁绕组、阻尼绕组,结构复杂的转子及其附属部件;深刻了解励磁(电压)调节和转速(频率)调节的重要性,同时还顺便了解了发电厂的锅炉运行以及汽轮机运行等相关知识,扩展了知识面以及课程内容,有助于学习“微机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学生感到受益匪浅。著名的达坂城风电场距离市区四十公里,利用节假日,学生在风电场学习风力发电知识,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共同扩展了电机在书本上的内容和使用范围,饱览了风电场风光,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结合电厂各种电机的运行状况和操作岗位,一些同学深刻学习了电机及其相关知识,也熟悉和喜爱上了电厂这一工作环境,毕业后顺利进入各类型电厂 ,活跃在新疆自治区以及全国其他省区的电力行业部门。

六、教师科研融入教学

电磁场不可见,抽象难理解,教师充分利用与变压器厂及风电场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利用ANSYS、ANSOFT等软件仿真电磁场、温度场及部件的受力(见图3),把结果制成PPT或动画文件,让学生直观看到磁力线穿越气隙、铁芯等材料的路径,电机绕组、铁芯中的温度场分布;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讲解达坂城风电场使用的各种风力发电机。[4]列举风电场的大量发电机是异步发电机,结合课本,精讲异步电机的回馈制动:发电机长期运行于回馈制动,发电的同时,从电网吸取无功电流励磁,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因而需要增加电容器等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发电机的功率因数。还有一些电机是永磁同步发电机,需要永磁体(钕铁硼材料)提供励磁磁场。我国是稀土原料的最大供应地,开发稀土也需要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等。通过讲座,学生豁然开朗,明白了电机、电路等课程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今后还可使用MATLAB搭建电路,模拟仿真计算电机复杂的暂态过程,[5]了解了从事科研的基本过程,更加信心十足地学习电机知识。

七、搜集利用课外知识

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对工作细心加耐心也是不可少的。比如教师注意从网上下载收集最新的关于电机的小知识,例如三峡电厂的大型发电机,“嫦娥三号”上使用的特殊电机等,大家了解到三峡电厂使用的发电机还不是完全独立设计生产的,而是与其他国家联合设计生产,就认识到我国大型发电机的设计生产还有一些不足,电机的设计生产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向他国学习,开拓创新。最近新闻报道了东莞一家玩具厂生产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直升机玩具,教师就启发学生搜集玩具飞机所用电机的相关知识,还有军事用途的其他电机等,学生很感兴趣,反应积极、踊跃,有的还专门就此内容撰写了调查报告;教师还带领学生使用摄像机拍摄电机的拆装过程,自制成录像,上传课程网站,帮助学生学习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开展科技制作

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的很多内容涉及到电机的控制应用。为活跃学生课外生活,拓展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循迹电动小车制作,DSP电机控制实验,PLC对生产线的控制实验及其他电机相关的科技制作,并开发了本课程的变频器调速实验。部分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了西北赛区第二名的成绩。

九、结语

以上几方面,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中灵活使用,出发点在于尽可能减小同学的学习难度和强度,力求深刻全面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经过长期实践,同学们反映:以上做法十分有利于帮助大家理解和体会难点,能明显缩短学习时间,改善学习效果。总之,只要教师多用心开拓思路,多付出,把工作做细,从学生处着眼,俯下身子,踏实做事,就一定能够想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发挥良师益友的角色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玮,潘再平.电机学课程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的探讨[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1, 33(4):78-80.

[2] 王振华,张金霞.电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3, (13):60-61.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4

通过一年电厂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对电厂有了初步的理论认识。为了更好的认识与了解专业知识,并拓展实际的知识面,我们先后在同煤大唐热电厂与大同市二电厂进行了参观实习,并在北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乌拉山电厂集控模拟仿真实验,通过实习,使我加深了对电厂及其相关行业的了解,并对厂内设备有了一定认识。

一、行业概述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后来到了大唐电厂与二电厂,北岳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其实,就像电厂的师傅们所讲,这短短的参观也就仅仅是参观而已,谈不上实习,但是就当作参观,也未必不可,而且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小到大一直是与课本打交道,这次能直接学习课本 以外的知识,当然是不能错过,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第一次来到的就是大唐热电厂,在来电厂之前,厂内师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厂的基本历史和入厂安全教育。很不巧,我们这个组被分到后夜班,凌晨,我们就以三人一组在各自师傅的带领之下去参观了电厂的各个部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在输煤系统实习观摩。厂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嘈杂,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师傅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对于师傅的介绍,讲解一米外几乎就听不到说什么,很不幸,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当然也就不知所云,不过还好,经过了嘈杂的厂房后,我们来到了输煤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环境最好的工作场地,没有房外的灰飞烟饶,没有机器的轰轰隆隆,而且没有外面的酷热。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门对面的一排三台机器,上面布满了红线,红点,还有一些绿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从表面上看看其线路图),据介绍就是控制电厂输煤系统的机器装备等等的流程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的人数只需要几个了,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安全运行,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效益的越来越好了。

这一点在大同二电厂也可以鲜明的看得出来,我们在工人师傅的导引之下,穿过了电厂的厂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机器设备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很难看到一个工人,偶尔看到的是几台可控机器,据工人师傅介绍,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所以只要电厂运行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

谈到自动化,我们在二电厂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厂,汽包的一些辅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钻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动进行,只要技术工人根据制造要求事先设计好程序,然后开动机器即可;在管子分厂,无数支管子的生产,如果仅仅是人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所以当然也利用机器的自动作业,工人只需要注意机器就可以了。对于锅炉,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管子并排组成,管子之间都是焊接着,这些焊接也是有机器的自动完成,每次并排几只管子,调整好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动工作了。

现在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员数量必然就会减少,使得对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还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轮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连续8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被立即发觉;对于维修方面的,工作时间有些不同,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维修工个个都患有“电话恐惧症”,只要电话一响,多半认为就是要工作了——电厂某些设备需要维修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必赶赴现场。当时我们听起来都很惊讶,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从事这种工作了,但是,中国有一句谚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以后真的是从事这种工作,当然是不会抱怨,更不会推却的了。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设备哪有那么容易坏掉呢,所以维修工人的情况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总之,在电厂工作的时间概念与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会按照正常的星期计算,也不会有正常的“黄金周”,人家最闲的时候就是电厂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也没什么的,还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这次认识实习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会错过职工薪资方面的问题。对于薪资方面,我没有顾面子,问了一些,但是几位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观察了一下),应该还不错,这也是事实吧,当代的中国正在崛起,经济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电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础保障,作为电力的源泉,电厂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总之,火电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环境不怎么样,工作时间不合大流,工作地点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还算不差,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替,还有着巨大的发展!

二、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在整个实习阶段,我感觉在北岳技术学院的收获是最大的也是最实际的,从二电厂的请的老师很有实力,诙谐幽默,讲的也不错。呵呵,题外话。遗憾的是只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有些东西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但从基本上已经明白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或筒仓。原煤从煤斗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三、火电厂的主要设备

火电厂主要由三大设备组成:锅炉,汽轮机和电机。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认识的是锅炉与汽轮机。

(1)锅炉

在大唐电厂实习中,我们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流化床锅炉,火电厂中锅炉完成就是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锅炉机组的产品就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锅炉机组中的能量转换包括三个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锅炉燃烧室中混合,氧化燃烧,生成高温烟气,这个过程就燃烧过程。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各个受热面传热,将热能传给锅炉的工质——水。水吸热后汽化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一步吸热变成高温的过热蒸汽,这就是传热与水的汽化过程。

关于锅炉中使用的水,据老师介绍,电厂中使用的一般是除盐水,实习中认识到,锅炉的给水先进入后自下而上流动,经加热后进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联箱,在进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变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离,其中水继续留在汽包内进行下一轮循环。

锅炉使用的均为煤。是热电厂的原料。在大唐电厂,工人师傅带我们参观了煤沟,我没法形容,远远看过去,根本不能猜出来那就是煤,因为看起来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电厂对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电厂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炉,其原因是煤粉流动性好,可充分燃烧,使用之前,利用热空气喷入炉膛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炉内作悬浮燃烧。高新电厂的师兄介绍说煤粉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大,主要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如今的环境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在热电厂中,废气物都要经历严格的脱硫后才能排放。

实习期间在电厂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锅炉方面的当属汽包。几经询问和看教科书,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离,蒸汽从汽包顶部引出,经加热到额定温度后送到汽轮机中做功,而水则继续留在里面进行下一次循环。这就是自然循环锅炉。

在参观电厂的时候,说实话,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锅炉,在大唐电厂,只见过待装5号锅炉的水冷壁,简单的说,就是一根根的空心管子吧,又没有成品(都是锅炉的各个部分,没有组合),所以还是没有弄清楚,直到在工大的仿真实验室里,在二电厂老师的解说下才明白那方形的就是,据说有六十多米高,周围有许多水管,也就是水冷壁。锅炉一般是吊着的,这点很多人不明白,如此巨大的东西为何要吊着?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应付锅炉的热胀冷缩。

(2)汽轮机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5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8-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采用“捕捉灵感探究创新实验论证分析归纳”的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过成,引导学生从学习、工作、生活的实践,走进科学研究的殿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①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②通过“创新型探究教学”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能力;③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对比法;采用“捕捉灵感探究创新实验论证分析归纳”的“创新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思路与教学过程]

1 在旧知研磨中捕捉灵感

[师]:[复习引入]:在第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如燃烧反应就是发光、发热的表现。请同学们回顾实验(2-1)[1] 铝与盐酸反应,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其化学能还有没有其他转化形式呢?在研究氧化还原反应(如锌与稀硫酸)中我们是否有所发现?请写出锌与稀硫酸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式:

[生]:

[师]:用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描述电子转移的情况,提醒同学们注意发挥灵感,捕捉创新思维的火花。

[生]:电子由Zn流向H+,(灵感)有电流产生!

[评注]源于平凡的生活、学习,伟大的创新在于灵感捕捉。引入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2 在探究教学中实现创新

[师]:启发:假若把箭号当成导线,接入灯泡会怎样?

[生]:灯泡应该发亮,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师]:启发:怎样设计实验装置?把箭号换成导线,如图,锌片接导线接入灯泡接导线插入稀硫酸(H+)溶液: (作者注:设计猜想,不是实验)

[评注]创新之路如此轻巧,激励学生勇于探索,为学生及年轻教师创新之路提供成功范例。

3 在实验论证中完成创造

[师]:[演示实验1]按照上面的设计安装实验,即课文实验(2-4)[2]。

[生]:结论:灯泡发亮(或电流计指针偏转)。

[师]:这个能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容器(池)被称为电池――电池的原型――原电池。(作惊讶状)同学们,我们发明了原电池!可惜我们领不到专利,200多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首次发明了伏打电池。

[师]:[播放课件]伏打电池的发明:

1780 年,著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生物电”的见解,于1791 年将此实验结果公布于学术界。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生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生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生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伏打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 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问世。

[评注]了解科学家,学做科学家。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

[生]:[学生实验1]探究实验[3]:每两人一组,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锌片、铁片、铜片若干)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音乐卡串联在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巡视各组使用锌片、铁片、铜片做两极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出现两种结果:

①一部分音乐卡发声;

②另有部分音乐卡不发声。

[师]:①音乐卡发声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音乐卡不发声, 又为什么?

[生]:音乐卡发声说明有电流产生。

[评注]培养动手能力。此实验探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在试误中习得知识,通过讨论交流分享探究成果。

4 在分析归纳中升华技能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工作的原理。

[师生]:总结:

[师]:总结:原电池就是这样一种装置,它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分拆成两部分,使之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从而在导线中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变;反过来,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

是以原电池反应为基础的,原电池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如何理解这句话,请思考另一部分同学设计的实验,音乐卡为什么不发声?

[评注]强调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变换情境、追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氧还反应的本质。

[师]:探究:请大家重新比较、分析用水果制作的原电池,为什么有的组制作的电池有电流产生,而有的组制作的电池没有电流产生?找出症结所在。

[生]:电极用同一种材料并连接,音乐卡不发声;用不同材料并连接,音乐卡发声。

[师]:参考图2所示,请比较:“虹吸现象”:高势能的水可以流向低处,若两物体同高(势能差为零)则水不流动;同样,活泼金属的电子可以流向较不活泼金属,因为它也存在势能差――电势能差,电势能差是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特征。所以,Zn―Cu电池有电流是因为有电势能差,Zn―Zn电池无电流是因为电势能差为零。这种现象类比“虹吸现象”可称为“电池现象”。

[评注]采用对比法有效探究氧还反应的本质――电子得失为什么会发生的原因,同时对微粒间的氧还反应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知识技能在此得到升华。

[师]:由此请同学们思考:

思考题1: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是纯锌好还是不纯好?理论上纯锌能否产生氢气?

[生]:回答:粗锌较好,这样形成原电池越多,产生的氢气越快。理论上在同一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纯锌是不能产生氢气的,因为不具备正、负两极,没有形成原电池。

[师]:所以说,原电池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 它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会得失电子的原因,有了原电池反应的发生,才实现氧化还原反应。

[师]:由上述的实验及讨论,请大家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师生]:讨论、总结。

[师]:板书:

[评注]指出原电池构成条件的三个主要部件,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师]:思考题2:课后习题第4题[5]: 指出下列哪组材料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生]:答案:选C。

[教学反思与设计论证]

(1)关于课题立意准确性的论证

探究教学应体现创新特征。探究教学不应仅仅表现在形式上的分析探求,应引导学生如何去寻找分析的素材,探求的目标,把探究教学模式上升为研究型,为学生的开拓思维训练提供操作平台,甚至能为年轻教师科研课题的挖掘开辟一条新路。“创新是探究教学的灵魂”,立意在于倡导探究教学新的模式,按照“捕捉灵感探究创新实验论证分析归纳”四个阶段的设计,将创新、创造发明的过程置于探究教学之中。如本文原电池引入的设计:旧知中热能的转换形式是否还有其他形式?对放热反应进行研究,发现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把电子转移的箭号当作导线,学生很快就能想到导线中有电流,灯泡发亮,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样的设计很自然,在熟悉的环境中寻找创新,在旧知研磨中捕捉灵感,学生学会了就可以自己开拓创新。假如按常规设计:让锌插入稀硫酸中看是否有气泡产生,再插入铜片看是否有气泡,再用导线将锌、铜连接看铜片是否有气泡,为什么铜片上有气泡?再接入电流计发现有电流,原来是有电子转移。这样的探究是学生按提示盲目地跟着教师走,离开教师就无法寻找素材,这样的探究仅仅是思维训练,学而不能用,学而无法用,没有实现真正的探究价值。

(2)关于原电池工作原理及探究的论证

相同电极为什么不能构成原电池?电池反应为何能发生?为什么置换反应粗锌比纯锌好?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作必要的解释,这是不可忽视的。它解决了氧还反应的本质――“得失电子”为什么会发生的道理。笔者巧妙地引入了虹吸现象作类比进行教学,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不失为成功的范例。至于“电势能”概念的引入,类比“势能”,学生亦较容易接受,可以试用。教师教学用书也有这样的叙述“作电极,产生电势(位)差。[4]”, 在这里举出,证明作者使用“电势能”的概念不失偏颇。

(3)关于“原电池构成条件”的论证

关于原电池构成,目前权威杂志介绍的范例大致有这样两个版本:

如《化学教学》2009年第7期第50页介绍[6]:

“表1 构成条件: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再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年8期第31页[7]介绍:

“[投影]原电池的构成条件:①一般来说,两种活性不同的导体(如一种金属和另一种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构成电极。②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③构成闭合回路。④在电极表面上能发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教学用书也有“连接两极的导体。形成闭合回路,引出电流”的叙述[4]。还有人把“隔膜和外壳”也作为条件,这给学生、教师在学习、使用中产生混乱,有必要作出统一论证。

笔者认为只需要原电池构成的三个主要部件,即①负极、②正极、③电解质溶液,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在有关内容的解题中也证明有这三条就足够了,如课后习题第4题[5](参见思考题2),学生只要使用原电池构成的三个主要部件,即①负极、②正极、③电解质溶液就可直接确定答案选“C”。

关于“闭合回路”的条件,笔者认为不正确。“闭合回路”只能说是原电池工作的条件,不工作,没有电流产生,但不能说不工作的电池不是电池,市售的电池都是没有接通,其不在工作时,难道不是电池?

参考资料:

[1]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3.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0.

[3]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1.

[4]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教师教学用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1.

[5]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2(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54.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6

以下使本人自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工作总结: 自从本人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承担过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决算工作,同时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把关。如XX菜市场17#楼,XX新村4#楼,XX厂A、B、C幢, XX小区A1、A2、A3、A4幢、XXXX改建工程XX花苑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各工种的配合工作。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20xx年2月,XXX市XX菜市场开工,由我担任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员。该工程一层为菜市场,二至七层为商住楼。建筑面积较大,工艺较复杂,且时间较紧。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我认真、仔细的查阅施工图,发现问题及时在施工图会审时提出,同时提出建议方案,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并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好工程预算,按该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规范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把握好每一道工序,做好上一道工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同时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工作,与总包单位及其他各施工单位配合工作,使该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得到业主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产值175.6万元,上缴税收14.3万元,创利润21万元。

20xx年11月,我担任XX团组7号楼电气施工技术负责人,从事现场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外省设计,可能由于该设计院不了解XXX地区的实际情况,所以施工图纸的平面电气布置不合理,并且进户干线的电线截面偏小,针对该工程设计问题及结合XXX实际情况,在施工图纸会审会议上,我提出调整电气平面布置及电线截面面积增大一级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及设计人员核算,一致认为我提出的方案比较合理。进场施工之前,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及施工人员安排,做好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规范及优良标准施工。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做道勤检查,不错过任何一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该工程在竣工验收时一次性通过,被评为安装优良工程,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造价66.5万元,上缴税收5.93万元,创利润13万元。

20xx年由我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工程由:XX花苑EH2,ES1及XX花苑B标段等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工作。

自从我担任电气安装工程技术负责技术工作以来,坚持不断的学习有关规范及专业知识,总结经验,由较强的专业基础及实践经验,能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电气安装工作。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工作期间,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同行们的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保持勤学苦练、再接再厉、积极进取,为我市的城市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的专业职称工作总结,特此申请工程师任职资格,望评审专家们给予通过,为感!

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本人于2xxx年7月毕业于广东省机电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从20xx年4月开始,到xxxxxx公司实习,毕业后也一直在这公司工作,至今已有十一年了,期间一直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在这十一年多的工作中,自己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政治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关心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公司,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地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和法规,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喜欢上电气方面的工作,工作态度端正,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始有终,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学识水平、专业能力方面,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发现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开始的电工实习生,知之甚少;到一名普通电工,再到后来的电工班长,我参与了公司建设大小工程施工,完成了数百项电气工程安装、调试、系统启动和维护等工作,个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0xx年,我在公司任维修安装电工。时公司新厂房正在兴建当中,公司是用电大户,由两路10KV电网输送供电,电力系统是整个公司运转的动力,所以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保证。如何合理分配负荷,使电压变化速率控在允许范围内,是供电系统重中之重。在供电系统建设期间,我参与了发电系统、变配电系统、地网建设、照明系统、机台安装与调试等实际工作,让我真正对电气有了深刻的认识,也初步具备了独立地组织和实施并最终完成施工的能力,为日后的工厂供电维护奠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我也逐渐地独立地主持公司一些大型设备的调试工作。在公司的圆盘拉伸机技术改造中,我主持了整个工程调试工作。圆盘拉伸机是我公司铜管生产的关键设备,装机容量达200KW。分别由主圆盘拉伸转动和放卷转动及收卷转动三个直流电机控制,要求速度比例匹配,否则会造成断管,影响生产。该机涉及PLC控制、变频器控制、电机电力拖动技术、液压气动控制等等,要求调试人员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能力。其中控制直流电机运行由欧陆科技公司590系列全数字直流调速控制,要求调试人员对该调速器有充分认识。由于本人对该调速器各种参数和组态非常熟悉,在调试当中坚持了严谨、科学的态度,循序渐进,调试工作顺利完成,获得公司上下一致好评,个人能力也有较大的进步。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7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受到普遍关注。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学校进行了大量教研工作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十分适合我校的教学改革,故大力在学校内组织学习研究。我们实践教学科在项目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这方面走的更深一步也有了一些感悟。下面我就《电气控制实训》项目教学中的1+1方式进行一下简要的阐述。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具有90%的积极性。

一、学习和工作1+1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上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学内容上理论知识重于实践操作,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轻能力,在交流方式上教师学生交流单一且缺少师生间互动及相互合作,在参与程度上学生不够积极。

传统教学主要是针对知识目标的强化训练,教学内容也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电气控制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后首先确立了两个直接面向的工作岗位“低压电气装配工”及“低压电气销售”。根据其岗位需求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进行实际工作的演练。将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中学习,有效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后,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贴近学生也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本意。

二、理论与实践1+1

《电气控制实训》这门课的先导课程主要有《电工学》和《电拖动控制电路》。这两门课程相比,《电工学》缺少低压电器结构及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和讨论线路时,大部分都会感觉比较抽象,比较吃力,若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演绎出来,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我的做法是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之前,准备大量的实物及其部件,利用学生的求新、求奇、求特的心理,先吸引学生注意。在实际内容之前先发放“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第二食堂杂货梯”电气控制线路装调任务单,以一个实际的工作项目为引导,提出任务要求及验收规范标准,让学生查阅资料并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及所需设备和材料。理论上以提供参考资料、规范标准、典型案例为主,实践上以实际完成整个电气控制线路安装及调试为主,通过这种方法用实际项目贯穿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电器元件知识及应用1+1

在电气控制这门课程中,电器元件是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器元件的学习传统上主要是学习电器元件的外形结构、符号用途、安装和使用。若采用项目教学法,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要补充这些常用电气元件的检测和选用。尤其是电气元件的选用,在整个项目教学中非常重要,同时电器元件的选用也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并能训练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课和实习课上我们经常直接给学生准备好各种设备和元件并告诉学生这些元件是什么、干什么用以及怎么用。而在项目教学法中,关于电器元件的选用学生首先要根据项目要求选择所需元件,这样就学习和巩固了电器元件的用途,然后要通过计算得出所需电器元件的参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最后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训练了学生查阅产品资料识读设备铭牌的能力。

四、电器原理图的1+1教学法

“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第二食堂杂货梯”电气控制线路装调项目的电气原理图基于电气控制课程中比较简单的“接触器连锁正反转电路”。而在这个电路的教学中传统的是先讲授点动控制和单相连续运行控制然后再介绍正反转控制,相互间没有明确的联系,如果照本宣科的进行解说授课,学生会感到枯燥和烦冗。

我在教学过程中则是不采用挂图或者投影,而是采用“1+1”的教学法,即在最简单、最基础的点动控制线路上进行添加相应若干元件、电器,边教边画,由简到繁,将一种控制线路与另一种控制线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的显现出来,如下图1是最简单的点动控制线路的控制部分,这一电路相对比较简单,在学生弄懂该电路之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电动机工作后如果我们操作工人放手从事其他工作,要求电动机必须持续工作时,这时该怎么办?利用电器自身的条件,是否能完成上述的要求?如何完成?这时在启发和引导学生下,我补充画上适当的元件,就得到了图2电路,即单相连续运行控制线路,它是在点动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添画了操作按钮SB2、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和热继电器。

交流接触器启动按钮SB1并联接触器常开辅助触点,当按下启动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常开辅助触点闭合,电流通过KM常开辅助触点形成回路这个结构成为自锁,电动机启动后实现连续运转。这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需要长期的连续运转及频繁的启动的电动机,如何防止因过载电流过大而引起的电动机的过热和电动机的烧毁呢?这个问题是加入热继电器解决的。如前一问,我们如果加入了交流接触器的常开辅助触点和热继电器但电路缺少一个控制环节,即电动机会永转不停,想要停止电动机的运转,必须切断电路的总电源,如何实现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及各种引导,学生最终会在电路上添加上SB2停止按钮,使电路达到完美,完善。

图1 点动控制电路 图2 连续运行控制电路

我们的教学任务是杂货梯的电气控制,若想控制电梯的上下运行,就要控制曳引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那么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则是怎么实现的呢?先利用电机课的基础知识,对调电机任意两相电源线的位置便可实现电机的反转,如图3所示。

图3 电机的反转

图4(a)主电路,当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时,电机向一个方向转动,当接触器KM2主触点闭合时,L1与L2两相互换了位置,电动机向另一方向转动。由此将控制电机正反转的问题转变为控制两个接触器主触点闭合和断开的问题。

怎么控制接触器主触点的通断并使其保持这个状态?这要用到前面所讲的连续运行控制电路,但我们要控制两接触器的主触点所以要用到两个连续运行控制电路如图4(b)所示。

我们再把两个连续运行控制电路的重复元件及线路简化便成了图4(c)的电路,这样便可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了。

但图4(c)的电路并不安全。当接触器KM1主触点闭合电机运行转动时,如果没有先按停止按钮SB3而直接按下了反转按钮SB2,这时KM1与 KM2两个接触器主触点同时闭合,电源L1与L2两相直接接在一起,便发生了相间短路故障,这样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绝对不允许发生。

为了避免两接触器同时得电而造成电源相间短路,在控制电路中,分别将两个接触器 KM1与 KM2的辅助常闭触点串接在对方的线圈回路里,如右图4(d)所示。

这种利用两个接触器(或继电器)的动断触点互相制约的控制方法叫做互锁(也称联锁),而这两对起互锁作用的触点称为互锁触点。

五、电气安装软件与硬件1+1

在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中,以前的教学方法是用已经安装好的配电盘作为实例,教师讲解和演示。这种方法有一定优点,但在实际授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调的电器配电盘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复杂电路学生看不到细节处理,场地所限不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

为此在《电气控制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后,我们用Unigraphics NX软件对配电线路进行1:1建模如图5所示,在教学中用模拟软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以前很难做到的局部细节讲解和配线步骤讲解得以轻松的实现。

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我校已经实行一年有余,总体效果令人满意。以上所述的《电气控制实训》项目教学中的1+1,只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在进一步掌握教学方法及规律的同时,也要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注意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教与学有机结合,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图4 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变化过程

图5 Unigraphics NX软件在《电控实训》课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8

1、项目任务的选取

3M9730是机床中第三类汽车、拖拉机专用磨床,用于汽缸平面的磨削,加工直径是300mm。它是机床厂完善的电气产品,能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又有一定的实践空间,使理论教学在实践中得以证实并升华。项目的内容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一线生产员工成就感,体味学有所用,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习欲望,所以选取《3M9730磨床电气安装与调试》进行项目教学,水到渠成。

2、项目的实施

要想完成3M9730磨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从理论上要熟知3M9730磨床的主要运动形式和控制要求,会熟练分析电路图,从实践上准备工具、仪表和器材,选取正确的电器元件型号。按照安装工艺要求,合理布线、接线,从而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配合。实训伊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课件,讲述3M9730的运动形式,控制要求,工艺要求等,同时也可以用以前学生所做的优秀作品,进行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能。

2.1 划分小组、制定项目计划

学生参与电气产品安装实践开始,我习惯对学生根据平时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名组长负责制,并把全面反映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规范要求及时提出,使项目计划能有效的嵌入学习目标和专业课程标准。然后由组长牵头,激励学生到现场参观,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自觉性,进行“探究式学习”,自己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分工、程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实施计划,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2.2 过程考核、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任务驱动,学生协作完成项目。学生依据项目计划中递进性和连贯性的单元项目,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任务分工及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作为教师,我们还应该及时适当地提醒学生任务顺序和配合工厂的进度进行有效的调整和统筹,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实施过程中,而不流于形式。学生从简单紧固件、元件检测识别、布线工艺、点滴开始,层层推进,恰当设置过渡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做好电路原理图,再转化到接线图,安装元件、最后接线、通电检验。

项目实施时间进度要求,指导教师要对项目实施环节认真检查,确保项目实施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并及时实行过程考核。组长配合教师检查以下任务:(1)根据项目内容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提交给指导教师,经老师审核后方可接线。(2)小组成员按组内所绘最佳电气原理图接线,要求严格按评分标准,从元件规格、型号选择、质量检测、器材固定、按图接线。(3)通电前检查:实训教师在电路检查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如主电路的“通路、短路、缺相”的检查;控制回路中的“自锁、联锁、启动、制动”等项目的检查,让学生在通电前对电路的正确性已了然于胸,能胸有成竹地通电试车。(4)通电试车:此过程中注意安全用电规范。

3、表达交流,总结评估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整理编写技术总结报告,记录项目实施过程问题,解决方法和技巧,梳理归纳项目草图、心得体会并进行自评,形成实训报告,提交老师。教师公布项目过程考核数据,进行项目小组之间的交流、共享、评价。教师和学生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选出优秀小组,向全班进行成果展示,并存档为以后的“产教结合”留取一线资料,同时优秀成果也被全校师生共享。

4、注意事项 过程剖析

通过3M9730的电气安装,我深知作为实训指导教师,项目式教学在生产任务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教学过程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使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好单元教学中的内容和问题。教师指导要恰到好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对完成任务好、有创新内容的小组,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与鼓励。对任务完成有欠缺的小组,则要与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找出问题予以解决。(2)项目实施计划要细致有序,项目教学选题必须结合教材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学校教学资源和设施要达到项目教学法实施要求,项目实施要激励学生兴趣,实现“探究式学习”激发学习自觉性。(3)项目实施过程要任务驱动,团结协作。任课教师要过程考核,检查和督促每个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注重教学目的和效果。(4)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评价,学生和教师都做好总结分析。学生梳理归纳技巧和工艺,教师反思教学过程得失,总结经验,拔高技能,促进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9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先后来到了大唐电厂与二电厂,北岳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其实,就像电厂的师傅们所讲,这短短的参观也就仅仅是参观而已,谈不上实习,但是就当作参观,也未必不可,而且对我们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从小到大一直是与课本打交道,这次能直接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当然是不能错过,而且要好好的把握。

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参观认识,但是经过各电厂的介绍得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2005年12月底,全国装机容量以突破5亿千瓦,无论在装机容量还是在发电量上都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7GW,使长期严重缺电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缓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但是,我们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年利用小时逐年下降。其次是我国的人均用电水平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约是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4,法国的1/8,全国至今还有上千万人没有用上电,而且近几年中国电力供需十分紧张,不少地区拉闸限电,可见,电力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第一次来到的就是大唐热电厂,在来电厂之前,厂内师傅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电厂的基本历史和入厂安全教育。很不巧,我们这个组被分到后夜班,凌晨,我们就以三人一组在各自师傅的带领之下去参观了电厂的各个部分。我和另外两位同学在输煤系统实习观摩。厂内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嘈杂,再就是高大的建筑物,师傅们强调最多的就是安全。对于师傅的介绍,讲解一米外几乎就听不到说什么,很不幸,在厂房内,我没有能靠近,当然也就不知所云,不过还好,经过了嘈杂的厂房后,我们来到了输煤集控室,这里可以说是电厂里面环境最好的工作场地,没有房外的灰飞烟饶,没有机器的轰轰隆隆,而且没有外面的酷热。在集控室,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正门对面的一排三台机器,上面布满了红线,红点,还有一些绿色的(我是基本上看不懂的,只能从表面上看看其线路图),就是控制电厂输煤系统的机器装备等等的流程图。现在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了,室中心的几台计算机就是对他进行控制的,而工作人员的人数只需要几个了,只要控制计算机就可以确保机器的正常安全运行,比起原来的旧电厂,现在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电厂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了,当然对他们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直接带来的就是效益的越来越好了。

现在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都很高,人员数量必然就会减少,使得对工作的质量就会提高。据了解,火电厂的职工一般是五班三倒或者是四班二倒或者还有其他的,反正就是采用的轮流制度吧,每次只要是上班就是连续8个小时,在集控室工作的就必须严密注视着计算机,确保异常情况的出现能够被立即发觉;对于维修方面的,工作时间有些不同,有一种开玩笑的说法,说维修工个个都患有“电话恐惧症”,只要电话一响,多半认为就是要工作了——电厂某些设备需要维修了,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必赶赴现场。当时我们听起来都很惊讶,心底里自然就想以后自己不要从事这种工作了,但是,中国有一句谚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如果以后真的是从事这种工作,当然是不会抱怨,更不会推却的了。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机器设备哪有那么容易坏掉呢,所以维修工人的情况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艰难。总之,在电厂工作的时间概念与一般的有些不同,典型的就是不会按照正常的星期计算,也不会有正常的“黄金周”,人家最闲的时候就是电厂最忙的时候,尽管如此,但是我认为这也没什么的,还不是都在地球上工作。

这一点在大同二电厂也可以鲜明的看得出来,我们在工人师傅的导引之下,穿过了电厂的厂房,其中除了只看到机器设备之外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很难看到一个工人,偶尔看到的是几台可控机器,据工人师傅介绍,只需要工人在上面设置好程序就可以不管了,机器的控制全部在集控室可以观测,所以只要电厂运行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得知,一个电话过去,维修的就马上过去,使之尽快得到解决。

谈到自动化,我们在二电厂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汽包制造分厂,汽包的一些辅助制造,比如汽包上面的钻孔,焊接等全部是自动进行,只要技术工人根据制造要求事先设计好程序,然后开动机器即可;在管子分厂,无数支管子的生产,如果仅仅是人为的打磨,那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一样的,所以当然也利用机器的自动作业,工人只需要注意机器就可以了。对于锅炉,他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水冷壁。水冷壁就是由许许多多的管子并排组成,管子之间都是焊接着,这些焊接也是有机器的自动完成,每次并排几只管子,调整好之间的位置,然后就是自动工作了。

这次认识实习涉及到电厂的方方面面,当然也不会错过职工薪资方面的问题。对于薪资方面,我没有顾面子,问了一些,但是几位都没有正面回答,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观察了一下),应该还不错,这也是事实吧,当代的中国正在崛起,经济正在以爆炸式的方式增长,电力就是其中的最根本的基础保障,作为电力的源泉,电厂肯定是扮演着大佬的角色。总之,火电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工作环境不怎么样,工作时间不合大流,工作地点不靠近城市,工作待遇还算不差,对国家的贡献无人能替,还有着巨大的发展!

二、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在整个实习阶段,我感觉在北岳技术学院的收获是最大的也是最实际的,从二电厂的请的老师很有实力,诙谐幽默,讲的也不错。呵呵,题外话。遗憾的是只有一周的时间。虽然有些东西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但从基本上已经明白了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

实际上,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煤)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或筒仓。原煤从煤斗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先沿着锅炉的倒“U”形烟道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如电厂燃用高硫煤,则烟气经脱硫装置的净化后在排入大气。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偶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返回江河,这就形成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三、火电厂的主要设备

火电厂主要由三大设备组成:锅炉,汽轮机和电机。这次的认识实习主要认识的是汽轮机与锅炉。

(1)汽轮机

实习中在电厂看到汽轮机,就是个庞然大物,在那卧着,里面是什么样子也没看过。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首先老师讲到的是叶片,只有三十厘米左右长,宽度也只有十多厘米,当时感觉很小,很不可思议,这么大的电厂怎么会是如此小的叶片,与我想象中的比起来小得多(我想象中的至少有一米多长),中间缠着钢铁的东西,中间的钢铁还有六个对称的槽,很自然,这就是转子了,听另外一个解释,六个槽就是为了绕线圈用的,共三组,在定子中间飞速旋转,作为导线切割磁感线而发电,这个原理很简单,从初中学到高中再学到了大学,现在总算学到了实际。下一个就是定子了,定子很大,直径差不多三米,外面很光滑,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小的片状东西,听说就是磁铁,外面还有些玻璃窗,就是供观察或维修的吧。

(2)锅炉

在大唐电厂实习中,我们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流化床锅炉,火电厂中锅炉完成就是通过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热能的能量转换过程,锅炉机组的产品就是高温高压的蒸汽。在锅炉机组中的能量转换包括三个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锅炉燃烧室中混合,氧化燃烧,生成高温烟气,这个过程就燃烧过程。高温烟气通过锅炉的各个受热面传热,将热能传给锅炉的工质——水。水吸热后汽化变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进一步吸热变成高温的过热蒸汽,这就是传热与水的汽化过程。

关于锅炉中使用的水,据老师介绍,电厂中使用的一般是除盐水,实习中认识到,锅炉的给水先进入后自下而上流动,经加热后进入汽包然后就降到水冷壁的下联箱,在进入水冷壁。在水冷壁中部分水变成蒸汽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在汽包内分离,其中水继续留在汽包内进行下一轮循环。

锅炉使用的均为煤。是热电厂的原料。在大唐电厂,工人师傅带我们参观了煤沟,我没法形容,远远看过去,根本不能猜出来那就是煤,因为看起来它就是一座墨色的山。电厂对煤也有很高的要求。目前电厂一般采用的是煤粉炉,其原因是煤粉流动性好,可充分燃烧,使用之前,利用热空气喷入炉膛与空气充分混合,在炉内作悬浮燃烧。高新电厂的师兄介绍说煤粉的细度不到头发丝大,主要是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如今的环境问题突出,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在热电厂中,废气物都要经历严格的脱硫后才能排放。

实习期间在电厂中听到最多的关于锅炉方面的当属汽包。几经询问和看教科书,才明白汽包的大致情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其中的汽水混合物分离,蒸汽从汽包顶部引出,经加热到额定温度后送到汽轮机中做功,而水则继续留在里面进行下一次循环。这就是自然循环锅炉。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10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两种具体方法:(1)任务驱动法;(2)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具体包括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的课程培养目标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理论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电路安装与检修、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检修。这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也不容易理解。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的知识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也减弱了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排斥的心理,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变为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又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践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校电气专业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学生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如,销售某种产品、制作某个物品等。项目教学法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2)决策;(3)计划;(4)实施;(5)成果展示;(6)评价。下面我们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为例,利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1)资讯: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到的电动机正反装的实例,研究工作原理和正反装控制及切换实质。教师总结出例如:电梯的上下行、电梯门的开关、塔吊的升降、电葫芦的升降、搅拌机的进料出料等等用到正反装的电气,教师讲解工作原理。(2)决策:教师把学生按动手能力和性格2~4人分成一组,学生讨论确定制作项目,例如,电气连锁正反转、机械连锁正反转电路,具有双重连锁正反转电路。根据学生自己学习实际,老师帮助学生选择制作实训项目。(3)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包括小组每个成员分工、具体工作要求、电路制作流程、安全环保要求等。(4)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习计划,选取、安装元器件,分工按“先主后辅,先上后下,横平竖直,减少交叉,不漏铜、不压皮”的要求完成主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教师在学生制作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控制电路制作时主电路中换相接线,控制电路中自锁电路、互锁电路、按钮开关接线等重点、难点、故障点电路的制作。(5)成果展示:完成项目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工作流程、设计创意等。(6)评价:学生完成电路制作后与原定目标比较,评价制作成果。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评价从电路功能、工艺规范、操作规程、安全环保几个方面进行,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要技能与知识、实际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启发和感受,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肯定,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法指导学生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项目安排完成各项学习目标,并处理好各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环节:(1)确定任务要求,聚焦于学习者现有的主要学习障碍,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寻找相应工具,选取相应元器件;(2)小组作业,激发并链接学生原有经验,小组自行组织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行动和经历中进行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以具体的工作产品来表现学习成果,深入讨论工作产品以及完成工作、学习的过程;(4)反思学习过程,借助产品评价学习结果,检查并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总之,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电气工程师转正总结例11

关键词 :电动机 单向运转 点动 自锁 引导

电动机单向运转,往往被称为电动机正转。点动正转控制线路和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是本节课的两个内容,其中理解点动和自锁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第一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本身难度不大,但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薄弱,并且是首次接触电动机控制线路,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产生厌学情绪。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教学任务分解,降低学习难度;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线路板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视觉的刺激和感觉的撞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分析电气原理图的工作原理,并理解点动和自锁的含义。

一、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教学

所谓点动,就是电动机短时、断续地工作。即按下按钮时,电动机启动工作,手松开按钮时,电动机停转。引导学生回忆实习课的情景,总结出点动控制常应用于机具和设备的对位、对刀、定位以及机器设备的调试等等。进而发问:这种控制在线路中如何实现呢?给出电气原理图,分析线路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尝试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分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作答完毕后,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验证学生的答案,作出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点动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合上QF,按下启动按钮SB时,接触器KM线圈得电KM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启动运行;当手松开按钮SB时,接触器KM线圈失电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失电停机。最后,断开QF。这时,利用之前已连接好的点动控制线路板,通电演示点动正转控制的工作过程,加深学生对点动控制及线路的理解。实物的展示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具有自锁控制的正转控制线路的教学

通俗地讲,自锁就是通过电气元件将启动按钮触发的电动机工作状态锁定。从专业的角度讲,利用接触器自身常开辅助触头而使线圈保持通电的效果称为自锁控制,简称自锁。采用自锁控制后,当外界原因突然断电又重新供电时,由于自锁触头因断电而断开,控制电路不会自行接通,可避免事故的发生,起到零压(失压)保护的作用。当线路电压低于电动机的额定电压时(一般降低到85%),接触器线圈磁通减弱,吸力不足,触头在弹簧作用下释放,自锁触头断开,失去自锁,同时主触头也断开,使电机停转,得到欠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