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6:55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1

2毕业论文实验管理建议

2.1进入实验室的培训

学生开展实验前,先将安排在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所有学生集中,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首先,让这些学生了解和学习学校及学院有关实验室的各项规章与制度,如《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安全制度》,《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守则》,《广东海洋大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与《广东海洋大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等,让学生明白怎样进入实验,进入实验室后该如何做,出了紧急情况如何处理及损坏仪器改如何赔偿等等。然后,实验室老师跟指导老师一起对这些学生进行实验室包括常规常用试剂的配制,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基础实验技能的培训。因为笔者管理的是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因此结合实际,对学生安排了菌种的接种,培养基的制备,实器材的包扎,高压灭菌锅使用,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染色方法(尤其是革兰氏染色法)等基础实验的培训,介绍了各种实验技能的操作方法及要点,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仪器设备的维护。之后让学生一个一个进行动手学习操作,纠正不规范及错误动作,让他们真正学会这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让学生了解食品的各种表:微生物室管理登记表,如进出实验室登记表,仪器药品的领用表,仪器设备借用记录等等。做到有根有据,有章可循,让学生明白这些手续是如何办理与填写。此外,在培训会中还规定了实验室小组长,让其安排好每名毕业生实验固定的位置和柜子,安排每天实验室的值日,其他学生必须听从小组长安排,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来,以减轻实验老师的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培训结束后,对这些进入食品微生物室的学生还要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仪器操作考试(辅以口述),成绩达95分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实验。经过培训与考核,学生就能安全有序,合理正确的开展实验了。

2.2实验过程的管理

经过进入实验室前的培训与考核,实验过程中的管理负担应该会相对少些。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按时按点到实验室,并做好考勤登记表。不能像以往散兵游勇似的,每天9点一拨人,10点一拨人,甚至是12点到实验室的。实验老师要时常抽查出勤表,了解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个人出勤少、在实验室露脸少的学生要督促并警告,而且要及时跟该生的指导老师汇报,让其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实验出勤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规范实验室管理,树立实验室管理威信。针对个别学生因为实验安排需要的特殊情况(如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提前申请,可以另行处理。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时常需要借用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实验老师规定每周几个固定的借用时间点,只能在这规定些时间点跟实验老师借用仪器设备。不能像以往那样,学生缺什么仪器,缺何种试剂,实验室老师像保姆似的,必须随时给准备好。这不仅耽误老师时间,也对学生也没有约束作用。规定好借用时间,也有利用督促学生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程。实验过程,需要使用到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需提前预约好,如果预约好,又没按时使用的话,要口头警告,若是再犯此类错误,停止使用相关仪器设备一个月。如需要借用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或者是固定资产,而且使用时间较长的,指导老师需要提前跟实验室老师沟通协调,并做好借用登记。实验过程中,遇到实验理论或者技术问题,学生需及时跟指导老师联系沟通,实验室老师如有条件,也可协助解决。如果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毕业生需要开展毕业实验,实验室老师要妥善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实验场所。

2.3实验结束后的管理

学生毕业论文结束时,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老师必须重视收尾工作,首先实验室老师要检查学生试剂药品、仪器设备的归还及完好情况,督促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督促学生填写好有关使用情况登记表,清洗实验过程所用玻璃器皿,清理实验所剩的实验样品、试剂药品,对于有毒有害试剂要回收统一处理,对于不按规定执行的学生,实验室老师要及时上报指导老师和学院,以阻止其答辩工作及其毕业离校事宜。其次,实验室老师应及时跟其指导老师汇报学生在实验室的工作情况,这将作为评价学生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2

实验室开放是指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等资源,进行开放使用的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实验室大多只是为了配合某一门课程而有针对性地开设几个实验,以便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以深化,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们很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工科类相关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部分的工矿企业在选择毕业生时,不仅注重其在校期间的理论课学习成绩,而且更加注重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实验室开放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2]。

一、实验室开放类型分析

当前,国内各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类型主要有:(1)既定实验项目型;(2)学生自拟课题型;(3)自选实验项目型;(4)学生创新项目型;(5)学生参与科研型;(6)学生科技活动型;(7)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型;(8)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开赛前开放)型;(9)对校外开放型;(10)对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型[3~4]。

二、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类型

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实验室总面积563平方米,现有实验设备120种型号266台件,总价值600余万元。下设瓦斯实验室、煤尘实验室、火灾实验室、通风管道实验室、通风参数测定实验室、通风网络解算计算机室、瓦斯抽采实验室、机电安全实验室等8个分室。承担着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实验教学任务及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任务。同时本实验室对以上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放,结合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本实验室目前开放的类型主要有:(1)既定实验项目型;(2)自选实验项目型;(3)学生参与科研型;(4)学生科技活动型。

三、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问题制约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安全工程实验是研究煤矿瓦斯、煤尘、矿井火灾、矿井通风等与煤矿安全息息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瓦斯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再加上用电、消防等安全问题都是制约实验室开放工作开展的基础问题。

2.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实验室是开放的

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之初,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的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很少有本科生申请参加开放实验项目,通过与学生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了解得知,很多学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更不知道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开放类型、开放时间、指导教师等相关信息,这无疑会影响实验室开放的效果。

3.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

实验室开放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时数势必大幅度增加,单靠专职实验人员的力量远远无法满足大幅度增加的实验指导工作量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理论课教师参与到指导开放实验项目中来,而理论课教师的研究重点是理论知识,因此他们的实验指导能力相对较弱。

四、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制定了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并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严格执行

为了确保开放实验过程中人员、设备的安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在学生进入实验室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宣读实验室开放安全管理规定,针对具体的实验项目重点强调本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实验并实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实验前由指导教师负责供气、供电、开机,实验结束后由指导教师负责停机、断气、断水、断电。

2.加大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宣传力度

针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不知道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开放的这一影响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根本性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新生入学教育是进行宣传;(2)理论课教师在理论课堂上进行宣传和解释;(3)班主任老师在开班会时进行宣传和解释;(4)在安全工程学院网站上《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实验室开放计划表》、《实验室开放学生申请、教师工作流程》(见图1)等相关详细信息,学生在网上就可以完成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请工作。

3.成立教研组,提高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指导力量

针对师资力量不足,年轻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能力较弱的问题,我院要求所有副高级以下职称的理论课教师都要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成立了通风安全、瓦斯防治、粉尘防治、火灾防治、机电安全等五个实验室开放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由教授或副教授任组长,并由几名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由教授或副教授定期对青年教师的实验能力进行指导,同时规定青年教师要定期进行提高实验指导能力的研讨。为了进一步增加开放实验的指导力量,我院还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助理实验员制度,即对一部分有能力的硕士研究生重点培养,使之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原理、基本操作技能,并熟习与实验室有关的教学、安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从而能够具备组织同学学习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及指导简单实验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中。

五、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效果分析

两年来,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大为提高。由原来的只有在上固定实验项目是使用到现在的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随时都可以使用。

(2)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理论课的积极性也有了普遍提高。

(3)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两年来,安全工程、煤及煤层气工程、采矿工程等3个专业的本科生共计2046人次参加安全工程实验室开放实验;安全工程、采矿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计682人次参加开放实验。安全工程专业15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实验室开放管理与指导工作。

六、结语

实验室开放既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但实验室开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学院、理论课教师、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开放模式与管理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使学生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刘中成,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81-183.

[2]彭儒武,徐海花.高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129-132.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3

2安全文化团队的作用

安全文化团队回到各自实验室后首先检查日常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目前情况进行评估,之后成为每个实验室的安全中心。安全文化队向课题组介绍DOW模式,并对其进行评价,在课题组内进行讨论,以此来提高课题组的安全文化意识。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建立安全文化的半年计划,逐步引领实验室向着安全完善发展。安全文化队对研究生实验室的影响包括:建立关于实验安全的交流讨论,提供快速完整的安全信息以及合适的防护设备(可以从安全队建立的安全信息网获得),整洁有序的实验环境以及不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途径。安全文化队队员可以到合作企业学习不明废弃物的鉴别及处理方法,甚至可以委托企业帮忙处理。这不仅可以节约实验室成本,降低污染,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环境的安全整洁。另外,队员可以不定时对所在实验室或者是实验室相互之间进行检查,确保其顺利进行。总之,安全文化队在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文化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1)确定目标;(2)评估课题组的态度;(3)提供资源来保证其运行;(4)促进阶段变化的发生。一旦安全文化队为每个实验室制定的计划开始实施,就意味着合适的资源分配已经完成就必须执行下去。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31-04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范围的不断扩大,从过去的单纯药品检验检测扩大到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总量不断增加,新产品不断涌现,而且假劣制品造假技术层出不穷,因此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是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的法定机构,其最终产品为检验数据。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事关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和药品行政监督管理的顺利实施。为此,实验室只有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不断加大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和队伍建设,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科学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而产生的管理行动。现代科学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充满活力、适应经济飞速发展的可调控系统,以高效、低耗和持续可靠性发挥其更大的效能。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内涵是面向药检和科研在实验检测仪器、设备、器材的计划、采购、供应、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以及实验队伍的建设、人员培养等提供最佳的方案。药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具有一般管理科学的共同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独立的特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要研究自身的各管理要素,又要研究实验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全国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各省、市、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药检工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药检机构的中心任务,对实验室药检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它是从事药检活动的基础性管理性工作,又是提高药检机构实力的经济性管理工作。因此,药检机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在药检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中检院已通过WHO药品指实验室认证,中检院和绝大多数省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均已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但是涉及的参数还没有完全覆盖所有资质认定范围,同时大多数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机构还没有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因此,有必要在系统内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研究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根据药检系统及药检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药检实验室在药检工作所发挥出的作用,从理论上寻找药检实验室实现科学化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行为科学理论。

1.马克思管理二重性理论。药检工作首先是统一在“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这一指挥意志上,同时也是国家对药品生产及经营开展监督工作,所以药检工作既是指挥工作也是监督工作。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它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另一方面凡是建立在作为直接生产者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对立上的生产方式中,都必然会产生这种监督劳动。这二者对立越严重,这种监督劳动所起的作用就越大[1]。另外,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不受国家政治体制、领导体制和各种法规的约制,这是实验室管理的社会属性[2]。因此,药检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马克思管理的二重性理论为指导。

2.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简称为“三论”,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最新成就之一,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前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3]。“三论”对科学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三论”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匹敌的优越性。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是有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需要精确的计划、组织及控制行为,主要以信息的过程进行管理。对药检实验室管理进行分析,首先,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必须用系统方法去分析、组织和实施,以达到管理的目标;其次,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和控制,正是控制论所研究的广义控制的内容;最后,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过程,通过信息进行指导、认识以及决策工作,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储存正是信息论所研究的[4]。总之,“三论”用科学的、定量的方法研究信息、控制与系统,这为精确科学地进行药检实验室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3.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管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这种管理理论非常重视人的因素,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它就是行为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视人的因素,研究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的科学理论[5]。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就必然会涉及到对药检人员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贯彻始终,因而在药检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运用行为科学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问题成为必然趋势。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药检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药检机构的基本任务就是为了检验食品药品等法定检品的质量,检验药品质量需要实验室,因而实验室是实施药检的基本场所,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水平对药检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对食品药品分析检验技术和方法的科学研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质量的作用

1.先行性。药检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实验室检验是检验药物是否安全有效的必经的基础性步骤,要进行药物检验,就要有进行药物检验的手段,需要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因此,药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药检工作中起着先行作用。

2.保障性。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药检工作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保障药检过程中的器材、材料的供应,在药检过程当中,需要消耗一些器材,如化学试剂、燃料、易耗器材等,物资工作就要保证实验室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其次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仪器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难免出现一些故障,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技术维修,定期进行调试、维护,以保证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最后保障药检工作运行的组织协调,在药检工作中为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需要做好药检人员、待检样品以及物资条件等方面的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3.先进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新产品、新材料以及新技术日新月异,药检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随时了解这些科技信息,及时把仪器设备的发展动态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介绍给药检工作人员,使之保持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才能在食品药品造假作伪现象不断出现,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咨询服务性。一个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往往需要准备立项文件,包括研究方向、项目内容、所需资金、设备清单等,其中后两项文件的准备工作,要求实验室管理工作起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咨询服务作用,如为科技人员提供有关物资的技术性能、技术指标、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供应渠道、经济分析等信息。

2.先期保证性。科研项目立项一旦批准,就要为开展项目研究做准备,实验室管理部门就要在科研工作开始前先行一步,即按照立项的设备清单组织物资供应,在项目所有物资都准备妥当的情况下才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

3.保障运行性。药检机构的科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一般需要尽可能先进的物资条件,对技术保障的要求更高。先进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比普通仪器的零配件、消耗品的质量要求高、采购难度大。另外科研工作是探索性的,它对物资的需求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而物资的计划性较差,随着突击性的科研工作,就需要紧迫性的物资保障,显然物资对保障科学研究工作正常运行尤为重要。

(三)实验室科学化管理对提高药检效益的作用

提高药检效益是药检工作者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目标。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用于对药物检验的经费也不断增加,用好投入资金,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是实验室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要严格把关,做好当家理财工作,药检实验室管理集中有效地做好物资供应管理工作,是药检系统控制预算的有效一环,也是监督和实现规划的重要手段,实验室管理要做好对药检机构设备资源统筹安排,并做好购置仪器设备的论证工作,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发挥出药检效益。二是要精心采购,提高资金投入效益,药检机构实验室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管理者,他们了解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添置的法律法规以及资产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还熟悉供应渠道,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争取购置仪器设备优质、优价以及提供优良服务。三是可以节约人力和物力,通过对药检工作者提供必需的设备、器材和劳务,使药检工作高效率地进行,实验室管理可以根据药检机构物资消耗的情况,找出规律,统一储备常用物资,既可以满足药检机构的基本需求,又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率,通过实验室管理调配闲置物资,做到物尽其用,还要通过认真研究,把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进一步发挥,建立仪器设备维修、加工网络,既节约经费,又能使仪器设备及时投入使用,提高在用物资的使用效率。

四、建立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

药检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仅影响着药检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而且影响着药检质量和药检效益的提高。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药检实验室管理体系,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对做好药检是十分重要的。药检实验室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关键。我们在全面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兄弟机构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形成并建立了药检机构科学化管理体系。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和体制、实验检验管理、实验经费管理、实验物资管理、实验队伍建设以及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六个部分。

(一)实验室建设和体制管理

1.实验室建设管理。对药检实验室建设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实验室的长期发展规划以及近期发展动态,实验室的长期发展一般以长期规划的形式体现,实验室的近期动态一般以年度工作计划的形式体现。因此,药检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实验室的年度工作计划。

2.实验室体制管理。药检实验室的体制管理包括实验设置的基本条件、实验室建立、设置规程三个方面。要对所有的药检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设置的基本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规范管理,并对实验室体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做到实验室统一管理、统一规划,为实验室其他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检验管理

1.药检文件管理。加强药检管理,不断提高药检质量是药检实验工作永恒的主题。药检文件管理是指对药检实验室进行实验使用时,所有适用的相关规定文件。药检文件管理主要指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记录,内容涵盖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实验项目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等等。药检实验的管理规定是开展药检实验的最基本的规定,药检实验操作指南是进行药检实验中所要遵循的准则,实验项目管理主要是对所进行的药检项目的名称、进度、参与人员、仪器类型、实验材料消耗等所有实验过程进行管理,药检实验考核办法则是对药检实验质量及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的规定。

2.药检任务管理。药检任务管理,是对年度药检任务以及药检任务进行规划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对药检实验室进行药检质量检查,药检任务管理主要包括药检实验计划、药检实验任务完成以及药检实验质量检查三个方面。

(三)实验经费管理

1.材料经费管理。材料经费管理主要包括材料经费管理办法、材料计划的申报与审查、材料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首先要对材料经费管理进行规定,实验室材料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化学试剂、玻璃仪器、五金杂品、低值耐用品等,总体上进行宏观管理,材料经费计划的申报与审核都要有明确的规定,各科(室)再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进行经费的细致管理,负责材料经费的具体使用和管理。

2.设备经费管理。设备经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经费管理办法、设备计划的申报和审核、设备经费使用和管理三个部分。实验室设备经费是用于补充、增添实验室药检仪器设备以及药检仪器设备的维修,为实现对设备经费的科学管理,可以将设备经费分为两个部分,即实验设备维持费和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实验设备维持费主要用于添置急需设备以及普通设备的维修,此项费用一般占总设备经费的20%左右,实验室立项建设费占总设备费用的80%左右,用于实验室重点投入以及实验室的集中建设。

(四)实验物资管理

1.实验材料管理。实验材料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及统计上报制度、实验材料采购报销管理、化学试剂管理、玻璃仪器管理、五金杂品及低值耐用品管理五个方面。要对所有实验材料进行集中采购、统一管理、节约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严格的购置、验收、入库、发料、结算、盘库管理程序,加强低值耐用品、工具、两用物品及危险用品的管理,对化学危险品库设置专门库房,双人双锁,建立台账,并按审批计划,领用最少的量,剧使用严格按照申请核准的数量发放。

2.仪器设备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账务管理、上报统计制度、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报销管理、仪器设备验收制度、报废闲置物资管理、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九个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财物管理制度,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仪器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价、生产厂家、使用经费、使用现状等多个数据进行数据库管理。另外要加强大型精密仪器及普通设备的动态管理,随时了解设备现状、使用方向及使用情况,加强仪器设备的计量认证、自校准、期间核查、设备日常维护与维修,保证设备仪器的完好率,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做好报损、回收、处理工作,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价值。

(五)实验队伍管理

1.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岗位职责与分工细则、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人员基本信息收集管理制度、保健津贴补助管理办法四个方面。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药检质量及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技术人员职责任务及努力方向,实现实验室技术人员基本信息的计算机管理,随时对实验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人事部门做好实验人员结构调整、定编定员以及职称评定等工作,制定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培训的有关规定,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2.实验室激励管理。实验室激励管理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及考核办法、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制度等三个方面。要实行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计算办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考核办法,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进行每年一到两次的德(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量(工作数量)、质(工作质量)、勤(出勤率)的考核,全面评价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业绩,可以每年进行实验室技术人员评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药检实验质量和科研技术水平。

(六)实验环境和安全管理

1.实验室环境管理。实验室环境要符合各种不同检验工作项目和技术方法的需要,防止交叉污染和互相干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要通过计算机绘制详细的实验用房一览图,随时了解实验室位置、实验室调整、实验室面积等数据,并要建立实验室每日环境数据收集系统,按要求控制和记录好部分实验室的温度、湿度、进出人员等,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环境。

2.实验室安全管理。要建立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等管理与检查制度并督促严格执行,为实验室配置安全防护器材、急救设备工具及消防器材,并定时检查以确保有效;严禁在实验室折装改线,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才能上岗,重点加强对化学危险品、毒剧试剂及药品的管理。

五、提高药检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要建立完整的实验室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符合实验室要求的科学管理。要建立以检验效率为核心的检验时限管理机制,保证药检效率;建立怀疑及纠错管理为核心的改进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药检质量;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用产品标准质量体系,不断提高药检效率及质量水平;建立责任可追究的检验检测流程,保证每个药检环节的可靠性及公正性;建立药检人员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以确保药检质量。

2.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工作氛围。要营造良好的实验室的工作氛围,首先需要加强实验室服务能力建设。不断增强药检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好药检机构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加强药检文化建设,要创建实验室质量文化,建立支持质量改进的实验室文化,不断培养和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

3.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专业技能都直接影响到药检质量、科研工作的进展,影响到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思想稳定、具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拥有较高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要注重对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

六、总结

药检实验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科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体系中的六大部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实验室建设体制是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药检实验管理为实验经费提供投资依据,经费管理直接影响投资效益,物资管理水平又影响着药检实验。要正确处理六大部分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关系,探索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律,不断完善药检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实验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431.

[2] 施昌彦,虞惠霞.实验室质量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5

1.2创建实验平台,构建“统管、共享”的实验教学中心按照本科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思路,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已取消了原先本科实验室分属各教研室管理的模式,成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本科平台办公室、功能实验室、科研创新基地和生产实践基地。其中本科平台主要负责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协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如本科实验教学药品由平台专人管理,本着勤俭办学的方针,合理使用本科实验教学用品,管理人员将对药品及低值易耗品的进行统一调配使用。另一方面即平台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申报、维修、报废及调配,对于价值5万以上的贵重仪器,实行有偿使用,以保障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在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采购的管理模式下,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及药品、仪器设备使用率,避免浪费。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中心还承担荣昌县周边地区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和重庆市部分区县基础畜牧兽医工作者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有效地发挥了实验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

1.3建设信息平台,实现网络管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应充分使用电子、信息等现代技术与手段,实现对实验项目、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信息的网络管理,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站。通过实验室网络平台可进行实验仪器及低值易耗品的查询,实验课程的安排,经验交流等,还可进行网络教育、多媒体课件以及视频录像等辅助教学。近年来,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重视网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兽医科学实验教学中心专用网络平台。中心网站专人管理,不断充实网站内容,以期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信息化管理。

1.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切实做好防护措施实验室安全工作以预防为主,把握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预防工作,把事故的隐患消除在过程进行之前。其中,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人身安全、物品安全、动物安全。首先,中心配齐相应安全用品,教师加强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警惕。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并仔细审查不安全因素,消除隐患。对需用电实验要确保用电安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闸。其次,中心对有毒、有害药品进行专人管理,领取使用必须经中心主任确认后,由保管员与领用者一起领取,并在保管员的监督下进行使用,未使用完的有毒有害物品由实验保管员回收保管储存,并作好相关的领取、使用记录。兽医科学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安全尤为重要。在实验开展前,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疫病检测,并附检验合格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中心专人负责实验动物的采购、检查及回收、销毁,并进行登记,定期进行公示,以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2建设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中心所有教学设施、实验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调度使用,在保证教学任务前提下中心仪器设备向校内外开放,既服务于教学又兼顾科研需要,亦可向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技术培训班开放,提高利用率。中心部分实验室实行全天候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到实验室进行预备实验,实验内容的复习,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对教师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验证,或者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课题。由于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充分保证学生的创新科研项目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研究生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这样中心在高效利用实验平台和项目资源的基础上,提高了师生的科学素养,对挖掘实验室潜力,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政策导向,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0-0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既能创新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和人力支持。实验室是高校校内的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高校实验室管理必须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分析

1.观念滞后,对实验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形成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观念,对新形势下实验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虽然也参加了实验教学活动,但实质上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观念缺乏人本管理,很少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不重视团队长期研发能力的开发,认为管理组织成员之间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导致实验队伍不稳定,无法对校内实验室实施系统、全面有效管理,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速度和创新的整体水平。因此,实验室管理的理念有待创新。

2.设备分散闲置,配置不合理。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缺少整体和全局意识,管理分散,实验仪器资源存在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实验室建设力求“小而全”,使得实验设备、仪器仪表、工具等重复购置,在仪器设备申报、购置过程中,各专业各学科的实验室相互竞争学校有限的预算资金,盲目争要经费,使有限的经费被分割,结果使得每个专业都无充裕的资金购置多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和配套的专业仪器设备,有的实验室在购置仪器设备的时候没有前瞻性,新购置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不长就被淘汰闲置,出现设备闲置积压与设备短缺并存的现象,使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利用,也难以实现共享。

3.实验室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对照《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要求,高校实验室建设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没有完整、科学、协调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机构与高校其他部门关系不顺,职责不明,有些高校没有为实验室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高校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机构,造成了实验室规模小、管理分散、效率低,实验室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纠正机制,实验室档案建设不规范、不完整,一些实验室的档案建设甚至完全取决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个人积极性,随机性较大,与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很大程度上造成实验室管理的不协调和混乱,难以保证实验室管理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与现在高校所要求的整合资源优势、协调发展不相符合。

4.实验师资队伍薄弱。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实验教学始终处于次要地位,实验人员中高学历、高职称比例少,整体素质不高,技术力量薄弱。实验室队伍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标准等方面与教师有较大差别,学校也忽略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缺少关心和管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成绩难以获得应有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降低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实验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不稳定,不仅很难调动现有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到实验技术队伍中,间接导致实验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上存在非合理性,极大地阻碍了实验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实验教学质量。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创新举措

1.创新管理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是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原有的理念束缚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可以促使管理人员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变实验室管理的思想意识和理念,重新认识实验室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从而形成对实验室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新观念、新原则和新价值观,推进实验室管理改革的进程。观念决定机制,对实验教学地位的认同与否,决定了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并直接影响高校实验室运行机制的实效性。观念的改变,要求全员参与,全面落实,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观念改变,涉及到实验室管理中人、财、物、信息、任务等方方面面,与高校发展宏伟目标密切相关。在科技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要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树立起实验与理论教学并重,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观念。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应在相关政策上向实验教学倾斜;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只有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才能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落实到位。

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引进人本管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高等院校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实验室人员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室人员的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就必须以广大教职员工的发展为目标,从实验技术人员的根本利益出发,注重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潜能和整体素质,让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教育机会,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坚持对学生引导性管理,坚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学生也应当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有权参与实验室管理活动及其发展战略决策。

2.创新管理模式。实验室传统管理模式是分散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一间实验室一般仅为一门课程服务,依附于课程,归教研室管理。分散型管理模式在很多高校中普遍存在,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这种模式曾经对配合理论教学和理论联系实际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验教学的深入,这种实验室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当前,实验室的管理应该避免多方管理,应该进行资源化管理。我们可以学习和参考一些具有成熟和规范的管理模式的高校的经验,与学校的定位、组织结构和设备管理相结合,对原有的基础实验室进行合并重组,将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建立形成一种协调、科学以及完整的实验室集中型管理模式。

高校可以撤销院系、教研室对实验室的管辖权,专门成立实验中心,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进行直接管理,所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实验室管理工作都由学院各实验中心分别承担,学院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由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和考虑,实验耗材经费由中心支配,实验中心根据各门实验课程对仪器设备实际需求量,对购置计划进行统筹规划、统一购买、照顾重点、适当调整、合理分配。这样极大限度地避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避免了实验耗材的浪费,使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实验耗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了实验教学难以监控等问题的产生,取而代之的是更合理的规划、更科学的管理、更高效的运行,以及更为明显的实际效果。

3.创新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内容包括:(1)建立《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权限。(2)安全落实,制度先行。实验室环境建设和安全管理关系到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安全、实验人员健康、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涉及许多方面,如用电、用水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危险化学品、致病微生物、放射性物质的使用与贮存安全,科研成果的保密,财产物质的防火、防盗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首先应做到及早防范、有章可循,杜绝事故的发生。制定《实验室安全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当班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强安全管理的监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感,确保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让师生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意识,保持自觉的安全行为,让安全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3)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等,完善设备出入库手续,建立仪器设备分户明细账,健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及使用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4.创新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没有一支具备良好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不行的。实验室人员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甘于奉献的实验室队伍,是提高实验室建设质量、增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1)重视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及作用,尊重实验技术人员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为实验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保证中青年高级职称的人员愿意到实验室的工作岗位上来,从而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3)建立完善的培训与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工作态度及岗位责任感;定期举办各种培训或鼓励进修,及时更新实验室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交流,提高实验室的生机和活力;鼓励实验室人员结合教学开展科研,不断增长能力,促使实验队伍的自我价值得以更好实现。(4)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在人才引进要求上不应只看重学历或职称背景,更应重点考察引进人才的实验操作水平及科研能力。逐步通过调整、培养、引进的方法,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创新的时代,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进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键内容,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宪明.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观念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011-02

丁肇中教授说过:“做实验确实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理论缺少实践证明都是没有用的,实验可以理论,理论绝对不能实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各高校在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均给予了相当的重视,逐渐改变以往实验从属理论教学的地位的做法。随着实验课程的增多、实验设备的增加,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等工作变得更加重要。文章从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展开。

一、高校物理实验室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校物理实验室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因此,高校理工农科大部分专业都需要学学物理课程,物理实验自然成为一门面向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除此之外,理工科的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专业性更强的物理相关课程以及对应的专业性物理实验。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高校针对师生实验教学的诉求建立了多种类别的物理实验室,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模拟/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基础光学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实验室、单片机技术实验室等。众所周知,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但是每个实验室因为实验课程与设备不同在安全管理上又有所区别。实验室类别多,管理难度大是高校物理实验室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实验室,使用到的实验设备自然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实验室,也需要配备多种实验设备才能顺利进行实验。不同的实验设备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特征,因此在实验室的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不同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注意事项都不尽相同。比方说,在光学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是对光学实验仪器进行防尘,保护光学元件的表面,做好防尘防潮的工作;但是对于电学类的实验设备,如果长期不使用,就要定期给实验设备通电,保证实验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可见,实验室设备种类繁多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难点。

3.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物理实验室承担了高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基础实验以及理工科学生的专业物理实验。由于参与实验的人数多且流动性大,势必会造成实验室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同时,由于实验经验和安全意识的欠缺,极有可能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的安全。因此,提高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是最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

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象是实验中一切人、物、环境状态的管理和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内容可以大致归纳为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安全、实验教学过程的安全以及实验人员的行为安全三个方面。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针,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推行有效地检查制度,建立正确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意外防范于未然。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合理的安全检查;(2)实验室设备设施老化,安全隐患大;(3)实验人员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不深。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

针对以上几个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三点改善的措施:

1.完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是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的规则。所有实验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承担工作任务,服从工作安排,共同建立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的高校物理实验室。实验室安全管理有共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我们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立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类别的实验室要建全各自适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实验室最显眼的位置。健全的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要做到明确责任分工、逐级落实,各负其责。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人的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追究,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建立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顺利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管理好物理实验室的必备因素。有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实验技术水平和实验创新能力,更重视实验设备仪器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护,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因此,高校要给予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的重视、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推行有效的检查制度。安全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检查和监督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包括电、通风、照明、消防、门窗等各个方面。比如实验室电闸开关是否正常工作,仪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现象,消防器材是否配备齐全,安全通道是否堵塞,易燃品、危险品的保管是否妥善,废弃物的处理等等。在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必须按相关规定设置明显的危险标识或危险警告标志;在实验室内部、走廊、楼梯等处安装明显的疏散通道指示标志。同时,要注意天气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影响,如南风天注意关闭门窗,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湿措施,预防实验设备因潮湿发生短路,断路现象。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条理地管理实验设备仪器,从而确保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做好实验室工作记录,包括实验室安全工作记录(见表1)、学生使用实验设备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对于出现故障的实验设备仪器,及时维修;老化设备,及时报废,避免一切能够造成安全问题的可能性。

3.安全教育落到实处,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实验人员的操作能力、安全意识直接决定了实验室的安全。因此开设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师生安全意识是相当有必要的。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安全培训。对于初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说明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以及对应的处理方法,强化学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使其掌握事故中的救援及自救方法。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开展必要的事故预演活动。一旦发生事故,如何正确地处理是每个进入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实验过程中如不慎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气源。根据可燃物性质迅速取用相应的灭火器材。及早向当地消防部门报警。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包括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如何从事故中逃生等。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实体,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也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保障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确保实验室及实验设备正确安全地使用。健全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安全员制度,推行有效的安全检查制度;培养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是高校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三个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萍.问题与对策:高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75-77.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8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内容设置

2.1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在实验室通道或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交流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微信使用率高,方便快捷。微信平台下载注册简单,使用没有限制,信息传送及时。其次,微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管理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利用通信功能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意识[12]。

2.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可设置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等知识模块。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截止2017年,我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有24台,将近15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科生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易造成仪器损坏,部分仪器设备学生仅是进行有限的简单操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未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拟建的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中设置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模块,兼顾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要[14]。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为视频操作、模拟操作和在线分析等。在视频操作中详细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会弹出相关问题。操作人员作答后才能进入虚拟仿真环节,仿真环节如果操作失误会出现模拟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才能恢复操作,直到进入在线分析阶段,最后是实验讨论环节。整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过关,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际的设备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学习者对设备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实验室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实验室化学品火灾爆炸、触电事故和突发性停水停电事故等。传统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手段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字介绍,广大师生对安全事故无法仿真体验,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虚拟培训不受时空限制,避免潜在危险,调动训练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利用基于实验室安全事故虚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虚拟操作如交互功能,并配以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受训者身临其境。在场景和体验设置中通过多场景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辅助以心理引导,一直到受训者逃离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并向虚拟老师报道,完成整个体验,得到全面事故应急技能训练[15-17]。

3结论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其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使用便利、互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特点,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2]耿明华,孙尔康,应安明,等.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8-282.

[3]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4]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5]贾小娟,史鑫,董君枫,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6]孙宝光,张启义,谭仁兵.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构建与使用[J].物理实验,2016,36(5):22-24.

[7]郑丰.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38-239.

[8]李永丰,魏春玲,钱召强.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68-672.

[9]靳力鼎,王玉婷.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2):34-35.

[10]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11]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5.

[12]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13]袁哲,,徐飞.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模式的探索[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5(2):71-75.

[14]刘艳,李帅,周毓麟,等.网络环境下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7-8.

[15]杜宝江,查亮,林灵.消防安全教育虚拟火灾逃生体验舱系统的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7,29(2):453-461.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7

Abstra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laboratory, this paper from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carriers (real laboratory, laboratory culture and teachers and two internal driving forc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 hand on how to build the strong character of safety engineering laboratory has explored and thought.

Key words safety proje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两个一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国家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在高校与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实践践行的主要平台。笔者通过对国内著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实验室发展现状,对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展开探索和思考。

1 安全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必要性

1.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个多大跨度学科交叉的工程性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为主要培养方向,①②而核安全和建筑安全更是一个注重实践,直接涉及大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专业。这势必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构建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成为当务之急。

1.2 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校实验室的地位由传统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对知识创新,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重基础、重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在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安全工程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系有环境风洞实验室、核与辐射安全实验室、建筑安全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常规性的本科实验教学,但实验室在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建设上仍存在着不足。实验室存在着实验室功能部分重复、仪器设备先进性不够、仪器设备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创新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实验室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培养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效益。鼓励教师科研反哺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实验室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将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环节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涵有五大环节:实验室实体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实体(即实验室场地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文化(即实验室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的三大主要载体(如图1),这三者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水平。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是实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制度、精神文化和实验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同时实验教学的提高和创新团队的发展也会促进它们的发展。这五者间的良性互动为创新型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3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三大载体建设

3.1 实验室实体建设

实验室实体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它是实验室最为具体的载体,是实验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条件。③

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具有鲜明专业方向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室,集中有限资源确保在优势专业方向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南华大学安全专业围绕核与建筑专业特色设,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建筑安全、电气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安全人机和安全检测与职业卫生等实验室。推进跨学科综合先进实验室建设,联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建立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在学科碰撞交融中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

高新仪器设备比重和完备的仪器设备台套数是创新实验教学和创新科研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衡量室实验室先进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科研与创新精神带进实验课堂。土水特征参数测定及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台、细颗粒物净化性能测试平台和张力试验台等一系列教师自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 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和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所在。

(1)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有序开展的保证,明确实验教师职责,落实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借用制度,建立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等制度文件,精密、大型仪器实施专人负责制度,并及时在南华大学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登记共享。

(2)务实、创新的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精神文化代表着实验室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合理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成熟的标志。务实、创新是安全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内在品质,以“务实、创新”为实验室文化核心,通过实验课、课外实验、创新比赛等实验实践不断践行实验室文化,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实验室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3.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改革的主要承担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双师型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实验室的关键所在。

(1)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师在高校大多被定位为教辅人员,主要从事实验室、设备及运维等管理工作,对教研的要求不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实验教师去211、985高校考察学习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派遣实验室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掌握前沿知识,鼓励攻读更高学位充实提高自己。

(2)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现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中年教师断层;在学历结构呈现学历层次偏低,最高学历为硕士;在职称结构呈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学识结构呈现失衡,实验教师均主要从事与采矿和环境有关的研究方向。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应注重实验教师的老中青搭配,加强中年教师的培养,根据科学选拔优秀硕士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采取相关政策引进优秀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

(3)“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创新性安全工程实验室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且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建筑安全或核安全专业知识,较高的实验实践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期待有效的链接。实验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这要求实验教师善教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驱动力建设

4.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特色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多的新兴专业,具有宽口径、轻专业的特点,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办学特色,兼顾市场需求,确定了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培养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建立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共开设课程实验21门,共计144个学时,包括9门学科基础课和10门专业课。

(2)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教学,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引入自主实验。通过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核与辐射安全”、“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建筑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8门课程开设有业综合、设计性实验9个,“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进行了自主性实验探索。

(3)将科研引入本科教学。通过将科研直接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课堂和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师通过对自有科研课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及当前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再以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科技创新申报为突破点,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我院在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上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团队的动态稳定性建设。学生面临着毕业问题,团队新老成员的交替是团队的一种常态,而科研项目具有工作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维持团队动态稳定性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团队每年定期招募新成员,根据新人特点安排老成员进行指导,使其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

(2)教师的科研带动创新团队的发展。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科研项目积极展开座谈和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要求学生参与自身课题研究或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及发表。

5 结束语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专业学科的必要条件,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安全工程专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通过完善实验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建筑与核特色安全专业、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等途径在实验室软、硬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注释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10

在高等教育中,医学教育是高投入的专业教育,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实验教学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1 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 

在医学课程 的教学安排中,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是不可分割的,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实验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如理论教学有规律,其教学活动多是间断性地、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 中进行的;实验教学是在相应的实验室进行的,不需要占用教室,如果不单独安排,既会造成教室资源的浪费,又会导致学生手中课程表的不准确而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教学安排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混合安排,这样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可能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产生矛盾。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逐步推进,实验教学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复杂化,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繁重和复杂。这就迫切需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辅助管理,以简化我们的工作。目前高等学校网络已非常普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教学管理成为了可能。 

目前,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影响和推动下,国内对教学管理软件 的研究开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教学管理软件相继面市,但其中仅有少数面对高校的教学管理软件具有排课功能,并且也只能解决理论教学的安排,均未考虑到实验教学安排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我校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未提供实验教学安排的模块,这为实验教学的软件排课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采取多种方法,研究如何将有实验课的各课程在教学安排的排课阶段就体现出来,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现独立排课,使我校的实验教学安排更趋于合理有序,同时又节约教室资源,保证课程表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使日常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进行。 

2 实验教学管理的研究 

为合理安排好我校实验课程,我们在充分了解现有教务管理软件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制订出较为合理的、分阶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独立排课的实施方案。 

2.1 试点阶段 我们首先对全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实验教学学时较多、教学面对的专业较多的全校性课程进行摸底,通过教学计划了解这些课程对实验教学安排方面的要求,包括实验学时、教学时间及实验室安排等。同时,对全校的实验室设置进行统计,详细了解每一个实验室所能承担的所有实验内容、实验仪器数量及排课容量等基本信息。从中选择基础医学部的3个实验室(机能实验室、形态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以及在这3个实验室安排实验授课的基础医学部的所有课程,作为这次实验教学研究的首批试点。 

我们将 3个实验室按照实验课的排课容量,在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的系统设置中加入相应的实验室类型,再将实验室分类别做进教学设施作为教学用房。在对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进行教学安排时,在以上 3个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医学部的课程,在与相应的实验室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理论授课教学周和实验授课教学周分离,并体现在教务管理软件的开课计划部分中,设定理论授课的教室类型为多媒体教室,而实验授课的教室类型为相应的实验 室。在教学安排的第二阶段——排课阶段,具体落实某一门课程的理论授课时间为某一天的某个节次,地点为某个教室;而实验授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理论授课的同一个节次,而地点则安排在实验室进行。由于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授课都有相应的教学周、授课节次和授课地点,因此,在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所显示出来的课程表都能真实、准确地显示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授课的各种具体信息,在方便教学的同时,也节约出了一部分教室资源。

2.2 推广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工作,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反映出的效果比较理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扩大了课程的选择范围,将临床医学系、放射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课程也纳入研究范围。针对这些课程所涉及的实验室的种类、排课容量、实验类型进行统计,并在教务管理软件中加入相应的教室类型和实验室名称。在对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进行教学安排时,同样要求这些课程首先与相应的实验室确定该课程实验授课的教学周,并体现在管理系统的开课计划中。在进行排课时,对这些带实验授课的课程其理论教学安排在教室进行,而实验授课则安排在相应的实验室进行。 

通过对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的教学安排,教学安排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了,主要是由于各课程在与相应实验室确定实验教学周时有一定的难度。但随着我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增长,学生及时、准确掌握理论和实验教学安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这项工作对教学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3 全面实行阶段  针对在教学安排中实验安排对实验室有非常大的依赖性,自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排课之前,由实验室根据承担实验教学的教研室的教学周要求,将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具体到某一天的某个节次,使各实验室对所有实验课程做到统筹安排。在排课时,先进行实验教学安排,再进行理论教学安排,有效避免了不同实验课程在一个实验室教学安排时撞车的情况。

3  结果 

通过近 2年的实验和摸索,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软件排课管理功能的基础上,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实现了在教学管理软件中对实验教学的合理安排,改变了实验教学安排的无序现象,纠正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衔接过程中的某些脱节现象,保证了学生课表中教学安排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使教学活动能够平稳、有序地运行。同时,也加强了对实验教学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实验室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实验室安全工程论文例11

2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意义

安全工程教学体系主要由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实践教学体系被列为我校农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能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依托于农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环境专业特色背景,以现有的实践教学基础和经验为出发点,在同步农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对实践教学体系结构进行设置,在开放式实践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块式分层教学、讲—学结合案例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

3.1模块式分层教学

根据专业实践体系的需要将模块式分层教学分为基础实验教学、开放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3.1.1基础实验教学基础实验室主要针对专业必修课开设的配套实验进行建设,有现代工程制图及设计基础实验室、安全工程基础实验室、安全系统工程与信息实验室、环境工程学实验室、化工安全实验室、安全检测技术实验室、职业安全与健康实验室和农产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实验室。

3.1.2开放实验教学

1)针对大空间相关实验内容开设的实验平台,主要实验内容有:防排烟实验,火灾报警系统实验、建筑灭火器的使用实验等。

2)在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现有特色资源的基础上,定期开设针对农产品安全监测与分析方向的大型仪器操作技能培训。如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及质谱仪等。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安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又将安全理念延伸到农业实践领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农业安全专业特色课程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3.1.3多媒体教学对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建立计算机仿真实验室,虚拟完成实验项目。让学生对较大危险性实验或者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相关实验既有感官上的认识,又能保证学生在操作上的安全性。例如:地质灾害与事故仿真模拟、重大危险源监控仿真实验等。同时,引进系统故障树可靠性分析软件,围绕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3个模块开展系统故障树分析技术教学。以工程实例为主线,详细阐述故障树分析技术,指导学生进行故障树的创建、简化、定性分析、定量计算、可靠性和安全性评定等内容的学习。

3.2讲—学结合案例讨论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从教学环节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影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的互动活动。

3.2.1优化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优化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的措施:

1)改革设计任务书选题模式。设计任务书要多样化,不仅包括用安全工程专业的优秀毕业设计提炼而成的任务书题库,也包括结合现场实际案例提炼而成的任务书题库,以满足不同学生要求,使得设计由模仿型转变为思考型。

2)突破传统设计组织形式。把传统的由单人完成的设计改成以2~3人小组形式进行。注重学生差异化管理,在设计分组时,尽量平衡基础不同的学生。

3)改革互动模式。应用现代通信工具,增加设计的交流机会。设计组交流平台不仅开设了飞信、QQ、电子信箱、短信等现代化通信手段,还建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交流咨询网站。网站存放所有设计任务书、历年优秀的设计案例、现场资料、相关参数、设计规范以及设计进度安排等,便于学生在网上进行设计选题,查阅相关的资料、要求和规范;并设计答疑专栏论坛,方便学生在专栏上提问,也可以在论坛上自由讨论,教师可抽时间予以指导,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3.2.2农业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通过实践平台,使学生学会和体验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

(1)结合校、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校、省、部级各类相关大赛,为学生提供设计、制造的基本的、相对独立的、相对集中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场所;

(2)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平台,如联合消防部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及相关讲座,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和技术。

4实践教学体系的配套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完成质量与一系列相关配套工作的建设是密不可分。根据我院各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经验,本体系从校内外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4.1加强校内外实践资源建设

4.1.1加强校内实践资源建设一要加大农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建立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档案;二要树立大实验室观念,盘活校内实践资源。

4.1.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从农产品安全监测与分析、农村社会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和农机利用安全的农业特色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指导,与各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已在省内外建立了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沙第二污水净化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农药残留检测基地、湖南正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湖南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和湖南依爱吉华安全系统设备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不同行业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

4.1.3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1)我校每年为学生提供了“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申请平台,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指导老师辅助的方式,从搜集资料、写申请书、中期考核答辩到最后撰写总结报告,并发表相关论文等一系列工作,均由学生独立完成。截至2014年,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38。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平台。

2)开展助学助研活动,鼓励、吸引高年级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身为农业院校,我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多与农业环境、生态和生产密切相关,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分成不同子课题,让学生参与项目立项、收集资料、现场观察、数据处理以及报告的编写。这样既能锻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能拓宽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增加农业方向的知识储备量。

4.1.4增加与国内外专家的交流互动聘请国内外具有丰富农业环境或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及企事业从业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现场提问互动交流。

4.2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5名,助教3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为100,博士学位的教师占69。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技术队伍,对实验课程的完成质量是一个有力的保障。与此同时,我校建立了详细的师资培养制度,如定期培训制度(包括要求教师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等安全资格证考试)、教师四项全能比赛(包括中文演讲赛、英文演讲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教研教改论文大赛)、年轻教师培养责任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帮一对年轻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表彰先进教师),而且要求教师经常参加全国高校安全工程学生年会等交流工作,使教师理论与实践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此外,定期选派教师有针对性地到国内外一流高校进修相关专业课程,并赴安全生产先进的国家进修考察,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授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