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铁道实训总结

铁道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8 15:38:18

铁道实训总结

铁道实训总结例1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铁道实训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15-01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在2012年召开的“高速列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会议上透露:“到2012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万多公里,在建里程1.7万公里,无论路网规模还是速度等级,都居世界第一位。”科技部日前刚刚公布的《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的高速铁路,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将位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一条条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包括正在修建或准备开通运营的高铁,使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黄金发展期,我国进入高铁时代。

高铁在世界其他国家应用较广泛,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对完善,而在国内,由于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高铁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无论是高校学科设置还是人才需求总量预估都未与行业发展同步进行,形成了铁路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和预测,“十二五”期间,全国铁路建设系统人才需求量约为80万人,其中高职层次的一线操作人员就占70%~80%。这就需要铁路高职院校紧抓高铁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高职院校高铁专业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高铁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铁专业的建设应该突破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的束缚,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分析预测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高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此作为建设高铁专业的主要依据,进而确定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来指导高铁专业的建设。针对我院目前的情况,高铁专业应是面向铁路建设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掌握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地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铁路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从事高速铁路的设计、测量、施工、试验、监理、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针对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重要性,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和技术理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应强调应用性,教学过程应注重实践性。根据这个要求,高职高铁专业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设置应与高铁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突出高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针对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设计方面,应深入高铁企业进行调研,看看未来5年以及更长时间内高铁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然后结合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因为高铁在我国起步晚,是以要想尽办法力争把这个行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加进课程内容,让学生获得有用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淘汰的技术。这样引进、开发编写适宜的教材就成了其中的关键点,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力图使教材满足现代高铁教学的需要,能够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除此之外,实物教材、多媒体教材也应纳入教材建设体系,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感性的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在总学时中的比重,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的时间,把书本知识转变为实际的工作能力。实验教学的内容要尽量吸纳高铁行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对于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应适当减少,而对于操作性强、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应适当增加,有效利用理论、实验和实训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就能上岗。总之,要使高铁人才培养符合高铁行业的需求。

三、构架高铁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

高铁技术是新生事物,教师的知识贮备一定要做好。现有的教师大部分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往往只能空谈理论,同时对高铁相关的新技术更新慢,了解少。按照高铁专业建设的需要,应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并建立“双师型”师资。一方面,要定期组织教师到高铁施工现场观摩学习、聘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铁方面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和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高铁专业知识贮藏和实践能力,使教师适应高铁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并把这种能力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聘请高铁施工现场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使学生能够获得从一线带来的最直接的指导。通过校企合作、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具有“双师”素质的高铁专业教学团队,壮大师资力量。

四、建立高铁实训基地

现代高铁人才的重要标准就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建设实训基地就成了高铁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实训基地有两种: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一些和高铁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和技能鉴定的目的,有针对性的带领学生进入一线施工现场,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将其具体应用于实践,使之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一些专业实训室,通过工学结合来达到教学实训和对外服务实习的目的。在实训室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上,要尽量按照高铁企业的生产模式组织和实施实训活动,把企业真实所需的职业素质、质量要求和安全生产融入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高铁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质量高的、真刀真枪的实际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铁道实训总结例3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于为铁路运输企业和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运输生产、组织、指挥和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依托铁路行业,深度校企合作”的专业特色,以学习铁道交通运输管理及相关设备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了“三结合,四对准”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铁路行车组织》作为主干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内容的建设上始终贯彻“对准岗位的典型任务改革教学内容”的理念。

1.现场调研及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铁路行车组织》课题组成员利用寒暑假及平时假期,对高职学院毕业学生、吉林地区及各合作企业实际车站进行了调研,重点针对课程的实训内容进行了访谈。

结合现场调研,我们总结出《铁路行车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岗位群:

调车员(连结员、制动员)工作:主要讲授车站牵出线调车、驼峰调车、中间站调车工作的方法等调车员的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手闸、铁鞋制动调速、观测速、排风摘管为重点。

车站调度员(列车调度员、调车区长、车号员)工作:主要讲授列车运行图、车站作业计划、车站工作统计、列车编组计划的知识和方法,实践技能车站作业计划的编制(班计划、阶段计划、调车作业计划)、列车编组顺序表的编制。

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工作:主要讲授铁路行车闭塞法、铁路正常(非正常)情况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实践技能主要学院演练室的设备进行实作演练。

针对三大岗位群的应会技能,铁路行车组织课的实训教学体系由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含技能鉴定)、毕业实习构成。

在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中,体现了:

实训教学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还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和团结协作等良好职业素养的任务。为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我们的做法是:合理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使教学与专业技能考证制度接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兼顾理论课和实习课,将整个《铁路行车组织》理论教学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独自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每年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行车组织中某项技能比赛,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学生对现场缺乏具体的感性认识,而且相互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很多知识明白但却表达不出,不懂相互合作。但这恰恰和铁路行车岗位的设置相脱节,铁路运输是一个多工种相互配合的系统,各项作业的办理都需要各工种的合作。随着生源数量的增加,以及校园实训设施偶尔还承担着沈阳铁路局的干部培训任务,所以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理论和实践总存在着偏差。

面临这些不足,如何才能使学生掌握到行车岗位群所需要的“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知识?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实训教学,摸索适合的实训教学方法。

2.实训教学方法的实践总结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主要解决途径是建设实训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包括场所、设备、教学指导人员、教学汁划,等等。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硬件,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尤其是工科专业,实训基地更是不可少。

但是,高职的实训教学不能因为实训基地设施不足而放弃。我们在教学经过探索,即使在实训设施不足的情况,仍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开展高质量的实训教学活动。

A.开设第二课堂活动

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接发列车技能比赛、静止上鞋比赛等,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协作性、探索性学习的能力。成立课外接发车、铁鞋制动学习课小组,开展互帮互助学习活动。

B.布置实训作业(课程设计)

布置实训作业的目的是通过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它穿插于教学的全过程。具体过程如下:

在有关单元的知识讲授完毕以后,在课堂开始布置实训作业(视情况按个人或小组布置),提出具体要求,如内容、操作方法、完成时间(通常最少为一周)等。学生在课余按要求实际操作,其间可以向老师咨询(通过E—mail、电话或当面请教等)。阅读收集上来的实训报告,准备评语。挑选优良的实训报告,在实训课堂上请报告主人上台陈述(目的、想法、过程、结论等等),接受全班同学的提问并进行答辩。教师讲评。这种实训方式对学生的锻炼极大。由于在学校接受过编制计划、铺画运行图等实训,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还给学校或老师来信表示感谢,因为这些技能在他们就业后对他们帮助很大。

3.项目导向教学法

为了使实训教学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我们在实训教学的实践中,对实训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并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项目导向法”贯穿于教学。

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任务单元均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六个环节来实现、根据岗位工的工作特点,为了便于操作,把它整合为四个步骤。

铁道实训总结例4

当前随着高速铁路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铁路高职院校面临重组升格后又一轮更为严峻的挑战,如何跟上并适应高速铁路的发展要求,是摆在铁路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1 铁路高职院校与高速铁路发展的不适应

1.1 铁路中职院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后的师资状况

铁路中职院校在升格为高职院校后,专业课程增多了,培养目标改变了,其师资力量突显出数量与质量上的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教职工的总人数偏多,但专业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低职称人员偏多,高职称教师的比例严重偏低;有行业企业经历的专业教师比例严重偏低等。

教师队伍结构上的不匹配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真正的“双师”教师的严重短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普通高校毕业分配、从企事业单位调入、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为普通高校毕业分配而来,他们接受的是学科体系的教育,没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实际专业领域较为陌生,在讲解贴近现场工作过程的内容和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时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是企业引进的教师,在目前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也面临不适应的境地,高速铁路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管理技术都与常速铁路有较大的差异。

1.2 铁路高职院校的实训条件

铁路高职院校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而建设的,高速铁路的轨道、道岔、道床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实训设备面临基本淘汰的境地。原有实训设备的购置、建设曾经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和投资,如何短期内引进巨资更新设备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1.3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

铁路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多数是配套常速铁路的人才培养的,如何优化整合课程体系,将高速铁路的有关知识与技能融合进课程体系中,也是我们要集中解决的课题。

笔者认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只有强化以上三大内涵建设,才能巩固铁路特有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以上三个方面中,尤以教师队伍素质、结构上的不匹配最突出,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它两个方面才有可能彻底破解。实训条件的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教师去实施,也才能有更好的实施效果。这也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

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高速铁路背景下的铁路高职院校的重要抓手,实现强化内涵建设的突破

铁路高职院校都经历过企业办学的阶段,在铁路企业的支持下都有过辉煌的业绩。由于改革的原因,脱离了原来的企业环境,但职业教育本身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创新发展原来的企业关系,而不是断绝了关系,铁路高职院校的发展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才能真正把握高速铁路发展的脉搏。

2.1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抓手,实现货真价实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突破

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工学结合”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学团队具有一定实践教学能力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保证专业建设紧跟高速铁路的发展。

(1)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提供的高速铁路专业实践建设真正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

一方面,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引入学校,这是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最佳途径。从关联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速铁路专业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专、兼职教师),让学生学到真实有效的高速铁路实践技能,培养有效职业能力。同时学校也要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职业教育教学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对现有教师,特别是专业骨干教师,即使是取得本专业对应的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如工程师等)的教师,如没有从事过相应的实际专业实践工作,学校应该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给他们创造专业实践的机会进行培养,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是参与校内的校企共建高速铁路实训教学设施的建设。学校要创造机会或出台政策,让专业教师主持或协助校内校企共建的高速铁路实践教学设施项目的建设,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施项目监控,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二是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挂职工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教师到高速铁路相关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使教师充分熟悉本专业实际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教师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是参与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相关技术课题攻关。学院每年与关联企业签订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课题,教师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品的过程中,专业实践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但要实施以上三点,前提是学院有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要解决当前教师紧缺的状况,我认为应加大本科毕业新分配教师的招聘工作力度,确保教师总体数量上满足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挂职、培训、科研开发等;同时应加强新分配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1+2”的培养模式,即分配报到手续办完后,按照学院与高速铁路相关企业校企合作协议,送到企业见习1年,经考核合格进编,然后继续在企业实岗训练1到2年,期间每年不定期回学院听课不少于4次,结合现场讲课不少于4次。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解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2)依靠校企合作平台推动以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高速铁路专业建设。

专业带头人与专业骨干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建设项目,尤其是专业带头人,决定了一个专业乃至学科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赋于专业带头人新的内涵,要强调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教学或教学管理能力。

目前很多铁路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管理相对薄弱,有些仅能满足于教学,对于专业技术管理则较为疏忽,或者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要加强引进熟悉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精通企业管理程序的专业带头人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骨干教师,培养“复合管理型”专业带头人,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以专业带头人推动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管理专业的可持续科学发展,使专业瞄准职业岗位技能及专业科研技术快速发展。

专业带头人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主动掌握当前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发展动态,谋划本专业的教师结构、课程体系、实训条件建设的合理构建,真正走在专业技术发展的前列,才能无愧于“专业带头人”的称号。

(3)以铁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为途径加强高速铁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

铁路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直接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为行业、社会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深化了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在培训的同时实现一定的技术创新;通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特别是与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进行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依托校企合作创新,极大的激发教师的专业创新能力,在注重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推动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2.2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实训条件建设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职业教育中实情实景的实训条件的突破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实训条件,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途径,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以实训养实训”, 校企双方可采用“场地互换,资源互用”的方式合作共建实训,将产教结合、校企互动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为高速铁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

(1)“请进来”就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可把工厂、车间、流水线建在学校,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逐步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企业利用学校场地到校方开办产业,承担实践教学、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任务。

(2)“走出去”就是学校利用企业场地在企业开办分校、培训中心、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实施顶岗实习,承担教学、员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学生在企业实习的组织协调工作。企业不但提供场地和设备等,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还要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评价。

(3)“以实训养实训” 就是不管是“请进来” 还是“走出去”,都要尽力创建实训经济实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长效机制。我们的很多实训基地或中心等已经具备了或基本具备了一级经济实体的配置,只要稍加理顺就可以转入经济实体的运作,至于管理,则可以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这当中的“理顺”,如果在校企合作的框架下,一切都显得容易解决。

2.3 以深化校企合作作为铁路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的抓手,实现高速铁路所需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铁路高职院校的突破

要培养出符合高速铁路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补充,充分体现高速铁路的特点。但由于所涉及的课程科目较多,具体到各个院校、专业和教师,有不同的方法:

(1)设立独立的新课程。专门设立《高速铁路技术》课程,该课程包含专业涉及的所有专业工程,要求专业授课教师有较全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一定的工程经验。

铁道实训总结例5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是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教学运行模式,尤其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更是学院与企业共筹、共建、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人才的必经之路。我根据个人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工作实践,总结归纳出“校企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

一、学院概况

我院是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下设的一所二级院校,而且是内蒙古自治区设立的第一所铁路专业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也是铁道部备案的一所铁路专业的高职院校。其前身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呼和浩特铁路局分校和呼和浩特铁路成人中专学校,成立于1979年,当时隶属于呼和浩特铁路局。建校30多年来,我院一直秉承着为社会与铁路企业培养铁路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理念,为呼铁局及地方铁路培养大量铁路专业的大中专高技能人才,为呼铁局在岗职工开展大量的岗位培训工作。2004年以来,铁路主辅分离,两校先后并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并整合成为铁道学院,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生。学院开设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等专业,为社会与铁路企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校企深度融合”培训模式的提出

在发展历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我院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培训模式,逐渐形成了“校企深度融合”培训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培训模式是指学院依托多年来与铁路企业建立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开展全面的、多层次的培训业务,同时在实习实训、招生就业、专业设置、课程建设等方面优势互补、互相融合,从而达到校企和谐发展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合作,我院目前已形成为铁路企业开展联办大专中专班、高级工培训、短期岗位培训等全方位培训办学模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培训的社会化服务道路。

三、“校企深度融合”培训模式的具体举措

1.建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为铁路企业人才培养把好“入口”关。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呼和浩特铁路局每年必须接收大量的复转兵,由于复转兵文化层次偏低,没有铁路专业技能,因此铁路局亟须提高复转兵的文化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铁路局属于生产企业,本身不具备学历教育与培训资质。

我院抓住企业需求,与呼铁局创建了“局管校教”的大专、中专学历教育培训模式。铁路局提供办学场所,提供人员管理学生;学院根据企业需求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提供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电气化铁道技术、铁道通信信号、铁道机车车辆等专业课程师资,提供人员管理教学,从而形成优势互补。

培训学生经国家统一入学考试后,根据成绩进入大专或中专班学习,在按照我院制订的教学计划学习后,经考试合格发放毕业证。近年来,我院与呼和浩特铁路局开设大专班6个、中专班10个,培训学生数达到964人,为铁路局把好了职工“入口”质量关,解决了企业的忧虑,赢得了企业的赞誉,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深入开展岗位考证培训,与铁路企业用工需求深度接轨。

铁路企业对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与技能提高十分重视,为了提高在职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素养,推进在职职工的继续教育,变“一次性学历教育”为“终身制继续教育”,企业在职职工每年都要在所在站段参加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当在职职工工作达到企业规定的年限后,就可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取铁路相关工种的高级工后,从事更高技能的工作。

我院依托强大的专业优势,现有铁路车务、客运、货运、电务、车辆、工务等工种的专业教师60多人,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0多人,可以常年为铁路局车务、客运、货运、电务、车辆、工务等工种开展为期3―4个月的高级工培训,培训后经铁路局职业技能鉴定站鉴定合格后,发放高级工证书。

近年来,我院共组织高级工培训30余班次,培训学员上千人。由于企业必须执行国家技能鉴定政策,企业现场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的工人技师、高级工、中级工,而且这些资质直接与职工的效益挂钩,因此,每年都会有大量铁路局各站段职工报名参加高级工培训,并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考取高级工证。我院高级工培训生源相对稳定。我院凭借强大的师资力量,较强的专业优势,多年的培训经验,在铁路局高级工培训中承担了大量的培训任务。

3.依托培训开展多方面合作,实现校企全方位“深度融合”。

(1)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学院教改与教学,为学院教学适应企业奠定基础。为了使专业设置、课程开设能够适应铁路企业的需求,我院多次聘请呼铁局、中铁电气化局、伊泰集团、包钢集团的专业技术人员与铁道学院专业教师座谈、讨论,不断优化、改进专业与课程,受到了铁路企业的好评。

(2)签订“订单式”就业协议,为企业量身定制打造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铁路企业的需求,我院与中铁电气化局多次联系,按照企业要求对课程体系作了调整与优化,创办了“中铁电气化局接触网工中专班”,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服务。同时,为伊泰集团委培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大专班学生,毕业后由铁道学院颁发毕业证,并在伊泰集团就业。由于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我院与呼铁局、伊泰集团、神华集团、包钢集团、中铁集团等铁路企业签订了长期就业合作协议。

(3)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依托企业做大做强实训实力。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对实习实训要求较高,为了弥补实习实训场地的不足,我院利用已经建立的良好的校企培训合作关系,取得了呼铁局对学院实习实训建设的大力支持。我院与呼铁局签订了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协议,从呼铁局购置了内燃机车、铁路货车、铁路客车各一台,实习实训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长期的为铁路企业培训,我院赢得了铁路企业的赞扬与肯定。依托为铁路企业培训建立的良好关系,我院在教学、就业、实习实训建设等多方面与企业深度融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三十多年来,我院共举办各种类型班500余个,培训学员20000余人,占呼铁局职工总数三分之一以上,为呼铁局职工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和平,滕勇.以校企合作推进铁路行业就业准入制度.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2]魏银霞,杜小峥.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及启示.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2.

铁道实训总结例6

二、企业的用人标准

通过对多家用人单位与相关企业调查、社会调查、网络查询等途径进行了解与分析,找到并归纳出电气化铁道行业的如下公共用人标准。

(一)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职业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随着当今职业的日益精细化,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高职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凸显自己的专业优势,才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基础。在对企业的调查结果中表明,用人单位对专业学习相当看重,企业倾向于选择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同时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许多企业负责人在谈到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时都说:“在学会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现在的高职生,缺的不是知识,不是能力,而是职业道德和做人原则。”

(三)出色的相关工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专业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个人品质、工作能力等各方面,是社会人、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全面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事实上,这些软性能力相当大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的交际交往能力和面对事情的处理能力,这都是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所必备的素质。

三、共建共享,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一)校企合作,建设高标准校内实训基地1.新建铁道综合演练场(电气化铁道部分)。本着合作共赢的方针,吸纳企业资金,按照校企共建、校企共管、校企共用的原则,按照真实的工作场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作业流程,合作新建铁道综合演练场(电气化铁道部分)。该项目建成后可以完成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架设、安装、调试、检修作业训练,既可以满足学院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需要,又可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服务。2.新建牵引变电实训室。与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供电段、齐齐哈尔供电段合作,建设牵引变电实训室。该实训室可进行牵引变电所一次、二次接线实训、综合实训及二次接线设计测试;进行牵引变电所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倒闸作业;进行高压设备检测试验及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拆装训练,建设目标为省内领先。3.新建电力线路实训室。购进电力线路工技能训练设备,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情境要求构建实训室布局,建成融实践训练、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电力线路实训基地。4.新建电气控制实训室。建成后可提供模拟生产工位,遵循行业标准与企业规范,满足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需求。

(二)依托校企合作,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选择一批管理科学规范、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在现有的6个紧密合作型校企合作基地基础上,力争在3年内再建成6个相对稳定的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数量达到12个。学校与合作企业合资在企业内建立教学基地,既满足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活动需要,又可为企业的职工技术培训提供场所,开展培训等活动,实现校企相关设备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料的共享,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持续健康发展。

铁道实训总结例7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1

庆轻轨公司工作的将近六年时间里,很荣幸成为一名轻轨司机,并与公司各个部门人员共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及默契配合下保障了重庆市民的安全出行。工作中恪尽职守,受到了重庆轻轨公司领导的高度认可。做到这些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一、积极参与各项技术学习及职业培训,不断巩固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个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我们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严谨、认真、负责。

二、严格遵守、执行各项安全规程及制度,工作中严格按照各项文件规定执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及他人绝不违章,绝不违规。

三、妥善处理同事间关系,始终保持密切的配合关系,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四、克服各种苦难,迎难而上,展现轻轨司机吃苦耐劳、扎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

在工作期间也学到一些重要的东西,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所以,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地铁司机要具备以下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诚实守信,做人的准则,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在职业活动中应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讲求信誉;办事公道,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假公济私;服务群众,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奉献社会,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

勤奋、主动、自信、敬业、忠诚等更是我们地铁司机需要具备的职业思想。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所供职的公司、相信自己的同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的更好。

职业能力就是我们的职业行为习惯,其具体表现在要清楚我们的工作流程,如何在工作中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做定期的工作计划、工作笔录和工作总结,主动回复上级的命令和指示,不能等上级来过问。当我们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我们的任务才能高效的完成。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2

尊敬的运营分公司领导

我是__部YY中心的电客车司机,于__年_月_日进入公司,我的_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转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了,这是我从人生中最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非常感谢__地铁提供我工作的机会,同时我也非常珍惜这个工作的机会,尽管我对这个岗位没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但在领导和同事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此方面争取了一定的进步,我也会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去面对每天的工作,作为___地铁的一员,也会时刻保持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迎接我未来的工作,人是在不断总结和反省中锻炼和进步的,在此对我这半年的培训情况作出总结。

起初我们在__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了解了__集团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和相关制度,对公司的概况和具体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当然,还有公司各级领导对地铁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使我们对于自身的岗位都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入的了解。

从安全教育到各个专业的详细概况都进行了培训学习与考试,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们感受到公司对每个员工的关怀,心里非常感谢领导们为帮助新员工走好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步所付出的努力。十一月份,我们来到了__学习参加了由培训学院安排的地铁员工培训,培训可分为基本规章,车辆知识,信号知识、车厂运作及应急、故障处理三个阶段,在培训的第一个阶段之前还安排组织了班组级和部门级的安全教育,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安全在地铁运营中的重要性,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专业素养。同时培训师带我们上车学习消防应急处理、应急故障处理的演练,我们学习了《行车组织规则》、《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电客车司机手册》、车辆知识、跟岗培训、试车线URM驾驶、信号设备故障应急处理、车厂运作手册,学习到对于列车运行、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等的规定、对事故事件的定性、列车驾驶作业的流程、列车上的设备等,在理论培训中我发现电客车司机需要记忆的理论知识特别多,因此我们首要工作就是抓紧学习业务各类知识。

不懂得地方应及时虚心向培训老师或地铁公司的师傅们请教。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很快的掌握了地铁司机在正线的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岗位职责、安全关键点,以及一名地铁司机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掌握的业务技能,处理故障的方式等等。通过听取师傅们的工作经验,现场设备的讲解,和培训师为我们安排的故障操作演练,极大的增强了我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在培训师耐心的教导下,整个培训过程比较顺畅和充实。

经过半年以来的培训,对整个地铁行业的发展有所认识,对地铁运作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好的了解和认识,为之后的工作开展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础。

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我的各项能力比较欠缺,在处事中不够果断迅速,我想我应该要摆正心态,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从头做起的心态。今后,我将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并继续努力学习在培训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在正线跟岗中把握好机会,多问多学多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掌握地铁司机这个岗位的必备技能,为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宁波的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希望领导批准我的申请,让我投入到继续为公司的服务中去!申请人:____年YY月ZZ日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3

三年前,我满怀热情的加入了中弘策公司,这个大家庭,来到了美丽的大都市深圳,于是我暗下决心,我要用自己的勤奋与知识来充实每一分钟,用我的全部,去认真的面对工作。

2009年来的时候,是我第一次接触地铁监理工作,由于以前我任职过公路监理,虽然不是太熟悉,但在公司领导和监理项目的大力帮助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并熟练撑握了业务技能。09年在华新站监理部,有6人,华新站分A、B、C、D四个区,及莲华区间暗挖隧道,蔡工主要负责安全,陈文海负责莲华区间暗挖隧道,徐荣华与墨伟东负责C、D两个区,我与何成负责A、B两个区,其中我兼做华新站的内业资料,由于我对工作的热爱,勤奋好学,对待工作,我始终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全身心的投入,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多次或得了同事和领导的好评。

2010年,何成调到别的项目,我带着实习生黄金星负责A、B区及附属工程A、D出入口的现场监理工作,随着华新站主体逐渐完工,开始进入到道路回填,及机电安装工程,同时并协助总监代表魏江川编写道路回填的监理细则,由于是地铁工程又是大运工程,对工期、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都相当高,凭着本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对工程的每道工序、环节都一丝不苟的把好关,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方面都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可及好评,同年在三号线业主考核中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被评为先进监理组,在工作中不断发挥着个人应有的能力。

也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在2010年年会上,在公司举行的知识竟赛活动中,也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2011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及业务的扩增,华新站物业开发工程,S1、S2、S3、S4、N2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和红荔路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当时徐荣华、墨伟东,黄金星,调配到红荔路改造工程上去,我一人开始负责起华新站物业开发工程,S1、S2、S3、S4、N2出入口,下沉式广场及车站公共区装修,机电安装工程。面对着作业面多,种类多,我依然尽职尽责做到一丝不苟,比如在质量控制上

1、编制华新物业开发工程监理细则。

2、负责相关的监理质量控制。

3、检查承包商质量体系的落实情况。

4、审核进场材料,设备实验报告,组织材料,设备验收。

5、草拟相关质量的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6、各道工序环节的检查和验收。

7、审核有关材料设备的实验报告。

8、对工程计量签署质量方面的意见。

9、建立质量相关监理日志,收集整理质量方面相关资料。

10、定期不定期的提交工程质量动态报告。

凭着务实的精神,和勤恳扎实的工作,顺利完成了项目目标,2011年,6月28日顺利通车,同时也获得了领导及三号线公司的好评,在同年公司的年度工作总结大会上,我荣信的被评为个人优秀监理员。

2012年华新物业开发工程上半年6月十号以前,一直处于暂停工状态,虽然停工,也一点不敢松懈,保持着每天对工地的巡查,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相关的安全防范工作,做好防盗、防火、防汛、防台风工作。6月十号以后工地进入全面施工状态,此时华新站现场虽然只有我一个人,我依然保持着,先前的工作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尽善尽美,争取2012年在创一个好成绩。

在公司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对待工作,我始终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服从领导安排,履行监理职责,在现场第一线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对待工作我全身心的投入,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在每天的工作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和思想,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心中有无限的感概,公司给了我们广阔发展的舞台,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自主发挥,不断前行;在这里,我们耕耘就有收获,付出就有回报,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公司领导与马总和廖工对我的栽培和帮助,使我在个人业务及综合素质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非常感谢朝夕相处的各位同事,在我们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拼搏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在收获的同时,自己也还有些不足之处,虽然年轻充满干劲,但廖工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很高是我学习的目标,马总的协调能力很强,是我学习的榜样。

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还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专业技术方面及协调能力方面加强学习和钻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公司的发展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19地铁驾驶员工作总结4

时间过得很快,到深圳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相信对以后从事地铁行业会带来很大的帮助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铁道实训总结例8

从学校和企业在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发挥的作用来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学校主导模式

学校主导模式是指学校以投资主体的身份,自筹资金,建设一定规模的教学实训场所,引进生产性设备,利用学校“人才、专业,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进行产品加工或者技术开发,且与学生实训相结合,实现双赢。

1.筑巢引凤型。学校虽然投资引进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生产性设备,但是缺乏高素质的技师,设备运行成本高。企业可提供原材料和技术指导人员,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和实训。学院与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合作建设的铁路综合实训(培训)基地线路总长2000余米,使用全真实铁路线上在用设备器材进行教学化改造,其中通信信号基地是广铁集团在公司外与学校共建的惟一基地,可以满足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和城市地铁各专业的学生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比武、考证需要。

2.技术服务型。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钻研新技术、新工艺,并且把实用性成果推向社会,转化为生产力。我校不少专业课老师原来就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后转型到高校任教,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组建了多个攻关小组,力所能及的承担了企业一些简单的课题。

3.创业孵化型。我院是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高校,依托株洲职教大学城,成立了湖南微软IT研发中心、大学生创业创客中心、“机器侠”机械创新中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做出了有益大胆的探索。

学校主导模式的优点是自主性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而且便于协调生产经营和实训任务之间的关系。不足是学校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换代,跟不上行业、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企业主导模式

该模式是由高职院校有偿提供土地、厂房及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而企业则是提供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在企业的主导之下开展生产,组织学生参与生产性实训任务。

1.订单培养型。以培养符合企业实际岗位需要的学生为前提,校企双方事先签署人才培养协议,企业到高职院校开办“订单”班,以企业名称命名,例如我院的机车车辆专业“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班”、运营管理专业“宁波地铁”班。

2.企业资助型。整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学校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客户培训,优先为企业推荐优秀毕业生,校企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此种模式下,企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及实践师资的保障,产品还可以作为企业的订单产品,保证了销售渠道顺畅。但是,由于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注重生产经营,可能影响学校教学实训的质量。

三、校企共建模式

校企共建模式是由高职院校负责提供教师与用地场所,而企业则负责投入资金、设备及技术等,双方共同签署协议,运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合作完成生产与实训项目;同时建立健全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生产性实训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1.共同经营型。我院与中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试验线,是培养轨道交通未来人才的基地。与中国铁建、西南交通大学和肯尼亚铁路学校合作建设的肯尼亚国际铁道学院,是伴随“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培养东非铁路人才的基地。

2.优势互补型。学校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避免自身资金不足或者设备缺乏的短处,由企业投入资金设备,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合格的校内实训基地。而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建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培训基地,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目的。学院牵头组建的南方铁路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层次的职教集团。集团成员由广州铁路集团总公司、上海铁路局等路局,长沙地铁等20多家地铁公司,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大中专院校及铁路员工培训基地组成,是合作培养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专门人才的联盟机构,集团内实行教学师资、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等共建共享,是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实体平台。

3.任务驱动型。比如将某个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作为案例,让学生开展设计与研发工作,如果教师发现有合格的设计方案,则将作品交给企业评定,一经采用,则支付给学生任务报酬。学校与与广铁集团合作探索人才培养培训新模式,组建“互联网+”高铁运行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协同创新。

校企共建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权责利明晰,可以充分获得各项资源保障,以满足生产实训的需要。学校的实训教学提高了效果,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紧密对接。企业通过最直观的方式选拔到真正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这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合作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影响到合作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梁燕.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3(7)

[2]马薇,赵建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29)

铁道实训总结例9

神朔铁路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往南在神木北站与神延铁路贯通,往东在山西省神池南站与朔黄线相连,形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往北在朔州市与北同蒲线接轨,正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104亿元,由神华集团公司投资,为国家路网一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于1996年7月1日开通运营,设计运量初期2500万吨,近期4000万吨,远期6000万~1亿吨。沿线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桥隧涵占到总长的近30%,是一条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

神朔铁路分公司负责神朔铁路的建设经营。开通运营12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打破了国铁的传统运营模式,边运营,边建设,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6年开通当年货运量仅有75万吨,2000年煤炭运量达到3350万吨,创我国单线电气化运输最高纪录。2005年11月30日,煤炭外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继大秦铁路之后我国第二条年运量突破亿吨的铁路,提前5年实现了1亿吨的远期规划目标。2007年完成货运量1.43亿吨,实现产值53.81亿元,实现利润25.85亿元,偿还建设贷款6.16亿元,缴纳税金及附加5.4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无重大、大行车责任事故十一周年,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之路。

一、精心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设计中,我们没有请专业公司设计,认为最了解企业自身的是我们自己,坚持由神朔人自己设计确定。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思考、多次组织企业文化讨论会,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等问题,紧紧抓住核心内容,并提出三条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即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搞面面俱到;二是要有国企的特点,要有铁路企业的特点,要有神朔铁路公司的特点;三是要把提炼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使确定的内容符合神朔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神朔的特色,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着这三条原则,党群干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总结提炼,形成初稿,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递交政治工作会议讨论之后,公司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首先,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是:为神华能源提供充足的运输动力。愿景目标为:把神朔铁路公司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定格为:运量稳步提升、安全有序可控、管理科学规范、创新动力十足、效益显著增长、人企和谐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核心地位突显。

针对神朔铁路公司是国有铁路运输企业,但在运营体制、用人机制、建设模式上完全不同于国铁,企业的高速发展来自于创新和实干,人员由五个单位合并而成,团结问题对企业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的这一实际,以及铁路运输需各单位、各工种联动作业、密切配合的特点,把企业精神确定为“开拓务实、团结奋进”;针对铁路是高危险行业,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神朔铁路又处在神华集团产、运、销瓶颈位置,集团每年下达的运输任务都超出常规,很容易在追求运输任务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出现忽视安全的现象,把企业的核心理念确定为“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针对公司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大都在大专层次上,职工队伍基本在中专层次上,总体偏低,而铁路的专业性又很强,岗位相对稳定的实际,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针对铁路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联合作业的行业,必须有铁的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每个人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标准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现实,把企业的职业道德确定为“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二、大力推进,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出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公司领导带头召开大会宣讲,坚持正面灌输为主,使公司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耳熟能详、内化于心。二是利用自办刊物和局域网等传媒手段对全员进行宣传教育。把企业精神印在《神朔铁路》刊物封面,发到每一个班组,在局域网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公司和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新闻。三是在基层单位、车站、工区和沿线的活动室等比较醒目的位置以统一的标牌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传。四是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党群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丰富知识,增强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公司先后派出三批30名专职党群干部参加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班。目前全公司已经有28人获得了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人获得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007年9月,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创新建设先进单位”。五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党群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坚持与生产经营同步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三、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工作一道抓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把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突破口,促进观念转变,推动实际工作。给职工购买下发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中层干部购买下发了《执行力》一书,把这两本书作为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增强执行力的教育。通过学习,在无形之中摒弃了工作中过份强调客观、主观不努力的落后理念。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逐渐形成,服从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灌输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文明、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形象的新理念,使“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的核心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深深扎根。三是健全了各类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程序办事的理念,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人为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铁道实训总结例10

神朔铁路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神华集团矿、路、电、港、油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神朔铁路西起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北与包神铁路相连,往南在神木北站与神延铁路贯通,往东在山西省神池南站与朔黄线相连,形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往北在朔州市与北同蒲线接轨,正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104亿元,由神华集团公司投资,为国家路网一级干线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于1996年7月1日开通运营,设计运量初期2500万吨,近期4000万吨,远期6000万~1亿吨。沿线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桥隧涵占到总长的近30%,是一条条件较差的山区铁路。

神朔铁路分公司负责神朔铁路的建设经营。开通运营12年来,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打破了国铁的传统运营模式,边运营,边建设,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1996年开通当年货运量仅有75万吨,2000年煤炭运量达到3350万吨,创我国单线电气化运输最高纪录。2005年11月30日,煤炭外运量突破亿吨大关,成为继大秦铁路之后我国第二条年运量突破亿吨的铁路,提前5年实现了1亿吨的远期规划目标。2007年完成货运量1.43亿吨,实现产值53.81亿元,实现利润25.85亿元,偿还建设贷款6.16亿元,缴纳税金及附加5.42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无重大、大行车责任事故十一周年,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之路。

一、精心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设计中,我们没有请专业公司设计,认为最了解企业自身的是我们自己,坚持由神朔人自己设计确定。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思考、多次组织企业文化讨论会,探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共性和个性等问题,紧紧抓住核心内容,并提出三条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即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这些本质的东西,不搞面面俱到;二是要有国企的特点,要有铁路企业的特点,要有神朔铁路公司的特点;三是要把提炼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深化过程,作为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使确定的内容符合神朔的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有神朔的特色,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本着这三条原则,党群干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总结提炼,形成初稿,之后又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递交政治工作会议讨论之后,公司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首先,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是:为神华能源提供充足的运输动力。愿景目标为:把神朔铁路公司建设成为管理一流、效益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铁路运输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定格为:运量稳步提升、安全有序可控、管理科学规范、创新动力十足、效益显著增长、人企和谐发展、企业做大做强、核心地位突显。

针对神朔铁路公司是国有铁路运输企业,但在运营体制、用人机制、建设模式上完全不同于国铁,企业的高速发展来自于创新和实干,人员由五个单位合并而成,团结问题对企业的建设发展至关重要的这一实际,以及铁路运输需各单位、各工种联动作业、密切配合的特点,把企业精神确定为“开拓务实、团结奋进”;针对铁路是高危险行业,安全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神朔铁路又处在神华集团产、运、销瓶颈位置,集团每年下达的运输任务都超出常规,很容易在追求运输任务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出现忽视安全的现象,把企业的核心理念确定为“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针对公司干部队伍文化水平大都在大专层次上,职工队伍基本在中专层次上,总体偏低,而铁路的专业性又很强,岗位相对稳定的实际,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确定为“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针对铁路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联合作业的行业,必须有铁的纪律,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每个人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高标准要求自己,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现实,把企业的职业道德确定为“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追求卓越”。

二、大力推进,加强宣传教育,使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深入人心

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来抓,加大了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做出了《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一是加大推进力度。公司领导带头召开大会宣讲,坚持正面灌输为主,使公司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形象、职业道德,耳熟能详、内化于心。二是利用自办刊物和局域网等传媒手段对全员进行宣传教育。把企业精神印在《神朔铁路》刊物封面,发到每一个班组,在局域网上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公司和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动态新闻。三是在基层单位、车站、工区和沿线的活动室等比较醒目的位置以统一的标牌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进行宣传。四是举办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提高党群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丰富知识,增强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公司先后派出三批30名专职党群干部参加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举办的企业文化管理师培训班。目前全公司已经有28人获得了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人获得高级企业文化管理师资格认证。2007年9月,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评为“创新建设先进单位”。五是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年度党群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坚持与生产经营同步考核,与经济效益挂钩,变软指标为硬指标,有力地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

三、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实际工作一道抓

公司坚持用企业文化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先进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上,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一是把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切入点、突破口,促进观念转变,推动实际工作。给职工购买下发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给中层干部购买下发了《执行力》一书,把这两本书作为教材,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增强执行力的教育。通过学习,在无形之中摒弃了工作中过份强调客观、主观不努力的落后理念。说了就办,定了就干,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逐渐形成,服从意识和工作的主动性大为增强。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不断灌输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文明、安全就是和谐、安全就是形象的新理念,使“安全创水平、效益争一流”的核心理念在员工头脑中深深扎根。三是健全了各类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了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程序办事的理念,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以人为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铁道实训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TM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1-0000-02

The RBFNN Application in Fault Diagnosis for the Subway Train

Zhou Qiaolian1,Deng Yabo2,Chen Jianxiao2

(1.Shanghai Shentong Rail Transit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Co,Ltd,Shanghai2011031,China;2.Zhuzhou CSR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4120012,China)

Abstract:The mean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bout subway train malfunction diagnosing system applying RBFNN.Subway train running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and preprocessed,which is used as training sample to build RBFNN.After RBFNN learned well,collected real-time information is inputted into the neural network,and then malfunction and coming malfunction is output correctly.

Keywords:Malfunction diagnosing;Neural network;Radial Basis

Function;Subway train

一、引言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迫切需要保障地铁机车的运营安全。目前对地铁列车的故障诊断等方面还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法,试图借助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来解决地铁列车的故障诊断的技术难题。

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以下简称RBFNN)是一类特殊的三层前馈神经网络。

图1是RBFNN的基本结构。它可以实现由输入向量到输出向量的映射。

三、故障诊断应用

(一)建立神经网络

要把RBFNN运用到地铁列车的故障诊断中去,必须先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好RBFNN。

1.数据分类:地铁列车的数据信息非常丰富,首先需要根据地铁列车的特点,将各类数据按功能单元分类,如中央控制单元的数据包括地铁列车状态、通信状态、网络命令、数字输入输出信号和模拟输入信号等,牵引单元的数据包括牵引工作状态、输入指令、电机转速、电机转矩、电机电流、网压、电机温度、级位信号和载荷信号等,制动单元的数据包括轮径、载荷信号、速度信号、制动级位、传感器状态等,门控单元的数据包括车门打开状态、车门开关反馈、门速度反馈、门防夹状态、门切除状态等。

2.生成样本数据:针对地铁列车的典型故障和临界故障等情况,通过模拟产生n类故障方式,收集来自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表征地铁列车状态及车载设备的模拟量、数字量以及地铁列车总线上的相关数据等信息。然后按照上述的分类方法,对数据信息按照功能单元(中央控制单元、牵引单元、制动单元、门控单元等)分类和综合(系统级),形成建立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所需的训练样本向量,如中央控制单元的训练样本向量为,牵引单元的训练样本向量为,制动单元的训练样本向量为,门控单元的训练样本向量为,系统级的训练样本向量为。

3.建立RBFNN的基本结构。通过上述训练样本可以确定各神经网络输入层节点个数为n,输出层的节点个数为。

(二)训练神经网络

训练时,隐含层神经元学习采用无监督学习的聚类算法;输出层神经元采用有监督的最小二乘法学习方法。下面以中央控制单元RBFNN的建立为例作具体说明。

对于中央控制单元,在模拟产生n类故障后,得到的训练样本的状态向量,包括地铁列车状态、通信状态、网络命令、数字输入输出信号和模拟输入信号等,该训练样本将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针对隐含层神经元的学习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从状态向量中选取一组样本作为隐含层的各神经元中心,为隐含层神经元数。

2.然后对所有状态向量进行归类,输入的状态向量若满足条件

(1)

则将其归于第类向量;

3.归类完毕后,再求出隐含层每个神经元的新中心和宽度,即

对输出层神经元的学习的算法如下:记某故障诊断结果为,则对第个故障诊断结果有:

式中,表示隐含层第神经元到输出层第个故障诊断结果的权值,表示距的距离,是选取的高斯函数,

式中是隐含层第个神经元的输出中间向量,为高斯函数的宽度。

定义故障诊断输出的误差函数为

式中,为输出层第个神经元的期望故障诊断值,为其实际故障诊断输出值。将式(4)代入上式可得

求解使故障诊断误差函数最小时的一组权系数,可令

则得到一系列方程组,

求解上述方程组即可得到最优权系数。

最优权系数确定后,中央控制单元RBFNN就训练完毕。

通过相同的方法建立并训练牵引单元、制动单元、门控单元和系统级等的RBFNN。

(三)故障诊断

当地铁列车的单元或系统发生故障或将要发生故障时,采集的实时数据经过分类和综合处理后,输入训练好的各RBFNN,其稳态输出即为已经发生的故障种类或将要发生的故障。

故障诊断系统原理见下图2所示。

四、系统实现

为实现基于RBFNN的地铁列车故障诊断方法,需构建一个三层系统,包括应用层的上位机、采集数据的下位机和底层的传感器等。

底层传感器主要为现有地铁列车没有而故障诊断系统需要额外加装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等。

下位机包含采集转换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数字量采集模块和总线接口模块等。采集转换模块主要采集加装的传感器反馈的相关数据信息,如加速度、振动等数据。模拟量采集模块主要采集表征地铁列车运行状态的一些模拟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数字量采集模块主要采集表征地铁列车运行状态的数字量,如开关闭合状态、隔离装置状态等。总线接口模块主要采集地铁列车总线上的数据。针对不同的地铁列车总线(如MVB,MTB等),通过相应的接口和协议,采集需要的地铁列车相关数据。下位机将数据集中后再汇总给上位机。

上位机是完成故障诊断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接收、处理并存储下位机汇总的地铁列车状态数据。首先完成对采集到的地铁列车相关数据的分类处理。训练阶段,把分类处理好后的数据作为各RBFNN的训练样本,然后利用训练样本生成地铁列车故障诊断所需的各RBFNN。应用阶段则不断采集地铁列车的实时数据信息。当地铁列车发生故障或将要发生故障时,上位机会依据各RBFNN诊断模块的输出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预警。

系统结构图如图2所示。

五、结束语

本文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RBFNN的地铁列车故障诊断方法。通过软件编程,建立并应用了故障诊断所需要的RBFNN。从应用效果看,基本能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W.F.Gabriel,Using Spectral Estimation Techniques in Adaptive Processing Antenna Systems”,IEEE Trans,Antenn.Propagat,1986

[2]靳蕃.神经计算智能基础原理、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注:

1该课题属于国家863计划课题《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关键装备监控预警及应急技术》的子课题,863项目课题编号:2007AA11Z247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