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理想调查报告

理想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3 19:49:53

理想调查报告

理想调查报告例1

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2]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尚处在积极的探索之中。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课题组,于2008年5月在武汉进行了一次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的抽样调查。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资源状况及整合利用情况,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提供第一手材料,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次调查按照综合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其他院校依一定比例选取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经济学院等12所学校。问卷分教师和学生两种,发放教师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96.1%;发放学生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9份,有效率为99.9%。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熟知程度和认知渠道,可以从侧面反映我们当前实践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为高校今后推广实践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40.0%的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所了解,其中6.0%的大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很了解,34.0%的大学生对于实践教学比较了解;41.9%的大学生仅仅听说过实践教学这一概念;18.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从未听说过实践教学这一概念。在回答“你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必要”这一问题时,13.2%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有必要;50.3%的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必要;19.4%的大学生一无所知;17.1%的大学生说不清楚。通过上述两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知晓程度是较低的,这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渐进式引入实践教学。

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应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因此,课题组设计了几个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考察大学生的兴趣所在,结果依次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教学实践基地进行考察(35.0%);开展社会调查(28.9%);根据所学知识,自制专题,上台授课(10.9%);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4.7%);开展讨论,观看教育片(16.1%);其他(4.4%)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有适当的机会,大学生更愿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课题组还就大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和希望有哪些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等进行了调查。大学生参加过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有军政训练(42.6%);参观革命教育基地(27.6%);社会调查(20.7%);“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9.1%)。军训是每个大学生必须参加的,但在此并没有体现出来。社会调查、革命教育各占五分之一,说明各高校非常重视传统教育。对于“三下乡”社会实践,参与比例不高,说明大学生对其认识不太够。在大学生希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上,有31.4%的大学生希望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实践;29.7%的大学生希望在院系内部结成小组来实践;11.6%的大学生希望按理论课堂教学单位组合;有21.4%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此可以看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

课题组还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和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自觉主动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关于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认为丰富多样和比较多的大学生分别占13.6%和21.3%;认为形式比较少的占37.8%;认为很少的占23.7%。在对大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自觉主动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原因的调查中,42.4%的大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27.8%的大学生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14.8%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管理部门缺乏有效沟通,对实践教学活动的要求和安排不具体;8.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如场地、设备、实践基地、经费等)不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是不太满意的。

3.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

为了了解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课题组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八道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题目: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对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对参加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形式和学时数的看法;目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影响因素;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收获;是否愿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计入总成绩;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情况。

根据统计,学生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很满意、比较满意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和26.4%;很不满意、不尽人意的分别占22.4%和38.8%。这一结果并不乐观,约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不认可。大学生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不一,很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占5.5%;喜欢的占35.4%;不喜欢的占29.5%;说不清楚的占29.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上,有32.6%的大学生希望每两至三个章节进行一次;21.9%的大学生希望学习完全部课程后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实践活动;19.0%的大学生希望每一个章节进行一次;16.3%的大学生希望利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认为内容形式比较丰富,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要求的大学生占23.9%;认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达到了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要求的大学生占11.0%;认为自己所参加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一般,没有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的大学生占31.6%;认为很少,没有达到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的大学生占26.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影响因素调查中,认为是因为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的占34.2%;认为是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如场地、设备、实践基地、经费等)不足的原因占28.0%;认为是大学生素质和教师素质原因的分别占18.7%和13.5%。参加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认为很有收获和有收获的大学生分别占14.8%和43.0%;认为收获不大和没有收获的分别占31.5%和10.7%。29.5%的大学生愿意将实践成绩计入总成绩;37.1%的大学生不愿意将实践成绩计入总成绩;26.6%的大学生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这间接反映了大学生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面,认为教师责任心很强,经常给予指导的学生占11.4%;认为教师责任心较强,能够给予指导的学生占32.9%;认为教师责任心一般,基本上没有指导的学生占36.9%;认为教师责任心很差,完全没有指导的学生占18.8%。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情况的调查中,认为学校管理到位,有制度和规定的占12.6%;认为管理一般,有制度但执行情况一般的占47.1%;认为管理不到位,教师和学生随意性很大的占25.7%;认为根本没人管理,完全无人过问的占14.6%。

转贴于 4.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评价

课题组在问卷中设计了六道题调查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否有必要进行指导;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大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意自觉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原因;影响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当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障碍。

根据统计,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总体评价,教师认为很满意仅占2.3%;比较满意的占45.0%;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42.7%和9.9%。认为开展实践教学很有必要和有必要的教师分别占49.4%和46.5%;认为没有必要和说不清楚的教师分别占1.7%和2.3%。对于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愿意参加并指导的教师占89.5%;8.8%的教师表示不愿意参加;1.8%的教师认为可以请其他人员参加并指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方面,认为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师占5.2%;认为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多的占30.2%;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少的占48.8%。对于大学生很少参加或不愿意自觉参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原因,33.5%的教师认为是因为学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27.0%的教师认为是大学生思想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的教师认为是学校和老师不够重视,对实践教学活动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安排;13.3%的教师认为是大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对于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因素,70.6%的教师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是目前最大的影响因素;12.8%和6.7%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素质和大学生素质的原因。关于当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障碍,30.0%的教师认为是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40.4%的教师认为是经费不足;13.5%的教师认为是实践基地不够。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要求,笔者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思想性和针对性,其课程内容在保持理论体系相对稳定性的同时,更需与时俱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关键。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和促进大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与人民群众的心声产生强烈的共鸣。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使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实际、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成才欲,让学生知道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起来,在社会与时代的总要求下塑造自己,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无论高校领导还是师生,都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

2.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构建“大实践”模式,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机制化。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编制统一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教学方案,整合校内外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和教学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而且可以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上的困难,还可以解决组织和指导实践教学的力量不足的问题。

3.加大支持力度,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必要保障。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政治使命感、理论功底和教学水平。这就要求不仅要充实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信仰坚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师资队伍,而且要在教师工作职责、管理考核、奖惩待遇、培养表彰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只有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理解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载体和教学内容的延伸。[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落实到位,一定要同理论教学一样有相对完整和独立的教学计划,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并计算相应的学分。一般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可占相关课程学分的1/3左右。教务部门要会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管院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除给参加实践教学且成绩合格的学生以相应的学分外,还应给实践教学指导者、组织者计算相应的工作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因而在经费上,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4.多途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需遵循自愿选择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内容广泛性和形式多样性相结合;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来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内,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利用各级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影视教学资料片观摩、讨论会、社会调查和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校外,可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博物馆、纪念馆和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开展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理想调查报告例2

(一)立法权限问题

1.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条例明确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的责任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事故组织调查系政府职责,应当属于行政执法行为。我国工会组织的法律地位较为独特,既不属于政府部门,也非派。法律有权设定其权利义务,但国务院在行政法规立法中作出影响工会组织权力义务的设定就值得商榷。

此外,从立法本意来说,对事故的“处理”不是组织事故调查的主要目的,事故调查组不是为查事故而设立,而是为了今后更好的预防事故发生、总结事故经验,以便采取更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实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减少,这才是真正目的和意义所在。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但是,发生事故的单位可能是民营企业、或者是外资企业,具有“私人”性质。而事故调查权属于行政管理权,行政管理权具有“公权”性质,将“公权”赋予“私人”行使显然不合适,更何况事故调查行为是行政执法行为,“私人”组织行政执法活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就更为不妥。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就存在政府为民营、外资企业指定任命调查组组长的可能。

2.条例第三十二条第四款规定,负有事故责任的人员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需要受到刑事法律责任追究的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涉及刑事的立法权是全国人大的专属权,行政法规立法中不宜作此类规定。

(二)法律条文的表述问题

1.条例第三条对事故等级划分进行规范,笔者认为其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对于什么是特别重大事故,笔者的理解是指,“在同一起事故中”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以上”的事故。由于法律是针对社会不特定的对象、公众制定的,内行人可以读懂的文字不一定能让外行人也看得懂。笔者曾让几位中学生区分“有色”和“有色金属”,他们普遍表示仅对“有色金属”有些了解,对于“有色”则显得茫然。“有色”和“有色金属”在法律条文中的出现并不少见,不少条文中的“有色”就是指“有色金属”。笔者认为,将“有色金属”表述成“有色”是不严谨的。同样,条例对事故等级的划分缺少“在同一起事故中” 的限制条件,可能也会给人以误解,甚至误认为在同一行政区域的一定期限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可以累计叠加。

2.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三款规定,事故调查中发现涉嫌犯罪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及时将有关材料或者其复印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笔者不理解的是,这里的有关材料为什么不包含复印件,难道复印件不是材料?还是另有特指。如果是另有特指,则应当在法律条文中加以明确,以便操作。

二、法律适用问题

(一)适用范围

条例第二条规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条例。

如果一起事故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未危及公共安全,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是否适用本条例?比如:单位自行发电,由于接错线路,发生短路烧毁及其设备,造成经济损失;再如,由于购买的材料、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导致发生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此类事故,政府或者有关部门是否有必要去调查?是否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满足调查工作的需要?当前的生产经营单位,民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例不小,相对国有企业的数量而言,该比例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此类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起数将更多。现行法律对人身侵权案件尚存“自诉”规定,即“不诉不理”、“不告不理”。笔者认为,如果事故仅仅造成生产经营单位自身经济损失,未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经济损失的,政府不需要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否则,物权法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的规定将很难得到相应的体现。

(二)几个概念的理解

1.迟报、漏报、谎报、瞒报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迟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已经上报,但未在法定的时限内上报,不符合有关上报时限的要求。“迟报”基本不存在太大的异议。

“漏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对事故虽然在法定期限内上报,但是上报的内容不全,仅仅是整个事故的一部分,无法反映事故的全貌。“漏报”,仅仅启动了上报程序,对实体处分没有帮助。也有一说,对整个事故不报的行为也属于“漏报”。当然,“漏报”的前提必须是主观方面不存在过错。

“谎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以故意隐瞒事故真相或者编造、捏造虚假事故进行上报的行为。其形式上已经上报,时间上也满足法定要求,但是由于反映的内容不符合事故的客观真实,需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

“瞒报”,应当理解成:行为人主观方面存在故意,对本应依法上报的事故人为的加以全部隐瞒或者部分隐瞒。其后果是,事故的真实性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从形式上看,“瞒报”与“迟报”相近;从结果上看,“瞒报”与“漏报”、“谎报”相近;从主观恶性上看,“迟报”和“漏报”均不存在主观故意,而“瞒报”、“谎报”则存在主观故意。

如何对违法行为进行准确定性,是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关键,关系行政执法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能否不败诉,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和政府形象的树立。现实遇到的难题是,在事故报告中,究竟什么样行为应当定性为“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如果定性错误,可能导致适用法律上的错误,导致行政违法。

鉴此,笔者建议对事故的上报行为仅作二类定性:一是“迟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是真实的,仅仅是时间程序上、形式上不能满足法定条件,即可以认定为“迟报”;二是“错报”,即只要上报的内容存在不真实的情况,这里包括全假或者部分假,迟报、漏报、谎报、瞒报都属于“错报”。这样的分类可能更能方便执行,更有利于操作。

2.负责人

条例第十五条规定,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按照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是本行政机关的法定代表人,是本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主持本行政机关的工作。在行政机关正职缺失时,主持本行政机关工作的副职是负责人。无论正职主持工作还是副职主持工作,行政机关“负责人”只有一人,任何行政机关不可能同时存在二个或者二个以上的“负责人”。笔者认为,事故发生时,有关负责人能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施救固然是好事,一能体现领导对事故的高度重视,二能对事故施救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这些都是积极有益的。但是,社会存在分工,政府与部门之间虽说分工不分家,但事实运作过程中存在分工合作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是这种社会分工才出现职责分工,才有权责对等的需求,才有恪尽职守的要求,才能减少推诿扯皮现象。如果所有的事故都要求人民政府负责人赶赴现场,只恐怕人民政府负责人力不从心,加上政府负责人每天承担大量的日常工作,也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对事故,客观现实中也没有这种必要。社会要发展,事故发生也就在所难免,而且是天天有事故。倘若让省长、市长、县长凡事故必躬亲,经常奔波于事故现场,疲于应付事故而荒于政务,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办到。笔者考虑,既然政府的“负责人”只有一个,而政府的“领导”可能配有几个,能否将赶赴现场的“负责人”改成“领导”,这样或许会更有利于操作。从人头数量来看,多配几个政府副职可能更大,更有助于解决“负责人”奔赴现场的精力体力问题。

3.“现场有关人员”、“本单位”

条例第九条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由于事故可能在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场所以外的区域发生,这里的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是指那些人?是与事故单位存在组织、人事、工资、劳动关系的人,还是与事故本身造成的后果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且在现场的人员。笔者认为,在事故现场的自然人合法权益因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受到侵害,该自然人应当属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如果该自然人与事故发生单位没有工作隶属关系或者是没有固定职业,要他们向他们的各自“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事故的施救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也有悖于条例的立法本意; 特别是对于没有固定职业的,谁又该是“本单位负责人”?需要具体的规定,以便于操作。

4.应急预案的启动条件

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笔者认为,应当谨慎启动应急预案,能够采取其他有效措施的尽可能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施救。因为每个事故应急预案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多,需要涉及多个部门,需动用大量的人财物力。该程序一旦启动,其耗费将一直延续到事故现场清理、伤病人员救治直至善后处理,成本将是非常高的。如果没有一个启动应急预案的标准,该应急预案就很容易被启动,势必给事故单位增加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也会无意义地牵扯政府精力,占用社会有限公共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条件加以明确。现实中也没有一遇到事故就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必要。比如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很小的事故,在车间作些简单处理就足以消除影响的,这就没有必要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5.“有关”的范围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所有的人不应当都是有关人员,“有关”人员的范围也既不宜盲目扩大,也不宜过度缩小乃至于将真正有关人员排除在外,这就需要一个标准来认定。没有标准,可能也只能依据调查组的主观意志来自由判断?容易导致把无关的人员牵扯进来。操作起来的结果很可能造成影响生产经营单位的正常活动,甚至变相成为违法干预、侵害生产经营单位的自。事故调查行为属于行政执法,有些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由企业牵头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该调查组是否也就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如果“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提供,该调查组又该采取什么措施?

6.“擅离职守”

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具有法定职责岗位的“擅离职守”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岗位职责可能随机程度会大一些,随时可能根据市场的变化而调整,比如岗位撤并、出差在外、无法及时赶回,客观原因失去联络无法联系,交通工具不变或者没有交通工具等等,都可能导致无法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条例规定的“擅离职守”该如何理解,如果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是否应当被认定为擅离职守?谁有权认定擅离职守?这些需要明确规定,才有利于操作。

三、其他问题

(一)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事故单位的名称、证照登记编号、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及其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单位成立时间、办公地点或者住址、经营范围、主管机关等等。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及事故的简要经过

时间上统一以公元时间、24时制。地点上明确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门牌号(当地的“土名称”。当地的交通状况,事故现场的描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点线、条块结合等等。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上岗前或者事故发生前的现场人数清点、统计,事故发生后的人数清点、统计。可以从劳动防护用品领用情况、核对交接班对照表等方面推算事故现场的人数。损失方面重点统计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商品存货及其他物件损失情况。

4.已经采取的措施

事故上报情况,现场施救情况,现场指挥情况,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现场交通通讯情况,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情况。现场无法解决需要支援情况,比如:存在哪些未能自行克服的主要问题,对财产如何保护,对人身采取那些保护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7.对报告中陈述的事实应当提供、随附有关证据。

(二)公安机关的追捕归案能力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公安机关的侦查缉捕能力不容置疑,也是其业务之重点。但笔者还是有些疑虑,对公安机关提出高要求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求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可能要考虑现实。前阶段有些地方提出“命案必破”,结果是否所有的“命案”都已“侦破”,即便把一个地方的所有警力都都投入命案的侦破工作,想要“命案必破”也很难。从公安机关现有人员素质、设施配备、其他装备等主客观条件来分析,能保证依法立案,并采取积极的强制措施加以侦破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有些犯罪嫌疑人不是主观上想让其归案就能归案的,不仅我们国家目前做不到,就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办到。“公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在现实生活中是根本做不到的,而且不仅是现阶段做不到,将来也做不到,除非人类已经建立完美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已经不存在任何社会矛盾。

(三)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可以看出,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国务院直接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第二种是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牵头组织形成的调查组。这种“授权”是否需要通过行政法规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还是通过国务院决定的形式予以确定,目前尚不清楚。如果是以行政法规立法形式确立,那么,如果没有法定事由并依照法定程序,被“授权”的部门对此类特别重大事故均有权直接代表国务院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因为这种“授权”具有显著的“独占性”、“排他性”。

(四)地方政府组织事故调查组调查事故

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司法实践中,“授权”与“委托”通常都是合并使用,“委托”应当办理“授权委托书”,委托的核心是授权,没有授权的委托是空洞的,委托是形式,授权是内容,不宜将授权和委托人为地分开使用。此外,地方政府无权“创设”进行“授权性”立法。在同一条例作出“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等二种不同的规定,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应当存在较大区别。相对前款规定的“授权”,笔者认为,条例规定的“委托”应当理解成单项委托,即接受委托的部门自接受委托之日起至事故调查结束形成事故调查报告之日止,这期间有权以委托人的名义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对于其他事故,未经委托人委托,该部门没有调查权,不能当然的取得合法的调查资格。条例对如何办理和执行授权委托也没有具体的规定。

(五)行政执法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得跨越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活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如公安机关刑事侦察活动)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特别重大事故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以上”二字应当删除)行政区域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

事故调查的属地原则无可争议,也符合我国目前的行政管辖的基本原则,即由行为发生地管辖为主。条例规定“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派人参加”,其参加的地位?作用?是否作为事故调查组成员,履行事故调查组成员的职责?如果履行职责,意味着跨行政区域进行行政执法,这将涉嫌违宪。另外,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如何得知发生事故?谁负有义务、负有责任通知、报告“事故发生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这些问题,条例没有解决,实践中是很难操作的。

(六)建议建立事故调查组人员的回避制度

理想调查报告例3

0 导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作为一个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却是一门崭新的应用性科学,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经过短短30多年的学科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科地位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学术研究也呈现向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1 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人这次是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本人的领导、同事、同学、朋友以及一部分私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农民工、城市搬迁户等,主要调查方法为访问法,有效访问对象共计58人。

1.2 资料收集与分析

本人访问前准备了访问提纲和一些粗线条的问题,在访问过程中与访问对象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访问后对访问资料进行了及时的整理和核实,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该专业的整体认识和了解及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在访问的58人中,对该专业从没有听说过的有15人,占26%,对该专业听说过或有一点了解的有38人,占65%,对该专业比较熟悉的有5人,占9%。其分别所占百分比如下图1所示:

由此可见,社会对该专业还欠缺了解,需要该专业努力发展,结合经济社会进步的要求,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调查发现,对该专业比较熟悉的5人全是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行政部门领导或企业管理者,对该专业略有所知的38人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85%,对该专业未曾听闻的15人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9%。由此可见,学历层次对该专业的认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2 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的认识了解及影响因素

在访问过程中,虽然很多人对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没有听说过,但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都表示理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目标都表示比较明白。笔者也对该专业进行了必要的介绍。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的调查访问结果如下图2所示:

由图2可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很有价值的人最多,占53%,远远高于持其它观点的人。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得到了社会较多的认可,也预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本人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精神境界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访问中笔者发现,大家普遍对目前的社会道德状况表示担忧,认为目前的社会很缺乏思想引导和道德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价值一般的人占26%,该部分人主要是认为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主要取决于外在环境条件,认为个人的思想因素只起小部分作用。持这种观点的人过分夸大了外因的作用,殊不知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没有价值的人占13%,该部分人认为物质财富、金钱、地位、实用技术、个人专长等是决定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唯一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起不到任何作用,该部分人对精神力量的作用完全忽视,亟需健全自己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价值理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有害的人占6%,该部分人有较丰富、曲折的社会生活经历,都自称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欺骗”、“洗脑”和“毒害”,批驳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虚伪的行当。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己的真正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各级党政部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维持法制和纪律的尊严,必须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党政部门必须要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相一致,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会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被群众认为是“欺骗”、“洗脑”和“毒害”;对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持其它观点的人占2%,该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深受政治性甚至政策性的影响、制约,其对个体的促进功能关键取决于该思想性或政治性实事求是的程度。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很有价值的人占22%,该部分人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价值一般的人占39%,该部分人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但坚持认为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很有价值的是科学技术、管理和法律,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掌握,对管理的顺利实施,对法律的科学制定和准确运用及严格执行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没有价值的人占19%,该部分人认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和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多余的,强加进去反而画蛇添足,该种观点明显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了解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贡献;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害的人占8%,该部分人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普遍比较严重,很多都有“仇官”、“仇富”心态,交谈中他们说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语言摘录如下:“领导干部在会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后就搞权钱交易”,“在台上大喊反腐败的官员很多自身就是腐败分子,只不过他们隐藏得较好,借反腐倡廉来标版自己,谋求政治利益或者趁机打击政治对手”,“政府和老板那么有钱,还老是要我们贫苦老百姓顾全大局、牺牲自己的利益,现在他们再来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人听了”……从这些话语中可见,真正有害的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的可耻行为,教育者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卑鄙目的以及制度制约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加在一起就严重的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形象;对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持其它观点的人占12%,该部分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受政治方向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制约,一旦这些因素有误,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副作用。

2.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访问中,人们各抒己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比如说要加大宣传,加强投入,领导重视,政策扶持等,有几种比较有意义的典型意见和建议笔者总结如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须要培养既精理论又懂实践的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运用。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共产主义政治信仰,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必须要有紧密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密切关注和把握社会需求和趋势的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勇气和智慧。

4 小结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了解度不高,需要加强宣传,同时加强本学科的建设。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功能普遍呈肯定态度,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它的价值和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大众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值得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深思。

理想调查报告例4

调查对象:年龄在二十岁左右的当代在校大学生,其一般状况为精神正常的各级普通学生。

调查地点:安阳工学院。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随机问卷方式,被调查者当即认真填完问卷,回收率好。

调查时间:我不清楚,自己写吧。

调查内容:把你们调查表内的东西大致说一下。

调查结果:对于就业问题,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这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数据表现,近年来随着大学持续扩招,大学生数量显著增加,就业压力陡然增大,毕业生就业市场十年之内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而一半的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无疑是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逐步转变。对于毕业后几年成就事业的调查显示,百分之六十五的选择了四到六年或者七到十年。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成就事业的时间设置都不是特别短,具有较为理性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观念与大学生和社会竞争环境之间的良性接触是分不开的,但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偏差现象,遏待调整。以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就业时树立正确的心态和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谈到什么因素对自己大学学习产生影响最大时,有一半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坚定意志,百分之三十认为是周围环境,百分之十五认为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可见,有近一半的学生肯定了自我的主观意识对学业的绝对作用,但也有百分之四十五的过于在意外在环境的影响以及别人的看法,所以说,大学生还是存在一些不尽正确的观念的,解决这一问题不尽需要学生对自我能动作用的充分肯定,也需要学校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大学生奋斗动力方面,百分之六十认为是来自个人对理想的追逐,百分之三十的认为是家人的期待,还有百分之十认为是社会逼迫。在这一项中,绝大多数大学生选择了追求个人理想与报答家人,其实二者是可以统一的,努力奋斗与报答家人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个人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是值得肯定的,但认为是社会逼迫的则是一种亚健康的心态,它意味着一部分大学生消极被动地应对社会竞争压力,是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如不转变,走向社会后极易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总而言之,现代大学生关于理想与信念的状况总体向好,大部分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学习心态与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健康向上的奋斗动力,这些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理想与信念方面日益成熟、理性、稳健。这对社会发展及个人进步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些错误或不尽正确的观念,这部分人相对比例不大,绝对数量不小。他们需要自我调整及学校的积极引导。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特提出一下具体建议:

一: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与信念的讲座,以指引同学们健康成长。让大学生在关于理想与信念方面有更理性的认识。

理想调查报告例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056-0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效性,实现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本学期起,“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科研项目组在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开始进行《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实验和试点工作。为顺利地展开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实施并完成该科研项目第一阶段任务,组织任课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了关于“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资源状况及整合利用情况,为顺利推进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5个问题构成,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和对学院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反映和效果评价、被调查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何种形式、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意见。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采取了由课题组成员到课堂请授课教师协助完成,实际发放418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为92.8%。

二、调研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与认识

学生对于两课的态度和认识,本次问卷设计了3个问题:

问题1.你喜欢学院开设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和《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吗?

A.很喜欢 B.一般 C.无所谓

D.不喜欢 E.很讨厌

全部学生对这个问题给出选择,其中,选择很喜欢的占35%,一般的占20%,无所谓的占10%,不喜欢的占35%,很讨厌的是0。从学生的选择可以看出,我院的两课教学对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问题2.如果你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因是(可多选):

A.从事所喜欢的职业的需要 B.教师教学方法好 C.政治学科内容令我感兴趣 D.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E.可以学到更多科学文化知识 F.其他

对于问题2的选择,大部分学生选择D、E,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两课的态度是比较端正的。

问题3.如果你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原因是:A.教材内容枯燥乏味 B.教学方法死板 C.学校、家长不重视 D.教师个人素质太低(包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态度) E.难学 F.其他

问题3的提出考查学生认为两课一般或不喜欢的原因,有53%对此作出选择,选择A认为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的占49%,另有3%的选择B,还有1%选择E、F。

(二)学生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知程度,问卷设计了4个问题:

问题1.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A.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B.理念与现实脱节 C.“填鸭式”教学 D.考核方式死板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有87%的学生选择了A,这说明目前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问题2.您认为是否应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A.赞成 B.可以接受,但是方法形式要适当时 C.没有太大必要 D.无所谓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50.2%的学生对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表示赞成;35.3%的学生选择了B;8.5%的学生认为开展实践教学没有太大必要;7%的大学生认为开不开展实践教学无所谓。通过本问题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学院大部分学生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态度是积极的,一小部分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知晓度比较低,这表明学院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推广和宣传,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渐进式引入实践教学。

问题3.您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教学的意义有哪些(可多选):

A.课堂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B.讲座报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理论结合实践

C.使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为将来工作积累经验

D.没有多大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大部分学生选择了ABC,这说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问题3.您认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开展状况如何:

A.效果很好 B.效果一般 C.徒有虚名,很少或几乎没有

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全部学生给出选择,89%的学生选择C,11%的学生选择B,这一结果表明,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有了实践教学大纲,但并没有真正贯彻执行,同时也说明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实践教学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取的形式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这一方面,本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1.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形式中,您更喜爱哪些形式(可多选):

A.任课教师组织的专题讲座 B.团委、学生处或思政老师带队的参观、学习和社会调查等 C.学生自行参与的假期社会实践 D.学院建立的校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 E.初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或者学校的主题网站 F.组建各种学生社团,以社团为单位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G.校园广播站 H.校园板报或者学生办报

问题2.您希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应采取的最佳方式是:

A.学院联系实践单位,老师带队深入社会调查实践

B.由学生自行参与社会调查

课题组设计了几个常见的实践教学形式考察大学生的兴趣所在,结果依次是:在各个部门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考察或学习占35.0%;开展社会调查占28.9%;初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或者学校的主题网站占10.9%;校园广播站、校园板报或者学生办报占16.1%;学生自行参与的假期社会实践占4.7%;任课教师组织的专题讲座占4.4%等。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如果有适当的机会,大学生更愿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课题组还就大学生希望开展哪些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等进行了调查。选择A的比例为90%,选择B的为10%。从此可以看出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环节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环节,本问卷设置了2个问题:

问题1.您认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考核成绩是否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思想素质实际情况:

A.完全可以 B.应该可以 C.有一定局限性,效果打折扣 D.完全不能

对于这个问题,75.6%的学生选择答案C,有20.5%的学生选择答案D,3.9%的学生选择B,选择A的为0,从结果看,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环节有一定的缺陷性

问题2.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期末成绩应该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可多选):

A.试卷考试 B.课堂表现 C.平时作业 D.日常思想行为表现 E.社会实践

对于此问题的回答,大部分同学选择了DE,这说明学生们也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对于过去那种“一卷定终身”的考核方法很多同学也有一定的异议。

(五)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上课方式的建议

在问卷调查的最后设计了一个表述性的问题。即:

问题15.你对思想政治课上课方式有什么建议?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征求学生对于两课教学的建议,以供下一期教学工作设计参考。有17%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作了书面回答,汇总的意见主要有:授课内容要联系社会实际与现实接轨;讲课方式增加视频资料以提高兴趣;能够到课外去实践等等,不一而同。

三、问卷调查的结论

依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课题组对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作出以下结论。

1.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实践教学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有限,存在实践教学次数过少或者没有、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对学生吸引力差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学院领导还是师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理念。

2.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在经费投入上。另外,学院相关部门的配合也不到位。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制度、条件和环境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因而在经费上,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目前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仅仅局限于观看教学资料片,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演讲比赛,实践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因此,应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辩论赛、讨论会、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学术讲座和相关的纪念活动等。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又能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思想保障,更是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路的方向。目前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有理由相信,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数据和结论,会为以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海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绥化学院为例[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2]王永顺,陈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6).

理想调查报告例6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7-02

一、大学生写调查报告的现状

完成调查报告的主体为大学生这个群体。因为大学生写调查报告较其他低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比高中生、初中生要宽松得多,并且大多数大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的电脑,物质准备条件较为充足。现今,在全国很多高校中会把完成调查报告纳为大学生的寒暑假作业,这个客观要求给大学生一个完成调查报告的动力。但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学生完成报告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主题不外乎老生常谈的内容,所定主题不够新颖。

二、写调查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认知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必要的,意识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要性,这点非常可贵。而45.33%的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写社会调查报告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拿到学校规定的学分而已。显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这种想法在学生脑海里固定下来,则会演变成一种潜意识:随便写写就算完事。所以就以懒散怠慢的态度去完成,这样的调查报告质量基本是不达标的。

(二)枯燥居多,趣味较少

每个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调查中的个人感观也是不一样的。调查中超过50%的大学生觉得做调查报告的整个过程很有趣。这或许是因为他们做的是自已感兴趣的项目,享受其中的苦与乐。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展开调查,这样子的调查报告质量显然是好了很多。

而有13.33%的大学生觉得调查报告充满了枯燥无趣的味道。面对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本来就容易使人产生厌倦感和疲惫感,倘若再加上个人的主观意愿属于消极之态,则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更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甚至产生排斥的心理意识,在这样的条件下是无法保证报告质量的。

(三)成员之间沟通、交流有待提高

任何一个小组都不能忽略沟通这一重要的环节。只有在沟通下才会发现问题所在,但讨论频率视小组实际情况而定,重点是看讨论的质量。调查显示,高达70.67%的大学生是遇到问题才讨论的,侧面说明了大多数大学生没有预见性,总是遇到问题才解决,而很少事先去预估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或困难,这样一旦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困难时,不一定能够及时解决,还可能影响做报告的进度。

然而,在合作期间,部分成员因为意见相左争论不休。在现实中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与其他成员合作期间发生过争执,有争执是正常的,但若成员一直互不相让,而导致争论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同学间的友谊,也极其影响调查报告的进程。

(四)调查报告主题易陷陈腔老调、假大空之围

调查报告的最终意义在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非泛泛而谈。很多调查报告都是在网上以粘贴复制的方法拷贝下来,时代在进步,但是思想却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原因一则是大学生态度草草了事,二则是对周边事物的变化敏感度不强,创新思想不足。在陈腔滥调下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际意义不大,内容甚至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对社会的要求,这不仅浪费学生们的时间、精力,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五)出现数据造假、背离事实的现象

做一份调查报告,问卷数量也很重要。当越多人填写问卷时,数据更能反映出大众的真实看法和想法。数据显示32%的大学生捏造过问卷,捏造数据可能会造成事实的失真或不能反映大众的现实情况,失去调查原有的价值。抄袭风气未减,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部分大学生上网复制、粘贴。41.33%调查报告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网上,自已再略加修改。

(六)写调查报告时个人主观色彩较为浓厚

一份调查报告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得看里面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作为年轻人的大学生,血气方刚,对不合理的事与物总是抱着强烈的批判态度去看待,在这样的情绪下写报告,其内容很容易偏离客观事实,而附带个人情感,有时甚至趋向于偏激方面。这样就不利于调查报告去发挥它的积极性作用,反而会有负面的影响。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正确认识社会调查报告

态度决定高度,意识反映于物质。即使社会调查报告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作业,但不能为了完成作业而忽略调查报告的质量。社会调查报告不仅让大学生提早了解社会,还能提高个人多方面的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

重要的基础取决于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写调查报告不仅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还要与成员沟通、讨论,工作量比较大,考验着学生们的时间、精力、毅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在开始之前学生们就应该知道完成一份调查报告的将会遇到很多问题,让彼此有个心理准备,并且如果明白了一份好的调查报告将对社会产生极大的意义时,学生们对接下来的工作展开就更有信心与热情,提高完成报告的进度。

(二)积极把枯燥转变为趣味

很多学生抱怨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有时过于枯燥,容易引人疲倦感,如何将枯燥的文字、数据变得趣味,是考验调查者的应变能力。文字可以变得生动逗人,改变古板单一的风格,只要用心去完成,则趣味性大大增加。

(三)沟通你·我·他

没有沟通的合作称不上是合格的合作。在小组合作中,摩擦、误会、争执都是很正常的,假如缺少了这些,报告的质量将大打折扣,只有成员们积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疑惑提出来,大家互相讨论,集大家之精华,制定出最好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问题给解决好,在他人阐述观点时,不能随意打断他人,否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在对有歧义的问题上,大家耐心讨论,把问题解决好。大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要有全局性和预见性的观念,在做每个决定时要想好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状况,准备应急方案,以防万一。

(四)学会借用外力达到更好效果

图书馆、报刊杂志等资源都是现成的,我们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借用这些资源来给论证我们的问题存在,或者是从这些资料中得到一些启发。当然比这些书籍、资料更好的法宝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社会阅历上都比我们强多了,我们可以自己联系指导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与老师提出讨论,由老师给我们指出调查报告中的不足、错误之处,则可以及时补充、改正,让我们的报告更加完善。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雷同的调查报告,要么内容相似度极高,要么报告主题陈旧,毫无新颖可言,基本属于充数的行列,要么内容夸夸其谈,不符合社会现实发展。完成一项调查报告要反映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乎现实的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凸显报告的存在意义。如何让自己的报告更有新意,需要调查者花心思去发现最新变化的事物,在平日里就应该多观察周围事物,培养自己的敏锐感,发现人们还没发现或还没注意到的方面,从而挖掘出适合的报告主题,远远比模仿别人要强得多。而对应的解决方案也要从实际出发,能够在现实社会实现,而非幻想之计。

(六)加强自我管理能力,抵制抄袭舞弊之风

诚实面对自已的调查数据,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社会的黄金通行证。作假的数据也不难被发现,一经举报,取消调查报告的成绩,这样的威慑力,可以降低大学生捏造数据。资料来源可以更加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网络,可以在书报、期刊等上查找。借助便捷的网络环境,进行网上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就是为了考察实践自立能力,如果抄袭的话,就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也锻炼不了自己的能力。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以抄袭为耻的观念。让其他学生监督,如果选出较好的调查报告,可以公示该组的调查报告,一经举报,发现调查内容不实,取消评比资格,让抄袭者收敛一下。

(七)客观分析问题 制定合理方案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对于每事或每物,我们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在调查报告中我们要反映的是实际问题,不仅对问题的描述要符合客观事实,对于报告中的解决方法更要适合与之相对应的问题。过于主观的去完成调查报告,将可能导致报告里面的内容失实,或对现实产生负面的作用。所以,对于所遇到问题即使再难,都要学会冷静分析,客观评价,唯有这样的社会调查报告才不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要想社会调查报告不偏离正常轨道,倒不如自己亲身体验去做一次调查。写一份报告,只有自己亲自实践后,才会发现各种问题,进而想办法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每一份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不是简简单单完成的,除了需要我们花费精力、毅力、耐心外,还需要我们更多时候细心去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因为这些优秀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是源自于生活。当你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后,会发现你所收获的绝不仅仅只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社会调查报告,它带给你的好处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所以,不要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完成好,只要用心去完成,收获在等待着你。

参考文献:

[1]吴树青.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理想调查报告例7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毛泽东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理想调查报告例8

调查研究的方法是一门科学,它是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同志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深深懂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他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 思想的理论的形成就是从调查研究开始的,土地革命时期,曾在湖南和江西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著名的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即调查》、《兴国调查》、《长岗乡调查》等。1941年,为在党内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专门出版了《农村调查》一书,并在序言中说:“我再度申明:出版这个参考材料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出一个如何了解下层情况的方法,而不是要同志们去记即些具体材料及其结论。”(以上三处均弓旧《选集》第三卷《<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特别在当代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几乎任何一项重大决策

都要经过反复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出,而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决策,往往就要出问题。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90%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工作。可见,做好调查研究是我们事业兴旺的保证。

调查报告是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的实践过程,收集专门的社会资料、分析社会资料并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调查报告的一种,它是就某种教育现象,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整理分析形成认识而写成的文字材料。教育调查报告的范围限于教育领域,其材料也包括与教育有关的其他社会内容。教育调查报告通过与教育有关问题的调查,掌握规律;二发现同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教育科学和科学教育服务。

二、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现代调查研究这门学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系统的科学理论。许多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调查研究中。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它们的应用使调查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面谈谈教育调查报告的特点。

(一)调查性

写作材料获取有许多途径,就调查报告而言,它的材料必须是调查所得,然后在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报告。调查是报告的基础,报告是分析得出的结果。就文字分量而言,七分是调查材料,三分是分析和结论。没有调查材料就没有报告,因此常有人说调查报告是“三分报告七分调查”。这正如所说:“没有调查就没在发言权。”就这项工作花的时间而言,集中在收集调查材料上)没有在调查上下足功夫,绝不可妄谈“报告”,这是调查报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点。

(二)资料性

调查报告要拥有大量材料,有了这大量的材料,才有了说服力,所以,调查报告是材料性很强的文体,这些材料将成为有关部门研究问题、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调查报告作为一种历史性材料存档,它又是研究某方面问题的重要历史资料。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查报告的材料和结论都必须客观,都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思想因素。这就要求作者一切从实际出发,排除思想杂念和外来干扰、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努力去获取第一手资料。二是要有现代科学理论指导。首先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以保证思想观念的客观性。其次要用统计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理论去分析问题,要让资料说话、数据说话,观点、意见、建议不能凭空臆造。再次,语言必须平实、明快、简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叙述材料,不夸张,不修饰,不追求文采。

(四)本质性

调查报告的b的就是要通过调查揭示事情的本质,教育调查报告则要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育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揭示出一些事物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作参考,或给教育效学部门进行具体教学活动作参考。因此,本质性是教育调查报告的根本特征、不能直面教育现实、揭示教育方面某些本质问题,这样的调查报告就毫无意义。

三、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调查报告的分类比较复杂,依据不同的标准分出的类别就不相同。“按行业部门分,教育调查报告只是其中的一种,从其他角度的分类也适合教育调查报告的分类。

根据调查研究曲周的来划分,可以分为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描述性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为目的,是最常见的一种调查类型。解释性调查是以探究调查对象产生的原因为目的,回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预测性调查是通过了解调查对象的过去、现在,以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调查。

根据调查研究的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定性调查、定量调查。定性调查是在掌握一定的典型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定性调查很容易受调查者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致使结论失误。定量调查是在掌握大量样本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做出量的说明。

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来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所有调查对象作逐一调查,以了解调查对象的全面情况。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代表,并推断出全体情况的结论。个案调查是从全体对象中选出个别作代表。并对之作综合调查,以推断出关于全体的普遍性结论。

理想调查报告例9

二、目的意义

社会实践(调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环节,省级教学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大实践"模式的尝试和应用。

社会实践(调查),使学生社会、认识国情,对和理论体系原理的理解,深化对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共产党下走道路的信念,民族复兴的理想,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同学们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施过程

1、本学期理论课结束之前,16-18周,任课老师按要求对所教班级学生布置;讲清楚本次调查报告的格式和题目,组织和要求。

2、暑期老师对所代学生辅导、沟通和交流。

3、本次调查报告的收集:下学期开学后的第1-2周,各位老师收齐教学班的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批改并评定成绩。

四、组织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采用学校组织和个人自主的,大多数同学可自主课程实践活动。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两种:

学校组织的校级学生实践团队。

各学院组织的专业考察、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小分队,由学院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带队。

的社会实践(调查),要求学生在教师下,将"概论"课社会实践(调查)与专业考察、科技下乡,并按要求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五、要求

1、全员。全校XX级本科生人人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2、就近就地。除了学校和各院系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自主社会实践(调查)的同学,建议家乡所在的市县镇村情况调查。

3、社会实践(调查)要眼睛向下,占有手材料,所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分析,性地思考和建议。

4、调查、。反映本次社会调查的性,要求将本次调查的(被调查的、个人及地点)用图片及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调查报告须插入的实践图片,证明材料(须签字盖章)请填写到"科学发展观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格式见附件一)里。

5、自主实践的同学应电子信箱、电话与教师的交流。教师选取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较为的地区走访。

6、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1-3周,活动结束撰写报告,报告的撰写要主题,以事实为,尽量内容详实,中心问题展开论述(报告题目可参考下面所的参考选题),篇幅3000字左右,下学期开学第1-2周提交教师(任课教师)。

7、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注意:

理想调查报告例10

摘要: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西安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社会实践教学改革中构建并创新了以“全员参与、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相结合,全程质量监控,指标完善的成绩考评体系”为主要特征的“概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这对于解决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所助益。

关键词:“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1-0018-0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高校逐步探索出一些初见成效的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对这些教学模式及其学理基础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基于课程理论教学的、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直接组织指导的、学生以课题组形式全员参与的、不主要依托于社会实践基地的低成本分散社会调查模式,是符合目前多数高校实际教学条件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主方向。这一模式能否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的组织指导,以及社会调查质量的有效监控与考核评价。特别是后一个方面,目前探索出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仍存在论述简略语焉不详,不具有可操作性,尚难以有效解决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等问题,这是目前有效构建高校思政课全员性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亟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课题。

笔者在承担“概论”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基于从理论上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创新完善西安外国语大学近年来的社会实践教学机制,初步建立了具有良好运行机制与实效的全员性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

一、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基本制度保障。我们认真贯彻“05方案”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将社会实践教学规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必修环节,探索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开展分别考核的教学制度和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教学单独设立2个学分,学生成绩不及格,需按统一补考安排重新进行社会调查并提交调查报告方可获得学分,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规范开展和师生的重视。

这一教学制度的优越性在于:第一,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基础和组织指导主体两个方面都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避免了一些高校实行的校外社会实践主要由学生会、团委负责,思政课一线教师脱离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弊端,强化了社会实践教学的课程性特征;第二,师生在一学期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已充分熟悉,便于更有效地组织与全程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第三,实践教学的开展时间长,更能保证教学质量。因此,虽然我们设立学分而无实际学时,学生主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寒假完成教学任务,但一学期理论教学期间的社会调查开题论证,寒假开展社会调查,开学两个月写作实践调查报告,足以保证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接受较高质量的社会实践培养。

二、确立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结合的组织模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线教师与本科生的比例一般在1:400至1:600之间。如果每个学生独立开展调查,任课教师势必负担沉重,难以对每个学生的调研进行有效指导,这是多数学生分散社会调查实践模式质量不高,容易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我们探索的优化策略是分散调查与分组研究相结合,适当集中调研选题,求真务实,质量优先,兼顾数量,优化指导,质量和数量获得最佳平衡,保证学生全员高质量地开展社会调查实践。

这一组织模式的具体运行机制是,教师在每年秋季课程理论教学开始起,用一个月左右时间,让学生在自然班范围内3至5人自愿结合成调研课题组。组合的原则是,按寒假期间的长居地或计划调研地分为城市和农村(包括城乡结合部村庄)两种类型调研环境组合,分别适合选择不同性质的调研课题。教师统一发放课题组申报表组织登记。课题组申报时,学生要亲笔签名,并登记寒假期间的长居地或计划调研地(城市具体到区县,农村具体到村庄)。申报后经教师审核确认,不得随意变更。课题组成员寒假在调研开题报告指导下,严格到登记的调研地独立开展调研。寒假结束后,课题组综合组员调研资料,共同撰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这是我们强化对社会调查全程质量监控严格把关的第一步。具体调研地的事先选定,能够较有效地解决以往分散调查模式中部分学生弄虚作假,从网上或其他途径抄袭自己根本不可能去的调查地的调查报告蒙混获取学分的现象。诚信认真和实事求是是做好社会调查的思想基础,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培养的基本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成立课题组并预先登记调研地,我们向学生强调申报时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考虑,申报后严格执行。如果社会实践教学结束后个人提交的调查资料获取地与课题组申报表中不一致,将视为弄虚作假,成绩按不合格处理。

三、注重从选题到调研报告撰写的全程指导

课题组成立后,教师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利用2课时,专门就社会调查的内容范围和选题、调查方法、收集调查资料的规范、开题报告和调查报告撰写等一系列基本理论方法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指导以社会调查指南的形式同时供学生参考学习。

(一)集中选题方向与自主选题结合的选题指导模式

以往在指导社会调查实践的过程中,一些不合格参加补考的学生就问我们:老师,我们写这么多调查报告有什么用呢,老师会认真看吗?学生的反馈让社会调查指导教师深思。如果学生觉得调查报告没什么用,教师至多就是评个分数,不会认真看,就不大可能认真去做,也谈不上高质量,至多为了获得学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会调研在实践育人、课程建设、师生科研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价值,并有效加强对调研的指导,我们探索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开展社会调查教学改革。每学期教师指定八个以内选题方向和范围(应适合两种类型的调研地和课题组),学生在此范围内自主凝练更具体明确的调研选题。在不断征集调研选题和检验调研成果的过程中,教师逐年发掘其中一些做得优秀的调研选题展开长期追踪调研,可以积累一批认识省情、国情的有价值的第一手调研资料,并从中培养学生用科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认识国情,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和工作能力。

这一选题指导模式是一种集中选题方向与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如果完全让学生自主选题,有两个弊端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第一,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大二学生,没有经过基本的科研训练,他们通常只能提出一些比较宏大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个有明确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的调研课题。选题不科学,下面的一切调研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前提就不存在了。教学中,一个教师每届要指导400至600名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选题都严格把关和指导,至少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才能完成和学生沟通交流并最终确立科学选题的工作。以往分散社会调查模式之所以会流于形式,质量和实效性谈不上,选题这个关键性指导工作就是一个很容易出问题的环节。这一教学现状促使我们积极探索集中选题方向这一改进和解决策略。第二,学生自主选题,关注和研究的问题通常会十分分散,即使部分优秀学生能提出一些很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的选题,以单个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条件,其调查样本的范围、数量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很难对课题作深入调研。这样的课题即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了,至多在实践育人和课程建设两方面发挥价值,科研和社会价值则很难凸显。教学中面对学生较为单薄的调研成果,我们常对好的选题颇感惋惜。因此,为了更充分地发挥社会调查实践教学上述四个方面的综合价值,我们探索在研究型教学理念指导下,集中选题方向,引入集体调研制开展调研。遍布各省城乡各地的数百名学生共同做几个方向的调研课题,汇小流而成江海,这个价值潜力是不可小视的。只有学生觉得调研很有价值,教师确实很重视,才会认真去调研;只有教师觉得调研有价值,而不只是在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才会发自内心下功夫去指导。师生缺乏内在驱动力,单靠硬性的实践教学制度去约束,是一种最基本的消极约束,难以解决社会实践教学提高质量和实效性的根本问题。只有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内在积极性有效提高和良性互动,才能真正给社会实践教学注入生机、活力和价值。

(二)严把课题调研开题报告质量关

科学的调研选题确立后,课题组根据指导要求,共同撰写课题调研开题报告,其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课题研究对象内涵外延的科学界定,调查方法的选择及与其相适应的调查具体内容的设计,这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理解往往是模糊的,凭主观想象的,通常不会从学理上给予科学的界定,这会直接造成调查具体内容设计偏题甚至离题,严重的会造成整个课题调研的失败。我们要求学生在寒假前一个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上交,教师批阅后利用课程理论教学时间对一些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专门指导,并将批阅后的开题报告下发,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后,指导寒假实施调研。科学而规范的开题报告是我们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又一个关键性环节。这个环节的教学工作做好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指导工作就基本结束了,寒假只需按照开题报告的调查设计,实事求是地认真实施就可以了。

(三)加强调研报告撰写阶段的指导

寒假结束后,课题组综合组员独立调查获取的调查资料,用两个月时间,在五一假前共同完成调研报告并统一上交。在此期间,我们设立社会实践指导咨询办公室,每周一任课教师轮流值班,接待学生咨询撰写调研报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全程指导学生社会调查实践的最后一个辅助性环节。我们在课题组成立之后已经对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作了专门指导,这一环节学生面临的问题基本就较少了。学生上交调研报告后至6月中旬,教师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评阅和成绩登录公布工作,历时九个多月的“概论”课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工作就基本结束了。

四、创新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全程质量监控机制

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高质有效开展,受三大关键性环节的影响和制约,即开题报告的科学论证,在开题报告指导下诚信认真开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以及社会调研报告的撰写。首尾两个环节都在校内进行,教师都能在教学进程中给予有效指导,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假期校外社会调查实地实施过程这一关键性中间环节如何确保质量就成为一个关键课题。

(一)调查过程质量监控的困境

在教师带队组织的学生专项集体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有效对其进行直接指导和质量监控,但受师资力量、实践经费、实践基地和学生安全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实践形式通常是经过选拔的优秀学生的专利,广大学生无缘参与,难以成为一种全员性实践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寒暑假自主开展社会调查的实践模式,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式社会实践教学,但由于教师在学生实地调查过程中的“不在场”,其质量监控与实效性始终是一个很难有效解决的关键性课题。

一些高校在加强社会调查过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常的方案是,要求学生填写统一发放的“实践材料内容表”,内容包括照片、视频、问卷、访谈记录;或者规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中必须有一部分内容是调查过程描述,包括调查时间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照片等。这是目前笔者所见最具可操作性的代表性解决方案。这类方案仍然无法摆脱的缺陷是,其本质上仍主要停留在记录与考评经过学生加工的“调杏过程记录或描述”这一实地调查质量间接证据的阶段,仍无法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效地监控学生的实际调查深度与质量。因为,让学生描述调查过程,或在统一发放的表格中汇报登记调查相关资料,学生足不出户也可以描述得绘声绘色,弄虚作假无法杜绝。我们在以往指导和评阅社会调查报告的教学实践中看到,不少学生在“调查过程描述”部分动辄言自己调查了多少个省,获得了成百上千份问卷,显然不很真实;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按照开题报告论证寒假认真实施调研,截止提交调查实践报告的前三四天才着急想起给教师打电话发邮件,咨询原开题课题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另换课题;更有的学生根本没想过咨询教师就擅自变换调研课题应付交差了事。后两类学生交上来的社会调查报告,都有详细的调查过程描述,报告正文部分都有翔实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绘制有形象直观的数据分析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教师单凭报告本身评价,看起来都是扎实认真充实的社会调研。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研等类大学生最熟悉、网络唾手可得的课题是弄虚作假的重灾区。教学实践证明,“调查过程记录或描述”的解决方案很大程度地上已流于形式,并不能有效监控学生实地调在过程这一关键性环节,基本上起不到保证与提高实践质量和实效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实施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这一关键性问题的解决其实并不复杂。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开展社会调查认识中国国情的先驱与代表,他对社会调查过程及其成果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学生在开题报告指导下深入实地调查并收集调查原始资料,这就是“十月怀胎”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及其收获的调查资料成果,比学生利用调查资料写成的最终社会调查报告还重要。我们并不应该将教学的焦点放在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受到系统而严格的社会调查训练的大二学生,能在基于有限调查样本的社会调查报告中深刻分析什么社会现状,提出什么好的对策建议,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眼光向下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用科学规范的社会调查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去认识社会,获取“社会事实”。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态度怎么样,是不是诚信认真扎实地去做了,最直接最重要的反映不是经过他们加工汇报的“调查过程记录或描述”,或调查单位签字盖章的证明材料,而是他们获取的调查原始资料成果,这正是解决学生自主分散调查过程监督和质量管理难题的关键点所在。学生调查的态度、深度和质量怎么样,比较每个人的调查原始资料,优劣就判然分明了。

在近年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中,我们在一开始的社会调查制度与理论方法的系统指导中就明确要求学生,整个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要完成并提交三个作业,即开题报告、调查原始资料成果和社会调查报告,并高度重视,将社会调查原始资料成果作为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成绩评定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关于社会调查原始资料的数量要求,我们具体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两种主要调查研究方法,规定了每个学生调查完成后要上交的最低标准;至于调查资料成果的质量管理,开题报告已完成了调查问卷设计和访谈提纲制定这些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调研过程只是实施过程。通过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调查原始资料成果,对学生假期自主分散社会调查过程实施严格管理和质量监控,是我们近年探索的改进与提高社会调查实践教学质量和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也是充分挖掘发挥社会实践教学四个方面综合价值的重要载体。原生态的调查原始资料的提交要求,不仅有效“逼着”学生深入实地调研并原汁原味地做好资料记录,有效提高了实践育人的效果,同时,其中涌现出的一些优秀调查原始资料成果,指导教师可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进一步规划跟踪调查,积累资料长期存档。教师教学中可作为榜样与标杆展示调查成果,引导大家向这些优秀学生看齐;科研中可充分发掘利用,发挥其学科建设和科研价值。限于篇幅,此处仅举一例学生认真实践后的感悟:日本文化经济学院2012级杨阳(化名)课题组在做陕西农村老人养老现状的调研后写道:做问卷调查时,我们亲自去调查对象家,亲眼看到了每一位老人的生活状况,我们收获颇多……对我们自己,这次实践活动是个锻炼,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学到的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真的增强了!

五、完善社会调查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社会调查实践的考核评价体系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我们总结教学经验认为,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个人的考评与对课题组的考评相结合;评价体系指标完善同时不失简洁高效,客观公正,具有量化可比性和可行性特征。

理想调查报告例11

调查展开前的准备。一份调查报告的撰写需要大量的材料支持,在正式开展调查前,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标,然后拟出调查提纲,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大致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步骤和调查重点。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或者调查表。这个的制定需要围绕调查的主题目标,明确自己想要收集到什么有用的材料?什么样的问卷和调查信息会为你提供最真实有效的信息?这些都是你在设计问卷和调查表的时候需要想到的问题。查找与研究目标相关的材料信息。根据自己调查目标的不同,可以查询相关新闻报道或者访问调查范围内的周边群众等,得到与调查目标的相关信息。

调查过程。在调查范围内随即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或调查表填写。抽样数量根据自己调查目标的需要进行设定,一般抽样数量越多,调查结果准确率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可是相应的投入的人力时间以及金钱也会越多,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以上的资料收集好后需要对所有资料进行一个整理与归纳,设计相应的表格输入所有数据,然后整理得出自己想要的调查结果,如果把数据弄成图表形式结果会更加直观明了。

撰写调查报告。在完成以上材料收集处理分析的阶段后,你大概已经在脑海里得出调查报告的整体思路,这时就可以利用以上真实的材料作为基础来撰写你的调查报告了。调查报告一般由调查、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体会与建议、结尾几个部分组成。当中附上数据整理后的表格以及相关图表会让整个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