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采购师论文

采购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0 15:07:12

采购师论文

采购师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0-0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项目教学设计,是以物流职业能力要求为载体,以典型物流工作任务为基础而构建的。同时,由于人类智力的培养也需遵从一定的规律,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智力要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模式设计

霍姆斯在其比较教育思想研究的研究中指出,根据智力变迁规律,人的智能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最初级的智能,亦是第一层智能指的是直观的数据或信息的收集的能力;其次是运用已收集到的信息或数据进行推理、分析的能力,即第二层智能;第三层智能则更进一步,要求在前两个层次的能力的基础上,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因此,在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智力变迁规律,使工作任务能与不同的智能相结合。

第一层智能:物流项目设计——背景资料阅读、课外收集项目相关信息

在这个阶段中,要求师生共同参与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由教师确定项目任务、指导方案和时间限制,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采访等多种方式收集项目的有关信息。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以锻炼学生的第一层智能为目的,同时也是后面两个阶段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

第二层智能:物流项目分解——项目背资料处理与分析

本阶段是在前期资料已收集的基础上,由项目组成员对信息进行筛选,取得对项目完成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数理或是定性的分析。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取得有用的数据,锻炼了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符合第二层智能培养的目标。

第三层智能:评估与反馈——项目完成情况预测与评价

在本阶段中,教师在已对前两个阶段的任务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学生根据改进之后的项目进行项目实施结果预估,并制定控制的程序。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管理相关的评估、控制等相关内容,还要求能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进行想象与预测,锻炼了学生第三层智能。

二、案例分析: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在《采购与供应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下以某高职院校《采购与供应管理职务》课程中的“编制采购计划”这一项目为例来加以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根据采购流程,将采购过程分为采购需求分析、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等模块,并设计相应项目。“编制采购计划”作为采购前的关键步骤,在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按照前文所述方法,进行教学方法应用。

1.提出问题:首先是教师提出问题,企业每次采购的商品和数量是如何确定的?由此展开后续内容。

2.情境设计:教师设计情境,小杨作为某服装公司的采购经理,为了下一年度的采购任务,他需要了解各部门的采购需求情况,并且制定采购计划。

3.项目设计:假若你是小杨,请设计采购计划制定的方案。

4.项目分解:根据项目要求,分解采购计划编制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即收集各部门采购需求、分析各部门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表三大子项目。

5.项目实施:根据设计好的方案,分组完成收集和分析采购需求、填写采购计划任务。

6.项目评估与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分别从对任务的认识程度、团队协作程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角度进行评价。

该项目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模式如图1所示。

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是在对采购项目进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锻炼第一层智能,即信息收集能力;项目分解则是对编制采购计划项目作出计划并分解成基本的技能点和技能要求,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采购计划编制与填写则是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完成项目,主要也是第二层智能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采购计划反馈则是锻炼了第三层智能,即信息预测与项目评价能力。

1.采购需求信息收集(第一层智能)。此阶段通过对企业各部门动态采购需求信息的收集,重在锻炼学生的交流、观察和协调能力。部门需求信息,主要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协调、需求信息表述与交流完成的。

2.采购计划项目分解(第二层智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解,重在培养信息处理、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采购计划编制(第二层智能)。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采购需求分析,并制定采购计划,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促进专业能力的培养。

4.采购计划表反馈(第三层智能)。根据采购计划编制要求,应用信息进行采购计划检查与反馈。此阶段主要运用到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借助其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项目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我们转变教学观念,从而促进“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更加深入,为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互动,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物流相关知识分析和理解职业能力,全面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满英.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课程设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3):11.

[3]伯曼(Sally Berman),著.多元智能与项目教学——活动设计指导[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8.

[4]James Bellanca,等,著.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6.

采购师论文例2

(黑体二号居中,中间空两格)

(以下一级标题宋体字四号,二、三级标题宋体字小四号,1.5倍行距,自动索引生成)

传统采购策略……………………………………………………1

(一)垂直集成型供应链………………………………………………3

(二)分散型供应链……………………………………………………5

电子采购策略……………………………………………………8

(一)XXXXXXX…………………………………………………………8

(二)YYYYYYY……………………………………………………… 12

传统采购策略与电子采购策略的比较……………………… 15

(一) ………………………………………………………………17

(二) ………………………………………………………………17

B2B电子供应链采购问题………………………………………20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 ……………………………………………………………………25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采购策略研究

(标题黑体二号字,居中)

[摘要](宋体五号字加粗)电子商务是我国……………………………………本文从………………………………………………(宋体五号字,总字数不超过300字,是整个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主要论证的阐述或

叫论文的中心思想)

[关键词] 关键词1 关键词2 关键词3………………(不超过5字,一般为3-5)

传统采购策略(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字)

XXXXXXX(三级标题,楷体四号字)

1)四级标题(宋体四号字)

YYYYYYY

二级标题

电子采购策略(一级标题,黑体三号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字)

传统采购策略与电子采购策略的比较

B2B电子供应链采购问题

大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计划完成时间

论文(设计)的进度计划: WwW.LuNwEnwANG.COM

已经完成的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

大专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

专业:

论文(设计)题目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指导教师评语:

签 字: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给分:

签 字: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工情况:【合作一个论文(设计)题目时填写】

备注:

大专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

系部: 专业: 学号: 姓名: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最高分 成绩

论文选题论文(设计)选题角度新颖,富于创造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现实意义中心论题明确,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中心论题基本明确,能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 论文(设计)选题

与专业基本相关,但理论水平和应用性较差 论文(设计)选题无理论和现实意义,与专业无关 10

采购师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019-02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的信息中心,同时也是为师生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的机构。文献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时代文献量的聚增,图书馆资源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对图书馆采编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图书采编工作的现状

图书馆采编部是搜集、整理和提供各种知识情报载体的关键部门。根据高校性质和办学特色,采集各种形式的书刊资料,用科学的方法将文献按照学科属性予以归类。主要收藏反映学校重点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科研成果等,在重点采购专业图书的同时,有选择性地采购、收藏非学校专业的其他图书文献资料,为广大师生提供最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

1.1 图书采编专业人员缺乏

图书分编工作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通常采用目标管理、流程管理的现代管理方法,来提高分编图书速度,保证图书分编质量,从而保证图书资源的建设。目前,全国高校基本都在使用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进行编目。大多数采编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采编知识的系统学习,对CALIS知识的了解也不多,只是会进行一些常用的简单操作,致使采编工作显得比较滞后,工作效率不高,创新性不强。

1.2 购书经费不足

图书馆是高校的教学、科研的辅助部门,高校在部门经费预算安排上一般倾斜于一线专业部门。尽管图书经费在逐年递增,但离国家生均图书数量还有一定的差距。图书馆为了满足学校师生科研的不同需求,在经费使用上无论是对纸质文献的购买,还是在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采集上都要统筹考虑。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图书馆,购置图书多数是以医学专业图书为主,以人文社科图书为辅,而医学专业图书价格要高于人文社科图书的3倍,有的甚至高于10倍,有的一本医学词典或者专著高达上千元。因此,在购书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就难以保证馆藏资源质量,平衡图书种类。

1.3 采购模式单一化

高校图书馆采购图书主要有预定图书、网上订购、现书直购的模式。预定购书方式容易造成漏订、错订,很难保证图书的质量。然而网上信息繁杂给网上订购也带来一定的难度。现书直购的模式比较适合图书馆的文献建设与发展,因为现书直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图书的订购质量,保证了图书的利用率。但现书直购由于经费、样本书目数量有限等因素有时也不便开展。

1.4 图书书目数据不全

为了便于公众对公共财政的监督,现在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对一定额度的商品采购都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也开始通过招标的方式来完成文献的采购任务,其优越性得到了许多图书馆的认可。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供应商给予比较优惠的政策,学校把图书价格作为考虑的首选内容,因此图书馆与出版社之间的联系较少,与中标书商直接取得联系,中标书商提供的图书样本有限,从而造成了图书馆的图书书目数据不全。

2 对策与措施

图书馆采编部肩负着对文献资料的采访、验收、分类、计算机书目数据库的录编以及新书新刊通报的编制工作任务。为图书馆的主要业务部门之一,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的质量和特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采编工作的性质与现状,应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效率。

2.1 提高采编人员综合水平

采编部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还要熟练操作采访软件的应用与维护。要具备《图书馆概论》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图书馆学内容,在熟悉图书采访流程的同时还要学好用好《中文编目著录手册》,增强业务能力。针对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情况和图书采访验收工作的性质,图书馆应适时加大对采编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必要时可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采编人员来校讲学或引进院校图书情报采编专业毕业生,从而提高采编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利用现有资源,调整馆藏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量的激增,加剧了信息收藏与需求的不平衡,高校图书馆应依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利用现有资源,调整馆藏结构,削减部分利用率较低图书期刊的定购,把有限的经费用于购买需求面宽的图书期刊以及数据库资源。

2.3 创新图书采访新模式

图书馆采编部应始终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作为工作宗旨,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要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改变被动和封闭式的采访形式,建立主动、开放式的文献采访模式。要确定图书采编的原则、范围和重点,尽可能保证业务用书,避免不需要的图书进馆,减少积压和浪费。

2.4 及时做好新书更新工作

高校图书馆是专门为学校师生提供科研辅助的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师生,不对外开放。图书招标采购从时间上看,一般为一年一招,有的是两年一招。招标完成后,新书到馆又是一个持续的分批次进行的过程,它与一般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的性质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新书到馆就需要一定的周期,在为师生科研及时需用文献上有一定的脱节。鉴于此,要特为教学科研急用书开“急诊”,应及时与书商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以最快的速度投入流通和阅览,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同时,对新到馆已分编加工的专业书,要打电话或电子邮件通知到相关专业老师。在网页上每月为师生新书通报信息,让师生了解新书到馆的情况,定期进行师生荐书信息反馈和图书服务网页的更新等等,更好地为高校师生服好务。

采购师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93-02

一、引言

21世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取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往往对供应链的文化和合作伙伴选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外包的兴起、电子采购的繁荣和专业采购团队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加入合适的供应链并维系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良好关系,使企业自身成为核心供应链联合体有机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供应链时代背景下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采购管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的校公共平台课程,并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为反映当今采购管理理论研究前沿和企业采购实践的新变化,《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也需与时俱进,不仅立足于反映当前采购管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理论进展,而且需要注重吸收欧美及国际性采购组织规范性的采购业务流程实践,将《采购管理》这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新的采购管理理念和思想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基于流程和活动为基础的采购架构,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者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为此,本文基于《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提出“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思想,这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大逻辑体系构筑

采购管理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采购管理甚至被视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网络和通讯技术的推动下,采购组织、采购流程、采购方式乃至采购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采购、外包采购、电子采购、柔性采购、电子协同采购等日益兴起。在供应商关系的重新诠释和界定下,精简和整合供应商、虚拟价值网、供应商早期参与研发、战略联盟与合作伙伴关系等大行其道。如何将采购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合理分配时间一直以来是《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重大问题,但这也是本课程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关键。教学团队将企业采购问题分为采购的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其中内部变量是企业采取的采购内部组织和管理形式,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流程和供应组织的问题,涉及采购业务效率与供货协调绩效,包括由谁负责采购(Who),为何采购(Why),如何采购(How)等变量,其中如何采购(How)又分为何种流程(How flow)、何种待遇(How treat)和何种方式(How way)共3个子变量。外部变量是企业作为采购方与外部供应商共同商榷的事项,主要解决企业采购方式问题,涉及物品或服务的需求特性,实践中称为采购“7R”变量,即“关键采购七变量”,包括合适的来源(Right source),合适的质量(Right quality),合适的时间(Right time),合适的价格(Right price),合适的数量(Right quantity),合适的地点(Right location),合适的商品(Right commodity)。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积极编纂新教材,以便反映重新架构的整个采购管理课程逻辑框架。

三、三大教学平台组建

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围绕《采购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依托三类平台,即校内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辅之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开发和案例开发,共同形成对学生课程的综合考核体系的支撑,最终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上来。其中,校内教学平台是课程的核心教学环节,主要按“项目设计―项目开展―项目分析―教学反馈”的思路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和体验环境,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实行三学期制,通过将实习安排在不同学期,借助“实践―教学―实践”的学习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网络课堂多媒体平台则是校内外教学平台的有力补充,是知识拓展、师生互动、不间断学习的有效工具。

四、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003年7月德国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由此诞生。该方法作为当前盛行于国际教育界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以其应用性广、实践性强、综合型和开放性的特点获得广泛青睐。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分解、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或事件,通过设置场景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调研、分析、讨论并提出分案,从而完成“项目”的一种教学方法。由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可以让学生直接全程参与,体验、感悟、论证和探究,并最终落实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目的。

该方法的特征包括:①知识模块项目化: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进行教学活动。②教学学生主体化: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小组合作工作形式,自行组织完成项目。③项目全程参与化:工作要主动,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操作中,可具体分为六个环节:①确定项目任务和目标。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熟悉企业采购流程及相关要素,掌握如何为采购部门制定合理的采购战略,与供应商建立合适关系,并能运用采购方法对采购管理绩效进行评价。②进行项目分组。一般40人左右的班级可分为4~8组,每个项目为2~4学时。③制定项目计划。首先根据课程性质设计项目,明确项目选择范围和要求,方便学生据以选择研究对象,或在框架范围内自行选择研究对象,注意项目方案的指导要简洁、清晰和具体。项目设计既要重视课程本身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要考虑与物流其他课程的衔接。④实施项目计划。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市场调研、小组讨论、组织撰写等多种手段准备材料,在项目成果的呈现方式中,可考虑采用模拟谈判法,即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和角色转换,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讨论、教师启发,从而提高学生与人沟通协作和进行项目的能力,也可采用提交报告或流程图方式来呈现项目实施结果。⑤项目结果深化。教师通过评论、提问题、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深化项目学习效果。⑥项目总体评价。由教师对学生提交结果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打分,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其中项目提交可采取小组共同提交方式,也可采取个人提交方式。

五、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管理中,为促进学生学有所得,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践,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内在化教学形式。如在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自行组织实施项目设计、检索、分析、讨论、撰写、汇报等环节工作,教师则通过界定项目范围、推动项目的执行、把握项目进展的时间、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总结学生的项目汇报等方式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形成“以教师为多面手”的目标教学形式。教学中,任课教师需要发挥“多面手”的作用,在项目设计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确项目本身的需要和达成目标的路径;在项目组织中起到“参与”的作用,需要与学生共同排除实现目标中的障碍;在项目进展中起到“裁判”的作用,需要对完成工作目标的学生给予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实行预警;在项目汇报中起到“评判”的作用,需要对项目整体各方面进行合理评价,达到锻炼学生的目的。③因材施教,促进学习效果。教学中,既要考虑同一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性,又要注重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分类,让学习态度积极、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各组组长,让全局把握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进行规划,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对项目结果进行汇报等,并对积极性差的同学以鼓励、提问、督促等形式,使其参与到团队讨论中来,从而实现切实提高每位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④突出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实践、重能力培养,实施体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增加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个人满足感的机会,提高学生实现目标的能力,克服当前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主动、不积极的“随大流”心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教”、“学”并举,夯实“三基”,全面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论

《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直接关系采购理论与实践的融汇,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通过“构筑一大逻辑体系,组建三大平台,开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采购管理》教学改革,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学生主体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购师论文例5

Analyses university equipment purchasing

Zhang Xiaoda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equipment purchase in university is a complex and cockamamie work. The writer sums up the experience through the work that happened in purchase and analyses the reasons.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purchase work. Such as establish purchasing reward mechanism, the third party experts review parameters, establish instrument equipment sharing management mode and so 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purchase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是一项工程浩大而又纷繁复杂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财政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尤其是“211”“985”高校的财政性资金投入更是逐年增加,各高校每年用于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也呈上升趋势,多的每年几个亿,少的每年也有几千万。因此,如何做好高校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工作、保证国家财政性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浅议

1.1 招标文件中所提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有倾向性

仪器设备招标文件中引用的标准和技术指标是招标文件的核心部分[1]。技术指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采购经费的使用效率、采购的公平性以及采购的廉洁性[2]。高校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所购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技术指标等一般由用户教师即使用方来提供,而用户教师为了能采购到自己比较满意、比较称心的仪器设备,在制定技术指标时往往个别技术指标倾向性很强,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同时也就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这使许多潜在的投标人失去投标的兴趣,导致高校仪器设备招标采购过程缺乏竞争力,不利于招标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失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公平”原则。

更有甚者,在采购仪器设备过程中,有些用户直接提出要实行单一来源采购,虽然在提单一来源采购申请时我们采购人员也让其附一定的理由说明,但是由于我们设备采购人员数量有限,任务繁多,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再加上所购置仪器设备种类繁多,有些理由说明是否充分真实、由谁来判断及如何判断等问题的解决还是比较棘手的。

造成指标倾向性过强的原因:

(1)缺乏有效而合理的激励机制:由于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调研一般是由使用教师(用户)独立完成,前期调研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购买一台普通的仪器设备要花上2~3个月的时间调研,如果是技术性能复杂的仪器设备,有的甚至要花上大半年时间来完成调研工作。在没有任何激励机制的情况下,用户还要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网上搜索、电话咨询甚至现场考察等方式完成仪器设备购置的前期调研工作。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有的教师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草草了事,选定一款满足需求的仪器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和比较同类产品。

(2)科研项目的特殊性、前沿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高校作为产学研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多,科研项目类型及内容也越来越前沿,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专”。虽然同类型的仪器设备不少,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每种仪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指标。正是这一独特的技术指标,能满足此项前沿科研需要,也会出现用户就想要某一品牌下某一型号产品的情况,造成其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有特指性。

(3)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在监督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少数用户同供应商达成一致,以特定供应商提供的特定参数作为购买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已达到排除其他竞争对手的目的,造成不公平竞争。

1.2 院、系、实验室为主体的采购形式,往往造成重复购置

高校通常是以院、系、实验室为单位申报和采购仪器设备。在采购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院、系、实验室采购的仪器设备相同或者相似。名义上,采购行为应该由学校职能部门(如设备处)负责统一、集中实施。但实际上,仪器设备的采购基本上是以实验室和教师为主体完成[3]。这种以独立实验室和教师为采购主体的采购模式,往往会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

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原因:

(1)马太效应: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高校仪器设备购置工作中,往往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即学术水平高、在校内或是业界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所在的实验室或是课题组申请项目相对容易,购置的仪器设备数量多、种类广,且每次课题申报或是专项立项时都能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由于其专业和研究方向是特定的,很容易导致同类型的仪器设备过多,使用效率低下。

(2)实验室封闭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仪器设备的购置流程一般为学院(课题组)申请购买—学校审批—分配给单位—由单位(领用人)管理和使用,这是一个封闭的系统[4]。在这种模式下,往往造成每个课题组、每个实验室甚至每位教师都希望拥有一套自己“享用”的实验仪器设备,方便使用。所以在这种封闭的系统下,往往会造成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使用效率低下。

(3)前期论证不充分,往往以争取到项目经费或是科研经费为目的,没有从整个学校的全局考虑。学校、院系、科研机构(包括课题组)各个层面的仪器设备建设规划的系统性不够,各院系、各科研机构各自为战,院系或院系内某个学科领域局部有序,而全校整体则不足,这也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复购置现象[5]。

1.3项目立项时间早,经费到校时间晚,实际采购执行的时间相对滞后

由于项目立项和采购执行时间间隔过长,我们在实际的采购执行过程中不乏出现这样的问题,即项目立项时用户教师调研申报需购置的产品,在我们项目真正执行时易出现如下情况:(1)产品技术性能已不是最先进的, 或已不能满足用户现实的科研或教学使用需求,购置后无法使用或是闲置;(2)产品已经更新换代或是停产停销,已被激烈的市场所淘汰,已经无法购置,需要变更采购申请;(3)产品更新换代过快,价格波动过大,往往造成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相差甚远,给审计部门留下预算编制不合理的印象。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纷繁复杂,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其他问题,在这里就不一一讨论,仅结合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认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做简单分析。

2 完善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合理有效的采购奖励机制,体现按劳取酬

在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中,可以尝试为非专职采购工作人员建立一种合理有效的采购奖励机制,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其参与采购工作的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一方面,对直接参与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使用单位,应在年终考核中予以适当体现,纳入考核范围,实行优先使用权制度[6]。另一方面,对直接参与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的用户教师,其调研工作也要纳入年终考核范围,考核合格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标准取决于其所负责调研的仪器设备的复杂程度,仪器设备复杂的,奖励高一些,仪器设备相对简单的,奖励低一些;考核不合格的,要计入设备处的黑名单,态度极其不认真的要报其所在学院。

2.2邀请招标文件中的技术指标,应由第三方专家审核

高校自行组织的邀请招标工作中,采购工作人员经常面临技术指标难确定的情况。为了有效避免采购工作中出现用户提供的技术指标倾向性过强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不妨尝试建立校内专家库[2],由与此项采购工作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专家来审核用户教师提出的技术指标并给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第三方专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购买经验或是对于市场的了解程度,给用户及设备采购工作人员提供几个备选厂家,一来弥补了用户教师前期调研不充分的不足,二来弥补了采购管理部门专业技术知识的不足。当然,第三方专家的劳动也应是有偿劳动。

针对一些用户教师提出的单一来源采购申请,如果采购人员无法判断,可以采用将此项采购内容在招标采购媒体上。如果在指定的期限内没有第二个厂家能够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仪器设备,或是没有任何厂家对此单一来源采购有质疑,我们就可以批准用户教师的单一来源采购申请。

2.3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的建立,有效解决重复购置

根据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需要,本着“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管理创新,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构建高等院校教学仪器设备管理新模式。新的管理模式以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共享管理理念、网络化管理为支撑,建立起一整套管理制度,从而实现教学仪器设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预约使用、有偿服务的新型运行机制[7]。

这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打破了各学院、各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时各自为战的状况,便于统筹衡量、全盘考虑,集中资源购置学校稀缺的先进仪器设备,有利于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2.4 充分论证,加强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的预算管理

高校属于财政性资金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采购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性拨款和事业性收费,高校的设备采购原则上属于政府采购,因此高校设备采购原则上也属于政府采购的管理范围。政府采购的本质是集中采购,然而由于高校机构庞杂、资金渠道多,对仪器设备的需求又是多元化、经常性的,所以要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必须做好采购预算,强化预算采购[8]。如何能将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归根结底还取决前期的调研论证工作。因此,建议参与前期论证的调研人员总数不少于3人,以便相互监督、互通有无,实行项目负责制,还应该建立由发展规划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等组成的论证评估小组,对设备采购方案等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有了充实的前期论证报告,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

3 结束语

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纷繁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随着采购程序的不断完善、采购制度的不断健全、采购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监督审查力度的强化,高校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定能向着严格有序、公开透明、高效严谨、公正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俐,郁鹏,曹志华.仪器设备采购招标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107-108,111.

[2] 徐剑坤.高校仪器设备采购中技术指标应该由谁提供[J].经济资讯,2008(24):181.

[3] 刘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采购管理中的几个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0):203-205.

[4] 曾宏.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7):1-4.

[5] 闻星火,杨树国,黄乐.高校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8-11.

采购师论文例6

高校图书馆是参与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机构,是培养各类高等人才的摇篮,是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重要认识途径。一方面高校图书馆旨在向学生提供包括专业类、娱乐类等方面书籍;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其职能也在于向教师提供研究类的文献用于教学、科研工作。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必须从这两者出发,保证图书馆的资源丰富,可利用性强,考虑并重视其知识的传承性。

1 高校读者需求类别分析

在暂不考虑图书馆网络资源使用的情况下,本文探讨的高校图书馆读者主要是指对其纸质文献资源使用的读者群体。其中包括教师工作者,学生工作者,还有部分教辅工作者。

作为这三类读者,由于其知识构成不同,文化底蕴有所差别,同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及性格差别等种种原因,在知识需求上也有所差异。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对采购工作的开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1 高校教师读者需求分析

高校教师通常都肩负着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他们不仅是图书馆的读者,也是图书馆的重要知识储备者、文献资料的提供者。他们对图书的种类,时间,深度等诸多方面,多有着高质量的需求。其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也有着不同的阅读需求。老年教师由于在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他们有着深厚的学术造诣,在目前的工作中主要负担着著书、培养和指导年轻教师及学生进行研究科研项目的任务。中年教师是教学科研中的中坚队伍。他们较年青教师积累了足够的教学经验,又保有着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基础性的教学书籍已经不能满足此群体的需要。面对众多的资料文献,中年教师群体通常选择总结性强、贯通性好.系统性强同时人手容易的文献,以此,便于向知识研究的更深处拓展。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他们教龄短,经验不多,教学基础不够稳健,教育教学的提升空间还很广阔。不过他们以其特有的创新能力强,精力充沛,进取心强等特点是教师阅读队伍中主力军。高校学生读者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自然也是图书馆中的最活跃群体。虽然学生年龄差距并非如教师般跨度大,但是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心理成长速度有着明显差异。加之其生活环境,性格存在差异,造成其阅读需求大有不同。研究生读者的阅读需求相比之下是最有据可循的。他们经历了本科的学习过程,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在人格上也更加的趋于完善。由此,他们选择的文献更倾向于专业前沿的新知识。这种文献要求内容充实饱满、专业性强、模式新颖、理论实用可靠。更有利于学术研究和文献的发表。高校本科老生读者是学生读者中需求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在初步掌握了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后,更加重视在毕业论文中的表现和社会中的定位高校本科新生读者在图书的利用率上是最活跃的群体。由于他们刚刚接触新环境,内心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又充满好奇和求知欲,反应在阅读文献上即为除对基础性专业知识的需求外,对大量文学作品的需求和文艺作品的渴盼。

2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特点

高校图书馆读者因有其固定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比较集中的知识群体,虽然有所分别,又各具特点,但总体来说尚有规律可循。

2.1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其固定性

作为高校图书馆,其所面对的读者都是活动在大学校园里的人群。无论是教师也好,学生也罢,他们对于专业内容的需求是固定的。从基础知识,到深入研究等方面的专业书籍是不可或缺的,更不能匮乏。

2.2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其延续性

随着岁月的增长,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不断成熟成长,实现知识完备,完善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必经的,不能中断,也无法中断。体现在知识需求上即为连续性的知识需求。另一方面,文献的延续性出版将为读者提供延续性的知识体系。以此种阅读实现满足并促使读者延续自身发展。

2.3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其时限性和集中性

尤其针对迫近考试的学生和为考研等多种冲刺班奋战的教师,由于季度时限性,对专业性书籍的需求会急速激增,体现为具体时段内对某类书籍需求的集中性。

2.4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时代性

高校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图书馆更是前沿知识的窗口,它往往是一种全新文化的最先接收地,也将是全新文化的创始地,更是社会焦点的集散地

和传播地。由阅读而产生的时代感又促使读者更好的适应了社会潮流。

3 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对策

高校图书馆的采购工作应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特点出发,有针对性的,有目的性的开展。选择适合的采购方式,有计划的增减采购类型。逐步完善馆藏,更好的为读者所用。

3.1 基本购置要充备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师学生的知识技能直接获取地,应尽量完善基本学科专业类书籍。实现师生的硬性阅读需求。并且采选图书质量优,相对权威性强的版本。

3.2 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采购工作

根据其读者的延续性,只有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采购工作才能满足读者需求。一方面,从入校新生到临毕业生再到研究生,从青年教师到老教师的所需书籍需按层次,分阶段购买,不应该出现断层,使各个层次的高校读者都能有所查阅。另一方面,对于同类分期出版的有益书籍,一经决定人藏,应尽可能延续采购。不仅从借阅角度有据可循,从藏书角度看也较为容易规划。

3.3 数量上合理购置

季度性的考期会给图书馆带来超乎寻常的利用率。而此时期内的某类用书活跃度会明显增加。对此类书实行考察,适度增加类型书籍,合理达成类型书籍的百分比,是缓解此时期用书压力的可行方法。

3.4 高校图书馆读者需求有时代性

追随焦点书籍即可以丰富馆藏,又与时俱进。既_阔读者的视野又能打开研究思路。不失为一举多得的采购方法。不过不能盲从焦点,随意采购,以免出现负面导向,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千差万别的读者造就了不同的阅读需求,尽可能的根据读者需求调整采购方案,使之尽可能的满足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采购工作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出适合

采购师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似乎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匠”,课堂也就成为发挥教师个人技艺的、简单重复劳动的场所。采购管理作为管理类学科的基础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讲授理论的话,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对于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有一个深度的掌握。鉴于此,在进行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办法之一就是引入案例教学。在讲解采购管理课程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之前,先简单地了解一下案例教学产生的背景以及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案例教学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之后,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己被美国所有的知名法律学院所采用。1919年,毕业于哈佛学院的德海姆出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主张在商学院推广使用,并强调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案例,或直接由学生到实际商业活动中去搜集整理案例。目前,这种教学方法仍在商业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案例教学运用于普通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事情,其运用虽远不如法学界、医学界、管理学界等领域那么普遍和成熟,但在教师职业教育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基础课的教育中,尤其是经管类的课程中,国外高校普通采用,国内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目前国内教师选拔过程的原因,教师普通理论水平很高,实践水平欠缺,因此对国内高校如何开展案例教学提出了挑战。在采购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案例的选取和编排却需要教师仔细斟酌。

二、教学案例的来源

1教学案例的选编原则

案例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案例本身,所以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候应当慎重考虑,在选取教学案例时,一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

采购管理案例的功能之一就是论证和检验书本上讲授的理论,作为采购中管理理论的载体,它必须包含重要的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同时也体现了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在具体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作为管理知识的一种呈现形式,必须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在选取教学案例时,应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取材。同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所选案例,应确保学生具有对其分析的能力,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真实性

案例蕴涵了教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性。案例是关于某种具体情景的记录,是对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摇摆椅子上杜撰的事实来替代”,也不能用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得出的事实来替代。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呈现的是真理,而不是歪理,否则整个教学的方向都失去了准星。因此教师千万不能贪图方便,耍小聪明,虚拟材料或杜撰案例。案例的可贵在于它的真实,案例教学的生命也基于案例的真实。如在讲授政府采购时,提供给学生的案例是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数据,其权威性、真实性不容置疑。

贴近生活,国内大多数MBA老师都喜欢采用国外的案例,但由于学生生活背景的不同,国外的案例很难其他预期的效果。

(3)典型性

案例必须具有最能反映采购原理、规律的教学价值,它是案例的基本特征,不是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信手拈来作为案例使用,案例通过分析必须最能揭示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原理和规律。

(4)实用性

案例大多数来源与生活,源于现实,但不是所有的真实的、典型的、生动的案例都可以进入课堂,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应选取长度适宜的、短小精悍的、符合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案例,以便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案例的分析。

2采购管理教学案例的来源

(1)源于发生过的一些经济事件

采购在经济活动中非常普通,因此这方面的积累的案例已经非常多,作为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在这个案例中,找出合适的案例,同时进行分析、整理,以最合适的方式把案例呈现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案例研究部部长杜烨女士认为:“对案例教学理念理解的偏颇和教学经验不足也是老师能力不足的一个原因。与国外教师授课的计划周密,控制力强的表现相比,部分国内院校的教师并不注重授课的技巧性,很好的内容由于课讲的不生动而达不到效果”。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国内教师在努力提高教学经验的同时,必须加快培养自己实际能力的步伐。比如说,在给学生讲授招标采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引入了中央电视台前几年黄金时段的广告招标。通过案例的分析,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不经意之间,学生能够把知识点掌握的很透彻。

(2)源于日常的经济新闻

目前我们面对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对时下热点非常关注。如果给他们讲授的案例都是已经过去很长时间的一些经济事件,他们未必能够一直保持高度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素材收集的时候,特别要留意当下的热点,国内国际形势。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和引用一些鲜活的、真实的事例,再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景呈现给学生。但要注意案例的情节,所给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觉得新奇、有探索的欲望。如在给学生讲授供应市场细分的时候,当下的经济情况:美元贬值、股市强烈震荡,都可以引入课程。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在进行全球采购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同时引入最近的纺织品出口受阻,中石油、中石化进口盈利,通过二者的比较,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3)源于学生整理

让学生到社会中去搜集、整理案例,可快速、高效地使学生实现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整理案例,还可以调动其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电子采购”时,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调查电子采购的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让有过电子商务经验的同学,分析其在电子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流程,分析电子采购的优点和缺点,并整理成案例在课堂上向其他的同学展示。这种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的做法,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课本知识点的掌握。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课本的知识是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三、采购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采购课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开始,以呈现方式而论,有印发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以呈现时机而论,采购案例可在讲解采购知识时呈现,或在某一章节教学之后呈现。如在讲授“供应商审核”和“供应商筛选”这两个是知识点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企业调研所得的“供应商审核调查问卷”以及“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检查表”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表格。

2、分析案例

学生了解案例之后,就要对案例中所蕴涵的采购知识和规律进行挖掘,即分析案例。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及时的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上述案例,可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请描述供应商审核的内容。(这是浅层的设问,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2、分析供应商审核包括有哪些层次。(为后一问题作铺垫,是一个知识储备过程)3、为什么要对这几个层次进行审核?(前一层次的提升,要求学生将前一层次的现象认识上升到原因的分析。)4、运用书本上的理论,思考一下该审核表存在的不足。(这次设问,学生的思维过程由“放”到“收”,训练了学生的聚敛思维,也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四个问题的设置,学生的思维层层突破,进行探究学习。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对全班讨论中所发表的各种见解进行评论。老师评论是很重要的,评论时要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对学生发表高见的表扬与经过激烈斗争而终于起来发言人员的鼓励。评论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成果进行肯定,并提出能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与讨论的想法。这里要防止的是老师以权威自居,搞了那些妨碍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标准答案”。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在评论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除第一个全面发言外,其他的应强调在对上面发言人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补充或辩论。

4、注重案例讨论的信息反馈

在课堂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听取学生对案例材料的评价和教学效果的反映,以便为案例的完善与更新以及案例讨论组织的改进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四、采购案例教学的意义

采购案例教学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学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一种采购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案例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学习,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归纳起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购管理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所以在进行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讲授理论的话,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对于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掌握的深度不够。而通过引入案例,特别是很多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思维

案例教学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案例是对采购理论的一种情景再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也需要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拓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教学案例所呈现的问题往往不设标准答案 ,言之成理即行。因此,可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案例的分析和拓展,既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要相互之间的协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加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且,案例教学还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一点在讲授采购谈判技巧运用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充分体现。

4.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需要师生配合进行,从案例收集,到案例具体分析、实施,都需要双方很好的配合,如果有一方不全神贯注,整个案例教学很难开展起来。相反如果在案例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双方通力合作,不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拉近师生关系,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给采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极大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采购师论文例8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urriculum reform; safeguard measures

1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地位和目标

1.1 课程地位

随着采购对企业贡献的不断增加,企业对采购管理越来越重视。所以在采购人才培养和需求方面,加大了对采购人员现代采购管理理念和现代化实用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是企业补充现代采购人员的主要途径之一,理所当然对《采购管理实务》这门课程的开设和学习显得非常重要。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采购与供应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整体上具备对采购与供应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初步掌握,熟悉企业采购的流程,具备从事采购员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技能。

1.2 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包括:会准确地填写采购申请单;能科学、合理地编制采购计划;能正确选择预算方法编制采购预算;能分析采购环境的各种因素;能够对采购市场进行划分;能运用供应商开发与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评估指标对供应商进行评估;能够做好采购谈判准备并进行谈判;能够正确评估采购合同的风险;能够进行采购合同审核;能够正确分类不同的采购绩效评估方法;能够设计采购绩效评估的相关指标。

(2)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经济订货批量计算公式;掌握价格分析相关原理;理解影响采购价格的因素,了解采购价格确定的方式;掌握采购申请单编制的流程;掌握MRP原理;掌握物料计划编制的流程;熟悉采购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流程;掌握市场结构的构成;掌握供应商考评的基本方法;了解采购谈判收集资料的范围及内容;了解谈判步骤及谈判的技巧;掌握合同签订的相关法律知识;掌握采购合同管理流程和采购合同审核措施;掌握采购评估的各项指标;掌握采购绩效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3)素质目标包括:通过实战演练、现场体验、案例分析等课程安排培养学生自信心;通过按时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通过实训项目组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较强的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角色扮演、项目组分工合作等活动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具备合同管理的法律意识;通过设置项目中的出错、意外、突发情境的处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变通力和灵活性。

2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思路

本门课程设计思路应打破原有的以理论为主的学科体系,根据企业采购管理和工作任务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凸现实践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教学特色。其教学过程设计可以采用:“任务/案例引入――学生团队成员分配工作/讨论任务――学生分头准备、老师指导监督――小组汇报――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课后反思深化”的方式进行。

在内容设计上主要分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进行。在内容选取上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采购管理人才为目标,强调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用性;结合工学交替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采购管理工作岗位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对工作岗位的针对性;兼顾现代管理思想,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现代采购管理理念,强调教学内容对社会发展的先进性。

2.1 理论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改革思路

《采购管理实务》课程采用单元模块化教学,将采购管理工作划分为采购认知、采购计划与采购预算编制、交易条件控制、供应商管理、采购谈判与合同管理、招标采购、其他采购操作、采购风险控制和采购成本与绩效管理九个单元任务。在每个单元之后都配套有相应的实训任务,教师可以灵活的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学生分阶段或集中完成。

本课程在改革过程中应结合地区产业特点,依托物流师、采购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员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构建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内容设计。精心选取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任务,形成教学模块和经典案例,充分体现本门课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2.2 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困难与改进建议

(1)在小班教学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只对采购方向的学生就本门课开设小班教学,其他物流方向的学生可以合班上课。这样既重点保证了采购方向学生学习的质量,又拓展了其他方向学生的知识面,也缓解了师资教学条件的压力。

(2)针对企业采购岗位人员有限,实践课实施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实行轮岗制,再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有采购现场经验的学生以现身说法,来帮助其他学生获得现场体验和模拟技能的提升。

(3)针对在实践环节难以展开集中教学和考核问题,可以灵活设置考核模块,将考核分为现场操作和模拟描述两种大的方式进行。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

3 对《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改革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3.1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要符合现代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已经发现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单元模块化教学,而很多教材已经陈旧过时,教师面临没有合适的可选用教材的压力,促使很多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自发编写教材。但是,编写的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他们缺少企业现场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技能。所以,笔者认为要选好教材,前提是要有好的教材可选,就要必须从教材的编写抓起,其中的关键是要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就是学校要和企业紧密合作开发编写教材,尤其在教材的案例教学中,可以由企业的资深人员参与进来,编写最新的实用案例。同时,对整个教材的结构、逻辑、内容和简明实用性做好把关和审核。

3.2 在教学方式上科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理论课教学当中,要求老师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组织课堂内容,以情景教学、视频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完成任务驱动、单元模块化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把企业的利益和自己的能力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在实践技能教学中,要选在实训室或就在企业现场进行,这就要事先取得合作单位的高度支持和配合。由于采购要涉及到和供应商的沟通交流、协商谈判、签订合同,不可能做到现场有较多学生的参与。所以可以请采购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把一些典型的采购事例编写成经典的采购案例,供老师和学生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最终获得采购岗位上的相关技能,以达到实践教学目的。或者通过录像的方式,录取采购谈判现场、招标采购过程相关视频,供师生观摩学习,同样可以获取现场经历和相关能力水平的提升。当然,这其中会涉及采购方和供应商的一些机密,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但也不失是一种方法。

3.3 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到实处

一般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就会开设这门课的学习,在每年暑假会有为期2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在正常学期内被派出去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在企业内进行现场学习1~3个月。校方要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方案,并同步派老师跟踪做好相应的指导方案。另外,指导老师要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做好沟通和协商,安排好学生在此期间的调查任务和学习任务。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4 高职《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改革成功的保障措施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企业一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和企业对基层人员的需求紧密联系。所以,其课程改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和企业合作的程度。在这方面,上海商学院校企合作的成功,很值得借鉴。

例如上海商学院采用五定模式――定目标、定模式、定规章、定学生数量、定学生去向,与“好又多”的合作,为其培养门店店长。双方约定以工学交替为课程计划,以过程性、多元评价为评估标准,以企业承担全部学费和奖学金为管理和激励措施,以择优录用为岗位就业原则,来达到合作目的。其中“五定”模式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校专业定位的准确性,实质性地促进了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密切了学生学习与就业的联系,实现了学校育人和为社会服务的宗旨。这样的校企合作才是有效的、成功的。

因此,《采购管理实务》课程改革的成功,也应在校企合作有效性的前提下进行才行。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第一,必须或尽可能的实施小班教学,尤其在实训环节。这个措施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是不少院校经常以节约教学成本或师资不足为借口而安排合班教学,所以实施起来并不是那么顺利。从长远的教学质量和学校发展来看,这个措施迟早会得到校企双方的支持和保障的。

第二、高职院校要与合作企业密切联系,高度配合。企业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以市场需求的变化为依据的。所以带有很大的随机性,需求旺季大量需要和接受实习学生,淡季可能一个实习生都不要。所以学校理应要先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理解企业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合理的要求,同时灵活安排和调整课程的教学计划。

采购师论文例9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及供货形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图书采购工作越来越困难,其图书馆传统的文献采购方式已不能适应读者对文献资源日益高涨的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应该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创新图书采购方式,优化图书采购工作的管理,才能随着时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要求。

2 新的图书采购方式

2.1预定采购

预定采购是指图书采购人员根据《全国新书目》、《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上海新书目》等征订目录对图书的描述和介绍,认真鉴别图书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和学术水平,辨析图书出版情况。然后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查重,避免重订、漏订,最后将选定的图书编制预定清单,发送给供货商,由供货商配货到馆的购书方式。。

预定采购是图书采购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预定采购存在着采购周期长、信息反馈慢、市场变化大的弊端,目前大多数图书都是三个月以上才到货,其到货率在95%以下,有些图书如果用预定采购方式,图书到货上架流通早已时过境迁,失去其原有价值了。可见预定采购方式一方面不可能系统、完整的采购到读者所需的图书,造成图书更新率低;另一方面,所采购的图书的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造成图书利用率低和拒借率高,读者的满意程度不高。因此,专业性、学术性强的图书以及重要工具书等,不适合预定采购。

2.2现场采购

现场采购是指图书采购人员对读者推荐的畅销图书,教学、科研急需用的图书直接到书商提供的图书批销中心、书店、书市、展销会、艺术节等现场进行现场查重、采购图书的方式。

现场采购方式是改善图书采购工作的重要途径,其优点是采购人员通过阅览样书,对图书的种类和质量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可以缩短购书过程中消息与实际情况的差距,避免仅靠书目的广告性摘要预订图书的盲目性,求得最快捷、准确的图书信息,保证图书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采集预订收集不到的图书,以及各种原因的漏订,或是补充不足的复本通过现场购书,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手续,节约了采购时间,缩短了图书采购周期,加速了新书与读者见面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现场采购同样存在书源不足的缺点,对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图书的采购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2.3直接采购

直接采购是指图书采购人员根据本馆需求直接向出版社采购图书,自主零购的采购方式。无论是预定采购,还是现场采购,采购图书都主要局限于中标书商,选定书商数量有限,每家书商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书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是有限的,不能保证馆藏资源的科学性、全面性、系统性,而出版社可以提供给图书馆所需图书的最新、最全出版发行动态,保证客户获取图书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图书馆有必要向一些专业对口的国家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和大学出版社直接购买所需图书。

直接采购的优点是图书馆可全面了解出版社的出版情况,及时有效采到所需图书,避免出现漏购,提高购书质量和有效采购率;直接采购的缺点是需要图书馆与出版社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操作繁琐,联系、结算、运输、退货等事项的工作量增加。向出版社直接购买的图书一般限于专业类的、特藏类的图书。如标准、年鉴、手册等。需要保证图书的时效性、连续性、完整性。

2.4 网上采购

网上采购是指以Internet网络为构架,并由其提供交易平台,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用户数据为依托的采购方式。网上采购克服了传统的图书采购工作中的不足,使图书采购工作驶入了便捷、高效的快车道。其优点:一是书源信息丰富,可选择余地大。网上书店依据强大的信息获取优势,除了报道三大书目外,还广泛搜集了全国各地出版社的出版信息,整理后在网上。由于网络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检索功能,为图书采购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图书信息,避免了漏订、重订,保证了订购质量。二是缩短了采购周期,提高了采访效率。但是网上采购唯一的不足就是只见书名,不见其书,不能通过网络知道图书的内容和质量。

总之,以上各种图书采购方式都是有利有弊,高校图书采购人员只有综合、灵活采用,各取所长,才能为图书馆配置高质、高效的馆藏资源。。

3 图书采购工作的管理

3.1 明确馆藏建设方向和合理分配图书购置经费

高校图书馆购书经费有限,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好,必须根据学校的学科布局与专业结构,合理制定藏书建设规划并确定馆藏方向。高校图书采购人员一定要对本馆的藏书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底,了解本馆藏书的总量、类别、科目,将馆藏图书按学科分类,统计好各学科的藏书比例,根据每年图书购置经费总额,结合本馆各类学科的藏书比例,学校每年新招生的专业、人数等合理分配图书购置费。图书购置费对新设专业应有所倾斜,保障图书购置费使用的计划性、合理性和专用性,把有限的图书购置费用在刀刃上,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重视图书采购的质量

在高校图书采购中的另一个现象就是盲目追求数量,这主要是受到各种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生均拥有图书数量规定的影响。其实,用有限的经费满足采购图书数量的要求,就更需要我们合理规划藏书结构,加强对采购环节的监管。只有这样,“复本结构”、“学科结构”、“层次结构”、“特色建设”等建设合理馆藏的指标要求才会得到切实保障。

教育评估的目的是要促进教学和相关设施建设,假如图书数量增加并未引起实际借阅次数提高,反而给图书编目、图书存放空间带来巨大压力,这样的无质量保证的数量贻患无穷。特色建设是藏书建设的最高层次,质量建设应该长抓不懈。

3.3 建立分级采购制度

既要兼顾数量又要兼顾质量;既要防止“暗折”腐败,还要防止以次充好。这就需要建立对图书采购合理的评价机制,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应建立分层次、分级的采购制度。对学科发展前沿性的书籍要不惜资金地完整的、保质量的采购;对专业建设必需的主干课程教材要作为采购重点;对基础性公共选修课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可作为一般性建设项目;对反映中国几千年文化与历史、世界文化与历史、人物传记、哲学、社会学、名人名著等类图书可选择国内知名出版社和相关专业出版社的图书采购;对一般性图书可利用民营企业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采购成本。

3.4 建立对年度采购的评价机制

一个管理良好、制度完善的高校图书馆,必然在图书资产的管理上有完善的机制,体现在图书到货登记、剔旧登记、图书的分类管理、关藏分析、合同等资料的健全与存档等方面做到帐目清楚,帐物一致。在图书采购环节上,应做到对订单的管理完善,对订单的到货情况、付款情况清楚。

要注重盘库工作,包括对当年采购情况,年底应该有相应的总结与清盘报告,要对年度采购计划实施评价,要统计图书到货情况、图书付款情况等。同时特别要注意对藏书结构的分析,对图书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和总结,对合作的书商也应要求其做出年度总结报告。在分析的基础上,动态调整采购计划,及时指导在招标中淘汰服务不到位、到书周期长与图书质量差的书商,这种客观评价机制的建立对规范书商的商业性为、对图书馆的藏品质量建设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3.5 重视收集师生的意见和信息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的范围一般是围绕学校的专业设置和科研课题,虽然各馆对采购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但采访人员其知识结构是有限的,毕竟不可能熟悉所有专业及其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以及学科边缘交叉的特点。高校图书采购人员必须重视收集学校师生的意见和信息,让全体师生参与采购工作,不仅要在各个部门设读书意见本和推荐本,广泛征求意见,而且在校园网上也要建立图书馆采购部门的主页,通过开辟“藏书建设,有您参与”,读者论坛等栏目,集中讨论图书采购过程中的某些热点问题,由采购人员向全校师生定期最新的图书出版信息,让师生直接在网上圈选图书、发表推荐意见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师生直接参与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地加深了师生对图书馆馆藏文献的了解,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对做好图书采购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4 结束语

作为高校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是满足师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文献参考的需要,图书馆要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采购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图书馆馆藏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这个环节工作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图书采购工作的管理,让图书采购人员综合利用各种图书采购方法,为本馆采购到所需要的优质的图书资料,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传授知识和教育的职能,为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波.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建设,2000(1):39-41

[2] 林观苞.采访工作借助校园网开展读者调查探讨[J].图书馆杂志,2002(3):58-60

[3] 华素兰.论高校图书馆采访的质量[J].现代情报,2003(6):103-104

[4] 樊五妹.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探讨[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01) :18-19

[5] 何淅淅. 图书采购程序化: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一环[J] . 全国新书目, 2007(04) :49-50

采购师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现代采购人才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不可或缺的紧俏人才,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作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现代高职教育,基于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应不断加强采购管理课程的建设。

《采购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与企业实际操作紧密相联,课程的学习也就相应地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一、高职院校《采购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传统课堂讲授形式为主导

采购活动既是一项古老业务,同时也是一门新兴学问。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在国内才刚刚起步,各方面的软硬件设施的搭配,都与现代企业的要求差距甚远。限于学校的实际条件,相应的专业师资不足,学校配置的实训条件相对滞后,并且没有现成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也缺乏系统且成熟的采购案例相以辅佐。因此,课程的分析讨论更多的是围绕教材的内容来展开,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讲授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教材多以知识体系为主线

《采购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与企业实际操作紧密相联,课程的学习也就相应地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作为指标性、方向性的课程教材,应该紧密跟随市场需求。在现有的高职教材市场中,突出实践操作性的这方面教材还是凤毛麟角,虽然有的也体现出创新,或以模块形式来重新编排知识结构体系,但是其主要内容仍是知识分析的传统模式,学生反馈仍不太满意。

(三)课程实践环节流于形式

采购工作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生产企业,涉及最基本的商业机密,是企业管理者非常关心的一项核心经营管理工作。它事关企业的生存发展,出于商业保密的规定或要求,大多数企业都不会允许让采购或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去进行短期的实习或实训。基于此,《采购管理》的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开展就显得十分困难,采购实践环节多数流于形式,纸上谈兵的情况多、机房模拟操作实训的多,而这些实训活动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讲,很难形成直观感受,收获不大。

二、高职院校《采购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课程体系的模块化

以“必需、够用和实用”为原则,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章、节及前后顺序,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一模块下则根据其自身特点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建立适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采购管理》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

基于上述原则,物流管理专业《采购管理》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为五个模块:

模块1:采购基础知识。重点包括:商品采购的概念、采购原则、采购渠道、采购方式以及采购岗位和采购部门的设置等。

模块2:采购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知一般企业的采购流程和商品采购认证过程,会进行采购需求预测,并进行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的编制,熟知选择供应商的程序、流程和方法。

模块3:采购的实施。重点包括采购方式的选择(招标采购、电子商务采购、JIT采购、联合采购等等),采购谈判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技巧,以及采购合同的种类、内容条款和争议及解决方法。

模块4:采购过程控制。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分析和控制、降低成本的技巧,采购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等。

模块5:采购的事后管理。重点包括供应商管理管理,采购的绩效评估与监督控制。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采购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借鉴工作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改革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可供学生学习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在不断递进的学习任务实践中,完成一项项连贯的、必要的工作活动,强化学生对采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能真正融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工作任务编入到教学内容中,能有效强化学生对采购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不同阶段的工作活动中,不断整合相关的采购操作、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工作实践技能的训练和锻炼。利用模拟的企业任务,将采购专业知识融入到实训活动中,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融通”,在不断练习中深入地掌握采购业务管理。通过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项目,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进一步地深入推进;在不断的探索中激发学习兴趣,收获相应的学习乐趣。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贯穿教师是导演、组织者,学生是演员、参与者的思想,采用讨论式启发、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模拟谈判、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

学生不仅熟练掌握物流采购的课程知识,更培养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创造能力,还能够举一反三的联系到许多其他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缩短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1.讨论式启发。在预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问题,让学生先讨论,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到企业的采购流程时,可先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某超市的采购员,正值端午节来临之际,因市场对粽子的需求增大,现让你去采购一批粽子,你该如何采购?主要的流程有哪些?先由学生讨论、表述观点,教师在讨论基础上点评并总结归纳,在讨论中既加深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案例是对采购理论的一种情景再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也需要对案例进行引申和拓展,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案例所呈现的问题往往不设标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通过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就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采购商品的质量和供应商方面就有很多案例,再结合“三黄鸡”、“毒胶囊”、“烂皮鞋做酸奶”等热点话题分析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民主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小组合作。设置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进行研讨、实地调查等活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模拟谈判。教师设计好采购谈判的背景资料并提前让学生熟知,然后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准备谈判资料、制定谈判方案和策略。上课时一部分学生模拟采购谈判过程,另一部分学生在观看后总结其采用的各种谈判策略。

通过组织模拟谈判,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能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随机应变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5.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设置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各种管理技能。游戏教学法针对缺乏管理经验的在校学生,可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库存控制这一部分的讲授时,为提高学生对库存控制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对整个采购活动和供应链的运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针对班级具体情况完成啤酒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游戏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对游戏进行总结,强化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的多元化

考核以课业为主、多种形式并用。例如:总成绩的考核可以由平时成绩、书面考核和项目考核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按照重要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卷面成绩×40%+项目考核成绩×50%。

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日常考勤、平时的学习态度。考核这些内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醒学生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也是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更好的遵守工作纪律打好基础。

卷面成绩除了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之外,主要侧重学生综合技能的考核,结合现实采购活动中常见的问题及案例,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避免了学生临考前突击、死记硬背、考场作弊等不良行为,又能让学生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考核又称为过程考核,给定学生一定的项目背景和项目目标,然后学生以学习小组或个人的形式通过多种手段(如实地调查、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收集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完成项目报告。

参考文献:

[1]赵春杰.《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2]刘长军.浅论现代高职教育中采购管理课程建设[J].文教资料,2010,3.

采购师论文例11

《采购管理》是高职物流专业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与仓储、运输、供应链等紧密联系。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采购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因此,企业对采购人员的要求也由过去仅仅掌握基本采购技能,转变为要求采购人员具备一定的市场预测决策、价格成本分析、生产加工控制、项目管理的能力和全局意识。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对《采购管理》课程的教学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性、实训内容滞后性,以及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比如: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即使采用了实训,也仅仅限制在课堂中。同时,采购在各企业中由于涉及到价格保密问题,教师也难以收集到最新最适合的采购案例,采购教学案例有一定的滞后性。

如何让《采购管理》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如何让学生不是在软件上或者纸上谈兵地去做采购作业,而是能亲自完成一套从采购前期准备,到现实采购,直至加工生产销售,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具有全局意识和战略采购思维的人才呢?在《采购管理》课程教学中,做了相应的改革和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一个真实的采购实训。

一、实训内容和课时安排

该实训是一次真实的采购、设计加工、生产、销售的实训任务,完成发饰产品从市场调查分析、供应商分析、原材料列表、成本核算、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最后销售的整个过程。

实训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组,考虑到成本问题,为不给学生增添更多的经济负担,将50名学生平均分成5组,规定每组总成本不超过60元。

实训时间及内容安排:

二、实训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积极的鼓励与适当的引导

由于该实训的方式与以往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会出现有的学生喜欢这种授课方式,有的学生不适应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保持高度的授课热情,不断鼓舞学生士气,可采用分组竞赛、分数奖励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实训初期为例,整个采购实训任务表并没有下发给学生,只是告诉学生有这样一个发饰的采购生产、销售实训,那么该如何完成这次任务呢?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自行做出完成该任务的工作流程。大部分组都能写出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销售这样的任务流程,此时教师就可以进入引导,原材料采购前期还有那些准备工作应该做呢?采购回来的材料进行加工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要,易于销售吗?分组中的每一个人该做什么呢?让学生经过进一步的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基本都能自主得出完整的采购流程,学生还为小组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及分工。这样就将采购与前期的市场调研、设计,后期的生产加工、销售有效地统一起来,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形成全局意识。

(二)注意资料的保存,前后工作过程不断对比

由于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实训的过程中会表现出闭门造车的问题,例如做小组组织结构的时候,硬搬书本,出现了现实只有10个人,组织结构人数却需要50人的局面;也出现了做原材料BOM及成本核算中,核算出了600元原材料成本的“天价”,但现实采购却仅仅花了29.3元的巨大差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说明了学生没有把握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保存每一次的资料,专门建立资料夹、文件夹,每一次的分组讨论都要做好讨论笔记,通过前后期的工作对比,想象与实际的对比,分析差异,找出原因。特别是市场调研与实际销售的对比,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对比,计划原材料使用量与实际原材料使用情况的对比,采购实物与预期实物的对比等。这些对比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采购在生产物流与企业物流中的重大作用。

三、实训效果

通过实训,学生对采购管理有了一个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刻地认识,通过解决实训中的各种问题,认识到采购人员不仅仅是简单解决没有什么采购什么的问题,更要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物料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要具备与企业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的能力,具有明确的判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