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阅读推广论文

阅读推广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17:49

阅读推广论文

阅读推广论文例1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的建议一一阅读及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培养措施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中学语文阅读能力在各阶段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1、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2、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旬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阅读推广论文例2

一、外文原版书刊的阅读发展现状

随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期刊收藏种类也得到不断丰富,藏书语种从单一的中文书刊扩展到多国语言。纵观全国公共图书馆外文书刊的入藏,外文图书语种主要涉及英语、法语、日语、俄等,且在发达地区,语种涵盖面涉及柬埔寨语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小语种。语种的广泛性从一方面可以折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凸显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深入细致。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外文书刊的特殊性也是它的丰富性发展受到制约,表现在,首先,阅读群有一定范围限制。尽管国家普及英语等国际交流用语较多,但使用者群体数量仍然有限,其他小语种较之人数则更加稀少。其次,外文原版书刊不同于普通外文学习教材,尤其是杂志,俚语,新时髦语,生僻词出现频率较多,读者阅读语言相比晦涩。再次,外文原版书刊的高昂价格和时效性,也是外文阅读推广的瓶颈,

很多公共图书馆花高成本购置外文书刊,但漫长的外购周期跟不上幻变的世界,也使阅读大打折扣。最后,外文书刊高昂的关税和单一的外贸渠道,使得外文原版图书数量和质量受到限制。

如何提高外文书刊的社会普及率,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它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也需要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支撑。从目前各类公共图书馆推广阅读来看,外文原版书刊阅读量虽然比例在逐年上增,但是所占整个馆藏和馆阅读率却依旧不理想。尽管如此,作为公共图书馆,仍有义务将阅读以各种不同种类的形式进行推广。

二、多种形式的阅读服务是推广的重要奠基

提高公共图书馆外文书刊借阅率,是扩大阅读面的直接方式,目前很多公共馆都做了大量的推广活动,比如英语角等,但是作为阅读的推广,方式应该多样话,以适应不同的人群学习需要。综合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从“心”做起。很多人学外语,学不好的关键在于心中无趣。而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单位,身上同时肩负校外辅导的社会教育职能,单纯的借阅和阅读并不能有效激发人们学习外语的手段,提高人们对所藏语种国家的背景介绍,可以有效让人们以好奇心开始,进行自我完善的学习,比如,可以在公共图书馆的外语借阅室举办一些小型活动,比如品书会,或者邀请资质学者播放电影片段,并讲解该电影的背景国风俗等等。

第二,按类型划分外语角。语言的学习在于沟通,外语角的交流是语言学习的必要途径,但是由于读者心智,年龄,掌握的水平等方面综合素质不同,因此,可以将外语角简单的按年龄段进行粗分,在此下按语种划分不同的区域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公共阅览室还可以提供相应的语种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阅读服务指引。

第三,宣传推广的重要性。很多公共图书馆虽然拥有一流的外文借阅环境,但是社会公众对此并不明晰。每一次活动宣传服务,包括外文部门的服务功能,都应当经常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让更多社会群体了解图书馆,使用图书馆。

第四,数字化外文阅读的推广。信息化的今天,数字图书馆俨然引领了阅读的。其最大优势是使用查询方便快捷,信息含量大,因此为更好的推广外文阅读,数字化服务也是其中高效的途径。

第五,丰富的读者活动也是促进阅读的有效手段。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特定的服务周,读书日或者圣诞节等特定节假日,邀请读者参与到其中,共同感受外国文化和阅读带给精神世界的愉悦。

三、外文阅读推广服务的策略

外文藏书属于特殊的阅读服务,尽管现在大多数公共馆都对其无条件开放,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因此在采访,分类,编目及上架借阅中都会有特殊的情况产生。比如:国家规定公共图书馆在购买外文原版纸质书刊时不能享受和高校图书馆同样的折扣率,换句话说,外文原版纸质图书在公共图书馆的入藏中没有任何折扣,属于高价图书,因此,公共馆入藏能力有限。此外,在分类编目中,中文翻译和外国语言有所出入,就想美国著名小说《Gone with the Wind》,可以翻译成随风而逝,但是长期的中文书名应该《飘》或者《乱世佳人》,因此高素质的馆员也是外文阅读服务推广的重要因素。

作为阅读推广活动,不仅要重视每一次活动的安全性因素,更要考虑到国家安全的隐患。外文书刊部门经常会接到境内外的赠书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或者收到宣传册,比如religious information,在此情况下应当及时和国家安全的相关部门进行汇报,避免在公益的阅读活动中,无意损害国家利益。公共馆员在采购图书时也应当购买正规商的书刊,做好审读把关,以保证图书和期刊的正规性和合法性。维护国家,集体尊严和权威。

四、总结

外文书刊是国内,尤其是内陆地区,看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公共图书馆的综合性和社会教育责任要求阅读活动在广泛开展的同时,也要审慎对待。这不仅是公益阅读的要求,同时也是每一个外文阅读工作者使命。把握好尺度,必将促进外文书刊的流通。

参考文献:

阅读推广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G2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6-0049-03

阅读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高级信息行为,也是人类获取知识、分享经验、协作创新的纽带和桥梁,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传播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各国政府等都非常重视阅读质量的提高与推广。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70年以来先后发起了以“国际图书年”、“走向阅读社会——80年代的目标”、“世界图书之都”等为主题的会议、评选等活动,并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将推广阅读作为天职的图书馆近年来也积极的将阅读推广作为其主要工作,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提出了将美国建成“读者之国”的4年计划、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推出了“一出生就阅读”计划等。中国图书馆学会也成立了“阅读推广委员会”,在“世界阅读日”期间还号召全国的图书馆界开展精彩纷呈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全国图书馆界进行火热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同时,我国图书馆学术界也对阅读推广进行了一定的学术研究。

1 我国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列举

近年来,随着政府及国家领导人对阅读重视,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院校等各级科研立项单位也都设立了一大批阅读推广科研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0BTQ011)与“图书馆与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文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09BTQ007)、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年立项课题“当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全民阅读推广与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对策和建议”(课题编号:20111slktglx-74)、江苏省教育厅项目《面向学习型社会的阅读推广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870002)等。由于有政策及项目的支持与引导,使得我国图书馆学者对阅读推广的研究成果中除大量的学术论文外,还有一批广受欢迎的阅读推广专著,如《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阅读研究导论》(王龙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3),以及2011年才出版发行、填补了全民阅读理论研究空白的研究阅读推广类读物《全民阅读推广手册》(徐雁主编.海天出版社,2011)和《全民阅读参考读本》(徐雁,陈亮主编.海天出版社,2011)、《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主编.接力出版社,2011)、《阅读疗法》(王波主编.海洋出版社,2007)、《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湛佑祥等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等。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研究成果丰硕,且随着社会对阅读推广的愈加重视与研究的深入,研究的深度、宽度都已有着快速的深入与扩展,研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阅读推广的手段、方法、书目等方面。

2 我国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研究论文的内容分布

笔者为了掌握我国图书馆界的阅读推广研究论文数量及内容,在CNKI中以“阅读推广”+“图书馆”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发现相关研究论文有三百余篇(检索日期:2012年10月26日)。笔者选取了一些发表在CSSCI期刊和下载、被引频次较高的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对其研究主题、内容进行分类分析。

分析发现,我国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推广的策略研究。阅读推广的方案、方法、模式等是我国图书馆界早期阅读推广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众多的图书馆工作者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较多。如成晓东[1]通过调查我国高校师生年借阅量(人均不到10.2本)与研究,主张采用灵活的方式、策略来推广阅读,如选用古诗激发学子的读书热情、以短信或邮件方式将古代读书诗送给读者;制作一些印有古代读书诗的精美书签夹在书里;在信息栏中嵌入古代读书诗,或者在催还图书的邮件中附上古代读书诗;图书馆联合校团委或各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举办不同规模的古代读书诗演讲赛,深入各班级开展古代读书诗沙龙活动等。图书馆工作者则大多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创新策略,运用相关的理论进行阅读推广的创新举措研究,如段梅等[2]以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即发挥大学生读者协会的带动作用、开展爱心图书漂流活动、读书节系列活动等为基础,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创新。

(2)阅读推广的主体研究。尽管阅读推广的主要实施主体是图书馆、学校、出版界等,但随着社会力量、政府对阅读推广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组织或个人如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义务馆员都加入了全民阅读的推广活动之中,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者也及时的分析了这种多元主体存在的科学性及联合活动的发展对策。如白冰[3]探讨了馆社(图书馆与出版社)互助推动青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策略。

(3)阅读推广的媒介研究。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调查形成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报告显示: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中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电波媒介的时长均有所减少,但上网和接触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等媒介的时长有所增加。同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5]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这些数据都说明重视电子阅读、手机阅读,利用多种媒介的阅读将非常重要。令人欣喜的是尽管此类对多元媒介的研究虽然起步晚、内容浅,但研究发展迅速,一大批学者已投身其中。如王贺等[6]研究认为网络阅读的种类主要有读书频道与付费阅读网、电子阅读器、手机阅读、社区阅读网站等,网络阅读的特点主要有可标注、动态时效性、多媒体以及全媒体、个性化、社区性及社群性等。阮海红[7]认为阅读环境的变迁会导致阅读选择与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少儿阅读的推广需要政府、社会、专家的积极参与;少儿阅读推荐导读可通过讲座推荐导读、书刊推荐导读、电视推荐导读、网络推荐导读等方式进行;少儿阅读推送服务则包括合作网络推送、图书流通站推送等多种服务模式。

(4)阅读推广的对象研究。图书馆的用户即读者不分贫富贵贱,《图书馆宣言》也明确指出任何人都有公平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因此,为所有的读者进行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基本公平服务的基础与保障。但由于信息社会的有用信息获取日益昂贵以及因社会发展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弱势群体如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孤寡老人成为了最需信息援助、阅读推广的对象。笔者也发现,图书馆阅读研究者已经关注到了这类群体的阅读推广研究。如赵琳[8]通过分析我国儿童的阅读现状,论述了儿童阅读推广的内涵与重要性以及公共图书馆在这一活动中应当担负的重要角色,并结合深圳图书馆的儿童阅读推广实践活动,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进行儿童阅读推广的措施。

(5)对国外阅读推广的借鉴研究。阅读推广不但在我国得到了政府及相关业界的重视,其它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国也都非常重视,政府甚至成为了一些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推动力量,我国图书馆学者也将目光望向了国外,并为此展开了一定的国外阅读推广研究。如董丽娟、韩静娴[9]以中国、英国、美国三个国家为例,从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起因、历史、组织者、实施依据、实施情况等角度,分别就阅读危机、全民阅读活动历程、推广机构、阅读保障、阅读项目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三个国家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陈永娴[10]则通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全球性计划——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的发展历史、服务内容及其合作模式,认为“阅读起跑线”计划完善的体制和指导服务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的机会,我国应引入该计划,并在探索适应本土需要的活动开展方式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 让更多的儿童受惠于该计划。

3 阅读推广研究的缺陷与发展对策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界对阅读推广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对于提高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理论水平、增进相互间的工作经验交流无疑会具有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分析时,仍然能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

(1)研究群体分散,研究初具规模但深度不够。大量的成果中,以阅读推广等为唯一研究领域的学者几乎没有,目前能看到成果最多的就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0BTQ011)科研团队,其余的学者最多的也就是围绕其课题的两三篇相关论文,这种局面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研究群体庞大但研究深度远远不够,研究或是对既有理论的重复,或是对成功做法的概述与借鉴,或是对自己工作的介绍与总结。

(2)研究对象单一且分布不均。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界的阅读推广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年人、学生、城市居民等群体上,而对残疾人、幼儿、老人等群体的阅读推广研究很少,存在着研究领域单一且分布不均的问题。

(3)阅读推广的媒介主要以介绍和引进为主,创新性不足。“三网融合”等带来的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让图书馆研究者及实践者看到了信息媒介变革所蕴含的利用价值,但在阅读推广研究中,因研究的深度不够,所有对阅读推广媒介的研究成果都还是主要以介绍和引进为主,对于阅读推广所需的媒介需求没有进行实质的探讨,创新性不足。

要改变上述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大政策、项目的引导性,吸引更多的图书馆研究者进行更加深入、更加宽泛的阅读推广学术探讨,如基于实证的图书馆对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研究障碍等内容;其次,加强图书馆学研究者与IT界、图书馆实践者的协作与合作,使得研究者一方面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媒介,另一方面让研究成果最大可能的转换为生产力,提升研究的价值。

4 结语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但随着社会发展而总是变化的民众阅读需求也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我国图书馆研究者还有继续改进的方面和空间,但也相信,随着政府与社会对阅读推广的重视程度日益突出及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火热开展,我国图书馆学术研究者的研究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参考文献:

[1]成晓东.以“读书诗”劝学: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90-93.

[2]段梅,范丽娟,赵晖.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创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4):86-87.

[3]白冰.馆社互动助力少儿图书的阅读推广[J].出版参考,2010,(22):1-2.

[4]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EB/OL].[2012-08-27].http:///cul/2012/04-19/3832813_2.shtml.

[5]CNNIC:中国网民数5.38亿手机成最大上网终端[EB/OL].[2012-08-27].http://.cn/i/2012-07-19/13467406468.shtml.

[6]王贺等.基于阅读2.0模式,高校馆学生读者网络阅读推广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54-156.

[7]阮海红.推广、推荐、推送——引领多元媒体时代的少儿阅读[J].图书馆建设,2009,(5):47-50.

[8]赵琳.公共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的分析与实践[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9):122-124.

[9]董丽娟,韩静娴.中英美三国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比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5):68-72.

阅读推广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113

Abstract Reading issues include reading behavior and read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is concerned with reading service.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includes library marketing and new reading services. Reading promotion is the innovative service of the library, and its service idea is subversive to traditional library science. Reading promotion is the solution that based on the promotion activities of the librarianship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social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reading promotion is a solution to keep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service in the promotion of reading.

Key words reading promotion;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ve of service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图书馆学精彩纷呈,热点不断。新世纪之初,始自20世纪末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引领潮流;2004年起以公共图书馆精神为核心的现代图书馆理念研究形成声势;2006年以图书馆2.0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研究推动图书馆服务升级;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后,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学将进入一个相对平淡的时代,而此时阅读推广借助国家全民阅读运动异军突起,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带来新的动力。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国民阅读的政策引导或公共资金推入,学界和社会团体对阅读的大力倡导和宣传,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的确,中共十报告和近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全民阅读”的论述,对于提高各级管理者对国民阅读问题的认识,改善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外部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将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置于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背景下考察可以看到,尽管其他国家不一定有类似政府工作报告对全民阅读倡导这样的政府推动力,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在最近十多年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阅读推广。国际图书馆学理论界也在加强对阅读推广的研究。这说明,中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并非一个孤立事件或偶然事件,而是有其内在推动力,并存在于图书馆服务变革中。中国图书馆人需要把握这一变革趋势,更加自觉地将阅读推广当成图书馆服务,并在图书馆服务变革的总体趋势中认识和把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

1 图书馆阅读推广是服务

图书馆行业一直关注阅读,关注阅读的内容也很多。其关注的阅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阅读行为和阅读管理/服务两类。阅读行为包括个体阅读行为(一般称为阅读)和社会阅读行为(一般称为国民阅读或全民阅读)。个体阅读行为研究关注个人阅读动机、符号解码过程、阅读能力形成机理等问题。阅读行为涉及人的脑机理,对其研究主要属于教育学心理学领域。社会阅读行为研究关注国民阅读习性、不同人群的阅读差异等,这些行为涉及社会知识的生产与分配,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尽管阅读行为研究不属于图书馆学,但图书馆的文献服务与读者的阅读行为密不可分,阅读行为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图书馆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因而阅读行为研究在图书馆学有重要的地位。芝加哥学派曾经深度涉及阅读研究,对阅读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宓浩的“知识交流论”体系中包括对于读者接受知识的行为研究,其实也是对于阅读行为的研究。

读推广属于阅读的管理和服务,它是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为促进阅读或改善阅读行为而采取的一种干预阅读的措施。社会管理者和学界认为良好的国民阅读行为有助于建设更加稳定、有竞争力的社会,因而希望通过倡导全民阅读,健全阅读保障设施,从而达到改变国民阅读习惯或提升国民阅读能力的目标。阅读推广可以是政府的倡导或政策引导、经费投入,也可以是社会团体或个人开展阅读类活动、或提供有助于促进阅读的服务。

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是社会团体开展阅读推广中的一种,又称图书馆阅读推广。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将阅读推广当作图书馆的一种服务进行研究。图书馆学也是所有涉及阅读的研究领域中,唯一将阅读推广作为服务来进行研究的学科。从图书馆服务发展历程看,近代图书馆出现后,文献借阅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形式。这类服务包括以文献馆藏为支撑的外借服务,以文献馆藏和场所为主要支撑的阅览服务,以馆员和文献为支撑的参考咨询服务。二战结束后,为科技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成为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这类服务包括信息咨询、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等。20世纪90年代起,一种不同于文献借阅和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服务形态迅速发展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形式之一,这就是阅读推广。笔者曾经对阅读推广的基本特征作过如下归纳[1]:

(1)属性定位: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形式;(2)目标人群:阅读推广的重点是服务于特殊人群;(3)服务形式:阅读推广是活动化、碎片化的服务;(4)价值基础:阅读推广需要介入式服务。

由此可见,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特征十分明显,只有把握了阅读推广的服务特征,图书馆人才能自觉地对阅读推广进行科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专业的管理,推动图书馆阅读在符合图书馆核心价值和职业伦理的基本方向上健康发展。

2 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分类

阅读推广的发展已经引起图书馆学人的关注,关于阅读推广的定义也随之增多。为阅读推广下定义的学者多达10多位,由定义产生的流派也达到8个[2]。各种定义中,一类定义是试图揭示阅读推广的内涵,如王波[3]认为阅读推广是“机构和个人开展的旨在培养民众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 提高民众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的活动”;另一试图描述阅读推广的外延,如于良芝[4]认为阅读推广“主要指以培养一般阅读习惯或特定阅读兴趣为目标而开展的图书宣传推介或读者活动”。考虑到阅读推广仍处于急速发展中,笔者暂时放弃严格的科学定义,立足于考察阅读推广这一术语在图书馆服务的运用,也即采用于良芝式的定义。当代图书馆服务中的阅读推广大致包括两类目的不尽相同的图书馆服务或活动:

(1)图书馆营销。图书馆营销是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又称图书馆宣传推广。图书馆营销的目的是让公众知晓图书馆。图书馆营销与读者阅读没有直接联系,或者说图书馆宣传不能直接促成公众形成阅读意愿或提升阅读能力,但图书馆营销让公众知道图书馆是什么、图书馆在哪儿、图书馆做什么,因而它对公众利用图书馆进行阅读具有促进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图书馆营销发展很快。1994年,《公共图书馆宣言》修订时,《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没有出现“营销”的概念。2001年,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该指南是《公共图书馆宣言》的配套出版物,宣言中不曾出现的“营销”成为指南第6章的主要内容。只是由于担心图书馆人无法接受“营销”的概念,marketing当时被译为“宣传”[5]。2010年该指南修订为《IFLA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出版,公共图书馆营销内容独立成为第7章,进一步强化了公共图书馆营销的理念[6]。图书馆营销与图书馆推广既有联系也有区别,《21世纪图书馆营销:现在正当时》有专门章节讨论图书馆的推广和营销的关系,认为营销并非推广,但推广应该和营销策划匹配[7]。图书馆营销与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推广有较大差异,但图书馆界往往仍将其当成阅读推广。如图书馆争取将附近的公共交通站点改名为XX图书馆站,或在道路指引上标示到图书馆的指引,又如开展大型舞台表演或广场活动宣传图书馆和图书馆服务,在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可被称为阅读推广活动。

(2)新型阅读服务。图书馆的绝大多数服务与阅读相关,图书馆服务就是阅读服务。以往图书馆服务主要有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两大类型,而当代图书馆服务中出现的许多阅读服务一改传统图书馆服务的高雅、宁静、稳定的基本特征,变得流动与喧嚣,如馆员或读者开展有声阅读,包括讲故事、绘本阅读等方式,为书面阅读兴趣或能力不足的人提供阅读服务;图书馆组织读者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含读书沙龙、兴趣小组、读后感交流、写书评等,为读者提供交互类阅读服务;图书馆开展各类手工或制作活动,如创客、制作、种养、剪纸、书画等,使读者在动手活动中接触阅读,享受间接的阅读服务;图书馆提供舞台场地设施或其他表演服务,组织读者开展朗诵、儿童情景剧、绘本剧等表演,帮助读者借助舞台表演或观摩他人表演,增进对读物的理解;图书馆组织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猜谜等竞赛活动,促进读者扩大阅读范围,增进阅读理解;图书馆开展讲座或展览活动,将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更多的人。此外,图书馆还有许多其他阅读服务,如真人图书馆、晒书会、图书漂流等。上述服务的目的是促进公众阅读,帮助公众提升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它们都属于阅读推广。但因为与传统文献借阅式阅读服务相比,这类服务具有活动化的特征,我更愿意将它们称为新型阅读服务。这类新型阅读服务,现在都被称为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服务还包括推荐书服务,推荐书服务伴随文献借阅服务产生,是最早的阅读推广形式。在当代图书馆服务中,推荐书服务借助数字技术和新媒体、自媒体得到迅速发展,形式和内容不断翻新,已成为新型阅读服务类型之一。

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外延或图书馆人对阅读推广的认定而言,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营销和新型阅读服务的统称。图书馆营销和新型阅读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在我国图书馆服务实践中也引起不少管理投诉。但国际图书馆界并没有排斥它们,而是研究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逐步整合和规范这类活动。我国图书馆学界将图书馆营销和新型阅读服务统称为阅读推广,在阅读推广的新领域中研究、整合和规范这类活动,就是非常有益的尝试。

3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伟大创新

图书馆营销活动和新型阅读服务都具有活动化的服务特征。从服务形态看,阅读推广服务往往伴随频繁的人员流动和高分贝的声响,将故事会、读书会、亲子阅读、影视欣赏等发声活动、甚至击打乐器表演等活动搬进了图书馆。这类有声服务活动不但出现在图书馆的会议室、小剧场,还出现在了图书馆大厅甚至阅览室。从图书馆运营管理角度看,阅读推广的管理需要项目管理或过程管理理论,服务的质量更多取决于创意、策划、品牌等要素,与以往的文献借阅服务和信息服务有很大差异。总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形态完全不同于以往图书馆的服务形态,是一种全新的服务。

图书馆阅读推广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服务。认识阅读推广的创新性需要了解西方图书馆学的“教化神话”。近代图书馆产生的动因之一是社会精英希望普及阅读以教化民众。西方早期图书馆学家认同“图书馆员就好像是医生和教师一样,应当有一种社会责任,为读者选择和提供他们认为是最好的图书来教化人的心灵”[8]的理念。因此当时的图书馆服务是支持阅读推广这种服务方式的。西方图书馆学进入中国的20世纪初,正是西方图书馆学“教化神话”最为盛行的时期。中国图书馆界很自然地接受了这种理念,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图书馆学中,“阅读指导”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术语。随着图书馆学科学化的进程和图书馆服务理念探讨的深入,西方图书馆学家意识到图书馆员并不比读者高明,恪守中立的图书馆服务才是社会公众最需要的服务,保障读者自由阅读的权利才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随着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权利宣言》精神的普及,阅读推广逐渐淡出主流图书馆服务。

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全民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逐渐边缘化,其知识门户或公共信息中心的地位被动摇。为了应对挑战,图书馆人将服务营销和推广的理念引入图书馆服务,不断探索各种新的服务方式。阅读推广这种主动介入读者阅读行为的服务就是新探索的结果。介入式服务在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其理论背景,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图书馆学家在研究图书馆社会包容等理论问题时开始反思完全的“普遍均等服务”, 认为看似客观的不干预式服务必定无法满足所有人,特别是社会边缘人群的阅读需求。对于缺乏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的人,貌似公正的不干预式服务恰恰会给他们的阅读带来困难,从而伤害他们的阅读权利。这些理论为阅读推广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9年以后,西方图书馆学的“教化神话”破灭,图书馆权利的理念成为主流。但中国图书馆界当时中断了对国际图书馆学的吸收,加上图书馆学受泛政治化的影响,教化理念在中国图书馆学仍是不言而喻的真理。图书馆人以老师自居而羞于谈服务,在图书馆学概论类教科书中,“图书馆工作”的使用远比“D书馆服务”更普及。直到进入21世纪后,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服务理念才逐渐成为图书馆学的高频词。但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根基并不扎实,仍然有相当多的图书馆人希望将教育读者而不是服务读者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命。一旦遇见阅读推广这种更接近于教育的服务形式,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大阅读推广的教育特征,削弱或忽视阅读推广的服务特征,将图书馆阅读推广从服务读者引向教育读者,使阅读推广脱离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框架。为此,笔者在一次演讲中呼吁,要警惕教化理念借阅读推广重回图书馆学主流领域。

在理论与实践的推动下,阅读推广迅速发展为当代图书馆一种主流服务形式。表面上看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是回归了杜威时代的图书馆学,但实际上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在读者权利、公平服务等现代图书馆理念指引下,当代图书馆事业变革及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产物。图书馆服务创新不能脱离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是在图书馆的读者权利理论、普遍服务理论、平等服务理论和人性化服务理论指导下的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人为引导公众走近阅读,帮助缺乏阅读能力或阅读困难人群有效阅读的新型服务。掌握了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图书馆人,能够在阅读推广的服务创新中尽可能坚持客观、中立的服务原则,如浦东图书馆将举办读书沙龙的选择权交给读者,在读书沙龙开始前将若干推荐图书的书目交由读者投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图书馆员在阅读推广中的中立性,同时读者投票选择读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宣传推广过程。阅读推广这种新型服务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基本特征、目标人群均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服务,是颠覆式创新的图书馆服务的产物。

4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的解决方案

理论上,图书馆服务应该是全方位、不留死角的。但阅读推广作为一类服务,由许多类型的服务活动组成。阅读推广的类型很多,既有图书馆开展的各种图书馆营销,也有新型阅读服务。图书馆营销中,有图书馆组织或参与的表演节目、媒体广告、图书馆组织的名人签售或名人见面、新媒体图书馆指南、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等。新型阅读服务中,亲子阅读、绘本阅读、故事会、读者沙龙、知识竞赛、儿童手工/种养/烹饪、讲座、展览等。对于种类繁多的阅读推广项目,图书馆一般无法全面开展,只能有所侧重,有所选择。理论上,图书馆服务应该面向所有人,但阅读推广作为一种介入式的服务,需要对服务的目标人群进行主动选择。阅读推广面向人群很广,低幼儿童、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大学生、都市白领、退休人员、失业人群、居家老人、病人、残障人、阅读困难症患者等。在不同地区,还有留守儿童/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弟等。一般而言,图书馆也很难使自己的阅读推广覆盖所有人群,而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设计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阅读推广还有自己的服务目标。有些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标更关注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包括内容上的读什么,如读好书、读经典,形式上的读什么,如读纸本、读整本书(反碎片化阅读)。也有些图书馆希望通过阅读推广解决“如何读”问题,或者说阅读能力问题,他们希望通过阅读推广这种新型服务方式,引导公众形成阅读意愿或提升阅读能力。

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类型、目标人群或服务目标的选择,涉及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动机分析。有些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动机是实现国家或政府的“倡导全民阅读”的社会目标,这些图书馆更愿意配合政府行为,结合国家时事政治,利用大型节日,开展广场活动。有些图书馆将阅读推广当成工作或任务,因为新的图书馆评估条例中对活动频次或人次有要求,因而将活动频次或人群作为考核指标,动员图书馆员设计和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还有些图书馆将阅读推广当成服务创新,为了追求图书馆服务创新,或受到国内外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理论与案例的启发,主动设计或创造一些新的阅读推广项目。图书馆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图书馆应该服务于社会或政府目标,配合政府行为开展阅读是必须的。完成上级任务,提升图书馆服务指标也是必要的。至于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本身就是一种极为依赖创新和创意的服务,以创新和创意引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做好阅读推广的不二法门。

要实现阅读推广的服务自觉,需要认识到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人面对社会阅读环境变化的挑战而制定的基于推广活动的解决方案。或者说,需要将阅读推广当成解决方案。当前,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包括近代图书馆出现后形成的文献借阅服务和20世纪中叶形成的信息服务,都面临信息技术的严峻挑战。面对时代挑战,图书馆可以选择的解决方案有很多,有基于技术的解决方案,有基于空间或设施的解决方案,有基于人力资源的解决方案,阅读推广是基于推广活动的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社会阅读环境的剧变给图书馆服务带来许多问题,如服务资源不足问题、阅读人群培育问题、特殊人群服务问题等,图书馆人创造阅读推广这种新的服务,目的就是解决图书馆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图书馆人只有认识到阅读推广是一种解决方案,才能在阅读推广中不至于将图书馆阅读推广混同于一般社会组织的阅读推广,或混同于知识界对于阅读的倡导行为,使图书馆阅读推广保持服务自觉。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4-13.

[2] ,范并思.图书馆阅读推广基础理论流派及其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34(4):23-29.

[3] 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1-7.

[4] 于良芝,于斌斌.图书馆阅读推广――循证图书馆学的典型领域[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6):9-15.

[5] (美)Saur K G.林祖藻,译.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9-95.

[6] Koontz C,Gubbin B.IFLA public library service guidelines[M].Walter de Gruyter,2010:109-118.

阅读推广论文例5

张钦恩.图书馆品性考析:图书馆与人类文明、社会民生感悟录[J].图书馆论坛,2004(6):19-25.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2-15.

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90.

苏蓉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J].文史博览・理论,2007(9):38-42.

卓博教育官方网站.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J/OL].[2012-01-03]..

王余光.双休日谈读书・读书随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63.

刘明侠.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2010(2):21-24.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1):28-34.

周玉陶.李小缘公共图书馆本质论评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105-109.

阅读推广论文例6

关键词:

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

现阶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要大力支持国内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促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资源优势,最终达到扩充学生知识含量的目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只有促进大学图书馆职能的变革,才能符合教育形式发展的要求。阅读是生而为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延续[1],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图书馆在实施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以促进大学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水平。

1阅读推广综述

1.1阅读推广的概念

阅读推广又称阅读促进,是现代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从开展形式上看,是指“图书馆以故事会、推荐书目、读书论坛、专家讲座、摄影展、书展、观影会等形式向社会成员宣传图书资料,提升民众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读写能力的活动”[2]。阅读推广是促进人们参与阅读活动的一种宣传形式,是图书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使命特殊性,促使社会形成爱读书、重知识的阅读风潮。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代表着未来一段时期内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阅读是人们提高知识广度和开拓视野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的知识阅读重视程度日益加强。相对于开放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要求,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主要对本校学生和老师提供阅读服务。使各大高校的图书馆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是当前阅读推广活动的最终目标。

1.2阅读推广的重要性

大学图书馆推行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能够受益终身,阅读是一种文化推崇的象征,当今时代日新月异,青年人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不仅使松散的大学时光得到有效利用,而且能够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理论知识支撑,增强社会适应性。二是完善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图书馆是知识的汇聚地,要想使其价值最大化,必须将资源进行推广,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才能体现服务创新的理念。

1.3阅读推广的主要模式

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大致分为以下2种:第1种,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加强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明亮宽敞的图书阅览场所,增扩新的书刊读物等。第2种,主要是开展读书活动,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包括名师讲座和召开读书心得交流讨论会等。

2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各大学图书馆都会有意识地推行和实施阅读推广服务,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效不甚明显。国内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通过设立阅读推广部门和举办各种阅读活动来实现的。总体上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项目的开展存在以下问题,亟需加以改进。其一,设立单独管理部门的学校较少,且管理不到位,发挥作用不大。大学图书馆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是为了保证阅读推广活动得到深层次的推广和实施。目前,大多数大学图书馆未充分认识到机构设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很多大学图书馆未设立单独的阅读推广管理部门,大多以馆办公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实施部门,相比公共图书馆有较大的差距。大学开展阅读活动多以“读书月”或者“读书节”等命名,内容单一,对活动面向的群体多不做要求,随意性较强,易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高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形式相似,缺少新意。许多大学图书馆将工作重心放在参考咨询和信息服务上,对大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特别重视,在活动中以推荐大学生适读书目为主要手段,以大学生写读后感、阅读征文评奖等作为阅读活动的最终结果。其二,已单设管理部门的大学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杨梅[3]选取了广州地区50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本科院校图书馆有2所,占样本总数的44%。调查发现广州地区已单设阅读推广管理部门的本科院校存在着管理目标不明确,机构成员少,管理不正规,没有对机构进行合理的分工,岗位制度简单、片面,未对职责和权利范围进行合理规定,馆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水平较低,实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从事阅读推广的人员占馆员总数的比例较低,且每所院校均为兼职人员承担读者阅读推广工作,他们当中以30岁以下,具有学士学位、中级职称的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居多,其它学科专业人才很少。这些兼职人员普遍缺乏营销知识和成熟的营销理念,也未得到营销、公关等学科知识的专业培训,难以策划有创意、高水平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其三,目前推广活动的不足之处。虽然多数大学图书馆都会定期开展阅读活动,但服务效果不明显,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阅读活动未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各部门的全力支持。(2)图书馆在实施阅读活动中与大学教学系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组织的合作联动不够。(3)过细的专业划分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开阔[4],许多高校还未将阅读经典活动纳入大学生正式课程。(4)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未建立长效机制[5]。以上几方面因素导致图书馆不具备长期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条件。大学图书馆普遍热衷于每年4月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很多项目如书展、讲座、征文、评选等均是扎堆在4—5月份活动期间内开展,其它时间段则对读书活动提倡得不多,积极性不高。阅读推广服务缺少时间上的连贯性,读书活动持续时间较短,导致学生对读书持有应付的态度,大大降低了阅读推广服务的实效。

3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管理服务创新策略

3.1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首先,阅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摄取知识的方法,阅读的过程仿佛是在与不同的作者进行交流,在阅读中开阔思路,积极动脑,能够启发思维,使读者能够找到思想的支撑和共鸣,有助于丰富见识,补充和完善世界观体系。其次,写作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实用功能,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还将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到的美好事物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逐渐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坚持不懈地写作能够增加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表达形式,同时还能增长学生的阅历,提高素材利用的灵活性,增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实现与外界的有效沟通是阅读推广的重要目的之一,而书面沟通是用文字的形式将阅读的感受和领悟进行定格,有助于回顾阅读的内容和受到的思想启发,使阅读意义得到充分发挥。阅读推广要极力倡导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把握阅读的重点,更加确定自己的感情倾向,从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寻找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读本,最终使阅读转变为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原始知识积累行为,为日后的工作和事业奠定基础。写作和阅读看似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写作训练是阅读形式的延伸,而阅读则是在用思想写作的过程,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3.2建立专门的阅读推广机构

专业阅读指导机构是学生进行有效读书的基础,是建立读书秩序的重要保证。第一,建立健全图书馆的知识服务体系,设立专门的阅读管理部门。根据工作内容,设置岗位,并安排合适的人员担任。制定部门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要求部门员工按照岗位流程开展工作,严肃部门纪律。阅读管理机构也是专业的阅读指导机构,它的建立不但使阅读变成一项有组织、有规模的活动,更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权威知识著作,加强与校外文化系统的对接,不断地引进先进的文化观点,为学校的知识资源注入活力。第二,联合学校其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要想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必须与学生会、团总支、学生处、学生社团等组织团体进行全面沟通,共同创办规模较大,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与其他组织共同推动读书活动,不仅能够避免学校活动出现扎堆现象,还能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知名度,凝聚更广泛的力量集中打造一项活动,必定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掀起学生参与的热潮。第三,成立学生自主阅读推广组织。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必须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的组建过程中来。成立读书沙龙、阅读协会,建立全校的阅读自主谈论群等,组成最广泛的组织体系,为学生阅读创造条件。

3.3丰富阅读推广形式

文化环境是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认知,具有精神影响力[6]。首先,改变以往的阅读形式给人的过于呆板的印象,创新阅读内容,为扩大阅读影响力提供直接的动力支持。比如,举办演讲比赛、趣味辩论赛、话剧演出和征文大赛等,让阅读以新的形式贯穿在各种节目和赛式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其次,将学校图书馆作为文化推广的主要场所,建立各种功能各异的展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例如,成立校园名人馆、作品展览馆和阅读讨论馆等,将各个馆内进行改装和规划,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氛围,提高其阅读自觉性。另外,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创立校园阅读网络交流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把服务对象扩散延伸到所有网络用户,提升图书馆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7],并由学校图书馆派出专人管理网站,保证网络阅读推广方式的健康、长期发展。收集领袖著作、哲学思想、人文社科、工业设计、机电设计、美术、民俗设计、摄影等各个专业的作品,使学生了解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随时掌握校园最新动态,召集阅读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让同学相互之间进行阅读点评和纠正,推荐优秀的作品等,从而提高人们对阅读推广的关注度。

3.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大学图书馆把阅读活动的开展与否及时间长短与学校、国家的政策导向联系在一起[8],在借鉴国内外大学优秀的阅读推广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能有效避免阅读活动的形式化趋向。第一,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需设立大学阅读推广项目基金,拓宽基金募集渠道,为高校阅读推广工作提供经费支持,推动阅读推广事业蓬勃发展。从全国大学读书推广项目策划者中挑选精干人员,负责大学阅读推广计划的资金调配工作,并不断开发新的阅读活动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带动我国大学校园的读书风气建设。第二,开办权威性的阅读评论专刊。集合国家高级教育人才、各学科专家学者、优秀作家等,建立一支权威的阅读指导委员会,提升阅读指导等级。委员会一方面负责引领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方向,另一方面,设计并出版阅读讨论杂志专刊。面向全国各领域征集阅读启智的优秀作品,为广大学生提供阅读建议,并介绍优秀专著,确保学生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有趣且不失专业代表性。第三,创建阅读官方网站,发展电子阅读。做好网站的更新和维护工作,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使阅读内容更加贴合读者学习、生活的需要,促进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转型。

3.5建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定期交流和长效机制

建设书香校园、构建阅读社会是大学一项长期而光荣的任务。首先,图书馆应形成阅读推广工作定期交流机制,加强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吸收国外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先进经验,借鉴他们的科学工作方法[9],不断增进馆员导读经验和工作能力。其次,大学应开设专门的“阅读必修课”,将阅读经典活动纳入大学生正式课程。图书馆不断完善内部制度,积极倡导学科馆员承担高校“阅读经典课程”的教学任务,形成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科馆员参与阅读辅导活动的积极性。最后,阅读推广活动应长期开展,形成制度。图书馆加强与教学、宣传、学工等部门合作,不间断地开展知识竞赛、图书漂流、读书会、摄影大赛等活动,在大厅、阅览室、主页等醒目位置设置精品阅读图书专栏,长期搜集与阅读有关的文章、故事、影像、视频资料等,将高品质经典作品通过图书专栏,定期呈现在读者面前[10]。图书馆持之以恒地宣传,鼓励、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定能发挥其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作用。

作者:倪佳 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30(6):46–51.

[2]刘金涛,谭丹丹,孙阳阳.推动引导大学生课外阅读培养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33(3):145–150.

[3]杨梅.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调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6):74–78.

[4]胡大敏,林菲,刘立强,等.载体媒体视阈下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基于吉林省6所大学的访谈与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96–99.

[5]彭艳,屈南,李建秀.试论大学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91–94.

[6]周燕妮.给力校园文化的武汉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33(4):67–70.

[7]刘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4,34(5):48–54.

阅读推广论文例7

阅读作为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优秀文化知识的传承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竞争的最佳武器。而由于现阶段人们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阅读已经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且很多不恰当的阅读方式使得阅读质量严重下滑。作为高素质人才聚集地,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积极通过阅读推广等方式,点燃学生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正确阅读,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眼界。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与理论进行研究,以期寻求出合适的阅读推广模式,帮助高校提升图书馆阅读服务水平,以图书馆为阵地,营造良好的高校阅读环境。

一、阅读推广的含义和重要性

阅读推广,简单地说就是将阅读这一活动通过各种合理可行的方式或模式,使更多的人参与到阅读中来,扩大阅读受众群体。阅读推广是一个较为复杂、长期的过程,它需要阅读的主体通过某种或者多种渠道及推广媒介向被推广者阐述阅读的优势,以达到吸引更多人员成为阅读者的效果。是多种要素在某一时空范围条件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整合、沟通、相互作用的结果,帮助更多人参与阅读,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职能的外延。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开展全民阅读的责任,开放式的图书馆要为校内外群体提供阅读参考、文献查阅、学习交流的平台。针对高校学生来讲,高校图书馆能够帮助学生丰富其文化知识、提升其道德素质,开拓眼界,营造良好的阅读与学习氛围。其次,阅读推广有助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活力,更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受到互联网、信息化、多媒体的影响,很多阅读者都喜欢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获取相关信息,而不愿意到现实的图书馆中翻阅资料,甚至有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名存实亡。阅读推广就是对该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能够增加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公众阅读的参与性,促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可推行的阅读推广模式

1.馆内阅读推广模式

馆内阅读推广就是将高校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的场地进行阅读推广,这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最为重要、应用最广的方式。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图书馆各区域空间,对阅读推广进行相关宣传,比如开展阅读推广周或者推广节,给予该段时间过来借阅图书的同学以一定的优惠。另外,还可以邀请校内专业教授或者行业专家学者到图书馆来给学生办一定的主题讲座,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再如,可以开展阅读竞赛或者是图书征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多阅读、会阅读、多思考、会思考,并通过图书借阅情况选出优秀读者,予以奖励。还可以举办“阅读尝鲜”活动,新书速递,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参与氛围。

2.网络阅读推广模式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增速迅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水平也在与日俱增,很多高校图书馆引入了诸多的现代化图书借阅、登记、还书设备,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对师生借阅书籍的数据信息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已初具信息化规模。比如,一些高校图书馆利用时下最为流程的微信、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或者是微博、校内网等网络平台进行阅读推广。更为先进的一些院校,根据学校师生和图书馆实际,开发了符合师生使用要求的图书馆APP,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便捷、清晰的获取图书馆内图书信息,有新书的话还会给学生发送消息推送,学会也可以利用手机系统来查阅借阅的书记,并对借阅的图书进行评价与互动,与高校师生分享相关的阅读技巧,提高师生对阅读活动的重视和愉悦感,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实现在线交流与互动,引导读者正确阅读。

3.馆外阅读推广模式

馆外阅读推广模式打破了传统以图书馆内空间为核心的模式的局限性,提高了图书馆的现代开放性,高校图书馆通过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或者校外机构的合作,极大的提升了阅读推广的实施范围,获得更多阅读者和潜在阅读者的参与和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式的公共图书馆,该模式效果突出。首先,可以组织“图书漂流”活动,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将读书进行随机的延续,给更多的喜欢读书的人提供了便捷和机会,这种“传递”不是固定的,而是跟“漂流瓶”特点类似,使得这本书能够一直漂给喜欢阅读的人,实现其价值最大化,而且该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书香传递,增进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情感。还有一些学生在读完的图书上将自己制作的个性化的卡片附到图书内,或者对图书中某一章节的阅读感受进行了点滴记录,实现了图书价值最大化。其次,同层次、同类别的高校之间或者是某地区的高校可以建立相应的阅读联盟,在同一r间在校图书馆联合开展阅读推广专题活动,提高当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并优化区域内图书资源配置,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1.开展阅读推广学研究,建立理论体系

首先,阅读推广学研究的主体应当是阅读推广实施者,可以是合适的机构,也可以是个人。而对于高校来讲,作为阅读推广的组织与实施机构,图书馆及其管理部门责无旁贷,另外还应当有相应的组织团队人员的积极参与,才能确保阅读推广能够顺利实施。其次,高校阅读推广的对象应该是校内外的师生,由于师生阅读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因此进行阅读推广也要根据读者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推广。针对一些阅读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推荐,而对于高校教师则要为其提供专业课题科研图书介绍。其次是阅读推广的平台,也就是图书馆的软硬件环境、阅读推广渠道的多样性等能否满足阅读者的需求。

2.阅读疗法研究

阅读疗法就是利用阅读手段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群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为其指明方向,解决其心中的顾虑,增加其自信心,帮助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最为典型的就是相关的“心里鸡汤”类的书籍阅读方式。从阅读疗法的研究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生都愿意通过阅读或者曾经利用阅读来进行心理自疗。比如2007年北大的王波学者的《阅读疗法》一书已经成为阅读疗法研究的专著。我国大学生阅读疗法研究委员会也编译了《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指南》,并积极在高校中通过讲座形式对大学生常的心理问题做出了针对性的解答和帮助。阅读疗法更加注重从精神上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契合,更加容易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其正能量所在。

3.开设阅读推广讲座或课程

知名学者到高校讲座是一种常见的阅读推广方式,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并分享阅读技巧。阅读推广课程方式也是新兴的一种方式,但是应用还不是很普遍。而阅读推广理论课程应当包括阅读推广的目的、意义,阅读推广活动内容和形式、阅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阅读心理疗法的实际应用等方面。学校还要积极开设相应的新生入馆教育活动以及信息检索课程教学,通过系统而客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图书馆阅读的相应规则,让学生能够通过检索、推荐的方式进行高效阅读,能够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深入阅读,提升阅读的兴趣。阅读推广讲座和课程的设置,可以从理论上对阅读的重要性予以提升,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系统的阅读体系。

4.构建理论推广平台

高校为了对理论进行推广,还需要进行推广平台的构建。此平台的构建一方面需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通过口碑建立、品牌宣传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图书馆在高校中所占的地位,认识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还需要积极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阅读资料内容,也让学生通过网络的方式阅读到更多的好书,激发学生走进图书馆的兴趣。高校要对推广平台的构建引起高度关注,既要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也要给予资金方面的支持,构建相应的信息支持系统,为理论平台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线,为理论的推广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理论平台的构建还需要与推广实践结合在一起,让理论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来,也让教职员工在实践中更好地挖掘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理论的构建,为学生的阅读搭建桥梁。

阅读推广论文例8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7.0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sitive attempts and inovative practices made by the Engineering Library of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in reading promo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problems, i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reading promotion and balance the traditional and digital reading promotion. With the efforts in “deep reading”, it suggests to make a brand for reading promotion and construct a long-term system, which aims at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innovation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libraries.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University libraries.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12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将2010年6月成立的“服务创新工作组”更名为“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并在2015年、2016年先后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推动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近八年来也在阅读推广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本文拟在总结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检讨实践中的不足,探讨阅读推广实践创新发展举措,以期推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1 阅读推广实践

“阅读推广是一种新型的、介入式的图书馆服务,其目标人群是全体公民,重点是特殊人群,活动化、碎片化是主要特征,其主要目的是使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使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使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这就较为系统地回答了‘阅读推广是什么’‘阅读推广为什么’和‘阅读推广怎么做’等问题。”[2]2009年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在4月至5月间举办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主题的“读书月”系列活动,拉开了校园阅读推广的序幕。此后,不断提升阅读推广创新力度,丰富阅读推广工作内涵,提炼出了“书香工苑”的工作口号。经过多年实践,校园阅读推广已实现了常态化,阅读正日益成为师生员工的一种追求和生活方式。图书馆在2016年被CALIS全国农学文献信息中心授予“好书推荐与阅读推广”优秀组织奖。表1反映了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2016年度阅读推广工作的全部流程。

阅读推广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宣传是全年阅读推广工作的起点,是在总结上一年度阅读推广工作实践、调研分析读者意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阅读推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草案,经与各系部、各单位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讨论后进一步修改,并经院阅读推广领导小组会议讨论最终确定。计划安排要求接近读者需求、帮助读者阅读、朝着建设“书香工苑”目标迈进。年度各项活动注重对阅读氛围的渲染、烘托,如在组织读者开展好书推荐的基础上年度“书香工苑”好书榜;在读书月开幕式上安排专家读书报告会、组织读书分享会、诵读比赛、开展读者书评活动、“最美读书人摄影比赛”和评选“校园十大读书之星”等。

活动安排还根据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如每年的六、七月学生毕业之际,开展毕业生捐赠图书充实图书漂流书架,谈自己阅读经历与经验,请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介绍考研经验,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返校谈创业经验等。在每年的九、十月,围绕新生入学进行入馆教育,介绍学院的阅读推广工作,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帮助刚入学的大学本科生划大学四年的阅读计划;为刚学入学的研究生举办读书报告会,举办工科科研文献的检索与信息素养提升方面的专题讲座。贯穿全年,针对读者需求和不同时期学院工作重点进行了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实现了阅读推广的常态化,为建设“书香工苑”发挥了重要作用。

2 阅读推广创新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必须通过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力量。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从2009年举办一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开始,到实现阅读推广的常态化,正是不断创新的结果。

2.1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阅读推广工作执行力

阅读推广工作现在已形成了一个全院性的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学院成立了以分管图书馆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由各系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学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图书馆馆长任办公室主任,一名副馆长任副主任,成员由图书馆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下设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各系部、各单位明确两名或一名老师参加阅读推广工作(有学生的部门两名:一名辅导员和一名办公室老师,负责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落实本部门学生和教工层面的阅读推广工作。没有学生的部门一名,负责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落实本部门教工层面的阅读推广工作)。图1为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示意图。

在这个全院性的工作力量联合体中,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阅读推广年度工作计划的审批、工作总经费的核定等重大事项。阅读推广工作办公室及其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是院阅读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力量,负责年度工作计划的起草、各项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工作。各系部、各单位的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是院阅读推广工作在本部门的组织实施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保持密切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各系部、各单位的主要责任人既是学院阅读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又是本部门阅读推广工作的责任人,负有领导、支持本部门阅读推广工作联系人协助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的责任。这种工作机制实现了阅读推广工作由图书馆一家单打独斗到集结全院力量协同行动的转变,提高了阅读推广工作的执行力,提升了阅读推广工作的工作效率。

图1 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力量联合体示意图

2.2 创新宣传模式,扩大阅读推广工作影响力

以往,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总离不开事前出海报、事后发新闻报道的固有模式。如今,经过多年探索,已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宣传模式。在总体宣传上,在图书馆网站上增添了“阅读推广”一级目录,下设它山之玉、工作动态、读书月、毕业季、新生季等二级目录,及时宣传报道学院的阅读推广工作;年度阅读推广工作计划在经过草拟、讨论修改、审核、后,都在全院进行广泛宣传,以增加师生员工参与阅读推广的共识,便于读者知晓、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提出了“书香工苑”工作口号,设计了阅读推广标识(见图2),并坚持将之印刷(使用)在相关的信纸、信封、海报、证书、纪念品、奖品和工作手册等物品的醒目位置。

在具体活动的宣传方面中,每项活动的宣传海报都向读者有奖征集,并组织相关人员评选确定;活动宣传海报通过院内宣传栏张贴、广场展板放置、学院网站首页弹出、图书馆阅读推广网站推送、各系部各单位微信推送等途径广泛宣传。如此广泛、详尽的宣传方法,使宣传效果大增,吸引了更多读者参与。

图2 阅读推广宣传标识

2.3 创新激励方法,吸引更多师生参与阅读推广

坚持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在具体激励方法上,大胆尝试。通过发放参与纪念品、评比竞赛、发放获奖证书与奖品、抽取幸运参与奖、获专家签名赠书、提供与专家进行一对一交流机会和评选阅读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形式,激励读者和阅读推广工作者积极投身阅读推广工作。

以2016年为例,参加好书推荐的学生、教师人人都获得一份纪念品。好书推荐活动结束后抽取幸运参与奖,抽中者奖励购书卷。读书月期间评选“校园十大读书之星”和“百名优秀读者”。在读书月闭幕式暨总结表彰会上除了向获得各项单项活动奖项的读者发放获奖证书和学习用品外,还抽取读书月系列活动中的幸运参与奖,奖励购书券。向参加书评的读者人人都发放纪念品,获奖作者分别发放了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荣誉证书(2016年一等奖空缺)和学习用品。年底评选出学院阅读推广工作先进工作者13名,在年度阅读推广总结表彰会上,院领导为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发放荣誉证书和奖品。形式多样的激励措施,提高了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动性,也调动了阅读推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3 存在不足

近八年的阅读推广实践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范围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数字化阅读推广力度不足。随着网络和各类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成了全民阅读的新宠。而已往的阅读推广大多以传统阅读为主,几乎忽略了数字化阅读推广。这就大大降低了阅读推广的时代感,拉远了阅读推广与深爱数字化阅读的青年学生间的距离。

其次是提升阅读深度的阅读推广活动不多。多年的阅读推广实践向广大读者呈献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但关注“深度阅读”的较少。比如,阅读推广活动中人气很旺的“好书推荐”活动,在经过学生推荐、统计汇总、隆重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几乎没有围绕好书榜进行针对“文献内容,也就是文献所包含知识的推广。”[4]

第三,缺乏具有学院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往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办讲座、搞比赛、推荐好书居多,与其它高校的阅读推广大同小异,没有充分挖掘、利用自身的特色资源,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人才特色、馆藏特色的阅读推广,导致阅读推广的特色不明显,针对性不强,给人一种为了活动而活动,与其它学校“跟风”的印象,久而久之影响其生命力。

4 阅读推广再思考

4.1 加强阅读推广理论研究

“一个学科是否成熟,一项专业工作是否可以深入、持久、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理论研究是否到位,是否跟得上发展,是否能发挥引I作用。”[1]近八年来的阅读推广实践也告诉我们,以务实性为主的阅读推广工作也需要坚实的理论支撑。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资源的优势,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涵、途径、规律和方法,以创新理论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创新。首先中国图书馆学会和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要定期开展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征文,对征集到的研究论文,经专家评审后给予奖励和表彰。其次要设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专项,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工作。最后要借鉴阅读学、传媒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精华,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研究,以引领、推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4.2 传统阅读推广与数字化阅读推广并重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要克服重视传统阅读推广,忽视数字化阅读推广的现象。要充分认识“互联网+”对大学生阅读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接受数字化阅读已为青年学生广泛接受的事实,重视数字化阅读推广。通过与数字开发商、电子读物出版机构联合、扩大数字资源使用权限等方法,重视数字化阅读资源建设,以优质和特色的数字资源吸引读者。加大数字化阅读的宣传力度,通过数字资源的介绍、阅读载体的使用、数字阅读的引导,帮助读者克服数字化阅读的困难。通过定期培训讲座、开设电子文献资源检索课、在线互动答疑等方法,帮助读者提升数字阅读能力。通过电子阅读终端外借服务、数字资源现场使用体验等途径,让读者真切体会到数字阅读的魅力。

4.3 在“深阅读”上下功夫

当下校园阅读普遍存在阅读量少,重知识轻思考的问题。阅读量严重匮乏,阅读效果就无法呈现。离开思考的阅读不仅会削弱阅读的力量,更削弱了阅读给人带来的一种思想上的深刻觉悟。没有大量的阅读和深入思考的阅读,学生的成长肯定会显得残缺不全。要在“深阅读”推广上下功夫,就是要在提高学生阅读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上下功夫。要摈弃“一刀切”的阅读推广模式,通过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读热点的需求,细化阅读推广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量,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好书榜上的每一本书,要一本一本地开展以作者生平、图书内容、相关书评与影视作品等内容为主的导读活动,引导读者深阅读。组织对某一作品有共同喜好的读者成立读书会,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在各自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并邀请相关学者进行辅导,帮助读者思考、交流,提高思想深度。

4.4 打造阅读推广品牌

“品牌是品质的保障和形象的体现。”[5]品牌一旦形成就赋予其强大竞争力与目标拓展空间[6]。高校图书馆要在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注重品牌建设。要坚持特色化和系统性的原则,以彰显本地、本校、本馆的特色为主,经过策划、包装、宣传、实施、跟踪报道、反馈与评估、优化推广等系统性的具体工作,塑造出活生生的品牌个性,在读者中产生亲和力、沟通力,让读者认同、喜欢。打造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要在活动名称和标识、活动内容与形式、活动受众面和知名度等基本要素上下功夫。活动名称要好听、好记,琅琅上口,易于记忆。活动标识要与众不同,以精美的设计,于有形处展示自己的特点,让人看后赏心悦目。活动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阅读需要和心理需求,形式上紧跟时代步伐,融知识、实用和趣味于一体。要通过多年持续的活动安排,形成固定的受众群体,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读者参加,以此不断扩大受众面,逐渐提高知名度。

4.5 构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构建阅读推广长效机制,首先要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要建立校级党政负责人负总责、图书馆牵头落实、各院系和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阅读推广工作管理机制。要明确阅读推广的总目标、总任务、阶段性要求和年度计划,通过全面规划、有效分解,形成阅读推广工作的整体合力。其次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要加大阅读推广的财力保障力度,为阅读推广设立专项资金并列入学校事业发展预算,使阅读推广经费保障制度化。要设立阅读推广专门职能机构,确保阅读推广的工作体系和必要的人员编制。做到有岗位设置,有人员配备,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再次要建立考核机制。要将阅读推广与学校事业发展一起计划、一起落实、一起考核,细化、量化考核内涵与评价标准。要把阅读推广工作纳入各院系、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并作为部门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把阅读推广的工作业绩纳入图书馆馆员年度工作考核之中,将考核结果与各人的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联系起来。运用一整套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使阅读推广工作有目标,落实有动力,考核督查有实效。

5 结语

在全民阅读工程上升到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已成了“图书馆的一项带有根本性的任务,也是主流服务与核心工作。”[1]高校图书馆应将开展阅读推广视为提升图书馆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展示图书馆自身形象的重要契机,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开拓创新,让校园阅读从专业走向全面,让阅读真正成师生T工的生活方式,让校园洋溢书香之气,发挥高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 1 ] 吴.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若干热点问题[J].图书馆,2015(12):31-33.

[ 2 ] 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5):87-98.

[ 3 ]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创新驱动“第一动力”理论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16(3):4-7.

阅读推广论文例9

经典阅读

阅读推广

体系架构

功能设计

分类号G252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6.06.011

1.引言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沉淀而成的文化精粹。经典阅读则是民族文化及智慧代代相传的基本途径。随着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源泉,近年来国家及政府层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对于文化及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的民族阅读问题的关注。200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等11家部委联合倡议全民阅读;2011年,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十报告倡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当前,《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已进入立法日程。国家主席也在多种场合表达了对于文化及阅读的重视,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国家及政府层面越来越关注文化在国家竞争力、内涵发展、民族个性保持及发展方面作用的情况下,经典阅读推广无疑已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时代话题。

与经典阅读推广相关的研究主要分布在“经典阅读”及“图书馆阅读推广”两个主题领域。据检索中国知网(CNKI),早在1956年即有研究者开始关注经典阅读问题,自2005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就此主题,至2008年,相关研究文献呈井喷之势,迅速增长至110篇;到2014年,相关文献达到279篇。相关研究主要分布于教育、文学、图书情报与出版、哲学等学科领域;研究主题主要涉及经典阅读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人文素养教育、人文精神建构、生命关怀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对特殊群体(如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党员等)开展经典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经典阅读状况调研,经典推荐书目,新媒体、新技术与经典阅读,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案例研究等。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的研究状况与政府层面的各种倡导也亦步亦趋。2006年始有文献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为题开展研究,2011年增长至54篇,2013年由2012年的89篇激增至210篇,2014年增至356篇,涨势迅猛。研究主题主要涉及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海外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总结借鉴、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方法、品牌阅读推广项目、阅读推广案例、全民阅读推广机制、阅读推广实施状况调研、新技术环境下的阅读推广方式、阅读推广理论等。从研究现状来看,虽然相关文献甚多,但是并未有文献从系统、全局的角度对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进行研究。

从经典阅读推广实践来看,多数图书馆处于e办经典阅读推广相关活动的阶段,有少数图书馆创建了以经典及经典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为推广对象的专门实体空间,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创建了“闻学堂”,并举办了系列化、品牌化的活动,深圳市图书馆创建“南书房”,作为经典阅读推广的阵地与实体空间,并面向社会推出《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30种)》。这些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并未结合当前读者的阅读心理及行为习惯,推出适宜其便捷获取并开展社交化经典阅读的平台,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典阅读的社会推广。有鉴于此,本文拟基于共享空间、第三空间、流空间等新型空间体系设计理念,从实体空间设计、移动平台建设、立体多元活动设计等维度来研究三维一体的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框架与功能设计,以供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战略部署与实施参考。

2.设计思想

新型文化服务体系的设计思想与理念需站在一定高度,具备系统性、全面性、适用性、前瞻性等特点,以确保既能解决当前问题,亦能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适应图书馆发展且有相当多成功实施案例的共享空间(Commons)理念,对图书馆发展定位颇具影响的第三空间理念,以及强调超越传统空间、通过远程同步与实时交互来延展空间视域的流空间理念,均可以成为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思想的源泉。

在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共享空间理念被认为是近年来对图书馆空间体系设计影响最大最广泛的一个概念。最早的图书馆共享空间实体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创建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和南加州大学于1994年创建于利维(Leavey)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为原型。随着图书馆对新型学习方式及知识创新的支持的深化,学习共享空间(Learn Commons)、创新空间(Creative Commons,CC)的概念相继出现。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及实践的奠基人唐纳德・毕格(Don―ald Beagle)认为信息共享空间包含实体、虚拟及文化三个相互依存的维度。实体共享空间指一种新型的物理设施,既可以是图书馆的一层或数层特定楼层,也可以是独立的专用建筑,包含用于支持师生学习的技术、资源及工具;虚拟共享空间是作为电子资源和服务门户的在线环境;文化共享空间是数字时代言论自由、共享知识与创造性表达的整体社会文化场所。可以说,唐纳德・毕格提出的信息共享空间概念框架,既为图书馆的场所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指南,也为数字时代图书馆相关服务体系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在设计构建图书馆服务体系时,既需要考虑物理空间、设施等实体性资源的配置,也需要进行虚拟平台与空间的架构设计。同时,还需要进行整体的文化定位与设计,并使之融合、具化及体现在实体空间与虚拟平台的设计之中。如前所述的同济大学图书馆的“闻学堂”、深圳市图书馆的“南书房”,在实体空间、纸本经典图书资源、阅读设施的配置及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方面均较具前瞻性,但遗憾的是未建有与之相对应的虚拟平台及空间,没有充分发挥社交阅读在经典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在《绝好的地方》一书中指出:第一空间指家庭居所,第二空间为工作场所,二者之外的公共空间,如酒吧、咖啡店、图书馆、公园等为第三空间。在《期望的概念》一书中,一位叫克里斯蒂娜・米昆达的作者,指出第三空间是“充满情感,这种情感人们可以在此取得而带走”的“家外之家”;并认为一个城市应当有“仅仅是美丽的空间,一种人们可以时时到此从容地呼吸,对灵魂深度有重要意义”的场所。从这些阐述来看,“第三空间”对于图书馆的战略功能定位具有理论支撑作用。从中,图书馆可以找寻到重塑文化空间及开展文化服务活动的思想支点。杭州图书馆对于第三空间理念的演绎是这方面的一个绝佳例证。

流空间(Space of flows)是空间、时间及其与数字社会动态交互的抽象的文化概念,由社会学家及控制论文化理论家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在《信息化城市:信息技术,经济结构重构及城市区域进程》。一书中提出,用于界定新技术范式下空间安排的新形式,是一种融合远程同步与实时交互的新型空间。吴建中先生认为场所空间(Space ofplace)的交流是有限的,由虚拟与实体相互影响融合形成的新空间形态――流空间,“打破了固定空间的局限性,激励人们借用开放且无限延展的网络的力量,将人、活动、空间及其关系放到一个广域或全球环境下加以考察”。流空间概念强调实体基础设施、虚拟空间以及信息通讯技术致使的空间拓展和远程实时动态交互三者不可或缺。藉之,在设计特定图书馆服务体系时,除了实体资源的配置,我们更应思考如何设计虚拟空间与激发动态交互的机制,以充分发挥虚拟空间的延伸拓展效应。

这些理念在思考视角和包含要素方面对于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之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具体可分述为:(1)须设定明确的文化理念与宗旨。从第三空间理念及图书馆的机构属性等方面来看,图书馆具有很强的文化教育休闲属性及功能。立意高则格局大。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体系设计应以传承文化、提升民族素质为出发点和宗旨,这样方能保证发展主线和激发建设热情。(2)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融合促进。无论是共享空间理念还是流空间理念,均讲求实体与虚拟两个空间维度的建设,并强调由虚拟世界延展出的空间与视域。(3)线上线下活动的互现及共振效应。

3.体系架构

基于上述相关空间体系架构的理念,笔者认为一个理想的、适应当前读者阅读心理与习惯且行之有效的经典阅读推广体系需融合三个维度的内容:(1)经典阅读推广实体空间;(2)符合数字时代读者阅读心理及行为习惯的数字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系统;(3)贯通线上线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及交互的常规化经典阅读推广项目。这三方面的构建均以传承文化、提升素质为指引。具体到每一维度的设计,亦涉及多方面的要素与机制。

3.1实体空间

当前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的依托于读者服务相关部门,有的成立专门的阅读推广部,少数较为高瞻远瞩的图书馆则从组织机构、专门的阅读推广空间设计两方面来确保阅读推广工作系统、全面地推进。从阅读推广兴起的时代背景及实质来看,经典阅读推广可被视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内核。因此,设置专门的经典阅读推广实体空间既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最佳体现,也是有效的实践基地。长期致力于图书馆与社会阅读研究的历史文献学家王余光先生早在2008年即呼吁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认为经典阅读是对传统的继承,应该成为一种基本文化需求。他于2014年12月2日发表在《光明日报》的《在哪儿阅读经典》一文指出:经典阅览室的设立,一方面可推动大学生经典阅读,另一方面可促进大学开展通识教育,而阅读经典文本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结合杜定友先生的图书馆要素说及当前对图书馆空间设计布局影响最大的共享空间理念,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实体空间设计涉及功能区域设置、经典资源的选择与摆放、阅读辅助设施的配置、队伍建设等方面。从功能空间来看,需配置经典的摆放展示空间、阅览空间、特色传统文化角、研讨空间、报告空间、多媒体阅览空间。经典摆放空间与阅览空间是构成专门的经典阅览空间的基础,展览、研讨、报告空间及多媒体阅览空间等可与图书馆设置的此类空间共用。特色传统文化角对整体经典阅读推广空间氛围的营造具有很好的烘托标识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特色文化活动举办的基地。关于经典资源的挑选,则可依据名家或较权威的推荐书目来选取,如《中国读者理想藏书》。该书是在统计分析80个中外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得出的一部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经典名著推荐书目,对于经典的选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经典资源的陈列展示方式对于读者选书颇具影响,因此可以引入新颖的、适应读者根据自己的问题和需求找书的方式来集中相关经典并进行陈列。在阅读辅助设施方面,可引入造型新型、予人较强私密感的现代阅览设施,彰显经典阅读推广空间的人性关怀与现代感。经典阅读推广团队需由馆员和专家顾问团构成。馆员须具备良好的古典文献知识基础、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以及热忱于经典阅读推广等素质。专家顾问团由文史专家、书评家等构成,一方面可以作为报告嘉宾、沙龙嘉宾,另一方面也能够指导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际上,一些有远见、有条件的图书馆已经在经典阅读推广空间创建方面有所创举,并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同济大学图书馆创设的“闻学堂”即是这方面的一个典范。闻学堂整体采用中式古典风格设计,精选四千余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陈列于古典风格的书架上;设有书画作品、古代机械、茶艺等特色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区域,还设有宜于开展中小型文化沙龙讲座的研讨区域,并与该馆古籍与特藏文献研究室比邻,融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区域;基于该空间,该馆先后开辟了“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活动项目,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内选修课程、专业课程,举办国学研讨讲座、沙龙等,来立体展现及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3.2智慧移动数字平台

构建适应当下读者群体阅读心理及习惯的数字平台是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固然需要推动读者多读纸本图书,但更需要用读者青睐的方式来推动其便捷地阅读到经典作品的内容。当前社会的经典阅读状况不理想,并非是因为缺少优秀的阅读内容,也不是因为缺少推荐书目,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适应读者阅读心理与行为习惯的、便捷而全面的智慧型移动数字平台。

根据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口引:截至2015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适应这一形势,各类相关机构已涉足移动阅读市场,开发研制出相应的阅读平台。目前,移动阅读平台主要由三类主体创建:电信运营商平台(如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中国电信天翼手机阅读、中国联通手机沃阅读)、电商平台(如当当、京东、淘宝)和内容商平台(如云中书城、九月网、大佳网)。这些移动阅读市场占领者在用户数量、平台适应性等方面颇具优势,但是从内容来看,消遣类大众读物为主体,并不利于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及读者的精神成长与人格之养成;且该类平台提供的是收费阅读服务。

鉴于目前的数字化阅读趋势,有些图书馆、书商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努力。上海图书馆应对数字化阅读浪潮,研制了基于元数据整合的“市民数字阅读”平台。该平台的架构分为三层:底层负责管理图书馆的数字阅读资源;中间层由平台的功能模块组成,包括元数据整合、全文检索、版本控制、数据统计、接口管理;前端主要用于电子书的展示,并适用于不同的展示媒体,如网站、APP与微站Ez03。平台主要提供面向大众阅读的通俗类资源,包括30余万种电子图书、1500余种电子期刊、500余种电子报纸及10000种网络文学。该平台提供了简单的检索功能和分类浏览功能,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利用移动设施免费阅读合乎版权要求的书刊,但是个性化功能、交互功能均有待提升。超星公司面向高校推出电子书APP,读者扫描安装该APP后,即可在移动终端浏览(热门图书浏览、分类浏览、书友上传图书浏览)、搜索该机构提供的电子书,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展示在首页,阅读过程中可添加书签,也可以上传自己愿意分享的图书。这两个平台的内容侧重于大众数字阅读,智能型推荐及社交化阅读功能均有待加强。2016年4月23日,中华书局推出了“中华经典古籍库”微信平台,内容覆盖了中华书局历年出版的经典古籍的点校本,会员可进行阅读全文、做笔记、分享页面、检索、查阅联机字典、换算纪年等操作。该微信平台可谓是古籍与移动平台结合的有益尝试,对图书馆创建公益的、具备智能推荐及更丰富的社交阅读功能的经典阅读推广平台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综合已有的阅读平台的情况,无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从个体精神成长及人格养成的角度,或是从公益的、智慧型平台创建的角度,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推广方面还需要开展许多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以文化传承、人格精神养成为旨归,适应当下数字化生存一代的阅读特点,研制具备异构经典资源整合机制、多维分类浏览机制、问题导向式的搜索机制、个性化智能推荐机制、灵活便捷的交互机制、兼容多种移动设施的公益性经典阅读推广平台,是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和有力举措。从推广经典、用户使用的角度,平台的体系架构、展示内容、功能机制、显示界面可作如下设计。

3.2.1体系架构

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的体系架构(见图1),可以设计为三层:底层为经典资源管理层,汇集、管理来自于电子图书数据库、网络及图书馆数字化的经典图书;中间层由元数据整合、版权管理、数据统计分析、接口管理、用户身份管理、虚拟交互社区、浏览模块、检索模块、推荐模块等功能支撑模块构成;上层为适应于网站、APP、微媒体等的应用展示层。

3.2.2内容选取与描述

平台的内容构成须遵从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及精神的建设宗旨。因此,平台展现的内容必须是经历时间检验、历史文化价值已得到公认,且对于民众人格及精神成长能产生正向影响的经典图书与相关的导读评论性读物。王余光先生认为经典“需要具备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三个因素”,所^影响力体现的是作品内容的吸引力,历史性指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久而不衰,广泛性指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基于此,平台内容的遴选可以遵循两种路径:①搜集整理历史文献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等研制的推荐书目,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来精选一批对于文化传承及人格养成具有重要价值的经典;②对图书馆的经典馆藏借阅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产生一批经典书目。

经典推广书单确定后,一方面需要基于信息技术来获取全文资源和解读、注释性资源,以及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揭示、浏览检索、推荐、交互机制,以方便读者找到及阅读所需的经典。为整合异构来源的经典资源,并实现多维展示与浏览,需创建适宜平台功能的经典资源描述元数据规范。

3.2.3功能机制

经典阅读推广平台的功能,主要着力于帮助读者发现所需的经典资源,并提供交互机制,以便其理解经典所承载的思想与精神。从经典发现的角度,平台需提供浏览、检索及个性化智能推荐机制;从交互的角度,平台需支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摘抄、评价、写书评或读后感、与人讨论等需求。

经典资源的浏览,需支持下述方式:①基于统计排行的浏览,包括基于推荐排行的浏览、基于借阅统计排行的浏览,以及基于评论次数统计排行的浏览;②基于分级阅读目录的浏览,亦即根据分级阅读目录,为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推荐适合的经典图书;③基于年代的浏览,即按经典写成的年代来分类浏览的方式;④基于学科主题的浏览,即根据经典所归属的主题范畴来浏览。

经典资源的检索,除设计常规的作者、题名、出版社等常规检索途径外,还需要实现“一站式”发现功能,使读者能检出含经典著作、解释性作品、评论文章等全面的检索结果,以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经典。

个性化智能推荐功能是智慧制型系统的典型特征。因此,智能化的个性化推荐机制设计是构建新型阅读推广平台的关键。新型的阅读推荐机制应结合文献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多重设计:

(1)基于统计的推荐。①大师荐书,指基于推荐书目或名师荐书的统计,进行排行推荐;②借阅排行,即基于经典借阅记录的统计来推荐;③热评经典,指基于有效评价次数的统计来推荐。

(2)基于读者身份信息、信息行为习惯的推荐。①根据读者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等为其推荐适读经典;②根据读者浏览、检索、借阅、评论等记录进行推荐;

(3)基于虚拟阅读社区书人关系的推荐。①读此书的人同时也在读的书的推荐,也即为读者展示读他正在读的某部经典的人也在读的其他经典;②好友在读书的推荐,展示读者选择的阅友正在读的经典图书;③相同兴趣者在读书推荐,展示与读者兴趣爱好相同者在读的经典著作;④基于读者添加标签的主题标签云展示推荐;

(4)基于分级阅读推荐书目的推荐。即依据教育学和文献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展示、推荐适应不同年龄阶段阅读的经典图书;

(5)基于心理及精神成长需求的问题导向式的推荐。即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采用文本挖掘、聚类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针对读者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的心灵困惑问题,推荐相应的经典图书或多媒体资料。

同时,系统会基于借阅数据以及经典、推荐人、借阅人之间关系的聚类分析,来改进推荐算法,不断优化智能推荐效果。

在平台的交互机制方面,根据阅读过程的相关情景,如借阅、写笔记或摘录、发起或参与讨论组、写读后感或评论、查阅相关评论并评价、加标签、分享到社交网络、看哪家图书馆有纸本馆藏、看购书信息等,来设计经典阅读社区的交互机制。平台的人书交互功能机制见图2。

3.2.4界面设计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平台最基础的界面为用户进入界面和经典资源展示界面。

(1)读者经过简捷的身份认证及兴趣主题选择后进人平台,显示界面包括工具栏和展示界面。工具栏包括搜索框、分类浏览、分级浏览、活动与简讯、阅读圈(好友、讨论小组)、我的空间(包括个人设置、阅读笔记、书评等)。展示界面显示:①我喜爱的经典;②大师荐读;③热读经典;④疗心经典;⑤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⑥好友在读;⑦热点讨论组;⑧热点书评。

(2)在具体经典图书展示界面,要展示的内容为:①书封;②出版信息,包括题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丛书项等;③内容简介;④读者添加的标签;⑤该经典著作的解读、注释性作品;⑥讲解该经典的多媒体资料,如名师讲授的多媒体资料、相关影视作品等;⑦喜爱的经典、星级、标签、书评、评论、分享,以及读者对于书评及评论信息的评价;⑧在读/已读人数;⑨相关讨论组;⑩图书馆/书商链接;⑥喜欢读此经典的人在读经典的展示、推荐。

3.3活动设计

范并思教授认为阅读推广现已发展成为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推广经典阅读,一方面需要专门的场所来营造阅读环境与氛围,另一方面需要适应当下移动化阅读的趋势,创建智能移动经典阅读平台。另外,还需要设计常规的互现互彰式的线上线下主题活动,来持续拓展及深化社会经典阅读。伴随着阅读推广遍地开花的发展形势,展览、竞赛、阅读研讨沙龙、多媒体赏析、论坛报告等已成为成熟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各图书馆在举办读书月等活动时,往往会围绕特定主题,立体化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其中的佼佼者,无疑是那些经过深思熟虑进行顶层设计,得到有效执行,并进行品牌化运作的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创建以“闻学堂”为名的传统文化推广空间,并创建“闻学讲堂”、“闻学展堂”、“闻学课堂”、“闻学知行堂”、“闻学雅集堂”等系列品牌活动项目,持续常态地举办立体型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从既有案例来看,制度化、品牌化地规划及实施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是经典阅读推广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

阅读推广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058-02

近年来,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童书出版物的枝繁叶茂,分级阅读也开展得如火如荼。许多分级阅读推广人纠结在分级阅读有没有用、该不该实行分级阅读、应该怎么界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问题上,并没有把太多焦点放在早期阅读的推广工作上。但早期阅读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期,有早期阅读作为基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必会清除许多障碍。

目前,我国已具一定影响力的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要有“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和“接力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的特色建树分别在于:与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从教育的角度推广分级阅读;成立自己的分级阅读学术圈,塑造分级阅读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他们的不同点,相同点则是:都有强大的学者作家团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影响力,都没有把推广难的焦点聚焦在孩子原始的阅读能力上。

而我国早期阅读的大活跃时期主要是2008~2011年间,除了学术界的茂盛,还得意于许多阅读推广人的努力,如小书房主创人漪然、三叶草故事家族团队和红泥巴村,其中红泥巴村的阿甲更是从实践出发,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什么书才是孩子爱看的、应该看的。

研究者在南方分级阅读的试点学校走访得知:越早进行早期阅读的孩子,越容易投入分级阅读,并认为分级阅读“挺有趣”,而那些没有进行过早期阅读的孩子,则对分级阅读“没兴趣”,继而转向其他小说的阅读。根据不断的访谈与思考分析,故生成以下理论:

一、儿童分级阅读和早期阅读的辩证关系

(一)早期阅读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

“早期阅读”的初始形成,是一些教育家认为:如果儿童的大脑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收到刺激,有些东西就永远丧失,早期阅读对儿童的影响会随着他们学历的延长而不断增加。

一般而言,阅读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字、词语才能进行。但是早期阅读不等于认字阅读,婴幼儿通过视听、触觉或身体动作等手段去了解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的活动,使孩子建立对图书的认知意识,都被泛化为早期阅读。在幼儿早期,家长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开展早期阅读,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显著的作用。据研究者对部分中学生的调查,越早开展阅读的孩子,日后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阅读兴趣、自主选书的能力都要比没有早期阅读的孩子强。

针对国内的儿童教育情况、成长环境、中国汉语文化,早期阅读的作用甚至比分级阅读作用还大,早期阅读的普及是分级阅读推广的基础,其普及成效直接影响着分级阅读的推广工作。

(二)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分级阅读志在让孩子爱上阅读,读有利于身心成长的书籍。而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关键期在于孩子0~6岁。假如不重视早期阅读,仅仅在小学阶段截面载入分级阅读,孩子很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有了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时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广分级阅读。假如孩子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分级阅读的积累更无从谈起。

分级阅读应建立在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能力的儿童身上。而早期阅读是培养儿童阅读基础和能力的教育。只有抓好早期阅读,才能更好地普及分级阅读,让孩子读有益于心智发育的图书。所以说,分级阅读的推广离不开早期阅读的普及。

(三)分级阅读是早期阅读的延续

分级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种符合心智的阅读方式,是早期阅读行为内化和巩固的延续。顺利开展“早期阅读+分级阅读”,必能培养一个乐于阅读、长于阅读的人才,把阅读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如“吃饭吸收营养”、“睡觉补给能量”一样平常,对普及我国“全民阅读”有积极作用,能进一步深化“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和素质教育的内涵。

分级阅读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能正确地选择图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学习实践。但我国的分级阅读不同于国外的英语分级阅读。英语词汇有难易之分,而中文字词灵活广博,仅仅模仿国外的形式、从知识的角度进行分级,是不够理想的,甚至会对发展中华文化的初衷形成过敏反应。若把分级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延续,进一步内化孩子的阅读行为,让孩子学会自主地选书、看书,对孩子吸收中华文化的精华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与儿童心理学上的“重学记忆”现象相仿,家长在幼儿早期读过的故事,幼儿长大成人后总也对那故事有一种“奇怪”的印象。因此在开展早期阅读的同时,延续分级阅读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学习记忆,发掘记忆潜能和学习潜能。

总而言之,如不能全面抓好“早期阅读”,培养好孩子的阅读习惯,实现早期阅读和分级阅读的连贯,分级阅读就如一辆没有火车头驱动的火车厢,难免流于形式和强制阅读的尴尬局面,不但成为孩子的包袱,更造成社会资源的重复和浪费。

二、建立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推广体系

(一)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

抓好早期阅读的普及工作,宜从四方面入手:

1.亲子阅读:把早期阅读的实践方法教给更多的家长。在实行早期教育上,家长的作用占了80%。让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明了“早期阅读”的意义,为孩子的早期阅读创设可能的环境。分级阅读研究机构为家庭教育、家长阅读提供理论可能、图书满足和活动分享。

2.幼儿园:把幼儿园的早期阅读读本纳入分级阅读的出版议程。教育部和分级阅读研究机构强强联手,承担幼儿园阅读课程的教材编审,并在幼儿园开设早期阅读课程,让幼儿园老师把分级阅读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

(二)找准分级阅读的支点

1.地方标准

一些专家建议,给孩子选书,第一前提是“合适”,即针对孩子本身的个性,为孩子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特点的图书。各花入各眼,各人有各自看法,“合适”二字说起来容易,但从中国的汉语言文字、现代儿童成长环境等情况来看,“合适”的标准难以界定,或许某本书是孩子喜欢的,但是书中内容会对成长造成负面影响;或许某本书对孩子成长有正面作用,但是孩子不喜欢看。那么“合适”的前提又如何界定?分级阅读的标准该如何界定?什么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阅读方式?

分级阅读的标准的界定难界定、不被大众认可,是目前分级阅读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受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的影响,一本好的儿童著作可能只有一部分儿童能读懂,而另一些儿童则如同看天书;受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和阅读积累又不一样。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地域文化的差异决定了分级阅读的标准多样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普及早期阅读的地方,可以加深其阅读的难度。但是,盲目听信权威的分级标准,很容易扼杀孩子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孩子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积累,才能去判断“标准”是否合适。

2.个性化标准

何为个性化的分级阅读标准?

目前,我国的分级阅读标准多数是按照年龄和心智发育水平进行分级。这种分级方式容易忽略中国人口差异性,如城乡教育差异、重点名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不同个性不同特长孩子的差异。因此,要在国内推广分“级”阅读的必须结合“个性分级”,让孩子更快找到合适自己的图书,弥补个性缺陷和知识面的不全。

一套阅读标准不能适应全国的孩子。各种标准的界定参与人,应该包括:孩子自己、儿童青少年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出版商、教师、书店店员、儿童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作家等等。分级阅读起的是导向阅读和推广阅读作用,因此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标准不代表权威,大人不应错把分级阅读作为一项标准生搬硬套给孩子使用,不要过分夸大分级阅读的作用,更不能束缚孩子的阅读自由,应第一时间参考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初步分辨“标准”和丛书是否适合自己。

就如什么样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才合适,真正的阅读要因人而异。根据中文内涵丰富、国民素质距离大的特点,应该建立多套的个性分级阅读标准。因此,分级阅读在国内的普及宜结合个性分级阅读,包括性格分类分级阅读、气质类型分类阅读,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等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量身订做“分级阅读”。

(三)加强与教育部的交流协作,让分级阅读走进学校

假如仅把分级阅读停留在书单推荐的层面上,很难带动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南方分级阅读在发挥孩子积极性的工作上做得很好,除了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影响力,建立省内各地的分级阅读试点外,其高度活跃的推广活动(如征文、读后感、阅读夏令营等)使学生的阅读情绪不断升温。在这一系列“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努力下,分级阅读在广州形成强大气候。

在第二届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上,许多专家也曾提议把分级阅读作为一个课程推广。但究竟如何开展分级阅读的推广呢?但目前大多数幼儿园、中小学的教材均由教育部门统一编订,因此,研究者认为,研究中心应先以市场为实践基地,在分级阅读的套书得到市场的认可后,以市场的反应为事实依据,方把分级阅读作为学校的选修课,逐渐成为孩子的必选课,但课程不必列入孩子的考试范围,因为阅读的考察完全能在综合表达、理解能力等方面体现出来,没有必要进行死记硬背的考量。但实现“强强合作”的前提之一是,通过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门双方不断的交流、摩擦、协调和融合,先在分级阅读的学术理论及其作用上获得共识,才能更进一步开展工作。而学术理论的成熟有利于分级阅读理论系统化,拨开分级阅读的迷雾,让社会更容易吸收分级阅读的精华,接纳其存在。

同时,还应避免把分级阅读作为教育部门的直接工作。分级阅读是童书市场的“无形调控”、“净化器”,无形中实现优胜劣汰,把一部分内涵低、质量差的童书淘汰出市场。

三、结束语

凡事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欧美对分级阅读的几十年研究,其丰硕的理论成果都是根据英语特性进行的。汉语和英语的巨大差别、国内分级阅读理论的零散、人口多、地方发展差异大、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我国推广分级阅读的复杂性。

儿童传媒越发展,越需要市场这个净化器,越需要“分级阅读”。分级阅读是社会文明多元化的必然趋势。这一项集教育、少儿心理、出版、宣传推广、阅读理论等领域的大工程,路漫漫,非一朝一夕能达成。中华文化的渊博,世界文明的昌盛,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分级阅读理论,推陈出新,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

参考文献

[1]詹莉波,尤建忠.儿童图书“分级阅读”在我国的生存现状与问题研究[J].中国图书评论,2010,(06).

[2]姜洪伟.美国阅读分级方式简评及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2010,(10).

[3]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分级阅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图书评论,2009,(09).

[4]海飞,章红雨.让分级阅读成为现代社会的新时尚[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01).

[5]张贵勇,郭铭.分级阅读如何在现实中生根[J].中国教育报,2009.(07).

阅读推广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02-04

收稿日期:2014-12-12

作者简介:张怀涛(1957―),中原工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读者需求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与服务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ATQ002。

步入信息社会以来,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阅读已经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一个国家的精神高度与其每个成员的阅读高度已经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阅读已经和每个行业、每个层级、每个群体的人密切相关,已经和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密切相关。“全民阅读”必须要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让全民阅读润泽到国家每个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国家决策层面的顶层设计,而阅读推广确实是推进全民阅读的主动行为和重要方略。

1 阅读推广的涵义

“阅读推广”也可以称为“阅读促进”,是在“阅读辅导”“导读”“读书指导”“阅读宣传”“阅读营销”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探讨阅读推广的定义关键在于人们对阅读推广的基本认识。随着全民阅读气氛的高涨,相关领域对 “阅读推广”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学科对“阅读推广”的解析度越来越明,许多研究者都试图客观地描述“阅读推广”的概念。

胡庆连认为:“社会阅读推广,就是让本地区每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加入到阅读行列。让读书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而构建学习型社会。”[1]

闻德峰认为:“凡是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的阅读兴趣,鼓励民众从事阅读行为,养成民众的阅读习惯,进而普及社会风气,均属于阅读推广活动的范畴。”[2]

万行明认为:“阅读推广即推广阅读,就是图书馆及社会相关方面为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升读者阅读水平,进而促进全民阅读所从事的一切工作的总称。”[3]

吕学才认为:“阅读推广就是让本地区每一位具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加入到阅读行列,让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同时培养市民图书馆之意识,以促进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4]

谢蓉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是图书馆作为推广主体,通过一定的推广媒介,利用特定的设施设备,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并对活动形式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对阅读推广的客体对象(特定的读者群体)施加影响,并接受反馈不断调整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的所有工作。”[5]

张超认为:“阅读推广就是指把阅读这一富含动态特征的思维活动作为一个作用目标,然后通过某种特定渠道或者方法,改变阅读的作用区域及其影响范围,使它的受众更容易、更简单的接受它、参与它的一种文化传播活动。”[6]

于群、李国新认为:“阅读推广是指图书馆通过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向广大市民传播阅读知识,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促进全民阅读。”[7]

王辛培认为:“阅读推广是图书馆、出版机构、媒体、网络、政府及相关部门等为培养读者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水平、促进全民阅读所开展的有关活动和工作。”[8]

刘开琼认为:“阅读推广是将阅读这种认知过程向更广的范围传播,使更多的人参与阅读活动。”[9]

张婷认为:“阅读推广即推广阅读,包括谁来推广(主体),向谁推广(对象),推广什么(客体),怎么推广(方法)。”[10]

由于阅读推广活动涉及面广、灵活性强、可拓展空间大,所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阅读推广主要指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具体阅读活动,例如:某个城市组织读书节,某个图书馆组织读书征文比赛,某个学校组织读书报告会等。广义的阅读推广包括以“阅读”为中心延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和事业,例如:关于全民阅读立法的制定以及由此展开的讨论,关于某个城市书店的或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规划,关于某个学校“阅读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等。

综上所述,“阅读推广”顾名思义就是推广阅读;简言之就是社会组织或个人为促进人们阅读而开展的相关活动,也就是将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阅读活动推而广之;详言之就是社会组织或个人,为促进阅读这一人类独有的活动,采用相应的途径和方式,扩展阅读的作用范围,增强阅读的影响力度,使人们更有意愿、更有条件参与阅读的文化活动和事业。

2 阅读推广的特点

2.1 文化传承性

阅读推广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的长远兴邦之计,关乎民众的文化内涵和国家的竞争力,任何组织形式的阅读推广者都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

2.2 公众参与性

阅读推广是面向最广泛人群开展的文化传播活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人都需要被涉及到,参与的人越多、被影响的人越多,社会效益就越突出。

2.3 社会公益性

以谋求文化传播、知识服务的社会效应为目的,坚持开放、平等、非盈利的精神,并有必要面向阅读有困难的人重点开展服务。

2.4 定位多向性

不同阅读推广主体对阅读推广的定位有所不同,例如:政府是作为发展战略而部署;企事业单位是作为组织文化而培育;学校是作为教育手段而组织;图书馆是作为事业而开展;个人是作为爱好而参与。

2.5 主动介入性

阅读推广者一般要组织不同规模的读书活动,主动激发、引导、促进读者读书,并可以主动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以促进、影响读者的阅读选择。

2.6 成效滞后性

张怀涛:阅读推广的概念与实施*

张怀涛:阅读推广的概念与实施*

阅读推广活动作用于社会个体之后,社会个体要经过思考、实践之后方有成效,而这种成效还是隐性的;再转化为社会成效,这个环节更是难以观测和量化。

3 阅读推广的实施

3.1 明确主旨

任何阅读推广主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都很难、也无需做到面面俱到、人人兼顾,重要的是应该有明确的主题、恰切的定位、既定的目标、鲜明的特色。阅读推广活动主旨既可以围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可以体现时代精神,也可以结合所面向的客体、对象的特点。确定阅读推广主旨应做好前期调研,了解阅读推广对象的阅读状况、需求、期望与兴趣趋向。

英国的“阅读起跑线”计划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学龄前儿童提供阅读指导服务的全球性计划,其主旨非常明确,就是让每一个英国儿童都能够在早期阅读中受益,并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为基本原则,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终身爱好。该计划免费为每个儿童提供资料,这些资料分装在不同款式的帆布包里,根据儿童成长的实际需要,分年龄段以不同的方式分发。英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参加“阅读起跑线”活动的儿童,68%爱上了阅读。“阅读起跑线”组织1992年成立于英国,目前已在德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中国等地拥有分支机构,中国的苏州图书馆已被接纳为分支机构。[11]

四川大学图书馆通过“大学生读书节”和“读者服务宣传周”两个平台,策划开展了以引导读者“静心阅读,细味经典”为中心的“深・身阅读”系列活动。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以“深阅读”为目的,配合“身阅读”的多重阅读体验,从听、说、读、写、悟五个方面充分调动读者耳、口、眼、手等感官去感知多元文本,内化知识,从而达到心的感悟,努力实现“读书、悟理、立德、树人”,达到“知行合一”。[12]

3.2 创造条件

阅读有赖于高质量的阅读环境,各种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全民阅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如何善于利用阅读资源是阅读推广者需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推广活动与许多因素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包括书刊、经费、物资、场地、人员、网络、时间、活动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相应法律法规等,争取相应资源、创造性利用资源不能忽视。

“兴阅坊”是地处中国台湾的中兴大学图书馆利用传统自习室改造而成的多功能“学习共享空间”,于2010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兴阅坊”的特点有:划分为思风区、知识吧、爱学区、创艺区、悦读区、学习咨询室、发表练习室、自习室、服务台、打印・列影、辅助器材借用等11个区域,有阅读休闲、讨论练习、学习和展示等功能。二是为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普遍共有的研讨室、书吧、休闲室、多媒体室等区域外,还能参考学生需求和本校特色,设置相应的功能模块。三是配备有插座、桌椅、电脑、多媒体设备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提供有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IPAD等先进媒体。四是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交叉配置,在书籍陈列区域配置数量适当的电脑,在多媒体区排列适量的书刊。[13]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目标,推广吴地文化读书活动,建设了“六个一”平台:一是“辟一个吴文化专题文献室”;二是“圈一个吴文化书籍读书会”;三是“建一个吴文化书院学生社”;四是“围一个吴文化书院博客群”;五是“开一个吴文化书院大讲堂”;六是“创一份读书刊物《吴风书韵》”。阅读推广活动持续开展使学校的文化风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改变。[14]

3.3 周密运筹

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优秀的方案和精到的运筹,创意魅力、资源调配、步骤实施、投入成本、读者响应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机相联的几个关节点。在处理阅读推广活动中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应坚持以“读书”为核心,在“拢人”上动脑筋,在“实效”上作文章,在“求新”上想办法,在“持久”上下功夫。

俄罗斯的莫斯科每一年通过地铁出行的乘客多达24.9亿人次,为了方便读书,地铁在站台内建起 “虚拟图书馆”。乘客可在站台上通过移动终端扫描代码,浏览虚拟图书馆的书架,免费下载俄罗斯经典文学著作。类似的设计也被应用在城市700辆公交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上,广受好评。[15]

大连创建文明城市时采用了“小手拉大手”的做法。这种做法是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动员中小学生和幼儿,让他们督促其家庭成员参与阅读活动;通过典型案例,宣传“亲子共读”“家庭共读”对培养和教育子女的好处,打动家长远离麻将,亲近阅读;还定期举办“亲子读书报告会”,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渲染读书快乐的氛围。[16]

3.4 协作推进

阅读推广主体的多元性,决定着社会各界的组织与个人均具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责任与可能,从国际组织、国家的各级政府、社区、家庭、个人等,到教育机构、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各类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服务业、媒体等,均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宏观的高度、更加先进的理念,在阅读推广过程中加强交流,相互合作,形成联盟,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方法与成果,努力开展机构协作与个人协作、内部协作与外部协作、区域协作与跨地协作、行业协作与跨界协作、单项协作与全面协作、松散协作与紧密协作。

《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全民阅读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于2014年9月10日由东方网与上海图书馆签署。东方网智能终端机已在上海布设数千台,遍布上海各大商场、政府机构、交通枢纽、高校、便利店等,而“全民阅读”频道就开设在智能终端机和移动APP上,可以向读者提供书目检索、图书推荐阅读等各项服务。上海图书馆还开放电子书,在终端机上的线上查阅接口功能,定期推荐优秀电子书籍,为读者提供在线点击阅读、下载等服务。[17]

“彩云之旅阅读推广团”由湖南、山东、陕西、江苏、河南等图书馆的一线馆员跨省区自发组成。2014年6月以来,在郑州、北京、无锡、长沙等地开展了讲座、调研、观摩、座谈、真人图书等活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举办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获“特别奖”。[18]

3.5 打造品牌

优秀的阅读推广活动既可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推广目的,还可以形成有分量的文化品牌,从而提升人们对阅读内涵的理解度、阅读价值的认知度、对阅读效果的信任度、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品牌最持久的要素是价值、文化和个性,作为阅读推广主体应积极寻求阅读推广品牌的支撑点,要探索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的规律,通过有意识的个性化品牌打造,使人们在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时获益。

“深圳读书月”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的文化名片。自2000年创办以来,至2014年已成功地举办了15届,直接和间接参与总人次达到1.06亿。“深圳读书月”始终坚持积极提升阅读理念,持续创新活动项目,以人为本贴近市民,形成了政府倡导、专家指导、市民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五位一体的阅读推广模式。第15届读书月主题是“接力民族精神,创造文明生活”,主题活动共718项,其中重点主题活动55项。创新项目既有编辑出版读书月纪念图书《高贵的坚持》、深圳读书月15年回顾展等纪念性活动,也有广场换书大会、全国打工青年读书征文大赛、年度十大童书评选、编印《深圳阅读地图》(反映书城、书吧、图书馆、社区图书室等)、领导荐书(市四套班子领导向市民荐书)、讨论《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等。有人评价:在深圳,读书正从政府的“高贵坚持”变成市民的一种“幸福享受”,这既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成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也提升了市民的文化归属感和城市认同感。[19]

“儿童知识银行”是温州市图书馆于2012年元旦重磅推出的面向未成年人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也就是把知识信息看作是和金钱一样可以存储的财富,小读者变身“储户”,可以开户、销户、储蓄、取款、获得利息。图书馆会定期公布“知识大富翁”排行榜且给予奖励,以鼓励小读者通过参加图书馆的各类阅读活动来创造自己的知识财富。可参加的活动包括“文明礼仪讲堂”“海龟哥哥讲故事”“世界阅读日说书PK”“文明小使者”等。[20]

3.6 提升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开展高质量的阅读推广活动,必须依赖高水平的阅读推广主体,阅读推广主体最终表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阅读推广人。阅读推广人是阅读推广活动方案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其素养和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推广对象的态度和阅读推广活动的实施。阅读推广实质上是一种服务,从理论上说,服务者的素养接近、等于或大于被服务者的素养,其服务活动成功的几率就会随之增加。因此,作为阅读推广人,必须在几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一是爱读书,会读书,有深厚的阅读积累,能给读者以参考意见;二是懂读者,易沟通,能取得读者的信任;三是能策划,善组织,能充分获得和调配阅读推广资源。

宣传阅读推广人的工作与活动,既是向社会大众展示阅读推广活动的社会效应,也是为业界同行做示范。2012年12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专版的形式,在《让推动阅读集聚正能量》的通栏标题下,介绍了徐雁(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徐冬梅(“亲近母语”创始人,儿童阅读推广人)、李英强(立人乡村图书馆的发起人、总干事)等阅读推广人的事迹,以及新阅读研究所、“三叶草”故事家族 、雨枫书馆 、搜狐读书会等阅读推广组织的活动,致敬词中说:为着“通过全民阅读这种方式和手段,最终走向文化创意、科学创新和社会创造”的目标,他们始终奋力前行。[21]

设立“职业阅读推广人制度”有助于强化阅读推广人的责任感,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专业水准。2014年12月11日,中国图书馆学会“2014年全民阅读推广峰会暨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在常熟正式启动。会议以“全民阅读推广的转型与升级”为主题,通过举办专家报告、讲座授课、讨论互动、案例推送等活动,凝聚业界智慧,丰富和提升全民阅读活动的内涵和品位。“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致力于将图书馆打造成培育推广人的摇篮,推出儿童推广、经典推广、时尚推广、数字推广等分类培训项目,学员可参与从基础实践到理论研究的一系列课程,并在特定时间内完成课程报告、实践考核等内容。中国图书馆学会将“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职业“阅读推广人”在图书馆、学校等广阔天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2]

参考文献:

[1] 胡庆连.公共图书馆致力“社会阅读"推广的逻辑起点[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83-84.

[2] 闻德峰.“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宣传推广活动在黑龙江省图书馆举行[J].图书馆建设,2010(11):114.

[3] 万行明.阅读推广:助推图书馆腾飞的另一支翅膀[J].当代图书馆,2011(1):8-11.

[4] 吕学才.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20-21.

[5] 谢 蓉.数字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2(3):23-27.

[6] 张 超.基于创新推广理论的青少年阅读网络资源建设[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11-12.

[7] 于 群,李国新.公共图书馆业务培训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1-122.

[8] 王辛培.阅读推广活动机制创新研究[J].图书馆界,2013(1):80-82.

[9] 刘开琼.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3(2):64-67.

[10] 张 婷.基于《阅读推广:理念・方法・案例》的全民阅读推广“全景图”[J].图书馆杂志,2013(11):110-112.

[11] 陈永娴.阅读,从娃娃抓起: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12] 李 毅,潘 甜.让“悦”读成为习惯:四川省第十届高校图工委专家论坛在西南交大召开[EB/OL].(2014-10-28)[2014-12-25].http://202.115.73.9/ShowNews-8888-0-1.shtml.

[13] 张 婷.“兴阅坊”:台湾中兴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3):6-10.

[14] 浦清莲.锡城有了首个“华夏书香校园”[N].无锡商报,2014-10-23(A15).

[15] 阿 玖.莫斯科地铁站变身虚拟图书馆[N].文汇报,2014-11-04(10).

[16] 胡 渊,刘 鹰.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28):158-159.

[17] 翁 文.上图与东方网共建“全民阅读”推广平台[N].中国文化报,2014-09-17(3).

[18] 张怀涛.一道阅读推广的流动风景线[N].图书馆报,2014-07-11(A13).

[19] 李瑞琦,程全兵.深圳读书月为何越来越火[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1-19(07).

[20] 严海帆,郑杨佳.一种新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儿童知识银行”[J].图书馆建设,2012(10):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