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0:02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1

二、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针对城农网工程项目多、工程量大、不同预算员编制的结算出入较大的实际,指导审计人员根据0.4千伏、10千伏城农网工程各自的特点,先后自主开发了2个“低压改造工程验收及结算专用程序软件”,从而实行了农网工程的结算编制和审核一体化,既规范统一了结算编制,又极大地提高了结算和审核的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差错率,较之以前人工计算、审核和验收提高工作效率15倍以上。20*年以来,先后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对1015个0.4千伏以下的农网改造工程进行了审核,送审总额7683.53万元,审减额达1000多万元。

三、加大了工程结算审计力度。着眼于规范工程项目管理,防范高估冒算和损失浪费等问题,我们从各项工程计划入手,对工程实行严格的全过程控制管理,对无计划的工程不予审计和提交报告,较好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20*年,先后对二热电工程、工业园工程及城网一期高、低压工程结算和20*、20*年度的大修更改结算情况进行了审计。共审结工程结算120余份,送审总额6700万元,审减工程造价644万元。

四、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为了加强公司的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规范总公司的审计工作,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生产经营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要求,我们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总公司的有关规定,制定了《XX市电业总公司审计工作管理办法》,对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工作程序、工作质量及考核管理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特别是通过实行审计计划管理、审前调查、审中签证、审后监督等制度,不仅规范了内审工作程序,而且还有效地规避了审计风险,多年来,我们完成的所有审计项目没有发生一起审计复议案件。

五、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内审人员的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内审协会举办的各类培训。公司目前已有5名内审人员持有内审资格证书。我们还购置了内部审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卡,专门抽出时间学习国家审计机关有关《审计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办法》等一系列培训教材,大大提高了内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提高审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以来,按照20*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公司深入开展了“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审计年活动,在制定审计计划、编制审计方案、审计取证、撰写审计报告和审计成果运用5个方面做到严谨细致,大大提高了审计监督质量和服务水平。

六、严格实行物资招投标采购工作。在我们内审科的提议下,总公司先后出台了《XX市电业总公司招标投标管理制度》和《XX市电业总公司招投标实施标准》,并成立了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设在审计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所有物资供应厂商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必须通过提前考察筛选确定,招标前必须合理拟定招投标计划、商务标书、技术标书及各项评分标准,组织评标小组,确保招投标各个环节公正、合理,杜绝人情采购和关系采购现象;对常用物资实行招标定价,分期分批采购,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占用;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物资,根据市场行情,每半年或每季度招标一次,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近三年来,通过招投标采购,共可节约采购成本1000多万元。

七、做好财务收支和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文章。着眼于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摸清各单位资产负债状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一手资料,从20*年起,我们每季度对下属单位进行一次财务收支审计,并且每季度一小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为以后的经济责任审计积累资料。20*年,采取这种方式,先后对21个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查出有关单位12个方面财务管理不规范方面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70多条,总公司党委采纳50多条;对2个单位的财务管理经验加以总结并在系统内推广;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处理处罚40多人(次),处罚金额5万多元。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2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改进的项目风险管控流程。从建设管控影响度看,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设计管理环节成为广州地铁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并作为关键风险管控流程纳入改进循环。在广州地铁内部,建设总部负责履行业主管理职能,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负责对全线设计的协调和把关。新线地铁建设初期,对工点设计、设计总体总包和设计咨询的管理重点仅限于工程进度和计划,技术上的管理分散在各工点、各专业,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导致各专业的接口冲突未能及时协调,引起了孔洞预留错误、土建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结构尺寸不符等。同时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服务项目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特有的设计管理服务项目,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一般方案设计或施工设计范围,包含了对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总结六个阶段的设计总成和技术协调工作,并提供设计输入条件对各系统、工点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和给予技术指导。基于以上设计总体总包的特点和重要性,审计人员导入了CSA———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专门对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流程进行了内控审计,通过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在同类问题发生前预防、提升资源利用率,辅助投资控制决策,并能提供可执行的解决建议,促进了设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CSA的应用,审计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可重复利用的通用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实现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

2评价高风险流程的管理程度

在新线地铁建设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我们在国内地铁建设业主中率先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对建设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的合规性、遵循性进行评估,对地铁新线合同变更、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管理层了解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防范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重点对新线地铁建设单位内控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实际上,经过与知名专业评估机构的合作,内审部门借鉴建设工程“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的理念,对“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现已建立了符合地铁建设实际的合同管理、设计总体总包、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关注点[2]。在工程审计实践中,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着重从合同条款的审核、招标投标情况的跟踪与过程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独立评审,变更控制管理,资金支付安全性与合理性上,投入审计重兵防范管理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介入的全过程监控:事前———列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定标会议,预先了解项目特点与难点,招标环节中发现问题即刻提出,迅速解决;事中———检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跟踪各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实施的有效性,严把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关,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堵塞变更漏洞;事后———紧跟项目资金支付与工程结算,核查项目结算数据,杜绝项目超概,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招标方式、合同模式及变更管理原则,动态调整管理控制重点,提升建设项目工程效益。

2.1招标与合同条款审查监督阶段

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文本的检查。由于涉及工程规模、技术规范、质量、工期、造价、设计修改与变更原则、验收与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故而合同是维系投资控制秩序的准绳。通过检查对比合同,首先明确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是否充分,补充协议的调整是否符合原合同原则,是否按合同结算条款进行结算;其次,通过检查合同本身的严密性、合理性、合规性,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判断有无为特定承包商或供应商做倾向性条款设置[3]。例如,地铁新线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合同采取总价包干的模式中,对招标资料内外工程项目界定不明确,未对新增工程项目予以定义,使所有土建工程遗漏项目、新增项目、其它项目和设计漏项的工程项目全部被确认为招标资料以外的新增工程,未达到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此后,审计人员提出了明确合同价格调整原则和合同变更产生费用的处理原则的建议,对由投标人自报的新增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在招标时进行评价,作为竞标条件之一在评标办法中予以考虑,并被合同管理部门采纳。又如,在设计合同原则的完善方面,通过对某车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检查,发现总公司与设计方的经济合同中,未明确对设计方因设计问题造成投资增加等应负经济责任的条款,故缺乏追究其在该项目应负经济责任的依据。根据审计建议,合同管理部门将设计失误造成业主投资增加的经济责任条款列入新签合同之中,并作为设计合同范本的内容之一加以固化,在设计管理环节就主动规避业主投资失效的风险。

2.2合同变更与调整阶段

不介入日常变更审核,将审计重点放置在对变更管理内部控制当中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实质性测试,审核变更合规合理以及计价准确性,对合同变更从风险管理规律上去发现其管理短板,是广州地铁内审把握合同变更的核心控制点[4]。例如,在变更办理时效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合同管理部门每月、每季的合同款支付均要审核,但实质上该审核环节并没有起到审核作用,经模拟穿行测试后,提出合同管理部门退出参与月度、季度付款的中间支付环节,只参与合同预付款、合同尾款支付,使参与审批人员由原来的14人次减为10人次,从前端缓解了合同变更办理时间过长的问题。又如,在整合多项变更审计成果基础上,审计人员建议加强合同经验总结与内部培训,根据以往出现异常的合同管理问题搭建起合同管理经验库,并要求项目经理和经办人提交合同管理总结并归档建库。同时,由合同部根据总结报告,结合报告的相关建议,撰写典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共享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定期进行管理培训,提高合同异常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

2.3财务资金支付阶段

除工程管理环节本身,内审部门还关注工程款支付及财务管理环节。通过对公司资金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估资金在支付、资金计划、预测等方面的安全性与操作规范性;就资金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估控制系统是否考虑了效率性及监控性的平衡,并对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合同款申请支付流程、资金的计划预测流程。检查在各个流程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在关键控制环节的设置方面是否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其它有关法规规定;是否按经济事项的发生及时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账实核对;检查资金支付周期的时间长短,评估其是否满足目前建设高峰效率性的要求;检查在确保资金余额的安全性方面是否及时做好资金的预测及计划。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审计程序等专业工具和方法对风险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拟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例如,在建设资料管理方面,针对资料整理工作滞后、部分计量支付和变更申请材料不全的实际状况,承包商、监理、项目经理、派驻合同预算部填写工程量变更台账、验工计价台账、验工计量台账,且每季度至少核对一次。但实际情况是合同管理部门未建立完整的台账体系,而是根据自我需要另立台账,未起到对台账的监管作用。为此,审计人员提出完善后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计量支付和变更所需支持材料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及时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并尽快建立资料整理收集奖惩制度,相关部门严格按时核对台账,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在新线地铁建设中,业务部门接纳了审计建议,逐步解决了资料管理的问题。

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广州地铁内审部门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按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整改(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与沟通,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主要依靠一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内审工作是督促、协调、信息反馈和咨询,是帮助解决问题,而非越俎代庖。因此,在提出审计建议时,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立足于“帮”和“用”,增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在形式上更容易被审计单位接受,缩小审计与被审计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相比而言,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的高绩效和高可靠性;而在工程审计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中,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利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使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最终取得较好的项目绩效。因此,风险流程改进就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而持续改进是工程审计结果运用的核心,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审计初衷,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程序、制度、标准等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管理过程或其他新线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持续改进操作方式是开展循环审计,提高后续审计的比例,使审计意见转化为使审计成为动态评估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有增值作用的管理改进动因。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3

近年来,我们总公司审计部在上级审计机关和内审协会的指导帮助下,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审计工作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审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经济责任、各类工程与合同、财务预决算等关键环节的审计;通过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提质提速,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的职能作用。20__年以来,我们通过审计直接和间接为企业节约资金1698万元,其中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项目资金占70以上,为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__年先后荣获“威海市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全省20__年度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新经验内审机构”等荣誉称号。

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和财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配备和软硬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公司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我们审计部组建了一支既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又通晓审计业务,能够胜任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的复合型人员队伍。目前,审计部拥有工程审计骨干2名,高级财审人员2名,计算机骨干3名,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配置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为审计部每人配备了一台微机,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全自动测距仪、扫描仪等设备。为方便内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还专门为审计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内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硬件支撑。[本文来源于文秘站 -有文章需求,请到文秘站 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

三是努力提升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采取“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首先抓好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实务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内审人员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增强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审计部所有内审人员都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考试,取得了A级证书。其次是对计算机骨干实行重点培养。我们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名高级财审人员和1名计算机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开发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站 -百度直接输入“文秘站 ”第一个网站便是[注:中间加的符号请勿复制])

二、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们荣成市电业总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95598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GPS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审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针对各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孤立,数据存储分散的实际,大胆探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了对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实现管理、控制、查询、监督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形成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的快速通道,先后建立了“新产品信息库”、“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工程造价与质量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等信息库。同时,我们初步建设了对重点领域、部门和财务信息及电子数据的密切跟踪系统,实现了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

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一)信息化手段加速了日常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我们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结合在一起考虑,先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等电子化,做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经常利用公司的网站宣传财经审计法规,做到警钟常鸣。平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审计资料,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表统计、审计常用法规检索、工程预(结)算审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等数据库,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的查阅、审计成果统计和审计情况分析等一整套审计资料,为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了“超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自1997年公司成立审计部以来,我们对总公司的经济合同审计进行全程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工程中逐步完善了经济合同审计程序,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形成了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化。例如总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的物资比价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审计部通过局域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真正做到了“事中监督”和“超前预防”。具体做法是:物资公司在需要采购招标时,首先将电业总公司物资采购选厂审批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审计人员邮箱里,审计人员经过审核后确定此项工程物资可以进行招投标,通知物资公司按照招投标的要求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出招标邀请函,上述等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审计人员根据情况从总公司人才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招标小组成员,分别成立技术组、综合组、商务组、监督组,并组织协调该项工程物资的开标、评标会议,评标结果由审计人员当众宣布。会议在电子会议室举行,全过程由审计人员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并以电子文档保存,真正做到了审计过程、审计成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健全完善经济合同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堵塞了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漏洞,每年可为总公司节约资金 多万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公司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逐步完善运用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数据测试技术、管理自动化运用、网络技术等审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通过局域网发给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运用审计软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然后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再有针对性地核对总帐和明细帐,最后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对需要从对方取证、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而其他工作底稿则全部从信息库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项目建议书在微机中编辑完成后,通过局域网转发给相关领导进行批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评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以及电网建设审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0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 多条,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4

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和财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配备和软硬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公司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我们审计部组建了一支既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又通晓审计业务,能够胜任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的复合型人员队伍。目前,审计部拥有工程审计骨干2名,高级财审人员2名,计算机骨干3名,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配置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为审计部每人配备了一台微机,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全自动测距仪、扫描仪等设备。为方便内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还专门为审计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内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是努力提升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采取“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首先抓好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实务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内审人员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增强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审计部所有内审人员都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考试,取得了a级证书。其次是对计算机骨干实行重点培养。我们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名高级财审人员和1名计算机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开发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

二、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们xx市电业总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95598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gps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审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各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孤立,数据存储分散的实际,大胆探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了对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实现管理、控制、查询、监督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形成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的快速通道,先后建立了“新产品信息库”、“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工程造价与质量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等信息库。,我们初步建设了对重点领域、部门和财务信息及电子数据的密切跟踪系统,实现了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手段加速了日常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我们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注重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结合在一起考虑,先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等电子化,做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经常利用公司的网站宣传财经审计法规,做到警钟常鸣。平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审计资料,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表统计、审计常用法规检索、工程预(结)算审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等数据库,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的查阅、审计成果统计和审计情况分析等一整套审计资料,为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了“超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自1997年公司成立审计部以来,我们对总公司的经济合同审计进行全程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工程中逐步完善了经济合同审计程序,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形成了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化。例如总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的物资比价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审计部通过局域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真正做到了“事中监督”和“超前预防”。具体做法是:物资公司在需要采购招标时,首先将电业总公司物资采购选厂审批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审计人员邮箱里,审计人员经过审核后确定此项工程物资可以进行招投标,通知物资公司按照招投标的要求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出招标邀请函,上述等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审计人员根据情况从总公司人才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招标小组成员,分别成立技术组、综合组、商务组、监督组,并组织协调该项工程物资的开标、评标会议,评标结果由审计人员当众宣布。会议在电子会议室举行,全过程由审计人员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并以电子文档保存,真正做到了审计过程、审计成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健全完善经济合同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堵塞了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漏洞,每年可为总公司节约资金多万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版权所有

(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公司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逐步完善运用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数据测试技术、管理自动化运用、网络技术等审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通过局域网发给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运用审计软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然后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再有针对性地核对总帐和明细帐,最后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对需要从对方取证、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而其他工作底稿则全部从信息库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项目建议书在微机中编辑完成后,通过局域网转发给相关领导进行批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评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以及电网建设审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0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多条,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5

一、加大投入,优化配置,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公司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顺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信息化和财务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将信息化建设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人员配备和软硬件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建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公司不断优化审计队伍结构,为我们审计部组建了一支既精通计算机专业技术,又通晓审计业务,能够胜任硬件维护、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的复合型人员队伍。目前,审计部拥有工程审计骨干2名,高级财审人员2名,计算机骨干3名,为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是配置先进实用的硬件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公司为审计部每人配备了一台微机,并购置了打印机、复印机、数码相机、全自动测距仪、扫描仪等设备。为方便内审人员实施现场审计,还专门为审计部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内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提供了硬件支撑。

三是努力提升整体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我们采取“全员培训,重点培养”的方式,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相结合。首先抓好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全员培训。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专业培训、实务研究、经验交流等活动,为内审人员讲解计算机知识和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切实增强内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目前审计部所有内审人员都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考试,取得了a级证书。其次是对计算机骨干实行重点培养。我们开展每个审计项目都至少配备1名高级财审人员和1名计算机骨干,实行优势互补,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需求进行技术攻关,为开发审计软件、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奠定基础。

二、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在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信息管理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近年来,我们xx市电业总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先后建设了办公自动化、调度管理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营销管理系统、计划管理系统、95598服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和gps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方式的现代化,为审计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各管理信息化系统相对孤立,数据存储分散的实际,大胆探索,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建成了对公司所有经营业务实现管理、控制、查询、监督功能为一体的共享平台,实现了各类信息传输、存储、处理的自动化,从而形成了公司内部审计信息的快速通道,先后建立了“新产品信息库”、“材料、设备价格信息库”、“工程造价与质量信息数据库”、“人才资源信息库”、“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等信息库。,我们初步建设了对重点领域、部门和财务信息及电子数据的密切跟踪系统,实现了审计方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相结合转变,从单一的现场审计向现场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转变,从单一的静态审计向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的转变,在加强干部管理、促进廉政建设,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化手段加速了日常的办公自动化进程。我们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注重将信息化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结合在一起考虑,先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审计工作计划与总结、审计业务文书、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档案等电子化,做到公文处理无纸化,全面提升了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并经常利用公司的网站宣传财经审计法规,做到警钟常鸣。平常工作中,我们注重积累审计资料,目前已初步建立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报表统计、审计常用法规检索、工程预(结)算审计、材料设备价格信息、经济责任审计等数据库,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项目的查阅、审计成果统计和审计情况分析等一整套审计资料,为审计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支持。

(二)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促进了“超前预防”和“事中监督”。

自1997年公司成立审计部以来,我们对总公司的经济合同审计进行全程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工程中逐步完善了经济合同审计程序,并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我公司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形成了经济合同审计的网络化。例如总公司下属的物资公司的物资比价采购、招投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审计部通过局域网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真正做到了“事中监督”和“超前预防”。具体做法是:物资公司在需要采购招标时,首先将电业总公司物资采购选厂审批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审计人员邮箱里,审计人员经过审核后确定此项工程物资可以进行招投标,通知物资公司按照招投标的要求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发出招标邀请函,上述等项工作准备好以后,审计人员根据情况从总公司人才信息库中随机抽取招标小组成员,分别成立技术组、综合组、商务组、监督组,并组织协调该项工程物资的开标、评标会议,评标结果由审计人员当众宣布。会议在电子会议室举行,全过程由审计人员通过摄像机拍摄下来,并以电子文档保存,真正做到了审计过程、审计成果的公开化、透明化、信息化、网络化。通过健全完善经济合同审计程序,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手段,堵塞了公司在物资采购、工程物资招投标及合同签订等环节的漏洞,每年可为总公司节约资金多万元,大大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电算化审计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公司审计人员不断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逐步完善运用了一系列的系统分析技术、系统测试技术、数据测试技术、管理自动化运用、网络技术等审计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作用。针对下属单位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等通过局域网发给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方案运用审计软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成标准格式的会计凭证及帐表库,然后审查分析会计报表及其各个项目,从中发现问题和疑点,再有针对性地核对总帐和明细帐,最后审查记帐凭证和原始凭证,对需要从对方取证、签证的审计工作底稿通常采用手工的方法来进行,以降低审计风险,,而其他工作底稿则全部从信息库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工作底稿,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项目建议书在微机中编辑完成后,通过局域网转发给相关领导进行批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几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克服了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在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制度评审、财务决算审计、资产经营审计、电费资金管理审计以及电网建设审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累计完成审计项目600多个,提出审计建议多条,为总公司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6

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计划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三是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审计项目组各自为战,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五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凭主观经验多,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我国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及制度也还不完善,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应重点做好审计现场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一、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在审计准备阶段,主要控制要点有三:

(一)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的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数量,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反之越长。所以审计人员的增加在一定数量内,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但超过这一定点,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如图1所示: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经验)、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某某人审计经验丰富,实质上就是表示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二)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按照审计公正性和质量控制要求,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由所有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就会组成一个项目团队(通常称之为审计组)。由于团队的存在,就会产生管理学称谓的一系列组织管理问题。在一个项目中,我们称之为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整体效率。因此,团队管理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学中所有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样,审计项目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分工和协作的处理。分工是指根据审计项目方案来确认的总体任务,按照“贡献相似性”和“关系相近性”原理,把总任务分解后分配到相应的审计小组中去,协作是指通过建立和贯彻沟通与合作的规范,创造和维持团体的协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从而满足复杂多变、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信息、不断创新的审计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审计项目具有组织稳定性差(即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后其组织结构即行解除)、信息沟通量大、工作灵活、创新性强等特点。科学的审计作业分工和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和满足审计作业的这些特点。 为此,科学的审计分工应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协商一致,使其成为一个上下有机结合的过程,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互有区别但彼此联系的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计小组或人员去执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先依照“贡献相似性”的管理原则,将相似会计核算内容分成一组,如将应收应付款审计分为往来审计,最终分配到具体审计人员,再依照“关系相近性”原理,按审计目标建立组与组之间沟通的负责组(人)。

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分析,这一结构适应性强,符合审计作业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各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总结新的审计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审计任务和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一设计既体现了职责分工,同时也体现沟通和协调机制,引入和强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二、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控制点如下:

(一)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

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二)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

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性、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密,存在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惕,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三)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

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

(四)严格执行复核程序

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

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六)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

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三、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作为审计的收尾工作,审计的报告阶段过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点:

(一)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复核、总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不仅被运用于审计计划阶段和报表项目审计阶段,也可用于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审计人员应执行以下程序:

1.应当全面审阅会计报表及附注,考虑针对实质性测试中发现的一些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关系。2.将分析性复核应用于会计报表上,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如果这种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再追加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二)撰写审计总结

在完成实质性测试之后,审计项目经理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简介,阐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二是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计划执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审计的总体评价、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即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重大事项(包括关联方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三是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及事项;四是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三)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

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应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1.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2.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3.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4.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5.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钩稽关系是否正确。6.监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7.复核一审会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四)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审计结果

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原则。为此,应完成如下四个工作:

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该过程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1.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定的未更正错误;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以及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的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2.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金额)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影响程度。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可以通过填列和复核会计报表的检查清单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可对那些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审计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还有利于监察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审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各种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由参与本次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组执行的,而每个成员所执行的测试可能只限于某几个领域或账项,所以,在每个功能区域或报表项目的测试都完成后,审计项目经理应汇总所有成员的审计结果并将这些分散的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评价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证据。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四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最终复核是在完成审计工作、签发审计报告前所进行的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这项工作,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是对整套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原则性复核。

(五)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六)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 娄尔行主编. 审计学概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晓霞. 企业审计风险.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3] 高校审计编写组. 审计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冯均科主编. 审计学.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 何庆林主编. 企业审计技术.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7

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指对完成项目活动所需一切资源成本的管理控制,工程项目的的成本管理控制主要分为前期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合同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本文以烟台锦绣新园项目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管理为分析对象,重点阐述了竣工结算阶段成本控制管理的方式、方法及保障措施,从而引导开发企业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锦绣新园建设项目简介

烟台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锦绣新园工程项目,选址位于芝罘区蓝烟铁路以东,华泰路以南,只楚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地理位置较好,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宜居,适合住宅小区的建设。本项目由烟台市宏丰置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承建,建设期为3年,自2013年5月开始至2016底年竣工,现项目正在进行室内安装和室外配套。

锦绣新园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91600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及绿化占地28000平方米,可建设用地63600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2451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6637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8730平方米。项目分A、B两个区建设,其中:A区包括4#、5#、7#、9#楼(23层),6#、8#楼(27层),总用地面积46600平方米,可建设用地30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1192.4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969.34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0223.11平方米。

2锦绣新园项目竣工结算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分析

竣工结算是指一个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全部竣工,发承包双方根据现场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现场变更鉴定,定额预算单价等资料,进行合同价款的增减或调整计算。竣工结算应按照合同有关条款和价款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合同通用条款中有关条款的内容与价款 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有出入的,以价款结算办法的规定为准。

2.1全过程工程审计结算中对成本偏差的控制分析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对照审计阶段性成果,可分析实际造价控制的成果。对正在审核未结算定案的项目,在审查过程中,可以过去类似项目的实际成本为参照,进行类比比较,来分析分析过程审计资料的准确性及当前项目的成本。通过审计全过程造价控制,可检查审核项目的实施现状,是否按照项目计划完成工作,在检查项目建设和管理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项目建设经济效益的审核,为项目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并促使改善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审计过程控制,有利于正确地进行设计概算、施工预算、竣工决算之间的"三算"对比。项目经批准的概、预算是考核实际建设项目造价的依据,在分析时,可将审计的实际数据和相关资料与概预算指标进行对比,以反映出竣工项目总造价和单方造价是节约还是超支,在比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以利改进。

2.2竣工结算审核阶段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分析

2.2.1.从审计造价角度对设计图纸的优化控制

在项目的各个设计阶段,对每个工程分项没有定量的体现。而在造价咨询单位完成施工图纸预算后,可以很直观体现每部分的预算造价。或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的施工做法需要选择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这时,也需要进行施工图纸预算。然后,对审计成果进行审核,对性价比不高,超预期部分要进行优化调整,实现造价控制。

2.2.2施工项目及材料的询价、定价

对部分材料,会出现市场价与定额价格差别较大,为确保工程质量,由建设单位明确各项指标,可提前约定按市场定价结算,采用市场询价的方式,行成固定的询价模式。或采用甲供材方式,可以控制工程质量,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在新园项目合同签订阶段,与总包单位做好甲方供料种类及退料约定。例如,对发包人供应材料,提前约定,双方结算时,属发包人供料的项目退料时,实际供料数量超过定额量的98%且少于定额量时,按实际供料量退料,退料单价执行定额价格;若实际供料数量低于定额量的98%时,按定额量的98%退料,退料单价执行定额价格;若实际发包人供材数量大于定额中发包人供材料数量,以实际发包人供材数量退料。这样,可实现甲方供料项目结算的有效控制。

2.2.3.完善各项目工程结算

在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后,需进行最终结算。工程结算是对建设、施工单位明确各项目造价,分析项目控制是否到位以及对施工单位工程款支付的重要依据。在工程结算中,需严格按照工程结算程序,及时完善现场各项资料,进入审计阶段,对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工程争议等问题,要以现场实际、施工合同为依据,按实认证,并需要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完善各项目的工程结算工作。

3竣工结算工作中成本控制保障措施

3.1落实执行结算审核的工作制度、程序

根据锦绣新园项目实际,及工程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专门的工程审计结算程序,建立成本分析系统,明确各部门责任及分工,具体如下:

一、首先,施工单位整理备齐报审资料,进行现场初审。填写审核程序运行表,提交至现场监理公司,由监理公司初审,签署意见后转项目部审核,项目部审核完毕签署意见,经项目部分管经理签字后转公司审核。

报审资料应包括:施工合同、竣工图纸、设计变更、工程经济签证等。送公司的报审资料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份。

监理公司和项目部应仔细审核报审资料是否完整齐全,有无打印或书写模糊之处,盖章是否清楚无误,报审签证、图纸等技术性文件内容是否真实有效,是否与现场实际施工相符,并根据审核结果填写审核程序运行表。采用大包方式结算的项目,需提供是否按大包合同完成施工,及施工中增减项的说明报告。

二、成立工程结算审核领导小组,完成复审询价工作,定期召开审前会议

(一)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的工程结算审核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有:1.固定人员:班子成员,技术部、财务部、项目部、材料部等部门负责人;2.其他相关人员:根据不同项目动态调整。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工作

1.收到报审资料后,复核报审资料,制定审核进度计划。根据报审项目数量召开资料送审前工程结算审核会议,对有疑问的事项,与会人员讨论并出具意见;删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报审资料,确定最终送审资料项目(不确定价值);确定审核完成时间,形成初步报审意见,审核领导小组成员签字同意后报审,会议留下纪要存档备查,并通知审计公司领取送审资料,填写《委托方提供资料清单》。

2.涉及需定价的材料或施工项目,确认技术指标后,询价过程根据待定价的产品或材料的数量以及规格、型号、尺寸、材质等相关要求,制作询价表,发至询价单位(如招标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材料供应商等),并要求在询价结果上盖章并返回。根据询价结果,与施工单位商谈,制作材料定价单,报工程结算审核领导小组审核,各方无异议即可确定价格,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现场会签。

(三)明确结算审核时限

从接到竣工结算报告和完整的竣工结算资料之日起,结算报告金额500万元以下的20天;500-2000万元的30天;2000-5000万元的45天;5000万元以上的60天(合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审核过程跟踪,定期召开工程结算审核会议

根据审核进度计划督促审核进度,及时答复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如审核公司须现场核验,需及时组织项目部、造价咨询公司进行。审核初稿形成后,造价咨询公司需提报各分项审核增减量情况说明,由施工单位与造价咨询公司核对工程量,各方若无异议则出具审核报告,若有争议由造价咨询公司出具审核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审核项目数量,组织召开工程结算审核会议,公司结算审核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各方无异议即可定案,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进行现场会签。

结算审核会议结束后,施工单位和造价咨询公司在审计报告上盖章确认,送审核小组审查。填写工程结算定案审批表,按审批表流程签字盖章确认后存档。

3.2审计全过程跟踪及引入审计顾问形式的造价控制

对锦绣新园项目,引入专业的造价审计公司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自工程建设初期就开始派驻人员现场全程介入。造价咨询费用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主要工作内容为参与合同签订提出修改意见;前期三通一平阶段共同参与做好工程量的认证;参加各项工程例会;提出对施工图纸设计、图纸会审的优化意见;进行隐蔽工程的认证;编制工程预算;进行工程进度款的审核;进行工程结算的审核;提供整个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等工作。该项目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来进行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

因工程建设项目总造价高,而委托审计公司,即使审计公司具有相应资质,但审计人员的水平可能良莠不齐,最终导致结算造价偏差较大。而建设单位人员,往往又不具备专业的造价审计的专业素质。因此可考虑锦绣新园项目在工程结算阶段,以审计顾问的形式引入另一家审计公司,不是对第一家审计公司的复审,而是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从送审资料的审核,到审计过程中的答疑及整个审计方案都提出意见,并对未定案的结算报告进行审查,提出建议后提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就提出的建议问题去落实,最终形成造价控制到位的结算报告。

工程竣工后,工程结算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重中之重的工作,结算的准确性对整个项目的造价、盈亏平衡影响重大。工程结算整个实施过程都必须以合同为依据,做好现场图纸、签证、变更等基础性资料的审核,做好甲供料材料数量、价格的核对。审计过程中,对比各家审计公司实力,选择资信高,实力强的审计公司。因具体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高低不一,要加强对各项目的审计过程的跟踪控制,做好对审计提出问题的现场组织核对、答疑工作。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审计报告的审核流程,完成最终审核定案等工作。

4总结

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控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总预算成本建设完成十分重要,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个工程项目由事后管理逐渐形成了事前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将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引入到整个房地开发项目的全周期建设过程中,有助于企业进行更全面的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地产项目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和兰 项目成本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1(09)

[2] 王新芳 房地产开发成本控制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 2008

[3] 梁怡.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广西大学 2013

[4] 刘红梅. 都尚花园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5] 郭凯. 阳光花园房地产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6] 刘岩. 华盛园小区项目成本控制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8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14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23- 03

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现场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一是审计现场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重视查问题,轻视管理;二是审计计划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三是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僵化,审计项目组各自为政,审计资源浪费严重;四是审计现场时间管理随意性大;五是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还不尽人意。在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多凭主观经验工作,采取科学的审计方法的意识不强,我国审计项目质量和风险控制体系及制度还不完善,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审计项目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审计现场的管理与控制,防范审计风险,不断提高审计质量。为此,应重点做好审计现场各个阶段的控制工作。

1 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审计准备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做好准备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准备阶段,其控制要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应的审计组成员

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型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数量,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反之越长。所以在一定数量内,审计人员的增加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但超过这一临界点,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我们常说某某人审计经验丰富,实质上就是表示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1.2 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

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费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

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按照审计公正性和质量控制要求,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由所有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就会组成一个项目团队或称之为审计组。由于团队的存在,就会产生一系列组织管理问题。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的整体效率。因此,团队管理成为影响审计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学中所有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样,审计项目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分工和协作的处理。分工是指根据审计项目方案来确认的总体任务,按照“贡献相似性”和“关系相近性”原理,把总任务分解后分配到相应的审计小组中去。协作是指通过建立和贯彻沟通与合作的规范,创造和维持团体的协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从而满足复杂多变、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信息、不断创新的审计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审计项目具有组织稳定性差、信息沟通量大、工作灵活、创新性强等特点。科学的审计作业分工和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审计作业的这些特点。 为此,科学的审计分工应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协调一致,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互有区别但彼此联系的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计小组或人员去执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先依照“贡献相似性”的管理原则,将相似会计核算内容分成一组,如将应收应付款审计分为往来审计,最终分配到具体审计人员;再依照“关系相近性”原理,按审计目标建立组与组之间沟通的负责组(人)。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分析,这一结构适应性强,符合审计作业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各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总结新的审计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审计任务和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一设计既体现了职责分工,同时也体现沟通和协调机制,强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2审计实施阶段中的控制

审计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一阶段的控制工作,对于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审计实施阶段中,主要控制点如下:

(1)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2)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密,存在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惕,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

(4)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所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项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5)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3审计报告阶段的控制

作为审计的收尾工作,审计报告阶段的过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点有以下3点。

3.1 及时总结审计工作

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后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复核、总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不仅被运用于审计计划阶段和报表项目审计阶段,也可用于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审计人员应执行以下程序:全面审阅会计报表及附注,考虑针对实质性测试中发现的一些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关系。将分析性复核应用于会计报表上,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如果这种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再追加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其次,在完成实质性测试之后,审计项目经理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简介,介绍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二是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审计的总体评价、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即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重大事项(包括关联方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三是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及事项;四是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再次,应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复核通常应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既是对审计项目经理复核的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①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到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②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③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④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⑤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⑥监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⑦复核一审会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然后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审计结果。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原则。为此,应完成如下4项工作: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该过程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①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3部分组成: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定的未更正错误;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以及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的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②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的影响程度。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可以通过填列和复核会计报表的检查清单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可对那些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审计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还有利于监察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审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各种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由参与本次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组执行的,而每个成员所执行的测试可能只限于某几个领域或账项,所以,在每个功能区域或报表项目的测试都完成后,审计项目经理应汇总所有成员的审计结果,并将这些分散的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评价,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证据,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四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最终复核是在完成审计工作、签发审计报告前所进行的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这项工作,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是对整套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原则性复核。

3.2 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所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强化责任心。

3.3 加强审计档案管理

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晓霞.企业审计风险[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9

(一)送审结算资料的要求

1.招投标阶段文件:

(1)招标文件(含补充资料、地质资料及交底、答疑纪要等),属邀请招标和分散采购的项目应提交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

(2)招标使用的施工图和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图纸、补充说明等,如竣工图是在施工图的基础上手工修改,并附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可不提供施工图;

(3)投标文件(含预算书、报价函、报价清单等),如经过技术标评审的,还应提交技术标书;

(4)中标通知书;

(5)工程承包合同、协议、补充协议;

(6)最高报价值(最高限价)预算书或对外公布预算价的预算书,如果最高报价值(最高限价)预算书由我中心审核或编制的,可不提供。

2.施工阶段文件:

(1)竣(交)工验收证书,如暂未提交的,应要求建设单位在审核初稿发出前提交我中心;

(2)工程竣工图(应由监理单位签章确认);

(3)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完整的桩基工程原始资料和桩基工程量汇总表,桩基工程原始资料应由监理单位签章确认,建设单位对桩基工程量汇总表签章确认;

(5)工程变更和签证单,具体包括:设计变更通知单、补充通知书、现场签证单、有关变更的会议纪要和往来文书等以及隐蔽工程变更项目应提供的相关施工资料。工程变更签证资料应做到审批签字手续齐全,附齐图纸、计算资料、现场照片及变更项目工程量清单,并由项目组、监理、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签字盖章确认,所有工程变更必须在竣工图上反映出来。

(6)工程结算书,具体包括:工程结算表、材料价差计算书、计费程序及编制说明、工程量计算表、钢筋抽料表、工程结算书的电子文件等。

(7)其它相关资料。

(二)送审结算资料的审核

1.项目负责人的工作:

项目负责人接到评审任务和评审资料后,应做好如下工作:

首先、核对资料清单与实际送审资料是否相符,结算资料是否完整,结算资料手续是否齐全,工程建设程序资料是否完整等。

第二、了解评审项目的总体情况,如:标段的划分、各标段的施工和结算情况,各标段之间的结算是否存在相互关联(如:交叉责任、重复招标、类似问题的处理、前期结(预)算的遗留问题等)等。

第三、根据项目的基本特点和评审内容,制定有指导性的评审方案,方案包括结算原则、计价方法、人员分工、审核要求、特殊事项的处理及各标段之间的结算存在的关联问题等内容。

2.评审人员的工作:

评审人员接到评审任务和评审资料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对送审资料的完整性进行详细审查。对于不具备评审条件的结算项目,评审人员应及时报项目负责人处理,并按中心的规定要求被评审单位补充资料或退还评审资料;如评审资料基本可以满足评审要求,只是部分评审资料有缺陷的,评审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评审时限内完成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记录好评审资料存在的问题。

在出具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之前,评审人员不得擅自要求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对评审项目作任何答疑或补充资料。如确因工程送审资料十分不完整,以致不能开展评审工作的,经中心分管领导批准后,可发工作联系函要求建设单位补充相关资料,澄清有关问题。

二、对具体评审内容的审核

评审人员在开始具体的评审工作(如:工程量计算)前,应初步了解评审项目的结算资料的基本情况。对评审项目的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后要达到以下要求:熟悉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基本了解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招标文件及合同文件的约定条款,重点把握以下条款:招标方式是工程量清单招标还是非工程量清单招标,合同承包方式是固定总价承包还是固定单价承包,总价承包是图纸包干还是工程量清单包干,招标范围和合同承包范围,投标报价,结算调整范围和方式,一次包干的其它费用,补充条款或补遗书等。

(一)报价文件的审核:

1.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评审人员应复核工程量清单报价,具体计算方法为:复核的分部分项工程费=Σ清单工程量×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综合单价,复核的含税投标总报价=复核的分部分项工程费+投标报价的措施项目费+投标报价的规费+投标报价的税金。

复核后,如发现投标报价出现清单工程量×工程量清单报价的综合单价不等于合价,或累计合价不等于分部分项工程费的报价,或分部分项工程费的报价+投标报价的措施项目费+投标报价的规费+投标报价的税金不等于投标报价总价的情况均视为计算错误,结算时,增减工程的综合单价均采用最高报价值的综合单价×(1-中标下浮率),中标下浮率=[1-中标价(不含安全文明施工单列费)÷不含安全文明施工单列费的最高报价值]×100%。

复核后,如没有上述计算错误,或中标价不等于投标报价总价的,结算时,变更增减工程的综合单价均采用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1-投标下浮率),投标下浮率=[1-含税投标总报价÷中标价(不含单列费)]×100%)。采用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结算时,应注意是否存在严重不平衡报价的情况,严重不平衡报价的定义按照《东莞市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管理暂行办法》(东府〔*〕118号)第二十六条执行。如出现严重不平衡报价的情形,结算时按招标文件或合同有关约定进行处理。

如果结算时变更工程在投标报价或最高报价值中无相应单价的,应按投标当月的人工、材料价格和相应定额重新组价确定综合单价,并按中标下浮率下浮。

2.采用非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评审人员应查阅招标预算书或最高报价值,核实预算范围和中标下浮率,其投标报价可不做审核,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二)工程签证及计量的审核:

1.评审时,评审人员可在被评审单位提供的工程量计算书(包括电子文件)上直接修改,修改内容应与原稿形成对比,以方便对数和复核。

2.审核签证时,首先应审查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签证意见,再按照签证意见并依据合同约定判断该签证如何计取,最后根据施工图、设计变更单及其它资料复核签证工程量。计算签证增加工程量时,要特别注意计算签证资料未提及的对应的减少工程量。审核签证时,应注意对照前后签证资料或其它资料,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印证和互为补充关系,如出现前后矛盾的,暂按最不利施工单位的原则处理。签证资料手续不全的,应详细审核,在送复审的审核初稿中计算该部分的造价,发出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时暂不计取。签证资料表达不清时,应对签证资料详细审核,分析签证资料的各种不同情形和可能引起的造价差异。对上述签证资料存在的问题,应在《项目评审手册》的相应表格内和审核情况说明书中详细说明签证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3.对于图纸附有工程量表的,必须复核各构件或各分项工程是否计算准确和汇总是否正确。

4.对于固定单价承包合同,评审人员应详细复核所有施工图、设计变更、图纸会审记录、答疑记录、现场签证、现场测量记录等资料的工程量。对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应根据施工图,并结合原地面的测量记录、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计算工程量。

(三)结算书的审核:

1.经股长书面批准,评审人员可要求被评审单位提供套价的电子文件,但不能在送审的套价电子文件上直接修改,必须自行重新套价,通过将套价后文件与送审套价文件对比,发现送审结算存在的问题及找出两者差异,并在《项目评审手册》的相应表格内及审核情况说明书中说明主要核减(增)原因和涉及的金额。

2.审核计价依据、计价方式、计费程序和费率是否符合省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

3.审核重新组价的清单项目综合单价是否按中标下浮率下浮,定额套用是否准确,定额换算和自行补充子目是否恰当且与其它标段一致,选用的材料价格是否与招标时的价格水平一致等。

4.审核存在严重不平衡报价的综合单价是否已依据合同相关条款的约定进行处理。

5.审核工程施工质量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和工程施工工期延误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否已按合同约定进行处理。

(四)工程结算书的格式要求:

1.工程结算书应按《工程建设项目造价审定表》、《工程项目评审汇总对比表》、《建设工程结算审核书》(征求意见稿)的顺序装订,《建设工程结算审核书》(征求意见稿)按总封面、总编制说明、单项(位)工程分封面、单项(位)工程造价汇总表、编制说明、计费程序表、分部分项工程费表、措施项目费表、其它项目费表、主要材料价格表的顺序装订。所有表格应严格按中心规定的格式填写,其中《工程项目评审汇总对比表》内应含按单项(或单位)工程汇总的造价对比内容。

2.变更工程结算书编制格式:

(1)对合同约定结算调整按《东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执行的工程项目,变更工程结算书应将每个单位工程的变更增加工程、减少工程分开编制结算,即增加工程和减少工程各做一份结算书,不能混在一起。结算书里的每一条子目必须在定额名称前注明对应的工程变更单编号。同一份签证单中,对增加和减少工程套用同一定额子目的,应相互抵消后按净增加(或净减少)工程量套取相关定额子目,纳入增加或减少工程。

(2)对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项目,按投标报价或重新组价的清单项目,如有对应的投标下浮率或中标下浮率的,均应在综合单价内下浮,不应在总价内下浮,并在结算书内对应的清单项目下做出说明。每一个工程变更单的内容尽量编制在一起,以方便核对。同一份签证单的相同清单的增加和减少工程量应按相互抵消后的净增或净减工程量计算,且变更工程仅计算发生变更的相应部位的增加和减少工程量,不能将发生局部变更的整个构件或分项工程作为变更工程量。

三、审核程序和要求

(一)评审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评审时限内完成评审工作,并按规定填写《项目评审手册》,记录有关事项,与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经项目负责人校核后送复审监督股稽核。复审监督股在规定时限内稽核后,应在三个工作日内,由评审业务股股长或股长助理联系建设单位,组织评审人员进行现场查勘,根据现场查勘情况和复审意见修改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并发出。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必须依据现有送审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及计算,并在《项目评审手册》中的《变更工程签证审核情况表》和审核情况说明书中详细记录每份签证资料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

(二)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必须做到:一是严格按中心的现场查勘操作规程进行现场查勘,核实送审结算资料的真实性,确保结算资料与现场相符;二是在出具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之前,评审人员现场查勘一般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参加,如确有需要,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后,由股长或股长助理陪同进行现场查勘。发出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后,若施工单位有异议,可组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第二次查勘。

(三)在评审过程中,如遇到重大问题或疑难时,评审人员应及时将其提交评审业务股股长组织股室内部讨论,或提请中心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会审,研究解决办法,并在《项目评审手册》中记录。如会审有不同意见,应按中心的有关规定提交评审专责小组讨论解决。

(四)发出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时,评审人员应撰写《*项目工程结算审核情况说明》,详细说明每份签证资料的处理意见及理由;对于资料不清晰、手续不完备的结算资料,应说明暂定的处理办法、需要建设单位澄清的有关问题以及需要补充完善的相关手续等等。《*项目工程结算审核情况说明》必须与评审结果(征求意见稿)同时送至被评审单位征求意见。

(五)评审人员收到反馈意见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与被评审单位对数、解释或澄清疑问,做出处理意见,对问题不清晰的地方,如有必要,还应再次现场核实。对数时要求中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相关人员三方共同参与,中心评审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参与对数,不允许评审人员单独与施工单位进行对数。应做好对数人员签到表,在对数开始前,参与对数人员应签到;三方在对数过程中所达成的共识或存在的异议均应记录在对数备忘录中,参与对数人员应在对数备忘录中签名确认对数结果。对有些问题,如果评审人员无法解决或认为存在较大的结算风险,应及时提交中心会审或提交中心专责小组讨论,如涉及重大的、原则性的问题或对定额理解存在较大争议的,视情况还需要上报相关造价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请求协助解决。

(六)在针对被评审单位反馈意见的对数过程中,有些问题如需被评审单位提供补充资料的,应在对数备忘录中要求被评审单位在约定的时限内(通常为5个工作日)一次性补充资料,否则应由被评审单位承担相关责任,不能无限次无限时的提交资料。对资料的补充,评审人员应尽量做到一次性告知制。补充资料只能是对被评审单位前次提交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使资料更具完整性,而不能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实质性的否定。

四、各专业工程有关共性问题的处理:

(一)措施费(含技术措施费和其它措施费)

1.如招标文件已约定:“措施项目费:凡按省和我市的有关计价规定按系数计算的措施项目,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内,均不作调整;按定额子目据实计算的措施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发生变化时,可按实进行调整,其单价按最高报价值中公布的单价执行。除单列的措施项目外,其他可调整的措施项目应结合投标报价中措施费的让利率进行确定。措施费让利率=(1-措施一般项目费投标报价值÷最高报价值公布的相应项目费用)×100%。”,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导致的增减工程应按其约定计算。

2.如招标文件没有上述约定,但已约定:“措施项目费[包括措施清单项目费和措施其他项目费(含临时措施费、赶工措施费、工程保修费等)]、其他项目费和规费(含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为合同价包干项目,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内数量、价格、费用均不作调整”,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导致的增减工程均按定额规定计算,并按中标下浮率下浮。其中:凡按省和我市有关计价规定按系数计算的措施项目,按相应规定计算;按定额子目据实计算的措施项目,减少项目的单价和工程量以最高报价值为计算基础,增加项目的单价以最高报价值为计算基础,最高报价值没有的单价按合同条款以及定额规定重新组价。

(二)规费

1.如招标文件未约定:“措施项目费[包括措施清单项目费和措施其他项目费(含临时措施费、赶工措施费、工程保修费等)]、其他项目费和规费(含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为合同价包干项目,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内数量、价格、费用均不作调整”,结算时增减工程均按定额规定的费率计算。

2.如招标文件已约定“措施项目费[包括措施清单项目费和措施其他项目费(含临时措施费、赶工措施费、工程保修费等)]、其他项目费和规费(含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为合同价包干项目,在整个合同执行期间内数量、价格、费用均不作调整”,除合同范围外增加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按定额规定的费率计算外,其余均按招标文件约定不予调整。

(三)预算包干费

1.执行以下定额(*年土建定额、*年安装定额、*年市政定额、*年园建绿化定额)以前的工程,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合同无约定的,设计变更或签证导致的增减工程均不予计算。

2.执行以下定额(*年土建定额、*年安装定额、*年市政定额、*年园建绿化定额)以及以后年度定额的工程按照第(一)条措施费的规定处理。

(四)算术性差错

1.如投标清单报价出现算术性误差(包括:清单工程量乘以综合单价的合价出现计算错误的,计费程序中出现计算基数错误的,计费程序中基数乘以费率出现计算错误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报价合价累计再加上措施费、规费、税金等所得总价与报价总价不相等出现计算错误的),设计变更或签证导致的所有增减工程均按最高报价值(无最高报价值的按审定预算)的相应项目的综合单价乘以相应的中标下浮率计算。

2.如投标清单报价无算术性误差,只是出现投标误差(即中标价与清单报价总价不相等),其设计变更或签证导致的增减工程均按清单投标报价的综合单价乘以投标下浮率[投标下浮率=(1-清单报价总价÷中标价)×100%]计算。

(五)严重不平衡报价

如合同文件有约定的,按合同约定执行;无约定的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协商处理办法,协商不成的由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组织有关部门调解,但有算术性差错的按第(四)条处理。

(六)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单列费

出现增减单位工程或加层、减层的,按有关规定调整单列费,其增减费用以招标时不含单列费的最高限价(或最高报价值)加上新增项目的预算造价(按最高限价或最高报价值的单价)形成的总价款对应的单列费率计算,再扣减最高限价(或最高报价值)已计算的单列费;其他变更增减工程不作调整。

五、主观差错率的认定

评审人员的审核差错及差错率由复审人员根据复审结果,在《项目评审手册》中作出质量与进度评价意见,经评审人员及所在股股长核对确认后,由复审监督股进度组报中心分管领导审核后再报中心办公会议审定,并送交综合财务股登记备案;或由中心成立的质量稽查小组审核后报中心办公会议审定。复审人员差错率由审计机关、工程造价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财政部门审查确定;或通过内部检查,由中心成立的稽查小组审核后报中心办公会议确定。

以下情况按主观差错处理:

(一)图纸或签证资料不清晰或互相矛盾的地方未经核实,以签证工程量或送审工程量计算而引起的偏差;

(二)错套定额或计费程序错误;

(三)重复计价,如:多计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包干的项目、重复计算工程量清单或定额子目包含的工作内容或项目、多计重复的签证、变更工程等;

(四)工程量计算错误导致的工程量偏差超过5%;

(五)材料价格未按招标文件、合同要求计价或未通过询价而自行估价引起的偏差超过5%;

(六)无定额可套且未对工艺进行核实而自行估价导致的工程造价偏差超过10%;

(七)已计算签证或变更增加工程,但未扣减对应的减少工程(无论须扣减的对应减少工程有无签证);

(八)送审资料与实际施工不符,且现场查勘明显可以发现的减少工程造价项目而未扣减的;

(九)其它计算错误,如:点错小数点、汇总错误等。

五、审核各方的主观差错责任划分:

(一)评审人员:评审人员对自身评审范围内的结算负全面责任,对以下事项负主要责任:

1.工程量的计算;

2.定额套用和计费程序;

3.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内容;

4.重复计价;

5.材料设备价格;

6.现场查勘;

7.其它明显属于评审人员责任的事项。

(二)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以下事项负主要责任:

1.各标段之间的结算存在的相互关联问题;

2.建设程序的合法合规性;

3.计价原则(如:定额、计费文件、计价时点等)的口径统一性。

(三)复审人员:复审人员对上述评审事项(评审人员、项目负责人)存在的差错承担连带责任,并对以下事项负主要责任:

1.计价原则(如:定额、计费文件、计价时点等)的具体内容的口径统一性;

2.签证内容是否真实、合理的判定;

3.检查《项目评审手册》相关内容的完整性;

4.其它属于复审人员责任的事项。

(四)评审、复审股股长对以下事项负主要责任: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10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主要审核以下四个方而:建筑工程范围、工程量、定额套用及费用计取。在审核的过程中以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为主要依据,并参照项目合同、协议、招标文件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审核。

1.1 工作范围方而的审核工作

工作范围方而的审核工作主要审核施工范围是否严格按照工程合同及招标文件合理施工。对总包方与分包方的施工界限进行审核,防止分工不合理的现象存在,有效避免出现施工企业多报和重复上报的状况。

1.2 工程量方而的审核工作

工程量方而的审核工作顾名思义针对主要内容是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这是开展工程预算的前提、但工程量的审核工作具有计算工作量人、复杂费事的特点,且计算精准度对预算精确度的影响非常人。因此,如果满足相关规定,工程量的计算允许有相应的误差存在,但需要结合图纸和计算规则对工程量进行复核,并根据实际工况对工程量作出合理调整。

1.3 定额套用方而的审核工作

定额套用方而的审核工作主要的审核内容就是所套用定额,审核该项目的名称、内容与图纸设计标准是否一致,然后再就定额换算进行审核,还需要审核换算内容及方法。

1.4 费用计取方而的审核工作

费用计取方而的审核工作,主要的审核内容是确定工程的取费是否科学合理,费率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工程的费率或总价出现下浮的情况,在审核时要格外注意,针对是否就有关变更事项同比下浮进行相应的审核检查。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审核方法

2. 1 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有:第一准备工作要充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审核人员应该全而充分的了解,并就所有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相应的检查:第二审核方法要有效、合理,审核方法在选用时应该根据企业和工程规模的实际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审核方法。

2. 2 常见审核方法

 (1)全而审核法。在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全而审核法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审核方法,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其中,是因为全而审核法具有审核而广、工作量人、审核结果精准等特点。

(2)联合会审法。联合会审法是山专业的专家联合会审预算,并在会审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预算问题,与此同时设计方需要针对会审专家提出的预算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修改,旨在通过会审,并找出原预算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因此,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及技术比较复杂时一般采用的审核方法是联合会审法。

(3)重点审核法。重点审核法是以全而审核法为基础,针对重要的预算部分进行相应的审核,该方法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审核人员的工作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这种审核方法适用于复审的建筑工程,一般情况下初审人多采用全而审核法,而重点审核法是建立在全而审核法的基础之上的,更有针对性,如果复审依然采用全而审核法,就会做很多的重复工作,是对人力物力则力的人量浪费。

(4)对比审核法。对比审核法更适用于相同地区、相同用途、具有相同建筑结构和标准的建筑工程,将这些建筑工程的预结算造价指标进行类比和分析,结合造价规律找出不符合规律发展的部分,针对该部分就行相应的审核工作,这种审核方法不仅速度快,而且具有很高的精准度。

(5)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主要对比建筑工程的建筑规模和标准与立项的批文,对比工程量和工程设计图纸,在对比的过程中提出预算问题,判断预算的精准程度,对比分析法这一审核方法更适用于建筑工程对于精准度的要求相对较低的情况。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及总结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有非常多的方法,但无论选用怎样的审核方法,其优点和缺点都是非常明显的。以全而审核法为例,虽然全而审核法的审核质量非常高,但与此同时,全而审核法也存在工作量人、工作中存在重复的情况。下而我们就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工作要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总结。

3.1 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工程量清单审核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对清单计价规范以及计算原则进行全而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是深入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对于施工图纸要充分熟知。

第三是保持计算的工程量和招标文件的一致性。

第四是审核的招标控制价要与市场的实际情况相符,要在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达标。

因此,在全而了解套用费率与定额方法的基础上,对市场信息的把控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主要材料和部件的单价必须全而掌握,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应该与市场价格相结合。

3. 2 中期付款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中期付款审核工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在审核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审核。

第二是严格按照合同中的付款方式、节点及付款比例对工程款进行批付。

第三严格控制与审核现场签证及审计变更,有效避免随意签证和变更的情况出现。

总之,合同的管理在中期付款审核工作中非常关键,确保合同的合理性和全而性,有利于开展结算工作。

3. 3 结算审核工作要点分析和总结

结算审核工作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审核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合同和招投标文件是否一致。

第二是审核所有递送的材料和资料是否准确、真实、完整。

第三是对工程量和费用的计算要高度重视。

过程审计工作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序言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的是政府投资项目,因此工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人民的审视。多年来,建设单位实施的政府投资项目均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送审,接受有关审计部门依法对承担建设工程的审计。这些审计报告数量大,涉及面广,从一个集中的窗口较突出的反馈了外界对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全方位评价。因此,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解读与分析,对于提高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审计问题汇总

1、 审计报告汇总范围

近三年,该政府建设单位送审的工程项目较集中。因此,审计报告汇总范围选择为2009年 ~ 2011年。这期间,审计部门共审计该政府建设单位工程 91项,出具审计报告91份,提出审计问题148个。其中2009年审计工程40项,提出审计问题64个;2010年审计工程25项,提出审计问题47个;2011年审计工程26项,提出审计问题37个。

2、审计问题汇总结果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涵盖了建设工程管理主要方面,其中数量占前12位的审计问题有:

(1) 多计造价,共65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3.9%,占建设工程总数的71.4% ;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3)超计划投资,共11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7.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12.1%;

(4)合同条款不严密,共8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5.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8.8%;

(5)多计建设单位管理费,共6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4.1%,占建设工程总数的6.6%;

(6)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7)合同管理不规范,共4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7%,占建设工程总数的4.4%;

(8)送审决算资料有错,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9)超付工程款,共3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2.0%,占建设工程总数的3.3%;

(10)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1)工程造价结算有失误,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12)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不相符,共2个,占审计问题总数的1.4%,占建设工程总数的2.2%。

其余审计问题未有重复。

二、审计报告解读

上述148个审计问题涉及建设工程管理的方方面面面,分析起来也比较复杂,但仍然可以总结出建设工程管理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倾向。分下面5个方面进行:(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2)3年来审计问题环比数量的变化;(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4)较集中的审计问题分析;(5)2011年主要审计问题分析。

设2009—2011年中,每年度提出的审计问题数量为Aj;被审计工程的数量为Bj;审计问题的类别数量为Dj(见附录)。那么,依据审计报告,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审计问题绝对数量 Aj 的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A2009、A2010、A2011分别为64、47、37,见下图。

图1:3年来审计问题绝对数量的变化

由图中可以看出,审计问题数量绝对值呈逐年下降趋势,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逐步趋向规范化,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2、审计问题相对数量Cj的变化

Cj =Aj / Bj (2.1)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C2009、C2010、C2011分别为1.6、1.88、1.42,见下图。

图2:3年来审计问题相对数量的变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1) 三年来,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始终保持大于1,每项建设工程平均至少存在一个审计问题;(2) 审计问题数量相对值变化呈波动趋势(2010年最高),表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在规范化进程中发展并不稳定,2010年值得进一步总结。

3、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Ej的变化

审计问题集中度指数 Ej = Aj / Dj(2.2)

根据“统计结果”(见附录),经计算,E2009、E2010、E2011分别为2.78、2.47、3.70,见下图。

图3:3年来审计问题集中度的变化

由此图可以看出:(1)3年来审计问题分布越来越呈现“集中”的趋势,特别是2007年集中度最高,37个审计问题分布在10类别当中;(2)集中度越来越高,也说明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在规范化进程中某些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 这些薄弱环节正成为制约该政府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管理进步的“瓶颈”,不容忽视。

4、 2009至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占前12位的主要问题中,与资金造价有关的占8项,数量最多;与合同有关的审计问题数量位居其次。

5、 2011年审计报告中,审计问题主要有多计造价(占8条);而未签合同先施工,合同条款不严密,财政拨款高于审计价(各占3条),见下图。

上图表明,2011年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问题呈现数量少但更加集中的趋势。

三、若干审计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

下面,在进一步归类的基础上,就若干比较突出的审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1、未能按政府下达投资概算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多计造价,超付工程款,工程结算有失误问题

原因:

图纸质量不高,造价咨询单位审定的概算,编制的预决算不完善、不准确(不排除某些工程在实施时提高建设标准中途改变较大)。

超付工程款问题,主要原因是设计单位提供签定设计合同的概算偏大,造成设计费超付,签定施工合同的工程预算过大,期间计量支付审核不够严格,结算不准确,当审计价低于此数时,便出现工程款超付问题,使政府建设单位承担极大风险。

建议:

(1)按批准的概算完成政府投资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设单位所有的业务部门。图纸质量是基础,概算编制是保障,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要严格。今后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作好前期必要的(如地下管线)探测工作、特别是一些市政改造项目的管线改迁等零星工程要纳入概算申报当中。在建设单位目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以合同奖惩及履约评价加强对勘查设计单位及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努力提高图纸质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努力使投资计划客观、全面、完备、不漏项。

(2) 政府建设单位应加强对投资计划权威性教育,借鉴其他省市建设单位经验,制定必要的主管工程师“问责”制度,落实责任,层层把关,努力使工程不突破投资计划。

(3)加强对造价咨询单位及现场变更签证的管理,力争解决工程预算、结算存在的质量问题。对造价咨询单位工程预结算过大实行“问责”,并对建设单位因此造成超付工程款损失时,予以赔偿。

(4) 要强化主管工程师对工程竣工后进行及时结算审计,以避免资料丢失漏项。建议实施竣工工程总结制度,由计划部门牵头对工程进行全面总结,给工程及各部门的工作作出评价。

(5)要加强工程资料的管理,实行重要工程资料上网制度。

2、未签合同先施工,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

原因:

多是应急任务,现场突发问题,如开挖后发现地下管线等,也有未及时办理合同造成的。

建议:

应建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问题”预防与问责制度,对未及时办理合同的作出书面说明,同时,建立与审计部门及时沟通的机制。

3、无投资计划批文

原因:

前期规划立项、论证工作滞后,应急工程。

建议:

(1)建设单位应加强建设工程的前期管理工作,设置规划设计部门,加强与计划部门的及时沟通。

4、合同条款不严密,合同管理不规范,部分项目合同单价虚高问题

原因:

合同管理不够规范,存在一定“随意性”,审查环节未能落到实处。

建议:

严格合同管理,加强合同权威性、风险性教育,对于审计出的合同问题,制定必要的“问责”制度。例如,可借鉴施工图审查方法,建立重大合同的“主审、”“复审”制,要加强对标底,商务标的审核。

四、结语

政府建设单位承担主要建设工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正确的解读与分析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报告,对于提高政府建设单位总体管理水平,创建科学化、规范化的工程管理体制是一个契机。

本文结合政府建设单位工作实践,解读分析了这些审计报告。这些审计报告涉及问题148项,认真、仔细的对这些审计报告进行整理和总结,我们可从中发现更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线索。

事实上,政府建设单位还存在其他类似的“问题反馈窗口”,如项目立项的有关文件,这些文件对于建设单位提高总体管理水平同样有益。

附录:2009年 ~ 2011年审计问题汇总(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