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标准化工作要点

标准化工作要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4 15:20:20

标准化工作要点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1

前言

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只有军事实力达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才能真正具备话语权,保证自己国家的领土与人民不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但是,由于军事装备的复杂性使得各型装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为了使军事装备之间能够更好的相互连接在一起,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进行简单探讨,依次从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以及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这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1 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

1.1 论证要点的设计

一项新装备,新武器的研发,离不开研究人员对其的设计探讨。只有对于武器的设计进行正确的论证,才能保证设计出的武器具备高强的威力,并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适用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相关部门与相应专家就需要对武器的设计进行标准化。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进行新武器的设计,严格的监督与审查武器的设计图纸及方案,才能帮助我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不断的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我军的优势之处。而在论证要点的设计当中,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首先,便是要保证设计论证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科学的设计论证是不可取的。其次,在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而是应当从当前军备与军队的整体发展方向出发,使得所设计的武器装备满足未来的发展方向。军工产品使用的全面性与多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能够满足诸多需求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在军人进行野外军事活动时提供更多的手段与帮助。另外,装备的耐用性也是需要考究的一个方面。

1.2 研制生产要点

军工产品是提供给军人进行军事活动所需的装备及物品,因此,在质量上,一定要严格把关,达到相应的要求,只有质量完全达标的军工产品才能够帮助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中更好的完成人物,保障自身的安全。因此,上级领导应当高度重视,对军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把关,确定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与技能进行军工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还需要提升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与观念,使他们积极完成相应的标准化任务。为此,在进行武器装备设计论证时,在相应的军备标准化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论证,使设计的军工产品符合标准化规范。在制造人员依据相关部门提供的设计图纸与设计方案进行武器装备的制造时,一定要严格依据给定信息,进行标准化制造,不可擅自改动。对最终的产品还要进行相应的检验,抽查样品,制定有效的手段进行检测。

1.3 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

军工产品被制备出后不可以直接投入到军事活动当中。必须要保证所制备的产品无质量问题,或者质量问题控制在极低的范围内,因此,这就需要对生产完毕后的成品进行相应的检验验收。这需要军方与生产方双方进行共同的检验,以军事化的标准,确保所检验的产品符合军事化的要求。这就需要军方人员对于所制备的军事产品有相应的知识了解,如果是新研制的军备武器,工作人员便需要对相应的设计方案与产品功能有所了解。然后还需要对标准化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明确了解,知道标准化的军备规格,严格检测。对于厂家来说,在进行军备制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军方给予的任务书上的要求进行制造,这可以说是军备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只有在源头保证军备的标准化,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军备的标准化。另外,对于不合格的军事产品,要严格处理,不可派发到队伍中,保证军工用品的标准化。

2 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

2.1 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

一项新军工产品的开发,必然离不开其设计的定型与试验。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通常将军工产品的研发过程也进行严格的标准化,按照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产品设计大纲,大纲中对于军工产品的主要方面进行严格的标准化规定。之后便是设计者对于相应产品的设计规范,确定产品分级,不同级别的产品有不同的审查机构进行产品检验。对于检验产品的部门机构来说,更需要严格的遵守标准化的程序与规范。整套流程从申请开始,经历了大纲的制备,阶段性的审查,组织设计的定型,适用性试验,然后,定型的产品要进行定型文件的撰写,对产品进行鉴定,向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审查,依照产品的等级性不同进行按级鉴定,最后,审查通过由专家委确定批准。一整套的流程确定下来,固化定型程序,确保过程规范,才能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标准化。

2.2 做好前期规划,确保资料齐全

在军工产品进行制造时,做好前期规划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主要设计的相关文件,研制过程的文件,与设计军备相关的分析报告,适用性报告,可靠性报告,样品的相关测试报告,以及设计的图纸,方案,规划等等,这一系列的文件与资料都必须保证符合规范,样样齐全。首先,样品设计的整体过程应当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技术人员与制备人员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能够掌握制备的每一步所需的要点。另外,对于上级的要求也应当详细的记录,准确的了解。在进行军备研发的过程当中,任务者即上层领导的意见是必不可少的,在满足他们需求的前提下才是保证军工产品标准化的关键所在。前期规划中不可缺少对于产品开发的实时监督,对于可能存在问题的步骤加大监控力度,一旦出现操作问题,应当及时纠正,不可影响后续的工作。

2.3 明确审查要点,确保有的放矢

只有对于相关的军工产品的设计要求与规范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才能够在进行设计工作与制备工作的过程当中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军工用品的标准化。因此,这就需要保证,在文件审查,样机审查与条件审查这三方面符合相应的标准。文件审查涉及到定型文件目录审查,研制依据审查,研制总结审,型号专用规范审查,技术说明书审查,使用维护说明书审查,鉴定试验大纲和试验报告审查,各种配套表、明细表、汇总表审查。标准化大纲、标准化审查报告和标准化工作报告审查,技g文件和图样审查,软件文档审查,军代表对产品设计定型意见的审查。而样机审查涉及到审查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配套成品的应用情况,审查关键件、重要件确定情况,审查地面试验情况,审查定型样机技术状态,审查软件评审、测试、验收和定型测评以及部队试验试用情况。条件审查包含了审查生产、调试工艺文件与审查配套地面设备和检测设备。

3 结束语

军工产品的生产必须要实现标准化,才能够保证军人在进行军事活动的得到充足的保障,提升任务的完成率。因此,本文就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要点进行研究,依次分析了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与如何以标准化促进军工产品设计定型两大方面。在做好军工产品标准化工作的要点中涉及到了论证要点的设计,研制生产要点与检验验收要点及试验鉴定要点。从而为我国的军工产品的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经验,提升我国的军事力量。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2

二、提升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积极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支柱产业和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定标准化重点服务企业,了解企业标准化基础状况和标准化需求,积极宣传最新的标准化政策,帮助企业树立标准化意识,为企业在标准自我声明公开、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标准制修订、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建立标准化工作激励制度,增强全社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三、指导重点企业参与标准化相关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加强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服务和业务指导,支持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推进中润油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对接全国醇醚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做好该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落户前期工作。全程帮扶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碳纳米材料导电塑料母粒》国际标准(ISO/TC256颜料、染料和体质颜料国际标准委员会)的制定。全力指导正丹化学、星华工业气体、一诺路桥工程检测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全年争取主导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5项以上。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3

安全生产岗位达标工作,是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为适应现代化管理体系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拓展和延伸,是安全生产标准化板块搭建的基础,是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更高的安全管理要求。如何行之有效的推进岗位达标工作,开展试点工作是关键。

1.1是岗位达标工作的本质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从本质上归根结底是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推进和推广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管理,它需要推行人员进行探索和试点。只有确定了试点岗位,并进行推动探索,不断的总结推动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针对性的完善,才能让试点达标工作名副其实,才能为企业整体推进岗位达标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的满足于做表面功夫和文章。

1.2是试点工作的特性所决定的

开展试点工作主要目的和特性是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建立长效化机制。因此在开展试点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试点工作的特点着眼要求长远,在试点阶段不但要建立开展这项工作本身的长效化机制,更要探索建立相关匹配各方面的长效化机制。试点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着力探索建立长效化机制的途径。这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根本性要求,既要传承其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系列长效化机制。

1.3是岗位达标工作的重要性所决定的

岗位达标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是企业防范事故的有效途径。开展岗位达标工作是通过考核、评定或鉴定等方式, 对每个岗位作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操作、管理及其作业条件、现场环境 等进行全面评价。因此,在进行推行工作是有必要选择试点,让企业的广大员工亲眼所见试点岗位在进行达标前后的变化,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岗位达标工作所能够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才能规范作业行为, 实现岗位达标, 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全面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进而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2.如何选择和推行试点岗位的达标工作

(1)岗位达标工作进行试点选择和推行,应根据试点的特性,着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选取代表性、或广泛性、或难度较大的岗位作为试点,这样既便于工作的整体推行也便于发现和解决针对性的问题。二是岗位达标工作是全面覆盖企业所有岗位的管理模式,在试点推行时应进行通盘考虑,不要遗漏。三是试点岗位的选取必需要便于企业广大员工观察,让广大员工能够亲身体会试点岗位在推行岗位达标工作后所带来的变化。

(2)在进行岗位达标工作试点阶段,要遵循“先易后难”和“分级分类实施”的原则,可以分三类组织实施:一是对于试点过程中针对生产一线岗位出现的问题,企业要调动基层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献计献策。为了使基层员工的建议方案更具操作性,企业同时还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安全技术人员共同完善建议方案,使建议得以尽快实施。二是对于有一定实施难度的问题,企业要分类分专业组织专家论证,先把该项建议转化为可实施的方案,然后组织实施。三是对于现阶段企业无法落实的问题,应该转变解决思路,换位思考、从不同角度分解、迂回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3)试点过程中应该设置试点工作观察人员。观察人员设置的目的就是以从第三方角度,来观察、提醒试点部门、岗位,在达标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思维死角和推行误区。观察人员应来自于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各级安全人员、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骨干。这样才能为下阶段全面推行岗位达标工作时,把各岗位的人员凝聚成一个达标团队,对于制止同一个评价单元内他人的违章操作等不安全行为有着明显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四不伤害”意识,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充分发挥各车间和生产班组、工序等基层班组的“自主管理、自主改进、自主提升”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岗位达标与班组建设工作有机结合,为精益安全的推广营造了和谐、向心的基层团队。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4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更好地发挥标准在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增强标准化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标准引领工程”,助推经济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十三五”标准化事业发展的良好开局。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一)开展“标准化+”行动

开展走访调研,宣传标准化的积极作用,不断强化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大力实施“标准化+现代农业”、“标准化+先进制造”、“标准化+现代服务”等,帮扶引导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单位积极申报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对在建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开展督查指导,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针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完善,做到持续改进。

(二)细化标准化战略顶层设计

构建全市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协助市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标准化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激励扶持政策,加强对全市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标准化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落实财政资助项目,共同研究解决推进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

(三)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

完善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贯彻国家、省关于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试点的文件精神,引导企业严格执行,主动公开。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增强企业标准创新活力。按照质检总局即将出台的监督制度指南,制定合法合标性监督抽查的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实施。鼓励标准化专业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

(四)引领撬动“淮商”崛起

1、力争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不少于20项,主导制定不少于4项。

帮助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与相关标委会的联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把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组织做好2016年度市级农业标准规范征集、公示等工作。

2、开展团体标准、联盟标准制订。

针对我市产业特点突出、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类标准较多的特色集聚产业,开展科技类学术团体标准制定的研究,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领域开展团体标准试点,支持专利和专有技术融入团体标准,引导有条件的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先行先试,推动技术进步。着重引导盱眙凹土、施河教学具、洪泽湖水产品等申报团体标准试点项目。

三、工作步骤

实施“标准引领工程”行动分四个阶段进行,主要内容如下:

(一)研究规划阶段(2016年1月-3月)

1、组织召开全市条线工作会议,部署全年标准化工作。

2、组织召开全市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我市有关行业特色工作和在标准化方面的需求。

3、整理、统计2015年市财政资助标准化项目。

4、梳理全市标准化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全面推进在建项目按序时进度完成。

5、组织涟水政务服务、盱眙虾稻共作两项目参加省级试点示范项目答辩会。

6、指导市政务中心做好部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

(二)调研培育阶段(2016年4月-5月)

1、对全市特色产业和适合重点培育的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进行调研,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了解掌握我市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已经具备的标准化工作基础和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的需求。

2、积极向省质监局汇报,凸显我市特色、亮点项目,争取上级支持。

3、提请召开市标准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研究财政资助项目,商讨解决标准化工作遇到的问题。

4、对2015年评审通过的市级农业标准规范进行公告,组织申报2016年市级农业标准规范项目。

5、对到期未验收的农业标准化项目(盱眙玉皇山、淮阴区台创园、清浦区现代农业综合)进行督查指导,组织相关单位参加农业标准化培训。

6、宣传贯彻国家、省关于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试点的文件精神,引导企业严格执行,主动公开。

7、开展走访调研,大力宣传引导,挑选重点单位,帮扶指导其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深化落实阶段(2016年6月-10月)

1、帮扶指导盱眙凹土、施河教学具、盐化工质检中心等申报筹建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

2、对标准化项目重点培育对象进行帮扶指导,以纪念馆、施河镇教学具、盱眙凹土企业、盱眙龙虾、洪泽湖羊、紫山食用菌等为重点,做好2017年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

3、对各类标准化在建项目进行督查指导,督促其按序时进度完成中期评估和年度总结工作。对到期验收项目督促其及时申请考核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达到实效。

4、对2016年市级农业标准规范项目进行立项评审,下达项目计划,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时完成标准编制工作并上报审查。

5、按上级要求组织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产品标准的合法合标性监督抽查。对县(区)市场监管局加强相关业务指导和督查。

6、对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及时解决其遇到的问题,确保其按序时进度完成创建工作。

7、定期跟踪重点企业,了解其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其联系相关标委会,及时协调解决。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2月)

1、对主导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工作进行统计,按照“淮标推发〔2015〕1号”文件要求,上报市政府申请资助。

2、统计总结全年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情况。

3、整理总结各类标准化在建项目和团体标准试点建设情况。

4、对县区标准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四、工作要求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5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目标、以提升旅游服务业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出发点,通过在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建立和实施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不断规范旅游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开创新兴的旅游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实现*旅游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在贯彻执行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镇旅游特点,加速旅游服务标准的研究,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既能体现出*特色、又能满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并在全镇景区、旅游服务业全面推广实施。

(二)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并运行旅游标准体系,建立更多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通过标准化服务示范单位和酒店评等分级申报、建立、确认、宣传,促进和带动我镇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增强我镇服务业和社会对旅游标准化的认识和重视。逐步形成旅游标准化实施的良好氛围,从而推进我镇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推动旅游服务业向集约型、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旅游企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以*市建设部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在*镇旅游服务业推行一流的标准,实行一流的服务,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标准和国际惯例的优质服务,形成高质量的国际化的旅游环境,全面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化、旅游国际化。

三、组织领导

成立旅游标准化工作领导组,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负责监督检查、统筹协调旅游服务标准化各项工作,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风景区质监局、*运管所、*工商所、*派出所、风景区交警二大队、风景区消防大队、*镇执法分局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成员如下;

主任:

成员:

旅游标准化工作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在本地区贯彻的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我镇旅游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

(三)组织实施相关标准,并对实施情况监督检查。

(四)组织全镇旅游标准化人员的专业培训。

(五)组织有关旅游企业参加相关标准化会议和活动。

(六)组织旅游标准化成果的申报工作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的表彰奖励。

四、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20*年7月至20*年9月)

1、做好旅游标准化的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服务业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市区文件以及*市已出台的各项旅游服务标准。各级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文件主要有:国家发改委、旅游局等六部门联合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区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意见》。已制定出台的*市旅游服务标准化相关标准主要有:《农家乐(乡村旅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旅游公厕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家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与划分》、《非星级酒店服务质量规范》、《出租汽车运营服务质量规范》、《公共汽车运营服务质量规范》、《旅游专业村》、《旅游景区(点)服务质量规范》、《旅游景区(点)导游词规范》、《旅游购物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娱乐场所服务规范》、《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导游服务质量》、和《徽菜》系列标准。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尤其是旅游服务企业对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认识,形成创建优秀旅游城镇的良好氛围,使实施旅游标准化成为旅游服务业的自觉行为。

2、开展基础性调查研究。在全镇范围展开旅游服务质量调查,全面了解旅游服务企业服务质量状况及贯彻实施相关标准情况;收集、研究旅游服务标准化资料,完成基础性工作;编印《*镇旅游服务标准化宣传指南》和《标准化体系列表》,并在镇政府网站开辟专栏;镇政府与风景区质监局建立合作机制,在市、区质监局和旅委等部门指导下,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共同推进*地区旅游标准化工作。

3、集中开展技术培训。一是召开*镇旅游标准化工作动员会,全面启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二是组建企业标准化技术队伍,由镇标准化办公室邀请省、市、区各级标准化领导和专家到镇讲座,开展业务知识培训。

(二)试点阶段(20*年10月至2009年6月)

1、通过自主申报和组织推荐,拟第一阶段在海洲国际大酒店等16个旅游企业和1个村(居)开展试点。

2、各试点企业要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确定专人负责业务工作,积极参加各级技术培训,按照标准化工作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形成完整的创建档案。

3、加强对已有标准的宣贯力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各试点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筛选出涉及本行业的各类标准(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进行学习,深入研究,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补缺补差,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景点、旅游交通、公共场所、购物点及娱乐场所要严格实施旅游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把完善达标作为推进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4、制定本企业《标准化体系列表》并组织实施。在全面完成基础性工作的同时,根据本企业实际,研究制定既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又能体现本企业独特文化的企业服务标准化体系,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5、加强对标准化服务试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镇旅游服务标准化领导组定期对各试点企业标准化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督查。在市、区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协助企业各类晋级申报和标准认证工作。

6、大力推进旅游服务产品名牌战略。树立服务品牌,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并运行企业旅游标准体系,创立各类服务知名品牌。

(三)推广阶段(2009年7月-12月)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6

《通知》指出,要持续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全面完成工业通信业推荐性标准和计划集中复审工作,通过确认一批、修订一批、废止一批、转化一批,重点解决推荐性标准体系中存在的交叉、矛盾和滞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俗继逑档男调性、配套性、科学性和适用性。继续提升新立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的重点标准、基础标准,以及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节能与综合利用等公益类标准比例,推动推荐性标准向政府职责范围内过渡。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7

一、工作目标

建立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定若干项国际标准,新制修订200项国家标准、200项行业标准、400项地方标准,新承担约3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秘书处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的工作,相关联的重点产品采标率达80%以上,新增2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批准立项建设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个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重点领域强化标准工作。以我省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领域,以自主核心技术为基础,支持我省企业和单位参与制定若干项国际标准和一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鼓励重点领域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形成产业技术标准优势,以标准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提高标准研制水平。以产业集聚为基础,企业技术中心为骨干,强化企业的标准研发工作,建立原创科技(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标准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推动技术标准研究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紧密结合,努力实现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发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实施同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鼓励产学研合作,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创新研究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提高标准研制水平。

(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标准化工作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一批重点企业积极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化活动,承担国际和国家标准化组织的TC、SC和WG工作。

(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编制《福建省重点工业产品与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南》,把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农业作为采标工作的重点。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进出口企业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在新建项目、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时,企业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和推动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职业安全与健康、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采标。

(五)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快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建立示范区标准创新奖励制度,争取示范区内重点企业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组织TC、SC和WG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工作取得突破,承担若干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一批重点企业实现研发与标准化基本同步,相关联重点产品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六)加快农业标准化发展步伐。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要按标准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农产品。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扩大优质农产品出口。

(七)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组织制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建立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力度,充分挖掘具有地域特色、质量特色以及传统工艺特色的产品,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强化地理标志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确保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位与质量。

(八)积极推进服务标准化工作。重点选择旅游、交通运输业、物业管理、餐饮、美容美发等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加快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九)建设标准服务平台。依托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加强标准情报信息中心平台建设,设立国家标准馆福建分馆和台湾标准研究中心。广泛收集国内外各行业标准信息,建立涵盖我省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标准数据库,构建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两岸标准化工作交流与合作,重点跟踪、收集、研究台湾标准,健全台湾标准数据库及检索系统。

(十)强化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建立我省“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重点收集美国、日本、欧盟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及时、准确、有效地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加强对我省主要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前瞻性研究和评议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通报研究和评议情况,针对性地面向企业开展专业培训,增强我省出口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三、扶持措施

(一)设立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标准化建设所需经费。省级设立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对承担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单位,承担筹建国际、全国及福建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的单位,承担国家和省级标准化重点科研项目的单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单位,部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单位,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国家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企业给予资助;用于支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福建省标准贡献奖”奖励资金等。具体资金管理办法,由省质监局、财政厅研究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加快标准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标准馆福建分馆和台湾标准研究中心的建设以及我省“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和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并纳入“金质工程”加快建设。

(三)设立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省政府设立福建省标准贡献奖,用于奖励在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推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具体评定管理办法由省质监局牵头制定,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四)支持标准科研工作。对有助于形成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的重要公益性技术标准、有助于形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重要技术标准、有助于形成显著提高我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标准、有助于形成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要技术标准的科技计划项目,按照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在立项时予以优先支持。

(五)鼓励标准制定和研究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鼓励我省为主承担或参与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成果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标准文本正式批准实施后,视同同级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标准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标准化工作责任制,全力推进标准化工作。设立“福建省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省发展改革、经贸、财政、科技、人事、教育、信息产业、外经贸、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质监、环保、旅游、食品药品监管、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省质监局为联席会议牵头召集单位。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及时研究解决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认真组织协调和落实本地区的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8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意义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核心要素,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手段。各行业的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需要标准的支撑和引领,市场的拓展和认知需要规范的服务和延伸,持续快速的发展需要技术核心力带来的良好效益去促进和推动,技术标准成为新一轮经济崛起的重要推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决策部署,都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从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和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把加快推动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大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营造良好的标准化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标准化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标准化工作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加强标准化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全面推进标准化自主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加快建立引领产业发展和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实施和应用水平。引导企业主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掌握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应对贸易壁垒的话语权,提升我区标准化的总体水平,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原则。标准化是一项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要着力宏观政策引导,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统一领导。

2.坚持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原则。质监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3.坚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各院校、协会的组织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标准化发展新格局。

4.坚持市场引导,国际接轨原则。以市场为引导,促进标准化与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应对标准国际化挑战,提升我区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5.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全面推进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着力重点突破,引领一批重点、优势、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标准化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普遍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明显提高;支撑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标准的适应性、有效性、竞争力和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快捷高效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满足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标准转化率大幅增长,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率显著上升,重点和优势企业实质性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能力明显增强。经过持续努力,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我区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充分显现,标准化工作总体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具体目标:

1.工业标准化。(1)围绕绝缘子、塑胶、化肥、节能环保装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修订区域性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30项以上;(2)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区支柱产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80%以上,全区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规模以上生产企业100%按标准组织生产;(3)获得中国名牌、名牌的企业100%建全技术标准体系,达到标准化良好行为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节能降耗明显下降;(4)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省级)10项以上。

2.农业标准化。(1)进一步扩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规模,围绕优质水产、优质蔬菜和优质水果等产业,新建部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以上;(2)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全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90%以上;(3)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5个以上。

3.服务标准化。(1)加强现代物流、餐饮住宿、政务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商贸流通、房地产、社区物业和旅游等生产性、生活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制定、修订服务业企业标准5个以上;(2)培育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3个以上,不断提升我区服务业整体水平。

4.培训各类标准化人员300人以上。

三、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推进工业标准化建设

1.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国家标准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企业标准体系,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社团组织立足于自主创新,承担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修订工作,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和优势产业领域企业联盟标准,抢占技术标准的制高点,使我区企业在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省市级地方标准中拥有更多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2.引导企业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公共安全、职业安全与健康、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推动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及时跟踪和分析同类产品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大我区绝缘子、分离机械、建材和泵阀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采标力度,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提升我区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应对、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3.坚持实行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动态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制度。强化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检验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标准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农业标准化方针以及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1.继续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重点,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市、区农业地方标准规范相配套的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农业标准体系。

2.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和管理,推动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有机结合,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

3.利用农业标准化培育精品农业。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力争创建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业名牌产品。

4.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推广“公司(农民专合社)+基地+标准+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标准化中的带头辐射效应,重点发展好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农产品。

(三)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

围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按照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大力培育和发展标准化服务业。重点选择现代物流、政务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商贸流通、餐饮、房地产、社区物业和旅游等行业(领域)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服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服务行为。加大我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服务标准的贯彻实施,着力打造一批知名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积极推动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品位,为建设服务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四)建立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我区产业特色,有重点地建立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解决好企业在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滞后问题,方便企业及时掌握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方面的信息,优化我区技术标准工作外部环境。

(五)加强标准的宣贯

要提高认识,及时做好适用标准宣贯工作,加大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工作力度。要加强对重要标准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强化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建立标准实施、监督、反馈工作机制,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加大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

四、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另行文),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全区标准化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即区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本行业、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区属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生产性企业,特别是获得名牌的企业、区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也要设立或明确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和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区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做到有领导分管、有部门负责、有人员经办,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考核。要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检查督促,确保责任到位。形成统一管理、依托各方、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二)强化政策引导

建立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法规政策为补充的标准化法规政策体系。区级相关部门要将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项目纳入计划,予以重点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紧密结合。制定包括促进标准化与产学研结合、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攻关等配套政策,加大对技术标准创新的推动力度。在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兼顾标准制定的有关要求,形成早期介入、积极跟踪、快速转化的技术标准研究机制。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立项评估和考核验收,标准化不达标的,不予通过。各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要建立政府采购标准化审查制度,严格按标准要求实施政府采购。

(三)加快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区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区标准化专家数据库,加强基层和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重视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有利于标准化人才脱颖而出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协会、部门为骨干的培育体系,着力培养高层次复合型标准化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鼓励科技人员参与国际、国家和省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科技协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大力推进我区标准化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四)加大经费投入

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全区标准化基础管理工作、区域性地方标准制定和修订、标准化试点示范和推广、标准化创新奖励、国内外各类标准的采集和标准化基础研究等。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安排相应工作经费,在下达重大技术专项(含技术改造专项)时,明确标准化有关工作要求和与之配套的投入比例,对本行业的标准化有关工作提供经费保障。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出资制(修)订各级各类标准。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标准化建设投入机制和多渠道投资格局。

(五)建立激励机制

强化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在标准化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加大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力度,对企业新获准承担国家专业标准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和工作组(WG)工作,制定、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的,创建并完成部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的,获得省级采用国际标准认可的等,由区政府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9

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精神,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从2012年开始试点。市符合参加自治区总工会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的城区工会有兴宁区总工会、江南区总工会、西乡塘区总工会、青秀区总工会、良庆区总工会等五个工会组织。2012年参加自治区总工会开展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定为青秀区总工会,其他四个城区总工会参照“创建标准”一同推进,为2011年市全面开展创建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二、建设标准

按照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方案》精神,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围绕“六好”标准开展,即“党政重视好,队伍建设好、组织建设好、履行职责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自治区总工会“试点方案”已经转发到各城区总工会。

在创建自治区总工会“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中,凡是城区工会主席没有按照同级党政副职级领导干部配备、城区管辖内财政划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划拨比例低于80%的,城区工会没有办公场所,发生违法违纪现象、工作弄虚作假的,自治区总工会不列入考核验收范围。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的领导,市总工会成立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有以下人员组成:

四、工作要求

(一)各城区总工会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试点的推进工作,2012年试点单位的青秀区总工会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措施、办法,明确目标,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二)按照自治区总工会文件要求,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要与城区工会建设资金补助结合起来,城区政府给予城区工会的建设资金应不少于自治区总工会的补助资金。

(三)兴宁区总工会、江南区总工会、西乡塘区总工会和良庆区总工会,要参照2012年全区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的“考核验收细则”,提高工作标准,确保工作质量,为2011年全面推进城区工会标准化创建工作奠定工作基础。

(四)凡涉及城区工会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考核标准的市总工会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青秀区总工会试点工作的指导,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10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而标准化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我国标准化的发展和深入,“标准”已广泛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通俗地说,“标准”已无处不在。为推动和促进电力企业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工作实践,电力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在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性。笔者通过长期在企业标办专职管理岗位的工作经历,认为专职人员在这一标准化活动中必须扮演管理实施和进度节点落实的重要角色,为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持续改进发挥承上启下、协调沟通的作用。同时,笔者梳理了企业标准化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管理工作经验,供标准化工作者参考和讨论。

一、管理思路要清晰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由于诸多客观原因,标准化办公室往往挂靠某一职能部门,不独立设置企业标准化专职岗位,专职管理工作主要以兼职人员为主,则不可避免地存在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欠缺、理论基础不扎实等问题。另外,绝大多数企业都明确了在特定期限内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现场确认的目标,那么提高自身业务管理水平,有效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实现企业阶段性目标,是标准化专职岗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笔者认为,管理人员除了加强自身学习和提高外,建立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提高管理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展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

(一)标准化原理要吃透

标准化原理是指导我们开展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对于专职岗位人员来说,必须通过认真学习,正确理解企业标准化的内涵和核心,才能把握标准化的工作方法和形成正确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顺利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譬如,企业采标工作,只有掌握了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和要求,才能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其与企业采标、引用标准的关系,并了解企业采标和引用标准的要求和做法,避免原则性错误的发生,为企业提升品牌效应和争取标准化评审加分项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逻辑性思维要强

管理思维决定管理成效,是管理的根本,掌握标准化管理程序和原则非常重要,它也是专职管理的工作主线。企业要围绕这个主线有序开展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化工作体系,及时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明确各级标准化职责和培训机制,并实时跟踪上级公司要求,企业标准化三年滚动规划方案,形成标准化创建节点计划和年度目标,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开展企业标准体系搭建和体系表编制、审查工作,并采取行文的方式进行固化处理,为企业标准化建设进程打好基础。专职人员只有切实掌握了体系表编制、标准制定、标准备案、实施、复审修订、标准废止、评价与改进等各管理环节的逻辑性要求,严格按照此程序去推进,形成缜密的管理思路,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二、工作方法要实用

标准化注重科学方法,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讲究工作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达到的目标和成果也不一样。开展标准化工作,急于求成、一步到位的思想是不切合实际的,必须深入领悟标准化PDCA的内涵,并应用于自己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使得工作方法更加合理、科学、实效。工作中,我们特别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盲从、不生搬乱套

标准化管理工作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按照国标委服务联〔2008〕76号文的要求开展。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在进行体系建设时,采取将其他企业的标准体系进行原版引用或简单复制,造成标准体系结构、标准模块与本企业管理实际偏离和不配套现象,导致业务范围不能全覆盖或超出管理范畴等低级错误,还有体系内收纳的标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不适用,甚至根本无法进行引用和采用等情况。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及框架搭建,要充分体现企业的管理特点,按照GB/T15496的要求,根据企业自身业务范围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形成与企业规模相适应、先进科学、系统规范、协调统一的标准体系,最终达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而不是一蹴而就或一步到位的事情。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人员急于求成,生搬硬套、机械模仿,以至于在后期的管理活动中出现原则性问题偏差或管理环节、程序混乱。但此前管理过程的痕迹资料已形成,进行纠偏和更正处理时,导致管理台账漏洞百出和自相矛盾,很难自圆其说,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出现耗时、耗力、走弯路等尴尬局面。因此,开展标准化工作,一定要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引用原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王忠敏院长的话来表述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才是标准化的基础”。

(二)前期应注重和固化工作成果

企业标准化管理原则性的结论、导则及标准模板等要尽快经讨论审查后进行,并开展广泛培训和宣传,做到各岗位熟知,形成活动指南和统一工作导向,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和重复性工作的发生。具体标准制修订的过程中,形成前瞻性的管理思路至关重要,标准一次性到位程度越高,后期的工作量就越小。例如,作为一个管理标准的修订者来说,前期工作首先是需清楚当前企业的主要管理理念、管理目标、职责权限和管理要求等,并熟悉和掌握此类业务事项的流程和输出成果(含表单和报告等)。其次,需要广泛收集关联资料并形成自己的思路,最好与部门主要管理人员沟通验证(建议管理者安排的同时也提出要求)。再次,梳理流程和表单,通过自审和部门内部初审修订后起草标准内容。最后,讨论定稿征求意见。在前期充分准备和调研的基础上,后期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开展工作就会得心应手。

(三)建立标准化定期工作机制

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提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法,是企业常态化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和固化定期工作机制,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和推进的有力保障,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标准化工作氛围。专职岗位应加强梳理管理事项,结合企业标准化工作导则或管理标准制定《标准化定期工作一览表》。例如,明确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定期开展检查和自查,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沟通和协调工作必不可少

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沟通是一门学问,良好的沟通技巧能促进工作成效,同时也是锻炼和提高专职管理人员能力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很多企业在开展标准化活动初期,员工对标准化认识不够和不理解、标准化意识较低,甚至存在抵触的心态,只有通过专职管理人员耐心和扎实的工作,重视与其他部门、各级领导、上级公司和外单位的沟通交流,才能达成共识、消除误解。除了面对面沟通和行文外,标办与工作组/部门之间建议采取工作函件的形式进行联系和沟通,不仅利于工作任务要求的传达,而且可作为工作交接和后期检查考核的依据。在了解了各部门的需求和工作难点,掌握了各级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特点后,积极开展协作和整合资源,接纳合理化建议,相互借鉴和促进,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使得全体员工养成严格按标准化管理程序办事的行为习惯,企业标准化氛围也会日益浓厚,标准化企业文化也会深入人心,从而有效地推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标准化工作重要节点要卡死

处于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前或创建期的企业,各种基础管理、组织协调、培训、台账梳理等工作任务繁重。同时,标准体系有效实施3个月后,需组织开展自我评价、监督检查、落实整改等大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如何确保每项工作按照节点期限要求落实到位,是管理人员面临的工作难点,可以通过实时工作跟踪、不定期回访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实时记录推进情况和工作难点,及时更新和企业标准化创建节点进度图。每月底召开部门级别的工作碰头会,采取多途径、多手段地去实时监督和协调处理,必要时组织召开公司标准化专题会议,对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开展难点分析,并严格对制约和影响节点进度的进行考核,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标准化文档管理

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大量的痕迹资料和材料档案,这些都是管理的过程记录和工作依据,也是现场检查和工作评价的支撑文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需高度重视痕迹资料的完整性和闭环逻辑性问题,并做到定期梳理和妥善分类保存工作。基础工作要尽量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每项工作不留尾巴,力求所有痕迹资料齐全、闭环。建议管理专职人员按照《电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细则表》的评价目录进行分类和组卷归档(含电子版和纸质版),这充分有利于企业开展体系评价时(自评价和外部评价)的人员分工和材料查评,为标准化专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三、宣传报道不可忽视

宣传报道工作不可或缺,对开展标准化具有深远的导向意义。同时,宣传报道工作开展得好,也会使得企业上下从“要我标准”向“我要标准”的良好局面转化,对促进企业形成一流的企业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一)加大宣传的力度

积极与企业宣传部门进行协作,提供素材,形成定期工作机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标准化信息系统或宣传展板等方式,将标准化管理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以文字报道、活动图片、数据表格等方式予以体现。做好标准化宣传报道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地宣传和贯彻国家、行业的方针政策,传达公司标准化目标和要求,对提高员工对管理的认识和标准化意识,获得公司内部上下各级的理解和支持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利于塑造企业标准化氛围

利用其舆论引导和窗口效应的特点,强化“用标准管企业”“以标准兴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正确地统一思想,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外出交流学习活动,对好的做法、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和报道等。总之,重视和持续开展此项工作,企业标准化氛围自然会日趋浓厚,对提升企业形象也会发挥积极作用。

四、培训管理要形成机制

企业标准化培训工作对企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培训工作必须走在前面,管理者必须重视和加强培训工作力度,避免形成“两张皮”的尴尬局面。企业开展标准化培训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开展培训工作难点分析

对普遍存在的标准化培训针对性不强、未实施培训评估与信息反馈、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难点现象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出标准化培训实施方案。

(二)拓宽工作思路

借鉴当代先进管理模式,结合企业现状,可采取研讨式培训、以赛代训、任务式培训、远程式培训、导师带徒等诸多方式开展,达到逐步提高的目标。

(三)建立有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标准化培训同样需要执行PDCA闭环管理,有了P(计划)和D(开展)远远不够,只有通过效果评估和激励机制,才能保证C(检查)和A(持续改进)两环节的有效落地。为取得准确的培训评估结果需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手段,通过优化调整企业管理标准评价程序,做到标准持续改进的同时量化评估指标,企业从下至上各层级开展培训评估机制,建立培训档案,明确员工培训时间、地点、项目、完成及补训情况、测试结果和效果评估情况一览表,通过采取训前与训后、培训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等方法进行测试,为年末培训评估和下一年度需求分析提供技术支撑。评估结果利于持续改进的同时,也要用于对参训人员进行激励,对于没有完成培训任务或效果较差的现象和行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过再培训或自学、再考试等方式补缺补差;对于完成培训并体现在工作业绩和企业效益的员工,要在绩效工资上给予体现,在岗位竞升和提拔任用上给予优先等。

五、结语

标准化专职是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组织者,专职人员职责着重于企业标准化程序和环节的组织管理层面上。一定要区分好“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执行”的概念,其与部门或班组的标准化人员有着很大的区别,后者更多地着重于落实层面。另外,专职人员必须开阔视野,及时掌握国家、行业标准化的改革方向和工作动态,形成定期收集、梳理和更新的工作习惯。要树立持续深化改进的纵向管理思维,将它作为指导工作和行动的指南针,通过对标准化原理的深入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为促进企业标准化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四川圣达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刘恒(1975―),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工作要点例11

一、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实施标准化战略,有利于用标准保护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标准化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应对国际技术壁垒、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迫切要求,是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

近年来,我市纺织业、制造业、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发展规模化和技术创新集约化的优势。但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品牌、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尚处在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技术/知识密集型高技术产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营销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较为薄弱,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产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较慢。各级、各部门必须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家化和国际化”模式,组织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标准研制,促进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抢占产业制高点,提升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十大产业链经济建设,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企业、产业竞争力为目的,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科技强力推动、主管部门负责、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协调一致的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技术标准工作体系,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二)主要目标。

建立和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推动企业研制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掌握先进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提高我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全市企业及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减少因技术标准落后而形成的贸易壁垒,保证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进程。

到2015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工业标准化。(1)所有县(区)达到《标准化生产达标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100%;(2)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完成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全市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0家以上;(3)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85%以上,每年新增采标证书3-5个;(4)力争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及工作组(WG)1-3个;(5)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50项以上。2.农业标准化和食品标准化。(1)培育10个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立60个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积极争取建立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创建10家食品企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依据国家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制(修)订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40项以上;全市出口农产品安全指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00%以上;(4)食品生产、加工符合食品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和国家食品生产、加工卫生规范的要求,食品卫生检验合格率不低于98%,卫生监督合格率力争达到100%。3.服务标准化。(1)建立旅游、商贸、饮食住宿、交通运输、物流、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2)发展各类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20家;(3)培育*服务名牌10个;(4)全市主要交通干道、主要旅游景点和大型商场等场所公共信息图形标志规范、符合国家标准。4.节能标准化。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纳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领域,组织节能降耗等相关标准的实施,积极引导开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认证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做好我市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制定节能地方标准的制(修)订计划,争取制定5项以上省地方标准。5.信息标准化。

依托省三大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法规数据库”、“WTO/TBT-SPS通报数据库”),建立我市完整的标准信息查询平台和WTO/TBT预警服务出口企业数据库,向全市企业和部门提供有关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各省、市地方标准等信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在获取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信息上的严重滞后问题,服务范围覆盖我市90%的重点产业和行业。6.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开展标准化知识培训,建立涵盖我市能源、化工、林业、食品、纺织、机械等产业的标准化工作专家库,全市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率力争达到75%以上,骨干企业力争达到9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标准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强我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研究和规划,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重点要在纺织、石油化工、新型材料、机器制造、物流服务等领域,初步形成以标准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局面。

(二)积极推动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及各类试点单位。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和采标工作,结合我市十大产业(链)集群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纺织、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产业的技术优势和生产优势,推进企业和有关组织研制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标准,逐步将企业标准化工作由追踪国际、国内标准的发展变化提升为有所创新突破,我市优势产业活塞、毛巾、纺织要建立国际、部级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为技术标准的主导。进一步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质量水平。争取在具有前沿研究特征、关系产业竞争力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标准,掌握在国际、国内标准制定中的主导权。

(三)建立完善我市技术标准公共信息平台。针对我市纺织、石化、轻工等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以解决关键技术性贸易措施为出发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贸易技术壁垒(WTO/TBT)的研究,建立完善WTO/TBT信息收集、在政府部门间以及政府部门与企业间通报等预警机制,建立信息咨询服务平台。根据产业特色,有选择的建立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文献资料库,向全市企业和部门提供有关技术法规、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信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在获取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信息上严重滞后问题。

(四)加快建立标准化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鼓励、引导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我市技术标准科技研究和服务,鼓励与技术标准相关的标准研制、检疫检测、计量、认证认可等机构的发展。加强我市检测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化检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广大中小企业检测能力不能满足标准要求、检测水平低的问题。积极引导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标准服务,构建市场化的资源共享的全市技术标准检测和中介服务体系。

(五)建立标准化科研机构和专家队伍。加大对技术标准后备人才、在职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标准化人才,建立标准化专家库,逐步形成一支高标准、国际化的技术标准人才梯队。加大标准化工作宣传培训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在社会各领域形成关注技术标准,重视技术标准研制、推广和应用的良好氛围。

(六)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拓展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的创建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在餐饮、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旅游、文化等主导服务业制定相关服务标准,同时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实施力度,以标准化手段提升主导服务业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加大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宣传实施力度,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七)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围绕“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主导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为重点,继续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体系,创建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农业标准化示范乡(村)”;利用农业标准化培育“*名牌农产品”、“省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标准+农户”的经营模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出口企业要率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扩大农产品出口规模;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推动农业产业全过程的标准实施,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领导,完善联合推动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成立*市标准化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及相关协调工作,指导企业参与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并组织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

(二)加强政策引导。要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的制(修)订,创建部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国家、省、市级标准化示范区(单位)。科技部门要利用好各类科技资源,加强技术集成和资源集成,把现有科技资源作为技术标准工作良好的基础平台,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加强科研、创新。科技、发改、财政、经贸等部门在计划安排和经费投入上要予以重点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税务、财政等部门对积极采用先进标准的企业在税收和政府采购方面进行政策倾斜扶持;农业科技经费重点支持技术标准应用和推广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把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责任目标之一,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服务标准化、节能标准化、食品标准化等示范项目,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加强考核工作,对在标准化工作中成效突出的企业和单位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