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6 17:18:26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1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2

引言

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是高等学校及中等专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简称水工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它除直接分析确定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指标(如正常蓄水位、装机容量等)和效益指标(如保证出力、发电量等)、工程安全和造价外,还要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提供正确合理的基本设计数据。据此不难看出,本课程在水工专业培养目标(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它是水工专业必修课之一。

但从我院教学实践来看,水工专业的学生似乎并不看重该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水工专业的学生,只对相关的力学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感兴趣,而对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则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一般都是等到学习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和水利工程施工课程时才认识到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重要性,结果因基础不牢而捉襟见肘。再深人一层分析,造成这种教学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固然有学生认识上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课程自身存在的课程名称、教学内容及其教材编排等问题。

因此,本文试从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的名称、教学内容及其编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树立本课程的“规划”形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

1课程的合并及合并后的课程名称问题

1.1课程的合并

在高等学校水工专业的课程中,1981年以前本课程原名称为“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与其相应的第一轮高校统编教材是(工程水文学)(上册)和(水利水电规划)(下册)。1982年12月,原水电部在南京召开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正副主任扩大会议,会议在审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致同意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分开设课,并将后者改称为(水利水能规划)。同时,会上讨论(1983一1987教材编审出版规划)(即第二轮统编教材出版规划)时,同意将第一轮教材下册修订再版,作为水工专业(水利水能规划)课程的统编教材(该教材1986年11月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在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课程中,本课程1992年以前合称为“工程水文学”,第一版(工程水文学)教材是1979年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1986年12月出版的第二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作了较大修改,并增加了水库调度一章。从1992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水工专业也相应地将其分为(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电规划)两门课,并由水利水电出版社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出版了第三版(工程水文学)教材和由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朱伯俊主编的(水利水电规划》教材。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高等学校还是在中等专业学校,水文及水利水电规划课程都经历了由合到分的变革。根据新制定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笔者认为,以课程合并改革为重点的新一轮的课程设置改革,必将在中、高等学校全面展开,因此,本课程的合并也势在必行。事实上,关于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课程的再次合并,早在1995年实行“五天工作制”时已经开始,只不过它是一种形式上的简单合并,虽然达到了压缩本课程教学时数的目的,但就我院水工专业近几年本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对本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是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实质性的合并、重组。

再者,针对性强和实践能力强是职业技术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根据我院起草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结构由过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三段式变为公共课和专门课两块式;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性教学时数之比为1:078(要求1:1),本课程教学时数仅有70学时。因此,不可能再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分开设置为两门课,即使从教学计划角度来看也有合并的必要。

将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规划合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可以从它们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来分析。工程水文学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水文学的基本知识,了解水文观测的一般方法,并能搜集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即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的水文计算能力,为确定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和施工及运行管理规程提供所需的水文数据能力。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任务则是在掌握河流水文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水文计算成果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利用要求,分析确定水库的兴利库容和供水效益,确定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指标和反映水库水电站规模的主要参数—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装机容量等,以及通过防洪调节分析确定水库的防洪特征水位和库容、溢洪道尺寸等。总之,使学生在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初步掌握水利水能计算和规划的方法,为其毕业后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基础。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工程水文学知识是进行水利水能规划的基础,将两者合并是切实可行的。

1.2合并后的课程名称

关于合并后的课程名称,笔者认为可将其称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这可以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两方面加以论证。首先,从水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因此,参照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专业课,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水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的名称是合适的。再说,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主要是水库及水电站基本参数的选择,它关系到工程的规模和效益的大小、工程的安全和造价等问题,而且对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一定的水电规划知识。因此,将(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作为(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合并重组后的课程教材名称是恰当的。

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学内容的界定

2.1界定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原则上应该包含(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投资大,需要国民经济各方面协作配合的环节多,影响面广,系统性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基本建设程序分阶段进行,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规划有关的各个阶段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而确定。

江河流域规划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提。它是在勘测和调查所得的流域社会经济情况、地形资料、河流水文资料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江河上特定河段以及地区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规划,并经过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确定总体规划布局及河流梯级开发方案,提出实施程序及近期兴建的水利水电工程。

可行性研究是在经过审查批准的江河流域规划基础上,对推荐的建设工程项目,从技术、经济和建设条件等方面论证研究其可行性,以保证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能用较小投资获得较大效益。可行性研究阶段中的设计工作可以粗略一些,但对工程规模、经济效益、开发的迫切性以及技术力量的落实等问题,必须论证清楚。

初步设计是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工程规划对工程进行总体布置,选定主要建筑物型式和控制性尺寸,如选定合理的坝址、坝线和坝型,通过比较,选定最优的枢纽布置方案、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和库容,选择电站的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阶段的任务是随时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中各种水工建筑物的运行情况,发现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有计划地蓄水、泄水以及合理调度用水,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通过养护和修理使工程经常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工程的使用年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进行改建或扩建,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不仅是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也是规划设计部门的工作。

2.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

从上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各阶段的情况来看,(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江河流域规划—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河流与流域、水利枢纽与梯级开发、水文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水库规划—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水量损失及淤积、淹没、浸没等问题,用水特性与用水资料,设计保证率与设计标准,设计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和设计洪水分析推求,兴利库容和防洪库容的计算,水库死水位、正常蓄水位和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确定;水电站水能规划—水能利用原理与开发方式,水能计算,电力系统负荷图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及运行方式确定;施工导流规划—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与施工水文预报;水库调度规划—水库防洪调度图、灌溉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编制等等。

3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问题

3.1《工程水文学》与(水利水能(电)规划)教材体系

教材质量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应紧密结合专业要求,打破(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材体系,通过删节、补充和调整,建立新的教材体系。为此,首先要了解清楚(工程水文学)和(水利水能(电)规划)的教学内容编排情况。(工程水文学》教材是以水循环及径流形成过程、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设计年径流及设计洪水的推求、降雨径流分析、水文预报等为主要内容;同时扼要讲述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河流泥沙等方面的知识。高等学校教材是按以学时编写的,全书共十二章,依次为绪论、水循环及径流形成、水文测验及水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年径流分析与计算、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分析、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河流泥沙计算、水文预报。中等专业学校教材除无水文预报一章外,其它内容与高等学校教材基本一样,只是将可能最大暴雨与洪水、降雨径流分析分别并人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两章中,因而全书只有九章。

(水利水能规划)是按42学时编写的,全书包括绪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兴利调节、洪水调节、水能计算及水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方式、水利水能经济计算、水电站及水库的主要参数选择、水库群的水利水能计算、水库调度等八章。(水利水电规划)则是按54学时编写的,全书分为绪论、水利水电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水库兴利调节计算、水库防洪调节计算、水能计算、电力系统中的水电站主要参数选择、水库调度等六章。

3.2(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教材编排建议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其教材的编排既要有利于教学,又要有利于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程序的认知。据此,笔者试提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课程教材的编排建议如下:

3.2.1绪论含我国的水资源及利用,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成就与展望,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程序,水利水电工程规划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3.2.2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含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水利事业,河流与流域,与江河流域规划。

3.2.3河流水文含水文学与水文测站,降水的观测与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蒸发与下渗,径流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江河水位、流量、泥沙观测及资料整理,水文资料的收集来源。

3.2.4(水利水电工程规划)所需的基本资料含径流调节,水库兴利调节分类,水库调洪作用,设计保证率与用水资料,防洪设计标准分类、选择,泄流方式及泄洪资料,水库地形特性,水库的特征水位和库容,水库的淤积淹没和浸没等。

3.2.5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含统计分析的任务和方法,现行水文频率计算方法—适线法,相关分析方法。

3.2.6设计年径流推求含年径流及其变化特性,具有长期、短期和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推求方法。

3.2.7设计洪水推求含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小流域设计洪水推求,可能最大洪水推求简介。

3.2.8水库兴利规划含兴利计算原理,死水位的确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和调节流量的计算,多年调节水库兴利库容 的计算简介。

3.2.9水库防洪规划含调洪计算原理,无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列表,试算法、半图解法、简化三角形法),有闸门控制的水库调洪计算方法。

3.2.10水电站水能规划含水能计算的内容和方法,无调节、日调节和年调节水电站的保证出力、保证电能计算,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的计算。

3.2.11水库及水电站主要参数的选择含电力系统的负荷与容量组成,水电站装机容量的选择,以发电为主的水库特征水位的选择。

3.2.12施工导流规划含施工导流标准,施工设计洪水推求,施工水文预报。

3.2.13水库调度规划含水库调度的意义,水库的兴利调度图、防洪调度图和发电调度图的编制方法,水库的优化调度简介。

参考文献

①吴明远、磨道江、叶守泽合编.工程水文学.水利电为出版社,1986.

②周之豪、沈甘源、施熙灿、李惕先.水利水能规划.水利电力出版社,1986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3

对水电站水库进行优化调度有助于促进水电站以及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的实现,不需要外力作用的加入就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挖掘水电站的潜力的方式中,水库优化调度是十分有效地。水库优化调度其实是在常见的系统工程调度中实现的,能够处理好各个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影响因素

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会受到机组振动、冲击输电线路和站内电气设备、水泵性能差异以及水锤和负压导致引水钢管安全隐患、正常停机情况下水力振动与关阀水锤等因素的影响[1]。

机组振动:将水泵安装在梁板上,泵壳是在外面的,且比较自由,在运行时,会出现振动,进而使梁板也出现振动。如果停泵,水力的冲击也逐渐加大,水泵的振动会更加严重,对泵组的运行产生影响,造成泵组出现移位的现象,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冲击输电线路和站内电气设备:日常工作中机组的开以及停的比较频繁的负荷变化会对电网以及站内电气设备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水泵性能差异:水泵运行时,相应的参数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水库的水位比较低时,水泵的运行流量比较小,叶片上会出现失速、回流、空化等现象,造成水力的噪声比较大,压力出现高频的脉动,使水泵的振动增加,当水库的水位比较高时,水泵的运行流量比较大,叶片的正面会出现脱硫和空化的现象[2]。水锤和负压导致引水钢管安全隐患:机组的开、停工作会使得水锤、负压的产生,发生事故时,会对引水钢管的安全产生影响。正常停机情况下水力振动与关阀水锤:机组停下时,转轮的出口位置会出现比较大的振动现象,阀门调整到小的开度是,振动会更加剧烈。

二、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特性

1、一般的优化调度方法

一般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方法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方法,是利用历史上的水文统计资料,选择比较典型的来水作为代表年,然后进行水能的调节计算,利用包络线绘制的水库调度图对水电站的运行进行指导。这种优化调度方法比较简单,能够将水库运行的相关因素直接明确的进行处理,但是这种调度方法的灵活性不够,存在比较大的盲目性,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

2、新编的优化调度图

新编的水库优化调度图是利用现代化的控制论、系统工程以及决策理论等,在数学规划论基础上的动态规划、随机规划法,进行优秀的计算,从而编制出的水库优化调度图。这种调度图能够实现三维坐标的调度线,使水电站水库的调度决策的灵活性更好,也更加实用。这种新编的优化调度图综合考虑了水电站各种来水以及水位的情况,并利用计算机对各种方案进行选择从而决定的,这种新编的优化调度图中有效解决了一般优化调度法中存在的缺点,经济效益要更高。

3、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计算方法

动态规划理论的求解方法对于水库的运行的优化是比较是适合的,动态规划理论就是将一步多维转变为多步一维进行计算,按照阶段、状态以及策略对调节周期进行划分,保证状态的最优转移。要根据水电站水库的水位,以及时段径流的条件、水库的来水情况等,依据新编水库调度图以及优化的运行方式进行水电站的发电出力,使调度更加到位,更加充分的对水库的潜力进行挖掘,促进水电站水库的安全、可靠运行,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分布状况

1、单一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

单一的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是利用优化理论进行编制的,对全年各时段的运行方式进行明确,并以此对库群进行优化调度。优化准则的目标是以水电站的电能价值最大或一年内发电量最多。将两个相邻时段的径流作为依赖关系,利用马尔科夫链对入库的径流进行分析,利用随机的模型进行规划求解,以年为周期,以旬、月作为计算的时段,根据相关的文件明确水库的水位、流量以及发电情况,利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进行调节计算,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水库的变量进行等级划分,根据相关的部门的规定确定决策的变量,保证水电站水库调度的优化进行。

2、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

梯级水电站的优化调度运行方式是在满足电力系统的总负荷的前提,在其他条件的约束下进行的。需要对各级梯级水电站的水头、流量进行密切联系,对上下级电站区间的径流情况进行计入,并且对两个相邻梯级电站之间的水头衔接情况,下一级对上一级电站水头变化的影响进行细致的分析,优化准则的目标是以水电站的电能价值最大或一年内发电量最多。利用好各种水文以及天气预报,将性能好、库容量大的水电站作为补偿水库,并作为优化计算的目标,并将同一电网、河流以及梯级水电站作为纯水电系统,利用合并水头或者将目标简化进行处理,利用随机、增量、多目标的动态规划方法对利用径流时间、空间关系所建立的调度数学模型进行求解[3],从而计算出各时段梯级电站的优化运行形式。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是在库群联调的基础上进行,发电量会得到增加。

3、跨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

对水电站群在全年各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明确,明确各水电站间的水力与电力联系,补偿调节库容和电力主要是利用各水库调节性能的差异以及水文的不同步性进行,实现库群最大效益的发挥。优化目标是以电站群体多年运行的总效益最大化,实现电网对水电站群的经济以及可靠运行。使电力系统中的日负荷图上的电力、电量达到平衡,使电站的工作容量得到充分利用。可以利用随机优化多维时空相关理论和余留效益统计迭代模型与算法对水库中个数比较多的大规模的库群进行调度优化。绘制多个水电站群的优化调度图,实现发电效益的实现。

结束语

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已经在水库群的优化调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的方法逐渐增加多,水电站的系统以及电网系统管理中,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调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以及设备的作用发挥,因此应做好水电站水库的优化调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铁宏.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水利,2010.3(10):34-35.

[2]席秋义,李成家,畅建霞.水电站水库优化调度几种求解方法的比较研究[J].陕西电力,2010.7(4):74-75.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V2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64-01

所谓地质勘查,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工程建设前,对工作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勘测,并作出分析、 评价;预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近几十年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查研究工作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发展进步。从勘查技术、测试技术,再到数值分析技术等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地质勘查环境的复杂性、地质信息获取难等原因,导致水利水电建设中地质勘查工作还不完善,还存在众多问题。

一、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查的现状及不足

水利水电是我国社会电能供输的主要来源之一,兴建水电站是保证地区供电正常的基本条件,这些都依赖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水电站项目改建依旧达不到预定的成效, 水资源总体利用率偏低。为了改变传统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的现状,新时期水利部门倡导把地质勘查工程融入水利水电建设中。这一方案起到了多方面的工程作用,如经过详细的地质勘查环节,可以提前查明水电站所处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浆岩及蚀变化特点,掌握地质病害发生的规律,为项目施工做好充分的抗病害准备。

地质测绘(填图)、地质工程编录和必要的钻孔勘探与取样试验工作,是目前地质勘查的重要技术程序与手段。要完成该项技术工作,各勘探单位又大都在有限时间及人力资源配置上深感压力,有着力不从心且须承担的极大考验。

总结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地质勘查方面主要表现为:①前期工作不足,如某个水利水电项目正式动工前,工程单位缺乏必要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地质勘测不全面,误导了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 ②地质病害普遍,由于水电站所处地方条件的特殊性,如洪灾、地震、泥石流等时常发生,破坏了水电站建筑设施的完整性。

基于现状,目前地质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弱项和失误等,仅就工作技术条件及水平的改进上看,应值得业内关注,对其改善和提高。

二、水利水电建设中地质勘查的必要性

2.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与复杂性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其工程建筑物的特殊性。一般建筑工程标准化较为规范化,可以见到基本相同甚至完全相同的建筑物设计,或者部分及全部套用的标准设计图纸。然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则不然,成千上万座水库大坝中,不可能找到两座完全相同的大坝。决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坝规模、坝型、结构等工程要素的自然条件很复杂,其中工程建设所在区域或工作区地质条件则是最主要的自然条件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是其与水密切相关,其中包括地下水与地表水,其所承受的荷载主要是水荷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一旦失事,损失将十分惨重。如新丰江水电站,它是广东省最大的常规水力发电站。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供水、养殖、压咸、旅游等综合效益。通过水库滞洪,可使下游147万亩农田免受洪灾威胁,并能发展电力排灌,增加灌溉面积,还可压退东江下游河口咸潮上涌,改善农田及居民用水,提高下游航运能力。大坝为混凝土单支墩大头坝,最大坝高105m,长440m,曾经受6级地震考验而安然无恙。通过水库调节,可使东江百年一遇洪水降为20年一遇。

2.2 地质勘查工作的实践性与经验性

地质勘查理论的任何一项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都必须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分析论证和工程实践的检验。许多工程实例足以说明采取慎重态度的必要性。有些工程从分析计算上看是安全的,实际上却出了问题,而另一些工程通过计算认为不安全,却安全运行了数十年。因此,我们搞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经验往往又是起决定作用的。

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方法

通过地质勘查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论证工程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研究工程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查明和解决的地质勘查问题主要有:库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及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水库渗漏、浸没、淤积、库岸稳定,坝基稳定、渗流、渗透变形、沉陷、渗漏、坝头边坡稳定,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承载力、允许渗透水力坡度、液化、基坑涌水量、建筑材料等。

水库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包括:水库地质条件、水库渗漏的性质、途径和范围,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公式的选用,计算成果及其分析和说明,处理方案的建议和结论。水库浸没区地质条件,地下水壅高计算参数和公式的选定及计算成果的分析说明,浸没标准的确定。根据水库运用水位预测的浸没范围,浸没区的分类,可能的发展情况和防护措施的建议。库岸稳定性分段,不同设计水位时的不稳定岩土体的位置、高程、方量,主要地质条件,计算参数选择,计算成果和观测资料等以及失稳影响和防治措施的建议。评价水库诱发地震的条件潜在震源区的确定及其震级上限的预测。

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包括:坝、闸址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概况与选定坝型、坝轴线、枢纽布置方案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和有关工程地质问题处理的建议。

引水隧洞工程地质勘查内容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分段及说明,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工程地质条件分段及说明,渠道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及处理建议。

斜坡现场以不扰动底层的情况下,开展各项地质勘查工作,从而获得斜坡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其同室内试验方式相比能够更好的在工程场地进行测试,并且不需要对土质进行取样;其次,其所测试影响的范围要明显室内试验方式,从而能够具有更好的代表性。由于这种方式能够使用良好的多种原位测试方式,所以其也能够获得更好的地质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地层剖面;最后,这种测试方式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以及效率性,从而较好的节约了勘查时间。

地质勘查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钻探、物探、坑探,三种勘探方法均有规程规范遵循。通过钻探、物探、坑探、触探、静探、十字板剪切、岩体应力测试、岩体地质描述、渗透变形试验、压水、高压压水、注水、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等,在充分的工程地质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提交设计建议值。

参考文献

[1] 王思敬.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未来[J].工程地质学报.1999,7(3):195~196.

[2] 韦港.工程地质随想(二).中国水利学会勘测专业委员会,20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G].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126~128.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前言

水利工程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腾飞,水利水电工程带有的防涝、防洪、发电等功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而重要作用。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上来看,水利工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与今后使用中作用的发挥。因此,设计师必须重视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

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现状

(一)建设人员社会职责意识淡薄。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在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偷工减料。设计师在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时应该对该工程进行全面综合地分析,无论是在建筑的材料的需求上,还是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上,都应该尽可能将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安排在设计环节之列,进行预算。

设计工序是复杂而繁琐的,与供需之间紧密联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之前环节设计所需的用料在后一环的施工中并不合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施工环节中时可加以探讨、分析,然后根据实际完善设计方案[1]。有些设计师投机取巧,贪图方便,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在设计环节中不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将上一环节中并不适用下一环的用料直接应用,偷工减料。为设计工作以及实际施工带来了麻烦。

(二)对设计方案的论证不够重视度。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有效论证,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部分设计师对于该对比工作的认识度不够,重视度不足。认为设计方案只要达到标准,便大功告成,论证工作是多此一举的。因此,不去重视设计方案的论证,这样的设计方案,难以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

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计前期准备不充分。这种准备的不充分具体体现在:设计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准备不完善;对施工地的实地勘察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工程实地情况的分析深度不够等。

(二)设计中期各环节安全隐患较大。不重视方案的论证与对比,造成方案的选择不够优化;施工组织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充分的价格预算,资金控制方面问题频出;质量监管部门监督力量不足;设计方案不规范,敷衍了事[2]。

(三)投资概算过于简单,造成误差。设计者在对于投资段编制、编织依据等方面上处理过于草率和简单,从而导致下一步的核算无法指定额度。在投资概算时没有应用详细的概算编制。致使在工程审查工作时,无法核定定额的合理性、准确性。

(四)质量监管机构不到位。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过程中的监管重视程度低,致使在施工现场的管理存在问题。由于监管机制在履行职责上的疏忽,经常会造成一些在施工中将机器设备损耗过度,原材料的大量浪费,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工程返工现象。

三、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要点

(一)明确设计者职责,实行设计监管制度。明确设计者的职责,从而使设计者提高素质水平。设计者应该端正态度,将“质量第一”的观念牢牢记在心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个人事业心。认识到个人设计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施工的影响,切忌投机取巧。设计人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地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创新工作理念,并将这些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必要时,可以实施监管机制。监管机制在设计者的设计工作中,旅行监督、管理、审查的作用,在监督设计者的同时,促进了设计者设计水平的发挥。通过监管机制,有利于设计者设计方案更贱完备的同时,也促进了今后施工过程的而顺利展开[3]。

(二)落实设计前的实地勘查工作,,保证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实地勘察工作是建立一个优秀水利水电工程计划的基础。联系实际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符合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对于工地现场的全面勘察、深入了解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对施工实地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有进一步地把握。设计者在设计之前要对施工地的地理条件、水文环境、气候、周边环境等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保证之后都而设计与实际相贴合。

水文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与设计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实地勘察保证了设计者对于水文环境的真实认识。我国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规划中,首先要求的一点就是对实地的水文环境的基本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实地勘察的可以平衡地对不同地势的水文环境进行检查,将一些零散的数据更好的归纳总结,更有利于今后设计中对工程水文资料的需求。

(三)重视设计方案评价。水利水电工程方案的设计中,多数会设计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和参考。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投资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分析,找出最优、最适合实地的设计方案,这就要求在设计方案中进行进行对比,才能有效的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质量。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对比工作中,不能单单来考虑水利水电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要以符合实际为基准,从客观因素出发,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要对水利水电设计方案做出重组的论证分析,为设计方案的提供经济、科学的系统理论依据。

(四)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工作。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好审查功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设计方案审查,用专业的视角对设计费方案的合理性、规范性进行审查。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设定关卡,以保证设计出的水利水电工程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良好的经济效益。及时发现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正,提出设计的优化方案。结语: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得到更多、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水平的提升,才会更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的下降,必然会致使水利水电工程在使用寿命上的缩减。因此,相关部门必须提高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案的重视程度,设计者本身必须重视自身设计的提高,使设计方案在质量上有保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参考文献: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6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小水电建设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早期的小水电站由于资料不足,设计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弃水多,闲置容量多。通过技术挖潜增加效益的可能性很大。本文就小水电站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挖潜增效的技改措施。

一、小水电建设现状

新疆境内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脉中分布着许多条小河流,拥有极其丰富的水力资源。自治区水能理论蕴藏量为3355万kW。兵团的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各师(局)所属垦区的独立河流区域内,有的师与地方处在一个水系内。小水电蕴藏量约为234万kW,可开发量78万kW,已开发16.5万kW,占21%。兵团的小水电事业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农业师及农牧团场大办农田水利事业,水电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巴里坤草原到伊犁河谷,从阿尔泰山到昆仑山,兵团13个农业师有小水电的师就有10个,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师有5个,水电对各农牧团场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新疆的小水电在政府扶助下通过艰苦奋斗逐步发展起来的,对加速小水电建设步伐起到巨大作用。但也造成了重建轻管的思想,存在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至安全隐患逐步增加,机组出力不足,效益下降,水力资源浪费严重。

二、小水电存在问题

初期建造的电站,装机大多在200kW以下,水库电站一般都是2×40kW,主要是解决附近村庄的照明用电,据目前水能分析计算,装机可成倍增加。水头没有充分合理利用,电站选址位置不合理,如早期隧洞开凿困难,就近在坝址附近建站,没有利用河床坡度;水库涵管后采用明渠引水,没有利用大坝高度的势能,尤其是低水头电站更加明显。部分梯级开发电站上下级发电流量不配套,下一级电站由于位置优越提前开发,且按原设计标准年利用小时都在3000h以上,在上游电站逐步开发后,发现上游发电流量大,下级电站流量偏小,弃水增加,甚至有的电站发电量不增反降。早期机组性能差,效率低,出力不足,设备老化、效率低,运行不稳定,易发生气蚀,有些机组已淘汰,目前零配件购置困难,个别电站仍在使用高能耗变压器等等,这些电站安全问题突出,必须实行技改,对设备进行更新。个别电站管理落后,设备长期在超负荷或低负荷下运行,承包者追求短平快,业主监督不力,无维修保养制度,机组损坏严重,长期带病运行,积劳成疾。

三、小电站技改的举措

随着可开发资源的逐渐减少及老电站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逐步对老电站进行了技改,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1、增容改造

当前,对有能量潜力和运行时间较长的电站,均可进行机组增容和更新改造,这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既利国又利民的好途径。在目前水电建设资金紧缺的形势下,这要比开发新电源点具有明显的优势。需要改造的电站都是早期兴建,水力条件较好,开发简单、设备简陋的电站。对无调节性能的电站原则上不列项,不再新建。但挖潜改造要有合理的规划,对小水电站进行普查,把需要改造的电站,摸底排队,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改造计划。对花钱少、效益好的改造项目应优先考虑,要查出问题的所在,确定改造内容,分析改造的可行性,防止盲目改造和改造不改效的情况发生。

2、技术更新

对部分机组通过更换转轮和导水机构,可使出力提高一档,从而大大节约技改投资。免费论文。首先是技术进步。早期电力工程,电网建设相对简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似乎更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新技术,新设备的积极的运用于建设中。免费论文。利用虹吸取水方案,利于冰、沙的排除,运行,使用分层分布式计算机综合自动化设备; 35kV模式化变电所模式一直在兵团推广,博尔塔拉、阿克苏垦区、小海子、五家渠、伊犁、额敏、北屯、石河子垦区已建成35kV以上变电所30多座;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气化水平。

3、进行优化设计

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应针对每个水电站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优化设计。免费论文。要选择最好的,先进的,成熟的技术和配套性能先进的发电机和辅助设备,紧密结合、妥善处理水电站的不可更改的限制条一个有限的投资尽可能在增加发电量,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充分考虑才能更好地实现先进,合理和经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咨询并做到优化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可以出水平、效益。

4 、跨流域引水

跨流域调水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工程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复杂系统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决策本质上是一类不完全信息下的非结构化冲突性大系统多目标群决策问题,需要从战略高度上,对工程的社会、经济、工程技术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综合评价和科学管理,才能取得工程本身所含有的巨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水利文化的进步。为了提高跨流域调水规划管理决策研究的有效性,使工程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最大、不利影响最小的目标,需要根据跨流域调水对工程水量调出区、调入区和通过区可能存在的不同影响,进行问题的决策研究。

5、提高人员技术素质

确保电站的效率,安全,可靠运行。任何工作的好坏,是与人的素质密切相关。为了提高发电站的经济效率,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电站工作的业务培训,每年举办1至2次小水电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和业务素质。他们可以提高运行的操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确保电厂能高效,可靠运行。小水电采用网络运营,和供电部门举办供电部门“进网电工操作证”培训班,要求持“双证”上岗。

我们要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饱满的工作精神状态,依法将水电站改造到位,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电建设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益,刘顺,钱有锐,赵子伦;小水电站机组制动用气量的计算方法[J];水力发电;1980年05期

2 叶志强;岩溶地区水电站通流表面碳酸钙结垢的特点及成因[J];水力发电;1981年08期

3 陈崇仁;提高已建小水电站经济效果的若干措施[J];水力发电;1981年12期

4 张法思;国外小水电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1年06期

5 胡斌武;;提高小水电站经济效益的一些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81年04期

6 陈崇仁;;国内外小水电站建设经验的述评[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81年04期

7 陈柏垣;;广东垦区建成小水电站二百四十座[J];中国农垦;1981年05期

8 骆文光;提高小水电站防洪能力的措施[J];水利水电技术;1982年06期

9 罗清浩;严寒地区引水式小水电站冬季安全运行的措施[J];水力发电;1982年01期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TV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344-01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水电施工理论的成熟,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我国乃至全球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的环境背景下,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研究,推动现代、节能、绿色、高效的水利水电技术研究和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加强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特点研究是极其有必要的和现实意义的,具有广阔的科研前景。本文即试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特点分析并结合现今理论研究成果及自身所学对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出提升策略和建议,助力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一、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概述及意义

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是涵盖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等多项学科的高端技术,现代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主要包括GPS定位技术、AutoCAD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与GIS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时代与科技发展下的产物,极大的弥补了传统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在精确度上的不足并打破了其施工环境受限的缺陷,在使水利水电中的数据测量变得更为精确的同时,还提升了水利水电技术施工的效率和水平,将水利水电施工人员从繁琐的测量绘制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人力投入成本。

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

(一)现代设备应用加强,技术含量水平渐渐提高

随着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程质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老旧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技术已渐渐跟不上时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施工技术进行革新以及施工设备上的更新换代,因此水利水电新型设备的使用和普及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提高是水利水电工程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二)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施工技术的结合

传统的施工技术是一代代水利工程师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传统的水利水电技术以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以及国家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提出的新的要求[1]。因此,当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者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加上现代元素进行创新,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效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进一步得到保证。这种注重加强传统施工技术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结合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来的特点之一。

(三)倡导绿色施工,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化发展

利用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在施工的具体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污染,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包括施工过程中巨大的声响以及强烈光线,都是导致污染的主要成因。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不断重视以及“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的新经济发展路线提出[2],各行各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水利水电行业亦是如此,绿色施工技术的倡导及推行便是最好的例证。在施工选址上,摒弃以往的“成本优先”观念,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通过地质勘测与专家论证将工程建设所在地选在对自然环境影响最小、地址破坏影响最小的位置,从工程“源头”做到保护环境;在施工技术上,水利水电企业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在传统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现代设备代替以往的人力操作或老旧设备,力求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降至最低。因此,施工技术的绿色节能化,也是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之一。

三、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提升策略

(一)加强大体积碾夯炷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是水利水电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高科技、高水平施工设备的引进,极大的提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将人力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得水利水电技术而言,我国与其还存在很大差距[3]。目前,在我国应用比较成熟和普遍的技术便是薄层碾压施工技术,但该技术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碾压层之间的碾层比较薄弱,不利于水利水电工程坝体的稳定性以及坝体的可持续使用(工程使用寿命较短),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于高质量、可持续、高稳定性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因此加强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结合垂直水平缝钻取的芯样,在两端采用粘结刚拉板的拉伸技术,在施工缝之间加强碾压层的强度和质量,从而保证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水下作业是水利水电工程必然要面临的施工情况之一,而水下作业由于水流流动的不规律以及水下施工环境的不稳定,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带来不小的难度。因此施工人员在水下作业时,需要合理科学的运用现有技术和设备对水流进行导流,避免水流过大导致事故的发生。围堰技术便是进行水流导流的一项常用技术之一,主要目的是约束水流的大小和方向,将水流边的规律和可以操控以降低水下作业施工的难度[4],但由于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上的制度建设还很不完善,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围堰技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和标准,给水下作业这一施工过程带来隐患。因此,加强施工导流与围堰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一方面需要国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规范标准,一方面需要工程负责人对整个项目作合理的统筹和规划2,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

(三)加强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是决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对水利水电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作业指导,加强员工对于水利水电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施工技术的运用[5],确保施工过程中技术作业的标准和规范,为整个工程的质量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施工人员对于改进和创新施工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水利水电行业理论及技术的不断拓展和延伸,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关系到国家建设的繁荣与人民百姓的利益,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又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率意义非凡,有着提升工程质量、推进施工效率的作用。因此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是社会、国家的共同要求。而本文仅是从技术理论的角度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进行简要阐述,所提出的改进建议也仅建立在自身有限的学识基础之上,更多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还需要更多同行业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本文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 于广政.关于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295.

[2] 卢佳仁.现代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90:75-76.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工程复杂、工期长且建设性强的工程。在对其进行建设时,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外,还要提高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技术与艺术同行。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更高,加大了投资力度,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更高,这给水利水电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其进行建设时,应该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选用先进的施工材料与合理的施工技术,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造福于人类。

水利水电工程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建筑设计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的设计理念,加强了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设计不再局限于功能型,实现了艺术、功能、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这在水利水电领域中是一次飞跃。在对建筑进行设计过程中,加强了对外观与环境关系的探讨,提高了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安定,其主要的内容就是配套设施的使用与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除了要对相应的设备进行保护外,还要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协调,这无非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国家对此也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是由于建筑理论知识匮乏,在进行建设投入时,只考虑对功能与质量的投入,忽略了水利水电建设的艺术性,使得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外观不完美,与周围的环境无法协调发展,无法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要求。因此,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建设时,要将现代建筑理论与建筑技术相结合,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其审美性。

现代化建筑理论对水利水电建筑的要求

在现代建筑理论中,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各个建筑以及各个地区制定的标准也不同,虽然标准很多,但是主要的标准有三个,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的。

首先,水利水电建设的观念要改变。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工程的设计观念也要有所改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设计观念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一切建筑设计都要围绕当时人的观念进行,这样才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技术创新的同时与人的观念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将建筑理论融入到建设中,在提高建筑技术的同时,增强其艺术性,使得水利水电建设理念与时俱进,达到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满足现代人的审美理念。

其次,技术与设备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要求严格,工程复杂,技术性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引入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新理论以及新技术的引用是多方面的,包括质量监测上、数据分析上、信息通讯上、污水治理上以及施工安全监督等方面。在现代建筑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技术,使得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提高工程的质量、功能的同时,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更具艺术性。

最后,水利水电建设要具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引入现代建筑理论,可以促进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但是除具有良好的建筑理论外,还要具备相应的现代管理手段。通过现代的管理手段对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并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借鉴其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能力。另外,还应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管理软件,使得管理资源以及管理信息能够得到共享,能够及时地得到有效信息,为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使得各项决策都能够正确进行。

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

(1)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性

除了对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最大限度的提高和保证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应用中现代的建筑理论还应该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问题。安全性与质量问题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要重视安全性问题,在各项工作的进行过程中要将建设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组织,要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工作员人主动、自觉执行相关制度的意识,如果有必要可以适当的采取强制性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以以往的事故教训来教育人,以有利的制度约束人,以奖惩制度来激励人。要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心中形成安全与质量同等的观念,要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等方面知识的相关培训。

(2)提高技术含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要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的使用,为水利水电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高技术性,一般来说,需要对以下技术的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加强:

1)辅助设计CAD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计算机辅助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的最终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其能够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运行,为了确保其准确定,立完整、直观、精确的数字化模型,需要利用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技术,对于这些计算上的难题,只需要对点坐标的查询功能进行简单的执行就可以完全解决,对于工作量和工作的强度能够起到极好的缓解作用。

2)GPS定位技术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些测量工作,需要借助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而传统的测绘技术不仅缺乏测量精确度,同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来说已经无法满足,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定位技术,其高效率、高精度、高速度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实现真正的动态定位。所以,在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建设的效率,就必须要加强对GPS定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

(3)GIS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

随着逐步数字和和自动化的测量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采集。利用GIS技术或者是数据库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或者数据库,是从事测量工作的工作人员最好的管理和使用长期收集和所积累的大量的数据与信息的方法。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能够将庞大的测量信息和数据科学地进行储存,并且构建起三维的数字地形的模型,不仅大大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合理利用率,也极大程度减少了重复的人力劳动,此外,对于实现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服务及管理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视度也逐渐提高,其是国家主要的经济产业之一,很大程度上水利水电工程影响着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的安定。因此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现代建筑理论在水利水电建设中的应用,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代建筑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使得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工程能够安全进行,最后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1 我国水能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

据统计,我国河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76亿kW,年发电量59200亿kWh;可能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3.78亿kW,年发电量19200亿kWh。不论是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人均资源量并不富裕,且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与经济发展现状不匹配。总体开发率很低,开发比重还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70%以上的比重;而水电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约为16%,低于世界20%的平均水准,而会带来严重污染的煤电比重却高于世界平均水准近40个百分点。

2 水电开发所遇到的舆论困境

由我国水能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与发达国家对比可知,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建设任务在20世纪中后期已基本完成,而我国水电发展较缓慢,因此在21世纪,结合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水电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开发西部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并西电东送,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电源结构的合理调整。但开发水电必然需要实施大坝建设等工程,对生态环境等存在潜在威胁和不利影响,因此每当有水电项目规划提出的时候,必然会有各种反对的声音。在这些反对声音中很多都是中肯和有益的,正是这些意见使得规划阶段考虑地更全面,令规划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可与此同时又经常有些人将水能资源开发给生态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夸大得很厉害,一些媒体也为了哗众取宠,以反水坝、反水电为时髦,甚至妖魔化水电开发。这些言行成功地“绑架”了社会舆论,甚至是决策者的意志,使其不能正确地判断水电利弊,不能单凭科学结论来取舍水电,因此我国的水电开发处于不利的舆论环境。对此我们要全面深入理解水电开发的利与弊,不要被错误言论误导而以偏概全。

3 水电开发的主要不利影响

3.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往往规模巨大,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粉尘、弃渣、废水等。粉尘会对周围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弃渣如果处理不当则对地貌景观和地表植被损坏较大,易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淤塞河道,妨碍行洪;废水则往往因悬浮物含量很高而使下游水质下降。同时伴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变,许多动物被迫因施工而迁徙。

在运行期间,大坝蓄水发电使得河道不再连续,明显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水文情势,引起水生生态环境显著变化,这对植物生长、鱼类洄游等将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珍稀动植物,可能产生灾难性后果。

3.2 对群众生活的影响

水电工程经常会产生移民,他们的生活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会对乡土意识很浓的群众在心理上产生很大负担,而对新环境适应的困难会加剧心理健康问题。原来相对分散的居民集中安置,也在初期增加了流行性疾病传播的机会。

3.3 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从水库蓄水开始,伴随着淹没、浸没、地下水位上升及上升区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水库沿岸地带会形成新的工程地质条件。其最严重后果就是水库蓄水后因山体受到浸泡、压力改变而诱发地震等各种地质灾害。同时为工程需要而进行的采石、取土施工会造成表层植被破坏、土层松动,最终导致水土流失、滑坡、塌岸等。

3.4 对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在有着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地区修建水库,蓄水后的淹没会造成自然风光和文物古迹不可逆的破坏和消失。这些东西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其损失和为后代造成的缺憾将是难以衡量与弥补的。

4 水电开发的主要优点

4.1 经济优势

资料表明,我国水电以不到20%的发电量,为电网创造了过半的售电利润;火电发电单位成本约为水电的3.3倍,售电单位成本约为2.65倍;水电售电单位利润平均是火电的7.6倍,平均利润率是20倍。同时水能资源是可再生的,而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且其发电的热效率只有40%左右,整体能源转换效率较低。火电厂大多亏损,而水电站大多赢利,可见水电的发电效益相当显著。在计入全部成本和运行费用后,水电与包括核电在内其他新发电能源相比仍最有经济优势。

4.2 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水电开发往往需要修建水库,从而形成人工湖泊,增加湿地面积。这为依赖湿地栖息的动、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增加了局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同时大面积水体增大了蒸发量,可提高空气湿度,改善当地小的气候环境。另外,随着水电开发,水库周边通过合理规划往往都成了水利风景旅游区和水源保护区,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的环境保护。

水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来取代比重很大的火电,可显著减少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粉尘、二氧化硫、废渣等有毒有害物质及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节能减排的政策,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10

1关于水利水电工程

1.1水利水电工程的利弊

从经济以及对民生的益处上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有着航运、灌溉、发电、防洪等效益;但从环境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却是或多或少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噪声和大气污染日益增多;大量生活污水和机械污水超标排放;而同时水库工程区水流速度减缓降低了河流的自净力;水温水质的变化以及污染物增多影响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繁衍生存;库区水位抬升致使珍稀动、植物灭绝,景观文物淹没;水库的下游河道水文环境影响改变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生存;灌溉引水造成的水温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以上有些不利影响是长期的,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是可逆的。在环境影响方面,水利水电工程具有突出特点:影响人口众多,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外部的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1.2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建议

水利水电作为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工程运作的协作部门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并且受自然资源、水文气象、地质、地形条件的影响很大,因而工程在项目前期应编制详尽的项目建议书,而其编制应该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并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

水利水电项目所受影响颇多,包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及其他资源市场条件等,所以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通过的江河流域进行专业规划或在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任务和目标,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勘测工作,同时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之后,择优来选定建设的项目以及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地点、规模,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水力水电工程勘测中的相关技术应用

2.1勘测中GPS和GIS的运用

水力水电勘测的过程中通常对于GPS和GIS的运用是相对较新的尝试,下文就此做一些说明。

GPS(卫星定位系统)在工程地质的勘察领域之内主要用于确定观测点位置的三维坐标。而相对于普通测量手段来说,它不要求观测站之间通视,具有可全天候观测、操作简便、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并可将其采集和储存的观测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够较好地解决跨沟、跨河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在勘测区控制点少,或者是在林区、山区等观测条件受限、通视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之时,用GPS可以大大减少相关的作业强度,提高测量的精度。

GIS(遥感技术)在勘测中也有其运用。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具立体感、信息丰富、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和获得资料快速等众多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GIS技术可自动制作等值线图、剖面图、柱状图和平面图等工程地质的图件,还能处理图像、图形、相应的属性数据以及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信息管理是近几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并且较为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2勘测中的工程物探运用

物探是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被勘探区地球物理场,再通过地质解释和对测量场数据的处理来发现和推断地下可能存在的埋深、局部地质体的大小、埋深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而下文则选择其中四种方法来进行说明。

2.2.1地震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而人工激发震源有多种。就如今看来,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发展较快。比如,由中铁西南研究院开发研制的水平地震剖面法以及负视速度法,由美国nsa公司开发并研制的反射层析成像技术等多种方法、由瑞士Amberg技术测量公司开发的TSP长距离提前预报法;利用弹性波纵波对诸多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岩体质量来做定性评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工程效益。

2.2.2电磁勘探。电磁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也较为广泛。例如,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多场源、三维和二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水利水电的工程中用来推测深埋的长隧洞围岩介质隐伏断层、结构特征、破碎带以及异常区等存在的可能影响工程的各种因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2.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电阻率法、电磁感应法、激发极化法。可分为交变流法理论、稳定电流场理论两个分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的则是电阻率法。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是属于电阻率法范畴,但同时它引进了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法,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快速采集,其测量结果可显示地电断面或剖面图并实时处理,从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目前,在单点与单源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为多点、多线、多源测量,从而发展成为了三维观测技术。

2.2.4地球物理测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动态测井技术成为了可能。同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91mm的钻孔发展到了50mm的钻孔,同时还可以实现图像数字化的实时采集存储,成果可刻录成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的处理以及制作。

电大水利水电论文例11

交易成本理论是何种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它又是如何影响企业成本管理的?通过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来明确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更多的发展要求及条件。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解读

交易成本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这种冲突会产生经济成本,这种经济成本通常是指新制度经济学所提出的交易费用,属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关键范畴,它是一种为了获取完整、准确的市场信息而付出的各种费用类型,还涉及到经常性契约、谈判等各类费用。交易成本理论的内容包括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包含了不同的费用与成本,如获取、分析与处理市场信息所需要的成本与费用,合同交易订立的费用,交易执行、违约、制裁等行为的费用,谈判、签约的形成的费用,不确定性因素产生的费用及企业内部组织出现的交易成本等①。这些费用与成本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没有成功地运用在能够发挥最大化价值的方面,由于资源的浪费、组织成本的提高,使得公开市场中交易成本的出现与产生。

二、交易成本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分析

1.交易成本产生的分析。

《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曾探讨了市场范围与专业分工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市场中某一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扩大会提高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随之会降低生产成本②,这是亚当•斯密对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的经济论断。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增加交易的成本,这种视角的论断是基于实际的市场运作提出的,当市场的规模逐渐扩大,分工与专业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交易活动也会随之变得复杂化,这就使得交易的参与者越来越多,造成不完全交易信息的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行为就会出现,如偷窃、欺诈与违约等,从而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导致个人收益逐渐偏离社会收益的现象。由此可见,专业化水平与分工的产生与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从《国富论》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型的构造无疑忽略了专业化与分工所形成的交易成本,将市场看成了一个没有交易费用与成本的场所。由此,新制度经济学者则提出了相对的观点,罗纳德•科斯认为市场的运作也需要交易成本,并将这种交易成本的产生总结归纳为“科斯定理”③。如果没有市场交易成本与费用,无论如何安排初始权利,当事人之间的谈判一方面会使财富得到最大化的安排,另一方面会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动驱使机制使得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与应用;如果市场存在交易成本与费用,安排产权的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这样可以通过运用资源交换的明确产权实现最佳效率的资源配置与利用。

2.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交易成本分析。

从科斯定理可知,利用水利水电企业内部组织制度的改善与产权制度的健全,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与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以此可以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水利水电企业会涉及很多专业,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这往往会产生信息传递的偏差,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这种情况可以应用科斯定理来进行改善,通过产权制度的健全,内部组织制度的改进,促进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与减少,以此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

交易成本的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它是通过选择不同制度形成的生产形式或消费形式带来的损失,这种机会成本既包括内部交易成本,又包括外部交易成本,还包括信息的取得成本、制度组织成本、监督成本及不确定性因素所引发的成本与费用等。机会成本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贯穿于水利水电企业组织成产、产品销售及投资决策等各个方面,通过机会成本可以优先选择出最优化的方案,放弃那些次优化方案所造成的损失。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在选择内部组织制度与配置生产要素两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与耦合性。

2.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

从现阶段不同学者对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来看,交易成本的内涵与外延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水利水电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考虑制度成本、社会成本、法律法规成本及政府监督机构所形成的监督成本等,这些成本都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水利水电企业要充分地考虑这些成本与费用为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不同视角的理论切合点,它可以丰富成本管理理论的内容,指导成本理论的核算与管理,完善成本管理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能够为交易成本的应用提供新的研究视点,推进交易成本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3.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

成本管理理论的落脚点在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的分析、管理与核算,它的目标在于为企业选择最为合适的产品工艺流程,提供稳定的生产组织结构,健全企业管理机构,完善企业管理的流程方式,通过这些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来降低或减少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④。水利水电企业的交易成本为零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企业可以尽量控制交易成本在数量上逐渐趋向于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因此,水利水电企业可以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利用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对不同社会性质的各种企业组织进行效率大小与存在必要性的比较,通过统一的交易费用标准来衡量水利水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企业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促进企业内部生产与经营管理有关组织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实现企业交易成本与费用的最大化节约与降低,从而应用交易成本理论指导水利水电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4.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⑤。

从目前交易成本的现状来看,现阶段无法应用经济度量的方式,或者是货币的价值形式来计量交易成本,它是一种虚拟的、非实际的表现形式,这就对成本管理的核算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不利于交易成本理论在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应用。由此可见,交易成本的无法度量为水利水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这种计量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属性与基本特征,如果基于企业交易费用定性研究可以进行成本管理的定量分析,并开展交易成本相关内容的探索,就会使得交易成本的内容转变为成本管理核算的分析内容,从而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领域,促进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不断健全与改进,加强成本管理的合理性,提高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四、结论与建议

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是相互、双向的,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要应用交易成本理论就需要厘清交易成本理论的内涵,分析交易成本理论产生的历程,并审视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交易成本,由此,解读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与交易成本理论之间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探讨,研究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共同之处;二是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相互促进;三是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四是交易成本理论为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提供发展空间。通过这四个方面影响关系的辨析可以明晰交易成本理论与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明确交易成本理论的指导作用,并开拓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的新空间。

注释:

①饶晓秋,朱东恺,吴斌平.交易成本理论:解释成本管理会计理论的新视角[J].当代财经,2006(1):24-27

②赖凡英,王朝新.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对水利水电企业成本管理会计的影响[J].湖南水利水电,2005(6):82

③邓倩.交易成本的界定、测度与市政应用———基于会计学视角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