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09:28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1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很多环节,如选题、文献调研、开题报告、实验研究、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答辩评优等[1]。各个环节都很重要,全方位的加强管理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药学教师,每年带教2~3名毕业生,对近年来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十分关注。既希望能够选择优秀的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又希望有合适的课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发展。选题环节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本科生毕业论文时间紧张,几乎没有更换课题的充裕时间,一旦确定题目就要勇往直前的完成[2]。本文从毕业论文选题环节师生遇到的问题阐述自己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一些体会,为不断推动论文质量的提高和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进行有益的探索。

1 以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双向选题

通常情况下,以什么研究方向为题,有导师指定,也有自己选择,不管怎样,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由导师指定的课题,导师也要介绍需要查阅参考资料;导师如果给予学士更大的自主性,由学生自己选择,导师要把握方向,随时提出建议和指导。总体来说,选题按照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选题。要真正做到把学生的兴趣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必须做到双向选择。目前,我校利用教务处网络系统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最终达到课题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合理化配置。对于网络双向选题,首先要求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承担的科研项目,兼顾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拟定若干题目。对这些题目是有基本要求的,学校先要初步审查才能让学生来选择。比如要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等。然后召集毕业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期间,教师和学生要多次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生要了解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进度计划等,让学生对所做的课题初步形成清楚的认识,如果发现不合适的情况,取消第一次的选题,重新再选。最后,教师同意选题,学生才能开展课题研究。

2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设计结论开放性的选题

目前大多数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范围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毕业论文内容空洞。药学专业下细分包括五大学科方向: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结合临床药学实际,还应该包括以及医院药房、临床药学等[2]。所以考察近几年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发现,覆盖面非常广。如此多的研究方向,如何集中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我觉得一个最根本的关键是要保证所选课题的创新性。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灵魂与基础。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我国医药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药学专业的创新意识就是在实际药学的领域中敢于尝试、推陈出新。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并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的首要任务。研究课题不能因为本科生实验时间短,基础底,操作能力差就降低要求。能够得出明确结论的验证性课题只适合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来用,而毕业论文不同。毕业论文的研究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有启发和可以探讨的[3]。部分药学毕业生需要到医药生产、营销、使用、服务和管理等环节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等部门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带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教学科研水平差距较大,有部分单位仅能接收学生实践但根本不具备本科生论文写作指导能力,急需加强管理和指导。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2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对其它教学环节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全面检查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今年伊始,教育部和财政部以教高2007年1号文件,正式出台《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即“质量工程”。《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共20条,是教育部作为《质量工程》实施的配套文件,目的是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2号文件第9条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由过去05年1号文件的“大力加强实践教学”,上升到“高度重视”,可见重视的程度显著增强。探讨新时期普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也已成为高教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工科专业面临的、共同关注的问题。两年来,制药工程专业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

一、现阶段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院提出的“上手快、后劲足”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部提倡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相吻合的。但对其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缺乏系统的、全方位的思考,缺少足够的亮点来支撑,例如: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就有许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

1.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冲突。

目前,本科生的就业工作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冲击最大,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移,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第八学期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按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安排,这个时期又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加之有些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不考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如何,造成了学生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因此,他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择业上,无暇顾及毕业设计(论文)。

2.招生规模与教学经费和教学条件矛盾。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设计经费不足,试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经费的短缺使不少高校学生失去了现场感受工程设计实践的机会,在设计中很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不能得到充分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一些课题的成果只能用图纸或计算机演示,这些都将会影响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2]

3.学生重视不够。

在毕业设计中学生态度、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其毕业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个教学环节中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该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毕业设计(论文)能否有创新,能否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关键在于学生主观能动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则取决于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所以,能否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认识,对毕业设计能否高质量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教学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整合的新专业,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研究。两年来,我们在对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 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与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3]-[7],结合淮海工学院实际,建立了适应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体系,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调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教学时间和顺序安排。

由于药厂的特殊性,制剂车间为洁净区,非生产人员不能进入,学生很难进入制剂车间实习,只能参观非洁净区车间,很难达到实习效果,加上学生又要提前落实就业单位,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毕业环节教学矛盾突出。因此,我们对毕业环节进行教学时间和顺序的调整,在时间上,将毕业实习从第7学期调整到第8学期进行,与就业相结合,待学生落实就业单位后,安排学生到就业单位实习,这样,学生可以直接进入车间实习,提高了实习的针对性,达到良好实习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由第8学期调整为7~8学期,拉长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但学时数不变,学生在第7学期利用原来的实习时间进行查阅资料,制订毕业设计(论文)方案,写开题报告等毕业设计(论文)前期工作,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在第8学期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验工作交叉进行,避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就业冲突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使学习与就业两不误,达到“双赢”。

2.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近几年,我院虽然加大了对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扩招形势下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存在着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实验条件不具备、设计资料种类数量缺乏等问题。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我们采取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将教师科研课题部分内容作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科研任务,教师拿出部分科研经费补充毕业设计(论文)经费不足部分,较好地解决了经费问题。

3.建立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两年来,我们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确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讨,确立了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和其他教学文件的修改和编写。我们通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题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进行审核把关;教师通过下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向学生书面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含原文〕了解课题的国外研究趋势及动向,通过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设计实验方案,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论文) 中期进行的情况进行检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师评阅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使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始终在监控情况下运行,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总之,在两年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几个影响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5,(2):200-203.

[2]陈丹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9):122-123.

[3]朱世斌.对制药工程专业内涵的探讨[J].药学教育,1999.15,(3):7-8.

[4]马凤余,彭代银,王键.高层次制药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1.20,(4):16-18.

[5]余国琮.面向21世纪的化工高等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增刊):17-19.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3

1.1 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定位  我校中药学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中医学、药学等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流通、使用、生产、检验领域从事中药调剂、合理用药、中药制药、质量检验等符合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可从事如下工作: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的调剂、合理用药及养生保健等工作;中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中药及天然药物相关实验室技术工作。

1.2 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概况  根据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方案,中药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本科人才,而非研究性相关人才。本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即:利用3学年进行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利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进行中药相关岗位实训并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工作中,力求围绕毕业论文的核心目的,以实际岗位工作为核心,在毕业论文中解决实际问题。

2.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实践及成果分析

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目前已完成2011届、2012届及2013届,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根据实习单位特点及具体实习工作内容,以培养方案为核心,不断地对毕业论文工作的过程、形式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实践,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2.1 选题阶段灵活,双指导教师选派,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我校中药学专业大多数学生进入不同实习单位或不同岗位,原则上要求一人一题,与岗位相结合并考虑实用性,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结合实习单位具体情况、实习具体内容及自我兴趣自拟选题选题务必紧扣培养目标,可利用一种或几种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且有可实施及可操作性首先在实习单位指定指导老师,因为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一直在岗位实习,实习单位老师可随时指导学生;同时,学校会配备1名校内负责教师协助指导,跟校外实习单位的老师沟通,高质量地全过程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对于实习单位没有相关指导老师的,结合选题的同时,在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基础上,选派校内老师作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并实行负责人制。

3.毕业论文选题类型的多样化

3.1 鼓励支持科研型毕业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单位是科研院所或医药公司的,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中药研发等项目,毕业论文与科学研究相关,这与大多数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致。在此期间,学生可以对药物研发有深刻认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部分毕业论文题目为此类论文。

3.2 增加实验大报告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某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质检部门,在实习中主要接触质量检验工作,依据药典或相关规范操作,无需进行科研设计,不能完全等同科研项目,将该类型设定为“实验大报告”的实验型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将实习工作及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掌握。

3.3 增加调研型毕业论文的形式  调研型论文的增加基于以下几点:①众多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大多是实验型论文,这是沿用多年的医药学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的模式。然而,我校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中不能接触相关实验或科研项目。②我国高校中药学相关专业的毕业论文遇到诸多问题,也都在进行改革。中山大学药学系学生做过调研型毕业论文,其他中药学专业做调研型论文的资料很有限。③从我国高校现状来看,除实验性很强的专业外,有很多专业的毕业论文倾向于社会调查深入剖析某专题的实质。且我校经济管理等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采用调研型论文。

基于上述,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增加调研型论文,不仅非常切合毕业生的实习岗位,也符合就业现实情况。该调研型论文要求与中药学领域相关,解决单位的实际问题,这对毕业生开展后续工作及工作晋升都有现实意义。通过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调研,完成毕业论文,能够对学生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全面考查,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岗位实际需要相结合,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及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得到综合训练,达到毕业论文教学目的。

3.4 增加处方分析类型的论文形式  学生实习的具体工作是医药药房的中药调剂工作,可以对处方的规范性及合理性进行分析,有些可参与医院开展的处方点评工作,将该类型设定为“处方分析型毕业论文”。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问题,也可利用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的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也为后续中药调剂工作做铺垫。

3.5 增加实习总结类型的论文形式  实习单位是医药公司或药厂的车间,学生实习中参与药物生产过程;有的实习单位是药店,学生实习中进行药品销售、中药饮片调剂、中药煎药或库房管理等工作,可以根据具体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总结类型”毕业论文,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药学相关岗位工作内容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也可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践操作中的每一环节,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毕业论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4.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避免就业的冲突

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毕业论文与就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平衡,有的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或找工作中,难以保证毕业论文任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对此状况进行相关改革:调整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毕业论文时间已经由原来的大四下学期调整到大四的两个学期,实践证明这对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成效。我校中药学专业为缓解此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将毕业论文的启动时间提前,学生在8月中旬进入实习单位,基本在9月初左右确定选题,在实习的前半过程中基本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后续的实习工作中只进行论文的撰写及补充等工作。这样的时间安排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就业与毕业论文的矛盾。

5.毕业论文的模拟训练的必要性

在论文工作开始前,开设相关课程或必要培训,使学生掌握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在实习前进行毕业论文系统辅导,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及论文要求,并要求实习单位强化对论文的质量监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进行课程设计和集体指导,开设系列论文选题指导和论文写作等专题讲座,辅导一些共性问题,从源头上改善毕业论文质量。广西中医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论文相关的技能训练。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利用毕业论文开始前的“中药课题设计”为毕业论文工作打基础。课程中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讲座,并对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模拟;同时,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撰写科研论文能力,毕业论文开始前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正确态度的引导,通过适当培训、练习及模拟设计等措施,逐步使学生掌握完成毕业论文的有关能力,从而确保并促进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6.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严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精心组织和指导是毕业论文顺利完成的保障;需要规范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权责。在论文管理过程中,需要找到较好的全程管理方法,PBL教育理念贯穿于选题、文献搜集、课题设计及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各环节中,从而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在我校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制作《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给学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使指导老师和学生均能够明确论文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全程确保论文质量;及时了解在论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共性的困难问题,统一解决并予以明确;对于有些学生对论文的态度及做法错误,及时告知、纠正。在论文的开题、中期、答辩等环节严格把关,对于质量较差的学生,要求其进行二次审查。同时要求学生在每2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进展,以便更好地指导与管理。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39-02

2015年4月,工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十二部委颁发了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发展的部级规划――《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规划中强调加快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5月,国务院颁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充分说明中医药行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中医药大学作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中药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新型中药学专业人才是当今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所在学院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科研素质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探讨中药学专业人才科研素质培养的有效模式。

一、加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策略

(一)入学专业教育是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的美好开端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新生走进大学校门、开启求学之路的第一堂课,是大学生打好基础、完成角色转变、树立信心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纪律观念、行为准则的关键时期[1],也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起点和基础[2]。而入学教育一般包括基本教育和专业教育,入学基本教育是成就优秀大学生的关键,而专业教育则是培育优秀专业人才的美好开端。

我院入学教育分三个层面,首先是新生见面会,辅导员、班主任和同伴辅导员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其次是全校入学教育,包括基础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适应能力教育等;再次是学院举办专业教育,各专业负责人介绍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专业现状及前景、学习条件等。专业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时期,入学专业教育是给学生划一个轮廓,让他们自己绘制美丽的专业蓝图。

(二)由浅入深的专业理论教学为培育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院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及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研发等领域从事标准化中药材生产与鉴定、炮制与制剂、质量分析、药理与安全性评价及临床合理用药等专业人才。

我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基础化学,生物学课程,中药学相关课程,药学相关课程。

中药学专业理论课是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带领中药学学生对本专业的进一步了解、认识。在教学研过程中,老师能发现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所以,理论课的学习是基础,也是补充。

(三)实验技能操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寻找科研兴趣点

中药学本科生实验技能培养以师生为主体,学校学院为实验提供场所、经费等条件。技能操作有理论课教学实验,野外采药,科研助理,开放性实验,专业技能竞赛,挑战杯等。

我院中药学本科生开设专业理论课对应的实验课程。此外,学院老师招募科研助理,协助老师或研究生做一些实验项目;各教研室还开设本专业的开放性实验,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实验;学院组织相应的专业技能竞赛指导老师团队,系统培训参与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等;校团委、院科教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等课外科研活动。

(四)科研思维训练,科研能力培养,开启科研之旅

中药学本科生在理论课学习和实验技能操作过程中培养科研兴趣。其科研意识和兴趣的培养是有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提。因此,培养其科研兴趣,激励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于培养中药学专业科研人才至关重要。在培养中药学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兴趣方面,我院着手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校院领导高度重视中药学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培养。为有效激励中药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兴趣,调动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其科研思维,提升科研素质,学院开设院内教授系列讲座,鼓励本科生积极参加有关科研活动,增强自身科研素养。

第二,邀请国内外中药学、药学专家开设系列讲座。先后邀请美国密西西比大学Ikhlas A.Khan教授、Dale G. Nagle教授,美国农业部David Wedge教授,美国南伊利诺伊州大学曹德良教授,加拿大Alberta大学Raimer Loebenberg教授、Raimer Loebenberg教授,卡尔加里大学郑熙隆教授,巴基斯坦国家科学院主席Atta-ur-Rahman院士,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果德安教授,中国药科大学孔令义教授等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这些学术活动既是学术盛宴,也是最好的专业思想教育和科研意识的启蒙。

第三,为推动我院与国外大学和机构的合作,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学院以与国外高校开展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为基础,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境)外学习和研修。已先后已选派10名优秀本科生(2014年4名,2015年6名)赴美国密西西比大学交流学习。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于2014年参加以中医药为主题的香港文化交流之旅,推动了两地教育交流。这为提高我院中药学本科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意义

(一)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对本院中药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参与了科研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参与科研过程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通过文献检索查找所需专业资料,既锻炼了学生运用检索工具,也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思维;(2)通过参与科研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训练,养成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3)通过科研选题、设计方案、申报立项、完成实验、课题总结、答辩、撰写科研论文等,为本科生提供了科研训练的机会;(4)通过学生结题、撰写研究成果简介等科研过程,使学生尽早进入各专业科研领域,接触学科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

(二)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和锻炼

通过参与科研素质训练的各项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知识的不足而激励自己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水平都有了明显进步。对我校历年推免生进行调查,发现推免生除了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强外,几乎都参与过科研工作。

(三)学生的科研活动取得可喜成绩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五年来学院在挑战杯比赛和学生科研课题申报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院学生每年均有获得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药学院学生共获批科研项目78项(其中省级24项,校级53项),其中中药学专业学生科研立项占全院的二分之一。2011级中药学专业三名同学在全国首届中医药社杯全国中药学类专业知识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全国42个参赛代表队);三名同学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共126名选手,一等奖全国取9名,二等奖全国取18名)。

(四)培养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

中药的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需要我们中医药人去传承、发扬、创新,但中医药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需要知识面广且深的中医药团队去攻克[3,4]。让学生参与科研工作,不仅提高了其自身科研能力,为其以后的科研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我们中医药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三、思考

我院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在学校的关心下、学院的培养下,凸显出了不少中药佼佼者,但学院能否培养更多的能为中医药事业做贡献的优秀人才,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1)加快落实本科生导师制[5],让学生能更系统地接受科研训练;(2)给本科生开设本专业的综合大实验[6],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专业的本质;(3)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7]的质量要求。

四、结语

加强中药学本科生的实践动手、查阅资料、主动自学、科研思维、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科研素质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时展对中医药高校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中药学人才的需要,是中医药高校立足的根本。学校学院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关心、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本科生科研活动必将蓬勃发展,为其继续深造和快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会有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综合性中药学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刘吕高,汤磊.地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对策[J].新西部,2014,(3):107.

[2]李元元,李鑫.浅谈当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时代教育,2015,(7):96.

[3]王永炎.中医药科研形势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7(17):705-707.

[4]张霄潇,莫美,马双成.中医药科研方向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21):233-235.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5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基本理论知识

在全面掌握药理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物经济学、医学统计学、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中毒与解救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某个方面有深入研究。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掌握临床用药的基本特点。

掌握本专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2、相关理论知识

掌握所从事专业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的新进展;熟悉本专业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有较强的医、护、患沟通能力和良好的病案阅读及文字总结能力。

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学识水平

较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能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对临床药学专业的某个方面有深入研究和专长;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本专业工作实践和研究中。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临床药学工作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药师期间,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a.全面掌握临床所用药品的特点,有较高水平的重大类别疾病用药评价推荐项目不少于1项;能独立制定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能有效地建议临床科室合理用药;对新药有较高的评价能力。

b.主持开展符合本领域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业务或新技术研究开发项目不少于1项,取得明显成绩,并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c.具有协助科室领导全面负责本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能力,对下级药师起到较强的指导作用。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a.组织下级药师制定药物治疗方案;指导下级药师开展治疗药物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察等合理用药工作。

b.每年临床服务时间不少于本专业工作时间的1/2;带领下级药师参与会诊、推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每年为医、患提供合理用药咨询,进行药物干预等工作记录,不少于300例次。

2、带教

有较强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具有对本专业中、高级专业人员的带教能力;每年为下级药师及临床医师开展与临床用药相关的用药新进展、新知识专题讲座或授课不少于10次;有带教主管药师或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不少于1名的经历。

3、科研

担任副主任药师期间,具有跟踪本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本专业需要提出研究课题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写出课题设计或实施意见,组织实施,撰写总结报告或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上不少于3篇。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凡申请参加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人员,必须具备申报条件和相应专业学科的标准条件。本标准条件所要求的工作经历与能力均为担任主管药师或副主任药师期间进行和完成的工作。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6

以产学研结合打造中药学专业学位主要培养环节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要求,教学应以能力与技术培养为核心,聘请在中药研发、注册、生产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教学方式注重教师讲授与学生研讨、模拟、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按照此要求,校企、校(医)院联合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应成为专业学位培养的主要形式。在此基础上,采取双导师制的指导方式,学校导师负责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合作单位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由此,校外基地建设也成为决定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除了生产企业的技术、管理与市场营销等部门,医院临床药学部、药房以及医药公司等实践基地以外,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现有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产学研基地等优势条件,与国家和各省重大工程、重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需求挂钩,是强化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条件。

2构建举措

2.1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科学设置方向培养目标上,中药学专业学位旨在培养能够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胜任中药产业各个领域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此目标为指导,可以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是从事中药产业各领域、各环节的质控、监管、营销的应用型人才,而非药物组成、机理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在实际培养工作中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全面胜任行业实际工作的实践应用能力;基本掌握生产、流通、管理与科研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具备敏锐发现、善于分析、快速解决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或突出事件的组织应变能力;同时注重人文与专业素质的培养,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及时处理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能力。

在学科专业方向,可设置为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医院调剂与制剂等5个主要方向,基本涵盖了中药产业及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方向要求研究生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中药新药注册法规和政策,具有现代中药产品研发各环节的科学设计能力,胜任现代中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药制剂分析与质量控制方向着眼于中药及复方制剂的质量监控工作,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定性鉴别等现代分析技术和方法。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方向主要培养掌握药用植物栽培与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从事中药材种植、鉴定、加工、炮制及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中药市场营销与管理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医药企业、事业单位需要,掌握营销、经济、法律专业知识与技能及中医药知识的高级管理人才。医院调剂与制剂医院制剂方向旨在培养能够开展医院制剂监管工作,对临床医生与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与信息服务的专门人才,应掌握中药饮片的鉴别、保管,掌握中药各种剂型的制备过程及各生产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2.2强化阶段培养,优化培养过程围绕实践应用能力与技能的培养,拟设置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3个主要环节。其课程学习为第一阶段,时间为第1学期,在学校集中完成课程学习和基本实验技能;第2学期至第6学期为实践技能培养期,进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期间,第4学期至第6学期不脱产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一阶段在主、副导师指导下填写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主要工作是按照课程要求完成所选理论课程和技能方法课程的学习。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公共课由外语和政治理论课组成,为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反映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近期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为方向分化课,是依据研究方向的不同,开设的侧重某一分支学科的系统知识,为选修课。

例如,制药工程与技术方向可设中药工业化制剂原理及技术、制药设备原理、中药药品设计与研发、GMP与技术改造等课程。中药检验与分析方向可设置中药品质评价与质量标准建立、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中药仪器分析专论等课程。医院调剂与制剂方向可设置中药临床研究管理、中药调剂学专论、中药临床循证评价、中药物流通论等课程。依据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应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要注重理论学习与生产管理实际有机结合,以知识或问题(能力)为主线把不同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创新教学方法。

授课方式上,多采用课程讲授、案例研讨和实验设计等形式,重视发挥在中药产业管理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医院)专家参与教学。第2阶段是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在合作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部门进行专业实践技能实习,时间为2年半。第2阶段可分为专业方向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个部分。最后一年应属于专项技能训练阶段,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并进行资料收集,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完成开题报告评议工作,并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第6学期完成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与申请环节。

2.3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中以产学研结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专业学位培养质量的主要手段。国际先进药学教育均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为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大多数学校在药学实践完成时不仅授予学位,还颁发实习毕业证,没有实习毕业证,就难以找到工作。英国的临床药学实践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实践方式亦多种多样。日本、德国均有相似的药学实践要求。因此,中药学专业学位应充分发挥校企、校院联合培养的优势与特色,采取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在职研究生导师和合作企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共同担任导师,指导研究生技能训练与学位论文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导师在专业技能实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实践技能培养环节应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制定基地的建设规范,特别加强生产、流通等方面基地条件与教学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7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8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21-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作者:陆世惠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百色革命老区,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60%以上。我校的培养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本民族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因此,我校药学本科药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服务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毕业生未来工作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位。相对于东部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我校药学本科生的公共英语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更低,而且将来多到本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进行专业外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专业外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深造学习、科研前的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上。因此,我校药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中低难度专业外语的阅

2.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药学英语》教材有:①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国斌主编,涵盖药品说明书、英美药典、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美国《化学文摘》(CA)和药店英语等内容。②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有贵主编,以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为纲,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药学涉外业务中的英语交际能力。③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分上下册。上册为基础药学英语部分(科普类),除按药学专业学科分单元介绍外,还有药典、药品说明书、新药研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章节,每单元最后介绍医药英语构词知识。下册为专业药学英语部分(以专业杂志最新论文为主),也按学科分单元。④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包括临床药学英语、药品英语名称、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药品说明书、中药学英语等。⑤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大魁主编,包含临床药学概况、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学、药物安全性、药历文档、专业研究论文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等。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我校选用适合分学科深造学习的教材,即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由于该教材存在一些不足,尚不完全符合我校的教学需要,笔者汇编了教学资料予以弥补。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1)专业词汇该教材没有摆脱公共英语的思维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阅读-背单词-做题的老路上[1]。而我校药学英语教学重点是阅读翻译,影响阅读的关键是专业词汇,这正是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最大区别,应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学习专业词汇的方法。很多词汇中包含具有固定含义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少量的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大量单词,掌握前缀、后缀可以轻松学习专业词汇[3]。尽管该教材课后以15个表的方式汇编了大量医药英语词根和零散的前缀、后缀,改善了第3版教材忽视专业词汇构词法的面貌,但是没有系统汇编常见前缀、后缀,难以与公共英语衔接;没有汇编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难于教学大量药物的化学名称,而这恰恰是药学英语的核心词汇。为了照顾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笔者补充了英语常用前缀、后缀和词根表,于第1次课(3学时)讲授,实现公共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的衔接;为了便于学习药物的化学名称,笔者补充了英文化学命名简介等资料,于第2次课讲授,这也是第1次课构词法的应用。

(2)课文阅读第3~7次课,笔者选教了7篇上册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不同学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英文化学命名法则推断专业词汇的含义,同时总结翻译技巧。第8~9次课选教2篇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下册课文,重点是了解专业英语论文的结构。

(3)实践应用该教材涉及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一些科普性的介绍,但是没有对药品说明书的常见项目进行系统介绍,也没有举例进行说明书的阅读,学完后不能真正掌握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技巧。此外,该教材没有涉及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不适应科研和的实际需要。因此,笔者补充了FDA英文药品说明书规定项目、2个药品的英文说明书、CA检索讲义、论文英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分析等资料,于第10~12次课讲授。

3.教学方法与效果

由于授课内容包括几个板块,不同板块之间差异较大,宜针对不同板块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1)专业词汇板块从公共英语单词学习经验交流入手,与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比较,轻松过渡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如给出一个大学英语四级核心词汇president,提问学生是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前缀、后缀、词根、复合和外来语等几种构词法。接着分类列出常见的前缀、后缀等,运用构词法分析公共英语单词,再引导学生推测专业英语词汇的意思。例如,表示否定、相反意义的常见前缀有:ab,dis,in,un否定;mis,pseudo错误;anti,contro,counter相反,反抗。分析disappear,“不出现”就是“消失”,推断antibody,“反抗身体”就是“抗体”。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先要求记住甲烷methane,乙烷ethane等几个烷烃,指出ane是烷烃的后缀,其余部分是表示碳数的词根,各类有机物命名相应改变前缀、后缀即可,如醇类的后缀是把烷烃后缀的e改为ol,甲醇就是把methane相应改后缀即得methanol。课堂中逐一总结,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后布置一些代表性化合物的命名。事实证明,该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为专业词汇学习和后续课文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2)上册课文板块这部分的课文很多,不可能在短短的5次课内学完,笔者认真选择了几篇中低难度的课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每次课认真筛选十几个有代表性的中低难度的句子作为翻译任务,进行任务型教学;另根据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不作为翻译任务,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翻译。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启发作用。上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每组都有一个句子的翻译任务,由各组举手领取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翻译作答。翻译前,允许翻译者提问生词求助,面对求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化学命名法则推断生词含义;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纠正、完善翻译,同时总结翻译技巧。如给出翻译任务:

Withthedevelopmentofgeneticengineeringandproductionofmonoclonalantibodies,itislikelythatevenmoreagentswillbeproducedartificially.

引导学生推断生词:mono单,clone克隆,monoclonal单克隆的;anti抗,antibody抗体。学生翻译为: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人工生产的药物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引导性提问: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都是人工生产的,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到底是提取还是合成呢?最后总结翻译技巧:必要时适当换词以避免字面直译的歧义,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翻译为“人工合成”更佳。实践证明,本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翻译能力。

(3)下册课文板块下册课文难度普遍较大,不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科研论文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深入学习和科研打基础,笔者选了2篇具有论文经典结构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介绍论文的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推断文中的专业词汇。经询问,学生表示下册课文较难读懂,难以独立翻译,但是学习后对科研论文结构有了基本认识。

(4)实践应用板块该板块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检索和写作,需要重视实践练习并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后,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实践,然后给出实践练习任务由学生当堂实践,接着以抽查方式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马上进行补充讲解和纠正。最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完成。从完成的实践任务来看,学生初步熟悉了以上几种应用技能。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授课学期安排不太合理我校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选修《药学英语》。根据我校药学本科实习时间安排,可选的学期是大三上或下学期,而学生多集中在大三上学期选修该科目,教务处又安排在上半学期教学,学生还没有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的中文基础,或中英文同时学习,此时学习专业外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学生难以学好该课程。建议培养方案规定,只能在大三下学期选修该课程,如果确实需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也要安排到下半学期,努力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的中文基础后再学习本课程。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9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近年来,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且在海外的传播亦更为广泛,使得高等中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同时也使中医药得到更好地发扬传承,进行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以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多元化的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不少学校的中药学专业建设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课程体系庞杂,知识结构零乱,实践适应性差,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论证不足等问题[1];同时中药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保持中药特色已成为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必须突破的瓶颈[2]。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设立了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了《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标准中指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应坚持“双思维并重”。“双思维并重”即指科学思维与中医药思维培养并重,尤其为中医药思维,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3]。这是中药学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迄今中药学专业教育中所缺失的,更是培养本领域未来的领军人才不可或缺的。在当前应对中医药思维的培养给与高度重视和更多的关注[2]。目前中医药思维的诠释已比较完善。中医药学的辨证思维、整体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思维、意象思维、类比思维、中和思维等思维方法独具特色,是当今中医药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祖国医学过程中,必备的思维品质[4],建立中医药思维对于今后的中药学专业课程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乃至日后的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药专业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2中药学专业中医药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2.1传承校园浓厚的中医药文化奠定中医药思维基础

营造良好的中医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药思维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为学生带来舒适的生活状态,而且能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供阵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熏陶。如福建中医药大学新校区,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标本馆(含生态景观区、闽台中草药区、贵细药材区、中成药区等)、福建中医药历史名人(陈修园、宋慈、董奉等)、文化长廊(方歌走廊、时令广场、河洛时光等)等,这些均刺激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校园内建设时珍园(药用植物园),将时珍园分区化类,尤其是设立了“立体中药园”区,“立体中药园”区的植物依《中药学》课程中的中药功效来分类,徜徉在“立体中药园”区,身边的花花草草皆为专业课所涉及的,这不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营造科学严谨的中医药校园文化氛围,既能提升学生中医药文化底蕴,又能正相关的刺激中医药思维的形成,逐步培养起学生系统的中医药思维体系。

2.2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彰显中医药思维特色

在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特点,加强中医药思维方法教学,使学生学会应用中医药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应注重中医学基础的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哲学思维、司外揣内等思维的培养,注重中药学、方剂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药“法象用药”与意象思维的培养、药物四性与中和思维的培养、类比思维的培养等等。如根据五行学说来解释五味的定义;根据天人相应理论,应用取类比象法来解释蝉蜕治疗夜啼;根据相生相克理论来解释茯神的安神等等,运用中医药思维来研究、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药物之间的关系,以此指导临床用药,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把握中药运用的整体联系与功能,为中药学人才向着更高层次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授课方式方面,除传统讲授法外,还应设计IBL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既能激发了学生对于教学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于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思考,加深对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如《中药学》中防风药性辛甘、微温,并无苦味,为何具有“胜湿”功效?讲授上可采用精讲与设疑相结合方法[5],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内容,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去分析讨论问题,以提高中医药思维综合运用的能力。

2.3拓展第二课堂

培养中医思维运用能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素质拓展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从社会实践、文体艺术、社团活动、技能培训等方面实施素质拓展各项训练,以开拓学生社会视野,促进学生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如福建中医药大学通过以校园文化,让“药”入目;请名师论药,让“药”入耳;办专业活动,让“药”入口等,逐渐形成自身专业特色。

2.3.1请名师论药

让“药”入耳对于中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想对自己的专业深入了解,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举办专业教育。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就建立了面向学生的学术讲坛“名师论药”,邀请知名国内外中药学专家到校,不定期举办“名师论药”系列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中药学专业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专家的中医药思维模式。如北京大学药学院蔡少青教授来院举办“三七的生药学研究与质量控制”的学术讲座;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陈建明教授来院举办“难溶性药物注射给药系统”的学术讲座;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院长吴介信教授到院作“中草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之机转探讨”的专题报告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学术讲座,让学生树立起全新的学习观念,主动寻求知识的增长,并培养了其运用中医药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2办专业活动

让“药”入口在学生课余时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发挥品牌学生社团“本草社”作用,依托时珍园和标本馆,培养中药材及中药文化知识的解说员,向来校参观的客人讲解中药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身边的药用植物,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又能促进其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我爱背方歌、我爱识中药”的三爱活动比赛,既夯实了学生中医药理论学习的基本功,又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形成;举办的腊叶标本制作、药膳烹调大赛、中药传统剂型制作等专业比赛,通过亲身的实践,加深了学生对传统用药规律的认识,让学生从最初的思维程式化模仿,逐渐过渡到娴熟运用。

2.4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凸显个性化中医药思维培养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中药专业新生从入学开始,除要完成正常本科教育所要求的学习内容以外,还需参与一项立项活动,故给每个学生选配专业导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中药学专业讲究传承,本科生导师制度,一对一实施个性化培养,会让学生在跟师实践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带教教师的实践技能与学术魅力,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专业实践教育,同时也让中医药思维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是第一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同时依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利用设置的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引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大学生挑战、创业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仅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而且也会大大增强学生的科研水平能力与创新意识。

2.5多元化成绩评价

突出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的考核围绕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等中医药药院校应积极探索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福建中医药大学制定的《本科考核办法及试卷命题规范暂行规定》中指出“除了采用传统的期中考、阶段考、结束考和期末考等试卷方式之外,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类型和特点选择口试、闭卷、开卷、操作、论文、答辩、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形成具有课程特色的考核方法,以使考核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中药学专业而言,药学院亦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加强了对中医药思维方法运用考核,侧重评价学习情感、态度及策略,实践规范操作能力及质疑,反思及创新精神;终结性评价以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形式为主,同时加大了中医药思维能力考核内容,借此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评判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毕业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中药整体知识内涵达到融会贯通。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是中药继承与发展的核心[1]。中药学专业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中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中医药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以全面提高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匡海学.厚基础重传承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医教育,2014,33(3):1-3.

[2]匡海学.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3]胡菲桐,张瀛予,方玲.关于培养中药专业大学新生中医药思维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19-120.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R64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a)-0152-03

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中药学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0年批准设置了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MCMM),并于2011年首次纳入全国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1]。作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辅导员及导师,笔者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

1 转变观念迎接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

近年来,从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就业形势来看,每年行业内单位接收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有限,仅少数毕业生进入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因在校学习期间对中药学领域内的生产、流通甚至管理工作接触较少,需要用人单位在实践的过程中重新培养,造成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浪费。这表明原有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体系,注重基础研究,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绰绰有余,而难以满足中药学领域内多元化的发展和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背景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增补了中药学研究生专业学位,其培养的目标是:热爱中医药事业,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系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胜任中药生产、质量评价与控制、新药研发、注册申请、流通管理、合理使用、临床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中药学专门人才[1]。这就要求承担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单位、导师甚至报考学生必须认真学习国家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从思想上积极转变观念,认清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新科技革命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是时代的产物;正确理解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学位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二者是建立在共同的学科基础之上的,没有优劣等级之分,具有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点[2]。中药学专业学位的设立,有利于创新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中药学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机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正确理解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才能让培养单位和导师积极参与制订和实施具有特色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才能让导师努力创新,扩宽知识领域,从原有的基础研究扩展到应用研究,注重专业能力和行业适应性的综合培养;才能吸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主动报考,保证生源,这些都是保证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功的关键。

2 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的教育制度。导师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学术道德、论文质量、创新思维、社会责任等方面对研究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3]。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来讲,实践环节是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地方,除了完成实践课程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学位论文应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进行中药学领域内的应用型研究课题,体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研究生运用中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中药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更应该有一定的中药学生产、经营、流通、管理等实践经验。对于大多数一直在高校里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导师尤其是年轻导师来说,他们大都是在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缺乏与中药学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短时期内让他们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当务之急是建设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导师队伍。

近年来,“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模式的引入,让少数高校导师和校外的中药学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研究课题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向理论和应用研究共存的状况,他们有能力指导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应用性研究。另外,由于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借助医院里的导师力量,指导研究生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全科和专科医生。因此,在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的典范,引进“校外导师”或建立“双导师”制[4-5],即根据培养专业的需要,经过推荐、申请、严格的审查程序,吸纳一些从事中药研发、注册、生产、流通、应用、监管等环节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工程师等作为相关中药学领域的导师,参与教学和指导论文工作,扩大导师队伍。这有利于高校导师接触本领域内有名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程师,拓宽研究领域,从理论研究转向理论和应用并重的研究;也有利于更多地专家和工程师能有机会走进大学讲堂,传授知识和分享经验,促进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实践课程的实施;更有利于研究生在学习和论文研究进程中,得到中药学领域内的学术专家和实践专家对其进行理论及实践指导,缩短解决一些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的周期,促进中药学事业的发展[4]。目前,我校除了鼓励校内导师保持和发展已有的校外单位合作关系,也积极的与相关的制药企业、医院,药事管理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培养协议及定制人才计划等,选聘一些校外导师,与校内相关专业导师建立联系,共同商议并制订了相关的研究计划、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导师和学生的认可。

3 建立符合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与平台,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论文研究等多个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将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堂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5]。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在“以中药行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注重“知识或问题(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尤其是在完成与中药产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学位论文中,他们需要掌握多个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比如中药化学成分分离和剂型转变涉及化学、物理、检测仪器等内容,药理研究涉及解剖、病生理及中医理论等内容,甚至研究过程中涉及多分支学科交叉合作,比如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论文中必须要有活性测定,新药研究过程中要重视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等实际应用问题,在从实验室到生产过程中,要解决产品的收率、成本等问题,新技术(纳米、分子荧光显像)等在制药领域内的应用。因而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除了原有的中药学研究生课程外,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种类和比例及注重知识的交叉性、实用性、创新性是必要环节。在组织本领域内的专家讨论编写新的课程的同时,培养单位之间可以通过协商建立“课程资源共享”,即研究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本校内课程,也可以选择去相关领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听课,甚至有些课程直接聘请校外相关领域内的专家来讲。这种方式可以解决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立的局限性,也可以让研究生根据需要选择课程,学习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养成跨学科视野与开放性思维品质。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环节,增加实验课的比例和在中药学相关领域的药厂、医院等单位中实习时间。我校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学校与审核通过的有资质的实习单位共同制订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实习计划,包括科室轮转、仪器使用培训、法规培训等,让学生有机会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掌握相关实验操作及技能,提高行业的适应能力。另外,导师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如参加会议交流、科研项目申请、企业例会等,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逐步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6]。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2~3年,在这期间,研究生要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实践课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以往的中药学学术型研究生基本是第一年学习理论课,后两年的时间在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工作,而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三者可以同时进行,边学习边参加实践,同时接触研究课题,除了合理利用时间外,更容易激发研究生的灵感和创新性,有利于课题的顺利进行,缩短研究周期。

4 注重质量制订严格的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考核标准

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学位的设立是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学专门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要适应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面临的是解决中药学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问题,因此,在培养质量上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同样重要,必须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包括导师和学生。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每一位导师的学术水平、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因此,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有严格的资格认证和考核标准,废除“导师终身制”,鼓励导师要不断的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充实,积极主动参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选择适合中药学各个相关领域内的具有开拓性、前沿性、创造性的课程和应用型研究课题,实现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有规范的毕业标准,比如采用课程考核学分制,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内进行实习期间,要进行不定期的考核或撰写调研报告,内容必须与中药产业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学位论文形式虽可多种多样,但要有严格的开题报告、可行性论证、中期考核,答辩成员中须有药学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综合量化评分,作为评定奖学金、博士生入学考试、推荐就业等制度的标准。

5 加强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才兼备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需要,是维护高等学校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传统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每个培养单位都有比较成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经验和方式。但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出现与传统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不同的思想问题。比如,在与本校首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接触中,发现80%的同学因为未考取学术型研究生转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他们对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及未来就业比较迷茫,潜意识里认为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标准低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产生自卑感;少数同学因为家庭生活负担支付学费困难,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收学费有意见,认为是学校的创收手段或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看待等,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人格和素养教育的质量。研究生院领导通过座谈会的形式,让同学们了解了国家的政策和学校的安排,收费的原因、标准和用途,并通过设立贷款、困难补助、提供助教工作的方式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同学,稳定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另外,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外实习中,脱离高校严格的制度管理,容易变得自由、散漫,在接触复杂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工作情景中,可能受一些不良事件影响其不成熟的思维方式,产生不良动机。因此,应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学生管理部门的实习单位或建立负责人(辅导员)监督管理制度[7],制订相应的思想道德规范,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制止不良的苗头。此外,充分利用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及实践的机会,把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因地制宜的调整和创新[7]。导师是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第一负责人,在进行专业指导过程中,应注重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杜绝学术上不严谨、不认真的态度、造假剽窃以及自私、破坏团结等行为。

综上所述,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过程中,应对中药学相关领域中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中药学研究生教育的新挑战。当前,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相关培养单位都在积极努力探索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途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随着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及配套政策的出台以及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发展跟踪调查,中药学研究生教育会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关于印发金融硕士19 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Z].学位[2010] 15号,2010-03-22.

[2]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 马淑艳.导师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7):32-33.

[4] 吴仁群.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2): 52-55.

[5] 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 46-47.

药学本科专业论文例11

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在专科阶段,中药药剂学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院校虽然开设了实验课程,但是中药药剂学实验受条件限制,实验过于简单,课时过少,急需在专升本教育阶段予以加强。应与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专升本教育属于本科层次的教育,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应达到本科标准,为避免与中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雷同,必须根据专升本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适合其特点的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符合人才需求。

必须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课程,除了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应增加具有一定先进性和实用性的专业课程,防止“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做好专科与本科知识结构的衔接在专升本学习期间,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首先解决好专升本教育存在的知识结构衔接问题[2]。专升本教育是在专科基础上的提升教育,按理来说许多基础理论知识不必再重复学习,但是,由于专升本学生来自不同院校,所学课程及教学重点存在差异,并且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与本科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加之学生遗忘较多,且有些知识陈旧,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予以更新。尽管学生在专升本入学时皆通过了严格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考试,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的专业基础一定能满足中药学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根据培养规格要求及课程相关性合理制订教学计划,科学设置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做到“有增有减”。

如在中药药剂学理论教学中,中药学专业本科课时为80学时,专升本为64学时。实践证明,这样的课时设置是科学合理的,既考虑了学生的专业基础,也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应采取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将课程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进行分类。在设置时注意课程的整合,摒弃重复内容,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按序形成。在课程设置上,除强化中药学专业知识外,还应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口径,增设新药研究思路与方法、分子生物学、中药鉴定现代研究、生物药剂学、中药炮制现代研究、药学文献检索及科技文体写作等课程,使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应通过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内容为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生产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3]。加强实验教学是适应中药学专业专升本培养要求,有助于对理论课程教学成果的促进和检验。应适当增加相关实验课程的课时数,与中药学专业本科相关课程学时保持一致,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近年来,根据形势变化,我校对中药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改革,部分课程设置的改动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收到良好效果。中药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必须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并符合专升本教育的教学特点。中药学专业升本课程设置在科学选择课程的基础上,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重点,使之符合专升本学生特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盛华刚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