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17 18:11:39

寄生虫学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2-03

Thinking Of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Teaching Reform In The Urba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Li Qiuming,Shen Hong,Sun Yingjian,Li Huanrong*

(The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eijing,102206)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BUA). To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city,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s continuing its momentum.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used the Veterinary Parasit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aligning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 teaching program of BUA,to describe the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dynamic change. The authors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no matter how the curriculum credit hours are changed,only by consisten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hands-on practice teaching,the needs of modern urban agriculture for application oriented and graduates with extensive and multifaceted skills can be met.

Key Words:Beijing;Agriculture;Veterinary Parasitology;teaching reform

北京农学院作为首都唯一本科农业院校,多年来,一直以立足北京,始终坚持面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围绕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1,2]。我国传统教育是讲的多,做的少,根据北京市现代都市型农业的人才需求,学校主动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环节,挤压学时水分,突出专业特色[3]。在此大环境下,为达到教学效果,学以致用,凸显都市型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色,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是必要的。本文就动物寄生虫病学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演变,结合本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变。

一、本门课程概况

《动物寄生虫病学》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必修课,98级之前课程教学只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三部分,为了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自99级本科动物医学专业开始植入课程教学实习周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随后,2001级兽医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任务按2003年修订的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教学95学时(理论65学时,实验30学时),另单设置两周教学实习。同时,在课堂教学方面,2003年开始全面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我校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淡化专业、优化结构、减少学时、更新内容、重视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教育为原则,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2007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积极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搭建不同课程平台,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跨学科课程和能够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选修课程,增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实践实习[4,5]。为此,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调整为48学时(理论30学时,实验18学时),同时强调了实践教学,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单独成课,赋予学分(30学时,2学分),且统一安排在小学期执行,以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面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谈谈《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情况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课程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①授课方式改变。自2003年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以来,本学科的教师始终致力于课件的不断完善与加工。寄生虫形态、颜色、包囊释放等均较抽象,如在介绍肝片吸虫形状和毛蚴释放时,通过播放数分钟的视频资料,远比教师口述虫体呈红棕色木耳状和卵盖打开毛蚴逸出要生动形象万倍。众所周之,由于课件承载的信息量较大,学生在听讲和做笔记上就会产生矛盾,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通常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课上只需作摘要性笔记,教师会把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或其他相关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随时下载复习。课堂教学过程更是以启发式、归纳式教学为主导,充分结合临床案例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到血吸虫病时,在给学生观看病理图片和病人照片时提问:“为什么这种寄生虫可以引起肠道和肝脏结节的病理变化呢?”“它的虫卵是如何进入到肠道随着粪便排出到外界的呢?”这样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结合课中所讲授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动物寄生虫种类繁多,且每个虫种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等皆不同,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教师把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都绘制成流程图的形式呈现,授课时以生活史为核心,逐一展开对虫体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流行特点、致病作用和临床症状等内容的介绍,并充分结合图表对虫体的形态、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卵特征等进行归纳总结,主要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掌握和复习。②授课内容改变。据卫生部2001年6月~2004年12月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一些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使得人们的行为观点、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寄生虫又以新的形式威胁着人类[6-8]。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生鱼片、食蛇胆蛇肉和牛蛙,喜食七分熟甚至五分熟各类烤肉串。爆炒田螺和麻辣小龙虾等更是受到普通百姓的热爱。因此,华枝睾吸虫病、曼氏裂头蚴病、旋毛虫病、肺吸虫病和广州管圆线虫病等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发生的报道频见[9-14]。还有,北京作为宠物行业的领军城市,由犬猫引起的弓形虫病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5]。鉴于此,依据我国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特点,动物寄生虫病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调整与更新,如,把曾经删除的血吸虫病重新纳入授课范畴,并且增加裂头蚴病、弓形虫、猪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等共患寄生虫病的授课时数,同时删减禽类的吸虫病、绦虫病,马属动物的绦虫病、线虫病,猪的圆线虫病和肺线虫病等内容[16-18]。

2.实践教学方面。①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环境与设备条件是实验教学的硬件部分,也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我校于2005年投资20万元建立寄生虫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并配备了相应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自2006年至今,寄生虫实验室的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除了恒温培养箱、超声波清洗器、冰箱、鼓风干燥箱等基本常用设备外,甚至还陆续配备了数码显微照相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和大容量速冷离心机等较贵重仪器。2007年又补充了一批寄生虫和虫卵封片标本,使得实验课时学生镜检虫体压片不足的现象得到缓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动物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粪便检查。过去教师在实验准备时大多随机地找一些家畜的新鲜粪样供学生检查,但是由于一些粪样中可能没有寄生虫卵或是数量较少,因此学生会检查不到虫卵,而失去兴趣,甚至怀疑检查方法的可靠性。为此,教师在准备实验时,除了课前1~2周号召学生采集自己家养动物粪样带到课中检查外,还把已经收集好浓缩的虫卵或卵囊掺入粪便样品中,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并且同学们在对自己采集的粪样进行检查时格外认真,尤其是检出虫卵后更是喜出望外,高兴之余,还会进一步与教师探讨虫卵的种类和如何防治等问题。在对寄生虫形态的观察上,上课前教师先对要观察的寄生虫进行简要复习,明确作业内容,强调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确保学生真正认识课上观察到的虫体并了解其危害。②实习环节。注重教学实习环节。考虑到本科生的知识面和操作技能的欠缺,实验设计依据实验室已有仪器设备和可购普通试剂为基础,以不超过本科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原则,将教学实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实验题目,如:羊、犬、鸡和兔等动物粪便中寄生虫虫卵的检测、羊消化道内蠕虫的采集与分类保存、校周边环境中蜱的采集与鉴定、鸡球虫病的诊断和螨虫的检查等。每班学生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题目,通过组员间的讨论、协商和文献资料查阅等方式制定出详细的实习计划和实验方法,再由教师审阅通过后予以执行。实习结束后,仍以组为单位按照教师预先明确的格式提交一份详细的纸制版实习报告及PPT演示文稿或自己录制的视频资料,同时要求每一位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实结。这种实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和自己进行DV录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通过抽测考核实习内容证实学生对自己亲自操作,制作成视频或是小电影的寄生虫的认识达到了较高的程度。③科研训练。大力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训练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能力培养的最好形式。其中,要求每一位本科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又是最常见的一种科研训练方式。自2008年(2003级)至2012年共有28名学生在动物寄生虫实验室完成他们的毕业论文工作。除此之外,2004年我校开展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竞赛,2009年了北京农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在校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的积极性。自2009年始,共有2006、2007、2008和2011级学生主持的四个项目在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师的指导下成功申请并获批。经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加之学生选择的科研项目多是自己喜欢的方向,或是与自己将来的创业相结合,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积极性很高。

3.考试考核方面。过去考试出题时只注重试题类型,虽说卷面中至少包含了五种题型(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和问答等),但却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核,试题内容多为记忆型考题,如直接问某种虫体的寄生部位、中间宿主和虫体形态等。2007级教学计划修订后,则依据全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格式进行考题类型的调整,加大病例分析和诊断内容的试题比重,注重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按试卷成绩(60%)和实验成绩(40%)综合考评每一位学生的课程成绩,以达到加强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展望

我校2011级动物医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已经重新修订完成,按照北京都市农业发展要求,综合我国兽医管理制度、北京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宠物行业情况以及北京市对动物医学人才的要求。2011培养方案在不改变07方案中加强基础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实行“4+1”培养模式,“4”是指在大学前四年系统完成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技能,“1”是学生在最后一年到生产实践中锻炼,且在“1”年的第二学期将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19]。在2011培养方案刚确立不久,北京市教委已批准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且针对卓越兽医师计划配套了动物医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9]。那么,在这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动物寄生虫病学》课程教学会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还有待通过对2011级及之后的兽医本科生的培养去检验。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动物医学专业的卓越兽医师培养计划综合试点改革项目会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有年,杜晓林,范双喜.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15-18.

[2]郑文堂,华玉武,高建伟.坚持特色立校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林大学-基于北京农学院发展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12,(9):16-18.

[3]杜晓林.初论地方农林大学招生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以北京农学院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2):6-9.

[4]杜晓林,范双喜.北京农学院本科指导性教学计划[Z].北京农学院,2007.

[5]范双喜,董跃娴,吴晓玲.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1(1):44-46.

[6]汪明.重视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保护人类健康[A].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全国人畜共息病学术研讨会,2006,29-36.

[7]刘孝刚.食源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与人类健康[J].现代畜牧兽医,2012,(10):11-14.

[8]路义鑫,宋铭忻,韩彩霞,等.浅谈家畜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83-85.

[9]高志良,林炳亮.华枝睾吸虫病流行情况及危害[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75-576.

[10]房其美,刘海泉,弓巧玲.一起210人旋毛虫病暴发原因分析及对策[J].肉品卫生,1997,(5):13-14.

[11]孟庆玲.三进山城拦截“怪病”[N].大众科技报,2006-7-30(第B02版):1-2.

[12]蒋月荣.北京友谊医院诊治3例北方少见曼氏裂头蚴病[J].首都医药,2007,(2):20.

[13]何战英,贾蕾,黄芳,等.北京市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疫情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0):1241-1242.

[14]刘阳,张影,路富荣.输入性旋毛虫病3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2):125-126.

[15]于咏兰,付丽娟,汪明.北京地区犬猫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中国兽医杂志,2006,42(5):7-9.

[16]苏卓娃.近年来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与防治[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8,11(4):324-326.

[17]才学鹤,丁军涛,骆学农,等.我国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防治[A].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长春:中国畜收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2006,130-133.

[18]陈启军,尹继刚,刘明远.重视共患寄生虫病的研究[J].中国基础科学,2008,(6):3-11.

寄生虫学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212-02

一、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础医学与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应用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揭示寄生虫病机制及流行规律,以达到控制、消灭与预防寄生虫病。而如何预防寄生虫病流行与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责任心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体悟,最后内化为医务人员的品格、素养、人生态度及人生价值观,表现为人的语言、行为及精神面貌。

从目前的医学教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着科学技术至上,过分强调医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人文科学教育,从而淡化了医学工作者的人文品格和悲天悯人情怀的培养。导致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还有偏差和不足;对与医学相关的行业中贯彻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不深刻;对医学人文精神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认识不足,[1]针对这一现象,医学院校除了开设相应的人文课程,创设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外,强调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人文知识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有助于医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思想得到直接熏陶和升华,能更好地把人文精神与医学知识和技能直接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人体寄生虫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是必要的。

二、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途径的初探

1.人体寄生虫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其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成为现阶段的首要任务。首先,作为人体寄生虫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如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人文社科资源;与人文课程教师的相互听课,交流授课技巧和相应的知识;在集体备课时也可将此作为讨论内容,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其次,医学院校可开设一些与医学相关的人文讲座;邀请有经验的老医生为教师讲授医疗纠纷的实例及误诊误治的案例,丰富医学院校教师的实验经验,提高医学院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3]把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作为考核项目之一,督促专业教师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

2.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医学人文精神。医学院校的教师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为目标,重视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狠抓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同时抓好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并将人文素质渗透到医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当中去。①在理论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在人体寄生虫学的理论课讲授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介绍各种寄生人体的寄生虫的发现、发展历史及相关科学研究者作出的无私贡献来引导学生。如在讲授利氏曼原虫时,介绍我国热带医学奠基人之一钟惠澜教授,为了证实犬是中国黑热病的重要保虫宿主,犬的黑热病病原体对人的致病力时的无私精神。钟惠澜需要通过人体实验,但自身感染过黑热病,已具有免疫力,在自己身上做实验达不到实验效果,于是钟惠澜妻子李懿征担任了这个“实验小动物”的任务。接种三周后,钟惠澜从李懿征的骨髓里查到了黑热病病原体——杜氏利氏曼原虫,从而钟惠澜在世界上第一次证实了犬的黑热病病原体对人是有致病力的。该研究成果为我国消灭黑热病,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著名科研工作者的事迹启发教育学生,不着痕迹地向学生渗透价值观及道德观,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②在实验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医学生通过观察标本及技术操作,强化理论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在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中,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标本的观察,二是技术操作。标本的观察有利于强化理论课上学习到的相关的形态特点,技术操作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标本的观察。教师应教育学生对实验动物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爱护,遵循动物试用的伦理道德规范。如讲解到橱窗里的血吸虫生活史时,标本一般有分离得到的血吸虫成虫,中间宿主钉螺以及血吸虫寄生的肠系膜静脉。科学研究者要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及致病等,一般都用到小白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培养阳性钉螺逸出具有感染性的尾蚴,再用尾蚴经皮肤感染家兔后,间隔相应的时间段,对家兔进行解剖,观察血吸虫寄生的部位,虫卵的排出方式以及沉积部位等。通过对血吸虫标本的获得及生活史过程的讲授,让更多学生了解寄生在人体组织器官内的寄生虫的标本很多是来自实验感染的动物,在这过程中渗透教师的思想观点以及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爱护尊重动物,珍惜生命,对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技术操作。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除了观察标本外,实验操作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物实验了解感染方式、寄生的部位及致病原因,同时我们医学生还需要掌握的是如何诊断患者是否感染寄生虫?感染何种寄生虫?目前,人体寄生虫的诊断主要是病原学检查,取材通常是粪便、痰液或者血液等。对于刚进学校的医学生来说,对这些实验材料难免产生恶心反感的情绪,而且在显微镜下查到虫卵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此时带课教师要抓好不怕脏不怕臭不嫌苦不喊累的敬业精神,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制作样本片观察虫卵,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举一些因病原诊断出现疏漏引起的误诊案例,贻误治疗让患者继续遭受疾病带来的不必要的痛苦以及经济损失,如一名感染疟原虫的患者去医院就诊,进行血涂片检查,出现假阴性,经会诊再次血涂片检查检出环状体、配子体。而后复查该显示阴性的血涂片,同样检出环状体,后证实检验师不认识疟原虫[4]。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渗透以人为本,心系患者的职业素养,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人体寄生虫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在医学模式转变、重科学轻人文的今天,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人文教育融入到医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每个阶段,对医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雅梅,姚莉娜,洪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5):43-44.

寄生虫学论文例3

摘 要:文章从兽医寄生虫病学的教学现状与湖南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出发,系统地阐述了提升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效果与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 2015)01-0012-02

湖南是一个养殖大省,畜牧产业及相关行业规模在全国占据了重要位置,到2011年全省出栏生猪8060万头;生猪存栏4770万头;牛、羊、家禽分别出栏(笼)184万头、735万只、6.1亿羽。随着养殖规模化的深入,“健康养殖”成为养殖业的必然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养殖业从传统养殖方式正逐步过渡到现代养殖、生态养殖模式,朝着健康养殖方向迈步。在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给养殖业带来的危害与传染病带来的危害相比较,相对较小,且面积较窄,但却可使育成猪生长速度下降8%-15%,饲料利用率下降13%。如全球每年因球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其中3.2亿美元用于药费支出。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人畜共患病中,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有60种,其中日本血吸虫病、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棘球蚴病等在我国分布较广,每年仅绵羊包虫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0亿元。

兽医寄生虫病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预防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养殖模式的变化,寄生虫病疾病谱在各个地区也在发生着变化,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部分院校的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学时却在逐步减少,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我们对兽医寄生虫病学的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适应湖南省养殖模式发展,在教学改革之前进行了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调查,并对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归纳如下。

(一)家畜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湖南省的养殖模式正逐步走向现代化、生态化,猪、牛、羊、鸡的养殖都占据了一定的规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在猪场主要寄生虫病以线虫、原虫为主;牛、羊主要以土源性线虫、肝片吸虫、日本血吸虫、血液原虫如边虫和焦虫等为主,但是部分地区如湘西自治州境内发现了大量山羊感染肌肉型多头蚴病;禽类以土源性线虫为主。

(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比例上升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伴侣动物如狗、猫等饲养量的增加,人畜共患病的比例如钩虫、华支睾吸虫、绦虫等比例也在增加。

(三)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多样化

随着动物性食品品种的丰富多样化,主要是人们对野生动物和烧烤鱼类的品尝,也就增加了人感染寄生虫病的途径。通过对全省范围内野生动物寄生虫、自然河流中鱼类寄生虫种类调查,在野生动物如蛇的体内发现了钩虫,在獾猪体内发现了大量的蛔虫寄生。

(四)学术交流的影响

参加国内、国际寄生虫病学大会,在大会中积极听取、了解、交流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研究动态和前沿学术成果,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二、教学改革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

兽医寄生虫学是研究寄生在各种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形态、生活史、致病机理、诊断、防制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培养具有寄生虫病诊断、综合防制措施制定工作及动物寄生虫及寄生虫病检疫检验工作的专业人才。对现在的动物医学学生而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精选教学内容

1.更新教学内容。在湖南省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动物寄生虫病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规模化猪场与散养猪之间比较,土源性寄生虫的患病率在下降,应当适当地删除部分内容;随着寄生虫病学新的研究与进展,增加了分子寄生虫学、免疫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在宠物饲养增加及动物性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要求下,增加了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教学内容。

2.优化教学内容。兽医寄生虫病学教学内容繁多,必须着眼于兽医执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进行全面调整。经课程教学组讨论决定,理论课教学以湖南省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重点讲授,教学内容如下:(1)对动物医学各个专业以总论为主,重点详细介绍寄生虫病发展历史、寄生虫与宿主分类、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寄生虫病学流行病学、寄生虫感染免疫、寄生虫病诊断方法、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2)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分类介绍,例如针对兽医专业,重点突出家畜寄生虫病,当然对猪、牛、羊等不同家畜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介绍要有代表性的突出,患病率不高的寄生虫病简单了解或者让学生去自学;对宠物医疗方向,重点突出犬猫等小动物寄生虫病流行现状等。并且要求对重点介绍的寄生虫病要讲解得精、准、透。

对于实验课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寄生虫病学实验课教学为24学时,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为此我们在实验课的授课内容中增加了寄生虫病学分子诊断技术、寄生虫病驱虫实验的内容。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课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传统教学是采用挂图及黑板板书来讲解寄生虫形态、生活史等内容,呆板的教学使得学生对有着复杂生活史的寄生虫很难理解。现代技术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觉效应,加深印象。此外课程小组在一个专业中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2.丰富教学素材。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与资料互动的过程,强调学生与教学素材之间的互动。课程小组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虫体形态的拍照、整理;利用快捷的网络资源收集了大量的虫体形态素材;对部分能体外培养的虫体,在进行体外培养的过程中用生物显微镜进行生活片段的录制,采用动画制作技术对湖南省流行的主要、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的生活史制作了动画模拟。本课程小组把基本的多媒体课件放在精品课程网站上,随时接受学生的提问与答疑。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1)结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改革教学内容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对寄生虫病有个全面的了解。现场实地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查寄生虫流行病学资料,收集寄生虫病病原体,并带回实验室进行科研攻关,使得学生对现场疾病的发展有了动态了解,又在科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对病原体的致病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2)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与创新小组。寄生虫病学实验室是一个开放实验室。本教学团队目前有部级、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或科研创新小组10个,这样使得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研究动态及拉近书本知识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了学生的印象和学习寄生虫学的兴趣。

(3)动物寄生虫病学模型教学。课题组成员在科研过程中建立了疾病动物模型3个,让学生在课余实践从疾病动物模型中来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使得学生在建模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寄生虫疾病发展过程的认识,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寄生虫学论文例4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学生对课程也寄予了更高的希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需用一定的课时对课程的实验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开拓思路,写出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预期结果。无论是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还是在实验中遇到问题,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都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学生必须不断地跑图书馆、资料室;因此,学生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的方法,熟悉了相关的资料、刊物,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寻找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目标除了学习巩固和培养实验技能外,还应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如实验设计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和基本仪器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不懈精神。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教师也应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实验环境,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大胆提问、大胆设想、大胆选择、大胆创新,使其不拘泥于一种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

2教师职责的需要

动物寄生虫病学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史,另一方面要求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性、实验室诊断、治疗等;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临床诊疗经验,掌握足够数量的寄生虫临床病例,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组织教学。在实验课教学中,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寄生虫标本的形态特点,包括典型标本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导学生,对一些特殊现象给出合理地解释。同时,要求教师把书本上的寄生虫病诊疗知识具体应用到病例中去,使学生易于消化书本知识,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畜禽寄生虫的流行与环境卫生状况、生产经营方式,以及家畜屠宰场的肉类寄生虫病进行调查。通过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调查研究的能力,巩固了寄生虫学理论知识,也检验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在工作中是必需的,这些知识不仅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还能保护人类的健康。

二、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寄生病学虫实验教学多以观察玻片标本和瓶装标本为主,学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虽比较直观,但不能很好地反应各种寄生虫生活、运动、增殖的状态,在长时间观察后,学生会感觉头晕眼花,枯躁无味,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课教学效果不佳。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增加了对当地标本的获取。根据寄生虫地理分布特点,深入到当地屠宰场、禽畜养殖场和农户进行实地采集,得到较典型的寄生虫标本。在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与致病、诊断有关的寄生虫各期形态结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寄生虫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引起宿主寄生部位的病理改变进行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寄生虫的采集、检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观察活虫兴趣很大,通过活虫观察,对寄生虫形态了解得更为深刻,而且也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寄生虫病课程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因此,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通过设计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综合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感染动物各种生产性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预防性用药与治疗性用药的效果,用他们自己取得的实验数据去印证“防治畜禽寄生虫病应采取预防性用药与发病后用药治疗”差别。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意见,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对2008级动物医学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83.6%的学生认为实验课的改革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提高动手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改革,值得推广。

3开展多媒体实验教学

传统的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模式是观察玻片标本、大体标本,并进行寄生虫形态绘图。为了改善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南大学动物医学系寄生虫病学课程组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上实验课时,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先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对形态学内容无需多讲,只简明扼要地介绍方法和注意事项,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重点观察虫体形态和动手操作。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边观察标本边绘图,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并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和准确细致地了解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寄生虫学绘图主要以诊断阶段形态为主。下课前再与学生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生应掌握的标本形态结构和此次实验的难点、重点、诊断方法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寄生虫病学形态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寄生虫病学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直观、由静态变为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节省了板书时间,缓解了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提高了教学效率。

寄生虫学论文例5

为了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在《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技术》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笔者在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进行了社会实践教学尝试,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1、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

1.1组织中专检验10-1和(3+2)检验09-1收集并制作我国重要寄生虫流行及防治的宣传资料,并印发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的基本知识,使群众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认识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不容忽视,使人们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

1.2联系廊坊市区幼儿园,采用透明胶带法查蛲虫虫卵;组织廊坊不同县区的学生,利用周末回家到本地幼儿园采集标本做蛲虫感染情况调查,以及面部蠕形螨的检查。

1.3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在本校学生进行自体面部蠕形螨的检查

2、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1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实践教学,了解我市区某些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如人体蠕形螨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为我市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同时也向社会进行了很好的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流行及防治的基本知识,使群众了解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趋势,认识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不容忽视,使人们在思想上改变观念,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意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寄生虫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明确从医者将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提高了寄生虫病的诊断意识。

2.2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社会实践教学中学生观察到真实标本甚至活体寄生虫,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教会学生基本的寄生虫病原学检查方法。然而,由于许多标本甚至活体寄生虫的检查,教师和学生都有许多机会直接接触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标本,社会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问题。在标本的采集、检测及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贯彻生物安全法规,防止出现差错事故,避免操作人员发生感染以及病原生物的扩散。社会实践教学可以现场说教,有益于生物安全意识的普及,加强对涉及生物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建立制定教学中生物安全的相关制度,实施生物安全行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2.3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提高了实践能力【1】

在实践调查中学生不但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而且锻炼了与社会人员沟通,交流能力。这样的社会实践使他们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换,将来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去,能更好地完成由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角色的转换。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培养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及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调查、采样、检测、评价,课堂讨论、现场模拟等一系列过程,培养了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思维能。使学生到社会中去认识、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并感觉到寄生虫离我们很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去学习。

2.4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教学资源

社会实践教学是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思维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积极参加过寄生虫学检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其他专业学生有明显提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更能得到患者和带教医生的好评,在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中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成绩。社会实践的中通过大量真实标本观察,学生加深了对寄生虫形态的认识,为寄生虫病的病原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顺利完成由医学生到合格检验工作者的角色的转换。

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我们搜集整理了典型的寄生虫的形态的玻片标本,大体标本以及中间宿主等,经处理并加以保存。在亲自制备标本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实了我院的寄生虫形态学标本库,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也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提供了宝贵资源。

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搜集整理寄生虫病例,为案例教学【2】积累了素材,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的想象引入临床现场,使学生意识到今天所学的就是以后临床和生活中有用的知识。总之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实践教学,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构建《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存在问题

社会实践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实践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在组织结构、评价制度、工作落实等方面仍不够完善,学校发挥作用不充分;社会实践的基地大多老师通过一些私人的关系进行联系的,渠道很狭隘,不通畅,不持久,盲目性较大,模式单一,活动涉及面不广,活动开展不够深入,不能给学生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社会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我院地处大学城,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对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周末和短小假期以及机动课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教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江凌静 浅谈医学检验专业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外健康文摘,2009,34(6):274

寄生虫学论文例6

寄生虫教学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标本肉眼大都可见,可以充分利用,体现直观性;二是录像可展示其活动状态,体现可视性;三是学生可动手操作实验部分,也可以动手做教具,体现操作性;四是可以进行寄生虫病流行的调查,体现实践性;五是通过各种学习和调查,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小论文,体现综合性;同时可以结合本地特点选择性学习,并在课堂上发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问题,体现实际性。所以,短短的课时,能给学生以长久的知识,研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知识以外的各种素质。

一、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

要充分利用寄生虫大体标本和标本片,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在观察中解决问题。笔者学校购置的标本(片)大大满足了教学要求,许多费尽口舌才能详述的形态特点和病理特征,只要面对标本,便可一目了然。某些标本片在显微镜下的观察,也可以与教学同步进行,将理论课移到实验室进行,既节约了时间,又得到了直观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可视性、动态感。有些寄生虫如钩虫、丝虫等个体微小,但用教学录像可以观察到其放大后的各部分形态结构,尤其是其动态的生活过程形象生动,所以这些课需借助多媒体完成,边放录像边总结、设问、分析、讨论、答疑,在需要设问的地方将录像暂停,给学生以动脑分析、合作讨论的机会,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排除错误的结论,得出正确的或接近正确的结论,这时再播放录像观察给出正确答案,学生会感到一种探索后成功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得到了加强。

三、合理安排实验,鼓励学生自制教具,提高动手能力

寄生虫部分实验课时少,但它同时又有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必须合理安排好实验课才能事半功倍。我们安排在学完各主要虫种之后,统一进行操作性实验测试。观察结果时需综合各虫种特点,给出正确的判断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必须熟悉各虫卵的特点,无形中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强化。有些寄生虫的生活史如肝吸虫、姜片虫、日本血吸虫等可以制作成动态模型,将各个时期的形态和宿主用彩色纸片剪成一定形状,以磁铁吸附于磁性黑板或以大头针固定于硬纸板上,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后,再将各模型取下,让学生分别按正确顺序、位置再现其生活史过程,寓教于乐。模型的整个设计、制作、使用均由学生合作完成,还可以多次使用,学生乐在其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四、鼓励学生掌握科学的寄生虫病调查方法,提倡研究性学习

人体蠕形螨感染在各地人群中普遍存在,学生中也很常见,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在本校学生中进行蠕形螨分布检查,采用透明胶纸法或挤压法,观察结果后就感染虫种分布、性别分布、年龄组分布、面部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表现出很强的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家认识到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变为能力和素质。

五、鼓励学生完成小论文

寄生虫学论文例7

        近年来,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强调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卫生职业院校也应该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纠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增加实验、实习课时,明确实验、实习教学目标,切实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1]。

        医学检验专业的目的是培养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医学检验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为了培养临床检验医师而设立的一门检验专业课程,是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实验诊断、流行情况、防治原则及其检验技术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寄生虫检验技术,进行临床及卫生标本的寄生虫检验,以了解或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或污染、寄生虫病的治疗及防控效果,为寄生虫病诊断和防控提供依据[2]。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重视和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学校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  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1.1  我国寄生虫感染现状[3]

        卫生部于2005年10月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许多寄生虫病在牧区和农村广为流行,农、牧民的寄生虫感染率、患病率较高,并导致一定的病死率,尤其是女性和儿童。同时,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显著增多,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的检验和诊断是治疗寄生虫病、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卫生院校中开展寄生虫学检验的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1.2  目前《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现状

        《寄生虫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的《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在前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虽然有操作的内容和动手的机会,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远达不到临床工作的要求。而在后期的临床实习中,由于寄生虫感染以隐性感染多见,加之部分临床医生对寄生虫病不够重视,故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寄生虫检验的项目并不多,学生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因此,如何在前期的理论学习中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  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2.1  利用地域优势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云南省红河州地处元江流域,属南亚热带,少数民族众多。该地有很多常见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猪带绦虫感染、旋毛虫病、疟疾等,尤其是疟疾,流行范围广,感染率较高,症状较严重,是该州长期以来致力于重点防治的常见病之一。利用当地常见的寄生虫病进行实践教学,构建《寄生虫学检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行动中。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操作等技能方面的训练,更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中去认识、去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2.2  利用第二课堂和假期社会实践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充分练习,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技术。红河州卫生学校自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以来,一直利用第二课堂和假期社会实践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我们曾多次带领学生到城区幼儿园进行蛲虫感染检查,到农村中小学进行肠道寄生虫检查,在流行季节到疟疾流行区进行发热病人的血涂片检查,使学生在课堂外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寄生虫学检验社会实践的学生在后期学习临床检验和微生物学检验时,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其他学生明显提高,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也更能得到患者和带教医生的好评,在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中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成绩。

        社会的发展为我们培养新型卫生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变观念,用新的眼光、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寄生虫学检验》实践教学,是顺应时展,符合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有效教学途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卫生人才。

参 考 文 献

寄生虫学论文例8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58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8-02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因此需要完善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模式。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以实验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占的份额不大。通过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识别主要的寄生虫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回顾所学的理论知识。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医学寄生虫学中的重要地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社会需要,所以各大高校都对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并力图通过改革能够达到教学需求。本文将详述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变化、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1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变化

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变化主要突出在实验教学目标的不断提高提高、实验教学内容增多以及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三个方面,下面将详述这三个变化方面。

1.1实验教学目标的不断提高对于医学寄生虫学教学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教学才能够满足[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完整了解并初步掌握病原学检查的操作方法,这对于临床医学以及预防医学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复习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远远不能够达到这些目标,所以需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2实验教学内容增多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不能够满足现今实验教学的目标,所以就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医学寄生虫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而且在现今对于寄生虫的研究程度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就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新的知识点,另外还要向学生传授最新的理论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1.3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传统的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寄生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对特殊药物的反应,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所以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由教师做示范并将实验过程投影给学生观察,这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更快的学习到相关的知识。2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实验教学的学时不够虽然各大医学高校在学习医学寄生虫学的过程中都安排了实验教学,但是对于实验教学的教学学时却没有安排合理。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受到免疫学以及病理学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的影响,实验教学的学时被大量压缩,教师针对这种情况不得不采取考察的形式来判定学生的成绩,大量压缩学生的实验教学学时使得学生不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寄生虫学的情况,而且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发展。

2.2教学模式单调乏味传统的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通过挂图来讲解理论课所学的内容,然后学生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寄生虫的生活习性以及特殊反应,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没有较多的改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3教学设备缺乏医学高校对于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设备一般都比较陈旧,而且没有较好的实验观察仪器。这主要原因就是高校没有调拨相应的经费来达到实验教学所要的仪器,而且有关实验教学的设备一般都比较贵,相关仪器以及试剂都是限量购买,学生无法在实验教学中都动手操作,多数是看教师进行示范,而教师示范使得学生对于实验过程没有较深刻的影响无法达到实验教学应有的目标[3]。随着对寄生虫学的不断研究,高校所配备的实验器材已远远不能够进行相关实验以及观测,制约了学生学习最新寄生虫学的知识。3医学寄生虫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3.1投入教学资金完善实验教学设备大多数医学高等院校没有开展较好的寄生虫实验教学主要是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资金,而实验教学设备是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对于寄生虫学的实验教学需要更完善的实验教学设备以及多个实验教学室,实验教学室的功能不仅是提供多种实验的实验场所,而且还需要存放大量的标本,这些标本是进行实验的基础。

3.2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非常单一,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没有学到较多的知识。那么就需要教师灵活的采取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其中多媒体教学模式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全方面的讲解寄生虫的生活习性以及形态,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4]。显微数码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种高科技教学系统,教师可以通过显微数码将实验图像投影给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寄生虫的特性。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具有开放性思维的实验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思考如何来进行相关实验,然后确定实验方案,待到实验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开展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则需要不断完善实验设备,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实验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赵金红,唐小牛,高锡银.医学寄生虫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12-30.

寄生虫学论文例9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除了介绍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特点以及在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外,还对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做了重点介绍。在本课程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承担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理论教学

1.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由于寄生虫种类多,生活史较为复杂,且各虫种不同发育时期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其标本采集以及诊断方法亦不同,给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很大困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材《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以寄生虫在人体主要的寄生部位为序介绍各种寄生虫病及其检验方法,并重点介绍与临床有关的内容,例如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等。这种编排模式相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条理不清,不便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按照临床寄生虫生物学分类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各虫种及其生物学归属,对常用的诊断方法粗略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按寄生部位对寄生虫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生物学分类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哪些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什么部位[1]。

1.2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1.2.1LBL教学法

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至今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2]。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总论和线虫部分内容,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因此采用LBL教学法。但吸虫和绦虫部分,由于吸虫和绦虫生活史较为复杂,宿主较多,且每个虫种均有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等内容,学生就失去了起初的新鲜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而不宜采用LBL教学法。

1.2.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此法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3]。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恰当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讲授“弓形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国弓形虫正常人群感染率、吸毒人员感染率、精神病人感染率等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

1.2.3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即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此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旨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4]。例如,在讲授“旋毛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病例:患者,男,28岁。与同事共食生拌狗肉。5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而就医。血常规:WBC和EOS显著增高,按肠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同餐者也相继发病,以食物中毒被医院收治。其后,同餐者均发生肌肉酸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眼睑及面部水肿,咳嗽。血清学ELISA查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并于一患者肌肉组织内发现旋毛虫囊包,确诊为旋毛虫病[5]。围绕此病例,从感染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展开对旋毛虫的介绍。在CBL教学中,首先通过病例启发学生对后面要学习的虫种进行思考,然后带着问题结合病例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6]。

1.3教学手段改革

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从挂图结合板书教学,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1.4理论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一直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选择题以单项选择为主。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病例分析题,且调整了各题型分值所占比例。其中选择题与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让学生逐步适应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案例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实验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要提高工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实验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仅是让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上对已知的标本进行辨认,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选择常见的且在我国曾经或现在仍然具有危害性且有代表性的寄生虫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一些近年来感染人数逐渐增加的寄生虫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如广州管圆线虫、肺孢子虫、弓形虫等,要求学生作为熟悉内容;而对一些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和一些可能的输入性寄生虫,安排学生自学。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目前寄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又能了解一些国外的寄生虫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寄生虫流行现状和相关寄生虫病前沿知识。

2.2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最初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师先讲,然后辅导学生观察镜下标本和大体标本,课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来了解学生本次实验教学掌握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镜下观察标本,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讲解标本及其相关知识,最后学生绘制标本,实验课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佳,学生能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并且也能通过实验增强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相关知识的理解。

2.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实验考核方式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然后写出标本名称。通常镜下及大体标本为20个,每个标本1分,共20分。在考核过程中,前一位考生对后一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以及镜下标本位置均会有一定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寄生虫标本图片,多媒体演示标本和镜下及大体标本各为20个,不同考核组标本次序不同,总分仍为20分,但每个标本的分值降至0.5分。这样镜下标本观察客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就会降低,使学生成绩更客观,也加大了实验考核力度。通过我们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从学生课堂教学的表现和课后学生问卷调查及考核等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标本观察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俊琴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参考文献:

[1]闫艳,陈建芳,董文杰,等.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78.

[2]崔春权,玄英花,郑善子.PBL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9.

[3]NeufeldVR,BarrowsHS.The“McMasterPhilosophy”:anapproachtomedicaleducation[J].JMedEduc,1974,49(11):1040-1050.

寄生虫学论文例10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是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中等卫校的课程设置中,医学寄生虫学与免疫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合并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内容多、学时少的客观矛盾。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习惯的改变,温室效应导致蚊虫等媒介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肿瘤、艾滋病患者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等变化,寄生虫病疾病谱在悄然发生改变[2]。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重点、做好教学计划,在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等卫生人才,是中等卫校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寄生虫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并具有地方性、季节性和自然疫源性等特点[3]。寄生虫病流行的地方性特点决定了不同地区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寄生虫学课程应该与本地寄生虫病流行相适应[4]。我省各地州中等卫校的生源一般以州内为主,以我校(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卫生学校)为例,州内生源占在校生的80.7%,其余为省内其他地州,无省外生源,学生就业以州内为主,少数在省内其他地州。我省的寄生虫病疫情和全国相比、特别是和北方省分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寄生虫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我省寄生虫病疫情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重点是可取的。我们对卫生部公布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5种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近三年在国内、省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对,为云南省中等卫校医学寄生虫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通过云南疾控资讯网获取2008-2010年中国大陆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云南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相关数据,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等软件对甲乙丙类传染病中的寄生虫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对。

2.结果

2.1.中国大陆法定报告寄生虫病疫情

2008-2010年国内报告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为2 948例、3 521例、4 317例,共10 786例,呈上升趋势。疟疾分别为26 358例、14 098例、7 389例,共47 845例,呈递减趋势。黑热病分别为500例、509例、361例,共1 370例,2009年到2010年呈递减趋势。包虫病分别为3 033例、2 676例、2 515例,共8 224例,呈递减趋势。丝虫病无报告(表1)。

2.2.云南省法定报告寄生虫病疫情

2008-2010年云南省报告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为19例、22例、42例,共83例,呈上升趋势。疟疾分别为3 640例、2 777例、2 170例,共8 587例,呈递减趋势。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无报告(表2)。

3.讨论

以上结果表明,在我国卫生部门的重视和医疗卫生人员的努力下,法定报告传染病中5种寄生虫病的流行在国内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控制,但除丝虫病已基本消除外,其他4种寄生虫病仍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潜势。在我省流行的有疟疾和血吸虫病,其中疟疾发病率国内、省内均呈递减趋势,但我省三年病例总数占全国的17.95%,流行势头较强,为重点疫区。血吸虫病受中间宿主钉螺的影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我省三年病例总数仅占全国的0.77%,病例数不多,但从发病数来看云南省与全国均呈上升趋势,有抬头的倾向,形势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学生来源、毕业后就业去向、突出寄生虫病的地方性特点等因素[5],我省中等卫校在寄医学生虫学教学过程中,应将疟原虫、血吸虫作为重点虫种进行教学。

云南省是我国的一个旅游大省,地处边境,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众多,医疗卫生人员不足、设施欠缺、技术落后,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内地省份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在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卫生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这些传统重点寄生虫病,还应加强对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对人类危害较大的一些寄生虫病的调研,如机会致病寄生虫中的弓形虫、隐孢子虫等及食源性寄生虫中的旋毛虫、华支睾吸虫等,并及时将相关虫种引入医学寄生虫学的教学重点[6],以适应寄生虫病流行的时代性特点。

参考文献

[1] 钟越.提高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29(2):115-116

[2] 赵金红,唐小牛,高锡银.医学寄生虫学理论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282

[3] 汪世平.医学寄生虫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24

寄生虫学论文例11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除了介绍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特点以及在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外,还对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做了重点介绍。在本课程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承担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理论教学

1.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由于寄生虫种类多,生活史较为复杂,且各虫种不同发育时期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其标本采集以及诊断方法亦不同,给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很大困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材《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以寄生虫在人体主要的寄生部位为序介绍各种寄生虫病及其检验方法,并重点介绍与临床有关的内容,例如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等。这种编排模式相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条理不清,不便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按照临床寄生虫生物学分类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各虫种及其生物学归属,对常用的诊断方法粗略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按寄生部位对寄生虫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生物学分类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哪些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什么部位[1]。

1.2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1.2.1LBL教学法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至今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2]。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总论和线虫部分内容,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因此采用LBL教学法。但吸虫和绦虫部分,由于吸虫和绦虫生活史较为复杂,宿主较多,且每个虫种均有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等内容,学生就失去了起初的新鲜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而不宜采用LBL教学法。1.2.2PBL教学法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此法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3]。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恰当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讲授“弓形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国弓形虫正常人群感染率、吸毒人员感染率、精神病人感染率等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1.2.3CBL教学法CBL教学法即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此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旨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4]。例如,在讲授“旋毛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病例:患者,男,28岁。与同事共食生拌狗肉。5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而就医。血常规:WBC和EOS显著增高,按肠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同餐者也相继发病,以食物中毒被医院收治。其后,同餐者均发生肌肉酸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眼睑及面部水肿,咳嗽。血清学ELISA查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并于一患者肌肉组织内发现旋毛虫囊包,确诊为旋毛虫病[5]。围绕此病例,从感染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展开对旋毛虫的介绍。在CBL教学中,首先通过病例启发学生对后面要学习的虫种进行思考,然后带着问题结合病例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6]。

1.3教学手段改革

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从挂图结合板书教学,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1.4理论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一直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选择题以单项选择为主。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病例分析题,且调整了各题型分值所占比例。其中选择题与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让学生逐步适应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案例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实验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要提高工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实验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仅是让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上对已知的标本进行辨认,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选择常见的且在我国曾经或现在仍然具有危害性且有代表性的寄生虫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一些近年来感染人数逐渐增加的寄生虫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如广州管圆线虫、肺孢子虫、弓形虫等,要求学生作为熟悉内容;而对一些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和一些可能的输入性寄生虫,安排学生自学。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目前寄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又能了解一些国外的寄生虫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寄生虫流行现状和相关寄生虫病前沿知识。

2.2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最初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师先讲,然后辅导学生观察镜下标本和大体标本,课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来了解学生本次实验教学掌握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镜下观察标本,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讲解标本及其相关知识,最后学生绘制标本,实验课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佳,学生能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并且也能通过实验增强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相关知识的理解。

2.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实验考核方式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然后写出标本名称。通常镜下及大体标本为20个,每个标本1分,共20分。在考核过程中,前一位考生对后一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以及镜下标本位置均会有一定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寄生虫标本图片,多媒体演示标本和镜下及大体标本各为20个,不同考核组标本次序不同,总分仍为20分,但每个标本的分值降至0.5分。这样镜下标本观察客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就会降低,使学生成绩更客观,也加大了实验考核力度。通过我们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从学生课堂教学的表现和课后学生问卷调查及考核等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标本观察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