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9 16:54:47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1

一、语文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二、教程目标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三、实施方案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加强品德教育。教材中的德育,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批改作业,补课辅导。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2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3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握德育时机,利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巧设德育点,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自然渗透德育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主要途径是各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最持久、影响最深远的学科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落实思想教育的教学任务,即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语文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德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要组织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共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可以通过巧设导语,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分析关键词句,解释思想内涵,自然进行德育渗透。

二、在能力训练过程中悄然渗透德育

可以在能力训练过程中悄然渗透德育。例如,可以精心设计口语训练进行德育渗透。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中,即席发言、访谈、演讲、辩论,无论进行何种训练,都要坚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为指导,让学生们表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训练有素的优良气质。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情中有理,还是说明文、议论文的理中有情(情趣、情感),都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到学生心田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阅读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使小学生学得情趣盎然。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别是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要使德育渗透有感染力,行之有效,也需要讲究分寸的适度。在教学中,要忌画蛇添足,过量过分。小学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开班队会,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因此,进行德育时,渗透的内容要精当,适可而止。要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方法,讲究方法,不断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4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下,单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做好德育教育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标准已经不单纯的看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德育素质[1]。目前,加强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形成的阶段,小学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深的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也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性格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先天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想要学生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人,就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四)小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涵

作为一门社会学科,语文是提高学生内涵的重要方法。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误区

虽然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也一直在改进,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我国的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误区[2]。

首先,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我国的教育大多都只是应试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了一种升学的工具,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德育方面也不甚重视,这样就导致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的意义。

其次,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教育采用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很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德育教育。目前,我国德育教育主要就是关注学生对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学生内在思想和情感的转变。很多小学生都不喜欢写读后感,就会在一些参考资料上抄录,但是老师发现后也不追究,默认了学生的这种行为,这就完全忽视了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语文教学也就没有承担渗透德育教育的责任。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首先,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应结合语文教育的特点和语文教育的规律来实施;其次,应重视体制机制的建设,应努力将语文教育的考核机制与教育机制相结合。完善的机制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德育方案;再次,应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育不能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在授课时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最后,老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3]。

(一)根据语文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来设计德育教育的渗透。语文教育是众多学科中最具有特点的一门学科,不仅是一门社会性学科还是一门沟通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育中文本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深化德育的内涵。例如我们在学习陆游《示儿》时,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之情。在这种情感下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二)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针对于学生,也针对于教学的老师。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形成一个健康的教学机制,相反,不合理的考核机制会扭曲教学机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在设计语文考核机制时,应注重德育教育,考核学生时也应将文化课成绩与德育成绩结合来评价[4]。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5

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了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科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钠涠晕恼绿、说、读、写进行赏析,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思想性。就此而言,语文与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德育教育是融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通过语文教师讲课的技巧和引导力量,这种技巧和引导往往具有潜在性、持久性。从而使德育和语文教育达到高度统一,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一些积极向上、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学习时,通常语文教师会对文章进行朗诵,再对语言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思考中心思想,然后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抒发读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德育教育包含在这之中,教师会在这些语文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中积极精神与作者向上追求。通过这种学科训练可以无声无息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训练当中。

三.通过作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知的体现,也是教师读懂学生内心思想情感倾向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古往今来的例子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比如,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风景作文中,通过对于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抒写中,应该融入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牵挂,民族英雄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当写个人品格行为时,要有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一样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情感塑造,意识到“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深度,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永不止步,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接班人。当对于她人的关心、社会关心类的作文描写时,渗透母爱的伟大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传递,对家人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思想的体现能教育和启发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现代化人才。

四.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渗透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6

2.在朗读课文时渗透德育教育

“以读为本”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标准,学生通过带有感彩的朗读,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课文中的重点段和重点句子,并对此进行反复地朗读,不仅能够增加小学生的语感,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的能力;还能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使小学生在精神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

3.通过问题情景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不明白的事情很喜欢问“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发问”的特点,对课文构建一些有趣而且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景,通过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情景中,即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容易让小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再通过教师的深入引导,挖掘其内在的思想品德,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的目的。4.在总结回顾中延伸德育教育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回顾和总结课文的含义来延伸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小学生自己回顾课文重要内容,再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总结课文的内在含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5.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延伸德育教育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小学生阅读、理解、写作能力,还是培养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教育得到进一步延伸,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7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该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首先,小学生正处于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道德思想正处于形成阶段,此时的德育教育会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次,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的任务则更具特殊性。最后,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不足

(一)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个性和思想品德的发展。智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德育在小学生的发展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小学教师过于重视智育而忽略德育,易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淡薄。

(二)知识传授与育人方法相割裂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忽略学生的接受情况,致使德育渗透成为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德育效果不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果仅仅是讲述大道理,不注重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不仅不会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反而还会加大教学难度。

(三)育人内容

“假、大、空”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气氛活跃,但实际上教学内容却脱离现实生活,不具备可行性,教育活动成为浮于表面的表演。一些教师为了实现德育渗透,选取了与教学内容不符的德育内容,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一)转变教师观念,加强德育意识

《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要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并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和谐地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转换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对促进小学生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二)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学方法选择不得当,就无法很好地将德育和教学联系起来,进而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发挥。而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就会很好地接受德育内容。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自身德育教育能力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新课标中的德育要求,并根据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特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加以实施。

1.在教材内容解读上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做到与知识讲解、情感传递紧密结合。如学习《我的战友》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生团结奋斗的道德品质。总而言之,为了使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可以通过钻研教材、发掘教材内涵,做到全面理解教材,进而充分展现教材中的德育成分。

2.在朗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朗读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活动。但是,朗读并非简单地将课文读出来,而是通过把握整篇课文的感情基调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用自己所领悟的情感将文章赋予感情并朗读出来。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不同的感情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写作的思路与内容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小学生感受和领悟生活,引导他们去体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情感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使他们能够仔细地观察生活。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很浅显,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体会不同的情感。总之,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落实好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想修养也能得到提升,为社会输送品德优良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李镇西.教育是心灵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柳丽娜.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2007(2):7-8.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8

1.前言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教育学科,一方面它具备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工具,另一方面它还具备净化心灵、塑造道德的教化功能。正是由于语文学科的这一特性,为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供了可能。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能促进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又能促进小学生人格魅力及学习能力的增长。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措施以促进德育的良好渗透。

2.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必要性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以培养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群体。另外,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也要求了德育的渗透。综合起来,其必要性体现在如下几点:第一,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必然要求。第二,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第三,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第四,实现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及基本要求[1]。第五,德育的渗透是有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

3.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探讨

3.1深度挖掘课本内容,有效实现爱国情感的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盈着众多体现爱国心、爱自然之情,富有道德感的文章,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并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接下来将以爱国情感的渗透为核心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全方面的了解此篇文章,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写作目标、情感表达等。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教学设计:

①安排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引导学生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与掌握,促使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②安排多个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促使学生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形成英雄情感体验,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深层情感。

③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把握表达五位壮士牺牲自我,成就大家的教材内容。例如: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④在这个重点把握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被五位壮士的献身精神所打动。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及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心。

⑤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感想的交流,促使爱国情感在学生本体中的渗入与融合。

3.2科学指导课文朗读,有效促进“热爱自然”之情感的形成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认知结构尚不完善的成长阶段,要促进其对于文章的全面理解,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课文朗读。有研究表明,朗读有利于读者将作者文章转化成自己的内部语言,有利于实现文章情感的内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有效利用课文朗读,促进学生情感的充实与升华。首先,教师在朗读课文时应感情充沛,以“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发挥表率作用[2]。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朗读,通过体验实践掌握文章的深层思想。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进行带感情的朗读,以自身积极情感带动学生,促使学生对桂林山水产生向往,并形成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由于此文词句优美、句式整齐、节奏感强,生动的朗读易于学生进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情境中。总之,通过这样有感情的朗读,有利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3.3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包括两部分,即课本内容的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延伸。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课外作品,通过课外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以促进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进而形成积极的、健全的人格。首先,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名人作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养成及情感的陶冶。

3.4积极开展写作实践,促进学生公德心的养成

写作是提高学生创作思维的重要方式,是反映学生内心情感的客观介体。另外由于写作涉及面较广,为德育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营造写作机会,促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养成积极的社会公德心。第一,给学生安排写日记的任务,促使学生在记录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养成社会公德心。第二,教师可以利用看图写作文、看故事写作文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社会公德心。比如,可以安排学生根据“公交车让座”这幅图来进行写作,促使学生形成“坐车公德”。第三,引导学生记录班级生活实践,促使学生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社会公德心[3]。

3.5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有效实现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及信息技术,以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及技术能够以有声、有色、动态的形象将教学内容完美展现,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影音播放器、录音机、PPT课件等进行辅助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迸发及升华。

4.结束语

德育的渗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良好实现以及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要积极探索更多措施以促进德育的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辩文识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任何学科都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数学解题审题需要语文知识,物理的证明归纳也需要语文知识,如不掌握一定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你任何学科都不可能学好;思想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两者相辅相成,既教书又育人。

一、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势在必行

1.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帮助小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

2.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

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方面内容,是对小学阶段德育的宏观规定,需要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并且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草船借箭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数课文能体现文以载道、道以文盖的原则,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能在漫长的教学中做到既能讲文又能传道的有机渗透呢?在此本人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1.课前分析好每篇课文的重点渗透内容

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小学语文课几百篇文章中无不涉及,但偏重不一,教师必须在课前推敲斟酌,找出渗透重点。如,政治教育包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等;道德渗透包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助人为乐等;心理品质渗透包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意志、情操等。有了这些渗透重点,教师就能在备课讲课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有的放矢教育,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显著提高德育教学质量。

2.课上灵活运用渗透方法传道育人

语文课堂具有形象性、情谊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生命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好的教学素材必须用高效可用的教学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地达到预期效果。常用的渗透方法有“设身处地”的方法: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身临其境”的方法。有一些课文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收、理解。这就需要准备充足的挂图、教具,使教材内容变为直观的东西,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强印象。口而诵,心而为,只有学懂课文,德育渗透才有效果。

3.课下偶尔布置实践作业,将德育教学渗透到生活中

可以在学完赞美父母的文章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去给父母捶背、洗脚,吃完饭后主动刷洗餐具等实践作业,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劳作的艰辛和操持家务的劳累,这比课堂上的说教更有教育作用;也可以在学完赞美清洁工阿姨的文章后,组织班级去街道义务清洁,让他们体会到清洁工阿姨们工作的辛劳,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善的人格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匡扶正义,惩恶扬善,并对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是我们语文教学者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10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再单单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而是在抓住学生品德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传统观点认为语文学科只是单纯的工具性科目,而对于思想道德的教育则有另外的课程来约束。实践证明,学生的道德品质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同时,语文课程的内容包罗万象,集结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和文明,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来看,德育教学的工作也是极其迫切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探析

1.德育渗透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认识到将德育思想渗透日常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处于实践当中。然而,不难发现,也存在不少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开展并不重视,也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课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致使学生的德育状况十分糟糕。就现有的品德课教材来说,还不足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形成一定的管理与督促,这就需要额外的德育教育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思想渗透正是适应了这一趋势,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德育渗透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和手段的重要途径

虽然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品德课程对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与指导却是极其有限的,甚至枯燥单一的品德灌输早已让学生失去了课程学习的兴趣。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德育的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

3.德育渗透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

将德育思想渗透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是对学生德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同时也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种升华。将知识讲授升华至道德培养的层次,这本身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所在。因此,这一渗透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工作渗透的途径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较多的具有思想道德教育意义的内容,例如爱国主义、传统思想道德品质、传统美德等等,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语文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分析、情感熏陶与树立学习榜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切忌将德育与智育工作独立开来,要两手抓。所以教师要能够通过课文阅读与讲解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情感,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本字、词、句的含义,从而达到智育与德育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充满情感的朗读与背景知识的介绍,创造逼真的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从而与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会在这一过程中达成一致,从而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语文教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在课堂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要能够为人师表,在工作生活中以思想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要能够从多角度出发设计课外活动。小学生具有思想幼稚、缺乏独立性并善于模仿行为习惯的特殊时期,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外活动时要能够选择一些正面人物事例,以树立学习榜样。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名人励志故事会、诗歌朗读等课外活动,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

最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要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书籍中领悟情感,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读后感。一本好书,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操守,甚至还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理想与目标。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之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从语文教学的目的还是功能来看,将德育工作渗透和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极为重要且有必要的。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从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的双重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与指导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突出德育教育的方面,让学生理解知识与道德应同时并存的道理。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在教学观念和行为上同时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例11

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而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涵盖着非常丰富的思想与情感。教材中的内容基本都与道德品质相关,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耳濡目染,并通过潜意识的影响,逐步提升自身的德育境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德育与语文教学合理结合,从而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渗透德育具有重要作用,现在一些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从整体状况来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作用仍然未能有效发挥。有些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也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而且,个别教师对德育教材的理解不够,不能发挥教学中德育的作用。因此,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德育内容,充实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情感熏陶法渗透德育

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结合与课文语境相符合的情感资料,创造情境,制造情感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快速有效地取得教学的情感效果。例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两盆万年青放在讲台边,让片片白花在其间点缀,突出它的肃穆。在讲解课文时,用录音机播放《葬礼进行曲》,同时教师的表情要悲伤且庄重。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对的哀悼之情便油然而生,从悲痛中升起对革命领袖的无比爱戴之情,从而在情感熏陶下渗透德育教育。

(二)利用识字教学法渗透德育

传统识字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讲解,学生在下面不断地照抄,学习变得索然无味。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汉字的结构、外形来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观察所学汉字,探索汉字与道德、为人处世的关系,让识字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例如,在教“打”这一字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发音、字形、结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打”字组词,这时,会有学生说出打架、打骂之类的词语,教师要先肯定学生的发言,之后教育学生不可以打架、打骂别人。经过引导,学生就会说出打球、打水、打游戏这样的词组。小学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启蒙时期,必须要不断地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品德教育[2]。

(三)利用课外阅读法渗透德育

课外阅读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之一。课外阅读的文章内容多是描述故事情节或是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客观事实的,这些内容中往往寄寓着德育因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征等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情操,并以此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开展以“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之间分享已阅读完的课外读物,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最后在全班举行读书报告会交流心得。在分享和交流过程中,学生受到书中正面人物思想言行的影响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领悟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利用诗歌教学法渗透德育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很多古诗都渗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诗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诗歌时,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潜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写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思想,教师可借此教育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理想。再如,利用《锄禾》所描述的场面教导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粮食。如果在诗歌教学中只是简单分析词句的意思,忽视了德育教育,就不算完成诗歌教学,只有详细分析诗歌本身,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循序渐进,通过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教师要根据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来进行德育教育,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

作者:王福贤 马松山 单位:凉州区长城镇长城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