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整体护理论文

整体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0 16:24:28

整体护理论文

整体护理论文例1

2护理

2.1采血前护理献血环境尽可能做到使无偿捐献者感到安全、舒适、方便。工作人员要衣帽整洁,态度和蔼,并做好相关知识的宣传,认真回答献血者提出的问题。仔细核对体检表,根据其献血经历、体重、身高、血比积、血小板计数等决定能否捐献血小板及捐献量。对害怕捐献者要关心他们的感受,做好解释工作,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并询问是否休息好,有无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凝集药品的情况。同时告之不能空腹献血,对女性献血者主要询问是否在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嘱咐其要避开这些特殊时期。

做好采集前的一切物品准备工作,认真检查耗材,查看其有效期,有无渗漏;生理盐水、抗凝剂有无浑浊。进行耗材安装,做到准确到位。

2.2采集中护理再次核对献血体检表,根据献血者的体质及血小板计算、血比积、身高体重等情况,征得本人同意,决定采集一个或两个单位。在采集前常规给献血者服用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做好静脉的选择,要选择粗大饱满有弹性的静脉进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按采血键采集。对第一次捐献血小板者,我们采血护士要多关心他们的心理感受,介绍我们整个机采血小板的工作流程。随时观察献血者的面部表情,同时和他们谈论开心的话题,营造良好的献血氛围。使献血者的心理放松,轻松愉快完成捐献。在采集过程中,如遇机器报警,要及时妥善处理。并向献血者解释清楚对身体无任何影响。解除他们的疑虑,消除他们紧张情绪。

2.3采血后护理血小板采集完成后,指导献血者用三手指并压针眼的准确位置,力度适宜,时间不少于十分钟,嘱其稍作休息,并注意观察捐献者的面色和情绪,询问是否口渴饥饿,若需要,及时送上牛奶、饼干等食品。待其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以避免性晕厥及献血迟缓反应的发生。

2.4献血反应的处理

2.4.1轻度反应处理在采集过程中,如出现轻微心慌、头晕症状时应采取平卧位,双腿屈曲,嘱咐献血者做深而慢的呼吸并全身放松,闭目休息10分钟后症状即可消失。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立即终止采血,按回输键回输。平卧位,双腿屈曲,并按压人中、内关穴位,症状缓解后给予饮料。

2.4.2中、重度反应的处理若出现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反应,立即停止采血,给予回输,采取头低脚高位,双腿屈曲,协助医师进行急救,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舌咬伤,待其清醒恢复后才能在同事或家人的陪同下回家休息。并做好解释工作。

2.4.3低钙反应的处理低钙反应的原因是在血小板采集过程中,每个循环回输血液中混入了8.33%—12.50%的ACD—B血液保存液,回输速度为80至90ml/min。由于回输速度快,进入体内的枸橼酸、枸橼酸钠来不及经肝脏解毒[1],使血液中的钙离子快速降低,当血钙降至正常值以下时就会发生低钙反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在采血前给捐献血小板者口服10%的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在采集过程中再次口服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毫升,同时饮用牛奶250毫升。并随时观察口唇发麻症状,若出现口唇发麻症状,则适当降低回输速度,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低钙抽搐现象;但若出现严重的低钙反应,则应停止回输,保护好献血者,防止舌咬伤和肢体受伤;从另外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毫升,切不要在采集血小板的管路中推注10%葡萄糖酸钙溶液,以免管路中出现凝血块,给献血者身体造成危害。经过上述处理,献血者很快就恢复正常,视其情况,并征求其意见是否继续或者终止献血。

3献血后的相关注意事项

3.1告知献血者献血后,当天避免做剧烈活动,穿刺部位针眼24小时内避免被水浸湿,保护好针眼处,避免感染。若针眼处有血肿发生,则在24小时内采取冷敷,24小时后采取热敷,手臂不要负重等措施即可。

3.2告诉献血者捐献当天适当休息,多饮水,不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有利于血容量恢复。

3.3宣传无偿献血的好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并带动身边的人,为需要帮助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

整体护理论文例2

1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

1.1焦虑和紧张:

1.1.1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1.1.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1.2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

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1.2.2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3怀疑和不信任

1.3.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阐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1.3.2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院等。

2患儿家长其他心理表现

2.1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2.2依赖感:家长对患儿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而对自己表现得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

2.3同病相怜感:表现为相同疾病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有同病相怜感,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新入院的患者家长有时对老病人的经验的信任程度更甚于医生。

3护理措施: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

3.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

3.1.1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3.1.2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一般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尤其对家长在平常可以做到的护理措施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

3.1.3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3.1.4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方面,从价格较低并有适应症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信心坚持治疗。

3.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

3.2.1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以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3.2.2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要达到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我们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在做治疗时应提高操作成功率,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

3.3.1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3.3.2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3.3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良好的护理服务来增强家长的信心。

3.4对其他心理表现的护理

3.4.1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一味容忍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3.4.2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3.4.3对家长同病相怜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向大家推荐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而使疾病恢复良好的病例,由这些家长亲自指出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和有利之处,可以使家长能够主动配合护理。但要避免家长间乱传所谓的‘偏方’,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并向家长指出这样做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4在进行心理护理时应注意的几点:

4.1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整体护理论文例3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对护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近年来整体护理在临床中应用,对护士素质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1]。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本,以满足患者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非常紧张、焦虑,甚至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科患者的整体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要面对患儿家长,他们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患者有着直接影响。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就儿科护士素质的需求笔者浅谈几点心得。

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1.1护理理念的转变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在临床的不断应用与推进,护理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既是生物人,也是社会人,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重视疾病的变化,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变化,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另外,人们对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人文因素越来越多,这样对护理人员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就得随之发生变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护理理念,尤其在儿科护理中更具有重要意义。儿科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在多年临床实践工作中感受,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热爱护理事业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还要富有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等因素,因而,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因此,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提高,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理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2增强服务意识在儿科护理除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积极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从人文角度来看,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在设置应以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壁上挂置儿童喜爱的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床上的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此外,还要设置患儿随时便捷与护士的联系设备。其次,护士还要扮演着如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角色。善用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摸、搂抱,善于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再次,增加丰富人性化服务项目,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温馨的祝福或是自作的小礼物,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

2.1专业素质提高良好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必要条件,护士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具备能否准确判断患儿的体征及潜在的迹象,及时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的临床实践经验。可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补充理论知识:如护士参加社会举办专业继续教育学习,增加新理论、新知识,提高专业理论水平;通过护理查房、业务研讨等动态学习,拓展思维,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与临床实际经验;另外可通过进修学习,课题的研究及学术交流,掌握新动态、新观念、新发展、新成就。专业素质的提高是离不开实际工作的,实践是获得各种知识的来源,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唯一的标准。每天护理工作中,首先护士长、责任护士到病房查看了解患儿病情、睡眠、饮食及用药等反应,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医生查房时,责任护士及时反馈患儿病情,做好对病因诊断、治疗护理分析意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培养护士对患儿分析评判思维的能力。同时责任护士经常与医生沟通共同讨论患儿的治疗护理方案。另外,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不断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素质。

2.2心理素质提高护理工作除业务素质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焦虑、不安心、恐惧心理不仅要具有耐心,承受心态,更主要的是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有效沟通技巧和方法,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及对医护工作中存在的疑虑。多年来工作养成在病房巡视过程中,密切注意观察每一患儿及家属的变化,仔细分析他们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每遇患儿家属焦虑恐惧之时,都会诚恳和蔼与家属说:我们将会尽最大努力,尽情患儿的痛苦,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护理工作中充分展示护士聪明和智慧、敏锐的洞察力、丰富语言的表达力、情感的感染力等良好的护士形象。这样患儿及患儿家属就非常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心情显得格外轻松,信任和满意浮在面容,护患处在和谐欢笑之中。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促进了儿科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提高人文修养、善于沟通

整体护理论文例4

[关键词]整体护理;临床应用;探讨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护理人员正不断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努力为患者实施身心两方面的整体护理。

1整体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内涵

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视护理对象为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与方法,实施系统、计划、全面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整体护理的内涵:强调入的整体性,将护理对象视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的人,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强调护理的整体性,要求为护理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护理。强调护理专业的整体性,要求护理实践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协调一致。整体护理的实践特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实施主动的计划性护理,体现护患合作过程。

2整体护理的组成

整体护理包括五大体系:一般及专科护理常规;质量标准和服务规范;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操作程序及抢救流程;住院须知及健康教育。质量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整体护理是依靠全面控制护理质量来实施的。

3整体护理临床应用依据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的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整体护理强调的以现代护理观,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教育为特色,以基础护理为突破口,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既是决策者、实施者、护理者、教育者、组织者,又是联络者,护士应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病人对整体护理工作满意度,要求在临床实施整体护理时,医院无论是门诊各护理治疗科室,还是整体护理工作最集中的住院病区,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病人喜忧的共感者、病人的代言人、医患间的沟通者。

4整体护理临床应用

例1,我科曾收治一胃癌患者,入院时神智清醒,精神好,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经过3d的术前准备,决定与第4天进行胃癌切除术。可是在手术前0.5h,患者突然面色潮红、站立不稳,血压升至195/110mmHg,采取降压等处理后,经过询问才知道患者害怕手术后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经过家属安慰,医护人员的开导、讲解才稳定下来,于第2天顺利进入手术室,并且手术成功。

例2,我科一位50岁的患者,由于对环境及出入身边的护理人员陌生,出现了失眠、意识模糊等现象,经过整体护理对环境、医护人员逐渐熟悉,患者终于意识清楚。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认识到对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护理,而是以患者及其健康为中心,运用医学及护理专业知识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层面提供整体护理。

护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面临着独特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作为护理专业实践的主体,作为维护、促进公众健康的重要力量,护理队伍建设和发展尤为重要。随着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人们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也使得护理人员在素质、能力和业务知识水平等方面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一系列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时准确的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向医师提供可靠情况,防患于未然或使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例如高血压当突然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剧烈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为病人测血压,若血压显著增高,即为高血压危象的先兆,应立即通知医师,并配合做好处理,这样就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护士的临床经验是保证护理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大量临床实践不断积累、总结、不断学习,才能为整体护理提供系统、和谐的实施环境。护士和病人的接触十分密切,面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护士普遍有知识不够用之感,病人提出的问题有时能回答;有时模棱两可;有时的确一无所知。因此护士必须努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关系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也给病人以信赖感。新技术的熟练使用是现代医学的特点,反映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设施已日益广泛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要求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操作技能。总之整体护理的实施和推进,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促进护理学科向前发展。

5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患者的疾病,而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整体关注疾病,对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核心。人文关怀包括树立关爱生命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注重护患的的沟通交流,推行聆听服务、以听为主、让患者充分表达其意愿和感受,制作出院爱心联系卡,设立温情提示园,对终末期病人开展临终关怀,开展使用护理手术。

6整体护理在临床应用需要各部门协调完成

在实施整体护理中,注重协调医护及相应部门的工作,从而使整体护理得以顺利的发展。科主任与护士长密切配合,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在各病区开展整体护理前,护理部主任首先与科主任取得联系,将其工作计划、实施方案等向科主任介绍,争取科主任的支持,明确责任,医护共同管理好病人。医护共同查房,让医生了解新的护理模式、新的护理内容。护理制度的改革,是使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共同的责任。健康教育是医护的职责,健康教育是医院的重要职能,是一种治疗手段,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及实施由医护共同完成,健康生活有缺点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要建立教育目标、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出院指导等,医技要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护理病历是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且直接反映护理质量,具有和医疗病历同等重要的作用。

整体护理论文例5

1 中、西医护理学的特点

1.1 西医护理 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三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教育模式;护理操作技术更为科学、规范、实用,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系统化整体护理成为现代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是把服务对象视为一个整体,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去考虑人类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通过护理程序来解决这些问题,直接服务于整体的人。但西医护理,大多采用对症护理,即见效快,疗程短,但难免有副作用或不可避免的损伤;西医护理在康复、强身、健体等方面也应充实和发展。

1.2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理论和方法。

1.2.1 中医护理的原则 (1)扶正邪:护理的目标是增强人体的防御能力,去除致病因素。(2)标本缓急:急则护标,缓则护本。(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视临症表现施护症候相同,护理方法一样,症候不同,护理方法不同。(4)未病先防,已病防变:预防为主,强调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这些理论与方法正是整体护理要纳入的重要内容。

1.2.2 中医护理的特点 (1)整体观:中医理论以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对待人体和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经络将人体各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体现脏腑之间,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反应。尤其是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论,表明人与所处的外部环境,又是一个整体。外界的各种变化,必然会影响人体生理与病理反应。因此,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自身的情绪变化都与健康有关。所以,中医护理以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自然观和“以病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与现代护理学“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不谋而合。(2)辨证施护:根据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方法,确定实施护理原则与方法。总之,中医护理在饮食、运动、睡眠、心理护理等健康养生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势。

但长期以来,大量的中医护理经验和方法,一直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之中,虽然也出版了许多中医护理书籍,但是缺乏深层次的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完善的护理操作程序,影响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如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应进一步规范化,在继承传统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同时吸收现代护理操作中先进的、科学的、实用的内容来充实自身,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1.3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护理学,其特点是:它从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观、辨证施护与现代护理医学模式相结合,开展以人为中心的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1];在护理理论上,中西医汇通,有机结合,构建新的护理理论,丰富中国护理学的内涵;在护理实践上,西医的先进护理技术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相结合,实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为服务对象解决恢复健康、维持健康、促进健康的实际需要。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是将现代的护理观与中医的基本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同的理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点,进而相互学习,吸取两者之长,确定两者结合点,从而融会贯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它不同于中医护理现代化,更不同于传统中医护理。它是医学新理论的真正结合,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转贴于

2 中西医结合整体护理教育的可行性

整体护理论文例6

一、开展整体护理面临的问题

(一)对整体护理的内涵认识不足:由于受持续已久的功能制护理和实施10余年的责任制护理制度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陈旧观念,主要表现在:

1.等待观望思想:认为整体护理和责任制护理没什么大的区别,责任制护理没有坚持下去,对整体护理能否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持怀疑态度。

2.随大流思想:认为目前不少医院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病房,随潮流开展个试点病房就算完成任务,没有认真探讨如何结合实际把护理制度改革搞好,而是处于应付状态。

(二)护理管理干部有畏难情绪:整体护理作为对传统功能制护理的一次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会暴露出一些明显影响改革的问题:

1.人员不足。军队医院受编制的限制床护之比差距太大,加之军官休假制、护士流动性大等特点,按整体护理排班方式完成各项任务确有困难。

2.后勤保障支持系统不得力。护理人员除去正常的工作以外,还要承担非专业、非技术性的常规工作,占用了护士长、护士的有效工作时间,不能把时间用到病人身上。

3.医院领导重视不够:新形势下,医院注重经济效益,部分领导有重医轻护思想,总认为护理工作对医院全面建设影响不大,护士执行医嘱完成任务就行了,对护理制度改革有片面认识。以上种种原因增加了护理模式转变的困难,从而使护理管理干部有畏难情绪,实际工作中按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惯性运转,影响了改革的力度。

(三)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适应护理制度改革:护理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护理人员综合知识缺乏。由于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的缺乏使护士在完成基本操作后难以担当多元化角色功能和为病人提供系统的身心整体护理。由于护士人力不足,招聘护士增加。医院每年招聘的合同护士已占全院护士的40%左右,虽然暂时缓解了人员紧缺的矛盾,但文化层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流动性大,这种用人的短期行为影响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和旧护理制度的影响,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敬业精神,有的不安心护士工作,表现在工作标准不高只限于完成一般的治疗任务,有的存有懒惰思想、对书写护理病历有厌烦情绪。

二、开展整体护理的对策

护理制度的改革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护理人员应当认清形势、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影响开展整体护理诸多因素中抓住关键,下大力气、解决难点,使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针对开展整体护理的难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以成功的经验促进思维观念的转变:在没有见到实际的效果之前,空泛的理论很难让久已形成的惯性思维发生改变。以模式病房成功的经验来转变领导、护理人员的观念是深入搞经护理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领导的支持和庞大的后勤支持系统的形成作为“内援”是护理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1997年初我们选择了护理队伍力量较强的空军重点专科开展了模式病房。试点工作的好坏与护士的参与态度和积极行为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把试点科室护士长、护士分别送出培训、参观学习,接受新观念、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模式病房取得了满意效果。

如何利用成功的经验转变领导以及全院人员的观念,我们采取了积极措施。多次召开整体护理座谈会、休养员座谈会、现场观摩会、教学查房等,并分别请院领导、机关干部,科主任、医生、护士长、护理骨干参加,组织全院护士分期分批到试点病房观摩,同时在全院组织了整体护理基础理论培训。形势多样的宣传,护士、病人的亲身体会,真正转变了全院人员的观念,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达成共识,院党委将整体护理全面推广纳入医院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把开展整体护理作为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院领导组织召开后勤保障会议,为临床解决下收下送,减轻临床科护士负担。院领导、后勤机关的大力支持激发了护理人员搞好护理改革的热情,护士长、护士主动到护理部要求开展整体护理,现我院50%的科室开展了整体护理,并取得明显成效。(二)提高人员素质,确保整体护理的有效开展:高素质的护理群体是确保整体护理有效开展的基础,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加强整体素质培训是关键。我们对整体素质培训制定了训练计划。为保证学习效果,采取了学分制管理的方法。

在整体素质培训中分为4步:一是整体护理理论培训,内容:护理诊断、标准护理计划、护理PIO记录等,熟悉掌握了护理病历的书写方法。二是自身素质训练:先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使护士忠诚于护理事业,树立一种奉献精神。同时以护士的行为标准为训练内容,从护士的行、走、坐、立到与病人语言沟通,礼仪服务专题培训。三是分层次的专业训练:根据不同的年资不同职称进行训练,低年资护士以基本理论和基本功训练为主,高年资以专科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为主,并注重培养教学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招聘护士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四是选送护理人员学习深造,培养高层次的护理人员。通过多途径选送临床护士参加脱产、自学、夜大、函授学习,目前在职护理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已达50%,其中护理管理干部100%。通过多种形势的培养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整体素质,拓宽了护士思路,提高了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知识的价值,实现从病人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康复这一连续的全程优质服务的护理目标。1997年以来每月住院病人民意测验调查显示,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整体护理论文例7

骨科疾病损伤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骨科手术成功不仅仅是手术成功,还要包括术后运动组织系统、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所以术后护理对于患者今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否自理以及能否进行日常生活与工作密切相关。骨科大手术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股骨干骨折手术等。骨科大手术术后实施整体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而且骨科患者术后痊愈需要较长时间。整体护理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形成手术、护理与康复一体化的系统治疗方案[1]。通过对武汉市中医医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手术室行96例骨科患者术后实施整体护理,研究患者护理效果。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手术室行骨科大手术患者96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14~69岁,平均46.3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46例,中学25例,小学20例,文盲5例。患者均神志清醒、无精神障碍,能正确描述心理及生理感受。股骨干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2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5例,肱骨干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5例,尺、桡骨骨折10例,踝关节骨折5例。伤情评定:ISS≤15分者44例,ISS≥16分者52例,平均ISS42分。其中伴颅脑损伤12例,伴胸部损伤5例,伴腹部损伤8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访问开展术前访问开展健康教育,使即将行手术患者了解手术治疗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同时护理人员可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掌握患者家庭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实施方案。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患者行手术前一天进行探访,阅读病历并接触患者,向患者解释有关手术和手术后问题,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术中、术后治疗、护理中的相关问题,详细介绍麻醉后反应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具有科学评判的态度,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2]。交谈中善于观察患者的言谈和面部表情,真正掌握患者的心态,适当给予心理疏导,这也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关键,只有加强护患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术中配合默契。

1.2.2术中舒适护理实施通过术前访问巡回护士和患者之间建立较好的护患关系,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使用亲切话语与患者交谈,同时附带适当的肢体语言,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和恐惧感。调节室温并询问患者感觉是否舒适。根据患者实施手术类型,帮助患者调整适当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患者的生理不适,或防止压迫神经和血管。在进行做各项操作时,提前给予患者说明,操作轻柔,让患者了解操作目的减轻焦虑。若发现患者口唇发干,可用棉签湿润口唇,以缓解患者的不适。术中麻醉后在不影响手术情况下注意遮盖患者,并予以保暖,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术中要求护士技术娴熟,静脉穿刺成功率高,配合手术准确到位,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术毕,若是清醒患者,告知手术成功,使患者明确病情,然后将其送回病房,安置后同病房护士交接,并告诉家属注意、保温、输液等。1.2.3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外骨科手术中长时间的被动、术中止血带的应用、过度旋转和牵拉以及骨水泥聚合产热的损伤,都使邻近血管受到间接损伤的概率大大增加。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于24~48h拔除,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情况,保持有效引流。引流过少而患者主诉疼痛时,考虑引流不畅,须及时查找原因。引流液过多时,应及时更换负压引流袋以保证引流效果。引流管长度应适宜并妥善固定,负压引流袋应低于伤口位置。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肢,定时更换,早期进行患肢肌肉收缩可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血流淤滞,因此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术后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麻醉作用消失后,主动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10次/h,术后24h开始,局部按摩,30min/次,2次/d。建议患者多做深呼吸或咳嗽动作,每小时深呼吸5次或醒来时深呼吸10次。

1.2.4术后疼痛干预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护理过程中要运用数字评分法、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表情评分等评价疼痛程度,将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纳入日常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加强疼痛知识的学习,掌握镇痛药物的基本药理常用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方面的知识,正确使用镇痛泵等止痛辅助工具,以便在疼痛治疗中更好地解除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受心理影响很大,所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疼痛阈值,可增强患者耐受力。巡视患者时耐心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有的放矢地给患者讲解引起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使患者情绪稳定,消除引起疼痛的心理因素。重视环境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保持环境安静清洁,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而减轻疼痛。有效运用分散或转移注意力给予心理放松疗法。

2结果

术后1~2d后,回访患者,查阅病历,直接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态,了解患者后镇痛情况,局部刺激,术后不适等护理问题,并帮助解决给予术后康复指导,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问卷调查表。

术后待患者恢复后,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填写满意问卷调查表。满意问卷调查内容涵盖患者对手术认知程度、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与服务态度等等综合评定。满意度达87.9%。患者主诉疼痛在行对应疼痛处理方法和心理放松疗法后,情况盖上明显。对于患者主诉出现下肢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采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腹壁皮下注射,1次/d,持续7d,注射部位在腹壁外侧,左右交替。按医嘱给予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测定以防止深静脉血栓发生。12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小腿肿胀、疼痛、肢体沉重感及紧张感,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情况转缓8例。2例浅静脉充盈,2例出现Homan征阳性。

3讨论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护理模式由传统的按医嘱单纯疾病护理程序逐步向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4]。现代临床护理体现为因人施护,因病施护,因需施护,骨科大手术患者行整体护理是顺应现代护理模式转变的必然结果。整体护理可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完善护患关系。整体护理打破传统的功能制,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研究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专业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尤其是疼痛知识的学习[5],通过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效果,转变护理服务观念、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2]石艳,王清波,王燕.护理与护理法问题的研究.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78.

整体护理论文例8

随着医学从单纯医学模式到今天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护理模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由单元化护理向多元化护理发展,注意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过程整体护理模式。外阴癌在我国较少见,约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5%左右,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1],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手术范围对患者的创伤较大,绝大多数伤口不能一期愈合,伤口愈合后使外阴严重变形,对性生活或心理影响较大[2]。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20例外阴癌患者术后实施了整理护理,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0例,均来自我院妇科,年龄45~69岁,平均53岁。

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外阴广泛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2护理评估及诊断

对外阴癌患者术前、术中、术后3个时段进行评估。拟定的护理诊断如下。

2.1角色紊乱确诊初期,一个健康的人对自己成为患者感到突然,针对其否认行为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尽快转变角色,使患者正视疾病,重视疾病,从而配合治疗。

2.2焦虑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术前患者由于环境、角色、情绪处于调整状态,加之对手术的信息不了解,常导致患者产生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反应[3]。当反应过于强烈时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2.3恐惧由于躯体疾病导致患者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使病情恶化。

2.4知识缺乏20例患者都来自农村,文化层次低、医学知识缺乏,对手术感到羞愧和恐惧,害怕失去女性特征及性生活能力,心理压力很大。

3护理措施及目标

针对患者的护理诊断,采取了以下整体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措施及目标

3.1.1心理干预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患者进行了积极的心理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外,还采用了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支持、疏导、保证等心理护理方法,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障碍。医务人员不回避性生活问题,给患者讲解外阴切除只是部分性感带丧失。通过与配偶的交谈对他所顾虑的问题进行解释,并要求其配偶积极照顾患者,对患者给予鼓励、支持,使其明白患者不仅是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性的需要对健康也十分重要。护士主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各方面知识,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为将来达到性生活和谐共同努力。

3.1.2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术前常规检查。进行外阴及阴道冲洗,及时清除肿瘤表面破溃处的分泌物;术前1周进低渣饮食,术前3日进无渣饮食;术前晚保证睡眠;手术前夜及当日晨肥皂水清洁灌肠;术区皮肤准备(上至脐水平,下至膝关节),防止皮肤刮伤。参加术前讨论,熟悉该手术的操作规程和要求,了解患者病情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1.3术前训练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因术后外阴及双侧腹股沟创面大,患者约1周时间不能下床,需训练患者习惯床上用便盆进行大小便。

3.1.4情感交流传统的手术室护士身处一个相对隔离的环境。很少与患者接触,加上因无菌技术的需要,戴上口罩、帽子,将面部遮得严严实实,无形之下增加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开展整体护理后,要求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交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工作人员的陌生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中护理措施及目标创造清洁舒适的手术环境:一般患者对手术室的环境均有一种陌生而恐惧的感觉,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看到一个优雅、整洁、温馨的环境,通过感知能改善自身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生命力的发挥,并对手术成功增添了信心[4]。规定由术前访视的护士接患者,以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患者血压的变化。

3.3术后护理措施及目标

3.3.1一般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尤其是创面有无渗血,尿管、引流管是否通畅。

3.3.2伤口护理腹股沟伤口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感染坏死,致使切口延期愈合,发生率在50%以上。术后当日双侧腹股沟切口分别用1kg砂袋压迫12h,以防出血,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换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每日5%碘伏清洗伤口,每日用热辐射烤灯距创面30cm照射5min,以保持创面干燥及促进伤口愈合。会阴伤口呈环形,内放2根橡皮引流条,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无菌敷料干燥。局部组织红肿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为预防阴道粘连,阴道内放置碘仿纱条,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外阴,及时清除分泌物,尤其是尿管周围,臀部垫清洁中单,有污染及时更换。本组无一例伤口感染。

3.3.3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平卧1周,卧床2周,故应做预防压疮护理,协助患者两腿屈曲,用软枕放在膝部下,以减轻伤口张力,防止活动时过度牵拉引起出血,根据病情及年龄,必要时用气垫床。经过上述的护理,2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压疮。

3.3.4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患者因手术切除大量组织,易致切口瘢痕或挛缩引起阴道口狭窄。因此,术后7~10天后尽可能行功能锻炼,如双腿合拢、分开、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每日2次,每次10~20min左右,动作轻、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根据年龄及病情不同指导患者行外阴肌肉锻炼(即屏气收缩尿道、直肠和阴道括约肌,然后放松)。通过上述积极有效的治疗,出院后我们对以上20例患者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在经过积极的康复锻炼后,双下肢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者认为手术后的性生活没有受到影响,4例患者因为狭窄的阴道口,恢复早期性生活不能正常进行,但经过对症处理后,感到基本满意。1例患者因丧偶,对性生活无法评估。

4效果评价

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增加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使其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如期康复出院,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真正体现了人性化护理。

【参考文献】

1彭素蓉.52例外阴癌临床分析.江苏医药,1998,24(11):860.

整体护理论文例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56例均为本院内一科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5岁;病程3~6年。对照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2.25岁;病程3~6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在入院期间及出院用药相同,常规予硝酸脱水山梨醇酯(消心痛)10mg,每日3次口服;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香丸等。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指导,护理组患者在出院后采取跟踪服务,运用中医整体护理观念进行康复期全方位的健康教育。

1.3健康教育措施

为患者制定院外整体护理计划,由医院、家庭协助患者共同完成。

1.3.1预防

笔者制定了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措施。

1.3.1.1一级预防

①控制血压;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能摄入,避免超重,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及治疗高血脂症;③戒烟;④积极防治糖尿病;⑤饮用硬水,勿饮冰水,忌冷水浴;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3.1.2二级预防

对于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存活者,采取二级预防。设立A、B、C、D、E5道防线,嘱咐患者逐条逐项去做。A: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β受体阻断剂,控制血压;C:降胆固醇,戒烟;D:控制糖尿病,合理饮食;E:运动,健康教育。

1.3.2心理指导

中医理论中精神因素对人体健康起着决定作用,如喜伤心、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精神要保持舒畅、愉快,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激动,保持心理平衡。

1.3.3服药

1.3.3.1因人制宜

分清年龄、性别及体质因素,如性情急躁者,多以胸痛为主,可选活血化瘀为主的药品,如心可舒、山海丹;体质虚弱者,多用扶正宁心类药物,如心元胶囊。

1.3.3.2因地制宜

根据地形、气候差异,适当选药。如北方偏寒,应温通血脉,通痹止痛,心宝比较适宜;而南方偏于湿温之地,心元胶囊、参脉液较为适宜。

1.3.3.3因时制宜

根据四季气候特点,结合人体与药性的差异选药,如夏季心绞痛发作宜用通脉的药物,如速效救心丸;而金泽冠心胶囊则四季均可应用。

1.3.3.4因证制宜

中医历来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病分证型、证有差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按证选药。如气阴两虚型宜用补心气、滋心阴口服液等。

1.3.3.5因病制宜

冠心病合并其他疾病应选用一专多能之药品,如合并高血压、中风时,可选用脑心通及银杏天宝胶囊等。

1.3.3.6因药制宜

选择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成药物,而且剂型适宜,如遇急重症时,选用参麦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等。

1.3.4饮食调摄

冠心病患者在恢复期,合理膳食是十分重要的。

1.3.4.1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

饱和脂肪酸能使血胆固醇升高,要控制猪油、牛脂、羊油等饱和脂防酸的摄入。

1.3.4.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量

胆固醇高容易导致冠心病,因此,应少食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鱼籽等。

1.3.4.3进食易消化、产气少,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制品。

1.3.4.4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膳食纤维能吸收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1.3.4.5限盐

高盐膳食可增加心血管的发病率,对高血压或合并心衰者,每日用盐量1~2g为宜。有轻度高血压病或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每日用盐量控制在5g以下。

1.3.4.6少食多餐,七八分饱;清清淡淡,忌食辛辣;忌暴饮暴食;饭前喝汤。

1.3.4.7戒烟限酒,少喝浓茶,更勿豪饮冰啤。

1.3.4.8中药食疗:山楂、大蒜、海藻、海带、莲子、龙眼肉、玉米须、银耳、黑木耳、茭白、草菇等,每日交替食用。

1.3.5性生活

发生心肌梗死后至少在8周之内忌性生活;恢复性活前,宜对自身体力活动的耐力做出估计。无明显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冠心病患者,如能登2层楼梯或步行2km无明显心率加快、心悸、气促和心绞痛等症,或通过心电图二阶梯运动试验无明显心肌缺血改变,可允许过性生活;性生活前不宜过饱、饮酒或服用兴奋剂;过程中避免紧张气氛、压力感、恐惧感及过度兴奋;禁止非正常情况下的性生活(如婚外恋)或疲劳紧张后。

1.3.6睡眠

1.3.6.1睡前保健

晚餐少食,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睡前娱乐活动要有节制;应控制好看电视时间、内容;按时就寝;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然后按摩足心。

1.3.6.2睡眠

应采取头高脚低右侧卧位;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力衰竭,则应采取半卧位,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1.3.6.3晨醒时刻

醒来不要仓促穿衣,仰卧5~10min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穿衣,再缓缓下床;起床后喝1杯开水。

1.3.6.4午睡

每日午睡30min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病率,要注意姿势,勿坐睡。

1.3.7运动

1.3.7.1运动要按处方进行,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1.3.7.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活动后应通过整理活动充分放松,避免突然开始或突然停止。

1.3.7.3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憋气、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1.3.7.4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

1.3.7.5勿进行爆发性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尤其不要参加竞争性强的比赛或运动。

1.3.7.6饭后勿马上运动;阴雨天、闷热或寒冷天气应减少活动量或暂停活动;运动后休息20min后进行温水沐浴。

1.3.7.7体育运动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在运动的同时勿随意变更服用药物的剂量或方法。

1.3.7.8运动要有规律,量力而行。

1.3.7.9运动中一旦发生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应平卧、安静,不要搬动;立即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化,症状未缓者就近请医生出诊;若心脏突然停跳,可用拳头叩击胸骨下段,或行胸外挤压或人工呼吸等。

2结果

2年后回访,对照组由于过度劳作猝死3例;因冠心病复发住院2次4例,住院1次3例。护理组除出院1个月内擅自参加活动猝死2例,其余36例皆健康。

3讨论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造成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坏死而形成,常以剧烈胸痛和心肌坏死引起全身反应以及心电图特征性演变过程为主要特征。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范畴,多因情志不调,脾虚气结,聚湿成痰,痰气交阻,血运不畅,胸阳痹阻,气血阴阳亏虚;或因劳作,情绪激动或饮食不慎等导致供血不足;或因阴寒突袭,乘于阳位,寒性收引,心脉猝然闭塞;或因阳虚气弱,血运不畅,瘀血凝块阻塞,血运中断发为本病。

整体护理论文例10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普外科患者作为主要观察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依据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及实验组(n=41),常规组患者中男25例,女1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1.5±11.2)岁,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5±14.5)岁,该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两组患者在实施性别及其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主要护理方法

常规组采用抗感染、严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改善情况等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心理护理。相关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容易出现焦躁、紧张以及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有效的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其进行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恐惧以及焦虑的情绪,从而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各种注意事项、疾病知识以及日常生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了解。

(3)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充分准备好手术要用的物品,手术时要密切配合医生,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术中运用到的各种器械进行熟练的操作,并做好手术器械的配合工作;术后要认真清点相关手术设备,以确保其无遗漏现象的出现。

(4)术后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在患者回到病房之后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密切的观察,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叮嘱患者遵医嘱服药;对处于康复期的患者给予鼓励,并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以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的康复治疗。

1.3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及生命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比较严重。

1.4主要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其统计学的研究分析,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效果对照

经护理以后,常规组护理的有效率为97.56%,实验组护理的有效率为82.93%,实验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89%,常规组为25.47%,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比常规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分析

经护理之后,实验组护理的满意率高达100%,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的满意率82.9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整体护理论文例11

以人为本、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强调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以及人与社会、环境尤其是医疗环境的和谐成为医疗实践的重要环节,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人、健康、环境和护理影响和决定着护理实践,而人文化的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质内涵就是护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它强调人文化、个体化,强调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最终达到使病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健康而满足的状态。

1 护理与人文关怀

整体护理的人文内涵核心是护理工作者首先要尊重人,关爱人,以人为本。如果抽掉这个现代人文关怀的核心,再完善的整体护理程序可能在实践中也只是流于形式,而无法达到优质护理效果,进而阻碍整体护理的发展。我们应认识到病人是整体的“社会人”[1],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行为方式,扩大护理服务范围,满足病人需要。关怀(caring.又称为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病人在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在整体护理中,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护士必须注重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主要表现在护士善于从不同病人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痛苦和渴望,并能不遗余力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哪怕是极其细微的小事。

2人文关怀应用于先心病患儿护理的必要性

2.1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随着“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人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2.2人文关怀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特定意义

先心病患儿的护理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由于自幼患病,不能与正常的小朋友一样完善、住院几率高,因此,性格上存在孤僻、怕事等特点。当其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先心病患儿的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体现了护士学习人文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这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2.3人文关怀对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

护士的职业形象是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具体体现。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体现护理工作信誉、特长、精神风貌、人员素质、整体实力的良好的护理形象,可以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亲合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我们注重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全院护理人员中开展礼仪培训,进行日常礼仪、电话礼仪、上岗礼仪等训练,美化护士的言行、举止,树立护士的良好职业形象。护理形象不只是外在形象,更使人感到其严密的管理、严谨的作风和可依赖的技术,因此我们还开展了“明星护士”评比活动。通过护理质量、服务质量、护士形象等多方位考核评比出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工作中精心周到的护理患者,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各种需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深受患者好评的护士为“明星护士”。激发全体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作为共同的目标取向,自觉地将日常表现护理形象的工作,转化为有意识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塑造良好护理形象的行动。

3人文关怀在先心病患儿护理中的实施

3.1营造人文氛围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收治先心病患儿病房根据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帮助。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3.2倡导人文服务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到:热情接、耐心讲、认真做、细心观、真实记、主动帮、亲切送、热情访。

3.2.1热情接

实行“首迎负责制”。患者、家属、来访及探视人员到护士办公室,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询问,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当新患者人院时,值班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引导患者至床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房环境。首接护士在10min之内至床前主动自我介绍,并介绍主管医师、护士长、同病室的病友,示范床头呼叫器的使用方。

3.2.2耐心讲

实行“首问责任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详细的解答,如患者有不理解的地方,耐心解释至患者满意为止,实现患者满意率达到100%,护理服务零投诉。讲解内容包括:住院须知、探视、陪伴制度及科室相关规章制度、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注意事项、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药物作用及主要不良反应、各项检查的配合及注意事项、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主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消除其不良情绪,建立患者及家属积极的就医心态。

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我科护士对患儿进行集中式以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进行各种健康宣教,以提高患儿主动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2.3认真做

护理人员认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静脉穿刺技术。对婴幼儿多抚触、楼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基础、专科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护理部每月抽查。

3.2.4细心观

护理人员主动巡视病房,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把服务做到患者开口之前,避免患者呼叫,细心观察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通知大夫,及时做出处理。

3.2.5真实记

及时、客观、真实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字迹清晰、文字工整。

3.2.6主动帮

对危重及特殊患者做检查时,科室至少派一名人员护送。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各种生活的便利并协助其解决困难。

3.2.7亲切送

协助患儿家属办理出院手续,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护送至电梯口或病房门口,目送患者康复出院。

3.2.8热线访

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在患者出院时主动提供健康咨询热线,出院后半月内由护士长或分管护士主动询问患者的康复情况,做患者的健康向导。

4效果

4.1全面满足病人的需求

高超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是完善的结合,也是整体护理提高的重要体现,人文关怀让病人感受到护士的关心、照顾,真正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当面征求意见等方式调查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高到98%。

4.2减少疾病复发,患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实施出院健教卡5年多来,普遍提高了出院病人自我维护健康意识,自觉复查,遵医合理用药,减轻了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由于开展人文关怀及整体护理,使护理行为更加规范、更加优良,善于运用传播技巧与病人沟通交流,使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使病人对医院的医疗护理、各项检查和收费项目等放心,使我科护理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