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光学论文

光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8 22:37:42

光学论文

光学论文例1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教育领域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运用教学课件、互联网络、录音录像、视频展示等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的多媒体教学,由于其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堂信息量,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技术正在逐步变革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也促使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认识和思考。下面针对多媒体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手段,具体谈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光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什么,怎么教,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明确所授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可想象,当教师不了解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时,就无法依据学科专业,阐明基本原理在专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无法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知识的承上启下和融会贯通;当教师不了解所授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就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一个好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去接受、组织和管理知识,并达到自由运用知识的境界。

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对信息时代的教师,除了上述要求外,还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教师才会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还必须熟悉多媒体教学的各种实现技术,如Powerpoint、Authoware、Flash等软件,才能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不同形式的多媒体手段,制作出有创意的高水平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效果。

第三,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制作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录像上传到教学网站上,以便学生查阅;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

第四,多媒体技术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工作效率,用课件上课节约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师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课前要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使学生在课堂能接受到更多的信息来开拓自己的视野;课上要增加师生互动,逐渐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五,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特定的课程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第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教师将接受学生更多更广泛的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充实自我,改善知识结构,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不能把学生仅仅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应恰当地控制教学节奏,谨防成为现代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也不能平铺直叙地念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成为课件的留声机,让课件代替了教师。另外理工类学科在进行必要的公式推导时,运用多媒体课件,鼠标一点就会有一个一个的公式出来,一个公式还未看清,下一个公式就蹦出来了,让学生来不及思考,有一种囫囵吞枣的感觉,教师也感觉没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如何将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各自发挥其优势,使理工科的课堂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的教育要强调人的发展,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产品,一个好的大学是以它的学生质量和科研水平来评价的。对于大学的历史使命,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这样认为,大学一直是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以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他特别强调,大学从事的是人的教育,大学应该是这样一个场所,在这里能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所必备的品质,而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教学方法再好,多媒体课件制作得再精彩,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教学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因而,学生同样必须明确所学课程在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系统完整,建立创新意识,做到术业有专攻。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学习的平台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第一,多媒体教学上课时,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变抽象的文字描述和数学表达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第二,学生可以专心听讲,不再忙于记笔记,教师提供了教学课件的下载,便于自学和复习;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丰富的课程相关信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只是教材、教师和参考书,使学生可以真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第三,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可以将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有目的地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凸显个性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

第四,多媒体的交互特性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电子邮件与网络答疑的应用,使得师生的交流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模式,而真正地实现师生交流。

第五,课后作业的网络提交,体现了节约型社会的新理念,同时也考验着学生的诚信,使用得当,将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课后复制课件,有的学生就会忽视课堂听课,孰不知课堂师生教与学的交流中,两者思想火花的碰撞,即兴的幽默,课后却是无法复制的,而这往往能够让我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光学》课程中的应用

物理光学作为光学、光学工程、光通信、光电子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促使我们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设计,既要在教学中使学生明晰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经常感到这门课对于专业学习很重要,是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得我们有时间更多地为学生引入相关学科成果和前沿。例如,在对光学薄膜的讲解上,介绍了多层光学薄膜在激光器、激光陀螺和DWDM等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对光子吸收、色散、散射等内容的讲解上,我们还特别介绍了在光电对抗、电吸收调制中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双光子吸收、多光子吸收、场致吸收,也介绍了对光纤通信有重要意义的基于瑞利后向散射的OTDR和基于受激拉曼散射的拉曼光纤放大器等。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以致用。

光学论文例2

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文艺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即便在各种文艺心理学的教材和读本层出不穷的今天,朱先生的这本著作依然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文艺心理学》的写作背景

根据朱光潜先生《作者自白》中所说,这部书作为讲稿使用,在很多所大学里面讲过很多次。理解这一点对理解本书的体例和行文风格很有必要。《文艺心理学》一书文风平易通俗,这和它作为“讲稿”不无关系。

从本书的《作者自白》以及附录中的《作者自传》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做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知识背景或者说是知识储备。作者自述:“我前后在几个大学里做过十四年的学生,学过许多不相干的功课,解剖过鲨鱼,制造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反应,可是从来没有上过一次美学课。”

这种知识积累对朱光潜先生能够展开专业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无疑大有裨益。文艺心理学这门学科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不仅要有文艺知识,同样需要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背景,朱光潜先生的写作背景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在《作者自传》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受的教育。朱先生从小受的是正统的封建私塾教育,对四书五经以及传统诗文、历史以及必须的科举策论的学习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后来朱先生辗转异邦,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受到长期的封建教育和英帝国主义教育”。朱光潜先生其时说这句话无疑是很诚恳的,但在今天看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和纯正的欧洲文化的熏陶。朱光潜先生出生于安徽桐城乡,他所就读的桐城中学就是由桐城派古文家吴汝伦创办的,因此特别注重桐城派古文的学习,教学所用的课本即是桐城大师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提倡义法说和雅洁的审美标准。桐城派先驱戴名世提倡“道也、法也、辞也,三者有一之不备而不可谓之文也。”(《已卯行书小题序》),奠基者方苞树立起“义法”说的大旗,要求文章内容醇正,文辞“雅洁”。我们看桐城派的理论和创作,就会发现朱光潜先生在行文上有着很重的桐城色彩。

关于本书的写作背景,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其成书的时代环境。这一点在第八章的“作者补注”里有清晰的证明。朱光潜先生在第八章讨论完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之后,补充说这两章“是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专制时的,其中‘道德’实际上就是指‘政治’”。政治对文学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尤其是在当时那样一个“偌大一个中国放一下一张书桌”的年代。

二.《文艺心理学》的核心理论

前面已经说过,这部《文艺心理学》并不是一部很具体系的理论著作,而更多可以看作是论文汇编性质。但这并不是说本书就是一部很散乱的“穿珠式”作品,相反,虽然没有清晰的理论架构,但有一个核心的“元理论”,本书中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出发点和落脚地都是很一致的,就是因为基本理论立场稳固且鲜明。笔者认为,这个基本理论就是作者前五章里用大量篇幅、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美感经验”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可以说,前五章是本书的“文之枢纽”,后面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都是对这个基本理论不同程度的运用和展开。

前五章分别从五个方面对美感经验进行分析,第一章开宗明义地提出观点:“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感经验的特点是意象的孤立绝缘,物我一气。同时作者指出,“形象的直觉”中的所谓“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我们每个人所直觉的物象并非是固定的,对同一物象的直觉实际上感受到的它显现于我们的“形象”,这个形象就带有了很大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二重创造。所以作者又说,“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就无异于说它是艺术的创造”。

第二章中,作者提出了关于美感经验的一个重要概念:心理的距离。这个概念并非是朱先生原创,而是他从英国心理学家布洛那里借鉴而来。在本书的第二章中,朱光潜先生所用的很多例子和布洛的原始论文都是一样的,而且从论述顺序上看来也有诸多相似。但就此得出朱光潜先生就是忠实地再现布洛的思想还太草率。仔细推究一下可以发现,朱光潜的“心理距离”和布洛的“psychical distance”是很着较大差异的。布洛所强调的距离作用有着很大复杂性,布洛认为,心理距离同时具有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在先,积极作用是在消极作用的基础上生成的,两者之间有着清楚的先后关系。在朱光潜先生这里,他把距离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看作了问题的两个方面,将布洛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置换成了并列关系。布洛实际上是为位审美无利害说寻找论据,是把“心理距离”即“对于经验的某种特殊的内心态度与看法”,当作审美“静观才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提出来的。朱光潜先生则把布洛的这种冲突观念“移花接木”到了中国的传统“逍遥游”精神上来。当然,这并非是说朱先生译介错误。恰恰相反,理论的旅行本来就要“入乡随俗”,西方学说的中国化是必要而且十分重要的,正是在朱光潜的阐发中,距离说的意义得以扩展。朱光潜先生所标举的经过其消化的“心理距离”说后来得到广泛流传和运用本身就说明了这一提法的价值。

第三章讲物我同一,在第一章中已经提到,这里更进一步阐明。朱光潜先生区分了美感与快感,并指出那些在看戏时最起劲、叫得最响的人们往往并没有把艺术当艺术看,得到是只是快感而非对艺术的真正欣赏。在第五章“关于美感经验的几种误解”中作者亦首先对这种混淆“快感”与“美感”的成见进行了分析。

总体来说,前四章分别从“形象的直觉”、“心理的距离”、“物我同一”、“美感与生理”四个方面对美感经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既有欣赏者的角度,又有创作者的角度,既有文艺理论的论说,又有实验科学的证明。第五章反面着笔,从关于美感经验的几种误解着手来巩固前四章的论述,并作出结论。因此,前五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本书的理论核心,其中前两章可看作是核心中的核心,“形象的直觉”和“心理的距离”是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的分析的两根基柱,这在后面的章节可以清晰地看出。

三.学理方法的反思及细节指瑕

朱光潜先生在本书的前言中有一段很值得注意的说明,“做学问持成见最误事。有意要调和折衷,和有意要偏,同样地是持成见。我本来不是有意要调和折衷,但是终于走到调和折衷的路上去,这也许是我过于谨慎,不敢轻信片面学说和片面事实的结果。”简言之,就是“调和折衷”这四个字。

这当然是一个很严谨也很切合实际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往往是能够导向一个合理的结论的。例如第八章讨论艺术与道德的问题,作者在例证分析之后认为“为道德而艺术”和“艺术独立自主”这两个相反的主张“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毛病”。朱光潜先生做出的选择是朝向另外一个方向,也就是拿实际的以往的艺术作品来进行分析,看看它们和道德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个研究路向无疑是明智且有效的。但笔者在此想要说明的一点是,这种“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言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势必掩盖论证的锋芒,调和出来的结果往往淡乎寡味,虽看起来四平八稳、无懈可击,但正应如此,反而往往起不到任何言说的效果,难称之为真正的“学术建树”。很多时候,深刻之处恰恰在于偏颇之处

另外需要指出的,任何一部著作无论如何精雕细琢总难免存在一些细节上瑕疵,这一点也同样存在于《文艺心理学》这部著作当中。例如第十章讨论“什么叫做美”时批评“哲学家讨论问题往往离开事实,架空立论,使人如坠五里雾中。我们常人虽无方法辩驳他们,心里却很知道自己的实际经验,并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一回事。”这个批评难免有些武断了,很多哲学家本身也是文学家,像书中所提及的歌德、席勒等人,其哲学思想很多都蕴涵于文学作品或谈话书信之中,绝非“架空立论”。

四.结语

“头头是道,��有味”,这是朱自清先生在为本书所作的序中所下的八字评语,确实精当。“头头是道”,言本书之辨彰学术、考镜源流、求真法理;“��有味”,言本书之平易畅达、凝练朴实、说理透辟。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旧书不厌百回读”,作为文艺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经典,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不仅是要学习其中所涉的具体理论,更要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思维方式和治学方法;不仅将其看作一本理论著作,更要把它实际地运用到对我们当下所面对的文艺事实的分析评论之中。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光学论文例3

2.问题导入式的教学方法

物理光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抽象性强、枯燥乏味等特点。同时,物理光学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该学科的创建均来源于对实际光学问题的解释。在介绍一个知识点之前,为了理论联系实际,我们首先要有目的地设置问题。通过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与思路,进而解决问题。例如,我们讲授光波的衍射时,首先从白光通过指缝的衍射现象出发,提出产生衍射的条件。如果采用单色光源,指缝转变为圆孔、矩形孔或不规则孔,衍射条纹如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采用多缝或透射光栅,衍射条纹又将如何变化?从而引出影响衍射现象的因素和采用数学模型描述衍射现象的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以实际问题为先导的模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在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具有直观性强、图文声像并茂、信息量大、生动活泼等特点。但运用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为了弥补两方面的不足,我们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光学课程中,采用PPT课件形式与FLASH动画结合,生动描述光波的传播现象与规律。多媒体课件重点介绍物理概念及方法,而大量的公式推导可在课后参考教材或其他课本。制作这种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给教师留下充足的时间来强调重点、难点和核心内容。

4.利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之余,训练学生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处理物理光学相关问题。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理解,发现学习中的盲区和误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难懂的光学规律和概念形象直观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光学仿真设计软件有很多种,MATLAB、TracePro、Zemax、Fred、OptiSystem,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光学领域。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具有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等功能,是工程界最流行的软件工具,在大学理工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亦渐成热点。目前,已有众多文献采用MATLAB软件模拟光波发生干涉、衍射现象后光强度的分布。MATLAB软件中的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UserInterfaces,GUI),可以实现交互式模拟。采用交互式滚动条动态地展现各物理量对衍射结果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认识。TracePro是一款基于蒙特卡罗法的非序列光线追迹软件,为美国LambdaResearch公司开发。

TracePro以实体对象来构建光路系统,通过计算反射、折射、散热、吸收和衍射等行为来模拟光线与实体表面的作用,对真实场景进行计算和显示。TracePro图形使用界面简单,且具有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对光学镜头、背光板、照明灯具、投影显示器、医疗仪器等进行光学模拟及分析。目前,在校学生已采用TracePro仿真软件成功对偏振棱镜、衍射光栅进行了模拟仿真,采用光线追迹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光波传播过程及特性的变化,加深对光波传播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当然,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只是物理光学教学的辅助,不能代替理论教学。学生应该在认真掌握基本物理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才能达到促进学习的效果。计算机虚拟仿真的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检验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为下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指导方向。

光学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6-0180-005

司马光是宋代的名臣大儒,一生著述极丰,根据《郡斋读书志》所载,司马光共留下经学、史学、哲学著作三十余种。司马光在史学领域地位崇高,其所著《资治通鉴》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1],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界的“两司马”。在经学上,司马光弘扬儒术,力辟佛老,对儒家经义做了许多开创性的阐释,朱熹将其与同时的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合称为北宋“道学六先生”[2]卷八十五。司马光的文学成就不如史学、经学耀眼,然而著作繁富,成就斐然,如今留有赋一卷,诗十四卷,制诰、奏议、章表四十三卷,书启、论说、纪传、杂文十四卷,序跋、《疑孟》、《史剡》、《迂书》等二卷,墓志、祭文、青词等六卷。司马光留下的大量著作,为研究其文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不以文学自矜,他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实为自谦之词。司马光在《答怀州许奉世秀才书》中说:“光性愚鲁,自幼诵诸经,读注疏,以求圣人之道,直取其合人情物理,目前可用者而从之。前贤高奇之论,皆如面墙,亦不知其有内外中间,为古为今也。比老,止成一朴儒而已。”[3]453司马光自诩“朴儒”,结合司马光的立身处世、学术观点来说,这一自诩可谓恰当。司马光的文学创作观念也都明显受这一思想的影响。本文对司马光的文学创作观念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及诗学倾向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务为可用之文,推崇文以载道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序》中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为可法,恶为可戒者,为编年一书。”[4]9607这是司马光治《资治通鉴》的初衷,即从繁多的史料中撮其精华,汇为一书,务为可用,于军国政事有益。司马光在《答范梦得书》中也曾说:“诗赋等若止为文章,诏诰若止为除官,及妖异止于怪诞,诙谐止于取笑之类,便请直删不妨。或诗赋有所讥讽,诏诰有所戒谕,妖异有所儆戒,诙谐有所补益,或并存之。”[3]1743这是与范祖禹讨论《资治通鉴长编》的书信。在司马光看来,若是诗赋仅有文采,连《长编》也可弃之不取。《长编》对于史料具有收集性质,务为广博,“弃之不取”可见司马光对诗文之“用”的重视。而有益之文,诗赋、诏诰、怪诞、诙谐等文章都可以选用。《资治通鉴·陈纪二》记载了隋治书侍御史李谔的上书:“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4]5476这是李谔对江左文风的批评,也可视作司马光的代言。由此也产生了一个《资治通鉴》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即屈原在《通鉴》中无一字提及。

对于这一问题,有些读者将其理解为司马光对于屈原“露才扬己”、“暴露君恶”的行为不以为然,因而不屑齿及。更有甚者,将司马光列为屈原的对立面,如闻一多曾说:“我记得,至少有两人了解屈原,一个是教人‘痛饮酒,熟读离骚’的王孝伯;一个是在《通鉴》里连屈原的名字都不屑一提的司马光。前者一个同情的名士,后者一个敌意的腐儒,都不失为屈原的知己。”[5]这未必是司马光的原意,司马光并非敌意屈原,在七言绝句《醉》中有句云:“果使屈原知醉趣,当年不作独醒人。”如五律《五哀诗·屈平》有句:“冤骨销寒渚,忠魂失旧乡。空余《楚辞》在,犹与日争光。”可见,司马光不仅同情屈原,对于《楚辞》也报以极高评价。之所以在《资治通鉴》中对屈原只字未提,恐怕是由于司马光对于《资治通鉴》严格的取舍标准。《邵氏闻见后录》卷十曾说:“司马文正公修《通鉴》时,谓其属范纯父曰:‘诸史中有诗赋等,若止为文章,便可删去。’……《通鉴》并屈原事尽削去之。……《通鉴》掩日月之光,何耶?公当有深识,求于《考异》中无之。”[3]2042或许在司马光看来,辞赋仍属于“载之空言”,因而不仅在《通鉴》中不提《离骚》,甚至连屈原的事迹也只字未提。

司马光对藻绘雕饰的文辞不以为然。司马光在《答福昌张尉耒书》中说:“然窃见屈平始为《骚》,自贾谊以来,东方朔、严忌、王子渊、刘子政之徒踵而为之,皆蹈袭模仿,若重景叠响,讫无挺特自立于其外者。”[3]1285司马光对于屈原以后的赋作家几乎一概抹杀。司马光自身创作也务为可用,苏轼评价他:“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文,未尝一语及之。”(《司马温公行状》)[3]2046

司马光与当时文坛上兴起的古文运动相呼应,也继承了从柳开、穆修、石介等人传袭而来揄扬韩、柳古文的传统,司马光强调“文以载道”。司马光《在答陈充秘校书》中说:“然光未知足下之志,所欲学者古之文邪?古之道邪?若古之文,则某平生不能为文,不敢强为之对,以欺足下。若古之道,则光与足下并肩以学于圣人,光又智短力劣,疲倦不进者也。……足下所称引古今传道者,自孔子及孟、荀、扬、王、韩、孙、柳、张、贾,才十人耳。若语其文,则荀、扬以上,不专为文;若语其道,则恐王、韩以下,未得与孔子并称也。”[3]1238司马光一生推崇扬雄,认为扬雄“不专为文”,有道存之,是司马光心中的文人典范。尽管扬雄有辞赋传世,然而司马光所尊崇的则是扬雄《太玄》、《法言》等阐述儒学义理的著作。对于“文以载道”的观点,司马光在对庄子的评价中可以很鲜明地体现出来。

或曰:“庄子之文,人不能为也。”迂夫曰:“君子之学,为道乎?为文乎?夫唯文胜而道不至者,君子恶诸。……而子独嗜之乎?”或曰:“庄子之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迂夫曰:“然则佞人也,尧之所畏,舜之所难,孔子之所恶,是青蝇之变白黑者也,而子独悦之乎?” (《迂书·斥庄》)[3]1518

这是司马光对庄子之文的看法。在他看来,庄子之文离道甚远,虽然文采斐然,然而文胜而道不至,是颠倒黑白之文,不足贵。司马光对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说法笃信不疑,对于扬雄“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思想深有感触,因而排斥辞藻富丽而不以道贯之的作品。像这类观点在《迂书》中尚有很多,如“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夫变白以为黑,辕南以为北,非小人有文者,孰能之?”(《文害》)“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无益》)“使庄为扬言,斯与之矣;扬为庄言,斯拒之矣,孰党焉。”(《无党》)这些都表明司马光对于无益儒道的文章是弃而不为的。司马光自己的作品也大量谈道解经,其儒学著作详列于下:

经类:《温公易说》一卷,《无逸讲义》一卷,《古文孝经指解》一卷,《中庸大学广义》一卷。

子类:《疑孟》一卷,《说玄》一卷,《潜虚》一卷。

注疏类:《集注法言》十三卷,《集注太玄经》十卷。

杂类:《道德述要》二卷,《居家杂仪》一卷,《温公书仪》一卷。(以上目录及卷次据《郡斋读书志》)

二、诚实不虚的创作态度,严谨素朴的文学表达

司马光行文不求工巧组丽,而是平典自然,娓娓道来,成就虽不如同时期的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人,历来却不乏读者,且评价颇高。苏轼在《司马温公行状》中称赞司马光的文章是“文辞醇深,有西汉风”[3]1802。司马光在行文技巧上没有过多的讲究,但在文章中诚实自然,纤毫不隐,读其文可知其人。

《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一记载司马光少年时期的一则轶事,“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先公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这是一则轶事,司马光为人诚实不欺在当时实是有口皆碑。司马光终其一生忠厚正直,他曾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耳。”[6]苏轼在《司马温公神道碑》中也说他:“论公之德,至于感人心,动天地,而蔽之以二言,曰诚曰一云。”[3]1831司马光为人磊落坦荡,有君子之德,行文也是发于胸臆,纤毫无隐,给人一种诚实自然的动人力量,后世读者常因文考究其心,从文章中窥见司马光的德行。清代沈德潜在《重刻司马文正公集序》中评价:“故自奏对扎疏,以及辞赋记赞,其微者根乎天人性命,显者关乎宗社生灵,皆发乎道德功业之余,非有意于文,而不能不文者也。世之读公文者,因辞以求其用心之不欺,即大《易》所谓‘修辞立其诚’者。”[3]1922司马光认为,文如其人,有德君子不当为怪异之文,失之不经,“有兹事必有兹理,无兹理必无兹事。世人只知所怪希见,由明者视之,天下无可怪之事”[3]1508。司马光以名节自矜,无论言行举止、论文著述都不失君子之风,今天流传的司马光作品,绝少怪力乱神之事,大多发于胸臆,娓娓道来,正气凛然又不故作姿态,不少评论家都曾评价司马光作品持论甚严,道德俨然,使人读其文可想见其人。如范成大《跋司马温公帖》:“旧传字书似其为人,亦不必皆然。……惟温公则几耳,开卷俨然,使人加敬,邪僻之心都尽,而况于亲炙之者乎?”[3]2094宋代楼昉《崇文古诀》卷十七评司马光《谨习书》曰:“此书说礼与他人说礼不同,援据得当,措陈明白,诚笃恳切。可以见此老爱君忧国之心。”宋代刘炎《迩言》评价:“或问:‘欧阳、司马之文,孰优?’曰:‘欧阳本之韩退之,学而至者也;温公远齐先汉,自诚实而充也。’”[3]2096元代吴澄《张氏自适集序》也曾说:“欧、曾、王、苏同时,司马文正公岂出于数子上哉?然读者不肯释手,何欤?盖其心术正,伦纪厚,持守严,践履实,积中发外,辞气和平,非徒言为之尚,以人论文则然也。”[3]2097-2098司马光的文章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感人至深的力量,是因为他在文章写作中贯穿着“诚”这一朴实自然又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清人在《培远堂重刻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序》中评价司马光:“邵子以公为脚踏实地人,朱子以为笃学力行,有德有言,岂虚语哉!窃尝以为古今人才力难以强同,中心之诚可以自勉。公平生事业,皆从‘诚’字流出,故无不可对人者。”[3]1913

此外,司马光对大言无羁、诡辞谩语的文学表达也深为不满,因此他对《孟子》、《战国策》等雄辩之文多怀不满。为此,他还特地作了《疑孟》,对孟子的言说表示质疑。如《疑孟·告子曰生之谓性犹人之谓性乎》:“疑曰:孟子云:‘白羽之白,犹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告子当应之曰:‘色则同矣,性则殊矣。羽性轻,雪性弱,玉性坚。’而告子亦皆然之。此所以来犬牛人之难也。孟子亦可谓以辩胜人矣。”[3]1491司马光对孟子的诡辩不以为然,认为孟子混同概念,以达到“胜人” 的目的。再如《策问十道·第五道》对孟子的言说又进行了批评,孟子曾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对此,司马光认为孟子是在非圣毁经,使得后世学者认为《尚书》不可信,而对圣人、对经典轻加诋议。司马光反驳道,孟子自己曾说过“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难道只能用来说《诗》,不能用来评价《尚书》吗?不仅如此,司马光对于逞口舌之辩的历史人物多有贬斥。司马光在《贾谊论》中认为“世皆以贾生聪明辩驳,晓练治体”,而自己认为“贾生学不纯正,虽有俊才,任之为治,必不效矣”。原因就在于贾谊所言过当,言辞激切却又不识时务。司马光对于德才之辩看得非常深刻,对于缺乏敦厚的思想内涵又大言欺人的人物多加批评,认为贾谊“世人不察其所由之术,苟见其材之茂,学之博,其言暐晔可观,而不得施于世,因从而叹之,不知失夫驳滥刻深,非吾党也”[3]1425。虽然司马光“文似西汉”,但对于大言不惭的贾谊,司马光也大不以为然。

司马光对于舞文弄墨的否定或有来自于现实的考虑。王安石曾引荐一批在司马光看来巧言令色,用伶牙俐齿为改革鼓吹的官僚。司马光在《与吴相书》中说:“州县之役,困于烦苛,以夜继昼,弃置实务,崇饰空文,以刻意为能,以欺诬为才。”[3]1274史载王安石引荐吕惠卿时,神宗与司马光之间有这样一番对话:司马光谏曰:“惠卿险巧,非佳士,使安石负谤于中外者,皆其所为也。”……帝曰:“惠卿进对明辨,亦似美才。”光对曰:“惠卿诚文学辨慧,然用心不正,愿陛下徐察之。江充、李训若无才,何以动人主?”帝默然。[7]司马光赞同孔子的说法:“我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在司马光看来,真正的儒者是道德高远、博雅渊默的,对于言辞浮夸、为文缛丽者不足以称之为儒者:“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不息,为之儒也?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颜太初杂文序》)[3]1324

三、陶写林泉之乐,诗贵平淡闲远

司马光曾评价自己“至于属文,实非所长”,“尤拙于诗”,实为自谦之词。司马光留有一千零二十九首诗,还著有《温公续诗话》,仿欧阳修《六一诗话》的体例而著,兼有纪事、诗评。大量文献为研究司马光的诗歌创作态度提供了条件。

司马光有着极强的用世之心,《宋史》本传记载,元祐后司马光再度拜相,“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业。”[8]司马光在《疑孟·陈子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中反驳孟子道:“君子之仕,行其道也,非为礼貌与饮食也。昔伊尹去汤就桀,桀岂能迎之以礼哉?孔子栖栖遑遑,周游天下,佛肸召欲往,公山弗扰招欲往,彼岂为礼貌与饮食哉?急于行道也。”[3]1492在司马光看来,只要人臣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君主如何礼遇自己是可以不计较的。然而司马光在诗歌创作领域却极力推崇高蹈归隐之诗。

司马光在《通鉴》中于高士、隐士一概不取,在诗歌方面却颇推崇隐士之诗。在《续诗话》多有记载。第二则便是记载九诗僧之一的惠崇的诗,然而这一则褒贬却不甚明显。他引用欧阳修的原话,称《九僧诗集》已经散佚,九诗僧除惠崇以外,其他姓名皆不可考。司马光则通过他人之口将九诗僧全部罗列而出,可以补史记之缺。《续诗话》还多次摘录隐士诗并加以褒扬,如赞美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曲尽梅花之体态”[3]1791, 赞美魏野的“千林蠹如尽,一腹馁何妨?”(《啄木鸟》)“吉凶终在我,翻复谩劳君”(《竹杯挍》)为“有诗人规谏之风”,并称赞“妻喜栽花活,童夸斗草赢”是“真得野人之趣”[3]1792。除此以外,《温公续诗话》还记录了韩退、刘概等处士。对于隐士生活,司马光表达了发自真心的向往与倾慕。

司马光自己也创作了许多此类诗歌。较为有代表性的是《自题写真》:

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居然不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

还有如《河边晚望》:

高浪崩奔卷白沙,悠悠望极入天涯。谁能脱落尘中意,乘舆东游坐石槎。

再如《自嘲》:

英名愧终贾,高节谢巢由,直取云山笑,空为簪组羞。浮沉乖俗好,隐显拙身谋。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司马光功业煊赫而作这些诗,可谓“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司马光汲汲于仕进,但对“蔬食饮水、曲肱枕之”的儒者风采却未能忘怀。

司马光与欧阳修、梅尧臣等宋初著名诗人交好,他自己也十分喜爱平淡诗,并对梅尧臣的“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9]十分称赏,并在《温公续诗话》中多次提到。司马光称赞父亲司马池的诗《行色》为“岂非状难写之景也”,并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司马光对梅尧臣的诗赞不绝口,在《园中纪事二绝》中说:“坐嗅白莲药, 卧看青竹枝。闲斋不成寐, 起读圣俞诗。”梅尧臣去世后,司马光还作有《和不疑送虏使还,道中闻邻几圣俞长逝,作诗哭之》、《梅圣俞挽歌二首》、《和吴冲卿三哀诗》等。在诗歌上,司马光比较倾向于欧阳修、梅尧臣的观点,作诗讲究含蓄有味,得味外之旨,司马光不是诗新的主将,但是以实际行动以及自身的政治地位为欧、梅、苏等人起到声援作用。

即使作者并非隐士,司马光所称赏的仍然是平淡闲远、隽永有味的诗篇,如寇准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陈尧佐的“雨溜蛛丝断,风枝鸟梦摇。诗家零落景,采拾合如樵”,杨朴的“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诗”,大名进士耿先之的“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等等。

司马光的创作中有许多是讲求平淡风格的,俯拾即是。如《夏日西斋书事》: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晓霁》:

梦觉繁声绝,林光透隙来。开门惊鸟鸣,余滴堕苍苔。

再如《湖上村家》:

万顷寒烟外,茅茨枕碧流。枫林巢乳鹤,沙溆乱鸣鸥。漠漠菰蒲晚,苍苍芦荻秋。欲过南浦去,篱下出渔舟。

司马光作为一代重臣,其诗心却常在山水花鸟之间,这与司马光几次出都经历及进退自如的人格修养有关。同时,司马光的诗歌追求也是对唐诗以来崇拜隐士群体的诗歌传统的继承。“无论是寻访旧友、煮茶谈天、学禅问道还是兴起闲游,在某种意义上都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现实的暂时逃离,对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的追求——对一种能够安顿自己心灵的精神境界的寻访。……因此,诗歌文本的抒情对象常常不只是停留在那群高士身上,而是引向包容高士、藏匿高士的远离人烟的化外之境。”[10]

司马光曾公开表态自己不善作诗,甚至认为诗无关紧要,在《答齐州司法张秘校正彦书》中说:“光素无文,尤拙于诗,不足以揄扬盛美,取信于人。况近世之诗,大抵华而不实,虽壮丽如曹、刘、鲍、谢,亦无益于用。……诗何为哉!诗何为哉!”[3]1268司马光有时又会显示出自己的矛盾之处,不仅自己留诗甚多,而且将诗作为权衡人才的标准,他在《冯亚诗集序》中说:“文章之精者,尽在于诗。观人文者,观其诗,斯知才之远近矣。”[3]1332由此可见,司马光并非认为诗“无用”,而是华而不实的诗无用,司马光所称赏的不是辞藻堆砌的诗,而是平淡闲远,抒发真性情、真自我的诗歌。

参考文献:

[1]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3.

[2]朱熹.晦庵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司马光. 司马光集[M].李文泽,霞绍晖.校点整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4]司马光. 资治通鉴[M]. [元]胡三省,注.北京:中华书局,1976.

[5]闻一多.神话与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43.

[6]苏轼.东坡志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2:67.

[7][明]冯琦原,编.[明]陈邦瞻,纂辑.张溥论正[M]//宋史记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57:255-256.

光学论文例5

1光电检测电路的基本构成

光电探测器所接收到的信号一般都非常微弱,而且光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往往被深埋在噪声之中,因此,要对这样的微弱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都要先进行预处理,以将大部分噪声滤除掉,并将微弱信号放大到后续处理器所要求的电压幅度。这样,就需要通过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主放大电路来输出幅度合适、并已滤除掉大部分噪声的待检测信号。其光电检测模块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2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与等效模型

2.1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式

光电二极管一般有两种模式工作:零偏置工作和反偏置工作,图2所示是光电二极管的两种模式的偏置电路。图中,在光伏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非常精确的线性工作;而在光导模式时,光电二极管可实现较高的切换速度,但要牺牲一定的线性。事实上,在反偏置条件下,即使无光照,仍有一个很小的电流(叫做暗电流或无照电流1。而在零偏置时则没有暗电流,这时二极管的噪声基本上是分路电阻的热噪声;在反偏置时,由于导电产生的散粒噪声成为附加的噪声源。因此,在设计光电二极管电路的过程中,通常是针对光伏或光导两种模式之一进行最优化设计,而不是对两种模式都进行最优化设计[4]。

一般来说,在光电精密测量中,被测信号都比较微弱,因此,暗电流的影响一般都非常明显。本设计由于所讨论的待检测信号也是十分微弱的信号,所以,尽量避免噪声干扰是首要任务,所以,设计时采用光伏模式。

2.2光电二极管的等效电路模型

工作于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的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它包含一个被辐射光激发的电流源、一个理想的二极管、结电容和寄生串联及并联电阻。图中,IL为二极管的漏电流;ISC为二极管的电流;RPD为寄生电阻;CPD为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容;ePD为噪声源;Rs为串联电阻。

由于工作于该光伏方式下的光电二极管上没有压降,故为零偏置。在这种方式中,影响电路性能的关键寄生元件为CPD和RPD,它们将影响光检测电路的频率稳定性和噪声性能。CPD是由光电二极管的P型和N型材料间的耗尽层宽度产生的。耗尽层越窄,结电容的值越大。相反,较宽的耗尽层(如PIN光电二极管)会表现出较宽的频谱响应。硅二极管结电容的数值范围大约在20或25pF到几千pF以上。而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阻RPD(也称作"分流"电阻或"暗"电阻),则与光电二极管的偏置有关。

与光伏电压方式相反,光导方式中的光电二极管则有一个反向偏置电压加至光传感元件的两端。当此电压加至光检测器件时,耗尽层的宽度会增加,从而大幅度地减小寄生电容CPD的值。寄生电容值的减小有利于高速工作,然而,线性度和失调误差尚未最优化。这个问题的折衷设计将增加二极管的漏电流IL和线性误差。

3电路设计

3.1主放大器设计

众多需要检浏的微弱光信号通常都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来进行非电量的转换,从而使检测对象转变为电量(电流或电压)。由于所测对象本身为微弱量,同时受各种不同传感器灵敏度的限制,因而所得到的电量自然是小信号,一般不能直接用于采样处理。本设计中的光电二极管前置放大电路主要起到电流转电压的作用,但后续电路一般为A/D转换电路,所需电压幅值一般为2V。然而,即使是这样,而输出的电压信号一般还需要继续放大几百倍,因此还需应用主放大电路。其典型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

该主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为A=l+R2/R3,其中R2为反馈电阻。为了后续电路的正常工作,设计时需要设定合理的R2和R1值,以便得到所需幅值的输出电压。即有

3.2滤波器设计

为使电路设计简洁并具有良好的信噪比,设计时还需要用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为保证测量的精确性,本设计在前置放大电路之后加人二阶带通滤波电路,以除去有用信号频带以外的噪声,包括环境噪声及由前置放大器引人的噪声。这里采用的有源带通滤波器可选通某一频段内的信号,而抑制该频段以外的信号。该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如图5所示。图5中,f1、f2分别为上下限截止频率,f0为中心频率,其频带宽度为:

B=f2-f1=f0/Q

式中,Q为品质因数,Q值越大,则随着频率的变化,增益衰减越快。这是因为中心频率一定时,Q值越大,所通过的频带越窄,滤波器的选择性好。

有源滤波器是一种含有半导体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有源器件的滤波电路。这种滤波器相对于无源滤波器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结构牢固、可以集成。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输人阻抗高、输出阻抗低、高的开环增益和良好的稳定性,且构成简单而且性能优良。本设计选用了去处放大器来进行设计。

本设计选用了去处放大器来进行设计。

图6所示的二阶带通滤波器是一种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带通滤波器,其滤波电路采用有源滤波器完成,并由二阶压控电压源(VCVS)低通滤波器和二阶压控电压源高通滤波器串接组成带通滤波器。

对于第一部分,即低通滤波器,系统要求的低通截止频率为fc,其传递函数为:

第二部分为高通滤波器,系统要求的高通截止频率为fc,其传递函数如下:

4完整的检测电路设计

光学论文例6

【关键词】司马迁历史文献学成就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在我国不仅是一位重要的史学家,更是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

。他不仅在中国历史学上的贡献是伟大的,同时在中国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治通鉴

》是他率领当时著名的历史学家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撮十七史之精要,兼采众说编撰的,是中国历史

文献中最重要的编年体著作,共二百九十四卷, 包罗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他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

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广泛收集资料。

司马光在撰写《资治通鉴》时,面对1362 年的历史,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大量择取,其中他究竟

引用了多少种史料, 至今我们已无法确切统计。在编修史书时司马光要求遵循"宁失于繁","毋失于略" 的

原则。因此,他编修的《资治通鉴》所引用的的史料至少有正史、编年(含谱录)、别史、杂史、霸史、传

记(含碑碣)、奏议(含别集)、地理、小说、诸子共十类 ,这些都是他写史的重要材料来源。例如在范祖

禹负责编写唐纪部分时,他就要求除附《唐实录》以外,"请且将新、旧《唐书》纪、志、传及《统记》

、《补录》, 并诸家传记、小说, 以至诸人文集, 稍干时事者, 皆须依年月注所出篇卷于逐事之下。""但

稍与其事相涉者, 但与注其姓名于事目之下。"这些都表明司马光是广泛搜集并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得到

的书籍资料来从事著述的。可见《资治通鉴》全书三百多万字, 多于前四史的总字数,内容丰富广泛(除

政治史以外, 还有相关的历代军事、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礼、乐、文化等),这都是是司马光充分

吸收了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书籍的全部资料撰写而成的。《资治通鉴》的成功则是司马光善用文献的结果

撰著史书离不开史料, 史书撰著结合史料编纂,是治史的优良方法。但以往的这种结合还比较松散,多是前

人纂辑史料, 后人修史, 他人纂辑史料, 本人修史。能够把二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把史料编纂直接纳

入修书程序者首推司马光。

二、 严谨取材,独创考异

在整理这些丰富的史料时,司马光又本着严谨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去处理,凡是遇到弄不清楚的材料

,不武断,不曲解,进行鉴别, 加以选择,创立考异的编书方式,影响和推动了后世考证学的兴起和考异

体史书的出现。

所谓考异,就是在编书时, 由于所采用的史料有异同, 要进行鉴别, 加以选择。司马光选择史料的方法是

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成为考异法。司马光对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别

传等史料,甚至是带有文字的器物,都非常重视,一事一物要穷根问底,他认为编修史书的人更要实事求

是地对待史料, 根据史料本身的可靠性来选择, 但不要迷信史料的来源。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他会通过书

信形式与别人进行讨论,更有甚者,远在千里之外的刘恕等人也不得不长途跋涉来到洛阳与司马光互相研

讨数月, 都是为了穷其根,对其进行考异。他说:"若彼此年月事迹有相为戾不同者,则请选择一证据分明

、情理近于得实者,修入正文, 余者注于其下,仍未叙述,所以取此舍彼之意", 凡是对某一问题有不同

记载的, 经反复考证、鉴别,选择比较可靠的收入《资治通鉴》。这样, 司马光首创"考异法"对浩如烟海

的材料进行甄别取舍,保证了《通鉴》的权威和真实性。同时,司马光还规定了"考异"的具体格式:先注

所舍者云,某书云云,某书云云,今案某书证验云云,或无证验,则以事理推之云云,今从某书为定。若

无以考其虚实是非者,则云今两存之。 卷六十三他将自己对史料取舍的原委, 逐条加以说明,保留了不

同的史料, 为专门研究历史的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可见,司马光建立考异法, 对历史文献学中是一个多

么重要的贡献,后世考证学的兴起和考异体史书的出现,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猜发展起来的。

三、首创编年体史书目录编制

纪传体史书的目录始于西汉, 但编年体史书却从来就没有目录, 这是因为纪传体史有专篇, 篇有定名, 编

制目录比较方便。而编年体按年纪事, 头绪繁多, 不便于编制目录。 《资治通鉴》书成时, 卷帙浩繁。

读者难于寻检,司马光为方便读者,写有三十卷的《通鉴目录》,目录体裁仿年表旧例并加以发展, 分为三

格, 上为纪年, 中为事目, 下为卷数, 年经事纬。略举事目, 并撮书中精要之语, 散于其间。其上著以岁

名, 并载刘羲叟《长历》气朔闰月及各史天文志所记日月星辰之变。其下各标《资治通鉴》卷数, 便知其

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实为今日之大事年表之先驱。合之, 则与《资治通鉴》为一体, 分之则不实为《

资治通鉴》之节本, 这样,《通鉴目录》就相当于《资治通鉴》的索引,读者按目录查找就方便了许多

。这种替读者着想,自撰著书目录的做法,也是很罕见的。同样的,《通鉴目录》对后代史学的发展产生了

很大影响。

四、多次进行校勘,形成佳作

《资治通鉴》的编修程序大体分为三步: 先作丛目, 次作长编, 最后删削定稿成为《资治通鉴》正文。丛

目和长编具体由助手完成, 删削定稿由司马光亲自动笔。丛目使史料的广泛得到收集和初步整理,长编是

更高一级的史料鉴别、筛选和考证。众所周知,《资治通鉴》的编修集众人之手,语言、笔锋等方面各有

所异,因此,要保证了这部巨著的前后一致,司马光的定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文献校勘又是一种综

合性较强的文献整理工作,他在《与宋次道书》中曾具体谈到删定工作: 某自到洛阳以来, 专以修《资治

通鉴》为事。至今八年, 仅了得晋、宋、齐、梁、陈、隋六代以来奏御。唐文字尤多, 托范梦得将诸书依

年月编次为草卷, 每四丈一卷, 自课三日删一卷, 有事故妨废, 则追补。自后卷数又须谙此, 共计不减六

、七百卷, 须更三年, 方可粗成编, 又须细删, 所存不过十卷而已。 司马光考其异同, 删其繁冗, 修改

涧色, 由"长编"到"定稿"删削达到三分之二,可见其工作之艰巨。但是后来我们看到的《资治通鉴》如出

一人之手,他在书中的文字朴质优美,叙事翔实生动,使《通鉴》对许多历史事件,特别是对于某些战争

过程的描写,成为历来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显然,这正是司马光多次进行

精心加工和校勘的结果。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力是支撑司马光等成就这部巨著的精神力,这也是值

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总之,司马迁无论是在收集史料方面,还是在择取史料、处理史料方面,都体现出了他不同的历史文献学

思想,在主编《通鉴》及其它相关论著过程中,他要求既要做到史料全面细致,又要做到史料的真实性,

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因此,他对我国的历史文献学贡献是极其突出的,具有很

高的历史文献学成就,他的成就和思想对后世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和研究起了重要

的推动作用,所以说司马光无愧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历史文献学家。

参考文献

[1] 张须,《通鉴学》,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第27页

[2]曹喜琛.档案文献编纂学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3]传家集》卷六十三《答范梦得》

[4]司马光,《资治通鉴》(上)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许凛,《司马光文献编纂学考》,河南图书馆学刊,第28 卷第4 期,2008 年8 月

光学论文例7

2、激发不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课程设置单一再加上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等原因,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也导致了体育教育不好进行的结果。3、学校本身对体育教育的定位不准确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但是有些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就不深刻,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导致了体育教学定位的偏差,这种落后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及对体育的不重视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进程。

二、学校体育教育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改革措施

1、加强体育健康的理论教学这里的理论教学并不是按照课本进行生搬硬套的教学,而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素养的熏陶,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作用,对在体育运动时如何避免受伤的方法等进行教学,这种打破常规灌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乐于接受,能够真正的使学生学到体育健康的知识,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改变教学模式,增加课程设置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为主体进行讲解的模式,这种方式过分强调老师的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增加课程的设置,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像健美操、交谊舞、踢毽子、跳绳等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运动更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不仅使他们得到充分的运动,还能让他们在运动中提高团队意识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开展选修课,调动学生积极性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因此开展选修体育更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体育选择项目,让他们在乐趣中达到发展和成长,不仅缓解了平时学习的压力,还能真正的培养他们的运动精神,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光学论文例8

二、“微课”模式的“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建设思路

1.多角度、多层次的课程分析

为了让《光纤通信及设备》课程教学资源库符合当前通信发展的特点,真正服务于学生,并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要,组成了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工程师的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对课程进行分析。企业专家从企业和行业的用人角度出发,按毕业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程度,将该课程理论和实训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分层不同等级或不同层次,再结合当前光纤通信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现状,将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按职业岗位由低到高进行逐级递进进行序化排列,形成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初、中、高三个层次,为后面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也给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段学习,也为教师因材施教或分层次考核提供依据。

2.按“微课”特点将教学内容的分解和细化

为了便于“微课”制作和体现短小、精炼和高效的特点,需要对理论知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细化,也为了让每一个“微课”和其他“微课”之间符合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请教育专家按学生的对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内容进行分解和细化,并针对一些难点和重点提出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建议;针对相关的实践操作进行了分析和研讨,确定该“微课”要突出的步骤和细节,给“微课”的录制提出相应的要求。

3.高质量的“微课”录像与制作

根据前一阶段提出的教学设计准备好相关素材和练习测试题,然后制作课件,采用直接录像或采用录屏软件来制作“微课”的原始视频文件,再进行后期的编辑和美化处理。为了保证视频的清晰度和视频的质量,一方面摄录设备要质量可靠、稳定,即可以保障质量还可以避免重复次数,减轻工作量;另一方面,尽量采用多个摄录设备从多个角度来录像,以达到更多的效果;此外,要选择技术过硬的摄影师来录制,他们对设备操作和软件操作比较熟练,“微课”录制的成功效率会更高,质量也比较有保障。

4.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资源库组建

由信息技术工程师和专业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把各个“微课”小模块,按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将知识点进行逻辑联系,将光纤通信系统各部份的功能、主要器件、相关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相关联,形成导航链接的交互,同时也插入相应的练习测试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在学生做练习时和学习“微课”时进行积分统计,以便能对学生进行评估和给出相应的等级。在制作时还应充分考虑以学生使用为主体,既方便他们使用,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更好的吸引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学资源库内容及结构

1.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内容

课程教学资源按模块化设计的理念,以服务老师教学、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将教学部分分成理论与实践两模块,在学生自学部分有学习指导、习题、考核和能力拓展四个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以分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基本结构和主要参数五个部份;对于实践教学模块分为仪器使用、参数测试、工程实践三个部份,工程实践又可以按设备认知,到利用设备组网,再到进行相关参数测试与评价,最后进行管理维护、故障分析处理,让学生从了解设备开始逐步到组成传输网络,对网络进行配置和维护故障。具体内容包括2M头制作、光纤熔接、设备安装与调试、管理软件安装操作、业务配置、网络保护配置、时钟配置、公务配置等相关的“微课”来让学生学习和模仿操作。学习指导模块结合考核目标,针对知识点、操作技能分为课前的问题与思考和课后的小结与复习,针对一些重点的习题可以制作成微课,将解题的思路与步骤展示给学生,同时与相关的知识点形成导航链接,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思维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在学生自学模块还有考核部分,一方面按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要求明确考核的相关内容和考核大纲,另一方面通过试题库自动生成相关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考核测试,针对考核情况给出评估报告和错题的参考答案,让学生知道还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学习和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情况。

2.教学资源库的结构设计

按学习积分进行等级划分的结构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通过课件学习模式,也可以根据“微课”学习模式,或者测试练习模式,完成相应的级别练习,按练习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出等级评定和累计积分,积分高则相对级别也高,就可以具备更多新技术的学习资格,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和了解新技术发展。这些积分也与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由低到高进行逐级递进进行关联,让学生可以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情况,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的动力。

光学论文例9

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创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再实验再观察,直到找出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这不仅是光合作用发现的基本过程,而且还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从科学的角度看生物学教学的实验,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2.利用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而生物学正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生物学实验课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也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的有效渠道。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极好时机。如在光合作用中安排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及分离”实验中,毛细吸管划滤液细线不是太粗就是不齐,要不就是把纸划破,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后来学生自己想办法,不用毛细吸管,而是把滤纸在铅笔线处折叠,直接在滤液上划。这样的滤液细线不仅细齐,而且沾上的色素多,在滤纸上析出的色素带明显,学生不仅了解了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含量,巩固强化了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提高了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了解学科间的渗透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研究的深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教学中客观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促进知识的发散。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化学的发展关系密切。也正是由于理化知识的介入,才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深入到分子水平。例如,光合作用关于产物之一的O2究竟来自反应物中的H2O还是CO2,就是利用物理学方法——同位素标记法来解决的。再如,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是利用化学方法——纸层析法来达到目的的。?

另外,在生物教学中我还经常运用哲学原理。哲学似乎与生物学毫不相干,事实上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内因与外因、对立与统一辩证的观点在生物学中随处可见。例如,介绍光合作用过程时,我说虽然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看光合作用是一个同化过程,但是其中也伴随着物质和能量释放即异化作用。如暗反应中ATPADP+Pi+能量,我从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角度介绍说: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源泉,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正是在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中不断完成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实现自我更新的。?

光学论文例10

1引言

随着空间技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需要,探测仪器的分辨率要求越来越高。在深冷的条件下,当需要探测的目标信号十分虚弱时,探测仪器的背景辐射主要来自仪器本身的光学系统和支撑结构,探测仪器灵敏度严重受到系统本身辐射的影响,为减少这一热噪声,冷却光学系统是必需采用的方法。只有把光学系统冷却及其相关部件冷却到一定程度,才能有效地减少背景光子的通量,发挥背景极限探测器的功能,大大提高探测器灵敏度。在低温状态下工作的光学系统需要解决一系列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涉及材料特性、光学元件单元及系统整体性能变化、光学元件变形、低温污染等等,这就形成了一门新兴学科——低温光学。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美国首先对低温光学技术进行探究,最初主要用于各种观察、测量系统,例如低温红外望远镜、空载干涉仪器等。从机载、球载到星载,大多数系统都成功有效地完成了对外空的各种探测任务。欧洲一些国家也对低温光学系统的观察仪器进行了探究。国内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国内航天及其国防事业的发展要求有高灵敏度的探测器,而这些仪器将不可避免地用到低温光学系统。

我国的未来光学遥感系统采用了十几个光学元件,这些系统要求冷却到150K,并且对光学元件的控温范围要求非常严格,因此就需要研制一套低温真空实验装置对相关的光学元件进行低温实验。

2系统实验装置的建立

该光学系统的最主要部件之一是动镜装置部分。基于反射镜的温度要冷却到150K并对反射镜的变形进行探究的目的,就需要建立一套高真空和低温应用的实验系统,该系统还要满足进行其它光学元件的低温实验需要。系统实验装置由真空机组、低温真空腔体、防振系统、测量装置等主要部分组成。

2.1低温真空腔体设计

低温真空光学实验装置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1-机械泵2-预阀3-分子泵4-高阀5-铜带6-低温真空腔7-直线电机8-电源9-被测量光学系统10-ZYGO干涉仪11-光学窗口12-监控计算机13-温控电路14-铂电阻15-电热器16-液氮箱17-活性炭18-氮气19液氮20低阀。低温真空腔体是实验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示意图见如图2,1—抽气管2-液氮桶3-上腔体4-铜带5-引线出口6-支撑平台7-下腔体8-电机支撑9-梯形支撑10-光学窗口11-O形圈12-动镜支撑框架13-O形圈14-活性炭15-出气管16-进液管。腔体总高461mm,外壳直径284mm。内有圆柱形液氮容器,可以储存液体约4升。其中的光学元件支撑框架是专门为动镜设计的,其高度177mm。整个腔体可以测试直径小于250mm,高度小于200mm的各类反射镜和光学元件。

液氮桶下面用铜带接光学元件装置,当液氮桶灌注液氮后,冷量通过铜带传导给光学元件装置。下腔体的石英玻璃光学窗口直径为64mm.光学元件支撑结构由支撑平台和固定夹板组成。用固定夹板是为了防止光学元件框架移动,并保证光线垂直射到动镜表面上。由于动镜需要电机驱动,而电机的发热量为3-5W,而这部分热量辐射对动镜有很大影响,因此就用导热率较高的紫铜支撑把一部分热量尽可能的传递给系统外部。由于光学元件装置部分需要冷却因此就需要尽量避免它和外界和腔体传递热量,因此就考虑用梯形支撑,由于梯形支撑壁很薄,就起到了很好的隔热功能。

2.2真空抽气系统和活性炭处理

真空抽气系统由机械泵和分子泵组成。由于ZYGO干涉仪器对震动非常敏感,在光学测试的同时,关掉机械泵和分子泵。在关掉机械泵和分子泵的期间,还要维持真空腔体内的真空,故考虑在腔体内加活性炭以维持腔体内的真空度。为了去处活性炭中的水汽和其它气体,需要对其进行烘烤预处理。活性炭在加工的时候已经固定于上组件中,所以把整个上组件放在DZF-6210真空干燥箱中,在温度为100°C,烘烤约48小时使得真空度稳定在0.1Pa,然后再做真空低温实验。

2.3ZYGO激光平面干涉仪器

非平面的光学元件可以用He-Ne仪器进行光学测量,而平面型光学元件只能用ZYGO干涉仪如图3进行测量,由于ZYGO干涉仪器对震动非常敏感,因此就需要防震办法。如图3为ZYGO激光平面干涉仪及其防震装置。

3关键部件的分析和设计

3.1光学窗口的有限分析

干涉测量的光线要通过窗口,所以就要考虑窗口的厚度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应尽可能使光学窗口厚度最小,同时还要能承受外部一个大气压的功能。在外部一个大气压,内部几乎为真空的条件下,综合考虑窗口折射带来误差的影响和其强度的大小,要求石英玻璃窗口的最大变形小于一个波长λ(λ=0.53μm)。

通过ANSYS软件建立动镜的有限元模型,并施加边界条件,改变动镜的厚度,进行变厚度有限元分析。如图4-图6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个分析结果。从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不同厚度玻璃窗口最大变形比较。光学窗口厚8mm时其最大变形0.989μm远超过一个波长,当其厚度从10mm变到12mm,起最大变形都小于一个波长,但是变化值并不大。窗口厚度变大,其折射带来的误差就大,为了保证其强度,综合这两个因素选择10mm厚,径厚比为6.4∶1的玻璃窗口。

3.2梯形支撑的设计

梯形支撑是连接真空腔体和支撑平台的关键部件,如图7为其示意图,图中为热端温度,为冷端温度。它一方面要求满足尽量减少导热,起到“绝热”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其强度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由公式4可以看出传热量和材料屈服强度和材料导热系数之比成反比。欲使传热量越小,就应该选择越大的材料,即材料的屈服强度尽量大,材料的导热系数尽量小。由文献[2和[3并且考虑到加工成本经济性,选择不锈钢作为梯形支撑的材料。并计算选取梯形支撑的壁厚1mm。参阅金属材料数据库可得到不锈钢的低温导热系数,对温度区间20K∽300K进行拟合可以得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拟合公式如图8所示。即

在设计载荷为500N,平安系数取1.5,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为210MPa,支撑高度为0.046m,高温端为300K,低温端取150K。由公式(4)计算得漏热量为0.042W,可以忽略不计。

4小结

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观测和成像设备的工作波段和空间分辨率都有很高的要求,低温真空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了小型低温光学实验装置的相关技术。重点讨论了真空低温腔的结构、光学窗口影响及其有限元分析和梯形支撑的设计,并给出了实验装置的系统示意图,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探索,为近一步的低温光学探究打下了基础,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马庆芳芳荣生项立成郭舜《实用热物理性质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光学论文例11

2.太阳光的概述

太阳光是可见光波段内的电磁波,当太阳光被物体吸收时,光能就转换为热能,该热能被水吸收后,水温就升高,这就是太阳能热水器能够热水的前提条件。黑色物体吸收光最多,灰色物体吸收光较少,白色或镜面反射物体吸收光最少。太阳光照角度运动规律:在同一天里,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中午12时升至最高点,但是太阳并不是每天都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在不同的季节里,日出、日落的方向变化较大。太阳能光的四季变化规律:地球如陀螺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因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倾角67.5°,与轨道面垂线夹角23.5°,使地球上有了四季,昼夜。广东地处北回归附近,夏天阳光直射,冬天则阳光斜射,太阳能集热器应照顾冬天的日照情况,和一天阳光入射角的变化,取倾角30°为最佳(纬度+8°)。阳光辐射度与入射方向和板的垂线夹角的余弦成正比,因为余弦值在0±15°范围内变化较小,故集热器的倾角可在30°±15°即15°~45°范围内适当调整。

3.太阳光的文化内涵

许多人发现直射的阳光过于明亮而使人不舒服,特别是在阳光下阅读白色报纸的时候。的确,在直射的阳光下阅读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视觉损伤。为了减轻阳光的照射强度,许多人戴起了太阳镜;汽车、头盔、帽子也装备了护目镜等遮挡物来阻碍阳光从低角度直接射入眼睛。而在一些较冷的国家,大多数人更喜欢阳光相对灿烂的日子而且经常避免荫凉。在热一些国家情况正好相反,在正午时分,人们更愿意呆在屋内保持清凉。如果他们外出,也喜欢待在例如树或阳伞等遮挡的荫凉下。人们通常利用遮光帘,遮阳篷,百叶窗或窗帘以阻挡阳光进入室内.

4.太阳光的研究

日光浴是一项流行的休闲活动,人直接坐在或躺在阳光下的来享受阳光。人们通常在舒适而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日光浴。一些包括海滩、露天游泳池、公园、花园、人行道、咖啡馆等在内的公共场所是公认的日光浴去处。日光浴者通常只穿少量的衣服或穿泳衣。另外,在主义流行地区,一些日光浴者更喜欢的享受阳光。对于许多非黑种人来说,日光浴的主要或附加作用上使他们的肤色变深一些(晒成一身古铜色),这在一些文化中被认为是经常户外运动,经常度假的结果,因此被认为是美丽而健康的。一些人喜欢日光浴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全身均等的接收阳光的照射。皮肤颜色变深的本质原因是皮下黑素细胞中的黑色素增多。而这是身体结构对过度紫外线(来自太阳或人造太阳灯)的自然反应。因此,一旦人不再暴露在这些紫外源下,随着时间的流驶,黑色就会逐渐消失。黑色或较暗肤色的人则表现着一种从他们远古祖先(居住在热带地区,例如非洲)那里得来得进化优势。

太阳光-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的,这是常识。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在一个房间里放上各种各样的花卉,当太阳光照进来时,我们会感到满眼五彩斑斓。然后,我们拉下窗帘,房间里立刻漆黑。此时,当我们打开红灯时,我们仅会看到红花,因为只有红花反射红光,其他颜色的花都将红光吸收了。同样,打开黄灯时,我们只会看到黄花。做完这个实验,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集各种单色光于一体的太阳光照射时,我们才会感受绚丽,才会看到全部。我们看见太阳光为白色,因而说它是“白色光”,其实,太阳光是由显示出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光所组成。光具有“波”的性质。比如说,水面波、沿绳索传播的波,还有声波等,都是波。光谱中所包含的各种色光之所以显示不同的颜色,其实是它们的“波长”不相同的缘故。所谓波长,是指一列波的波峰(波的最高点)与波峰之间或者波谷(波的最低点)与波谷之间的距离。就光显现的颜色而言,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光的波长依次越来越短。但是,光并不限于我们眼睛可以看见的这些“可见光”,此外还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其他光。如“红外线”和“紫外线”,它们也都是光。红外线是波长比红色可见光的波长还要长的光(在光谱上位于红色之“外”)。紫外线是波长比紫色可见光的波长还要短的光(在光谱上位于紫色之“外”)。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见的光,但是它们也是太阳光中所包含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光源色是影响,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实验,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除了太阳光之外,不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一般白炽灯发出的光常偏红,黄色光,而日光灯发出的光则偏蓝色光.正式有有太阳光的照耀,才是地面富有生气;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生生不息。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到了70年代,气象观测站增多了,人们发现撒哈拉大沙漠东部阳光最多,那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43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光辉灿烂的阳光。撒哈拉大沙漠东部为什么日照会如此之多呢?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能遮住阳光的云层;加上这里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因而成了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太阳光-颜色的种类将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而不是红绿蓝3种颜色,说明自然界的颜色并不完全是由红绿蓝3种颜色构成。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三基色就能表现出所有的颜色。所谓的三基色,即红绿蓝,是可以混合让人感觉到自然界所有的颜色,但是并不是真正获得了这些颜色真正的太阳光也不是7种颜色,而是从红外到紫外之间的所有连续波长的光波组成,如果非得说有多少种颜色,那就是无穷多种。

5.太阳光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