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1 17:13:23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1

自2004年学校搬到浑河南畔、沈抚新区以来,沈阳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已招生十二批、建设十二年。这十二载,是沈阳工学院全体师生追求“沈工梦”的十二年,也是金融学专业蝶变的十二年。

一、学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的蝶变

第一,学生招生规模增长十倍。2004年计划招生30人,2015年计划招生300人,而实际招生规模每年都高于计划数,录取分数也远远高于国家线,这是“市场”对金融学专业的认可。第二,学生社团日趋专业化。风启证券协会、阳光保险协会、卓信信贷协会从无到有,广泛吸纳学生开展专业活动。与会计专业联办的金融点钞大赛、与国贸专业联办的国际金融辩论赛、股票交易大赛、外汇模拟大赛等专业赛事基本上都是由金融学专业社团承办。金融学专业发起的经济与管理学院考研协会更是将影响力进一步广化到学院和学校层面。第三,学生期刊实现常规化。每周的《金融快讯》电子期刊使学生每天都在关注股票行情、外汇牌价、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市场动态,每月的《金融文摘》电子期刊提升了学生对专业论文的查找、鉴赏、编辑能力,每年的《金融学刊》电子期刊通过对过去一年金融大事的回顾,培养了学生宏观金融意识。第四,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每年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正规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11级的朱文奇同学目前已公开发表专业论文6篇。2012年金融咨询传播创新团队在省里获批,同年被评为优秀创新团队,2013年的立项再次获得资助。2015年2013级马超同学负责的金融微助手创新团队被定义为部级创新团队。第五,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每年金融学专业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与学校合作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经常为无法完成招聘计划而烦恼。第六,学生竞赛常态化。每年,学生都会参加由“挑战杯”、市场调查大赛、金融产品创意大赛、贵金属实盘交易大赛、智慧经济大赛等大型赛事,并且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二、金融教研室师资团队的蝶变

建校之初的金融学专业只有专职教师1人,专业课几乎都要靠外聘教师完成授课。2015年,理论课程90%以上由金融教研室教师来授课,实践课程除考虑到教学效果,部分外包给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外,主要由金融教研室教师承担。同时,教学效果突出,每年的教学基本功大赛都榜上有名,教学质量优秀奖、优秀教师、十佳教师等荣誉也经常获得。第二,学历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目前,金融教研室所有教师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博士占比超过50%,教授和副教授职称占比超过一半,“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第三,教研、科研取了一系列成果。教师年均超过5篇,试题库、精品课、教研课题、横向科研课题、纵向科研课题等数量连年创新高,层次也不断提升。2012年,金融学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曾获得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4年省教育厅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平台开发与实践”顺利结题,同年,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学校立项资助。第四,实践教学成效显著。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师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引入,目前金融教研室专职教师有30%是从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引进的;二是外部借入,请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优秀员工到校给学生进行短期培训。一“引”一“借”,有效保证了实践课程的质量,并与市场有效接轨,保证了实践课程与时俱进。

三、校企合作的蝶变

这十年,金融学专业的校企合作也探索中不断深化。最初,请进来走出去――请企业老总到校作报告,让学生到金融企业参观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第二阶段是仿真模拟――通过引入相关软件和硬件,模仿金融企业环境进行校内实训。第三阶段是引进来钻进去――将企业优秀员工引进学校变成专职教师,校内教师钻进企业进行“全真”体验。第四阶段是打造“全真”实践平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立由金融企业老总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教学计划符合市场需求;第二,借入外脑,将实践课外包给金融企业精英,保证教学计划中的实践课执行时不走样;第三,学生集中到金融企业进行毕业实习,保证毕业实习阶段人才培养的高效。相应地,在这阶段,由于实现了“双赢”,校企间的互动也日益频繁和深化。如中国工商银行在贵金融实盘交易和产品创意大赛中到校多次宣讲并提供资金支持、中国银行和中银国际证券免费为学生进行股票交易开户并提供技术指导、中国建设银行校内ATM机由金融学专业学生负责日常维护并择优到银行进行短期大堂经理体验、金融学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结束就可以到百年人寿兼职工作……

四、国际化办学的蝶变

为突出“本科国际化”办学特色,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下,金融学专业2015年成功获批“国际本科互认课程”教学项目,并于2015年首批招生53人。“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是由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外知名高校和国际教育专家,共同研发并面向国内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是集国际化课程开发、国际化师资培训、国际化教育资源共享、国家留学基金委科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国际化教育享受、多元化就业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段学制4年,分“4+0"和“2+2”两种学习方式。项目优势在于:第一,采用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和支持服务体系,教学体系完善。第二,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优秀教师资源。第三,优选国外合作高校课程,EMI教学,小班授课,明辨性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不出国接受国际化学术课程教育体系培养。第四,灵活选择留学模式,国际高校间学分互认,为海外学习和国际交流创造条件。第五,全程接受国家留学基金委严格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监管,保证教学质量。

五、小结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2

籍贯:安徽合肥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出生年月:**.12

家庭住址:安徽合肥xxxxxx

教育背景

2008.9—2012.6xx大学经济学院本科 经济学

主修课程: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毕业后班级第7名(80人)保送本校研究生GPA:3.42/4.00

2012.9—2015.6xx大学经济学院硕士产业经济学

主修课程: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

工作经历

2015.7-2015.10xxxxxxx支行储蓄柜员

负责日常储蓄业务、工资、现金款箱、ATM清钞等

2015.11-至今xxxxxx支行 对公客户经理

主要负责公司类、集团类客户的营销维护、授信申报、对公信贷业务的办理等

熟悉客户群体:交通建筑类国企、家电、橱柜等制造业客户、产业投资类客户

相关业务:贷款、银票、贸易融资业务(保函、信用证)、投行类业务等

资格证书技能

行内:公司部经理任职资格

投行业务资格证书、票据业务资格证书、信贷审批(综合)资格证书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语言水平:CET四级574︱CET六级489︱剑桥商务英语中级证书

获奖情况

工作:2016年xx银行总行先进个人2016年xx银行合肥分行先进个人

2017年xx银行合肥分行供应链金融业务能手

硕士: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1次)

本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

2009、2011年度“优秀团员” 2010年度“优秀学生干部”(3%)

xx大学校级“品学兼优毕业生”(1%)“优秀毕业论文”

个人素质

较强的学习能力,迅速上手新产品、新业务

工作态度积极、责任心强、严谨细心

流畅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3

秋江,二胡演奏家,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胡琴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艺术学院音乐系本科二胡专业。 2004—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班。2006—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教育学(课程与教育)专业博士班。

秋江融演奏、教学、创作与研究为一身,将教学理论、技能传授、素质教育、科研成果融为一体。先后荣获军队教育事业教龄20年荣誉称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三等功两次、学院嘉奖十三次、音乐系中国器乐教研室优秀党支部及优秀教研室称号。1989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三等奖;1999第七届全军文艺汇演三等奖; 2003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二胡比赛铜奖;2004首届、2007第二届澳门“金荷盃”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园丁金奖;2007 CCTV “雅士利杯”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拉弦类中青年组”第四名等奖项殊荣。所教授的军内外学生屡获国际、国内民族器乐大赛金、银、铜奖及军艺音乐系器乐专业一、二等奖学金,为军内外培养了众多二胡演奏优秀人才和艺术骨干。

秋江的演奏技巧娴熟,热情奔放,音乐内涵深切细腻,个性鲜明,在演奏和编创上不断创新探索。1999——2011年在北京、山东、安徽、山西等地多次成功举办并参加《秋江二胡、胡琴独奏音乐会》、《秋江师生二胡音乐会》、学生毕业音乐会暨教学讲座。在部级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胡演奏艺术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的思考》、《试论演奏艺术中艺与技的韵妙合一》等数十篇,并荣获各类论文大赛金、银奖项。出版《秋江二胡、胡琴独奏专辑》、《秋江师生二胡音乐会专辑》、《秋江舞台艺术——胡琴专辑、声乐专辑》《秋江二胡作品、论文专集》等DVD、CD学术专著、专辑、教材。担任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及艺术活动评委。在央视“五洲同乐”、“第二起跑线”等栏目和历年“新春青少年大联欢” 、“青春中国”等大型电视晚会中,担任器乐节目统筹、编导工作。参加国家、军委领导人迎接各国元首、国防部长及军事代表团访华演出及军内外、央视等各省市电视台艺术活动千余场。出访蒙古、香港、澳门、维也纳金色大厅、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友好交流演出,屡获赞誉和圆满成功。其艺术传略入选《中国乐坛》、《中国音乐家名录》、《世界著名胡琴演奏家》、《国乐精粹》。

秋江不仅在二胡演奏方面屡次获奖,在通俗歌曲的演唱方面也成绩骄人,可以说琴声造就了她的歌声,而歌声更是升华了她的琴声。秋江深刻领悟到他们之间的相通之处,使之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展示出琴歌同一、声琴并茂、交相辉映的艺术造诣。她的歌唱天赋来自于她的母亲,原青岛北海舰队文工团副团长、歌唱家刘芙蓉的启蒙教诲,又师从声乐教授王明琦,并得到著名教育家、歌唱家李双江教授及作曲家张培基、付林教授的点拨指导。先后荣获首届总政机关“党在我心中”业余歌手大赛通俗唱法一等奖;第二届总政机关业余歌手大赛通俗唱法最高荣誉奖;北京“华城杯” 青年歌手大赛三等奖;首届全军歌手大赛一等奖;全国“歌王歌后”大赛“明日之星”奖;北京“金蔷薇”大赛通俗组第一名;全国“万事发”卡拉OK大赛银奖;中央电视台第八届“大红鹰”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唱法三等奖(自拉自唱形式)。曾录制单曲《明天的辉煌》(MV),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播放,录制《几度夕阳红》、《大明湖之恋》等光盘。演唱《霜叶红似二月花》、《爱在潮起时》等多部电视连续剧主题歌。多次参加《正大综艺》、《星星擂台》、《星星音乐会》、《欢聚一堂》、《神州大舞台》、《音乐直播厅》等央视、北京及各省市电视台节目。 (本刊编辑)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4

 

农行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1

我是这次面试的第_号考生,__,蒙族。20__年_月,我毕业于__大学__学院__专业,在大学的四年里,我学习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大学期间表现优秀,曾获得院级优秀假期社会实践论文。20__年寒假,我曾在福利院和养老院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帮助残疾儿童补习功课,照顾孤寡老人的一些生活起居。在这个期间,我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良好的服务的意识。

我性格开朗为人坦率,有责任感。同时我态度严谨、认真。银行的工作通常比较琐碎,我的优点是能够把琐碎的事情专心致志的做好。我的基本人生观是乐观奋斗,这种人生观使我通常比较重视精神生活,比如:合作无间的工作伙伴和认可我的工作环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事业。”我认为这份工作能够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希望贵行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谢谢。

农行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2

你们好,我是来自____商业银行_班的应届毕业生__。首先感谢广发银行给我这样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对于我的情况简历上都介绍得比较详细了在这理我想谈一谈我对这次贵行招聘的认识。

在金融学院这4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满载而归,4年里我系统的学习了有关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例如金融学,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等。我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银行已经不仅仅在承办存储款等业务,更多的是承担一种信用中介,银行已逐渐发展为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取的金融机构。

能够到银行就业更是我们金融专业毕业生的首选。而我们学校在毕业生就业这方面也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个系统的就业体系,如对点钞、票币百张、五笔打字等专业技能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与考核。另外学校也安排我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尤其是在工行的实习,让我熟悉了银行的工作环境,了解了银行大堂的基本工作流程和业务操作,大堂是银行不可或缺的岗位,它是银行的门面,是银行业务的讲解员,也是银行与老百姓沟通的桥梁。在这个岗位上不仅仅是体现我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我的耐心,意识,应变能力,端正我的工作态度,所以我很看重这次贵行招聘的机会。如果我能成功,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企业认可,客户满意的优秀员工。谢谢!

农行面试的自我介绍范文3

各位考官好,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下面我将用三个与会计相关的专业词汇来简要介绍自己。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5

1、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与高职生源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金融投资职业是在充满风险的金融市场从事投资或投机事业,以智力作为主要职业依托来谋取投资收益和投机利润的,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却不利于高职院校吸收这样的优秀生源。按照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高职院校作为最后批次录取的院校,只能在普通高校录取之后才能录取。虽然也是择优录取,但其实是把最差的生源留给了高职院校,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低下,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这与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金融投资行业,给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教学与发展造成先天。

2、金融投资行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与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行业是从事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买卖的,其高风险性要求投资者决策时要做出周密而详细的分析、论证和预测才能进行投资操作。这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胜任。但目前高职教育的理念是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的,以能力本位课程作为学习的目标。这对大量重复工作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也许是好的培养模式,只要多练习就会熟能生巧,最终掌握技能,而不必强求技能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但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说,既没有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相同的分析模式,也没有相同的投资对象可供参考,每一次投资分析与决策都是创新性的,所以高职院校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相反普遍高校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论学习和原理分析,过程推导的导入式教学方法可能更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成长。这也是目前金融投资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大都注重学历的原因所在。

3、就业市场要求的高学历与现行高职院校的大专体制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毕业后的学历相当于专科学历。而目前就业市场上对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最低学历要求大多则是本科,与金融投资岗位直接相关的职位更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想在金融投资类公司谋一份职业比较困难,这种体制与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使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毕业后因为学历不合格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直接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根据调查,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不足10%,大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即使有些被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录取,其所做的工作也基本与专业无关,大多从事接待和服务之类的工作。这是当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发展遇到的体制障碍。

4、金融投资职业的高技能要求与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条件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分析研判、操作、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等多项技能。这些能力的获取需要从业者进行长期艰苦的操作练习,其中重要一环是进行实盘操作练习。就好比学游泳,在岸上不管理论学得多好,不下水练习是不行的。纵观国内外金融投资大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实战,历经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才成功的。这表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虽也转变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与其他专业真刀实枪的实践教学环节相比,金融投资专业的实践环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模拟操作”这个准实践的层次上。各高职院校也大都采用的是“电脑+软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没有资金或没有条件进行真的实盘操作练习。模拟实践虽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模拟操作毕竟是模拟操作,资金的虚拟性和约束力的软弱性使投资者不论从心理压力上还是从重视程度上都无法达到真实操作环境下的训练效果。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分析大师众多而投资大师少见的现象,从某些程度上讲就是因为我国高校金融投资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造成的。

5、专业目标的统一性和各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很清楚的,市场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工具交易以赚取利润。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从事金融投资职业的误解和偏见,加上过去曾对“投机”行为的批判,使得人们的观念中仍对这个行业存有戒心,总认为这是个不太正当的职业,再加上其风险性较大,使得国人谈“投机”色变。我国发行股票之初遇到的无人认购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建立近20年了,但投资者人数仍占不到10%。说明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投资理财渐趋热起来,但仍受到传统认识的束缚。表现之一就是招生难,家长对这行仍然认识不到位,不赞成和支持孩子报考金融投资专业,二是高职院校或由于就业方面或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对这个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不统一,差距很远,有的甚至完全偏离了这个专业。比如有的学校定位于会计方向,有的定位于财务管理方面,有的定位于单一的证券投资方向,有的定位于银行保险等方向等不一而足。使得金融投资专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导致行业目标很清晰的专业在实际中存在着市场定位很混乱的局面,既不利于专业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更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金融投资大师

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发展面临的上述困境和矛盾使人们产生怀疑,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投资大师呢?是不是金融投资类人才不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培养呢?翻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史和史上著名投资大师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我国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不调整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相反如因势利导,适时调整策略,高职金融投资专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1、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

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大多出现在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以美国的华尔街为甚。所以顶尖级的优秀金融投资人才与大师级人物大都诞生在这里。综观这些优秀的金融投资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高学历+高技能”模式。其共同点一是他们大多都是在名校受过深厚的金融与经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深造,大都获得了高学历,如博士学位或学历。二是在从事专门的金融投资之前,都从事过金融市场经纪业务的,这为他们日后从事金融投资事业打下了基础。显然这种培养模式正符合金融市场对投资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模式是“海龟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从事金融投资,不一定要高学历,任何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训练都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者。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期货市场的传奇人物理查•丹尼斯就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为了验正他的“成功的交易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而无关乎聪明才智与学历”的观点,他与朋友打赌实验,专门招聘了23人进行为期四年的实战操作练习,在四年的培训课程中,除3人退出外,其余20人都有上佳表现,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为他赚了约3150万美元。如今这些学生要么在基金公司任职,要么单干,成为美国期货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理查•丹尼斯这种培养金融投资人才的模式很像养殖场繁殖乌龟的做法,被人们称为人才培养的“海龟模式”。

2、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方法与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海鱼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投资专业的培养很有启示。一是,高职院校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投资大师。从理查•丹尼斯及其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投资人才不只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能从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对金融投资具有浓厚的兴趣,经过系统和严格的基本知识与交易方法的训练,再经过大量实盘操作演练,一样也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金融投资专业是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广大人民投资理财的需要的。应该大力发展,不应被眼前的暂时困境所蒙蔽。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投资专业在培养模式与训练方法上应有所改进。第一、一定要重视投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并且把它放在学习的第一位,放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观念与错误认识。金融投资职业并不是简单地如士兵打枪哪样,只管瞄准而不管枪的构造原理。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变化无穷的金融市场上获取利润。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当重要。第二、一定要进行实盘投资操作练习,不能纸上谈兵或进行软件模拟操作。这样脱离实际市场与真实持仓心理压力,是训练不出优秀的投资人才的。第三、要求学生对金融投资事业要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查•丹尼斯之所以能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在选拔学生时尽管学识、性格等不同,但都要对期货投资怀有极大的兴趣。否则在后面的严酷训练与长时期演练中是坚持不下来的。三是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投资人才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加大力度。不能仅限于“电脑加软件”的模拟操作阶段,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一定要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真实投资操作。这样才能造就真实技能。

三、高职金融投资专业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

1、在学生填报志愿时进行专业教育

高职金融投资专业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就要从培养的第一步招生做起,把真正对金融投资有兴趣的学生招进来。这就要求在招生阶段对拟报考学生进行详细的专业说明与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学习课程,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与将来的职业前景,让学生对之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为了招生而把专业面临的风险与将来的职业不确定性或做夸大宣传,让学生放弃理想,或做虚假的式误导宣传,让学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进来。给后面的学习就埋下隐患。在学生填报之后为了确保学生对自己兴趣的真实性有较大把握,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测试。以防止有些学生由于茫然没有专业可报而胡乱填报。

2、入学时交纳操作风险金,以备实战操练之用

在这方面可借鉴有些专业比如美术、汽车修理等专业的做法,为了保证学生将来实习之用,在入学时可收取一定数额的实盘操作准备金,与学费一同收取,但说明这些资金与学费不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盘操作的本金,学生如操作得好,毕业时学校在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后把余额全部返还给学生。如操作得不好,这些资金就是学生实习操作期间的最大亏损额。如此不仅学生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操作时一定的约束力,也解决了学校在金融投资实习方面的资金来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目前有些学校发生的学生为了投资而把学费投入到股市中去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机制而发生的。

3、学校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预算,以供学生实习之用

由于入学时学生交纳的实盘操作准备金数量不能太大,为了解决实盘练习时的资金来源问题,学校可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学校正常预算,作为教学中的一块固定费用划拔给专业教研室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作为学生实盘操作的资金来源之一。校园投资基金在初期可采用财政信用的方式筹集或用其他信用方式筹集。等到资金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减少学校的预算份额。平时这些资金可交由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运作,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奖罚制度,这样一可以解决教师的科研局限于单一的写文章而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问题,二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还可给学校提供一创收的途径。其实这在美国一些大学如哈佛大学等名校,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些学校,没有国家的经费投入,学校拥有自己的投资基金,或交由专门的投资公司运作,或由学校自己的基金会运作。资金一来源于校友的捐赠,二来源于历年的节余。高职院校尤其是开设金融投资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实践教学的契机,发展校园投资基金。

4、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份额与比例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6

舒立克商学院是加拿大最好的商学院,在世界前一百所工商管理(MBA)院校排名中名列第三,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和密歇根州大学商学院之后,而排在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以及耶鲁大学等校的商学院之前。约克大学舒立赫商学院的会计专业被公认是加拿大最强,其金融专业近年来也蒸蒸日上。

申请指导:约克舒立赫商学院,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直接申请非常困难,可先行申请其他学院的商科专业。

加拿大商学院:麦吉尔大学德桑特尔斯管理学院

麦吉尔大学Desautels管理学院在英国《金融时报》近几年全球MBA百强中的平均排名为58,加拿大第4名,FT研究排名全球第54名,2011全球商学院排名第57名。同时被美国《商业周刊》,《美国经济》杂志及《费加罗》报评为全球顶级商学院。2008年全球100强雇主的商业报告中麦吉尔大学Desautels管理学院名列北美第三十名。

申请指导:MBA入学要求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大学本科GPA最低为3.0;要求GMAT成绩,虽然未设定最低要求,但最近人读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50分;TOEFL最低100分至少两年相关工作经验。

MMM工程管理学硕士入学要求:工科或理科学士学位,GPA最低为3.0(满分4.0)。至少两年相关领域工作经验,并在简历中相信描述该段工作经历。GMAT或者GRE成绩:要求GMAT最低分为570分,GRE在语文和数学两方面最低分为1150分,在分析写作方面最低4.0分。TOEFL成绩纸考600分,机考250分。沟通、团队建设以及领导能力。

加拿大商学院: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

Ivey的课程注重案例研究,基础管理是其传统强项,毕业生在金融领域很受欢迎,校友关系网络强大,Ivey在亚洲的口碑相当不错。Ivey坚持传统的案例教学,学生在入学伊始会收到厚厚的十几本案例。与之相适应,课堂教学则强调参与和讨论,其课堂参予和表现可占到该课评分的40%左右。对于母语不是英语,持东方思维方式的华裔学生来说,确实是极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这有助于快速提高英语水平,接受加拿大文化,对于今后在加国的生活和工作有百利而无一害。Ivey的另一个特点是其专业设置只有管理(General Management)和经营策略(Buslness Strategy)两个大方向。所以对那些有志于金融、财会的学子,Ivey也许并不适合。Ivey的招生十分严谨,拒绝申请者的同时,会告知申请人投诉委员会的详细联系方式。如果申请人上诉,他们会认真地重新审查申请,给予第二次机会。

申请指导:中国高中毕业生直接毅伟商学院基本不可能,但可以申请西安大略大学主校区的商科,如工商管理,精算,统计等。申请时只需要具备优秀高中成绩,无需提供语言,可以获得英语+本科双录取。

加拿大商学院: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

罗特曼(Rotman)管理学院是北美乃至世界首屈一指的著名商学院。2002年被美国“商务周刊”(BUSINESS WEEK)评为除美国外全球十大MBA学校的第五位,加拿大商学院第一名。其独创的“综合管理思维”模式(Integ rative Thinking Model)将现代管理理论中各学科有机结合,融汇财务、金融、市场、组织、策略、运营等知识技能,旨在培养高素质、具有缜密思维、全球战略眼光的管理人才。有超过8000名毕业生在世界73个国家担任公司及其他机构领导职务。

罗特曼管理学院拥有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加拿大皇家社会科学院七名资深优秀人才中,就有五位在罗特曼任教。

申请指导:申请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学生需要具备:75%高考成绩,优秀的高中平均份,雅思成绩6.5分。如果在申请时语言未达到6.5分,可以申请多伦多大学的国际预科IFP+本科双录取(申请人需要提供基础英语成绩托福69或雅思5分)。

加拿大商学院:康考迪亚大学墨尔森商学院

此商学院在加拿大排名第三,而金融学专业在全加排名第一。其独有的MBA+CFA课程每年学费16000加币,国际学生与当地学生同等收费。其商科的课程以会计,金融,金融会计三个专业最受中国留学生把青睐。

申请指导:本科申请者需要提供优秀的高中成绩,无需高考成绩。可以申请墨尔森商学院的英语+本科双录取。

加拿大商学院: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

UBC的MBA学费为28,000加币,对于国内和国际学生一视同仁。该校校园环境优美,地区气候宜人。

申请指导:如有托福88或雅思6.5,高中毕业以上学历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本科,否则可以考虑UBC的本科预科,申请人只需具备平均分80分,lETLS5.5(无需高考),此课程在读语言期间还可修6个学分,毕业后UBC大学直接转入大学学分部分。

加拿大商学院:女皇大学商学院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7

2008年1月,在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国内区域经济后起之秀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热衷之地。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这对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毕业生就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本文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新问题

 

(一)学历限制和就业人数激增,加大了就业压力

 

从宏观层面看,近年来,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背景下,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先恐后地进驻到南宁市。金融行业亟需的主要是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端国际金融人才,而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不高。随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金融人才不但要掌握核心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互联网技术、互联网营销等相关技巧。

 

从微观层面看,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增加,加大了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从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了解到,2015年广西高校毕业生达18.9万人,比上年增加近1万人,再加上往届尚未就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和总人数依然很大。

 

(二)新就业竞争群体出现,缩小了就业途径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等院校金融保险专业大学毕业生“重心”下移要面临以下压力。一方面,高端岗位竞争受阻,原因有:一是国家关于到基层就业、自主创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二是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影响,从各国返回的“海归派”和其他各省市优秀学生跨省到广西觅职的大学生日益增多,由此分流出更多优秀人才,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偏好“海归派”和其他国家名牌高校大学生,对在广西本土就读的大学生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三是广西就业单位本身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低端岗位竞争激烈,主要因为企业待岗和失业员工、退伍军转干部、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新的就业竞争群体的增加。

 

(三)心理准备不足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高职院校大学生突出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悲观、困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现象较普遍,毕业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让人满意;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未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就业竞争勇气和意识,就业信心不足;各年级显示出明显的就业心理差别和特性。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保险行业需求分析

 

(一)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及岗位需求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各大保险公司、银行、证券期货公司、企事业单位都抓住北部湾经济开放开发的机遇,争先恐后进驻广西,对金融保险专业人才数目需求的数量激增。

 

另外,金融保险人才在其他行业中的涉足主要有: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人;保险经纪公司需要更多的保险经纪人;邮政、航空、医疗、货运、汽车销售等部门需要更多的保险兼业人才;售后服务需要更多的保险营销专员等。

 

(二)职业核心能力需求分析

 

“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各大保险企业不但重视人才对保险、银行、证券、投资理财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很注重人才是否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持续学习、团结协作、创新能力、诚信敬业等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高职院校在金融保险人才培养方案上要与时俱进,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开设实务类课程,注重实习实训,注重培养核心职业能力,以培养出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供需不对称分析

 

根据调查,金融保险专业就业面临两难问题:一则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工作难觅,二则保险企业人才难求,原因颇多。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学校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和分析不足,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几乎“原地踏步”,如培养目标、培养方式未做实质性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没有做相应调整。同时,专业课程设置依然较重视基础理论课程,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持续性、时代性、实务性和层次性,从而导致金融保险专业高职毕业生与本科生相比并无就业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二)教学模式方面

 

在教学手段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案例教学,但忽视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应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模拟教学几乎没有。同时,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还是“期末卷面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考核模式,偏重于单纯记忆成分。由于学生实践性、参与性不够,导致学生的各项能力不足,如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达不到“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人才招聘的基本条件,难以胜任公司的要求。

 

(三)公司方面

 

一方面,一些企业只注重当前市场份额和经营业绩,需要有多年工作经验,能马上上岗就业的优秀人才,而毕业生缺乏从业经验。另一方面,公司金融保险意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金融保险教育理念有认识偏差,对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需求还不如计算机、财会类、市场营销等专业的。

 

(四)学生自身方面

 

大部分毕业生主动择业意愿高,但不少毕业生就业标准过高,期望在大中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就业,不愿意下乡或去基层;期望从事相对稳定的保险内勤工作,不愿意从事东奔西跑、日晒雨淋的外勤工作;期望没有经验却有高薪资;期望在容易开展业务的收展部维护高端客户已买的保单工作,而不愿意从最底层的客户经理做拓展业务。

 

四、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就业路径研究

 

(一)政府提供良好就业环境

 

1、鼓励更多金融巨头在北部湾经济区进驻广西。目前,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信诚人寿保险、合众人寿保险、越南西贡商信银行等金融巨头们已经“大展拳脚”于北部湾热土。广西政府应鼓励引导更多金融巨头进驻南宁或在南宁设立分支机构,想方设法减少金融业发展的阻碍因素,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增加对高职院校金融保险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职院校培养的金融保险人才和金融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相匹配。

 

2、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长袖善舞”。 政府应尽快消除制约多种经济成分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理财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等。给予广大中小企业减税退税的优惠政策,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给予愿意招录大学生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二)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1、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当前,企事业单位招聘较看重毕业生学历、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企业应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立足长远,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实际岗位需求,合理制定用人标准,重视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潜力和可塑性,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氛围,吸纳、培养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中小企业吸引大学生难的非常规经济学矛盾。

 

2、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水平,增加吸引力。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人才培训系统、绩效考评体系、合理的薪酬体系、福利保障措施等普遍缺乏长期均衡性。而有些中小企业主太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过分依赖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挫伤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积极性。这使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愿意选择中小企业就业,望而生畏。中小企业要稳健发展,必须建立包括职务提升、绩效提升、荣誉激励等一系列富有吸引力的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高职高专毕业生。

 

(三)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

 

1、依据社会和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基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特色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人才需求状况,广西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体三翼”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一体”是指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合为一体,“三翼”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能力鉴定、校内仿真实训、顶岗实习。

 

2、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创业不但可以解决毕业生的自身就业问题,还能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提供给更多人就业,也更能体现大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有调查数据表明,只有不到3%的大学毕业生参与创业活动。因此,在政府加大力度给予大学生更好的政策和税收优惠,鼓励他们创业的同时,学校还必须加强创业教育,通过增设创业课程与创业实践,让大学生形成新的自主创业理念,激发其创业潜能,运用所学金融保险知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机遇积极自主创业。

 

3、鼓励学生“专升本”,进一步深造。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移。随着转移力度的加大,高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趋势会越发明显。而且随着本科教育的日益大众化,高职高专学历毕业生就业率低会更突显。因此,通过适度鼓励学生“专升本”,一方面延缓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间,使之与区域产业结构转移需要相适应; 另一方面,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其未来就业的竞争力,形成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双赢局面。

 

(四)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

 

1、端正心态,积极主动面对竞争。目前,人才供给和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毕业生应调整心态,积极主动乐观地寻找各种机会,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综合素质和求职技巧,毛遂自荐。当前,毕业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平台、人脉关系等途径寻找合适的岗位。

 

2、降低就业标准,放宽就业视野。许多大学生就业的首选目标是政府机关、金融巨头高端岗位、事业单位,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在“互联网+金融”普惠时代,我国的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应理性地认同现实,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合理制定就业目标,拓宽就业视野,选择充满活力的金融巨头分支机构营销部门、客服部门或中小企业及基层、乡村、西部落后地区等国家政策支持引导的地方。

 

3、调低姿态,先就业后择业。在“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势下,广西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毕业生尽管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求职择业马到成功,或者想谋求“公务员”之类的“铁饭碗”。但是,可以选择报酬相对较低的基层岗位,先就业或者灵活就业,从实际工作中先积累人力资本,再寻找更好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8

广西财经类学校有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些财经类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财经类研究型和实践型人才。对于财经类学校来说,让学生在学校内就感受到企业文化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财经类学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文化坏境是生成学生的价值观、意识理念以及思想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下,广西财经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大多缺失财经行业性、职业性、应用性的特征,从而导致财经类学生的就业理念、就业精神、就业素质比较薄弱。所以,财经院校应该注重将企业文化的精髓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促使学生在具有财经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树立正确就业观,为毕业后更好的工作奠定基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具体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升财经类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素质修养。根据近年来人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如今的企业不再仅仅注重毕业生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更多的是在于对应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价值观、人生观的考察。企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具备优秀的职业精神,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大学毕业生。但是这些素质修养、职业精神和价值理念是无法在课堂知识的讲解中形成,学生必须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受其影响,是在赋有企业文化精髓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意识到财经行业中人才素养的要求,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理念,为将来更好地服务企业打下基础。因此,广西财经类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要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教学体系的构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进财经类大学生最大程度化的实现人生价值。

有效满足企业对针对性财经人才的需要。广西财经类学校是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全能型、应用型的财经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广西的财经教育必须与市场、行业、企业紧密联系职业发展的特定性决定了财经类学生特定职业素质的养成。所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能够有助于明确学校的教学方向,并且还促进学校对技能型、创新型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迎合财经企业对针对性人才的需求。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企业文化广西财经院校为当地企业培养基层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工作适应力的重要手段。

增强财经类学生的就业优势。单从就业角度来讲,现今的高等教育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将来工作的需求,因为大学生一毕业后大多会步入社会寻求就业机会从事工作,只有一小部分的人会选择继续学习。在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是人们重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内的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人才市场对毕业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财经类学校必须要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发展状况,需将增强学生就业优势,提高学生就业率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不仅要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加强与企业发展的联系,还应该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得学生在企业文化熏陶下逐渐树立正确就业观,提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成为具有勤奋刻苦、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美好品质的并且深受企业青睐的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广西财经类学校企业文化的途径

对于广西财经类学校来说,构建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高技能迎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样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注重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平衡发展。要想做好这一点,广西财经类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增强校园文化内涵。财经类学校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举措就是要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元素,增强校园文化的韵味,故此,财经类院校必须要设计好企业文化的办学思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树立现代化、开放性的办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高效利用社会企业资源。其次,学校应以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财经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最后,学校需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营造企业性文化氛围。

搭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平台,注重校企沟通。财经类学校应该与金融企业多加开展学术交流会、举办技能大赛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从而推动学校企业文化的构建,学生能够在参与这类活动过程中加深对企业的了解,认知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经营理。与此同时,财经类学校还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当地金融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提前感受金融企业的文化,以此促进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

设置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产物。在国内的一些财经类大学中,大学生创业基地已经成为学校加强对创业学生的创业指导、后期服务的重要手段,因此,财经类学校也应该借鉴这些优秀经验,在学校里设置大学生创业基地以此来推动校园企业文化的构建。在创业基地中,学校可以邀请当地企业的财经专家对学生进行技术和专业知识上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创业经验,促进学生在将来工作中更好的发展。

总之,构建企业文化是财经类学校赋予校园文化企业性特色的重要措施。所以,广西财经类学校要在遵循自身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前提下,根据各大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办学理念、办学方向、教育教学活动以及人才培养特性为出发点,进行校园企业文化的构建,以此促进对高技能、高素质、高水平的全面应用型的财经人才的培养。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9

姓名:石文斌民族:土族

婚姻状况:未婚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出生年月:1984-6-20体重:86

视力:左-4.8右-4.7身高:179

从事专业:经济学-->金融工作年限:1

籍贯:甘肃职称:员级

现住地:甘肃

邮政编码:730070

联系地址:略

联系电话:略

E-mail:略

教育经历情况:

毕业院校:西北师范大学所学专业:经济学-->金融

文化程度:本科毕业时间:2008-6-1

掌握外语情况:

第一外语:英语水平:一般

第二外语:无水平:

其它基本情况:

是否愿意劳务输出:是是否要求住宿:是

是否要求住房:否

个人简历/工作业绩/专业特长: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金融系本科生,届时将获得经济学士学位。大学四年,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务实的工作作风。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理论,阅读了大量经济管理类书籍。同时对于法律、文学等方面的非专业知识我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校期间,在专业考试中屡次获得单科第一。获得院贰等奖学金一次,院叁等奖学金二次。精通金融方面的县官知识,广泛了解或掌握了经济、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熟练VisualBasic编程。熟练使用WindowsNT/2000/XP等操作系统。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

曾担任校创业协会副会长、班长等职,多次组织社团、班级联欢会、春游等活动,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品质优秀,思想进步,笃守诚、信、礼、智的做人原则。在校期间,荣获“优秀团员”荣誉称号。

四年的大学生活,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我的强项。

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我期待着能为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求职情况:

流动理由:流动形式:不限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10

一般来说,城商行招聘员工主要有两种方式: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社会招聘对象主要是具有同业工作经验三年以上的业务骨干,俗称“同业挖人”。城商行人力资源部期望这些人员的加入,短时间内迅速填补某一块业务空白或拓展某一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显然“挖人”的渠道是国有大型银行以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与社会招聘“短平快”相比,校园招聘则是城商行招募新员工的主渠道与主力军,具有针对性强、低成本、效率高、人员平均素质高、可塑性强等特点。自2009年起,信贷业务开始应接不暇,城商行马不停蹄进入高校,面向金融类毕业生宣讲,吸引优秀毕业生加入银行。城商行快速发展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渴望,提高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同时激发了更多未来优秀学生报考金融专业。因此这些年来金融专业产生了报考热、扩招热、招聘热的现象,直接表现为城商行、高校、毕业生三赢,即城商行获得了物美价廉的劳动商品,高校完成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投入终于获得回报。

连续六年大幅度的校园招聘弥补了城商行人力资本的匮乏,城商行人力资源水平显著提高。面对金融类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的需求旺盛刺激下,高校纷纷增设金融专业或扩大金融专业招生规模,这直接导致金融专业毕业生需求远超过银行的需求。因此城商行开启了市场化的招聘程序与市场化的用工方式。面对供求比超过100∶1的情况,城商行为了选出优秀人才,其招聘过程既有初次筛选,又有其后的笔试、面试,最后总行行长亲自主持的面试。这种招聘程序符合现代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同时城商行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其用工方式也开始采用人事制,即人才派遣模式,是指为银行服务的员工与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再由人力资源公司派遣到城商行工作。对于电话银行中心客户业务代表、在离市区较远的县城新设网点以及综合柜员、大堂经理等岗位采用中介公司。

城商行校园招聘热的冷思考

城商行通过校园招聘似乎解决了人力资源问题,保证了自身可持续发展,但是我们看到2015年以来城商行校园招聘的人员流失率在大幅增加,同时因无法寻找到高质量的毕业生而遭遇“人才瓶颈”。

人力资本的质量与配置决定银行竞争力

近年来京津冀银行业利润的增加离不开银行员工的付出。通过引进金融同业人员、每年大量增加高校毕业应届生,京津冀城商行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员工整体素质得到增强。截至2014年末,京津冀城商行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都已经超过80%,其员工平均年龄在30~40岁之间。因此年富力强、知识丰富、学习能力较强的新型银行员工队伍势必为银行运营带来活力与创造更大的价值。

员工薪酬主要由“固定薪酬+绩效薪酬+福利性收入”等部分组成主要,其中基本薪酬与岗位薪酬构成了固定薪酬,重要用于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以及根据员工自身岗位性质考核自身工作完成情况发放。绩效薪酬及根据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发放的奖金旨在体现充足的各类风险与各项成本抵扣和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要求,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福利性收入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及企业年金。

据各家银行官网年报显示,2014年银行业人均创利差距较大,北京银行最高达到150万元每人,而邢台银行最低仅为33万元,两者差距约120万元;在承德银行与邢台银行都是420亿元的资产规模下,承德银行的人均利润是2.4倍,其原因之一是承德银行员工本科率超过85%,而邢台银行仅为59%,体现出高素质的员工创造的价值越大,张家口银行、北京银行的数据也说明人力资本的价值。

在已公布的人员学历构成中,有三家银行公布了博士人员数量,尽管河北银行博士、硕士、本科人员比例远大于邯郸银行、唐山银行,但是人均利润却低于后者约24%,究其原因还是河北银行对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使用存在配置不合理。在银行业员工创造较大利润的同时,员工人均收入与其贡献并不匹配,表现为创利高、收入少;如果再考虑到银行员工的早出晚归以及周末的“自愿加班”,那么银行员工的付出远远大于其收入。

警惕经济周期影响

银行业属于典型顺周期行业,当实体经济向好时,银行业利润增速远超工商企业;当实体经济进入新常态,利润增速也将骤降。随着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应逐渐减退,城商行“跑马圈地”的意愿降低。主要原因是信贷业务需求减少以及较高的工资薪酬增加了城商行的运营成本。在地方经济增长回落时期内,银行开始减少校园招聘人数,即使招聘,也主要面向研究生层次,专科层次基本停招,本科层次也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人事制。由于人事制变相降低了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薪酬水平,以及派遣制员工转正的比率很小,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在工作几年后选择离职。而对于研究生而言,在固定薪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绩效薪酬随着银行业务萎缩以及信贷风险的爆发,逐渐缩水的同时,工作强度与压力仍在增加。与非银行性金融相比,银行稳定、薪酬高的优势不再存在,于是年轻、接受能力强的毕业生开始跳槽到证券、基金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这些都对城商行未来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另外,城商行校园招聘逐渐冷却加剧了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度。当毕业生的就业“钱景”黯然时,银行与高校之间的矛盾将凸显。

城商行用人机制出现偏差

城商行校园招聘人员以学校、学历层次作为分类标准,例如985、211作为学校划分的标准(虽然现在银行招聘条件禁止出现985、211等歧视规定,但是银行人力方面还是按照这个原则筛选);学历则是以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作为区分标准。银行属于典型的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其非利息费用主要包括员工费用、业务经营费用、固定资产使用费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对于银行而言,以工资、薪金与福利为代表的员工费用是最主要的管理费用,这说明银行与工商企业资本资产不同,更加依赖员工智力资本。

城商行用人机制存在的根源还是国企用人机制的延续。城商行无论改制前后基本上是地方政府财政局作为大股东,虽然建立了现代银行管理体系,但是董监高主要人员的选拔还是采用政府任命方式,而且银行党委会事实上已经成为行内中层人员任命的主要机构,城商行虽然成立了人力资源部统一招聘、配置全行人力资源,但是通常和组织部合署办公,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反映在校园招聘过程就是招聘时呈现出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在确定最终招聘人员存在“打招呼”,部分人员内部提前确定等违背市场公开公正选拔人才方式。

党委领导下的人力部门在银行各平行等级部门中具有强势地位,造就了人力部门与其他部门不对等,业务部门只具有计划新增人员用申请权,而人力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具有绝对选人进人权利,并在短暂培训之后分配给各部门,要求予以接受,而这些部门对新入职的毕业生基本没有定岗定编权利,只是被动接受。业务岗位与岗位上的毕业生出现错配,为日后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以及新员工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据统计,河北银行在2010年至2013年,进入总行工作的硕士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离职率在30%以上;博士研究生离职率在70%以上。

缺乏高校与银行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要求跨学科的知识结构,相比之下,高校金融教学创新步伐严重落后,其结果是金融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金融市场实践知识匮乏,只好在工作中边干边学。毕业生从学校到银行为何出现这种落差呢?从根本上讲,我国还未建立起高校与银行共同培养人才的体系。一方面高校从事金融专业教学的教师基本没有踏出校门,换句话说,在他们读完本硕博后,开始站上讲台授课,没有在银行真正工作过,不熟悉银行业务流程以及金融市场运行的真实状况。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只好更多讲授理论模型等,而有意忽略实际操作知识的讲授。学生在金融理论模型学习过程,感到枯燥、无趣,逐渐失去了金融学习的动力,即使校内有实践环节,但是距离校外实践效果差距甚远,因此学生学习动机转变应付考试与毕业。另一方面银行有热情、有合作动力参与校内金融专业教学中,例如一些有经验的高管、高级研究员在高校教师私人关系的邀请下参与报告讲座以及实训教学,但是缺乏银校交流平台,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合作模式。即使一些重点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建立了“双导师”制度(每名研究生有两名导师:校内专业导师与金融机构管理人员担任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所给予学生教学指导更多是象征意义,更多是就业时提供帮助。

如何搭建银校良性互动的平台

金融是经济的中心,而金融人才是金融业的核心。当前地方经济发展对金融人才需求极为迫切,尤其是需要道德素质高,掌握金融活动基本原理、熟悉资本运作流程的人才。这种金融人才发展的紧迫感对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标准。而校园招聘是银行人力资源的最大“进口”,是银行竞争的比较优势与未来发展的基石。

促进银校良性循环发展的关键是找到高校与银行的利益切入点,合作动力源于双方利益,建立互惠互利机制,其基本逻辑是如何培养人、选拔人、用好人,具体可以从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招聘程序、职业发展路径等入手。

培养人――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动手能力差、教师金融知识体系陈旧、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基础上,因此应建立以创新金融人才培养理念、教学互动模式、实习实训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金融人才培养理念包括将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与高校的教育进行无缝对接。通过搭建银校交流平台,可以有效实施“请进来”“走出去”,可以在课程设置中,设立针对实务操作类,请银行业务经验丰富授课,专业教师有更多机会与银行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其效果是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紧跟金融创新的步伐、银行得到了高校的智力支持与未来潜在的高素质员工以及节约大量招聘成本。深层次的银校合作可以采取联合办班的方式。例如,2012年柳州银行与武汉大学共建博士研究生工作站及研究生实习基地,这表明柳州银行开启“内外结合”、“引智入行”的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重庆银行与重庆工商大学组建的“金融人才实验班”,选择大三或研二的学生,学习银行一系列定制课程并且参加银行的岗位实习,熟悉银行业的运作流程。重庆银行则通过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前瞻性性的储备一些有潜质的人才。

选拔人――完善校园招聘程序

根据对城商行人力部门的调查,银行选拔优秀毕业生的标准是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善于沟通、主动学习能力,尤其偏好担任过学生干部工作的毕业生。如何提高校园招聘的效度与信度,降低银行与新员工的不匹配性呢?

(1)招聘形式多样化。城商行可以在传统的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基础上,借鉴大型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普遍采用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即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对考生进行集体面试(俗称“群面”),通过5~7人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争辩、沟通的过程,考察毕业生真实的性格面貌和能力水平。另外,宁波银行为了提高招聘覆盖面与提升招聘效率,在高校间组建金融俱乐部,缩短银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前锁定候选人,提高学生体验,提了银行的形象与品牌。

(2)以业务需求为主。人力部门在制订招聘计划,需要与业务部门耐心沟通,要基于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招聘员工。目前,很多城商行人力部门为了突出工作业绩,纷纷加大应聘的门槛与硬件条件,硕士生已经成为基本条件,同时加大招收博士的力度,甚至纷纷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以表明银行的实力。但是一旦这些人才进入银行部门工作时,发现学无所用,甚至得到冷落,其离职就必然发生。因此城商行制订人力资源规划时,切忌好高骛远,应该以实际业务需求为主。

(3)人力部门注重内部改革。城商行人力部门内部也应该进行改革,建立前台、与后台三个小组,前台设定客户经理负责与业务部门用人需求的沟通,指导与配合,负责招聘、培训与职业发展规划,后台负责工资制订、前支持等事务性工作。除了拔高选拔外,城商行招聘时为了照顾当地政府官员、股东、重要客户的亲戚朋友子女,有意识地降低招聘标准与条件,从短期看这有利于银行自身的利益(例如存贷款、项目、客户数量大幅增长),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弊大于利。毕竟银行校园招聘服务银行发展战略。

用好人――优化职业发展路径

每一名新入职的毕业生都会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充满期望,憧憬未来美好的职业发展。城商行的人力部门通常会做出新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入职培训中展示与激励,其关键要有保证发展规划的落实与执行。但是入职培训一旦结束,人力部门跟踪记录毕业生成长基本落空,其原因是人力部门人手少以及对新员工的成长根本不重视。因此优化新员工职业发展路径首先从人力部门的重视做起,同时督导业务部门对新员工的培养与使用,最终实现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与留住人才的目标。以花旗银行建立为员工建立的职业发展模型――“十字路口”为例,花旗银行新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先后经过管理生、职能经理、业务经理以及区域经理、部门经理、企业经理,针对这些“十字路口”,人力部门连同业务部门设计相应的培训与锻炼机会,观察与评估员工是否完成“十字路口”的绩效指标要求。

单独依靠高校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勉为其难,城商行应作为人才市场主体投入更多资源培养金融人才。例如汇丰(中国)推出的“银行家管理培训生计划”,是吸收、培养和储备优秀年轻人才的主要人才制度,已经覆盖了人力部门密切协助各业务部门规划人才发展战略与政策,为优秀人才前瞻性地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路径规划。数据表明该职业发展路径下金融人才流失率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金融学优秀毕业论文例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金融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在支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之相应的社会对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日增,但我国过去及现在的高等教育中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能够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数量十分有限。金融学本科教育是金融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强调应用能力,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金融人才,是金融人才的根本出路,也是金融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培养卓越型人才正是现代金融教育的根本出路。

教育部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将卓越计划引入金融人才培养客观上可以适应金融学专业“数量化、微观化”的发展要求,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卓越化发展。

1、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学科和金融专业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面对新形势,金融学专业建设必须秉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体系建设等核心要素方面着手,充分利用学校改革教学体系的东风,调动金融学专业教师的积极性,研究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1.1、社会、学校与学科发展强化了金融学卓越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金融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特别是中国加入WTO,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居民个人等对现代金融人才的需求旺盛,加快建设和发展现代意识的新型金融学专业将势在必行。根据教育部资料统计,全国有120所大学开办金融学专业,以平均每个大学每年80名毕业生计算,全国不过一万人。而根据劳动部门统计,每年需要金融人才2万人以上,而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江苏省,大概有20所大学开办金融学专业,每年毕业生不过两千,这远不能满足江苏省的经济发展需要。

1.2、人才需求旺盛,但人才输出不乐观

尽管金融人才需求旺盛,但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总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合格、优秀的金融人才仍然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之一。

一些院校的师资力量准备和硬件设施更新没能跟上扩招的步伐,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当数量的学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除了本、硕、博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清晰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上差异不大,缺乏科学的衔接与协调,而且学校培养学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术操作型人才的比例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或人才市场的需求并不一致。于是,一边是众多的金融机构、工商企业或政府部门总是感慨优秀金融人才太难得,特别是在应届金融专业毕业生中“平淡无奇者多,出类拔萃者少”;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对此,未能及时调整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2、完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形势压力逼人,不过我们依然面临许多机遇和优势,只要有百倍的信心、坚定的信念,就能够化危机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搞好金融专业建设,我们仔细分析论证有以下机遇和问题。

2.1、具备的条件

2.1.1、学校的支持,学院的重视,教师的协作,学生的勤奋是金融学专业宝贵财富

江苏理工学院择机成立商学院是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不是简单的归并和资源的再分配;虽然学院成立只有四个多月,但我们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照和支持。学院领导多次深入金融系倾听教师和学生新生,经常与金融系领导就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专业特色的形成与凝练、教学与科研的相互驱动、学生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等进行指导和交流;金融系教师经常的交流、相互的帮助、工作的协调与配合、业务精益求精的品质、合理化的建议与意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无不体现着大家庭的温暖;特别是今年新生在进行了专业概论的教育和引导后,学生更加关注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

2.1.2、专业特色优势的体现

师资队伍的特色体现。教师分别来自不同院校,有助于整合和把握专业的现状和趋势;江苏理工学院金融系现有博士3人,计划未来3年内支持2-3名教师考博,引进和晋升教授1-2人,进一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档次。

专业定位的特色体现。金融学作为比较成熟的学科,结合我省经济发展情况,主要培养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大中专院校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课程设置特色的体现。为真真体现应用型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以主干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方向拓展课为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整合教学内容,对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删减和明确归属,构建以基础实验、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为主体,以校内实验和校外社会调研、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为依托,以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文为探究的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条件特色体现。目前正在筹建金融证券模拟与银行业务模拟实验室的校内实习平台;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利用经济管理学院已开辟的实习基地,如常州工商银行、常州市建设银行、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华安证券公司、海通证券等有关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调研);二是正在开辟新的实习基地,目前已于常州市体制改革委员会、江苏省信托投资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常州分行等单位达成初步实习意向。

学生专业技能特色体现。由于本专业学生在就业中许多单位要求其必须具备工作经历的要求,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保险和证券从业、金融分析师、计算机等级和外语等级考试,克服进入市场的障碍。

2.2、存在的问题

2.2.1、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完善,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

从全国范围看,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促使我国金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304所大学或学院(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编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设立了金融学专业,而且作为热门专业,每年的招生规模增长很快。但是高等院校向社会输送的金融专业毕业生总量仍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合格、优秀的金融人才仍然是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的紧缺人才之一。与此同时,设置金融学专业的各个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些重点大学在金融学科建设方面不断突破,已经接近甚或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有不少院校还远远落在后面,导致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和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校金融学也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

2.2.2、教改实践效果有待深入评估,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良性循环

有专家认为,目前急需对全国范围内的重大金融学教改实践项目进行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认真盘点。那些获得成功的项目可以总结出怎样的经验,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那些失败的项目能够汲取哪些教训,应该如何在今后的教改实践中有效避免?那些一度陷入僵局后又出现转机的项目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那些初期目标已经实现了的项目要怎样延续下去?那些效果不够理想的项目该如何调整?所有这些其实都可以作为下一阶段教改研究的备选课题,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新的良性循环做好铺垫。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2.2.3、师资队伍基本满足需要,但缺乏领军型、重量级师资,学术梯队、研究团队、研究方向和特色不明确,散兵游勇情况较为严重。

2.2.4、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加强与提高,目前正在筹建的金融实验室在经费与人员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专业需求,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需要进一步理顺。

3、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思路

目标: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差异化竞争为核心的原则,以特色办学为主要手段,改善专业计划和课程体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步形成特色。

建设的基本思路:

3.1、以特色办学为主要手段,改善专业计划和课程体系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实际情况,走差异性竞争道路是我们进行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按照学校国际化商科大学的总体定位,参照国际银行业展开业务的主要特点,我们将对专业培养模式进行适当改造。强化对学生新型银行业务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在条件成熟时,开设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新课,形成具有金融学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3.2、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建设,提升专业的办学质量

专业发展在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在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于课程建设。我们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把原有基础较好的课程建成精品课程。对于大多数专业学生都修读的专业基础课如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将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来建设;以特色课程为主要突破口,争取一些新课成为特色课程。投资银行业务、企业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客户服务、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课程在国内各高校中开设的学校不多,有些则根本没有学校开设,如果集中一些青年教师在老教师带领下重点突破,有可能形成在国内具有优势的特色课程。

3.3、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未来建有金融模拟实习中心,在其下属的实验室中安装有资讯分析系统、模拟交易系统和银行业务模拟系统,这一中心侧重于模拟证券交易,今后3年内金融学专业将这一模拟中心内容扩大为包含证券模拟、外汇交易模拟和衍生金融工具模拟(初期为期货模拟)的综合模拟实验中心。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条件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学生讨论、专题辩论、模拟操作、实践演习、业务知识及能力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如电子教材、电脑软件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5、逐步形成特色,完善专业定位,形成专业方向(资本市场,投资理财)

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特色:以多证书为支撑,应用能力突出,适合金融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银行、证券、保险);教学特色:以科研带动教学、形成专业方向。

4、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主要特色

4.1、实地考察调研国内金融学专业现状,审慎明确江苏理工学院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长三角及苏南地区经济金融企业发展需求,培养基础扎实应用型人才;

4.2、从办学理念与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专业基础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知行合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4.3、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改革,修正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提升金融专业办学实力。

课题:本文是2013年江苏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面向卓越型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雨露.《我国金融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中国大学教育》,2007年第1期.

[2]韩曙平,李前龙.《金融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

[3]刘桂梅等.《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惠州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