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3:30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1

思想品德课的练习题既有与其它各学科练习题的共同作用,又有其更系统、更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通过习题的练习、可巩固、检查教学效果,达到巩固、深化教学观点的目的。例如《多为集体做好事》课后的三道练习题就是这样设计的:1.通过夸夸班上关心集体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指导行为,使学生明白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关心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2.通过辨析使学生知道,做好事不是为了给人看,更不是为了受表扬,而是一个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3.行为实践。请学生谈今后的打算,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集体、关心集体,就有为集体做好事的机会。

二、补充、扩展课文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大都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宣传和提倡某一道德观点,并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以达到补充、扩展课文内容的目的。例如《心中有他人》课后习题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课文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知道在学校生活中要想着同学和老师。课后练习题从内容上扩展了“他人”的范围----在家庭生活中要想着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在校外的其他地方也要注意想着身边的人,等等。

三、行为的训练

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课后的练习题对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以讨论、辨析、判断、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出现。例如《不讥笑他人》课后的练习题是通过几个同学的不同表现,要求学生辨析、判断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要是你遇到那种情况会怎么做?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了尊重他人是文明礼貌的最基本要求,从而达到了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目的。

四、信息的反馈和矫正

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2

思想品德课的练习题既有与其它各学科练习题的共同作用,又有其更系统、更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通过习题的练习、可巩固、检查教学效果,达到巩固、深化教学观点的目的。例如《多为集体做好事》课后的三道练习题就是这样设计的:1.通过夸夸班上关心集体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指导行为,使学生明白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关心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2.通过辨析使学生知道,做好事不是为了给人看,更不是为了受表扬,而是一个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3.行为实践。请学生谈今后的打算,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集体、关心集体,就有为集体做好事的机会。

二、补充、扩展课文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大都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宣传和提倡某一道德观点,并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以达到补充、扩展课文内容的目的。例如《心中有他人》课后习题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课文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知道在学校生活中要想着同学和老师。课后练习题从内容上扩展了“他人”的范围----在家庭生活中要想着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在校外的其他地方也要注意想着身边的人,等等。

三、行为的训练

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课后的练习题对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以讨论、辨析、判断、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出现。例如《不讥笑他人》课后的练习题是通过几个同学的不同表现,要求学生辨析、判断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要是你遇到那种情况会怎么做?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了尊重他人是文明礼貌的最基本要求,从而达到了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目的。

四、信息的反馈和矫正

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3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1-02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学习课程,俗语说"先育德再育人",它是保证中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渠道,是保证完成新时代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所以,思想品德课在中学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合格、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中学学生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1.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个学校以及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内容、新方式方法、新手段,使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有着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满意度较高。思想品德课提高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但是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是新时期中学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解决。中学生理论素质不高,存在厌学情绪,更有甚者,关注的是语、数、英的学习成绩,对思想品德课重视不够,造成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2.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实问题的原因

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政治思想意识淡薄,行为养成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实。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思想的可控度大大降低了,再加上当前信息工具的日益发达,更加剧了思想可控制的难度。另外,中学思想品德知识对于以后学生的就业,看不到明显的益处,自然就不会受到中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二是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思想品德课不是务虚的,而应该是务实的。这种"实"表现在解决人的政治方向、思想认识及如何做人的大问题,针对的是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这些问题靠讲大道理、靠务虚是解决不了的,每位政治老师也有这样的共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过多地进行理论灌输而联系现实不够的现象,针对学生当中普遍关心的思想与实际问题无法在课堂中解决,课后又很少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存在问题难于解决,学生逐渐失去信心,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大大下降。三是教学方法未有明显的突破。当前要让思想政治理论受到学生的欢迎,进入学生头脑,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增强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理论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做好了,也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教学中应该从理论教学想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大大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影响力。同时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学生日常行为量化分,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部分。可见,理论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两者有机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及学生的人生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了解国情,开拓视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写调查报告、与写小论文相结合。通过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理论认识得到提高和升华;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填补了学生在知识领域的空白。在理论课上,教师可以引进一些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丰富课堂,同时可以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社会热点、难点、疑点,联系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困惑,解疑释惑,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3.3系统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经过问卷调查得知,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最受欢迎的是聆听成功人士的专题讲座或者报告,学生自行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参观考察和相关的文化活动等。这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改变以往理论性太强的系统教学,深入研究中学生的特点,突出重点,把教学内容综合成几块形成几个专题,用专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专题教学中,一问题分析为主,对某一问题理论进行分析,论述理论与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的技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增强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4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改变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简单形式,在现代社会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把课堂讲授和现代化手段紧密结合起来,尽可能的采用直观立体教学,让学生听、说、想、看并用,开启学生智慧的灵性,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增强了吸引力。当然多媒体教学手段始终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因此而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播放人员或者解说人员,相反的教师要更好的利用多媒体手段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并力争创出品牌。另外,今后还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课理论网站、网页来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阵地,利用网络特有的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真正提高实效性。

3.5成绩评定和实际表现相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实行全面考核的方法,全面考核就是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卷面p行为的单一考试方法,采用卷面考试、学习态度、日常行为养成评定三结合的考试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学生的成绩由这三部分构成的,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及格,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就定为不合格。通过成绩评定的改革,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际的结合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在新形势下,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项事关大局的重要紧迫的任务,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刻苦钻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规律,不断改革并有创新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做出教师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5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注重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决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的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为:对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对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课题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时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以及课题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学研结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6

一、建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179-01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 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 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 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 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 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活思维, 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实效。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 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从而进行情景教学。

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 创设实验情境, 这样, 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 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 喜忧同伴, 增长见识, 提高觉悟, 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 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 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 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 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 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 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 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 学科的内容“有意思”, 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 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 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如我在平时讲课时,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 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 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 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 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既重视实际教学, 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 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 达到理论与实际, 学与用, 知与行的统一, 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 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 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 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8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07-01

随着我国初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启动,初中教学改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教改中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讨论者,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做教学课堂的主人,能够独立探究和获取新知识,把学习当成兴趣爱好来培养。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精神,教学的目的偏向学生的体验性,让主动学习成为他们掌握未来命运的一把“金钥匙”。但是,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老师厌讲、学生厌学的情况。思想品德教学改革要不断地推进,最终成为我国初中教学课程改革的点睛之笔。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现状

1.任课教师对思想品德教材的掌握不精

近几年,我国初中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不断更新,造成许多老师很难全面掌握初中思想品德整体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导致老师很难对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把握,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互独立,没有太大的联系,从纵向上增加了教学体系建立的难度。

2.教学手段单一滞后

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属性偏理论性,大多数老师都采取授课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一本书、一支笔”的讲授方式,枯燥无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在考试之前,按照老师划出的考试范围进行背诵,客观题都背得烂熟于心,答题时得心应手,而一些稍微灵活的题目,学生们答题时不知所措,导致教学失败。

3.对思想品德学科缺乏重视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授课老师,对思想品德学科都不重视,学生和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是小学科,重要性与语文、英语、数理化相差甚远,思想品德学科只是学生们在认知上的一门基础课,对升入重点高中影响不大,在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时,重点还是评估数学、英语等,这些情况体现了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不重视。

二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师生观念

目前,学校老师把精力和优质资源集中在语文、数学、外语等中考科目上,根本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中考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道德的培养。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判断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处事原则,思想品德课程能够很好地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上好第一课。学校不应该把“应试教育”当作最终目的,从观念上端正教好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

2.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

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早已让学生们深受其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热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出热情、幽默、敬业的形象,结合课程联系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殿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在讨论中学习知识,深刻理解思想品德课程的精髓所在。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工作,采用举例论证、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自学,再进行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最后进行师生互动,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3.注重教学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强教学的社会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例融入教学内容当中,生动形象的实例会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能更好地理解,让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现象中了解到思想品德课程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间接地让学生们明白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10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对学生的一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相关,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青岛地区使用鲁教版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推动,教学模式逐步发展。原先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吸纳多媒体教学的支持,仅仅以教材和习题作为教学的重点,这种教学模式现已逐步被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取代。思想品德课程的多媒体教学侧重以图文并茂的课件作为教学主讲的基础,教师针对每堂课设计的文字、图片,收集的视频资料,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借助多媒体软件进行展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而且教师引导学生以小品模拟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类似情景,在现场表演的气氛中能够强化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熏陶。多媒体的成功应用促进了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新的问题也会随之产生,就学习的内容来说,学生用眼睛看的多了,笔头表达问题的能力却下降了。为了解决这样的教与学的困惑,许多学校安排老师去有鲜明教学特色的学习观摩学习,比如去杜郎口中学观摩他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学稿教学。学习他们的校本教材,即每堂课前发放专门制定的讲学稿,学生人手一份,在充分预习后,课堂上按照学习目标的指导参与主题讨论。讲学稿还配有专项习题,习题以客观选择题和开放讨论题两种类型为主。目前,一些学校正在普及多媒体教学与杜郎口中学教学稿模式的综合应用,让学生不仅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与学的效果。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从青岛地区思想品德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来看,其成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原先学生上课时因为教学模式的枯燥,难免兴趣不足,甚至有些同学处于青春期阶段,本身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硬性的教育很难深入学生的内心。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获得了反思的机会,在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带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1.从小品模拟向真实场景过渡

教师为从实践角度磨练学生的道德修养,结合课程的内容设计小品模拟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为达到更佳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场景,有助于给予学生更直观、更真实的教育,进而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重新审视自我。现如今初中生的生活条件大多比较优越,从课堂中语言和肢体表达到付诸行动需要质的跨越。模拟场景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仍然存在差距,学生虽然能在小品表演中把握道德准则,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主动做出积极的行动离不开真实环境的感染。例如,在讲述“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时,学生能够理解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而真正让学生参与植树活动则是对学生的一项考验。

2.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误区,以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头脑。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对学习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仅仅是教师担当教学的主导角色,学生参与主题讨论和小品表演,虽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仍然比较有限。针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发展,教师应注重给予学生担当主角的机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见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便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深入程度。

3.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伴随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程度也会逐渐提高。此时,单纯依靠课堂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不同时期遇到的社会问题都会考验他们的思想品德,都会使学生有所感触。社会的课堂是历练学生道德情操的有利时机,教师应注重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为学生创造广阔的互动交流机会。例如,讲解“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课堂讲解和练习带给学生的感受可能不够深刻,当学生和家人参与消费时,就有可能受到不合理消费的触动。学生及时与师生交流,展开互动讨论,有助于掀起更广泛的学习热潮。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的举措

1.开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

经过课堂多媒体资料、校本教材、学生小品模拟演练后,教师应适时带领学生参加思想品德社会实践,为学生创造现场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平时教学和练习与现实环境的不同。社会实践的频率可采取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的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设计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学生参与实践后探讨自身的收获。例如,在讲解“让生活充满阳光”一单元时,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参观高雅艺术和文化展,或是参观图书馆、科技馆,参加先进性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高雅文化、健康生活的意义,摒弃生活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2.锻炼学生设计主题活动

以往每个单元的主题讨论和小品演练活动主要由教师策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思考和落实。为发挥学生的主导角色,教师可选取部分思想品德课程的章节,由学生负责开发主题讨论和演练活动。考虑到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参与主题设计和开发,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按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设计一项主题讨论活动。小组学生经过互动配合,在搜集资料、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凝结思想成果,提高道德情操。此后,每个小组作为主讲,和全班同学探讨本小组研究的主题,教师负责提供指导和分析,从而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3.建立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博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可专门开通思想品德课程的博客空间,供师生交流和传递资料,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师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课题,学生的心声表达也可分享给大家。经过广阔的互动交流,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四、总结

青岛地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近年来成果显著,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想,净化心灵,使学生充分融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相信随着教学模式的继续发展,思想品德课程将会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