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4:24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1

2001年3月~2002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男49例,女36例,年龄60~8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35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8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8例,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15例。糖尿病病史2个月~32年。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

2.1老年糖尿病主要心理问题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的典型发病特征有[4]: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常见为以下几种情形[5]:(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2护理对策

2.2.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例如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2.2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象高血压等慢性病一样,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指导下得到有效地控制,故不可悲观无药可根治。关键是需要患者调整不良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糖尿病,配合医生积极地控制好血糖水平,尽早消除引起并发症的因素,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等相关指标,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等,及时发现并发症产生的迹象,尽早消除隐患,就能避免危险发生,许多患者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能力和寿命。糖尿病并发急性心梗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一种,危害较大,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生,根本原因还是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关,需要早期预防。

2.2.3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鼓励性的心理暗示向患者分析目前的心理紧张状态和不接受合理的治疗对病情不利,会导致病情的不良发展。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有很多,一般分为内因、外因,内因多由病人自己引起,如有些病人认为得了不治之症,把糖尿病看得过于严重而紧张;有些人急于求成,因病情没能及时控制好或病情反复,也会产生紧张情绪,有些人看到其他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或下肢血管病变而截肢等,联想自己的前途,也忧心惆怅,倍加紧张等。外因方面主要是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不被别人理解等造成的紧张心理,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原因调整心理状态,正确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才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并发症出现的良策。至于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较重并发症,则首先是因为病情控制欠佳,如果正规治疗,纠正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完全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外,对老年患者而言,病情控制稳定,不仅事关个人身心健康,还能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及子女思想负担,对全家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2.2.4住院指导住院期间,一方面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给予合理的饮食调配和运动指导,与其他糖尿病患者一起参加每天的运动锻炼如广播操、太极拳等,形成规律有序的生活节奏,并暗示患者医生一定会使疾病得以控制,稳定其焦虑无助的情绪,逐渐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并针对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予以中药辨证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观看有关糖尿病宣教资料,参加糖尿病知识讲座,与其他患者交流病情及经验,对其目前病情进行分析解释,使其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从而提高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有效治疗的重视程度,让其对目前病情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以克服精神紧张对血糖的不利影响,又使患者不会过于轻视疾病,以免放松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坚持,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为以后在家中的长期治疗打好基础。

2.2.5对家属配合的指导做好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经常让患者接触到生活中令人快乐、开心的事情,让其感到生活的乐趣;正确对待病人的不正常的心理,不能抛弃、置之不理,更不要施加压力,要多关心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况,并有效疏导,让其感到被重视和关注,要热情支持、鼓励并帮助他们运用保健手段控制糖尿病,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送其就诊。家属也要熟练掌握如何进行饮食治疗,督促并协助病人适当运动,同时做好病情监测,协助病人完成自我保健计划,给患者一个充满温情的家庭生活氛围,安享晚年。

2.2.6社会参与对来自外界因素引起的精神紧张,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为病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工作环境,以解除精神紧张。通过让患者参加糖尿病病友会组织,与其他病友进行病情经验交流,建立正常的人际往来和社会关系,使其走出个人患病的阴影,避免自闭、自卑倾向,认识到大多数患者仍可通过努力获得正常的生活,并通过丰富多样的病友会活动,发展和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打门球、登山、下棋、书法、绘画、养花等),充实退休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分散对疾病的过分注意,形成有规律的良好生活方式。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身疾病。糖尿病发生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可导致眼、肾、神经、皮肤、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由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跃居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第四位。老年人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比率在逐年增加。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实际在医院病房中的时间却是比较少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的护理和自我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往往人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或缺乏对糖尿病主要症状的了解,因此就需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精神神经因素,化学物质和药物,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等内容。

一、合理的饮食结构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人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老年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并易并发心血管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血脂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减慢,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致糖耐量减退,另一方面也可能食人过多,转变成脂肪储存下来。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粗粮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一定要注意每日的热量摄入量不能超过人体需要量,对含糖量多的食物绝对不吃。避免贪食,少吃动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多吃鱼类、蔬菜、豆制品和水果,水果最好只吃含糖量在4%以下的,如橙、西瓜、杏、草莓、菠萝、柠檬、李子、西红柿、黄瓜等,而且每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400克。含糖量在10%以上的不能吃,它们是苹果、柑桔、香蕉、水蜜桃、石榴、荔枝、梨、龙眼等,吃水果最好在进食后约2小时左右。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与不吸姻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酒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甘油三脂和乳酸水平增高。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但控制体重不宜提倡节食的方法,而采用少吃多餐等方法,糖尿病的自我保健和食物疗法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二、适当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早、中、晚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他健身活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随身携带一些食品备食。特别是饭后应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或睡觉。总之,运动是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三、精神神经的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老年患者必须学会精神放松,遇事不急不躁,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

四、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两种临床用药,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也能引起糖尿病。

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在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在老年糖尿病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用胰岛索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早制定好长期的控制目标,对糖代谢,脂代谢,血压等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出现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并发症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防病情变化。这包括必须戒烟,控制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和采用药物治疗。

五、血糖监测、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

老年人虽然易患糖尿病,但如果能进行积极的预防,其发病率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5.1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有利于防止血糖升高。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57-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典型症状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1],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比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Orem的自理理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与义务,并且通过学习来达到自理需要。自理护理就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知识宣教的基础上,以自理护理为主,临床护理为指导的糖尿病护理干预方法,实现自身管理疾病调整生活方式,适应自我护理的需要。在此总结分析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美国护理学家Orem博士的“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 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2例,女138例,年龄60~79岁,平均(68.3±4.9)岁,糖尿病病史3~23年,平均(7.9±2.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缺少自理能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30 例,对照组13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包括定期血糖监控,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理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健康卡建立及病情评估 自患者入院时建立患者的个性病史健康卡,根据患者的病史、治疗情况及当前血糖、并发症控制情况,详细记录并准确评估,预估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可存在或潜在健康问题,自理的能力及病情的发展情况,以便于对其自理护理进行规划,主要定期上门服务、电话咨询,时间为半年。

1.2.2 糖尿病知识宣教 根据前期对患者病情及疾病知识的认知情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糖尿病知识宣教,让患者明确及时治疗与积极控制血糖对其的重要性,及血糖控制的方法、低血糖的预防等内容,熟知自理护理中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建立与医护人员交流保持联系的方法。

1.2.3 心理疏导 对于常年存在糖尿病或存在其他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针对其前期心理情况的评估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保持情绪平稳,树立起积极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便于配合治疗和积极的进行Orem 自理护理。

1.2.4 饮食指导 向患者讲解饮食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计算出每日所需热量及主副食搭配、三餐比例、饮食种类。鼓励患者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足量补充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坚持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不定食品的“四定一不定”饮食原则,同时做到少食多餐即从3 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做加餐用。指导患者随身带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2.5 血糖监测及治疗指导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按时用药及用药后应注意事项。

1.2.6 运动指导 建议患者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搏动增加不明显且呼吸平稳的一般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空腹及餐后2 h 的血糖情况,护理干预前后给予患者发放糖尿病知识普及调查问卷,评价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情况,问卷内容包括: 糖尿病病理知识、糖尿病并发症知识、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糖尿病饮食知识、糖尿病运动知识、心理知识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80分以上为良,60分以上为可,60分以下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7.21±0.14)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9.91±1.54)mmol/L;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平均(8.82±0.35)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11.60±1.48)mmol/L。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Orem自理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Orem自理护理干预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新型护理管理模式[3],其能够通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早期病情的评估和监测,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提供服务指导。对患者在日常自理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通过知识宣教及心理护理干预,将患者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自我护理。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Orem自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可以看出,应用自理理论(Orem)的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着较好血糖控制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自身对于糖尿病知识的认知,增强其自我控制血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贵芳.老年糖尿病护理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7(2):169.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4

糖尿病慢性终身性疾病,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脏、血管疾病及感染等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老年糖尿病更是因为其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较弱极易因此更加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我国目前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由于如今的医疗体系尚不完善,无法覆盖到每一位老人,而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那么导致并发症的概率则会进一步提升。而通过家庭的有效护理结合社区的康复训练则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体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复发率以及死亡率。

1老年糖尿病家庭护理和社区康复的重要性

1.1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李爱军与陈守爱认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血糖指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张力等研究发现那些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的老人的身体状况、心情以及生理指标各方面均优于那些没有受过良好家庭护理的患者[2]。从上述理论以及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的重要性。

1.2社区康复的重要性郭薇认为我国目前由于医疗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医疗成本过高,例如在北京每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在3500元左右,这样高额的就医成本并非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承担的,而社区中心则相对价格较为低廉,能够被普通市民所接受[3]。周萍调查研究认为社区康复由于其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广,并且一般还能够为身体不适的老人提供上门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无疑有效弥补了传统医院治疗中的不足。[4]

2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的内容

黄雪认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家属的配合是分不开的[5]。李学惠认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首先应该控制饮食。特别是身体较为肥胖的患者,饮食的控制特别重要。在研究中他们发现轻型的糖尿病患者,只要在家人的督促下合理控制饮食,便能够有效的控制病情[6]。

除了在行为上的治疗之外,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戴素珍认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上的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多项研究证实,心理社会因素、社会支持及患者性特征在糖尿病发病及血糖水平的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7]杨宏宇与林文娟在《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中也发现当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佳时身体内部的免疫能力的下降,而当心情舒畅时则会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3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康复内容

糖尿病这一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极大重视。周萍认为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覆盖率的限制,导致许多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而社区医疗站则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一些病情并不是非常严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为老年人节约一笔不菲的就医成本的同时,考虑到老年人金钱观与年轻人与众不同,因此社区康复治疗还能够缓解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张同君认为社区是老人所熟悉的环境,医生、护士等都互相认识,容易沟通感情,彼此有认同感、亲切感[8]。段晓红针对我国目前老年人的数量以及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的现实情况认为当下我国老年糖尿病社区康复的具体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糖尿病专卡,帮助医生与护士有针对性的有效率的针对不同患者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二是进行糖尿病教育利用医生与护士的专业知识帮助老年人有效的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三是组织患者之间的定期交流,通过大家的互相沟通以及经验交流在了解糖尿病的同时也建立起一张大家互相帮忙的社区互助网络。[9]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建设却迟迟无法追赶上经济建设的脚步[10]。而糖尿病作为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对于老年人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家庭护理以及社区康复的双管齐下能够有效的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与治疗,抑制病情,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让他们无论是心里还是生理上都能够健康。

参考文献

[1]李爱军,陈守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6(4):341-342.

[2]张力,李则宾,孙颖等.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J].河北医药,2010(12):3554-3555.

[3]郭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8):460-461.

[4]周萍.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63-64.

[5]黄雪.老年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J].广西医学,2001,23(6):1530-1531.

[6]李学惠.浅谈老年人糖尿病的饮食及护理[J].中华实用医学,2002,24(4):117.

[7]戴素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当代医药,2009,15(7):92.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5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286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32-01

近二十年来,老年人疾病谱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性糖尿病已成为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病种,其中老年糖尿病绝大多数是2型,占90-95%[1]。其疾病以慢性进展性为特征,许多患者多死于其并发症。低血糖是本病常见并发症。有时与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十分像似,给基础医院临床诊断及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2]。2008年2月-2010年3月间我院成功救治了21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反应患者,现将有关临床护理资料汇报如下,意在和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提高本病的观察与护理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5岁。21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2-20年不等。21例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有:肺结核3例,占14.29%;高血压13例,占61.90%;冠心病2例,占9.52%;神经末梢病变及糖尿病足3例,占14.29%。

1.2临床表现:21例患者共性临床表现为早期症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恶心、面色苍白、出汗、手抖、乏力者12例,反应迟钝、嗜睡、乏力2例,言语不清、偏瘫、意识障碍、双眼向上凝视4例,表情淡漠、尿失禁2例;癫痫样抽搐、胡言乱语、精神错乱或行为失常1例。

1.3急救处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既往病史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结果血糖

2.观察与护理

2.1观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行为的变化,提高识别能力。低血糖患者发病常有一个短暂的进展变化过程。如患者先出现饥饿感、面色苍白,然后出现虚脱、出汗等表现,再出现震颤、意识模糊、乃至昏迷等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想到低血糖的可能性[3]。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类低血糖反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加强病房巡视,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及时发现低血糖的反应及低血糖昏迷患者,为抢救病人争取时间。

2.2常规护理:一旦发生低血糖的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护理和急救措施,严格遵循护理操作常规,做到忙而有序。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静脉通路的建立、心电监护等。

2.3心理护理:适时向患者讲述病变的起因和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一些恐惧、懊丧、焦虑、失望等不良的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2.4出院康复指导:在等患者基本康复或出院前,给予一些正确规范的健康教育宣教,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些患者治疗心切、恨病用药的严重危害。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缺泛自理能力老年患者,要建立有效家庭用药监管护理机制,定期检测血糖的水平来指导药物的用法和用量,减少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决定后继处理、治疗方法。

3.讨论

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葡萄浓度过低,致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糖为主要特点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1]。糖尿病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严重低血糖时可导致脑组织损伤,其危害程度不亚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4]。导致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药源性低血糖。胰岛素、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等种类较多,老年患者对各不相同的用量、用法难以掌握,或有些重症患者怀有恨病用药的心理。不断加大药物的用量均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年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应用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极易发生严重、顽固和持续的低血糖;合并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未察觉的低血糖。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浓度,以血糖浓度的值来指导药物的使用,努力避免糖尿病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丽芬.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50-1251.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89-01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征,是全球患病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已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沉重负担。当血糖控制不良时,高血糖可以改变皮肤的状况,高血糖为细菌和真菌的滋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并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易出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皮肤感染等并发症,继而出现溃疡、坏疽,甚至截肢,这些并发症导致患者反复住院,甚至死亡。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也日趋重要。现将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护理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探讨糖尿病皮肤病的预防与护理。

1老年糖尿病患者皮肤特点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皮肤和黏膜屏障作用减弱,表皮老化变薄,细胞数量减少,皮下脂肪松弛,再生能力和弹性均降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波动,导致周围神经损伤和血管发生病变。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60%~70%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周围血管性病变的亦占相当的比例。周围神经病变可致患者肢端皮肤的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患者皮肤疼痛、麻木、蚁行感、出汗减少、干燥,甚至皲裂,很容易发生外伤和感染。

当发生血管性疾病时,如微血管病变、大血管闭塞性疾病和动脉硬化性周围血管疾病,产生肢端血循环障碍,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细胞营养物质缺乏、代谢障碍,导致纤维化、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坏死和皮肤萎缩,最后使表皮细胞坏死而形成溃疡。

另外,糖尿病使白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降低,当糖尿病患者皮肤发生感染时,很容易扩散,发生各种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并发症和器官功能损害,一旦发生感染,就不容易控制,加上主诉不明确,以至许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

2临床资料与护理

2.1临床资料

21例糖尿病皮肤受损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55~76岁;其中皮肤瘙痒者8例,糖尿病足3例,压疮l例,水疱病3例,痈2例,碰伤后不愈4例。

2.2护理

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形成其他危险因素的共同基础。如果皮肤损伤,细菌会乘虚而入,偏高的糖分为细菌带来充足营养,使细菌生长繁殖而发生感染。因此,患者要特别注意严格控制血糖,坚持服药治疗,合理分配饮食,严格控制高血脂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保持良好乐观情绪。每餐前测试尿糖,有条件的患者最好自备一部微量血糖测定仪,定期自测血糖,尽可能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避免各种诱发损伤的因素。护理时应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皮肤的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有无足部溃疡史,有无失明或视力下降、肾畦病变等慢性并发症。观察患者受损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间有无皮肤破损、溃疡及溃疡的部位和深度。指导患者无论在室内或室外不应赤脚行走。老年人宜穿平底鞋,并经常检查鞋内是否有砂石、破洞,以防擦伤皮肤。部分患者对温度的感觉发生障碍,在接触高温物体时不知躲避,以致造成足部烫伤或烧伤。冬天使用器具保暖时注意不要烫伤,水温不宜超过50℃,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加布套使用。

第三,定期做好皮肤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养成起床和睡前检查皮肤的习惯,特别是要留意足跟、足趾和足底等部位的色泽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对于足部的老茧、胼胝、鸡眼或足癣等足病应及时修治,不应用刀子割除或使用市面上销售的鸡眼胶布自行处理,以免患处皮肤损伤导致细菌感染。如发现红肿、水泡或损伤等异常时,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切勿随便自行处理。

3结果

21例糖尿病皮肤受损患者在精心护理下,病情均有不同程度地好转。

4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导致机体内糖、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均发生紊乱,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周围神经组织可发生病变,出现皮肤疾病。糖尿病皮肤受损后病程长、难医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正规药物治疗,合理饮食,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肤保健,对防止发生严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7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n self-care abilit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Methods 12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patients at baseline and 3 months after education of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Results 12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rough self diet,exercise,blood sugar and mood management education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the patients'self-care abil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team of self management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Self management;Senile diabetes;Self-care ability

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包括在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和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到60岁以后者[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增加,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居高不下,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得到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相对较少,@得信息及知识的途径及量相对匮乏,导致自我管理水平低下。自我管理教育是近年来在糖尿病管理领域应用较多的教育方式,它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更利于糖尿病综合管理[2]。通过对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3月~12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0±5.6)岁。文化程度:初中21例,高中及以上105例。其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国际糖尿病学会和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意识清楚,有良好的理解和沟通能力;③知情同意,自觉参加;④在泸州市居住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①智能和意识障碍;②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③不愿意参加本项研究者。

1.2方法

1.2.1自我管理教育团队 建立自我管理教育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内分泌科医师3名,糖尿病专职教育师2名,营养师2名,心理咨询师1人,运动治疗师1人,所有成员均具有相关教育资格证书。

1.2.2建立健康档案 通过系统软件建立入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独立的电子档案,初始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联系电话、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

1.2.3自我管理教育的方式 ①集体教育:由糖尿病专职教育师1次/w将入组患者集中教育,采用多媒体教学、发放相关知识手册、实物展示等方式进行相关糖尿病知识的指导;②小组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每月进行2次小组讨论,由自我管理教育团队、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团队进行答疑解惑;③个体教育:糖尿病专职教育师对入组患者进行首日教育,并通过电话随访、门诊咨询等方式动态掌握患者的相关情况。

1.2.4自我管理教育内容 ①指导患者掌握血糖监测技术;②掌握不同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方法和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时间、部位、方法、剂量、副作用及低血糖反应的判断和急救处理;③了解定时定量、规律饮食对患者病情的重要性,掌握简易饮食食谱的制定;④掌握运动治疗的方法、时间、注意事项、评估方法;⑤掌握日常生活和基础护理,注意个人卫生;⑥了解情绪管理对疾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压力;⑦掌握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病情评估方法。

1.3评价指标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此量表是美国学者于1979年根据Orem的自我护理理论设计制定的测量工具。目前此量表的英文版本在国外的许多护理研究中被认为是自我护理能力较为可靠的测量工具之一[3]。该量表由43个条目组成,分为4个维度,即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5分制计分(其中11个条目是反向评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

1.4资料收集方法 分别于入组前及自我管理教育后3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患者自护能力。由研究人员现场发放、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由患者单独逐一认真填写后由研究人员逐项审核,核对补漏,统一收回,研究者逐一记录。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患者出院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较教育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自我护理能力是指个体为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它是形成个体自我护理行为的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教育后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较教育前明显提高,这表明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均有明显提高。通过自我管理教育,使患者糖尿病相关理论和操作实践均有所提高,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自我管理教育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管理策略。自我管理是一种患者易于接受的经济、实用的教育方式,通过定期系统地进行自我管理教育,逐步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控制疾病进展,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将具有重要意义[5]。自我管理教育需要多学科综合管理、医患合作、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管理,患者是自我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自我管理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途径,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鲁亚平.老年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20.

[2]赵爱平,贾芸.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研究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07(03):9-12.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8-0040-03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进而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可引起溃疡和坏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1],其中老年人糖尿病足坏疽占2.8%~14.5%,国内因糖尿病足截肢率为21.0%~66.0%。严黝等[2]报道,糖尿病足截肢中有50.0%是可以预防的。为做好社区糖尿病足的预防工作,我们于2011年12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部保健知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本中心糖尿病管理档案中随机选取2个居委、年龄60~65岁糖尿病患者共70名,其中女49人,男21人;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70.40±3.54)岁;文化初中及以下57人,高中及以上13人;糖尿病病程最短9年,最长33年,平均(15.29±6.04)年。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表借鉴刘淑文等[3]“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护理情况调查表”的部分内容,结合本社区特点自行设计而成。调查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一般情况;第二部分为糖尿病足保健知识和行为。被调查者对问题只作肯定或否定回答,按每项的累计人次计算百分比。调查表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管理小组人员统一发放,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70份。

2 结果

本调查发现,社区老年糖尿患者对血糖变化比较重视,但对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保健知识比较缺乏(表1)。有92.8%的患者愿意接受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

3 讨论

3.1 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保健知晓情况分析

本调查人群不仅糖尿病病程长,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主要活动的区域在家庭和社区,有部分老人是独居,没有子女相伴。调查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掌握糖尿病足保健知识很少,其中77.2%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不太了解,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也不知道间歇性跛行、休息痛或夜间痛为糖尿病足的症状,而误认为是关节痛等引起的疼痛,调查结果与孙秋英[4]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有92.8%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足部护理的健康教育,并且希望能在社区中得到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

3.2 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健知识能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1995年国际DM联盟提出口号:尽量减少因DM 的无知而付出的代价。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忽略足部护理,非常容易发生足部并发症。目前对于因糖尿病所致末梢神经和血管病变尚不能彻底预防, 故糖尿病足在防治过程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估测,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中, 50%~80%可通过适当的教育进行预防[5]。本调查显示,有75.7%老年糖尿病患者没有接受过详细的足部护理指导,有92.8%老年糖尿病患者愿意接受足部保健的健康教育。这说明加强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足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以及日常错误的足部护理行为。因此加强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足部护理指导,对减少糖尿病足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3.3 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研究表明受过相关教育与未受过教育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6]。目前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接受知识重点在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血糖监测方面,患者关心的是自己的血糖数值、心脑血管并发症,而对糖尿病足的预防重视不够。要使老年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糖尿病足重点在预防,预防的关键在于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就需要加强糖尿病足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患者对糖尿病足有一个正确认识,理解并掌握足部护理知识与技能。社区糖尿病患者年龄普遍较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因此宣教要有针对性。还应该更加健全和规范健康教育的形式,指导方式应多种多样,发挥社区护理的特点,因人制宜,采取老人们易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和途径,如面对面指导、示教,或患者间交流,入户随访,组织讲课或办学习班,使用多媒体,以满足不同群体患者的需求, 尤其是文化水平偏低的糖尿病患者。

参考文献

[1] 黄少薇, 陈永松, 黄建英, 等.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 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2): 242-243.

[2] 严黝, 王川. 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03, 24(7): 689-691.

[3] 刘淑文, 周凤娟, 弭艳旭, 等.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护能力的调查[J]. 中国医药导刊, 2012, 14(3): 544-545.

[4] 孙秋英, 卞丽香, 宋开兰, 等.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及健康需求的调查[J]. 护理杂志, 2010, 27(2): 81-84.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9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足;健康教育;KABP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我国的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的增速较快。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要上升为3.33亿。随着人们寿命的提高,糖尿病并发症越来越普遍,糖尿病足(DM)已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其已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本院住院且符合入组条件的120名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基本情况基本均衡。纳入标注: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且思维正常、医患之间能进行语言交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生活能自理并能配合随访和复诊,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加研究。患者平均年龄63.78岁,病程(7.85±8.96)年。1.2 方法

1.2.1 研究对象分组 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除临床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外,同时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其中包括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的饮食、运动、药物的使用以及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措施、足部日常护理与指导,并提供糖尿病预防宣传知识手册等常规临床教育方法。教育前及教育后6个月各填写一份关于糖尿病足部护理的调查表;实验组患者除了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常规糖尿病治疗和糖尿病基本知识教育外,还需进行系统的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及行为教育干预,教育方式采用个体化、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并了解患者关心的糖尿病健康问题及健康指导。具体内容为:详细介绍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以及对患者的危害性、如何进行早期筛查方法、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并详细示范和指导糖尿病患者如何做好足部护理、正确的穿鞋和袜以及正确的修剪趾甲的等知识要点。教育前及教育后6个月各填写一份关于糖尿病足部护理的调查表。

1.2.2 资料收集 调查资料有专人进行收集及全程教育干预。调查表的第一部分通过与患者交流及现场实际填写、必要时查阅病历等获取相关资料,使信息填写完整。调查表第二部分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知识和行为状况的调查评价,并给出统一指导语后,患者自己独立自评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前及干预6个月后比较,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态度等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干预组在健康教育前及干预6个月后,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及选择和穿合适的鞋子知识的了解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及深部组织破坏,严重者可以导致截肢。美国每年的非创伤性截肢中,超过一半都是糖尿病引起所致,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足部溃疡的可能性为25%,大概每30秒都有一位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美国54%的糖尿病截肢患者年龄都在65岁以上,并且糖尿病患者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足溃疡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1-2]。目前,我国的人口正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者呈逐渐增加趋势, 12%~25% 的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有并发糖尿病足的危险。并且糖尿病足治疗困难,治疗费用巨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足虽然治疗困难,但预防十分有效[3],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预防可以大大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使因糖尿病足而引发的截肢率大大下降[4-7]。本研究从老年糖尿病患者入手,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结果显示,教育前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知识缺乏,对病情不太重视,更是对糖尿病足缺乏了解。本研究通过改变“知信行”模式理论,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强化患者糖尿病足的危害性的认识,提高患者对足的保护意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模式[8-10]。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知信行”都有很大的提高,教育前后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干预组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强化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干预效果,但一对一的强化教育虽会加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力度,但这种教育方式应该加强。本研究对照组实施了常规健康教育,其效果虽然没有干预教育效果大,但结果显示对患者糖尿病知识水平和行为变化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证实了护士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预防护理干预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因此,常规健康教育和强化干预教育有机的的结合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本研究的对象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是一个反复、多次和长时间的强化重复教育过程,要定时随访和复诊,评估患者的认知和态度,足部护理知识的掌握并及时指导老年患者的足部护理,才能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Apelqvist J,Larsson J,Agardh CD.Longqerm prognosis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oot ulcers[J].J Intern Med,1993,233:485-491

[2] Cgnthia E Preventive care of the diabetic foot[J].Nursing Clinics ofNorth America,2001,36(2):303-306

[3] 许樟荣.足部护理理论.中国糖屎病教育项目教员培训教材,北京:1999:133.139

[4] Edmonds M,Boalton A,Buckenham T,et a1.Report of the diabetic foot andamputation group[J].Diabetes Ivied,1996,13:27-42

[5] 唐兰.老年DM足坏疽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7,16(4):204

[6] 申红霞,林芳.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1,32(4):293-295.

[7] 张蜀平,陆菊明.DM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6,16(4):184

[8] 米雪梅.DM教育对DM足护理的影响[J].临床中老年杂志,2002,5(4):297-298.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7-0157-02

doi:10.14033/ki.cfmr.2016.7.08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越大[1]。因此糖尿病足很容易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末梢血管病变或周围神经的病变导致患者的足部软组织感染、溃疡以及骨关节系统的功能障碍[2]。健康信念模式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论模式,其主要思想是人的行为可以被人的信念控制和改变,通过健康的行为干预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3]。在西方国家中健康信念模式已广泛应用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领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4]。而我国目前对此研究较少,为研究将健康信念模式运用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自我管理中是否会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的糖尿病老年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9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64~79岁,平均(70.2±3.7)岁,病程为6个月~2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新的诊断标准,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9.71±2.22)%,平均体重指数(23.64±5.31)kg/m2,平均住院天数(10.23±2.15)d,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正常,都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且均获得了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患者健康信念进行评估 首先了解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基础、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病程长短等基本情况。然后根据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自行设计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调查,评估患者足部自我管理的认识和能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

1.2.2 对患者进行足部检查并评分 挑选业务熟练、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足部检查,包括踝-臂指数的测定和肌电图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患者目前足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用英国亨特利糖尿病足筛查诊断箱对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症状和体征的等级评分。

1.2.3 提高患者健康意识 采用每周3次讲课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模型等多种途径进行生动讲解,让患者不仅从理论上能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而且能从感性上直观感受到糖尿病足带来的健康危害。

1.2.4 培养患者的健康行为 对患者进行健康行为的指导,介绍正确的足部护理的方法,比如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5~10 min,但要注意防止水温过高而烫伤,一般水温要低于40 ℃[5]。同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能起到保护足部的作用,因此应选择鞋底较厚、弹性较好的鞋子。另外不宜选择尖头鞋以免伤及足部血管。同时应选择宽松吸汗的袜子,防止对足部的过度挤压。

1.2.5 获得家属支持和配合 因为患者都是老年人,只靠患者自身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护理效果,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获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要让家属自身掌握好足部护理的相关知识并在出院后监督和帮助患者按时按照相关的护理要求进行足部的自我护理。患者出院后安排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时随访,随访形式为每2周一次的电话回访,确保能及时了解到患者院外自我护理情况和足部病情进展情况。

1.3 评价方法

用自制的患者自我足部护理行为能力评价量表对患者接受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后的足部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并与刚入院时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具体比较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认知态度、足部护理方法的掌握、足部护理意识、用药情况以及足部症状改善情况。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足部自我管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进行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后,96例患者在认知态度、足部护理方法的掌握、足部护理意识、用药情况以及足部症状改善方面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个多系统的复杂疾病,而足部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靶器官,糖尿病足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病情变化可以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6]。若在治疗过程中对糖尿病足的重视不够或者护理不得当使病情恶化,甚至会导致患者截肢的严重后果[7]。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对足部问题的早期自我护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信念模式是社会心理学家Hochbaum、Rosenstock和Kegels在1952年提出的一种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理论,它指出人的信念可以改变人的行为[8-9],因此我们只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和健康习惯,就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极大的改善。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笔者进行了此项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从提高患者的足部自我护理意识、培养足部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和配合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结果显示,在对患者进行了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之后,患者在认知态度、足部护理方法的掌握、足部护理意识、用药情况以及足部症状改善方面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对其进行教育,可以明显减轻老年患者糖尿病足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方法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梅,刘晓晨,张兰,等.健康信念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07-810.

[2]王凤兰.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91-1592.

[3]彭忠菊,石艳.健康信念模式对2型糖尿病人自我行为干预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2):43.

[4] Tavafian S S,Hasani L,Aghamolaei T.Prediction of breast self-examination in a sample of Iranian women:an application of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BMC Women's Health,2009,9(1):37-38.

[5]缪苏.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7(20):1913-1915.

[6]万凌.健康信念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8):985-986.

[7]张妮娜,卢逢娣,阚凯,等.住院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信念模式与自护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4):3887-3889.

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76-01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在该病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较高,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四肢乏力,心慌,多汗等 ,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意识模糊,甚至出现昏迷情况,危及生命。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心理机能减退,低血糖的发生和引起严重后果的可能性均较大,需要在临床护理中引起格外重视,重点预防。我科采用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老年糖尿病病患者低血糖发病率,现将方法加以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男48例,女34例,其中入院前曾发生低血糖的患者22人,低血糖昏迷6人,患者年龄62-87岁,所有患者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病程5-22年,单纯口服药物治疗36例,胰岛素治疗28例,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18例。

1.2护理措施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即对每位患者发生低血糖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个体化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阻断低血糖风险因素的发展,预防低血糖发生,并在治疗过程中逐步修订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1.2.1入院资料采集

依据邹树芳,杨非柯等报道,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增加、胰岛素使用不当、联合用药、过量运动、过度节食等[2][3]。责任护士接待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病史、对糖尿病认知程度、运动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心理状态等,对既往有过低血糖发生的患者,着重了解发病的症状、时间、频率、可能诱因,依据资料综合分析,制订个性化预防性护理计划。

1.2.2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认知能力减退,且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不同,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大多较差或存在偏差,在住院期间反复进行科内小讲课,发放宣传画册,并同时邀请家属参加,共同宣教,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人指导,使老年患者和家属了解糖尿病知识,特别是低血糖发生原因,症状,如何防范和急救措施,增加糖尿病认知度。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存在恐惧、绝望、无所谓等多种心理状态,责任护士在与患者交流中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安慰、鼓励、保证等手段,对患者因人而异地进行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看到糖尿病的可防性和可治性,以及不防不治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1.2.3饮食、运动指导

合理的饮食结构及运动方案是有效控制血糖,延缓疾病发展的基础,是糖尿病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护理人员除在健康宣教中反复告知合理的饮食、运动方案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外,依据血糖监测结果,分析每位患者血糖与饮食、运动之间的变化规律,与医生、营养师、康复师及时沟通,个体化的制定饮食运动方案,责任护士在进餐时间加强病房巡视,及时指出患者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之处并协助修正,依据血糖情况及时指导患者增减食量及运动量,逐步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饮食运动方案。

1.2.4用药的护理

老年患者记忆力减退,自理能力下降,且多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多,用药时间各有不同,易发生因药物过量或服药时间错误造成的低血糖,护理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患者用药,确保用药种类、剂量和药物与饮食时间配合上的准确,帮助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用药方法。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时不盲目遵从医嘱,依据血糖监测情况、患者一般情况特别是已经或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用药安全。

2 结果

经过合理的预防性护理后,上述病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患者5例,7人次,均为住院早期,症状主要为饥饿感、轻度心慌、出汗,均得到及时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合理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病率,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需终身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联合用药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记忆、思维能力逐渐减退,低血糖发生率高,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性大,临床护理中要重点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科学饮食,规律运动,正确合理用药,做好心理护理是老年糖尿病护理的关键[4]。预防性护理包括上述措施,并强调个体化设置,能够帮助老年人建立正确的疾病自我管理习惯,增强低血糖症状的识别能力,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防范能力,及时识别早期低血糖症状,减少治疗中的错误,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等.内科学第8版[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