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宣传文化论文

宣传文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4:57

宣传文化论文

宣传文化论文例1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从国内国外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企业先后经过几次创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企业暴露出许多不适应时展要求的问题,其中,最主要问题之一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既要面临同行业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同时又面临着全球化经济及与国际化接轨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和文化特色对企业兴衰、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自身文化特质和对方文化环境的冲突,成为一些企业失败的决定性原因。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入世走完五年保护期后的今天显得由为重要。

从世界范围看,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一种是欧美型企业文化,一种是日本型企业文化,再一种是借鉴型企业文化。欧美型企业文化,所表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日本型的企业文化,追求“人和”、“至善”,“上下同欲者胜”的群体共同意识;以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企业为代表的借鉴型企业文化,融汇吸收了东西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亲和性”。具体来看:

欧美型企业文化的代表企业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战略。摩托罗拉把“精诚为本与公正”作为自己的企业理念,把人本主义作为全球文化战略的基点,把本土化和当地化作为核心战略。作为跨国公司,他们善于妥善处理文化的多样性,熟悉外域文化,尊重外域文化,吸收每一种文化之中的精华。他们宣传爱心文化,倡导向社会奉献爱心。从这个理念出发,用和平、人道、人本主义的理念进行跨国经营,并且取得很大成功。

日本型企业文化的代表企业松下公司的企业文化战略。日本的企业文化突出表现在其企业哲学、企业目标、健全的企业民主、企业集团意识,以及企业形象上。松下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了“讲求生产效益,重视生存的意义,事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哲学,它的基本纲领是:公司应遵守产业人的本分,鼓励进步,促进社会生活的改善,以及致力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公司的信条是:全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公司的发展与提高,每个职工都应牢记为企业不断发展而献身。企业的目标是:以质量为生命,共存共荣。松下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巩固和提高,把他们从事的行业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业来经营,使得松下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融入于广大消费者之中。

借鉴型企业文化的代表亚洲四小龙的企业文化战略。在20世纪80年代,韩国、我国台湾、我国香港、新加坡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它们的经济指标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高居世界的前列。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儒家文化是“亚洲四小龙”崛起的精神支柱,西方管理文化是“亚洲四小龙”崛起的技术支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致富经国的价值观,是韩国经济崛起的原动力。新加坡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继承和维护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是比较注意的,儒家文化传统同样是台湾企业振兴的精神动力。香港的发展在于许多香港企业在吸收发达国家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仍然保留了很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如义利两全、诚实经营、勤俭持家等,这种以儒家为主的中华文化成为促进香港腾飞的重要因素。

从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文化形态,看到了它们的文化特质和功效,看到了企业对它们的依存度和运用心计。再看看我们的企业是怎样建设企业文化的,其建设现状如何呢?

当前,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一是在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中,企业的领导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以我为真理,以我为中心”,不需要规范系统的文化管理模式;二是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他们把产品开发和简单的利润增长放在第一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太在意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那些知名的成功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努力和国际化接轨。

从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

(1)认识不高。对于企业文化在宣传教育、启迪心智、凝聚人心、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功能认识不足,缺乏建立先进的企业文化的主动性、自觉性。

(2)形式主义。企业虽然在文化建设方面有规划、有目标,但大都是装门面、摆样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3)群众基础不强。提出的理念、目标空洞无物,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

(4)缺乏创新。因沿袭传统的恩想政治工作套路和做法,缺乏时代气息,体现不出文化建设的内涵。

(5)缺少指导与支持。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度不高,更缺少有效的支持,企业之间也缺乏交流和借鉴。

参照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很多企业家比较重视企业的产品、市场、资金等问题,在对外宣传时,只注重公司介绍、产品介绍、销售购买联系方式介绍,忽略了厂容厂貌、经营方针、宗旨、文化理念等企业文化建设信息,缺少向社会大众展示企业管理风格、经营状况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内涵,没有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整体形象,因而也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销售业绩。所以,首先必须使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确立和遵守文化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要面向未来并体现行业特点和企业个性、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文化管理与形象管理相互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要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的基本原则,用这些基本原则来指导解决好企业内部组织建设的规则问题。

三要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建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要做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重视发展企业的文化个性;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四要组建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无论大小企业,无论经济实力强弱,都应组建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把企业文化建设从小到大、从里到外做实做好。也可走企校、企研结合的路子,聘请高校或研究院的专业人员做顾问,协助企业搞好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

五要以数字化为手段,搞好企业信息上网工程。在进入网络经济的今天,每个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网页,尤其是大型企业、科技企业更应该首当其冲,利用互联网这个现代化的工具,介绍自己企业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建设情况,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你的企业。

宣传文化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7-217-03

近年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潮,有利于弘扬优秀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提振国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士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神疾病观比是传统文化宣教中泥沙俱下的体现。十八大向全党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针对传统文化宣教中的错误疾病观和其他有神论观点,无神论应该有所行动。

一、一个有神疾病观的案例

张悟本的荒谬养生被取缔,李一的神功不再,但潜行于传统文化宣教中的有神论养生观、疾病观、生死 观、灾难观却随处可见,如刘有生“性理致病”观。

刘有生,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农民,1939年生,小学文化。自称十二岁的时候疾病缠身:肝硬化、心脏病、肺结核、肾炎、高血压,一病十二年。二十五岁的时候遇到一个老人。老人送了一本王凤仪《笃行录》。

王凤仪(1864-1937),热河朝阳人。农民,“幼为人牧,长为人佣,喜闻善书”,自学成材而“明性天大道”,倡导女子义学,发明“性理疗病”,有《化性谈》等语录流传民间。

王凤仪和刘有生的话语糅合三教九流,宣扬“性理致病”的观点。王凤仪倡教育、治病患,被成为“善人”。刘有生阅读《笃行录》开悟。他想:“百善孝为先”呐。善人要尽孝道,我没有,而且脾气大,不听父母的话,所以才导致身患重病。他说,当读到对待父母这段时,痛哭流涕。我对不起父母啊!这时我的五脏六腑上下好像动了。当我想到对不起老人时,肚子一响,开始往外吐,那真是翻肠倒肚,连着吐了七个半晚上,后来病渐渐都没了。1982年,刘有生开始用这门学问治病。1994年,开办“性理疗病矫治所”。再后来,就到全国各地讲病。

2013年5 月17 -30日武汉举办的弘文尚德公益大讲坛,不少“大师”在传统道德的面子下抛售宗教、迷信和伪科学的里子。论坛结束时大师们站在会堂出口送光盘。在我获得的光盘里,有陈大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张华《一个癌症患者的反省》,也有刘有生主讲的“家庭伦理道德与疾病的关系”。

二、有神疾病观的荒谬

综观刘有生善“家庭伦理道德与疾病的关系”,结合陈大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张华《一个癌症患者的反省》,可以看出有神疾病观的错误与荒谬。

第一,利用宗教、迷信、伪科学和虚假数字行善,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听众和信众的拥趸,是刘有生能够畅行无阻的根本原因。2009年6 月27 日,深圳宣讲传统文化某会堂,听众以中老年人、妇女为主,有少数佛教徒。2013年5 月17武汉弘文尚德公益大讲坛,听众构成与深圳相似。这是科学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群体,讲者打着传统道德招牌抛出的各种言论,易被他们照单全收,或不好意思反对,或者无法分辨。刘有生行善,乃是采用了错误的材料,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其方法都是错误的。“病由心生”的观点,确实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但它是中华文化中的糟粕。今天,科学的疾病观早已深入人心并造福人类,刘有生等没有机会深刻领会以科学为代表的先进文化,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都只能是一派胡言。

第二,利用宗教、迷信、伪科学和虚假数字推销的疾病观点,缺乏起码的诚信。信即真实,是起码的道德准则。不信而宣扬道德,必定虚假,是不道德的。说刘有生利用宗教和迷信讲病,无须另拿证据。他的所有录音录象都是证据。他自己也不讳言他的宗教思想,言必称佛教儒教道教。虽因文化水平低,无法深刻阐述教义。在这一点上,陈大惠就强多了。传媒已经有人把陈大惠与净空法师做比较了。刘有生和他的宗师王凤仪文化水平都低,当然更重要的是没有专门学佛,所以他们的想法就比较乱,是老实人的德行、农民的朴实、信徒的愚昧和偏执者胡思乱想的集合体。刘有生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肺脾肾五脏、恨怨恼怒烦五情一一对应来说病,俨然讲究因果逻辑;以实例说明观点,俨然知道科学实证;善于使用数字说明问题,俨然追求严密论证。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他的所谓对应,完全是唯心的臆造;他的所谓实例,仅仅是情节上的真实――确实有那样一些人被他折腾、有那样一些事被他经历了,而在理性上,则漏洞百出――比如患胃病者经过他的开导认识了错误,结果吐出了肉丝、好了。这样的故事如果也不虚假,那就只能是那些造福于我们的常识出错了。而常识之所以是常识,是因为他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只能委屈刘善人的实例,他们太不可信了。科学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可双盲验证可重现,刘有生的“性理疗病”却无法做到。刘有生讲病喜欢用数字,但那些数字很不可信。他说,“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世上,母怀胎那天开始说,一到忌奶那天算,每一个人都得吸我们母亲的血1407斤。”我利用可能的手段检索这个数字的来源,结果除了刘有生,没有别的来源。即使是这个数字是通过某种假设计算出来的,其中的血是指血液和乳汁等,那么,“每一个人都得吸我们母亲的血1407斤”还是一个错误的表述。他违反了最基本的个体差异性问题。

第三,以弘扬道德之名贬斥和侮辱患者,行大不善。刘有生说:“肺病(阴金性人),是恼人得来的。什么叫恼?嫉妒人、记仇,什么事他都记在心里。气喘、咳嗽、吐血,肺炎、肺结核。子女如果不孝双亲,最容易得肺病。晚辈和父母生气也会伤肺。我们到医院去看看那些病人,唉!这些人太可怜了!”刘有生说这些人可怜,是嘲他们咎由自取、责他们何必当初。病人是弱势者,经刘有生斥责,在身体负病的同时,又加道德负罪。刘有生在广西中医学院讲病时有个例子。他说:他见过一个五岁的小孩得了肝癌,“左边的肝上有玻璃球大的肿瘤,右边肝上有米粒那么大的一层,孩子现在已经不能起床了。”孩子的母亲找刘有生,刘以他的“性理致病”理论,认为孩子的病在十二岁前是妈妈带来的,问题出在妈妈身上,妈妈的问题就是跟别人生了气。陈大惠也有这样的观点,在《结石是怎样得的》中,把葛建立的孩子14年没断过药,看做是做妈妈生气上火发脾气造成的。因为你坐月子的时候生气,孩子吃的就是毒奶。刘有生给肝癌孩子的治疗方法是,“面对现实,当面跟这个人认不是,或许这孩子还有一线希望。”结果这个妈妈就去跟公公认了错。儿媳妇向公公认错是好事,但这个与小孩子疾病八竿子打不着。幸亏这个妈妈有一点这样的道德事情回忆和悔改,如果没有呢?要一个妈妈为孩子的疾病担责本身就很荒唐,如果这个妈妈真没有什么值得悔改的,岂不要让妈妈搜索枯肠而耽误治疗机会,或者不治而后要妈妈负一生的道德债!刘有生的理论来自王凤仪。王凤仪说:“什么性,就得什么病”,“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偏瘫中风……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癫狂、暗哑疔疮。”刘有生说:“病的种类很多。比如:有生理上来的、有心理上来的、有性理上来的、有天然上来的、有运数上来的、有因果上来的、有冤孽上来的、还有德性上来的,等等种类不一。但是总的来说,病是由什么生的呢?病是由心、由性而生。”陈大惠也是这样说的。他说:“胆结石是怎么得的?怨恨。”在武汉弘文尚德公益大讲坛上,陈大惠设了很大一个悬念:人为什么会得癌症?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以江本胜“水结晶”的伪科学结论来证明,人道德修养不好,就要得病,因为水是有情感的,而人的血液主要成分是水。人心坏了,血就坏。人性扭曲了,血扭曲了,变成了血块,变成肿瘤、变成癌症、变成石头。为了证明这个观点,陈大惠还不惜污辱他人,说陈晓旭之所以罹病不治,是因为她心术不好,在央视圈子里销酒。因为在“性理致病”者看来,酒就是毒药。陈晓旭死了,她无可辩白。但另一个癌症病人张华却在陈大惠的主持下在全国反省、忏悔,籍真人真事的演讲得出他们所需要的虚假结论:善恶有报,只有传统文化才能救人于水火。张华的演讲是真心的,也赢得了人们的掌声,她当然应该感谢传统文化使它认识了自己的过错。但这并不等于所谓陈大惠借题发挥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也许那些真诚接受教育的群众至今还不清楚,现代医术和传统文化,究竟是谁能救我们的命。科学和文化本是不同层次的命题,科学的问题归科学,文化的问题归文化,他们有交叉、有重合,但有区别。一个科学昌明的社会需要人文的关怀,但如果为了传播人文而贬低科学,或者人文越俎为科学代庖,其后果将是严重的。传统文化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普适的。如果传统文化真要靠诋毁科学、藐视其他文化来弘扬自己,那他就真的气数将尽了。

现代科学虽然没有完全攻克像癌症这样的疾病,但科学一直在努力。但像刘有生陈大惠这样的传统文化宣扬者不但没有能力用科学解释疾病、救病人于水火,反而以真理在握的高傲姿态歧视患者,给病人戴上道德的枷锁。张华听信传统文化宣传者,在四十度高烧的情况下忏悔、磕头、为父母洗脚,这是对传统文化对病人的残害。虽然张华也感谢医院和医生,但演讲的主题却是:医院救不了的人,传统文化救了。传统文化对张华的残害是持续不断的,即使是痊愈了,仍有陈大惠在说张华从此不能生育,继续在病人伤口上撒盐,俘虏张华按照他们的观点从事传统文化传播。这种对身心俱损的病人的继续鞭笞、麻醉和利用,乏善可陈!

第四,用“性理疗病”理论误病误人,形善实恶。上面提到的五岁小孩,由于他妈妈的赎罪,肝癌居然不治而愈了。由于妈妈高娟三次给公公认错,很快孩子就能起床了。十三天后孩子又蹦又跳的能玩了。刘有生说:“我就让她再去给孩子做个检查。到了海城检查,大夫就问她吃了什么药,好的这么快。又去沈阳军大医院,医生也很奇怪怎么会好的这么快。我听后也有点不踏实,因为癌症不是那么容易好的。二四年,我让她再去做检查,这一次,肝上面玻璃球大的肿瘤全部消失了。” 刘有生讲病报告中,充斥着这样的例子。它的暗示和诱导是明确的:得病无需现代医术的治疗,只需他的“性理疗病”。而所谓的“性理疗病”,就是得病――找性理原因――悔过改正――痊愈的过程,所谓痊愈,或者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治而愈,或者就是昏死过去、或者大吐七天。这和我们惯常所见的巫婆术法。何其相似乃尔。

刘有生理论误病误人的实例,尚待正直的人们发现和检举。但即使没有实例,也不妨碍我们做基本的理论分析。如果患者有病不采取科学的方法救治,而是一味息怒悔过行孝,在恨怨恼怒烦五性上找原因,一旦贻误治疗的机会,就会危害病人。如果信众都这样做,就会危害社会。刘有生性理疗病就是宣扬有病不吃药,和法轮功的邪说异曲同工。专事道德教育的吕明晰也有类似观点。吕明晰宣称自己曾经有严重的胃病,后来一个高人指点,用吞唾液的办法治好了胃病,并从此不病,17年没有吃过药。刘有生更是了得,他在广西中医学院讲病时说,我二十五岁懂得了这个道理,今年六十七岁了,这四十年来,我没打过一次针,也没吃过一副药。刘有生在这里宣扬的不仅是有病不吃药,而且还暗喻自己是个道德高人。正因为德高,才长时间不用吃药。自我抬高道德地位的目的,是让听众信仰他。这种道德自诩,在理论上是道德低劣的体现,在实际上将造成更多信仰者误入歧途,贻害无穷。把传统道德放在现代医学的对立面,误导人们“性理疗病”,形式上是弘扬道德,实际上是用歪理邪说误人,不善反恶。

三、传统文化宣教呼唤无神论在位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宗教、迷信和错误的疾病观本是水乳交融的。不管是有神论的故意搭售,还是无力剥离,都与一个事实联系着,那就是无神论的缺位。

无神论的缺位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学科局限。无神论是与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个因果关系显示出无神论具有天然的被动性。当有神论销售腐朽文化端倪未现,无神论的批判就无的放矢。所以,针对有神论在传统文化宣教中传教传邪传错,无神论的滞后是当然的。就学科局限而言,我们的无神论学科是在有神论泛滥的年代草创,以遏制和打击现实的有神论为主要目的,既没有深厚的学术传承,也没有足够的人才准备,更没有充分的群众基础,由此造成一个学科兴旺所必须的人财物的多方不足,造成传统文化宣教中的无神论缺位。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八大提出的任务,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辩识优秀与腐朽,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科学的方法。无神论思想本身就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传统文化宣教不能缺少无神论的内容;无神论以批判有神论为己任,针对传统文化中的有神论思想,无神论理应迅速出击;无神论思想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在传统文化宣教中,应该主动作为。

第一,要建立无神论的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芜杂的体系。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就是它的道德体系,这个体系本身就零散存在于宗教、迷信和各种思想意识中。虽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传统道德被主要归纳在主流意识形态――如儒家学说――之内,一旦原来的主流意识形态被新的意识形态取代,重拾传统文化就存在一个甄别归纳的问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无神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辨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工作只有无神论能够完成。无神论要甄别传统文化,就要建立传统文化的无神论话语体系。勿须讳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就建立在有神论话语体系里。如讲善性就讲六道轮回,讲孝道就讲因果报应,讲和谐就讲阴阳五行,讲仁爱就讲先天缘分。如何在传统文化继承中既留精又祛魅,是一个难题。在这个问题上,以弘扬孔孟思想为主线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孔孟思想及后来发展的儒家思想包含了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兼收别样文化的优秀部分、拾遗补缺就比较容易。孔孟思想在主题上很少宗教、迷信,不语怪力乱神,与无神论思想基本一致。不管是以孔孟思想为纲兼收别样,还是以无神论思想为纲重拾传统文化,都必须建立无神论的传统文化话语体系,即以无神论的世界观选择、诠释、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

宣传文化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D8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8-0070-06

文化外交是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文化手段达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对外战略意图的外交活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殖民国家的扩张,文化外交成为西方国家的外交工具,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先后开展了文化外交活动。美国政府比较晚从事文化外交活动,但是随着二战后美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几乎遍及全球。美国政府更加有意识地利用文化手段达到其对外政策的目的。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公众在外交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公共外交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外交形式。美国文化外交被纳入公共外交的范畴下,成为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除了政府之间的文化外交活动外,美国政府或民众针对外国公众的文化外交活动都属于公共外交。文化外交侧重强调外交手段或内容的文化性,公共外交侧重强调外交主体和受众的民众性和外交手段的多样性。无论形式如何变化,美国的文化外交始终具有“输出美国”的宣传性。

一、追根溯源:美国文化外交宣传性的历史根源

从美国文化外交的起源看,美国政府没有直接从事文化外交之前,美国的对外文化活动主要通过传教士和民间团体进行的,那时就具有浓厚的宣传色彩。王晓德教授追溯了美国文化外交的历史起源,并指出:“在美国对外关系史上,美国政府通过向其他国家传播其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文化价值观来实现其外交上的目的可以说是贯穿于其中,但美国人通常很厌恶把具有利他性质的‘民主文化传播’与通常带有国与国之间你争我夺味道的‘外交’联系在一起,所以长期以来他们很少承认政府在从事文化外交活动。”

在美国早期的文化外交活动中,传教士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通过宣扬基督教和西方价值观来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19世纪末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亚瑟・史密斯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英语国家的人民所从事的传教事业,所带给他们的效果必定是和平征服世界――不是政治上的支配,而是在商业和制造业,在文学、科学、哲学、艺术、教化、道德、宗教上的支配,并在未来的世界将在这一切生活的领域取回收益,其发展将比目前的估计更为远大。”在基督教精神的支配下,美国的垄断资本集团纷纷成立基金会,打着“慈善”的旗帜,创办学校和医院,从事对外文化活动。这些基金会从事的文化宣传和渗透活动也是为美国开拓海外市场服务的。

美国官方文化外交活动始于拉丁美洲。1938年,为了应对纳粹德国在拉丁美洲的文化攻势。美国政府成立了文化关系处,启动了“好邻居政策”等文化外交项目。文化关系处首任处长本・车林顿着重强调与纳粹宣传的不同之处。他说:“我们政府下决心向世界表明民主的方法与德国宣传部的方法有根本不同,国务院设立的文化关系处将是我们美国知识自由和教育真诚的真正代表。”实际上,这是美国针对纳粹宣传的一种宣传。美国学者w・麦克尼耳・劳里、格特鲁德・s・胡克在其论著中指出,“从历史上看,美国是最后一个从事由政府主持的文化交流的大国,而且它最初的动机还是防御性的。当国务院文化关系处于1938年设立时。它的活动只限于拉丁美洲,它的目的是要抵制纳粹和法西斯在西半球的文化宣传。”“在过去的十年里,政府所主持的海外文化活动,并不是从艺术上的考虑出发的,也只是部分地维护个人至上思想等一般政治动机出发的。相反,这些活动一直依据这样一种设想,即它们会促使人们了解和接受美国的政策和制度。”以后的事实表明,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性目的是一以贯之的,就是要让外国公众了解和接受美国的政策和制度。

二战爆发后,除了原来文化外交机构外,美国成立了战时情报局,设立了负责公共事务和文化交流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把文化外交活动和战时宣传结合起来,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学者乔治・N・舒斯特指出:“国务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把它的文化计划纳入战时情报局,这标志着下属观点的一次比较彻底的――尽管大概是暂时的――胜利,那就是,文化活动的真正目的必须始终是宣传美国的民主哲学,不管你多么小心地把这个目的掩盖起来。”

无论战争中还是战后,出于宣传目的的美国文化外交所传递的内容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英国学者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指出:“真理和这个世纪都是属于美国的。如果欺骗可以用来推广真理,那么就用欺骗也无妨。”美国助理国务卿爱德华・巴雷特更是宣称:“在争取人的思想的竞赛中,真理是美国特殊的武器。这种武器不是孤立的,因为只有同具体的行动和政策联系在一起,真理的宣传才具有强大的力量。……技巧高明又有实质内容的真理宣传战,如同一只空军,是不可缺少的。”长期以来,美国文化外交既缺乏相互性,也缺乏诚实性,单向输出的宣传性却从未改变。

二、区分意在掩盖:美国的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

1953年8月,美国对外宣传机构新闻署成立并正式运作。1955年6月,美国海外文化交流项目的管理任务由国务院转交新闻署,这标志着文化外交正式成为美国政府对外宣传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公共外交开始逐渐引起注意。公共外交是20世纪外交公开化的产物。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日益壮大,社会大众和公众舆论对外交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成为外交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公共外交是针对公众的外交形式。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外交公开化、民主化和社会化的一种实现形式。文化外交被赋予了公共外交的新形式。在公共外交的装扮和打造下,美国文化外交的宣传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关于公共外交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外宣传和文化活动的研究阶段。但是,为了撇清与宣传的关系,美国政府和学者把本属于文化外交的相关内容剥离出来,把文化外交局限在文化教育交流方面。美方的观点是,公共外交不是宣传;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外交更不是宣传。

公共外交理论晚于公共外交的实践活动。西方学者基本上是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系统研究,并肇始于美国。1965年,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格里恩最早给公共外交的定义是:“公共外交是传统外交范畴之外的国际关系的一个方面,包括一国政府在其他国家制造舆论、本国利益集团与其他国家利益集团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相互影响、外交官和记者等以信息传播为职业的人的交流联系。以及上述的过程对政策制定和外交事务产生的影响。”自此以后,美国对公共外交给出了很多定义。2008年9月11日,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詹姆斯・格拉斯曼在伦敦查塔姆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演讲时说:“公共外交,简而言之,就是以公众为对象而不是以官员为对象的外交。虽然有些人将公共外交与商业促销相提并论一一即树立一个国家品牌,但事实上,公共外交同官方外交以及必要时采取的军事行动一样。都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己任。公共外交以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一使命:通过了解外国公众,告知外国公众,接触和说服外国公众。因此,我们进行公共外交的目的是接触外国公众,更有效地实现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由此可见,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在目标上没有差别。

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的关系最为密切。美国学者倾向于把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分开。李新华指出,“提及本国文化外交时,美国学者倾向于将其与正在实施的公众外交区别开来:在对象上,文化外交主要针对外国国家政府,有时也针对民间组织或个人;公众外交的重点则是外国民众。在内容上,文化外交侧重于‘加强互相了解’而开展的‘文化交流活动’。如教育交流、人员交流、英语语言教学及文学艺术品展览、文艺演出、支持海外美国研究等:而公众外交,除此之外还包括另一类活动――‘信息活动’,即侧重于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单向宣传美国的社会文化与政策(特别是美国外交政策)。在目标上,文化外交侧重于长远目标,通过文化交流使外国民众更好地了解美国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进而形成理解和支持美国政策的国际大环境:而公众外交除此之外还注重国家的近期政策需要,通过宣传来赢得外国民众对美国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美国人在论及其文化外交时,多是指‘教育与文化交流’,而不涵盖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的传播活动。”

针对这种区分,韩召颖指出,美国公共外交活动中的信息活动、文化活动和国际广播实质是一样的。美国新闻署的信息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划分主要是政府官员为了对各种公众外交活动更好地管理而设计的。有些信息活动虽然主要是宣传美国的政策,但同时也会介绍美国的社会文化,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如美国新闻署出版的杂志中有许多内容是介绍美国的社会文化:有些文化活动也会起到宣传美国政策的作用,如美国新闻署的讲座项目。特别是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讲座,时常会为美国的对外政策直接进行宣传。进行国际广播的美国之音既从事宣传美国政策的信息活动,也从事传播美国社会文化的活动。美国公共外交的信息活动着眼于美国政策的近期利益,重在寻求保证美国政策的顺利实施,政治色彩比较明显。文化交流着眼于美国的长期利益,目的是为了形成支持或理解美国政策的国际环境。“虽然二者为达到各自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外国民众要接受美国的政策,就需要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只有了解了美国的社会文化,外国民众才能真正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

美国极力撇清公共外交与宣传的关系,这是因为“宣传”的名声不好。在西方,“宣传”是一个带有感彩的贬义词,被认为是使用虚假信息影响公众舆论,欺骗人民,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特别是纳粹德国“能把稻草说成金条”的宣传活动更让人们厌烦宣传。美国政府官员试图甄别“宣传”与“公共外交”两者的不同内涵。1979年4月,美国前国际交流署署长约翰-莱因哈特在一次会议发言时说:“试图控制其他国家的公众舆论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想法……早已被人们称之为‘宣传’……令人遗憾的是,该词由于为狡猾的戈培尔和罗斯等其他人所用,而带上贬义的色彩。”“宣传”一词其涵义无论如何“不适合用来界定大多数美国人所承认的外交。”1985年,美国新闻署副署长马克・布里茨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公共外交是不使用虚假手段对其他国家人民进行公开的教育。公共外交的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尽管它经常使用非政治手段),它所从事的活动没有任何故意虚假的东西。”在事实面前,美国政府官员的这些说辞就成了辩解和标榜。

对此,我国学者早已指出,作为宣传工具的公共外交传播的不仅有真实信息,也有虚假信息。仵胜奇指出:“尽管美国学者和官方文件尽量回避使用宣传这个词,但是公共外交的实质就是对外宣传,这其中既包括真实信息,也包括虚假信息。”在韩方明主编的最新版的公共外交教材中,对公共外交与对外宣传进行了明确的区分。该教材认为:“公共外交是从对外宣传发展过来的。两者都试图对外国公众进行影响,但其理念有明显不同:对外宣传常常较有进攻性、欺骗性、广播性,公共外交则更强调合作性、真实性和窄播性。”对照美国的以公共外交名义展开的文化外交活动,无不体现前者,而非后者。

宣传文化论文例4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以文化创意为中心的主题公园在各个地方城市中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类似的地方文化园在发展中,却存在着过度商业化、题材重复趋同、园区设计简单粗糙以致模仿抄袭等现象。文化园的发展只注重商业效益,而忽略了文化园本身所带给旅客的文化享受和教育益智作用。本文试图从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说起,立足于笔者所在的许慎文化园的工作实践,对当前文化园的宣传教育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

所谓文化园是指在特定的地理区位将一地方的文化与娱乐施以最集中的方式集中在该地理区位内,国外学者又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它是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结合,是多项使用功能如工作、休闲和居住等的结合,国内典型的有杭州东方文化园、许慎文化园。在文化园的宣传过程中,园区工作者只有把文化宣传与文化教育更好地凝结在园区的运作理念中才能为文化园注入持久的动力。为此,建立一种以旅客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园区工作人员为推动力的教育宣传途径就显得尤为必要,正是在这个意义笔者就园区的宣传教育途径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特定的年度活动

当下文化园主要采取广告为主的宣传方式,并未认识到文化园作为城市文化中心的纽带作用,这就让有些文化园在经营过程中趋向于商业化和低俗化。而有些文化园因为文化地位过低,也很难在地方形成舆论优势,得不到地方政府良好的口碑。因此为提高文化园的价值定位,相应地承办一些官方或民间年度活动,就显得尤为必要。这些活动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围绕着某一主体的高峰论坛、研讨会,也可以对外承办一些诸如文化博览会、商品展览会,做到文化与产业的结合。如在2010年在许慎文化园举办的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就既体现了文字文化历史,又增强了文化园的对外承办活动能力,本身还作为新闻增添了文化园的影响力。还有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依托地区优势,不定期地对外承办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也值得借鉴。

2、资源主导型的园内宣传

文化园的关键因素在于文化,它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那么以特色文化为主导的资源型优势就要充分显现出来。单纯的娱乐式、科技式园内构建极易使文化园成为现代娱乐消遣场所,而过度的文化灌输又会使文化园丧失旅客,达不到教育的普及功能。这就要求,在现代文化园的宣传过程中,既要突出文化园的乐趣,又要突出文化园的教育功能,园内宣传可以说能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园区内,依据现有硬件资源,对游客进行教育,达到深层教育与宣传的效果。正如当下的中华回乡文化园、许慎文化园一样正是抓住了回乡文化和汉字文化这两种特有文化资源,才得以成为国内文化园的典范。

3、地方特色文化教育和科研

单一的文化宣传对于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主体公园显得还不够,而教育和科研的免费开放对于文化园的宣传可以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其潜在宣传能力有着不可估量。具体的做法比如定期接待中小学生团体,并给予价格上的优惠或者免费对他们教育宣传;同时与相应的科研团队或教育机构合作,从而使文化园成为教育基地或者科研基地等,这些都是经实践证明很有效的做法。它既避免了低俗化,同时又提高了文化园的知名度,又可以使文化园能够发挥文化普及作用,一举数得。

二、文化园宣传教育的作用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经营体制下的文化园也要发挥其模范作用。因此加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增加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的作用主要如下:

1、文化园的宣传教育可以树立城市更加美好的形象。文化园本身就是地方城市对外的窗口,是外人了解该地方的重要途径,潜移默化中,文化园很可能就成为了所在城市的标志,如丰润的曹雪芹文化园、漯河市的许慎文化园,它们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文化象征。

2、文化园的宣传教育可以达到宣传与教育相结合的双重效果。文化园自身立足于文化建设,又在宣传中赋予教育功能,这就和一般的商业宣传迥然不同,这种“寓宣传于教育之中,置教育于宣传之内”的宣传方式,能够使旅客增长知识,了解民族文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旅客们获取园区文化的主观能动性。

3、文化园的新型宣传途径还能响应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口号。文化园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下的一种文化经营方式,理应担负起文化宣传和文化强国的责任。文化园的宣传教育可以使旅客们自身成为文化持有者,进而成为文化宣传的主体,这对于园区的建设、发展和宣传都有着长远的促进作用。同时,文化园的宣传教育又开拓了教育的第二课堂,实现了整体文化园的价值定位,在地方上发挥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作用。

三、结语

宣传文化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52-02

随着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健全和谐的企业运营机制,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营造出来。

1 国有企业对外宣传工作问题研究

1.1 没有正确认识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外宣传的重要作用

当前,在国有企业管理中,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对外宣传工作,缺乏合理利用传播媒介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理论知识。对上级新闻媒体单位和上级宣传单位的采访报道不重视,在态度方面不积极配合相关的宣传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致使企业很难形成对外宣传合力,无法将企业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某些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外宣传认识上太过片面性,平时一提到宣传企业文化,个别领导干部就认为与己无关,将宣传企业文化的重任推脱到党委部门,认为宣传企业文化是一项政治工作,应该由宣传部门完成。其实,该现象是企业文化宣传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在开展宣传工作时,其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本质区别,对外宣传企业文化,主要是将企业的业务、诉求、发展目标、成就、能够为客户群体提供服务的标准与水平、对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等内容进行宣传,告诉广大受众人群,取得社会各方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承揽货源、争取客户以及开拓市场,对企业的营销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现阶段国有企业文化对外宣传不解放思想、观念束缚等问题都是制约国有企业宣传企业文化的根本性问题。

1.2 没有制定长效的宣传机制

在对外宣传企业文化时,没有制定长效的宣传机制,由于信息渠道闭塞、工作机制陈旧,使得企业很难做好宣传工作。没有制定畅通的新闻资源报送渠道,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企业宣传基础较为薄弱,资源获取渠道闭塞,没有制定对外宣传考核与管理机制。国有企业宣传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不高,负责宣传企业文化的同志没有资格参加企业领导会议,很难全面了解与掌握企业发展规划目标,影响了宣传企业文化工作的统筹实施、预先知情和提早谋划。

1.3 国有企业宣传设备落后且专业人才不足

因各种原因致使企业宣传干部的职务晋升和人员编制存在乏力现象,企业机构在每次改革与重组时,企业通常最先压缩宣传部门,工作量大、编制少使得企业宣传人员出现浮躁心理,由于这种浮躁心理的制约导致宣传人员经常费时费力地开展工作,却无法将工作做好,很难扩展宣传渠道,严重影响了宣传工作的效果。

企业宣传人员素质过低,缺乏专业技术强的高精尖人才,因对外宣传部门的工作岗位大多由基层人员升迁任职,使得宣传人员的成分较为复杂,很多宣传人员都是先工作再进修,致使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素质的宣传人才很难引进,再加上缺乏领军人物,使得宣传工作很难突破传统的媒介宣传框架。

对外宣传工作者的老龄化问题十分明显,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出现断层,这些问题的制约使得企业宣传工作难以创新。从用人制度来看,宣传人员缺少与企业领导相互交流的机会,没有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重能力、重业绩的用人机制在企业宣传系统中尚未成型。

对外宣传的资金投入量不足,受企业财力限制,企业宣传部门的设备老化现象严重,甚至很多都为淘汰品,不能满足宣传工作的需求。

2 国有企业文化对外宣传策略研究

2.1 提高策划水平,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工作

提高企业宣传工作的策划水平,应对重大课题、主要工作、阶段、年度作出科学的规划,做有计划的宣传工作,明确宣传目标,提前策划企业重要课题、主要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宣传任务,及时深入地挖掘宣传时机,形成系统的宣传模式。搞好宣传策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应明确了解企业想要说什么、媒体需要报道什么。因此,企业宣传人员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联系,与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样才可以确保宣传质量。要想做好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宣传人员就必须时时刻刻站在企业高度分析宣传题材,这样才能将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写出来,才能将企业品牌打出去。

2.2 重点宣传企业文化,使宣传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对外宣传企业文化是企业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将宣传企业文化当成主要的宣传任务。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广告或新闻等媒体传播形式,使国有企业文化能够被社会所认知,使国有企业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就是企业的生产力,宣传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市场软性资产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壮大的途径,在宣传过程中应立足市场需求,使宣传工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在市场竞争环境愈加激烈的今天,宣传企业形象,推广企业文化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动力,对产品、对企业的宣传不仅应适应市场需求,同时也应适应企业内在的需求。在新时期企业竞争关系中,单纯的产品价格与产品质量竞争已经不能满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需求,企业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服务,而一流企业卖的则是企业文化。

2.3 善于总结良好的宣传案例,树立起舆论导向

典型事件与先进人物是企业开展工作的方向与旗帜,是引领员工前进的指示灯,能够使企业工作者有赶超目标。所以,对外宣传工作者必须及时发现典型案例,应通过典型案例与先进人物宣传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内部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创新对外宣传机制,大力宣传企业创新精神,做好党政建设工作,努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对外宣传氛围。

2.4 探索宣传企业文化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途径变得更加丰富,这就给企业文化宣传工作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就传统的宣传媒介而言,互联网传播媒体有着传播速度快和受众人群广等优势。在宣传企业文化时,必须占领互联网舆论高地,利用好各种传播工具,开拓全新的宣传平台,建设有特色的企业网站,利用微博等先进的宣传形式推广企业文化,依托网络信息传递快和受众人群广等特点,使更多的人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体系,强化宣传管理力度,防止因传播不良信息而影响企业社会形象的情况发生。应高度重视并用好网络传播媒介,做好互联网宣传工作,除此之外,还应与受众人群广的网站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力度。

3 结语

总而言之,应建立健全正确的企业文化宣传模式,将良好的企业文化宣传理念树立起来,建立健全以广告、公关、新闻宣传为一体的宣传格局,坚决破除低调宣传、高调干活的传统观念,树立起既要高调工作,又要高调宣传企业文化的新理念。将企业的特色文化传递出去,使企业文化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让社会公众推动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如此,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工作才能实现规划目标,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宣传与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l),张洁,田青.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美)戴维・阿克(David・Aaker),吕一林.创建强势品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宣传文化论文例6

关键词 供电企业 文化宣传 信息化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东西也需要宣传,不能坐等人们来闻其香,等得时间久了,只能延误时机,影响发展。在信息时代,供电企业必须学会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这项工作。作为国家电网系统的基层供电企业,必须加强对推进以“五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使企业文化在员工的心中落地生根,为推动供电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当前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在现阶段,基层供电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是影响企业文化落地工作的首要因素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的电力企业都认为,其主要职责是对电力进行生产与输送,因此更加关注对电力生产与输送领域的运营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非常浅薄,这一问题在基层供电企业中更加突出,很多企业领导以及职工都认为只要按照国网公司的战略部署执行好就可以,但在实践中才发现文化落地工作无从下手,这使得基层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无法形成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团队,这对于当前我国国家电网施行“三集五大”战略的落实是一个不利的负面因素。

(二)基层供电企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文化落地

基层供电企业由于地处基层,面临的压力与困难都是非常艰巨的,其具育经营范围广、管理流程繁琐、经济效益不高以及面临的客户误解众多等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基层供电企业的职工结构也多以技术型员工为主,主要是负责维护当地供电设备的正常运营,而缺乏擅长于行政管理与企业文化构建的高层管理者,同时基层的技术型职工很多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只能够将日常的本职工作做好,甚至在平时的工作交流中也经常发生矛盾问题,这给供电企业的文化落地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供电企业文化与市场脱节导致缺乏竞争力

电力行业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性行业,为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以及老百姓的生活稳定,国家一直对电力企业实行垄断,正是由于这种垄断地位,导致我国的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经济方式均是以产品为导向,而缺乏市场营销与服务品质,这种心态也使得供电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过于主观化,基本与市场脱轨这种问题在我们基层的供电企业中更加明显近几年随着我国电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人,一些基层供电企业的服务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对供电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一些服务措施已无法满足用电客户的现实需要。

二、供电企业文化宣传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脉搏,着力整合资源

社会资源丰富,社会孕育了企业,企业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利于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有效促进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多元化,保持科学发展。企业要加强与各类媒体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社会舆论一方面使社会更加了解企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不断学习到前沿的、先进的文化宣传信息化方式方法,使企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二)充分挖掘职工潜能,调动职工积极性

营造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职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将企业发展与时代进步相结合,将职工成长成才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是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以争创文明单位为契机,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扎实推进“只有企业得发展,职工才能得实惠”的指导方针,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

(三)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严格规范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制度体系是保障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因此,企业应该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的制度规范,从纵横两项,由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由内到外,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制度。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之路。此外,完善的制度体系还需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方能显现出制度体系的效果。企业在制度规划化的同时,必须增强整个企业的执行力,严格按照规范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文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做到规范管理。

三、结语

因此,我们必须看到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进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展现企业风采。

参考文献:

宣传文化论文例7

关键词:对外宣传;翻译;文化自觉;受众意识

一、外宣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

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特定文化中的人深刻理解本国文化,同时认识与了解所接触的他国文化,能够解决文化接触中所遇到的问题。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和肯定。作为全球化环境下的对外宣传翻译,要想将中国文化成果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宣传给国外,要求中国译者有更高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思考对外宣传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外宣传上加大了力度,驻外媒体也大量增加。但是,在投入大量外宣资金之前,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掌握宣传目标地区的文化以及其最好的接受方式。要把中国声音传递到世界上各个角落,必须要充分尊重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加强思考和努力。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文化已逐渐走进国外人们心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也逐渐为国外所接受和融入到国际大舞台。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翻译实现的。尽管翻译在向世界传播中国特色方面功不可没。

译者仍然在他国文化认识和具体应用存在误区。根据费孝通先生的解释,文化自觉指的是每个人在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还要对其他民文化有所认识与思考,以及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学会解决国家间文化接触过程中的问题。使拥有不同民族,信仰,宗教,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环境的人进行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最终促进国家间的和睦相处与世界和平。在外宣翻译中,我们一直存在的误区是,想当然地认为国外受众能够轻易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如“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等等中国特色文化。译者应该在充分尊重目标语文化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将中国特色传播到国外人心中。也就是,充分的“受众意识”。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目标语在表达上的特色等等。其实,外宣翻译就像是论辩,译者要用目标语语言将中国特色传播到其他民族的人们的思想中,以期为其所接受。外宣翻译是通过译文为手段改变受众的某种看法或态度的一种文化传播形式。这就说明了外宣翻译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修辞。要求译者根据特定的受众改变其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

二、外宣翻译中对于译者的要求

首先,译者需要认识到,外宣翻译的受众是西方国家,其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环境都与中国千差万别。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不能沉浸在自己语言的传统表达中。使翻译只能为本国人接受理解。最后,事半功倍。要充分研究受众,研究他们的语言特点,文化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的对外宣传翻译给国外受众。为国外受众提供正确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桥梁。促进中国的对外传播,促进中国外交和对外交流。提高中国在国际上影响力。

其次,要仔细研究两种语言的特点,修辞方式,语言习惯等。以求得一种为受众所理解的翻译模式。达到预期目的。一种语言的修辞方式和表达习惯不一定适合另一种语言,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充分分析原文和受众群体后,译者要结合目标语语言特色和表达习惯,精心设计,努力分析,以达到预期的翻译目的。包括研究受众的价值观和对一些话题的态度等。对一些共同话题,要用受众的理解方式传递中国的态度。而对于关于中国特色的外宣内容,译者要潜心研究,采用受众接受的方式进行翻译,以达到将中国特色传播到国际中的预期效果。也就是说,译者和外宣工人员,要不断地迎合国外受众的口味,为其树立正确的中国形象,提高国外受众对于中国所了解的视野,进一步实现外宣上的巨大的成功。

小结:要让中国话语在国际上真正做到有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外宣翻译扮演着桥梁作用。译者既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又要有文化自信意识。加强与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对话及交融。并且提高对英汉修辞对比的研究。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探索出最佳的外宣翻译的方式。通过潜心分析,将外宣翻译给国外受众。培养越来越多的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中国声音倾听者。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有效宣传中国。(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OL].http://2011-08/29.

[2]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力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中的讲话[J].中国翻译,2005,(6).

[3]陈小慰.《于丹心得》英译本的修辞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8-83.

[4]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增订版)[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5]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C].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6]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遍[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胡兴荣.《大报纸时代》[OL].http://.cn,2012-2-12.

宣传文化论文例8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需求导致宣传思想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导向更多的倾向于“以效益为中心”,要求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上产经营,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已明显弱化。企业对政工人才的需求与经营管理人才相比,显然不再那么迫切,政工人员的待遇也大大低于经营管理人员。

二是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乏力,吸引力、凝聚力弱化。多年来广大政工干部在探索和加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实际上来看,部分工作存在形式主义严重、内容空洞的问题,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从而导致宣传思想工作缺乏吸引力,员工和领导的接受程度都较低,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三是宣传思想工作机构和队伍弱化。由于企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需求及其地位、作用的淡化,随之带来的是企业宣传思想队伍的萎缩,特别是对于远洋企业来说,船舶常年航行在外,信息相对封闭,船岸沟通不畅,更需加大对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

二、对做好企业宣传思想工作、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几点思考

宣传思想工作重点在于创新载体,找准“抓手”,重点通过内部刊物、内外部网站、发船新闻、宣传栏等载体搭建宣传思想新平台,使宣传载体成为企业思想交流的园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窗口。要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不断提高把握大局能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基层发掘生动材料,以独特视角和快速反应,宣传报道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把党和国家的大政路线方针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化文化力为推动力,使管理层愿意看,从中把握职工思想动态,了解员工所思所想;使一线职工喜欢看,从中了解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形势,增强信心;使家属高兴看,从中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心系企业,做职工的坚强后盾。

一要提高把握大局能力,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国有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引导全体员工同心同德建设发展企业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在把握和宣传中央精神、上级和企业部署等方面拓展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标准,创新工作方法,使宣传思想工作跟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发展进步提供思想动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增强职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掌握正确认识和处理重大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使船岸职工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有效利用政研会等理论平台,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队伍,指导和推动好各基层单位的宣传思想工作。

二要创新实践“贴近群众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在企业综合管理中的引领力、推动力和亲和力。一是贴近市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在转变员工观念思路、实现企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有比较强的市场意识,特别是在更新理念、业务学习上,具有市场的前瞻性,使宣传思想工作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二是贴近生产经营,立足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开展宣传教育,使宣传思想工作更有创造性、指导性和针对性;三是贴近员工,就是要深入到一线中去,多采写一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稿件,想员工之所想,加强对一线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同时加大对职工家属的约稿力度,使宣传思想工作充满生活色彩,富于生活气息。

三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推动企业思想理念的升华,壮大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宣传思想工作应当在不丢弃传统的政治宣传优势的同时,着力加强对市场意识、管理技能、经营理念的吸纳、研究,发挥思想管理职能,协助企业做好生产经营,塑造意识超前、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权威媒体代表时代潮流的新观点,特别关于企业管理理论、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经营思想的发展和创新,研究其是否与本企业的发展愿景、企业管理的现实需要相匹配,积极引进,并总结、升华为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内网和内部刊物设立的“管理”、“一线”、“企业文化”、“业务交流”等栏目,做好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的宣贯,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主动掌握员工中流行、认同的意识,扩大宣传部门了解、掌握新的思想意识的信息源,通过在内网和内部刊物设立栏目,让员工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公司情况,同时也能为企业出谋划策,表达心声,改进管理,从而确立并维护企业主导理念,用先进的思想统一、提升员工思想状态。

宣传文化论文例9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群众观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群众,必须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基层工作做好了,才能实现上下贯通,使党的主张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所掌握,从而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日趋多元多变,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发多样态势,这对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把握群众需求、抓住关键环节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应着力把握职工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心理特点,突出抓好思想教育引导、平台载体建设、主题活动设计等关键环节。从思想教育引导看,应切实加强面向基层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积极探索分层推进基层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做到面对面、手牵手、心连心。从主题活动设计看,应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提高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引导人们科学认识事物、正确对待问题、妥善化解矛盾,推动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开展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倡导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的价值观念,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让广大职工群众在参与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三、探索内在规律、做好“结合”文章

宣传文化论文例10

深入分析形势,首先要看到我们面临许多有利条件。最大的有利条件,就是党和国家总的形势很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于我有利。特别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的理念观念、方针原则,作出一系列关系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部署,这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保障。具体来讲,要看到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硕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厚的宣传教育资源。30多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就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极大地增强了宣传教育的事实和逻辑力量。二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的重要使命。既需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又呼唤文化加快自身发展、实现更大繁荣。三是现代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进一步丰富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手段、渠道和载体。互联网等日益进入群众文化生活,广泛运用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中,为传播先进文化搭建新的平台,为文化繁荣发展开辟新的天地。四是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世界各国普遍看好我国发展前景,与我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为我们加快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机遇。五是文化领域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大大增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活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创新的宝贵成果,为我们做好今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体制机制环境。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不利因素也不少。国际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舆论格局“西强我弱”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转轨转型中的热点难点增多,许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应变处置、应急引导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增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领社会 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两难”问题增多,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要求更加迫切。

深入分析形势,还要看到今年工作的特殊情况、特殊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今年我们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和平解放60周年,要求我们抓住契机深化宣传教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十二五”开局,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求我们更好地谋划文化改革发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总之,做好今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机遇很多、有利条件很多、可利用的因素很多,同时挑战不少、难题不少、可能遇到的考验不少。我们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变化、观察我国发展,深刻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机遇,在有效的应对中化解挑战,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创造性,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良好态势。

二、把握好主题主线,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规划今后5年的发展蓝图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战略部署,是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个主题主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也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题主线,必须始终扭住不放、深入宣传贯彻,切实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就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凝聚全党全社会思想共识,把全社会的积极性引导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要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宣传中央关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贯彻中央部署的新进展新成效,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自觉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大力宣传我国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这一战略判断的重大意义,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把主题主线的宣传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宣传结合起来,深入宣传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部署,宣传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宣传“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动员人们聚焦新蓝图、推动新发展。要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面对面的宣讲解读,着重把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讲透彻,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讲清楚,引导人们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围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加强研究阐释,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社科基金规划,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的研究项目,组织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深入研究,不断推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成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紧迫课题。科学发展本身就包括文化的发展,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文化自身也有一个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问题,这就需要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意识,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自觉把主题主线的要求贯穿到文化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始终把发展 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推进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落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抓住关键环节、着力攻坚克难,加快推进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重要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和影视发行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体制改革、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和以电视剧制作为主要内容的制播分离改革,力争今明两年基本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建设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任务,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要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让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和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进一步优化布局、优化结构、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要积极推动文化发展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文化生产方式,用先进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培育新兴文化业态,增强文化表现力、提高文化生产力。

三、把握好基调,唱响时代主旋律,不断巩

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把握基调对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做好今年工作要着眼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大力唱响主旋律,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1.高举旗帜、坚定主心骨,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把握基调,核心任务是紧紧围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地深化理论武装工作,发挥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带头作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不动摇。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范畴、重要思想、重要论断的研究,加快工程成果的转化应用,推进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抓好重点教材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继续加强理论宣传品牌建设,推出《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重点通俗理论读物,做好优秀通俗理论读物的推荐评选工作,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

2.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前进需要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要结合重要纪念活动,调动各种教育资源,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宣传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宣传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要着眼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认真做好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弘扬社会正气、唱响奋进凯歌。要着眼培育良好社会道德风尚,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着眼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推出更多高质量 高品位的电影、电视剧、戏剧、歌曲、文学作品和出版物,生动展现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生动反映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和精神风貌。

3.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引导社会热点,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现在,思想文化领域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社会思潮、热点问题不时出现,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引导办法。要继续围绕“六个为什么”、“四个重大界限”等重大思想理论问题,着力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明辨理论是非、澄清模糊认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深化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阐释,针对物价水平、收入分配、货币政策以及就医、就学、就业等问题,在阐释“怎么看”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怎么办”,阐明党和政府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增强人们对改革发展的信心。要继续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方针,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舆论引导,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到最基层、做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四、把握好导向,加强和改进管理,把正确引导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个方面。导向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灵魂。越是情况复杂、任务繁重,越要把握好导向,发挥好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1.全面体现导向要求。导向是全方位的。报刊图书、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要讲导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也要讲导向;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活动要讲导向,经营性文化企业、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也要讲导向;理论舆论、思想教育要讲导向,文学艺术、文明创建也要体现导向要求。坚持正确导向的标准应当是统一的,所有宣传文化单位和宣传文化工作者都要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都要讲政治、顾大局、重品位。要尊重宣传规律、改进方式方法,贴近受众接受习惯和心理特点,在服务中体现导向要求,在平等交流中增强宣传教育效果。

2.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要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要加强学习研究,掌握方针政策,对倡导什么、防止什么要十分清楚,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各项纪念活动宣传教育中,对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评价要符合中央精神,防止出现否定和歪曲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倾向。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有利于社会团结和谐、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宣传文化论文例11

当前,我国正进入法制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无论是依法治国还是依法治税,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宣传。作为一种“无形征管”的税收宣传,在舆论导向、税政公开、法制教育和震慑犯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绵阳市地方税务局建局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统一安排和省局的要求,紧扣主题,注重实效,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税收宣传活动,为治理税收环境,加强地方税收征管和组织收入入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税收宣传如同其他税务工作一样,需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有序的组织工作来保证。多年来,在上级税务机关和当地党政的重视的领导下,层层建立有“一把手”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税收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日常工作和实施,并将税收宣传工作开展的好坏纳入各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定性考核。 二、坚持抓“三早” 即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结合税收工作的行业特点、中心任务和每年工作开展的外部环境情况,适时安排,早抓落实。每年的3月上中旬,在了解掌握上级意图,明确税收宣传月活动主题的基础上,市地税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税收宣传方案,就宣传的和内容进行广泛的探讨论证,并通过反复征求意见后,于3月下旬以市局的正式文件部署安排各县(市、区、分)局进行实施。各地在工作上不等不靠的观望,着实运筹,主动出击,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热潮。 三、宣传工作全方位、重实效 首先我们认识到,税收宣传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只有恰如其分的表现形式与富有感染力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才可能达到税收宣传工作的初衷和目的。在宣传月(4月份)和全年中心工作的集中时间段开展标语宣传、媒体宣传、送书(资料)上门和培训上课、表彰先进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既宣传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又宣传地税工作的规范管理和工作业绩,让社会公众不断了解相关税收宣传的同时,又进一步增进对地税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达到综合宣传的目的,营造了宽松税收工作环境。 其次,市局作为税收宣传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既要负责作好工作部署安排,又要亲自动手抓好示范,带动全面。市局以直属单位和城区各局为对象,进行先期引导,要求面上做到的工作先在市区开展,以示导向,使之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上下一致,整体推进,避免了“各搞一套,各唱各调”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第三,坚持深入持久地宣传。依法治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作,而税收宣传又是依法治税的一个永恒话题,不可能指望依靠昨天的成就和今天的努力,使税收环境发生根本性和改变,但我们加强税收宣传工作的决心却是决定的。在绵阳地税建局以来的此项工作中,既注重开展好宣传月的每一项活动,又立足长远,抓好常年性的宣传计划和实施,使税收宣传工作真正做到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在具体安排上,除集中重点的有声势的活动项目在宣传月开展外,并根据全年度各个阶段地税工作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有针对性地安排宣传主题和内容,形成了季度宣传有计划,月月宣传有重点,全年内容不重复,紧扣中心促工作的格局。 第四,在突出实效上下功夫。在策划税收宣传的具体形式上,针对地税机构建立时间不长,社会了解不多,主管征收的税种多、税额小、征管难度大等实际问题,选择既有新意、社会又易于接受的活动项目,在不同层次的纳税人和用税人中广泛开展宣传。区别不同的宣传对象,施行以不同的宣传形式,一方面使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得以普及,另一方面又使地税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认同。地税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随着广泛深入的税收宣传不断提高和扩大。同时根据地部队伍建设和管理需要,坚持抓好对征税人自身的宣传教育,经常性地开展“人该怎么做?法该如何执?权该怎么用”和“文明、优质和规范服务”为内容的宣传,用党和人民的要求以及身边的鲜活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实帮助和提高干部职工增强自身素养,使“艰苦奋斗,勇挑重担,团结拼搏,求实开拓”的地税精神得到扬,队伍内部的管理和治税环境大为改善,地税成就得到充分展示。税收宣传通过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