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处理工艺论文

处理工艺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2 17:46:27

处理工艺论文

处理工艺论文例1

1污水处理厂对乡镇污水的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厂对城镇生活污水采取的是分级处理方式。一级处理是对污水进行最基本的初步处理,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等比较普遍的方式除去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以及胶状物质,并初步调节生活污水的pH值,城市生活污水经过一级初步处理仍然达不到国家污水的排放标准,需要进行后续的二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对城镇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目的是除去生活污水中溶解有机物,还可以将一级处理中过滤干净的悬浮颗粒和胶状物一并分解除去。城镇生活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但为了使污水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和处理,降低污水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与破坏,需要进行城镇生活污水的三级处理。三级处理是对经过二级处理后的污水的再净化,该过程会发生一些物理反应、化学反应以及生物反应,最终达到除去溶解在污水中的有机物、不容易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矿物质、氮磷化合物、病原体以及其他类物质。城镇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处理后就可以达到工业用水的基本要求,如果处理过程比较严格,就会获得更好的处理效果,理想状况下亦可当作生活用水供城镇居民使用。

2我国主要的乡镇污水处理工艺

2.1淹没式生物膜工艺

目前,淹没式生物膜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淹没式生物膜工艺中的生物载体主要是由具备弹性的生物环填料、球形悬浮状填料以及软性填料组成,曝气池中生物的存在状态有两种,分别是悬浮状态和固定状态,选用该种工艺进行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进行后续的再次沉淀,目的是进行固液分离。该工艺的主要优点:(1)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较多,对污水的处理能力较强,处理效果也较好;(2)对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工艺性能比较稳定,不易被破坏;(3)成本费用较低,操作简便,易于运行。综上所述,淹没式生物膜工艺具有低耗能、高效率、无二次污染的优点,是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最佳选择。

2.2氧化塘处理工艺

氧化塘处理工艺也是当前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利用水中天然存在的各种藻类植物和具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发生一系列的需氧、厌氧生物反应的天然或人工建造的池塘。该工艺是通过天然的生物净化作用达到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目的。该处理工艺的优点:氧化塘的修建是在现有河道的基础上进行,投资成本低,而且可以利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水生植物和生物的养殖,从而实现处理后城镇生活污水的再利用。不足之处: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较低、占据较大的空间面积,更严重的是该工艺的设计和操作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使水资源滋生大量的蚊虫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生物。

3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重点

3.1高效率、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

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尚不发达,我们现在的主要资金还是运用到了经济发展方面,在污水排放量一天天增加的同时,我们的污水处理技术却不能以相同的速度提高,尽管政府已把部分资金投入到污水处理技术方面,但是还相差甚远,先进的设备成本过高,迫使许多政府机构放弃投资。因此我们需要努力争取更大的支持、加大污水处理的投资,但也不能仅靠扩大投资来增加更多的污水处理,我们需要利用有限的投资提高污水处理的规模及标准,研究开发低成本、低投资、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这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首要任务。

3.2大力发展污泥处理技术

在我们处理城市污水的同时,势必会产生许多的污泥,且污泥中含有的污染物浓度更高,所以处理好污泥也是我们处理污水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可是怎样才能处理好污泥,这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国的有关环保部门规定,因污泥量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不处理就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污泥必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因城市污水产生的污泥含水率极高,所以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也特别多,虽然我们不能阻止污泥的产生,可是我们可以让污泥量减少:一是我们可以从源头去减少污泥量的排放,这样在污泥处理中也会减少费用;二是对处理污泥量的力度提高,但是第二种方法是我们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样会使成本更高,所以我们都会选择简单、节省成本的第一种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去开发更为有效的技术,以解决污泥处理的问题。

4结语

我国乡镇污水的处理任重而道远,只有加大对污水处理的重视,才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资源也会越来越匮乏,而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水平非常有限,我们需要进一步去开发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才会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们的社会经济才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发展。

作者:马三贵 单位:河南恒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处理工艺论文例2

太湖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缘,湖水面积2338m2,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泊,地跨苏、浙、皖、沪三省一市,流域面积为36500km2。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太湖流域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也日趋严重。自20__年太湖点源污染逐渐得到控制,农村地区面源污染问题愈显突出。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太湖水体污染中,面源污染占相当重要的份额,从全流域总氮排放负荷来看,生活污水占25.1%;从总磷排放负荷来看,生活污水占60.0%。因此,控制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污染成为解决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农村生活污水一般具有污水面广,水量偏小,有机物浓度偏高,日变化系数大等特点。不可能铺设大型污水管网,宜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次研究选择在污染较重的太湖流域的宜兴市大浦镇,采用组合处理工艺重点研究了面源污染的主要控制因素COD、TN、TP氨氮等处理效果;期望能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切实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组合工艺基本原理

本试验工艺流程图见图1,该装置建在宜兴市大浦镇漳渎村。

污水首先进入厌氧发酵池,进行厌氧发酵,以降低后续接触氧化反应的有机负荷,同时进行硝化液回流脱氮处理;经过厌氧处理的污水经泵提升进入接触氧化池,接触氧化池共分五格串联,充分利用污水提升后的部分水头,采用跌水充氧技术提供好氧反应的需氧量,以降低运行成本,实现低能耗污水处理。在接触氧化池内,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好氧降解和充分硝化;接触氧化池出水部分回流到前端厌氧池进行脱氮,部分进入后续潜流式人工湿地或生态净化塘,进一步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1.2水样的采集与分析

1.2.1水样的采集

通过管网收集大浦镇漳读村的居民生活污水,然后进入处理工艺。在20__年4月至5月份,对该处理工艺的进水与出水进行采样分析,每三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50天。

1.2.2水样的分析

水样分析采用国标法。

2结果与讨论

水体富营养化或面源污染的主要促进因素是COD、TN、TP、氨氮等。该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良好,对TN、TP、氨氮具有很高的去除率。

2.2.1COD的去除

COD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生长进行去除,它的生长情况与污水成分、含量、溶解氧量、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见图2,平均去除率达73%,对COD的去除最低维持在61以上的去除率,出水浓度的变化与进水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进水浓度在70mg/L至400mg/L范围内变化,出水浓度都能维持在100mg/L以下,去除率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进水COD负荷在70mg/L至400mg/L之间对去除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这说明了该组合工艺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的能力。

图2

2.2.2TN的去除

氮的去除包括两个过程,硝化和反硝化过程

目前已初步搞清楚,硝化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是按以下途径进行:

NH3H2N-NH2NH2-OHN2N2O(HNO)

NONO2-NO3-

联胺

羟胺

氮气氧化亚氮(硝酰基)氧化氮亚硝酸 硝酸

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为:

C6H12O6 4NO3-6H2O 6CO2 2N2 能量

见图3,出水TN都在8mg/L以下,出水浓度随进水浓度降低呈下降趋势,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平均去除率达87%。由于春季到来,温度上升,湿地里长芦苇和浮萍,还有进水浓度降低,工艺的总氮去除率有所提高。

图3

2.2.3氨氮的去除

见图4,氨氮保持了很高的去除率,在前边的八个出水样品中没有检测出氨氮,这可能是由于水力负荷较小,在整个工艺中的水力停留时间较长,从而使氨氮的去除率很高。氨氮最低的去除率也维持在90%以上,平均去除率高达97%。

图4

2.2.4总磷的去除

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湿地基质、植物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在去除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而微生物则是主角,水生植物和湿地基质则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进水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出水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可能是由于气温升高,湿地里的微生物生长加快,芦苇生长,并且有浮萍大量生长对磷的去除有促进作用。出水浓度都保持在0.5mg/L以下,最高也只有0.43mg/L,去除率有上升,平均去除率达到93%。

图5

3小结与结论

在进水COD负荷70mg/L至400mg/L之间时,对COD的取出率没有明显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有明显的提高作用;随水力负荷的增加氨氮的去除有所下降。

该工艺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97%、87%、93%,出水都能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而且投资省,能源消耗低,维护简单,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一种简单适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自杰.排水工程(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_.

[2]孙治荣,秦媛,张素霞,等.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J].工业用水与废水,20__(12),6,6.

[3]丁原红,洪华生,熊小京,等.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源水[J].水处理技术,20__,3,28.

处理工艺论文例3

关键词:市政污水;处理工艺;回用利用技术

引言:水资源关乎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够缓解当前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市政污水回用和污水处理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手段,因此市政部门需将污水处理作为重点工作,从根本上构建市政水循环系统,有效改善市政污水的问题。

1市政污水处理以及回用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缺少水源,如今很多国家都对污水处理、回用进行规划,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一种新的水源重新投入使用,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情况。若污水的重新利用率和再生利用率均能达到20%,就能缓解国家的缺水情况,将污水回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还能够在农业中发展污水再生技术,促进循环用水,在工业中将循环给水系统应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污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不仅能够减少污水排放量,还能够回收污水中的其他有用物质,从而降低湖泊、江河等水源的污染率,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污水经过处理后可用于农业灌溉,植物能够有效吸收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因此污水回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有效解决和防治环境卫生问题。生活中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还会造成地下水污染,从某种意义上看,处理后的污水重新用于生活,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

2市政污水治理现状

市政在污水治理方面的工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传统方式的污水治理都是在强调污水排放的标准。市政工作人员在污水处理方面制定了一些标准和原则,所有的污水排放之前都需要进行检测,确保污水适合制定的标准才允许排放。而市政工作人员还强调排放污水的企业自行处理已经排放掉的废水。但该种模式的污水治理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而各个企业分别治理污水,无法达成一个统一的循环,水资源还是在持续地流失。经过国家环保部门对于污水治理工作的深入调查,最终决定改变污水治理的策略。通过市政所制定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污水,并致力于打造成一个完整的污水处理循环系统。但当前状态下的市政污水处理还并没有达到目标,在污水处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促使市政方面无法达成污水治理的目标。

典型的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机械处理、生化处理、污泥处理等工段。有机械处理以及生化处理构成的系统属于二级处理系统,其中BOD5和SS去除率可达90%-98%。处理效果介于一级和二级处理中间的一般称为强化以及处理、一级半处理或不完全二级处理,主要有高负荷生物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两大类,BOD5去除率达45%-75%。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处理系统通常称为深度二级处理。为了除特定的物质,在二级处理之后设置的处理系统属于三级处理,例如化学除磷,活性炭吸附等。

3污水的处理与回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就对污水的处理而言,在以前,人类常采用简单、粗放的处理模式;而现如今,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影响下,人类懂得了变废为宝,加强了对污水的回收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才能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下面,本文将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量与选址,处理工艺和污水回用三个维度对该问题进行如下的阐述。

3.1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数量与选址

市政污水处理厂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其规模、数量与选址都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首先,就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而言,我们在设计时,应当先进行近期及远期规模的研究,以此来确定工程的分期。其次,就污水处理厂的数量而言,其设计不应当局限于传统的经验,而应当根据具体实际的需求,科学地分配污水处理厂的数量,不应过分集中,而且要充分考虑市政的实际承受能力,不应盲目地扩建,并最终形成一种大、中、小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最后,就污水处理厂地选址而言,应首先进行实际的调查走访,根据回用水的需求,在适当位置设计出合适的污水处理厂。除此之外,应摒弃传统的规划方式,不应将厂址选址河系的下游或者市政的郊区,因为这违背了污水资源化的原则。

市政污水处理厂是进行市政污水处理的主力军,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污水处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3.2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对市政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各种经济、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我们将其分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四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按照污水水质和回用水水质的要求,对水处理单元进行多种组合,选择出既经济又有可操作性的污水处理流程。

在确定进水水质的问题上,我们应事先在城区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排污口,然后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并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其水质的浓度。因此,我们应当事先对该厂附近地区污水再生水需求情况的调查,然后对处理工艺进行适当的延长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确定切实可行的处理工艺。目前,许多市政污水处理厂迫于法律和行政部门的压力,普遍采用了二级生物处理工艺,也就是用生物处理法将污水中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

3.3污水回用

污水回用是指将废水或污水经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生产系统或生活杂用。污水回用的范围很广,从工业上的重复利用水体的补给水和生活用水。污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节约和利用有限的和宝贵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水或废水的排放量,减轻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市政排水管道的超负荷现象,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许多市政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在这种形势下,加强污水的回用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到目前为止,许多市政在污水回用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如大连、青岛、天津等,通过它们的发展实践证明,市政污水回用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应当加大实施力度。

在污水回用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如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回用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做支撑,然而,市政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污水回用事业的顺利完成。

4总结:

当今世界已经有很多国家都属于贫水国家,而我国正是属于这类国家的范围之内。淡水资源环境遭到迫坏,水资源更加难以获得。国家的发展虽然需要依靠经济,但国家发展的根本就是国家的资源,水资源也是国家资源之一,甚至关系到了国民的身心健康。确保水资源的充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国家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家支持污水回用利用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完善污水处理问题,从而实现我国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市政再生水系统优化研究[J].伍茂春.环境与发展.2018(02)

[2]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用[J].陈斌,马雪林,陈龙.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07)

处理工艺论文例4

2实验结果

2.1高铬铸铁力学性能高铬铸铁铸态及不同热处理方式后试样力学性能曲线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1可知,从950℃到1150℃的脱稳处理试样显著提高铸态高铬铸铁的宏观硬度和基体显微硬度。同时高铬铸铁宏观硬度和基体显微硬度均随淬火温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050℃达到峰值。而1150℃保温2h后炉冷至950℃再空冷的试样宏观硬度和基体显微硬度与950℃时脱稳处理试样相当,但比1150℃时脱稳处理试样要高。由图2可知,冲击韧性数值差别不大,范围4.0~4.5J/cm2。高铬铸铁的宏观硬度变化规律与基体的显微硬度变化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热处理工艺通过改变高铬铸铁基体组织,从而影响材料的宏观硬度。

2.2微观组织图3为高铬铸铁铸态显微组织,由图3可知,初生碳化物尺寸较小(15~30μm),分布均匀,共晶碳化物呈块状、短棒状、细杆状弥散分布,碳化物分布形式对基体割裂作用大大减小,磨损时可以有效保护基体,有利于提高材料耐磨性[3,11-12],基体中无二次碳化物析出。能谱分析表明,基体中碳和铬元素含量均处在较高水平,如图4所示。图5为高铬铸铁经过不同热处理方式后的显微组织,高铬铸铁初生、共晶碳化物变化较小,重点分析了基体中二次碳化物的变化。由图5可知,经过950℃脱稳处理后试样中弥散析出大量二次碳化物(如图5a所示),温度增至1050℃时二次碳化物数量减少、尺寸有所增大(如图5b所示),当温度继续增至1150℃时,基体中几乎没有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如图5c所示)。对于1150℃保温2h后炉冷至950℃再空冷的试样,基体中有少量颗粒尺寸较大的二次碳化物析出(如图5d所示)。

2.3XRD物相分析图6为高铬铸铁铸态和热处理后试样XRD图谱,由图6可知,高铬铸铁铸态和热处理态试样均由M7C3型碳化物、奥氏体、马氏体组成,其它物相峰不明显。950℃时脱稳处理试样奥氏体的物相峰几乎完全消失,而马氏体峰显著增强(如图6b所示);脱稳处理温度增加至1050℃时,奥氏体峰开始增强,马氏体峰减弱(如图6c所示);脱稳处理温度增加至1150℃时,奥氏体峰进一步增强,马氏体峰进一步减弱(如图6d所示)。而采用1150℃保温2h后炉冷至950℃再空冷试样,马氏体峰强度又较高(如图6e所示)。

3分析与讨论

由图1可知,高铬铸铁宏观硬度与基体的显微硬度变化呈线性关系。分析认为高铬铸铁材料硬度是由初生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和基体成分的变化共同影响。在热处理过程中初生碳化物和共晶碳化物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基体成分变化势必主要影响高铬铸铁宏观硬度的变化。高铬铸铁基体强化因素主要包括马氏体数量、马氏体含碳量、二次碳化物数量等。由图5和图6可知,中等温度1050℃脱稳处理时,基体二次碳化物数量和尺寸以及马氏体数量均处于中等水平,但该状态硬度最高;高温1150℃充分保温,在低温950℃短暂停留样品的二次碳化物最少,有部分马氏体生成,而低温950℃脱稳处理的二次碳化物析出数量多、尺寸细小,其马氏体数量很多,但这两种状态的硬度基本相同。这表明除马氏体数量和二次碳化物数量外,马氏体含碳量在不同热处理过程中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对高铬铸铁的硬度有显著影响。文献研究也指出,钢铁材料淬火过程中,微量碳含量的变化可影响马氏体硬度发生急剧变化。经典理论认为,高铬铸铁基体中主要是过饱和碳及合金元素的奥氏体,在热力学上处于不稳定状态,随脱稳热处理进行,奥氏体中碳和合金元素扩散能力逐渐提高,奥氏体发生分解析出二次碳化物,并且在后续冷却过程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4-6]。二次碳化物和马氏体这两个分离的组织转变过程,均对奥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溶质元素特别是碳元素依赖程度大,因而对脱稳处理温度依赖程度也高。温度越高,奥氏体平衡碳元素浓度越高,对于二次碳化物,由于可供析出的碳元素减少,因而其析出数量不断减少,而颗粒尺寸不断增大,如图5(a)~5(c)所示;对于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过程,由于淬火温度升高,奥氏体稳定性增强,因而马氏体生成数量不断减少,到1150℃时几乎没有马氏体生成;对于马氏体含碳量,它直接依赖于高温奥氏体含碳量,因而马氏体含碳量不断增加。因此,受马氏体含碳量影响,材料硬度峰值不出现在二次碳化物和马氏体数量最多的低温处理状态,而是在二次碳化物和马氏体数量中等,但马氏体含碳量高的中等温度脱稳处理。文献研究也指出,热处理的高铬铸铁中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和溶入及其数量的多少,是影响高铬铸铁硬度的重要因素。高铬铸铁适宜的淬火温度选择应保证基体析出的二次碳化物量合适,即平衡奥氏体还能够溶解一定的碳和合金元素,获得足够的淬透性以使较多数量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而马氏体碳含量又较高,残留奥氏体量尽可能减少。若二次碳化物析出量超过最合适的量,会使马氏体碳含量降低,导致硬度降低。至于采用高温1150℃充分保温,在低温950℃短暂停留后淬火工艺的试样,由于其二次碳化物析出由高温保温的温度决定,奥氏体碳和合金元素平衡浓度较高,因而二次碳化物的数量和尺寸与1150℃保温2h后脱稳处理相近;在由高温向低温随炉冷却过程中,高温奥氏体中可能有尚未形成的二次碳化物形核核心生成,造成局部碳含量有起伏,因而马氏体生成。而且在淬火过程中二次碳化物形核核心可能向马氏体中输送碳元素,使得马氏体含碳量相比于低温950℃脱稳处理形成的马氏体含碳量高。因此尽管二次碳化物数量和马氏体含碳量不一样,但这两种热处理状态的硬度基本相同。此外,由图2可知,热处理对于Cr26高铬铸铁的冲击韧性影响不大。分析认为由于高铬铸铁材料的冲击韧性整体偏低,属脆性材料范畴,对于Cr26型高铬铸铁其碳化物含量达30%以上,碳化物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是影响材料韧性的主要因素。由图3和图5可知,热处理过程中碳化物的形貌与分布无明显变化,因而冲击韧性无明显变化。

处理工艺论文例5

1.2格栅井及初沉池厂区混合污水通过下水道依靠重力流至格栅井,通过格栅,将混合污水中大的杂物去除,确保后续设备安全运行,机械格栅宽度700mm,栅距5mm。之后用泵提升至初沉池,进一步沉淀去除废水中悬浮物质,初沉池2座,单座有效容积为328m3,尺寸为:9m×9m×4.8m,池体采用半地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池内设刮泥机、排泥泵等设备。

1.3事故池事故池是化工废水处理站所必须的构筑物,由于化工厂在出现生产事故后,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含有各种生产原料的有机废水,这些高浓度废水一旦进入,会给运行中的生物处理系统带来较高的冲击负荷,造成的影响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甚至会造成致命破坏。该池有效容积为10000m3,尺寸为47m×33m×7.0m,可容纳化工厂1个事故期排水量,地下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内设2台提升泵,可将事故池水排入均质调节池。

1.4均质调节池由于废水排放量及水质波动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在生物处理前设置均质调节池起到调节水量、水质的作用,使得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基本处在相同的水平,有利于处理工艺的连续、稳定、可靠运行;另外为防止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结块,设置潜水搅拌机进行搅拌。该池有效容积6000m3,尺寸为60m×22m×5.0m,地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1.5射流曝气型SBR生物反应池SBR生物反应池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反应池共6座,半地上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座池尺寸为27m×21m×6.0m,池容3400m3,池内设置碟式射流曝气器6台,循环泵2台,滗水器1台,排泥泵1台,每池对应曝气风机1台,设计运行周期为6h,生物反应池设备见表2。废水先进入1号SBR,在进水的同时开启循环泵、鼓风机,以及氢氧化钠投加泵,在第1小时后停止进水,循环泵从池中进水端抽水,送至曝气器处,与鼓风机空气混合,曝气的同时对池水进行搅拌,至第4小时,风机运行20min后停止,再隔20min开启,间歇曝气,使池水不断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状态。甲醇补充是在风机停止,池中处于缺氧状态时投加,氢氧化钠在第15分钟后停止投加,在第4小时所有设备停止运行,进入静止沉淀阶段,该阶段最后10min开启排泥泵排泥。在第5小时滗水器开始滗出上清液,经过1h排水后,第1周期结束。6座池子依次循环。去除氨氮的过程是:在进水初期,供氧量不足,池内残留的游离氧首先被消耗,反硝化菌以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供体,把池内残留的NOx-N还原成氮气或供自身合成反应需要的有机氮。风机曝气后,同时循环泵开启增大曝气强度,随着曝气量增加,氨氮在硝化作用下转变成硝态氮,风机停止曝气,减少了系统供氧,污水处于缺氧状态,絮凝体形成菌胶团将进水期吸附贮存的碳源释放出来,使兼性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此时投加甲醇提供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使反硝化过程更快地完成,风机开启后再次处于好氧状态时,开始硝化反应,在静沉、排水期间,风机停止供氧后,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反硝化菌以内源碳作为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态氮转化成气态氮排出。射流曝气型SBR生物反应池特点如下:1)曝气效率高。选用的JAS碟式射流曝气器,因采用了气液混合式的射流喷头结构,大大提高了氧溶解率。与风机和水泵相结合进行射流曝气,同时具有鼓风和喷射曝气的优点,动力效率高(4.0~5.4kg/(kW•h)),充氧能力好(2.2~5.6kg/h)。2)循环搅拌。本设计采用水泵提供循环动力,使反应池内污水从进水端(缺氧段)至曝气机(好氧端)之间形成循环,循环水量接近处理水量的600%,强于A/O脱氮工艺中的活性污泥回流量,使得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脱氮功能;同时,大流量循环搅拌还使得池内污泥始终保持良好的活性状态。3)运行方式灵活。通过PLC控制风机、水泵的启停,即可多次转换池中A/O阶段,即曝气—搅拌—曝气—搅拌,满足脱氮需求。同时可对曝气时间、沉淀时间、排水时间有效的控制,运行方式更加灵活,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进水浓度的变化。

1.6监测池按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现场端建设规范要求,监测池安装在线氨氮、COD、浊度及pH监测仪表,安装温度、流量、压力变送器,安装取样及数据采集仪器,传输各种监测参数到集中控制室,达标后外排或泵送回用,不达标换至电动阀,自流回前端均质池重新处理,并在监测池上面设分析化验小屋,可就地对监测水样进行化学分析,校验在线水质仪表。该池有效容积570m3,尺寸为14m×9m×5.0m,半地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1.7污泥处理系统本工程采用污泥浓缩池+带式污泥脱水机处理污泥,除系统的沉淀污泥和SBR反应池的剩余污泥外,同时接收厂区中水回用站的污泥,污泥浓缩池采用半地上钢混结构,结构尺寸14m×14m×5.0m,有效容积780m3,配套中心传动污泥浓缩机,采用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2套,带宽2.5m,配套全自动溶配加药装置。

1.8加药系统甲醇投加系统:由于系统来水属氨氮含量较高的有机废水,ρ(BOD5)/ρ(NH3-N)仅为1.25,靠本身污水中的碳源,远远不能满足反硝化过程所需碳源,故设甲醇储罐1个(15m3)及投加泵8台(6用2备),投加量0~240L/h;运行时投加泵根据SBR池的运行时序启停。碱液投加系统:加碱的作用,一是维持硝化作用所适宜的pH水平,二是中和硝化作用中所产生的酸度。该项目采用氢氧化钠调整SBR池的碱度平衡,氢氧化钠投加量120L/h,根据SBR池的运行时序按时投加。

2调试与运行结果

工程于2013年3月竣工,4月起开始设备调试,工艺调试主要是进行射流曝气型SBR生物反应池的活性污泥培养和驯化,为了提高系统启动速度,投加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剩余污泥(含水率为80%)进行微生物接种,闷曝后采用间歇进水、小水量进水和逐步加大连续进水量的调试方法,逐池进行,2个月后进水量达到设计处理的水量,射流曝气型SBR生物反应池基本实现预定的去除率,整个系统于2013年6月交付运行,氨氮及COD处理结果见表3。

3工艺特点及注意事项

3.1反应池容积设计在射流曝气型SBR生物反应池处理气化废水的设计中,反应池容应以氨氮的污泥负荷为指标进行核算,不能以BOD的有机污染指标进行计算,否则池容就会过小,不能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本项目反应池计算公式如。

3.2程序控制方式合理SBR池阀门及设备繁多,时段控制要求高,共设有6组SBR池,每个池子的进水时间对应固定的时间段(将全天24h分为6个时间段,如1号SBR池进水时间段为0~1,6~7,12~13,18~19时),而该SBR池的其他设备按时序表在规定的时间自动运作,每个池子均在其固定的时间段顺序循环进行。进水泵只受均质池低液位停泵控制,当液位低时,进水泵停止,该时间段的SBR池进水量相应减少,其他设备还按时序表运行;当时间段对应的SBR池调为手动时,该组SBR池对应进水时间段不自动进水,均质池液位提高,到下一时间段进入另一SBR池运行,均质池高液位报警;生物SBR池单池或整体可按自动程序运行,也可在画面点动情况下手动运行。以上控制方式避免了断续进水、设备故障等而导致的运行时序紊乱的情况,使每个设备运行在每天的固定时段,方便操作人员的巡检和管理。

3.3加碱的位置煤气化废水系统结垢是一个普遍存在且成因复杂的问题,影响结垢的指标有:pH、碱度、Cl-、Ca2+浓度、浊度(或悬浮物含量)、电导率等。这些指标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其中尤以pH、碱度、Ca2+浓度最为关键。本工程中原设计加碱的位置在SBR池进水总管上,降低了水中pH值,结果从加碱处到生物反应池管道结垢严重,后将碱投加点改为每个池子入口处,运行良好。

处理工艺论文例6

2力学性能

表4为不同回火温度下试件的力学性能测试。可以看出,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SA738Gr.B钢的屈服强度逐渐降低,630℃回火处理后要比690℃回火处理后高出98MPa。同样,抗拉强度也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抗冲击性能方面,不同回火温度下的冲击性能有所变化,但是变化幅度不大,在690℃下回火试样的冲击韧度较高。综上所述,SA738Gr.B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是920℃淬火,保温30min,之后在630℃下回火,保温60min。

3实验结果的工业化应用

根据实验室得出的实验结果,在首钢应用该热处理方案对SA738Gr.B钢进行工业化热处理。热处理完成后随机抽取钢板分别截取表面、1/4断面、心部断面进行金相观察,金相组织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经回火处理后,钢板组织主要为贝氏体,各断面组织没有差异,表面组织更为细密。与实验结果基本相同。表5为试样的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4处和1/2处的室温横向拉伸性能变化不大,同实验室结果相比,在1/4的力学性能较吻合,因此经工业热处理后的钢板具有了良好的力学性能,能更好的满足核电站建设用钢的标准。图4为工业热处理后钢板的低温抗冲击性能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温度降至-80℃,钢板仍然有150J左右的冲击吸收能。而在-20℃至-40℃,冲击吸收能保持在280J左右。可见,经工业热处理后的SA738Gr.B钢具有优良的低温抗冲击性能。

处理工艺论文例7

2回火温度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将850℃淬火后的钢板(2号试样)再均分为3个试样,分别在550、620、660℃下保温100min进行回火,考察不同回火温度对3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35CrMo钢不同温度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在水冷淬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淬火组织中碳化物不断球化,原淬火组织中的马氏体和贝氏体板条簇方向性减弱。对850℃淬火后不同温度保温100min回火后的3个试样分别取样测试其硬度,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从550℃开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回火的硬度呈下降的趋势。550℃回火时钢板硬度过大,而660℃回火时钢板硬度过小。综合考虑不同热处理工艺下35CrMo钢的组织和硬度情况,将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作为现场生产工艺。为更深入细致地了解35CrMo钢在850℃水冷淬火、620℃回火条件下的精细组织,对此条件下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如图3所示。图3(a)~(b)反映出在35CrMo钢在850℃淬火、620℃回火条件下组织中为板条状马氏体+贝氏体组织。由图3(c)可知,在回火组织中依然有大量的位错存在,这些位错的存在是保证试验钢强度和硬度的原因之一。在回火组织中还有大量析出的短条棒状碳化物(见图3(d)),因其尺寸较小,无法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能谱分析,由于此钢中有1.0wt%左右的Cr的存在,推断分析可能是合金碳化物(Fe,Cr)3C或者Cr的碳化物。

3现场应用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将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作为35CrMo钢板现场生产的调质工艺。莱钢宽厚板厂2013年共生产100mm厚度35CrMo钢板超过10000t,性能稳定,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处理工艺论文例8

2试验结果及分析

2.1热处理温度对镀层硬度的影响改变热处理温度得到的镀层硬度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镀层硬度随加热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图2)可以看出,在100~400℃镀层的硬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达到40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1096HV),此后,随着加热温度的继续升高,镀层硬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这是由于温度升高,镀层表面晶格发生畸变,使其硬度逐渐升高.在硬度达到最大值后再升高温度,因析出物聚集长大致镀层硬度下降.最佳热处理时间可以选为400℃。

2.2热处理时间对镀层硬度的影响改变热处理时间得到的镀层硬度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由镀层硬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10~40min镀层的硬度值随时间的增加由587HV快速增加到975HV,在40~90min硬度值增加缓慢,90min时硬度值达到最大1096HV,这与图2镀层硬度随加热温度变化的最大值完全一致,之后硬度值开始下降,120min后,硬度值基本趋于稳定,但仍比镀态硬度大.这是由于在加热的最初90min内,镀层中的有大量的Ni3P析出,使镀层硬度值增加,当继续延长加热时间时,也可能有少量的Ni3P析出,但由于在400℃加热温度条件下,长时间保温会导致Ni3P颗粒的聚集长大和Ni-Mo固溶体晶粒的尺寸长大,二者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镀层硬度的减小,120min后镀层组织基本稳定,镀层硬度值也基本趋于稳定。

处理工艺论文例9

(1)轧辊硬度要求调质处理后轧辊工作层厚度250mm,辊面硬度56~58HRC,表面硬度不均匀度≤5HS,工作层硬度落差≤5HS。

(2)轧辊的低倍组织和显微组织低倍组织要求:不得有气孔、夹杂、疏松、裂纹等缺陷。金相组织要求:碳化物分布均匀,不得有残余应力和沿晶界分布的网状碳化物存在。

2工艺分析及试验研究

2.1工艺分析

Cr12MoV钢属于高碳高铬钢,含碳和铬量高,形成了大量的碳化物和高合金度的马氏体,使钢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此外,Cr12MoV钢中的钼增加钢的淬透性并且细化晶粒;钒能细化晶粒增加韧度,又能形成高硬度的VC,进一步增加钢的耐磨性;铬又使钢具有高的淬透性和回火稳定性。由于Cr的大量存在,钢液结晶时析出的大量共晶碳化物(主要是硬度很高的铬铁复合碳化物(Fe,Cr)7C3)极为稳定,常规热处理无法细化。即使其经压延后,在较大规格钢材中仍保留明显的带状或网状碳化物,碳化物分布不均匀,而带状或网状碳化物区是一个脆性区,其塑性、韧度差,不能承受大的冲击力,裂纹很容易在这里萌生与扩展,往往成为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较大的碳化物周围常常有空位、位错等缺陷汇聚,在交变负荷的作用下,这些缺陷进一步聚集和扩展便可萌生疲劳裂纹。碳化物偏析严重,在碳和合金元素富集的区域,钢的熔点降低,易导致模具热处理时过热,使碳和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溶解度减少,降低淬火后的硬度,且导致碳合金元素富集区与贫乏区间产生大的组织应力,从而增大模具热处理后的变形量。为了碎化、细化共晶碳化物,把粗大的枝晶状共晶碳化物打碎,提高碳化物分布的均匀性,细化碳化物的粒度。—般Crl2MoV使用时都需要进行锻造和预先热处理,以减少碳化物的不均匀分布,为后续淬火、回火提供优良的原始组织。

2.2铸造工艺

由于矫直辊尺寸较大,根据工艺分析得知:即使经锻造加工,也很难完全消除网状碳化物。限于公司设备条件,很难采用常规铸后锻造工艺,因此设计以铸代锻工艺,即采用水玻璃硬化砂造型,45t电弧炉+20t中频炉双联熔炼,静态浇铸后热开箱,经特殊的扩散球化等温退火工艺处理,铸态组织、退火组织如图2所示。粗大连续网状碳化物基本消除,仅存部分带状碳化物,碳化物等级为5级,硬度检测为230~250HB,满足机加工要求。2.3热处理工艺国内Cr12MoV钢的热处理工艺有一次硬化法、二次硬化法,根据工件不同的使用条件可选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两种热处理工艺均经保温后采用油淬。两种热处理方法一般淬火液选用淬火油或硝盐浴,可以采用单液淬火,也可采用双液分级淬火,且均能获得满意的硬度及耐磨性,但对红硬性有要求的工件一般选用二次硬化法。根据矫直辊工作状况,结合公司的设备状况,选用一次硬化法热处理工艺。分两组进行热处理实验,一组采用低淬低回工艺,单液淬火,即950~1000℃加热入油冷却,200℃回火;另一组采用中淬中回工艺,喷雾淬火,即1020~1050℃左右加热保温后喷雾冷却,380~400℃左右回火。

3试验结果分析

3.1国内外Crl2MoV金相组织分析

试样经磨制抛光后,用4%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两种热处理工艺矫直辊的组织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其中共晶碳化物成块粒状,碳化物等级为5.0级。两者相比,中淬中回工艺机体组织在碳化物与基体的界面处存在少量下贝氏体,且碳化物分布更加均匀,碳化物粒度得到细化。与国内外Crl2MoV钢热处理后的组织对比,德国X165CrMoVl2和国内Crl2MoV的组织也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但其共晶碳化物成网状,碳化物等级为7.0级,可见其组织优于德国和国内其它厂的金相组织。

3.2性能分析

由两种热处理工艺矫直辊性能检测结果可见,中淬中回工艺虽然硬度尤其是内孔硬度低于低淬低回,但冲击韧性明显高于低淬低回工艺,是由于中淬中回工艺喷雾冷却强度低,机体组织中存在少量下贝氏体,而下贝氏体组织却具有较高强度和韧度,从而增强了矫直辊的抗事故能力。

4结论

处理工艺论文例10

1前言

当软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将慢慢排出,孔隙水压力u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但在总应力δ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应力δ′就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逐渐增长。同时,其与孔隙水压力u有以下关系:δ′=δ-u。

在该段地表上布置浅层排水系统就是为了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缩短排水距离,使孔隙水压力在施工及预压期内大部分消散;并用路基超载加压来增大总应力,减少由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最终使有效应力得以增加、地基强度增强。从而达到沉降在施工及预压期内大部分或基本完成。浅层排水处理系统共采用了四种方案:开挖砂沟、铺设砂垫层、铺设S230横向塑料排水板和双复合土工布。

2施工准备工作

2.1清除边沟两侧根植土

应将设计两边沟外侧边缘间的根植土清除,深度控制在10~15cm,然后进行原地面的碾压。在设计边沟位置开挖临时排水沟,其深度和纵坡以能排水为宜。

2.2原地表面的处理

用6%石灰土填至未开挖表土时的原地面标高,然后再做路拱,横坡i=2%左右,并保持表面平整、密实。

2.3材料的选择和试验

2.3.1砂

施工中要求砂为中粗,细度模数大于2.2,含泥量不大于5%,用水冲法试验,试验方法应符合JTJ053-8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有关规定。

2.3.2S230塑料排水板

本工程所用的塑料板截面宽度为230mm,厚度为8mm,是由塑料芯板外包无纺布膜组成的复合体,除其外观应完好外,还应满足滤膜渗透系数大于5×10-5cm/s,滤膜抗拉强度大于10N/cm,复合体纵向抗拉强度9.0kN(10%应变),复合体通水量294cm3/s,复合体拉伸应变11.8%(峰值应变)。

2.3.3复合土工布

本工程所采用的复合土工布是纯涤纶短纤无纺土工织物(ω≥400g/m2)和聚丙烯

有纺土工布。其技术指标为抗拉强度大于2500N/5cm2,伸长率大于14%,垂直向渗透系数大于0.08cm/s,水平向渗透系数大于0.35cm/s(20kPa)、012cm/s(100kPa)、0.06cm/s(200kPa)。

3浅层排水处理施工工艺

3.1砂沟

由于砂的渗透系数达到0.06~0.006cm/s,比路基调拱层至少大两个数量级,孔隙水将沿着横向砂沟并以大于原来的速率向两边排出,从而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

3.1.1砂沟的开挖

在调拱层上等厚分两层铺筑6%石灰土层,厚度为15cm,宽度为B-2×90cm(B为设计

坡脚宽)。

本工程开挖砂沟的尺寸为深30cm,宽40cm,相邻砂沟的净距为60cm,其横断面开挖出的土应运至路基范围外。在砂沟的左、右两端,应特别注意清除杂质和土粒,以使砂沟中的砂与碎石反滤层直接相连;在纵向接头处,应整修出整齐的被碾压过的断面,其长度不宜小于100cm。

3.1.2砂沟内砂的回填和密实

开挖好的砂沟经验收合格后,分两层回填砂,宜用人工及小推车运输,禁止用重型轮胎式或履带式机械,碾压则用钢轮或人工夯实为宜。

3.1.3施工标准和要求(见表1)。

表1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规定值检验频率检验方法

压实度rd≥1.5t/m350m抽检二断面,

每断面三点环刀法

纵断高程±20mm20m抽检一断面,

每断面测五点水准仪

厚度0~20mm20m抽检一断面,

每断面测三点用钢尺测量

3.2砂垫层

砂垫层是一种软性垫层,其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比砂沟快,它还可以有效地防止毛细管水上升到路堤。

厚为30cm的砂垫层可分两层摊铺。摊铺时的松铺系数可按下式计算:K=rd×(1+W湿)/r湿(rd可取0.88.rdmax=0.88×1.5=1.32),W湿取碾压时砂的含水量,r湿为砂的松铺湿容重)。但砂垫层的碾压需特别注意,应根据碾压面积大小,选用碾压机械。

3.3S230横向塑料排水板

本工程所用的塑料板,两面均有凹槽,具有良好的三维透水性,且由于外包的无纺布滤膜可以防止排水通道不被堵塞,构成水平排水层。

3.3.1排水板的铺设

在验收合格的调拱层上按中到中距离83cm,定出每条塑料板的位置。

铺设时,不能损坏塑料板的无纺布滤膜,塑料板应自然平展紧贴在调拱层上,不能隆起、扭曲。最好边施工,边用12号铅丝做成U型钉将塑料板固定在调拱层上,间距2.0m一个。需要接长时,应采用滤膜内芯平搭接的形式,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不得错位。

3.3.2施工标准和要求

塑料板在运至工地前,应抽样检查其是否符合标准,抽检频率为1次/5000m,排水板间距最大误差在2cm以内,抽检频率为每8.53m(10条排水板)查一条,每条查10点;顺直度偏差控制在±2cm(20m长度内),每10条检查一条,每用3m直尺连续检测;不合格的坚决不用,以保证质量。

3.4双层复合土工布

土工布除了能构成浅层排水层外,由于它的整体性和抗拉强度,当在较大荷载作用下,高模量的土工布受力后将产生一垂直分力,可以重新分配内部应力,减少横断面方向上的沉降差异。同时,土工布在承受拉力和与土的摩擦作用时,还可以增大侧向限制力,阻止侧向挤出。

土工布的铺设,应精心地将其平顺展开在调拱层上,不得扭曲、褶皱、重叠。拼幅时宜用平头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搭缝上下应错开;而接长时宜采用缝接来保证应力传递的连续性,须用尼龙线作对面缝接,缝接长度不小于30cm。

施工中如发现土工布有破损时,应修补好或更换。还要注意土工布在存放和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以免影响其性能受损。

以上采用的砂沟、砂垫层横向塑料板、双层复合土工布等措施,只能构成软基浅层排水层。其排水系统还包括两侧的碎石砂反滤层,它能有效地将排水层的水排向两侧边沟,而不致使排水通道被土粒堵塞。

4几点体会

(1)从路堤及软土层渗出的水,如果存积在路堤坡脚处,将引起边坡的局部破坏。因此,施工便道不能紧靠路堤坡脚处,宜将便道布置在临时排水沟的外侧,同时应处理好坡脚处的地表水,以利施工期的排水通畅,使地基得到快速固结。

(2)调拱层由于是6%石灰土底板,使得砂沟、砂垫层的下承层渗透性减小,而且中粗砂价格昂贵。因此,可以用砂砾石或瓜子片替代砂垫层或砂沟,只要满足其本身的渗透系数较下部土层大两个数量级、含泥量低于5%即可。

处理工艺论文例11

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农村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也一直是城市污染的消纳方,如今的农村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农村的环境和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既来自于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有农村生活污水与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是其中重要的污染原因之一。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更加滞后,致使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进行处理,就直接排入了河流、湖泊和水潭中,容易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与城市和小城镇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有如下特点。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模小、分散。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7)中城市污水按照处理的规模区分为五类,其中第五类为V类,处理规模是10000~50000m3/d[4]。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的规模绝大部分在2000~5000m3/d,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则更加小规模,污水量小于1000m3/d,甚至不少地方小于100t/d,同时还由于居住地不集中,造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散性。2)气候、水质水量变化大。我国地缘辽阔,南北方气温与气候条件相差极大。生化处理生活污水需要依靠的微生物需要依赖于合适的温度等气候条件。同时,农村由于排水量小,排水时间比较集中,大都集中在最后、晚饭做饭时间;而且很多农村雨污混流,雨季时的水量变化很大。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缺少规范、管理水平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近些年才提上议事议程,缺少针对性的标准与规范,大都是套用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与设计参数[5],其管理基本上由村民管理,专业素质较低,检测手段缺乏,管理体制不健全。

1.3人工快渗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原理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与处理现状,人工快渗工艺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投资较小,因此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总结人工快渗工艺的工艺流程,一般是这样的:进水调节池+混凝沉淀+人工快渗池达标出水。下面以图1为例,详细介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人工快渗的工艺流程。1)农村生活污水首先进入调节池,其目的是利用混凝沉淀等作用沉砂,并调节水质均和以及流量。产生的沉砂与污泥也可在此排出。之后污水进入快滤池和配水池,以便快速过滤,截留住较大的颗粒。2)通过混凝沉淀池的农村生活污水下一步就进入了人工快渗池。在快渗池中,干湿交替形成了好氧环境以及厌氧环境,以利于不同的微生物发生反应。快渗池中布置了砂石与专利填料。经过干湿环境的循环交替,使得填料中的好氧微生物与厌氧微生物互相都发挥出生化作用。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以及其它砂石与填料的过滤、吸附作用,达到脱氮与除磷的目的,去除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3)快渗池出来的农村生活污水通过添加二氧化氯进行消毒,达标后即可形成出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