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村学生论文

农村学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3 15:21:02

农村学生论文

农村学生论文例1

随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成为全球性医学体系,并使其源起的西方医学具备了全球性意义。相比之下,传统中国医学面临了近百年的挺废之争,说明医学体系不仅仅以生物医学的普适性规律作为其核心,更以其人文性而有了实实在在的灵性与价值和根植的生命力。故而医学需要在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定义中进行综合考量,并通过医学的地方文化性视角重新审视现代医学的地方性意义。因此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即要面临此种新视角下的文化挑战而成为医学教育个新的内容之一。

一、医学文化与医学服务

医学人类学的观点认为,不同地方的医疗体系有不同的独特文化现象―某个社会的成员们共享的思考,判断和行为模式,因为引起疾病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病菌,病人的生理状况或他人恶意加害的行为,然而,起界定作用的却不是病人的身体状况,行为或有害的环境突发事件―这种种可能引起疾病的原因―而是病人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判断价值。因此克莱曼认为:如果要使人们得到恰当的医学治疗,理解病人对疾病与治疗所持的观念就十分必要。而这种文化的特征,就是地方性疾病解释,需要把病患的主观感受做为医生服务不可或缺的部分来对待,而这就是医学的人文性,即医学以文化的方式对人给予尊重对人身体,精神,心理给予尊重和关照,因此西方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上的”,而中国唐代药王孙思邈则强调“大医精诚”。由于病患自身的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将直接影响世纪的医学实践和效果,而主观感受和价值判断在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中具有主观意识上的文化差异性,因此医学实践将决定不同文化中医学体系将回答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既体现医学的人文性,所以医学服务因医学的文化性而必须要在地方性语境中体现价值,即通过医学服务的地方性而达人文化的医学服务。

二、农村全科医生培养与医学人文

农村是固定居住区成员形成的社会网络,不同区域间的文化,生活方式也因此区别开来。农村微环境,形成了一个微小的文化系统,其成员对疾病的解释和观念,防治的经验和技术等所形成的系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社区服务需要以人文的视角展开,着手于不同的文化团体对农村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引发医患冲突。农村全科医生即为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的医务人员,农村全科医生需要掌握跨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极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应对不同的身心问题的求助,将医学科学技术及其医学文化融入社区,即自身需要濡化在社区的文化中,并促进社区对现代医学文化与传统观念或社区文化的融合,及促进现代医学观念和文化在社区的涵化,即所谓的将现代医学文化的全球性意义,发展根植为地方性意义,如此才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带入社区,是农村全科医生扎根社区,服务社区,进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农村全科医生的医疗活动将面临文化适应的挑战,同时社区成员也会对农村全科医生所持有的医学技术和观念产生不适应和抵触,及产生文化冲突,导致医疗活动失败或者医疗活动减效,进而可能增加纠纷和不信任。农村全科医生在文化和观念上将处于被包围的境地,进而在冲突中成为弱势,使其医疗活动的管理和运转变得极其不稳定。所以医患双方在社区的交互,需要农村全科医生在医学人文领域有较强的处置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利于工作开展。

三、如何开展农村全科医生的人文教育

针对农村社区机构面临的困境和农村全科医生工作开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只能通过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提升才能解决此类问题,即农村全科医生培养必须注重医学人文教育。而这种人文教育并不是现成的教条和规范的灌输,也不是在教师课堂或者实习医院病房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社会现实文化背景的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体验式把握,将人文医学教育的场景和文化背景作为农村全科医生除医学技能和理论学习之外的重要部分进行设置并付诸实践。笔者认为课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去除医学唯技术主义的偏执,以医学的技术性和文化性双重定义树立人才培养的理念。二,在农村全科医生的培养目标中将人文沭阳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在人才规格的顶层设计上确立其地位和重要性。三,将社区文化的融入能力,现场观察能力,现场处置等能力的规训作为农村全科医生培养的实践内容之一,开设医学社会学课程,掌握基本的医学社会学研究和洞察能力,促进农村全科医生医学活动和医学文化传播的技巧和能力。四,将传统文化习俗,传统医学价值观,传统生活方式的了解作为选修课开设,增加其文化适应和能力和融入能力。五,制定教育规训方案和模式,必须以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体验式过程为主要方式,展开医学人文教育,增加社区见习和社区文化相关的学习环节。六,制定相关的非笔试性考核方式,以强化和引导人才培养机制的走向和深度。总之需要在以现场为主的教育环境中,完成对农村全科医生医学人才素质的提升,才能真正促进农村全科医生走进社区,服务社区,扎根社区,解决社区医疗服务人才匮乏,社区医疗服务难以发展的窘境。

总之,众多教育理论和医学实践活动研究中,医学人类学在基层医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当前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当下,需要增强人文医学素养以便深入社区,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居民,解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希望此论证对基层医生的培养有些许启发。

参考文献:

农村学生论文例2

农村初中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有落后的一面,不仅缺乏可用资源,而且很多教师创造精神不够或者对于创新精神不能坚持,怕繁琐,仅仅针对教材完成任务式的教学,以文讲文,而对于学生的想象空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开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开拓视野的机会。重点依然是针对难点进行讲,重点题型、热门题型反复练习,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形成语文学困生。

(二)教学过程没有整体观念,缺乏科学指导

农村语文教师对教材的整个知识连接性不够重视。例如针对初二议论文的教学内容,其重点是对议论文的要素进行讲解,挖掘热门题型,这样就违背了学习的规律,忽略教学整体观,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只重视领导的“考核”任务,为求名利,得到到成果却是明成暗败,最主要受害的是学生降低了学习能力,最后沦为语文学困生。

(三)学生自身语文因素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主观和客观认识,自然构成认知能力上的差异,也会造成语文学习上的差异。语文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抵制情绪。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不用心,甚至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语文被降到无所谓的地位上,加上各种学科的压力,更加推动这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成为学困生。

(四)家庭方面的影响

在农村对语文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很多都是受特殊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隔代亲戚负责生活忽视学习。在部分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特殊环境影响下,学生属于没人管。这部分学生没有家庭该温暖的熏陶,缺乏学习以外交流的环境,更缺少来自家庭应有的督促,导致失去学习的上进心,成为学困生。

二、改变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

新课改明确指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明确其职能才能为学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进行引导明确其目标,并且制定相关的计划协调而实现目标才是最好的进步,打造丰富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改变教育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要坚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积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交流,加强课堂教学和教材的运作策略能力,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完成角色和观念的转换,以学生是主体为出发点去组织、合作。敢于面对现实,在课堂上遇到不能立即回答的问题,抛开面子的观点,承认不懂,下来后查资料进行回答,也可以诶组织学生们一起研究。不能因为自己的因素而去训斥学生的不对,挫伤的学生积极性。

(二)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小组教学),针对学困生的特殊情况,有意图的构建一个特殊小组,再充分激发其他同学合作意识,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启发,促进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医院,逐渐找回他们的自信心。还有通过阅读的渠道,鼓励学困生挑选感兴趣的作品大胆自由的阅读,并做出一定的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情感、提升兴趣。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例如学习《桥梁远景图》时要求学生去收集与桥有关的图片、资料、介绍;《春》一课,正好利用农村的地理资源,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中,用春天的气息诠释这篇课文让;《风筝》带学生去户外实践放风筝的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阅读,也丰富了课堂,丰富了教学活动,提升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困生的产生率。

(三)分层教学,加强信心

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不同的特征,导致发展方向也有差异。敢于抓住差异,分析差异,这才是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科学态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目标定位,根据学习情况分析差异,制定其不同的目标,激发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及时给与评价,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

(四)完善语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要有整体的初中语文教学观,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基本理念,然后具体到每个课文、单元相应的学习范围、内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时时关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掌握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点制定具有科学发展观的教学计划,确定其教学目标,抵制急功近利的诱惑,重视教学的本质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杜绝学困生的出现。

农村学生论文例3

(二)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乡土素材

(三)引导学生搜集、整理乡土素材

(四)引导学生取材

这样做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 键 词:挖掘 乡土素材 提高 作文水平

农村学生作文难,难就难在阅读面小、视野窄;见识面小、素材少。根据笔者近些年的思考与实践,可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发掘乡土作文素材,以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

曾有人说:最原始的才是最美的。农村学生身边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却被习以为常的目光忽略了。学生常常舍近求远,去写他们不熟悉的火车、飞机、动物园和高楼大厦,结果越写越摸不着作文的“门道”,越写越找不到“自己”了。其实,可以写写自己的童真童趣、奇思妙想;写写家乡最自然的山山水水、最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最真实的发展变化。将这些最自然、最原始的用最真挚的感情写出来就是最好的作文了。郭沫若先生曾说:“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便是上乘之作。”

新教材中要求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对贫困山区而言,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1,“发挥出最大的育人功能,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2。

发掘乡土素材,就是开发新课程资源;发掘乡土教材,就是让学生放下好高骛远的眼光,以平和的心态来“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学会写普通,写平凡,才有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作品也才有更普遍的意义”「3。可见,发掘乡土素材对农村学生的重要意义。

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是中小学生的第一个学习内容。家乡是生育、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了如指掌。可习以为常的眼光使我们的眼睛熟视无睹、视而不见,导致找不到素材可写。其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人和事没有深厚的感情。

在源远流长的文学长河里,不难看到,每一个文人的经典之作,都缘于一个“情”字。如果没有沈从文先生对湘西那一片神秘土地的浓浓情深,也不会有脍炙人口的《边城》。《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对湘西一往情深的杰作,同时作者也用其独到的表达方式成就了湘西。季羡林先生曾说:“湘西那一片神秘的土地……如果没有像沈从文先生这样的大作家和黄永玉先生这样的大画家,恐怕一直到今天还是一片充满了神秘的terra incognita(没有人了解的土地)”「4。

山区农村很多也像湘西这片土地一样,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只要我们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写、用真情实感去作文,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来。“物以情观”、“情以物兴”(《文心雕龙》),古人已经阐明了感情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可见,情感对写作素材的重要性。

培养农村学生的乡土情结,并不是要求学生都成为作家,写出名作。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熟悉的素材产生感情,有材可写,有材要写,达到“诗为乐心”(《文心雕龙》)。“当写作已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的时候,他的写作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5。

有了乡土情结,并不意味着就有素材。还必须利用课内、课外的有效契机,引导学生寻找素材、发现素材。如学了巴金的《繁星》,肯定能够引发你想起在家里的庭院中,在村头的大树下数星星、听故事的情景。引导学生模仿《繁星》,将数星星的情景再现出来;学了沈从文的《端午日》和鲁迅的《社戏》,学生们说:“这些大作家们说的话,就是我们想要说的!”可顺势一导:“来,我们和大作家们比一比,也写写我们家乡节日的气氛!”学生们会不余余力的去找与课本中不尽相同而又身边独有的特色素材。

课外也有很多的契机。学生们看到校园里一幢幢矗立而又洁白的教学楼,常会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老师跟他们讲:“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坡,学校建在此后,一天天才有这样的变化。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你的家乡没有变化吗?”学生会说:“……也从瓦房变成了砖房!”再引导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搜集家乡变化的资料,并整理出来就是作文的好材料了。

确实,“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写作素材的能力。”「6只要教师抓住契机,善于引导,教给学生捕捉素材的方法,学生发现素材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的来。古人说:“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7。有了写作的源头,学生写好作文才成为可能。

当素材源源不断来的时候,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素材至关重要。我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做资料卡片等,以搜集素材。日记和卡片是学生记录素材的重要途径,然后在期中或期末时做一次资料“汇编”,把乡土素材汇编成“自然风光”、“民风民俗”、“邻里关系”、“家乡变化”、“童真童趣”、“奇思妙想”等类别。有了这些“素材库”,就为学生的写作储备了丰富的“粮食”,学生不再因为“无米下锅”而犯愁。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单是一个“吃”就写了很多,饱含着丰富的意思和情趣。由此可见文章中精彩的地方,都是生活中爆发出的最亮的火花。「8总之,学生有了素材的“小仓库”,就有了写作之源。

一次作文课上,初一学生问我“写几件事可以吗?”显然,这是取材的问题。我从庄稼的取舍上让学生思考:一块田里,行间长了几株稻穗、杂草,应该除弃什么?同学们都说除杂草,就没说行间穗。我说:“行间的作用是什么?”同学们都清楚是通风,我再引导“那行间的穗多了,不影响通风吗?”学生都说:“还要除掉行间穗。”我引导学生:“作文素材也如此”——取其精华,即最能表达中心的“取”,其余的“忍痛割爱”,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如一块没有杂草而清秀的稻田。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引导,学生头脑里不再是“空空如也”,他们每个人的“小仓库”里都储存了不同类型的素材,学生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学生也由过去怕写作文逐步到要写,作文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素材来源于生活。作为山区的语文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挖掘乡土素材,发掘地方课程资源,还应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可以说,生活有多充实材料就有多丰富。“生活的充实是没有止境的”「9,引导学生去过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学生的作文素材自然也会是充实、健康、积极向上的,“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10。

「1「2宋乃庆等主编,《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

「3「5「6魏书生生著,《语文教学》,沈阳出版社。

农村学生论文例4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epidemiologicalcharacteroninjuryinreralpupils,understandtheircognizanceandbehaviorscharactersoninjury,andtoprovideareferencebasisforimplementinghealtheducationoninjury.MethodsAccordingtothemethodofstratifiedclustersampling,atotalsampleof3385pupilsinsixgradesweredrawnfromfourruralprimaryschoolswithfullsixgradesinJiaxingDistrict,ZhejiangProvince.Thedrawnpupilsweresurveyedontheinjuryhappeningandtheinjuryknowledgeandsafebehavior.ResultsTheinjuryhappeningratewas24.38%,andtheratesoftheboysandhighergradeswerehigherthanthegirlsandlowergrades.Theaveragemarkoninjuryknowledgewas53.67.Therewasin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boysandgirls,butthemarkinthehighergradeswashigherthanlowergrades.Theaveragemarkontheassessmentofsafebehaviorswas66.89,andthemarkingirlsandlowergradeswerehigherthanintheboysandhighergrades.ConclusionInordertopreventandcontroltheinjuryhappeninginruralpupils,effectivehealtheducationoninjurymustbecarriedoutaccordingtotheircognizanceandbehaviorscharacteroninjury.

【Keywordsinjury;ruralpupil;healthpromotion

目前,伤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新问题[1,2],尤其是在农村,伤害严重危害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其健康成长,也给原本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了探索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的特征、伤害认知和行为情况,为开展农村小学生预防伤害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我们于2001年10月对浙江省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现况、伤害认知和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嘉兴地区4所农村小学6个年级共338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拟订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调查表和农村小学生伤害认知和行为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按统一方法和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调查内容包括摘要:一般情况、1年来伤害发生情况、伤害认知和行为情况等。

1.3伤害的分类和判定标准参考ICD—9E编码将伤害分为跌伤、运动创伤、割及刺伤、骨头卡喉、碰撞伤、烧烫伤、动物咬伤、硬物击伤、触电、车辆伤、溺水、中毒、窒息、爆炸伤、其他等15类。伤害判定标准,有以下3种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摘要:(1)到医院或校医室诊治;(2)家长、老师或同学等做紧急处理;(3)休息半天以上。

1.4资料统计学分析所有调查表在微机上输入预先用EP15.0中文版建立的数据库中,剔除不合格的记录后用SPSS10.0进行有关的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不同年级段、性别伤害发生率本次调查共发出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情况调查表338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3290份,应答率为97.19%。最近1年伤害发生率为24.38%,其中72.70%小学生1年发生1次伤害,16.00%小学生1年发生2次伤害,10.70%小学生1年发生3次以上伤害。男生伤害发生率为27.95%,女生伤害发生率为20.74%,高年级(4~6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33%,低年级(1~3年级)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70%。进一步比较发现摘要: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高于低年级学生,见表1。

2.2伤害的类型农村小学生伤害发生的主要类型是摘要:跌伤、动物咬伤、运动创伤、割及刺伤、碰撞伤和车辆伤,分别占所有伤害的31.20%、10.80%、9.60%、7.70%、7.60%和7.40%。不同年级段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4.756,P%26lt;0.01),低年级段学生前6种伤害是跌伤、动物咬伤、骨头卡喉、烧烫伤、碰撞伤和车辆伤。高年级段学生前6种伤害是跌伤、运动创伤、动物咬伤、割及刺伤、碰撞伤和车辆伤。不同性别学生各类伤害构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3.340,P>0.05),见表2、表3。

2.3伤害发生地点农村小学生发生伤害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家(占46.90%)和学校(占24.70%),在学生上下学路上及其他地方发生的伤害占16.30%。

农村学生论文例5

在农村,相比学生的身体健康来说,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是相当模糊。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出现身体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都能迅速带学生到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学生一旦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及由此引起的负面现象时,教师、家长却不懂得结合学生所处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从心理方面分析和处理。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等一些关于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了解甚少。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从何入手,不能认清“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学科,没有专业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师大多是由教辅人员或老师兼任,他们一是在本学科教学经验不丰富,二是没有新知识、新理念,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对症下药,形成共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师责无旁贷,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是最有发言权的,那么班主任老师如何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断学生有心理疾病,在农村学校中具备这样素质的班主任教师还是不多见的。

(三)教师家长、学校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心理障碍

据调查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失,并非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对家长产生不理解的情绪。厌学只是作为一种现象外在的表现出来。个别学生因压力过大,而走上了离家出走的道路。有的学生专门与老师作对,不服教导,这些表现都是心理出现种种问题。而教师对这些现象不了解,甚至轻率地给学生下评语、扣帽子、做结论,甚至认为学生品质有问题,学生及家长对此事实上也缺乏清醒的认识,学生自暴自弃;家长们漠不关心,久而久之,便生成了品学不优的学生。因此,一定要呼吁全社会要大兴心理健康教育之风,让全社会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四)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错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医、德育工作混在一起等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因此,在资金投入上没有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不能满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许多农村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相比城市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承受的升学压力更大,许多家庭以让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作为培养孩子的最终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也把升学率看成是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因此,他们具有更加强烈的应试教育动机和思维倾向。

在这种动机和思维倾向的支配,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了一项尴尬的工作,他们经常把心理健康教育挂在嘴上、写在墙上,但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另外,由于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观念陈旧,心理学知识储备太少,因此严重制约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普及,也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障碍。

三、如何开展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更新教育观念是素质教育的先导。”这要求我们要树立全新的心理素质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发展的需要。

多年的教育发展及教学实践证明:在农村若能树立起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在更深层次上的突破与延伸,必须对现行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和再认识,全体总动员,清理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教师也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训

搞好教师培训,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的农村中小学拥有专职心理健康辅导老师,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样,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日常的教学和管理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培训工作:首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派出老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较好的发达农村地区学习、考察、培训与研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科研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其次,接受培训与自学相结合。把外出学习培训和自学紧密结合起来,购买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书籍,为老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再次,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师培训。通过校本培训等形式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内容,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研能力得到提升。

(三)全员参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农村学生论文例6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前者为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主导成分,后者指向学习需要的满足。两者协同作用,使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学习动机值得进一步关注。学习动机的分类可以根据教育工作的需要或研究任务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动机动力的来源可以区分为外部动机(如自我提高的动机和附属动机等)和内部动机(如认知动机等;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可以区分为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从动机作用的久暂可以区分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可以看到,除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学习动机分类,剩下两种分类往往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学生身上,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

2、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之农村初中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本县的3所初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789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座谈会及个案调查。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三次农村初中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3、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育价值取向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取向。74%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二)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农村初中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农村初中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农村初中生数占相当份额。

(三)学习的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在调查中我发现,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农村初中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农村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48%的农村初中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强调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农村初中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四)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农村初中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农村初中生选择就业,27%的农村初中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37%。农村初中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4、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初中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农村初中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二)帮助农村初中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初中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农村初中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三)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四)充分重视情绪的内在驱动和自我调节功能,加强教学过程本身的情绪吸引力,使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积极情绪满足,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使得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其次,针对情绪的“趋乐避苦”特征,要想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方法之一就是使他们从学习过程本身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再次,所谓的“寓教于乐”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应该是利用情绪的积极作用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不是一味地单纯迎合学生的情绪倾向,脱离教学目标,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六)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从而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习惯于课堂口头讲授的教师,可以适当采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经验性的练习作为教学的补充,教法越多、越灵活的教师会更受学生的欢迎。在开放式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即在针对某个话题的同时,要敢于逾越话题的界限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配任务引导并给出相关领域的链接,对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律等尽责行为及时做出奖励,学校课程也要对初中生强调这些成功的特质。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不断繁荣,城市、县城和乡村的经济文化差距比较过去逐渐缩小,使得城市、县城和乡村的初中生在学习的动力方面渐趋一致。而国内早期研究认为,城市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其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县城和乡村的初中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如何,有无显著差异等等问题为本研究打开了一扇探究的大门。于是,在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的有关学习动机的研究基础之上,本研究主要以影响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为出发点,初步探讨了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因素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学习动机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晨华.农村生源新生大学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激发策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9.

农村学生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4-01

在理想的课堂:老师是引导者、点拨着、组织者、激励着;学生是参与者、合作者、探讨者、主人翁。老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农村的语文课堂老师确是绝对的权威,是一个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独裁者,课堂上的“教授”和“警察”。学生有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可也只能烂在肚里!本来和谐的课堂是动听的交响乐,可在农村的语文课堂变成了独奏,而乐音也并不能吸引人。具体原因试分析如下: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教育观念落后,个人素质高低不齐。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极少,又没有像样的图书馆,再加上舍不得花钱买一些书籍来看,使他们对素质教育认识不够,也缺乏教育智慧,即使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又无从下手。长期以来,农村教师习惯了旧有的教学模式,周围的同行也在惯性的驱使下进行着老模式的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有一两个有思想的老师想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所创新,就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免不了让人说三道四,这种出力不讨好的现状,往往扼杀的一些有潜力的老师,最终使他们也甘于平庸。

试卷结构和考试评比的压力。笔者以为现在的考卷上死知识所占比分值偏大,甚至有老师猜住题的现象,这就导致某些老师过于强调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加上某些问题的答案过于单一,这无疑助长了老师的应试教育热潮。在一些学校现在还仅仅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这也是造成语文老师课堂上大量灌输死知识的一大推手,而这样的结果使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知识的“容器”。那么针对这些现象,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能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探索: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有了方法,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要发挥引导者示范者点拨者的作用,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愉悦学习,而不能过多干涉打断学生。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文章特点设法有学习的欲望。教议论文时如果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辩论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教小说时让学生表演,学生会有意外的惊回报老师的信任;教诗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往往会精彩纷呈。

三、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老师“降格”为学生的助手,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有一种自豪感;想法设法让学生之间有一种竞争,在有序的“热闹”中让学生有所得,使得学生享受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气氛的创设有以下几种方法:

合作交流,展示分享。学生之间通过讨论,自己有所得后,老师要提供给学生交流展示的平台,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人地位,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把握时机,引导点评。学生的课堂展示难免有不太准确全面的地方,此时,老师不能急躁,让学生充分发言后,穿插点睛妙语把学生引向正道。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的活跃性又使学生有了正确的认知。这样才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有效课堂。

大胆发问,尊重观点。老师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应放弃师道尊严,容许学生的奇思妙想甚至对老师的发难,学生对问题的结论有新的看法时,老师首先要尊重,然后是表扬,最后才是引导辩驳,此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措辞,千万不能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是最终目的。对学生指出的老师的不足,老师反省后,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是有个性敢质疑的现代的学生。

农村学生论文例8

今年秋,响应教育局号召,有幸去金坛市水芹之乡——朱林镇中心小学支教。我所教的是一批淳朴的农村小学生,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色彩斑斓的田园风光和草草叶叶蕴含着无尽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山水田园”这些农村资源,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农村孩子受教育的独特优势。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让孩子们到田野到果园去,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让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正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蕴含山水和田园的浪漫气息。

一、干农活,品尝艰辛

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学提出独到的见解,即“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农村孩子或多或少都参加过一些农业劳动,但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要求下才去做。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要求节假日和周末同家长一起干农活,把在干活时看到的、听到的和怎么做的说出来、记下来、画下来。这样,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宽阔了,对劳动的理解提升了。学生一旦对农村生活产生兴趣,就会有深刻体验,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只有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他们的生活才会充实起来,才学会做事、做人,才会表达和抒发出真情实感。

二、赏农景,亲近自然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于是,我们经常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按季节的变化把学生带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引导学生观察化冻的泥土、柳树的嫩芽、泛青的小草、回归的燕子、飘动的白云。只要教师增强生活教育的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记,他们就会发现身边事物的无限美。学生写野花:“树叶还没长出来呢,路边、桥头,野花就开满了。有浅蓝色的喇叭花,黄色的芽花,白里透红的缚苗花,她们先把春天迎来了。”孩子一旦睁大眼睛去发现,去寻找,世界就像一个五彩缤纷、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呈现在他们面前!大自然给予他们学语文无穷的天地。

三、记农事,培养情趣

村村有故事,家家有故事。学生看到什么事,听到什么事,做了什么事,都要求学生收集起来。事无大小,鸡毛蒜皮,瓜秧豆菜,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就值得写下来。当然,孩子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会更容易些,像捉知了,跟妈妈去卖西瓜,下河洗澡摸河蚌……都可以写得童趣十足。写写身边的事也不难,邻居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家里两只大公鸡斗架,燕子在屋檐下筑了巢,稻子大丰收……至于他们听到的,如爸爸妈妈饭桌上说话,邻居乘凉时的闲聊,爷爷和村长的小小争吵,都可以从中捕捉到有意思的内容。哪怕只写短短几句,也有农村风情跃于纸上,成为宝贵的习作材料。

四、写农民,感受淳朴

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自有农家生活的小天地,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广阔天地,去寻找习作的丰富

转贴于 http://

农村学生论文例9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868%1717%88%77%

中段8383%77%66%44%

X2=6.74%26lt;X2(3)=7.81P%26gt;0.05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这种趋向的儿童轻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表16、学校做清洁时

认真做老师在就认真,不在就马虎边做边玩不做要受罚,只好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565%88%1919%88%

中段4545%88%3131%1616%

X2=9.2%26gt;X2(3)=7.81P%26lt;0.05

表17、对左右为难的事要果断选择一种方法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7575%2525%

中段6060%4040%

X2=5.14%26gt;X2(1)=5.02P%26lt;0.025

表18、做事不成功时,你是

不服气,再做总结教训请别人帮助不再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525%3939%2424%1212%

中段3131%2727%2929%1313%

X2=3.36%26lt;X2(3)=7.81P%26gt;0.05

表19、对学校的纪律和常规要求

自觉遵守老师来就遵守有时违犯经常违犯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747%99%4141%33%

中段5454%1818%2323%55%

X2=9.06%26lt;X2(3)=7.81P%26lt;0.05

统计分析表明摘要:

——自觉性较差摘要:35%~55%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

——不够果断摘要:中段40%,高段25%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

——坚韧性不够摘要: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6%~42%。

——自制性不强摘要: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51%。

X2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竞争意识不强。

表20、竞选干部时

我能行努力争取当干部要多做事无所谓不愿当我不行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99%4646%99%2020%11%1515%

中段2121%3939%1212%1414%11%1313%

X2=6.9%26lt;X2(3)=11.07P%26gt;0.05

4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和竞选干部,其中近1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农村小学生竞争意识不强。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

四、成因分析

(九)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

表12、你是这样想的或这样做的请打√,否则打×。

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

是(√)否(×)是(√)否(×)是(√)否(×)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7474%2525%7575%1515%8585%

中段2323%7777%2828%7272%2222%7878%

从表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集体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能源、资源,这是令人欣喜的。但仍有15~28%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公德意识不强,自私,缺乏责任心,勤劳节俭意识差,面对举手就可解决的小事情也推卸责任,视而不见。这样的学生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促使他们逐渐转换,形成良好的心态。

(十)不良情绪摘要:

表22、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愉快一般有时烦不愉快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626%3333%3535%66%

中段7272%1818%66%44%

X2=46.8%26gt;X2(3)=12.84P%26lt;0.005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非凡是高段,感到有点烦或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天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新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其原因,反思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保持旺盛的精力,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生活中。

从调查统计和X2检验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目前状况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新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新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摘要: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新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摘要: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熟悉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新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新问题,学生心理新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探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熟悉,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和“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轻易出现心理新问题。

(四)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和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新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非凡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新问题。

五、策略探究。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闻名德育专家,中心教科所德育探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摘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新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新问题。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目前状况调查,成因分析,探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策略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科研室、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和到心理教育中来,既开设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注重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及时予以指导。

(二)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练习和引导上,不要过多地传授心理知识,避免学科化和医疗化倾向,同时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及时咨询指导,矫正练习,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炼,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集体观念。

(三)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注重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障碍。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熟悉,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保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把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的心理障碍。

(四)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和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和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非凡是要转变家长的意识和改进教育方法,因为家长教育观念,教养水平,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凡明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甚至相矛盾最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五)加强区域性校际合作。

区域性学校间应加强联系,定期互通心理教育信息,举行经验交流,互派教师学习,发挥区域性资源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方法互补,缩小农村学校和先进学校间的差距。

定期组织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心理素质。

摘要摘要:本报告通过200名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新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的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是学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成因及策略

一、调查目的摘要:

21世纪是机遇和竞争并存,希望和痛苦并存,光荣和苦难并存的时代,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重挑战。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为了搞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三峡库区区县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探究》一级子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新问题及策略探究》。我校对三~六年级共200名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新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有益帮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摘要:

我校于2000年5月对三、四、五、六年级各50名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1。

表1、调查对象及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年级性别人数平均年龄问卷教育名回收固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四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五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六年级男255050100%50

女25

总数200200200100%200

(二)材料和方法

调查问卷是南岸区主研小组王永强、龚定碧设计的问卷,共50个小题,其中单、多项选择38题,判定12题,由学生按问卷导语和各题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回答。

(三)统计摘要:

1、

对单选题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同一调查题目选X2检验,考查是否有年龄(年段)差异。

2、对多选题,判定题按实际各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各年级有效卷总数做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结果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学习习惯、喜好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目前状况摘要:

表2、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替老师学习替父母学习读书后找大钱同学间好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171%0022%2323%44%

低段5959%22%77%2424%88%

X2=7.24%26lt;X2(4)=9.49P%26gt;0.05

表3、课堂上老师提问

马上回答想一会再回答等别人答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414%4646%77%3333%

中段3636%4040%66%1818%

X2=14.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4、老师布置的作业

认真完成完成一些不完成边做边玩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212%33%1616%

中段8383%66%11%88%

X2=5.95%26lt;X2(3)=9.81P%26gt;0.05

以上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学生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新问题上,中段有24%,高段有40%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中段为83%,高段仅为69%,X2检验表明,中高段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高段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焦虑方面

表5、期末考试时

心情紧张有点紧张无所谓有信心,不紧张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2424%4747%55%2424%

中段1616%2020%1010%5454%

X2=25.7%26gt;X2(3)=12.84P%26lt;0.005

表6、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是不是

人数%人数%

高段3636%5454%

中段5757%4343%

X2=24%26gt;X2(1)=7.88P%26lt;0.005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稍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假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表6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平安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X2检验表明,中、高段小学生面对不同的外界因素,焦虑的程度有显著差异。

(三)冷漠、孤僻

表7、看电视碰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跟着流泪没有眼泪那是假的非常激动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4848%1212%2222%1818%

中段4545%1212%2929%1414%

X2=1.54%26lt;X2(3)=9.81P%26gt;0.05

表8、和同学在一起,你感到

快乐一般不合群孤独自卑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060%282866%66%00%

低段6969%1717%44%88%22%

X2=5.89%26lt;X2(4)=7.78P%26gt;0.1

看电视碰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41%,高段有34%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和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表8表明,30%~40%的学生和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X2检验表明,冷漠、孤僻的心理障碍无年龄的显著差异。

(四)羞怯、胆怯、羞涩

表10、家里来了生疏客人摘要:

喜欢主动招呼不理睬怯生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1515%5050%2121%1414%

中段1717%4747%1616%2020%

X2=1.94%26lt;X2(3)=7.81P%26gt;0.05

表9、见了熟悉的长辈

主动热情招呼不好意思躲起来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969%1919%1212%

中段8181%77%1212%

X2=6.48%26gt;X2(2)=5.99P%26lt;0.05

家中来了生疏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熟悉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非凡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五)交往情感闭锁

表11、和新朋友在一起

主动邀请一起玩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6161%2626%1313%

中段5858%2222%2020%

X2=1.96%26gt;X2(2)=5.99P%26gt;0.05

表12、受到委屈时

为自己辩解和人争吵独自生闷气

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656%1414%2929%

中段6161%1818%2121%

X2=1.04%26gt;X2(2)=5.99%26gt;0.05

表13、你心中的秘密最想告诉

老师家长好朋友谁也不说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77%2121%2929%3333%

中段1919%2828%3636%1717%

X2=17.72%26lt;X2(3)=12.84P%26lt;0.005

这几项统计表明,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和伙伴沟通,中段有21%,高段有29%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7%的中段学生,33%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新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新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轻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六)攻击性强

表14、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时

原谅要求对方道歉骂对方反踩他一脚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高段5353%2222%88%1717%

中段6565%2020%66%99%

X2=4.06%26lt;X2(3)=7.81P%26gt;0.05

表15、对小动物,你

喜欢不伤害捉弄喜欢弄死

农村学生论文例10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一)立足课改,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全面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及环境意识等,即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却普遍把学生当作任人摆布的对象,片面强调学习。

(二)强化责任,科学管理,让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功能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形式特征决定了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学校除了要肩负教育职责外,其中许多原本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无形当中也转嫁到了学校的身上,甚至许多为人父母的义务也都悄无声息地落到了校长和老师的肩上。各项管理工作千头万绪,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责任意识,以人为本,实行科学管理。首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情感关怀作用。学生最初的健康个性及道德意识的培养必须是在一种充满爱心和情感互动的教育情景中进行的,只有教师对学生给予真诚的爱、理解、关怀和信任,学生才能以同样的方式和情感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帮助别人。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抓好教学管理外,更要努力学会如何关心、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用无微不至的情感关怀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信心与热情以及面对挫折的勇气和乐观精神。其次,要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各科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深挖教材,认真研究教材当中的每一处细微的感彩及表达方式,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实现每节课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要用真爱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关怀学生的情感,教态自然、适度、得体,表情真挚、谦虚、亲切,用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动人的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在课堂上形成直接的师生情感交流。第三,要充分调动生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生活教师的责任和目标不仅仅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机械地管理好学生的衣、食、住、行,更要把父爱和母爱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细节当中,把后勤营造成学生的“家”。同时,所有生活教师必须通过积极参加各级专业技术培训及相关理论学习,提升专业素质,努力改变自身在学生健康个性培养及情感态度教育方面的无为窘境,改变那种仅凭自身生活经验来管孩子、哄孩子的做法。在学生的后勤生活管理中,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有主见、有情感的完整的人,教师不该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权威者,而应是一名与学生有着平等地位的关心者、关爱者。

(三)搭建家校亲情平台,挖掘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

寄宿制学校不是一个孤立的所在,更不是与家庭截然分开的组织,学校与家庭是一个联系广泛的共同体,学生、家长、教师都在其中成长。学校要积极构筑家校共同体,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主体责任,共同研究教育方法,共同关注孩子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尊重家长并主动及时加强联系。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家长采取命令的态度,要和家长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同时,联系不但要积极主动,更要及时。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和不良行为,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实事求是地分析,共商教育良策,从而有效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家长并不等于迁就家长,对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要支持,对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要批评纠正,并可以适当的采取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与家长沟通。其次,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把提高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水平当作教师的职责。教师要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仅要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也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与配合,关心自己孩子的教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一个家长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同时,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能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当注重孩子人格品行及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给孩子理智和理性的爱,适时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以及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等优秀品格。第三,积极创设家校联系机制。这是学校了解、研究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校与家长相互理解与信任、融洽家校关系的有效渠道。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及情感教育的作用。教师要保持与家长及时的联系和沟通,与家长沟通时,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并预防。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学生生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个性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健康成长。学校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相关工作,形成家庭与学校的共管合力,比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并适时组织好家访,深入监护人家中进行面对面沟通等等。

农村学生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20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学习特别困难,探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

第一,学校教学现状单一化。教学评价单一化,在评价目的上,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在评价重心上,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在评价内容上,存在片面和单一的倾向;在评价主体上,教师是唯一评价的主体等等。

第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热情不够,动机不良。一些学生因小学时的基础太差,学习缺乏自主性,到中学时,跟不上班,对语文学科失去了兴趣。在一部分人的意识里,语文似乎是较为容易对付的课程,数学课不能随意缺,语文课缺几节并无大碍。就这样,一门充满智慧的语文课,成了一门无足轻重,让学生感到厌倦而无奈的课程。

第三,教师的素质偏低。地处偏远的农村,很多师范类大学生不愿下乡从教,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师范生成了骨干力量,但师源不够。于是,其他专业转行教育成了师源之一,仍达不到所需,便从小学中抽调教师,补充师资所缺。这样,农村中学教师素质与城市中学教师素质产生了很大的差距。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教师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产生兴趣,并在具体的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否则,就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教学目的。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改革评价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在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发展。不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

二、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热情及良好的动机及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认识倾向,如果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得到满足,就会用愉快情绪使这种需要进一步加强,因而兴趣愈浓,产生的热情就越高,这样就有直接推动良好的学习动机。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以下方法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1. 经常查阅工具书

读书学习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的种类很多,除了字典、辞典外,还包括文献资料、索引等供查考使用的图书。

2. 坚持写日记练随笔

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的所言所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选择、有重点地记录下来。日记对积累写作材料、储存知识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日记不但形式十分灵活,可长可短,可叙事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说明,而且内容也非常广泛,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自己想什么就写什么,不必进行过多的加工。最初可能写得很简单,语言也不一定通畅,坚持写下去就会逐渐提高。写日记主要是为了练笔,练习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能力。因此,只要有利于练笔都可以写。

3. 勤读课外书籍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但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唯一渠道,我们还必须从课外渠道中学习语文。在如何利用课外学习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在设计课外活动时,尽可能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这样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手脑并用。

4. 专心致志听课

听课除了认真听教师讲解外,还要动笔,在书上划划、圈圈,在笔记本上记下重点、难点和疑点,要边听边思考,听课要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要点,与此同时要积极思考。很多同学往往不注意课堂听讲这一环节,忽视一节课的内容,但在课外却要花几个小时才能弥补上。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整体素质偏低,很多师范类大学生不愿下乡教学,这就造成城市师资饱和、农村资源缺乏。教育部门一时也改变不了这种现状。我们农村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如:自修专业课、参加函授,自学考试学习等等。变阶段学习为终身学习,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

总之,当前农村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学习困难,在弄清学生学习 困难成因的基础上,指导和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是学校和教师所面临的不容回避的教学难题之一。解决好学生的学习困难,大而言之,是学校和教师践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理念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小而言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提升学校的地位和品位都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