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19 01:19:33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1

河北师范大学 第12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965

社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促使许多普通高师院校加大了经管类专业招生培养计划。但由于师范院校自身的特点,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相对明显。存在着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教学方法简单、实验师资匮乏、实验场所设施设备缺乏、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等系列问题。因此,普通高师院校需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增强实验教学环节,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一、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经费短缺,实验实习场地设施设备不足

普通高师院校由于自身专业特点以及师范专业学费低,相对于“985”、“211”等重点高校,国家对普通高师院校的拨款少,造成教学经费非常紧张。普通高师院校的经管专业多是近年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较短,而经管类专业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又非常重要,实验教学需要建立一定的实验场所,配备相应的实验教学软件、实验硬件设备和实验所需器材与耗材,因此实践教学环节费用偏高,这就更加凸显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不足。国家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政策与经费,但惠及普通高师院校的相对较少。

经管专业除了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外,校外实习也是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环节。实验基本涉及的单位范围广、类型多且实习人员分散,有的单位认为学生实习期短,不会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有的担心学生实习会了解单位的经济、财务现状,有的把接收学生实习当作单位的额外负担,不愿意接收该专业学生实习。因此,需要政府提供政策保障、行政及经费支持,满足普通高师院校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需要,否则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会受到一定影响。

(二)实验教学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经管类专业的教学体制虽经过不断修正,但整体上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认为实验教学要依附于理论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扩展。包含实验内容的课程,实验部分所占的比重大多不超过整个课程课时的三分之一,甚至有些只安排几课时。实验的随机性大,缺乏科学规划。设置的独立性实验少,实验形式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要完全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实验设计环节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授课指导不足。因教学组织繁琐等因素,实验教学体系中缺少设置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动力。

(三)实验教学目标单一、方法呆板,不符合培养要求

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师多数出身于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上仍习惯采用理论讲授、分组讨论及问题问答等传统理论课教学方法,只有少数教师能够采用演示法、参观法、案例法等常规方法,而能够运用角色扮演、沙盘推演、综合演练等先进方法的教师甚少,致使实验效果不明显,与实验教学要求有差距,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一些高校把理论教学方法、目标定位等机械地运用到实验教学,对课程要求不加以区分,不同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相同,实验要求一样,使用的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学内容相同,致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符,不符合社会需求。

(四)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不能紧密衔接

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起步较晚,教学计划中实验课程、实验内容,多数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试验后逐步并入的。在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或时间安排上,不能与专业理论课紧密结合。教学计划制定缺乏科学严谨,特别是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经常与理论课、先导课前后顺序倒置,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内容脱节,教学内容各自为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业务流程等知识的理解,理论和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实验教学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些教学管理部门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疏于管理,认为经管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只需提供实验场所、实验软硬件环境,实验课程的指导和讲授比较简单,学生自主练习就行,无需独立管理;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课条件审查不严,实验教学的教学考核制度不够严格,教学考评未纳入本学科考评体系中;实验教学管理上存在漏洞,实验成绩评定不科学,量化指标少,随意性大,缺乏对教师实验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验成绩的有效监督;理论教学中的听课、考勤、查课、督导制度很少应用于实验课程中;部分实验课合班上课,一位实验课教师要指导几个班的学生,辅导覆盖面小,学生出现操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些实验课缺少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缺少评判标准。日常管理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经管实验教学质量。

(六)实验师资队伍缺少培养计划,实验教师地位低

实验师资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方面的主力军,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实验师资队伍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许多高校没有把实验师资队伍纳入本学科的师资培养计划,实验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实验课程是专业理论教师兼职实验教学,缺乏实际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后期培训不足。实验教学不易出科研成果,实验教师在职称评定、科研课题等方面缺少支持,致使一些教师不愿做专职实验教师。经管类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应用学科,多数人认为实验课层次低,是技能的简单重复,劳动强度大,多数教师不愿承担实验课的教学;学校存在歧视政策,不重视实验教师,使高层次人才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验师资队伍短缺制约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由于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因此,必须抓住主要问题,建立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设计能力并重的实验教学平台,创建完善的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这是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出路所在。

二、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经济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彼此联系又相互独立,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深化延伸。因此,二者在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同等对待。要建立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一套包括实验教学课程、实验计划、实验教材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在内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应符合层次性和专业差异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于普通高师院校本科生层次来讲,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突出操作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突出能力考核。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制度、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建立从事实验课程教学与改革的激励机制,提高老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 强化实验教学的独立性,改变实验教学从属理论教学的状况。

(二)加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结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特色,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统筹规划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整合现有实验课程,开发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课程。许多院校实行了经管大类招生,这就需要将前期的大类培养实验课程与后期的专业培养实验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保证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与专业理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和有机衔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先后顺序,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积极建立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型、综合设计型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等。

(三)构建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及内容体系

在实验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如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培养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构建专业认知实验、流程模拟实验、综合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专业实验模式,涵盖单一课程实验、单一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不同层面,并与理论教学有机衔接,突出任务驱动型知识应用实训。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以基础能力的训练向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融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分散的实验教学内容系统化、层次化,形成科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实验教学专职师资队伍,保障实验教学顺利推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丰富的实务专家进入课堂,形成学校与社会无缝对接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实验教师保障机制,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机制,设立实验教学专项课题立项,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向实验教学教师倾斜;提高实验课特别是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课程的课时报酬,以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更能安心、专心和热心于实验教学;加强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培训,进行进修、交流、访学、企业锻炼等多方位技能提升培训。

(五)加强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打造虚实结合的校内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统一规划,合理配置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常规实验硬件设备,购置必要的配合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系统软件、企业实际应用的管理软件,以及模拟企业运营管理的仿真类软件,同时针对某些特色专业,如专业特色明显的物流管理专业可建立配置相应物流设备的专业实验室,也可“把企业搬进校园”,建立诸如工商、税务、银行、企业环境等实地模拟场所和器材,以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不容忽视,选择声誉好、管理制度完善的单位签订实习、就业、科研等合作协议,成为挂牌的实习基地,校外实习要将分散实习、自主实习与固定实习结合起来,使实习过程规范化,实习基地标准化,达到学校、企业双赢。

总之,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需要院校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专业院(系)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齐抓共管,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强实验教学的软硬件建设,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形成认知实验、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创新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经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广梅,王小逸.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

[2]李远东.财经类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河南教育,2010

[3]昆杜斯・托合塔森.关于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2

一、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模糊

有一种观点认为,增加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实验课的数量,就是重视实验教学,这是一个极端的错误。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工作,首先要考虑学校的类型、所处的地区、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将要服务的区域等因素,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分析,应在明确定位后再进行建设。在条件不成熟、未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之前就一味地盲目投入建设,其结果是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建起的实验室将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由于扩招的原因,许多学校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新专业仓促上马,致使“思考不充足、目标不明确、计划不完备、实施不齐备”成为了普遍现象。之后为了迎接新专业的评估,而增设了实验室、购置了实验设备等,在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再逆向制定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学计划,以至于实验计划的执行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甚至无法彻底执行。这种被动的“补救式”的实验教学计划的制订方式,其结果导致实验教学零散而不成体系。

(三)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普遍性原则,既应贯穿于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而现行管理体制导致了二者无形的分离,很多学校的机构设置,在学校的层面上既有“教务处”,又有“实验教学管理处”,二者之间不是隶属关系,而是作为两个各自独立的部门存在。从二级学院层面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属不同的领导分管,极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割离。

(四)缺乏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项目

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课的开设完全从属于专业理论课,开设的实验以课内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实验)为主,实验的目的以验证理论为主,操作性、验证性的实验所占的比例偏高,而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及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例极低,学生在做实验时无需思考,只要按实验指导教程进行操作即可,其过程是“书本―操作”的机械过程,缺少“书本―大脑(思考)―操作(验证)―大脑(再思考)―创新”的思维加工过程。

(五)违背了学生认和发展的规律

本科教学实验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由感性到理性、由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顺序加以排列。现实中教师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常出现顺序颠倒的混乱现象。例如,为了参加某专业竞赛,教师会特意把部分实验课程提前或推后,出现综合性实验在前,基础性实验在后的情况,由于缺乏知识基础,学生在试验中仅凭感觉进行操作,无法达到实验的目的。

(六)缺少实力雄厚的实验教学师资团队

教师不愿意承担经管类实验课,其原因有以下三个:首先,经管类实验教学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实际操作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实验准备所耗费的时间比单纯的理论课要多得多;其次,在综合知识的掌握及与社会接轨方面,对教师也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还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实验内容、方法的更新;再次,一般实验课的课时费(报酬)普遍低于理论课,导致有的实验课多年来仅有一位教师任课,而依靠单打独斗是不利于促实验教学发展的。

二、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经管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其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一下企业资源规划(ERP)、企业行为模拟、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等四个模块。

(一)企业资源规划(ERP)模块

本实验旨在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开发、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以在ERP软件这一共同的管理与技术平台上融会主修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在与其他相关专业互动过程中强化自己的主修专业技能。

(二)企业行为模拟模块

企业行为模拟实验,是一次综合性的管理实务和实践、以及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素质扩展型实验,缩短理论教学与管理职业岗位的管理,提高综合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要求。本模块模拟经营一个经过三年创始期的生产制造企业,产品为全自动洗衣机、电脑和数码相机。由8人进行职位分工,借助ERP软件,模拟经营企业两年。制定企业决策并贯彻实施,经营过程中记录企业的财务、生产、供应链等方面的变动与业务流程。各职位人员分工协助,合理使用用友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经营结束后,对两年模拟经营,进行总结分析,整理出企业经营报告。

(三)企业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模块

以生产制造企业业务为中心架构项目内容体系。生产制造企业较典型、较全面地体现了企业运作与管理的一般规律,而且,在其运行过程中,必然与供应商、客户、银行、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信息中心、会计师事务所、人才交流中心等一系列经济组织发生错综复杂的往来关系。鉴于此,首先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中心架构本项目内容体系。本模块是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沿着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方向拓展项目内容体系

以生产制造业务为主的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提升为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络状校内仿真综合实习内容体系,真正搭建起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广泛受益面的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基地。

2、着重开发、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决策能力、综合执行能力

对处于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仿真运作。校内仿真综合实习总学时240,总周数6周,大学四年级第1学期开设,为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政学、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经管类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为新闻学、法学、广告设计等3个非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选修课。

3、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

为了使理论教学在“仿真综合实习”中得到深化,除开设一系列研究设计型实习项目外,各个单元还设有“思考与研究”栏目,举办专题论坛,实行学生科研立项制度,引导与组织学生对仿真综合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大量经济与管理现象自觉地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探索。为了避免实习内容的简单重复,分别实习的不同阶段,对实习的成效和成果提出不同的要求。实习前期,强调业务的系统运作;实习后期,将常规性、程序化业务尽可能推到后台借助计算机软件去处理,将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非常规性、非程序化、带有较强的研究设计性、综合决策性的业务上来,以切实加强学生研究设计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的培养。

(四)校内创业创新实践模块

根据学生“情商水平高,动手意识强,学习往往靠兴趣驱动”等层次群体特点,全面规划课堂、校园和社会全方位教学,要求学生“课内认真起来,课外忙碌起来,用足四年时间(即利用好假期)”,通过“兴趣引导、师生互动、科研训练”教学模式,优化课内,强化课外,以实践引导与检验教学,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因材施教培养人才、涵育人才、发现人才。

三、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一)明确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目标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应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建成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的开放大学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建成覆盖全民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实现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互联互通,支持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化服务,构建以开放大学为主体,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参与的终身教育网络。因此,经管类专业本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保学校经管类课程“单项型实验、课程综合型实验、专业综合型实验、跨专业跨学科综合型实验”实验教学体系有一个坚实的平台

2、确保实验项目内容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教与学组织形式体系、学习成效考核内容与方法体系有一个科学、实用的管理机制

3、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有一个先进、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管理模式创新

1、实验教学管理创新

在实验教学方面,由教务处牵头统一制定并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的政策文件包括: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新开实验课程,精品实验项目建设标准,校级精品实验(实训)试点建设立项,课程设计,仿真实习教学安排,实验教学档案,实验软件需求,实践教学执行计划,实验教学检查等制度规范,并通过教学文件、工作计划、工作会议等形式具体落实各项措施。

2、实验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在实验队伍方面,由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实验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目标,主要职能,基本任务,工作机制、实验设计岗、实验教学岗、实验技术岗、实验管理岗等岗位职责,管理与绩效考评、工作量及其报酬核算、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3、实验管理模式创新

在管理模式方面,由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等职能部门分别在中心机构设置、岗位编制、考评机制、单专业实验分散管理与跨专业集中管理模式、虚拟教研室设置、实验教学四只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具体建设支持措施。

4、设备环境要求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3

一、高等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经管类专业属于综合应用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的普遍现状是各院系以自身专业为依托,独立建设、分散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院系的独立教学,但在内容上缺乏复合性,在技术上缺乏统一规划,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在培养学生模式上缺乏连续性。其次,学校专业理论开设过多,忽略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教学。学生几乎没机会到企事业单位内部多个部门和岗位参与业务活动得到锻炼和提高。在实践安排和具体操作上对教学和实习单位都有较大困难。因此,经管类跨专业仿真综合实验成为财经类院校进行实验教学的突破口,是培养应用型管理类本科人才的新途径

二、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的背景

2011年11月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合校成为山东财经大学。合校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为建设高水平财经大学,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管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场景仿真化、业务虚拟化、机构模拟化、区划功能化"思路建设了企业运营管理仿真(Enterprise operation)实践教学基地。基地投资450万,目前拥有微机158台,电子沙盘、实体沙盘各一套超窄边DID拼接液晶显示大屏幕1组,场地总面积810平方米。

基地拥有一个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和六个场景化实验室(内设十个功能区),可同时容纳150名学生开展综合实验室实习,每年承担19个管理类本科专业的2000余名学生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就业创业校内实习。

三、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目的是提供一个跨专业、全面的、体验式的学习平台。现就我校经管类仿真教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

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的建立与开发是与教学相适应的综合实训、实习、实践服务平台,并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提高学生就业率。

1.建立仿真市场环境

为了提供更加接近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实验的市场环境建设应尽可能涵盖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各种机构和角色,如下图一、图二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内容主体结构图一:

2.建立EOMS综合实验平台(项目内容)

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实验课程整合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税收、金融、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是面向管理类专业的一门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由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中心联合相关学院、软件服务商共同开发。它是以制造企业和商贸公司为主体,通过深度挖掘现代企业内部运营管理与外部服务业的内在联系,营造仿真的商务环境、政务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虚拟经济业务、管理流程和仿真教具为载体,吸纳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企业经营和业务运作的综合实验。2013年3月11日-17日,企业运营管理仿真综合(英文简称:EOMS)实验课正式开课。EOMS首批学生来自2009级工商管理学院3个本科毕业班。教学团队利用进行实验教学。

(1)EOMS教学管理的功能

①立体规则:②建立环境:③设定规则:④数据平衡:⑤参数控制:⑥控制制度。

(2)EOMS六大实验项目

①企业创立EOMS实验:②企业经营 EOMS实验:③业务运营技能EOMS实验:目④业务专项技能EOMS实验:⑤协同EOMS实验:⑥学习提升能力实验。

(3)软件主要功能

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图2EOMS综合实验基本业务流程

3.设计业务关系结构(制造企业实验项目)

除了最大限度地仿真生产制造企业核心的制造流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生产流程细节,仿真综合实验还要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全过程中企业内部各个相关部门和外部参与方的作用。

(二)实验教学组织设计

1、软件功能的特点(学生组织、教师组织)

仿真性能创造接近企业真实运营现状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类市场环境等。

博弈法:百余名学生组成数十个公司,仿真数十机构,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博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了学习、探索的潜能。

实景模拟法:在工作环境仿真、工作业务仿真、业务单据仿真的竞争环境内配合案例,让学生在实景环境中去体验成功与失败。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更大锻炼,自身的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协作法:一个团队由多名成员组成,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业务、账务处理有多人协作完成,学习过程中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的沟通配合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可以实现信息交流,相互补充,激活思维。让学生就教材中的理论、说明的现象,畅谈自己的体验好感悟,使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中来。

激励法:指导老师有意识设定一些陷阱,引诱出错让学生感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挫折体验,推动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激励学生专业化、实用性技能的学习。

验证法:根据各企业与机构的计划,对各个仿真运营团队的决策、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点评,专题点评,阶段点评,在点评中实施指导,在指导中进行点评,增强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专业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发现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素质、验证经营理念。

轮换法:在一个实习周期内,让学生轮换模拟岗位,不仅从专业出发,而且从学习兴趣出发,深入到生产企业、制造企业及服务业中,从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两个角度认知行业、认知企业、认知业务,从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处理的方式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习惯,便于从业时更能理解同事的工作方式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2.考核评价如下

四、结语

EOMS综合实验平台顺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构建了以制造业为驱动,以现代服务业为环境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程业务链,资本运作业务链相互交织,高度整合的网罗仿真综合运作实验内容体系。基地同时面向的学生综合类、管理类学科经晒以及教师科研活动开放,为校外合作企业提供管理咨询与服务。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65-03

一、体验式“三创”人才的培养模式

江南大学商学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课程间的相互衔接,构建开放、多元和动态的课程体系,将“三创”教育理念贯穿实验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突出素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体验式“三创”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或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境体验和实践体验,认识创新创业实质,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塑造创新创业品质,提高创新创业技能,最终培养出具有“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管类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

二、体验式“三创”实践教学体系

综合训练中心按照“全程贯穿、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了“五个阶段、五大系列、三个结合、三个层次、一个宗旨”的体验式“三创”实践教学体系。

“五个阶段”包括课程实验阶段、专业综合实训阶段、情境模拟实践阶段、研发实践阶段、专业社会实习阶段五个阶段;“五大系列”包括演示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研究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五大系列;“三个结合”是指通过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实践教学模块、课余实践模块三个模块,实现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科研、学校与社会的三个结合;“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是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第二层次是培养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人才,第三层次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一个宗旨”是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共同提高。在这里,“五个阶段”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手段,“五大系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三个结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平台(如图1所示),“三个层次”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一个宗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根基。

三、体验式“三创”教学模式的构建

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开展“体验式”教学,打造了经济管理类实验、实训、模拟、研究和创新这五大平台;组织学生参加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情境模拟实践、研发实践和专业社会实习五个阶段的实践教学活动,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向讲授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相结合,理论升华与理论应用相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

四、“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实施

(一)情境创设式体验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情境的设计,通过情境模拟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综合训练中心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掌握解决该问题的适当方法。

1.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情境创设“体验式”教学。综合训练中心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搭建相关课程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实践平台,突破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空间的局限,缩短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强调学习资源的自主化、协调化,通过生动和图文并茂的公司场景或实际工作场景的创设,实现从传统教辅工具的“静态学习”到“动态学习”的飞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让学生消除学习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各种软件和多媒体仿真技术,以情境模拟实践的方式完成课程实验,使学生能够以一名职业人的身份加入到情境模拟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潜在智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和谐发展。

2.基于教具的情境创设“体验式”教学。教具情境具有直观、感性的特点,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模拟实践环境。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现有基于教具情境的实验室包括:管理工程仿真实验室、项目管理仿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操作实验室、现代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综合实验室、利奥物流应用技术实验室。以管理工程仿真实验室/项目管理仿真实验室为例来具体说明教具的情景创设。在该实验室内,可以沙盘为载体(ERP沙盘和项目管理沙盘)创设情境。学生模拟公司或项目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参与带有挑战性的“模拟经营”,在相互的博弈中动态地体验企业经营管理/项目管理,并通过每个团队的决策与实施以及每期模拟的结果和老师的点评,学会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学会团队协作、换位思考,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项目决策。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现实中真实的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完成企业资源计划、项目管理、生产管理、专业实习等课程实验,可培训学生参加各类创业大赛。

3.基于案例的情境创设“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为主要特色的一种新型案例教学法,它突破了以往案例教学法中仅限于对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回顾式分析与讨论的方式。体验式案例教学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践者的立场上,模拟一种实际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自身经历总结归纳,进而上升为共性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性思想。启发、引导学生关注或投身于某一具体事件,将学习者引入经济管理实践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管理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实际教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包括无领导小组实验,职业生涯设计与管理课程实验,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计划书实验和Top-BOSS企业营运仿真原型分析实验。

以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计划书实验项目为例来说明其教学流程:(1)体验任务的布置——案例引入;(2)任务实施——学生自制电子商务网站创业计划书;(3)案例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并展开讨论和分析;(4)概括总结——从分散的个别现象中归纳总结出具共性的结论。

其他实验的教学流程与此大致类似。

(二)校外实训“体验式”教学

为了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和对象,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企业,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性环节都有社会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业务实习、毕业实习等。让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管理,接受企业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对企业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于实际工作,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目前,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正在实施以100个中小企业实习基地和100个中小企业案例研究为标志的“双百计划”,给学生提供更加广泛的实践条件,并结合实习和“双导师制度”,使学生对创业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体验式“三创”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体验式“三创”教学模式的开展,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体验式学习推进了课程的改革,改善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体验式学习强调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获得自身的发展。通过互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学生掌握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自已的素养。体验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由“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中的亲自体验过程,在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获得知识。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身体也加入其中。这是建立在经验、参与和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体验式学习扩大了学习成果的范围,使学习进入到生命领域。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能够生动地感受原来枯燥乏味的道理,能够重新感悟环境,能够实现学习成员间的互动。通过体验,学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得到提升,而且这种提升已经逐步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促进学生身心、人格的健全与发展。体验式教学,使得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获得包括创业的申请、营销、过程、环境、精神、激情、融资、团队、磨难和成功等诸多方面的体验,实现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体验式“三创”教学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目标对象的不同将体验教育扩展融入到竞赛活动、培训、实训以及创业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教育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体验活动建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有助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验式“三创”教学硕果累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许多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主创业;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屡屡获奖;就业率不断提高;等等。

六、结束语

基于“三创”教学模式的诸多优点,经济管理综合训练中心将进一步推动“三创”体验式实践模式的深化实施,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凸显示范中心特色,充分体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张锡东.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2-65.

[2]严伟.浅析情境模拟教学法在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139-140.

[3]张锡东.体验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6):62-65.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5

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已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事实上,面向工科专业学生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目前还没有面向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培训计划,但管理类专业同样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管理学为第12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根据教育部正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后的管理类专业将有40多个。管理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描述为: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现代管理分析方法,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管理工作。

近年来,由于管理类专业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国内绝大多数高校一般都设置有管理类专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管理类专业对实践性要求很高,而很多高校又缺少实践环节或者实践环节不足,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的高校,其效果也并不理想。这样一来,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后虽然具有扎实的管理理论,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本科生教育呈现了“象牙塔”现象,本科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随着管理类专业本科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管理类专业人才已是当务之急。

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不够丰富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教学、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实验教学在理论教学注重实用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实践主要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业能力。科研活动主要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主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创造精神。

目前,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只限于基础实验和模拟实验,学生只需要根据《实验手册》的要求进行操作,便可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由于缺少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实验任务的挑战性不强。毕业实习作为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下学期,而这个时候,正值学生找工作、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因而毕业实习工作常常流于形式。至于课程实习、专业实习和社会调查活动也由于缺少实践活动经费和社会实践基地而较少开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只限于毕业论文(设计),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通常理论性强,偏离实际。虽然各高校都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但真正能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大学生还是凤毛麟角。

2.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教学经费。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除了前期一次性购买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外,日后软件升级和日常实验室管理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为了节约经费,一些实验室长期闲置,只是被用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大多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层面或仅仅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由于尚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校与实习单位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机制,不少高校出于降低教学成本的考虑,不愿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投入过多的实践教学经费,这样一来,实习单位接纳大学生实习缺少足够的动力。甚至一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减少或者取消学生实习环节,用理论课程代替实习课。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对于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专业实验室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大学生实际动手和操作时间不能得到保障。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实践教学经费和实践教学设施得不到保证,将直接影响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高校办学经费紧张是造成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

3.专业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经验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教师主要包括担任各实践教学管理的教师和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师,他们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管理类专业学位教育(MBA、MPA、EMBA)大都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有从政或从商经验。然而,我国高校中面向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由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很少具有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缺少实际管理经验与个人体会。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更注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甚至不能胜任实践教学。例如,“电子商务”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授课教师具备良好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电子商务”课程实验一般包括网上交易模拟实验、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实验、物流管理实验、电子商务安全与认证实验等,如果教师仅满足于模拟实验,实践教学的效果肯定会打折扣,因为不少大学生已在淘宝网开店,他们对于整个交易流程十分熟悉,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模拟实验。

4.实践教学评估缺少标准

实践教学评估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活动,实践教学评估旨在及时发现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条件评估、实践教学过程评估、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等。目前,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评价相对比较完善,而实践教学评估由于涉及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指标、指标权重等因素,教学效果评估比较困难。就评估主体而言,学生、教师、高校、实习单位、教育主管部门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评估的参与者。就评估对象而言,既包括软件设施也包括硬件设施。例如,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实践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实习基地的条件等都是实践教学的评估对象。而建立面向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的权重,而且需要结合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这样一来,建立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意义重大,但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标准却很难建立起来。

三、管理类专业优化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1.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学生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培养的是工科专业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事实上,管理类一些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同样可以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通过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来实现共赢。例如,某校与管理软件供应商开展合作,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学生,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在大三学生中进行动员,根据学生的志愿选择一部分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并与其签定相关协议。该部分学生最后一年的时间均在企业学习,由校方和企业方各派一名指导老师联合培养,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样是在企业里完成。学生毕业后由校方颁发文凭,该管理软件提供商通过其客户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也就是说,管理软件提供商的客户既是软件的购买者,同时也是大学生的用人单位。这种联合培养模式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管理软件提供商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客户的要求,客户由于可以省去培训费用也能从中受益。

2.有效实施教师产学研践习计划

为了满足实践教学对管理类专业教师的要求,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产学研践习。“走出去”就是鼓励管理类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通过参与科研课题或挂职锻炼的方式,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这些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产学研践习对于加强管理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学研践习可以分为半脱产和全脱产两种形式。半脱产一般半年到一年,践习期间仍需要担任教学工作;全脱产半年左右,一般不再担任教学工作。同时,教师的产学研践习经历和成果等纳入聘期考核、职务晋升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请进来”就是聘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政府官员做兼职教师,每个学期邀请他们为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学生授课。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加强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例如,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做到“真题真作”,实现毕业论文与所学专业相结合、与实习单位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3.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

参与式案例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一般案例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展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始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参与式案例教学将教学对象——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参与式案例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从案例的准备、案例教学的组织到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案例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学生始终是案例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案例讨论中所起的作用更像乐队中的指挥。

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用管理理论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参与式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有关管理技能。参与式案例教学解决了案例的来源问题,由于案例来自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他们对案例相当熟悉,从无话可说变成了有话要说。自愿组织团队的本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潜能。事实上,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参与式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外,将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表现与其平时成绩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竞争,往往团队之间的竞争可以达到为荣誉而战的效果,参与式案例教学根本不需要动员便可顺利完成。

4.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针对管理类专业的课程实习,尤其是那些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例如“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营管理”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每个学期理论教学完成之后。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既可以安排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现场介绍,也可以安排学生在现场与生产第一线的员工座谈。考虑到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的安全性,每个班至少需要配备两名指导教师。如果已经有比较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活动完全可以在基地里完成。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实践教学基地不能满足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可以探索集中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鉴于高校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存在的困难,可以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实践任务外包给社会上的一些管理咨询机构,由其负责联系所要参观的单位,设计参观的路线等,双方以协议的形式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校方支付给管理咨询机构实践活动经费。

5.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类专业同样需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管理类专业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打破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起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加大实验建设经费的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通过引进、培训、参加学术交流等方式,构建年龄、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长期以来,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的讲解,最多就是加入一些案例,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果能结合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形象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利用软硬件进行仿真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对照和论证,这样起到的教学效果远比课堂上枯燥的理论讲解要好得多。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6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源,而地方高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要培养出合格的、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或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在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模拟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经管类毕业生往往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却无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缺乏,使大学的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严重脱节造成的,而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模拟平台,能大大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效果,为经管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高校经管类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1.1 经管类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是地方高校培养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21世纪,企业对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既要求有较强的专业实务的应用能力,又要具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对经管类专业从总体上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合理设计,许多课程内容的学习都需要情景模拟或是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知识点,尤其对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用大量案例为手段,但由于很多资料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因此很难开展。这时候就需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理工科的实验室,来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或构建模拟企业的案例资料,使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教学来理解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有利于专业的发展。

1.2 经管类综合实验室建设是经管专业教师科研的重要平台

高校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教学单位,更是一个科研单位。综合实验室的建设为经管专业的教师提供了一个重要科研平台,解决了科研资源缺乏问题,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社会资源少,很难接触企业实际,因而无法开展更多的科研工作,通过综合实验室就可以使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更好地指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 经管类综合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有效解决经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多单位都已经满员,即使有企业愿意接受实习生,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学生们也很难接触到实际工作,比如无法看到企业的生产流程,无法接触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资料等,只能去做一些辅的工作,难以达到实习的目的。综合实验室的建设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基础,能够解决社会现实给学生带来的实习困难,能够丰富学生的能力结构,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尽管各地方高校已基本建立了经管类的实验室,但是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起到综合实验室的应有作用,现就问题分析如下:

2.1 经管类课程的实验课开设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全相符

由于经管类实验课程的地位相对理论课要低,因此很多课程按照课程体系设置总课时中有部分实验课时,而实际中这些课程很少上实验课,全部都是课堂讲授;还有一部分要求单独设置实验课的课程,却把实验课变成从属地位,没有单独的实验内容设置,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使学生很难仅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理解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也为这些课程的后续学习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难以达到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2.2 经管类综合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少,教学手段难以提高

地方高校相对于重点院校资金来源较少,加之经管类实验室相对于理工实验室的投入产出效益较少,因此,导致在高校的资金投入方面更偏重于高效益的理工实验室。经管类综合实验室的资金缺乏,使得很多实验课程无法获取更好的计算机软件来支持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甚至有些课程比如会计手工实验课程的会计用品资料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量,只能在实验教学中缩减某些实验的设置,因而导致实验开出率较低,难以达到实验课程的预期效果。

2.3 专业实验教师师资缺乏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7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和其他文科类专业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相对于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同类专业来说,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方方面面,这也对物流管理专业老师的专业背景、学习经历、研究方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相对较晚,教师的教龄较短,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不足。一些教师由于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由原来的管理、运输、经济等专业教师岗转岗至物流管理任教,对物流专业的了解也仅停留在理论程度,很难要求做到实践教学的行家;新引进的博士或研究生在校期间大都跟随导师从事理论研究,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指导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尤显不足;此外,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占比更显不足。

(二)实践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大部分,在实践课程设置上,无外乎课内实践、企业参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校内实训以实验室教学为主,利用学校现代物流实验室里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设备、AGV小车、装卸设施、重力货架、超市、条形码、RFID等物流设备及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超市MIS管理系统等物流管理软件,增加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及相关控制系统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但由于缺少资金及配套的实践教材、指导人员等,导致对很多软件、设备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操作,如超市的MIS系统仅是老师演示一下,受实验商品种类、品种、规模等因素限制,学生对超市MIS系统的学习和应用与实际大型超市商品管理大相径庭。校外实习亦基本流于形式,老师下达课程实习任务,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大部分学生很少真正深入企业实习,联系实习单位的对口程度、企业规模、实习岗位也很难得到保障,即使有机会去企业顶岗实习也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并不能使学生积累经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此外,作者近十年的实践教学发现,缺少有效地监督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是校外实习形式大于内容的重要原因。

(三)实践教学资源方面的问题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操作性、系统性和资源整合性等特点,相对于其它管理类专业而言,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大量必备的实践教学资源作为支撑。而且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理念、物流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要求更多的配套资源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物流设备采购较为昂贵,建设一个现代综合物流实验室,学校需要投入几百万的资金,即使是具备仓储、搬运、分拣等最基本功能的物流实验室也需要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投入,而且后期软硬件维护成本也比较高。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资金有限、场地较为紧张、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导致实践教学资源普遍较为匮乏,这与物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众多环节)所要求的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形成较大矛盾。在校外实践资源方面,实习企业多数不乐意接受大学生实习,因为一旦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就会给企业增加许多额外工作、责任和风险。另一方面,不少企业认为学生对实践学习缺乏理解,实习只是应付了事。此外,由于实习基地能够安排的岗位和学习的时间有限,等到学生真正掌握业务操作技能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时候则要返校学习,这种只有投入没有回报的事情企业基本都不愿意做。总之,学校资金的紧张、实践教学资源的昂贵、实习单位的推脱等众多因素造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普遍匮乏。

(四)实践教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我国真正的物流管理教学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发端于21世纪初,标志性事件是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发展至今仅有14年的时间,起步晚、底子薄、经验缺乏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其中物流专业教材编写就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如教材版本众多、案例内容陈旧、课程内容重复等,且较为成熟、权威的教材大多适用于理论部分教学,而实践教学部分的教材十分溃乏,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实践教材几乎没有,尚属空白,如指导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货代、报关管理等实践课程尚未有统一权威的实习教材,均由各学校不同实习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已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汇编简单的书面材料,这些实践指导材料往往仅能起到穿插佐证作用,覆盖面狭窄、概括性较弱、操作性不强、方法较为简单,造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较好的参考资料和成册的实践培训手册指导,随意性很强,客观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强化教师管理,优化师资结构

针对现有物流管理专业老师指导实践教学能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一是强化对教师引进管理工作,除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外,尽量引进“双师型”或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二是鼓励物流专业教师到相关物流企业或部门兼职,或让其脱产半年至一年的时间,参与企业实践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此外,可为已有教师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鼓励参加权威的物流会议,让教师多与社会、企业、专家交流,不断更新知识水平,提升实践教学技能。三是聘请校外物流企业的业务经理、部门经理或企业负责人来校给学生上课,零距离与企业接触,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明确将来就业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四是鼓励教师申报校企合作科研课题,通过与企业合作,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诊断问题,解决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自身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收集案例,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课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加强实践教学,完善资源建设

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完善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校内实验平台方面,学校应规划专门的教学场所、投入专项资金、配备专门实验人员,建设和完善系统演示实验室、模拟操作实验室和配备物流设施的综合实验室。系统演示实验室主要指多媒体教室,向学生提供投影模拟、软件演示等;模拟操作实验室则是通过条形码、RFID、分拣、立体库等仿真模拟,再现一个整体、逼真、先进、实用的现代物流运作流程,以便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运输、仓储、配送、装卸、货代、报关等物流操作;配备物流设施的综合实验室则通过自动化立体仓库、分拣、搬运、运输、仓储、超市等实体物流设施设备的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对物流设备的认识。校外实习基地则能够弥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真正到物流企业现场,了解企业实际需求,给予学生真实地实践环境,锻炼专业操作技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长期稳定的校外物流实习基地对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物流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多、经费缺、宣导少等原因,企业往往不愿意接受大规模的学生实习或仅接受少量学生,导致工作岗位实践质量不高。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资金补贴、工作量补贴、聘任企业管理者为兼职教授等措施帮助专业教师与物流企业、零售企业、制造企业、港口、车站、机场等物流组织建立广泛、长期、稳定的联系,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构建指标体系,增进教学评价

前述分析表明,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开办较晚,实践教学是物流管理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大多数院校既缺少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又没有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受教师水平、实验安排、实习基地条件、实习经费等因素限制,规范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与管理成为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论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否拥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企业、企业对待校方安排实习环节的态度、实习企业与物流专业对口匹配程度)、校内实验平台建设(校内是否拥有专业化的物流实验室、物流实验室在专业实习中的利用率、物流实验室在专业实习中的辅助功能性)、专业实习教学体系(专业实习计划内容的充实性、实践环节占到实习内容40%以上)、专业实习效果反馈(学生的专业实习报告、老师的专业实结、企业对专业实习的意见反馈)、实习师资力量配备(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队伍结构、实习老师激励制度的建立)、专业实习经费保障(物流专业实习经费的充裕程度)等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8

这三大能力怎么来?除了天生的部分,还需要后天学习。事实上,管理者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力。这是管理的第三条黄金法则:学而时习之!

学习力可以说是管理者的“元能力”,也就是最根本的能力。管理者最基本的任务,是学习如何学习。

很多组织忽略了培养管理者的学习力,它们也许会举办很多培训来提高管理者的技术能力,也开始请经理人教练来提高管理者的人际能力,甚至花大钱送管理者去商学院之类的地方学习概念能力,但是很少有组织会去想:怎么提高管理者的学习力?对没有学习力的管理者进行培训,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也有组织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学习型组织”变成了管理时尚,至今不衰。其实,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你自己必须要求自己学习。

因为管理者需要做自己的CEO,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且,不管组织是否要求你学习如何学习,你自己必须学会如何学习。

有趣的是,孔子非常重视管理者的学习力。

孔子在《论语》中讲的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指学习。作为老师,孔子教书的目的就是培养管理者,而管理者最根本的能力就是学习力。

事实上,《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学习的洞见。“学而时习之”,尽管只有短短五个字,已经为管理者总结出学习的两大原则:

原则一:学习是实践。“学而时习之”的“学”,不仅指口头上的诵读,更指行动上的效仿。孔子要学生学的,不仅是读书,还包括礼、乐、射、御,以及为人、治国之道。这是面向人生、面向社会的学,目的是付诸实践。“习”不是温习、复习,而是实习、实践。国学大师钱穆说:“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习不仅是学的目的,也是手段,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

原则二:实践要适时,“学而时习之”中的“时”,指的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习不仅是实践,而且是适时的实践。这有两个要求:首先,在适当的时候付诸实践,这是学的目的;其次,在不适当的时候,不要盲目实践。违反这两个要求,就会落入“习”的两个陷阱。

关于“学”,领导力大师本尼斯说,反思“也许是我们学习的关键方式”。管理者需要从经验中学习,但是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才可能形成知识。“经验+反思=知识。”经验本身不是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才能形成知识。你做了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工作,骄傲地认为自己有五年或者十年的管理经验,其实很可能是把一年的经验重复了五遍或者十遍而已。而且,就是这一年的经验,也不等于知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实际上,在吃一堑之后,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会长一智。不善于反思的人,吃十堑也不长一智。而善于反思的人,看见别人吃一堑,自己就能长一智。

关于“习”,有两个陷阱:一是学而不习。 二是学而乱习。犯学而乱习的错误,有时候属于糊涂,是好心办错事。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向西方学习,容易犯这个错误。许多企业家不管时间、地点和场合对不对,学了一种新思想或者新工具,不管是强制排名、六西格玛还是战略事业单元,就赶紧在自己的企业中实践。这不是学习,更像是折腾。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9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当前,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管理科学化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手段的,这就要求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溶入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模型的模拟分析或过程模拟,对实际中的经济管理类进行预测、分析和应用是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前来检验理论的最好手段。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软件能提供模拟真实条件下的经济管理运行环境,这些模拟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及时、准确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建设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

1.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

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的模拟环境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合理设计网络,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

2.建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软件平台

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是使用经济管理类应用软件和模拟软件进行的,不仅要重视实验教学硬件的建设,也要加大对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否则无法进行实验教学,也很难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在软件平台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用于购买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教学软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在教改项目立项中给予资助。

3.建立全面的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1)建立实验辅助教学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网站,将备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各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数据、操作手册等放置在实验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实验,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效率(2)建立开放实验环境。首先建立实验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的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其次,建立开放实验的环境,设计一些选修实验项目,业余开放实验室,提供给有能力、感兴趣的学生选做。(3)建立实验管理环境。开发实验教学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加强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实验内容的管理。(4)建立实验考评环境。制订各实验教学课程及实验项目的考评方法和标准,对学生实验的效果进行全面、公正地考评。

三、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1.创建经济管理实验中的学习型组织

在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中创建的学习组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持续的共同学习,发挥个人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与组织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使实验效果更好。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以教师为主。

建立经济管理类实验学习组织有以下几个步骤:(1)由教师协调动员成立知识组织;(2)调动组织的能动性;(3)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4)加强学习的互动性;(5)建立交流制度。

2.建立用于知识交换的网络平台

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网络。主要有两种:(1)物理网络,(2)虚拟网络。物理网络主要是局域网的构建和互连网的接入。它是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物理基础。学生通过网络完成电子商务实验协调化操作,并利用网络交流经验教训。虚拟网络是指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协作,遇到问题相互帮助,取得成功知识分享的个体沟通网络,是人的网络。两种网络是建立知识管理为核心实验教学体系必不可缺的。

3.集成知识管理工具与实验工具

经济管理类实验工具包括网上交易系统、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基本可以涵盖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流程,满足企业的绝大部分管理需求。但是软件的全面性并不代表实验的全面性,以前的教学体系中,应用大部分管理系统供学生操作,但实验水平仅限于软件的使用,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下。而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却是多变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中假想设置不同变化的市场环境,为系统填充实验用数据,使系统运行于动态的环境中。

四、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设计

1.从教学理念上,提高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

2.从学科专业角度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体系的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分析经济管理专业各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提炼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制订其实验教学大纲。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顺序,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3.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与理、工等学科有较大的差别,一般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在课时数量上可多可少;在实验时间安排上,可集中实验,也可分散实验,可使用正式上课时间,也可利用业余时间。

4.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演示、验证性的,往往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扼杀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中,在开设演示、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实验项目的设计。演示、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设计性、个性化的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性的实验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问题,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设置开放实验。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选修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与能力选做这些实验项目。或者利用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实验项目。这类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一个跨知识点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规划、各课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经济管理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10

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

当前,新经济、经济全球化、管理科学化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手段的,这就要求我们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必须溶入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模型的模拟分析或过程模拟,对实际中的经济管理类进行预测、分析和应用是理论应用于实践之前来检验理论的最好手段。计算机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软件能提供模拟真实条件下的经济管理运行环境,这些模拟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及时、准确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建设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

1.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硬件平台

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的模拟环境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的,因此需要对实验室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选择最优的硬件配置,合理设计网络,优化网络服务器资源,加强网络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实验硬件平台。

2.建立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软件平台

经济管理类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是使用经济管理类应用软件和模拟软件进行的,不仅要重视实验教学硬件的建设,也要加大对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否则无法进行实验教学,也很难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在软件平台的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的投入,用于购买一些比较成熟的实验教学软件;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软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在教改项目立项中给予资助。

3.建立全面的实验教学辅助环境

(1)建立实验辅助教学环境。建立实验教学网站,将备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各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数据、操作手册等放置在实验教学网站上,方便学生实验,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效率(2)建立开放实验环境。首先建立实验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以外的计算机上进行实验;其次,建立开放实验的环境,设计一些选修实验项目,业余开放实验室,提供给有能力、感兴趣的学生选做。(3)建立实验管理环境。开发实验教学的管理平台,一方面加强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实验内容的管理。(4)建立实验考评环境。制订各实验教学课程及实验项目的考评方法和标准,对学生实验的效果进行全面、公正地考评。

三、构建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1.创建经济管理实验中的学习型组织

在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中创建的学习组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持续的共同学习,发挥个人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与组织成员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使实验效果更好。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应以教师为主。

建立经济管理类实验学习组织有以下几个步骤:(1)由教师协调动员成立知识组织;(2)调动组织的能动性;(3)强调学习的可持续性;(4)加强学习的互动性;(5)建立交流制度。

2.建立用于知识交换的网络平台

建立知识与信息的共享网络。主要有两种:(1)物理网络,(2)虚拟网络。物理网络主要是局域网的构建和互连网的接入。它是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物理基础。学生通过网络完成电子商务实验协调化操作,并利用网络交流经验教训。虚拟网络是指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协作,遇到问题相互帮助,取得成功知识分享的个体沟通网络,是人的网络。两种网络是建立知识管理为核心实验教学体系必不可缺的。

3.集成知识管理工具与实验工具

经济管理类实验工具包括网上交易系统、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几个部分,基本可以涵盖企业的绝大部分工作流程,满足企业的绝大部分管理需求。但是软件的全面性并不代表实验的全面性,以前的教学体系中,应用大部分管理系统供学生操作,但实验水平仅限于软件的使用,处于一种静态环境下。而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却是多变的,因此需要教师在实验中假想设置不同变化的市场环境,为系统填充实验用数据,使系统运行于动态的环境中。

四、加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设计

1.从教学理念上,提高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管理类专业重理论、轻实践。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必须在教育观念上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结合。

2.从学科专业角度全面考虑,统一规划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体系的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充分分析经济管理专业各课程的特点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提炼出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验教学的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内容,制订其实验教学大纲。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的顺序,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性、课程之间和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3.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设计实验项目。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与理、工等学科有较大的差别,一般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在课时数量上可多可少;在实验时间安排上,可集中实验,也可分散实验,可使用正式上课时间,也可利用业余时间。

4.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演示、验证性的,往往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扼杀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设计中,在开设演示、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必须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个性化实验项目的设计。演示、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设计性、个性化的实验就是让学生在遵循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实验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培养和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性的实验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处理问题,能够培养和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设置开放实验。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选修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的爱好、特点与能力选做这些实验项目。或者利用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实验项目。这类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是一个跨知识点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规划、各课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经济管理人才发挥积极的作用。

大学管理学学习经验例11

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基于传统机房建设的之上,采用网络,专业技术软件及科学的管理思想,将教学实验室中的所以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利用网络技术及专业软件进行管理,使其教学实验室资源的价值在时间与空间得到最大的利用。

1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宗旨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宗旨是广义的为实验教学提供最优化的实验与教学资源,而实现教师教学简洁化,实验资源高效化,使学生对实验教学交流更简便,达到学生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环境中利用最直接,简洁教学资源,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及进一步提高。

2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的方向

就目前教学是资源而言,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学习,报告,考核,实验结果提交与讨论等;学生学习,实验在线记录等;实验室资源模块信息与收集;课表安排、实验室管理与使用对照表等。

2.1 教与学管理

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资源下载与上传、批阅、反馈,等利用FTP来完成,对于图像处理与程序设计类的专业,大量的图像,图片,代码等利用电子化报告册完成,将实验报告交互、批阅、反馈、收集等工作利用网络完成,达到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

教授过程,教师教学安排与课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预习。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提前下载,预习,编排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效率更高。实验结束后,学生直接提交到教师对于管理区,方便教师直观处理。针对学生报告进行批注,反馈。方便学生修改及总结,达到高效的学习条件。

2.2 学生学习过程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广阔的拓展平台,结合当前应用软件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浏览网络资源,相互讨论。在仿真软件中针对学习结果进行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在教学资源中利用B/S的结构。直接验证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在共用网络硬盘中建立自己独立文件系统,方便学习中记录学习心得,学生独立作品的存储。

2.3 实验室信息建设

在现代化的实验室的设备、软件、研究项目等基础上,进行合理安排独立或开发的实验室,已经是信息化教学实验室重要指标。针对实验室的功能及设备情况作出合理高效的安排也是实验室信息建设的重要表现。以此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选择或被选择。针对实验室资源及使用时间的局限性最大化的让实验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提高利用率,同时满足学生对实验实践的渴望,开放性实验室必然成为教学实验室中新宠。同时需要院校内各部门、教师和学生及专业管理者大力的支持。

2.4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当然实验室基本信息、独立使用、信息查询、开放管理、使用统计、参数设置等功能的管理也出现很大的工作量。首先实验室信息化平台首页上公布了各个实验室的负责教师名字及联系方式;为保障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使用的者必须接受监管,违反及违法行为要及时控制,利用在线登陆请求模式可以解决。教师学生在实验在教师和学生登录进平台后,可以查看实验室公开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当前环境提前进行预约申请;开放实验室管理员针对预约进行审核并反馈信息,方便师生查询预约实验室的状况,根据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从事相关实验及研究。

3 教学实验室信息化前景

⑴目前信息化建设给教学实验室带来的优越性包括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验室管理集成化,信息传递高效化,使用成本低廉化及无纸化办公等优越性。

⑵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监管方面也得到突出的表现。

⑶信息管理集成后,将实验室各类资源及成果的合理安排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