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4 15:23:0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1

当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促使了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学好计算机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是每一个人所必须要具备素质。在中学阶段设置信息技术课程也凸显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提高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今后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笔者结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就如果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转变教育思想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传统的教育思想将教师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教师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将教学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则成为了主动的施教者,媒体则成为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要想改变这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树立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教师由原先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仅仅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活动,实施探究式、分层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征,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上不仅局限于教材和教室之中,还体现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教师要将学生当作亲密无间的朋友,在课堂活动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尤其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途径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看重教材,过分依赖教材,他们认为只要将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上的内容全部交给学生就算真正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这样的思想是错误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新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来适应新课改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用教材来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要想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必须要学会使用教材。要懂得集众家之长,对教材进行有效加工和改进,增强教材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整合,使教学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通过教材来实现的,当然,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也不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要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的实际需来进行整合,不能一味地进行扩展,也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在教材内容上。

三、重视学生的上机操作

(一)合理有效安排上机时间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只有学生科学合理地上机实践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一开始就进行上机操作,上机的课时要占到信息技术总课时的90%,并将上机实践放到理论学习之后,使学生首先对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了解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理论进行消化和巩固。

(二)科学安排上机作业

要提高上机的效率,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要布置适当的上机作业。如果教师对学生上机安排的得当,学生一次上机,就会有很大的收获。相反,如果学生盲目上机,没有准确的目的,上机以后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学生会感觉上机不是促进理论的掌握,反而觉得理论和实践是相分离的。理论课堂上能够听的懂,但一上机实践就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科学安排上机实践,避免学生上机实践的盲目性,这样会有效提高上机实践的效果。

四、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水平

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水平,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因为一个仅仅只会教书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并不会有态度的造诣。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书,还要成为理论的研究者,通过理论来促进实践教学,在教学中进行引导理论探究,从而促使教学层次的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充电,做到与时俱进,用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给学生传授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同时,教师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提升教学素养,尤其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这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师热衷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喜欢信息技术教学,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学,勤恳踏实地投入工作,刻苦钻研业务水平,不断探究信息技术知识,认认真真地为学生讲授每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总之,信息技术教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实现新的飞跃。

作者:张秋平 单位:河北省任县中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2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学习、思想压力都比较大,他们非常渴望有一门技术既能用于学习提高效率,又能解决生活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而信息技术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恰好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会保持持续不竭的动力,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是持续不断的,它不仅解决学生学习中的诸多问题,还解决了生活生产中的诸多问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各方面。第一,工具性。信息技术是社会高速持续发展的工具,只有掌握这项技术,才能在未来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第二,现代性。时展速度加快,信息技术每时每刻都在更新换代中,就科学技术领域来说,其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始终处于时代的前沿位置;第三,应用性。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文件处理、数据分析计算、图形资料的构成等等。

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要求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以学生的自我、自主发展为前提。现在的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并运用信息技术,到了高中阶段,大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知识理论的支撑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门学科知识渗透的广泛性和社会实践性,也坚定了学生的自学信心。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已成为了一种必然。教师应该精选教学案例,让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剖析,正确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技术协作、协同能力。

2、以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为动力。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和初中、小学学生不一样,后者在于夯实基础,前者更侧重于运用。所以,在课程设计中,应着眼于动手、立足于操作、根植于运用、放眼于更新。通过电脑的普及和运用、通过网络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等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这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3、以学科体系特点为依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一方面,应该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依据其学科体系背景等,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另一方面,需要遵循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增加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1、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探究性的情境,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设疑发问,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Excel这个内容时,可以问问学生有没有参与过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有的话回顾一下:手工操作繁琐不繁琐;在分析和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错误。然后问:现在有了计算机能不能用它进行成绩汇总、计算平均值呢?接下来,再让学生阅读Excel相关内容,带领学生用Excel分析一个实际的成绩表,学生就会发现用Excel既快速又准确,能很快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兴趣油然而增。

2、增加实践教学。信息技术一旦离开了实践,就会变成理论知识的“空壳”,也背离了教学目标和学科体系的应用功能,所以,应贯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原则。例如在学习字体的设置时,先和学生一同研讨相关知识点,即:字体设置的方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当学生在学习“如何改变字形”时,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技巧,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实践,逐步把握字符的加粗、倾斜、下划线等方法。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微机室的条件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探究信息技术问题。在分组时,充分考虑学生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性、性格品质的和谐性。同时,还应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中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给予中肯的评价,鼓励、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4、切合高中生实际,合理设计课余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计算机上机操作能力、软件工具运用能力等,同时也需要对学生家庭文化氛围、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进行了解。在作业设计时,既不能使作业量过大,还必须保证作业具有足够的新意,让学生通过作业能够巩固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此外,还应考虑学科的渗透性和关联性,使信息技术既能解决本学科的学习问题,还能够帮助解决其它学科的学习问题,提高高中阶段的整体学习效率。通过作业的科学设计和合理训练,实现信息技术的知识、技能的巩固、内化、迁移和拓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3

二、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

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上的知识(概念、观点和原理)往往来说比较抽象、深奥;课本中列举的材料也容易陈旧、过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区。而实际上作为政治课来讲,教学信息量是比较大,时政性也是很强的,很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是很密切的,而且现在的高考题也是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千变万化,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以“不变”来揣测“万变”的高考,那么不但会与时代脱节,也将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误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资源大爆发的今天,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下,一不留神就会被层出不穷的知识海洋所淹没。为此,老师们一定要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认识到当前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与更替速度,从政治教材出发,结合课堂实际,围绕相关知识点来不断融入新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知行合一。

2.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同时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4

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和整合本质是对传统教学结构的整合,创建出新的可以明确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专题教学模式、探究式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本次开展研究的基础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因此结合所教授知识的具体特点,选择探究式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就自身概念而言,相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应用起来更是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场景,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神经。

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流程

1.做好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放置图片或者视频,比如游乐园的过山车、荡秋千等,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山车或者秋千可以记得自己最高点的位置而且还能第二次到达?通过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导入新课程,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很轻松、新颖,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将秋千等简化为单摆模型,让学生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帮助学生自我学习。成功导入,引出本节课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公布自己的问题。针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仔细阅读课本上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你认为“不变的量”具体指的是什么呢?(2)谈谈你自己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做实验将长直铁棒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将绑着小球的绳子释放,比较摆动的位置以及铁棒的水平线。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铁棒的水平线以及小球摆动的最高点。实验简图如图1所示,借助于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基本的关系之后,向学生们展示作业,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便于灵活运用。

习题1:让学生证明初始位置的机械能等于任意位置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和,可以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证明。待学生完成习题后,可以将正确的证明步骤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具体证明步骤为:分别假设小球的初始高度、质量以及下落高度为h1、h2和m,速度为v,使用动能定理来证明小球的下落过程。W合=ΔEk,mg(h1-h2)=1/2mv2-0。通过移项整理,最终可以得到E2=E1。学生完成习题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然后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归纳机械能守恒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教师需要对公式进行板书),加深学生们对于几种不同表达形式的印象。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针对机械能守恒所需要遵循的条件提出问题,如:如果将空气阻力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那么机械能还会不会守恒呢?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习题1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即在mg(h1-h2)=1/2mv2-0公式的左边添加Wf,且Wf<0,通过移项整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E2=E1+Wf。通过对公式的变形,引导学生明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也就是空气阻力不做功。5.拓展延伸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机械能守恒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满足守恒需要遵循的条件等,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拓展练习来扩大学习视野。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中超链接加入Flas。本次拓展延伸练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在弹簧和小球所构成的系统过程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的机械能也守恒。这就需要教师播放弹簧与小球构成的动画,如图2所示:

作者:钱英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5

(一)模拟无法演示的实验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涉及高科技领域,如电子对撞机、回旋加速器、质谱仪、磁流体发电机等等。由于经费问题,学校不可能配备相关仪器,教材中仅仅以文字和插图形式来描述它的工作原理,因为是静态的,很抽象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虽然通过教师讲述原理,再配合练习题巩固,学生可以在考试中做出相关题目,但感觉总是隔着一层窗户纸,不识庐山真面目。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缺少器材的遗憾。其中下载Flash课件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如果追求更高的视觉效果,可以在网上搜索某些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的一些DV作品,甚至还有一些国外学生的实验视频。这些视频使用的是真正的仪器,有真人操作,实验真实、过程完整,可信度高。在教学中使用时还可以用微机控制进行暂停或回放,实现动态和静态的转换,充分满足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补充实验的不可见过程有些实验只能看到最后的结果,看不到实验的中间过程,给学生认知带来了一定困难。例如,在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中,学生只能观察到灯泡是立即变亮(熄灭)的,还是过一会才变亮(熄灭)的,由此得出线圈对变化的电流有阻碍作用这个结论,但是并不能观察到直接的阻碍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它恰恰是自感的关键,也是难点所在。实际实验的演示效果是不到位的,如果辅助以多媒体课件来展示这个阻碍的过程,将其放缓放大,学生就可以对整个实验有一个全面详细的认知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自感现象的相关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三)对实验过程进行同步、动态的描述有些实验会同时涉及多个过程,或者同时有多个物理量会发生变化。如果再加上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就更增加了教师描述的难度。比如电容器的充放电这个实验,电路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充放电电流的产生及方向的变化,电场能和磁场能的转化过程是同步进行的;而电容器的电压、带电量、内部匀强电场的场强也随之周期性变化。如果单纯用语言描述,一次只能重点展示一个方面,而反复做实验,又体现不出同时性这个特点。运用计算机则可以体现实验特点,让学生“看到”这个过程的立体化、多元化特点。

二、代替老旧教具

历届高考题中,实验部分对仪器读数的考察是一个频繁出现的考点,也是热点。初次教学时,学生能看清指针或刻度,才能和教师的讲解同步。很多学校还在用十几年前的老式教具。教具比较笨重但是仍然不够大,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尺子上的刻度。以游标卡尺为例,准确读出游标和主尺的第几条刻度线重合是读数的关键;电表读数时分最小分度为“1”“2”“5”三种情况,估读方法也不同,必须由指针所在位置决定是否要四舍五入。看清是学会的一个前提。利用计算机,可以清晰地呈现各部分的构造,而且可以用鼠标移动游标或者改变指针位置,随机练习读数,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在初次讲授各仪器的读数规则时,最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它充当学生的放大镜、望远镜。

三、放大微观世界,缩小宇宙空间

高中物理涉及天体运动和量子力学这两个领域,篇幅不多,但对学生却有难以掌控的感觉。计算机可以减弱它们的抽象程度,将小的放大,大的缩小,用图片、视频把他们展示在学生视觉可控范围内。比如在讲解天体运动时,用计算机可以为学生描绘天体运动图象、航天器的变轨过程、同步卫星的发射和运行情况等等。《王亚平太空授课》这段网络视频播出后,在中小学生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如果将网络上通俗易懂的一些科普视频,引入到教学当中,可以增加物理课的趣味性,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天体运动知识后,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做一个简单的科普报告,与学生互动。至于在微观领域,由于宏观的印象根深蒂固,学生很难进入到分子的角色,往往采取死记硬背或类比宏观运动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时可用计算机来模拟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等现象,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的概念。毫无疑问,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四、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6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节省板书时间,扩充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课件,部分粉笔板书如定义、例题题目等可用电子板书代替,节省板书时间。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适时添加或引入课外知识,比如相关的数学家、数学史、数学文化等,增加课堂密度与容量。如在讲授极限的概念时,介绍刘徽的割圆术,让学生了解我国早期极限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在讲授微积分的概念时,介绍微积分的发展历史,播放牛顿、莱布尼兹等数学大师们的图片与生平,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进程,感受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开拓视野。

三、利用数学软件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难点

常用的数学软件很多,如:Matlab,Mathematica,Maple等,集符号运算、数值运算、图形功能、编程功能于一体。通过多媒体可以展示数学软件的强大功能。

1.利用数学软件的绘图功能,能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课被认为是单调、枯燥的,但是由于多媒体的辅助,提供了声像并茂的图文、色彩鲜明的教学氛围,直观形象地展现了教学内容。譬如在教函数的连续性的时候,通过数学软件将连续与间断的、不同间断点类型的各种函数例子的图形直观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迅速区别掌握;空间解析几何和重积分这两大部分内容对空间图形的绘制要求很高,很多学生这一部分的题做不好,主要原因是空间想象力不足,在大脑里构造不出图形,而利用数学软件能够清晰完整地展示出这些形象的图形,从而克服限于课堂时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空间图形逐一展示的困难。同时,数学软件不仅提供各种基本几何图形的绘制,还提供各种复杂、特殊图形的绘制和处理,能够在不同的坐标系下显示图形,并能够通过鼠标直接对产生的图形进行各种处理,如变换角度、改变颜色等。这些都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突破了概念教学

在微积分教学过程中,极限、导数、定积分等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主要因为其中涉及到微观的图形分割问题,比较抽象,在普通的教学课堂上难以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动态地演示。譬如数列的变化趋势,割线无限接近切线的动画,分割越细矩形面积和无限接近曲边梯形面积等,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得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定义有了透彻的理解,更好地抓住概念本质,从而能很好地运用概念。

3.利用数学软件的强大计算功能,提高课堂效率

Malhematica,matlab等数学软件能够进行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等的各种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特别是其符号运算功能,给数学公式的推导带来很大的方便。在不定积分的章节中,关于第二类换元法、分部积分法的积分题对高职学生来说较为复杂,是定积分解法的难点。而用数学软件来计算,则使求不定积分变得简单化,只需输入变量即可得到结果。在线性代数中,教师在进行矩阵这一部分的讲解时,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板书上,讲解起来更显得非常吃力和笨拙。采用数学软件则可以解决,譬如矩阵的加法、乘法、求逆的运算可以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演示操作,以及矩阵的行列删除、行列交换、转置等都可以在Maple软件中演示出来。这样不仅避免了那些机械重复的计算和复杂的板书,节省时间,而且使得讲解过程更为直观,重要信息更为集中,利于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数学的思想方法传授上,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设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7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很多老师仍然对学生实行应试教育,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以高考为中心,自然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不够重视,直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不够深入,教学反思的关注点还停留在一些表面问题上,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遗憾,而没有深入反思教育改革理念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如何在宏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另外,教学反思是贯穿于课堂前,课堂中,课堂后整个教学过程的,但是目前很多老师的教学反思只局限于课堂后的反思,无法有效处理在其他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反思没有完整的过程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往往停留在表面,是为了教学反思而反思,缺乏完整的反思过程。合理完整的教学反思过程应包括以下环节: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验证方法是否正确。对于整个环节中的最后一步具体实践验证,是之前三个环节的是否科学合理重要检验措施,对教学反思是否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环节,导致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没达到教学反思的真正目的。

3.教学反思的方法非常单一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非常单一,通常表现为在教案上简单的记录几个问题,走走形式。教学反思的本质是要求老师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呈现或者潜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但是目前的反思方法只是用笔单纯的记录,违背了教学反思的宗旨,更没有体现出教学反思的价值所在。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前应该多所教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而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另外,录像、微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能够帮助老师进行教学反思,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措施

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教学反思观念

人的思想观念是指导行为的内在原因,正确的教学反思观念同样是提高教学反思水平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老师认为只要在出现问题时进行教学反思就可以了,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教学反思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行为也在不断发展着,并且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各位教师系统科学的进行教学反思,树立正确的教学反思观念,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重要作用。

2.落实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

教学反思实质上是教师内在的一个教学行为,要想充分发挥教学反思的作用,还要落实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将教学反思内容加以实践检验才能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反思理论。首先要根据现有问题进行教学反思,然后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计等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在进行下一个班级的教学活动时进行实践检验。这样,老师经历了课堂前和课堂后的教学反思,以及课堂中的实践检验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后,他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另外,对于实践检验的结果也要注意记录总结,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一步步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3.教学反思要建立反馈机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信息技术教师会遇到不同的问题,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反思理论,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们一起沟通交流教学反思经验和成果,形成一定的反馈机制。有效的沟通是大家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并且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也是沟通交流的一个有效手段,老师不仅可以和同事之间交流还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相关理论著作,与书籍进行交流,借鉴其他成功经验。另外,老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建立反馈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以便于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现教学不足,发掘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自身的教育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8

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课堂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单纯地通过教师的说教获取一些知识,缺乏直观上的感受,而教师的举例也只能是通过抽象的思维去想象和印证。现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的形象化、直观化,而且还能够突出教学的重点、更容易解决一些难点。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还会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活泼。例如,在教学诗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声音、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资料,将诗词中的那种意境之美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兴趣,而且还给学生们的视觉、听觉等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教学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学习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去感受“母爱”,对“母爱”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教师课前可以先结合多媒体课件将其一些“大家”描写母爱的文章聚集在一起,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接着,再和学生一起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一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自己对母爱的理解。这种通过观看视频、读文章、谈经历等环节的设置,学生既能够全面、深刻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还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也正是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功效。

三、强化教学研究,提高信息技术使用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9

二、学是为了创造,打造创新学习的课堂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过去,教师也把主要精力用于锻炼学生对软件中一个个具体操作的掌握,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使得学生原本由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而对信息技术课产生的兴趣一点点被磨灭,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单纯讲解操作的内容明显减少,更注重问题的发现和问题的解决。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过分强调讲与练,过分关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此时,教师所扮演的不再是“有一桶水,给学生一碗水”的角色,而应该“用自己的一桶水,去引出学生的十桶水”。这其实对我们设计课堂、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务驱动是我们课堂上比较常用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但应注意不要流于表面。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计,要大小合适,难度适中,最好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任务,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制定任务。通过一个个问题的主动探究,一项项任务的完成,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三、鼓励交流与合作,倡导学以致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高中学生既有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有在课堂上自我表现,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并且利用这一特点。例如,在学习“信息的获取”一节时恰逢国庆将至,我与部分学生讨论后布置一个任务:“我的国庆旅游计划”。我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选择一条旅游路线,然后搜集信息,尽可能全面地设计一次旅行安排(如时间安排,交通方式,旅游景点等等)。每个小组成员满怀热情,积极地在网上搜集资料,认真整理,最后每个小组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计划,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后来有学生说,国庆节他和父母出去旅游所走的路线和我们讨论的一条路线就非常类似。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10

2突出教学重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难以观察的具体的生物反应,这些知识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有时是很难被学生所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形成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生物知识网络。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相应的知识内容,将重点、难点突出出来,教师可以将细胞增殖的整个过程进行分解,利用一系列的图片对细胞增殖的过程进行一定的解析。形象化、直观化的图片会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快速地进入思考的环境之中,从而减小对增殖规律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例11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国内现状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在国内取得不少成绩,但问题也不少。问题1: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大多都是纯理论知识,而这些都是专家学者和高校的著名教授研究的,但是这些纯理论知识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指导无实际意义。高中地理的特点是整体性和区域性。关于具体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很少,尽管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研究多为理论类。高中地理教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理解存在局限性,一般都停留在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形式上,没有真正的做到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大多数地理教师只是把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看作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误解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就是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这种错误的看法有部分是因为地理在高中学校的地位不太受重视和地理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去参加先进理论培训,使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实施离理论上理想效果偏差很远。同时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不清楚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目的,只是觉得应用信息技术是一种时尚,或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高中教师没有专门的研究经费和时间,学校追求升学率。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对高中地理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因为信息技术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拥有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模拟的优势及特点。动态的图片及声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因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化解难点。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和某些特殊的地理现象属于高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高中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板书、画图很难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知识的深奥,而采用信息技术可以运用动画把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变的现象化,增强了教学的立体感和动态感。

3.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增加课堂的容量,是因为传统的教学高中地理教师通过板书,画图浪费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信息技术让高中地理教师可以以课件的形式全面展示课堂内容,既为教师上课节省时间又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课堂上,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向学生提供多样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地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地图的能力。地理的学习最主要的是使学生能够看懂图和应用地图,从而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根据课本现有的地图或是通过挂图进行讲解或是在黑板上画图但不精确不规范,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吃力,同时教师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把地图里的地理现象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一目了然。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把地图放大或缩小和移动,而且可以提高地图的清晰度和区分度。教师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硬件设施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乡镇学校,没有经济能力配置好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部分学校甚至没有配置电脑教室。如果连基础的硬件设施都没有,谈何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

2.信息技术学科在大多数学校不受重视。现在学校都追求升学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认为信息技术课学好无所谓。

3.师资力量不足。

4.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资源不足。

5.对整合的认识不深。

五、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对策

对于整合的认识不深的问题可以采用不同地区分层次分步骤实施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地理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整合。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