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抗疫医生论文

抗疫医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8 15:06:42

抗疫医生论文

抗疫医生论文例1

近年来,不孕不育是作为一种特殊性的疾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免疫性不孕是现代医学不孕症原因之一。生殖免疫学的研究揭示了免疫反应与生殖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免疫性不孕,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本次研究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女性抗抗体不孕患者62例,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女性免疫性不孕患者62例,男方检查均正常。本组62例患者均是本院检验科血清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出抗抗体(As-Ab)阳性者。临床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腿软、月经不调、带下异常及痛经。62例不孕患者中原发性不孕23例,继发性不孕39例;年龄最大者36岁,最小者23岁;疗程:3个月~13个月。气滞血瘀型35例,肾阴虚型19例,肾气虚型8例。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全部病例均嘱使用工具避孕3个月后复查血清抗抗体转阴情况,直至As-Ab为阴性。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2.1气滞血瘀型。证见经期延后,经量或多或少,或经行时间延长,经色紫暗有块,经前胀痛。舌紫黯或有小瘀点,脉涩有力。治以活血化瘀、理气调经。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当归、赤白芍、生地、桃仁、制香附、元胡、三棱、莪术、鸡血藤各10g,川芎、红花、甘草各5g。经行量多加三七、茜草;口渴、心烦加黄芩、黄柏、炒山桅;口干、便结、脉数者加大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金银花;胀痛明显者加柴胡、王不留行。

1.2.2肾阴虚型。症见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淋漓不断、色红质稠、腰酸腿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治以补肾益精、养血调经。方用当归地黄饮加味:当归、生熟地、山茱萸、麦冬、杜仲、山药、丹参、钩藤、枸杞子、菟丝子各10g,怀牛藤、甘草各5g。经量多加龟板胶、旱莲草、三七;经量少加鹿角胶、肉苡蓉、丹参;腰骶酸痛加桑寄生、川断;潮热盗汗加青蒿、鳖甲、地骨皮;心烦不寐加柏子仁、珍珠母,带下量多加鹿角霜、金樱子、芡实。

1.2.3肾气虚型。症见月经不调、经量或多或少、质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治以补肾益气、调和血脉。方用毓麟珠加味;太子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熟地、菟丝子、鹿角霜、杜仲各10g,川芎、炙甘草各5g,川椒3g。经迟腹痛加肉桂、炮附子、炮干姜;经早内热者加丹皮、地骨皮;胸腹胀加沉香;白带量多加山药、芡实;腰痛如折加黄芪、川断。每月月经来潮开始服药,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加服20 d为1个疗程。服药时间根据症状转变情况及抗抗体转阴与否,1~3个疗程不等。

1.3疗效标准

痊愈:经检查确诊为早孕。显效: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或半年复查血清抗抗体已转为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3个月复查血清抗抗体转阴。

1.4治疗结果

1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4例,3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38例,13个月复查As-Ab转阴者5例。经统计学处理,本组62例不孕患者痊愈37例,占59.6%;显效19例,占30.6%;有效2例,占3.2%。无效3例,占4.8%。总有效率95.2%。各证型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62例女性抗抗体各证型治疗结果(n,%)

分型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气滞血瘀型 35 23(65.7) 11(31.4) - 1(2.8) 34(97.1)

肾阴虚型 19 13(68.4) 5(26.3) - 1(5.2) 18(94.7)

肾气虚型 8 1(12.5) 3(37.5) 2(25.0) 1(12.5) 7(87.5)

合计 62 37(59.6) 19(30.6) 2(3.2) 3(4.8) 59(95.2)

2、讨论

近年来对免疫因素的研究认为有两种免疫情况影响受孕:同种免疫和自身免疫。本文病例为同种免疫。生殖免疫学Menge报道,不孕女性中的15%~20%As-Ab阳性。产生免疫反应的原因如不洁引起生殖道与直肠粘膜的损伤,月经期或有子宫内膜炎时等,均可增加及其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致敏免疫细胞,引起免疫反应的机会。《陈素庵妇科补解》:“若经行合房,以致血漏,尤为难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约40%的反复性自然流产与免疫异常有关,以早孕流产较多见。反复性自然流产者抗抗体阳性率达50%以上。本文继发性不孕高于原发性不孕,可见生殖道感染及损伤的患者可能产生As-Ab,而As-Ab又是免疫性不孕的重要病因。

本文病例辨证分型以气滞血瘀型较多,占56.4%。与生殖免疫学采用活血化瘀等综合辨证施治,3个月为1个疗程的报告相吻合。生殖免疫学中医中药治疗免疫与不孕报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用皮质激素的治疗结果。本文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法对3组证型治疗满意。

现代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可以通过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如当归、益母草、木香有特异的抑制免疫抗体的功能,因而对血清中含有抗抗体的不孕症患者有治疗作用。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有些活血化瘀药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菌抗感染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活血化瘀药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血瘀患者一般均有微循环障碍的表现,中医早有提到:“久病入络为血瘀”的理论,许多活血化瘀的方、药都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研究表明,虚证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补虚药可以增强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许多补虚药可增强T细胞的功能。阴虚证患者及阴虚体质均易受外邪侵袭,此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这些作用是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性不孕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丽兰,主编.生殖免疫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3-34.

抗疫医生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41-03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其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领域,是各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系统性强、难以理解,且与其他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加之免疫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它成为医学生感觉较难学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学生在开始学习时还充满热情和兴趣,但随着学习的进展,免疫相关概念的增多、发生机制深入,越到后面学生越感到听不懂、学不进,导致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如何在免疫学教学中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教学上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1 设定培养目标

针对本科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以教材为主设置教学内容医学院校本科的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不同学习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于各门课程的要求也有差别。《医学免疫学》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也不一致,在学院教务处的领导下,根据专业特点编写Ⅰ、Ⅱ、Ⅲ模块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现有教材为依据,由于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理论与新技术发展迅速,就讲解的内容是否脱离教材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3%的学生希望不脱离现有的教材[1]。对于他们来说,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抽象、深奥,如再脱离教材进行讲解,就更难理解,依据教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有据可寻。同时,根据教材编写《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2],为同学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省去同学课堂笔记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当然,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免疫学,任何一本教材的内容都会与最新的发现和进展有差距,对于学有余力渴望学习更多更深免疫学知识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讲座、课后辅导、网络共同学习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精简教学内容。本科生已具有前期课程知识基础及自学能力,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医学免疫学》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当删减。授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必须掌握的重点章节。例如在学习“免疫器官”一章时,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复习并自学;而对于“抗体”一章,作为基础免疫学重点,则要详细为学生讲解概念、结构、生物学作用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让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优化组合,让各种相似相同的概念做到学科交叉但避免过多重复。例如:医学免疫学有关凋亡信号转导的内容,会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中详细讲解,有关基因重排的内容,在生物化学中也会详细讲解,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让同学回顾或者在其他学科详细学习。

2 框架式导课

本校所用《医学免疫学》教材全书分五篇共二十三章,各章节的内容看似彼此相对独立、没有任何关联。如第二篇“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等七章。第三篇“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则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等内容。如果按部就班,一章接一章的依次介绍,学生不仅学起来常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易理解。其实基础免疫学章节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完全可以通过内在的联系串联起来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免疫是机体对“自我”和“非我”的识别, 抗原作为刺激机体的起始物,免疫应答作为“识别和排除”的核心,免疫系统则是整个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一基本框架后, 让学生在学习免疫学的基础知识都紧紧围绕这一框架来展开, 从开始就了解免疫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使局部知识与整体相联系。在每次新课的导课过程中, 都让同学重温这一系统的框架, 明白在这个框架中已经学习了什么、将要学习什么、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免疫学中的位置。这样从整体去阐述局部,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那么每次课的内容都不再是孤立的,每一章节都不再单一。有了这样整体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3]。

3 三级案例启发式推进教学

医学免疫学许多概念和知识点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难理解性,结合案例的启发式教育在授课时能明显提高学生兴趣。一级案例首先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例如学生都知道的预防接种,引入免疫的概念、预防疾病的原理、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再就是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试,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进行引导渐进式提问,例如“针对这一现象,你觉得是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认为有哪些可能性?”,“请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一现象”或“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看法?”;随着知识的积累,二级案例的选择可以进一步地结合临床,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内容富有特色。例如在讲述“MHC”内容时,先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即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什么是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呢?紧接着引入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随即提出了MHC的概念。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利用推进式提问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第三层次的案例则是目前免疫学最新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免疫新技术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如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生物导弹、基因工程疫苗等,以及利用这些技术为临床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发新型药物、“免疫”细胞治疗等,特别是在一些众所周知医学难题如控制恶性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随着教学的推进通过三级案例的启发,让学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极发展想象力,初步建立科学思维能力[4]。

4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授课效果

针对医学免疫学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等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4.1 多媒体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以适应新形式下医学教育的需要成为必然。通过PPT、flash等软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免疫学相关图片、免疫分子结构图模式图、免疫学动画、临床病案等,并结合适量文字,尽量将幻灯内容做得通俗易懂,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归纳总结展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表现力丰富、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等特点。但多媒体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板书,即时书写各堂课提纲性内容,并保存到课堂结束,有利于抓住学生学习思路并突出重点、难点;即时书写重要内容、数据及手绘的简图等,例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结构时,在黑板上手绘简图,边绘边讲,当图绘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就一目了然,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4.2 拟人化教学

拟人化教学是让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重要手段。使用拟人化的方法,不仅易于应用形象思维激起抽象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相当于维护这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军队(免疫防御)、清洁工(免疫自稳)和人民警察(免疫监视);在讲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时,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将IgG比作的“主力军”,将IgM比作“先头部队”,将SIgA比作“边防军”。

4.3 充分利用常见物品举例

例如在讲授抗原表位时,以手边的书本、粉笔盒、笔等物品来讲解抗原与抗原表位之间的关系;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时,教师高举双臂,可将整个人体看作一个免疫球蛋白,两肘关节以前部位就是可变区,其中手掌则是超变区;在讲授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时以“钥匙和锁”的关系来进行举例等。

4.4 制作教学模具

在讲授免疫分子时,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有事倍功半的感觉,仅仅通过语言和平面图总是难以让同学理解结构复杂的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MHC等,而这些内容又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免疫分子模式制作其立体教学模具,让同学们看得见摸得到。学生看到形象具体的模具胜于教师模糊空洞的说教[5]。

5 多种方式评估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反馈行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对教学活动的反应[6]。在《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再把学生接受信息的状况,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课间课后交流等多种反馈途径加以掌握,评估教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策略和调控教学过程。学生的及时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很重要的依据。这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启发。《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少、进度快、要求高,评估并反馈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真正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学互长”。

[参考文献]

[1] 高燕,张兰英,邬于川.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及改革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48-350.

[2] 许琰,吴虢东,宝福凯.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永文,吴玉章.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414-1415.

[4] 张才军,王玲.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81-183.

抗疫医生论文例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抗肿瘤 免疫学

在众多的对肿瘤治疗方法的探索中,各种治疗方式的结果大多不如预期有效[1],而传统的化疗药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及耐药性,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可以用于临床的有效成分激发机体免疫系统的活性一直是多年来学术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传统医学不但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与西医相比,中医更重视整体认识疾病发生的条件,强调“治未病”。中医认识到正虚是疾病的重要内因,即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虚学说已被现代医学认识和承认。西医比较能融合现代科学成就,认识病症具体、深入。越来越多的意向认为中西医应当互相补充,但如何互相补充又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认为,这种结合或补充,不但在于临床实践中的摸索,而且还应同时解决理论上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国际医学界认可。现将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研究综述如下。

1 对非特异性免疫抗肿瘤的影响

机体免疫机能状态的异常及肿瘤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同时肿瘤细胞及其产生的肿瘤性免疫抑制因子往往导致荷瘤机体免疫机能低下,由于肿瘤细胞抗原性较弱或抗原调变等因素导致肿瘤特异性免疫往往难以奏效,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及NK细胞所构成的机体肿瘤免疫监视中的第一道防线。

1.1 中西医联合对巨噬细胞抗肿瘤的影响榄香烯是从姜科植物温郁金中提取的抗癌有效成分。将其用专利方法制备出Hca-F榄香烯复合瘤苗HSP70(HSP70HTCV),分析其对小鼠腹腔或脾脏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抗免疫作用的机制,发现HSP70HTCV免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分泌TNF的能力高于HSP70BCG免疫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亦明显增强,由此得出结论[2],HSP70HTCV免疫诱导的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活性。

1.2 中西医联合对NK细胞抗肿瘤的影响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药物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等对恶性淋巴瘤进行的临床治疗研究中,两个疗程后,治疗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提高化疗的耐受性,治疗后KPS有明显地提高,对肝肾功能、骨髓功能无明显影响[3]。艾迪注射液是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等组成,主要含有人参皂苷、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及去甲斑蝥素。研究者认为此药可作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辅助药物。那么,分析其药物成分,再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人参、黄芪、刺五加免疫学机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均得到肯定的结果[4~9],如研究显示人参皂苷Rg1和Rh1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刺激T细胞的增殖及LPA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推测Rg1和Rh1可能促进DC合成分泌IL-2和IL-12并提高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从而增强DC的抗原递呈能力[6];而斑蝥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经去甲基处理的斑蝥素在保持其原有疗效的同时,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细胞分化而使白细胞增加[10]。当然,中药复方制剂的分析是不能仅以每一成分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叠加的。另外,艾迪注射液抗瘤作用的免疫学机理也是多方面的[11],同时诸如艾迪注射液与化疗药物联合这样通过增强NK细胞活性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也还有香菇多糖[12]、益肺颗粒[13]等。

2 对特异性免疫抗肿瘤的影响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两者相互协作共同杀伤肿瘤细胞,但以细胞免疫为主。

2.1 对细胞免疫的影响参与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有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前文中所提及的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起重要调节作用的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2.1.1 对T细胞的作用

αβT细胞:αβT细胞包括MHC I类分子限制的CD8+CTL细胞和MHC Ⅱ类分子限制的CD4+辅助性T细胞,两者活化都需要双信号刺激。第一信号是抗原刺激信号,指从肿瘤细胞脱落下的肿瘤抗原,经APC摄取,加工成抗原多肽,并与细胞表面MHC Ⅱ类分子结合递呈给CD4+ TH细胞。在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肽,与MHC I类分子结合后共同表达于细胞表面,而被CD8+ CTL细胞识别。黄芪注射液联合MHC I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对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学原理的研究中,发现以肿瘤抗原多肽致敏的DC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更有效的促进荷瘤宿主的免疫应答,具有显著的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14]。再说第二类信号,即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除通过TCR与Ag-MHC分子复合体接受抗原信号外,还要通过APC或肿瘤细胞表面协同刺激信号,才能使T细胞有效地活化。活化的CD4+T细胞可产生大量细胞因子,促进CD8+T细胞活化,激活巨噬细胞,参与抗肿瘤作用。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就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放化疗损伤作用[15],还有如百合固金汤口服联合利君派舒静脉滴注治疗肺癌[16],治疗组 IL-2,CD3, CD4, CD4/CD8均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01)。

γδT细胞:γδT细胞分化发展早于αβT细胞,多分布在全身各处上皮组织内,所发挥的细胞毒作用可能不受经典MHC分子限制,且能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靶细胞,因此γδT细胞与NK细胞同样被认为是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的第一道防线。已有研究发现此类细胞能在体外杀伤骨髓瘤和淋巴瘤的细胞系[17]等。循环的Vγ9Vδ2 T细胞可选择性的表达自然杀伤细胞受体蛋白1A(NKRP1A),NKRPIA 分子的表达受IL-12水平的调控,效应性T细胞在杀伤肿瘤时可以释放IL-12,如此可吸引更多的NKRPIA+的γδT细胞浸润肿瘤组织。肺瘤平膏即可上调DC与抗原递呈功能相关膜分子MHC-Ⅱ,CD80,CD83,CD86及CD40的表达,并促进DC分泌IL-12水平,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监视功能[18]。那么,IL-12水平上升后是否对γδT细胞产生影响,作者并未做出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同时也未见其他相关报道。

2.1.2 对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树突状细胞具有很强的递呈抗原的能力,能显著刺激T细胞的活化增殖,起抗肿瘤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人体免疫功能状态即中医所指的“正气”,当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免疫监视机能下降,DC功能低下,正气亏虚,机体易患肿瘤。“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表明“络”既是组织细胞实现功能协调的物质载体,又是疾病在体内传变的中心环节[19]。因而应用中药扶正培本,通络解毒,通过干预和调节肿瘤患者DC 的抗原递呈功能,可能是今后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重要切入点之一[20]。这是在中医理论框架内,把中医扶正培本治则即提高机体抗邪机能的机制与DC抗原递呈功能有机地结合,应用扶正培本为主的中药或复方制剂,作为外源免疫调节剂,通过多途径干预和调节患者DC表面分子的表达,调节其抗原递呈功能,提高患者抗肿瘤机能,抑制肿瘤形成、增殖、侵袭与转移。这不但在中西医结合理论上进行了阐明,而且又研究了其实际应用价值,可谓中西医结合解决抗肿瘤问题的典范。

2.2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肿瘤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是通过免疫监视而产生保护性作用的,能被抗体所识别的肿瘤抗原可能是T细胞活化剂[21]。在用琼脂扩散法测定36例放疗加艾灸和30例单纯放疗病人治疗前后的IgG,IgA,IgM后,发现艾灸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尤其IgG有非常显著的意义[22]。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对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3]。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早期阶段就出现的针对肿瘤抗原而产生的免疫应答[24],抗肿瘤抗原的抗体出现常与正常体细胞的交叉反应,引起了许多肿瘤病人的瘤外综合征[25]。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马钱子粉、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火硝、干漆(制)、枳壳(熬炒)等药物,与放疗联合后能明显降低血清VCA-IgA,EA-IgA抗体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陈绪元,代晓波,张 菊,等. 平消胶囊与放疗联合治疗对鼻咽癌血清VCA-IgA, EA-IgA影响研究.平消胶囊治疗肿瘤论文汇编(西安正大有限公司编),2003:122]。这些机制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从体液免疫水平分析,不但发挥了“免疫激发剂”的作用,而且还发挥了“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从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免疫水平,正符合中医辨证治疗,以扶正培本为主的特色及优势。

转贴于

3 结语

中西医结合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它们具有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目前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问题是:①还没有真正在发病机理及治疗机理方面将中西医的理论真正揉合起来或对应起来;②对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多为将对肿瘤治疗有一定作用的中医药与放化疗或其它现行西医疗法及药物合用,观察效果,较为肤浅、生硬,没有从机制上加以阐明;③中医“辨证施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理论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大多为将一种中药与某种西医疗法连续应用,没有随机体免疫状况或肿瘤发展状况的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④结合中,中医药大多为辅助治疗,几乎没有调整的价值;⑤对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疗远期生存率不高;⑥没有对中西药各成分之间的作用进行研究。

当然,在近几十年中西医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如扶正类中药在对放化疗耐药性及副作用治疗方面有优势,中医药在辅助西医治疗中取得了很大进展。另外,中医药在肿瘤预防及康复领域具有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且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相信,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研究,与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如计算机模拟等),通过强调高效、实用、综合,中西医结合会得到全面发展,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参考文献

[1]Cajewski TF, Meng Y, Harlin H. 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J].J Immunother,2006,29(3):233.

[2]邢 嵘,康晓楠,高志红,等. 榄香烯复合瘤苗HSP70与HSP70BCG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20(8):540.

[3]王 莉, 陈绍斌, 冯建明.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22例[J].陕西中医, 2007,28(4):440.

[4]Kang KS, Kang BC, Lee BJ, et al. Preventive effect of epicatechin and ginsenosideRb (2) on the inhibition of gap juctional inte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by TPA and H (2)O (2)[J].Cancer Lett, 2000,152(1):97.

[5]Tatsuka M, Maeda M, Ota T. Anticarcinogenic effect and enhancement of metastatic potential of BALB/c 3T3 cells by ginsenoside Rh (2)[J].Jpn J Cancer Res, 2001,92(11):1184.

[6]王 毅,郝 钰,邱全瑛,等. 人参皂甙Rg1,Rh1对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及LPAK抗瘤活性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19(4):248.

[7]Fei XF, Wang BX, Tashiro S, et al. Apoptotic effect of ginsenoside Rh2 on human malignant melanoma A375-S2 cells[J].Acta Pharmacol Sin, 2002,23(4):315.

[8]朱飞跃,张 卓,曹朝晖,等. 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黏附分子水平影响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7(3):384.

[9]梁丽坚,蔡 宇,梁少玲. 刺五加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6, 17(7):1187.

[10]方 菌. 抗肿瘤药物研究Ⅱ:去甲斑蝥素去氧脱氢类似物的合成与抗癌活性[J]. 药学学报, 1993,28(12):931.

[11]严 英, 钟秀驰, 周伟生,等. 中药制剂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理与临床研究概述[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11(3):187.

[12]王文武, 戴西湖,欧阳学农,等.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中国肺癌杂志, 2006, 9(1):78.

[13]张志娣,黄 挺,杨少山,等. 益肺颗粒联合化疗预防肺癌术后转移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刊, 2005, 23(4):643.

[14]董晓辉,董竞成. 黄芪注射液增强树突细胞的抗癌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5, 11(1):25.

[15]成 拯,姜 翼,陈 凯. 放化疗法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晚期鼻咽癌42例近期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4):58.

[16]李东芳,田道法,黎月恒,等.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肺癌合并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J].新中医, 2006, 38(12):44.

[17]Wilhelm M, Kunzmann V, Eckstein S, et al. Gammadelta T cells for immne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lymphoid malignancies[J]. Blood,2003,102(1):200.

[18]郑红刚,朴炳奎,林洪生,等. 肺瘤平膏及其拆方对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 25(6):1133.

[19]李 燕,赵 燕,黄启福,等. 中医络病理论的现代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5(3):2.

[20]熊 露,田少霞,林洪生,等. 调节DC抗原递呈功能-中西医结合抗肿瘤免疫治疗思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9):847.

[21]Simon AK, Gallimore A, Jones E, et al. Fas ligand breaks tolerance to self-antigens and induces tumor immunity mediated by antibodies[J].Cancer Cell, 2002, 2(4):315.

[22]俞志冲,徐兰风,詹 臻,等. 艾灸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 2002, 21(6):15.

[23]赵 蓉,张永兴. 针刺对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J].中国针灸, 1994, 14(1):38.

抗疫医生论文例4

免疫学一直是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免疫学的基本理论、试验方法和实践应用已全面渗透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其教学内容深奥抽象、概念纷繁、机理复杂,涉及多种学科,如动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的基础知识,学生尤其是生物专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极大,极易引起思维疲劳,不求甚解,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1]激发学生的免疫学课堂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免疫学教师面临的艰巨任务。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和尝试,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1.学科发展史始终贯穿其中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最重要的都是学生充分了解其知识精髓的过去、现在,进而应用于实践与未来发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从根本上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授“免疫”的起源含义时,从疾病的发病特点和古代宗教神学的朴素观点来讲述。同时,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凝聚了许多免疫学家,尤其是获得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的智慧和汗水。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点,向学生介绍前辈们的研究经历和取得的成就能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领略到科学家的思路,得到启迪。譬如,讲授抗体的结构这部分非常枯燥的内容时,可以从Behring借助东方“以毒攻毒”的医学思想发现抗体的过程,Edelman和Porter对抗体结构不断探索的过程来讲述,避免填鸭式的纯讲述或演示。

2.紧密结合临床现象与应用实践

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学科,许多临床现象学生耳熟能详,但并没有清楚地理解其实质:为什么患过麻疹的人永远不会再患麻疹?为什么要建立骨髓捐赠库?艾滋病何以如此肆虐?等等。在教学中将这些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从现象到本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才能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免疫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对当前人类重大健康问题的解决起着关键作用:免疫细胞疗法有可能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各种疫苗的研制为人类控制许多烈性传染病开辟了新的前景,等等。把这些事实和进展渗透在教学中,能让学生认识到免疫学的实用性,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3.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1把握学科和专业特点,重点和难点突出。

从书本内容到课堂内容,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剖析,对知识结构重新优化组合,尤其是要结合生物专业其他课程的特点,使之形成一个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比如对于很多临床免疫学的内容,如免疫病理、免疫调节等内容,适当简化。对于生物专业学生在其他课程中要学习的知识,如免疫分子的基因表达、细胞凋亡等内容,则可以自学。而对于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如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学检测等要详细讲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重难点突出,区别于一般医学院的免疫学教学。

3.2启发式教学。

学习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人的思维活动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借助于某种因素的刺激,启发式教学能使学生借助教师的刺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2]。如讲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运用启发式分析法,从器官移植时是否发生排斥反应,引出“组织相容性”的概念,从组织相容性的免疫本质,引导出“移植抗原”,即“组织相容性抗原”,从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这些蛋白质分子是怎么产生的,引出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孤立概念到完整体系,能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容易理解记忆。

3.3采用生动恰当的比喻,直观形象的描述。

运用直观的道具、图标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可使枯燥内容形象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国家的军队和警察系统,病原菌比喻成入侵的敌人,免疫细胞或免疫分子比喻成士兵或警察,抗体和补体分别比喻成捕快和行刑手,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形象理解。再如讲抗体结构时,可将抗体比喻成一个站立的人,上臂以下是恒定区,铰链区相当于肩关节,前臂是可变区,可变区结合抗原时就像人的手抓住一个东西,人有两只手,那么一个抗体就可以结合两个抗原,两条腿组成Fc段,鞋子类似于Fc受体。这样的比喻很具体,学生听后很容易理解记忆。

3.4适当结合中医知识讲述。

免疫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课,而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学有很多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学不谋而合的地方[3]。譬如,中医学里有“肾为营血之母”的思想,这可以从现代免疫学得到证据,人体血液中绝大多数红细胞的生成需要红细胞生成素这种细胞因子的刺激作用,而该细胞因子主要是由肾脏合成的,肾脏的功能就决定了血液的质量。这些知识的对比联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启迪学生思维,从多角度认识和研究一门学科。

3.5做好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形象直观,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技术流程。同时,还可以下载一些最新的短视频来提高学生的课外探讨兴趣,如有关美国花巨资研制免疫佐剂的报道,Steinman有关树突状细胞的发现而获诺贝尔奖的报道。这样既能加大教学信息量大,又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3.6课堂讨论

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免疫学的很多问题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提前布置一些热点讨论题,比如MHC分子在亲缘鉴定的原理与应用,现代疫苗的研制进程,等等。可让学生在业余准备,在课堂上花一定时间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分组式讨论法,每组选一个人作中心发言,并结合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然后其他组学生提问,最后老师简短点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结合学科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才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适时改进,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抗疫医生论文例5

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其内容抽象复杂, 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强,同学们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知识苦涩难懂,再加上在中医院校课时又少,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知识,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很重要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关系甚密,医学微生物学是免疫学的基础,所以免疫学应该在微生物学开过后再开设,否则很难进展。如病原生物对人类来说是抗原,那么学过微生物学的同学很快就会联想到病原生物有哪些种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对抗原的理解;另外讲到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时,肯定会提到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的抗毒素等,在微生物学中已经学过破伤风梭菌致病是分泌的外毒素致病的,在紧急预防或治疗中要用到破伤风抗毒素, 因为是动物体血清,所以对人来说既是抗体也是抗原,在用时要做皮肤试验等等。又如我们在微生物学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的致病微生物,会致我们人类各种疾病,是挺可怕的,尤其是病毒。而在免疫学一开始就会讲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虽然病原微生物可怕,但是由于我们具有免疫系统,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病的。总之,微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所以在开课顺序上要注意。

中医院校免疫学的学时很少,只有二十几节,要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详讲的有:免疫学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略讲内容有: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等,这样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系统的免疫学内容基本包括。虽然课时少,但是通过以上的学习,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 以提问开头,让学生带着平时生活中的疑问来听课

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1]。鉴于免疫学是一门实用课程,与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我们最好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同时密切联系临床知识,给学生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然后再来介绍课程内容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同种异型抗原时,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人与人之间跟抗原有关的的不同之处,为什么我们输血的时候要遵循同型相输的原则,又如O型血到底是不是万能献血者等等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展开讨论和学习,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认清这些现象的本质,为今后临床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我们在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药物时,为啥要做皮试,为啥选真皮层与表皮层中间的部位做,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再通过另外一个部位静脉来进行输液治疗。所有的上面的这些疑问可能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但可能不清楚是免疫学的知识。带着这些很想搞清楚的问题,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

3 注意免疫学各章节间的紧密联系,树立整体系统观念

免疫学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所以在第一次上就要给学生提到这一点,不像微生物学知识,章节间联系不是很多,如果学生在前面某一环节没有学好,那么后续课程的学习就会有困难,缺乏连贯性,这也是免疫学相对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抗原、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是基础,而免疫应答则是基础免疫的核心,围绕这一核心就可以将前面的基础内容联系起来, 其中抗原是进行免疫应答的启动因素,抗体是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免疫系统则是免疫应答的执行官,另外,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活化又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限制等,通过这些,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整体观念, 我们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是非常严密的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甚至出现免疫性疾病。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以后临床工作的+理论指导。,

4 重视实验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临床和科研工作打基础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课与实践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当中去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如临床中最常做的血型鉴定,肉眼可直接观察结果,其理论就是我们免疫学的凝集反应;另外乙肝五项的测定方法是免疫学中的ELISA技术,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知识在临床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5 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学习中作用显著。如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卡-介苗的研制者卡-介二氏、白求恩等的动人故事及历代为攻克医学难关而做出牺牲的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医疗职业的重要性,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3]。

参考文献:

抗疫医生论文例6

1.1在口腔医学领域,积极组稿发表

口腔诊疗过程的特殊性使其极易产生大量的气溶胶,这有可能成为医源性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为了杜绝新型冠状病毒医源性交叉感染,同时加强口腔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避免口腔医务人员成为二次感染传播源,及时正确地指导口腔医生和患者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科技期刊应尽的使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国际口腔医学杂志》第一时间通过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新浪博客等多渠道,向全国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征集“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与口腔诊疗相关”的论著、专家笔谈、病例报告等,并开设绿色通道。截至目前,编辑部已收到多篇来稿,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后,择优录用“从新冠疫情防控看传染病流行期口腔门诊管理策略”,刊登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口腔颌面外科护理防控”刊登于《国际口腔医学杂志》。杂志迅速将投稿文章编辑出版,并通过期刊微信公众号推广,落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践行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1-3]。期刊的宣传引导,使更多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了解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特性、传播渠道、防护举措等,这充分发挥了科技期刊的信息咨询和知识服务作用。

1.2致敬和慰问一线医务工作者和作者

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也是医学期刊的主要作者,义无反顾奔赴武汉,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InternationalJournalofOralScience)和《骨研究(英文)》(BoneResearch)在微信公众号向所有投入到疫情战斗中的医务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医务人员明知“战役”艰难,却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我们通过期刊微信平台的宣传,向读者和作者传播正能量,发挥期刊在突发事件中的正向引导作用[2,4]。

1.3协助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作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副理事长,在疫情发生后参与和组织了研究会的疫情抗击行动,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编辑部以各种形式支援抗疫工作,为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立榜样、做示范。

2编辑深入医疗一线抗击疫情

2.1编辑成为新冠肺炎医疗储备军

既是科学编辑,也是临床医生。这是多年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一直坚持的。根据国家与四川省卫健委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储备调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战和持久战,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建立了医务人员梯队储备库:第一梯队为首战力量,第二梯队为储备力量,第三梯队为后备力量,第四梯队为支撑力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作为专科医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被列为第三梯队,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医生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被列为第四梯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14名编辑中有9人是口腔医学专业毕业,持口腔执业医师证书。编辑部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编辑与临床相结合[5-6],深入临床医疗一线,在实践中边干边学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办刊质量的提升也是明显有效的,也正是2本新刊300余天便在国际学术界证明期刊实力的原因所在。基于此,《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成员作为医疗储备军,具有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通知》下发后,编辑部积极响应号召,全体成员积极申请加入疫情防控储备军,9人加入第三梯队,5人加入第四梯队。

2.2多渠道提供线上免费咨询服务

编辑团队在完成日常工作、做好新冠肺炎相关成果审稿和编辑加工之外,为缓解医务人员紧缺的现状,通过多种渠道,为同行与患者提供线上免费咨询服务。例如,在华西口腔医院官网、好大夫在线和微医互联网总医院等线上媒体平台,开展免费咨询、诊断和帮扶,助力疫情防控。以好大夫在线网站咨询为例,一周时间,编辑部主任王晴的咨询访问量高达13843次。

2.3疫情期间,编辑部门诊值班

虽然大部分口腔疾病可以择期治疗,但是一些急症和牙颌面部外伤仍需及时处理。疫情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急诊、全科门诊、牙体牙髓科、儿童口腔科等多个科室坚持为患者提供急症诊疗服务。编辑部9名口腔医生均积极报名参与全科门诊“抗疫一线”值班工作,为患者提供紧急服务。

2.4参与医院行政值班,为患者答疑解惑

抗疫医生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281-01

进入21世纪以来,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得医学院校的医学免疫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医学基础课中完成的免疫学基础知识如何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医学免疫学内容抽象且晦涩,如何转化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医学免疫学教学、也是医学基础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提高语言的幽默性,增强学生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幽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1]。”医学免疫学本身就是一门非常抽象不易理解的学科,再加上陈旧的教学方法,生硬的讲解,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巧妙的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很快形成课堂中心磁场,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课堂上导入幽默的方式很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师生问候、教师直接板书、讲故事、讲新闻、讲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言等等,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例如讲解超敏反应这一章,开始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我上大学在医院实习的时候,一个患者由于接触了花粉,身上出现了荨麻疹,于是患者就问我什么是荨麻疹?我通俗地告诉他,就是由于过敏反应所导致的。患者反过来又问,什么是过敏反应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又叫变态反应。讲到这儿学生会哄堂大笑起来,上课的兴趣也来了。例如,讲到引起过敏反应的变应原时,以香水举例子,顺便说了一句“香水有毒”,学生马上就联想起这首歌曲,马上大笑起来,原来香水不但“有毒”还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讲到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时,其中一个特点为发生得快,消失过渡也快,换句话可以说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歌词)。

二、联系临床病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理论逻辑性极强,内容相对抽象,知识结构庞杂繁复,学生首次接触时均感到免疫学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的兴趣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医学免疫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系,用免疫学的基本知识来解释临床病例的发病特点、机制以及治疗对策,将学生从枯燥的纯理论中释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首先解释概念,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自身稳定,对自身的细胞或分子形成免疫耐受状态而不发生病理性免疫应答。当机体受内外因素或遗传因素影响,自身反应性T或B淋巴细胞可攻击正常或变性的组织、器官、细胞、蛋白质或酶类等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称自身免疫,自身免疫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因自身免疫造成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的免疫耐受减低或破坏,致使自身抗体或(和)致敏淋巴细胞损伤自身器官,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称自身免疫性疾病。接着举临床实例,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抗乙酞胆碱受体的抗体而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RA)源于变性IgG作为自身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即类风湿因子,RF),变性IgG与RF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等部位,激活补体,在局部引起慢性渐进性免疫炎症性损伤。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在多部位的微血管基底膜沉积而引起全身多脏器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利用免疫学的知识,解释以上临床现象,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深入理解这些现象发生的免疫学机制,同时又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浓厚兴趣,改善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技巧,增强学生记忆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基础,辅以恰当的教学技巧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实施。例如在讲解MHC分子与CD4或CD8分子识别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混淆。MHC-Ⅰ分子与CD8分子识别,MHC-Ⅱ分子与CD4分子识别,巧技法为:Ⅰ×8=Ⅱ×4。方法与技巧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与探索,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需要教师勤于思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教师在学习经历与体验中得出的好的学习方法自然地被学生所接受,并为己所用,需要教师以身为范。因此,适时、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是培养学生思考及创造力发挥的一剂良方。

四、充分利用实验课,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相辅相成,免疫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深化理解基本理论,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要优化实验项目,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将实验分成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与开放性实验等3个部分;其次要强化实验考核,为更好地对实验学习进行评价,实验考核分为实验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4部分,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

抗疫医生论文例8

不孕不育是指成人男女同居一处并有正常性生活1年以上且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况下没有妊娠者被称患有不孕不育症,免疫性不孕不育症则是由于生殖系统抗原的自身免疫或同种免疫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占不孕不育发患者数的20%~40%,并呈逐年上升的迅猛趋势,严重影响着夫妻的生活质量[1]。

1不孕不育基本资料

1.1不孕不育诊断标准 通过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根据患者脉诊将患者分为肝肾阴虚型、肾阳虚兼脾虚血瘀型和湿热型。其诊断标准为:①肝肾阴虚型症为月经多提前,经量多少不定,烦热易怒,多失眠,腰膝痠软,脉细数;②肾阳虚兼脾虚血瘀型症为月经多推迟,经量少于正常甚至闭经,经血色淡,经行腹痛,胃纳差,腰膝痠软,大便稀溏,脉沉;③湿热型症为口中粘腻泛酸或口苦,经血色鲜红,带下量多质厚,色黄白,胃纳差,脉濡数[2]。

1.2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中医的治疗通常是采用消抗孕育汤作为基础配方来进行治疗免疫性的不孕不育症。其主要的配方为黄柏20g、土茯苓20g、生地20g、丹参30g、赤芍15g、丹皮10g、泽兰15g、茺蔚子20g、黄芪20g、枸杞子15g、紫石英15g、甘草6g、熟附子6g、巴戟天15g、补骨脂10g、益智仁20g、菟丝子15g、肉苁蓉10g、鹿角胶15g、知母15g、山萸肉15g[2]。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①肝肾阴虚型患者在服用消抗孕育汤的基础上于经期第4~11d加服白芍15g、当归15g等以滋补肝肾,于经期第17~28d加服阿胶10g、党参20g 等以起到温肾补脾的作用;②肾阳虚兼脾虚血瘀型患者须在经期结束后服用消抗孕育汤,并于经期第17~28d加服白芍、白术、元胡各15g、党参、茯苓、山楂各20g、川断10g等以起到补肾健脾的功效;③湿热型患者在服用消抗孕育汤的基础上加服薏苡仁、白术各15g、败酱草30g、砂仁、川断各10g、茵陈20g等以期补肾健脾之效。对不孕不育患者进行治疗每4个月为1个疗程,分为2个周期,每个周期2个月,患者均服食消抗孕育汤2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性生活时应注意避免精浆中的抗原暴露于女性生殖道内,所以应使用避孕[3]。

1.3西医治疗方法 针对免疫性的不孕不育症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其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强的松片5mg/d,2次/d;维生素C片100mg/d,3次/d;维生素E片100mg/d,2次/d,患者对西药要按时服用。

1.4中西药联合治疗 中西药联合治疗则是指在采用强的松片、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进行西药治疗的时候,同时还要给予患者进行消抗孕育汤进行中医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患者的性生活,应当及时的提醒患者注意精浆抗原暴露于女性生殖道内,采用中医治疗的时候根据其辩证的法则对患者进行施治,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控制时间,根据不同的症状来进行药物的加服[4]。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经过2个疗程的严格药物治疗后,患者血清或精浆中原有的抗抗体和/或抗子宫内膜抗体均转为阴性,而抗体转阴后夫妻进行性生活3~6个月内女方确认未怀孕为显效;抗体转为阴性,且3~6个月内女方确认怀孕为治愈;抗体呈阳性且3~6个月内确认未怀孕为治疗无效。

2.2中西药治疗结果 采用的中西医进行联合治疗其治愈的比例明显要比单独采用中医或者是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要高.

2.3中西药治疗效果分析 在不明原因不孕症中,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妇科类的经行不调、不孕症种别,发病机为是机体正气不足,体内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肝肾阳虚,子宫虚冷血瘀,湿热毒邪乘虚侵入胞宫,致使气血失和、胞脉受阻而不能摄精成孕,更不能养胎、系胎、载胎。因此针对此病中医治疗原则应为清热解毒、补肾扶正、活血通络、散寒逐瘀。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治的理论,消抗孕育汤具有扶正祛邪、补肾活血、标本兼治的功效,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机体的正常生殖功能,增加女性的受孕机率并预防发生流产,临床上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强的松和相应的维生素,可避免因炎症损伤而致使抗原不断进入体内产生抗体,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性生活时使用隔绝进入女性生殖道,避免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从而提高治疗效果[5]。

3结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当前的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手段被运用到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人体所构成的免疫系统对于异物的进入会有免疫性,当或者是进入女性的阴道时,会被阴道的粘膜吸收,并且会吸收中的精浆抗原,根据识别情况来对其进行免疫应答。在进行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中,特别是免疫性不孕不育症,采用中西药进行联合治疗所获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倩.消抗汤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研究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09:69-70.

[2]张俊丽.中西药联合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44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1:65-66.

抗疫医生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R28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57-02

众所周知即使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按照标准程序和剂量接种乙肝疫苗,仍约有15%~25%左右的接种对象在免疫周期内不产生或仅产生低水平的表面抗体,医学上称之为无应答或弱应答现象。甚至有的多次接种仍无抗-HBs产生,需考虑寻找原因和采取相应对策。为使人体重新获得足够的表面抗体,我们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复种的同时口服中药玉屏风散调节或增加机体免疫力以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即抽取不同人群乙肝疫苗接种者以接种卡为据,采集血样,应用胶体金法检测HB-sAg、抗-HBs皆阴性者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进行研究,研究组人员接种前定量口服玉屏风散1周(每日2次,每次6g)与对照组(不用任何中西药)同时按016程序进行接种乙肝疫苗,研究组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后继续服玉屏风散1月后即不再服用。接种完成6个月后检测乙肝表面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方法

使用由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试剂盒乙型肝炎(HBsAg)表面抗原(全血,国药准字S20000059)胶体金法和乙型肝炎(HBs-Ab)表面抗体(全血国药准字S20060006)诊断试剂盒(乳胶法)。严格无菌操作使用激光采血仪采集末梢血50ul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乙型肝炎(HBsAg)表面抗原15~30min时读取,30min后判定无效。乙型肝炎(HBs-Ab)表面抗体15min时读取结果,20min后判定无效。

1.3 质量控制

严格无菌操作程序严格执行一人一防护帽,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测,末梢血取量准确不能低于50μL,严格检验结果的观测判读时间,检测结果两人同时观测判读核对。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1.5 注意事项

热病汗出和表虚盗汗不用本剂,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2 结果

两组共调查不同人群共计2000人次,其中男性1000名,女性1000名,平均年龄20岁,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复种乙肝疫苗半年后乙肝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2。

3 讨论

由于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由表1表2可见在乙肝疫苗接种第一针后1个月便有82%的人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而对照组只有36%的人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两组间有显著差异(χ2=20.43,P

3 讨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接种有效阳性率结果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P

[参考资料]

[1] 朱建琼.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再免疫抗体应答[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4(2):152.

[2]吴华. 青年成人减量接种国产血源性乙肝疫苗后近期保护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5,47(7):58.

[3] 鲜尽红. 免疫检验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

[4] 谢鸣. 中医方剂现代研究[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783-784.

[5] 彭怀仁. 中华名医方剂大全[M]. 北京:金盾出版社,1990:16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 中药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0-491.

抗疫医生论文例10

婴幼儿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多种疾病的威胁,为了能够了解共和县儿童疫苗接种的免疫效果,笔者对共和县2007年至2009年间的1042例10个月至1岁儿童免疫规划的4种疫苗的接种免疫效果,即乙型肝炎疫苗(英文名hepatits B vaccine,简称HepB)、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英文名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简称OPV)、麻疹减毒活疫苗(英文名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简称MV)、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英文名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简称DTP)四种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监测分析,取得满意效果,先将报告分析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于共和县疾病预防中心的资料为准,从2009年至2011年中随机选取1042例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幼儿年龄为10个月至1岁,男508例,女534例,2007年426例,2008年331例,2009年285例,监测时均为手指末梢采集血液标本。

1.2检测方法

应用乳胶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简称抗-HBs),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ⅢIgG抗体、麻疹病毒IgG抗体、百日咳IgG抗体、破伤风IgG抗体、白喉IgG抗体,检测试剂、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2]。

2结果

被监测的1042例儿童中,4种疫苗6种疾病的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HBs889例(85.32%)、百日咳1028例(98.66%)、白喉1013例(97.22%)、破伤风1023例(98.18%)、麻疹1037例(99.52%)、脊灰1036例(99.42%),其逐年变化趋势抗-HBs、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阳性率间差异明显(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 疫苗抗体阳性率检测结果分析(n/%)

类别 总例数 2007年阳性率 2008年阳性率 2009年阳性率 抗体阳性总例数 平均抗体阳性率

抗-HBs 1042 82.65% 85.62% 87.74% 889 85.32%

百日咳 1042 95.15% 98.82% 99.98% 1028 98.66%

白喉 1042 94.67% 98.35% 100.00% 1013 97.22%

破伤风 1042 96.12% 97.84% 99.79% 1023 98.18%

麻疹 1042 97.85% 98.88% 100.00% 1037 99.52%

脊灰 1042 98.67% 99.23% 99.92% 1036 99.42%

3讨论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佳手段,是婴幼儿健康保证的第一站。由于及时接种疫苗,多种严重的婴幼儿流行性传染疾病已经灭绝或者很少出现,如天花病毒、麻风等,所以国家出台了一些强制措施,强制免疫一些疫苗的接种,本组研究中的4种疫苗均属于免疫规划中的强免疫苗[3],主要针对多发的乙肝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麻疹、破伤风、白喉和百日咳几种疾病。

血清抗体是检测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常用手段,也是比较重要的客观评价标准[4]。在我国,免疫成功率的指标标准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破伤风IgG抗体、麻疹病毒IgG抗体、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ⅢIgG抗体均要大于等于85%,而百日咳IgG抗体要大于等于75%,白喉IgG抗体要大于等于80%[5]。本组研究中,只有2007年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指标低于要求,其他抗体免疫效果均理想,至2009年共和县的疫苗接种免疫效果均明显高于规定标准,免疫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在2009年的研究分析中笔者发现共和县的疫苗免疫效果,增高迅速,有些免疫效果已经达到了100%。

自我国疫苗接种规划以来,取得了满意的免疫效果,有效的控制了多种婴幼儿流行性传染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儿童的健康,同时也使其免疫力大幅提高。相信随着我国医疗保健制度的不断完善,疫苗接种效果会更加显著[6]。

参考文献

[1] 曹信金,张仁森,廖庆辉.新罗区1988~1999 年出生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抗体水平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1):23.

[2] 佟荟,张中林,周会林,等.1 岁儿童乙肝疫苗抗体的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9):1131.

[3] 李端,张志红,聂萍英,等.南昌市红谷滩新区2007年~2009年儿童免疫规划4种疫苗免疫效果监测[J].江西医药.2010,45(8):835-836.

抗疫医生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92-02

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极为迅速,在揭示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移植排斥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及其诊断、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医学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现医学免疫学教学一般可分为基础免疫和临床免疫两部分,其中基础免疫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和免疫应答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主干部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严谨的逻辑性。学生普遍反映该部分知识抽象深奥、内容繁杂,理解起来困难、枯燥,难产生学习兴趣,是医学专业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免疫学教师面临的难题。为让免疫学基础课能生动有趣,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和视频资料,并将所学到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联系科学故事,吸引学生注意

医学免疫学的每一个知识点,从发现到证实,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科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将这些科学故事穿插其中,既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又能引导出相关免疫学知识,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医学人文教育。这方面常可用的例子有如下几个:

在医学免疫学绪论教学中,非常适合运用前人发现“人痘苗”、“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故事作为铺垫,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具体化成同学们接触过的事物,能让同学们对“什么是免疫”有一个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向同学们介绍免疫的概念、功能等抽象知识就水到渠成了。在有趣的氛围中展开一门新课的学习非常重要,它将影响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情绪。

学习抗体、补体、免疫细胞等相关章节时,同样我们可以向同学们简要介绍科学家发现这些物质的故事。利用德国科学家贝林首次使用抗血清拯救患白喉的儿童的故事可以引出抗体的发现,顺势导出抗体的概念、结构、功能等学习内容。而补体的学习也同样,可以将博尔现补体的科学实验再次展现在同学面前,并引导着同学们对实验进行推导:有种物质具有溶菌和溶解细胞的作用,但须有抗体的存在才能实现,即最初发现补体的存在。这个做法既吸引同学注意力,同时在推导的过程同学们就可以认识到补体的特性和作用。同样,在讲到淋巴细胞相关章节时,我们可以将B细胞、T细胞发现的一系列科学故事简要介绍给同学,从研究者在一个无关免疫的试验中发现鸡的法氏囊与抗体产生密切相关至最终确定哺乳动物的T、B这两种免疫细胞相对应器官,让他们知道这些细胞的来龙去脉,增添课堂趣味性。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诺贝尔奖有很浓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将知识点背后与免疫学相关的诺贝尔奖人物故事介绍给同学们,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将科学思维融入到理论教学中。此外,讲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我们可以利用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中神仙用荷花、荷叶重塑哪吒的故事作为引导,从文学的幻想引导着同学们对现实中的器官移植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什么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由此引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概念,非常自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内容,在最初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他们的畏难情绪。

二、联系生活实例,增添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问题形式把一些生活实例,巧妙地与抽象繁杂的免疫学知识相联系,从现实到理论,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知识转变成理性认识,变抽象为具体,引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同学们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常见的感冒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生活实例,贯穿很多免疫教学过程。我们可以问:为什么感冒有时好得快,有时好得慢?为什么感冒有的人好得快,有的人好得慢?为什么感冒后即使不打针不吃药,自己也能好?这些都是一些基本问题,学生容易作答,通过这些小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同时教师适当诱导,把免疫系统、免疫应答过程等内容融入进去,就能让同学们通过联系实际来理解机体免疫发挥作用的过程,一定会印象深刻。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也是一个常用的例子: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的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通过提问同学们这些问题,可以引入免疫的概念、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教学内容。外伤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几乎每个同学都有类似经历,在讲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理论时,我们也可以把它融入教学,皮肤屏障被破坏后病原微生物经皮肤侵入机体所遭遇的一系列事件就是我们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

三、巧用比喻、拟人等方法,调动学生想象力

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想象,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用形象的比喻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趣味化、通俗化,渲染乐学氛围,将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思维调节到一种兴奋状态,也就提高了教学效果。

免疫学教学中比较经典的拟人比喻是:把我们人体看作国家,免疫系统就是这个国家的军队和治安管理系统,肩负着“攘外安内”的职责;这个系统有完善的部门,有各种兵种,有常规和现代化武器军事设施等;我们的中枢免疫器官就是培养士兵的军校,外周免疫器官是士兵的战场,免疫细胞是各种士兵,免疫分子则是各种武器;而我们免疫应答过程,就像军事作战,而入侵我们体内的抗原就是敌人、小偷等坏人。将复杂的免疫应答看成是打仗、抓坏人的过程,能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一举多得。

抗原提呈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难懂的过程,但是也是必须让学生熟悉的内容。我们找到一些联想方式,非常生动而准确地演示了抗原提呈的过程――内源性抗原提呈和外源性抗原提呈过程都可以看作是T细胞“吃大餐”的过程:抗原提呈细胞可以看作是农家乐、餐厅,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可以看作是餐馆自己饲养的鸡禽或从外面采购的食材;而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是后厨房大厨,根据不同客人的要求对“食物”进行各种加工,形成的抗原肽就是大厨们做好的菜;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可看作侍者,是递呈抗原肽的服务员,专门负责上菜给客人,客人分别是CD4+和CD8+T细胞,他们对服务员还很挑剔,CD4+T细胞表面的T细胞抗原受体只接受由MHCⅡ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而CD8+T细胞只接受由MHCⅠ类分子盛上来的菜。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记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并以独特的形式又表现出来的,我们将这一比喻穿插到抗原提呈教学中,在课堂上引起了同学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不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向他们展现了一种知识学习的境界,对学习方法有指导意义。

又比如,在讲授抗体时,可以让同学们把它的形状想象成一只大龙虾,虾带齿的钳子部分类似于抗体的Fab段,身体对应恒定区;在讲解B细胞对胸腺依赖性抗原的免疫应答时,可以将B细胞想象为一位待字闺中的姑娘,那这个枯燥而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完全可以想象成B细胞这位姑娘佩戴着抗原信物在相亲会寻找到它的意中人辅T细胞,并结婚生子的故事。这些有趣而贴切的比喻不但能增添课堂趣味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课堂教学

现在高校课堂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已成为常态。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表现出来,让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我们免疫学课堂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例如讲解到免疫应答时,T、B细胞如何以淋巴结或脾作为免疫应答场所进行免疫应答,其免疫应答过程复杂,可以将这个过程制作成动画或利用英文原版教材配套的动画素材向同学们展示,从时间、空间上提醒同学们要以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免疫学问题,文字与动画恰当地整合,让讲授内容更形象具体,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降低了教学难点,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

漫画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同学眼球,因此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的漫画,并适当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例如在讲到免疫记忆时,我们插入了一幅非常形象的漫画,戴着警帽的免疫细胞一手拿着某个病原体的“通缉令画像”,一手拿着枪,在巡逻过程中不断辨别所遇到的事物是否是其通缉令上的事物,这个漫画很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什么是免疫记忆。

在免疫教学中,面对众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免疫应答机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不易。《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主张,指出了教、学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关系。从教师方面而言,是“教然后知困”,只有知道困难所在,才能鞭策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水平。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思考多总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素材,让组织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志于学、乐于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使免疫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