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学专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28 15:07:17

会计学专业论文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1

(一)语文教学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及语言交流能力。语文课程有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重要特征,语文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教学,而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是其最重要的一项功能。中职跨界专业学生在学习与就业岗位上,口头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应是其最基础的能力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能力。会计从业人员面临着大量的财务票据的填写,规范、工整的书写能力是最基础的职业能力,并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为了养成这种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要求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强此方面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会计人员同样属于文职工作,不可避免的需要处理一些文字性的工作文件,这就对其基本的写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职业岗位上的写作能力要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在语文课程中进行一定训练和写作实践练习。

(二)语文教学对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中职会计专业是以培养基础会计从业人员为培养目标的,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努力适应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同样要考虑职业发展的问题。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服务于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的语文能力和帮助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在综合素质的支撑下完成职业提升的过程。

二、以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式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会计职业岗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具体要求,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职业岗位的发展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来进行制定。在教学设计具体的制定过程中,要分层次去逐步分解课程任务:首先从整体上以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及会计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作为总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不同学前、不同学习阶段的情况,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内容要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各个环节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基本问题,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根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基本点,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由于中职学习的职业能力培养特点,教学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模式将会取得更加明显的教学效果。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根据课程安排引入专业性的实践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氛围,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这样以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加深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协同进步的效果。具体的教学培养措施有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和书写规范培养两大部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各种形式来进行练习,语文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书写规范的培养也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来完成,语文教师在做基础性的指导之后,需要依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反复书写才能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才能对书写规范有更深的认识和掌握。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学习过程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文化基础成绩较差的现象,这些学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问题,语文教师单纯依靠知识传授很难让这些学生接受所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和纠正,这不但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更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为了更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全面了解会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和个人之间的差异,并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来加强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对职业能力的帮助及对职业发展的帮助。同时,要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接受老师的指导意见,并在老师的指导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后反思课后进行必要的反思,不但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查漏补缺,还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提升教学能力,课后反思是教师进行自我修正和调节的必要手段。中职会计专业的语文教师,要将课后反思更多的将语文课程是否有利于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对象,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进一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以帮助学习形成职业能力作为改进目标,是语文教学活动更好的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2

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是按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教材进行理论教学,同时安排部分实训。这存在如下问题:

1、偏重于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开设了十几门会计课程,理论课程完成了,实际操作课课时数很少。

2、忽视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学校教学与社会上的岗位工作差别较大,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3、传统的会计教育各科目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

4、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够,课程结束时学生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但缺乏实践经验。当前,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随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失去市场的危险。同时,在知识经济年代,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会计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法进行更新的研究创新。

(二)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探索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创新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课题拟对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探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会计教学。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其次,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很强的学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本研究寻求新的实验与实践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再次,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贯彻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并根据变化的环境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对于教学效益的研究

当前,教学效益的研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激起的反响越来越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教学“新思维”、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方向的作用。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面广量大,从最初集中于理论层的探讨,向教学实践层面的具体策略或微观策略的探讨发散,在学校教学中产生了较为广泛影响。但是目前研究内容的分布不很平衡,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影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和内在机制、评价的主要标准和有效方法等难度较大的问题,研究成果还较为贫乏。研究过程中的质疑、审视与反思不断出现,其对调整研究方式、深化研究进程、消除研究“泡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对于职业高中专业课的研究

中国职业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期刊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职业高中教育的文章20多年来共有55104条,输入“高职”关键词,有相关文章及硕士博士论文198069条。可见研究非常火热。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关于高职的比较研究及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外经验的介绍上,如中国台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严雪怡,1994年),美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夏明,1994年)。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职业教育(韩民,1995年)等。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高职教育的静态剖析,其目的是希望从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主要关注点在高职的定位和与中职的衔接上,如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及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等。当前的研究经验性、工作性研究成果偏多,许多成果理论水准有待提升,尤其缺乏对理论系统建构的成果。对规律把握得也不够。

(三)对于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教学的论文主要集中的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者,关于高职会计专业的研究多余对中职的研究。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研究从主流来讲不属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研究,而是属于在当前中小学教学中盛行的教学法的研究。教师研究的内容与思路也是围绕“学生主体、时间活动”等。从特色上讲主要是与社会、市场、就业结合得多一点。专业性研究不强也不多。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3

1、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

爱岗敬业就是要热爱并尊敬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有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是一种优良的职业道德。现代社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会计职业本身也是一个诚信的职业。会计工作不仅是为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还担负着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任务。如果一名会计从业人员失去诚信,在企业和政府经济财务信息中弄虚作假,必然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甚至构成经济犯罪。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要时刻告诫学生爱岗敬业和诚实守信对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教育教导学生珍惜会计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好会计工作。

2、培养学生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公私分明,不图私利。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是每个会计从业人员都应具备的职业品质。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具备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才能提供出真实的财务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公信力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挪用公款,做假账等违法乱纪案件层出不穷。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廉洁自律和客观公正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

3、培养学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职业能力是工作者工作时的能力和手段。新时期要求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还要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许多调查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专业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和证书,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等。会计工作不仅要求从业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熟知国家的经济政策,熟悉财政、金融、投资、国际贸易、税务、法律、市场营销和外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适应时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4、培养学生加强法律意识、强化服务的职业素养

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权益、调节经济行为是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特征。会计面对逐步健全的法制,一定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以免在工作中触犯法律,酿成苦果。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避免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误入歧途。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工作创新能力也是会计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会计人员在企业内部要具有协调、沟通的能力,对外要涉及谈判、联络和交际等,所以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开始培养其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这是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避免不了会遇到困难、挫折和疑惑。所以,其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务实的工作态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敏锐的职业判断力是新时期会计专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会计准则同国际逐步趋同的大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能力,并在会计实践中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会计专业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就业竞争和职业生涯发展中占据优势。

二、科学有效展开会计专业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中国无可厚非的也要融入到世界的潮流中。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鉴别真伪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现在教育教学的重点。会计是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职业,也是掌握“财政大权”的职业,自然也就面对着形形的诱惑。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也推动了社会道德文化修养的进步。

1、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体系

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通过设置不同门类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所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整合课程资源,融入职业素养教育,构建职业素养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之中,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职业理论课程偏重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实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就业需求和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点,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为,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贯穿到每门课程中,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凝练并升华。

2、创造会计文化氛围,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同时强调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将是未来会计行业的主力军,在校期间既要打好专业基础,又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在校期间,会计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会计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启蒙的作用,创造会计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会计职业的真谛,使学生成为既有扎实会计专业技能,又具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3、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用教师的专业人格感染教育学生

会计文化底蕴是形成学生职业人格的内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逐步积累起来的。教师的形象和人格对学生专业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熏陶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更要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建设,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是培养学生娴熟技能和良好职业应变能力的重要条件。

4、在实践实习环节渗透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会计专业的实践实习中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代会计教育教学实践要改变传统作业式的模仿模式,要设计市场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情景,这样更具有仿真性。同时,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在把控整体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选择方法、政策和制度,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关系时,培养学生自主处理问题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会计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学生学会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处理问题,体会和领悟会计人的特点,对今后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计人对效率和效益的认识,对数字的敏感、对工作的严谨认真、对事物的实事求是等特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实习与职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接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人才。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4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中、初级实用型会计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会计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改变会计教育观念,加强和改进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育、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等特点。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离开了实践性,什么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就无从谈起。作为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面对经济全球化、面对新的会计环境,必须高度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技能高手、管理高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是影响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环节,是中职会计专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尽管中职会计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中初级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甚至引起用人单位强烈不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在会计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过度的重视会计知识的灌输,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接受直接会计经验为目的.强调按照职业活动体系来组织会计教学强调会计知识的实践性、需求性和应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

(二)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受过去计划经济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仍偏重理论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要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在教学计划上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不能满足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三)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很多学校都配有专业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采用封潞式的训练形式。即按着教学进度计划,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然后期中、期末或基础理论全部学习完毕后,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模拟实验室完成所谓的实践技能训练,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严重脱节,结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四)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教师队伍的现状使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对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而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是普通高校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自身动手能力不强,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只有“纸上谈兵”传授一些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就难以有效的落实。

三、改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综合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二)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6

二、会计专业学习经济法课程的问题

笔者作为专职老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2.法律基础欠缺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1.确定教学内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会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是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行,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7

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生入学的目的是胜任某些特定职业和岗位的工作,这也是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人称道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仍不能把教学和岗位联系起来,依旧是“用大学的一套来教技校的学生”,教学目标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讲剖析,讲联系,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是由于会计岗位的人员流动相对稳定,长期在企业工作的会计人员很少会来到学校执教,而学校负责教学的教师基本是全日制高等教育,也就是“科班”出身,本身就不具备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是曾经在企业工作过,后来入职的教师,一旦进入学校,也会慢慢的“落伍”。教师本身就缺乏对会计岗位的深刻理解,自然无法自如的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1.2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利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现在很多学校为会计专业的建设花了很大的精力,除了教室之外,大都配有专门的机房和手工实训室,学生听课在课堂,上机在机房,实操在实训室,但从笔者亲历的教学经历来看,这样的做法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更多的出现“上课讲一遍,上机讲一遍,实操再讲一遍”的情况,这其中固然存在着生源质量等等因素的影响,但依旧不能否认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资源配置的观念是较为落后的。从行为导向法的实施过程来看,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取资讯的来源(可以使用手机但极不方便),在机房,则是座位的固定使学生难以进行团队合作,这样脱节的教学资源配置直接阻碍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1.3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

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

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

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2.4建立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8

关键词:本科生推免生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

1推免生的简述

推免生是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生。优秀毕业生必须经过所在学校的推荐才能获得推免生资格,即具有推荐推免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对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免初试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获得推免生资格的考生可以获得指不经过全国统考初试,直接进入复试,即推免生是免初试不免复试。

随着具有推免生资格高校逐步增加,申请推免生资格的优秀考生越来越多。截止到2010年9月,具有推荐推免生资格的高校有261所。不同的高校,推免生资格占全校当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不同(1%—50%),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教育部还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推免生还可以跨专业报读研究生。

目前,推免生报读研究生成为获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一个重要途径,考生间相互竞争,也成为各高校争相争取的优质生源。因此如何做好推免生的工作,包括招生、录取考察、入学前管理教育、在读培养成为高校研究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生源

不同的专业招收不同的推免生工作不同。会计学专业由于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等,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操技能、较高的职业操守等有异于其他专业,因此对报考会计学专业的推免生培养工作就需要做得更细更全面。

随着学科专业的相互融合贯通,培养复合型、通用型人才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会计学专业人才需要跨专业、甚至是跨学科的人才,如法务会计人才需要会计学和法学专业的知识,审计人才需要精通计算机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人才需要计算机和会计学知识等。笔者所在高校在2010年9月的招生宣讲中,不少跨专业的学生参加,并提出了申请意向。而推免生本身的素质一般都比较高,一般都是学习能力较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因此会计学专业的推免生可以录取到跨专业、跨学科的学生。推免生中选拔跨专业学生可以面对面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单独以统考成绩选拔的弊端,能够更好地选拔出适合复合型会计学研究人才的考生。今后的会计人才,尤其是有志于到外事单位工作的,更加地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多学科,如经济学、法学、信息学等专业,当然基本的英语水平是不可缺少的。而从就业角度看,跨专业的学生就业时的岗位选择机会大于其他学生。

3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招收

3.1招生宣传不能局限在本校,更应该面向全国

通过专门的招生宣传,不少对方高校的师生提出9月份宣传推免生已经比较晚。国家下发的文件一般在9月中旬甚至是10月份,短时间内如在一周内就要确定具有推免资格的学生,时间紧张,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确定自己的毕业计划或者读书计划,匆忙申请,来不及申请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把推免生的资格审查时间提前到每年的6月是最合适,推免生申请高校时间在每年的9月举行时最合适。这个时间段中有意向考研的学生已经坚定了读研意向,开始有准备地选取学校和专业,此时招生宣讲最容易得到学生的认知。不少学生受制于经济、地理位置的原因,只能通过网络来了解招生信息,通过专场招生宣讲可以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理清读研思路,明确读研走向和研究设计。

3.2招生场所,不能局限在本校内,更应该走向重点学校

为了节省经费提高效率,也为了更好的争取到生源,同一学科甚至跨学科可以跨学科招收,管理学科和经济学科就可以相互招生,法学和会计学就可以对有意向从事法务会计的学生招生。可以组成三人招生小组,由学科带头人、研究生招生办工作人员、培养单位导师或者研究生负责老师组成,重点高校宣讲和重点招生高校结合起来。

3.3招生考察

中国的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化接轨程度越来越高,“专业+英语”培养模式逐步为各个高校采用,研究生的培养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更加需要培养成“专业+英语”的通用型人才。为此,考察内容应该包括专业和英语知识,只是考察形式和难度更有不同而已。

3.4考生的录取管理

推免生在每年的10月份就能确定是否拟录取,也不用再参加统考,拟录取后到正式入学有近10个月的时间,有些考生会松懈学习或者选择退出读研,如果没有约束机制,就会造成招生质量的下降或则指标浪费。因此对于如何管理已经拟录取的推免生,成为一个新课题。有高校采取了后续跟踪学习管理,督促学生在获得推免生资格并被拟录取后继续加强学习,否则考生将有可能由公费变为自费生;有些和考生签订协议书约束考生不另报其他学校并承诺不放弃读研;有些把已经拟录取的推免生等同就业,把推免生放弃读研等同就业违约。

由于推免生分为校外推免生和校内推免生,校内推免生可以等同就业对待加以管理,但是校外推免生难以管理。考虑到当前的信用体系正在建立,个人信用将影响到个人的工作、生活等,建议和推免生签订协议书,视同就业。一旦考生违约退出,接收单位将在学校研究生招考网络公告栏中公布考生违约退出的事实说明并定义为不诚信行为,同时出具考生不诚信的说明书,将该协议书和不诚信说明书快件到对方的就业指导中心建议作为考生个人档案存入档案中,当然这有待于国家统一管理制度才能协调好。

4推免生的入学前教育和在读培养管理

推免生不用再参加全国统考,一般也是公费生,对推免生的入学教育和在读培养要求是否和统考生一样,也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考察力度确保推免生的素质达到培养要求,适当区分培养内容和在读考察要求,例如纪律考察方面,一旦发现推免生违纪可以采取取消其公费生资格;如果是申请奖助学金方式的,采取分年制发奖制,一旦违纪就取消获奖资格,不再发放剩余奖助学金;评先方面,同等条件下,在有奖学金方面的评先项目中,自费生优先于推免生。对于跨专业的推免生,需要增加专业基础课程提高专业素质。

5报考会计学专业推免生的学制探讨

研究生的学制是近年来热议的一个话题。当前的学制有2年、2.5年、3年、弹性学制。笔者认为3年学制适合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2年学制适合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弹性学制是灵活原则,适用于2年学制的、特别优秀的学生申请提前毕业。

推免生报考和拟录取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就完成了,也即是在全国研究生报考时间截止当天确定为拟录取状态。从11月起到次年的9月入学,推免生处在准研究生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宝贵的时间,完全可以纳入研究生培养阶段中,虽然有不少学校实行入学后双向选择导师制度,入学后才确定导师,但是也有实行导师组培养机制的。对推免生可以实行导师组培养机制,要求推免生在这个阶段参与项目研究、专业实习、必读书目学习、通读课程自学等,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实行了(苏州研究院)08—0年百名优秀硕士推免生苏州见习项目,上海师范大学实施的《关于2010年研究生支教团推免专项计划相关工作的实施细则》,其中规定推免生大四专业实习在校团委进行,实习结束由校团委做出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推免生继续保留直升资格的重要依据。不少高校中的导师和学生之间会达成默契,学生提前加入导师的项目研究,正式入学后深入指导学生。尤其是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参与专业实习、研究项目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可以纳入研究生培养的,对这些推免生可以实行弹性学制,优秀的推免生可以提前申请毕业论文专业和答辩,合格者可以提前毕业。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9

1.2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完成的,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客观评价标准,最终评价结果偏向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比如,教学内容的深浅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等,最后以分数衡量教学效果。这是一种适用于集体式教学而不是行为导向模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必然忽视学生作为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不同学生不同的认知特性,其更适用于长于抽象思维,喜欢听教师讲解的学生,而偏偏技工院校中此类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会计专业也不例外。

2改进措施

2.1转变思路从学校到老师,切实转变思路,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需要详尽的分析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专业胜任能力,也包括关键能力。在此教学目标之下,为了胜任新模式下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更新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知识,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2.2优化资源配置为会计专业建立与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相契合的一体化教学环境,该环境应当具备理论教学功能、团队讨论功能、实践操作功能。这样的一体化教学环境首先应该有一个教学区,具备多媒体教学仪器,投影仪和幕布作为讲解和演示必不可少,最好配备教学管理软件,如红蜘蛛、蓝鸽等;其次,学习区域与操作区域合并,根据岗位需求建设仿真环境,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办公设备和网络,尽可能做到学生拥有独立间隔的办公区域,人手一台电脑,若干人共用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常规办公设备,会计工作材料,如常见账证表;最后,设立类似会议室的讨论区域,可以每间教室设置或者多个教室共用一个会议室,为团队合作和讨论提供保障。这是完全可以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达到的效果。

2.3完善激励模式如前文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学校领导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校领导重视教学改革,才能够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并继续投入,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方向性的调整、推动与激励和提供一系列的政策、制度和资金的支持和保证,包括但不仅限于教学场地的改造,教师管理评价机制的改革,教材的选择或者研发等。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10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会计学专业论文例11

【摘要】 理人员薪酬问题上的角色。由于现代公司法对于公司机关权力的安排,股东对于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的质疑其实是在拷问公司董事会的相关决策。司法机构应股东的请求介入此问题事实上是对公司董事会的决策进行审查。然而,法院并非作出会计博士论文此方面判断的最佳角色,由股东来判断经理人员的薪酬是否合理是更为妥当的。因此,司法机构虽然无法完全推托自己作为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的角色,但是其不情愿、迟疑和保守的态度是毋庸疑问和可以理解的。第五章主要讨论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薪酬结构变动带来的会计处理问题。

2会计流程再造的集成网络财务系统研究

【关键词】 会计信息系统; 流程再造; 流程评价; 作业成本法; 事件驱动; rea会计

【摘要】 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新变化。面对挑战,会计界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会计的变革,但是“与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迅速发展的经营管理革命相比,在财务与会计领域所发生的革新落后了一代(thomas walther,1997)”。制约着会计变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传统会计流程。在传统会计流程下,即便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也只是传统流程的自动化,会计实时控制观在企业无法得以落实,会计提供的信息也仍然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要。 因此,如何借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管

3产业效应视角下中国企业兼并问题实证研究

【关键词】 企业兼并; 实证研究; 产业效应; 经济效益; 转轨经济

【摘要】 采取实证研究范式,借助产业经济学、统计学、财务会计和数据包络算法等相关工具,基于过去十年企业兼并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大量的数据运算,针对我国企业兼并产业效应的时机、动机、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主要创新性包括:(1)企业兼并时机的研究。在宏观层面,我国企业兼并活动与宏观经济和经济自由度具有正相关性,而与股票指数的相关性较弱;在产业层面,资本密集型和tobins’q较高的产业发生企业兼并的频率较高,而产业成长性和产业收益率对兼并频率没有影响。(2)企业兼并动机的

4以激励机制强化公司治理之研究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理论; 激励机制; 员工分红入股; 股票选择权

【摘要】 方面,或许可增加建立「外部稽核制度,不但厘清会计师之查核责任,亦加强舞弊作假之吓阻及防范,在诱导方面,应以恰当的激励机制,引导经营者做决策时,不只着重短期策略,对中、长期之未来利基亦应考虑入经营决策中。现在各公司皆以公司之每股盈余做为奖金、升迁、调薪、分红或认股权之绩效评估中心,以至经营者专注当期公司的每股盈余,在执行决策时,偏向于当期或短期有利的策略,常造成危害中、长期或永续经营的影响,甚至扭曲或造假会计报表。本论文认为应重新建立照顾到短、中、长期经营的绩效制度,并与短

5知识资本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 知识资本; 知识资本化; 知识资本价值; 知识资本产权; 股票期权

【摘要】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知识价值与知识资本化理论研究”(01bjy030)的研究成果之一。知识资本,即知识转化为资本,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知识资本化,体现了知识资本对产权与合理报酬的基本要求;实现了对知识资本主体的吸引与激励;降低了企业所有者的成本,并解决了内部人控制问题;遏制了经营者的短期行为。本文在阅读和分析国内外的大量文献以及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资本形成的前提基础和环境条件以及知识转化为资本的实现手段,并从知识资本化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知识资本的含义,

6中国国有企业制度性寻租行为研究

【关键词】 制度; 寻租; 制度性寻租行为; 整体性制度安排

【摘要】 论界已经提出了众多方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寻租所导致的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市场秩序的混乱、社会诚信的丧失甚至对政府的执政能力产生影响等一系列现象,屡见不鲜。本文通过分析寻租与制度的内在共生性,提出国有企业的寻租行为的实质是制度性寻租行为。因此,对国有企业寻租问题的研究,必须从制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产权制度、融资制度、会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成了国有企业寻租行为的制度根源,必须通过整体性制度安排,才能实现对寻租问题的有效治理。

7中国会计制度经济学研究

【关键词】 经济体制; 会计制度; 产权制度; 会计准则; 公司治理; 会计目标

【摘要】 本文是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会计制度问题。论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以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对有关具体经济制度的论述为直接理论基础,对中国会计制度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首先立足于经济与会计的发展关系,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关系。然后着重阐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演进、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经过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会计制度也相应地从计划经济型会计制度经过有计划商品经

8经济转轨中中国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实质、实现与治理

【关键词】 内部人控制问题; 剩余所取权; 合谋; 内部人控制问题治理

【摘要】 在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完成对国有企业的改造。由于体制的不完善,随着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自的逐渐下放,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员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侵犯国有资产权益的案例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在1994 年经青木昌彦以内部人控制的命题提出后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而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现象。这些现象比较明显地体现为: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