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8:54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1

二、教师提供数学教育生活化游戏化丰富实用的操作材料和玩教具,易于幼儿感知数学

幼儿的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操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幼儿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尤其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在对周围环境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的认知上,幼儿需要通过真实的感知实际的探索才能有所得,在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该结合活动的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选择最佳的操作材料,使操作材料在数学活动中发挥最大效应。如有幼儿所熟悉的自然材料如石子、树叶、各种种子,果核…像这些材料,可以在幼儿练习计数活动中;如日常生活中废旧材料如纸盒、易拉罐、冰糕棒,瓶盖…,像这些材料在幼儿学习几何形体认知方面,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触摸直观形象感知平面与立体,远比老师空洞的说教来的具体;成品材料如扑克、积木、形状串珠,积塑玩具…等等,在小班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在玩“送给妈妈礼物”,请幼儿用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标准把串珠交替排列,为妈妈制作一条彩色项链。在操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学习了形式排列,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幼儿与操作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获得知识和能力。因此,数学活动中所提供的材料很有必要。

三、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游戏化,易于幼儿学以至用

《纲要》中数学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中提到:“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的简单数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孩子玩沙玩水时,我们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引导他们感知容量守恒;孩子玩扑克游戏时,我们指导他们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孩子整理玩具时,可以玩玩具回家的游戏,他们会按形状、颜色、类别分类等等,孩子在轻松自然的一日生活中获得了数、形、量的知识和经验,既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又形成了初步的数概念。在绘画泥工、剪贴的美术活动中,幼儿要准确辨认物体的形状大小比例以及位置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也可进行“画糖葫芦”的绘画,要求画出几个一个比一个大的糖葫芦并连成串(大小序列),这些内容都拓展了孩子学数学用数学的天地。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2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如小班“看卡片放实物”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感知3个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说出总数;2.学习按卡片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物体。中班“看数拨珠”教学活动的目标是:1.比较7以内数的多少,知道一样多;2.巩固使用计算器的常规。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二、忽视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例如,教幼儿学习7的加减时,教师直接出现分合号7-2-5,请幼儿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后逐一指着题请幼儿编出相应的应用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编应用题上。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大班教7~10的组成和加减时,教师认为幼儿已有基础,结果就这么跳跃着教过去。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三、数学概念模糊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

四、教师的语言不严谨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如,在教幼儿数的组成时,幼儿将8个圆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师问:“为什么8能分成3和5?”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罗嗦。如在要求幼儿拿出与卡片上一样多的小动物放在盒子里时,教师说:“你的卡片上有几只小动物,你就从盘子里拿几只小动物放在盒子里。”“一样多”这个词是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教师不去运用,而使用了较繁琐的语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3

 

经济的发展让任何领域都有了不少进步与改善,其中也包括学前教育领域。十几年前的学前教育并不受重视,教育机构也较涣散,私立幼儿园占学前教育大半壁江山,然而当时的私立幼儿园多以盈利为目的,只管小孩吃喝拉撒睡,不受伤可以让父母放心即可。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被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管理论文,近年来在许多刊物上都看到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多数文章都是致力于如何改善农村幼教资源不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方面,城市与农村相比较,城市的幼教资源相对丰富,但总体利用率却较低,如何将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更合理利用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城市,不管是在幼儿师资的软实力还是游戏材料等硬实力总体都优于农村。但是由于工资待遇、福利条件、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城市的幼教师资分布极不均衡,多数优秀的幼儿教师都集中在少量的公办园,而私立幼儿园的整体师资水平较低。

在不同幼教机构间由于竞争也导致园与园之间的闭锁,在同园内也存在师资的不合理利用和不均衡。有较长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多集中在保育和幼儿园行政教育方面,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没有很好的帮助新的幼儿教师的成长。这样既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保育与教育的完美结合。很多幼儿园的保育员已从事幼教事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论经验还是资历都远远优于新教师,因此形成了倚老卖老的心态,保育员没有及时将该班幼儿实际情况告诉新教师教育管理论文,导致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太会“对症下药”。

在幼儿园中放眼望去,你不可否认的是,几乎都是女教师没有男老师。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幼儿园体育活动缺乏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虽然女老师比男老师更细心,更耐心,但在城市里的孩子本身运动场地缺乏,社区运动资源不全,加之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把孩子们当做宝贝,放在嘴里怕融了,捧在手心怕化了,舍不得让他们做任何的锻炼如:爬山,游泳等,幼儿正规体育锻炼就更少了教育管理论文,幼儿园中男孩也更加缺乏阳刚之气。这样我们就更需要幼儿园男老师这支队伍,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在社会上大力宣传正确的观念,让有意从事幼教事业的男老师大胆光彩的走进来,齐心为幼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在幼儿教育中,不仅教师资源分布不均,游戏材料也存在分布不均的现状。

由于幼儿园的经济实力不同,各园的硬件教学材料与游戏材料也存在差异。有些园所有大型玩具和共享材料区,宽广的游戏场地,但有些园所却由于地价等限制,无法扩大规模让幼儿有更大的游戏场地。有的幼儿园有很久没有用的或者旧的游戏材料。如在xx市机关幼儿园中,不仅有属于公有的活动玩具,也有属于各班的玩具,在班级间有些材料却没有合理利用。

既然城市幼教界存在着这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教育管理论文,如何去合理利用?

针对城市幼教师资力量丰富雄厚,各园有各园的特色,怎样才能将这些资源更合理的利用,以促进该地区幼儿园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呢?方法一,可以先由各园推选本园中优秀教师一名,将各园推选的优秀教师集中成三人一组,三名教师共同设计一个优秀的教案活动,到其他的幼儿园公开讲学,将各讲学实例实况录播,做成碟子,每个幼儿园一张碟子,甚至可以放到网上供大家学习,每年年末投票选出最优秀教案和教师。方法二,各园推荐一个优秀教案实况录播教育管理论文,在各碟中评选优秀教案公开讲学,这样既可以促进教师与教师竞争,也有利于幼儿得到更公平和更优秀的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总得来说就是采取优胜劣汰的方法,将最好的方法和经验公开给各地区借鉴。

在各园材料或教具的合理利用上,由教育部门用一辆车,在各园公讲时,发动该园小朋友将自己不爱的或者不常玩的玩具收集,拿到其他幼儿园让小朋友们自由挑选,让幼儿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会得到意外的欣喜,他们会乐于参与,年末再发动各园捐赠一些幼儿自己的玩具,与之前活动剩下的玩具一起捐赠给其他贫困农村教育管理论文,这样也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4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94―01

一、 现状

1.数学教育资源不足。由于长期教育观念滞后,再加上一些乡镇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经费短缺,在教玩具设施、材料投放上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和幼儿的学习需要。

2.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大部分教师仍然习惯于把知识技能作为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兴趣和数学操作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儿数学教育小学化。

3.缺乏适宜于农村幼儿园的教材。农村大部分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无论是科学性还是可读性都较差,最主要的是教材中凸显的是知识的传授,趣味性活动安排较少,教材的连贯性和结构性也不是很清晰。

二、对策

1.扩充幼儿教师队伍,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随着农村幼儿教育的蓬勃发展,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不断增多,对幼儿教师有了更大的需求。因此,农村幼儿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扩大师资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较强和业务水平较高的幼儿教师。另外,农村幼儿园还可以招收一些培养价值大、发展潜力高的幼师学生作为幼儿园的储备师资力量,为今后幼儿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把数学教育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爱做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单双数”时,可让10个小朋友排好队,并给他们编上号,让他们单号或双号出队。再如,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时,可请10个小朋友表演乘车,上车几个人,车下还剩几个人,合起来一共几个人。又如,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和“找相邻数”,可让他们玩扑克牌、找朋友等游戏。实践证明,幼儿对这种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3.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加强对农村幼儿教育教学的支持力度。幼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这里的支持不仅仅指经费方面的,还包括政策方面的。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5

经过近百年特别是近5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层次清晰的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体系。目前,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发展,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体系正在发生结构性调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一时期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特征和存在问题是什么?如何进行科学的变革?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和梳理,并探讨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对策。

一、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特征

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存在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第一,职前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从表1可以看出,在我国现有的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体系中,有中等幼儿师范教育(包括幼儿师范学校、普通师范幼师班和职业高中幼师班),高等幼儿师范教育(包括幼儿教育专业专科和本科、硕士和博士)。其中,幼儿师范学校一直是我国幼儿园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见图1)。

第二,总体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图1可见,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机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师本专科招生数量上升更为明显。这说明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在稳步发展,高师在幼儿园教师培养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步扩大,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高,高师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师培养的主要力量之一。

为了了解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我们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师幼儿教育专业的招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除少数省份保持稳定或稍有下降以外,大部分地区的本专科招生数量稳步上升,尤以浙江、辽宁、四川、内蒙古、河北、山东、上海、云南、江苏、新疆等省(市、自治区)上升聂为明显。

第三,随着高师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近年来,除北京、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幼儿师范学校相对保持稳定以外,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幼儿师范学校的发展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我们可以从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规模上来分析这一变化。山西、河南、河北、安徽、吉林、贵州的幼儿师范学校招生规模上升明显(见图2),安徽、吉林、山东、湖北、福建、广西等省的招生规模在2000年到达低谷后又再度上升;天津、浙江、重庆、上海、内蒙古、云南、江西、福建、黑龙江、江苏则明显下降,尤以天津、浙江、上海、重庆、江西、云南的下降最为明显(见图3)。经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除江西以外,天津、浙江、上海、重庆、云南等省市学前教育本专科的招生规模明显上升,这说明这些地区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高师幼儿教育本专科培养机构正在逐步取代幼儿师范学校而成为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的生力军。这种分化趋势一方面说明社会对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机构正在作出相应的结构性调整。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农村人口较多的省份来讲,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需求在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学前儿童入园率不断提高,于是,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因而幼儿师范学校扩大了招生规模;而经济较发达、幼儿教育发展较好的地区,学前儿童的入园率普遍较高,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需要已经不是量的问题,而是质的问题。随着幼儿园对幼儿教育本专科毕业生需求的逐渐加大,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规模就相对萎缩,有的省市(如上海、天津、浙江等)已经撤销了幼儿师范学校,完全由高师来培养幼儿园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海南一直没有招生记录,宁夏、青海招生极少。

二、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幼儿师范学校停办地区出现幼儿园教师供求失衡的情况

在结构性调整阶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的幼儿园教师供求失衡的问题。

首先,已经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面临师资、生源、课程计划等转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校在一定时间里难以按照要求招生,结果造成幼儿园教师的供求失衡。以上海为例,1999年,上海的各类幼儿园教师培养机构招生人数急速下滑,在随后的两年里都保持低水平(见图4)。这个问题很快在人才市场上反映出来。如2003年2月26日,《新民晚报》报道“严重匮乏的人才资源将使幼儿园教师成为上海师资招聘的‘香饽饽”’。

其次,大部分承担幼儿园教师培养重任的师范院校面临招生名额限制和生源问题。目前,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重点师范院校正从以教学为主向以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型,它们逐渐减少了本科生的招生规模。如果这些院校的入学成绩较高,幼儿教育专业的生源也会存在问题。

另外,忽视地区内部的不平衡会造成这些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匮乏。幼儿师范学校停办和萎缩比较明显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幼儿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人们往往重视城区的发展需要,而忽视农村地区的发展需要。事实上,即使这些地区的城区需要专科以上的幼儿园教师,但它们的农村地区不一定和城区一样已经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了。如果停办幼儿师范学校,这些地区的农村就会面临幼儿园教师匮乏的局面。

2.一些地区在幼儿师范学校升格方面出现盲目冒进现象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谈到中等师范学校的改革时指出,有关学校要敏锐地洞察社会的需要,以更高的要求提升学校的水平,“根据需要和可能”稳妥渐进地进行转型。但是,许多地方并没有正确理解这一精神,于是,他们不顾本地区的实际需要,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升格,结果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盲目升格可能导致当地幼儿园教师后继乏人,生源匮乏,学生毕业分配较难,严重的会导致生源和幼儿园教师供应的断裂;另一方面,忽视自身条件的冒进难以较好地解决升格以后面临的许多问题,例如如何保持学校的原有特色,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如何调整课程设置和办学方向,等等。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和升格学校的健康发展。我们对某城市35所一级一类幼儿园的调查表明,在968名教师中,20岁以下的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0.83%(新进的幼儿师范毕业生一般在20岁以下),3年内没有引进新教师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1%。其中,有些幼儿园5年甚至10年没有引进新教师,这一现象特别值得关注。

3.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生源质量下降

生源质量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目前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调查表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幼儿师范学校招生分数线通常在重点中学以上,只有学习优秀、热爱幼教事业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幼师学习。但近年来,幼儿师范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大多数在普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通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水平,部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甚至在职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以下。可以说,在一些地区,进入幼儿师范学校已成为许多考生的无奈选择。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第一,高校扩招;第二,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较低;第三,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较大,等等。许多高师本科院校的招生情况也不乐观,招生难是近几年高校幼儿教育专业遇到的严峻问题。所以,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提高幼教专业生源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4.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于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有赖于科学的课程设置。但不同类型的幼儿园教师职前教育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课程设置的问题。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来看,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及其课程设置问题;二是对理论和实践的重视程度及其课程设置问题。

调查表明,近几年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存在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文化素质较低,教育理论陈旧,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里所反映的课程设置问题是:文化课的教学比重不足,教材陈旧,教育实践活动比重偏小等。以文化素质为例,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质偏低,表现在科学素质较差、语言能力较低,文化素质的缺陷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如教学组织能力、活动创编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例如,在我们的访谈中,幼儿园教师和园长普遍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缺失对幼儿园教师的影响很大,许多教师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从思维的发展来看,高中阶段是个体抽象思维能力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的时期,高中的数理化教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幼儿师范学校,因为这些科目都不是主科,所以基本得不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这不仅影响了这些科目的教学质量,而且阻碍了其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

就高师本科幼儿教育专业而言,其教育目标正在从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教师转向为幼儿园培养教师。随着这种转向,其课程设置逐渐显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素质轻教学技能”的弊端。高师专科幼儿教育专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课程设置缺乏统整性和独特性,经常在幼师和高师本科的课程设置之间摇摆。事实上,课程设置的诸多问题恰恰反映了各类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机构教育目标的模糊,反映了我们对于幼儿园教师素质认识的不清晰,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素质研究的薄弱。例如,幼儿师范学校“重技能轻理论”,高师幼儿教育专业则“重理论轻技能”,前者注重幼儿园教师的多才多艺,后者重视幼儿园教师的研究能力。其实,这两者都是有所偏颇的。忽视才艺,就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组织能力,甚至使教师在幼儿面前无所适从;忽视理论,就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幼儿园普遍重视教师的才艺能力,常常将教师的能歌善舞视为教师能力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其实,才艺表现并不等同于幼儿教育,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教育的教学和组织手段,教师还需要其他专门的教育能力,如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环境的创设能力,活动的设计能力和组织能力,家园共育能力,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等等[1]。所以,教师应该是才艺和理论并重的。在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加强理论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和反思能力。这不单单是不同课程比例的调整问题,更是观念和行为的改变问题。在高师幼儿教育专业,应该提高才艺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例,重视学生才艺的教学,同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反思能力以及基本的教育组织能力,从而胜任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另外,无论幼儿师范学校还是高师幼儿教育专业,都存在着忽视实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时间短,效率低,缺乏有效指导等。

三、改革思路与对策

1.分阶段、分层次对现有幼儿师范教育进行结构性调整

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前教育必须进行结构性调整,大趋势是将职前教育从三级师范调整为二级师范。但是,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我们认为,幼儿师范教育结构性调整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其一,重视教师教育的可持续性,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教育结构调整。在满足当前社会对教师需求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和培养规格,避免出现新教师补充匮乏,教师供应链发生断裂的局面。

其二,科学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已经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应努力提升办学水平,逐渐承担起培养大量高素质教师的重任;尚未升格或转型的幼儿师范学校,应适应发展的大趋势,创造条件,积极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格;已有高师幼儿教育专业则应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并调整好教育目标。

其三,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结构调整措施。从全国范围来看,发达地区应逐渐扩大高师幼儿教育本专科的办学和招生规模,压缩并逐步停办幼儿师范学校;中部和部分西部地区应在较长的时间内,允许幼儿师范学校以稳妥而渐进的速度向高师幼儿教育本专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高师幼儿教育专业;部分西部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如、宁夏、青海、海南等省区应开办或继续大力发展幼儿师范学校。

同时,为了保证幼儿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保证接受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的毕业生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幼儿教育的立法,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生源和就业的研究,多方面开辟生源和就业渠道。

2.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

在改革课程设置时,首先应该明确我国教师教育的方向,确立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从教师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教师教育已经从注重量的培养到注重质的打造;从注重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教师职业内涵价值的挖掘;从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约束转向注重教师职业内在生命的感悟;从职前职后教育的分离到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2]幼儿教育是具有前瞻性的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不应该忽视教师教育的上述趋势。因此,幼儿园教师教育的课程不仅应该包括文化知识、技艺技能,而且应该包括职业态度的转变,职业情感和理想的建立,审美教育、人格培养的内容。同时,应从终身教育和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课程设置。其次,从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分别研究幼儿师范学校、幼师范专科学校以及高师幼儿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以培养具有一定梯度、不同层次的教师,解决好理论和才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再次,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组成由院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和教研员组成的联合指导、专人负责的实习指导组,并定期考核。

3.以终身教育为导向,完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制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终身的连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续过程,因此,应该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来构建和完善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体制。幼儿园教师教育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必须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依照教育的发展阶段开展一体化的教师教育[3],以解决目前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非一体化的现状。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进行统筹管理,充分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建议成立全国性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组织机构(如,幼儿园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对不同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选择、教育方式、教育评价和鉴定等方面的审定和管理。在保证幼儿园教师基本素质的基础上,允许各个部门和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有创意地做好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工作,从而做到幼儿园教师教育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目前条件下,优先考虑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入职教育。这方面可以参照英国的经验[4],把入职教育确定为半年或一年,通过切实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评估保证落实。入职教育可以有两种途径:一是作为职前教育的延伸阶段,在学生修完必要课程以后,参照医学专业的安排,为学生规定一年或半年的实习期,组成由职前教育机构组织,县(市、区)教研员指导,幼儿园负责,优秀幼儿园教师作导师的人职教育工作小组,让学生直接深入幼儿园,在幼儿园中观摩、带班、定期研讨;二是把入职教育作为新教师的必备阶段,由国家、幼儿园和个人三方出资,由职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县(市、区)级教研员和优秀幼儿园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由优秀幼儿园教师专人负责,领导小组定期组织观摩、研讨和其他的集中培训。这样的人职教育,一可以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使即将踏上幼儿教育岗位的新教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的理性认识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5]可以使新教师熟悉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和人际关系,缩短工作适应期。

其次,在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深入研究基础上,科学界定各种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加强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尤其要充分发挥教研员的桥梁作用。

再次,采用有针对性、适宜的标准评价不同教育机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6],颁发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后教育进行规范和管理,防止因利益驱动而造成混乱。

最后,加强各级培训机构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中充分体现“基于幼儿园”“幼儿发展”的思想,真正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叶平枝.论21世纪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河南大学学报(教科版),2002,1

[2]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钟秉林.教师教育的发展与师范院校的转型,教育研究,2003,6

[4]易红郡,英国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进修的――体化及其特征.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7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6

一、问题的提出

西方古代学者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对人的性格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净化、美化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1]我国幼儿科学实验的奠基人陈鹤琴提出,“音乐是儿童生活中的灵魂……因此,我们在教育上,就应该加强利用音乐来改善儿童的意志,陶冶儿童的情感,使之表现真实的自己,导向于创造性的发展。”[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将“艺术”作为幼儿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艺术”在不同领域的综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领域所不能达到的。由此可见,把音乐教育首先作为培养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手段,是全人类的一种共识。

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是指向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引导幼儿个性及创造性的发展,促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与以往相比,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这种发展在各地、各幼儿园是不平衡的,在有些地区、有些幼儿园中仍然存在不少误区和弊端。基于此,笔者深入到山西省忻州市一些有代表性的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了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试图探索问题解决的对策,以推动幼儿园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山西省忻州市11所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办园类型(公办园、社会力量办园),选取中、大型规模的公办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7所,每所幼儿园抽取20名幼儿教师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抽取的11所幼儿园中,共向幼儿教师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1份,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2.3%。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幼儿教师是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在幼儿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整个幼儿培养过程中,一切有关的因素,最终必须通过幼儿教师这一环节作用于幼儿。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所学专业情况、教师对幼儿音乐理论和技术的掌握、教师业务培训情况都会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

统计显示(表1):忻州市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各类幼儿园趋势基本相同。其中24岁以下的有81人,占总数的40.1%;25-35岁的有71人,占总数的34.9%;35-45岁的有35人,占总数的17.2%;45岁以上的有16人,占总数的7.8%。数据统计表明,教师年轻化的趋势更为明显,幼儿园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状况一方面符合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也说明随着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发展,新加入幼儿教师队伍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2.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所学专业结构

教师的学历指的是一个人所受教育的经历,是达到某种教育程度的标志。它是衡量一名教师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标准之一,同时也蕴涵着一名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潜在能力。在所调查的教师第一学历中,中专以下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1.9%;中专学历的有95人,占调查总数的46.8%;大专学历的有98人,占调查总数的48.2%;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有6人,占调查总数的3.1%。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忻州市幼儿园教师基本上是以大中专幼教专业为主,而本科及本科以上高学历的教师为数甚少,幼儿园缺乏高学历的人才。

在调查的教师中,所学专业是幼教专业的有15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4.5%;所学专业是非幼教专业的有52人,占总数的25.4%。从调查中发现,她们绝大多数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了解幼儿身心发育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的音乐教学方法,但缺乏基本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

3.幼儿园教师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数据表明,多数幼儿教师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表演技能、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差。仅有12.7%的幼儿教师基本掌握音乐乐理知识,完全掌握专业技能的占54%,调查结果见表3。

(二)幼儿园教师音乐教学现状

幼儿园音乐教学是决定一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了解音乐教学现状也是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设计上把音乐教学现状分为四个部分,即音乐教学目标、音乐教学内容、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情况。

1.幼儿园音乐教学目标的调查

表4表明,幼儿园每学年有本园具体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的占82.7%,可见,目前幼儿园对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比较重视。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认为提高幼儿音乐兴趣的占10.8%,传授音乐知识、技术技能的占45.3%,提高幼儿知识、技能与兴趣的占41.8%,其他的占2.1%。大部分教师认为音乐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向幼儿传授音乐知识和技能,对音乐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所欠缺。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查

调查显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单调。教师在教学时大多以教唱歌曲为主,有76.6%的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内容为唱歌活动,而能够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与意识的音乐欣赏活动只有45.9%的教师涉及,对于能够培养幼儿动作协调、节奏感的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接触较少(图1)。

3.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教学方法的调查

调查表明,教师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方法较单一。48.6%的幼儿教师都采用课堂示范讲授的方法,以示范讲解为主;63.1%的幼儿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大多结合故事和游戏,分别占52.1%和42.2%。

4.幼儿园教师参加音乐教研活动形式的调查

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形式选择开展问题讨论、案例分析的为35.4%,占大多数,一起交流备课和说课、听课、评课的分别占24.6%和23%,专题讲座和校际交流的占很小一部分,仅为10%和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当前幼儿园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幼儿园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学历主要以大中专为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业的幼儿音乐师资较少。

2.大多数幼儿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贫乏,专业思想不够牢固,在实践工作中经验不足。调查表明,多数幼儿园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教育目标认识不很明确,对音乐教育活动的本质认识不够彻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存在着功利性色彩,“重技能,轻审美”的现象较严重。

3.幼儿园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活动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选取一个或几个内容进行教学,没有意识到音乐教育活动是综合性的艺术活动,没有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渗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也不够灵活,幼儿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

4.幼儿园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较低。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为幼儿创作、改编音乐、创编歌舞以及进行打击乐配器等活动。在科研能力方面,有的幼儿教师对搞科研研究的认识不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教师认识充分,但在具体实践行动中没有得到切实贯彻,教师参加教研专题讲座和园际交流很少。

5.幼儿园与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幼儿园方面,主要表现为幼儿园为音乐教育活动提供的经费不足和对音乐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经费原因,幼儿园音乐教学设备配备不齐全,有的幼儿园虽然配备了钢琴、电视机等价格比较昂贵的设施,但配备的数量明显不足,出现了教师轮流使用教学器材的现象。只有极少数条件好的幼儿园引进了全套奥尔夫打击乐器、多媒体设施和音乐专用教室。其次,幼儿园为幼儿教师继续学习或接受音乐教育培训提供的机会较少。在社会支持方面,幼儿园和教师也很少能得到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区各阶层人士对幼儿音乐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帮助。

(二)建议

1.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教师自身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才能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准确把握音乐教育目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方法。如:在音乐教学中,将唱歌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活动、欣赏活动及音乐游戏各个内容相互渗透。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学科或其他非艺术学科综合,使幼儿感受到音乐与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开阔启发幼儿的思维。

2.提高幼儿园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教育机构,首先应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所需的基本硬件条件要得到足够的保障,如音乐教学所需的设备、器材等配备要完备齐全。其次,幼儿园要在教学软件方面下硬功夫。如充实幼儿园音乐教师队伍,使幼儿教师队伍不断知识化、专业化。同时,幼儿园要为幼儿教师多提供在职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学习和讨论,经常选派幼儿教师参加区、市、省组织的一些音乐教育培训课程,多支持与鼓励幼儿教师通过函授、自考、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不断深造。

3.加大教育主管部门与社会的支持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积极关注幼儿音乐教育,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音乐教育的真谛,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要通过捐资、集资等多种形式组织音乐教育活动,使社区文化和幼儿园特色相结合,建立社会、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音乐教育体系,以此来保证幼儿音乐教育顺利健康地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7

(二)对民族文化资源与农村幼儿园课程开发的思考1.幼儿的文化安全与教育价值选择在全球化语境中,有关文化安全的讨论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从最初热用于政治、经济的核心语汇,不断引伸到各行各业中。目前,对文化安全的解读普遍被认为是:“发达国家凭借其政治的优势,有意无意地通过文化帝国主义或后殖民主义的策略论,威胁着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安全。”[2]在“2005年国际华人幼儿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幼儿的文化安全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得到了国际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就一般意义而言,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是本国主流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自内外部文化的侵略和颠覆,防止本国人民的价值观、思维与行为方式被他文化重塑或改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已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思维与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判断力。就我国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而言,幼儿的文化安全并非是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而是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结构特点与认知习惯,在以“多元文化教育”为出发点的前提下,制定正确的教育目标,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而实施的一种全纳教育。这种教育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幼儿能直观体验文化多元的生动性,在感觉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其他文化,有效地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2.民族地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应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特点、本园的基础现状,结合该地区教育的的状况以及本园幼儿的发展状况,开发具有本土文化特点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凭空想象,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合理开发。此外,园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专家的指导,同行的讨论,课程的试教与论证。只有充分正确掌握幼儿园的发展目标、原则,才能对园本课程的开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到科学构建。园本课程开发离不开地方文化。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如何结合民族和地域文化,合理选择、引用、加工,最后应用到园本课程中去,需要教育管理者和实施者深入社区和人们的生活中,从细节处观察文化对人们思维与行为方式的影响,并将文化与教育充分结合,开发出具有明显本民族文化的园本课程。同时,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上,要认清特色课程与园本课程的区别,比如一些音乐、舞蹈、乐器、美术等特长班,不可否认有些是为了迎合市场需要或吸引家长眼球而开发出有特色的、以功利为目标的课程,这类课程只能开发幼儿的部分能力与特长,并不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如果以特色课程等同于园本课程,对幼儿园和幼儿的发展而言,其弊只会远大于利。

二、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及观察

黔东南州属多民族聚居地,以苗族侗族人口为主,苗族人口略多于侗族人口。为了解黔东南地区民族传统资源应用于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情况,课题组选取了6个苗族聚居县和4个侗族聚居县,以每个县不低于5个镇以下的农村幼儿园课程为切入点,通过与专家和一线老师集体备课、听课、观察、说课,评课的方式进行调查实践实验,在以德育、言语技能、生活常识、手工与艺术、游戏与体育作为教育内容,将本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教育教材,分别进行观察并听课,重点将幼儿的注意、兴趣作为观察指标。

(一)课程活动的设计在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幼儿园活动的实践设计上,课题组把着眼点放在幼儿的文化根基上。幼儿的文化根基包括文化的本质基础和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前者包括本土文化传统和日常行为规范,后者包括外来文化以及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并传承下来的习俗与文化,为少数民族幼儿提供了一个既定的文化环境,这成为现代少数民族幼儿教育的根源,它既是幼儿教育的丰富资源,也是该文化拓展和创新的起点;同样,在当下经济、信息高速交流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幼儿生活的文化环境复杂,相互的碰撞也较之以往更加频繁,幼儿的具体行为时时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文化在现实的生活中,都会转化成幼儿的日常生活内容。因此,在进行课程活动设计时,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框架下,以德育为中心,将德育融入各种课程中去(见图3)。

(二)课程活动的实施课程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既定模式,存在多变性和随机性特点。在课程活动的实施上,首先,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实施方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授课,来实现民族文化应用到幼儿园课程中;其次,通过无意注意的安排,在区域活动中,通过贴画或者创设实景,让民族文化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再次,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游戏,将传统体育与游戏融入学生的活动中。当然,各个课程不会孤立存在,在教育目标上也会有交叉。比如,在言语技能活动的设计上,在侗族地区农村幼儿园,选择这样一首儿歌。在该课程的设计上,以发展语言技能为教育目标,重点是培养幼儿团结互助的思想,在儿歌歌词中,又融入了生活常识,比如动物的认识,都是幼儿日常能见得到的东西,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双语双文的结合使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少数民族幼儿因汉语水平低下的理解缺陷。

(三)学习效果观察通过观察,分别对比现代课程活动和民族课程活动,在54人的班级中分别将注意的保持和兴趣作为指标,注意的保持是在充分使用教具的情况下,尽量排除可导致幼儿注意转移的干扰因素,幼儿的注意保持贯穿于整节课的学生人数;兴趣主要是学生与老师互动的人数以及课后的检查与反馈。通过图4统计发现,现代课程对于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无论是注意的保持方面还是兴趣上,都稍低于民族课程,而这些特点在小班中尤为突出,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代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比如在大班认识标志时,斑马线、红绿灯甚至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这些内容都与农村幼儿的生活严重脱离,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难从而难提兴趣,因此注意保持时间较短;其次,现代课程在进行教授时,都是通过多次重复让学生强化记忆,这种方法下,多数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短时记忆,这些教育内容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难以再现,不能转变为幼儿的生活行动;第三,民族课程较现代课程而言,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参与的欲望,他们能通过经验习得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以游戏课为例,存在于民间的一些传统游戏通常会世代相传,虽说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加工和改动,但大体上都沿袭着相似的内容并有着固定年龄的参与人群,将这些传统的游戏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课后幼儿能够在社区、村寨得到拓展和实践,这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农村幼儿园活动的反思

民族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园课程活动相关的研究并不罕见,但通过对现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内容上多是以民族艺术作为素材引进课堂;研究的形式都是一种理论研究;研究的人员多是幼儿园一线的教师。当然,一线教师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研究上,最具有发言权。但是,现有幼儿园教师总体水平偏低,特别是在教育理论的理解上缺乏较高层次的理解,因此,在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上缺乏宏观思考。因此,将民族文化资源引进农村幼儿园活动,除了要有一线的直接经验外,还要有立体的教育理论思考。

(一)进行意识生态的多元文化教育对话“多元文化教育生态”是北京大学钱明辉教授率先提出来的,是用生态学视角来讨论社会现象。钱明辉教授认为,这种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关注个体与整体之间包括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能有效避免孤立看问题的弊端,一反过去只重视时间而忽视空间的做法。[3]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生态意识培养,能有效避免其他视角造成的“两极”对立,即过度开放接收,重视多元一体而忽视了多元共存;过度重视本土又会让民族文化陷入孤立和封闭。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识生态化,社会整体的联系和不断交流和变化状态能将人们视为习惯的局限性揭示出来,能够引起人们对新的目标和结构的重新构想,从而得出一种最适合的社会形态。多元文化教育对话是一种对话教育,是一种平等的、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压迫和强制。进行教育对话,其目的是对面对的问题进行客观辨识,坚持价值中立,实现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中国一体多元的少数民族格局,由人口最多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每一个民族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起来,每一个民族身上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每一个个体都有着某种文化特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格局中,只有通过对话才能听到来自不同群体的多种声音,在对话中发现诉求,才能学会分辨,学会存疑,从而学会提问、学会表达。此外,通过对话,群体之间学会宽容、理解、接纳,才能实现和谐共处,才能增进潘光旦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安定和谐局面。进行生态意识的多元文化教育对话,能改变人们不再简单地从国家主义和地方主义、主流文化和特色文化的二元对立来看待问题,在进行课程构建的时候,就不再从制度化知识和非制度化知识的不平衡中寻找支点,而会站在一个较高的视角去审视国家、社会、文化、民族的整体性,从而发现生态学意义上的关联。

(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文化的构建与传承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为其成员所共同遵循并得到同样的价值观体系、行为规范和共同的思想作风的综合,表现为幼儿园的“综合个体”[4]。进行幼儿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首先要解决的是剥开文化的外衣,寻找到文化的核心,即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抑或是个人,要走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文化,文化具有凝聚力的作用,是发展的核心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要想在现代教育需求下健康发展,就必须走“民族文化兴园”之路。当然,在起步低、底子薄的农村幼儿园,要形成自身的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要清楚地认识到,幼儿园文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买校服、唱园歌。幼儿园文化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外部文化,二是内部文化,三是制度文化。外部文化是幼儿园的空间物质形态,包括环境、设施;内部文化也可以称为精神文化,包括价值观、园风、园精神等,内部文化是幼儿园的灵魂和精髓;制度文化是规范和保障,包括规章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是全体师生共同认可的规范体系。在三种文化中,外部文化是基础、内部文化是主导、制度文化是关键,三种文化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制约。进行幼儿园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有明确的办园宗旨,要以高品质的教育质量作为追求目标,要以育人为中心出发点,以民主、开放、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幼儿园管理。此外,还要注意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和幼儿园管理者要有清晣的文化观,以诚信、合作、共赢的态度引领团队文化,加强对幼儿园教职工的培训与教育,不断践行主流价值观,让幼儿园文化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

(三)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重构幼儿园课程,必须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下重视幼儿文化的开发,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民族意识,在以本民族口头文学、历史人物、自然地理、风俗习惯、艺术、信仰等素材为蓝本的基础上开发园本课程。要充分重视少数民族幼儿的生活经验,使用少数民族幼儿最容易理解的教育方式,在进行主流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教育时要始终坚持“对话”,开发出具有典型民族特点又不失现代性的民族地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园本课程,不是单一的内容那么简单,最为重要的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实施幼儿园园本课程,其多元文化特点要求教育方法必须以多样性、生活性为主,具体实施时首先应该在园本课程目标下进行文化分析并设立主题统整课程内容。众所周知,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如果单以民族文化纳入课程中,没有进行加工、整合,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年龄特点就进行传授,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应该在园本课程基础上,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的民族文化内容,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设立中心主题来引领园本课程;其次,幼儿园本课程应该以活动为主要途径展开,在县级以上幼儿园,活动引领课程基本已是一种常态,但是在农村幼儿园,大多采用的是小学式的教学手段。开发园本课程时,要把教育手段和方法写入课程中,仔细考量学生的文化心理和学习方式,鼓励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形成自身的经验体系。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8

关键词 大同市城区 幼儿园 体育教学现状

新生代幼儿身体素质的健康状况直接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并且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他们必将会成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幼儿阶段是人类的最佳学习阶段,是孩子获取各种能力的关键期(或敏感期),儿童的身体健康变得尤为重要。但是近年来,很多小朋友的身体质量状况呈现下降趋势、心理问题凸显,肥胖儿童人数逐年上升,儿童的视力情况也大不乐观,因此,广泛而正确的开展幼儿体育教学工作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大同大学的图书馆查阅现有书籍与资料,通过期刊网查阅与幼儿体育教学相关的文章、期刊,得到自己选题所需的研究素材。

2.逻辑分析法。在分析文献、数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比较和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的逻辑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基本情况

大同市城区的大多数幼儿园都没有开设正式的体育课程,或者上课形式只是以简单的体育游戏和玩耍来代替,这说明大同市城区幼儿园对开设体育课的关注度还不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幼儿园领导对幼儿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二)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场地及器材、设施情况

大同市城区幼儿园的体育户外活动场地的配备不完善。幼儿园的塑胶场地少,多数的幼儿园都有草坪,泥土地面占到一半,水泥地在幼儿园中也有较大比例,其造价低且容易维修受到各大幼儿园的青睐,但对幼儿的生长发育确实会造成不良影响,应适当改进。体育活动器材略显单一,大多数的幼儿园有大量将塑料作为原材料的体育器材,塑料方便携带耐用,受到幼儿园的大量认同;滑梯、秋千等运动方式深受幼儿喜爱;水泥和木质的器材还仍在使用,因其成本低所以使用率一直从未减退。

(三)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师资情况

大同市城区幼儿园的教师学历主要是幼的幼教专业和部分师范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真正涉及到幼儿体育的专业知识却是很少,这就意味着在幼儿园担任体育学科的教师基本都是转型性教师,缺乏专业性。

幼儿园教师性别分配比例严重不协调,性别比例失调本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相对于没有男性教师的幼儿园,应加大招聘岗位,解决这一幼儿教育上的漏洞。幼儿园教师的年龄分布主要在21-35岁之间,教师年龄普遍偏小,教育经验不足,教师年龄分配结构不合理。

(四)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

大同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教学开展的内容有游戏、技能、舞蹈和球类这四个方面。其中,游戏是幼儿园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技能为幼儿的走、跑、跳、投打下坚实基础;体操舞蹈能促进幼儿的协调、柔韧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近几年,球类逐渐成为各学校新型的开设课程,但大同市城区真正涉及的幼儿园还不是很多,日后还需加强完善。在体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安排上,缺乏专业性的师资队伍,多以游戏为主,在幼儿的价值观中没有形成“体育”这一概念的正确认识,严重阻碍了幼儿体育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大同市城区的幼儿园对开设体育课的关注度不够,随意性较大,影响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部分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条件差,活动场地面积小,体育活动器材配备不齐全,不利于幼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体育师资缺乏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要为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利的前提条件。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太完善,课程安排不合理,上课内容单一多以游戏和操化动作为主,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建议

幼儿园应提高自身硬件设施水平,国家、政府等相关教育部门应出台一些文件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大量引进幼儿体育专业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师资队伍培训,科学的引导体育教学工作大规模开展。幼儿园要积极组织体育教师的培训课程,加强教师对教学大纲深层次了解和掌握,同时联系幼儿本身的特殊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保证幼儿体育教学工作更好的进行。

参考文献:

[1] 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8):34-38.

[2] 曾晓东.转型期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教师问题[J].幼儿教育.2005.

[3] 周生灵.对徐州市市区幼儿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 孙亚青.河南省城市幼儿园幼儿体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黄咏松.浅谈幼儿体育教育[J].贺州学院学报.2007(31):25-28.

[6] 崔艳艳,闫庆宗.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其对策[J].考试周刊.2007(46):134-135.

[7] 徐彩英.幼儿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J].考试周刊.2008(10):231.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9

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未受到重视,导致其发展滞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基础阶段,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学前教育不仅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还有利于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学前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农村与城市学前教育质量又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笔者以江西省抚州市作为研究个案,主要通过文献搜集、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一、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分析

抚州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域辽阔,农村人口多于城镇人口,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孩子,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人数较多。通过对全市48所幼儿园的调研,对其学前教育现状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一)硬件设施不达标,安全隐患严重

在被调查的48的幼儿园中,只有4所是公办园,其他都是民办园。以前抚州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幼儿园,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公办园大多是乡镇中心小学自办园,因为有政府的财政支持,校舍大都比较好,但是附设在小学内,很多幼儿园应有的硬件设施没有配备,离国家规定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大型活动器械数量不足或没有,玩教具数量少、简陋,教室内外区角创设大多不科学且数量太少,幼儿园应有的专门盥洗室没有,更别提多媒体设备的配置了。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的情况更加恶劣,教室多是民宅改建,活动室面积狭小,有些没有午睡的小床,幼儿中午就趴在桌上或躺桌上睡觉。

在被调查的民办园中,只有三家取得了卫生合格证,但是也没有配备消防设施。大多幼儿园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卫生间味道很重,教室里也能闻到,就靠空气清新剂来掩盖。餐具只清洗没有消毒。接送幼儿的车辆不是专用校车,多是面包车。教玩具很多都已经发黑,没有定期清洗消毒。大型活动器材有些生锈,有些螺丝松动。民办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些非常严重。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低

在我所调研的48所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包括园长)的学历大多不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很少,大专学历的只有2个,中专学历的5人,大部分都是初中学历,并且年龄相对较大。这些老师由于未受过幼儿专业知识的教育,在幼儿教育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方面都相对不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域较分散,且有些家长不重视学前教育,不让孩子上幼儿园,因此农村幼儿园生源较少,收费很低,民办幼儿园没有政府财政补贴,为了维持利润,节约开支,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都很低,平均只有八百元每月。如此低廉的工资和农村相对较艰苦的生活条件自然不能吸引专业人才,能留下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很多幼儿教师都是家庭主妇,在家无事做因此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没有把教育当成是崇高的事业,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把工作做好的动力。因此产生了农村师资素质的恶性循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

(三)教学内容、活动安排、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和培训,因此不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专业技能相对较低,普遍缺乏现代教育知识与理念,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认识模糊,她们往往选择教幼儿“实用”的认字、计算方面的知识,一方面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她们所能胜任的。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很多知识都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做法对幼儿发展有害无益,不仅没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把握好幼儿园教育的任务,而且还容易导致幼儿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对幼儿以后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上,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不知道如何组织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幼儿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教室上课。在教学方法上,不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以游戏的方式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而是主要表现为以“一块黑板、一本教本、一支粉笔”的“上课”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识字、计算、拼音、写字为主,幼儿学数学主要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中应有的操作方法、操作材料在一些幼儿园很少或没有看到。在上课时间方面,不是根据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来安排教学,而是按小学的作息时间,上课时间长且课程安排多,有些一天下来有四五节课,这严重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

二、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结合本人实际学前教育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抚州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扶持和管理力度

教育是关系到民生和国家未来的大事,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和人事投入。一方面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地方政府每年应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幼儿园的建设,对民办幼儿园也进行财政补贴,主要用于对农村幼儿园的条件改善。政府也可发动多方力量筹集资金,鼓励企业家和富人捐款助学。另一方面,政府要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力度,争取在每一个乡镇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取缔“家庭式”的不规范幼儿园,对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帮助其进行规范、整改。

(二)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资水平

1.制定相应措施,吸引优秀的幼教人才

农村幼儿园工资待遇低、生活条件较差,学习机会少,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而是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幼儿园。如何才能吸引人才到农村去任教呢?政府应该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待遇,年终进行奖励,提前转正等。

2.积极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以提高专业水平

农村幼儿园师资薄弱的原因之一是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很少或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导致其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提供给农村幼儿教师学习的机会是提高其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何开展培训工作呢?这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幼儿园的多方合作。首先,农村幼儿园应鼓励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考、进修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提高其教学能力。对于参加在职进修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农村幼儿教师,幼儿园应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为骨干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骨干教师通过学习后再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园本培训,提高其他在岗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另一方面增加城乡幼儿园的交流机会,发挥城区优质园、公办园的带动力量。通过参观、交流的方式学习优质园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最后,政府要发挥其积极职能,建立系统的培训体制。根据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计划,由政府承担培训费用,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与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三)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但是,在农村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教师都没有依据《纲要》的规定来实施教学,没有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开展幼儿教育,而是以小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农村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不懂得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认为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计算、语文等具体的知识,为进入小学打下良好文化基础,幼儿园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开设这些家长认为“有用”的课程。因此,要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就应该首先从家长着手。首先,幼儿园可以开展家长培训班,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明白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其次,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另一方面,部分幼儿教师缺乏正确的幼教观也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针对这一原因,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防止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过分重视幼儿知识,而忽视幼儿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的现象,要把握好幼儿教育的目标,采用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10

表1是研究论文的年份分布表。

如表1所示,关于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波动增长的趋势。2001年教育部颁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将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在科学领域积极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自此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广泛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虽然在2007年论文数量暂时呈现出低迷状态,但明显可以看出自2006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颁布以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了研究重点,对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也随之增多。2012年,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的进一步推动下,此方面的研究论文数量达到高峰。

二、研究者的来源分析

表2是论文作者的来源分析表。

从表2可以明确地看出,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幼儿园,发表的论文占总论文的一半以上。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则显得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

三、研究的热点分析

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四个方面。

1.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步骤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来自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和其他研究者都进行过探索和研究,如朱玉华认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为: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动态开发;以主题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线性开发;以地方特色为背景的发散性开发;以自主节日资源为落点的点状开发。[1] 李槐青认为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当助教;给家长作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对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2] 蔡英英认为对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科学活动;利用社区内的公共场所;邀请“一次幼儿教师”进入科学课堂;聘请园外科技辅导员等途径来实现。[3] 魏红认为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发利用社区、家长资源的途径有将社区资源充实到区域活动中;以主题探究活动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和挖掘家长资源;采用“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充分挖掘家长资源,举办家庭利用废旧材料进行科技制作比赛;请家长做助教;开展亲子活动等。[4]

彭爱莲在挖掘利用农村资源进行科学教育时采用的步骤为:先确定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目标体系(先确定总目标,再根据总目标分解为分类目标,再确定与大班、中班、小班各方面适应的阶段目标);然后在目标体系的指引下,根据农村资源,确定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是确定主题,根据主题,结合各班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择各自的教学内容);最后挖掘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5] 王丽则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班级家长资源;再将家长资源进行分类梳理;然后通过多载体家教指导、多形式亲子互动、多渠道对话沟通等方式挖掘家长资源。[6] 孙艳华在开发家庭科技资源时使用了广泛收集挖掘家庭科技资源;科学分类梳理家庭科技资源;共享整合优化家庭科技资源;互动交流激活家庭科技教育资源的方式。[7]

2.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研究

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很少有研究者进行专门的论述。但在幼儿园教师呈现与分享其开发利用资源的经验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家庭、社区、幼儿园、网络以及自然资源一直是被开发利用的主要对象。除此之外,研究者也一直都在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方面进行探索与尝试,如刘占兰提出幼儿园的主墙面可以用来记录幼儿科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8] 尹坚勤认为种植园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在让幼儿习得研究能力、培养其综合能力、体现其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9] 陈晓芳认为幼儿的生活、兴趣、疑问、幼儿间的谈话甚至幼儿的错误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的科学课程展开的生发点。教师的生活及教育经验、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偶发性事件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10] 另外,还有研究者认为科普影视、传统地方节日、浅显的科学技术等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3.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

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问题,研究者多针对某一种特定的资源提出建议,如李槐青提出在利用社区资源时要做到:一是根据幼儿科学教育的要求来选择社区资源。二是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力及需要选择社区资源。三是利用社区资源时要注意各种资源的综合运用。[11] 蔡英英认为在运用社区资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了解和熟悉社区的各种资源、分析社区资源的利用价值、明确社区资源利用的具体形态。另外在运用中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性。[12] 王海燕认为在幼儿园科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时必须有“一切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思想,且要切合时宜地运用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不能忽略自己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必须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游戏和各类活动,并能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和活动中思考和学习;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完全代替科学实验活动。[13]

4.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财务资源短缺;幼儿园对幼儿科学态度和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幼儿园科学活动形式单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资源的利用率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教师缺乏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课程资源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师自身科学素养不强;家长和教师缺乏对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中自身角色和地位的认知;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认识不到位等。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解决策略,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幼儿园应扩大渠道,不断丰富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幼儿园要建立科学课程资源库,提高对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多元培训,如开展专家讲座、进行园本教研等,不断强化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开发管理以及利用科学课程资源的能力;采用多种途径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办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幼儿园要采用多种形式沟通,搭建家园合作平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如请家长协助收集材料、组织高质量的科学开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科技活动等。

四、结论与展望

1.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

由以上的论文研究作者来源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来自一线的幼儿园教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关注不多,支持力度不够,研究主体间合作水平较低。这将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科学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影响,进而阻碍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纵深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加大对幼儿园的理论牵引和科学指导,各研究主体间要加强合作和对话,形成学术共同体,以幼儿园本身为基地,共同致力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对于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深度有待加强

因为研究主体主要为幼儿园教师,所以以往研究呈现出经验总结多、系统研究和理论研究少的现象。一些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园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往往只停留在实践经验总结的层面上,缺乏理论的提升。其他研究者也只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理论层面的建议和指导,很少真正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进行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所以提出的建议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没有突出, 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研究不够。

3.幼儿园应扩大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内容范围

幼儿园科学课程中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很多。有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分类,这些分类具体到科学领域同样适用。之所以对资源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是方便研究,更重要的是为资源利用者提供一个资源库,以利于课程的实施和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但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幼儿园教师对资源的开发集中在对本土自然资源、家庭、社区、幼儿园及网络资源的挖掘利用上。对其他资源如文字资源、各种生成性资源、民俗资源(如民间游戏、民间科技等)的开发利用明显不足。因此,幼儿园应开阔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视野,充分挖掘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为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撑。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朱玉华.植根生活 整合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6).

[2][11]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8).

[3][12]蔡英英.社区资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6).

[4]魏红.有效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实施科技教育优势互补[J].当代学前教育,2012(1).

[5]彭爱莲.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J].教育艺术,2002(10).

[6]王丽.在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中挖掘家长资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5).

[7]孙艳华.让家庭科技资源放光彩[J].好家长,2012(2).

[8]刘占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J].幼儿教育,2003(9).

幼儿园数学教育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71

Abstract This study in Hunan Phoenix area 145 rural children and their famil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ffects of 3~4 years old rural child admission status and influence on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sampling area child admission rate was 37.9%; of the preschool cognitiv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ithout young children into the garden.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garden, improve the rate of coverage and kindergarten in rural areas; improve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vide an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olicies; parent education training and guidance.

Key words admission; cognition; social character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一生发展的基石。国外相关研究早已证实社会处境不利幼儿是从优质早期教育中获益最多的人群,对他们实施早期教育资助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能够有效地减小社会差距,推进教育公平与社会融合。农村幼儿入园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11年起,湖南省大力推进发展学前教育第一期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学前教育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幼儿不能入幼儿园的现象普遍存在,机构教育对幼儿发展的补偿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本文聚焦湖南湘西凤凰农村地区3~4岁幼儿的入园状况,研究当前农村地区幼儿受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湘西凤凰地区3~4岁幼儿入园现状

本研究选取湖南省湘西凤凰县的145名农村3~4岁幼儿及家庭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孩83名,女孩62名;汉族幼儿89名,少数民族幼儿56名(主要为瑶族和苗族);留守幼儿56名,非留守幼儿89名。

1.1 幼儿入园情况

在145名调查对象中,55名幼儿入园,90名幼儿没有入园,入园率为37.9%。其中,汉族幼儿入园率(42.5%)高于少数民族幼儿(30.5%);留守幼儿入园率(29%)低于非留守幼儿(43.8%)。可见,与少数民族幼儿、留守幼儿入园率相比,汉族幼儿、非留守幼儿入园率处于优势。

1.2 导致幼儿未能入园原因

32.5%的家长因为附近没有幼儿园而没有让幼儿入园,29.8%的家长因为费用高而拒绝让幼儿入园,28.6%的家长认为幼儿入园没有必要(如入园时间太长、认为孩子太小没有必要等),5.6%的幼儿由于个人问题没有入园(如身体缺陷,自己不愿意等),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幼儿未能入园(如在当地孩子大多满四岁才上幼儿园,一个人上学没有伴等)。

总的来说,“附近没有幼儿园”、“费用高”、“家长认为入园没有必要”是影响幼儿未入园的主要原因。

附近没有幼儿园则说明教育机构布局的不合理及教育资源的稀缺,它是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幼儿未入园的主要原因。在我们所调查的湘西凤凰县5个村落,是少数民族瑶族的聚居地。这些村落经济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四面被山环绕,没有直达的公路,下车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还了解到:由于路途遥远家长担心女娃安全问题而放弃入园。可以说,目前该地区的学前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发展该地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可谓任重而道远。

费用高说明经济因素会对儿童入园产生影响,而“费用高”是农村汉族幼儿未入园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但是物价也随之飞速上涨。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农民的收入大多维持在日常生活开销方面。而幼儿教育并非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入园费用对很多农村幼儿家长,特别是贫困幼儿家长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很多看护人表示:幼儿未能入园的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

家长认为入园没有必要说明家长观念对幼儿入园产生影响。首先,一些贫困农村幼儿家长和少数民族幼儿家长存在“幼儿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不认同女孩子和男孩子应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入园。另外,也有大一部分家长反映“当地政府(或学校)规定4岁(或5岁)才能入上学。”这很可能表明一些家长把入园等同于上学前班。其实,我国幼儿园接纳的是3~6 周岁的幼儿,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学前教育;而学前班是为没有条件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幼儿园教育的幼儿提供学前补偿教育,主要招收的是5~6周岁的幼儿。由此可见,部分家长对幼儿入园的认识较为模糊和片面,也从侧面隐射了幼儿园在农村地区还不普及。

因此,要改善幼儿认知发展状况,就要改变幼儿入园状况,这需要社会各界和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特别加大对农村幼儿、贫困少数民族幼儿等一些处境不利幼儿的教育投入。

1.3 幼儿入园原因

超过一半(61.6%)的家长送幼儿入园是为了“学知识”,22 %的家长让孩子入园是为了让“孩子可以和同龄的小朋友交流”,11.6%的家长送幼儿入园是为了“母亲有时间工作”,少数家长选择幼儿入园是因为“孩子可以更快乐”以及其他原因等。

家长送幼儿入园主要是为了“学知识”,可见大部分家长把知识的学习看作是儿童成长、成人、成才的工具,而相对忽视了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小学化倾向尤为明显。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教育的工具,也要意识到儿童主体性本质。在发展幼儿智力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们自然的、社会的、情感的要求。

2 入园对幼儿认知、社会性发展影响

2.1 入园与未入园幼儿认知及社会性发展状况比较

调查研究表明:入园幼儿的认知总分(24.72)高于非入园幼儿(20.40)的认知总分(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入园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78.76)显著高于未入园幼儿(75.21)的社会心发展总分(在统计学上达到显著性差异)。

2.2 入园对幼儿认知、社会性发展影响

(1)入园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园是儿童所处生态环境中的小系统,它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研究证明早期教育经历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的预防和干预具有显著影响,高质量的计划对幼儿发展认知能力产生更大的影响。学前教育经历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入学认知准备具有显著性影响。并且在园就读时间越长,儿童的入学认知准备发展越好。相对于学前班和混合班,幼儿园对儿童入学认知准备状态的影响最好。另外,在语言表达、阅读、计算常识和基本学习技能方面,受过学前教育的幼儿要比未受过学前教育的幼儿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的结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入园幼儿认知发展好于未入园幼儿。这些研究结论揭示了学前教育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大价值。

(2)入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最主要因素,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有意识的、系统的、长期的。幼儿园教师的榜样示范、言行态度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幼儿走进幼儿园就生活在平等的同伴群体中。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行。

3建议

(1)大力发展公办园,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覆盖率和入园率。2016年两会中关于“学前教育”的议题,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刘焱认为,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质优价廉的公办幼儿园成了“一(学)位难求”的稀缺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加上新的“婴儿潮”有可能来临,二者叠加将使“入园难”“入园贵”的形势更为严峻。而公办园的稀缺在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调查研究中我们也看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很多幼儿因为入园费用高、农村幼儿园的稀缺而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弱势幼儿群体提供基本的幼儿教育。加大政府投入,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大力发展公办特别是乡镇公办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则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发展普惠性公办园为方向,就近入学为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支持民族地区项目等,建设幼儿园、巡回支教点,多途径扩大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扩大农村和民族地区幼儿园覆盖率,提高幼儿入园率。

(2)健全法律法规,为学前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对弱势群体早期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规划, 如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等,我们期待各项规划的真正落实,以尽可能解决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问题,提高早期教育质量。

(3)开展家长教育培训和指导。调查中发现,家长送幼儿入园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知识”,这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重要因素。要纠正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需要我们对家长进行正确幼儿教育理论的宣传,让他们通过相关的教育讲座、家长学校、家园合作等各种联系渠道,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避免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国才,王留柯.农民工子女入园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解决.学前教育研究,2011.3.

[2] 李少梅.政府主导下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