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生厌学论文

学生厌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06 18:49:23

学生厌学论文

学生厌学论文例1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学生厌学比例不断上升,厌学情绪绝非个别,在一些学校相当普遍。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由厌学变为好学,应是当前教育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不管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是中职生与高职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周边环境影响,不明是非,朋友造成厌学现象。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失去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之一些父母本身不注意言传身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致使教育费用增加。加之有些学校收费项目过多,标准过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使学生压力过大,又难以达到,家庭经济又特别困难,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客观因素。

3.当今的学生中,几乎是独生子女一统天下。他们生活环境的优越是无与伦比的。首先是物质生活的优越,在物质生活优越的同时,他们享受到了祖辈父辈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出生起,就俨然成为本家庭的小皇帝,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呼风唤雨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首先是身体素质的低劣和生活能力的欠缺。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因学习的一点小小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颓废情绪而导致厌学心理。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过分溺爱和隔代教育的负效应,又加剧了这种现象的蔓延。所以现在很多人一直心存疑虑,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却越来越难教,原因就在这里。

二、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中出现的局部问题,我国目前还存在着社会分配不公,脑力劳动严重贬值的现象,使有些学生认为读书“没有出息”,“划不来”。故而产生厌学心理。其次,一些不良场所,如不健康网吧、营业性舞厅的诱惑和吸引。再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教育资源尚不丰富,目前还不能保证中学毕业生人人都能升学,大学毕业生人人都能找到工作。这样,势必有一部分初、高中甚至大学生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或没有工作,致使一部分学生感到前途渺茫,丧失信心,不愿意学习,也是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

三、学校教育因素

其一,目前我国教育体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偏深偏难,教材体例呆板,课程设置单一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在教学中,仍以陈腐落后的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绝大部分学生感到学习起来疲惫不堪,味同嚼蜡。这样的学习生活能不使学生感到厌倦吗?其三,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之间严重脱节,使不少学生升入高级学校后严重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从而加剧了厌学心理。四、解决厌学心理问题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

1.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引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减少学生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学生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

2.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是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情感教育的剂,也是化解厌学心理的良药。对于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教师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

3.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力打造高效课堂,用充满情趣的生动课堂引导学生回归学业阵地。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

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和机会。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4)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

学生厌学论文例2

新知识经济可以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高效分配、使用信息,并生产知识的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为背景的新知识经济将对全球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模式等,尤其是其先导产业———教育及其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与“以物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相比,主要特征如下:

1.知识经济以信息为基础。

人才的成就和知识的获得依赖的是信息。通过合理的分配、使用、加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2.资产投入为无形资本。

知识、信息、智力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产投入,知识成为超越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第一要素,其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知识、信息、智力等资源是丰富而源源不断的,是可以重复使用而无须追加成本的。用丰富的知识资源代替有限而日益稀少的自然资源,或运用知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是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的,也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4.世界经济一体化。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资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全球交流与传递,知识经济缩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5.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中得以充分体现,特别是掌握先进技术和一流知识与信息的人才,往往能快速创造巨额财富。

6.知识产权化。

知识产权是人的智力成果,是企业、国家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影响

教育是创新知识和培育人才的先导产业,知识经济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新教育手段和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这都对教育制度、教育者以及学生产生深深的影响。

(一)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积极影响。

新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向着现代先进职业教育方向改革,这有利于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等,这些变化原本应该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1.促进教育教学优化改革。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对一线员工的急需使得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的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创新并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培训教师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促进学校打开校门扩展国际视野,与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联合,将教学与生产、研发、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起来。2.扩大学校规模,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1999年我国制定高校扩招计划。通过教育拉动经济,反过来通过经济促进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高校扩招同时带来了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3.促进全民的教育需求。知识对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这促进了全民教育需求,从体制内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到体制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形成了蒸蒸日上的庞大的教育产业。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消极影响。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高职生对自身的认可度也不高。

新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人认为高文凭才有高收入。中国职业教育的招生曾一度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家长越来越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技术、当工人,认为只有考研、考博、出国才高大上,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扩招后大量本科生进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面对本科生和高职生也会优先选择本科生,甚至大多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学历本科以上,这些致使高职生曾一度面临就业难的窘境。这使得高职生对自身认可度不高,产生厌学情绪。

2.高职院校重招生,轻教学管理的制度转变。

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基础即教育的产业化,直接导致了教育领域的逐利倾向。各职业院校格外重视招生工作,以扩大办学规模,实现经济效益。为广开财源招生条件和录取分数线也逐渐放开,并以合作办学等各种名目以很低的分数线招生收取高价学费,一部分本应排除在高等教育体制外的学生进入学校,严重扰乱了学风学纪。另外,为了使学生顺利毕业,不影响今后的招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放开了教学管理工作,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考试难度、考前划考试范围等。

3.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不断的扩招,使高职学生数量激增,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难于确保教学质量。各院校的做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严格控制用人标准,保证师资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而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弥补缺口;二是快速扩大教师队伍,这势必导致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学校用人也主要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或聘用教师,他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往往缺乏授课经验,语言表达及概括总结等能力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使学生难于理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是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遵循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4.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

高职学生没了高考的压力,在释放自己中沉迷于各种休闲、娱乐;同时也希望能自主创业或获得高薪工作,却很少付出行动和努力,学习态度浮躁。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成了高职学生一入学就最为关心,也是压力最大的问题。为了顺利就业,学生更倾心于各种能力和资格证书,而对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于专业骨干课毫无兴趣,并减少了对学校课程的投入程度。学生现用现学的功利性目的明显,这违背了学习的根本,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新知识经济背景下,改善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快速增长模式,对高职教育、高职的教师、高职学生产生巨大冲击,不能仅将厌学归咎于高职学生本身,应全方面采取措施改善高职学生厌学的境况。

(一)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质量,不仅依靠优质的设备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内部投入,也依赖于它的直接消费者学生的禀赋与努力。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才能提升毕业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所属院校的声誉,从而吸引企业注目。

1.针对高职学生自律性差、惰性大的特点,应适当予以督促、引导和干预。

高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必需的,但也不能管理不严,应帮助高职学生从“全面监控”的中学时代顺利过渡到“自我管理”的大学时代,尤其要在学校自上而下的营造学习十分重要的氛围。有的职业院校对大一新生规定明确的集体自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职学生实现完全自我管理的一种过渡。

2.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

很多高职学生平时上课懒散、逃课,抄袭作业成风,但期末背一背老师划的题,考试抄一抄也一样能及格。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危机感,成全了其懒散习性,应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降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增加实训和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3.加强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风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卷面及格率、学生顺利毕业、通过各种评估等才是重点,而学生是否真的在学,真的学会,没有人关注。优良的学风能创造积极的氛围,使学生既有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也有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还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集体精神。

(二)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考上大学后,很多高职学生失去了目标,很迷茫。但就业是他们普遍关注的共同目标。有调查表明,厌学并非针对所有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不相关时才表现出厌学。

1.专业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并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不是来积累知识、记忆知识的,而是来学习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的人才,就业后,必须能在实际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职业规划特性,突出能力本位。

2.增加实训教学。

将理论知识转换到实践环节,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运用、创新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3.职业教育应贯穿整个高职教育阶段。

①入校时进行职业教育,使其了解对应的职业岗位,明白今后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确立学习目标。②设立短期职业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性。③职业选择。毕业前给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及心理辅导,避免盲目就业,引导学生逐步成长,做出理想的职业选择。

(三)改变传统教学体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如此膨胀庞大,信息获取渠道众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一途径,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1.教师授课应“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增加对高职学生的认同感。

高职教师多数是接受系统“知识目标”教育的,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状态难于理解,缺乏认同感。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高职学生的态度,从而真正地改变其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而不只是做些将教材的第一章改为“项目一”,第一节改为“任务一”的表面工作。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课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一定要注重内涵发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课和理论课两套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其职业特征,使学生既要积累足够的知识,也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其未来的职业需求。

3.改革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试卷测试,考核内容仍为概念、简答、选择、计算和论述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和考场“抄袭能力”的考察。因此,应增加考核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考核新内容和新形式。

学生厌学论文例3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学校体育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

体育后进生的厌学心理,主要是指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缺发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时屡遭挫折,在心理上形成失败情绪,并因此出现严重的自卑心理,同时有些体育教师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只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考虑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和快乐体验。其结果,往往是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低人一等”的消极心理,对成功丧失信心。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自尊心,自信心。

那么如何矫正后进生厌学的消极心理呢?

一、消除疑惧与对抗情绪

体育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相互接纳的情况下才能上好体育课,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大多数教师对后进生易反感,厌弃,而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谅解和信任。因此,教师要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认识和情感障碍,给他们注入更多的爱心,从情感上亲近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心理上理解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以赢得他们的拥护和信任,对体育教师转变看法,增强向师性。

在具体课堂中,恰当的运用师生共同完成的体育游戏,比如“喊数抱团”、“猫逮老鼠”、“大海网鱼”等。通过这些游戏能很快的消除师生之间的疑惧与对抗情绪,建立师生间的信任关系。

二、 平等对待教育论文,增强自信

实践表明,教师对体育后进生的轻视是存在的,这种轻视以各种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自我评价也会随之降低,他们往往表现出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以至于逃避学习,习惯于以异常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为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

1、集体教学时,尽量照顾后进生,位置一般放在中间,前后左右都安排好的学生,已尽量使学生看到老师同学的规范动作和听清讲解为原则杂志铺。

2、分组教学时,要尽量培养一些骨干学生,帮助后进生学习,同时也培养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教师在个别辅导时,要抓两头带中间,不要忽视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每辅导一次就有一次进步,增强他们学好的信心。

4、通过心理暗示法,使体育后进生克服畏缩、羞涩、懦弱或强硬,执拗反叛等性格特征。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可采取,“呐喊法”老师喊:“1、2”,学生喊:“3、4”;老师喊:“3、4”, 学生喊:“嗨、嗨”;老师喊:“嗨、嗨”,学生喊:“嘿、嘿”; 老师喊:“谁最棒?”,学生喊:“我最棒!” …… 老师每次发出口令,要要求学生也喊出口令同时完成动作,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多灵活运用“呐喊法”,提高体育后进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激情。

三、利用成功体验,提高动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可以使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感,提高成就动机,淡化挫折带来的心理压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隐蔽意图,针对体育后进生的个性特征,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调动体育后进生内心的积极心理因素,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有利时机。如要换练习方法,改变动作的某些要素(方向、力量、速度、节奏)适当降级器械的高度、重量等,使体育后进生也能获得成功和喜悦的情感体验。这样,通过不断地强化,不仅可以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消极防御机制,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激发奋发向上的愿望,逐步提高动机水平。

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调查学生的体育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期望选取教学内容,比如,每节课可以教一些学生喜欢的“健美操”、“武术散打”、“篮球”动作作为热身运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四、借助心理补偿,克服自暴自弃

所谓心理补偿,是指人们在心里失衡失时,利用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掩盖或抵消自己的弱点的不足,以维持自身心理平衡。心理学研究表明,补偿自卑心理的最好武器,可以给自卑意识强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从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教育论文,有的后进生跑得慢,却投的远,有的后进生投的近却跳的高等等。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利用“闪光点”鼓励后进生发挥优势,由强到弱,再由弱变强,从而认识自己的价值,逐步改变消极的自我认识。

在具体教学中多评论体育后进生的优点所在,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是了不起的。比如评论不完美的动作,说:“这个动作很有潜力!”、对于错误动作,说:“有点紧张,不过很矫健”,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还是有优点的。从老师的认可中获得自尊、自信、自爱。

五、区别对待,注重个别教育

学生厌学论文例4

1.2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学习,不少人上课时讲小话、做小动作、有的干脆上课睡觉,老师批评,不接受,不悔改,甚至与老师对着干。若遇到严厉的老师,他们就坐着发呆,无所事事。

1.3课余时间都用来打扑克、下棋、聊天、朋友,乱谈恋爱、玩电子游戏,他们讲吃穿、图享受、懒劳动,通宵上网、“混日子”。极少数学生还打架斗殴甚至偷抢勒索,参与黄赌毒等而走上犯罪道路。

1.4一有机会就逃学,晚自习停电喊万岁;不认真完成作业,有的干脆不交作业;对成绩好差无所谓,一学期多科成绩不及格。

2.中专生厌学的原因

2.1家庭环境因素;在众多厌学的中专生中,家庭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2.1.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从小家庭管教不当,或父母疏于管教;或家长溺爱和过分迁就,子女在学习当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轻言放弃;或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很高,却不管子女爱好什么,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子女;或教育方式粗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变得固执而自卑,对学习漠视。

2.1.2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失去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孩子无心学习。

2.1.3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孩子只有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才有出息。上中专学校无非就是“混一张文凭”,将来能“有碗饭吃”就行,从而对子女在学习上、思想上的好差不管不问,造成家庭教育乏力,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抵消的现象。还有少数家长根本管不住孩子,对子女的前程丧失了信心,把孩子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让学校“代管”。他们对孩子学不学知识无所谓,只要求孩子“不学坏”就万事大吉。

2.2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是造成现在中专生厌学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每年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长,使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我国就业体制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变成了现在的自谋职业,又增加了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党政机关某些不正之风的影响,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拉关系、走后门等。不少单位招工、招干,重人情而轻人品,看文凭而不看水平。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严重挫伤了中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有升学压力,初中时整天忙于学习,疲于考试,有的学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有一种“学够了”的感觉,一提学习就头疼。考上中专以后,会有一种放松的感觉,觉得没有升学压力了,该玩玩了,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拿到毕业证就行,“60分万岁、61分浪费”。

2.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形势的变化。“大学扩招,中专难招”,为了生存,中专招生门槛不断降低,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差,“问题学生”多,部分学生进校并非出于自愿。办学规模盲目扩大,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没有完全跟上来,教育管理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老师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业精神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与手段落后,备课不认真,上课时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巡着老一套教学模式走,不顾及课堂气氛和学生的领会,教与学不能得到有机的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3.针对中专生厌学应采取的对策

纠正和克服中专生的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多。在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践,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提出几点对策与大家探讨。

3.1改进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校领导、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要多找厌学学生个别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其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可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班主任还应该及时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建议学校重视心理疏导工作,设立心理疏导机构,组织教师们学一些心理疏导的知识和技术。思想教育结合必要的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好。

3.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1学校教务部门在新生入学时,应组织一次文化考试,以考试的成绩作为编班的依据。对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加强他们的文化课补习,而不应匆忙就让他们接触专业课;也不应把他们编入文化课基础较好的班,以免他们跟不上课。要给他们一定的观察期,并在观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2.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3.2.3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赖和崇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要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该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3.3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3.1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坚决清退。

3.3.2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3.3.3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使厌学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思想上进,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以学生利益为己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函授或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科带头人,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应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活动,充实他们的实践知识,锻炼其动手能力。学校要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奖励创新开发,为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3.5加强就业指导,积极拓展就业渠道。

“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晴雨表”。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3.5.1加强就业指导,学校要设立就业指导办公室,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形势,让学生明白,目前市场中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所学的专业中应加强学习哪些知识、锻炼哪些能力,这样才能在择业中发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

3.5.2学校应与政府的计划、人事、主管部门搞好沟通,与社会职业中介部门或人才、劳务市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社会对人才和劳务需求的信息。争取与用人单位提前预定用人计划,缓解就业压力。

3.5.3要教育学生打破“铁饭碗”的旧观念,积极鼓励和推荐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民营企业去工作。

3.5.4教育学生牢固地打下就业的基础知识,自己创天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打开了,用人单位满意了,就可以建立长期的用人关系,在校的学生就能够安心学习了。同时,学校还可采取请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或请有关专家来校作形势报告等,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总之,对于中专生厌学的问题,只要我们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一定能药到病除,乐学、好学就会成为学生的主流意识,中专学校就能更好地继续为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孩子厌学怎么办》卓雅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学生厌学论文例5

近几年,我国学生学习情绪不容乐观,厌学情绪有由原来高学段化向现在的低学段化蔓延的趋势,有厌学情绪学生的比例不断上升,农村学生有厌学情绪的比例不断上升。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为严峻。如何认清看待我国转型过程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分析其成因,针对成因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也就成为当前教育者研究的迫切问题。

本人此次确定这个研究课题,是想凭借自己在教学一线的便利条件,针对厌学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学生学习情绪的情况,总结出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呈现出来的新趋势。探究其厌学情绪的成因,重点分析学校和教师在其不良情绪形成中的消极作用,从而提醒我们的学校、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残害”学生的现象经常出现。总结出相应的厌学情绪矫正策略,应用于实践,对教育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意义。

2、选题的依据(理论依据、技术依据、前期工作研究依据)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夫兰德森(A.N.Frandsen)的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是有效学习的基础,而各种学习的发现兴趣和自我提高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标志。而中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势必就会影响学习效果。长期厌学易使学生出现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即表现出孤独、多思、反应缓慢、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焦虑、常郁郁不乐、忧心忡忡、情绪反应强烈,性情古怪孤僻、对他人漠不关心、心肠冷酷等不良人格特征。另一方面,这些不良性格特征也是学生厌学的影响源和催化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寻找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归因理论对学生厌学情绪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追求成功动机的意识,寻找切中“要害”的对策。

3、与选题有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对于学生厌学,这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各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在教育学和心理学层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我国对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理论性的层面上,实证性的研究偏少,文章的共同特点是理论分析少,多集中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感受。所以,在对厌学心理的定义、表现特征、影响因素、预防矫正等方面进行探讨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结果的同时,今后应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加强中学生厌学心理在心理学界的界定问题的研究,作出理论及实证性的深入探究。

(2)在中学生厌学心理影响因素等方面,应该加强实证性研究,以得出更有说服力和信效度较高的研究成果。

(3)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干预研究开展得还不够,建议把经验中得出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性的可操作的具体干预措施,让更多的厌学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的困扰。

(4)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作深层次的探讨,以使对厌学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有更准确地把握。

(5)心理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学者应共同参与研究,通过学校教学的具体情境来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使影响厌学心理的内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变,达到预防及改善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4、主要研究内容

一、关于学生厌学研究的现状

二、厌学问题概述

(一)厌学的涵义

(二)厌学的表现及特征

(三)厌学的类型

(四)当前学生厌学情况呈现的特点及趋势

三、厌学情绪形成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1.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把精力与兴趣集中到学习上来,产生厌学情绪。

2.学习中,失败体验过多,学习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动机的缺失,产生厌学情绪。

4.心理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二)客观因素

1、学习活动本身的特殊性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3、学校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的影响

(1)厌学从“厌校”开始

(2)“厌师”加重厌学

4、家庭教育偏失的影响

(1)家庭问题的增多,势必造成更多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有厌学心理。

(3)父母偏颇的理想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四、消除矫正厌学情绪的对策

(一)国家和全社会应营造出“学习光荣、不学习可耻”的良好氛围。

1、要在信息时代消除和预防学生的厌学情绪,国家应多重视教育工作,增加教育投资,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正面的思想宣传工作,并进行理想教育,从大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2、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早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选拔制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减轻学生负担的政策,并进行有力的督促和检查,让学生乐于走进学校,乐于走进课堂,乐于走进书本。

3、要净化社会环境,端正社会风气,特别是电影电视和音像制品宣传作品应该积极向上。

坚持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理想观和价值观,发挥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作用。

(二)学校和教师要担起消除矫正学生厌学情绪的重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1、学校制定的教育教学要科学合理。

(1)明确办学方针,不光是要“教学”,更是要“育人”。

(2)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3)教育教学要注重实率性,摈除“靠量”“靠时”的不科学思想。

2、教师要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1)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2)倾注教师的爱心,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4)全方位评价学生,激励上进。

(三)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身边“老师”。

1、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刚到家的温暖。

2、增加家庭文化气息,让孩子在书香的熏陶下作采撷知识的蜂蜜。

3、父母应以自身正确的言行为榜样,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生应发挥自身“内力”,抗御厌学不良情绪。

1、明确“学习”的特殊性,消除“厌倦”情绪。

2、树立大学习观,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成功体验次数,减少遇挫不良体会。

4、增强遇挫能力,细心体会学习的快乐,养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5、拟采取的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等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阶段: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了解目前学生厌学状况及表象。

第二阶段:利用对照法,对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厌学的不同情况,分析学生厌学趋势;对较早厌学数据与近几年厌学数据进行比照,总结分析学生厌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对城市、农村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比照,总结分析造成厌学的不同原因及对策;对乐学与厌学者进行比照,总结其不同表象。

第三阶段:利用反馈法、观察法,把矫正厌学的相应策略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学生的变化,检验策略是否具有操作性,是否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6、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措施

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调查问卷设计的是否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 由于地域(本省与外省、城市与农村)的问题,造成数据的不一致性。

(3) 如何深入的对课题进行挖掘,提出可行性的教育对策。

解决方法和措施:

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方论证,不臆断。

7、论文工作进度安排和预期成果

工作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搜集资料,用时大约2个月。 (1)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

(2)设计调查问卷,汇总调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3)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有关的论据。

第二阶段:研究资料,用时大约1个月。 (1)确定题目。(2)草写绪论,确定基本思路。

第三阶段: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用时大约2个月。

(1)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

(2)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第四阶段:修改定稿,用时大约1个月。

预期成果:论文、研究报告、访谈调查报告

8、已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1]洪明,吕三三.中学生厌学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

[2]陈静,张珊云.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原因分析.职业与健康,2019年第8期,66-67.

[3]安秋玲,李召存.学生厌学行为的心理学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9年第13期, 43-46.

[4]方双虎.乐学与厌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对照[J].江西教育科研, 1997(3): 56-58.

[5]黄伟奇.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 2019: 171-172.

[6]杨惠.我区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讨.西藏科技,2019年第7期,47-48.

[7]李开学.对中学生“厌学”现象及其转化的探讨[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2):89-90.

[8]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 J].教育科学研究, 2019(7): 53-55.

[9]王毓珣,韩仁生.论影响学生归因过程的因素和教育对策.中国教育学刊, 1996(2).

学生厌学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712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心理及其相关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关于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定义、表现及特征、影响因素及预防矫正等方面。从以往研究中可得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厌学现象在中职学校尤其常见,对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目前的厌学现状, 进一步推进学生厌学心理预防矫正的研究。

1 中职学生厌学心理分析

中职学生厌学现象相当普遍,学生来源复杂,除了初中毕业生,辍学后又重新上学的学生,还有许多社会青年,他们的共同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就动机低下,不能给自己确立恰当的目标,遇到困难时又缺少勇气和决心,甚至自暴自弃,常以 “我不行” 作为推辞,害怕失败,从心理上不指望自己能成功。其次,自我评价低下,缺乏必要的自我认同感,认为自己不能学好,因而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困难面前不去思考、努力,逃避困难。再次,效能感低下,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想的更多的是失败,不去努力便放弃,因而经常体验到失败,厌倦甚至厌恶的情绪,身心健康也受到损害。最后,消极归因,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失败多于成功,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从而更加以固执、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把这一切问题都归因为 “自己笨”。

2 厌学心理的危害

厌学心理是一个社会、学校、家长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厌学心理的危害性首先在于它的普遍性、易流传性, 这对我国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模仿。因此,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其厌学症将继续流传和扩大。其次, 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并将对我们的民族素质产生不良影响。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能掌握熟练的技能,并能在社会中胜任某种技能型工作,如卫生类中职学校主要培养护士。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 就不可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更不可能掌握熟练的技能, 又何谈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呢?再次, 厌学心理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不乐学, 不愿意学无法取得优秀的成绩, 达不倒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无法融入社会和得到社会的认同,进一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厌学是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因此, 中职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真正关注。

3 厌学问题研究现状

我国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大多还是停留在经验理论性的层面上, 实证性的研究偏少, 文章的共同特点是理论分析少, 多集中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主观感受,而在国外的研究中多采用实证性研究。已有的实证性研究多采用问卷法对厌学的影响因素及厌学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 问卷多为自编调查问卷, 现在仍没有统一的问卷全面地反映出厌学的影响因素,对厌学状况的考查情况也不统一。在现有的研究当中,关注人群主要是中小学生,而对中职学生的研究少之又少,研究方法也不统一规范。中职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会进入社会,若在校期间厌学心理严重,将不利于他们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因此,我们应该选择适宜的针对性强的研究方法,加强实证性研究, 以得出更有说服力和信效度较高的研究成果。

4 研究的意义

厌学是学生对正面和负面学业负担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尤其是中职学生,在经历中小学阶段,很可能已经被贴上“坏学生”的标签,而家庭和学校把这都归咎于学生主观原因的做法对成长中的少年极不公正,也是成人和教育者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学生之中的确存在主观厌学的倾向并且需要承担相应的个人责任,但是,也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所受的待遇和教育质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教育者和社会必需寻求理性的解释替代粗暴的对学生的责怨态度,勇于承认、担当道义责任,帮助学生从学业倦怠和厌学的阴影中走出来,走向学业成功和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全面和谐。只有对中职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全面、深刻的研究才能得到可信而又有价值的结果,才能指引我们达到最终目的。

5 结语

学生厌学心理是一个心理问题, 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心理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学者应共同参与研究, 通过研究探索去 “拯救一批人(包括诲人而倦的教师和学而生厌的学生)、一代人(当前社会现代化急剧转型背景下的未成年人)和一批学校(薄弱学校、教育Y源分配中的弱势学校)”,履行和实现教育工作者在当前国情条件下的沉重的社会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使影响厌学心理的内外部因素都能有效地改变, 达到预防及改善中职学生厌学心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格格.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学生厌学论文例7

中学生厌学是中学阶段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淡态度等心理状态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厌学是一种心理障碍,厌学中学生常表现为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临床上突出表现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对中学生厌学的治疗以往少有报道,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本文就森田疗法中作业疗法治疗中学生厌学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厌学中学生125例,人组标准:①因厌学不能坚持正常上学或休学。wwW.lw881.com②排除躯体疾患。③排除其他精神疾病。125例患者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段:9岁~19岁,平均年龄(15.3士1.5)岁,平均住院时间12周~16周。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采用森田疗法的原理,用作业疗法给予治疗。第一阶段,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称他们为学员或同学,并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家庭关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建立一种平等沟通、交流的关系,帮他们熟悉环境、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尽快融人集体,成为大家的一员。具体方法:让患者人院后参加集体活动,开始由医护人员引导、督促参加晨读、唱歌、书画、类等娱乐活动,参加手工制作、花草种植、饲养小动物等休闲活动,晨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帮助打扫病区卫生,并对每日活动做好日记。以上作业要天天坚持。期间,医务人员对患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他们的良好表现,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建立一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注意力转向作业,打破情绪本位。通过上述作业,使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兴趣增多,恢复对生活的自主性。第二阶段,在坚持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书画小组、歌唱小组、体育小组、手工制作小组、陶艺小组,各小组可另外安排小组活动,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帮助,培养作业持久性和耐受力,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组织他们开展讨论会,剖析心理矛盾、冲突,借鉴别人的建议,尤其端正对学习考试的态度,纠正错误认识,使自己的想法符合现实,以达到稳定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心、消除厌学情绪的目的。本阶段能够进一步消除厌学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激发厌学者的学习兴趣。

1.2.2评定方法

首先对刚人院的125名厌学中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相关情绪障碍因子,用自尊量表(ses)评定自信力、自尊程度,作业疗法结束后,再及时用以上两个量表进行评定,得出结果。由于在作业疗法中不能坚持作业而导致6例脱落,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所得数据用spss10.0,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xz检验。

根据表1,应用作业疗法对消除厌学中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方面症状有显著效果。但对恐怖、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效果差异并不显著,提示中学生厌学更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病性。

2.2自尊量表评定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作业疗法后厌学中学生ses得分显著提高,提示经过作业治疗,厌学中学生自我尊重程度提高,从而表现出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厌学论文例8

中学生厌学是中学阶段诸多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淡态度等心理状态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厌学是一种心理障碍,厌学中学生常表现为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中有不愉快体验。临床上突出表现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对中学生厌学的治疗以往少有报道,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本文就森田疗法中作业疗法治疗中学生厌学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4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厌学中学生125例,人组标准:①因厌学不能坚持正常上学或休学。②排除躯体疾患。③排除其他精神疾病。125例患者中,男68例,女57例,年龄段:9岁~19岁,平均年龄(15.3士1.5)岁,平均住院时间12周~16周。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采用森田疗法的原理,用作业疗法给予治疗。第一阶段,医护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称他们为学员或同学,并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家庭关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建立一种平等沟通、交流的关系,帮他们熟悉环境、放松心情、消除紧张,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尽快融人集体,成为大家的一员。具体方法:让患者人院后参加集体活动,开始由医护人员引导、督促参加晨读、唱歌、书画、类等娱乐活动,参加手工制作、花草种植、饲养小动物等休闲活动,晨练、跳绳、踢毽子等体育活动,帮助打扫病区卫生,并对每日活动做好日记。以上作业要天天坚持。期间,医务人员对患者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表扬他们的良好表现,并及时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建立一种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患者注意力转向作业,打破情绪本位。通过上述作业,使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兴趣增多,恢复对生活的自主性。第二阶段,在坚持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如书画小组、歌唱小组、体育小组、手工制作小组、陶艺小组,各小组可另外安排小组活动,增进患者之间的交流与帮助,培养作业持久性和耐受力,反复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意志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欲望。组织他们开展讨论会,剖析心理矛盾、冲突,借鉴别人的建议,尤其端正对学习考试的态度,纠正错误认识,使自己的想法符合现实,以达到稳定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心、消除厌学情绪的目的。本阶段能够进一步消除厌学者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紧张、敌对、偏执等症状,激发厌学者的学习兴趣。

1.2.2评定方法

首先对刚人院的125名厌学中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相关情绪障碍因子,用自尊量表(SES)评定自信力、自尊程度,作业疗法结束后,再及时用以上两个量表进行评定,得出结果。由于在作业疗法中不能坚持作业而导致6例脱落,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所得数据用SPSS10.0,PEMS3.1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Xz检验。

根据表1,应用作业疗法对消除厌学中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7个方面症状有显著效果。但对恐怖、精神病性两个因子效果差异并不显著,提示中学生厌学更多是心理问题,而不是精神病性。

2.2自尊量表评定结果见表2

根据表2,作业疗法后厌学中学生SES得分显著提高,提示经过作业治疗,厌学中学生自我尊重程度提高,从而表现出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

学生厌学论文例9

技校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的厌学心理。这种现象长期下去,直接影响着技校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我国技校教育的质量保障。因此,要解决技校学生的厌学现象,就要对于其厌学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寻根追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使得技校教育真正切合技校学生的成长需求,进一步激发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影响技校发展的问题。

一、技校学生厌学心里产生原因分析

(1)学生产生厌学的自身原因。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因素的影响,技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技校招生生源主要倾向于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或者对于文化课程的接受能力较低,部分学生产生的消极学习态度导致厌学等。这些学生入校后,对于学习的意义和前途没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也失去了继续学习和奋斗的自信,自卑感较强,甚至有些学生产生了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还有一些学生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于学习方法领悟不够,学习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由于家境优越,对于学习不愿意思考学习,并且严重的依赖家教辅导,遇到问题时解决分析能力较差,若被打击则意志消沉。

(2)学生产生厌学的校方原因。技校学校由于领导班子和学校科研能力的限制,对于学校学风建设问题重视度不足,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生活漠不关心,教学课程设置和安排不恰当,教学设备等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要求。技校对于学生实习和实训的环节设计不足,而学生学习理论较多,这种教学模式不适合技校学生的成长需求,而且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引导,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降低。

(3)学生产生厌学老师的原因。技校学校在大规模发展时,对于技校师资的储备和培养不足,使得技校师资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交叉,而大部分师资都来源于早期技校的毕业生或企业的员工,这些师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知识引导不足,课程教学不能够深入浅出,对于课程教学比较刻板,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激发,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较差,致使学生最终产生厌学心里。

(4)学生产生厌学的社会原因。目前在读的技校学生普通年龄在15周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对于流行时尚较容易追逐,其价值观和思想易受外界影响,尤其对于不良文化和社会气息的影响,其抵制能力较差,对于网络游戏、娱乐和交友等关注较多,而且自制力较差,容易沉迷网游,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缺少动力。

(5)学生产生厌学的家庭原因。家长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是学生性格和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一个家庭的文化和其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家庭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家庭氛围的不和谐,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是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并且对学生的前途漠不关心,这造成了学生对于学习缺乏能动性。

二、技校学生厌学心里的对策和建议

(1)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进取成功的根本所在。由于技校学生大多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较多,长期以往,造成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失,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和适当的赞扬学生,要善于寻找学生的优点,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尽可能的克服缺点,以积极的心态来认识生活和学习,扬长避短,并且能够通过情景教学来使得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所在,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学生的厌学情绪。

(2)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技校学生的厌学情绪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失衡现象。因此学校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举办心理健康指导和教育方面的讲座,进行心理咨询和教育。通过宣传健康的心理知识,以交流和互动为手段,借助主题班会和学校活动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心理知识,使得学生掌握心理失衡调节的方法,适当的释放压力,排除厌学情绪。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因此,对于技校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纠正,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进行教育,端正其学习态度。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通过名人励志题材和读书会进行交流,将学生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利益相结合,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自觉学习。其次,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课程知识的展示形式。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根据知识点的表达方式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充分的利用现代教学模式和情景创建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深化改革,增强技能实践。技校教育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针对学生开展技能教育培训,以实践为途径,以理论为指导,促进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技能教育。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求院校对于实践课程要合理设置,并且要尽可能的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尽可能的对于枯燥理论在实践学习中灌输,进一步开发适合于在实践中掌握的理论课程,同时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逐步降低理论笔试的比重,通过使学生亲身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总之,针对技校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解决其现象的策略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必经阶段和重要研究课题。这是一项长期的课改工作,是在新环境下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个人前途规划等进行模式探究的过程。因此,要结合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力量,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兴趣,树立自信心,多方促进,才能促进技校学生群体的良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枫. 技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J]. 职业(下旬).2011(6)

[2]乌川. 浅谈技校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及纠正措施[J]. 职业技术.2009(12)

学生厌学论文例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5—0050—01

目前,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日益严重,这种状况的出现,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学生的稳定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成因

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及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的动机和动力不足。

问卷调查发现,学习动机和动力的不足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部分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教师,为了考试等,所以,他们的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的,是通过教师逼、家长压的方式来学习的,自然而然会产生厌学情绪。

2.对学习缺乏信心,自暴自弃。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挥洒过汗水,但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所以无论怎样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过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因而放弃了学习。

3.受外界干扰大,学习兴趣转移。

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学生厌学的最重要因素。处于成长中的初中生,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上网、游戏上,逐渐荒废了学业。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二、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教师可以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着手,也可以通过开展智力竞赛、演讲比赛,组织学科兴趣小组,开展小创造、小发明、小制作以及小论文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他们的价值取向,进而热爱科学、热爱知识。教师还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2.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作为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的课程理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行为;要多读书多钻研多思考;要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和教育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改进,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学生厌学论文例11

学生厌学问题在各学校各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是学校,教师,家长乃至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厌学现状,主要原因和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比例高,厌学具有普遍性,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主要外因之一,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1 研究对象

选择2012级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共108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个班,口腔医学技术11班、口腔医学技术12班,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两组学生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及访谈

设计“高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对108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和4名相关专业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学生的厌学现状和原因。

2.2 针对厌学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方法

此次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差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口腔医学技术学生的特点,笔者进行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具体内容参见表1,并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为试点,观察其改革的效果。

2.3 改革效果评价

2.3.1 学生问卷评价

设置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教学改革效果,设置“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3.2 理论测试与技能考核评价

课程结束后,用相同的试题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并统计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有无差异。整个过程做到统一出题,统一监考,统一评分,统一阅卷,减少人为因素影响。

3 结果

3.1 口腔医学技术厌学现状与表现调查结果见表2

3.3 学生问卷评价结果

对实验班学生发放改革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非常满意者21人,占42%,满意者18人,占36%,满意率为78%。

3.4 理论测试和操作考试成绩结果

其中实验班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85. 33分,操作考核为93. 56分。而对照班学生理论测试平均成绩为79.65分,操作考核为85.77分。

4 讨论

4.1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现状、表现和原因分析

依据此次调查研究及问卷分析,说明目前口腔医学技术方面学生厌学的比例偏高。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108份,教师问卷4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表2与表3,有表2可知学生厌学者有62人,占57.4%。经常厌学者有39人,占36.1%。中度以上厌学者为58人,占53.6%。厌学时玩手机的有73人,占厌学总人数的67.6%。依据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的比例很高,而且具有普遍性,厌学主要表现是玩手机。这与王美芹[1]、郑艳玲[2]、汤洪俊[3]、王爱琴[4]、王志堂[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厌学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引起厌学的外因中课堂教学效果差位居第一位,这也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方式是引起厌学出现的主要外因之一。

4.2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口腔医学技术学生厌学调查的原因,笔者在《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试验。改革的思路为:①在实践中穿插理论的指导,让学生自己探索口腔的理论。而不是以前的先学习理论后开展实验。②积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发现新方法,创造新方法。③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去义齿加工厂见习、实习。让学生熟知义齿生产的整个流程,体验义齿加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不能像传统模式教学,先学完理论,再统一去见习实习。④教学模式是边做边学,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固定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共计120学时,改革前理论70学时,实践50学时,理论与实践7∶5,改革后理论2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100学时,占总计划的83%。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改革非常满意者57人,占52.7%。满意者41人,占37.9%。满意率为90.6%。通过对教师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结果一致认为,实验班学生上课好于对照班。事实证明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关芹,马晓凤.高职生厌学现象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3):131-132.

[2]郑艳玲.高职院校学生的厌学心理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3(17):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