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4-11 17:28:52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1

2集体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巩固小班幼儿园的礼仪意识

礼仪教育无处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之时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小班幼儿园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孩子们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把最大的或是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在小班幼儿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在吃点心时,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专挑最大的,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一份也吃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专门设计了流传千古的礼仪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懂得了与人相处应谦让的一些简单道理,增强了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同时通过实践的分享活动体验到了谦让所带来的快乐,为此在以后的吃点心、午餐、吃水果等环节中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反而当起了小组长,把好的、大的分给一组的同伴,留给自己的却是小的和不完整的。

3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规范小班幼儿园的礼仪行为

游戏是小班幼儿园的主导活动,也是小班幼儿园成长必经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小班幼儿园渗透礼仪教育并落实到行为中,真是礼仪养成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融入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和待人之礼。比如在每天和孩子们开展的角色游戏“点心店”中,小顾客们要按着顺序排队买点心,轮到时会和点心店老板进行简单的对话,一声声“叔叔、阿姨,你好,我要买××。”老板也很有礼貌地问:“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买完后相互告再见,显得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又是那么的有礼貌。买好点心,孩子们会到我们准备的餐桌前去吃,虽然是小班孩子,他们知道买的东西不能浪费,要全吃完了才可以放到回收站后才可以离开,这时的服务员们也很有礼貌地说:“欢迎下次光临。”为了让小班幼儿园更好地将礼仪行为落实到游戏中,笔者有意识地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做客游戏中,适时地渗透礼仪知识,让孩子在游戏中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生活情景,把良好的待客和做客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真正落实到小班幼儿园的游戏行为中,促进良好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166-02

文明礼仪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我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礼仪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工程,蕴藏在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良好的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在幼儿日常生活中进行文明礼仪渗透教育,不仅切实可行,而且非常重要。

一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理论基础

自20世纪40年代起,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开始致力于幼儿社会行为习得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两类。

条件作用学习理论,以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为代表。强调把外界环境视为刺激,把机体的伴随行为视为反应,而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过程。按照这种理论,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是由于受到外部刺激和强化所产生的。

社会认知理论,以班杜拉的理论观点为代表。强调观察和模仿是幼儿习得社会行为的最基本方式。依照这种理论,幼儿的文明礼仪行为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而获得,成人在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引导的同时,更应注重自身的榜样示范行为。

二 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却往往忽视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现象。由于幼儿缺乏一定的文明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行为失调。在幼儿园中展开礼仪教育,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而且意义重大。

1.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功效

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保持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并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就容易被他人接纳,直接或间接地带来发展机会,使幼儿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良好的文明礼仪,有利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和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懂得文明礼仪的幼儿,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懂得关心他人、朋友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

2.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涉及交往礼仪、生活礼仪和学习礼仪。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人历来注重对人文伦理的探索,当今幼儿要养成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习得日常礼貌用语,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在生活礼仪方面,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不挑食、保持桌面和地面的整洁;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规范坐立;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注意让路和让座等。在学习礼仪方面,遵守秩序、保持安静、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

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原则

在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时,需要注重把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使教育生活化;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寓教于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的生活教育化。做到理解幼儿和尊重幼儿,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要循循善诱,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榜样示范,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 文明礼仪教育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渗透策略

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重要节日及各项活动,都是实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活动中,渗透在幼儿园同伴及成人的各种交往中。

1.从细节入手,将礼仪教育融入一日生活和重要节日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在一日生活,诸如学习、进餐、睡觉、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幼儿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时,晨间谈话中可对幼儿的文明用语进行教育。通过晨检,幼儿能从中体验和学习讲卫生、懂礼貌等文明礼仪。将礼仪渗透到晨间早操中,学会自觉排队,做到服饰整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礼仪儿歌,提高幼儿礼仪学习的兴趣。开设“餐前十分钟”活动,以游戏活动为训练手段,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接受礼仪教育。

将礼仪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地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例如:在游戏活动时,不小心碰到别人,要主动说“对不起”。充分利用主题节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鼓励幼儿自己动手,为家长制作贺卡作为礼物,写下要对父母说的话。

2.重视环境创设,营造幼儿文明礼仪养成的氛围

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幼儿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习得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施幼儿礼仪教育时,充分挖掘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心理氛围,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知体验文明礼仪的真与美、文明礼仪活动的快乐。可以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美化,在教室墙面、走廊、楼道上布置一些与主题一致的常用礼貌用语、礼仪行为图画、礼仪儿歌等。

创设文明礼仪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快乐习得礼仪规范。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比如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学习儿歌等,启发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在班里利用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学习互相帮助、礼让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展主题活动,适当进行奖励,提高教育成效。

3.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可以运用榜样示范法,教师和家长要树立好榜样作用。在仪表方面,要大方得体、衣着整洁;在语言方面,要谈吐文明、尊重幼儿;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文明优雅,做到文明礼貌待人、言行一致,为幼儿文明的礼仪行为塑造良好的形象示范。

4.实现家园共育,倡导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口头宣传、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文明礼仪行为的重要性。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取得家长的配合,以保持幼儿园和家庭教育的同步性,坚持从正面塑造和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性,还要经常组织幼儿参加社区礼仪实践活动。

四 结论与教育启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坚持不懈进行探索、研究和实施,相信文明礼仪教育之花,肯定会结出人才辈出丰收之果。

参考文献

[1]罗翠麟.浅谈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9)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3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学龄前是幼儿养成各种礼仪行为的主要阶段,所以,幼儿教师要能够从幼儿的实际发张状况出发,引导幼儿参与到各种礼仪教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处理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关系。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和探讨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从而保证幼儿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掌握更多的礼仪相关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教学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就是指教师为了能够让幼儿成为懂礼貌、讲文明的儿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采取各种有效途径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教育训练活动,保证幼儿在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幼儿礼仪教学相关措施分析

(一)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传统文化作为当代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基础,传统的礼仪文化也不例外。[1]所以,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增强幼儿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强化自我的认识力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讲故事等手段来强化幼儿对各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并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幼儿教师还要从根本上认识到采取单一的传统礼仪文化教学措施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掌握时代要求相关的礼仪知识,帮助他们养成满足现代文明礼仪要求的的具体行为规范。

(二)教师要发挥自我榜样作用

学龄前幼儿具有一定的模仿欲望,他们很容易对周边人的行为、语言以及动作进行模仿和学习,从这一角度来分析,幼儿教师的所有言行举止都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自我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行为学习习惯。[2]教师要能够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与幼儿进行良好的语言交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要对自我仪表和行为举止进行重视,保证穿着大方简洁;还要能够与幼儿在交流中使用更多的礼貌或者文明语言,对于他们所犯的各种错误需要与其进行平等的交流,避免幼儿产生过多的心理负担。

(三)使用家园共育的教育教学理念

要想保证幼儿礼仪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家长和幼儿教师要构建和谐融洽的合作制度,从而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出更多的引导效果。[3]具体来分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园地”或者礼仪小报等不同方式来保证家长与其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家长也可以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发挥自己的建议或者看法,并叙述自己在开展家庭礼仪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方法,从而彼此互相交流经验。

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中,家长需要能够对不同的教育方法进行借鉴和交流,幼儿教师也需要对家长提出的各种教学问题或者教学难点给出相应的指导帮助或者指导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家长以及幼儿园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还可以与家长联合构建合作交流中心,举办各种礼仪教育讲座,并向家长们传授有效乐礼仪教育方法。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家园联谊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表现,引导幼儿在家庭礼仪教育教学中结合实际状况来完成,帮助幼儿养成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语言习惯。

(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和选择

幼儿教师在日常礼仪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目标体系进行确立,通过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幼儿的总体道德素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构建和谐融洽的亲子礼仪和师生礼仪氛围,让幼儿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各种交往行为进行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者心理品质。[4]幼儿教师还要把各个阶段性的礼仪教学目标进行层层细化,并制定出更多操作性和针对性较强的礼仪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可行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等原则分为幼儿园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公告礼仪以及餐饮礼仪等。幼儿教师还要综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幼儿礼仪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升华,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二、幼儿礼仪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一项工作。幼儿需要把这些不同的知识都转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师若只是把这种礼仪培养当做一种知识来进行,通过说教的方式来与日常教学紧密相连,这必然导致礼仪教学工作所具有的互动性、过程性以及体验性特点受到忽视,导致幼儿对各种礼仪知识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认知的水平。

礼仪属于一种约定俗称的表现,也是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标准,教师在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时,若不能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来开展,必然会导致幼儿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5]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能够尽可能降低自我要求,保证相关教学方法满足幼儿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礼仪教学方法。

结语:幼儿园礼仪教学活动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要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引导幼儿形成健康有效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傅媛蕾.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意义及方法[J]. 价值工程,2010,35:176-178.

[2]郑晓燕. 幼儿园礼仪教育有效方法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3:153.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167-01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在幼儿时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将会对幼儿的未来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园合作式的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能更加全面、细致地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指导,有助于幼儿文明礼仪的快速形成,对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以及优异的思想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家园合作式教育方式的内涵

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方式主要指的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幼儿的指导和教育。幼儿园与幼儿家长通过协作和密切沟通,运用多种方式,真正达到对幼儿的全方位教育,使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

二 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应用的意义

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能更全面、细致地引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形成良好的生活礼仪和行为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更加全面地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模式能更全面地指导幼儿进行文明礼仪的学习,为幼儿文明礼仪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家长和幼儿园的密切配合能从细微之中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学习。

2.创建良好的幼儿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的幼儿多数处于3~6岁,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各种事物、语言都会对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园合作式的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能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和生活习惯。

三 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有效策略

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家长的密切联系,真正展现家园合作式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价值和作用,培养每一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和文明礼仪。

1.家长和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文明礼仪

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幼儿比较喜爱模仿,父母和教师的任何一个动作都可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家长要秉承“言传身教”的理念进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在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微笑的表情和眼神的沟通,使用恰当的手势和姿势,时刻保持个人衣物的清洁和卫生,在遇到同事或幼儿家长、幼儿时,要注意礼貌地问好。家长是幼儿的最佳模仿对象,所以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孝敬父母,保持家里的卫生清洁,在父母犯错误的时候,要主动向幼儿道歉,以身作则,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学习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地成长。

2.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礼仪亲子活动

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文明礼仪亲子活动,真正将家园合作式的教育模式渗透于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3.结合生活开展文明礼仪比赛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能够反映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每一个行为习惯进行细致的观察,当幼儿具有良好的文明礼仪举止时,可以给予加分记录,如果出现与同伴争吵等行为时,则扣掉分,在每个星期或每个月进行综合分数评比,给予成绩最高的幼儿精神表扬或物质奖励。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并进行定期的总结。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5

关键词: 幼儿;就餐礼仪教育;调查与分析

Key words: children;table manners educatio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176-03

0引言

我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自出生到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在此时侯打下基础。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幼儿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是在六岁前培养的,所以,从幼儿来到幼儿园之日起就应尊重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幼儿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相关概念及意义

1.1 礼仪礼仪,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准则,通过人的外在表现,体现在诸多的细节与场合当中,形成整体的社会规范,进而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精神内涵。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就有了“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学说。其后的荀子,更有“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明训,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已明确:礼仪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学习和践行礼仪可以与他人更好地和谐相处,宣传和推广礼仪可以使社会更加祥和、安定。

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一个人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幼儿也是个体,更是国家新一代的希望。幼儿礼仪是人类礼仪的基础,正如人们所说的“三岁看长,五岁看老”,所以应该把幼儿礼仪教育放在礼仪教育的重中之重。

1.2 就餐礼仪就餐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就餐时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以及应注意的礼仪。然而就餐礼仪又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按时间前后分:就餐前的准备和就餐中的礼仪;按不同的用餐种类分:中餐礼仪和西餐礼仪,而西餐又分为3种类型(包括东方型,印度、阿拉伯类型和西方型);按不同场合分:学校餐厅就餐礼仪、家庭就餐礼仪、宴请礼仪、自助餐就餐礼仪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用餐礼仪: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内的干净与整洁,初步学会与人共餐时的礼节。

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而就餐礼仪正是生活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3 就餐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乃为风度。它直接关系到人的前途和命运,完全能够充电人生,引导人生。我们应该知道社交礼仪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形象塑造和人格展示,视而不见、置之不理都是最为轻率的人际交往态度;反之,善于发现和运用社交礼仪的每一个细节,才能顺应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才能给自己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

就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简而言之,通常具有以下三大作用:第一个作用,内强素质;第二个作用,外塑形象;第三个作用,增进交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靠自身都努力,而85%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总之学习并运用礼仪,能使你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更会帮助你取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已经成为一种潜在都资本,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精神营养,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人际交往中,礼仪规范,就能使大家相处得和谐、愉快。从表面上看,人际交往中的礼仪是技巧,是艺术;从本质上说,人际交往更有赖于人的内在修养。在人际交往中注重言语礼仪,能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能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能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就社会而言,礼仪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种阶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定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因此,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孩子成长的需要!

幼儿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时期,礼仪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部分。幼儿期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养成各种习惯,成人如注意从小培养幼儿文明礼仪,幼儿将终身受益,如果在这个时期忽视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长大要改就困难了。现在不少家庭忽视对孩子应有的礼仪教育,导致的不良影响在用餐时表现为孩子只顾自己、旁若无人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知道,习惯对人的影响极大,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因此,在幼儿期进行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从小独自玩耍,与玩具交“朋友”,容易形成孤僻、任性的,害怕困难,缺乏自制力和坚持性,对人没礼貌等性格。

礼仪教育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要求。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礼仪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也使得幼儿就餐礼仪教育成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对幼儿进行就餐礼仪教育的途径

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各幼儿园开始重视品德教育,但幼儿园礼仪教育多半以教育活动为主,教育生活化显得较欠缺。幼儿园课程是通过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来实施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幼儿良好的礼仪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课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把幼儿礼仪养成教育自然地渗透到一日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针对幼儿就餐礼仪教育现状问题,我认为幼儿园在就餐礼仪教育这个问题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优化教育环境,形成幼儿讲礼仪的良好氛围观察、模仿、示范可以看作是儿童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学会新的行为反应的因此,幼儿园可通过如下两条措施来优化幼儿礼仪教育环境:

2.1.1 美化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生活在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感受到幼儿园环境的美,用美的环境引导幼儿注意环境的整洁卫生,爱护幼儿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根据礼仪教育的要求,在墙面上布置一些与主题相一致的儿童画面,用视觉语言暗示、提示幼儿。

2.1.2 创设讲礼仪的氛围让孩子在讲礼仪的氛围中,学会礼仪规范,如每天早上来园,我们轮流让两个小朋友站在门口,担任小小司仪员,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在班级里放置一块整容镜,让幼儿随时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对幼儿要有表率作用。良好的礼仪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利于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利用好社会环境,在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不仅要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同时必须选择、发掘和利用好的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对于幼儿来讲,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环境都会有很的深的影响,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把握,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完美结合,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合理的成长环境。

2.2 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礼仪的核心是爱心,幼儿爱心的形成也是实践的过程。最初只是出于纯粹的行为模仿,当他的这种行为得到他人的肯定时,幼儿会感到高兴,得到强化;经过多次反复和强化,渐渐形成了爱心心理结构。因此,在教育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好的范型,明确提出是非的评价标准,通过讲故事、表演、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献爱心捐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逐步学会关心人、同情人、尊重人,使他们的礼仪行为,成为内在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真正做到内心美与外在行为美的统一。

2.3 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具体形象的,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念儿歌等多种形式,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仿效的榜样,我们还可以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提供问题情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就餐礼仪教育,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新认知,提高其就餐礼仪判断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游戏活动和情景表演的方式丰富幼儿的就餐礼仪认知。

2.4 积极评价,促进内化积极的评价可以提高幼儿礼仪行为发生的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一开始,采用老师评,渐渐地让小朋友们学着评,既评个人,又评小组。小朋友之间互相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2.5 家园共步,强化良好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家园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强化幼儿的就餐礼仪。我们都知道道德教育、礼仪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现实的状况是,“社会教育”得不到应有重视,仅停留在口头或文件中,学校往往孤军奋战,缺乏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一般是最坦率而无掩饰的。幼儿模仿性强,辨别力差,家长的一些不良的、错误的言行对幼儿的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小报、家园联系窗等,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老师、家长统一要求、育,幼儿礼仪行为增多了,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内容,把礼仪教育融人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礼仪教育还可以提高家庭文明程度,使原来的家庭配合幼儿园教育变为家园共育,这不但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改变家长的行为也会积极的影响,孩子与家长在共同生活中互相提醒、互相监督。

3创造条件,提供幼儿实践机会加强就餐礼仪知识教育

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重要的环节就是由“知”到“行”的转化,为此,我们应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

3.1 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了在不同场合、不同角色的礼仪行为,如在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过家家”这个游戏中体验“宴请礼仪”和“西餐礼仪”。让一个或几个幼儿去另一幼儿家“做客”,在幼儿游戏中,老师注意观察,随时提醒、引导幼儿遵守礼仪。

3.2 情景表演情景活动是一种事先设置好的情节和场面,由教师和小朋友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活动。教师提前设置好情景,向幼儿讲解情景并让幼儿选择角色参与表演。如教师提前将教师布置成西餐厅,让幼儿选择顾客、服务员等的角色,然后开始表演,包括点餐、用餐在内的就餐礼仪都亲身体会到。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遵守正确的西餐礼仪。表演结束后,让幼儿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幼儿的表演,对使用正确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没有正确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予纠正和鼓励。

3.3 任务活动为了使幼儿的礼仪认知在真实的情景中得到体现,使知行统一,我们应利用各种机会,给幼儿分配“任务”,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在实际情景中得到练习。如在设置好的自助餐厅的情景下,教师让幼儿完成取餐、就餐、离开餐厅等一系列行为。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在“任务”过程中的表现,随时提醒幼儿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并且针对不同幼儿的礼仪问题给与评价。对遵守自助餐就餐礼仪的幼儿给与表扬,使其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并且增强了幼儿自信心,增加幼儿遵守就餐礼仪的次数,并使其固定下来成为习惯。

3.4 社会活动让幼儿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增加经验,丰富其情感体验。如组织全班幼儿到餐馆内,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既实践已学餐馆就餐礼仪,又体验到愉快的情感,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在幼儿期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幼儿礼仪启蒙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可接受性,起点要低,训练要实,方法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发掘潜在的教育因素,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

总之,幼儿就餐礼仪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待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加强幼儿就餐礼仪教育,并提高幼儿的道德和礼仪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晨辉.好礼仪好人缘[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2]谭洛明,徐红.礼仪与形象塑造[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12):140-142.

[3]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3,(1):72-74.

[4]蓝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J].生活教育,2006.

[5]碧冷.一生要学会的100种礼仪[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6

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行为艺术,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使得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加和谐。所以若想使得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必须将礼仪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与细节,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礼仪的魅力,养成讲礼仪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融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生活化的需要由于幼儿所处的特殊年龄段,使得其在学习和理解能力方面不够成熟,如果单纯进行课程化、理论化的礼仪教育,效果一定不够明显。因此,需要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得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的融入礼仪教育,能够使得礼仪教育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相整合,进而使得礼仪教育能够脱离生硬的讲台,走进学生的生活。2.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使得幼儿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种状态、每一个细节中感受礼仪的魅力,在脑海深处能够建构出礼仪的“模型”,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各项礼仪进行使用,最终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因此,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礼仪习惯的需要。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在幼儿生活中的体现

1.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学科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若想使得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必须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将礼仪教育进行正确的把握,使得礼仪教育能够渗透到各学科的教育中,将原本生涩的礼仪教学内容变得活泼生动、易于理解。例如,在《小熊做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轻敲门、如何与客人进行问候、做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等礼仪进行重视,使得幼儿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重要性,进而实现将礼仪教育与教学实践相整合的目的。2.礼仪教育与生活细节相融合幼儿园教育是根据不同儿童年龄段特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势必与周围的伙伴、老师进行交流。因此,将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需要将礼仪教育与每一个生活细节进行整合,使得孩子能够随人、随时、随事、随地、随境的接受礼仪教育。例如,在午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排队、礼让、节约等礼仪内容进行渗透,使得能够认知礼仪是一种美德。通过此种日常化的渗透,儿童可以对礼仪教育的内容在现实中具有实践的经验,进而使得生活与礼仪更加贴近,促进儿童自然的将礼仪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日常的行为中,进而达到礼仪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1.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现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诸多家庭呈现“4+2+1”的模式,即“四位老人、两名家长、一个孩子”,使得“公主病”现象严峻,导致儿童礼仪缺失。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孩子创造讲礼仪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而针对幼儿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进行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实现寓教于乐,所以教师应该将故事启迪、游戏童谣、情景表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与礼仪教学相整合,使得儿童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得礼仪常识、养成礼仪习惯。2.构建鼓励性评价机制若想实现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构建鼓励性的评价机制非常关键。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在一日生活中的表现进行有效的关注,对于一些在礼仪行为上表现良好的小朋友进行及时的鼓励,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对礼仪保持高涨的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四、结语

幼儿园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园礼仪教育更加具有时效性的要求,是促进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感受礼仪、了解礼仪、认知礼仪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洁.幼儿园礼仪教育浅谈[J].艺海,2014,(03):128-130.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7

礼仪行为养成教育对形成良好的园风、教风、学风能起积极的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认为,礼仪教育作为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在学前儿童中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是切实可行和极为重要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文明礼仪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如何向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做法。

第一、童谣的利用。小班的“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搓出许多小泡泡;手心冲冲,手背冲冲,冲出干净小小手”;中班的“有来客,说请坐,端茶倒水摆糖果。客人走,说再见,挥手目送到外面”;大班的“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横穿马路离不了”……朗朗上口的童谣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在游戏童谣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在行为习惯教育方面具有现实操作性,成为了幼儿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游戏中融入礼仪。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所以,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标记提示法 。如:活动室的玩具柜和筐都贴上图形或编号等对应的整理标签,让幼儿懂得物归原处,从而规范幼儿整理习惯;生活区张贴洗手、穿脱衣裤、进餐等步骤图,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提供暗示性环境;饮水机处,地板标上进出的方向箭,提示幼儿不拥挤、有序进出接水。幼儿一旦在幼儿园生活中形成了看标记和提示做事情的习惯,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寻找便捷的生活方法。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8

新时期的婴幼儿教育提倡智力启蒙与行为引导并重,尽管这一点被众多家长所熟悉和共知,但家长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往往漠然视之。为有效改进幼儿教育,通过儿童所处的两大环境强化幼儿的礼仪教育,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二者共同打造家园合作机制,共同致力于儿童的学前教育,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教育圈子,为孩子的成长护航。

一、现阶段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

1.家长重知识教育而轻礼仪教育

根据近年来的相关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幼儿园孩子家长更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培养,他们关心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几个字、学会了几首古诗等,反而忽略了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行为培养和礼仪教育。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强,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兴趣班,过多地注重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方面的端正,使孩子从小便形成了重知识技能而轻外在修养和礼仪培养的不良思维习惯。

2.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缺乏连贯性

从理论上来讲,幼儿园的教育应是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双向沟通从而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可靠的环境,坚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致力于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礼仪修养。但实际的幼儿园礼仪教育往往缺乏连贯性,没能形成一个成体系的礼仪教育环节,因此,教师对于幼儿礼仪的教育也是断断续续的。

3.幼儿园对家长的综合指导不足

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合作教学往往忽略了合作双方的平等性和同构性,幼儿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长对于幼儿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幼儿园对于家长的综合指导不足,往往导致家长平时在家中不知该如何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双重阻碍导致幼儿礼仪教育呈现出混乱无规则的情况。

二、家园合作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相关策略

1.教师和家长注意言传身教,树立好榜样

我们始终相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教师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者,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教育阶段而言是十分有效的。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尚未形成自主独立的思维系统,因此,习惯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无论家长上下班时和人打招呼的方式,还是父母对于长辈的态度,再或者是教师和其他人相处的方式和细节,孩子都会细致地观察,并且模仿。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和作为幼儿园教育主体的教师都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从自身的行为和礼仪习惯入手,帮助孩子提高礼仪认识,引导孩子模仿大人的规范礼仪内容。为孩子创设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都应该注意。

2.开展礼仪评比活动,邀请家长参加

父母是幼儿除了教师之外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家长的礼仪行为应该起到一个主要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的礼仪培养过程中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幼儿同时又处于一个善于观察其他人行为的阶段,此时,作为校方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开展礼仪评比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明确评比内容,并且邀请家长一同参加。让孩子在评比之中表现自己,同时这也是孩子日常家庭Y仪熏陶的表现,在场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调整日常的礼仪教育,为孩子的礼仪规范正确导航。

3.关注幼儿差异,合理纠正习惯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心理发展情况还是礼仪培养历程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个别情况进行教育引导,保证整体的平稳进步。在良好的待人接物礼仪、问候礼仪、日常交际礼仪的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再次考量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欠缺之处,逐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礼仪规范。

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模式进行的幼儿教育都是希望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来为幼儿的礼仪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方面是幼儿园在幼儿在校期间提供了集中而大范围的教育,这种教育是集体性的,是相互影响和对比性的,保证幼儿在相对安全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礼仪教育,另一方面,有效促进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强化了幼儿园和家庭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幼儿园教育的积极性和信心。家长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在学校里创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这种努力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且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提升也是有裨益的。家庭为孩子提供一个言传身教的熏陶环境,而幼儿园提供给孩子一个集中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集体中感受和进步,为其一生的综合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行为基础。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9

根据自愿报名、自主参加的原则,我园成立了“苗苗礼仪沙龙”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苗苗礼仪沙龙”章程》以及活动的时间和形式,并推选我和李老师当“龙长”和“副龙长”,钱老师负责活动记录。礼仪沙龙每周开展一次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前讨论下一次活动的内容。每月出一份《苗苗礼仪小报》,着重介绍沙龙活动情况和礼仪教育信息,以此推动礼仪教育活动的深入。

二、开展多形式的沙龙活动

1.礼仪我来说。小组成员首先从幼儿教师的仪容仪表、仪态、语言和日常交往四方面找出以往工作、生活中不符合规范的方面。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大家列举的都是我们不知不觉在做,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做法。如披肩发、高跟鞋、指甲油虽然很美,但不符合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语言是一个人形象的重要标志,教师的赞美语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讽刺、挖苦等语言会伤害幼儿,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小李老师害羞地说:“我以前一直都是用食指点着小朋友发言的,真不懂这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以后还真得注意!”知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接下去纠正就清晰明了了。

2.礼仪百事通。小组成员像专业礼仪培训员一样培训教师:如何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站姿、坐姿、蹲姿怎样做才优雅大方,怎样运用目光、微笑、手势与家长、幼儿交流……这样的培训方式趣味多样,每次都有创新。如你问我答,我说你做,你来我往,夸夸你有多美,评选最美礼仪教师,等等。经过培训,小康老师的站姿可以和空姐PK;徐老师的晨间接待,笑容亲切、动作规范、语言和蔼,被大家啧啧称赞;陆老师的“与家长电话沟通”礼仪展示,主动热情、文明有礼、音量适中、语气不卑不亢,也获得了一片叫好声。“礼仪行为规范记录表”要求每一位教师从自身做起,每天如实记录下自己的坚持情况。尽管有时练习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规范动作和言语展现出的精神风貌让教师们感受到礼仪提升的力量。

3.礼仪我能行。小组成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相关礼仪的规定要求,制定了《新苗幼儿园文明礼仪知识读本》,使我园的礼仪教育轻松而规范。其中的《新苗幼儿园教师修养》《新苗幼儿园教师文明用语》《新苗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规范》指导教师自觉守礼;《新苗幼儿园家长修养》指导家长明礼、懂礼,让家园真正实现共育;《新苗幼儿园幼儿常用文明礼仪用语》《新苗幼儿园幼儿养成教育细则》,帮助孩子学礼、用礼。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10

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

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幼儿从早上进入幼儿园开始,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活动

在群体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内,另一部分时间则基本上都是与家长在一起的。为了让幼儿礼仪教育更好地进行并保持其持续性,必须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应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电话、当面交流等形式,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重视礼仪教育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教育幼儿,对幼儿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作出提醒,并促使其改正。同时,家长一定要做好模范榜样作用,一言一行要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这样可以让幼儿在模仿的家长行为时习得文明礼仪规范。

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例11

在引入叶圣陶“教为不教”的现代核心理念和至理名言鞭策下,为了让这一核心理念融入我们的教育,需要从幼儿的启蒙教育抓起,从最基本的学礼开始,这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都至关重要,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中,社交礼仪的培养尤为首要。我们要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思想,在幼儿日常活动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揣摩幼儿的心理变化,思考如何拨动幼儿敏感的心弦,如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由扶到放,实现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授之以渔”,通过幼儿礼仪、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教学和融合,达到通往“不教”之境的人格及品性生成路径。

一、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思想阐释

在叶圣陶毕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思考与感悟浓缩了这句至理名言,他指出“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些观点辩证地阐述了其理论精髓。

首先,体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是教师“教”的行为要与学生“学”的行为相呼应,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生的“学”而定的,本实质内涵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先教“需要教的”,然后,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与路径,从而摸索出、得出自己学习的路径,进而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我们要注意区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和“不教”之间的不同,正确地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其次,在这个核心理念中,还涵盖了学习与人的发展内涵。学习的过程使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经验的历练中出现相对持久的变化,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一个身心素质不断成长与完善的过程,那么,这种个体的成长与素质的发展正是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念的基本立足点,在这个立足点之下,“教”的行为目的即是促进学生个体的“自能”化学习,即使学生个体学会了学习的方法而具备了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形成又促成了个体的素质发展,成为其终身的学习体系。

二、幼儿园礼乐教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在日常的幼儿行为礼仪表现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礼乐教育的缺失。如,幼儿之间在无意识的过错行为中,不愿主动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争抢玩具时,不懂得协商与礼让,以争强和好斗为制胜的法宝;还有的幼儿不懂得孝敬与礼让,在享乐的时候不愿意将自己喜爱的食物或物品让给长辈,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不懂得尊老和孝敬。而在幼儿教师的层面,一些教师简单地认为礼乐教育即纯粹地讲文明、懂礼貌,缺乏深刻的认知与实践;部分教师不擅长应用礼乐的核心理论进行教学,而仅仅用生活方面的内容进行宣讲,体现出无规范化、无系统的幼儿礼乐教育观。因而,幼儿礼乐教育尤为重要,其受到下面几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之中,有一些败坏风气、道德沦丧的不良习气,导致许多人对社会道德的缺失、滑坡现象颇感缺憾,引起多人热议。另外,家庭环境的礼仪现象也让人颇为失望,许多家长不知如何在幼儿面前保持涵养,不知道在幼儿面前进行避忌,以为幼儿还小,还不懂事,其实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幼儿敏感的眼睛所感知,其不良行为习惯让幼儿心灵受到蒙蔽,使幼儿于无形中加以模仿与运用,影响了幼儿礼仪素养的形成。

2.幼儿教学在礼乐教育的缺失

首先,我们的幼儿园没有开设特定的礼仪素养培育课程,也没有幼儿礼仪课本,因而,幼儿园的礼乐教育从其内部制度和模式上便缺乏创建,这也导致许多幼儿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日常幼儿活动中的礼仪说教,体现出表面的、沦于形式的礼仪教学,对幼儿仅仅进行了最初的礼仪培养,而缺乏深入的理论阐述和引导。

三、幼儿园内的幼儿礼乐教育的不同路径探讨

1.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生活礼仪教育渗透

我们在幼儿园礼仪教育过程中,要将这种礼仪教育渗透入幼儿的每日生活环节,引导幼儿生活中的礼仪培养,让幼儿在每日的成长中筑就健康人格。

首先,要使礼仪成为幼儿生活化的内容,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情节当中,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游戏与活动,都要渗透入礼仪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在日常的就餐、睡眠和洗漱生活状态中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教师要寻找每日生活中的契机,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各方面做起,例如,晨间的幼儿入园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地迎接幼儿,欢迎小朋友的到来,并引导幼儿回应教师的热情,向老师问好,传递和表达关切之情;在幼儿进食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幼儿建立清洁及卫生的概念,养成杂物垃圾入桶的卫生习惯。

其次,培养幼儿遵守校园规则的礼仪内容。在幼儿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由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校园成长历程,因而,让幼儿在校园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养成校园规则的礼仪学习活动,这有助于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脱离家庭,进入校园生活,为以后的小学入学奠定校园规则理念及相应的礼仪基础。例如,教师要培养幼儿在每日的入园之时,指导幼儿学习《文明礼仪歌》;还有,在校园集体的活动之时,指导幼儿掌握和了解集体活动中的展示礼仪:领队儿童的礼仪姿态展示、每个幼儿遵守老师口令的礼仪展示等。

2.幼儿舞蹈活动教学中的礼仪培养

在幼儿的舞蹈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适宜的礼仪元素以舞蹈动作的方式与练习,达成礼仪的渗透与融入,通过幼儿舞蹈的动作模仿、情感输入及角色演绎等方面,培养幼儿的礼仪素养。例如,简单易学、优美流畅的“礼仪操”,其不具有华丽绚烂的包装,也不注重服装及服饰的装潢效果,而是将日常行为中的站、行、鞠躬、握手、着装、拥抱等动作进行流畅的衔接,展示出标准的礼仪风范,幼儿在这套优美自然、动作连贯的舞蹈动作中,不但学习了舞蹈中的身形训练,而且不自觉地收到了水到渠成的礼仪效果。

3.幼儿情境角色扮演的礼仪培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化的情景环节是幼儿最喜爱和擅长的活动,教师要通过对情境的设计、人物角色的扮演,实现幼儿想象和模仿行为下的礼仪教学,幼儿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享受,感知到不同情境下的社交礼仪。教师可以创设实际场景的模拟化情境游戏,如:“娃娃家”“医院里医生与护士的工作”“超市购物”等情境表演。在“娃娃家”的模拟情境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家中的主人,选取几名幼儿作为客人,具体场景如下:几名幼儿敲门,家中的幼儿主人迎接客人,客人提出不同的要求,幼儿主人要进行应对。在这个模拟“娃娃家”的场景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客人首先要轻重适度地敲门,不能大声喊和用脚踢;然后,指导幼儿主人进行礼貌而热情的迎接,并招呼客人“请坐,我给你们泡茶。”其时,客人不能在主人家中四处翻箱倒柜,要指导幼儿客人进行礼貌的询问:“你家里有好看的故事书吗?能不能让我看一下?”或者有不同的幼儿也可以提出“有什么好玩的玩具吗?可以一起玩吗?”在经过主人的允许下,才能进行翻阅。又如,在医院和超市的模拟公共场所中,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情景活动中遵循社交礼仪,懂得公共秩序与公共场合的基本规范礼仪,如:按顺序排队等候、不随意扔丢东西、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等,使幼儿在各式各类的情景模拟扮演中,习得不同的社交礼仪,模仿规范、秩序的礼仪行为。另外,教师还可以在适当的外出活动之时,指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场景,用实践中生动而真实的礼仪感受回忆自己在模拟场景中的不同细节,不断增设情境礼仪内涵,拓宽自身对礼仪内容的理解与学习。

4.阅读和故事的礼仪感染

阅读与儿歌的形式优美而动听,其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特色以及富有儿童情趣的特色内容,都能引发幼儿的心灵共鸣与互动。教师也可以阅读文学作品中的礼仪内容,向幼儿诵读,例如,幼儿教育兴起的国学经典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都是中国礼仪最好的启蒙教材,其朗朗上口的经典传统语言文化对幼儿的文化传送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奠基作用。同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幼儿儿歌形式,借助轻松愉悦的歌唱方式,让幼儿学唱“见老师,问声早;见同伴,问声好;告别时,说再见;向人家,借东西,说一声,谢谢你……”这种社交礼仪的培养,不但使校园环境清新宜人、轻松而愉悦,而且在艺术与文学的感染力,促进和丰富了幼儿的礼乐知识,有助于幼儿礼仪的形成。

俗语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幼儿时期的礼仪教育对于个人的成长及品性的培养,具有启蒙的重大意义,在校园环境的天地里,我们不但要依靠学校的教育和培育,而且要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共生力量,将校园里的礼仪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礼仪相融合,在多方的配合和支持下,运用经典名言“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指导幼儿在游戏、情境、阅读与舞蹈的教学方式中养成每日必修的礼仪习惯,在获得礼仪体验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生活之中的自觉的礼仪学习,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李二波.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当代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白雪.叶圣陶日记中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李淦.叶圣陶作文教学观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 2013.

[4]潘晓江.让文明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J].考试周刊,2012(86).

[5]傅雅萍.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帮助幼儿自然习得文明礼仪[J].考试周刊,2013(24).

[6]黄丽娟.加强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策略的研究与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7).

[7]周龙梅.幼儿文明礼仪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