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学补习教育

中小学补习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6 10:10: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小学补习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小学补习教育

篇1

时代在进步,对人才的需要在加大,新课程改革在新时代中产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但在众多的小学院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地位仍旧不高,原因大多是在升学的压力下,教师为提升学生的成绩专注于文化课的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和创新,教学效果也就大大落后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所以,本文是在教学实践中找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当前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的情况。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设备没有及时更新

理论教学在没有实践的印证下都将成为空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所以具有极强的操作实践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设备以供学生进行操作。据本人所知,现如今一台普通的计算机的更新速度是一季度一换,虽然在内部硬件系统上在短时间内没有较大的改变,但更新换代的速度对电脑需求量极大的学校来说负担过重,由于人数较多,计算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损坏率也随之增加。在大多数的中学中因为对信息技术课程投入的资金有限,所以很多的计算机存在破损无法使用或依然在使用老式的计算机的情况,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设施没有普及

信息技术课程有两方面的教学:一是操作教学,二是理论教学。所以除了上机房进行实践操作外就是对信息技术进行理论教学,但因为信息技术知识的专业性很强,有许多专业名词无法在口头表达上让学生理解,由此学生失去对学校信息技术的兴趣。多媒体设施就是为方便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设备。但在很多小学院校内对多媒体设施的普及率并不高,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提高

教学活动能否达到目标效果主要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教师也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但由于中国采取应试教育筛选人才的方式,高考便成了学生和教师心中最重要的目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抱以轻视的态度。在教师不重视的情况下学生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因为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专业课程的轻视,导致对知识的更新不够及时,没有与现阶段的计算机技术接轨,脱离了实际生活,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理论探索,使教学效果大幅度降低。

4.学生的态度需要端正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计算机走入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没有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前就可以对计算机进行基础的操作。然而对大众软件的使用不代表自己就是“网络高手”,很多学生因为在家中就接触过计算机而对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抱有轻视的态度,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在此时要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防止此类事件的再发生,端正学生的态度。

二、解决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不足的对策

1.重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在小学课程分配中,信息技术的课程虽少,但仍旧需要学习,由于其成绩不需要计入高考成绩中,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信息技术课程进度慢,由其他科目教师占课上的情况。要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从观念上进行改变,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对现代学生的重要性,不影响教学的进度。

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方式是多变的,在现代教学中,硬式教学方式只会令学生感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无趣和枯燥,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应用可利用的教学设备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找出学生的兴趣点。

3.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

现在很多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全程操作,详细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记住,课堂时间大多数都被教师所占用,学生实践的机会大大减少。应把大多数的课堂时间给学生用以实践,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合理转变教学的模式

信息技术的操作长久以来都是以个人计算机操作为主,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操作课上也将着重于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字处理时,在教授一定的基础操作后,进行小组组合练习操作,每个小组的操作内容大致相同,但结构需要自己展开想象力进行合理构想,最后进行小组评比。在这样相互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并解决,信息技术的教学也不仅仅是教师的问题,也有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共同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蓝利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3,(8):181.

篇2

[现象1]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讨论。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接受教师下达的任务后,即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但由于小组内部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导致了一些同学对任务大包大揽,而另一些同学则作壁上观,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原因分析]“合作学习”的概念未深入人心。“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现象2]学生对任务的参与度不高。据笔者观察,在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后,有些同学开始交头接耳,有些同学敷衍了事,有些同学即使积极参与了,任务的完成质量却不高。结果导致一堂课内的合作学习不仅空间上施展不开,时间上也往往不够用。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合作学习中的任务应该满足以下条件:(1)任务主要关注意义;(2)任务要存在信息差;(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语言资源来完成任务;(4)任务有明确的结果。二是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得到体现,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基于学生的自身经验和认知水平,强调学生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三是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技巧的缺乏。

二、提高合作学习中任务布置效率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适用于合作学习,考量的重要依据是: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中是否涉及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判断、评判和表现等因素。笔者针对以上现象及其成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任务布置策略。

1.立足“基”――挖掘学生原有经验

在传统的复习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往往是题海战术居多。而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复习有明确的话题,且是基于学生自身的经验来设计问题,让他们真正想说、有话说,在寓学于乐中,复习的目的自然也水到渠成。

[案例1]

在针对“比较级”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中,笔者选取了bigger,taller,stronger,longer,heavier五个单词,它们包含了比较级中较为典型的三种构词方式:末尾直接加er,双写末尾字母加er,去y变为i加er。笔者设计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合作学习阶段,笔者布置的任务是:根据以下句子描述,小组讨论并交流答案。句子内容如下:

(1) Say some animals smaller than you!

(2) Say some subjects easier than math!

(3) Say some food healthier than burger!

(4) Find some students stronger than teacher!

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面对面地进行语言互动。各小组集体汇报所得答案,每人每次只说一个答案,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内容。例如经过讨论后,某小组对问题(2)的讨论结果是:I think English is easier than math. /I think science is easier than math.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复习了比较级的用法。

在第二次合作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卡通人物:三个和尚。三个和尚体型各具特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具体参照物。笔者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如下:

(1)小和尚和胖和尚要去玩秋千,但是秋千有重量要求:重量小于50kg的人才能玩,他们俩谁能玩秋千呢?Who can play with the swing? Why?

(2)胖和尚和高和尚一起去踢足球,他们俩谁能当守门员呢?Who can be the goal keeper? Why?

(3)高和尚和小和尚站在椰子树下想喝椰子汁,谁能把椰子摘下来呢?Who can pick up the coconuts? Why?

最后由学生中相对高、矮、胖的三人合作组成一组表演场景。在解决问题中,所有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等特征加入到场景表演中,灵活运用比较级表达,亲身体验比较级的运用,感受将知识与实际结合所带来的乐趣。

2. 归于“整”――强调学生原有认知水平

在对某一主题信息进行分享时,主题或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保证学生语言输出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活动前提供一定的语言支持。第一次使用该结构时,需要给出规范并作示范,通过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让每个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案例2]

在教学有关天气主题的内容时,笔者设计合作学习的任务是:让学生讨论通过什么途径知道天气情况,然后谈论教师设置的问题,最后进行汇报。

(1) Find a way to know the weather.

学生讨论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天气情况,有的说通过handphone,有的说通过newspaper,有的说通过computer等等,通过交流拓宽了学生的信息量。

(2) Thin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每组学生以一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进行交流。组内学生可以交流所选取城市的气候、温度,是否喜欢那儿的天气情况等。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hat’s the temperature there?

Do you like the weather there?

Why/Why not?

(3) Share with your partner.

充分交流后,各个小组以本组选取的城市天气情况进行汇报。

In…,it’s… The high/low temperature is … I like/don’t like… I can…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应成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这个合作学习的任务中,教师通过合理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整合信息,既培养了学生对某个主题进行交流的交际能力,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3.追求“差”――突出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故事与教学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故事教学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学习单词、短语、句子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考,实现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绕兴趣选。若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创编短小的故事,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3]

笔者让学生根据选出的字母造单词,再根据单词造句子,最后将句子编成一个小故事:This is a great game to play with your friends, with everyone taking a turn.

(1)Put your hand in the bag and pick a letter.

(2)When you pull the letter out of the bag, say three words with this letter.

(3)Then make a sentence with these three words.

e.g.letter h

You say: he, hen, hat

You make a sentence: He gave the hen a hat.

(4)People in your group stay together and make a short story with all the given sentences.

合作学习强调个体之间的信息差和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以字母单词句子故事为模式的故事创编,有效地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之间紧密合作的关系,并且给英语学习增添了无穷乐趣。

4.“做”中学――开展英语综合交际活动

合作学习之所以比竞争学习和单独学习更为复杂多样,是因为它要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完成交往任务。现代交际观认为,英语语言的学习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在同伴交际交往过程中,平等且民主地用英语表达、讨论、决策,不仅体现了良好的英语素养,更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做中学”的理念。

[案例4]

例如,学校要建立一个“小小动物园”,笔者向学生展示已经设计好的“小小动物园”的示意图。学生从市动物园里挑选一部分动物,全班学生分组一起为学校的“小小动物园”挑选动物。

(1)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套动物图片,上面是可供挑选的动物,给每组学生发一张表格。

(2)学生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把挑选的动物贴在表格上端的几个方格里,并在方格下面的句子中挑选出为什么选择这些动物的原因。用like等动词的陈述句表示喜爱或不喜爱:I like the cat. I don’t like the snake. 用疑问句征求意见:Do you like the snake? Can we choose the elephant?

(3)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推举一人向全班报告本组所选的动物以及挑选这些动物的理由。用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特征:It’s lovely. It’s dangerous. 用动词和情态动词来表示能力:It runs fast. It can fly. It can sing. 报告人用下列句型进行表达:We choose the…because it’s…若报告人有困难,其他成员可给予帮助。

(4)各小组代表到教室前展示完成的任务并做口头报告:挑选了哪些动物以及为什么挑选这些动物。教师将报告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以便最后汇总。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各组报告结果,挑出选择频率最高的五种动物。让学生代表把选择的动物图片贴在“小小动物园”设计图上。

(6)学生口头描述“小小动物园”,教师评价描述情况。

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然习得的。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所需要的社会性技能,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及时反馈和讨论学生的学习行为。

5.提升“度”――拓展课外合作学习

如何让合作学习的思维模式真正贯穿到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中去,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体现出合作性与创意性,这是非常必要的。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各方面能力的优势互补,以及综合能力的有效整合,让小组合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完善。

[案例5]

在教学Signs we follow(生活中的标识)这一话题时,要求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公共场所的标识名称,如telephone,toilet,restaurant,exit,entrance等,并能在正确运用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标识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在布置有关家庭作业时,教师可设计课后合作学习的任务:

(1)Read the passage on the sheet and try to repeat next class.

(2)Write: Find signs we follow in groups (places signs meanings reasons)

教师让学生找找其他常见标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成员记录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这些标识的,有的成员描述标识的意义是什么,有的成员思考标示这些标识的理由又是什么。如此一来学生就能较完整地描述公共场所的不同标识,体会只有人人遵守规则,遵守社会公德,生活才会更美好,社会才能更和谐。

创意性的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主动去发挥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出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好点子、好思路。学生得到实践与创新的同时,也让教师布置作业的创意性呼之欲出。

篇3

在补习教育的定义上,研究者大都采用了一种描述性定义方式,即通过补习教育特征的描述为其定义。如较早的研究者王有升认为: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正规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2],这个界定中包含了补习教育的三个重要特征: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雷万鹏指出:“教育补习指除正常学校教育外,家庭购买的、额外的教育服务形式。包括聘请家庭教师为子女授课或送子女到补习班就读等”[3]。这个定义中又突出了补习教育的另一点特征:有偿性。其他研究者对补习教育的界定也大都是围绕这几个主要特征论述的。如彭湃认为,课外补习是由私人支付的主流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它以学术性课程为内容,以正在接受正规教育的中小学生为对象[4]。杨启亮仅从家教这一角度对补习教育作了界定,指家庭中的或者由家庭组织的与学校教学内容一致的或同质化拓展的教学活动[1]。徐政法概括性地总结了以往补习教育的特征为:一个阶段(中小学);两种形式(“家教”和课外班);三大特性(补充性、私人性和有偿性)[5]。通过这一系列特征的描述来界定这一领域固然直观清楚,但若结合实践推敲这些特征,却又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例如,就补习教育学习对象而言,幼儿园阶段孩子参加的课外舞蹈班、歌唱班等与中小学生的这类补习在性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而为了考研、考公务员、考托福等举办的辅导班的补习与中小学生备考的补习根本上也是一致的。如果仅把补习教育学习对象限定在中小学阶段会人为地排除了其他的补习教育。再就补习形式而言,也有范围较窄的问题。除了家教和补习班之外,一些其他的校外小组活动也有补习的性质,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一些基于网络的辅导班、线上家教等实践形式也逐渐兴盛,这些也都应该是补习教育的实践形式。最后,有偿性这一特征也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实践中除了有偿的补习之外,也有一些由学校老师、志愿者或者学习者的亲属等提供的各类免费课外辅导等,这也应属补习教育的一种。

因此我们看到,除了个人选择性和学习时空在课外(补充性)这两个特征外,其他诸如阶段性、有偿性、学习内容与学校学习相似等特征虽然较普遍地体现在大部分的补习教育中,但却并非为所有补习教育所共有,我们有必要对不同的补习教育形式进行甄别分类。Mark Bray根据补习教育的提供者的不同将补习教育分为六大类:教师教自己的学生;教师教其他学生;大学生提供的补习;其他人员(大学教师、退休人员等)提供的补习;补习公司提供的和基于互联网的家教等。各大类的补习形式中又根据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一对一、小组学习、大班学习等多种形式[6]。如果对不同形式补习教育的特征不加区分,泛泛地论述“补习教育”,则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如有研究者以较狭义的补习教育为对象,批评了课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冲击,称其为课程改革的绊脚石[7],但又有人把补习看作课程改革的补充和助推器[8]。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根本上源于不同研究者对补习教育界定的不同。

根据一般的特征,我们认为至少可以给出广义和狭义两种补习教育的界定。广义的补习教育指学习者个人选择的学校外进行的所有教育形式,它有补充性和私人选择性两点特征。而狭义的补习教育则特指中小学学习者个人选择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体育等方面进行的有偿的辅导,主要包括“家教”和课外辅导班等形式,这里的补习结果是纳入到学校教学评价系统之中的。当前对补习教育的大部分批评声音多是来自对狭义层面补习教育的反思。

二、 怎么样——补习教育的研究方法思考

当前的补习教育研究大都是在国际比较基础上的理性思辨,因此,有学者呼吁应强调实证的研究[4]。近年来,我国补习教育研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卷调查等形式的实证方法,但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结果往往较难取得一致。

首先,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难以保证。补习教育研究的调查一般涉及补习教育的提供者和接受者这两方主体,两者都有较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因此很难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当我们试图对补习教育的提供者取样时,由于补习教师往往并不隶属于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因此很难从官方取得相关数据;即便能找到个别补习教育的管理机构(如教育部门备案的私立补习学校,大学的家教管理中心等)可以较方便地从中取得样本,但这些样本往往并不具备代表性,因为这种隶属正规组织的补习教师往往经过了专门的培训,有较好的资历,不能代表补习市场的整体情况。同样地,补习教育接受者样本的获得也有类似的困难。由于补习教育有明显的个人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有较强的隐蔽性:学习者可能请家教,也可能参加课外辅导班或者购买网络学习的学习卡等,在学习时间上他可能是长期的也可能是短时的,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参与补习的整体的复杂性,很难用一个小样本来代表。

其次,调查中数据的准确性也较难保证。作为影子教育系统的参与者,参与补习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容易对相关的调查产生顾虑而不愿配合研究。对于补习教育的个体提供者而言,一些教师可能会因为担心工作之余从事赚外快的补习工作被领导机构批评,而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做家教或辅导班的老师。就参加补习的学生而言也可能有相似的疑虑,他们也很可能不愿意让自己的课任老师、自己班上的同学知道自己的补习行为。因为课任老师可能会认为参加补习是对他们教学效果的不信任,而同学可能会因知道自己补习才跟得上学习进度而嘲笑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一般的调查统计可能会低估补习教育的普遍性。

正因为补习教育的难以观测和监控,相关的数据也难以准确收集,因此不容易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国内教育补习现象。已有的相关研究在结论上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如有以某城市小学生为样本的调查表明参加补习的学生比例达100%[9],而另一项关于城市的类似对象调查则显示只有64%的小学生参加了补习教育[10],而一项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教育支出的数据分析得到的城镇小学生参加补习的比例为73.8%[11]。

此外,对于补习的效果也难以获得准确数据。补习教育的个人选择使得补习者往往是流动的,我们很难保证没参加补习教育的学习者不参加补习教育,同样,今天请家教的学生可能明天会去参加辅导班或进行网上学习。此外,补习教育的形式,补习教育教师的水平,学习者的家庭情况等诸多变量都与补习教育有关,而这些变量更是难以控制的,因此,我们很难“实证”补习教育的效果。

因此,在补习教育的研究上,我们应扩展思路,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等传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下对一些补习教育个案作深入的探究,通过与补习教师、家长、补习学生等各方的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更好的理解。

三、 如何做——补习教育应对政策的制定

狭义的补习教育有许多消极作用:它加重了补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强化了事实上的学术竞争上的不平等;剥夺了学生学习其他内容的机会(参加补习的学生会更少时间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社区服务等活动);还可能减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影响学生正常课上学习的效率等。因此,我国的研究者对补习教育大都持一种否定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政策制定上就是国家各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对于补习教育的限制性文件。早在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就指出:“不准举办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的补习班、超常班等。”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又指出:“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上课,更不得收费上课、有偿补课”[5]。而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公布的《山东省义务教育条例(草案)》也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假期、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补课,不得动员、组织本校学生参加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补习班。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活动,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各类补习班。”辽宁省最近颁布的《关于辽宁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也明确强调“严禁学校教师违规补课”,但这些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却遇到了双重阻力。

从理论上看,政府部门并没有权力去干涉教师个体业余时间的行为,因此,有关部门或者可以制止学校组织的补习,但若强行限制个体教师的行为则属于公权对私人领域的僭越。在同样盛行补习教育的韩国也曾明令禁止教师进行有偿的补习,但在1998年韩国高等法院明确宣布,补习是一个私人的行为而非公共的行为,因此制止这种私人行为的行政命令是违背韩国宪法的[12]。从具体实践来看,教育补习现象也并未因各种“禁补令”的颁布而销声匿迹,只是从公开转入“地下”,甚至更加繁荣。理论和现实的困境要求补习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更新理念,扩展思路。

有效的政策应该源于对实践深入的分析。分析教育补习各环节,我们看到补习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系统:[13]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一些家长对学校教学的怀疑、升学的分数博弈等诸多因素使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教育”;而当前评价方式的分数取向与学校教育自身的缺陷又恰好为补习教育留下了进入的空间;教师、在校学生等补习教育供给者对利益的追求使市场上有各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补习教育商品”。而要有效地应对补习教育带来的负面问题需要在政策制定上的系统思维,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思维。当前,补习教育提供者的资质是补习教育负面问题的直接来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提升补习教育的资质减少补习教育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的着力点应该放到规范上,一方面要强化对补习教育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补习学校、补习班的审批和监管工作,制定可行的补习学校审查制度,各高校也应设立专门的家教管理中心,对做家教的高校学生进行相应的培训管理,从而提升补习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国家应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优质低廉的网络补习教育平台,扶植培育一批优质的补习教育提供方,让一般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到优质补习教育,从而减少补习教育带来的教育公平方面的负面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启亮.“家教”:一个教学论边缘的实际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

[2]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上海教育科研,1997(6).

[3] 雷万鹏.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影响因素及政策启示.教育与经济,2005(1).

[4]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9).

[5] 许政法.国内课外补习研究回顾与展望.教学研究,2009(1).

[6] Mark Bray.Confronting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what government policies for what private tutoring?[M]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009.

[7] 唐芳丽,彭跃花.影响新课改的另一因素.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8(2).

[8] 谢丽玲.课外补习:落实终身教育理念的必要措施——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外补习.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

[9] 卢阳.小学生课外教育情况的调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2).

[10] 彭湃,周自波.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外补习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市H区的抽样调查.中小学管理,2008(4).

篇4

上好一节高效的中考英语复习课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精心备课是上好复习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重新整合是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核心,花充足的时间在课前整合复习内容、合理设计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英语复习的前提。

1.有效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及相互联系,形成连贯一致的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有益经验。新目标版教科书以单元为体系,语言点尤其是语法点的学习分散在各个单元中,中考复习时,老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按照这一体系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比如一般过去时态,七年级教材分几个单元学习,又在八年级几个单元中出现,教师在复习课上就应该整合这个语法点,根据中考考试的要求,帮助学生整理这一语法点的用法,使学生自主建立体系。新课教学的明显特点是分散消化,复习课的特点在于集中并有效突破,集中的跨度比较大,有时要涉及几单元甚至几册书的内容。复习课前我们要做大量工作,把教材内容处理成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样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内容整合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知识点的选择问题,即量是否合适。一节课要复习多少知识点,针对学生实际知识点需要怎样编排,怎样整合会更加合适,是最重要的环节,不容忽视。有一位老师复习情态动词时,一堂课几乎都在讲解条条框框,从情态动词的定义、形式到功能,面面俱到,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训练中还是不能正确运用情态动词。

2.有效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应做到六个字,即明确、分层、分类。一方面,设计按照课标及中考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训练应以基础题为主体,切忌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另一方面,训练应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题组的选择与编排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梯度,突出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都有收获。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要求学生分层达标。此外,针对班级学生层次不同,教师设计(或准备)不同梯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尽可能实现“共赢”。

二、有效实施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毕业班教师要参照各个不同层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因材施教、分层设立目标、分类推进的方式实施课堂教学。同时精心对教科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实施高效率的复习教学,及时调整课堂复习进度,注意循环训练。课堂实施讲求实效、精讲,强调课内技能的有效训练。专题复习课应以练习为主,双基训练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后选择学生错误率多的题讲评。“提纲挈领地精讲,举一反三地精练”,讲练结合,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争取强化复习效果。复习课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在复习之后能讲出多少,他们自己在听课后能总结多少。复习课上要避免面面俱到的做法,有重点讲解,有步骤操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要小步子、多循环、多回头反复操练。一节课解决几个重要问题,然后围绕这几个问题操练,力求学生当场掌握。

三、有效训练

教师应深入学习英语学科《考试说明》,精心钻研近几年的中考题,特别是五年内省自行命题的中考题。一年一度的《考试说明》规定命题的方向,可以从宏观上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考试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也可以从微观上帮助他们细心推敲对众多考点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内容只要求一般理解,哪些内容应重点掌握,哪些内容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领悟和弄清中考“考什么”、“怎么考”,老师再按照中考的命题要求和规律为学生精心选编练习。切忌整张考卷一发到底、一练到地、一讲到底的做法,提倡“凡是给学生自己练的题目,老师一定要自己先做!”。

练习后进行反思是有效训练的必要条件,大幅度做题目而不反思等于零。光练还不够,还要“暂停”,回头看看,如同NBA比赛最后几秒钟叫暂停一样,练习需要停下来思考总结归纳,对前一段时间练习中出错频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汇总,挖掘问题的症结。为了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错题档案”,对易出错的地方认认真真进行整理归纳,为后续的复习提供提高针对性的依据。

篇5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水平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以义务教育为主要形式,中小学生通过在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达到教育目标。但是,随着中小学课程难度不断增加、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影视教育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中小学补习班和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出现,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补习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性质进行认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很多侵害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属于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化教育机构,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课、特长班、兴趣班及各类专业教育服务。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规定,中小学教育补习在本质上是合乎政策规定的。但是,根据现有规定,如果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私自组织、参与补习,则属于违纪和违规行为。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规范教育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规范教育市场发展秩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类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是社会化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补习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是规范教育市场秩序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中小学教育进程中存在的“课堂不教、课后补习”的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从根本上维护教育公平。

3.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当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和家长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教师私自参与或组织补习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将会有效地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1.管理主体不明确。目前,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性质管理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主管部门。但是如果将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视为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那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由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的主体不够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令出多门”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是公安部门等都参与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并不明确,就会非常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区”,给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2.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并不完善。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在职教师严禁组织和参与补习,但是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却很难杜绝。此外,由于缺少相关政策规定,对于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补习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也很难准确地进行定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3.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当前,还有很多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其中有很多家长将其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甚至认为“不补课就会落后”,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很多家长就会主动找到教育机构给子女补课,给子女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也容易给很多非法补习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给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主体。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在现阶段相关政策没有制定的情况之下,应当建立联动管理的机制,即坚持政府主导,并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的各自职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工作。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性质认定、补习行为性质认定、补习师资管理、教学效果考评等相关制度,杜绝虚假宣传,严格限制在职教师私自组织和参与补习,获得非法报酬。

3.加强观念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对中小学家长的观念引导,让他们要求子女尽量通过日常学校学习掌握知识,避免过度补习造成的沉重课业负担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认真敬业,高质量完成学校教学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215-01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的教学当中,特别是在西部农村中小学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语言环境,广大英语教师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学生在老师的督促下,也很努力用功,但结果还是出现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之类问题。

多媒体的普及,可以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环境中接触语言。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西部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对多媒体的利用能力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拟对西部农村学校利用多媒体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相关问题做一简要论述。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可以化难为易,化烦为简,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西部农村学校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育认识方面的、运用技术方面的等各方面的原因,使目前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目的。即完全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的作用,处处使用多媒体,过分追求形式,一会儿看图片,一会儿看影片,忙的不亦乐乎,学生似乎也很有兴趣,但实际上学生看热闹的心理较多,却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是典型的以多媒体为中心,反客为主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多媒体教学辅原则。

2.过分扩大多媒体的作用。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多媒体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提供辅助作用而已。而有些老师完全的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将所有知识都制成多媒体课件,自己只是充当了“放映员”的角色。看似是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基本教学模式没有改变,仍然是教师(计算机)讲,学生被动的听,由原来的教师教授知识变成了机器教授知识。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声、像、动画于一体,色彩鲜艳,对学生的视听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也造成学生只注意了屏幕上“可爱的动物,美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而没回到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

3.教师运用多媒体的能力不足。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由式,它对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掌握电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会制作教学课件,能独自操作多媒体系统。因此,平时教师就要把计算机当成必修课,适应形式发展需要,捏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也有的教师从网上下载的成品课件,由于自身信息技能所限,无力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修改,所以,只能照搬、硬套的使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小学英语训练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如何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这是一个值得深讨的问题。

1.发挥多媒体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活动贯穿于听力教学的全过程,创设情景,巧妙引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尝试,并根据学生口头和书面反馈的信息适当指导,掌握英语听力技巧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在上面这个教学任务中,我们可以首先导入一段奥林匹克的英文歌曲,或者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简单的介绍录像,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2.发挥多媒体在英语会话教学中的作用。英语会话教学需要教师渲染特定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会话才有了背景性的准备。而运用多媒体,恰好可以创设一个适合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一个特定的情景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融洽、气氛适宜的氛围中去,从而使学生学而不疲、乐此忘返,以达到在欢快的氛围中激发会话兴趣、引发会话话题的目的。

3.发挥多媒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英语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通过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而把多媒体引入英语写作教学,更会使学生顺利的学会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一般内容的文章。通过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对写作主题直观呈现,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打开学生们头脑中的材料库,激发写作灵感,让每个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

总之,多媒体技术进入中小学的英语课堂,给英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实现了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然而,在多媒体教学的有利作用下,也直射出了诸多问题。我们在看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成功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无论多媒体多么先进,它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还要充分发挥教师本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14-03

近些年,我国的补习教育发展迅速。补习教育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所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其主要形式是聘请家庭教师和参加校外补习班。[1]国外学者将此类教育很形象地比喻为“影子教育”,即正规学校教育的影子。最早提出“影子教育”概念的是史蒂文森和贝克(Stevenson & Becker)。他们通过对日本高中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影子教育”发生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但目的是提高正规学校的学习成绩。[2]贝磊 (Bray) 教授对影子作了系统的研究,并分析了“影子教育”的特点:影子教育只有当正规学校教育存在时才会存在;它的规模和形态因正规学校教育的变化而变化;几乎在所有社会中,它受到的关注都比正规学校教育少;它的面貌远不如主流教育那样清晰可鉴。[3]

一、补习教育在国外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国际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世界各个方面发生着急剧变化。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重视人才的培养。从政府到家庭对教育的极度重视,促使教育的形式呈现多元化。除了最基本、最主要的学校教育形式外,补习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传统的家教和教育补习机构两种形式外,通过互联网远程进行的辅导也越来越常见。补习教育在各国表现的形式不同,柬埔寨等国主要是补习性私人家教,日本盛行的是应试辅导学校,韩国主要是家庭教育课外辅导班,印度是网络家教盛行,加拿大有很多特许加盟机构。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补习教育在各国的发展规模。综合各国学者对补习教育的研究表明: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考试占主导地位、竞争激烈的东亚、东南亚国家,补习教育最为盛行;补习教育也存在于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虽然补习教育活动并不普遍,但近几年发展速度呈加快趋势。有研究显示,现在欧盟大多数学生每周参加补习的时间为1~6小时,极少数为7~10小时。[5]

各国政府对补习教育的政策不尽相同。有的国家认为补习教育严重影响正规学校教育的质量,因此对各种形式的“影子教育”采取禁止的态度,例如韩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禁止补习教育。但事实上,由于对补习的广泛需求确实存在,禁止政策并未起到实质性作用,补习教育禁而不绝。从80年代开始,韩国政府开始修正禁止政策,从21世纪开始将补习教育合法化。极少数国家认为补习教育能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利,故对补习教育实施积极鼓励政策。新加坡就是如此,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立法等途径鼓励补习教育,但同时对补习教育的监管力度也很大。一些国家不能或者不愿对于教育补习作出反应,因此采取忽略措施:一类是主动不干预政策,这类国家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并认为自由竞争能调节补习的负面影响,如加拿大、美国等;还有一些国家因某些原因无力监管补习教育,任由补习教育自行发展,柬埔寨、越南的补习就属于这种情况。大部分国家对补习采取混合型政策,即在不影响正规学校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允许补习教育的存在。如有的国家严厉禁止正规学校的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补习,以避免教师在正规学校课堂上教学质量的降低,但认可此类教师通过家教或者培训班的形式补习非自己所教学生。

二、补习教育在国内

补习教育在我国产生与发展迅速,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有很大关系。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从起跑线开始就领先于他人,从而在之后的就业及整个人生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在我国,教育是社会成员改变社会地位的直接途径。要想在社会中处于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就必须有好的工作,而好工作的获得直接依靠受教育的水平与质量。教育发展不均衡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也使得学生和家长不得不选择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提升升学竞争力。相对于择校,有学者将补习教育称为“择教”的途径。

补习教育主要通过家教和补习机构的形式开展“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教育补习的从业人员一般为在职教师、在校大学生、退休教师、辅导学校专任教师等。据调查,我国超过一半的中小学生均参加过不同形式的课外补习。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就业情况调查”课题组于2005年在全国12个省进行的“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就业情况调查”显示:73.8%的小学生、65.6%的初中生和53.5%的高中生都曾参加过补习教育。[6]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支出调查”课题组2007年初在全国 18 个省市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教育支出调查”显示:补习教育支出在城镇家庭总支出中占 6%,而在农村家庭总支出中占 8%,是家庭各类支出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7]

我国政府的补习教育政策是混合型的。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以规范正规学校的办学行为,对学校举办特长班、超常班、实验班等行为,持“不准”或“报经批准”的态度,对校外补习机构持允许的态度。但校外补习机构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障。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要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与此同时,在职学校教师提供课外补习一直备受争议,比如我国的“有偿家教”,全国各地的“有偿家教”政策可分类如下:一是明令禁止――以温州、武汉、济南为例;二是允许存在但应规范――以金华、南京为例;三是不提倡也不明文禁止――以广州、舟山为例。政府对非在职教师“家教”尤其是大学生“家教”持认可态度,甚至积极鼓励。[8]

三、问题与思考

补习教育之所以能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得益于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能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家长乐于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更好地对子女教育进行投资,学生们也希望从校外补习中学到学校教育中无法涵盖的知识。

然而,我国补习教育的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完善的补习教育体系。一方面,在我国尚未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现阶段,补习教育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加大教育的不均衡,使社会阶层差异加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制度保证,补习教育其本身的质量难以保证,其教育效果也无法评估与预测。但不可否认,无论是教育发展不够均衡、教育制度不够完善的现在,还是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教育制度更加完善的未来,正规学校教育由于其自身局限性,无法最大限度满足每一个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正规教育的影子――补习教育有其长期存在的必要。

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与补习教育本身的质量难以保障,是我国补习教育长远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于是,提高补习教育的质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一,我国要加快教育制度改革步伐,改革升学制度,减小升学压力,还补习教育本来面目。补习教育本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出发点,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然而其现阶段多集中于应试教育,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赢得好成绩,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其二,完善补习教育体制建设。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补习教育的关注和对补习市场的调控,通过建立监督和制度保证体系,规范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加强机构认证、教师资格、教学效果审核和评估,提高补习教育质量。

总之,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补习教育能走出升学导向、就业导向的圈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体制建设,加强与正规学校教育的互动交流,真正成为实现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有升.补习教育:一类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J].上海教育科研,1997(6):18-19,24.

[2] Stevenson, Becker.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2(6):1637-1657.

[3] Bray, M. 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 Paris: IIEP of UNESCO,1999.[EB/OL]. http:///images/0018/001802/180205e.pdf.

[4] 马克・贝磊,廖青.“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2):13-17.

[5] 杨洪亮.影子教育的挑战:欧盟家教及其对政策制定者的影响:解读与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12-16.

[6]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就业情况调查”课题组. 2004 年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75―82.

篇8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5-016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英语教学特别是英语口语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能够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口语,显得尤为紧迫。

近年来,为了优化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摆脱“哑巴英语”的误区,真正把课堂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全国各地许多英语教师尝试、总结了许多好的方式方法,其中也包括多媒体教学。本文以定西市某农村中学的英语口语教学为个案,就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试图通过研究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去探索其应对策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

英语教学的多媒体化,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然而,处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水平较低,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强,难以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将以前书写于黑板上的内容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显示出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相应的提高。另外,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由于缺少资金投入而较为缺乏,比如电脑陈旧,更新换代跟不上形势,许多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学习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语音室,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口语的环境,学生学口语缺乏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积极性的方法

面对多媒体硬件落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力较低的现实情况,西部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师,充分利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学习机会,并结合网上学习、自己购买相关图书自学等方式,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的能力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1.制作精美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农村学校的学生缺乏英语口语练习的环境,因此,英语口语教学较阅读教学更为困难,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利用多媒体以提高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单词教学中,如何辨析he和she两个单词,教师可以用Flash来处理教材。随着优美的声音的响起,一个小男生跑上来,然后小男生的图象慢慢模糊,并逐渐变成单词“he”,继而音乐再度响起,一个小女生出现了,当她遇到单词“he”时,画面演变成单词“she”。这样生动有趣、直观明了的画面,不但避免了枯燥的说理,而且又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两个单词的区别。学生说口语的积极性也大为增强。

2.创设情境,为学生锻炼口语提供环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练习。练习是把重点知识反复朗读,虽然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的知识,但是,机械的重复练习会使课堂变的沉闷、乏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大打折扣。电脑的特征之一——“互动性”,为学生练习口语带来了活力,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对话教学,可以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好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多媒体教学就成为教师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随着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灵活运用各种多媒体,比如电视、电脑、VCD、投影仪等,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环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在现代化电教设备运行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大量的信息,并通过大量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加深对句型、词汇的理解。从英文原声电影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机、录音磁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音感;利用VCD、电视机来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

3.利用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互动平台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易于把丰富的教学资源简洁、直观、有效地传输给学生理解,从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加强了学生自学、复习、自测的积极性。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浓郁的英语口语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第二语言的快乐,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英语、说英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邓百钧.浅析中学英语口语的提高[J].学科教学,2009,(11).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40-01

多媒体、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通过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从而提高信息加工和应用能力以及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实践表明,这些手段被普遍认为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的是两个平台,一个是多媒体运作的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的平台。现代教育不仅仅希望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制作多媒体课件,更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传统语文教学最严重的弊端上爆发革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声音、图像、动画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情感参与,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接着向学生出示课文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人“自主学习”的环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彩色的翅膀》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边防海岛认识的局限,先放半分钟荒凉孤寂的海岛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认识海岛的条件艰苦,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战士们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二、创造教学意境

“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狼和鹿》一文中,我首先检查预习,问学生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凯巴伯森林的美丽画面,并在画面的欣赏中直观理解松杉葱郁、生机勃勃等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欣赏着美丽的画面,聆听着悠扬的轻音乐,孩子们就像置身于那片美丽的风景中,自然地将课文的第一句读的美丽动人,充满向往之情。然后画面一转,出现花木凋零、林地、狼骸遍地、病鹿苟延残喘的画面,在强烈的对比中给学生创造出极大的震惊,从而激发学生对下文的学习欲望。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前,考虑到学生对于“非典”认识的局限,先放一分钟非典时期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录像,让学生通过视听去感受、初步体会医护人员身先士卒的精神,在激发兴趣的同时也为后面揭示叶欣的崇高品质作好铺垫。

三、引导动手参与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进行个体学习探索,它是整个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观察课件中的动画、声音、文字,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热键”,随时在计算机上观察他需要的动画、图像,或查询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宇词;学生还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口述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渐次学习课文的不同部分内容;学生也可以通过关键词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信息,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进行信息的初步筛选、整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导者,通过人机交互自主独立学习,掌握学习重点,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即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38-01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必然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及职业学校招生政策的放开,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与培养的方向、目标与以往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变。课程设置广泛,有语文、数学、英语、会计、计算机……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科学化,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特别是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二、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爱好,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把握知识的意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信息技术具有超时空性,丰富多彩的Internet网络资源为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提供了便捷。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敏捷地捕捉到荷塘月色的画面并伴有《二泉映月》曲这一信息,利用网络创设了“游荷塘月色下景色”的情景。教师首先对学生说:“同学们,想欣赏荷塘边的景色吗?”学生饶有兴趣地说:“想!”教师顺势引导:“月色下的荷塘之景,比之白天又别有一番风致。请同学们上网查阅有关荷塘月色资料,如果有机会郊游时我们就去欣赏月色下的荷塘。”同学们自主上Internet网查阅有关荷塘的资料;色彩鲜艳的图片、准确简练的介绍资料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初步观察网上资料,提出思考问题:“月色下的荷塘有哪些美景?”各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积极讨论,然后整理知识评选出最佳观点。同学们充分享受Internet网上资源,在模拟空间的情景下,兴致勃勃地了解了月光下荷塘边的美丽景色。

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认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语文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并逐步成为他们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的认知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快速、准确收集各种数据并进行整理,教会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photoArt绘制自己喜爱的画面就势在必行了。在《荷塘月色》一课中,让学生用photoArt技术亲手绘制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下的美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性的操作实践,学生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学会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photoArt绘制图画,并从中分析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使学生终身受益,影响深远。

篇11

本课题组对娄底市和湘潭市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 3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620份,在“参加校外补习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这一题的调查中,55.09%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27.9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12.13%觉得提高不明显,4.8%的学生感觉自己没什么提高;69.49%的家长认为孩子有进步,但并不明显,20.56%的家长感觉进步明显,9.96%的家长感觉没有进步。调查结果显示,校外补习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正面影响的。补习教育不一定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但对个体具有功利性效果,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但这种影响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补习能否促进学生成绩,笔者认为还要看以下几点:一是补习的内容与教学模式;二是参加补习者的动机水平,这既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授课教师的;三是补习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四是参加补习的学生类型。如果这四点跟学生的补习需求很好地贴近,那么补习必然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但如果情况相反,补习不能提高学业成绩,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成绩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能在一个培优性质的大班里取得成绩进步。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白天在学校上完课已经很疲劳的学生,能在晚间的补习班上学习和消化多少新的内容。

二、校外补习对学生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题组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访谈时,很多学生抱怨学习压力大,作业多,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节假日、寒暑假都被校外补习挤占,甚至有学生说“没完没了的校外补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可见,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生活会使学生心理、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压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补习辅导,而家长强制要求,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也有可能导致两代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不可否认,让孩子参加校外补习,往往可以解决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的困难,使孩子得到有效监管,避免了孩子放学后在校外逗留、染上不良习惯的隐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参加合适的校外补习对学生健康的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益的。但总体来说,校外补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和同学朋友的交往越来越少,与家长的交流更是日益减少,弱化了家庭教育,这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笔者认为,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它对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对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校外教育具有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不足的功能。当然,这种影响因学生、学校、补习情况而异。根据调查,校外补习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以及大学生家教。

第一种是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补习如果过于兴盛,可能导致任课教师因提供校外补习而无心学校教学,也可能会对参加其补习的学生区别对待,给他们更多的“照顾”,造成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所以这一类补习国家是明令禁止的,可受教师待遇不高,教育主管部门督查不到位,丰厚利润的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类补习屡禁不止。本课题组在实施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及家长出于对自己教师的保护,有意隐瞒此类补习的情况。

第二种是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校外补习形式,是学校教育的影子。一方面,校外补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这种“影子”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相伴而生,互为补充,在结构和功能上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首先,校外补习小班制甚至一对一的方式在教育形式上满足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其次,补习教育中有一部分是特长教育。特长教育弥补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满足了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兴趣要求。最后,义务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和基准化为根本特征,它可能忽视学习困难和超常儿童的存在。这无疑也为上述第三种补习形式――大学生家教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校外补习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与职业等级越高,子女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就越大。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城区中小学生正在参加校外补习的占47.00%,还有31.77%本学期没参加的,但寒暑假是参加,而农村正在参加的只占13.52%,50.24%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校外补习。农村32.2%的家长表示没参加补习的原因是补习费用太高,城区也有20.32%的家长因此而未参加补习。据调查了解,

参加补习的学生中,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已经感到了补习支出的压力。

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决定了补习教育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享受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子女,因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较低,使得其获得更高一级优质教育资源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校外补习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补习教育可能会扩大社会阶层间已经存在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