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3 09:18:13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1

全县思想政治课开设情况:全县有思想政治教师337人,其中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师225人(其中专职143,兼职82人)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74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38人。小学思想政治周课时数1-4年级3节课,5-6年级2节课,初中周课时数2节课,高中2节课。

小学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主线: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目标。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秀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基本特征: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高中将精神融入到学习的全过程,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三观。基本理念变化。

旧课标中讲了五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新课标调整为四点: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完善机制,落实责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全县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切实放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各级中小学普遍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团队干部、政教干部、政治课教师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校长对本单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负总责,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实行量化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切实改变了过去“智育一手硬、思想政治教育一手软”的不良倾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全面落实。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我县始终按照“德才兼备、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要求,切实加强了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挑选思想作风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并狠抓了思想政治教育干部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了专家报告、参观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了知识层次、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奖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全县逐步建立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计划制定、检查考核及评价奖励机制,完善了各类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 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明确,指导思想端正,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可操作性强,教育有针对性、层次性,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各级中小学进一步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 加强了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学区以上学校全部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展室或团队活动室,及时充实、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做到了建管用一起抓, 定期开展教育活动。许多学校建立了广播室、知识长廊、宣传栏、黑板报、校报、班报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全县积极创造条件,切实加强了校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设立了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等基地或场所,进一步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明确主题,突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近年来,我县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了理想信念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生存与合作教育等五项主题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

1、理想信念教育。为切实解决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理想信念淡漠、缺乏责任心、同情心的现象,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师生座谈会、辩论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积极有效地向学生讲述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邓小平基本理论,引导学生客观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怎样读书的问题,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统一起来,发奋学习,立志成才。

2、法制、纪律教育。各级中小学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的通知精神,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各中小学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在当地司法、公安等部门聘请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或兼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定期组织法制报告会,并通过青少年犯罪的典型案例,向师生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县教育局每年都聘请专门人员在各中小学巡回进行法制报告会或进行法律知识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有效杜绝了中小学生的打架骂人、吸烟酗酒、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习惯, 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3、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多年来,我县始终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来抓,在县教育局的统一指导下,各级中小学结合学校实际,普遍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从到校、上课、活动、放学等各个方面规范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为使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切实抓出成效,各级中小学普遍建立了“学生品德行为监控制度”, 成立了由团队干部、班主任及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品德行为监督工作小组”, 实行了校长值周、团委督查、学生监督、班级值班制度,对学生的衣着仪表、行为规范、文明礼貌、公共卫生等实行全程、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成绩,定期进行总结和评比,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心理健康教育。各级中小学结合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5、生存与合作教育。针对当代中小学生自理、自立能力较差的现状,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挫折教育为主题,设计了户外远足、环境保护、军事化训练、志愿者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知难而进的意志和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体验挫折,吃苦耐劳,使他们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收到了显著效果。

(三)抓好“三个结合”,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年来,我县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序列活动作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各级中小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活动方案,利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坚持经常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艺术、体育、娱乐和纪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发展了特长,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友谊,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切实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真正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全县采取了“讲、访、看、写、做”的五字方针:“讲”就是要求学生人人搜集资料,讲一个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历史故事。访,就是组织师生访问老革命、老干部、老工人,向他们了解历史。看,就是组织师生参观我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建设的变化,了解建国心来的变化,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悟出道理。写,就是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写调查报告。帮,就是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和必要的家务劳动,组织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习惯和技能。

三是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我县在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千方百计调动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为基础、课外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校内教育我们重点抓好“三线一面”,“三线”指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是政治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三条线,“一面”指各学科都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校外,我们重点抓了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充分发挥学校对学生在家庭、社会具有一定可控优势的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社会和家庭。各学校通过家访、开办家长学校、调查走访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家庭、社会为两翼的共建、共管、共育的社区教育新格局。各学校与人武部门、交警部门、司法部门、工厂企业结成共建单位,通过军训、法制教育报告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全力。同时,为净化学校外部育人环境,各学校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部门对校园附近的市场、娱乐场所定期进行检查底清理,对扰乱教学秩序、危及师生安全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督导机制

各级中小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校长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团队(政教)干部为直接责任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计划、制度及措施,及时抓好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同时,县教育局对原来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变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重要内容,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把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逐步纠正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按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做法。各学校普遍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教师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评优奖模及结构工资挂钩,充分调动了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三、存主要问题

一是重智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部分学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不愿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上。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2

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重视抓学科教学,轻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学校行政机构建设,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建设;重视学科教学投入,轻视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二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不健全,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学校党团组织不健全或只有机构没有人员,有的虽有人员,但为了给教学工作让路,没有更多更好地开展活动。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丰富,形式不活泼,枯燥乏味,吸引不了学生。

诚然,有人说,中小学生年龄尚小,对政治不懂或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无关紧要,应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等将来长大了再去接触政治还不算晚,况且中小学生要为将来考大学打基础,重视文化科学知识有何不当?但笔者认为,中小学是塑造人的思想灵魂的重要阶段,切勿忽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爱党、爱国,消除他们崇洋思想,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学校党支部是最基层的党组织,其职责中有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中小学的党支部又做了些什么?除了每年发展几个党员,组织党员学习几次外,几乎无所事事。

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中小学,校长成了学校的领导核心,而党支部成了政治核心,而政治核心一旦失去了领导权,政治核心就显得苍白和无力。一是党支部的政治决议得不到执行。广大教师只认校长的指挥,对支部或支部书记的工作安排无动于衷,因为校长掌握着教师的去留、升迁和利益分配,而党支部没有这个权力。二是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热心,不参与,甚至抵制或反对。这里面除了体制的问题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见效慢或见不到成效有关。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成才的关键与思想教育有关,但要真正地把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重要位置却很难,难就难在切入点。

过去忆苦思甜,对经历过苦难的人来说是有作用的,而对一生下来就在蜜罐里长大的青年一代来说,讲了还觉得好笑。曾有人对孙子讲过去没粮食吃而吃树皮的故事时,孙子笑着说:没粮食吃,怎么不吃肉啊?我们讲饥荒时吃野菜,青年人则理解为那是绿色食品;我们讲拾金不昧,青年人则理解为傻冒;我们讲反动派如何作恶时,青年人则说我们没见过,谁信?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时,他们则说共产党队伍里也有腐败分子。我们讲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他们则说公仆为什么坐小车还要主人夹道欢迎?诸如此类,你不由得不相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尴尬与艰难。

如何才能破解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一要加强学校党团组织建设,要让党团组织有位有为。不能让党团组织成为摆设,要给党团组织必要的权力,领导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二要理直气壮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党团组织的职责所在。要排除干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使学校真正成为普及党的知识的阵地,宣传党的窗口,培养党的人才的摇篮。三要让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生动、活泼并有成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发方面入手。

一是让历史说话。如,我们对学生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地方参观,让学生通过真实而翔实的历史资料感受一下革命岁月的艰苦,领会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是通过欣赏影视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组织观看革命战争等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或读此类小说,让学生在光与影的变幻中,深切感受那个时代生活,认识那个时代,解读那个时代,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是现实生活的对比。我们可通过走访不同家庭、不同人物或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回来后,让学生找不同,在进一步诱导学生分析这些不同的原因,从中吸收教益。

四是身边的榜样。通过身边优秀学兄学弟学姐学妹的故事,毕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看得见,听得着,可信度高,教育效果就明显。通过开展学身边人,做自己事活动,激发学生向先进看齐,向模范学习。

五是进行体验教育。如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活训练,体验做饭、搭帐篷的辛苦,亲自尝尝野菜的味道。或去工厂(工场)劳动,体验劳动的辛苦,感受劳动带来的愉悦等。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3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的性格、品质处于成型期。所以教师的正确引导,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诲,以及教师的行为举止都对学生品格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教师的教学、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服务都起着一定的育人作用。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服务人员都是学校思想教育的组成人员,因此,学校的每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他们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规范”作用,只有教师本身具备爱国热情;对事业、对学生发出内心的热爱,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充满激情,而这种热情也能鼓舞和感染学生。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首先应是这方面的模范,且整个教师队伍都能这样,使学生时时刻刻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正确思想的感染,始终处于昂扬向上、正直健康的思想氛围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如果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夸夸其谈、高调满口,而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在生活中追求低级趣味、人格低下,学生不可能接受他的教育,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所以,任何一所中小学,必须建成一只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让每位教师真正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变成自觉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品位,才能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进学生;才能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提升教师个人的品位,提高思想教育效果。

教师的品位是真挚的博爱和慈善的宽容。很少有教师把学生真正当成自己的孩子,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曾把教师当作自己最亲的人,这种纯真的情感一辈子都不能割舍。这种让学生想起就怦然心动的感觉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在校园里所感受到的教师真挚的爱和慈善的心。没有教过调皮学生的教师是不存在的,而让所有调皮的学生都难以忘怀、感激涕零的教师并不多。一个教师以爱的情怀去教育学生,以海的博大去宽容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比任何理论的说教都有效。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教师无私真诚的品质。

教师的品位是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和为学生负责的奉献精神。有品位的教师,他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于自身生理性与社会性的成长,坚决把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造就人、培养人、塑造人的教育理念,把知识的教授当作学生成长的一个载体,用深邃的教育思想,丰富多彩的教学艺术去感染、激励学生,不仅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让学生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了解社会的纷纭复杂。有品位的教师为自己的学生开拓出五彩缤纷的人生之路,为他们多样化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品位是浓郁的书香和艺术的美韵。如果教师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讲起课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才华横溢,像一部百科全书,有探索不尽的无穷宝藏,却无丝毫俗儒酸腐的恶习旧气。举手投足都挥洒出艺术的才情,让课堂充满温馨的氛围。因此,不仅为学生开启了探索世界的知识之窗,更培养了学生出校“入世”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这样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才能心悦诚服。

提高教师的品位,需要教师有着恬静的心灵和清淡的情怀。有品位的教师关注人生的功利,更关注幸福的内涵,把工作的忙碌当作生活的充实,把学生的成才作为自己的成功。为实现人生价值,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开拓创新,时时让平静的生活荡起美丽的涟漪;面对物质的诱惑、世俗的刺激,心地坦然,追求丰裕优越的途径是用自己辛勤的工作赢得个人应有的回报。

有品位的教师,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这样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必然是事半功倍,因为其本身就给学生树立榜样。高品位的教师必然能培养出高品位的学生,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社会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巨大心理满足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受到巨大的影响。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强烈的冲击着几乎所有人的神经,再加上教育产业化大发展的影响,“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逐渐成了学校众多工作中可有可无的东西,甚至于有的地方认为学生的思想在政治教育是个严重的负担。

国家教育部的领导在全国性的会议上多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形势下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近年来,在中小学生校生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一个关乎社会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社会问题,与构建社会和谐社会极不相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建设迫在眉睫。

一、目前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许多的问题

学习分化逐步加大。通常因学习而产生的思想问题是中小学在校生尤其是中学生问题存在的主要部分,中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考试焦虑、厌学症是中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经常存在的问题。

学生思想道德滑坡。我过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于处于社会敏感阶段的中小学在校生来说,其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极易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甚至迷失。另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违反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大量存在。不良习惯日益突出,吸烟、酗酒等现象引发潜在健康威胁,性失误现象不容回避。

面对挫折学生难于适应。随着学习任务的逐渐加重,以及学业难度的逐步提高,甚至于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所要求的东西都有所不同,学生来自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兴趣愿望方面,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的挫折越来越多。学生本人知道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去战胜。大部分同学遇到挫折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而不是积极的去面对困难。

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因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和学习的对抗心理,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同学之间互相接触时,由于家庭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差异,易造成学生之间关系不和谐因素。一些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由于不能正常的沟通,易造成学生孤僻、蛮横性格。

鉴于时展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挑战,必须有各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努力。基于中小学在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

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内涵。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凝聚民族精神和国家政治认同及道德认同的主要方式,不容忽视,更不能缺失。现阶段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成功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之一。

尽快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素质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关键,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身体素质等。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将德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校园、校外甚至家庭。畅通与家长、社会相关机构的沟通渠道,共同为学生营造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你听我讲”,上课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仅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不管学生的承受能力,个性差异,没能做到以人为本。而对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放下架子,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双向交流”的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互相了解勾通,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真正把握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营造氛围,环境立体化。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要净化社会环境,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建设学校环境,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以立体化的环境全方位育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基本要求,及时发掘新动态,自觉分析新情况,努力探索新出路,不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论体系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2001年1月第一版.

[2]韩镇.改善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5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51-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对教育事业产生震撼力的冲击。总体来说,价值观多元化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本文以负面影响为出发点,进行系统阐述。

一、价值观念多元化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导致腐败的产生和一些消极社会现象的存在。在众多社会领域中,一些没有摆对价值观,由此引发的不良社会现象,给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带来消极的障碍,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多元价值观的背景下,各种不同类型的价值观互相交融,对我国社会主体的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小学生的价值观选择、思想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规范等,而来自西方的某些价值观更加容易使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富有朝气的中小学生盲目的崇拜,导致中小学生群体出现思想政治观念模糊、思想政治意识浅薄、理想信念多元化、道德判断逐渐被双重化、心理素质较差等严重现象,这给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2.导致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人受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影响,追求实用和享乐,盛行“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上。人们生活方式各异、价值观念多元,为各种异样思潮的产生和渗透提供物质支撑和社会环境,认识不清的中小学生已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渗透,羡慕物质享受、崇尚个人至上、缺乏集体意识和组织观念等,以及炫富、“拼爹”、“小三”等社会乱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严重腐蚀了青少年的思想意识。

二、价值观多元化影响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剖析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特别是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但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任务,而且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题,值得探析。

1.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多元化思想价值观念的大环境下,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会带来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而其中部分因文化的不同而相异的价值观念本身无所谓对与错,在此情况下,学校如果继续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那是不适宜的。因此,在多元思想价值观的大环境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树立民主、开放的观念,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真正平等的,民主地对待来自有文化背景差异的学生,不歧视他们的价值观与文化,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文化与价值观。另一方面,要真正将道德规范本身与思想道德取向视为一种开放的体系,而不是以教条的态度去处理;这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2.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严重冲击。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创新观念的产生,使一些人以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一切向钱看”。“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想法,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心中滋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膨胀,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一些青少年学生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讲奉献的少了,讲索取的多了,急功近利。这一切,给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困难。

3.社会价值观的变动,对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在不断地变化、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也对中小学生造成了一定冲击。个别中小学院校思想腐败堕落现象严重、部分党员干部党性浅薄,这些都会对中小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极大的负面冲击,对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巨大的挑战。若教育不到位、不得力;将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努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对多元思想价值观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不断更改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为此,一是要创新教育方法,把渗透式与灌输式的教育方法统一起来,要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要结合课内教学实践和课外社会实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运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以简单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主体思想价值观。二是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讨论意识的培养,增加中小学学生对话交流表达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能够进一步的形成和加大有关主体思想文化价值观的共识。三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四是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以及实效性的提升提供重要的师资保障。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多元价值观纵横交织的时代。青少年作为思想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非常容易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坚持和发展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推动精神文明乃至经济的发展,培养好接班人,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少荣.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05).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6

一、中小学生说谎问题的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中小学校中,学生说谎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普遍存在。如以学者调查某县中小学为例,调查人数为435 人, 年龄11~20 岁,其中,男生186人、女生249人,在男女生之间年龄差异无显著性。采用说谎量表( Lie Scale, LS) 进行测试,LS 对以答“否”计1 分,答“是”计0 分, 得分越高, 表示说谎的程度越高,发卷437 份, 学生答完后现场收回有效答卷435 份, 回收率99.5%。得到如下结果:

所得结果为:435名中小学生LS平均得分为4.00±2.36,其中,男生4.27±2.39、女生3.80±2.31,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t=2.095, P

经过相关分析,中小学生说谎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

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频频发生,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及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

学校因素。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度,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许多学生在未完成家庭作业时就会对老师说:“我作业写完了,但是忘在家里了。”这种思想久而久之的会形成习惯,一犯错误就会找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社会因素。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在一些领域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成型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是影响中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中小学生说谎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逃避家长的责罚。为了逃避家长责罚,编制不同的谎言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中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对于自己说谎犯下的错误并不会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这种现象可能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欺骗家长说考试成绩还未公布;或者弄坏同学的东西怕收到责罚不如实跟家长说清楚;又如逃课等等现象。对于诸如此类的现象,为了逃避父母的批评,编织出种种谎言来掩饰事实的真相已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父母要求越是严厉孩子的反叛心里也越是激烈,而导致孩子说谎的水平越来越高超,或是在第一次说谎后尝到说谎的甜头,慢慢的就会使中小学生成长为“说谎精”,这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慢慢的促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受父母教育的影响。与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父母的言行举止有很大的启迪与效仿作用,孩子都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久而久之难免会跟着学起来。孩子的说谎很有可能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导致的,比如家长碰到不想接的电话就是说一声告诉谁谁说我不在。又不如说“你考试考好了,会、、、”,“你考好了,我给你买、、、”,“你得第一名,我答应你一个要求”等等,但当孩子真正做到时,却以工作繁忙为由一拖再拖,这样就给孩子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

(二)学校原因

教师的“负面言语”的影响。在学校中,老师往往会偏爱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态度会明显冷淡。有时候老师的一些“负面言语”会直接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比如“你就不是学习的料”“你这猪脑子,作业忘写了吧”等等。但当成绩好的同学和老师说作业忘了带而受到原谅时,成绩差的同学就会想与其让老师说一些难听的话还不如撒谎说没有带。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使用正确的语言来开导教育犯错误的学生,以避免由“负面言语”带给学生心理上的伤害。

教师与家长沟通过少。通常老师与部分家长面对面的沟通只是在开家长会中,所以很难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性格习惯。而在学校中,老师虽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谎,但在实践过程中,如果不能和家庭教育联系到一起是很难有效果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常常是导致中小学生说谎的重要原因。例如,学校老师让把考卷拿回家让父母看过后签字,第二天一个同学说父母都出差了没人给签,后来老师在进行家访时了解到,这位学生是因为考得差怕回家挨骂没敢让父母看,所以撒谎父母出差了。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下,这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没在说过谎。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防止产生说谎等不良行为,使得学校和家庭紧密联系更为重要。

(三)社会影响

(1)受社会信息的影响。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中小学生时刻都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不断的吸取这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由于中小学生心智还不是很成熟,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好奇心的驱使,是他们在接触到某些不良信息时不能加以辨别,反而用谎言来编制各种理由,瞒骗家长与老师。

(2)在社会环境中攀比心理的形成。受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攀比心理也普遍存在。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体现”自我存在价值,运用说谎来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和中心。在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中,这些中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希望通过某方面得到家长与老师的认可,因此,在这种现象中,不管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当看到孩子有爱慕虚荣的表现时,应及时的告诉孩子,对于这种爱慕虚荣的说谎是没必要的,如果一旦被揭穿就会引来更多人的藐视。

三、针对中小学生说谎问题的解决对策

(1)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要多注意培养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以孩子考试的分数论成败。面对经常说谎的孩子,家长与老师要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及时的沟通,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展开一些相应的沟通,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标准,循序渐进的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再面对孩子说谎时,要仔细的分析其原因,视情节的轻重性质对孩子有不同的行为,不同的情况区分对待。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谎言是善意的,应采取相应的引导。如果是出于恶意,则应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一些经常说谎的学生要进行长期的心理治疗。所以就有必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堂的重点,全面加强各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教材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进一步的促进当代思想的重要理论在课堂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里有时事政治的概念,让这些思想进入学生头脑。在教育方法上,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对学生的诚实行为应加以表扬,使其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

(2)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小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可能会变成高分低智能,要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起来,进一步的了解学习理论知识,更好的加深孩子的记忆力,并且是中小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因此,要注重孩子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去体会劳动的艰苦与丰收的喜悦。从而增加劳动意识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争取的劳动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者的心理品质。因此,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中小学生的劳动素质――劳动是我们味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组织学生们进行田园活动,学生们亲自够钟,种植,管理,采收等等,通过这些劳动实践培养了学生热爱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护集体荣誉的作风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劳动素质。从而使之懂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来之不易,都需要付出辛勤和汗水才能得到成正比的收获,学习也是如此。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个性、自信自强的品行和是非善恶的正义感,并且可以有效的分析中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足之处,及时的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所以,在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感受,积极有效的引导中小学生往良性方向发展,为祖国培养有力的人才。

(3)正确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信仰。习惯了就会养成自然的行为,记得曾经有一位名人这样说过:“没有任何一件事不是习惯所做的或不能做的”。习惯就是成自然,要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以此为目标努力奋斗,这样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美国的教育就让那个我很受启发,美国的孩子从小就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有所规划。在我国,很多家长往往对孩子的物质需求百依百顺,甚至是为了上各种补习班耗财耗力,从而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孩子心智仍在成长时,要注重培养其坚强的内心,诚实的品性和认真刻苦自学的能力防止他们在收到挫折时束手无策,心理脆弱而不能接受事实,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工作闲暇之余,要经常关心孩子的成才,有些家长自己的确很重视孩子的学习, 却常无暇顾及。早出晚归,孩子或睡得正香, 或匆匆一面, 家长不参与学习生活, 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句空话。有时, 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培养, 常常从学校开始, 到家里就结束了。于是, 有些孩子在学校能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而第二天却交不出回家作业。有时孩子在学习上遇到挫折, 却没能及时发现, 给予指导鼓励, 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家长应督促其养成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有时不妨“委屈’”点, 做做孩子的“学生”, 帮助孩子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或对某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假装迷惑,要求孩子去解决。总之,家长在闲暇之余陪孩子看些益智节目或者玩些益智游戏,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自己主动学习各项知识,有了兴趣有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孩子本身才会对学习产生积极性,想方设法使孩子因学习而产生愉悦感。这对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大有好处。

(4)充分重视网络在中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影响。现今的社会是网络时代,中小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有时会阻碍孩子的正确视线。由于中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直接从网络获取的信息是未通过筛选的,有些不良信息就这样进入中小学生的思想。因此,家长与老师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上网用处,利用互联网的娱乐的优势,使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信息网络,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娱乐结合在一起,从而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性的影响。因此,要把网络充分利用起来,使之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切实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做好孩子上网的有力助手。

四、总结

总之,对于中小学生说谎的恶习,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双方面的努力,发现这种现象就要及时的扼杀在摇篮里,也是根治祸起的关键。“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对孩子要从小就教育,说谎是一种极其不良的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同时也会失去他人对自己的信任。要告诫孩子做人要诚实不要撒谎来达到个人目的,更不要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去骗别人。再者,对孩子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多放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思想政治,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的看待当代实事,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用一颗宽容的平常心把孩子们培养成拥有诚实的品行, 顽强的意志, 远大的抱负的一代。

参考文献:

[1]黄高贵,曹蓉倪,金昌.435 名中小学生说谎量表测定意义初探[J].研究期刊,2006.

[2]虚世鼎,李万兵.当代青少年说谎成因和教育[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7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所积淀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德智统一,以德统智,带有一种民族的、独特的、重伦理价值取向的特色。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一种伦理型文化。在历史上,它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久远而又深刻的,对当今人的思想同样影响至深,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如何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 并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包括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等形式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兼容了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家之长的理论体系。儒家的王道, 法家的信赏必罚, 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构、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等的影响,都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礼教思想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了统治地位,“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 等思想当然成为封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当今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有重要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哲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在《中华文化》发刊词以及《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研究》中指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民族中是仅有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顽强。

2.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中华民族不仅是胸怀远大理想的民族, 而且是一个执著理想、为理想献身的民族。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把贵贱平等、上下同一当作自己的旗帜, 并为大同理想的实现进行了不掘不挠的斗争。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残,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文化的现代化是立足传统, 而不是抛弃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表现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彰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1.利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人们克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社会关怀的实质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弘扬社会、国家、人民的利益至上的群体思想,并身体力行之。

2.“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乐观进取精神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人在提倡淡泊心境的同时,鼓励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拼搏创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灵魂。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并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难而上,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完成人生夙愿,是我们民族教育的立足点和精神归宿。

3.古人强调“天人合一”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树立青年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要有意识的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的崇高境界。

4.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倡注重尊重别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提倡朋友间真诚相处,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品格道德的完善,注重“知”、“行”统一;强调“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这些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5.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用传统文化中的明辩义利思想,端正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倡导“谋天下之大利”的思想,结合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以教育和指导,加强青年一代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突破。

(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诚实信用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中华民族一向重视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沿袭下来的道德信条。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多注重圣贤、君子的培养教化,对人个体品德的要求几乎达到很高的境界。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虽然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但却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为信”。传统文化可谓对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为意义深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社会氛围也成为我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充分理解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把古训名言的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以真正进人诚信的殿堂。

(三)中国传统文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屡见不鲜。从孟子“仁政”思想到道家的“ 无为而治”,再到康有为的“ 大同社会”,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和企盼“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尤其值得珍视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思想。“不同”而“和”才能和谐统一,如果不讲“和”而只去求“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孔子的宝贵思想要求我们积极看待差异和矛盾,并发挥不同个体的各自特点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产生精神动力的源泉。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以活动为载体,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

1.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系列报告,与广大受教育者面对面的交流,让其从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采用“走出来”的方式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

2.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如红色旅游、参观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参观基地,通过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仁爱包容,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大众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毋庸置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载体,把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文献读物、电视节目等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其形式容易让广大群众接受,效果比较明显。在大众传媒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具有优秀文化内涵和魅力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培养民族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重要意义。

(三)国家要重视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虽然某些方面影响和限制了我们的思维和竞争意识,但这种思想却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国家应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裨益,优化传统思想,把握其正确方向。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学者研究表明,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目前,许多西方著名大学纷纷开办孔子学院, 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 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把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总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在今天仍然能给人们有益的启迪,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建构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是不可估量。迎着十的春风,我们要立足长远,与时俱进,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有效的手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去, 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亚松.东方人性格地图[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8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 并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包括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 又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等形式存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同时兼容了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家之长的理论体系。儒家的王道, 法家的信赏必罚, 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念、心理构、道德规范、人生理想、哲学、宗教等的影响,都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颇为深刻的。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礼教思想始终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了统治地位,“ 三纲五常”、“ 君权神授” 等思想当然成为封建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当今的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也有重要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哲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在《中华文化》发刊词以及《传统文化的宣传与研究》中指出: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五千年文明史,在世界民族中是仅有的。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我们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的顽强。

2.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中华民族不仅是胸怀远大理想的民族, 而且是一个执著理想、为理想献身的民族。几乎历次农民起义都把贵贱平等、上下同一当作自己的旗帜, 并为大同理想的实现进行了不掘不挠的斗争。浸润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大同”思想中的全人类之间那种不分贫富贵残,充满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崇高理念和精神,则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必然归宿。

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文化的现代化是立足传统, 而不是抛弃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表现

(一)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彰显出尤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青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1.利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思想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帮助人们克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错误思想。社会关怀的实质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国家结合起来,弘扬社会、国家、人民的利益至上的群体思想,并身体力行之。

2.“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乐观进取精神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人在提倡淡泊心境的同时,鼓励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拼搏创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和灵魂。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并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迎难而上,以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完成人生夙愿,是我们民族教育的立足点和精神归宿。

3.古人强调“天人合一”

“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树立青年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观,要有意识的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进入“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的崇高境界。

4.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倡注重尊重别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提倡朋友间真诚相处,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品格道德的完善,注重“知”、“行”统一;强调“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这些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5.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用传统文化中的明辩义利思想,端正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倡导“谋天下之大利”的思想,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加以教育和指导,加强青年一代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实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突破。

(二)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了受教育者的诚实信用意识和社会道德水平。中华民族一向重视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华儿女自古以来沿袭下来的道德信条。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多注重圣贤、君子的培养教化,对人个体品德的要求几乎达到很高的境界。从历史观的角度来看虽然强调了个人的品德,但却在当时社会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为信”。传统文化可谓对诚信教育比较重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为意义深远,“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社会氛围也成为我们追求的精神境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要充分理解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把古训名言的道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以真正进人诚信的殿堂。

(三)中国传统文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思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屡见不鲜。从孟子“仁政”思想到道家的“ 无为而治”,再到康有为的“ 大同社会”,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国人的理想和企盼“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对和谐理想的追求。尤其值得珍视的是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思想。“不同”而“和”才能和谐统一,如果不讲“和”而只去求“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孔子的宝贵思想要求我们积极看待差异和矛盾,并发挥不同个体的各自特点和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体的和谐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关系产生精神动力的源泉。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

(一)以活动为载体,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广泛性。

1.应开展多种教育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系列报告,与广大受教育者面对面的交流,让其从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采用“走出来”的方式拓宽受教育者的视野。

2.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营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如红色旅游、参观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参观基地,通过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集体主义,民族团结,仁爱包容,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

(二)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大众传媒覆盖面广,影响力强,传播速度快,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毋庸置疑。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载体,把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电影、文献读物、电视节目等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因其形式容易让广大群众接受,效果比较明显。在大众传媒较为发达的情况下,具有优秀文化内涵和魅力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对培养民族精神,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9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作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重温“两个务必”,并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胡锦涛同志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他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1]两年过去了,我们重温胡锦涛同志的讲话精神,并用讲话精神指导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这对于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仅就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问题作一探索,以就教于理论和实践界的同仁。

中华民族倡导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四代领导人倡导的艰苦奋斗精神,既为我们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底蕴,又为我们的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既强调了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又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规范。加强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时代需要,是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关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要求的具体措施之一。

二、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的国情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早在1957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2]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时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学、科学、文化都落后”。[3]江泽民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条件下仍然强调:“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综合国力还不强,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不少困难和新的问题,而且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4]胡锦涛同志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强调:“我国是一个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1]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资源少,经济、教育、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这就是国情。这个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必须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教育,这个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在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加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我国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要求必须加强中小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的确,我国通过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实践,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必须注意,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的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更何况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不断地削弱我们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商业广告、各种舆论宣传,引导人们高消费、超前消费、贷款消费,人与人之间形成攀比之风。值得警醒的是,“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一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1]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影响的结果必然使中小学生离艰苦奋斗精神越来越远。

再从中小学生本身来看,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也令人堪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大多数家庭都不会再为衣食发愁,这是事实。要看到我国城市95%以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掌上明珠,地位越来越高,平时怕孩子饿了、冷了,怕同学瞧不起。结果在孩子中形成了一些与艰苦奋斗精神严重背离的现象。据调查,城市里的中小学生穿名牌、用名牌,食不厌精,不怕花钱的现象超过了成人;他们平均每月的零花钱在100元以上,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给的钱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安排。特别是一些全封闭的贵族学校,平均一个孩子花销在伙食费以外的竟高达300元以上。同时,孩子之间攀比之风盛行,不管有没有条件,别人有的,自己一定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这在一些贵族学校特别明显。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60%以上中小学生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概念,家庭、学校、社会这方面的教育都有弱化的趋势。因此,中小学生的消费现状、教育现状,都要求必须强化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三、关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对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只是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行为与习惯”栏目中提出了“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遵守社会规范”栏目中提出了“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只是在分目标中提出了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我与家庭”的栏目中提出了“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在走进世界栏目中提出了“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案例3“买与卖”的活动中提出了“培养合理的消费观念”。这就是小学阶段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内容。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中提出了“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的“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栏目中,提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忧患意识。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仅在“经济生活”的内容目标中提出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提示与建议”中提出了“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转贴于 应该说,目前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中都涉及了艰苦奋斗的内容,但笔者认为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

而在现行的部分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中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仍有不足之处。某版本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第十一册第九课《勤劳节俭》中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整个讲述不足1 000字。总的说来,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方面,无论是目标要求还是内容要求,都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加强。

虽然,我们教师也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但在近年的中考中涉及相关内容的并不多,而高考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应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笔者建议,首先,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应当在课程目标上强化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应当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科学地强调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要求。特别是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首先在课程标准中强化,仅仅靠在课程目标的分类目标栏目中的一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其次,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部分现行教材的内容不是分量太重,而是分量太轻。笔者建议,在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都应该增设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更应强化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这个阶段应当把艰苦奋斗教育相对集中,至少每一学期有一课的内容。高中阶段,则要从国情、现实、传统各个方面进行艰苦创业的教育。

再从教育方式来看,笔者认为小学阶段主要进行感性教育。比如讲故事、看实物,从父母身上着手,使儿童从小就明白勤俭节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艰苦奋斗光荣、铺张浪费可耻的思想;初中阶段则坚持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并从传统人物、先进人物以及身边的艰苦奋斗的事迹来进行教育,通过这种教育上升到一定的道德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高中阶段,则是通过系统的理性教育,使学生明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使高中生自觉用这种传统要求自己,把这种传统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律令,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使这种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还应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进行强化。一是每一学期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考试评价应有的相关内容;二是小学、初中、高中毕业考试评价要有相关内容;三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的升学考试评价应有相关内容。不能把这个内容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通过考试评价强化学生的意识,增强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实效。

除此以外,在中小学相关的课程与教学中,任课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一个对中小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学校系统工程。当然,整个社会也应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只有全社会都来努力,才能使中小学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N].人民日报,2003-01-03(01).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10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s on wheth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Constituen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WU To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Abstract Exp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effective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whether this is due to the neces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cludes relationships exist, or becau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it? Inquiry found that the reason is that the premise of some unresolved issues. I believe that the general conclusion can not be given, should be divided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small environment" to specific analysi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cess; controversy; constituent elements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无法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其提供物质基础,更为其顺利进行直至受教育者的真正内化于内提供精神支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展开及目的实现的必要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界定与划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而目前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研究尚无定论,众说纷纭。本文力图剖析学界观点的分歧,并探讨其深层原因。

1 学界对于该问题的主要分歧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界定与划分的研究时日已久,早在学科初创时期就有学者提出三要素说,在学科发展时期出现了四要素说,在学科繁荣时期有的学者还提出了五要素说、六要素说、八要素说等等,这其中争议最大的便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关系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要素还是外在条件。

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如,陆庆壬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①这些构成要素。甚至有学者就这一问题明确指出:“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然而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则是不适当的。”②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教育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体构成。”③还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体一要素”说,“三体”即三个相互并列的实体: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一要素”即教育媒介。④

2 争议产生的原因

笔者整理分析,以上两种主要观点都承认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多种要素的运动组合相关,这些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境等等,但是对这些要素归属位置和相互关系的认识稍显不同。其争论的关键在于虽然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时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空间是何关系,是包涵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抑或是其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时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两种主要观点产生争议的原因在于对一些前提性问题的理解存在不同,而最大的前提就是必须得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一概念进行界定,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究竟是什么。而这个界定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行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的环境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在充分考虑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对环境的积极能动作用的基础上,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这里指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相独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活动和发生作用的外部空间,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和全过程产生影响的环境。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影响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就像一个大锅盖一样笼罩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外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广泛、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小环境,是指教育主体有目的倾向性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选择、加工甚至重组的小氛围、小境遇。通过这种加工改造进而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人们,可以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心理氛围(也可以说成是心理环境)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这种小环境(内部环境)的选择性、创设性和调控性都是出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能、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目的。由此看出,所谓的“大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可以叫成“外环境”,而“小环境”则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我们也可称之为“内环境”或者说是情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否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成要素这一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于不同应用情况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 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小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小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关系应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从宏观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第一,从系统论角度出发,系统论强调关联性与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独立系统,内含众多子系统,同时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这一外在空间内运行,利用“大环境”下的各项物质条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第二,从反面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囊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多维教育时间与教育空间诸多要素,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覆盖庞大的内容体系,包涵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开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影响因子与精神影响因子。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作为一个如此多元的环境系统,只能也必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得以存在和运行的必要外在条件,而不可能作为其内在组成部分而存在。

从微观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要素。第一,从内外因角度分析,内外因不可或缺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并共同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具有选择性,它能够被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所认识、理解、利用和改造、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既作用于教育者又作用于教育对象,并且共同制约着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服务。教育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的选择性体现在,教育主体所创立的具体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所派生出来的,并且教育主体会在选择的过程中选择积极的、适当的、能够适应环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条件,在教育“小环境”的作用下,结合人的品格发展规律和教育对象自身特点,开展多层次教育,使内外因能够真正统一结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实践活动中。第二,从自觉影响与自发影响的角度分析。我们知道,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教育主客体的教育活动都必须在教育大环境下进行,这种教育大环境往往是既定的,但这种大环境中存在较多的自发因素。现代教育强调人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强调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面对大环境中的诸多自发因素,教育主体可以对其进行有益改造,通过选择、利用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来规避或减少大环境中自发因素的影响,以自觉性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第三,从人的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来分析。不论是原有的思想品德状态,还是新的思想品德状态,都离不开教育“小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下的自发因素需要靠创设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来得以优化,教育主客体的自觉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创设和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而得以发挥,这种经过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环境”自身也成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它对教育对象的熏陶感染有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诸要素。

注释

① 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116.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例11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74-02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来看,就其个体来讲,对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享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其社会来讲,对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奥数高压环境的介绍

目前许多小学生处在以奥数为代表的高压环境当中。奥数是一种具有较高难度的、要求解题者具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竞赛数学,对学习者有一定的能力、知识、心理素质等要求,不适合在小学教育中普遍性、大众化、规模式推行[2]。奥数的竞赛训练和考试形成了一个应试教育系统,并和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在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格局下,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升初”就近入学模式正逐渐被打破,奥数成为重点中学择取学生的重要条件。由此极大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精神处于长期紧张状态,挫伤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损害了其身心健康。奥数成绩与学生的升学和择校相关联,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选拔机制加重了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负荷,事实上强化了应试教育的倾向,无形中为小学生的成长制造了一个高压环境。

自奥数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愈加普遍化和规模化以来,就存在奥数“存废”的争论。近年来,这种争论更为激烈,许多地区的教育部门也多次叫停奥数,但是奥数却是年年禁、年年办,从来没有销声匿迹[3]。那么在目前来看奥数教育还不可能完全被取缔,奥数高压环境下的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普通情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此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研究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现阶段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并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探索不同教育者群体所适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多管齐下破解奥数高压下思想政治教育难题。

二、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就目前来看家长、老师和小学生所处的是一个奥数高压环境,另外所处的又是一个奥数变革的时期,即奥数“取缔还是坚持”的存废争论相当激烈、奥数教育模式尚在探索完善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从学生的层面讲,学生的思想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社会中关于奥数“存废”的讨论也相应的对小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生的简单思维认识下,除了部分数学天赋出众在奥数中有所作为的学生外,大部分小学生都认为奥数不是“好东西”,奥数应该废除,他们学奥数完全是由于家长意愿,许多不考奥数地区的小学生要比他们这些考奥数的学生轻松许多。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思想认识显现出更多的复杂性、特殊性与突变性,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排斥甚至抵触心理。

从教师的层面讲,奥数与教师评价相挂钩,有的教师还处在奥数的利益链中,工作过程中的压力、追求利益的心理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教师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认真履行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义务。相比于这种“无为”的做法,后果更严重的是“错为”,即采取极其错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事件、江西进贤二中“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试”事件等。教师“为人师表”的社会角色使得学生对教师有着由衷的尊敬与服从,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影响程度更高。所以说,教师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具效力和示范性的,其积极效益大,消极影响也很大。

从家长的层面讲,奥数对家长所造成的压力甚至超过了孩子的压力,并且,在奥数存废的讨论环境中,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许多家长认为奥数应该废除,开始认识到奥数并不利于自己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但是又在“小升初”机制的压力中,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考试中占据一个有利位置,从而升入重点中学,又不得不迫使自己孩子学习奥数。巨大的压力加上对奥数的“爱与恨”使得许多家长对孩子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式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家长自己摸索并使用了许多新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却是偏离了教育规律。

三、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

目前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家长、教师等小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要求却不紧迫不明确。另外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实际水平较低,这就加深了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根本矛盾,并使得矛盾复杂化。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有一系列具体矛盾。

(一)教育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4]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一般是通过教育者传达给受教育者的。因此教育者对社会要求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多数情况下,教育者与社会要求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小学老师等直接教育者在功利主义的巨大影响下不能完整地践行社会要求,更有甚者忽视社会要求,特别是许多小学教师仅仅出于职业要求而例行公事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无疑减轻了传导的力度,影响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4]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他们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于教育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小升初”中的奥数考核使得教育者家长和教师以及受教育者小学生都处于巨大的压力环境下,一方面学校里学生与教师会产生矛盾,学生会抵触教师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在家庭中,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可能会不正确,家长与小学生也会产生这种矛盾。

(三)个人经验与教育过程中对之重新评价之间的矛盾

奥数的高压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与方式方法改变。对家长来说,上一辈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压力环境。对教师来讲,以前的教育经验在现在的奥数压力环境下教育实践中也不再有效。

(四)受教育者的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4]

小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处于萌芽时期,急需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达的各种精神养料来引导其成长,但是奥数的压力环境不仅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还额外增加精神压力和负担,小学生刚刚萌芽的思想缺少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四、奥数高压环境下教育者应采取的正确做法

(一)家长

首先家长应摆脱教育的家庭化倾向,所谓教育的家庭化倾向就是指家长传输给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是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事,其具体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家长期望过高;在实践行为上,家长的意志就是学生的意志。这种倾向在中国传统教育观中犹为普遍。奥数的高压环境下,更具功利性和比较性的“小升初”考核方式加剧了这种倾向。现在,小学生受到家庭内外的压力。所以,家长应该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淡化孩子学习与整个家庭荣誉的关系,从学习乐趣的方向去引导去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真正起到家庭教育的引导作用。

其次,一些家长对孩子溺爱。家庭对孩子的溺爱是一种变相体罚。家庭外部巨大的奥数压力和家庭内部的溺爱氛围产生冲突,其结果就是孩子思想性格发展的不正确性。另外孩子易把在外面受到的压力转移到溺爱他们的家长身上,从而造成家长孩子间的矛盾,更促成小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排斥。所以溺爱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避免的,家长可以合理地给孩子减压,时常从教育的效果来反思自己是否溺爱孩子。

再者,奥数的高压环境使得家长在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许多家长就会从许多家庭教育书籍中获取方式方法,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各种教育方法。这样的结果非但不能使小学生成为书中的那些成功人士,还会造成小学生思想的混乱。由此看来,家长应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二)教师

在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需要做的就是避免“绿领巾”等教育事件的发生。教师在施行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前,应该首先考虑责任,做到充分的试验与评估,全面考虑这种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果。另外,小学教师应该处理好工作压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奥数等考核方式对小学教师造成了无形的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能转化到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更不能转嫁到小学生身上。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合理的释放自己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有效地投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此外,小学教师还应该正确处理功利取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部分地区的奥数环境中,教育事业存在着一定的利益链条关系。教育是公益性的事业,教师如果身处在一定的利益链中,那么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可能会发生扭曲。所以,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把教书育人的职责放在第一位,淡化利益取向,加强自身自律;另一方面,重视社会对于奥数高压现象的矫治作用。努力形成社会外部的有效制约,如加大媒体曝光程度,加重违规事件惩处力度,提高教育部门的监管强度等,多管齐下遏制奥数高压的愈演愈烈。

(三)大学生家教

在奥数作为“小升初”的考核条件后,许多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家教老师。而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教育者就是大学生家教。大学生家教相对于家长、小学教师等教育者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会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因为大学生年龄与小学生相差不大,代沟问题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与大学生家教老师更为亲切,他们之间的交流更多更具实际性,大学生家教老师可以从这种交流中发现其家长和教师不能发现的思想问题,对于大学生家教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小学生也更乐于接受。所以,大学生家教可以利用这种亲切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大学生家教拥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并且对教育理论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大学生家教老师可以在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把正确的理念传输给孩子,可以采用较为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

第三,大学生家教老师在小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分别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思想状况。一方面可以为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孩子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向孩子传达家长的思想政治教育意图,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家教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起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家教过程中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固桥梁。

五、结束语

奥数作为“小升初”的基本考核方式,使得小学生、家长和小学教师都处于一个高压环境之中,在此环境下,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更多的困难,我们应正确认识奥数高压环境,理性看待奥数高压环境下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科学把握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矛盾和规律的基础之上,各方面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实现正确有效的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发展全面的优秀人才。我们相信,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奥数教育最终会与素质教育实现较好的结合,小学生所处的奥数高压环境会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

参考文献:

[1][4]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游安军.关于“奥数”存废的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14:87-92

[3]董冠华.透视“小升初”的“奥数”困境[J].陕西教育,2011,7-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