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讲课的基本要求

讲课的基本要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17 10:07:07

讲课的基本要求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1

(一)依据大纲、紧扣教材

由于职业中学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们在复习教学中,凡是教材范围以外的内容不能讲。在资料泛滥、题海横溢的当今,对资料要有所控制。我们既不要不加选择地把资料塞给他们,也不要让他们自由地从网络上搜集。由于各种复习资料基本上都有三种缺陷:(1)基础知识仅是概念、公式、定理等的罗列,不能在基础复习中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产生飞跃。(2)题目选编各有利弊。(3)缺乏具体的针对性。实践证明,那种脱离课本,只热衷于各种资料的复习肯定是效果不明显的。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学好、用好课本,紧扣教材组织复习。

紧扣教材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课本的某一内容,它涉及了哪些技能、技巧,这些技能、技巧是怎样在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复习题"里反映出来的。第二,认真分析教材中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接受与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哪些又可以作出不超过教材范围的引伸。据此决定采用什么方法组织复习,决定选择哪些习题组成习题系统,这也是选用习题的原则和根据。第三,重视分析教材中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关知识,教材上是分节安排的,复习时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不能象课本那样化整为零,而应是聚零为整。要把一章或一单元的知识,由点制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组成体,纵横交织,从而使知识系统化、立体化。第四,着重研究知识与方法的综合应用问题。

(二)注重双基、培养能力

基础知识往往被人们看作是简单的内容,但实际上它既包含简单内容,更重要的是有不简单的基础知识,就是普遍而又有很强适应性的知识。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能源”,能力是知识的“深化",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这是以有限统帅无限,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抓好双基,具体地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基础知识都有一个形成过程;功夫要下在过程上,不要下在结果上。复习中,重要的不是补知识,而是补过程,复习时要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内涵、外延告诉学生。

(2)要讲知识的内在联系,即讲知识结构、知识体系。

(3)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要给予高度重视,要训练达到技巧、技能的程度,这种训练不是简单、重复的运用,而应选择特定、典型的题目来练,并及时反馈,以提高“效率",要知道知识、技能、技巧,能力是要有学生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在抓好双基训练时,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最基本的要做到:

A、不能只背课本,要能自己去找规律性的东西。

B、重视“迁移知识能力的培养”(把学到的东西在一个新的类似环境中加以运用),要善于找新旧知识的联系,要有想象力。在能力培养中,尤其是培养应变能力。物理知识往往是课内与课外密切相联的,这就要求平时的复习教学,要把学生兴趣爱好、注意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应变能力。

二、复习采用“三段”法

第一阶段:从课本讲完到一星期时间内,着重抓纲务本,要求系统复习,全面讲,注意双基,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综合性,要巩固"知识点",揭示“知识链",编织“知识网",‘建立知识结构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解决知识、基本技能问题,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切实过好双基关,方法上采取讲—练—讲的方法,以讲为主。

第二阶段:第二个星期内,主要是巩固提高,要求重点复习,专题讲,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和疑点,进行复习讲解,讲解时,既要有深度又要有难度,注意解决知识漏缺,要侧重于解决学生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方法上采取练—讲—练,以练为主。

复习时,在“综合"和“应变"上要狠下功夫,要选择适量的有基本知识巧妙组合的多内容、多过程的题目,纵向联系要广,横向跨度要大,题目的构造要新颖,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三阶段:第三星期内,要求自学复习,教师画龙点睛地讲。这一阶段,要充分相信学生、放开学生,要给他们主动权,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时间,找准问题进行复习,老师仅是到场指导,进行答疑,或对共性问题专题辅导,画龙点睛,解决问题,加强知识间有机联系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的能力及应变能力,其方法是练—考—评,以评为主,以评带讲,达到深化知识、扩充知识、升华知识的目的。不要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捆住学生手脚,一味地讲,老师用心良苦,结果却适得其反。

三、讲究科学、精心组织

毕业考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考查知识和思维方法,而能力正是知识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因此,复习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很讲究的。复习课不象上新课那样有固定的教本,我们的原则应该是根据课本但高于课本,坚决不照本宣科,做简单的重复,因为单纯重复课本有下列弊端:时间不允许,提不起学生的复习兴趣;不利于系统整理,全面疏通;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科学的复习方法,应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的使学生在知识与方法上双丰收,这就要求:讲究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精心设计,精心组材

根据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复习原则,根据注重双基,培养能力的复习目标,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精心组合复习内容,精心设计复习方法,精心选择习题系统(广、小、精、活,要题型新颖,构思巧妙)复习时,既要注重于本节课所要达到的复习目标,又要从整体系统上去考虑本节的内容,在整体上所占有的地位,以及与其它内容纵横联系。

2、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讲主要是讲思路、讲规律、讲联系(纵、横)、讲方法,不要就题论题。讲要讲在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理解错的地方,讲在学生似懂非懂、易被忽视的地方,讲在学生只知其一,不只其二的“二"上——“二”往往是作者在构思上独具匠心的精巧之处,讲要讲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跳的地方。讲要讲出新意,讲要详略得当,切忌面面俱到,针对性不强,空耗学生宝贵的时间。但应注意超出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水平的不讲。要开辟第二课堂,搞讲座,要给学生讲学习方法,要讲思维方法。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能力素质的提高来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思维方法:定向思维—变向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交错思维—交替思维;跳跃思维—规则思维;自在思维—有限思维;同步思维—单一思维。

练要练准确、练速度、练规范、练技巧,让学生动手、动口,独立获得知识。要把讲寓于练习中,必要的讲应是点拨式,而不是满堂灌。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2

这是高中历史最基本的课型,也是最常见的课型,即教授新课。基本方法是采用“1251”教学模式。即一堂课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教师精讲20分钟,反思训练5分钟,自主消化10分钟。

(一)问题驱动,自主学习(10分钟)

1、教师根据课标和考试说明对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提纲,做到教学目标问题化,并辅助以学案。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完成对课时内容的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

2、学案上基本内容的填写以课下为主,课堂上整理记忆知识为主。

(二)师生互动,教师精讲,知识梳理,点拨归纳,解决疑难(20分钟)

1、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自己不能理解的重点、难点和疑惑问题,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好指导。

2、对学生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要精讲,点拨归纳,解决疑难,突破重难点,重在方法的指导上。

3、教师引导学生构建本课知识结构,进行小结,总结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练习巩固(5分钟)

1、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学生设计情境新颖、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或直接引用高考试题、典型模拟题,进行同步目标的巩固训练。或由学生自己编写训练题,这样,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会更深,记忆更清晰。

2、学生要独立完成问题解答,教师要检查练习效果。

3、教师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剖析例题,点拨思路,提炼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解题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消化,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梳理,强化知识记忆,沟通知识联系,反思所学,升华认识,真正把课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记忆的知识,才能在大脑里留下永久的痕迹。

二、历史导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导读课也即“自学导读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学导读法”教学更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生要独立思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让学生去听、去读、去学、去思、去说,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重点启发反馈总结练习巩固”为基本结构的“自学导读学习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导读提纲,指导阅读

教师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让学生默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在学生结合导读提纲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难点、疑点问题做好标志,以待小组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要以问题形式出现,要有针对性,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组指定一位学生记录讨论后的结果,以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位学生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在此争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交流结果作评议,肯定成绩,并进行适当的指正。

(四)重点启发

“自学导读课”的主要思路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看不懂的,由教师去讲解。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后,教师适时进行重点启发,精讲学生讨论后仍存在的疑惑点、重点、难点,并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以及知识的纵横联系。师生可以互相质疑,以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步骤后,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时教师可指定几位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教师进行肯定、补充或纠正,并且板书出课文的知识要点及线索,使课文知识系统化。

(六)练习巩固。辅助适当的练习题,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

三、历史阅读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新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识,这些知识教材都没有,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历史阅读课型就是要求大量阅读课外历史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师指导是关键。我们提倡“海量阅读”,“快乐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制定阅读计划,阅读哪些历史书籍,如何与教材、高考联系,阅读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学生借阅读名义看不该看的书。像专家推荐的中学生必读的100部书,四大名著、名人传记等文学或历史书籍。

2、学生课外自我阅读是主体。知识的掌握和内化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学生要制定阅读计划,每星期阅读一点,积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获。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积累,多动脑,多思考。教师要检查学生的阅读和摘抄情况。

3、教师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课,但必须指定阅读内容,拟订出阅读提纲,设计一些新颖灵活的问题来带动。为检查阅读效果,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检测,问题力求题型多样,作为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手段。师生可以共同阅读、讨论历史知识、质疑历史。阅读时既要注意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又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历史讲评课课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讲评课是在学生练习或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反馈信息,从而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能力、技术、习惯、规范等方面的缺陷进行教学矫正的一种课型。

(一)教学目的

1、抓住学生训练中暴露的知识缺陷,回扣知识,夯实基础。

2、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方法,总结一般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解题能力。

3、抓住共性问题,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习惯和考试技术,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课堂结构

1、试卷评价。包括试卷的总体评价、难易度、知识点的考察,错误因分析和归类,各个试题的得分情况统计。这是上好讲评课的前提。

2、出示学习目标。错题本身不是教学目标,解决通过训练诊断出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才是教学目标。

3、分析讲解。找准错因,师生互动分析,着眼目标达成。

(1)析错例。引导学生暴露其思维过程,抓住错因进行答卷失误分析。

(2)讲思路。引导学生把握题型特点、题目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解题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视从错题所涉及的知识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题目,分析基本解题方法和技巧。解题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4)探规律。即归类讲解分析,对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解题规律,规范解题流程,纵横联系,真正使学生触类旁通,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5)求变化。讲评试题不能就题讲题,要借题发挥,善于将原题进行变形,力求一题多变。如对考察的知识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训练设计;对原题的设问方式、限制条件进行变形设计。这种变化有利于学生分析比较、正误对比,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做题能力。

(6)求规范。要求学生规范答题,向规范化再要一个分数段。

4、补救、强化性训练。学生做错的试题,说明对这个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需要强化练习,因此,教师要再精选一些习题,针对共性错误进行补救训练,以练促思、练中悟法。

5、总结。以应用为目的,总结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类型题的做题方法和规律,力求学生不再重蹈覆辙,力求满分卷。

(三)几点说明

1、 高质量的试卷批改是讲评课的前提。

2、 坚决禁止对答案式、就题讲题式的讲评方法。

3、 讲评过程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讲是精讲,要在知识、方法、思路、规律;防止教师一言堂,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去审题、去分析材料、去动手组织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分析归纳。

五、历史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复习课包括日常学习中的单元复习和考试前的综合复习。复习课要切实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教为主导体现在评析、点拨、引导归纳;复习课要始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读思考、归纳构建、训练总结;训练是复习课的生命线,无论是知识巩固、体系构建,还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训练中完成,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训练的目的是巩固知识。

(一)历史复习课的目的

1、夯实“双基”。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检测,使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

2、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求融会贯通、透彻理解。

3、培养能力。通过强化训练,使知识指向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等能力。

(二)课堂结构

1、学案(提纲)导学。教师课前首先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导学提纲(学案)。提前发给学生,交待自学任务,让学生依据导学提纲先行进行复习。(复习提纲的内容主要有:考点分析、目标要求、知识结构、训练题组)。教师收集反馈信息,依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

2、出示复习目标。主要是对知识点掌握与应用的要求、标准。复习内容本身不是教学目标。

3、复习目标问题化、情景化,以问题带复习,以应用带复习。进行基础性诊断训练(精选基础性、典型性题目),或把课本内容题目化,覆盖重点、易混淆知识点和常规解题思路、方法、题型。

4、精讲点拨,构建体系。针对诊断情况进行精讲。精讲内容主要是复习的重点、难点、易混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精讲要讲出新意,要在“知新”与“提高”上有所突破,开阔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师生一起归纳、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5、强化训练。精选典型性、针对性的试题,创设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6、总结。根据复习目标归纳、升华,形成知识、方法体系。

(三)几点说明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124-02

从高职数学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精讲善练”,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把教师精辟的讲解与学生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地增加课内练习,减少课外练习,减轻学生负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

一、精讲善练的教学意义

教学时间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明确牢固,就必须精讲。但这只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因,还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不引导学生善练,学生就无法把所讲的化为自己的东西。就不能正确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就不能形成系统而牢固的知识。那么,如何精讲?如何善练?如何把讲练灵活地交错进行?这是我院数学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二、“精讲”的内涵与原则

1.何谓“精讲”。简单地说,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把“钢搭在刀口上”的讲解,就是精讲。“精讲”不等于“纵情多讲”。它反对主次不分,详略不当;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反对旁征博引,节外生枝,贪多求全,蜻蜓点水。问题不在于一次讲得多,讲得广,讲得深,而在于及时让学生有实践机会,在实践中检验他们的知识是否正确。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企图一劳永逸地一次讲深、讲透,只能是幻想,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精讲”,也不是“一味少讲”;当讲的不讲,也谈不上“精讲”。对于“主要的东西”,还是应该花大力气把它讲清楚,讲透彻。

2.“讲精”的要求与原则。

(1)“精讲”的要求。“精讲”要求遵循教育方针的精神,以矛盾认识规律作指导,以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深度和广度作标准,按照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现状,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分清主次、难易,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地灌。“精讲”应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即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精华,抓住概念、定理、方法的核心与实质,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实效。

(2)“精讲”的基本原则。讲解必须正确。显然,这是精讲的基础。集中力量讲重点、难点、关键,不平均使用力量。这是精讲的重要特征。讲解富于启发性、思考性、概括性。既能扩充学生思考和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从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到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且有课堂练习的时间,这是精讲的又一特征。语言简练、精辟、确切合乎逻辑,并且善于运用语言特色,生动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画龙,教师点睛。这是精讲的形式。

“精讲”与“略讲”,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精讲”与“略讲”的内容,是进行精讲的关键所在。关于精讲的内容上面已述。关于略讲的内容,一般是学生已学而不熟的问题,为导入新知识,必须联系的旧知识等。要有所为,就要有所不为。精讲必须有所不讲,对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教材以外的内容,必须“割爱”。对于通过学生自己的练和思考能获得的知识,要放心放手,不包办代替。反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之风,是精讲的思想基础。

3.如何“精讲”。如何精讲,这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这里,仅就一些有经验的教师的共同做法,归纳得出下面几点:①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在思想上、情绪上、内容上保持紧密的联系,师生一道共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自己的劳动,不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②在讲解过程中,要能直接显示出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有时还可以指出考虑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或考虑问题的步骤。③教师的讲解,从本质上说是做矛盾的转化工作。讲解要做好直观与抽象、简与繁、难与易、形与数这些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的转化。要注意分散难点,对于关键、难点可以化成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加以解决。注意直观教学,注意模型教具的使用。④提问要简短、明确,而且是所讨论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或关键所在。冗长不着边际的再三说明、反复解释,或者单纯的教师独白,或者是模棱两可的发问都是“精讲”所忌讳的。

三、“精讲”基础上的“善练”

课外、课内的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是学生把前人积累的知识深刻而熟练地化为自己的知识的重要一环。通过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提到练,一个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布置大量的没有经过选择的课外练习。殊不知,动手、动口、阅读课文都是练,思考过程也是练。课外需要练,课内同样需要练。课内、课外的练,是相互联系的两种练习形式。目的相同,作用有别。一般地说,课内练,在于消化当堂所讲知识的基本内容,理解并初步学会有关的基本技能。课外练,在于牢固地掌握知识,综合地运用知识,将技能形成技巧。当然这样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实际上就课型来说,有“讲练课”与单纯的“练习课”之分,“练习课”就不受上面划分的约束。下面着重谈谈课内的“练”。

1.课堂“练”的实质与目的。课堂练的实质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一种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课堂练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缩短并加速领悟知识的循环过程,使学生的工作能力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

2.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要求。要达到上述目的,使课堂练习不流于形式,要求教师对课堂练习从内容到形式作精心的设计。设计应以认识规律作指导,服从于一堂课的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实际。练习不在多而在精。形式要灵活多样,变化多,富于思考性。问题不宜过深、过繁,而应以基本训练为主,逐步由浅入深地过渡。要注意以旧带新,新旧结合。要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多练。重要而不熟练的内容要以讲练结合为主,集中练为辅。此外,课内练,也有一个长打算、短安排的问题。这就要求根据一节、一章甚至全书的基本训练要求,定出各阶段训练的重点,使练既系统,又有步骤。

3.课堂练习的多种形式与作用。课堂练了具有课外练习的基本作用外,还有着它独特的作用和灵活的形式。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在课堂上讲得生动扎实,学生学得主动活跃,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就作用来说,一般地有巩固性的练习,用以巩固知识技能。有推导与证明定理、公式的练习,用以训练逻辑的推导和逻辑叙述的能力。有关概念的推理与概括的练习,用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有判断正误的练习,用以加深、巩固对知识、技能本质特征的认识。有技巧性练习,用以培养运算、解题的技巧。阅读练习和用以培养看书自学、叙述能力。口述练习,用以培养正确地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等。就形式来说,有演板练习、提问练习、辅导练习、口答练习、独立作业、阅读课文、问题讨论等。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恰当地选择不同的形式,精心考虑练的内容,使练练到节骨眼上,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抓好这一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劳动。必须在分析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的全部习题分类,对每一个题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意点题或随意补充习题,都是不妥的。

四、讲与练的科学分配

课内练与精讲密切相关,精讲是进行课内善练的前提,练又反过来丰富教师的讲。所以“精讲”与“善练”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两者结合好,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措施。讲与练如何结合呢?这就要看所讲的内容中,新知识与旧知识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从而确定结合方式。一般地说,如果新旧知识联系不多,学生必须深刻理解了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或者对于有代表性的例题,须经老师作典型解剖示范,这时可采用先讲后练的方法。如果新旧知识联系较多,但学生只具有部分基础知识,不能完全独立地解决问题,须经教师加以引导、启发、指点,才能掌握新内容,这时可采用边讲边练的安排。如果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得出,学生对此有一定独立解决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分析,教师的概括小结,即能解决的内容;或者新课难度较大,需要经过学生先作几个有关的练习,用以分散难点;或者新课虽然难度不大,但往往容易为学生疏忽而出现错误的内容。这时采用先练后讲的方式。

必须指出的是,硬性地规定讲课与课堂练习时间的比例,作为衡量是否精讲善练,是不妥当的。如何精讲与善练,要根据教材、班级的不同而分别对待。一堂课全部由教师作精练地带有启发性的讲解,不能说不是精讲。也不能说没有练。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生动活泼地思考过程也是练。然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这样处理的课是非常少的。

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认为教学方式有一个刻板的模式,对“精讲善练”也是如此。哪怕是对于同一个年级,但对于不同的班,不可能用一个完全雷同的教案。要使“精讲善练”这一有效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了。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4

0 引言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高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电气类、机械类等许多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是本科生后续课程的基础课程,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高度抽象、涉及多方面的数理知识,是一门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1]。而我校求真学院三本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偏弱,面对这样一门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系统性强,且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基础课程,往往学习的难度较大,造成本课程在求真学院学生班的教学效果上,对基本原理及其分析方法的理解只是停留于公式定理表面,而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运用相应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针对三本学生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数理知识基础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优化课程的体系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对本课程的教学要理论和实践并重,采用包括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MATLAB 辅助教学[2]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结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

1 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结合笔者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实际效果,优化该课程的体系结构,寻求适合我校求真学院三本学生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1 课程体系结构组织与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内容理论性强,建模描述用到了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等,涉及到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结合目前我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情况,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安排。将课程进行合理优化,将其设计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程实验、学生课程设计等几个部分。

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笔者首先根据求真学院的教学要求,制定相应学时的课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然后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借鉴课程组老师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几个要点,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分为八章,分别是:自动控制系统导论、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法、频率法分析、控制系统校正、非线性系统和线性离散系统。其中,控制系统校正部分可作为一般性要求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但加强了建模部分的讲授[3]。教师课堂讲授主要是讲授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控制论”这种思想方法。

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对学生课堂理论学习的检验和加深理解。学生利用MATLAB 语言的控制系统仿真功能,学习与训练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实验,学习应用MATLAB 语言的控制仿真程序设计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的仿真并完成一般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在课堂讲授和课程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利用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设计各种实践教学内容。如,通过设计直流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磁浮球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与调试等,借助于这些系统学生可完成经典PID 控制器和自选控制算法的设计与仿真[4]。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既能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1.2 适应学生的数理基础,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目标将以讲授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求真学院的基本定位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该课程的实际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将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对比式教学、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和MATLAB 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并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准确评估课程的讲授效果,真正了解该门课程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但要时刻注意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意见,而且要广泛调研其它学校和专业的教师在该门课程上的经验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亲身体验和思考,认为求真学院学生在学习该课程过程中可能面对的主要问题包括:(1)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不够扎实,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无法很好地掌握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2)不能将所学的控制理论知识与自己专业的实际案例充分地联系起来,这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专业案例少造成的;(3)无法将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ATLAB结合起来进行更有效地控制系统设计,即割裂了基本理论和计算机辅助软件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关系;(4)从系统角度理解控制系统核心思想的能力不足,即无法做到融会贯通,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这需要授课过程中注意前后串联,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概念[5]。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求真学院办学定位和不同专业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如拉氏变换及其逆变换、微分方程等,因此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好该课程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数学知识,教师又不能适时补上这个不足的话,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一个较可行做法是在课程开课伊始,就给学生列出所有需要用到的基础数学知识。一方面引导学生重新复习这些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还应抽出专门的课时来对这些数学知识进行复习和重点讲授。为了不断加深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在用到相应的数学工具时,授课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更详细地讲述。为了尽可能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授课教师在考试中坚持“注重概念,弱化计算”的理念,只要学生思路正确,仅是计算错误的话,可少扣或不扣分。

2 结语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在我校求真学院三本学生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从而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武能,石红瑞.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0,33(1):63-66.

[2]薛定宇.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MATLAB语言与应用[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5

高三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可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形式有多种,对于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目前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有:讲练复习课、习题讲评课、学案导学复习课等。

对于讲练复习课,比较常用的课堂教学有:(1)以题目带知识,考点知识化,知识问题化,即先练后讲。(2)以结构带知识,从知识结构人手切入复习,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即先讲后练,讲练结合。(3)问题导学式,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课本,让学生直接填写或在课本上找答案。近几年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中,应既有先讲后练,又有先练后讲,同时,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讲练复习课堂教学中,出现频率很高的教学环节,就是语文用语的教学,语文用语的重要性从高考试题分析中都知道了,那么,如何进行语文用语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很好的法子,常用的有:①机械记忆,但要辅助必要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曾总结过一句话,叫“三多二快”,即多上讲台、多书写、多暴露,快反馈、快矫正。②归类(比较)记忆,对不同的语文用语进行分类,通过比较、联想,强化记忆。③在课堂上进行书写记忆语文用语的比赛。④营造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使用语文用语时的常见的勘误表等。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细化一下,又可分试卷讲评课和习题讲评课。学生的能力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要上好讲评课,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讲评的几个环节。无论哪种讲评课,都必须确保“训练-批阅-反馈-讲评-巩固”等几个环节的完整与落实,即落实好“四必”复习教学原则: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2)讲评的基本方法。评的基本方法就是归类讲评,归类的内容很多:按考点归类,按能力要求归类,按解题思路方法归类,按高考题型归类,按错题、错因归类等,同是错因分析,又有知识方面的、思维方面的,心理方面的等等。(3)讲评的基本要求。讲评要做到五忌:一忌讲评无针对性:二忌泛泛讲解抓不住重点;三忌简单对答案分析不透,要点不清;四忌就题论题,不归纳,不总结,不深化;五忌讲完了事,不跟踪补偿。据此,讲评力求做到以下几点:①归类讲评,对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归类讲评,切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②重点讲评,精讲不等于少讲,而是针对讲评。针对讲评,从大的方面来说,讲重点、讲热点、讲双基应用的薄弱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具体讲每一个题时,应重在讲思路、讲方法、讲规律。③注重过程评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以达到“与其伤其十指,不与断其一指”教学效果。④变式讲评。注重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训练,从多角度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规律,讲评不仅就题论题,更重要“借题发挥”,激发联想,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讲这个题的深化变形,讲这个题与同类型题目的联系等,讲这类题的规范解答,使讲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⑤讲评课也不能“满堂灌”,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一般约10——15分钟。⑥跟踪巩固,二次过关。针对学生存在的重点问题,要设置跟踪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又分当堂巩固和专题巩固,当堂巩固练习,短小精悍,数量不多,质量要高,针对性要强。专题巩固又叫阶段性检测。每次讲评,要求学生,红笔纠错,错题入集,二次训练,专题巩固,错题过关。无论什么课型,讲与练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重要环节。这更是复习教学中首先要研究好的一对矛盾,讲须练、练必讲,但讲什么、练什么,讲多少、练多少,有个度的问题,这个度是个教学艺术问题,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复习模式是根据《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要求,将复习内容进行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核心就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要注意主备课人和备课组成员的二次备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根据本校学生的情况,备课组要分工合作,在原有基础上对学案进行改进,并精选近三年高考题、2年模拟题作为配套练习。每次集体备课,组内有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教学内容提前进行分析,明确考点,确立重点内容,其他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充。在一堂课开始前,通过认真备课,师生都明确教学目标。我们把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规定具体化,并把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规范于学案之中。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6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以建设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为目标,结合本校的师资、设备、背景和对如何培养适应汽车行业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在专业建设思想和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方向课程授 课方式、理论与实践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改革

(1)培养目标调整。为满足市场需求,我校车辆工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也作出相应调整,结合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拥有本科培养层次的现状,培养目标改变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为主要目标 满足学生直接就业到汽车厂、销售和维修服务机构做质检、工艺、技术服务和销售售后服务工作的需求,以满足部分学生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2)课程体系的改革。一是建立涵盖机、电、液控制的专业基础课平台,为扩大学生就业面,建立了与工程机械专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基础课平台包含车辆工程专业所需的各方向基础理论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同时满足汽车行业就业和深造需求。 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各类课程学生可选多学时、少学时两种模式,满足了扩大基础面的要求,兼顾了学生学习的深度要求。二是扩大专业任选课范围,减少各门课程学时数。建立系统广泛的专业选修课体系。专业选修课包括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先进技术、汽车运行材料、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专业英语、企业管理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各种类型就业岗位的专业课要求。三是加大核心理论课的学时数。考虑部分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的需要,增加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发动机原理等主干专业课学时数,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核心理论,为进一 步深造和以后从事汽车方向基础理论研究或产品应用研发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增加实践环节内容。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设置有相应的实践环节,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架构: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开设力学实验;机械原理,开设、变速、机构、创新实验;机械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汽车构造课,开设构造实习环节;汽车设计开设对应课程设计环节。通过理论学习并应用于实践。

二、专业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1)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固有优点,可以减少教师书写授课内容的时间,方便演示各种插图,可以制作动画显示汽车构造的装配过程,可以显示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和结论,非常适合少学时多内容的课堂讲解。但多媒体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的放映速度较快,容易弱化重点内容的讲解。在车辆工程三大主干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中 汽车构造主要讲述构造原理,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讲授组成部分的构造。车辆工程专业方向教学人员编制了基于三维设计软件CATIA的汽车总体构造模型,并录制了装配过程,通过多媒体放映装配过程和装配图分析车辆的结构原理,授课效果理想。汽车理论是一门讲述汽车基础理论的课程,讲述了汽车的6类评价指标,各章内容按照指标提出模型分析公式推导和结论与指标体系的对比的逻辑过程讲解,其中的公式推导和结论部分用多媒体讲解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不深入,宜采用板书讲解。其他部分包括指标提出、模型分析、指标体系,因内容多而碎,数据和图表也较多,适合采用多媒体讲授。汽车设计课程主要讲述汽车各部件的选型依据、优缺点对比、主要设计参数确定、工艺特征等内容。一般在主要参数确定阶段需要理论分析和计算,形成一定体系,适合板书讲授,其他部分内容多而杂,适合多媒体讲解。(2)注重先进设计方法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随着汽车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主流厂商的研发、设计、实验手段和工具都和国外厂商接轨,表现为以CATIA、PRO/E等三维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以ADAMS、ANSYS进行性能分析指导设计。在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要求使用CATIA、ADAMS、ANSYS实现设计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方法,满足就业要求。

通过近年来改革和实践,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广,核心专业理论掌握充分,具有实践能力,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的考研深造比重,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内容。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7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有这样一个要求:“注重对基础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这就涉及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讲授法,即历史教师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传统的讲授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违背以生为本这一原则。实际上,对于历史学科这样的人文学科来说,讲授法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要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知晓历史的情况,了解历史的过程,激起历史的想象,形成历史的表象,开展对历史的认识活动,往往是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实现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述是传授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传递历史观念的主要方式。

一、讲授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根据初高中历史课标,我们可以知道历史课程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而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学生必须接受教师必要而正确的引导,这一过程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讲授法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历史史实的基本方法。历史是一门要求整体性、时序性的课程,教师通过深入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将看似零碎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分析,以此让学生理解记忆。通过重难点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在较短的时间里理清逻辑结构,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框架。讲授法注重对基础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所谓基本史实,是指重要的事件、人物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域,这些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教学中的基石。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轻视基本史实教学的倾向。不少历史教师在具体历史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学生活动,假设历史情境,生搬硬套现实等现象充斥历史课堂,其结果适得其反。历史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作,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尊重基本史实,历史教学必须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二)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驾驭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历史课程注重用历史指导现实,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史为鉴。学生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其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就必须由教师驾驭课堂,通过灌输历史知识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而灌输则需要运用讲授法。

(三)讲授法的运用是其他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石。初高中历史课程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但是这里的自主探究方式,是建立在教师进行基础史实的讲解后进行的,学生只有储备一定知识才有自主探究的前提条件。反之,一味地让学生探究,不进行正确的指导,可能学生一直抓不住重点,只能适得其反。

可见讲授法在历史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自新课改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明文规定教师的课堂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有的地方甚至完全把课堂教学时间给了学生,教师几乎彻底放弃讲授法。

二、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对讲授法的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对讲授法也有新的要求。

(一)讲授法应详略得当。教师在讲课时必须把握好讲授的“度”,符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所谓最近发展区,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是,学生知道了知识点的概念,但是仍然没有完全理解知识点,不能灵活运用。学生新构建知识体系后就可以灵活运用。比如,相关的历史概念,专有历史名词(人名、地名、事件等),历史上的重要条约协定等都称作知识点,教师要区分知识的难易程度,讲解重难点,基本史实则要学生了解。

例如在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中,在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础上,引申、推论出地方分权和贵族政治,教师不要急于自己推理说明,应引导学生体验结论的由来。“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过程,老师把什么都说得明明白白,学生就处于被动吸收状态。老师虽然辛苦,但教学效果达不到最佳的状态。礼乐制度则必须由教师讲解,结合学生经验和现实生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史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准备条件。知识点的讲授一味追求详细化,讲授过细,学生学习会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度”。

(二)讲授法要适当地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所谓“满堂灌”,就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不能反馈学生是否理解消化。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单独使用讲授法是行不通的。教师会讲不代表学生会学。所以科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讲授法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方法并不能过多,为讲求花哨而滥用是不明智的做法,要有选择性,因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实施,都只是为了促进讲授法的有效运用。

(三)讲授时间要安排适度。有的教师精心设计一堂课,无论从难易程度、重难点定位还是情感态度的升华都值得称赞,但是学生接受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课堂上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如果教师讲得太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少,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比较浅,教学效果不理想。相反,讲得过少,留给学生太长的时间思考,课堂会出现冷场,有的学生注意力会不集中,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想都要适中。“杜郎口模式”是近几年极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它提倡“10+35”模式,即教师讲知识点10分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35分钟。但是在这35分钟内,教师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去做,而是起到引导作用,在学生出现知识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引导,此时讲授法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方面,要积极推动新教学方式的实施,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另一方面,不能一味摒弃讲授法,追求探究性学习等新方式,应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融合于课堂教学当中,以崭新的教学模式呈现给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8

一、复课经验

1.明确《考试大纲》,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考试大纲》下发后,对其进行认真研读,明确其变与不变之处,对其每一个考点都做到心中有数,并带领学生逐一进行复习,做到基础知识复习全面、透彻不留死角。

2.课堂教学中注重了能力的培养。

夯实基础的同时,我们更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设计和解释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等能力的培养。(1)注重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复习中并没有墨守成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前后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这样既避免了复习课中对旧知识的机械回顾带来的枯燥乏味,又可以使得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掌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2)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通过精选往年高考经典试题做为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地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例题的分析常常以指导思维方法为主,使学生学会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突破点,而不是仅仅让他们知道答案,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3)注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高考试卷中要求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占很大一部分,且学生失分主要也在这方面。所以,平时课堂教学中用语经常反复琢磨,并且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通过反复训练使他们学会用书本上的基本概念或标准的生物学术语来精确表达。课后我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练习中关于表达错误的习题重点评讲纠正,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科学规范的表达意识。(4)针对有些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毅力、习惯等。因而平时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表达方法、记忆方法、解题方法、复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这种指导渗入平时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在学习上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3.重视讲评,提高效率。

对试卷的正确处理是强化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纠正模糊错误知识点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迁移发散等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试卷讲评是提高生物复习质量的关键。一堂高质量的试卷讲评课往往能起到做几份试卷的功效。一堂好的习题讲评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的方法。从教师方面,要讲出新颖,讲出质量、讲出个性、讲出实在;从内容上,要讲答案、讲题意、讲思路、讲方法、讲错因、讲联系、讲创新;从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讲、学生讲、师生互动讲。

二、复课中的不足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做的仍然不到位。

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复习、归纳与总结,要求学生关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包括练习和旁栏。但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以教辅材料取代课本、陷入题海中不能自拔,题目毕竟只是为了考查某些内容而出的,只要基本内容清楚了题目再变也会得心应手。新课标下,要求更多的是如何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必须做到注重基础、回归教材。

2.对课本中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考试热点的延伸与拓展不够。

例如2011年生物第32题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要求层次较高,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学生用课本知识只能解决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而该题涉及到的是四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因此,学生对此题感到束手无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在讲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的同时,对多对性状的遗传进行归纳与总结、拓展与延伸、得出其比例特点,那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今后复课中的建议

1.依纲靠本,夯实基础。

按照考纲坚持全面覆盖的原则做好每个考点的复习工作。下大力气狠抓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透彻。因此,必须以考纲为方向,以课本为核心,以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为重点,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而有序的梳理整合,细而全且要要求到位。

2.攻重难点,关注热点。

在全面系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应该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攻破。注重分析、强化、变通。我们除了要留心考纲中变化的内容外,更要关注不变的内容,因为不变的内容才是精髓,在考试中处于核心、主干地位,应该将其列为复习的重点。同时,学有余力的时候,应适当关注社会生活生产科研中与生物学相关的热点,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必要的了解其应用,这对提高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将大有裨益。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9

一、适应学生、重在应用

我们的学生将来是一线的技术工人,要求他们对电工与电子的一些有难度的理论问题都达到理解的程度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要求他们能够精准熟练地完成基本的操作和对故障的判断与检修。加之我们的学生本来对纯理论的知识学习就困难,如果仍一味让他们深入学习理论而使他们难于理解,会削弱他么的学习积极性,针对此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适应学生,重在应用。在课堂上对理论性的知识深入浅出,都达到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难度大的做到点到为止,不对学生做出过高的要求。另外在知识的选择上注重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应用。即依据专业知识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进行侧重的选择,在所学的专业能用到的深入讲解,在专业中用不到的或和专业有重复的知识进行适当的讲解,并注意和专业知识的衔接。为此我们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室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所教专业课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必须对专业课的教材通读有一定的掌握,才能在授课时更好地把握知识的讲解程度和侧重。这样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难度,但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压力,也利于把精力投入到应用和实践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拆分教材、分件学习

我院设的几个专业的高级班共用一本电工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且教材的系统性理论性都得别强,而且其中电气部分和专业课有很大的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对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各专业的课时分配情况进行研究决定,适当的将教材进行了拆分,在所配的课时要求内讲足讲透学生专业必须掌握的学习内容。并在电子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基础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现状打破教材中安排的将电子元件一次讲完后再学习作用电路的授课顺序,因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如此先学习的元件知识而当我们讲其在电路中的作用时学生容易将元件的知识遗忘,对新课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每个元件讲完就讲元件的作用电路。例在半导体一章中,课本的安排是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直到讲完放大电路间隔了几章才在直流稳压电源中才讲二极管的整流和稳压作用,这样的顺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学生对元件的特点大部分遗忘,所以讲课时的重新复习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将二极管讲完直接讲授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讲完三极管再将放大电路……这样就是学生对每个元件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在整个电路中能够对部分电路由基本的认知,从而意于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整合。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10

中学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基础知识教育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一方面要求依据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基础知识:同时又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联系学生实际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政治课任务,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完成。困此,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成政治课教学的任务,就成为政治教师的主要责任。

改进政治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去我的政治课教学中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考虑教师的教多,考虑学生的学少;对教材考虑讲全讲细多,考虑针对学生实际讲授少;在教学过程中盲目性的“满堂灌”多,而“精讲多练”,重在应用却考虑少。由于教学存在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结果学生要求解答的问题,教师却未讲解,学生真正不懂的地方教师在讲课中却忽略过去了。学生中与课文有关的思想矛盾得不到解决,这就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的回顾,使我认识到要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而重要的前提是要了解学生。做到每课的教学既要了解学生对该课内容的疑难问题,又要了解学生与该课有关的思想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为了把组织教学与了解学生实际,讲与练紧密结合起来,从一九起,我重新开始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的探索,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授法,改为读(学生按照要求自学课文)问(学生联系实际提问)讲(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讲课)练(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分步结合的课堂教学法。从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看,它有利于了解学生在理论上的疑难问题和有关的思想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提高自学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教师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和有的放矢的讲课。我教的高中班通过这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初步改变了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平时不看课本,不懂不问的被动学习的现象,提高了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专心听讲和认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也有明显提高。学生反映,这样学政治能促使多动脑筋,加深理解,同时,还能解决一些实际的思想问题。

这种分步结合的课堂教学的具体作法是:

一、指导学生读书

在上新课时,教师不是首先讲课,而是指导学生阅读政治课本。因为政治课本是学生在校学习政治的主要材料,是学生获得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讲课只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课本的内容,而不是取代课本。二、联系实际提问

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自己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对疑难问题提得多,思考比较深和联系课文内容大胆,提出不同看法的学生、我就在课堂上给以鼓励或评定成绩,从而激发学生联系实际,积极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针对学生讲课

就是教师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课。在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按照内容的顺序分类进行解答,对理论上带有共同性的疑难问题和思想上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就在全班讲,对个别性的疑难问题,就进行个别解答。

四、组织学生练习

讲课的基本要求例11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矛盾的统一,进行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思考,动手练习,才能把数学知识、技能真正学到手,并转化为能力。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接受思想教育的根本途径。

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1精讲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精讲不只是少讲,当然更不是不讲,也不是快讲和略讲,过去教学中存在的满堂灌,照本宣科,把着讲、枯着听,以及把教材内容嚼得很烂很细。精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点拔迷津的桥梁。随着新课堂教学的改革,精讲具有以下特性:

2.1.1精讲要体现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的精讲,是在学生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具有一定指导性和概括性的讲授活动。起点要求较高,切忌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而应有详有略,详之精练,略之恰当。要根据学生的现状恰当地选择精讲方式,体现精讲的针对性,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抓住关键,强调连接点,归纳总结。对于课本中所涉及的一些概念、性质、命题、公式、法则等,凡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或者理解有困难的,还得由教师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准确的讲解,有些甚至须详细的讲解,学生才容易接受,正确掌握,才能做到面对全体,使大多数学生都听懂弄通,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精讲。

例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讲授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减,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

2.1.2精讲要突出科学性

在精讲过程中,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结构层次来合理安排精讲内容。要突出精讲的科学性,是学生在逐步理解,强化和系统掌握的基础上,实现由知到能的心理过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基础知识,按照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分配时间,既加强“双基”,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教学层次分明,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严密紧奏。

2.1.3精讲要抓住重点

根据教学要求,在基础知识教学方面,应抓住知识形成过程的分析,基本思维方式的归纳,突出促进学生个体内部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与知识体系形成这一精讲要点。如应用题教学重点要抓住基本数量关系,基本解题思路和基本思想方法,促进学生对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教师的精讲须力求做到精讲方式的针对性和精讲内容的科学性的最佳结合。以强化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具体内化阶段,提高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体系对进一步具体运用的价值,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2.2巧练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数学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巧练,巧练能使学生更加巩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难度,难易适度。要有一定课堂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巧练要有目的,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关键来设计练习,习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串联性。能够说明问题,总结规律,举一反三,不宜过多,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巩固题要为本教学内容服务,练习要抢在知识遗忘之前。对于基础层次的不同,可以把练习分为“必作”,“选做”,“加深”三种类型,让学生选择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做基础性作业,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对于基础好的应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启发举一反三,发散思维,对知识点经过横向联系,让学生在质疑解惑中发展能力。

2.2.2巧练形式要多样化,多角度

针对学生喜新、求趣的心理特点,巧妙多练,把口算、笔算,集体练和个体练有机结合起来,判断、选择、填空、解答、计算和操作形式多样,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形式灵活,通过不同角度多练,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2.2.3巧练要遵循认知规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变形,从单项到综合,题目的编排归纳必须循序渐进。做到起点低,台阶密,坡度小,逐步加深。当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后,应该让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练习,进行消化、初步掌握和会运用,而在一单元或者章节的教学中,也应组织一些以练习为主的习题课,进行专门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