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法制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5-24 08:58:15

中学生法制教育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1

二、充分发挥家庭法制教育的作用

(一)家长要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家长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法律观念对其子女的法制观念和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的法制教育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完成的。这就要求家长在工作之余,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法律知识水平。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家庭法制教育讲座与家庭法制教育经验交流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让其能够从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思考孩子需要什么,使其在教育中学会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不要刻意表现家长的权威。在法律学习上,主要以《宪法》《民法》《刑法》《未成年保护法》等基本法律知识为主,将所学的法律知识渗透到日常教育当中。同时阅读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二)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教育观念也绑架了他们的教育思想,使教育打上了应试教育的印记,应试教育思想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和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是导致青少年心理的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家长在教育当中,不应过分重视成绩,必须摒弃分数万能论。应该从多方面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问题,时刻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和交际情况,一旦出现了不良的苗头,应该及时进行交流,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规范学生的习惯和行为。在法制教育上,家长应该尽所能传授给孩子必要的法律知识,尽所能利用法律知识,解决孩子生活、学习和交往当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另外,家长在生活当中要以身作则,因为家庭教育多数情况是潜移默化的。

三、充分利用社会教育的补充作用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的具体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行使法律,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合法权益;遵守校纪校规和职业岗位规范。"当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法制意识比较薄弱,容易走上歧途,甚至是违法犯罪。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一、职业学校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是全国人民的期望,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

(二)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以中职生为代表的未成年人,由于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的不良影响和他人的非法教唆,可能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学校定期开展法制专题教育,增强中职生法制意识,对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法制教育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应该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但校园犯罪的发生使得校园内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综观近年来学生犯罪的案例,不难发现,其犯罪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并且犯罪程度日趋严重。中职学生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动机往往是出于好奇心、模仿欲,或者是逆反心理,加上法律知识的欠缺,从而引发犯罪,酿成苦果。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使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什么是犯罪,如何预防犯罪,这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

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改革法制教育课程体系,使职业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科学的法制教育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开设统一的法律课程,以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忽视对学生专业法律素质的培养,法制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学决策部门应及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在对学生进行常规普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法制课程,如经济法可以作为会计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旅游法可以作为导游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法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有针对性地学习本专业法律知识,使法制教育适应了学生的内在需求,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意识比较薄弱,师资队伍比较弱,导致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好。要改变此现状,学校一定要重视,要把法制教育当做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来抓,制定好计划。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持法制教育,改善法制教学条件,并加强教师的法制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引进具备高素质的法律专业教师,充实法律教师师资队伍,保证学校法制教育课程的有效实施;二要鼓励和引导现有法制教育的教师进修、培训,并对教师加以考核,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法制素质。三要对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法律知识的系统培训和定期强化培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法制教育。

(三)从实践出发,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法制教育应从实践出发,过去我们着重于书本教学,讲授理论,学生听起来枯燥无趣,效果不好。为此,要努力探寻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一要努力提高法律课程的教学效率。采用案例教学法和讨论分析法,选用大家熟知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二要在校内开展多种法律实践活动,充实法律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学生法制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和措施,如主题班会,以案说法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讲座、演讲、征文等竞赛活动,组织和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对学生进行了经常性的教育和熏陶。使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法律基本常识,自觉地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有效预防和减少中职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要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介进行法制教育。现代社会,报刊、电视、网络等已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社会与法》、《案例说法》。四要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法律威严。如组织学生参观少管所,以其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告诫学生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从而提高法制教育实效,达到教育目的。

(四)净化社会环境,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干扰

加强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了减少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政府要坚决取缔一些涉及的非法场所,对网吧等场所也应限制学生进入。中职生的法制教育是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共同努力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3

1.违法犯罪现状。(1)犯罪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2)犯罪年龄渐趋低龄。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 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3)犯罪形式结伙作案。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一些中学生由于过早辍 学,无所事事,浪迹公共场所,三五成群,拉帮结伙,违法犯罪活动。(4)犯罪动机突发单纯性。由于中学生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有预谋,突发性犯罪比较多。

2.违法犯罪原因。原因有多方面,如:(1)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表现在父母为家庭经济而操劳奔波,忽视了“家庭是第一个课堂”、“父母是第一位老师” 的作用,传统道德教育被弱化,缺乏思想沟通,容易造成“代沟”;离异单亲家庭对儿女造成心理伤害;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溺爱孩子,对孩子的要求“百顺百依”, 重视孩子的物质需求, 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养,助长了孩子的任性、自私、奢侈不良品德。“问题家庭出问题少年”,确实不无道理。(2) 学校方面由于受应试教育的牵制,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的教育,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放松了对多数学生的教育,部分学习差的学生无心向学,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教师教育方式不当, 如体罚、变相体罚, 处事不公正,容易产生“问题学生”; 校园缺乏人文气息,死气沉沉,等等。(3) 社会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的、腐败等现象,网络、影视、书刊的暴力色情等精神鸦片的毒害。(4)由自身因素造成。中学生涉世不深,辨别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盲目地模仿;一些中学生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不思学业,没有刻苦学习的毅力;一些中学生好逸恶劳、无事生非,心理幼稚,缺乏法制观念,等等,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刺激,就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

二、加强法制教育的思考

法制教育是中学生通过学法、知法、形成法制观念的过程。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行为规范,同时让学生明白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来规范公民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中学生违法犯罪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自身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出淤泥而不染” 正是充分说明自身主观原因(法律意识)所起的决定作用。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呢?我认为在课堂有效教育中,法制教育要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联系起来进行教育。

1.把法制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教育中学生首先要从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要求,是法律在中学生身上的最基本要求的体现。教师要非常重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习惯是一种无意识心理的反应,依靠习惯的力量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是道德的一个重要特点。个体的习惯一旦形成,就能自发地支配着人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用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逐步树立法治意识、法制意识,用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不良行为在某些中学生身上出现,例如说谎、说脏话、辱骂他人、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损坏公共财产、索要他人财物、、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营业场所、懒惰、不尊重老师和家长、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爱慕虚荣、早恋等, 教师要以反面事例来唤醒学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要让学生明白,平时那些不易让人察觉的恶习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你走向犯罪的深渊,任何违法犯罪都是从违纪违规开始的,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演化过程。因此要“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时刻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2.把法制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内心深处经常会出现各种矛盾的情感体验:喜悦与烦恼、开朗与沉默、社交与孤独、大胆与怯懦等,心理结构不成熟、不稳定,社会阅历浅,对问题认识直观、肤浅、偏面、易受感染性。心理学家称青春期是人生的“危险期”。 中学生违法犯罪有不少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不良心理,逞强好胜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报仇和心理,缺乏关爱失落心理,等等,都有可能引起违法犯罪。教师要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询,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等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要倾注“师爱”,融洽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则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因此教师要努力做到和风细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心理冲突,培养学生的心理挫折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的道德情操及自我调节能力,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此外,要把法制教育渗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举一些中学生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例,来证明:一个心灵扭曲、人格不健合的人容易导致违法犯罪。

以上途径能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的道德情操及自我调节能力,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4

我们举办今天的法制讲座主要目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同学们首先要先弄清楚三个概念。一个是法律,一个是违法犯罪,还有一个是未成年人。

先来说说法律。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大家行为的“规矩”。可能很多同学会认为,法律就是惩罚坏人的东西。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国家的法律是面对每一个公民的。法律赋予了每一个公民各种各样的权利和义务,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法律是约束公民的自由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没有自由。法律之所以要限制我们的自由,是为了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权利。就比如交通安全,只有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遵守交通规则了,大家才能享受到交通通行的便利。所以,这种自由的约束是相对的。法律就是给我们一定的规则,我们就要去遵守,否则,就将得到法律的惩罚。与我们中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有法律有《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二个,就是要来讲讲违法犯罪。什么是犯罪呢,从法律角度来讲,就是触犯了刑法的行为就是犯罪。再具体点说,就是任何会造成社会危害的,依法律必须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就是犯罪。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说,只要你的行为是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就会构成刑法当中规定的某种罪,这就是犯罪。例如我们平常经常说到的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盗窃罪、寻衅滋事罪等等。什么是违法呢,广义上讲是一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狭义上主要就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的不良行为。

第三个,就要来说说未成年人。在座的都是未成年人、青少年。先说下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区别,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概念,《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几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概念都有涉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的规定: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也就是说,在十八周岁以下的,就都是未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可以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是青春期的年龄段的人。一般指十三岁至十九岁左右的阶段,青少年正好对应的就是我们初中、高中时代。青春期是从童年向成年发展的过渡期。生理上的逐渐成熟是青少年期心理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青少年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矛盾动荡性,人生、价值观形成逐渐形成。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思想意识与心理行为不稳定性。具体表现为:两极性:情绪行为两极波动;闭锁性与开放性:对成人闭锁,对同伴开放;反叛性:反叛传统,喜欢标新立异。

青少年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有:特俗家庭品德问题、心理问题、亲子沟通障碍、自我中心、心理脆弱、情绪障碍等。

那是不是“只有要十八岁以上才会受到法律制裁”。这点是错误的。并不是说只有十八周岁以上的才会受到刑罚处罚。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但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就不用受到刑法处罚。《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具体规定:14周岁以下是完全不负刑事责年龄段。14周岁至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年龄段,这一年龄段的公民犯以下8种罪的,应负刑事责任。就是说,在14岁以上16岁以下犯了八种暴力犯罪,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14--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6岁以上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也就是16周岁以上的不管犯了什么罪都要受到刑法处罚。但是,在犯罪时或者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不适用死刑。这也就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有,就是不满14周岁犯罪的,则依法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所教养。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法制教育,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近几年来逐年上升,这也就意味着有不少未成年人因犯罪而被关进看守所或监狱,仅我们常州市,2020年12岁-15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702起。盗窃、故意伤害、诈骗、故意毁损公私财物、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猥亵儿童、组织卖淫等。2020年12岁-15岁未成年人治安案件265起,盗窃、殴打他人、猥亵、卖淫嫖娼、谎报警情、携带管制刀具、谎报险情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等等。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原因解析: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家庭原因(一)溺爱型教育方式(二)粗暴型教育方式(三)放任型教育方式(四)教唆型教育方式;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一)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二)社会就业难的压力(三)社会文化原因,暴力、色情信息的影响,网络媒介促使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网络游戏导致未成年人上网成瘾,网络色情导致未成年人直接犯罪;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原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学校心理教育的缺位、失学未成年人群体;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个人原因: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性格叛逆、自暴自弃等。

案例一常州天宁区某中学学生刘某,2007年出生。2020年4月底5月初在常州化龙巷论坛不实言论,造谣生事,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二溧阳燕山中学燕湖校区学生徐某某,2005年出生,到学校老师办公室盗窃香烟、打火机、化妆品等物品,涉案价值数千元,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三溧阳职高学生黎某某(2002年出生)、陈某(2002年出生)2019年8月某日,在上兴牌楼公园篮球场,因谈恋爱争风吃醋结伙殴打李某某,致李某某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赔偿十余万。

案例四陈某、女、2005年出生,辍学后长期与社会不良青年交往,2019年9月报警称被人强奸,公安机关在调查中过程中发现陈某有卖淫行为,因谎报警情、卖淫被公安机关拘留。

案例五王某、女、2005年出生,金坛某中学学生,2019年9月在吾悦广场以扇巴掌、脚踢等手段无故殴打他人,公安机关定性为寻衅滋事案,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例六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为了叙述方便,我先把涉案的人员基本情况作以介绍:张某,男,16周岁,某中学学生;孙某,男,16周岁,某中学学生;沈某,男,18周岁,某中学学生。

2014年3月22日晚10时许,张某走出学校宿舍楼大门时,将下晚自习回宿舍的学生孙某撞了一下,把孙某撞坐在地上。孙某回到宿舍,将其被撞的事情告诉了同学沈某,请沈某帮忙。沈某答应后,两人就将张某叫出宿舍楼问张某这件事怎么处理,张某跟沈某、孙某说:“你们想咋办就咋办。”沈某就在张某的右肩上捣了一拳,后又用左手搂住张某的脖子,用右拳在张某的身上捣,孙某就在一旁帮助沈某殴打张某。张某被打急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对孙某的胸部、身上捣了几刀,孙某大量出血送医院抢救。孙某左胸部、右胸部、左上腹等处被刺伤。经法医鉴定:孙某的伤情已构成重伤。

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并赔偿若干万元。

本案涉及到的法律概念有:

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故意伤害罪是怎么构成的,通俗一点讲,就是伤害或者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法医鉴定为轻伤以上。

故意伤害与殴打他人的行为有什么界限,主要就是在后果上的区别,殴打他人造成的后果是尚未构成轻伤。

2、正当防卫。正当防卫在《刑法》中有规制,《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没有涉及这一概念。刑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有四个条件:一,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二,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三,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四是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双方打了架,后动手的一方总说自己是在正当防卫;那么,双方打架,后动手的一方真的是正当防卫吗?一般说来,打架还手的一方,不属于正当防卫!这是因为正当防卫的第一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行为,不法侵害行为主要是指《刑法》中规定的各种犯罪行为,如杀人、强奸、抢劫、放火、故意伤害等,对这些行为,如果不果断采取防卫行动,使其停止非法侵害,将会造成重大危害。打架还手就不同了,比如说,甲动手打了乙,乙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比如报警、向老师报告求助,完全没有必要动手还击。动手还击只能造成一个后果:双方互殴,两人均要收到法律惩罚。所以,两人打架,不论何方被打致伤,还手的一方一般不算正当防卫。如果因还手而使打架事态恶化,不论是先动手的造成的还是后动手的造成的,双方都要依法律负应有的责任。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或者变相;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列举了九种严重不良行为,这九种都属于违法行为,是要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制裁的;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同学们!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新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法治不断完善的国家,学习法律知识,清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更好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当今中学生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变革之中,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面对市场经济下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学生的法制意识的培养和法制教育就不可能“独善其身”,而是与自身成长的物质需求、情感需求、生理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等方面密切关联,而这些需求由于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通过了解中学生需求发展的规律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系来加强中学生法制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值得重视的。

一、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及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3―18周岁期间。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都处于从未成熟到成熟,从未定型到定性的急骤变化时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关键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人的身体成长、知识增长、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发生心理畸形和走上犯罪道路的时期。

处在花季年龄中的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一点远胜于其他年龄群体。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极力通过阅读、上网、交友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这种欲望。在他们的成长过程当中,他们拥有强大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被认可”在他们的思维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他们希望父母、老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长,而不是一味儿地责怪与批评。

另一方面中学生发育早熟,可他们又缺乏对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的了解,又不能从父母、老师哪那儿得到正确的教育,于是他们往往会自己设法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往往会饥不择食,以讹传讹,而黄色、邪门歪道就会趁虚而入,引诱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中学生法制意识、法制教育现状

刘某年仅15周岁,原是某中学的学生,2008年的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进网吧玩了一下,觉得挺好玩,以后就经常到网吧玩,之后一直沉迷于进网吧玩游戏。但父母不给钱,怎么办呢?他想到了向同学下手诈钱。一天,他在学校操场玩时,看见同学方某,刘某就走上前要方某给他钱,并威胁方某说,你以前跟别人打过架,被打的人叫我来拿医药费,自己认识许多社会上的人,不给钱就叫人来打死你,方某很怕,将自己身上仅有的五元钱给了刘某。以后刘某陆续向方某要了三次,共计六十余元,最后一次,被告人刘某逼方某拿五十元,方某不给,刘某便将方某带到一偏僻地方,用玻璃刮方某手掌,用烟头烫方某,并要求方某第二天中午把钱交到刘某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方某才将这件事告诉其父亲,方某父亲马上到公安机关报案,并配合公安人员将被告人刘某抓获归案,刘某在接受审判时说道:“我以为只是诈点同学的钱好玩,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刘某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以上的案例表明,中学生的法制意识淡薄,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无意识构成犯罪。

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教育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文中曾作过科学的论断:“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三、结合中学生需求开展法制教育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法制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状况,关系国家的前途。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学家管子曾指出:“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比滋生,而上位危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摸清当今中学生的对物质、情感、生理以及精神的需求,将中学生需求与法制意识相结合。

教育环境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成长的基地,更是各种意识形成的“温室”,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等。我们要将这“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加强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和法制观念的形成。

(一)家庭教育是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基础。

家庭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指家长的教育及其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其子女的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无数研究表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会导致中学生人格缺陷和行为偏差,而忽视中学生在家庭中的精神需求,是导致中学生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在一个亲密和谐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应该是相互理解的有机统一体。有关调查表明,家庭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和睦型、专制矛盾型、放任自流型、兼备型,产生品学兼优学生的一般是在民族和睦型家庭里,民主和谐的家庭,互助互爱,相互尊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隔阂就越小,就能了解这个时期他们的特征与要求。反之,生活在专制矛盾型和放任自流型的家庭,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校的法制教育是中学生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重要教育环境。

学校是中学生进行素质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塑造中学生人格的重要地方,对中学生法制观念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时期正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的阶段,对知识和生理上的认识有着积极的好奇心理,是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急剧变化的时期。他们会面临很多问题,有很多疑惑需要别人解答,学校对其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调查问卷等工作,帮助其消除不良的心理状况,预防和避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违法行为,鼓励中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心态发展,从而最终巩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三)社会法制教育对中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人,中学生的成长自然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最容易激动,最容易受到诱惑,也最容易违法,特别是一些娱乐场所带给中学生很大的诱惑。因此,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社会紧密相联,法制教育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中学生的心智还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当前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现实不公、上学没用、怀才不遇”等各种形式的“失落感”,这势必会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再加上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中学生会骗钱上网、逃课、甚至通过违法的途径获取钱财,这些都成为诱发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原因。由此可见,社会原因也是造成目前中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重要方面。

李岚清在一次讲话中曾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所以要想使法制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效,就必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总之,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中学生,对物质、精神等方面的需求以及实现的程度,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他们能够去了解并接受正确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了解中学生的内心诉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有利于他们发展、成长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李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2]王素红.中学如何进行法制教育[J].考试周刊.2012.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6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82-02

如何使高中生物课中法制教育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实现中学法制教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以此促进高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成为摆在我们高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除了本专业的学科知识要扎实,还要学习法律法规、知法守法,并使其成为中学教育教学中的一部分。现就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加青年学生学法和知法守法意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浅谈。

一 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一定要找准结合点

在生物学课堂上,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意识地加以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制观念、法律法规教育。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一节内容时,讲到“人工种子”采用的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人工胚乳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说到种子,我们来谈一下当前市场上的种子。有不法商贩出售假种子、劣种子;那什么是假种子,什么是劣种子?引入假种子的概念。提问假种子带来的危害?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归纳总结。问:出售假种子会不会违法?答:会。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水平,推动种子产业化,促进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第四十六条: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下列种子为假种子:(1)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他种品种种子的;(2)种子种类、品种、产地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的。下列种子为劣种子:(1)质量低于国家规定的种用标准的;(2)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3)因变质不能作种子使用的;(4)杂草种子的比率超过规定的;(5)带有国家规定检疫对象的有害生物的。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生讨论后明白,农户要是买到假种子、劣种子,其后果是很严重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习法律法规、知法守法,还要做法律法规的宣传者,让全社会的人都能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知法守法。

二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

可采取教师直叙法,将法律法规条文直接叙出,内容较多时,可利用录影、幻灯片、图表等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增强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感性认识。亦可利用上课后3~5分钟进行“案例评说”。例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一节课时,可以适当地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首先让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收集了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有的学生拍摄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的照片,有的从网络上搜集了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的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若是破坏了自然环境,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也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近几年各地出现的极端天气;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 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很强,利用辅导课给同学们上一节班会课,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针对少数学生上网成瘾,影响学习、身心健康,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远离网吧,健康成长”主题班会。课堂上我特意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法制小短片,然后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许多同学认为上网有一定的益处,例如通过玩游戏可以松弛神经、获得乐趣,大型网络游戏同时也能增加同学们的互;通过上网可以查询资料,开阔视野等。但沉迷网络对学生来说弊端更多,不利于身心健康,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和行为。最后通过总结,同学们正确地认识了网络的利弊,同时也有了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在进行学生青春期教育时往往打球。在教学中会出现脱离实际的现象,有的案例没有理论基础,甚至出现不科学的现象。所以在讲解时必须充分剖析教材,发掘生物学科中的法制事例,要始终坚持调查―搜集―整理―利用的完整过程,充分备好法制渗透教育的生物课。

四 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生物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生物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生物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渗透知识点,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度,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毕竟高中阶段是以基础学科学习为主。如在讲解人类遗传病的有关计算题时,通过计算子病率,引入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禁止近亲结婚;学生通过刚学的知识明白其原因是:近亲结婚生育的子女可能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使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故禁止近亲结婚,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才能避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精神负担。教师简短的几句话,也能达到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五 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生物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不能以法制教学内容为主,而是要根据不同内容对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殊性,在引入法制教育时要制定不同要求和目标,浅显易懂才行。并且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讲法律、敲警钟、训斥人,不能随意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应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难度过大、过小,分量过轻、过重都不好。要尊重学生的天性,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形式丰富的手段实施渗透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法制教育的有效性。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也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要正确理解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在方法、策略上的要求,强调生物教学和法制教育的统一。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借船过河”,靠“搭顺风车”而实现目标,应当努力追求顺势而出、不露痕迹、见好就收的教学境界,不要为了渗透而渗透。不能人为造成法制教育和生物教学“抢”时间的局面。渗透法制教育的时间要靠“挤”而不是“抢”。所谓“挤”,即通过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措施,减少时间浪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科学地安排时间,不能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甚至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7

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可塑性强。因此,这一阶段,也是对初中生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防教育的有利时期。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肯定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也不容忽视。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我认为,转化后进生的最好方法是学会用爱心感化他们,使他们从后进的阴影中走出来。我们要真正公平地爱学生,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当成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问题学生缺少自信,缺少关爱,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常被冷落,因此,班主任应该多关爱他们,肯定其每一个优点和进步,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关心和温暖,然后引导他们反思自己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教育,让问题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些擅长的事情,多肯定表扬、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很多问题学生比较好动,那么让他们在运动会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在为班级争光的同时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也促进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班主任要把爱心渗透到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教育应该是温馨的、洋溢着浓浓的爱意的,班主任要把自己融进学生之中,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学会爱、乐于爱,使后进生在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并得到感化。要把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教育初中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注意日常生活细节,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做好问题学生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减少和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初中生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班主任要设法丰富班级文化生活,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围绕法制教育主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各类法律知识竞赛、法律问题专题讲座、法制辩论会、法制演讲比赛、参观访问法制教育基地等,让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现实生活,增长见识,增强抵抗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让学生观看法制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结合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写周记、写小论文、写心得体会等,加深自身的思想认识,促进初中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开展相关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如胡总书记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让初中生知荣辱、树新风;感恩教育,使初中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公民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做社会的合格公民。通过家长会、家访、成立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要教育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内心,了解他们内心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而消除初中生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因素,防止他们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8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61-02

一、当前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法律教育课程的设置及考核不明确。至2002年教改后,教育部门将法律教育的内容纳入了学生考核体系中。然而从一些社会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三成中职学校没有法制教育的课程。在中职学校任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四成教师表示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具体实施情况不清楚,有近一成的教师表示不知道有这方面的教学内容。部分中职学校对于法律教育课程的设置远远低于人才培养需求,一些老师甚至以自己的主观臆测作为学生法律教育的考核成绩。

2.法律教育简单化、形式化。在调查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一些中职学校的法律教育课程与考核程序虽然相对完善,但其教育内容却无法满足国家中职教育大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忽略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大多以课本教育为主,一些中职学校简单地将法律宣传报告视为法律教育的全部,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法律教育课程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

二、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1.宏观上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同志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努力。中职生作为国家百年发展大计的储备人才,出入社会后对于社会的影响极大,加强中职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其自身的法律素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一大任务。注重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法律意识任重而道远,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微观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认识自我。2012年4月,广州佛山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多名中职学生围殴初中生,据警方透露,涉案者因为讲究兄弟义气,意气用事,才造成了事件的发生。这一新闻引起了当地网民对中职学生教育的讨论。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影视和网络成为了人们娱乐的工具,然而由于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对人生价值观认识的模糊,一些不良信息的接受极容易影响他们未来的性格取向和心理健康,例如古惑仔片中的江湖义气,大型游戏侠盗飞车中的暴力元素等。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中职学生很难拥有基本的法律认识,在社会中也会因其年轻气盛难以与集体融合、实现团队合作,也容易犯下事端,甚至违法行事。而有效的法律教育能够使中职学生认识到道德红线,明辨是非,从而认识自己,约束自己,正确地交往,积极地融入到集体中去。

三、中职学生法制观增强的几点措施

1.树立中职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祖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老师俨然是知识传播的最有效途径。在中职学生法律教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应以树立任职教师的正确教育意识为第一任务,以培养教师的法律认识为优先目标,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强调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严格制定措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法律教育工作。只有教育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具有了对法律教育的正确认识,才能提高法律教育的实际效率。

2.实践与教育相结合。在以课本为基础的法律教育中,教育程序必须走出传统的教模式。将实践内容引入现代教学中,甚至把教室转移到律师事务所。在课堂的教育中,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材料,如一些典型性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以此为反面教材,让中职学生在活生生的案例警醒下得到启示,意识到法律意识淡薄的危害性,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避免误入歧途。中职生的法律教育不应只单单靠理论宣传,还应与实际相结合,才能使法律意识深入人心。在法律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项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经验丰富的民警现身说法。还可以举行模拟法庭,让学生自主地辨别是非,在活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在案例分析中主观地了解法律常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可以开展与犯人的对话活动,学生在他人的反省与忏悔中更加容易接受法律的约束。

3.建立并落实全面的学生素质考核体系。现代公司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考核流程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前期工作的绩效评估。考核作为检验中职学生法律的最后一道关卡,其严谨性与正确性直接影响法律教育过程的反馈结果。建立并落实全面的考核体系,即力求考核的多样化和实际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该将考核内容与心理学、道德考核相结合,追求教学中考核。考核不是考试,而是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认识为标准,从而给出一个真实有效的结果

社会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最为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口号。中职学生承担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在人才需求偏向技术型的趋势下,中职生所获得的机遇也进一步扩大。如何培养出既满足市场需求,又满足国家人才培养方案的中职生,我想,每一位中职教育的参与者都应注重技能与个人素养的双重培育,注重法律教育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钟秋红.如何上好中职学生的法制教育课[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2]郎月田.中职生法律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9).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20-02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依法治国方针的全面落实,法律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①。作为为国家培养合格劳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更应该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把学生培养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践,谈谈对中职学生法制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现状

中职学校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来开展法制教育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主要对基本概念和理论、部分法律专业术语、常用法律条文进行讲解。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法制报告会、专家讲座、各种学校宣传媒体、组织参观考察等形式予以开展。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教育部2008年12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文件要求,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德育必修课。从指定教材来看,法律部分主要涉及到的实体法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物权法、合同法、婚姻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环境保护法等。程序法主要是三大诉讼法,即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教材基本涵盖了常用的法律。从效果来看,由于目前法制教育手段较为单一,多以说教为主,学校的法制教育效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

2 中职学生对法制教育的认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法制教育更应当是围绕学生来展开。就中职学生特点而言,主要表现为年龄较小,自控力和抵御不良风气能力较差,厌学,常以自我为中心,争强好胜,不愿接受规则的约束。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多以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为主。学校在日常法律知识宣传上,主要以报告会、主题班会、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展板等形式开展,看似形式多样,但常是重形式轻效果,很难在学生中产生良好效果。一些学生虽有一定的法律意识,知道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但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是我行我素,不计法律后果。

3 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自身法律修养较差

目前中职学校从事德育教育的教师多为师范院校政教专业毕业,有些学校因为对德育课没有足够重视,再加上缺少德育教师,常将德育课交由其他专业的教师讲授。这些教师中,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有些知识也是通过备课、查阅资料后现学现卖。至于法律实务,就更无从谈起。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多为照本宣科,内容抽象单一、枯燥无味。笔者在听了一些教师的授课后发现,有些教师自己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理解或者是错误理解,遇到一些略微复杂的案例,甚至连法律关系还没有搞清楚就开始给学生分析案情,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不尽相同,教学质量也各有差别,但各学校在法制教育上主要还是采取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如前所述,中职学校德育教师普遍没有经过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实务经验欠缺,授课大多只是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条文,教学方法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上课迟到、睡觉、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很多学生只是在考试前背背老师划的重点,考试及格便是大功告成。教师在对经常“惹事”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多是简单的说教,把法律作为“吓唬”学生的工具,很少从法律层面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培养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增大,对中职学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学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往往在招生、专业课教学和就业率上下足功夫,而对学校发展“无关紧要”的法制教育,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校对法制教育的根本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别出事、别惹事,安安全全从学校毕业。开展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也多为了应付检查和年终考评,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第四,学校法制教育相对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现象和不良风气严重困扰着年龄较小、辨别能力较差的中职学生。而作为教师,由于自身法律修养和观念的束缚,面对学生的困惑,有些选择了视而不见或有意避免,有些则以“大道理”敷衍,使得学生没有办法从教师哪里获得满意的答案,进而产生法律“无用论”的观点,从而对法律产生了怀疑,降低了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对今后法制教育工作的建议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不仅要依靠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同时其他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从各自所属的不同领域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对从事法律教学的教师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运用法律知识剖析现实社会问题的水平;对其他教师,应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在全校教职工中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为国家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劳动者。

第二,明确教育目的

开展法制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目的,即我们通过法制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对中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法律专业术语、法学基本理论和概念,而是要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通过法制教育,应该在学生内心深处树立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地运用法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自己做出某种行为或做出某种决定前,首先能想到这种行为或决定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法律后果,最终把被动地接受法律规范的约束,变为主动地把法律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习惯。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法制教育的目的。

第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目前所有中职学校进行法制教育最为主要的途径,然而实践证明,单纯对法律理论、概念和法律条文进行讲解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坚持以案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鲜活的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将单调抽象的法学原理、法律条文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具体来讲,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列举案例这种传统的方式外,还可视教学条件播放影音资料,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展开小组讨论等形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第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仅靠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应积极组织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由于工作和所学专业的关系,笔者除完成正常的法律课教学任务外,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笔者每年都邀请当地基层法院少年审判庭的法官、少管所管教民警、派出所民警、高校法律教师等来学校进行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领学生参观少管所、监狱,并组织学生与年龄相仿的服刑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违法犯罪的起因和经过,以及他们在监狱里的服刑情况。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学生内心深处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强烈的,一些经常“惹是生非”、“屡教不改”的学生,其变化更为明显。很多老师开玩笑的说:“平时苦口婆心的劝说,不如进去体验一次生活。”故此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成为中职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予以推广和强化。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10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法律意识教育是其重要内容之一。新课程在初中学习阶段要求学生:了解国情,了解世界,放眼未来。了解国情包括: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的了解。对不同民族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对国际规则具体要求的了解。做到明确国际社会政治、国际经济及当今国际文化的现状及现代国际交往的规则。能够做到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要培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基本认识能力,能够从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国际热点问题。关注世界人口、贫困、环境、和平、发展等问题。这些要求包含着国际理解教育的问题,包含着不同国家法律教育的问题。

(二)从法律教育现状看

当前在初高中阶段的法律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方面,新课程启动后,淡化知识系统性,在中学还没有建立、健全系统的、专门的法律知识教育体系,使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没有正规的制度保障,引发社会、学校、教师普遍对学生法律教育缺乏重视,出现中学生法律意识淡薄。更别提在系统法律知识教育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不利于国际交往中不同法律的理解。另一方面,我国中学生法律教育的视野不够开阔,具有相对封闭性。这种教育习惯性地强调民族性,而忽视了国际性。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社会生产力发展还不均衡,地区之间在经济、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现代文明及法律意识淡薄,在权利意识方面显得尤为突出。由此看来,在中学法律意识的教育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中学生法律教育中渗透国际理解的途径和方法

(一)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拓展国际理解教育离不开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和途径的扩展。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和途径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教育的实效性。通常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法律教育主要是从两个层面进行渗透:一方面,利用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已有的法律知识展开较为详尽的教育,建立并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在讲解法律知识过程中注意找准契合点进行渗透。例如: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男女不分性别,一律平等。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平等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观念。我国法律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这些和国际理解教育是相通的。再如,国际理解教育强调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和解决全球性重大问题,这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我国法律也强调人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尊重,强调合作。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根据时事教育的需要,补充相关内容渗透法律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结合。

例如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根据十报告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国际规则意识的教育。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将更为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我们要参与制定国际规则,也要遵守国际规则。丰富的国际理解教育资源和途径,不应该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是不全面的、不完善的。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每周的升旗仪式、各种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各种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法律教育与国际理解的结合,形成符合法律要求的国际理解的价值观、行为态度。我校在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对课程建设采取“加法”与“乘法”相结合。“加法”就是增开国际理解教育的校本课程,增长学生的国际知识、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而“乘法”则是将国际理解教育的思想、理念,通过日常的学科教学予以贯彻实施,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充分挖掘跨学科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的交集,丰富学科教学的教育内涵。

(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中学生法律意识,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多元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校开展了一系列以培养学生理解国际的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学校开展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初中年级开展的英语文化周活动;高中年级组织的国际问题的英语演讲和英语辩论比赛;在方庄社区开展外国人生活情况的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通过形式丰富多样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国际社会的法律要求、伦理准则、价值判断标准等进行有机融合、渗透,以达到增强学生理解、自立、自治、认同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和社会生活能力,将法律意识与国际规则的理解落实到自觉行动中。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渗透法律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共生观念。

法律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是通过多渠道进行的,我们不能忽视环境育人的巨大功效,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和法律教育。环境育人是法律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窗口,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法律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又可以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直接发挥舆论的导向、监督、育人功能,如借助校刊(学生刊物)、校园网、宣传橱窗和学术讲座等方式促进国际理解教育,切实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通过学生自治,强化中学生法律意识,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本观念。

教育结果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变化,包括内化和外化。其中更重要的是内化,在中学生的法律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中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内化,培养学生参与民主生活与管理的意识,国际理解教育的人本观念。通过拓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让学生体验参与学校民主生活与管理,有效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学生会、团委、年级自治会、班级委员会的竞选,亲身参加民主活动,有效增强权利与义务意识。

中学生法制教育例11

一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性,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马克思理论和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指导下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中学生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制教育的开展程度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初中生开展法制教育正是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举措。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进入21世纪,我国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中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增强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初中生法制教育必不可少。加强中学生法制教育还有利于预防未成年犯罪。中学生的世界观还不健全,当面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还不能辨别对错。所以当受到低俗文化,虚拟的网络暴力,色情等诱导时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是预防中学生犯罪的有效方式。

二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于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并未重视,没有形成一个法制教育理念。中学生所接受的法制教育大部分来源于教材上的知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法制教育的内容比较零散,缺乏趣味性。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说教式,很少采用案例,小故事。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难懂。对学习内容感到无趣。在目前的中学教育中,法制教育未形成一个独立学科,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只是照着知识点讲解,着重讲解考试必考内容,对于法制教育内容一带而过,不深入讲解。长此以往学生就忽略了教材中有关法制教育的内容。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把教学重点放在主课上对于法制教育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法制教育,在法制教育上没有作出相应的计划,也没有建立专门的法制教育课程,更没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二)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家长法律知识水平比较淡薄,无法给予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在生活中接触的法律知识也是零散的,与未成年的关系不大。现在家长的压力比较大,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重视家庭教育也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家长来说,孩子取得好成绩才是他们教育成功的评价标准。这种想法严重忽略了法制教育,有些家长思想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家庭法制教育的预防作用,往往认为孩子并没有犯什么错误,也没有进行违法犯罪,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三)社会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社会因素在中学生法制教育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也应该发挥其作用,政府部门不重视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虽然政法部门和学校联合举办过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大多数是流于形式并未起到很好的作用,一些宣传讲座多以案例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法律知识为主,使学生只记住了故事没学会使用法律武器。当前社会呈现一个多元的文化环境,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中学生能接受的多方面的内容,受一些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化的诱导容易引导学生走向犯罪道路。

三尧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

(一)学校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学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在中学生的法制教育还是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把法制教育成为独立课程应该编写一本法制教育的专门教材,教材内容要具有知识性、形式上具有趣味性,教材的知识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适应现代法治社会发展所必要的法律知识体系,能够满足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制教育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应该通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逐步学习到专业的课程知识和技能,并在教育实践当中不断的提高自身课程教育能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教师。从中学生法制教育的角度来讲必须实现中学法制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这是解决当前中学生法制教育不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二)家庭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法制教育,并且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教育方法,努力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孩子交流,不要让手机成为沟通的障碍。家庭中出现矛盾时不要以为吵架,更不要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如果用暴力解决问题就会该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暴力是解决一切争端和矛盾的方法。(三)社会法制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在社会法制教育中要加大宣传力度,这要求各级政府重视中学生普法宣传工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普法宣传队伍。定期到各个学校进行普法宣传,建立普法宣传活动基地,接受学生的咨询和提问,充分运用学校周围的宣传栏,张贴一些法制标语。同时净化社会环境必须为中学生法制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多部门联合,净化网络和学校周围环境,对手机各大网站不定期的监管,对学校周围的娱乐场所要进行严格检查净化中学周边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

四尧结语

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必须做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配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以保证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是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黄开学.浅谈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年4期

[2]闫妍.中职学生法制教育对策之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