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41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1

[中图分类号] R749.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17-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人口老年化,老年精神障碍病人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从广义上讲,老年期精神障碍是指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障碍的总称。然而,由于这些障碍本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经常不能被识别,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这些老年人的预后,让他们更好的回归社会,近年来,本科对入住老年精神障碍病人除尊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外,还从护理角度出发,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自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老年精神障碍109例。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2)文化程度小学以上。3)平均年龄为67岁,其中60-69岁88例,70-80岁21例。

1.2 方法 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OSIL-30)[1]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1]于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和生活质量评估,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

1.3 干预方法

1.3.1 支持性心理护理 结合患者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安慰、启发、鼓励、保证、暗示、督导等方法,采用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时间为12周,每次30分钟。

1.3.2 全程给予健康教育 根据《精神疾病标准健康教育》[2]依不同阶段自编表格式健康教育方法和计划,内容包括疾病认识、易发生的危害行为、药物副反应、饮食及睡眠、自我缺陷、社会功能、用药及复杂情况等。时间为12周,每周评定1次。

1.3.3 自护训练 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两方面,采用娱乐,帮助病人自理日常生活,适当活动,人际交往训练等方式,每天上下午各练30分钟,时间为12周。

1.3.4 其他 1)力争满足其合理要求。2)加强安全护理、安全检查、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干预。3)转移注意力。

2 结果 护理干预后病情总估计均明显下降,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生活质量 WHO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个人在其所处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背景下,参照自己的目标,期望和关注自己生活状态的感受等评价[3]。老年期精神障碍更应着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及护理,防止并发症和意外,另外心理护理对疾病的恢复也有重要意义。

3.2 影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状态与之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或功能残缺,多种药物治疗,社会功能损害,还有患者的职业,住院时间、病程、经济状况、个性特征、文化程度,所以对住院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很重要。因此,将护理干预整合到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GQOL-74)包括客观生活质量评价和物质生活满意度两方面,分四个维度(躯干功能、心里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能较全面客观地评价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1]。

3.3 老年患者的特点 年龄的增长、体质差、抵抗力低、生理上的衰老,躯体疾病以及退休、丧偶、孤独、经济困难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易发生合并症。因此,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

3.4 护理干预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 本研究显示: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的在病情控制、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上效果更明显,其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2

【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079-02

对于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人们普遍担心的是肿瘤和心血管病,然而肺炎的病死率却依然很高。据北京医院的统计资料表明:80岁以上老人,肺炎为第一死因;90岁以上的死者中有一半死于肺炎。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收集老年肺炎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房住院老年肺炎患者48例,年龄52~91岁(平均68岁),其中男39例(81.3%),女9例(18.7%)。病程6~25年。治疗时间最短14天,最长40天,平均治疗时间27天。所有的患者观察以下指标: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诱因和吸烟史;②临床表现和检查:症状、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或CT片;③治疗与转归:抗感染药物及综合治疗、疗程及转归、住院天数等。对以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无明显诱因25例;发热:高热7例,低热38例,无发热的3例;无呼吸道症状的11例;无肺部体征的24例;合并基础疾病的40例,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29例;出现并发症的10例。

2.2 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3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38例;②胸部X线或CT片:大多呈支气管肺炎改变42例及间质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积液的7例;双肺感染的18例。

2.3 住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转归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2周左右,胸片2周内完全消散者10例,4周消散者24例,40天消散者8例有少数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血常规无异常,但肺部感染灶的影像学检查一直未吸收,并持续到出院。

3 讨论

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间发生肺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及抗精神病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是主要的诱发因素。

3.1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

3.1.1呼吸系统老化:老年人随着身体的老化,纤毛逐渐受损,弹性变得较差,黏膜腺和支气管上皮细胞也有些退化,这些变化都会减低清除呼吸道的能力;有效咳嗽也变少,使呼吸道更易受到感染及其他问题的伤害。

3.1.2 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时间长,少则3个月,多则十几年,这些病人的特点是:社会功能损害明显,缺少应有的主诉,生活被动、懒散,自我保护能力差,故易引发感染。

3.1.3 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对气温变化极为敏感,室内外温差大,骤冷骤热使老年人难以适应。

3.1.4 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除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外,寒战、高热比较少见。

3.1.5 由于老年肺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免疫功能及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明显削弱了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3.2 治疗的副反应。在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是导致院内肺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过度镇静作用(氯氮平、氯丙嗪),可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使正常的呼吸道生理防御机能下降。[1]当长期大剂量用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唾液增多(据报道氯氮平引起流涎者占64.3%)、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等副作用。[1]当病人处于深睡眠状态或进食、饮水易发生呛咳而致口腔分泌物或胃返流物误吸入呼吸道,导致吸入性肺炎。[2]

4 护理

4.1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搞好继续教育:精神科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科理论知识,还应拓宽知识面,掌握边缘学科的知识,准确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去除潜在感染因素,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①对精神症状重、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确切诉说病情的病人,加强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是预防自身感染发生及传播的重要措施。②掌握各种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重点观察、认真对待病人的每一个主诉,仔细分析观察到的每一个症状和体征,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药物作用病人睡眠深,应督促病人采用侧卧位,协助病人清除口内分泌物,以利分泌物及时排出,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2 切断感染途径,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的基础上改善卫生条件,保持病区内清洁,创造舒适、整洁的环境。定期进行卫生学监测,同时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切断各种感染途径,预防各类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4.3 积极治疗精神疾病是减少精神病病人院内感染的关键:精神病病人因思维、情感、行为异常、缺少主诉、治疗不合作、管理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快改善精神症状,使病人恢复正常理念,配合医疗护理,服从管理,则大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4 吸入性肺炎排痰护理: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排痰护理与病人尤其重要。不恰当的可能增加误吸和反流的概率,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与发展。睡眠时采取头稍高的右侧卧位或半侧卧位,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气道内。

4.4.1 引流:护士将患者床头摇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预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更重要。

4.4.2 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对咳嗽无力的病人,协助拍背。拍背的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3] 。

4.4.3 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上药液经过超声发生器薄膜的高频振荡,使液体成为细微雾滴,药液随患者吸气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解痉、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4.4.4 不能排痰的老年人,可实施气道内吸痰,并注意痰液引出的量、颜色和性质的变化。定时评估肺部呼吸音,并根据胸部X线片和痰鸣音的部位,确定引流的方向,借重力因素,取患处在上的促进痰液引流。

4.5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多数对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张氧流量为2L/min,

4.6 舒适和安全护理:老年肺炎病人起病隐匿,急性期要保持卧床休息。安排清静的休息环境,保持情绪稳定,被子不宜过重,以免影响呼吸。护理人员做到“三轻”,限制探视。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内衣和被褥,定时擦浴,并注意预防感冒。及时清洁口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状态选择漱口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饮食,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高热伴烦躁不安者,应注意安全护理,防止摔伤,必要时应用束缚带。持续高热时,要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等变化,以防中毒性肺炎发生。

4.7 心理护理:经过看望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鼓励和安慰病人,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

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到稳、准、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赖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4 8 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指导 老年性肺炎预防很关键,冬季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介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要求,指导病人取患侧卧位、卧床时双手上举,置于床垫上,以利于胸部扩张。尽量避免仰卧位,以防误吸。讲解有利于排痰的方法和技巧,如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引流等。有痰尽量咳出,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痰液突然变黄或痰量突然增加,要警惕病情变化。说明氧疗注意事项和要求,按医嘱要求确定吸氧流量,不得随意调整吸氧流量,宜采取低流量吸氧。鼓励病人卧床休息,保证足够睡眠,劝说家人尽量减少探视。要鼓励其自行漱口。

参考文献

[1] 沈渔 主编.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24~934,942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3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12-02我国为发展中国家,60岁及60岁以上者为老年人[1]。国务院新闻办颁布201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各地老年人健康普查表明[2]:无重要脏器疾病的所谓健康老年人仅占老年人的20%-25%。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中,老年人占16.98%。从广义上讲,老年性精神障碍是指老年期(60岁以上)可以见到的各类精神疾病的总称[3]。其特点是:①老年病人由于生理方面的改变,常存在老年人特有的一些疾病,如动脉硬化、肺气肿等,生活自理多有困难。②在精神疾病过程中,易并发与原发病无关的疾病,如泌尿系感染、骨折等。③老年病人多无积极求治的要求,更难同医护人员配合,且性格也多有改变,因此检查、治疗和护理工作比较困难。④老年病人的躯体疾病可使临床症状复杂化而掩盖精神症状。⑤老年病人在兴奋躁动后,易发生衰竭,情绪抑郁时常会自杀等,导致护理工作更为复杂,因此,老年患者已成为精神科病房的一大难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全程个性化套餐式护理方案,现将实践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期精神障碍病人为入组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在60岁以上;②符合CCMD-3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③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意识障碍病人;②严重器质性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严重的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等;③患者及家属不愿意合作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6例病人随机分为2个组,研究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病程、住院次数、NOSIE量表评分、用药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时间、内容、程序不做统一规定。

研究组按照老年性精神障碍全程个性化套餐式护理表进行护理,此表是依据个性化理论、护理问题及治疗方案设置全程套餐式计划表: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项目为纵轴,设定计划图表,表后附有各护理项目护理程序。纵轴护理项目包括:入院宣教及出院计划、护理检查、辅助检查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基本护理问题、个性化护理问题、变异记录、效果评价、首优护理问题。横轴为住院时间,预计为90天,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确诊阶段(住院第1-3天),第二阶段急性期系统治疗阶段(住院第4-14天),第三阶段缓解期系统治疗阶段(住院第15-40天),第四阶段,康复治疗阶段(住院第41-90天)。

1.2.2评定工具:①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采用30项版本,所有条目按0-4分的5级分法计分。量表共包含7个因子,分别为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精神病迟滞和抑郁,前3项相加为总积极因素分,后4项相加为总消极因素分,病情总估计;128+总积极因素分-总消极因素分。开始研究之前对评定人员进行统一学习和量表使用结果一致性测定,kappa系数为0.88。②自编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共有14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4到0,分别代表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最后有一个开放性回答问题,请调查对象具体描述。20例病人7天后复测,重测信度系数为0.86,说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2.3评定方法:全部病人于入组时、入组6周、入组12周用NOSIE量表测评,评价病人病情恢复程度。出院时,请病人或家属填写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满意度,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0进行t检验。2.结果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4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servic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96 elderl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nur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48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other 48 case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the general nursing.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and therapeutic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89.58%,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was 100%, there was no nursing accid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nursing, and in the reference group that was 75%, 58.33%, 3 nursing accident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Mental disease; Elderly patients; Nursing service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4]。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对患有老年精神病的患者加强护理工作,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①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5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1例,情感性精神病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3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手段。②其中参照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6~88岁之间,平均年龄73.9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9例,器质性精神病障碍14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手段。两组患者在组别构成,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第3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大为中轻度病患。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病房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护理措施上,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加之自身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就会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里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者敞开心扉,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关系,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1.2.2 睡眠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具体应该包括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等基本要素;其次在保证了舒适的睡眠环境的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避免让患者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保证患者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最后一些老年精神病患者属于长期卧床休养的类型,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以保持其平整、清洁、干燥,并帮助病患定时更换,在床位的选择上应使用气垫床。此举的目的是防止患者长期卧床而发生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2.3 饮食锻炼护理 饮食方面: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遵循饮食上的“三高两低”原则,即在食物的选择上以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低糖、低脂类为主,合理进行的饮食的安排,注意在食物的选择中含富含纤维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多样化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果蔬,钠盐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以5 g/d左右为最佳),饮食控制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切忌暴饮暴食。

锻炼方面:通过健康教育,辅助以适当的身体锻炼能够帮助老年精神病患者增强体质,舒缓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避免逃避社会的悲观情绪。比如护理人员可以带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起打扫卫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参与度,感受到自身劳动的成就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4 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的全过程中,应给与安全检查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患者入院时的随身物品如剪刀、指甲刀、钥匙、镜子、鞋带、腰带等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物品要给予禁止(患者普遍选择的自杀工具),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要给予口腔检查,防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对患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要给予集中管理。

1.2.5 家属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一方面加强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家庭成员提供给老年精神病患者足够的护理帮助。患者出院后其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病情的缓解与控制,家庭人员要对老年人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因为家庭亲属所带来某些护理作用是医护人员所无法代替的,要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给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护理过程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有警惕心等等。除了心理护理外,日常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是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比如便秘几乎是所有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问题,那么家属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就需要注意对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摄取有益于排便的食物,叮嘱家属指导患者定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不偏食,摄取均衡营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多补充水份,保证每日饮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护理研究报道显示[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平均只达到60%左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也平均达到了8%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的难度,而该研究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在张凤云[6]的研究报道中,采用了与该研究相似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2%,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9%,与该次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考虑可能是因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结合该次的研究经验及以往的相关报道[7-9],为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针对性,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3.1 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下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后脑功能开始退化,自身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动作反应迟钝缓慢,自身感觉知觉逐渐减退,智力、记忆力等方面下降,合并有多种身体疾病等等。而老年精神病患者实际上就是在智力减退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老年痴呆,再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我伤害的问题,自理能力下降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3.2 脏器功能衰退

当老年人患有精神病问题时,会引发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进而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一般老年精神病患者要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加之老年精神病患者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药物代谢能力的降低,极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储积的状况,且从老年人服用药物的特点来看,治疗精神病一类的药物大多会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如让患者出现便秘等药物副作用。除此之外,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在药物服用的过程中出现多服、漏服等问题,对脏器功能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

3.3 患者睡眠出现障碍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一直都难以得到保障,睡眠障碍也是困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问题。导致老年人睡眠出现障碍的原因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5点:原发,例如行为障碍、睡眠暂停、昼夜规律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症,例如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病;药物作用,例如酒精、咖啡因等;睡眠习惯不良等。这些睡眠障碍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存在睡眠功能障碍,例如睡眠较浅容易被惊醒、失眠、早醒等情况。

3.4 精神障碍问题

老年精神病患者都会受到精神障碍问题的困扰。人类在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大幅度的下降,包括记忆力和身体组织,造成情绪多变,很容易出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固执、多疑,经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由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而出现一些列情绪反应。精神障碍问题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也给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 出现多种并发症

老年精神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大不如前,细菌侵入易诱发老年人感染,一旦老年人没有专人护理,加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容易染上腹热,褥疮,跌伤坠床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升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曲红.略论老年精神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99-100.

[2] 张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8):122-123.

[3] 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0-3641.

[4] 胡春碧,杨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63-2165.

[5] 兰师萍,喻青媛.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07.

[6] 张凤云.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2(12):173-174.

[7] 赵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6-57.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5

【中图分类号】G749.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04-01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份到2009年12月份的老年精神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0例,患者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住院天数42天。精神病病种为:精神分裂症15例、精神性应激障碍20例、精神性抑郁症症15例以及精神性焦虑症。经检查,所有的老年患者均符合老年精神病检查标准。

2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病情的观察及分析

2.1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患者会经常产生幻觉现象,他们会虚幻的听见其他的人悄悄的在背后议论自己,说自己的坏话,并且虚幻的经常看见鬼神和自己讲话,而且经常性不安、害怕并且大声的求救。

2.2老年精神应激障碍患者:

应激障碍患者对身边的事物迟钝,以及能力极大的减弱,使患者失去自我保护能力。

2.3老年抑郁症精神病患者:

老年抑郁症患者经常性感到郁闷、悲哀、绝望以及沮丧,并且觉得生存没有意义,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解脱,甚至许多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倾向。

2.4老年精神焦虑症患者:

焦虑性精神病患者对生活中任何微小的的变化都活焦虑,坐立难安,并且反复的思考一些无所谓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并且伴随着失眠现象的产生。

3护理方式

通过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针对不同患者的特征,采用相应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缓解病情。

4具体的护理方法

4.1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采用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的同时,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对病人心理上的治疗,通过医生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诊断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方式。护理人员要对病人进行身体健康护理、心理健康护理,并且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采用合适的方法。

4.2病人户外活动的护理:

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不能有太大的局限性,不可以完全的限制病人的户外活动,否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病情。每一位患者户外活动都要伴随着一名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时刻的警惕意外的发生,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且在病人进行户外活动之前,做好登记工作,病人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要登记清楚,并与医院时刻保持联系,让医院知道病人所在的具置,以保证当有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进行抢救工作。

4.3良好的病房管理体系:

对于老年精神病院的病房管理采用了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对患者护理工作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当病人外出、回家时,必须有相应的请假管理制度,医院收到病人的请假申请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来考虑是否准假,并及时联系家属,将病人安全的带回家,并按时将病人送回医院。无论是病人家属还是各医护人员都不可以私自允假,要建立良好的责罚制度,从患者安全的角度出发,一旦有人违背,出现危险,要严厉的追究责任。

4.4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医院应该定期的进行组织培训,在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上加以培养,并促使护理人员熟练的了解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并加强何种专业知识的培训。护理人员是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执行者,护理人员要以病人为主体,从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出发,努力的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懈怠心理,一旦有任何的疏忽大意,病人的安全就会存在很大的威胁,因此,医院要不断的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5住院方式管理的开放性:

随着医院医疗方式的不断创新,精神病医院将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改进为了具有现代特色的开放性质的管理。通过对开放式管理方式的临床实验,发现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缓解了患者的病情,并且疗效是非常显著的,并且成功的治愈的一些精神病患者。

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认为自己没有患病,强烈的排斥住进精神病院,拒绝治疗,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开放式管理允许病人外出活动,而且允许病人家属的监护,这种方式让老年精神病患者更容易接受,并且能够保持病人的正常生活,能更好的适应并且缓解病情。

5结论

本组实验的6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痊愈35例,好转的有16例,,没有效果的有9例,无任何死亡且没有任何不良后果的产生。

精神病医院在各种管理模式上的革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我国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持续增多,在无形中给我国各大精神病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的迎接挑战,克服压力是医院发展当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老年精神性疾病不断折磨着患者,这就迫切的要求医院和病人家属双方进行积极的配合,为病人解除精神上的痛苦。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病人家属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能因患者的疾病问题而嫌弃他们,要知道是具有丰富人生阅历的他们,为我们创造现代优越的生活水平打造了基础,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先出自己的爱心和孝心,积极努力的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丰,杨冰霞,何喜春.神经内科潜在护理纠纷原因分析齐鲁护理杂志,2005(1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6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再加上患者已步入老年,患者发病时常有思维紊乱和认知上的偏差。再加上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各种感觉有迟钝表现,患者对自身躯体不适不能准确表达,有可能造成其病情得到不到及时治疗[1]。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监护,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现将我院护理该类患者情况,做以下总结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40例老年精神疾病为观察对象,其中29例为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0~76岁,均龄为(65.2±7.9)岁;病程1-5年,病程平均为(3.2±8.6)年。

1.2方法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避免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风险事故,我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1.2.1护理监护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自身身体不适反应不敏感,并且也表达不清自身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护理这类特殊患者时,加强了护理干预,密切关注其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是否有疾病,并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高脂血症和心电图异常,以及糖尿病和低钾血症等症状。

1.2.2慢性疾病护理

由于部分精神分裂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加上患者年龄偏大且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需要使用抗精神疾病的药物等因素,会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通过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如何变化,并做好定时巡检工作,做好预防风险事故的安全护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当前病情发展状况,以正确把握患者当前精神、躯体症状、

2 结果

上述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其合并躯体疾病,该40例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包括: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反应各有12例,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各有6例,另有4例急性肺炎。经过相关治疗护理以上40例患者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反应不够灵敏,对自身躯体不适等症状不能够清晰表述,使得其他人不能及时发现其自身躯体疾病[2]。为了及早发现该类特殊患者的躯体疾病,我院采取了加强护理干预的措施,来预防安全方面问题并及早发现患者精神、躯体等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加强定期巡回监护,使得生活不能自理和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均在护理人员监护范围内。

在慢性疾病护理时,本组患者一方面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认知力减弱再加上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等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病情及加强监测,对其测 T、P、R、以及BP等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关注。对患者的异常表现及时处理,若需转院治疗的则做治疗前准备,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同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询问患者过往病史以及在院外是否有冲动行为等,做好定时巡检工作。本组中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昏迷患者,均是在护理人员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这也说明了对该类患者巡检的重要性[3]。

在给患者护理前,我科室还加强了风险预估,并制定了常见安全性事故预防计划。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专人观察护理定岗定责,并由护士长定时巡检护理人员执行任务情况,通过每天晨会对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护理人员对于本组40例患者,通过仔细、耐心询问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后,对其病情作出专业评估,并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动态化护理,护理人员还注意观察患者行为、举止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娴熟的精神疾病护理方法,配合医生妥善处理患者异常反应。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通过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融入到临床实践操作当中。对患者的病情做到了早发现,并且为患者后续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护理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了本组6例心肌梗患者,患者当时发病时意识忽然消失,面色紫青,联系医师进行了心肺复苏术,使得患者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为需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方便。

由于护理人员从精神疾病特点出发,加强了护理干预,及时掌握患者治疗和病情发展情况,并做好了详细记录。为医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同时通过护理人员细心、专业的护理,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使得患者躯体和精神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具备学科护理知识,加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定时巡检密度,并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做好健康宣教,还通过视频和宣传画册等形式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预防意外的安全意识,进而改善了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其自身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相关的治疗护理,改善了患者精神、躯体症状。

可见,对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对老年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增值,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7

[中图分类号] R74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208-01

New treatments of the older with mental disorders--to discuss rehabilitation wards without Companion

LIN Ping WANG Yi ZHIANG Zhen

(The wards of Inner Mongolia third Hospital Rehabilitation Centers, Huhhot,010020)

[Abstract]Mental disorder in late-life is severely harmful to the old quality life and Cause heavy burden to society and family. It's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work to treat. We try to treat mental disorder in late-life with drug, carefully nurse and rehabilitate training. This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ets preliminary results. My rehabilitation wards without companion was succeed in incorporate integrative management mode of nurse and rehabilitation. We obtained much precious experience, improved the old quality life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the family and society.

[Keywords] Mental disorder in late-life; quality life; rehabilitation wards without Companion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明显增多,但生活质量不高。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死亡率高、残疾率高,以至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其中,老年期精神障碍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为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许多老年病通过康复治疗,症状得到了缓解,功能得到了恢复。在发达国家,康复医疗早已成为老年病处理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1]。我们尝试对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精心护理和康复训练融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初步成效。

我院自2007年1月开设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主要收治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包括精神分裂症衰退期、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血管性痴呆)、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等。这类患者共同特点是因精神障碍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法照料,需长期治疗和专业护理。

病房工作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康复师组成,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由医生对患者整体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和诊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以解决患者的需要为工作目的,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包括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保证病情相对稳定。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把工作重点放在对患者的身心护理上。康复师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评估,制定康复计划,实施康复训练,使患者的各项功能得以维持和改善,防止功能下降。

老年期精神障碍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需针对患者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进行维持治疗,同时针对精神行为异常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因老年人体弱多病,随年龄的增长,生理性老化的出现,各种脏器功能衰退,尤其是重要脏器(如心、肺、脑、肝、肾等)代偿功能的显著减退,个体差异大,因此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药效反应等诸多方面均发生变化,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之增加。老年患者往往在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时即出现药物副反应,如锥体外系副作用、性低血压、过度镇静、认知功能损害、胃肠道副作用、肝肾功能损害等。因此,合理、安全用药是老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的基本原则。

无陪伴服务由专业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包括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医疗护理的整体护理。对护理事业的执着信念,专业的医学知识,规范的技术操作是专业护理的特点。众所周知,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有效的关怀能增强病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促进病人的康复。老年病人,由于“空巢现象”及晚年患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更加孤独空虚,因此更需要他人的关爱[2]。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有一批致力于老年病康复事业的优秀护理人员,他们用自己体贴入微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工作,关心和服务于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他们在掌握临床护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习先进的现代护理模式,灵活运用“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与病人交流、沟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护理病人身上,与病人建立了友好、信任、融洽的护患关系,给病人全面的、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康复治疗是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治疗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特色治疗。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也随之增多。脑血管病、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等一直困扰着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直线上升,也将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痴呆症指的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起的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由于脑部功能逐渐衰退,患者的记忆及智力进行性退化,部分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并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目前还无特效疗法,需要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共同改善痴呆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及延缓其病情的发展。而康复医学强调疾病的功能障碍改善,训练患者利用潜在能力、残存功能或应用各种辅助设备以达到最有利的状态。康复治疗不容忽视,无论是对老年人自己,还是对其家庭,亦或社会,老年痴呆的康复已成为临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康复疗法不能改变本病的病理改变,但对本病的改善起着一定的作用,能够延缓它的进程[3]。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放松性运动疗法、文娱疗法、音乐疗法等。我们积极尝试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努力寻找能够改善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学习,我院老年无陪伴康复病房已经形成了一套医疗护理和康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总结了许多宝贵经验,改善了老年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同时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保障。我们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的老年病治疗事业一定能开创新局面,使老年病患者能得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参考文献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心身医学研究的进展,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根据笔者多年来精神科临床护理的工作经验,认为开展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研究,加强其心理护理,是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促进其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精神卫生事业虽然有了很大和发展,但目前社会上对患有精神疾病的这种特殊群体仍存在世俗偏见和岐视,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突出。在对住院精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也常常忽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其原因,一是老年患者多数是独处一处,不打不闹,引不起护士的注意,二是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重视心理护理,三是虽已认识到心理护理的重要,但由于护理心理学知识掌握的不够,影响了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所谓心理护理的意义在于它将心理学与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起来,运用于护理实践,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将老年患者在生理、病理、心理等方面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测来安排护理工作。它指导护士在了解老年患者疾病的同时,还应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社会环境等与疾病的内在联系,以便主动地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规律。也就是说,老年患者从护士那里获得的不只是简单的打针服药,还应获得更多的是同情、温暖、鼓舞和信心。因此,搞好心理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2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做好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的先决条件

精神科护士除应具备各科护士素质外,还应具备特有的素质。

2.1 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作为自己的神圣天职 由于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需要的是特殊服务,所以护士本身更应有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精神。当患者受病理心理的影响而产生异常行为和不协调的人际关系时,常表现为自伤、伤人、逃跑、破坏、冲动等,但患者缺乏正常的内心体验,是因病态所至的不可抗拒的行为,护士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树立高度的同情心和对事业的献身精神,从患者的利益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视患者为亲人,帮助他们尽早从精神疾病的痛苦和绝望中解脱出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2.2 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精神患者的病情千变万化,表现喜怒无常,有的兴奋躁动、手舞足蹈、行为怪异;有的则少言寡语、独居一处、不饮不食,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发生转化而出现预想不到的危险。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现象的变化,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一方面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在紧急状态下化险为夷的应激能力,以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要有忍者为贵的道德情操,在对待患者的病态反应时,护理人员应忍耐容忍,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耐心、细致、和蔼的态度对待患者。实践证明,对患者的病态行为产生对抗,可激起患者埋在心里的暴力,而反之可溶化患者心灵深处的激情,使事态向好的方面发展。

2.3 有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以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 护士接触的对象是具有各种不同经历、社会地位及文化素质的患者,因此,护士应涉猎广泛,掌握丰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要学会懂得他们的语言和不同的心理要求,还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写诗作画、体育运动等等,以多种形式与他们交流使他们的休养生活丰富多彩,以利于疾病的恢复。

3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及护理

3.1 急性期 此期包括患者首次发病和复发再入院二种情况。老年精神病患者多因急性精神障碍或老年性痴呆在家中难以管理而住院或长期住院,由于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离开亲人,往往使患者感到陌生、恐惧、孤独,怀疑被家人抛弃,害怕死在医院。针对上述心理活动,护士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首先要面带微笑,以和蔼的态度热情接待,将老人安置在阳光充足、安静舒适、患者较少的房间,同时耐心向患者介绍疗区的基本情况,如餐厅、饮用水处、洗漱处、卫生间、同室病友以及经治医生、护士的姓名等,以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尽量使患者感到有人关心和照料,使患者心情舒畅而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患者恐惧陌生和不安全等心理因素,对于有自杀、伤人、破坏、冲动的患者应注意掌握其病情变化,严密监护防止意外发生,而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痴呆患者,要加强基础护理,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干预。

3.2 缓解期 此期患者通过治疗后,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能基本回忆批判自己的疾病。正因如此,患者更是倍加思念亲人,不安心住院,急切想与家人团聚,个别患者对住院前的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的行为有后顾之忧,因而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必须熟悉每个患者的病情,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变化,分析其心理状态,向患者疏导和解释,如某患者,入院前因嫉妒妄想将其爱人造成重伤,病情缓解后,非常懊悔,并担心爱人的生死存亡;某患者,入院前因病态心理所至非要买汽车,爱人及子女不同意,故大闹并提出要与爱人离婚,病情缓解后,担心家人能否接纳他,因此,整天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此时护士通过心理护理,多次向患者解释,介绍其爱人目前身体情况良好,“对您没产生恶感,理解您是在病态支配下,故请放心。”但患者半信半疑,又经与家属联系,请家属亲自来院探望,经过面对面的交谈,解除的患者压抑在心头的忧虑。

3.3 康复期 当患者的病程进入康复期,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在离院前,大多数患者心境较好,能顺从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但又有如下心理活动特点,应引起护士的注意。

3.3.1 担心疾病复发或病程迁延转为慢性。

3.3.2 出院后担心能否受到受到社会、邻里、子女的岐视。

3.3.3 忧虑和爱人及子女的感情问题。

3.3.4 多次复发再住院患者,对他的心理影响往往削弱了他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9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2.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2.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10

1.1 首先安排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技术过硬、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给予治疗护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患者有力的支持系统。

1.2 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1.3 用安慰性的语言给患者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4 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耐心诚恳,以熟练的操作技术得到患者的信任和使患者有安全感。使其正确的对待生命,改变失望心理,对生活充满信心。

2、生活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丧失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不会洗漱进食。因此,日常生活护理是老年精神病的护理要点。

2.1 个人卫生 对老年患者除了与一般精神病患者一样,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外,而且要重点照顾体弱和痴呆患者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如洗澡时有专人协助擦身、换衣、给予搀扶,卧床不起者施行床上擦浴,季节交替时,及时更换老年人的衣着;生活不能自理或痴呆患者,定时督促和训练排泄习惯,发现尿潴留应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对3天无大便者,常给予开塞露肛注或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个体差异,调整饮食结构,平时鼓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2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功能下降,加之精神症状,常可发生意外,因此,安全对于护理老年患者是很重要的。(1)老年精神病患者易受精神症状支配或严重焦虑、抑郁易产生自杀念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掌握患者自杀行为的前驱表现,观察患者细微变化,尤其夜间患者睡眠不好时,重点监护,严格保管危险物品,此类患者病情好转时,也不能放松警惕,对特殊和重点患者要床边交接班,严防自伤、自杀等意外的发生。(2)老年患者由于步态不稳或药物副作用,行走时可跌倒且易引起骨折,平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患者起床活动、如厕均有人搀扶,使患者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兴奋躁动者,必要时稍加保护性约束,以防坠床。(3)给老年患者喂食,不吃易发生危险的食物,如吃鱼时去掉鱼刺等,耐心慢喂,不催促,以免呛食、噎食,对因药物引起吞咽困难者,劝慰患者缓慢进食,谨防食物塞满嘴造成窒息。(4)部分患者有嗜烟习惯,应在规定地点吸烟,为了防止烟蒂乱扔,随时检查督促烟头掐灭情况,同时向患者宣传注意安全,以防发生火灾。(5)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否认有病,加上牵挂家庭,想念儿女,常伺机出走,带患者外出检查或散步时,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应心中有数,让患者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以防发生出走及外出迷路等意外。(6)老年精神病患者常伴有各种身体疾患,如患有心功能不全,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护士应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3、药物治疗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除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外,有些还合并患有某种器官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合并这些疾病的机会越高,往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对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

3.1 用药要有明确适应症;

3.2 用药前详细的体检及实验检查,详细的询问病史,以确定是否有用药禁忌症;

3.3 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其它药物与精神科药物的相互作用;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例11

        1.1 首先安排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技术过硬、沟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给予治疗护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成为患者有力的支持系统。

        1.2 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让患者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1.3 用安慰性的语言给患者心理上的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尽快适应环境,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4 与患者交谈时态度和蔼,耐心诚恳,以熟练的操作技术得到患者的信任和使患者有安全感。使其正确的对待生命,改变失望心理,对生活充满信心。

        2、生活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丧失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不会洗漱进食。因此,日常生活护理是老年精神病的护理要点。

        2.1 个人卫生  对老年患者除了与一般精神病患者一样,定期给予洗澡、更衣、理发、修剪指(趾)甲外,而且要重点照顾体弱和痴呆患者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如洗澡时有专人协助擦身、换衣、给予搀扶,卧床不起者施行床上擦浴,季节交替时,及时更换老年人的衣着;生活不能自理或痴呆患者,定时督促和训练排泄习惯,发现尿潴留应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导尿,对3天无大便者,常给予开塞露肛注或口服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同时还应注意老年人的个体差异,调整饮食结构,平时鼓励患者多活动、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2 安全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生理功能下降,加之精神症状,常可发生意外,因此,安全对于护理老年患者是很重要的。(1)老年精神病患者易受精神症状支配或严重焦虑、抑郁易产生自杀念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巡视,掌握患者自杀行为的前驱表现,观察患者细微变化,尤其夜间患者睡眠不好时,重点监护,严格保管危险物品,此类患者病情好转时,也不能放松警惕,对特殊和重点患者要床边交接班,严防自伤、自杀等意外的发生。(2)老年患者由于步态不稳或药物副作用,行走时可跌倒且易引起骨折,平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患者起床活动、如厕均有人搀扶,使患者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兴奋躁动者,必要时稍加保护性约束,以防坠床。(3)给老年患者喂食,不吃易发生危险的食物,如吃鱼时去掉鱼刺等,耐心慢喂,不催促,以免呛食、噎食,对因药物引起吞咽困难者,劝慰患者缓慢进食,谨防食物塞满嘴造成窒息。(4)部分患者有嗜烟习惯,应在规定地点吸烟,为了防止烟蒂乱扔,随时检查督促烟头掐灭情况,同时向患者宣传注意安全,以防发生火灾。(5)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否认有病,加上牵挂家庭,想念儿女,常伺机出走,带患者外出检查或散步时,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应心中有数,让患者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以防发生出走及外出迷路等意外。(6)老年精神病患者常伴有各种身体疾患,如患有心功能不全,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护士应细心观察才能发现。 

        3、药物治疗护理  老年精神病患者除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外,有些还合并患有某种器官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或肝肾功能不全等,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合并这些疾病的机会越高,往往要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对老年患者应特别注意。

        3.1 用药要有明确适应症;

        3.2 用药前详细的体检及实验检查,详细的询问病史,以确定是否有用药禁忌症;

        3.3 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其它药物与精神科药物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