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2 09:03:42

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例1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要求。通常,大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练习;完成口头作业。针对上述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大学英语作业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要求:第一,大学英语教师要把大学英语作业完成的目的与要求向大学生交代清楚,并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即布置作业要明确。对大学生完成作业可能产生的疑难点,要做适当的启发,但这并不是说暗示大学生如何具体完成作业。主要是为了澄清完成大学英语作业的目的要求。第二,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要求,包括作业本身的数据、观点、表达方式等要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相应技能、技巧的形成。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布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使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可以减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避免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无效劳动。第四,大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适当。大学英语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的适当比例。作业量过少,不易督促和检查大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工作,作业量太大,容易增加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第五,大学英语的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一般地说,大学英语作业的难度以全班大多数学生克服一定困难能独立完成为度,但这不太好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大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即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水平高、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补充题,对于程度较差的大学生可以指定一些较为容易,或者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完成大学英语作业,这样就可以在布置作业上做到因材施教,也更好地达到了布置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目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盲目地编印各种类型的复习资料、习题汇编,不加分析地强加给大学生练习,这种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又违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其次,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指导。善教者必须与善学者相结合,只有大学生会学、善学,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只有大学英语教师关心和了解大学生做作业的实际过程,并加以积极指导,大学生学会如何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作业任务,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独立自学的能力。根据大学生作业活动过程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各项作业指导:第一,准备。大学生的大学英语作业是孤立的学习活动,每道作业都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大学生只有首先弄懂了大学英语课上学习的教材内容,才能学会运用知识去理解、分析、计算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所布置的大学英语作业题,因此,要使大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通大学英语所学的基本原理、法则、规律,然后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第二,审题。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教会大学生注意审题,审题即了解题意。如果能够联系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过去不熟悉的题目,变成熟悉的,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回答问题。第三,解题。解题是继审题后把解决的思路和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解题时要想做到保证质量,就要争取做得准而快。

课堂教学过程例2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课堂是一个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学生知识、智能、情感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渠道。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课堂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依据,因此,构建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优化教学目标,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具体性和恰当性。“全面”是指知识、智能因素应达到的水平,在思想品德、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应做到挖掘和渗透等;“恰当”是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和班级基础出发,考虑制定教学目标应达到的水平,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具体”对要达到的目标要求明确,对识记、理解、适用等行为要有具体的检测内容和明确的评定标准和依据,具备可测性。总之,在进行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既要重视学科本身所蕴含的智力因素和思想教育因素,还要挖掘本学科所包含的审美教育因素以及心理文化教育因素等。

二、优化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选、加工、补充和组合,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应体现出择其精者进行讲授,即突出重点。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精髓,明确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等,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最核心的内容上。同时必须把握知识结构体系,认真分析每节课的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尽量体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除此之外,还要适当补充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科学知识及学生应当知晓而尚未知晓的知识,以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始终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启发性的宗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现代教学法应体现过程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背景知识材料―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应去挖掘教材潜力,把功夫下在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同时,还应把学生当成研究的对象,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让学生会学习,逐步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优化教学方法,要树立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并重的科学教学方法观,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等呆板、单一的教法,运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教法;坚持启发式,实行“因材施教”,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各种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课堂教学所作的整体安排。首先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避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其次要协调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课堂结构的整体优化。因此,应重点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耗时多,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基本功的同时,应着力研究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结合直观教具,启发提问设疑以及组织搭配习题等。在创设课堂环境能力,问题设计能力、启发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优化,以达到课堂教学“低消耗,高效率”。

五、优化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主要包括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个方面。优化教学媒体是指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首先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优缺点,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和师生双边的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媒体,使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有机组合、相互补充。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正进入课堂,面对众多的教学媒体,选用什么、怎么用,如何构建直观教学情境,快速有效地传递知识信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教师必须精心设计。

六、优化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上师生共创的学习气氛。优化教学情境就是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感情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把爱心、激励、微笑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氛围,使教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乐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起重要作用,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兴趣教学因素,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取多变的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愉快学习的多种因素,保持愉快的教学情境。

七、优化反馈过程

优化反馈过程应做到反馈及时、信息交流渠道广,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进行多向信息交流。如“开展分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堂竞赛”等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活动中教师是主导者和信息传递中心,应把握好时机,及时反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给学生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例3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在我国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无疑使多媒体成为了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 复习:(Revision)吸引注意,温故知新。

上课伊始,如何将学生的注意从丰富的课间十分钟迅速转移到课堂中来,这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有效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有鲜艳的情绪色彩的对象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若学习材料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便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人入胜。

如字母教学时,学习新的字母以前,先播放一段英语字母歌的动画,有趣的画面,儿童化的情节,轻快的音乐,不自觉的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进入了英语课堂,还复习了已学内容。

二、 导入:( Presentation)以景激趣,顺水推舟。

兴趣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才会去愉快的接受它,学习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用毅力去克服它。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兴趣。

所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教师就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呈现逼真的图像,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教学的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从感官上给学生以强烈的有意识的刺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要学习”的动力,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PEFC、Book4、Lesson26中课文对话的主题是“shopping”(购物),那么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爱的玩具,各式各样的故事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你想从商店买什么?你想到咱们的英语红领巾超市购物吗?”引发学生强烈的购买欲和求知欲,以情趣助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是进行新知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操练:(Practice)突重解难,巩固深化。

在定向思维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暂时的凝滞,即思维障碍。在学习中,一些新的知识点,长句往往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而这些又往往是教学中重、难点。现代心理学表明:克服思维障碍的主要方法是诱发和引导。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便能及时疏通学生被堵塞的思维,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巩固学生对新知的掌握。

PEFC,Book4,Unit2中学生要接触学习介词,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个大难题。如何突破这一难题呢?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利用三个不同的画面转换,使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

画面一:汽车放在桌子上。师问:Where are my toy cars?学生回答后,画面出示一红色箭头,指向桌子面,并出现介词:on。

画面二:汽车放在桌子里面,师问:Where are my toy cars?画面出示一指向桌子里面的红色箭头,并出现介词:in。

画面三:汽车放在桌子底下,师问后出现箭头和介词:under。

这样通过三个简单的画面,学生对这三个介词就有了一个十分明朗清晰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不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也会使学生疲惫不堪。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两者交融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投入在学习活动中。那么怎么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注意而不疲劳呢?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 的优势,将学习活动安排得有张有弛,变化多样,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的完成学习任务。而游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将游戏融入操练环节中,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轻轻松松的巩固所学知识。

PEFC,Book2,Lesson16在学习了句型,“Is that a …”和几种表示衣服的单词后,就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游戏:屏幕上出现一些被裁剪的衣服,裙子的下摆,衬衣的领子,大衣的扣子……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后猜一猜:Is that a dress?Is that a …?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句型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表演(Act)拓宽视野,提炼升华。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让学生参与到对话的表演中来,既是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对教材学习的升华。

课堂教学过程例4

摘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沟通,有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和发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101-0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那么,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上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好课,则是一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关注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生活化

课堂教学体现知识内容的生活化,涉及的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与学课程内容资源的选择问题,就是说,从学生个体的兴趣与经验及学生班级、学校群体的特点出发,在把握教与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只局限于教科书,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内容资源。具体说,就是把学生的具有时展特点的现实生活与课堂融为一体。用生活做教科书,用世界做教科书,充分体现课堂知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主题。

二、关注课堂教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课堂教学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强调的三大目标都应在教学全过程中体现,且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即首先是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和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在学习中学生个体与群体多种观点碰撞、争论和比较以及生活、学习、情感体验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使学生经历一个智慧创新、个性张扬、情感体验的过程。其次,是由“学会”转向“会学”,由一种适应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终身受用的方法。在学习中主动探求知识,善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提出新问题,使这个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新知识探索和情感体验的过程,个人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的过程。

三、关注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

课堂教学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涉及的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展现和师生个性张扬方式的问题,就是说,师生应用有情趣、有光彩、有创新性的展现方式展示课堂内容。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过程的情趣和活力。所以,采取适时适当、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感官地去再现,或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或图文并茂说明,或活灵活现地实物演示,或创设逼真的童话情境,或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或用动情的音乐来熏陶,或用体态来表演,或用优美的舞姿来展示,或用多媒体来多方位剖析等等。

四、关注课堂教学师生的互动与交流

课堂教学体现师生互动与交流涉及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问题。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再现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促进者,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这是新课程教学方式的主要特点。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并使其不断生成、张扬、发现、提升。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把新课程倡导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

五、关注课堂教学师生情感的交融

课堂教学体现师生情感的交融。焕发着迷人光彩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师生之间积极和谐的情感关系是教学活动的动力源泉,新课程需要温馨感人的师生情感,这种情感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心灵的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升华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引导中真情付出,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赞赏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热情投入、真诚相待、宽容负责、幽默时尚,使学生兴趣高涨、品味成功的喜悦,体验课堂生活的情趣,使情感交融的课堂充满活力。

六、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创新与发展

课堂教学体现思维的创新与发展涉及的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提倡张扬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中讲求民主、讲求进步、讲求开放,为学生创建创造性氛围,多开展一些创造性活动。在教学中以鼓励表扬为主,提倡“标新立异”、“别具一格”、“新颖独特”。尊重学生灵感,从兴趣出发,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给学生一些“不听话”权,给学生“离经叛道”的机会,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让学生自由畅想,寻找指导性很强的语句让学生表演,寻找思维空间广的内容让学生去想象,寻找多思维的思考问题去探索,寻找自己的兴奋点去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寻找新异的问题去研究,寻找生成理想的翅膀在广阔长空中翱翔。

七、关注课堂教学多学科的整合

课堂教学体现多学科的整合涉及的是课堂教学中多学科的综合性和相互渗透的问题。就一门学科而言,应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和学生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特点;就不同学科教学而言,在进行各学科教学时,应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渗透融合,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这种各学科彼此关联、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全面性教育,也淡化了以往过分强调的学科本位主义的课程观念,使小学课堂教学收到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八、关注课堂教学思想的“以学定教”

课堂教学思想的“以学定教”涉及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的主导和线索问题,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着主动权和裁决权。在课堂上,教师应跟着学生的思路、兴趣走,即学生要学什么我们就组织引导学生学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鼓励、参与怎么学。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和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的教学过程,把所有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全面地和谐发展。

[

参考文献]

[1]欧阳芬,黄小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课堂教学过程例5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竭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只有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修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新增加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条,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的目标。本文笔者就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1 认真研读课标,精心设计教学

备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备课孕育高水平的教学。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备课离不开教材,更离不开课程标准的指导。有的教师凭经验教学,常常把课标置之一边。对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与“情境素材”很少借鉴,对课标提出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及“实施建议”也很少采纳。因而出现教学中随意拓宽加深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等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仔细领会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备课中的指导作用。备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恰当的方式学习最有价值的内容。

2 优化教学策略,凸显主体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些问题要引导学生提,有些话要留给学生讲,有些事要留给学生做。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学会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查找资料,去寻找答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 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学得快、学得活,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就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搜集有关的情境素材,包括化学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动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恰当的情境素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4 重视情感因素,增强学习激情

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教师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事实证明:教师上课时热情洋溢、神采飞扬,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表现出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气氛;反之,学生听起来就会昏昏沉沉,毫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为此,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改变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自信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要求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实现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据教育专家研究,在学生时期教师的鼓励是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性和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课堂提问、考核成绩、学习行为时,应尽可能地给予激励性评价,多表扬,真心欣赏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得到鼓励,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6 坚持课后反思,提高教学技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容忽视教学反思工作。为此,教师应自觉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各种学习活动和运用的各种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累教学灵感,拓宽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总结,通过各种途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课堂教学过程例6

成功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优化新课导入,要精心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真正做到“导情引思”,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下面几种方法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新课导入方式:

1.用创设情境来导入新课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课的导入,我作了这样的设计:ABC是等腰三 角形,AB = AC,倘若一不留心,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问学生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 学生通过思索,产生各种画法,进而提出问题: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由此展示新知识的学习。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导入新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导入,我先让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三根木条(长度分别为10cm、7cm、5cm),启发学生能做成一个三角形吗?然而把最短的边剪去1cm观察又会出现什么呢?我又继续提出三个问题:①你做成的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②最短边剪去一小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若能连结是否组成了三角形?③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我再次设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首尾顺次连结构成三角形?

3.设计相关的习题来导入新课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课的导入:让学生先解三个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x2+3x-1=0,x2-10x+25=0,2y2-6y+5=0,学生解这三个方程可知它们分别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和没有实数根,由此鲜明地引出课题,直接了当地推出思考的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何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何时没有实数根?有什么规律?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向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上,实现知识的迁移。

4.用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

“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一课的导入,我先设计计算长方形面积问题。通过字母表示面积引导学生对ax + bx + ay + by = (a+ b)(x+ y)这个等式的启发:这个等式如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得出呢?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方法无济于事,造成认知冲突,由此引入分组分解法的想法。

二、优化新知探求

新知探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在优化新知探求设计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创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必须把课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要“活”起来,即教师要“活”讲,学生要“活”学,课堂上让学生敢想、敢问、敢做,讲究情感化和艺术化,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情感的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学生爱表现自己,我们教师应该也不难满足学生这种心理。“你一定行”,“相信自己”虽然是寥寥数语,但是对学生来说如沐春风,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形成,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创设数学思维的情境,让学生展开思维积极地参与到概念、判断、推理的形成,法则、定理、性质的推导,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去。注重知识设疑,当学生凭原有的知识和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陷入迷惑不解的困境时,这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我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

(3)新知的探求过程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是探求新知识的主体,可由学生回答的问题由他们自己回答,说不完整的可以互相补充,可由学生做实验的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可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内容让他们自己总结,可由学生评价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将数学教学设计成学生看得见的、摸得着的物化活动,学生对本来十分抽象的知识获得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深感通过动手操作后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

三、优化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更是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我在巩固练习设计中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反复循环。

(3)练习要有层次性,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

(4)练习注重多样化,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

(5)练习中有反馈评价,根据学生当堂练习的反馈及时给与激励性的评价,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予以纠正。特别是在学生板演练习前,有预见地让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或失误的学生来板演,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真正起到课堂练习的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例7

备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可能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比如:教学“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教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了,如果还按照教材编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就会不耐烦。又如,现在的学生中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已经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学生们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我把教学起点定位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卖东西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当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科学组织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而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如果按教材的编排进行授课的话,“认识几分之一”与“认识几分之几”是分开来上,但我觉得其实把两者合在一块学习的话更好。我先通过引导学生平均分西瓜、苹果等活动,取其中的一份来认识几分之一,紧接着取其中的几份来认识几分之几,效果很好。

实际上,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在领会教材意图、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材内容是很有必要的,不必刻守一例一课,照搬教材。因为只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明确各环节的教学目标,备份多个教学方案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在课前发生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地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四、以学生的操作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确保人人参与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从手、眼、脑、口协调活动开始的,操作可以使认识的对象与学生之间缩短距离,进行直接的认识活动。如学习“时、分、秒”时,我让学生先拿出钟面学具,依次辨认时针、分针、秒针后,让学生独立拨动秒针、分针、时针,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之间的数量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例8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维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优化教学过程,我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作了以下几点归纳。

一、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练习中穿插新颖有趣的活动,诸如小竞赛、小游戏、小实验等,借助计算机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教师灵活地选择不同素材,大胆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好奇与兴趣,便于学生探索、理解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自尊心、自信心等得到满足。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资源《口算、简算、笔算》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争夺“计算小能手”,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巧设开放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堂练习《小学数学同步评价》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同伴讨论。有时还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感受数学思维乐趣,从而开拓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册《数学广角》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例1时创设了“从5瓶口香糖中找出1瓶次品”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利用准备的天平、口香糖等演示解决问题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新颖、直观的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达到教学目标,我没有单纯地去讲解,而是利用教学实物和计算机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接着呈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从而在学生思维中形成比较系统的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认识长方体基础上认识并归纳正方体的特征。

四、先学后教

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再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效避免了数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教师教得省时、省力、高效,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一言堂”教得苦、学得累的状况。

我在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过程中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具体如下:上课开始,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分数加、减法的含义;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③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要明确学习要求,即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第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例1――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例2――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例3――连加、连减,共三个例题,并布置自学完三个例题后,独立完成教材第105页、第106页的做一做和尝试概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内容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呈现,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的信心。同时,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好已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接着,学生自学,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这一步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关键。同时,教师在此过程之中必须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汇总,并挖掘存在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做好“第二次备课”。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经过了学生的自学,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合作后,教师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拨。最后,通过大约15分钟有针对性的课堂计算练习,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及时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例9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49-01

众所周知,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现象,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扭转局面,我们必须及时更行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的提高。构建课堂新景观,展现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作为一名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笔者对于当前优秀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在课堂教学中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一节优质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两者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学生主体参与,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生命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现代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创设情境,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愉悦的身心交往中发展学习技能,完善人格。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为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积极的参与下进行并达成的,参与的广度、频度、力度、深度,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这正体现了参与学习的优越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尽可能让学生的多动手,多动耳,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焕发其生命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注重学生之于课堂的参与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优化教学情境与手段要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强调学习结果,更应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参与状态,力求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多方位参与。

2 关注学生心理,注重人文关怀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小学阶段听之任之的心理,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叛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该怎么办呢?怎么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课堂呢?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注重人文关怀。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状态及奋发学习的心理体验。良好的学习情绪状态,是产生学习紧张感、愉悦感的内在因素,也是推进学习进程的不竭动力。新课程呼唤充满乐学气氛和生动、活泼、竞争的教育景象。只有在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里,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关注,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的状态下,感受成长的喜悦,释放个性与潜能,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学生能否能自我控制与调节学习情绪。比如学生能从激烈的争论迅速转入到专注的聆听,能从会心的“哄堂大笑”转入到悄然无声的静心思考,这就表明学生已进入了一种自发并能自控的良好情绪状态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绪状态成为一种良性的互动,达到了整体优化。要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学,使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方向。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通过对于学生心理的关注,并加上适当的人文关怀,学生就会把教师当做朋友,更加愿意去学习知识,才能真正的提高语文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例10

一、融情于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长时间固定不变的,它受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学生学习时的情绪、课堂上双边活动的气氛、教师讲课是否生动以及师生感情是否融洽等。因此教学中必须增加感情投资,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推动和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切忌对学生冷嘲热讽或者以罚代教。不管学生程度如何,教师都应满腔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一句表扬的话、一个友好的动作,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都可以使学生感动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以心换心,以爱换爱,融情于教,才能用自己的情和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寓教学于活动中,达到培养兴趣、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目的。只要教学不脱离实际,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自然产生,教学质量也会大幅提高。

二、融境于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就越强,就越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手段,设计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有趣味且难度适宜的问题,就可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去。教师在讲授新课时,用学生身边最熟知的事或人设置疑问,让学生产生悬念,提出对课堂起关键作用的、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将会为整堂课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寓教于乐,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过程例1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教学的所有因素,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目标是前提。(1)制定教学目标要体观全面性、层次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制定教学目标要有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同时,目标应当是可测和便于操作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制定教学目标除考虑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还必须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的可能牲,实施分层优化。(2)实施教学目标要突出整体性和针对性,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实施教学目标要充分发挥它的整体功能,教学中可以作如下安排: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以能力目标为核心,主动发展:以情感目标为动力,和谐渗透;突出针对性即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开展适应各层次学生差异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紧扣相应的目标,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促进各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充分发展。

二、优化教学环境

优化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合作、宽松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1)教学语言艺术化,要注意组织口头语言,力求深入浅出,抑扬顿挫:要重视使用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美观,突出重点:要善于使用体态语言,力求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体现启发性、激励性,(2)师生关系融洽化、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关怀,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要用激励性的语言向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要让思想情感健康发展。

三、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具有规律性、灵活性和可实现最佳化的特点,它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1)创设问题情景。它是现代教学论强调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之一。“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神秘、好奇、疑惑,从而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要求,这样作不但是高明的组织教学,而且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愤”、“悱”,的状态,创设问题情景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悬念设境、趣味设境、直观设境、变异设境、类比设境、猜想设境等。(2)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的过程,是以原有认知结构、兴趣爱好、主观需要为基础,能动地吸收或改造新知识,把它纳入原认知结构,并充实、改造、完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过程,即同化和顺应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广泛地主动参与教学、要做到,①重视激发兴趣,启发学生参与,②及时反馈调节,强化学生参与,③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参与效果,使学生在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渗透堂法指导。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转化能力的桥梁,是数学累养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圆周角定理从度数关系的发现到证明体现了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化归以及枚举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依次提出如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我们已经知道圆心角的度数定理,我们不禁要问:圆周角的度数是否与圆心角的度数存在某种关系?圆心角的顶点就是圆心!就圆心而言它与圆周角的边的位置关系有几种可能?(2)让我们先考察特殊的情况下二者之间有何度量关系?(3)其它两种情况有必要另起炉灶另外重新证明吗?如何转化为前述的特殊情况给与证明?(4)上述的证明是否完整?为什么? 易见,由于以上引导展示了探索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因而较好地发挥了定理探讨课型在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上的教育和示范功能。在设计问题中要蕴含数学思想方法;在例题教学要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在复习知识要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数学,及时地渗透学法指导,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结构是关键。(1):优化组合教学内容。深刻理解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把握知识内在的联系点:知识技能和智能的交织点,知识训练和有关教育的结合点,抓住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晨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2):在运用教学方法时,应当以教材内容、学生基础、认知规律等因素为根据,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有利于学法指导为标准,实观多种方法和手段的优化组合。其中启发式、讨论式应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加以充分运用:启发要恰到好处,所创设的问题难度要适当,铺设的台阶要合理,使学生思维进入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要获得启发式的应用功效;还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积极主动地思维,调动一切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还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手段,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我们应正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上,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利用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原理,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