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国内电力行业

国内电力行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8 09:15:58

国内电力行业

国内电力行业例1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内部管理手段,对于保证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保护电力企业资的完整性和推进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等,都有着相对积极的作用。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要维持我国电力行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必须从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着手进行必要的优化与完善。以下首先对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行简单介绍,再次基础上探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及完善策略。

一、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一项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以及内部控制监督在内的系统性的管理体系。近年来,基于市场环境的转变,在部分违法事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发展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性问题。结合现有的市场环境、电力行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以及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质量来看,电力企业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完善的必要性主要可归纳为四点:

第一,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的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电力企业要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电力企业顺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

第二,我国电力企业从本质上属于国有企业,企业建设基本依靠国家投资,因此,要保证国有资产投运后的有效保值与增值,电力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期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推进企业运营目标的实现。所以说,电力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是对我国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三,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制度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基础要素,同时也是电力企业进行内部改革的方向性指标。因而,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性建设,是电力企业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完善自身运营体制的必要环节;

第四,在经济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推进的条件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普遍存在。要避免因企业运营失效而造成各种损失,电力企业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调整与完善,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来满足企业管理的基本需要,并为自身运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总体来看,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不管是从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和发展方面来看,还是基于对整个电力行业甚至是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问题进行考虑,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谓意义重大。那么,实践中,电力企业应如何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呢?

二、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策略

结合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现状,在对市场环境进行综合性考虑的条件下,要对电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下几点建议与策略可供借鉴和选择。

(一)在完善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内部控制新体系

要在对现有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基础上构建起系统性的内部控制新体系,电力企业应分三步进行调整:

第一,要建立起事前监控的防线。对电力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基本任务则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机制,通过适当的监督手段和系统性的部门不相容分离制度对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内部次啊无的整体安全,并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建立起事前的监控防线;

第二,确立事中监督控制防线。事中监督防线要求电力企业在传统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会计部门日常的业务核算工作进行强化,建立起以堵为主的有效防线;

第三,组建事后核查的防线。为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电力企业应通过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通过部门的业务精英以及责任心相对较强的人员的选择构建起相应的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负责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核查与评价。

(二)推进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

要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电力企业还必须推进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具体来看,电力企业应当从采购环节着手,对各种生产材料的采购、入库、管理、使用、销售等不同环节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并根据不同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银行存款的日记账、现金量、财务责任人签章、连续编号以及会计出纳责任的区分实现对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保证所有的付款业务都必须经过会计人员的审核,并在获取主管人员签章之后才能允许出纳人员进行付款。

(三)对内部控制监督手段进行必要的强化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基本都归于电力营销部门或者是下属的供电所或营业部所用,用电结构、用电量、应收电费以及实收电费等这些信息也都由营销部门进行集中的掌控。这种操作模式具备交稿的可行性和便利性,但却并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发挥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的相互制约的管理目的,内部控制的效果与水平受到限制。因此,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还必须对内部控制监督的手段进行强化,建立起独立、权威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对企业营销的状况进行系统性的监督与控制,并做好审计报告的及时上报,切实做好对企业营销工作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三、结论

当然,除了以上分析中提到的三点优化策略和建议之外,要在实践中切实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系统、有效的内部控制信体系,电力企业还应当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相应的财会工作考核和评价体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必要的完善,并通过对内部财会团队的优化建设,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效果,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控制保障。

参考文献:

[1]许爱田.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1,(03)

国内电力行业例2

前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各行业耗电量大,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电力行业。随着互联电网的建立,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我国配送电技术不断提高,也正在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进行创新,为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污染物产量大和内部耗电量大是主要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认真分析研究,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内部耗电,推动我国经济整体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

一、我国电力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和内部电耗现状

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4.7亿千瓦和6.6万亿千瓦时,火电,火电机组的排放集中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其中,2015年全年烟尘排放量1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68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700万吨,从2010至2014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共60亿吨。中国目前的总体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据统计,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虽然煤炭消费量下降3%,但是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5%,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2%。

二、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对策分析

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

(一)国家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并加强监管

一方面,国家重视电力行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的治理。在电力行业发展区域,建立相应工程,综合治理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保证这些气体排放之时已经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电力行业自身要重视污染物监测和弱化工作,注意防泄漏,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一旦发生乱排乱放或者排放标准不合格的情况,要严肃处理,这里也可以与环保部门共同工作[1]。同时,国家要鼓励发电行业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推动技术创新。

(二)根据需求制定电价,促进电价改革

在加大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和监管的同时,国家和电力行业要积极推行电价改革。电价制定标准和调整都要有完整的系统,要在保证人们用电质量的同时,通过价格上下浮动,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用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电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电力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保证电价的公平。

(三)推动设备创新,为发展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一方面,电力行业设备和理念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创新是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的重要措施。国家方面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电力行业设备创新奠定技术基础。电力企业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论,推动发电设备创新。推广燃气机组,减少燃煤机组,从而减少煤炭使用量,那么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都会大幅度减少。推动各个设备运用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天然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推动设备更加节能减排,并发展环保产业链。通过电力行业设备不断环保,推动其他领域也朝着环保的方向变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可以提高我国创新水平[2]。这里强调一点,环保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公共努力,为我国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三、控制电力行业内部电耗的对策分析

通过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控制电力行业的污染,可以有效控制电力行业的内部电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电力行业技术创新。

(一)合理规划电网,不断扩宽智能电网的范围

国家重视电网设计工作,做好前期规划,通过技术改革减少配电线运输电的损耗,加快电网改革,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人口密集度,合理规划电网。首先,运用技术支持,降低电力企业设备和电网线的电耗,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电压器,保证低损耗的同时保证安全,这里需要电力行业加强维修工作管理;其次,合理规划电压变换点,改变电压的同时降低损耗,这样可以减少电力行业能源消耗,目前先进的变压器是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最后,电力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智能电网的建立,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的范围,实现自动化监管和配电,智能控制从而减少内部电耗[3]。

(二)提高电力行业设备的能源转化率

首先,电力行业要改变变压器的负载率,上文已经提到,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可以有效减少损耗,实现变压器无功损耗。电力行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提高能源转化率;其次,推动我国整体照明设备的创新,其中电力行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照明设备,推动照明设备既保证光照又减少损耗;最后,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减排,减少消耗。

(三)电力行业加强管理

加强电力行业的管理是控制内部电耗的关键环节。合理管理可以保证企业降低损耗,从而减少成本投入,保证经济效益。电力行业规模大,环节繁杂,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会造成浪费,所以电力行业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内部设备不用的时候注意关闭电源,减少损耗。同时,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如查抄水表的时候要防止差错等。

结论:总之,控制电力行业的污染和内部电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相关部门还要不断探索,推动技术创新,并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电,社会和群众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国内电力行业例3

一、电力监管会计涵义

电力监管会计这一理念,是基于电力行业和会计这两个领域的集合来解释说明的。电力监管会计机构是针对会计行业设定,对电力行业发展起监督作用的会计机构。监管行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强化电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二,规范电力企业会计行为;三,完善监管制度。最终达规范电力行业成本,提高电力行业财务透明度,提高电力监管效率的目的。

二、电力监管会计研究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产值的提升,电力的需求量也在直线上升,电力行业随之发展迅猛。电力行业会计监管问题也逐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陈青达(2003)提出系统的电力监管体系,并指出体系应包括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两个部分。刘敦楠,李瑞庆等(2004)研究提出,以市场供需、市场结构、竞标策略、供应者地位及交易结果等 5 类市场监管指标建立电力市场监管指标体系及市场评价体系。周凤翱、许婷(2005)总结了国外电力监管机构的设置模式。史立新(2006)提出强制性的电力监管信息报送制度,并且认为通过法律方式建立电力监管信息报送制度将更加有效。

三、目前我国电力会计监管存在问题

(一)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比较淡薄

我国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电力行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而且由于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价值,间接效益也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看出,同时还需要多设置人员岗位和制定大量的规章制度,因此多数电力企业还是把精力主要放在生产和运营上,认为加强内部控制是约束了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效率,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相脱离。甚至有些电力企业认为搞内部控制就是对自己人不信任,容易制造矛盾等。

(二)费用支出缺乏监督

电力企业的发展迅速,带动了一些电力子企业的发展,电力子企业为了搞活自身企业发展,给予企业业务部门经理的经费也比较宽裕,并且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这样就会造成部门经理在使用经费时成本观念淡薄,使企业面临亏损的困境时有发生;另外一方面,电力企业大多数为国有控股,资产实力雄厚,但是相应的财务内控制度却相对薄弱,物资购销制度不完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环节常常出现一人多岗,没有分离互相监督约束;在实际存货管理的过程中,存货的发出与会计记录时间经常脱节,造成会计记录紊乱,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线路设施维护和改造的费用问题,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等,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我国国有电力企业常存在任不明这样的现象:电力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许多信息被管理者控制,企业员工对此一无所知;还有些电力企业各部门独自为政,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甚少,局限性很大。而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首先要求企业员工明确电力企业的目标,其次是承担个人的职责,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员工把个人目标与企业相互结合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四)体制遗留弊端

由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关系国计民生,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基本属于国有独资企业,这样就造成电力企业普遍具有国有企业的通病,上级与下级之间距离过大,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率高。特别是电力企业施工的工区,施工项目部距公司总部距离较远且施工地点十分分散,施工企业也会随时根据施工情况,作出会计处理的更改,对于总部的制度执行力度就会大打折扣。造成电力施工部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绩效低下。

(五)专业水平受限

近几年来,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会计人员的需求也直线上升,电力企业中会计队伍迅速壮大,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思想素质不够,形式性培训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起不到提升作用。电力行业中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十分缺少,由于需求的量较大,电力会计队伍中吸收了大量非专业人员,加之身在电力行业,会计队伍自我满足,没有及时学习与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对当前社会不断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政策理解不够,会计实务中实际运用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做帐时常发生低级错误,错记、漏记时有发生,从而造成电力企业相关部门的会计信息失真。在会计日常处理中,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程序的选择、核算办法的处理以及财产的评估时,往往是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的实际经验进行主观判断。判断是否公正合理,这就要看电力会计从业人员的会计专业水平以及自身业务素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力行业财会队伍人才结构失衡、职称总体偏低。

四、国外电力会计监管经验

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生产力的领先,电力行业起步较国内要早,电力会计方面的研究水平较高,在电力监管方面取得的成果也十分丰硕,值得我国电力行业借鉴学习。

(一)政府主导、法律先行

在美国、英国、日本各国的电力监管会计制度不是由电力行业本身制定的,而是由政府组织和推动构建。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行行业业都离不开电力的供应,电力行业自然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形成了电力行业的自然垄断性质。电力企业的改革,只有在政府主持下才能进行,美、英、日各国都建立了专业的电力行业监管机构,在法律法规中也明确规定了电力监管机构的权利。从法律层面保证了电力监管机构权力,确保了电力监管目的实现。从法制角度构建电力企业监管会计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可以克服行业制定会计制度的随意性,减少风险,提高电力企业会计监管力度。

(二)独立主体、独立监督

电力监管会计主体是电力监管会计体系的核心。明确主体,界定电力会计职能范围,才能依法对会计监管对象实行有效的监管,从而达到既定的监管会计目标。美国电力监管会计的主体是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是美国联邦政府名下的对电力行业进行独立监管的行政机构,其直接对国会负责,并且在电力法治法规上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在电力行业发生违规情况时具有司法制裁,行政处罚权,比如取消违规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交易的资格,将取消相关违规电力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等。

(三)制定准则、规范统一

电力企业会计准则依据以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定,但同时也必须体现电力行业会计特征。主要区别在对电力资产、费用、关联交易等可能影响价格、市场竞争的经济事项提出了不同的核算和披露要求。本质上讲电力企业会计准则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原则保持一致,但实际会计处理时,有时会与统一准则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应先服从电力行业专门的会计准则。由于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电力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应考虑电力产品价格的公允性,避免产生交叉补贴现象。大多欧美发达国家就电力行业专门建立了一套电力企业会计准则,为电力行业制定会计统一规范,同时奠定制度基础。电力监管会计制度设定应包括输配电企业在内的会计准则、会计计量、核算和信息披露等。在电力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下,电力监管机构就能获得充分反映自然垄断行业特性与电力行业技术特征的会计信息。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教育力度,重塑电力会计队伍

建立电力会计人员职业终身学习制,不论学历、年龄都要不断的学习最新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理念,随时掌握最新会计理论知识,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另外加强诚信建设也是电力会计人员的重要问题, 电力企业应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提倡对社会、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益的健康职业观,要教育财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正确处理会计与利益的关系;更要加强会计财务部门领导的教育力度,他们的诚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他们也是诚信教育的重点。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财务效率,减少会计违规行为发生,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首先,应规范各电力企业内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其次,明确职责,分离管理,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目的;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内部审计能够很好额度摸清家底,了解自身存在问题,但由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局限性,信息失真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候就需要外部审计的介入,外部审计有政府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两种,结合好外部审计能够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最后,设立事后监督,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检查,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负责人。

(三)建立电力会计信用记录体系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国家对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变得十分重要。电力行业也应该建立相关的“信用档案”记录,让所有电力会计人员的信息记录在案,同时电力行业的诚信信用体系应与全国的信用体系互相对应,让违规会计人员无法在会计行业中继续执业。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电力会计人员违规、违法的成本,降低电力会计违规行为的发生几率。

(四)确认总会计师职责

电力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在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和会计管理。总会计师是企业的行政领导成员,主管企业财务,直接对主要负责人负责。各电力企业要依据自身情况,配备总会计师,同时保证总会计师的职责履行到位。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其专业把关的作用。重大经营活动和重大投融资,要请总会计师参加并参与决策,提高总会计师的地位。同时,总会计师是企业中会计领域的最高权威,是财会队伍的领头人,必须加大其自身诚信建设,明确自身的责任,要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还要保持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认真履行职责,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刘刚.论如何恢复和建立电力会计诚信[J].百家论坛,2012.

[2]刘世锦,冯飞,等.垄断行业改革攻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曾鸣.电力市场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国内电力行业例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企业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需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我国电力企业而言,投资较大,资金非常密集,这位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了一些问题,下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就如何完善其内部控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电企内部控制上的问题

(一)经济上

我国目前大多数国企(包括供电企业)基本上都是由高层独断经营,缺乏对市场的有效把握,同时在财务审计和控制上方面也缺乏透明度。对于财务控制而言,分为会计和审计两种。内部财务控制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辅助。因此由于电企内部审计的监督不完善,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资源浪费,也使得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由此而影响了我国与电企相关的其他行业的发展。

(二)组织上

电企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它的发展也时刻影响着其他行业,如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等等。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如煤炭、森林、土地,但是由于电企在组织上的内部控制不足,规避风险意识淡薄,造成了经济发展上的投入较高,产出却很低的现象。

(三)政策上

我们国家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虽然近年来在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比较大的进步,但是体系整体上看来,还不够完善。随着西方企业的传入,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经营也越来越面临大的挑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企业内部股权问题上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如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经济迅猛发展,电企的作用不可磨灭。然而对于二三线城市而言,电企的发展却显得滞后。这与电力企业的奖惩不严、政策规范偏颇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内部控制不到位也是很主要的因素。

(四)人才培养方面

人力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竞争往往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我国许多地方电企存在着观念落后、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到位等问题。有些电力企业管理层在战略意识上不够重视,有时只是注重短期利益,由此错过了内部控制的长远发展。有时管理层只是将内部控制当成了查错、防作弊的工具。而且,内部控制实施目标也不够明确。而内部控制的真正有效利用在于权力制衡、优化企业发展,也能够促进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同时也能够使企业更有效合理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因此电企的长远发展需要吸引更加优秀的人才,对内部控制进行更好的实施。然而我国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人才却过于重视理论,缺乏实际经验,由此而限制了电企的发展。

(五)制度因素

制度是使一个企业的各种规范能够有效执行的良好保障。由于电企对于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不力,从而陷入人员分离不到位、决策无标准的怪圈。当企业自身出问题时,没有制度可查,也没有制度可以依据,处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够得当。一旦企业出现财务问题,各节点反馈不及时,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这也是在组织上出现的问题。

(六)企业宣传力度问题

电企作为大型国企,电企的各个部门一应俱全,而在众多部门当中,宣传部门是重中之重。宣传部门起着宣传电力企业文化、传达政策等作用。电企的口号“地球一小时”,最终却只是成了口号。知道的人非常少,执行上也是很不到位。在企业方面,节省电力资源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而对于广大居民来说,电企的宣传口号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

在内部控制的实践中,我们知道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资产及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管控,从而提高企业运行,以保证企业长远发展。而供电企业作为我国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起到有效的保障作用。国家作为供电企业的最大股东,对电力企业有着殷勤的期待。因此电企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可小觑。电企内部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电企作为国有企业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

上面也已经提到,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电企的资产中,国家资产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国家每年向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许多大型国企注入资金,作为电企的股东,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求电企在经济发展和管理上有所进步。因此,在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企业自身文化建设上,国家设定了一系列的考核指标,而电企的内部控制在完成这些指标过程中起着具足轻重的作用。另外,电企的内部控制对于防止企业资源浪费,避免经济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很重要的影响[4]。

(二)有助于电企在新型经济条件下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全球化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2000年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电力企业为了适应全球化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国家对于电力企业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在适应电企的发展需要。自此,电企完善内部控制作用,以加快企业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步伐,从而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是现代化企业对电力企业的必然要求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因此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然,对我国的国有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内部控制对我国电力企业的改革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实现较好较快发展,同时对企业的自身约束和激励也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表明,没有制度的约束,会造成经济犯罪高发。因此,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经济犯罪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电企内部控制的完善

(一)对电力企业进行结构改革

国家“十五”规划指出,国家要逐渐打破电力行业的垄断现象,通过自由市场竞争来实现电企在产权方面的改革。因此,电企应该对产权进行改革,明确企业所有者。改变电企现状,从而促使有效制度的建立。此外,电力企业应明确公司为法人治理结构,从而明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只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让电力企业各司其职,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强化企业风险意识

电企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有着坚实的后盾,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电企的发展不应该但但仅限于眼前,而应该考虑长远方面的发展。通过增强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保证自身做大做强。如今,市场份额已经越做越小,单纯依靠规模已经行不通了。电力企业自身应该制定出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内控体系进行良好完善,在执行上也需要加大力度。电企自身内控核心不仅仅包括规范,还应该涉及到一系列指标,以及完善和监督等措施,从而保障电力企业自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同时,电企在防范风险方面,还需要树立防范风险意识。这需要企业自身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尤其是财务管理部门。电力企业还要进行企业的经常性检查,从而确保风险防范意识文化在整个行业的渗透。

(三)加强企业自身有效监督

在一个企业当中,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对个人的职务、任务的全方位了解,同样对组织上的有效沟通也非常重要。电企要完善并加强内部控制,需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从而能够保证才、管理等方面信息能及时到达员工的手中。类似的,企业也可以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引用,来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加强自身内外监督,强化常规管理,建立有效责任制等等,从而保障监督和信息的有效实施和利用。

四、结束语

电企的长远发展靠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有助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反过来讲,则可能会不利于企业发展,例如像企业的经济方面、管理方面等等。所以当电力企业内控不足时,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则变得特别重要。本文从电企自身问题、内部控制改善措施入手,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规划,以期待我国电力企业能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栋梁.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

[2]徐红梅.蓝田供电局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王霞.浅议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3(22)

国内电力行业例5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国内经济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内电力也呈现工程建设速度骤降,工程咨询能力总体过剩,清洁化、智慧化需求强烈的“新常态”,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依赖资源消耗的超规模经济不可持续

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民生得到极大幅度的改善。但中低端产业规模过大、资源消耗高、能耗大,环境难以承受,部分行业发展已经进入顶窗期,特别是一些高耗能产业,产量长期处于全球遥遥领先的位置,一些产品产能超过全球总产能的50%,如钢铁、原铝、水泥、多晶硅等,已经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压力,中低端产品的超规模发展,已难以持续。部分产品产量情况见下表:

国内电力工业同步高速发展,根据中电联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6亿千瓦,同样是全球发电装机容量第一大国。根据全球煤炭研究网络的数据,全球300MW以上的燃煤电厂,在运行装机总容量为19.64亿千瓦,我国在运行装机总容量为9.21亿千瓦,占全球总量的46.89%。

当前国内电力消费增速明显回落,甚至负增长,电力产能出现地区性、结构性过剩,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入下降通道,整个行业规模扩张型已停止,转而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优化结构布局。同时,国家开始限制电力建设,特别是火力发电。2016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发改能源[2016]565号),10月10日,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调控煤电规划建设的通知》(国能电力[2016]275号),吹响了大范围缓建、停建煤电的号角,煤电前期工程咨询开始出现断涯式下滑,后续工程勘测设计业务量也将迅速减少。

二、电力工程咨询企业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国内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国内电力工程咨询服务企业也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工程咨询服务能力和庞大的工程咨询服务队伍。目前,全国拥有电力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的咨询企业约有40余家,加上数量众多的乙级、丙级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形成了庞大的技术服务队伍。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和调整,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一)未来煤电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11.2亿千瓦,考虑目前在建及已核准数量,以及环保成本上升,全国发电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煤电电价下调和向清洁能源提供补贴,除个别项目外,煤电已经基本没有发展空间,新建煤电业务已接近顶窗。

(二)节能减排需求上升

国家对在运行发电机组,估计将持续提高排污和能耗标准,对超低排放出台政策支持。在运行机组改造业务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

(三)跨区域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难以持续

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四交五直”工程,可能将持续3~5年的时间,但随着各地区供电量的饱和,跨区域特高压输电业务也将锐减。

(四)清洁能源比重将持续提升

受环境压力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在国内电力比重中将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技术也将持续发展,并有可能实现跃变式突破。

(五)智慧化发展提出新的需求

以“互网+”、“大数据”和高度自动化为特点的智慧能源将加快发展,掌上电厂、智能电网、冷热电联产、多能互补等新型电力业务将不断涌现。

(六)行业总体利润将持续下滑

电力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特别是配网市场的逐步放开,有可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发电、供电、咨询服务等行业竞争程度将进一步加剧,国内电力行业利润将持续下滑。

(七)国际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全球仍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电力发展相对落后,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三、风险、机遇和对策

聚焦到电力工程咨询行业,常规业务量锐减、市场需求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将是最大风险。借鉴国内化工工程咨询行业的发展历程,分析认为,整个电力工程咨询行业将逐步进入业态分化、市场重整的洗牌期,大浪淘沙,少量企业有可能逆市上扬、升级发展,技术领先、效益显著、国际化发展第一梯队将进一步拉大与其它企业的差距,部分企业将不得不收缩业务、分流人员,一些企业也可能将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窘地。如化工行业的寰球工程公司、成达工程公司,在上世纪国内化工业务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成长成为了真正的国际型工程公司,也有很多省市的化工设计院,目前仅能勉强生存。2014年以来,国内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已经开始分化,个别企业在市场萎缩的大环境下,新签合同额持续增长并再创新高。

为应对当前的电力新形势,分析认为,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应加大创新和转型发展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业态结构,优化布局,寻找逆市发展的契机。

(一)深度分析外部环境

从企业战略调整的角度,对外部环境开展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包括使用一些成熟的分析工作,如PESTEL分析模型。整个企业从主要负责人到大部分员工,认清形势,压力感和使命感到位,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和前提。

(二)梳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选择的加强

业界习语“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一个企业,一定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由那些有机要素组合而成,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如何加强和保护。成体系的技术服务能力是工程咨询企业的主要核心竞争力。在当前形势下,企业需要有选择的加强提供清洁能源、在运行机组改造和智慧能源技术服务的能力,只有形成独特的技术实力,企业才能持续发展壮大。

(三)围绕核心竞争力,拓展和调整业态分布

在电力行业整体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立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业务相关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内一些电力工程咨询企业已经开始成规模的进入市政、交通、建筑、水利等业务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国内电力行业例6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在此基础上,也就对我国社会中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电力是社会运作、人民生活的重要动力之一。电费收入核算属于电力企业日常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是否具有效率和效果将直接决定了我国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水平和收入的增长水平。因此,为了更好满足我国居民对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需要,促进我国电力企业未来良好、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现有收入核算相关管理工作进行重新思考。

2 我国电费收入核算的现状

2.1电费收入核算信息质量较低

我国电费收入核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所提供的抄表的数据,这些信息的收集基本都是使用手写形式的,在对这些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归集和汇总时,入账过程中很容易由于书写的偏差或者是书写的错误导致企业电费核算的真实性偏低。这一事实也导致了我国电力企业无法依据国家所要求的收入核算的精确程度实行整体的管理。收入核算的不准确进而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的所有权都是属于国家的,也就是企业形式为国有控股公司或者是国有独资公司。企业预算资金的来源是国资委,其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因此,电费收入核算信息质量偏低导致了电力企业预算的偏差,我国财政部门就不能对电力企业进行很好的管控。

另外,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当中都采用了互联网信息处理平台的模式向公众推送当期电费收入核算凭证,但是这些信息平台的建立尚且处于初级水平,其仅仅能够查询是否欠费,但是却不能够精确的查询到详细的欠费项目(家庭用电、公摊用电等类别)。

2.2电费收入中的抄表问题

我国电费收入中的信息来源作者在上一部分当中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现有抄表大多数是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由于抄表时间在工作日,导致了很多电力用户由于工作忙碌,并没有及时的向抄表人员提供当期电费的实际读数,从而导致了我国电费收入核算的信息质量较低。另外,我国电力企业的抄表人员由于对其整体素质要求不高,电力企业秉承成本效益原则,大多数此类人员均采用合同制、非聘任制的形式,以节省企业的整体开支。但是,这些人员的素质偏低,会导致其责任感不足和相关信息核实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我国电费抄表人员经常出现抄错、读数或者不下户调查,仅仅在办公室虚拟填写相关情况发生。

2.3电费收入核算管理缺乏内部控制的支持

我国电费收入核算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监督,电力企业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给予支持。对于电费的信息获取源头而言,我国电力企业并没有使用内部控制的制衡作用和监督作用去对电费信息源头的真实性进行详细的考评。

对于电费抄表人员的整体素质而言,我国电力企业并没有使用内部控制制度对电费抄表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整体责任感的教育。另外,由于我国电力企业现有发展水平所限,我国电力企业尚且没有通过内部控制建立起非常精确的电费数据获取方式。我国财政部也并没有规定电力企业需要掌握对每一户、每一地区当期电力使用的精确读数,从而降低了我国政府对电力企业的要求和我国电力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的要求。

3 电费收入核算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相关对策

3.1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功能

为了更好的对电费收入核算管理模式进行改善,作者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功能。例如,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凭证的功能进行初始化的调整,及时对其进行核对、调整,根据实际用户读数来标准当期的各类日记账,从而能够保证企业财务核算工作起到有效监督企业实际收入和成本信息,为企业的营销管理以及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具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另外,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充分结合首次抄表度数,发挥企业营销部门的功能,对直接从用户获取的信息进行二次核对,再次审查,不定期抽查等,从而找出电费收入核算中可能潜在的问题,实现财务核算与企业营销部门之间衔接的更加紧密。

3.2提高电费收入信息的质量

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对现有人力抄表的现状给予改善,提高电力企业一线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电力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不仅仅需要提升其专业知识或仅是进行职称考试培训,而且需要对其道德素质、责任观念的塑造进行企业文化的培训。另外,我国电力企业还应当适当调整当前薪酬福利体系,建立同岗同薪,避免企业内部不公平事件的发生,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3.3提升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我国电力企业应当重视营销部门获取信息对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性,提升企业财务核算的质量,就应当从整个电力企业运作的价值链入手,思考电力企业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处理好每一个业务环节的问题。

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建立全员化的内部控制机制,对电费抄表人员、收费人员、营销人员等企业信息源头工作员工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控,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约束其行为。另外,我国电力企业还应当优化现有的信息共享平台,增加其科学含量,建立更加具有人性化、标准化、及时性的信息推送机制,从而使电力使用者也可以对电费收入核算的初始信息进行监督,从而减少企业用于管控信息源头的诸多费用。

4 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电力企业的收入核算管理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电力企业的收入核算整体工作的效率较低,收入核算管理的水平较低,收入核算结果的准确度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了解决这些问题,改变我国电力企业内部的收入核算管理现状,作者在此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健康的环境: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财务核算的功能;二是提高电费收入信息的质量;三是提升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国内电力行业例7

1.电力企业“走出去”的背景和意

我国的电力建设每年的产能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在电力设备制造上,我国总的产能每年也达到了1.5亿千瓦以上。而现在连续从2010年、2011年,每年新增电力的容量,基本上在4千万千瓦到5千万千瓦之间,那么在国内形成了超过5千万千瓦以上的产能过剩,就是说,无论从电力施工还是设备制造方面讲,可以说有一半的产能是过剩,在国内电力建设能力过剩的情况下,国内业务呈现经营收益偏低甚至亏损局面。电力企业实力不断提升成为“走出去”的必然。在更广阔的舞台参与竞争,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1.1我国电力企业规模不断加大,已具备“走出去”的技术、管理和资金实力

在技术方面:发电和电网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特高压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百万千瓦级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技术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3MW及以上的直驱永磁风电设备技术、光伏发电设备全产业链生产技术、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与世界领先技术同步;电力设备的制造能力占全球主要份额。目前,火电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40%,输变电设备和光伏发电设备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30%,风电设备约23%;同时,具有大型水电、火电和核电、各种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风光储输设计)及大型电网的设计、建设、运营经验。随着电力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已经初步具备了海外运作的市场基础和经验,培养了一批高端人才。电力企业“走出去”,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增加能源供应渠道,有利于国家能源供应、实现互利共赢。同时,还可以促进中国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国家外交。同时有利于培育电力跨国公司;扩大电力企业业务空间、规避风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对提高电力企业国际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1.2国外电力投资环境改善为“走出去”创造有利时机。

一是世界电力行业投资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增速,需要大量投资电力等基础设施,而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电力体制改革后导致投资者投入不足,电力设施已经逐渐老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改造。二是中国机电设备日益受到欢迎。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全球第三大出口国。 三是中国设备具有成本优势。较采购西方传统供货商的产品,在我国采购电力所需的材料和设备能够降低10%~30%的成本。 电力企业谋求自身发展是“走出去”的现实需要。电价机制不配套,由于燃料成本持续升高,导致国内电力企业难以维系。我国电力行业的国内净资产收益率(ROE)较许多国家低,火电处于亏损状态,电网也只有1%-2%。而国外电力市场监管及定价透明且合理,为企业带来合理的利润,以保证健康发展。

2.结论

诚然,一边是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一边是国外一些国家电力匮乏,国别之间不平衡的供电布局,为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开发国际市场提供了市场商机。因此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电力发展国际化战略,为电力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和强有力的思想保障,电力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带动了资本的输出、技术的输出、设备材料的输出、人力资源的输出,从而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电力建设企业“走出去”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国内电力行业例8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29-03

作为现代社会使用最广泛的二次能源,电力在所有能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力工业主要通过应用电力技术,把各种化石能源、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转化成传输使用方便、高效清洁的二次能源,可以提供优质终端服务,并能改进系统效率,控制环境污染 [1]。电力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工业的发展水平。它的发展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并向来采用以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展原则 [2]。

在全球经济饱受金融危机冲击的2008―2009年,作为实体经济的电力工业也未能幸免,电力市场不断出现需求低下等严峻问题。但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前景仍处于上升时期,预期中国经济要保持长期平稳发展的势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要坚持能源优先发展战略,以能源工业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其中电力工业将仍旧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顺应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面对困难,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积极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也成为中国保障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加快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的战略意义

(一)发电量与原煤储量均居中国首列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区域优势,实施大力发展电力工业战略。从1990年开始实施“煤从空中走,电送北京城”的“西电东输”战略,为解决华北地区的电力短缺作出了贡献;同时,电力企业本身也不断加强体制改革,扩大发电装机容量及规模,加快农电建设以及技术改进等各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在全国电力工业比例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据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发电量总计34 669亿千瓦时,其中内蒙古发电量为2 136亿千瓦时,居全国第四位。①

众所周知,内蒙古火力发电工业发展较为迅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内蒙古托克托火电站在2008年末装机容量为480万千瓦,具有8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发电量为231.53亿千瓦小时;内蒙古达拉特电站到2008年底装机容量318万千瓦,配有6台33万千瓦、2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年发电量为155.05亿千瓦小时, ②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内蒙古电力工业已具备规模型电力企业的条件。

(二)依托现有资源,易于形成产业链,电力工业发展前景广阔

内蒙古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主要以煤炭资源丰富而闻名。内蒙古煤炭远景储量约1.2万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煤炭质量好、煤种齐全、易开采、煤炭运输便利而发电成本低、用电市场成长好等一系列特点为内蒙古自治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原料。

内蒙古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丰富,全区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居全国首位,太阳能总辐射居全国第2位。经过多年的新能源开发和建设,内蒙古已在风能、太阳能领域取得较好的成绩。2008年内蒙古全口径电力装机为4 500万kw,成为中国重要电力基地,其中40%的电力输送到北京和东北三省,少量输至蒙古国 [3]。截至2009年5月底,内蒙古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达315.28万千瓦,居全国首位。③

其他太阳能及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也在当地广泛运用,为中国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之倡导新型能源发展政策实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对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二、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现状

2007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形势及用电市场下滑等问题开始显现,内蒙古电力工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但是内蒙电力行业在艰难中求发展,积极创造效益,拉动内需,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自身亦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成功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稳定、发展目标

以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公司)发展情况为例,作为内蒙古电力工业的代表型企业,它是中国唯一独立的省级管理电网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国有独资特大型电网管理企业,负责除内蒙古东部赤峰、通辽之外的自治区10个盟市供电营业区的电网建设、经营、管理和农村电网工作。

内蒙古电力公司在金融危机中始终以合理配置资源,投资效益最大化,节能减排等为公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市场和负荷需求安排规划,逐步实现稳定与发展目标。2008年,内蒙古电力公司完成售电量98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11%;东送电量完成20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9.71%。完成总产值352.16亿元,同比增长17.27%,其中售电收入304.47亿元,同比增长16.81%;电力公司下属施工企业完成产值29.79亿元,多经企业完成产值17.9亿元,实现利税16.51亿元,同比增长11.51%,其中利润总额6 321万元 [4]。

经济增长最直接的效益是社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蒙古电力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最大受益方是当地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的改善。内蒙古电力公司在“十五”期间,在“新农村、新牧区电网”建设方面完成了全区范围内324个行政村、700个自然村、11万户农、牧民用电难的问题,减轻农、牧民用电负担共3.4亿元,并且行政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97.3%和98%。截至2008年,内蒙古电力公司以服务于全区电力需求的原则,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2.5万农牧民的通电问题。除此之外,大唐电力、神华煤电、华能煤电等大集团在当地的投资和建设形成了内蒙古以电力产业为主要产业特色的现状,带动内蒙古的工业化水平迅速提升。根据资料显示,2007年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加到2668.58亿元,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31.7%提高到2007年的44.3%,提高12.6个百分点 [5]。

(二)尚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管理体制落后、电网运行不稳、电网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内蒙古电力工业长期以来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提高科技研发水平及保护环境”等政策,不断加深改革,在扩大电网、清洁发电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出于电力工业本身是一个以能源消耗为特点的产业,决定了它要从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着手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内蒙古电力工业作为中国电力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其他地区电力工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1.区内电力工业内部结构还不够合理

在电力发电装机中,火电比重过大,小型火电机组比重较高,造成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负面影响。

2.电网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需要

电力作为商品,其发展速度和规模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电力市场的载体是电网,电网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内蒙古电网归自治区管理,与国家电网公司的关系是完全独立的电网企业关系,也就是说内蒙古电网供电区域内的电力市场与国家电网区域的电力市场的关系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电力市场,因此,内蒙古电网区域内上网的电厂所发电力,原则上全部由内蒙古电网包销,除少数点对网直送电厂。虽然内蒙古电力工业在发展中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售电量,但内蒙古自治区内的经济社会对电力需求的增量与内蒙古电网区域内近几年投产的发电装机相比只是个零头,所以出现了大约48%机组不能正常运行,导致大量窝电的现象。

3.电力工业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它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违背这一基本原则必然是劳民伤财直至严重破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内蒙古电网在发展中曾有这方面的沉痛教训。2004―2006年间投入近30亿元资金建设220千伏东西部3 700公里即从自治区西部额济纳旗到东部满洲里的区内大联网工程,虽然成功建成,但因电力技术薄弱等原因未能达到安全、稳定的技术要求,造成不能联网只能断开运行的局面,也就没能实现将西部电力送到东部的初衷。

4.电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

“八五”期间内蒙古丰镇电厂装机达120万千瓦,其中80万千瓦空冷机组因电厂用水靠当地地下水,致使水位下降,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群众上访不断,电厂多次赔偿,在当时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内蒙古西部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严重缺水,锡林河已干枯断水,但是这里仍在利用地下水发电,建起煤化工产业……。从本质上来讲,在内蒙古这样严重缺水的地区,遍地开发建设耗水特大的煤化工产业,必然影响和制约包括电力在内的其他工业及生活用水需求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会造成恶劣影响。

三、进一步加快发展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建议 [6]

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二五”期间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规划,力求将内蒙古建设为国家新型绿色能源发展基地。为实现这一能源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电网建设,坚持电网与发电的有效结合,有效扩大绿色能源外送规模

为坚持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原则,内蒙古电力工业要从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作为中国西电东送基地、风电基地的战略地位的大局考虑,抓住国家东北网、华北网电网规划的机遇,努力争取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临近电网增加吸纳内蒙古风电的规模,在中国电力市场赢得主动权的同时保障内蒙古自治区电力上下游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且,尽快解决和完善电网管理体制,使内蒙古电力基地早日融入中国电力大市场以促进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的科学化、市场化进程。

(二)内蒙古自治区以资源优势制定发展战略,在优化火电的基础上,坚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形成火电、风电、太阳能、地下煤气发电的一体化发展原则,增强能源发展竞争力

举例来说,内蒙古有大量埋深适当的褐煤,我们可用新技术直接在地下气化成煤气,它既可供燃气轮机发电,也可为城镇居民供给煤气。如果这项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未来的内蒙古电力产业与现行空冷机组相比将能够为中国节约大量水资源,并能够对内蒙古电力企业所在地环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三)继续淘汰、整顿发电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输配电损耗的老旧输配电设备,持续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配电设备,提高能源效率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电力工业不断加大技术和装备的投入使用,成功地将国家20%的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提高到25%,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成为同时期中国其他省份的排头兵。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关停小火电103.2万千瓦,占到中国关停总量的1/10。其中,北方联合电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整顿、关停小机组,占内蒙古全区电力关停总容量95%以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坚持以这样的措施进行改革,势必能够促进内蒙古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电力工业技术进步,提高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蒙古电力工业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所呈现的卓著表现要求电力企业不断引进人才,提高电网运营技术水平,促进电网装备制造业自主化设计和自主研制开发能力。并且,要积极培养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努力打造勤奋敬业、业务精湛、专业齐全的科技队伍以保障内蒙古电力工业稳定发展。

(五)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塑造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同步发展的能源发展工业形象

为了保障内蒙古电力工业顺利发展,应当坚持国家“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的能源工业发展政策,继续在全区电力企业中普及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如提高生物质能利用率,煤层地下气化,制止煤化工无序发展,加大脱硫脱氮设施安装投入,降低碳的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硫、氧化氮排放量等方面的努力都是内蒙古自治区成为绿色能源基地的战略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永.关于新形势下发电企业科学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国电,2009,(5).

[3]杨芳,陈晓东.风电占比的分析[J].中国风能,2009,(5):44.

[4]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工作会暨三届四次职代会会议材料[R].鄂尔多斯电业局,2009:1.

[5]赵振方,赵帅春.内蒙古电力工业发展突飞猛进[EB/OL].北方新闻网,省略,2007-06-25.

[6]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2009―2015年绿色能源发展规划[J].中国能源报, 2009,(13).

[7]陈德铭,张国宝.能源管理工作手册[K].北京:北京市场出版社,2008:97-109.

[8]王罗春,张萍,赵由才.电力工业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

[9]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综述及规章选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10]张立辉.发电企业竞争力分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WU Yun-na

国内电力行业例9

一、现代电力企业财务控制的意义和主要工作内容

(一)财务控制对现代电力企业的意义

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可以说是一家公司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与公司的各个部门紧密相连,起到了支撑企业平稳运行的作用[1]。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的深入,电力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经济效益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国家的扶持力度不断减小。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保证电力部门的安全发展。与一般企业不同,电力企业是国家高速发展的有效支撑,为各个部门和产业的发展输送能源,无论是在生产还是在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电力企业的运行。公司内的财务控制起到了保证企业财政效益、监测企业良好运行、调节公司运转方向、防止企业内部腐化行为发生的重要作用,既是公司内部健全的需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电力企业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工作,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保证企业运行的合法性,使企业能够对风险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并进行详尽的企业财务运行报告,使企业的运营透明化。财务控制体系还有两点重要的作用是:一、支持企业内部各项决策的和规章制度的实行,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提升管理运营的有效性;二,建立企业重大风险预警系统和处理机制,防止企业遭遇重大损害。

建立电力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时,并不是把原有的财务体系全盘否决,我们要利用原有设施和人员,对财务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新的体制中继续发挥原有设施和人员的作用。对现有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运行特点、财务与其他单位的关系、财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深度、现有财务制度是否合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最终制定适用于本企业的财务控制制度。鉴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不稳定,特别是今日股市的崩盘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的打击,我们应该把电力企业财务控制的建设要点放在对风险的打击上,完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体系,同时顺应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引进多种财务系统和办公软件。

二、建立现代电力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意义

电力企业受到国家的保护,目前正进行着市场化的改革,也就是说,电力企业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我国的经济运行中来,这时国家是没有办法再进行“输血”的。如果国家持续的对电力里企业进行资金的上的支持,那么就会滋生电力企业的依赖心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消极行为。为什么要建立现代电力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就是因为电力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盈利水平,加强电力企业向市场化转变。建立现代财务控制体系,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信息、内部财务信息、预算执行信息、日常开销等财务行为都进行全面的把握,加大决策层和上级企业对于企业的掌控力度,实现企业日常运行中的流畅性和灵敏性。可以汇聚电力企业有限的资金,进行重点项目以及难点项目的攻坚活动,凝聚企业的力量。

再者,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不断发展,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在电力企业内部,需要进行信息化的整改,是信息通道成为连接企业内部的神经,控制企业的运行与管理。现代控制体系的建立,就是把这一“神经”植入到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来,把整个企业联系的更加的紧密,及时把需要的资金运转在整个企业的内部,在上级企业与子公司之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企业间的连通性,组建成以国家电网为核心,辐射各个区、县的整体体系,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如何建立现代电力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建设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我们进行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建立启动项目,建设一套完备的管理小组,对于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与分析,明确自身企业应该建立一套什么样的财务控制体系,并且对于这一体系的权责关系、经营目标、建设内容有一套明确的书面文件,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后,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和风险进行专业的分析,在这一环节建议雇佣专业的风险评估团队来进行,并根据企业的内部状况和风险等级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估方和和处理措施。最后,要不断的优化电力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流程,建立系统的、规范的、权责分明、设置合理的体系,保证财务的安全运转,把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涉及财务的部分关联起来,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财务的管理工作。

根据以上思维,我们首先要提高员工和领导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并分析现在市场形势,使员工认识到完全依靠国家已经行不通了,要增强自身的盈利水平;然后,我们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引进先进的办公软件。在指标分解、业绩考核等方面,虽然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流程,但是执行效果还是受限于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所以,我们要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工作。当然,不是说加强管理就剥夺了业务人员的独立性,而是在激励机制上要有所加强。我国国企内部对于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员工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我们要加强对员工的认同鼓励,肯定他们所做的贡献,提升整体工作的效果。

整体上,要建立财务控制的平衡模式,这一模式由三方面组成,首先,公司总部通过子公司的风险评价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控制和决策管理,其次公司内部建立一套严格的、统一的财务权限和收益分配办法,同时要做到权、责统一和匹配,要对子公司的财务系统进行严格的监查和监督。这样在统一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上级公司对于决策进行控制,子公司的财务执行,定期汇报,接受审查,把监管、运行、决策三者合一,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在风险防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要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控制系统和工具,真正使整个电力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财务控制体系已经十分的完善,但是我们还是要加强执行层面的建设,探索新的构建模式,实现我国电力企业财务控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结语

如果我们骄傲自满,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虽然我国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从整体上来说已经相当完善,但世界是快速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向市场化、信息化的方向转变,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作者单位:国网泊头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国内电力行业例10

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和发电量分别达到14.7亿千瓦和6.6万亿千瓦时,火电,火电机组的排放集中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其中,2015年全年烟尘排放量1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68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700万吨,从2010至2014年,累计减排二氧化碳共60亿吨。中国目前的总体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据统计,去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42.6亿吨标准煤,虽然煤炭消费量下降3%,但是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6.5%,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7.2%。

二、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对策分析

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可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电力行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效益。

(一)国家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并加强监管

一方面,国家重视电力行业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大电力行业污染物的治理。在电力行业发展区域,建立相应工程,综合治理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污染,保证这些气体排放之时已经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电力行业自身要重视污染物监测和弱化工作,注意防泄漏,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的监管力度。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加强监管,一旦发生乱排乱放或者排放标准不合格的情况,要严肃处理,这里也可以与环保部门共同工作[1]。同时,国家要鼓励发电行业积极参加环保活动,推动技术创新。

(二)根据需求制定电价,促进电价改革

在加大对电力行业污染物治理和监管的同时,国家和电力行业要积极推行电价改革。电价制定标准和调整都要有完整的系统,要在保证人们用电质量的同时,通过价格上下浮动,让人们意识到节约用电,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电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一定要加强管理,避免电力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从而保证电价的公平。

(三)推动设备创新,为发展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一方面,电力行业设备和理念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创新是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的重要措施。国家方面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电力行业设备创新奠定技术基础。电力企业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论,推动发电设备创新。推广燃气机组,减少燃煤机组,从而减少煤炭使用量,那么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烟尘等都会大幅度减少。推动各个设备运用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天然气,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监管。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推动设备更加节能减排,并发展环保产业链。通过电力行业设备不断环保,推动其他领域也朝着环保的方向变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可以提高我国创新水平[2]。这里强调一点,环保部门和科技部门要公共努力,为我国环保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

三、控制电力行业内部电耗的对策分析

通过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控制电力行业的污染,可以有效控制电力行业的内部电耗,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电力行业技术创新。

(一)合理规划电网,不断扩宽智能电网的范围

国家重视电网设计工作,做好前期规划,通过技术改革减少配电线运输电的损耗,加快电网改革,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人口密集度,合理规划电网。首先,运用技术支持,降低电力企业设备和电网线的电耗,及时更换老化电线和电压器,保证低损耗的同时保证安全,这里需要电力行业加强维修工作管理;其次,合理规划电压变换点,改变电压的同时降低损耗,这样可以减少电力行业能源消耗,目前先进的变压器是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最后,电力行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智能电网的建立,不断扩大智能电网的范围,实现自动化监管和配电,智能控制从而减少内部电耗[3]。

(二)提高电力行业设备的能源转化率

首先,电力行业要改变变压器的负载率,上文已经提到,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可以有效减少损耗,实现变压器无功损耗。电力行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运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提高能源转化率;其次,推动我国整体照明设备的创新,其中电力行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照明设备,推动照明设备既保证光照又减少损耗;最后,推动家用电器节能减排,减少消耗。

国内电力行业例11

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1992年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提出的概念,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营运效果、财务报告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电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电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随着现代市场体制和电力企业的深度改革,电力企业正在逐渐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机制顺利转变,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以保证企业财务清晰、会计核算规范等等,完善处理电力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关系,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电力企业提高竞争力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电力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使电力企业及时发现自身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使企业对自身有所知。然后,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企业主动改变,这样将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取得最终胜利。

(三)电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

电力企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几乎所有的电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也即国家直接投资的,国家作为股东自然要求资产再投入运营之后不断地保值增值,而且还会采取措施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国家要实现其对电力企业的监督控制要求,必然会要求电力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四)电力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是国家法律的要求

鉴于电力企业的特殊性,国家修订的《会计法》和审计准则中都曾涉及电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问题。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进一步地规范了电力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的信息披露。此外,国家还定期对电力企业进行审查,以确保企业真正按照国家规定行事。国家对电力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法律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电力公司系统较大部分基层单位风险管理工作虽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效果。原因在于缺乏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主有表现在:(1)多数干部与员工对于风险管理工作还停留在“上级要我做”的阶段,未真正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的真正意义;(2)认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管理层和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事情,非全员参与的“过程”。目前,公司系统各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多是由财务部门牵头组织设计和实施的财务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多是由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因此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普通员工参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是为财务部、内部审计部做事,表现消极应付,出现“搞形式”、“走过场”现象。

(二)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与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矛盾

2008 年初,公司系统在认真研究企业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 企业资源规划)建设的经验,充分论证公司信息化基础和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做出了实施erp 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始全面启动公司erp 工程建设,并在几个试点的省、市级、县级公司实现了成功上线。erp 实行的是流程化管理,强调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erp 系统的实施需要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设计,改变企业原来的组织结构,打破企业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相应地要求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随之作出适应性变化。然而,公司控制系统目前仍然以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分工,这就造成了erp 系统业务流程已按生产与管理程序进行设计,流程责任人负责管控其所属各控点,然而,各控点责任人却隶属其他部门管辖的现象。业务流程管理与部门人事管理出现交叉,容易产生一些矛盾,产生管理“踢皮球”的问题。

(三)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有良好的风险评估信息披露系统和风险预警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投资和经营风险降到最低。在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中,没有意识到电力企业由于日益激烈的竞争,各种不确定的市场因素普遍存在,电力企业面临许多客观存在的风险。对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的忽视也即风险意识的淡薄,使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会遭遇更多的风险,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效果不够

电力企业具有投资大、设施分散、资金密集的特点,其内容制度的健全与否关系着电力企业成败的命运。近年来,尽管国家对电力企业财务制度颁布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但仍有部分电力企业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行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不规范,造成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还引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对企业经营者而言将会面临更多的决策风险,对外界投资者而言将会面临更多的投资风险。总之,控制制度不健全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要求,要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管理层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 年初提出的依法从严治企的各项要求,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法治企、规范经营的意识,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处理好内控与发展、效率与风险等方面的关系。加大企业经济安全文化的引导和灌输,强化员工风险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内控意识的培养;规范员工行为,使其深刻认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目的、意义、方法和途径;明确各单位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风险管理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巩固风险管理初始阶段的成果,形成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规范管理和经营安全的企业目标。

(二)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

1.全面梳理,保证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实施环节和业务管理制度的一致

公司系统要结合erp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全面查找内部管理机制与内控实施环节相矛盾的方面,并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各项业务管理制度,使内部管理机制、内控实施环节、业务管理制度之间达成一致,促使公司逐步形成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的工作规范。

2.落实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

由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人兼任各业务流程责任人,使每一管理层级工作职责与内控环节趋于一致,并把流程执行结果与责任人的岗位考核、晋升直接挂钩,以此强化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对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的内控执行责任明确纳入每一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以此落实内控责任制,将内控执行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实现全过程控制。这样内部控制执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控制的目标,才能实现内部控制日常化、规范化的管理和监控,收到控制的良好效果。

。(三)逐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化解风险

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主观意识上没有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企业自身的重要性,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滞后性。然而,我国电力企业要想完善其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可或缺,电力企业必须将风险管理的思想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做到时时进行风险管理,事事想到风险存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整个企业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电力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适应的组织机构。通过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的风险制度以保证企业在日后行事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电力企业借助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及时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所处的风险阶段,及时不断地调整企业的应对策略,以降低企业风险。此外,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力企业预测风险的存在,使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准备,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大力开展内部控制评价,促进和推动风险管理整体工作

供电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是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方法,内部审计部门科学有效地对电网企业各经营环节内控制度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检查基建、生产、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控制系统的设置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帮助企业建立预警机制,控制企业经营风险,防患于未然。公司系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开展风险管理监督评价的重要手段,全面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活动,促进和推动公司系统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执行,实现风险的在控与可控。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虽然是国家对电力企业提出的一项要求,要保证切实地符合国家预期,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作用,仅仅靠国家单方面的强调要求是不够的,还需要电力企业自身的参与配合。而且电力企业要想建成一流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的约束,努力防范经营风险,为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洪梅.发电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