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2 09:10:03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1

一、心理卫生教育是新时期中学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教师是培养中学生的摇篮,教育改革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然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的教育使很多教师受社会期待的影响,仅注意到自身的教育这一角色要求,教育常是口头重要、干起来次要、平时不要,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当作份外的事情,置于被遗忘的位置,致使问题层出不穷。有的易将心理问题与纪律、思想意识、作风品德等问题混为一谈,胡乱用“药”,一味地采取惩罚、处分等手段,导致学生疏远教师、教师埋怨学生、违纪违规问题防不胜防,甚至出现学生暴力报复、出走、自杀等严重问题。素质教育的欠缺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心理素质滞后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等素质。

二、心理卫生教育反映了中学生的内心呼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竞争的日益加剧,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将会给人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种威胁,况且中学生无论来源去向,还是内心深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有其特殊地方。我们曾运用问卷对中学生进行大面积调查发现,Ⅰ类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急需得到心理援助者)占20.62%,Ⅱ类学生(有某方面心理问题,渴望得到心理援助者)占41.32%。问题之多之重恰恰出在我们现行教育的不足,长期以来我们仅重视政治信仰、知识技能和道德原则的灌输,相对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性等健康人格要素的培养与引导、学生对教育内容有一定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不能有效解决学生内心的冲突和矛盾。正是因为心理卫生教育在现行教师教育中尚未拥有地位,才造成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下现状。我们又让学生对心理卫生知识教育讲座进行评价,发现95%以上的学生认为心理卫生知识教育非常必要,并认为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迫在眉睫。可见,许多学生心理困惑正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若再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难免造成不良后果,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中学的中学生。

三、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新编的教材要深入研究、吃透,并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教学,如体操,健身操、韵律操、乒乓球等教材,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变的教高平段,来吸引学生,并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与参加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现象,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中学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而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女生,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为:协调性较好,思维能力较强不爱动,而生理特点为身体形态变化大髋骨较宽,肩部较窄,下肢较短,脂肪较多,重心较低等,不利于速度和高度的发挥,同时对具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有恐惧感。因此中学女生,比较适合的体育项目有,体操、舞蹈、游戏、等运动项目,在体育课中,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适当、合理地安排好教材,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合理地教育教学手段,才能培养中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为终生体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交往是青春期少年最突出的心理需要,其中,与异性同学交往是他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的异往,可以使少年获得友情、增长知识、增添生活情趣、愉悦身心。但由于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认知、情感和意志都不够稳定,思想和行为均不成熟,自制力缺乏,极易陷入早恋的泥潭。

引起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外界环境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和感情冲动,陷入“早恋”的误区。

(2)贪玩、贪吃,爱慕虚荣,追求物质享受,和精神刺激。

(3)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早恋”为荣,随便发生两性关系。

(4)家庭教育不当的引起,如粗暴型的家庭容易使子女产生叛逆心理;苛求型的家庭使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溺爱型的家庭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追求享受,目中无人的恶习;以上几种家庭教育不当的类型都会给教育孩子带来极不良的影响,导致她们离家出走,或做出“偏激”行为。

(5)缺乏家人的关心,如单亲、再婚家庭,或父母一方甚至双方在外地工作,或因家长本人素养差,或家庭不和等原因家长极少关心子女的成长,使她们产生孤独、失落情绪,把精神寄托在家庭成员以外,沉迷于“早恋”之中

(6)来自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紧张,教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学校生活枯燥无味,都使她们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2

一、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学生个体能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称为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认知与情绪反应、积极的意志形态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正处于固定心理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未来步入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状态较好,能理性应对日常生活出现的变故。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隐患,例如,舍友之间因嫉妒或口角发生争执,出现投毒或自相残杀等悲剧;也有因家庭原因与亲人发生争执,出现谋杀亲人动机;也有因自身产生情感困惑,发生自残行为等情况。究其主要原因在于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家长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让学生无形之中形成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成绩一旦与预期不符,就会产生叛逆心理。另外,信息时代让高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尽知天下变化”,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被花花世界引诱着。为满足自身需求,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就可能会做出违背道德与法律的事情。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卫生院校中有近10%的新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卫生院校新生与一般大学生比较而言,心理健康问题相对较少,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强迫症等方面。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学习成绩相对普通本科院校较差,心理问题的产生也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困惑。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推手。因此,高职卫生院校不能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极为重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高职卫生院校学生个体情况较为复杂,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心智水平较低,在复杂的社会问题与个人问题面前,容易出现思想混乱情况。人生观与价值观偏差则会导致学生身心出现问题,对日常学习与生活造成负面影响。高职卫生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通过积极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社会属性,明白自己在未来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状况与人格品质,塑造一个相对完善的思维体系。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中可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获得心理治疗有助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会使学生的心理困扰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心理状况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其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子的大爱之心。高职卫生院校专业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一项谋生本领,但却忽略了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高职卫生院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院校整体教育规划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心理素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职业技术特征,依据学生的实际心理变化构建一套有特色和新意的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当前自媒体与多媒体网络渠道进行观察,耳听八方,从学生日常探讨与舆论中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健康状况。例如,可在“5.25心理健康日”中,组织多样化的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心理素质。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使心理状态达标的学生深化思想认知,使其积极加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也可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尽早得到解脱,减轻负面因素的影响。

再次,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要依据当前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正确的引导策略,不断完善高职卫生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高效实现教育目的,帮助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状态,了解自我情绪调节的要点,也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与抗压能力的有效举措。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的种种作用,始终走人文关怀路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院校管理者、年级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家长、新生及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卫生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融入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也是企业用人标准的重要衡量尺码。高职卫生院校应将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培养相结合,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3

随着社会经济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发展及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及道德健康。”

据这个定义,健康标准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理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总之,现代健康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身心健康。

作为天之骄子的高等学校大学生不仅应该具备健康的体质,更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有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有较大的心理容量,经得起各种打击,能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生活得轻松自如,幸福愉快。高校大学生只有身心健康,才能为他们以后踏上社会铺平道路,才能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现代化新型人才。总之,心理卫生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忽视,必须从理论上和实际工作中给以足够的重视。

2.适应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需要

高校学生是一个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特殊青年群体,他们经历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一方面具有精力充沛、勤奋向上,热情好动、求知欲强、受教育水平高,知识面宽等优点。在当今变革的年代,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地适应社会的变革和人际关系的变化,不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酿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乃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大学生正值心理上的断乳期,正处在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敏感性强,参与意识强,但又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经历着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他们逐渐从家庭到接近社会,从家庭生活融入集体生活,这些客观因素再加上他们的主观因素,就形成了他们在政治上比较幼稚、辩证思维能力不强、看问题带表面性和片面性,容易偏激、固执,他们易受环境和感情的干扰影响。而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仅是身体成长的关键转折时期,更是青年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在高等学校开展以德育为中心的心理卫生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具有适应环境的心理准备,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身体和维持健康的心理。

心理卫生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都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都是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上进行,都是立足教育模式和发展模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宗旨。大学生的某些思想问题是可以通过当代心理卫生教育来解决,同时某些心理障碍也可以通过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得以排除。

二、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现状

高校心理卫生教育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很多理论和技术都来自国外,我们还缺乏自己的认识、理论,心理卫生教育所涉及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们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高校心理卫生工作难度很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卫生教育认识的现状

随着当前高校中各种形式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人际关系日趋复杂化,加上大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不成熟期,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一些高校学生如果不注意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诱发各种心理疾病。据调查,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已形成心理疾病。

虽然高校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但是高校学生对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充分重视,通过我校学生的调查,虽然很多学生知道自己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相当多的学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他们的心理问题可以自然解决,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通过自己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很少有学生会将他们的心理问题告诉同学或者老师。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有时心理问题还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如自杀行为的发生。

2.高校及高校教师对心理卫生教育认识的现状

与高校学生一样,我们很多高校教师对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目前参加学校心理卫生工作的是医护人员以及部分心理、教育专业毕业的人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该队伍专业性不强,专业人员较少。因而,高校心理卫生教育面临的问题较多,首先是职业化水平低,心理卫生人员素质偏低,现有心理卫生人员缺乏充分的职业心理学准备,所受的教育缺乏针对性,他们常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细小的问题上。因而,学校心理咨询声望较低,心理咨询提供的服务根本得不到承认,公共机构和教育者常常对其设置许多限制,使得心理咨询者无法在他们认为可以提供服务的领域里发挥作用。其次学校领导对心理卫生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领导阶层对此缺乏兴趣,学校不同部门的管理者之间相互扯皮,造成心理卫生与咨询工作难以开展。大多数心理卫生机构形同虚设,有的高校甚至还没有成立心理卫生教育机构。在某高校调查中,仅有少部分大学生知道有心理咨询机构。

三、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对策

1.心理卫生教育制度化

在高校学生中应有计划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学习心理卫生知识,掌握心理学原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和方法,应把心理卫生教育作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引人高校思政工作。应对高校学生加强心理卫生教育,增强他们维护心理健康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要引导他们妥善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对挫折的耐受与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破除对心理疾病的神秘感,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问题,一经发现,要及时地、明智地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同时应该通过制定相关措施确定校内心理卫生教育的范围、地位,明确学校心理服务的范围,用一种可操作的框架来指导心理咨询者的服务以及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给予学校心理服务的特定权限,国家应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标准。

2.心理卫生教育职业化

高校应该建立一支专门的心理卫生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卫生教育工作其实是一项极为繁重的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才能保证心理卫生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支队伍应该以少数专职人员为主,同时吸收大量兼职人员参加。同时要求这支队伍成员应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有相当程度的心理卫生知识,并且熟知大学生心理,愿作这项工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训,应该对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培训。随着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不断发展,这支队伍应该向职业化迈进。同时心理卫生工作也需要其他兼职人员如学校辅导员、班主任的配合与协助,因此组织对兼职人员心理卫生知识培训,也是学校心理卫生教育的主要环节。应该将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培训纳人岗位培训中,要求每个从事心理卫生教育的人员具备心理卫生和辅导知识。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有关大学生心理咨询问题的学术活动(讲习班、研讨班、培训班),对上述人员进行培训,来扩大学校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3.心理卫生教育多样化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G479G807.04

【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1-0096-01

【关键词】体育和训练;卫生教育;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1把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

1.1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把体育卫生教学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体育场地、场馆建设费用的投入。近年来,学校投入资金850万元,新修了看台式的300m和200m塑胶跑道运动场以及能容纳1300人活动的室内体育馆,并配备了中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各项设施;为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使用,还配备了专人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使学校体育卫生教学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卫生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按规定安排体育卫生教学时间,明确规定了体育卫生教学要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生长发育的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体育卫生教学计划,开展体育卫生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了体育卫生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2加强学校体育卫生教师队伍建设

2.1提高教师对体育卫生教学的认识这是保证体育卫生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要认识到,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体育教学多为室外活动,环境宽广,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活动。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个人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交流活动远远多于其他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对体育卫生教学高度的热情,避免出现教学气氛混乱、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调控全体学生的情绪,顺利地完成体育卫生教学目标。

2.2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体育卫生教学的首要条件。在体育卫生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因此体育教师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师资水平及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力。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尊重学生的思想、意志和行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施快乐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3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要科学地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己肢体的功能,正确对待各种问题,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中完成体育卫生教学,享受到体育卫生教学活动给其带来的快乐,促使学生正确面对体育运动中的客观条件,充分正视自身不足,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利用自身优势去弥补差距,热爱体育活动。体育卫生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体能、性别、性格的差异性,致使学生在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表现不同,体育教师必须遵循“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观念。在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协调沟通,要学会用一个亲切的笑容,理解的目光,激励的话语,或一个简单的手势,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有效实施体育卫生教学活动作用。

3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体育卫生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合理地开发教学资源。在球类、跳高、跳远、跨栏、跑步等田径项目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数学、物理知识运用到体育运动卫生中去,开发学生智力与思维能力,达到理想的目标。在投掷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正确利用肢体功能,利用物理学中的能量转换原理,投得准,投得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成绩,又增加了对体育卫生教学的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活动。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385-02

【关键词】 公共卫生工作;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服务;组织目标

1 公共卫生的职能

关于公共卫生的定义很多,目前WHO采用的是耶鲁大学Winslow教授在80多年前提出的定义[1]:公共卫生是指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力量,高效率预防疾病、延长寿命、促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并能发挥更大潜能的科学和艺术。其工作范围包括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进行个体健康教育、组织医护人员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发展社会体制,保证每个人都享有足以维持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实现健康地出生和长寿。

在传统的公共卫生职能中,传染病防治是最重要的内容。解放后,我国采取“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建立公共卫生系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计划免疫,迅速地控制了常见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卫生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不良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增加,各种环境危害导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现代公共卫生更加关注健康危险环境和健康危险行为,重视人群健康保障、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其主要职能集中在人群健康监测和分析、疾病爆发流行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监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建立、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同地区人群间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培训等方面。

2 学校卫生的工作目标

吴仪副总理在200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卫生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各类在校学生的公共卫生问题。广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学校卫生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和学业圆满完成,而且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从而达到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标。

3 学校卫生面临的问题

自1990年《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以来,我国学校卫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2]。但随着社会发展,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断出现,学校卫生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3.1 学校卫生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学校卫生发展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有些地区的基层卫生防疫机构没有专门的学校卫生人员和工作经费;有些学校不仅缺乏校医或保健教师,同时现有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基础卫生条件较差,导致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突发事件。

3.2 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投资增加较快,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学校大量涌现。但是在学校卫生工作中,对于新建校舍选址、建筑设计、教学和生活环境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并没有同步加大工作力度,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缺乏切实保障学生卫生安全的基本条件。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许多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如食堂卫生设备简陋,管理不规范,食物中毒发生后报告不及时,影响了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防制。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2006年9月以来,全国就突发多起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些事件90%发生在中小学,60%以上发生在农村中小学。

3.4 学生常见病状况不容乐观 总体上,我国对于“视力低下、沙眼、贫血、营养不良、蛔虫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的防治成效显著。据上海市2002年的统计数据,100%的学校开展了学生视力低下和沙眼普查;96%的学校开展了贫血检查和矫治;97%的学校开展了营养不良和肥胖的防治工作。但是全国的学生健康监测数据表明,城市学生视力低下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相当严重;城市学生肥胖症及超重比率也在逐年增加。

3.5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 2002年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包括中专、技职校)没有接受过艾滋病知识教育的占49.30%,不能正确了解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占31.20%,高中生(包括技职校)中曾发生婚前的占2.4%,其中使用的学生仅占1/3。

2005年6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在哈尔滨举办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儿少/学校卫生论坛”,根据此次论坛发表的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吸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心理行为异常、网络成瘾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持续上升,这不仅对青少年本身造成各种身心伤害,而且对社会和谐也带来危害。

4 学校卫生的主要任务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3],从现代公共卫生的职能出发,我国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4.1 理顺学校卫生管理机制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确保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学校卫生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监测监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各级疾病防制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学校卫生工作,为学校提供疾病防制、食品卫生、健康教育等技术支持,协助学校落实各项卫生措施。

4.2 规范学生健康监测分析 规范学生健康调查和常年健康监测分析,使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健全学生健康检查制度,有条件的学校每年组织1次健康检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至少做到入学与毕业时的2次学生健康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进行生长发育、常见病等监测分析,研究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防制措施,如提供咨询、确诊和治疗服务,改善环境不良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3 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按照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指定专人作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联络员,完善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有

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传染病防制方面,要进行学生疫苗接种证的查验和实施疫苗补种,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水源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厕所卫生管理,改善学生宿舍卫生与通风条件。在食物中毒防制方面,要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监督,培训分管校长、卫生保健教师以及食堂从业人员,加大学校食堂改造力度,不断改善硬件设施,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4.4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 调整学生常见病防制策略就是要扩大常见病的监测范围,增加有关成年期疾病早期防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伤害(车祸、溺水等)等监测项目,并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和健康危险行为的预防监测。在贫困的乡村地区,传统的“六病”监测,特别是对沙眼、贫血和蛔虫感染的防治仍然需要加强;在城市发达地区,针对当前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持续增加的现状,重点则要放在近视、肥胖、伤害的一级预防上。

4.5 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力度 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做好学校卫生设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要开展学校卫生设施现状调查,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对于学校的卫生室、教室、课桌椅、照明灯、食堂、厕所、饮水设施等,实施公共卫生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建筑设施的卫生质量。

4.6 探索学校健康教育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的重要手段。

国外学校的健康教育有多种模式,如日本的小学至高中都开设有“保健体育课”,系统讲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增进健康的实践能力。我国2001年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健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不再作为一门课程设置,而是将其内容分散到其他学科之中。小学阶段健康教育被分散到社会、科学、体育等课程;中学阶段则分散到历史、社会、科学、生物、体育等课程。因此,学校卫生必须探索有效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和性别特点,从社会、家庭和学校关注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出发,开展多种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可以设立“爱牙护牙、用眼卫生、平衡膳食、食品卫生、控制吸烟、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伤害”等专题。

学校健康教育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开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健康教育活动。如采用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板报、广播、录像片、专题讲座、绘画、图片展、辩论赛等形式。

学校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发生,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7 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 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学校卫生工作状况,必须促进学校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卫生信息化方面,要加强学校卫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在“学校卫生疾病综合监测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块中,应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教室、食堂、饮水和厕所等环境卫生状况,学生生长发育监测(体检),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监测,学生伤害监测,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等内容。

4.8 提高学校卫生人力资源质量 学校的校医室(卫生室)是学校卫生工作的基层单位,校医(保健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健康检查、监控学生常见病,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监督学校环境卫生、防制学生传染病,检查学校食品卫生、防范食物中毒发生。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6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杭州市健康学校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加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学校的卫生工作,切实抓好健康教育,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学生健康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学生的近视率达到省标准要求。

2、做好学生六病防治工作。

3、学校要达到净化、绿化、美化。

4、抓住健康课堂教学效果,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5、抓好学生两课两操的工作,保证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国家标准。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

1、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2、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课时、有评价,确保学生健康知识合格率达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以上。

3、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尤其是做好防传染病宣传、控烟宣传及预防艾滋病教育。校宣传画廊每月更换一次宣传图片,各班也可以在班级板报上开辟一块卫生与健康的专栏。

4、本学期,学校设置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与交流,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

5、结合大队部大力开展健康与卫生方面的集体宣传活动,利用每周一的集体晨会对全校师生进行相关的教育。

(二)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提高上报数据的准确性。

2、做好教学卫生管理与监督,逐步使学生课桌椅及采光照明等符合卫生工作要求。

3、认真监督学校饮水卫生及食品卫生,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三)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继续开展防近工作,及时掌握学生视力动态,随堂纠正学生读写姿势(一尺一寸一拳),不疲劳用眼,按时下课,保证学生课间休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

2、提高眼保健操质量,任课教师要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

3、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

4、配合防疫站做好学生计划免疫工作。

(四)加强学校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卫生条件。

1.坚持卫生管理检查制度,划分卫生包干区,责任落实到班级,保持良好的校园卫生环境。

2、各班值日生坚持每天清扫室内与包干区,要坚持每月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清扫制度,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进行检查、总结、评比,使学校达到净化、绿色、美化的要求。

3、抓好常规卫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开学大扫除,检查卫生。

3、出好第一期健康园地。

4、集体晨会:自信,创造成功的根基。

5、大扫除,检查卫生。

6、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检查。

十月份:

1、大扫除,检查卫生。

2、出好第二期健康园地。

3、集体晨会:养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

4、做好护齿活动。

十一月份:

1、全校学生体检。

2、做好流感疫苗的宣传接种。

3、出好第三期健康园地。

4、大扫除,检查卫生。

5、集体晨会:正视挫折,走向成功。

十二月份:

1、期末视力测试,统计近视率。

2、各项卫生评比结分。

3、出好第四期健康园地。

4、大扫除,检查卫生。

5、集体晨会:天天都是环境日。

一月份:

1、进行健康教育期终复习、考核。

2、卫生工作总结。

3、进行期末六病及视力统计、汇总、上报。

4、出好第五期健康园地。

5、期末大扫除,检查卫生。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范文2一、指导思想

为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使小学生能够有卫生保健常识,根据国家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和《小学生健康教育精神,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

二、目的要求: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卫生教育。

三、具体工作:

1.开展好健康教育。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五个有:即有计划、教材、教师、教案、课时,保证每两周一课时。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垃圾无害处理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学生宿舍开展流动红旗竞赛。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3.做好预防工作。

(1)建立健全小学生体质健康卡制度,分析体检数据。

(2)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以取得好的效果。

(3)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以防近为中心,定期检查学生的用眼卫生,努力提高眼保健操的质量,各班进行眼保健操的检查评比,积极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设备,保证教室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

(4)做好传染病控制工作。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校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严防烈性传染病传入我校。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控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四、具体活动安排:

8月份:

1、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宣传栏《健康园地》。

9月份:

1、宣传健康教育小广播。

2、专题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

3、宣传栏《健康园地》。

10月份:

1、爱国卫生月专题宣传活动。

2、宣传栏《健康园地》。

3、预防近视眼知识小广播。

11月份:

1、开展吸烟有害专题活动。

2、宣传栏《健康园地》。

3、六年级青春期知识讲座。

12月份:

1、宣传栏《健康园地》。

2、宣传健康教育小广播。

4、进行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5、期末视力测试,统计近视率。

6、完成各类《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的上报表。

小学卫生健康教育方案范文3为了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增强对疾病防疫的知识和体质及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我校以陈思廉校长为首的行政班子及全校教师坚持以认为本,感悟巴金教诲、学习巴金品质,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把心交给孩子!牢固树立卫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要狠抓细节,主动排查隐患,狠抓落实,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学校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让学校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一、我们卫生室和大队部相互配合,根据上级部门、学校、辖区及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九月份:

1、加强对校园卫生、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及校园卫生的美化。

2、开展20xx秋季卫生宣传月暨预防肠道传染病,远离甲型h1n1流感活动。

3、狠抓学校卫生常规教育,促进学校健康课的健全实施。

4、加强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5、严格做好传染病的防控预防措施。从系从严,制度管理的宗旨。

十月份:

1、开展狂犬病的宣传教育。

2、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开展讲座及护眼保眼专刊)

3、一年级开展口腔卫生的讲座。

4、均衡营养、身体才强壮。

十一月份:

1、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重点从学生个人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并开展学生个人卫生和班级环境卫生的评奖活动,强化学生的卫生意识。

2、开展预防肺结核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活动。

3、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饮用水的卫生及节约用水的思想教育。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十二月份:

1、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讲座。(心理教师)

2、开展关注自己,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讲座和板报形式)

3、开展考试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开展学生体育锻炼的卫生于安全教育。(体育组配合)

一、抓好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7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是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医卫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更具可行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得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病人的同情与尊重等都是一名合格的医卫类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医卫类人才自身的人格修养。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密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需要。对于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区居民、养老院孤寡老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是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形式。

二、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研究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落脚点就是提高实效性。只有明晰影响和制约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因此,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浅层次的,而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因此,社会环境在根本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1.功利思想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深层次阶段,经济多元化发展势必引发思想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给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一些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在就业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2.负面信息介入。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道加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同步性增加了教育者对信息隔离、净化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用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浪潮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内容,其中一些包含了与行业、认知相关的负面内容直接对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非城镇地区的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即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子女依靠留守老人抚养长大。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与同龄人相比性格较孤僻、内心敏感、自信心不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弱;加之从小由老人养育,过度宠溺,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存在性格缺陷,个别严重的甚至还会形成心理疾病。这些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碍,对其实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够。由于医卫类专业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许多高职院校的相关系部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抓专业教育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方面能力较强,而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个别更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医患关系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医卫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没有很好得结合专业特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运用通俗易懂、符合规律、紧扣专业的方式对医卫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对医卫类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带有倾向性、典型性的“热点”、“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出及时、科学的解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联系医卫类专业实际较少,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步创新和丰富。一些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固守常规,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或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模式方法,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因素。

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的客观条件最终需要通过影响学生个体来发挥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个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主观认知都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受先天遗传、经验阅历、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医卫类专业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医学专业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观上忽视了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非专业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选择上本能地带有功利主义倾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位和旁落。这种个体主观认知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2]

三、增强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从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目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组成要素,营造有利氛围,结合人文教育,为基层医卫类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组成要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个人修养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同时在全院教职工中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3]p392、395、396、397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在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应结合医卫类专业特征和学生实际,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将医卫类专业的人文精神和学习内容融入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如专业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医卫类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其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在面向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应当坚持多样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法、专题讲授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进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以此增强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校园视频大赛、卫生知识宣传等。此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波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及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讲到:“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水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能够在无形中使身处其中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受到影响,形成稳定、积极的精神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软件“,包括生活方式、心理氛围、文化传统等。为给医卫类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努力发掘培育积极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借助社团、协会等载体,通过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校内形成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合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16-01

1 卫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

中专时期是卫校学生思想和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往往快于男生,且存在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同步的情况,集中表现为生理发育的提前和心理发育的滞后。在这一时期,卫校的学生尤其是女生除了需要面对紧张的学业压力外,还必须要面对即将步入社会所需要面临的诸如就业压力等问题,这就使她们更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等问题,在卫校学生,尤其是女生群体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如果这些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指导,就会形成心理障碍。

影响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一方面学生追求成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因缺乏社会实践常出现一定的盲目性,致使学生在处理学习和生活等问题的过程中,常产生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最会导致心理失衡现象的出现;第二,卫校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就相对较低,在未考取高中后进入卫校学习,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再加上在卫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文化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医学类的专业课程。而医学课程本身难度较大且数量多、压力大,容易使引发心理疾病;第三,医护专业的专业知识要求高,而卫校学生在学历水平方面处于劣势,在就业形式严峻的今天,就业压力大也成为卫校学生焦虑、抑郁,甚至引发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第四,家庭教育重智力轻心理,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目前,大多数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则关注过少,致使学生的心理发育严重滞后,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女生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特点,心思细密且敏感,心胸和气量都不如男生,女生在求职时面临的压力也大于男生,这些都容易给女生带来心理问题。

2 卫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卫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年龄小、文化课基础差、管理难,虽然一些学校已经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其效果甚微。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目前的中等卫校都只重视学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过分强调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按照中职课程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程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2 加强教师心理学习,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学校应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列入卫生职业教育教师的必备素质,激励教师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运用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复杂的心理问题。力求每位中职教师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此外,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坦诚相待,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由于卫校学生中女生的数量较多,教师更应该提高其心理辅导能力,积极发现学生中存在的矛盾,并对其进行开导性教育,防止敌对、偏激等不良情绪的出现。

2.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学校应定时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素质的具体信息,建立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2.4 加强思想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针对卫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思考问题。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有趣的文体活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愉悦其身心、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只有这样,学生在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时,才能用积极地心态去对待,不至于陷入心理误区。

2.5 开设心理健康课和校园论坛。

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使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扎实掌握排解心理障碍的方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学校还应在校园网络上开辟专门的校园论坛,给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宣泄不满的平台,此外,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及时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负面情绪,并对其采取合适的干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 结语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中等卫校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状况的了解力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使广大卫校学生不仅拥有精湛的业务能力,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文.中职卫校学生抑郁焦虑心里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界.2011(21)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9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作为我国民众的母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卫校来说,由于缺乏升学压力,语文教育常常被人为的忽略掉,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在教学上也出现疲软的状态。在这样的基础上,实行过分严格的教学手段反而会激化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滋生。在这种情况下,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教学当中,成为了提高卫校语文教育水平的一条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释义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这一研究开辟了积极心理学的先河,打破了以往消极心理学独占研究领域的现象。积极心理学英文为positive psychology,它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研究中心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

二、现代卫校语文教育的特点

1、学生本身基础不好 对学习缺乏兴趣

现代卫校教育面临的普遍的问题,就是入校时本身基础都比较差。这些学生的年龄大约在15-18岁,然而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才进入卫校进行学习,因而基础都比较差。由于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学习成绩都不好,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缺少激情,又缺乏学习的经验。许多学生都是迫于无奈才进入卫校学习,因而进入学校之后,很难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提起重视,多半都是敷衍了事。

2、教师教学目标模糊 重视管理轻教学

生源质量的下降给卫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中职卫校的学生管理难度比较大,在课堂上,教师在管理上下的功夫甚至要比在教学上下的多,这是卫校教育的客观情况。而卫校又是一种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并不属于专业课程,因而也会被许多学生所忽视,有的教师自己也认为课程无足轻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管理代替教学的情况比比皆是,教师教学过严、过死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师也经常是无所适从。

3、课堂气氛过于严肃 师生关系很紧张

虽然中职卫校的语文课程并不是专业课程,也没有升学压力,然而许多教师依旧按照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互动很少,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乏味,因而导致了课堂气氛过于严肃,学生上课压力很大,但却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由于学习生活缺乏色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很一般,有时甚至会出现矛盾的激化。

三、积极心理学在卫校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1、积极引导学生 发掘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自身系统的各项能力的积极塑造,这种心理学重视的是人自身的闪光点的发掘和扩大。世界上的人多种多样,性格千差万别,然而不管是怎样的人,身上都会有勇气、乐观主义、毅力、洞察力等优点。虽然卫校学生基础比较差,然而他们很多人对于诗歌诗词、散文小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从这些文学形态上进行发掘,用学生本身的兴趣引导其进行语文的学习。卫校的语文教师,要想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首先就要积极了解班上的学生,通过观察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通过课堂的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展现出自己在语文方面的特长,从而燃起其心中对于语文的热爱,再进行课堂教学,就会显得更加顺畅了。

2、积极鼓励学生 循序渐进的挖掘学生的潜能

积极心理学认为,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从挖掘其自身潜能下手。而笔者认为,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也要从挖掘其潜能中下手。首先,要让学生充分构建起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让其了解到语文之美,了解各种文体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扭转对于语文教学的刻板印象。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多多鼓励学生,不要为卫校学生设立过高的学习要求,要一步一步的提高其语文水平,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其建立对于语文学习的自我肯定。最后,在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接触中,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多用话语、批语鼓励学生,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联系,让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于语文课堂的好感,从而将自身融入其中。

3、积极关怀学生 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积极心理学认为:良好的环境适应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主张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结构等来促进心理教育模式的发展。针对我国卫校语文教育重管理,轻教学的客观现象,笔者认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自觉进行语文学习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诚然,卫校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以职业技术的教学为主,在枯燥的专业课的压力下,学生本身压力就很大,而就业的压力无形中又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年轻的学生产生一定烦躁、郁闷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技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无法去改变其课程的教学方式,然而语文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正适合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笔者认为,可以从语文学习的模式方面下手,多引入互动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用轻松的课堂互动、观看影片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自学,用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自发的进行学习。另外,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多表扬,少批评,用学生的进步来促进他们继续努力学习,而不是总将负面的情况拿出来批评学生。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还应当积极的关怀学生,体恤学生,积极与学生交朋友,让寝室、班级中都充满人情味,

四、结论

积极心理学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在心理学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也为我国卫校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然而,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教学创新的角度,其作用也是有限的,随着卫校语文教育背景的不断变化,教师们所要进行的探索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马淑霞.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策略与实施[D]. 河北师范大学 2006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10

(一)学校体育工作方面

1、管理体制

我校把体育、卫生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由校长领导,分工负责,各处室具体落实,学校制定了体育、卫生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校体育、卫生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有专项的体育、卫生计划及工作总结。

2、经费保障及设备添置。

近年来,各校十分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了抓好体育、卫生教育工作,学校加大了经济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对教学班进行了改善,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绿化面积。配备了体育器材、添置了师生电脑,设置了体育器材室。对下发的体育器材进行了造册登记和分类管理,建立了使用记录和借用记录。这些都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

3、学校体育活动及学生体锻情况。

我校认真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三课两操两活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开展大课间活动,鼓励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发展师生身体素质。

近年来,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习惯普遍增强,校内自觉进行体育活动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二)、学校卫生工作方面

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卫生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工作有计划,有措施,制度落实到位,校园整洁优美。

1、重视校园环境卫生工作。学校历来把培养学生自觉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抓好文明校风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管理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班,定期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加强学生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教育,将卫生教育与检查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学校重视学生用眼卫生教育、加强防近视眼,防蛀牙教育,做好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传染病高发季节。

2、严格食品卫生,教育学生不要到无牌无证的小摊点、商店购买食品,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卫生习惯。

3、重视卫生教育。开展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及时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疏导,关心留守儿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三)、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备及培训。

我乡共有小学五所,小学教师65人,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而且体育教师都没有进行培训。

2、场地、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各校还停留在只有单双杠、兵兵球台、50米简易跑道的状态,而且教学设备也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安排和教学质量。

3、体育卫生和卫生服务。

各校在这两方面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要求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深知肩负的工作还任重而道远,也不断地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地工作,为更好地办好学校教育而努力奋斗!

 

 

 

 

 

 

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例11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在创建卫生城区活动中,健康教育工作不断趋向深化,坚持实行以普及为主,提高为辅,并以提高推动普及,再以普及引向提高,循环往复,相互促进。以预防为主和社会大卫生为指导,充分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开展健康系列化活动,并结合各行业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卫生科普宣传,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

1 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建设

1.1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传播是健康促进工作的最基本手段[1]。

金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肩负全区47万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全区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中心。由于健康教育不仅在创建卫生城区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位置,而且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八要素中居第一要素[2]。为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作用,金州区从2001年以来先后建立健全了健康教育网络,并成立了“亿万农民健康促进”领导小组,在建立网络的同时注重基层的组织建设,在各乡镇、街道、学校、医院都有专(兼)职健康教育成员。共设有乡镇专兼职10名,街道社区专(兼)职12名,医院、卫生院专(兼)人员15名,学校专兼职人员50名,全区(包括卫生所)共有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212余名。

1.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健康教育科学化

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效果评价的一项社会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多年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重抓好专业部门社会行业健康教育建档工作。档案工作内容包括:单位自然情况、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身体状况、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及总结、工作过程记录、资料积累等,并同区爱卫会工作相结合,对基层单位制定考核标准,考核分数同全区两个文明百分考核挂钩,由于领导支持、措施得力、配合完善,金州区健康教育在2003年获得辽宁省大连市“先进集体”称号,并先后两次代表大连市接受辽宁省“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工作验收,并受到好评[3]。

1.3 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作用,印制和购置必要宣传资料和设备

电视、报纸、挂图、卫生科普小册子、宣传单、挂板等构成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面广,直观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疾控中心根据这一特点先后购置录放机一台,照相机一台,特别是非典期间,印制宣传单33 700余份,制定宣传手册80余册,防非培训手册15 350余份,发入社会各单位、各类人群手中,深受社会欢迎。卫生新闻和科普知识1 200余条。

2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世界健康发展趋势之一,以“健康教育进社区”为主题,通过各种方法把卫生知识传授给广大居民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组织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社区健康教育化。金州区各街道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区6大街道都成立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健康教育学校,并以街道为单位,坚持走政府推动基层,基层带动党员、党员联动群众的工作思路,开展辖区健康教育,利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放录像、卫生科普画廊、科普之窗进万家等多种形式,普及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女幼卫生、卫生法规、青年保健、劳动卫生、家庭道德化卫生、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卫生宣传。同时注重不良卫生行为改变,指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据调查,金州区城区居民的卫生知识普及率95%以上,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86%,卫生知识形成率达到80%。对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卡,同时对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做好随防记录、定期检查,给予相应健康指导,深受百姓欢迎[4-5]。

3 医院健康教育

在“大卫生观”的指导下,特别是“非典”那年,金州区医院及卫生院领导观念转变,把健康教育纳入医院管理之中,抓好医院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为患者开好健康处方[6]。

3.1 门诊健康教育

门诊健康教育包括候诊教育、随诊教育、咨询教育、健康教育、健康处方教育,主要在候诊大厅采取图文并茂的宣传橱窗,发放卫生科普小册子,充分利用电视,向患者放映卫生科普录像,向家属宣传对患者日后护理等相关知识。

3.2住院健康教育

住院健康教育包括医生查房时一对一教育和病房讲座教育,主要由主治医生负责,针对病人的病情,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同类讲座,指导病人行为的改变。

3.3建立健康档案

全区各医院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开展了慢性病普查工作,对辖区所患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等疾病,建立健康档案,做好随访记录,为患有相关疾病患者送去一份爱心和健康处方,帮助患者规划合理饮食,坚持锻炼和科学生活方式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4 中小学健康教育

我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做到有课本、课时、教案,有教学研究,有考卷,工作记录,有效果评价,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75%。全区共有4所学校获得部级健康教育金牌学校,金州区实验小学为了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领导要求每个教师要学习儿童心理学,掌握儿童发展规律,及时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5 广泛开展控烟活动

近年来,金州区控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心成立了控烟监督领导小组,制定了控烟措施、计划、总结,重点抓公共场所、学校的控烟工作,要求窗口单位和公共交通,大型娱乐场所都要有禁烟标志,通过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家庭,无吸烟学校等竞赛活动不断扩大。金州区先后有11所中小学获得“大连市无吸烟学校”,1所工厂获大连市“无吸烟工厂”。农村控烟工作也有重点地逐步开展,金州区二十里堡镇富岭村结合健康教育有7名农民戒烟,有26名农民做到逐渐减量,在农村产生了很大影响。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采取各种形式,对创建卫生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真正认识到创建与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密切关系,明确了创建卫生城区是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满足群众健康需要的好事。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58-174.

[2]阿拉图宣言[OL]1991,12:21.who.int/topics/primary-health-care.

[3]卫生部.全国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2006-2010)[S].2006,(267号).

[4]辽宁省爱国卫生管理标准[S].200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