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能力培养

高中生能力培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19 09:24:08

高中生能力培养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1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学实践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功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释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加强数学的实践环节,注重用数学解决学生身边的问题,注重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重视在实践中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内容的主线,通过“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体系,多角度、多层次地编排数学应用的内容,使自己的教学艺术达到引人入胜,至臻完善的境地,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构建数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应用数学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离不开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空间想象等基本的数学能力。在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尤其应重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应用问题设计成探索和开放性试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数学能力,就应站在构建数学模式的高度来认识并实施教学,要强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用已有的数学模式(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量等)来解决问题,最后用其结果来阐释这个实际问题,这是教学中一种“实际——理论——实际”的策略。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初步构建数学模式的能力,对数学问题及模式进行变换化归纳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阐释和处理的能力。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2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女生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二、“开门造车”,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教师要指导女生“开门造车”,让她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三、“笨鸟先飞”,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笨鸟先飞”.

四、“固本扶元”,落实“双基”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五、“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28-01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这已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 重视知识的讲解和运用

过去高中生物教学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和记笔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知识的传输也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增加一些和学生互动的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生物课堂更加自由和开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就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这样不仅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生物的很多知识不仅要在课堂中学习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后期的巩固记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应该引导学生们运用创新思维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因为学生和学生之间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应有差别地教授学生巩固记忆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们选择或创新自己所喜爱的记忆方法,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完一章生物知识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所有学过的知识,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最后得出答案。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讨论,让学生们就课后作业进行一定的探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现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充满了未知和神秘,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走进生物的殿堂,并爱上生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再将其转化为兴趣。如在进行植物光合作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些树叶的相片,指导学生把制作相片的底片放在新萌发的植物叶子旁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过些天,把叶子拿下来,再把底片拿走,把叶子放在培养皿内,加入碘水,然后照片就会出现在叶子上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就这个现象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因为底片上黑白浓度不同,光照也不一样,所以淀粉也不同,于是碘的染色度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人像的结论。教师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可以快乐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属于实验性课程,生物教学能否顺利进行需要依靠实验的帮助。通过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介绍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点。

1.实验设置

重视高中生物中的实验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们在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来完成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对实验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和预习,保证实验可以按计划进行。在实验课堂中,学生需要动手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对知识起到一定的巩固作用,在实验中学生们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教师应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中教师还可以改变一些实验条件,更改相应的设置,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新,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后,进而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验氛围

实验教学中课堂的氛围相当重要,教师在高中生物实验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敢于提出新问题。如在进行细胞壁分离实验中,学生需要把洋葱当标本,有的学生选用洋葱牙尖,有的选用洋葱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了解学生的观察结果,并肯定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再进行切片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3.实验报告

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编写,引导学生明白变量、假设、变量控制等要素,认识到实验的本质,不过分强调实验的步骤。通过培养学生填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结束语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4

一、学生提问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的学习,满足于课本的现成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都已形成思维定势,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作为学生只管一个“答”字。这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提问能力的自我发展。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一发言就紧张、惊慌、胆怯。或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档次不高、遭别人笑话。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视野较窄、不善于思考,所以无问题产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部分教师还存在着“师尊生卑”的旧观念,把自己定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是绝对的权威。在教学中,习惯自己的“一言堂”,不允许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异议,或担心学生的提问自己答不出来,而使自己的尊严受损,因此,不支持学生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不予理睬,久而久之,使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受挫、甚至不敢提问。教师对“教学任务”这一问题的理解存在误差:把教学任务看作主要是知识教学而非是能力教育。认为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会占用很多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也较少去对学生进行“提问”能力的培养。

(三)课堂外的原因

学校的管理者把握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成效,也是影响学生提问的重要因素。由于受片面升学率的影响,封闭式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期末考试、期中考试、月考、周周清等,各种考试纷纷登场,学生的提问能力在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中毫无踪迹。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升学、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对策

(一)问题产生于特定的情境

问题一般产生于特点的情境。这些特点的情境可以是图画、声音、动画、历史等情境,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向老师“挑战”,多问“为什么”,积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提问时,要给予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范围。没有情境,就无法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提不出好问题来。因此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对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要结合教材,把握时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上课时的引导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时机。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新课的导入。设问导入法是新课导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新课开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的设置问题,提出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问题,引起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释疑而探究的动机,进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以这样设问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这是为什么?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这又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提出后,会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三)时间合理,充分交流

课堂教学中,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外,还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特别是刚开始的几次课,学生还不会提问,应把思考的时间延长些,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目的。老师可要求学生先把问题写在书本上,然后再举手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进行对比,相互取长补短。既培养了学生的提问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收效显着。

在课外也要重视学生的提问,学生在课余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时,即使有的问题简单明了,或者是课堂上已多次反复问题简单明了,我们也应该认真地给予解答。千万不能有不悦之色,更不能:“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你都不知道?回去想一想。”老师好似严格要求,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找老师问问题。所以,对于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我们应该认真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向老师提出问题。

(四)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

表扬不仅仅是对个别学生的鼓励,也是对其他学生的鞭策。每个学生在回答一个问题后,都渴望听到老师和学生的评价,特别是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于那些提出不着边际的问题的学生,老师要给予合理的评价,教会他们如何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更准确。老师可以通过对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这个手段如何用的恰当对学习生物的举乃至整个班级的教学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让学生“会”问

有些学生心存疑问,却不懂得怎样表述,常把握不住知识的要点,不会提问题,为此,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1.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体会教师是如何提问题的,学生提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教师要做好提问题的言传身教,实现“从扶到教”的飞跃。

2.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先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而后再提出较复杂的问题。应由易而难,步步设置,逐步提高,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所设置的难度“爬坡”。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5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4-0087-01

一、什么是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学家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当今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和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生物新课程重新调整了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明确指出生物科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体系,而且也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要共同探索发现新理论、新技术,不能墨守成规,要敢于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一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理念、新想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人人都有创新的潜力,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大胆地提出独到的见解或做法。例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生物的神奇和奥秘,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介绍生物学发展史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成果,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知识的不断变化和更新,从而树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发展创新思维

针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探究发现法”、“启发”等,教给学生主动钻研的方法和探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认知和探究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自己的自觉钻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出示一些典型问题,并教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提出探索要求,在学生熟悉这些材料的基础上适当给予点拨,使规律性的东西时隐时现,非本质的东西时有时无,构成思维的疑团,激起学生产生独立揭疑的倾向,然后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和整理,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例如在讲述“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节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逐一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现象,通过观察归纳并区分开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实质,对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有一个清晰而具体的认识。

另外,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情感是获得真知的前提,也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基础,我们必须要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新发现。

3.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6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重点倡导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而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单单要使得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实现掌握,而且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相关理论

(一)学习观

从建构主义分析,学习属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说明学习需要积极主动的进行,而学习者是主动接受知识的人,学生往往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和加工,因而,学习没有体现出行为主义所述说的情况。对于知识或意义,往往也不仅仅被外部信息来决定的,其实,外部信息自身不存在任何意义。对于意义,往往通过学习者对新、旧知识进行反复比较得出的,实现了双向的相互。对于建构来说,其一,是对新信息从意义上积极建构,其二,对原本经验的改革和组合。也就是说,对于学习,除了接受知识之外,还要学习者积极、主动进行探索,以及不断建构知识[1]。

(二)知识观

我们仍以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对于知识,往往用来解释客观世界的万物,而没有十分准确地说明现实的情况,它成为不了最后的答案,其会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下,逐渐被新的解释、新的假设替代。对于建构主义指出,知识随着时间的改变,也会改变的,所以,不完全适用在所有的情境之中。当人们面对的现实中的问题时,往往不能依据已学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是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分析具体的对策,对这些知识不断改组、重建、创造[2]。

二、高中化学教学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学习动机策略

学习能够有效地进行,其最根本的动机就是在学习中获得有效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对知识产生一种渴求,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1.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应该巧妙地进行设问,这样学生会跟随着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老师的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生活有着一定的关联,不能超越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范围之内,否则提问将会是无效的。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融入到情境当中去,对于化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学生内心的希望是获取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自己愿意主动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化学这门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进行好实验教学。因为,化学实验能够吸引学生,学生非常喜欢实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做一些实验,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具备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实验,这些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以此来不断提升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3]。

2.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感

所谓的自我约束就是针对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各项活动进行监督,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错的,适时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更加关键的是要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确定在学习的整体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多加强自己的自我约束,保证学习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一些学习方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

3.不断加强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法,构建化学知识的系统化策略。

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要对于学生进行一个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的时候,需要注意将知识之间进行一个有效地整合和完善,构建一个知识的网络大体系,强化各个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进行自己总结。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试题中得以体现。

(二)自主学习环境营造的对策

1.构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气氛

在化学课本中有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点,作为老师,根本无需在课堂中进行讲授,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将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在课堂中,老师只需要借助于多媒体将这些知识展示出来,然后再更深层的深化这些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思考,对于知识的学习变成了“我要学”。这样,教学再进行适当地指导即可。从而能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2.建立学生自主讨论的环境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当中,老师也要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不能刻意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创设一个和谐地、活跃地课堂,每一位学生都是均等的地位,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讨论交流。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探究的能力,对于问题的创新能力等。

3.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在教学中,老师不能一味地以一种教学形式进行,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便会产生一种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学要多进行思考,多设计一些不一样的课堂形式,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到课堂带给自己的不一样的学习氛围。现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这两种,一是“合作—引导教学模式”,二是“探索—讨论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多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对于知识点进行不断地实验或者加深理解,更好地学好化学这门课程。

综上所述,化学老师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安排,设计教学模式,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不再觉得学习是一件痛苦、烦躁的事情,而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中,获取到不一样的收获。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将对于每一位高中生,掌握高中化学课本中的知识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

作者:尹江雪 单位: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7

2013年高考某选择题中选项: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很多学生看了之后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确定不了是对是错。而这句话的出处就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材。比如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教材的主要知识结构;课上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仔细阅读,对于黑体字部分、概念等重要信息,要求学生认真标记好;课下要求学生及时对主要知识和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学生对教材的重视度,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能力。

二、精讲例题,反复练习

每次讲习题课前,我都会精选习题,妥善安排。选题上要做到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安排上要做到由浅入深、难易适中。具体讲评时,教会学生首先要读懂试题,理解题意,不误解题意;其次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挖出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最后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即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如: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解题思路:关键词是唾液淀粉酶(本质是蛋白质),所以题意简化为:能够水解蛋白质的酶,很显然答案选B。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反复练习与此相关的习题,这样在例题的讲解中就不断增强了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三、注重试卷讲评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8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尤其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始终是高职院校学科教学发展的方向。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应用性强、涉及领域广的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专业知识能力培养

专业知识是高职学生必需的基础能力储备,专业知识能力的获得来源于积极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人到学习中,能有效树立学习目标,对在学习遇到的问题容易产生探索兴趣,这种带着问题的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1.1 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其实就是一种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培养首先是兴趣的培养。当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的投人到学习中,积极思考,努力钻研。教学中,我们一是广泛收集素材,精心准备教案,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二是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人手,阐释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问的关系,揭示其本质。

1.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生物学作为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对“必要”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内容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做到扎实的掌握,这是生物学科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而对于一般性的知识内容,则可“浅尝辄止”,留下更多的知识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根据章节内容设计学习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上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问题的解答。学生求解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协同完成实验任务,是一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做法是在实验教学前期安排基础实验能力训练,这个环节每位学生的操作必须达到规范要求,教师进行严格考核。如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药品的称量与药液的配制,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要点等,完成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安排综合性实验,内容可选择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及菌落分析、食用菌的人工培育等。教师提要求、理思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形成联合实验小组,利用集体智慧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分解实验内容到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实验期问,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实验中遇到困难,小组成员共同协商讨论并予以解决。过程中每一个实验步骤、操作环节不规范或成员间配合不默契,均会导致前功尽弃。综合实验的开设,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小组成员问的分工与协作能力。

2 观察能力的培养

任何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任何发明创造都始于观察。观察是认识的源泉,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心理特征。因而培养学生正确客观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椐观察的对象和目的,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应的观察方法。如,在探讨鳍的功能时,将一条鲫鱼的尾剪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游泳姿势和速度;让学生观察鸟类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相适应时,观察家鸡、家鸭的喙足。家鸡的喙坚硬,适于啄取食物,足的趾分离,爪硬而锐利,适于步行和刨食;家鸭的喙扁而阔,边缘有锯齿,适于滤食水中的食物,足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这样通过大量的观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3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在生物教学中同样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善于创造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了骨骼肌的结构时,根据前面学习器官的概念,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骨骼肌的结构,如果我说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对不对,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结果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总结出满意的答案。因此,经常进行这样的启发,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4 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手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实验能力,采集、饲养、种植能力。实验能力是动手能力的主要方面,它不同于生物教学基本技能,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感知验证阶段,是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总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增大实验课的密度,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严格训练学生规范操作的基本技能,适时总结实验得失。采集、饲养、种植能力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学生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如通过饲养青蛙或昆虫可以正确理解动物的个体发育,通过采集、种植可以观察植物的发育过程和基本结构。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兴趣,使他们拓宽知识面,更能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9

引言

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新课改,但是很多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对新课改倡导的生物教学方法缺乏正确认识,仍然采用自导自演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生物理论知识,这样的课堂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种现状急需改变,要求教师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所转变,要求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有所改变,不再只是追求成绩的教学目标,需要树立素质教育目标。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生物教学各个环节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形成的自然学科。任何自然学科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创新基础上。创新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提一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从而总结实验规律得出实验结论。此外,教师演示完成后,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包括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和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和数据进行记录。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只起辅助和引导作用,整个实验过程都由学生亲自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任何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解决,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钻研,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学生以后探究生物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2.通过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和启发。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物问题,让学生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思考,从而找到比较合理的答案。例如:给学生讲“胰岛素的作用”时,可以向学生提问“糖类在肝脏内的利用过程和胰岛素有何联系”?这些问题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启发性,有利于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此外,教师提问这些问题时应该重视创设科学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问题发生背景,不能将学生引向某一固定的答题方向,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

3.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

高中生物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能解决生物理论教学问题,同时让学生操作一些实验。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关于课外实践的作业。学生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更透彻地理解生物理论知识。通过设计操作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探究性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内涵和外延,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和操作实验过程中加入创新元素,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总结规律。整个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外探究结果与其他学生分享,让学生在彼此学习和交流过程中获得进步。

4.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更好地落实教学活动,促使各个教学环节顺利实施。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课堂上消除拘束感和紧张心理。只有学生在彻底放松的状态下才能发挥自身创新潜力。需要教师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果学生出现疲倦或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和课程相关的笑话、故事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科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较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科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基础知识,而且要尽可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章从“重视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作业、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等方面探析高中生物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对高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兰平.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策[J].学周刊,2013,06:154.

[2]周燕莺.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244-245.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10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教师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基本任务,使学生达到学业水平测试的能力要求。

3.提高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利用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

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难点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涉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高中生能力培养例11

高中历史是一门联系古今、承载文化的重要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及人文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历史性问题。然而,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摆脱“背”历史的错误学习方式,是需要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使学生理解和获得历史知识及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德成为了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同时新的课程教学已不在把专业性的历史知识放在了教学的首位,而是开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科书在选材上也浅化了一些概念及理论知识的阐述,而选择了更有时代性、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这些改变均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见,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整体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进一步培养其它方面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已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特点。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努力,学生的自我分析判断能力逐渐增强,学生已经开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质疑老师的一些见解,敢于和老师一起探讨问题。这些方面是我国教育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全面高素质人才。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趋势。

二、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联系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有联系的,历史作为已经发生在过去的事实,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我们应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及历史性问题时,应和学生一起分析每个历史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更清楚深刻的了解和历史。例如在讲解“共产党主张和平解西安事变”这一历史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政局形式,让学生站在共产党的立场上思考如何看“西安事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共产党是以大局为重,和平结局“西安事变”。这将讲历史事件跟历史问题联系在一起讲解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联系观点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

2.引发多角度探讨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源于对知识的理解,但这并不等同于知识创造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发多角度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从多角度提出的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分析问题,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探究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用“脑”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思考问题,根据自己不同的见解与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这样不仅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3.讲练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一些知识点学生必须经过一些训练才能够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材除讲解重要的历史知识外,还要根据相应的知识点设计一些有效地练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掌握历史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一些选择题时,可以将题拆分成4个知识点,将一些重要知识点转化成简答题或者分析题,在讲解过程中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总结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断研究和探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历史问题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理解历史问题,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做铺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