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6 08:51:48

小学德育特色

小学德育特色例1

(一)中小学德育改革的主要成绩

1.增强德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德育大纲是德育规范化的具体体现,但长期以来,对德育大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由于德育和社会政治运动联系过于紧密,致使人们认为德育只是随政治形势变化而变化的一种宣传工具,无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可言。故在中小学中,语、数、英等各科都有教学大纲,唯德育无大纲,无要求、无检查、无考核。改革开放以后,德育大纲对于德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得到了真正的重视,几十年德育无大纲的局面开始扭转。1983年,《我国学校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大纲的研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六五”重点课题,由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三所院校共同承担这项研究任务。这项研究成果,为教育部后来制订中小学德育大纲提供了依据。在广泛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教委于1988年8月10日和8月20日分别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中学德育大纲》(试行)。经过几年的试行,国家教委于1993年3月和1995年2月正式颁发《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从此中小学德育走上了依纲管理、依纲育人、依纲考评的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2.加强政治课改革,不断完善德育教材。政治课(小学称思想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教材设置的科学性关系很大。为此,1982年5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重新修订后的六年制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允许各地根据大纲要求,实行“一纲多本,委托编写,审查通过,自由选用”的原则。与此同时,中学政治课改革也有所动作,1985年确定中学政治课为思想政治课,其课程设置依年级顺序为《公民》、《社会发展简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材中强调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原则。与小学相同,也实行一纲多本。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分别规定了我国小学、中学、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指出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其中初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是心理品质教育。新编的课程内容,较传统的教材单凭政治知识进行选编教材范围较大,内容较充实,编排较科学合理,标志着政治课教科书编写较以前成熟。政治课改革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要使这门课程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3.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4.逐步形成实施德育的测评、量化考核。传统德育对学生品德的考评一般都根据经验,采用定性方式,往往带着较强的主观性。“红不红,朦朦胧胧”,这句使用了几十年的老话,即是强调个体德育的难测,也反映了当时德育考评的笼统和模糊。品德到底能不能量化?如何量化?解决好这一问题,对落实和实施德育大纲,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德育实效,克服德育评价的笼统性、模糊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十几年来,经过德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艰辛的探索,目前对德育评测的必要性、现实性、可行性及其方法原则方面达到某种共识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学生品德的考评方面,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和设计出考评的途径与方式。德育测评的产生无疑会推动德育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进展。但由于品德具有明显的变动性、主动性和隐蔽性,所以测评如何较准确地反映个体品德的全面性、深刻性,比如说,如何反映个体外部行为和内在意识的一致性、如何反映个体知、情、意、行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如何反映个体思想意识的深度等,这些都是德育测评所要努力的方向。

(二)中小学德育实践的主要特点

1.突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新时期的德育,比较重视基础道德建设。80年代富有成效的“五讲”“四美”的文明礼貌教育,对青少年一代“讲文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此后,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作为德育中富有成效的教育而被坚持下来。

2.引进心理辅导,拓宽德育内容。新时期社会的急剧发展变化,造成青少年因适应不良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这个新问题的出现,促使德育改变过去“包打天下”的做法,不断引进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如养成正确的自我观,培养积极的情感,恰当地表现自我,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心理平衡等等。而建立和谐民主的谈话气氛、倾听、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辅导方法也经常被运用。

3.强化德育管理。这也是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一大特色。眼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制订了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如德育岗位责任制,各种德育会议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种常规,学生思想品德评定、评估方案、学生的思想品德奖励条例等等。加强德育管理,有利于保证德育正确的方向,对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对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各种消极影响侵害有着重要意义。

4.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随着社会影响的复杂多样、价值观的多元,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完成培养青少年的任务变得日益困难,强调发挥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功能,创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的呼声日高。现在不少学校采取各种形式举办“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讲座”等,另外也要求家长和社区的人们参与教育,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利用社区优势进行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藉此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和合作。

二、新时期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这一时期,中小学德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毕竟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解体,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使得德育举步维艰,效果不佳。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一是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经费不到位等。二是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如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它不仅传授一定的道德政治知识,更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但许多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只为考试死记一些条文而思想上却无所触动。社会上功利主义的高扬造成德性在生活中的失落,大大削减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削减了德育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德育远离学生的切身利益,没有很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小学德育特色例2

本研究的德育指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班华指出,现代德育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和发展。高职高专比之于本科院校,应该更贴近职业的需要,培养的人才侧重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和技能性。因此,它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方面应该可持续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的特色由以下方面决定:一是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本质特性,二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养成性。顺应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具有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以反思性实践为发展的主线。由此奠定了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德育的特色。下面从目标、内容、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法、管理和评价方面来论述特色建设。

一、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受国家教育目的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制约的。高职高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符合教育事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师德和品质,复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的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

培养规格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A.具有一定的专业理想和专业精神,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班级管理观与教育观。

B.具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良好的品质,富有爱心、责任心和童心,阳光健康、富有亲和力,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C.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艺术的基本素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小学两门以上学科教学的能力和课程开发的潜能,并至少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能够不断探索儿童哲学、儿童科学和儿童艺术的关系,并能够以艺术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D.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流利而生动地进行口语表达、正确而规范地书写汉字,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能整合教学要素,胜任班主任工作。

E.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基本的小学教育研究能力,能够在教育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应对挑战和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总体目标可以制定如下: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和理解中国梦并能付诸小学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教育信念,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与教育观;富有爱心、责任心、童心,亲和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社会需要的小学教师。

总体目标又可以分为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文明规范;基本道德品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劳动与技术;社会实践与服务;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分目标。其中,生存、生活与生命教育下设生存常识、人际关系、生存品质、应对挫折、生态文明、生活意义、生活能力、品德和习惯、爱和感恩、生活选择、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的和谐目标;文明规范下设礼貌、礼仪、行为目标;基本道德品质下设勤劳、勇敢、奋发、诚实、节制、沉默、秩序、决断、公正、中庸(不偏不倚,不走极端)、清洁、安详、贞洁、谦让、自强、自立等一系列优良品质目标;爱国主义下设爱自己、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设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目标;中国梦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劳动与技术下设生活常见材料、技术工具、生产技能、设计、制作与评价作品、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安全和责任、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审美意识目标;社会实践与服务下设实践能力、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公民责任感目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下设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目标。为了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可以根据地区、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因时、因人和因地制宜。

二、德育课程

目标是课程设置的依据。设置包括:一是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直接传授道德价值;二是实施间接教学,不开设独立的道德课,主要是通过以社会实践为主的所有课程和活动来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证明,两种形式相结合,才能全面、充分地实施德育。课程体系由内容和目标体系构成。内容体系在如上所述;活动体系围绕学校(含大学和小学)、家庭(含大学生和小学生的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叉关系而展开。志愿服务、家校共育、自我教育将共筑德育课程活动体系。对于任何学校的学生而言,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在全部德育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艺术学科和跨学科的交融、渗透比较紧密,由于该专业的终极受益者儿童天生是以游戏的方式认识世界,而游戏和艺术又天然密不可分,那么着重和艺术学科相交融的跨学科的德育渗透显得特别突出和重要。而高校在艺术学科、跨学科建设方面还很薄弱,由于学科之间在学科理念、价值标准、学科语言、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方法等的冲突;基于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导致的跨学科研究的组织障碍与冲突;受管理体制制约的跨学科研究的资源配置障碍与冲突;传统的同行评议评价模式下对跨学科的评价导致的障碍与冲突,导致的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实施还任重道远。

课程的新陈代谢要以先进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要构建良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建设融合小学文化、小学教师文化和小学儿童文化的校园文化,和小学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

三、德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德育,要体现教育性、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和终身性。教育性自不待言。综合性不但表现于在跨学科领域实施德育;同时也表现在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综合的。途径包括:

(一)直接和间接的教学:是最经常、最有效和最基本的途径。要推动跨学科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关注小学德育生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做小学教师的兴趣;

(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立足多姿多彩的生活,并通过反省和内化得到真正的成长。包括便民服铡⑽幕辅导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与咨询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义务劳动、暑期文化、科技和卫生三下乡活动、勤工俭学、环境保护、考察实践、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等;

(三)课外、校外活动: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特别是小学教育的实际,开展相应的课外、校外活动;其中,特别借助教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跨学科教学活动机会实施德育;

(四)共青团活动;

(五) 校会、班会、周会和形势政策报告会等;

(六)班主任工作。

方法包括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根据德育目标)、生活指导法等。教育者要指导大学生学会反思和内化,形成终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德育管理

包括制度、队伍、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管理的建设。

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和服务精神,采用各种激励和奖惩机制,使所有领导、管理者、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对德育工作群策群力,整体发展。特别强调联合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的力量。在校本文化的支持下,倡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打破传统的同质学科组织为主线的管理体制,制定和创新跨学科管理制度以保障跨学科德育的有效实施。

队伍包含学校各层面的领导、管理者和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大、小学生家长。大学的教师要成为双师型教师,大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管理学生的德育。在院系层面建立跨学科学系或教研室、跨学科研究中心,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以建设跨学科德育的基本人力资源。

在社会实践和校本课程的结合中落实德育,鼓励开发跨学科课程。请小学教师参与德育教学,比例不低于20%。

强调全员参与德育研究;强调跨学科科学研究以及德育研究,力求以研究促进德育教学和质量的提升。

五、德育评价

倡导发展性评价观,着眼于学生、教师和德育工作的提高和改进,而不光是德育的实际成绩。请德育施教的所有成员参与德育的评价,包括个人人格品质评价、学科(含跨学科)德育评价、校本德育课程评价、小学化校园文化评价、实习实训素养评价和专业德育活动评价;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结合、主观判断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测评手段突出差异性。构建动态、系统的德育评价方案与可量化、发展性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12-15.

[2]中国教育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1.

[3]陈威. “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小学德育特色例3

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以来,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但经济腾飞发展,国民素质也为世人所称誉。新加坡的国民道德素质之所以有这样高的水平,与其成功的公民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我国与新加坡有着较相近的文化渊源,一方面两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另一方面,两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冲突的问题。因此,研究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探讨其成功的德育经验,无疑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特色 新加坡具有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的历史和国情,因为它的特殊性,新加坡的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必然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立足国情,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因此其居民具有移民心态。新加坡政府认为,克服移民心态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 “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树立起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此,1991年,吴作栋总理在国会上公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各民族人民都能比较愉快地认同和接受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作为新加坡人思想行为的指导原则。共同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社会关怀,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这也是新加坡中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

1992年,新加坡小学开始使用《好公民》教材。 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培养这样的好公民: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之上;维护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协商解决问题。1999年,新加坡修订了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但仍然突出对国家的爱与奉献。如小学新《公民与道德》课程涵盖五大主题,1)个性塑造;2)与家庭的联系;3)对学校的归属感;4)作为社会的一分子;5)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

中学公民教育也以“五大价值观”为蓝本展开,开设了《新公民学》和《公民与道德》等课程。中学课程侧重于个人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的关系。1996年 新加坡教育部推出新计划,为让每名新加坡人在求学的10到12年内能更全面了解国土狭小、自然资源奇缺和多元文化的国情,进而培养为国献身精神。教育部费时半年、耗资40万新元拟定这个国家意识教育计划。

(二)注重整合,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

新加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坚守东方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新加坡在建国后,道德教育中一直强调伦理道德教育,不论是独立初期的“伦理教育”,70年代的“生活教育”,80年代初期的“公民与时事”和“生活成长”教育,还是80年代后期设立的包括《儒家伦理》在内的宗教知识教育,90年代的《好公民》,以及新世纪的《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课程总是和中华民族的传统、儒家文化紧密相联。另外,新加坡政府正式发表的《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的“五大价值观”也是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吻合的。

新加坡十分注重引进西方尤其是美国较为先进的道德理论和方法。比如,美国拉斯.哈明创造的价值澄清法,新加坡对其加以改造,简化为五个步骤:(1)认清问题,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2)衡量各种选择的利弊;(3)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后做出选择;(4)珍惜并愿意公开所做的选择;(5)根据自己的选择采取行动。另外,还引进了美国德育学家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法,通过讨论道德两难困境问题,促使学生多方考虑,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原因,并聆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做出选择。这样新加坡就把东方注重系统传统道德规范教学和西方注重道德思维判断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促进了新加坡德育的顺利发展。

(三)重视法制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说到新加坡,人们对它的花园城市和良好的秩序赞叹不已。这可以归结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严格的法律制度,二是良好的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现行法律有400多种,调整范围非常广泛。对于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便后不冲厕、乱涂乱画等内容都有明确的立法规定,并且严格执行。在学校管理方面,新加坡还有严格的校规,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讲粗话、浪费水电,要求学生必须人人打扫卫生,维护共同生活的环境等等。 除了有严明的法制,新加坡政府也很注重德治。李光耀强调“在选拔人才时,首先是品德好,其次是头脑好”。新加坡公务员在被正式录用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考核,全面审查其家庭背景,品德情况,而且被录用之后,也定期对他们工作表现和思想状况进行考察。

(四)倡导多样化的道德教育途径

1.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 课堂教学法是实施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先后使用过《儒家伦理》、《生活与成长》、《好公民》、《社会知识》、《生活教育》、《公民与道德教育》等等教材。经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德育课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并且一直是新加坡的必修课。

2.渗透德育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在新加坡,除了公民道德教育课程外,其他科目如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也都蕴含着德育的内容。比如在新加坡地理教材中,增加了个案研讨,从中灌输国民教育。语文教材中家庭观念、礼仪、奋斗史等都蕴含了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3.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新加坡非常注重公民观念的内化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开展了丰富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比如:在《好公民》的教材中,有关德育“家庭凝聚力”的主题而设计了很多活动,通过小组模拟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学校还通过5项辅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1)榜样―以能够把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所提倡的价值观身体力行,作为学生学习的楷模。(2)阐释―通过对话,教师向学生解释社会规章制度和道德规则的意义,使他们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3)规劝―通过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激励和规劝他们把所学到的价值观付诸实践。(4)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5)体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经验和积极体验,进一步了解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正确性。 丰富的课外活动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途径 新加坡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加坡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通过兴办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与父母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等向父母宣传公民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这对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深化。由于学校德育教育离不开 社会大环境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因此政府还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予以配合,如:开展文明礼貌周活动等教育活动;在社会上推行一套奖惩标准,以及借助法律杠杆对各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各种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在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的时代,在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是一个重大问题。因此新加坡中小学成功的德育经验无疑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

(一)强化国家意识,创新爱国教育 新加坡通过“我是新加坡人”来强化公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励青少年为国家繁荣而奋斗。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也要一如既往的加强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经调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部分学校德育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空洞,少实际,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一些生动、真实的感人事迹来感化学生,把爱国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统一起来,当前,关键是结合时事进行爱国教育,例如日本的反华行动、事件、日本篡改教科书事件等等,老师要及时对学生讲解,教育学生勿忘国耻,但是也要教育学生理性表达爱国热情。此外,政府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多生产爱国主义教材的电影、电视局等作品。

(二)重视实践训练,完善学校德育质量评价标准 新加坡教育界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知识还必须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到知行统一才能达到德育的效果。新加坡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多样,中国也有这样的活动,但是我国学校教育模式还是偏重理论讲解,对学生道德实践不够重视,组织的一些活动基本都是走形式,以致部分青少年言行不一,知行分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评估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平时言行举止所表现的道德素质和信念放在首位衡量。只有这样,学校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优化教育大环境,充分挖掘家庭和社会德育资源 新加坡成功的德育经验证明,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可以形成潜移默化的德育合力。加强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少年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挖掘家庭德育资源,积极构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长效机制,传授德育知识,提高家长道德素养。此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管理和引导。目前,境内互联网上色情等违法活动十分猖獗,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反应十分强烈。政府应该严厉打击,大力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克军.比较公民教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陈万柏,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唐晓娟.新加坡公民和道德教育课程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文本比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3)

[4]魏晓文,孙淑秋.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2)

[5]张鸿燕.儒家伦理与新加坡的公民道德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3,(6)

[6]胡虹霞.新加坡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J],江西教育研究.2001年第10期

[7]王学风.多元文化视野下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特质[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小学德育特色例4

广西百色,是革命老区,是红七军的故乡,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在长期革命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民族团结,开拓拼搏,争优创先”的光荣革命传统。广西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就座落在这片红土地之中,当年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的红七军政治部旧址就矗立在校园中央,这里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所百年老校几易校名,1997年学校享受国家计委,中央军委扶持革命老区希望工程的建设项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亲自为学校题写现在的校名——“八一希望学校”。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端环、李铁映、蒋正华、李兆卓等到百色时曾到过我校视察,指导工作,各位领导对学校给予高度赞誉,1999年全国政协副委员长蒋正华到校视察时赞扬学校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老区教育的明珠”并给予题词,学校就以这特天独厚的优势为契机,弘扬革命传统,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创建红色文化德育特色名校。学校一向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原则,德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始终以创建红色文化特色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校园周边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广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收到了明显的育人效果。

1建立多层次的红色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

道德教育目标是少年儿童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所应达到的道德标准,要提高德育实效,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德育体系,明确德育目标。在制定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时,我们坚持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为情境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为原则;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宗旨,以重点实施红色教育为出发点;以“五爱”为主要内容,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培养具有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的合格人才为总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小学阶段年度较长、年龄差别较大的特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低向高,扎扎实实开展活动。以百色精神、百色起义精神为引领,整合德育内容,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德育评价机制,通过“以德励志——以德育行——以德陶美——以德欢心——以德健体——以德育智”模式突出学校德育育人特色。

2拓宽全方位的红色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实效

小学生年纪小,思想幼稚,可塑性大,德育活动要克服“假、大空”的影响。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事抓起,把红色德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1建立健全德育领导机构。我们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作用,建立以党支部书记领导下的德育工作结构,依靠“校领导——少先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并制定了一系实可行的德育常规制度。如:升国旗制度、学生在校日常行为制度、主题班队会制度、社会体验教育等,使德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纬芍贫然*?

2.2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抓好“实” 即实实在在的小事;“特” 即思想教育寓教于乐,生动活泼且富有特色;“新” 即德育与心育统一和谐,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齐提高;“效” 即检查教育效果四个方面,努力探索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子。

2.3学科渗透德育,强化全方位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要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全体教职员工人人做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首先,开足上好思想品德课,校长亲自任思想品德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明白道理,分清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青年教师陆丹参加全区小学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比赛荣获二等奖。其次,强化各学科德育。就是把德育要求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把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与品德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自治区优秀班主任辛莲生在上语文课《金色的鱼钩》时,教育学生要树立“忠于党忠于人民舍生为人”的精神。陆路娟老师在上音乐课《卖报歌》时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受到仇恨旧社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这样就把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受到潜移墨化的教育。

3优化和谐的红色德育环境,陶冶德育情操

要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提出了把学校建设成为培养智能的校园,陶冶情操的乐园,益心健体的花园“三园式”学校。我校制定有明确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要求,并把这些内容写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让师生经常看到并记在心里。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红色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创新机制,培植亮点,充分利用教学楼走廊空间和校园空旷环境,积极打造一块“红色文化”,在全校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为四个楼层和两个廊桥创设丰富的主题文化:一楼为“爱我家乡”系列,尽选百色起义烈士陵园、清风楼、军部旧址、纪念馆等红军革命遗址,培养学生热爱红色家乡的情怀;二楼为“养成教育”系列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三楼为“国学经典”系列,陶冶学生情操;四楼为“军事与科技”系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爱国精神。两个楼道命名为“红军廊”和“行知廊”,分别悬挂红军口号和陶行知教育格言,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生活实践教育。突出少年军校的特色教育,学校在建设现代化、数字化、人文化、生态型校园环境的基础上,大力融入“军事题材”,打造军事文化环境,用“红色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师生的努力下,我校获得了众多的荣誉:少先队大队获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助残大队、全国雏鹰大队等光荣称号。学校先后获自治区“文明学校”、“模范职工之家”、“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红领巾示范学校”、“文明庭院”;“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学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学校”、“全国小学德育实验学教育”等。这些足以说明,我校德育工作已形成浓厚的特色。但是,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靠我们继续努力,为使我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我校“十二五”发展的规划主题是“弘扬百色革命老区精神,创建全国德育特色学校”。如今,我们正朝着这宏伟的目标奋斗!

小学德育特色例5

一、深度挖掘,开发学校德育样式

要形成学校特色,专家的引领无法照搬,别人成功的经验也不能简单移植,必须基于学校、生成于学校,并发展于学校。因此,我们立足促进区域内学校德育特色建设的统筹协调,加大经费投入,为各学校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设备等,不断增强学校创建特色的“硬实力”; 而学校则从传统底蕴、工作优势、周边资源等校情出发选择创建特色的具体领域,丰富内涵,形成校本特色。

(一)传统样式推陈出新

一个学校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流传下来的东西,很大一部分就是学校的文化沉淀。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鼓励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向历史要财富,认清自己的生态环境和定位、特点和优势,运用教育策划的谋略,找寻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和状态。

伴随着学校追溯历史、传承历史的步伐,一批烙有传统印痕的德育项目“生长”出来:博爱小学确立了主题为“小学当作大学办”的博爱乐园特色项目;北环路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成功奠基”的成功教育特色项目;清凉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谐发展创设最佳教育生态”的生态教育特色项目;以及兰陵小学的“乒乓”、延陵小学的“创编游戏,欢乐大课间”、中山路小学“琴棋书画”等等。学校从寻找文化“源”中发现了德育的项目,我们从学校的德育项目中看到了历史文化的力量,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新生……

(二)新鲜样式呈现精彩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区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已逐步完善。全区中小学已全部完成“班班通”,所有学校完成闭路电视工程,接入10M光纤宽带,各校均通过了常州市一级校园网评估。于是,借助网络环境拓展出来的新型平台,学校开发出了德育项目的新鲜样式,如:怡康小学“车、船、航三模育人”、浦前小学的“TV社团 美德校园”、红梅实验小学的“班级网站”特色项目;还创生了与之相配套的网络环境下的德育评价体系――“天禾学生成长电子记录袋”。

这些德育项目新鲜样式的开发,实现了穿越时空的无障碍交流,让学生灵动的才艺、飞扬的个性得以展示,让学生拥有了现实教室以外的精神家园,更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德育关怀。这些德育特色项目的创建,进一步丰富了德育资源与途径,提高了德育成效。

二、建章立制,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每一所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可以从一种或多种优势项目切入,持之以恒,发展成为学校优势,最终成为德育品牌。但任何项目的建立和实施如果离开了制度的保障和制约,薄弱学校的项目可能落空,优秀项目也有可能流产,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从机制上切入,有利于学校的主动思考、长远规划和稳步实施。学校德育的项目制凸显了三大特点:其一,明确创建流程:年年开评,三年过关,为全区所有学校的参与提供了时间保障。其二,形成创建模式 :由学校整体设计、分年段实施、螺旋上升、形成品牌,促进校园文化的系统化建设。其三,营造“文化伴着学校走”的氛围:学校要调整项目需要递交调整申请书,且实践1年后方可参评,为学校德育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通过2004年起至今七年多的实践,德育项目已逐步显现出实效。目前,有特色的德育活动已在各校蓬勃地开展起来,涵养并积淀了校园文化,校校有项目,项目个个成体系,德育活动次次有亮点,真正丰富了校园生活,有力提升了区域整体的德育效益。

三、分步规划,实现项目螺旋生长

项目制德育活动援引于企业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规划性,因此抓“规划”是项目制德育活动的核心内容。2004年,我们提出了围绕同一项目分三个阶梯制定九年长远规划的要求。

第一阶段:区属各学校创建具有校本特点的“德育特色项目”。三年的“德育特色项目”创建过程中,各校总结和梳理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已有的典型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德育特色项目”。

第二阶段:学校原有“德育特色项目”通过有效实施,提升为“德育示范项目”。各中小学以原认定的学校“德育特色项目”为基础,在有效实施中完善,在动态生成中改良,在此基础上申报“学校德育示范项目”。各中小学如对学校原“德育特色项目”有调整(项目主体),需填写项目调整申报表,并于实施一年后再行申报“学校德育示范项目” ,减少人为因素等造成的德育工作的随意性,为学校德育特色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第三阶段:对学校“德育示范项目”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培育区“德育品牌项目”。德育项目的创建工作年年开评,学校自主申报参评。每年的评审过程对于区域各校来说都是一次“德育研究盛会”,参评学校的德育成果展示,与专家之间的答辩、对话,各校德育理念的整理与陈述,同行间的交流讨论……让参评学校与观摩学校都受益匪浅。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连贯而循序渐进的过程,各年龄段学生特点也较为突出,因此我们设计一个时间段完成基础项目,前一个基础项目的达成成果作为另一个有延续性的更高层次项目的开始。在这样的序列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的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德育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在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又按照“行动研究法”的研究策略精心设计,引导区域各校(园)分段实施,每一阶段有设计、有实践、有反思、有提升、有评价、有推广,螺旋上升、稳步推进。(如下图)

四、融入课程,深化学校特色内涵

一般而言,项目的实施是有阶段性的,而这与学校教育持续、长程的特点相背离。如何让项目为学校德育长期服务?一个答案:融入课程。因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最经常、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载体;真正的项目特色只有融入课程才会具有内涵,才会成为学校个性和稳定的风貌,才会为全体师生所认可、所接受。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就是烙有学校特色的长期性教育项目。

如:兰陵小学是一所普通学校,校舍简陋,但其乒乓特色却名扬市内外,学校考虑用国球精神作为德育项目的核心,形成“国球耀童心”的乒乓德育课程,让在兰陵小学生活成长的师生都具备“有毅力、敢拼搏、善合作”的品格和独特气质。再如,博爱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学校构建了“做一个可爱的博爱人”为核心的德育校本课程,下设“博爱奥斯卡”、“博爱诺贝尔”、“博爱吉尼斯”、“博爱家长智囊团”四个子项目组,开发了30多个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所有活动均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策划,项目开展由学生组织,开展过程全体参与。从合作、创新、个性展现等不同侧面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自主管理、自主体验、自主成长。

五、交流展示,彰显德育文化魅力

我们在德育项目制管理中引入了“目标导向、交流推进”的策略。“目标导向”是指我们让学校经常对照规划总结、梳理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果,分析、审视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盯住难点、立足基点,把德育发展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建设中。“交流推进”就是指将不同学校的项目组汇聚起来成为一个大型团队,切蹉思想,讨论做法,互勉共进。形式如材料互览、集体调研、沙龙研讨等等,及时辐射新的做法,积累好的案例,敦促各校在实施过程中始终做到“且行且思”,一年小进步,三年大改观。

小学德育特色例6

脱离学校实际,无视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特色是一纸空谈,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校坚持就“地”取“材”,对德育特色进行了定位。

1.以“谦”为核心。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多来自普通百姓或农民家庭,近几年更是涌进了“外来工子女”大军,家庭背景决定了这些学生人性上大多具有底蕴薄弱、率性而为、无法自律自“谦”的特点。古人曰:“谦者,众善之基。”今人也说:“修德以道谦为先。”“处世唯“谦”字了得。”基于这些,我校明确了以“谦”为德育核心,以“谦虚、谦慎、谦和、谦克、谦光”即“谦谦君子”为德育目的的德育内容体系。

2.以“人文”“规范”为契领。首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德育国情一是封建传统深重,二是仍是农业大国,严重影响了社会道德现代化的进程,母语在增强民族感情、维护统一方面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吸收民族文化精华,服务当前社会要求,也就成了必“需”。我校自2000年以来,就坚持开展“古诗文诵读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淀人文内涵,追求生命亮色”也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理念。其次,我校学生一向以“有序、规范”在市、区各类活动中赢得良好口碑,学校层面的“小公民培养”活动也由来已久。因地制宜,让“人文”“规范”在德育特色的建设中发挥契领作用成为了可能。

综上所述,我校逐步明确了“‘文’‘规’交融,修塑‘谦谦君子’”的德育特色。

二、组建网络,立“本”溯“源”

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制度规范,是形成特色的本和源。

1.组建德育管理网络――立“本”。我校建立了校长总负责,德育专业队伍和任课教师齐抓共管,“德育面前无闲人”的大德育管理体系。同时,又在大的氛围下开创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机构,如心理健康研究室,主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研室,主抓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发展处,主抓道德建设的行动研究;德育教科室,主抓德育科研和育学研的一体化。

2.组建德育制度网络――溯“源”。制度和规范的制度和实施,是形成德育特色的“源”。我校始终以夯实基础、加强特色、拓展创新为制定德育制度的方针,将“升旗仪式、班会、家访工作、楼层蹲点、行政检查、学生值日考核、德育工作月考核”等各个德育管理环节加以制度化。落实制度采取了逐级负责的措施,学校同年级组签订《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责任书》,年级组再同教师签订《1・20工程承包合同书》:一个教师“承包”20名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培养。既管智育,又管德育、体育诸方面。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到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思想境界、知识结构、学习兴趣、性格爱好、年龄特点等都管起来,由教导处按照教师业务档案定期考核评估,这样既密切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学生管理效率,一改过去班主任管学生,任课教师管教书的脱节倾向。

三、丰富载体,殊途同归

“载体”是德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有效的特色德育载体才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结合学校实情,历经探索,我校“‘文’‘规’交融,修塑‘谦谦君子’”的特色德育载体已形成以下格局。

1.“人文”校本,修“谦谦”内涵。这是个自内而外的积淀过程。我校的“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育的研究”已经历了课题――校本课程――特色的推进过程,学校教师对其无论是内涵把握还是实践操作都已驾轻就熟,而古诗文本身也是修身养性的最佳资源。因此,我校充分利用这一较为成熟的载体,润物无声地进行特色德育,修炼学生的“谦谦”内涵:(1)深度品读。利用每周的2节古诗小课和周五的电视台“古诗吟诵”节目,带着学生品读诗人谦和、高洁的人格,谦厚、凝重的胸怀,谦光、远大的抱负;利用唱诗、画诗活动带着学生品读字里行间的音律美、意境美,饱受“美”的熏陶。(2)创作体验。我校以学校诗文骨干教师和校外辅导员谢孝宠老师为创作的指导主体力量,以“馨竹诗联社”为创作主体,以大自然、龙小事、社区事、家乡事,时事、热点事为创作题材,感悟生活,领悟人文。不仅学生的诗作频频获奖,为龙小赢得了盛誉,还经历了思索、顿悟、蜕变的过程。自内而外,唇边尽雅韵,投足皆诗意,让龙小学生尽显“谦谦君子”的丰富内涵。

2.“公民”课题,塑“谦谦”风度。这是一个自外而内的塑造过程。我校德育教科室与少先队、学生发展处联合推出了《小公民素养培育的行动研究》课题,以此为载体,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塑造学生的“谦谦”风度。课题研究以校园美少年、家庭美少年争创活动为主线,以《“落实行为规范,争做美少年”操作方案》为行动把手,即从课间行为、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三方面提炼出16条具体要求,一周也可几化训练一条,具体流程为:周一升旗仪式,倡议并以儿歌形式提出具体要求――每天晨会宣誓强调――行政和学生监督岗共同考查指导,做好记载――周五中午进行评岗,对班级和每个学生执行情况作出评价并示岗。同时发挥班主任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班创作了《班级行为规范歌》,展示在教室,吟唱于嘴边,付诸于行动,对各项规范要求进行面向班级特色的深化、推广……坐立行走、听说读写、交往活动,自外而内,让龙小学生尽显“谦谦君子”的翩翩风度。

小学德育特色例7

一、 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否富有成效,能否完成新时期下的育人任务,关键是要有一支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为了推进德育队伍建设,我市明确要求全体教师“立终身从教志向,树为人师表品行,兴教学研究风气,尽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堂堂渗透德育内容,处处蕴含德育寓意,时时贯彻德育思想,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良好德育氛围和格局。首先,我市《**教育》以“板样在身边”为题,强力推出部分德育工作优秀校长、班主任、政务教务主任和教师,在全市教育系统迅速掀起了学习高潮,学习他们热爱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克服困难、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立足本职、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甘为人梯的高尚品质。

其次,建章立制,实施班主任工作等级评价。评价分为三个等级:优秀班主任、合格班主任、见习班主任。每学期对各班主任的工作进行评价,其考核结果与奖励工资挂钩。

第三,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构建德育网络。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重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联系学校、家体、社会,促进形成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工作桥梁;是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此,我市大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今年新增家长学校78所,覆盖了全市每一所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有了牌子、教室、活动安排;建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伍,建立了家长学校活动档案。进一步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组织家长读一本书,给家长上一堂高质量的课,举行一次家庭教育经验交流,开展一次亲子活动。

二、 创特色校园文化、育新人润物无声

为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之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德育的发展,今年年初我市提出了“日常工作有规律,特色活动成系统,人有我精求规范,人无我有创品牌”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鼓励各校在搞好德育常规的基础上,创立本校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我市各学校积极行动,因校制宜的开展了特色创建活动,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初步形成德育特色、教育服务“三农”特色、科技创新教育特色、体卫特色、艺术特色、教育科研特色、学习型校园特色等校园文化。

一年来,我们一是抓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基本要求。为此,要求各学校要抓《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加强行为习惯的训练。总结推广示范校**中学、**完小、**完小、**学校的经验,把《规范》细化为校纪校规、班纪班规,贯穿于教学、日常生活、学习、待人接物等各个方面。明确学生一日常规,包括进校、离校、集会等校园规范,起床、用餐、就寝等家庭规范,上学、放学、行路途中的交通规范。推广**中学、**完小等学校的经验,经常性地开展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每学期要组织多次全校性的检查;通过对学生仪表仪容的检查,规范学生的穿戴,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对新生报到注册后要组织学习《学生手册》,遵守《学生手册》的教育活动。总之,在“抓规范”的落实过程中,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力求让学生做到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从而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是抓活动——创设德育情景。今年九月是“全国第二个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德育共建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求学校建立专项活动档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作为改革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备查。要求德育活动方案、总结上报到我局基教股。市立中学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的服务,受到组委会及各县(区)代表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为我市在本届运动会创造组织工作一流、服务水平一流、运动水平一流作出了贡献。

全市六月、九月举行了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新诗歌学习诵读和演唱活动。评选出中小学生新童谣、新儿歌作品326件。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专题演讲材料评选活动,如:《把握每一天》、《成功始于足下》、《每天进步一点点》、《冲刺》、《你努力了吗》、《青春永不言败》、《生命就是时间的积累》、《尊人者自尊》、《学会关爱每一个人》《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等,通过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化为了学生现实的具体行动——勤奋努力,提高素质,报效祖国。

三是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我市的**、**、**、**、**、市*中等校,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开发出德育校本课程,如**的《炎帝与狗脑贡茶文化》,**的《知家乡、爱家乡》等,形成了特色,做出了成效。

三、创“星级平安和谐校园”、重抓学校德育工作有实效

为了贯彻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响应胡锦涛同志今年2月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同时,通过行之有效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我市中小学校创造性地完成“巩固一项成果,争创两大特色,抓好五项工作”、使全市教育形成特色、工作绩效均得到可持续提高;促进教育与学校,社会、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交流,在全市形成开放的教育,积极参与的教育,家庭、学校主动沟通的氛围,增强教育的凝聚力。我们开展了“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平安和谐校园”创建的考评内容为:1、**市中小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细则;2、**市中小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考核细则;3、**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考核细则。三项共300分。考核评价结果:1)得分在280以上分者为五星级; 2)得分在260分以上者,为四星级;3)得分在240分以上者,为三星级;给学校授予《安全和谐文明星级学校》牌匾并给予通报表彰;考核结果将作为上述部门学校行政领导工作绩效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小学德育特色例8

有一所初中,学校大门正对着当地著名的镜湖,政府还为此建造了镜湖公园。于是,该校将镜湖公园挂牌为学校德育基地。德育处每学年组织新生到镜湖公园开展两项活动:一是“认识镜湖、爱我母校”的思想教育,使新生认识学校周边的优美环境,产生对学校的喜爱;二是“走进镜湖,热爱自然”的环境保护教育,组织团员、志愿者到镜湖捡拾垃圾、宣传环保,使学生切身感受自然之美并为环保做出贡献。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创办了校刊《镜湖论坛・德育课堂》,进行德育工作汇编总结;每年的艺术节汇演定名为“镜湖之光”;学校的读书活动也命名为“镜湖读书会”。借力镜湖之名,使德育工作有了依托,德育空间得到延伸。渐渐地,“镜湖”成为了该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每一所学校都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大到名胜古迹,小到一条马路、一块砖石,它们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背景,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潜在影响力。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发掘周边环境中蕴藏的德育资源,将其移植到校内德育工作中。这将为德育工作带来诸多益处:一是易于面向师生和社会进行宣传,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二是易于师生产生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是易于形成系列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张力,强化德育效果。

二、借力活动,激发德育特色的活力

许多中小学开展的德育活动大同小异,但有一所初中另辟蹊径,与当地有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简称LP)协会联合,开展了“爱心手牵手”大型感恩教育活动。该活动完全由LP协会组织、策划,包括联系学生、家长参与,学校与德育处只需负责完成活动报道。在活动中,许多教师、领导和学生一起参与,组成团队,共同表演或竞赛。在感恩教师环节,学生冲上舞台,将手中象征“感恩”的蓝丝带系在教师们的手臂上,教师们也热情地拥抱了学生。在感恩父母的环节,有一个最为感人的“慢慢地陪着你走”的活动。先是孩子蒙住双眼,由父母搀扶着走过由课桌、椅子搭建起来的“人生桥”,遇到障碍时由父母引领着通过,到达目的地后,角色互换,由孩子搀扶父母走完“人生桥”。当主持人将活动的意义娓娓道来,当《懂你》的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孩子和父母们都潸然泪下。活动中始终洋溢着温暖的亲情和信任,使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和进一步加强。这一体验式活动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效果,是近年来学校感恩教育中最成功的一次。

德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主要载体。很多学校的德育活动内容很丰富,但形式较单一,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而当活动组织方摆出管理者的姿态时,又容易站到学生的对立面,与学生产生疏离感,德育效果不理想。而借力一些外来的德育活动,可以为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借力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如前文提到的LP协会的活动就属于“请进来”,是把有特色的社会德育活动请进校园;而“走出去”,则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通过到校外开展德育活动,借助校外力量提供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德育感受。在借力外来德育活动时,学校只要单纯扮演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站在同一阵营,可增强校方的亲和力,使学生产生信赖感。

三、借力资源,深化德育特色的内涵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是科技特色学校,但这一特色却一直独立于德育工作之外。2014年,一个契机到来了。该年度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所穿的会议服装的布料为“宋锦”,其生产厂家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恰好就在学校旁边,而丝绸文化也正是本地的地方文化。这正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此,校长提出:要将这一地方文化与学校的科技特色结合起来,要将两者融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是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进取教育、责任教育的最有力的媒介。

思路确定后,学校德育处立即联系了“宋锦”工厂负责人,邀请他们将“宋锦文化园”挂牌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并组织学生参观宋锦织造的流程,学生由此得知,宋锦织造技术已成功入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也是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的象征。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产生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愿望。

德育处还联系“宋锦文化园”的负责人在学校科技节上举行有关宋锦文化的讲座,并举办了主题活动――“宋锦,我家乡的骄傲”,包括小报、画信、征文、摄影等。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文化熏陶,学校的德育工作借力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深化了德育的内涵。

做好德育工作,光靠举办各种活动是不够的。要使学校德育活动具有特色,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借力资源,将地方资源与学校特色结合,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可使学校德育特色内涵得到深化。在借力资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找准学校的特色亮点。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德育工作中,要将这些亮点发掘出来,尤其是能用于德育工作中的亮点,作为开发的重要资源。借力学校特色是对德育管理的补充,是从广度上丰富德育特色内涵。

小学德育特色例9

关键词 城区学校;德育特色;目标引领;过程管控;成果分享;后续拓展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125-02

社会经济实力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在提升,部分人的思想道德却有滑坡迹象。唯利是图的“向钱看”思想潮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缺乏爱心与责任感等不健康思想和现象不断涌现。在此不良环境的影响下,中小学生弱小的心灵受到波及和影响。作为城市窗口的城区中小学校尤其值得关注,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正视现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强城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工作德育为首,“立德树人”已然成为各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有些学校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却流于形式,蜻蜓点水,敷衍了事,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深刻性和实效性不够。为了促进慈溪市城区各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有效性和创新性,要以“创特升格”为契机,着眼城区学校特色创建,鼓励城区各校积极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有效提升学生品德修养。

一、目标引领,各领风骚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当代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栋梁和希望,良好的道德思想素质和端正的道德品行是学校对每一位学生的期盼,也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共同的使命。为了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丰富德育内涵,扩大德育受益面,实施“目标引领、各领风骚”的工作策略,让城区中小学在同一目标指引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创德育工作满园春色之局面。

“一个目标”就是“城区各中小学力争在三年之内创建成为德育工作特色学校”。为了深入开展中小学思想德育工作,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从2014年起,组织开展了城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要求各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实施,确保实效。

“各领风骚”是指“各校在开展特色创建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校一品,各领风骚。” 城区所有中小学积极行动,纷纷踊跃参与到此次的德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开拓思路,因校制宜,或根据当地文化历史,或依据学校人文背景,纷纷挖掘校本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德育特色工作,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一年来,城区中小学各所学校已经初具各自特色,其中不乏亮点。例如,以“白云小天使”志愿者队伍为阵地、依托名人文化的“学名人,做名人”、“动漫引领品行,绿色润泽童年”等德育项目具有新意和品位。可以看出,许多学校在创建活动中用足心思,他们都能够紧紧围绕创建目标,精心挖掘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创新思路,独具特色,各领风骚。

二、过程管控,力促实效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各校在集思广益、自主创新中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德育特色项目。要让各校撒播下的德育种子发芽、茁壮、开花、结果,过程管理成了最为关键的一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根据以往经验,一些学校在工作开展上存在着虎头蛇尾现象,开始轰轰烈烈,结尾冷冷清清,甚至不了了之。因此,为了使德育特色学校创建这项有意义的事情顺利实施,要加强过程管控,力促实效。

多样性是管控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则。在特色创建活动管控过程中,采取了监督、跟踪、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是管理过程持续最长的一种功能,大凡人都是缺乏工作的自觉性与持久性的,因而需要对城区各所中小学定期或不定期进校调研,以监督了解创建工作开展的进展状况,促进原初方案正常、有序实施。对个别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的学校定期跟踪、指导,以帮助他们找到工作顺利开展的突破口,或者帮助他们随时调整创建方向与方案,或者在研究策略上给以必要指导。譬如,在阶段调研中,笔者发现城区的一所小学创建项目为“红十字教育”,一所初中特色项目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一个阶段后,感觉这个项目太大、太宽泛,不具独特性和新颖性,笔者就给他们出谋划策,引导分析学校内部、周边特色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重新设计创建方向,选定特色项目,缩小研究的契入点,一所学校选题为“寻觅博爱的踪影,争当博爱小天使”,另一所学校将项目调整为“拓宽心理教育平台,唤醒沉睡心灵”。这两个选题切入口小,操作性强,更利于学校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调整创建方向和项目后,两所学校重新拟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依据方案分步骤实施,自我感觉不错,效果优于先期。

管控的目的是通过管理和调控提高实效。活动实施后,对各所学校创建特色项目及研究方案进行详细学习和了解,对他们申报项目进行合理分类,并踏校逐个进行指导、交流想法,即时了解、把握他们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促进提高创建实效。

三、成果分享,提振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全市创建工作稳步开展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使创建的成果在分享中不断扩张。慈溪市城区中小学德育创建的果实已经初步显现,为了使德育工作成就不断丰富影响,将一些学校的优秀经验提炼分享,以点带面,树立榜样,示范引领,提振影响。

例如,城区一所学校在创建“知行合一,层级训练,践行美丽人生梦”特色品牌活动中由点到面,从班级辐射到全校,扎实有序地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收效甚佳。笔者就在该校召开现场汇报活动,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具体实用方法,将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硕果与大家分享,首先制定“行为规范层级训练目标”,接着将“行为规范内容具体化”,创编“一日常规三字歌”,编写校本教材,然后在“每日一歌”、“每周一练”、“每时一导”、“每月一秀”等系列活动中将详尽的德育规范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做到“知行合一”、“层级训练”,日积月累,逐现成效。活动结束后,各校纷纷学习、效仿,在全市形成较大的影响力,推进了该校德育特色的进一步深化,促进了其他各校特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对于一些在德育特色学校创建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及时开展阶段总结,组织现场经验推介会、创建活动推进会等活动,对学校的典型做法、成功经验,在全城区进行交流推广,成果共享,通过典型引路,示范辐射,让特色成果学校提振影响,让全市所有城区学校学习先进,促进自我提升,提高全市城区德育工作水平攀登新台阶。

四、后续拓展,持续效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永无止境。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不能像一阵风,需要持之以恒,巩固前期成果,拓展后续工作,让创建工作的成果不断发挥功效,在时间的长河中保持和发展,产生持续效应。

三年创建时间只是一个整体推进阶段,目的是让所有城区学校形成共识,统一行动,全体参与。在这三年中,每年12月底对城区所有申报学校进行评估,通过实地察看、座谈交流、资料审阅等方式进行对各校特色项目评估考核,根据评估结果,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影响力大的学校给予表彰并授予“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奖牌。

小学德育特色例10

一、研究背景

1.国家的政策和教育方针的要求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2004年3月又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些论述为我们深入、扎实、持久地搞好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2.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要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成效。

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校都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可以说主题教育活动已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存在随意性、零散性、灌输性,缺乏过程和细节管理,缺乏跟踪和预测性分析,德育主题教育成效得不到应有的保证。于是我们分析,如果能借鉴学科教育课程化的某些优势(任务明确、组织有序,实施适切,检测可靠),将原来零散的、临时的、应景的、难以评估的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通过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将其设计转换成指向明确的、持续作用的、能有效评估的德育特色课程,再创建一个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可弥补德育主题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因此,本课题提出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思路,进行实践性的探索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德育主题教育各具特色,比如美国的“全面主义德育模式”,采用全方位的渗透方式,向学生灌输人权、平等、民主、自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法国的“造就责任公民”模式,主题包括“人权教育、民主生活、国家政体、爱国主义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新加坡的“七结合”模式,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德育与生活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共同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无形教育与有形教育相结合,大小结合,物质奖励与荣誉感教育相结合。”教育途径基本与国内相同。

在国内,研究德育主题教育的成果也有很多,关于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较多,但也局限于将德育融入其他课程的研究。在高职院校,黄立营撰写的《构建有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一文,对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活动性德育、隐性德育、渗透性德育三方面,论述了高职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的角度是以学校的公共设施、学校制度、教师素养、专业课的德育渗透、社会实践等为平台,搭建德育课程体系,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本课题是通过整合校内优质德育人力资源,利用学生自习课的时间,开设“德育特色课”,进行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及研究对象

1.核心概念

(1)德育

本课题研究的德育是专指五年制高职校德育在常规课堂教学外,将相关内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所组织的教育活动。

(2)主题教育

本课题主题教育,是指针对我校学生发展的特点,结合校情,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表现、团队精神、社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方面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的专题教育活动。

(3)课程化

本课题“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是指以德育教学课程大纲为指导,结合学生日常管理的需要,将相关的德育主题教育内容,制订授课计划、课程标准、设计授课教案和课件,由学工处与教务处密切协调,利用自习课或团课的时间,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本课题称为“德育特色课”。“特”在教学组织是由学工处负责,教学的内容是常规德育课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教学的目标既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又是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授课教师是选聘校内了解学生工作或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教学的形式可采用座谈、游戏、小品、观看视频、校园实践等。还“特”在一个学年内每个班级每次课的授课教师不同,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期待感。

2.研究对象

徐州医药分院五年制高职学生。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创建一项“德育特色课”教育模式,形成校园德育特色。

理论意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实践意义:(1)拓展常规德育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2)强化日常管理,丰富自习课学习内容。(3)共享校内优质德育资源,提升德育工作成效,节约教育成本。(4)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搭建一个锻炼成长的平台。(5)提高学校德育理论研究水平。

五、研究思路

分析校情,定位“德育特色课”研究学校德育主题现状,设置“德育特色课”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制订课程标准根据师资情况,选聘“德育特色课”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制订授课计划构建“德育特色课”管理与评价体系实施“德育特色课”,研究课堂教学效果。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杂志等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专家学者的研究成

果,以此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

通过对医药卫生行业及我校学生的访问、座谈、问卷、评价等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课程标准,授课方式、课堂成效等进行系统研究,及时掌握“德育特色课”的开展情况,分析问题,预测其趋势,探讨其规律。

3.实验研究法

在我校五年高职学生中开设“德育特色课”,并根据本课题研究目标,进行跟踪实验,积累实验研究过程资料,总结经验得失,最终形成一项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模式。

七、创新之处

构建了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课程化――“德育特色课”新模式。

八、“德育特色课”的创建与实践

1.学校德育主题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

学校的德育主题教育途径主要是以德育课程、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落实的。当前五年制德育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经济政治与社会》《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哲学与人生》《法律基础知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等。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大多在16~20岁之间,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当前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内容对这些学生来说不够全面系统,且每周两个课时,课时设置也欠缺;经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也不高。

主题班会是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实施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我校依据学生的成长历程设定分年级、分阶段的德育教育目标。一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培育远大理想,做合格药校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做遵纪守法的模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的爱心;四、五年级学生的德育主题是养成高尚职业道德,热心回报社会,同时还积极开展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远离教育,爱护环境教育等等。但由于班主任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差异,教育效果差异较大。

学校结合校情及重大节假日,开展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主题德育教育,每月突出一个主题活动,如:3月份文明礼仪和志愿服务月;4月份我爱我校主题活动月;5月份心理健康教育月;6月份女生“五自”教育月;9月份新生入学和学风教育月;10月份职业生涯和职业素养教育月;11月份理想信念教育月;12月份民族精神教育月及寒暑假期间感恩父母、社会实践等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在学生管理部门和相关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次还有一些主题活动是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的。学校始终坚持大型活动节日化、中型活动社团化、小型活动日常化运作的思路,但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存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不够深入细致,管理与评价体系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根据当前职业教育的需要,在已有的德育内容上,适当再增加有针对性、学生感兴趣的德育内容,力求德育教育更加全面和系统,同时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作用,把在本班主题班会、主题活动组织好的班主任,学校有计划安排他们进入其他班级实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管理与评价,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故我校利用学生部分自习课的时间开设了“德育特色课”。

2.“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设置

“德育特色课”的内容设置原则是德育课程内容的延伸及补充,力求做到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医药卫生行业职业素养的要求,选择包括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生活知识、校园文化等主题,编写了德育校本教材。每一个主题又从不同的角度设置教育内容,如: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校园文明从我做起”“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文明礼仪好习惯”“无手机课堂“等;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友善待人,和谐相处”“相亲相爱一家人―我爱我班”“善待身边的人”“倾听是金”“摆脱网瘾,健康成长”“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以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我的祖国”“我的家乡”“我的校园”“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让爱国主义通过音乐走进心灵”等;以职业素养为主题的“认识技能,热爱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应聘面试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与职业适应”“择业心理误区及调整策略”等;以生活知识为主题的“关爱生命,拒绝吸烟”“珍爱健康,拥抱生命”“关爱身体,健康减肥”“中国传统节日”等;以感恩为主题的“爸妈我爱您”“感受关爱,学会感恩”“心存感恩,励志人生”“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班主任”等;以安全为主题的“校园安全从我做起”“珍爱自我,健康成长”“提高避险能力之防诈骗”“洁身自爱,远离艾滋病”等;以励志教育为主题的“境界与人生”“我的未来我规划”“担当自己的责任”“责任心创造奇迹”等。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合适的教育内容,分层次地实施

教育。

3.制订“德育特色课”课程标准

“德育特色课”课程标准是指导本课程教学、评估、考核,以及规范教材的编写与审查标准的规章,是开展“德育特色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也是衡量上课教师的基本依据。标准的制订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材的编写;教师的考核办法。

4.设计授课计划,实施“德育特色课”教学

“德育特色课”授课时间应不与学校的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教学相冲突,那么最佳时间是学生的自习课。我校学生有早自习、晚自习及白天自习课,目前白天自习课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点,许多学生把自习课作为自由课、放松课,自觉利用自习课学习的学生不多,故利用部分自习课时间开设“德育特色课”十分合适。因此“德育特色课”的授课计划是在全校课程授课计划安排以后,根据各班自习课的情况及选聘出教师的授课情况以后设计的。

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德育特色课”授课教师的选聘十分重要。我校是把确定好的德育主题教育内容提供给每一位教师,他们设计教案进行说课,学校组织专家统一评选,然后安排通过评选出的教师到班级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每次课教师填写《班级教学日志》,学生填写《教学反馈表》,每周学生填写《教学评价表》,及时监控教学成效。

5.构建“德育特色课”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教学管理与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目标、过程、检查、反馈等方面形成科学有效的机制,以此来规范教学行为、评估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德育特色课”的管理与其他课程一样,(1)要做好教师备课管理,对教师的教案及PPT进行审查和评比;(2)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应按学校排定的课表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教学督导,不定期组织人员听课;(3)及时收取《教学信息反馈表》及《教学情况评价表》,进行分析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4)将“德育特色课”记入教师的课时量,按正常课时给予劳动报酬。

“德育特色课”教学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重视学生的态度、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体现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建立学校、班级、学生三级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学效果。评比结果优秀的教师分等级颁发“德育示范课”“德育优质课”“德育公开课”证书,在班主任考核,教师的评先评优中给予倾斜。

本文的选题是在五年制高职校德育主题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管理评价,优质的德育教师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自

习课管理薄弱或困难的情况下提出的。学校通过开设“德育特色课”,丰富了德育教育内容,更好地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有效进行自习课管理,创新了学校德育教育模式。如果学校每学期选聘30名优秀教师上“德育特色课”,每名教师上20节课,那么学校就增加了600节德育主题教育,相当于学校每学期聘请300名德育专家每次讲授2课时。故“德育特色课”的开设,既节约了学校教育成本,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上新台阶。

注: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辅导员专题项目,项目编号:2012SJBDY026。

参考文献:

[1]周旭皎.高职院校德育主题教育的创新研究.教育界,2011(04).

小学德育特色例11

攀枝花市某小学先后被授予 “四川省文明单位”、 “四川省校风示范校”、 “部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可以说该校的德育工作走在了整个市德育工作的前面,对整个攀枝花市小学的德育工作起着先锋模范作用,其德育工作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小学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研究尝试总结其先进的经验,发掘其借鉴价值。

一、提升德育的地位

调查中发现,由于攀枝花市教育局每年会派专员督导检查学校的德育的情况,并把它作为评价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度量衡之一,合格会被认可,不合格则会降级,因此该校领导非常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首位,学校处处有德育,时时有德育,并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德育,在教育教学中活动中提炼德育理念。

该校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二、强化班主任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成为学校德育理念的主要实施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成为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该校鼓励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前提之下,灵活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坚持“爱、勤、新、活、实、范、导、科 ”的八字方针,切实贯彻学校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实现学校的德育工作意图。同时,学校鼓励班主任进行个性化的德育工作的尝试,突破传统的德育模式,改变僵化老套的德育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树立绿色德育理念

1.先进的绿色教育理念

该校以“绿色教育铸就七彩人生”为教育理念,“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是学校的办学目标。该校实施“六项工程”:即绿色管理优化工程、绿色校园文化工程、绿色教师历练工程、绿色德育浸润工程、绿色教学深化工程,绿色教研提升工程,从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学校凭借部级绿色学校的品牌,走上了绿色学校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绿色二小铸就七彩人生”为办学理念,开展“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让艺术成为生活情趣、让实践成为生活特质、让热爱成为生活态度”的绿色教育行动,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孩子终身发展积蓄能量。

2.个性化的绿色德育体验

个性发展不同于现实教育中存在的划一化、标准化的传统观念,而是以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素质和性格特点来因材施教,使其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健康协调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该校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德育问题,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德育活动中去,增强自身的德育个性体验。此外,学校德育工作采用活动为载体,形成学生独具特色的德育认知,增强学生的德育情感的体验,锻炼学生自身的德育意志,倡导个性化的德育行为。

四、德育成效突出

小学德育的任务包含了德育认知的形成、道德情感的体验、道德意志的锻炼,也就是常说的 “知、情、意、形”的培养。

1.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认知

该校努力让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判断,掌握是与非、错与对、善与恶的道德判断标准,并据此判断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后果。教师让学生明白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事,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比如教师让学生知道抄作业是错误的行为,欺负同学是不良行为;尊重老师是正确行为,团结同学是对的行为,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判断力。

2.陶冶了道德情感

该校一直在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比如让学生在观看一些德育影片的过程中,体验做好人、好事是非常愉悦的事情,会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某些不良的行为时,及时让学生体验到羞耻感,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由此让学生明确做正确的行为是让人快乐的,反之,则是痛苦的。

3.锻炼了坚定的道德意志

学校积极培养学生坚强的道德意志,让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坚持道德行为,抵制不良诱惑。比如在班级竞选班干部的过程中,让学生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地原则,抵制不正当、不公平、不公开的竞争意识,增强竞选的信心和动力。又比如课堂上,让学生克服诸如玩手机、交头接耳、打瞌睡等不良行为,坚持维护课堂纪律和秩序,坚决与不好的课堂行为做斗争。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德育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多变,学校必须综合考虑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对德育工作的影响,整合工作资源,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