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红色教育感想

红色教育感想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16 08:51:49

红色教育感想

红色教育感想例1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名族解放、国家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形成,在新的时展背景下,将红色资源融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创新思政教育的教学路径,使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教育价值得以挖掘。红色资源的应用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使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增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红色资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一)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

红色资源属于优质教育资源,它包含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将红色资源融入高等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纯说教方式,弥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历史文化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开发、运动红色资源,有利于用事实证明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1]。中国共产党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被现在的大学生继承,并发扬光大,通过将红色资源应用于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可以丰富教育内容,使教育工作不再单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使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也变得更加方便,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不良信息的流入,部分高校的校园网论坛中已经流入不良信息,这对于大学生正确观念的树立具有很大影响,无法使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2]。红色资源的应用有利于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条件,使学生在了解红色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相关部门需对当地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将文化教育、红色资源两者充分结合,使精神缺失危机得以解决,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责任感提升。

二、红色资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红色文化传播方式

红色资源包含深刻的价值文化与历史意蕴,对高等院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辅助工具。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作用,坚持党性原则,利用红色旋律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树立进行引导。高等院校内部需建立学生思想状况反映机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是否存在扭曲现象,除此之外,还需加大力度对红色资源的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对大学生正确观念的树立给予引导。班级中可以采用主题班会、政治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宣传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育过程中,高等院校要发挥社团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利用党课团课讲述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得以拓展[3]。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拓展后,大学生能够间接、直接了解到相关的内容,领悟其中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接受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整合、归纳红色资源的内容

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受教育群体为大学生,他们是思政教育客体。思政教育的实施要求教育人员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大学生具有非常独特的个性需求,他们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传统的说教易引起反效果,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思政教育效果减弱。红色资源实际上是思政教育中的一个介体,大学生通过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在他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上均会有明显倾向,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断完善自我[4]。高校需对红色资源进行归纳与整理,根据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教育,例如大一的新生主要为适应教育,大二的学生则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大三、大四阶段的学生则需注重就业方面的教育,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教育人员要定期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并给予心理安抚教育。将红色资源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利于实现按需教育的目的,对学生给予针对性思政教育。

(三)组织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可以组织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至其中,例如可以建立展览馆,在展览馆中摆设各种与红色资源相关的展品,组织学生观看。在思政教育中,教育人员要与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相结合,使红色资源所包含的文化意境提升,对精品文化、品牌栏目进行打造,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建立良好的教育平台。

在思政政治课程教育中,老师要对课程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注重渗透红色文化,引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红色资源利用影像、图片等方式,展现给学生观看,使红色资源的感染力、视听效果增强,有助于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老师还可以组织红色资源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红色精神演讲、红色旅游等活动,将思政教育与红色资源充分结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建立红色论坛、红歌展播等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利用网络交流感想。

结束语:

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指导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过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比较单调,未能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红色资源的融入有利于丰富教育内容与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工作的趣味性增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资源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后探讨了教育过程中红色资源的具体应用方法,了解到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在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发生.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8-32.

[2]彭希林,乔湘平.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6):68-70.

红色教育感想例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树立高校大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红色文化的培育至关重要。生动而鲜活的红色文化可以浸润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中,鼓舞大学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因此,探讨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理想、信念、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岁月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起来可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精神和当代优秀精神的延伸,包括战争年代传承下来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以及当代涌现出的雷锋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二是精神赋予的物质载体,包括革命战争遗址、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以及红色影视作品、红色歌谣等文学作品。河北历史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西柏坡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河北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物质载体。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摆脱迷茫的精神信仰。河北红色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引领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红色文化精神蕴含革命理想主义内涵,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接收到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文化,然而一些低俗文化也趁虚而入。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军队和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胜利,正是依靠着坚定的理想信仰。红色文化经过艰苦的革命年代的磨砺,新时期又逐渐涌现出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凝结了共产党人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通过河北红色革命遗址的参观,进一步让学生深入感受共产党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斗争精神,让大学生自觉坚定政治立场和信念。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文化蕴含的英雄主义事迹和高尚的人格典范,鲜活的诠释了人生价值所在,可以教导大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艰苦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完成长征——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最终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当前大学生抗挫折能力普遍不强,学业、爱情遇到些许打击,就抑郁寡欢、颓废消极,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这样的人生态度将严重影响青年学生未来的成长成才。长征以生动的人物、事迹不仅能够引导大学生体会“苦中作乐”的精神,也能够使大学生感知大局精神。河北红色文化中的突出代表——西柏坡精神,它的基本内涵就包括“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两个善于”,即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创新精神;“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西柏坡精神不仅在革命年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大学生就应当学习西柏坡精神,敢想敢干,开拓创新。将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3.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理论授课方式僵化、教学实践方式单一等问题。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一方面,将传统的经典教材与现代的国家公祭日活动、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结合起来,可以增添思政课程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感;另一方面,红色影视歌曲等红色文化内涵丰富、生动直观,在理论讲授中适时穿插红色素材,可以减少思政理论课空洞的说教,增加课程吸引力,也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最后,红色文化中生动的人物事迹和革命遗迹具有独特的红色魅力,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走访仍然健在的老兵等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老兵身上的革命精神,这不仅可以延伸和补充思政课程内容,也开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然而,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将严重影响红色文化功能的发挥,我们必须找准问题、精准解决,才能真正运用好河北红色文化这座宝库。

三、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1.重就业轻素质的教育模式弊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河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应用主要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一方面,大学生作为主要的被教育者,由于就业压力大,更多的精力都放在考研、考证、兼职上,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多与薪资有关,造成高校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思考理想和信念。加之当前处于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互联网为大学生打开了广阔视野的同时,低俗拜金文化也一同涌入,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西柏坡精神传扬的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则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主要的教育者,为提高专业就业率,更多的教学时间偏向专业课和专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投入的时间有限。除此以外,出于安全方便的考虑,教授思政课程的教师,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意识淡薄,很难运用河北红色文化中的等英雄人物案例或者《长征》红色影视剧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受资金成本制约,也较少组织学生去西柏坡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爱国情感教育。因此现行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趋于边缘化,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较少得到认可。2.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单一目前,河北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发利用不足,还主要是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和讲解革命史等形式开展,方式单一,内容老套,学生在情感上很难引起共鸣,教育效果不佳。比如,为了完成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组织学生参观西柏坡纪念馆,虽然具有一定的红色教育意义,但是学生仅仅参观一次革命遗址、遗物,印象并不深刻,对于西柏坡真正的精神内涵很难理解到位。如果创新方式方法,比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平山县山村走访老战士、老支书,这样他们感知到的历史就更为鲜活;走访中帮助老乡干干农活,让大多数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艰苦,教育效果则更为理想。3.缺乏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作为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一些高校还缺乏红色校园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平台建设不到位。在红色校园文化管理上也缺乏系统性、整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政授课教师、学校团委、辅导员、校史馆共同配合,然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尤其是缺乏对校情校史的深入挖掘。比如石家庄地区的大学,可以结合西柏坡精神和革命史料设计类似于《西柏坡革命史》这样的校本课程,从而深化对河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另一方面,校园红色网站作为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宣传的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河北许多高校红色网站还未建立起来,已有的红色网站也存在建设水平不高、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以上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减弱了红色文化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发挥,下一步需要高校集中力量、多管齐下解决问题,真正将河北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

四、河北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1.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保障。一方面,高校可以有意识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分,对于积极参加红色社团、红色文化活动的学生予以奖励,并作为评优入党的重要参考标准,从而外在刺激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红色文化。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教师、辅导员的培养,特别是定期进行河北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促进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运用红色文化资源。高校也可以结合思政学科具体特点,完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监督评价机制,可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创新利用红色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激发教师深入研究河北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在实际教学中适时融入红色文化资源。2.创新河北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多维度多视角展示河北红色文化魅力,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重视红色文化进课堂,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适当加入PPT、红,并组织学生开展课上小组讨论或者诸如“平山拥军传统”这样的主题调研,收集、整理并撰写有关红色传记;在讲解三大战役、百团大战时,也可以讨论总结西柏坡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太行地区游击战的特点等;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可以多从爱岗敬业、友爱互助等方面体现出平凡人身上的可贵品质,也可以结合“两弹一星”课程内容,融入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突出敢于超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其次,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针对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红色微博、红色微信、红色QQ等新的“95”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一些优秀的红色歌曲、红色访谈纪实视频,用生动的历史资料展示战争中的人和事,将课本中那段光荣岁月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中,真正取得“触动灵魂”的效果。最后,注重红色文化的体验,可以通过参观红色革命遗址,将课堂搬到纪念馆,提升教学内涵;也可以在红色纪念日通过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大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中。3.积极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红色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搭建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与校园文化之间的纽带,可以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第一,在校园建立红色人文景观,比如校园景观区放置红色人物塑像、教学区悬挂红色诗词、建立红色班级制度等,并通过校园广播、教学生活区电子屏幕、校园宣传栏等形式,让校园各处可见红色文化。第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社团、党团活动,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成立红色学习研究性社团,比如石家庄学院的西柏坡精神宣讲团、河北师范大学的西柏坡•新生代社团等,通过高校团委组织领导、学生自主活动、老师专门指导,开展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在红色纪念日开展相应的党日、团日活动,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意识到自己作为党员、共青团员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将红色文化注入校园学术研究中,高校可以邀请国内红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做相关的学术讲座,比如石家庄学院邀请长治日报社高级编辑狄赫丹主讲“长征路上的记录与感动”等,这些学者的亲身经历和思维涵养都可以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学校还可以组织红色文化课题研究,比如石家庄学院的西柏坡专项课题研究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到河北红色文化的研究中,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热情。第四,建立健全校园红色网站,可以在高校校园网上建立类似“红色摇篮”等类似的特色专题,开设红色文化主题专栏,比如“红色伟人”“红色故土”“红色影视”等,红色网站设计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将河北的红色风光、民生人情放到网上,将全国尤其是河北的热点、焦点问题放在网上进行互动讨论,同时配备具有较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度的管理人员对于敏感、偏差的言论及时加以引导,真正营造健康、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河北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也从河北高校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和实现途径,期望能真正运用好河北红色文化的魅力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国华,周甜:《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以怀化学院为例》,《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年第9期。

红色教育感想例3

新时代红色文化与我国的民族历史、基本国情、国家方针、民族精神等息息相关,是我国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助力,是让国民具有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高校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一代,其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应该将新时代红色文化贯彻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1],充分感染熏陶学生,培养民族自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内涵

当前,红色文化主要被分为两方面观点,分别为红色文化发展论以及革命文化论。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属于发展中文化,是我党领导人民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其主要形式表现为对过往历史的追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启示。革命文化论则更为偏向战斗文化。其主要内涵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宝贵精神以及诸多物质或非物质财富。其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以我国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以来,涌现深入人心、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真实素材,为我国高校学生认知历史、缅怀先烈、学习英雄事迹及加强爱国精神提供充足资源[2]。而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从物质文化角度方面来说,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包括诸多历史时期形成并至今存在的组织机构、文物、文献以及遗址遗迹等。而从精神角度方面来说,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历史知识、信仰追求以及精神道德等。新时代红色文化可以充分帮助我国高校学生建立坚定崇高的信念,养成积极自信的人生信念,加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并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热潮,这也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在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一)认知存在偏差,认同感欠缺

受世界全球一体化格局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受外来思想及文化价值的冲击较为严重。而高校学生因为处于和平年代,缺乏战争革命文化的洗礼,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存在了解片面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存在过时的问题。主要认为红色文化是战争年代的特有产物,而当今时代更注重经济效益,红色时代不具备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能力,对红色文化认知存在偏差。受当前升学率、就业率以及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我国高校学生大多为实用主义者。习惯以功利的角度看待红色文化,过度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于自身未来的培养。同时受信息媒体影响,医疗教育问题、问题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凸显,导致红色文化教育开展难度加大,学生缺乏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二)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为拿来主义的产物。只能将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盲目照搬,缺乏对于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分析,导致红色文化资源无法与当前社会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兴趣降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挖力度不足,红色文化资源实际上可以有效反映当前的生态文化、创新创业文化以及绿色文化[3],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未进行深入挖掘。而且在教育过程中,多半以强制灌输、行政命令等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使得当代高校学生在看待问题、认识人生价值以及自身行为方式中存在问题。当前红色文化宣传存在形式主义。很多高校存在落实工作不到位、重视程度欠缺等问题。而部分高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深入探究以及分析。一味正面歌颂,对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有效解决。长此以往,红色文化精神无法起到引领学生行为价值的作用。

三、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及应用价值。如何将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是当前的重要研究问题。具体实现路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想要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就应该先了解高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红色文化的魅力,并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及参与感。将红色文化融于学生的职业教育、心理教育及生命教育。另外应关注社会热点,对学生的内心疑惑进行及时解答。例如,当前的、诚信缺失、碰瓷等社会问题在高校学生心中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高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在道德规范、价值追求以及价值选择中进行充分引导,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及道德行为提供指导。

(二)利用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红色文化

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扩大了恶劣的社会现实,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在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可以应用微信、微博、直播App等诸多新媒体技术[4],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阵地,这一做法充分符合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满足高校学生的猎奇心理。例如,微博头条是很多学生每日必看的。如果红色文化变成了爆款头条,就会瞬间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认识并了解红色文化,从而提高了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

(三)改善教学体系,提高思政教育吸引力

当前,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红色文化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纸上谈兵,任何有红色文化的地方都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利用物联网及VR等技术实现红色文化的情景化以及可视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红色文化研学,让学生到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感受红色文化[5]。同时还应该利用重大节日及纪念日凸显红色文化。例如建党节、建军节及汶川大地震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于这些节日、纪念日期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明确学生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地。

(四)畅通理论教学主渠道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优秀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堂作用。我国著名教师郭琴艺曾倡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传统平台,让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就应引入大量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考虑到红色文化有着显性和隐性之分,应充分挖掘显性资源的艺术价值和教学作用,将丰富内容引入高校思政理论教材,实现两者的高度统一。对于隐性的红色文化,应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通过鉴赏电影、视频及图片等,深刻感知红色文化,树立爱国情怀。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开展一系列有关红色文化的讲座,让老一辈革命先辈讲述他们的革命征程,学生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增进与革命先辈的情感,从而激发热情,致力于实现人生理想。

(五)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方式

大学生作为学习红色文化的主体对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融合,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组织和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让学生目睹鲜活的历史画面,激发爱国思想,从众多革命先烈的身上学习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建红色文化主题馆,将多种红色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共建和共用,让学生直观感知红色文化,使之成为丰厚的精神财富。针对国家鼓励应届毕业生创新创业,要利用红色文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学生体验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苦难中磨炼斗志,立志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青年。

(六)发扬红色文化自信,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动力

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化自信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在于深刻广泛的自信,思想政治教育源于这种文化自信,大学生更是如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此同时,高校要采取合理引导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力于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创作,比如让学生观看《孙中山》《》及《井冈山》等红,激发写作热情,将红色文化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成为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文化自信是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的自信,大学生应牢记历史使命,发扬红色文化精神,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因此,红色文化不仅要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还应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广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真切感受红色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应用,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改良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工作,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教育相结合,为高校学生的人生价值、精神观念塑造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苗建峰.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J].长江丛刊,2020(22).

[2]李丽.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1).

[3]杨洋,孔海棠,衡连伟.新时代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路径——以安徽省高校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20,22(01).

红色教育感想例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11)06-0060-04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所蕴含的科学思想观念、正确政治观点、高尚道德情操、严明法纪意识、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审美情趣,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本文将在阐述红色资源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教育功能的时代拓展。

一、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分析

1.思想导引功能

红色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工具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它所具有的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性本质,决定了它应当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思想导引功能。

(1)凝聚人心。红色资源具有真实性、真情性的特点。今天的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虽然无法亲历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却可以从红色资源真实而生动的人、事、物、魂中了解革命的艰苦,了解民主、自由和独立的来之不易,从而凝聚起人心,珍惜和维护和平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2)统一思想。红色资源具有真理性、科学性的特点。它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它用历史的笔触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了生动注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质资源,红色资源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能使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在与西方价值观念的碰撞中掌握主动,并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3)鼓舞斗志。红色资源还具有先进性、实践性的特点。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相结合的产物。从先进的精神动力到强大的实践动力,红色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鼓舞人民以昂扬的斗志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2.政治驾驭功能

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实现党的执政目标服务的政治工作,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与党的奋斗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道路紧密相联的红色资源,其政治驾驭功能的发挥,正是从这一逻辑起点出发的。

(1)实现政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红色资源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上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在内容上灌输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倡导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最终的归结与指向,便是使我们对现行政治制度保持高度认同,将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我们的最高政治目标。

(2)强化政治观念。红色资源蕴含着群众观点、民主观念、以人为本思想、公仆意识等正确的政治观点。它“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为主体,从不同角度真实地记录了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风雨历程”。将红色资源融入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能使人们了解到我们国家的政治历史,从而有利于提高国民政治素质,强化政治观念,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与参政议政能力。

(3)促进政治稳定。红色资源的形成过程,也是我们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人民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我们党依靠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正确回答了为什么革命与怎样革命的问题。在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具备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鉴别力,我们才能更好地解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才能立场坚定地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实现政治局势稳定和社会长治久安。

3.道德示范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示范教育法,是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及其体现的精神进行示范,促使人们学习经验或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提高认识、升华精神、调适行为的目的。榜样的作用,往往比理论灌输具有更强大的说服力。

(1)培育艰苦奋斗品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秉承红色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在个人生活上不讲排场、不比阔绰、不过度消费;在政府行为中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成事。

(2)培育忧患风险意识。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岁月养成了一种包含强烈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在内的忧患意识,这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增强应对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培育无私奉献品质。红色资源蕴含的无私奉献品质,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够“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取得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精神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对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4)培育诚实守信品质。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时期,正是信守诺言、慷慨赠枪,感动了“绿林朋友”袁文才,才有了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在井冈山扎根立足。今天,良好党风的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取得,需要发扬开诚布公、取信于民的道德价值观;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也同样需要发扬诚信经营、讲求信誉的道德价值观。

4.心理优化功能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具有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性情感的具体的人。人的行为不单受思想、立场、观点的支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心理学知识,以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红色资源虽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其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意志、品德因素,对缓减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给人们心灵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有一定作用。

(1)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在中国近现代,斗争的胜利与挫折、道路的求索与抉择,无时不在考验着民众。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经受了各种考验。在改革开放时期,特殊的矛盾冲突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汲取历史养分,敢于和善于抓住机遇、接受挑战,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历史转折和时代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面临挫折时能迅速调适心态、转变观念、振作精神。

(2)培育积极健康心理。“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些革命歌谣,充分体现了红

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大行其道的今天,利用红色资源培育人们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心态,在顺境中戒骄戒躁、反腐戒奢,保持朴素清廉的革命本色。

(3)培育自尊自强心理。红色资源集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优点,能通过各种内容或方式,动之以情,励之以志,树之以德,导之以行,解决情感、意志、行为问题。在战争年代,中华民族面临外侮与侵略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中国人民身处贫弱所表现出来的自立自强,共产党人面对敌人威逼利诱所表现出的自尊自爱,对我们今天树立自尊自强的心理品质有着重要价值。

5.审美熏陶功能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美,是自然和谐的关系,是人们高尚的修养,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受教育者进行美的熏陶是重要一课。

(1)生发向真向善向美的情感。“‘美’,是这样一种境界:客体的存在和属性满足了主体身心的一种特殊需要――‘美感’的需要,它是客体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和和谐。”对美与真、善的追求,从来是相伴相随的。革命环境虽然异常艰苦,爱情、友情、亲情却是永恒主题。革命烈士为我们留下的《红色家书》、《红色情书》、《红色家训》,既有对亲人浓烈的爱与眷恋,又有为民族利益舍生取义的情怀。它们在给人带来美的熏陶时,也使人内心生发出向真、向善的美好情感和追求,这对我们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审美情趣。首先,红色资源独特的形式美、内容美、力量美,激起了人们感受和认识美的热情,激发了人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红色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的自然情趣美、穿越时空的历史厚重美、无私奉献的青春生命美、精心设计的陈列艺术美:安静肃穆的环境美、悠扬激越的歌声美交织在一起,提升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使我们面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时,能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抵御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

6.法纪教育功能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红色资源中革命军队忍饥挨饿却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感人细节,英雄人物严守纪律的真实故事,纪律制度所体现出的法纪精神,来加强对受教育者法纪观念的教育。

(1)强化法纪观念。革命战争时期,纪律严明是我党我军团结群众、克敌制胜的法宝。只有纪律严明,才能保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党和红军成为有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斗集体。在和平年代,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必须从过去严酷斗争历史中领悟纪律的重要性,不断强化法纪观念,做到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维护党的清正廉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维护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及各项事业有序发展。

(2)提高践行法纪的自觉性。无论是良好作风,还是规范准则,都需要内化于心,并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自觉行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燃烧液燃遍全身的志愿军战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他是自觉遵守纪律、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范。在今天,我们应利用红色资源中的英雄业绩、部队秋毫无犯的事迹,教育受教育者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做到日积月累,在行为中点滴养成;坚持慎独,在生活中自省自重。

二、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时代拓展

功能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效能。事物内部各要素的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决定了其功能对外界作用的大小或者正负。过去,红色资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方法,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1.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要素结构优化

(1)认真厘定红色资源的主题、精髓、灵魂与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不断优化事物内在各组成要素,才能使其功能良好运作。红色资源是一个聚合体,其要素包括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以及体现其上的物质载体。其中,中国革命道路是红色资源的主题,革命文化是红色资源的精髓,革命精神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各类纪念场馆、博物馆、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园,以及反映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的文学艺术作品等,是红色资源赖以呈现的物质载体。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与逻辑起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也就没有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革命道路所形成的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红色精神文化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时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革命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仅是红色资源的灵魂,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各类纪念场馆、博物馆、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园,及以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真实内容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是红色资源的物质载体,使红色资源以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呈现在世人面前。

(2)科学定位红色资源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要素既定的条件下,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在红色资源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中,思想导引、政治驾驭功能居于核心地位,属于内核层;道德示范、法纪教育是基础功能,属于中间层;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功能是延伸功能,属于外核层。有了科学的定位,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各项功能的定位,主要从其效果表现来判断。思想导引、政治驾驭功能之所以是核心功能,是因为只有率先进行思想教育,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政治教育更是决定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方向。道德示范和法纪教育之所以是基础功能,是因为日常思想行为大量地表现为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具有普遍的、经常的调节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法规也是维护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一个基础手段。进行道德示范与法纪教育,是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并行不悖的体现。作为一个功能整体,我们把心理优化和审美熏陶功能列为红色资源教育的延伸功能。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外核层的作用是最快也最容易传达给受教育者的,而对受教育者生活世界给予关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

2.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从“有限现实空间”向“无限网络空间”拓展

(1)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拓展红色资源的覆盖面与影响力。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反映和承载红色资源革命精神的旧址、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往往较为分散,且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参观的人数、次数、时间、地点也有限,使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受

到了限制。借助网络、电信、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开设各类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展示内容的红色网站、网上纪念馆等,即可实现对受教育者跨越时空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式教育,使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从有限的现实空间向无限网络空间拓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2)利用红色资源充实和丰富信息网络平台。2007年1月,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网络上存在着不同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碰撞,可谓善恶交织、良莠莫辨。政治上,有传播诸如“”之类歪理邪说、西方敌对势力恶意攻击的“黑色信息”;道德上,有冲击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黄色信息”;思想上,有真伪莫辩、造成人们思想认识模糊、精神意识扭曲的“灰色信息”。而红色资源是具有影响力、渗透力的先进文化,它是一种“红色信息”。网络平台需要包括“红色信息”在内的各种优质信息来充实和丰富,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这无形中拓展了红色资源的影响力。

3.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良性互动

(1)与个体、群体环境互动。红色资源具有时间跨度久远性、空间分布零散性、内在品质崇高性、外在姿态高大性等特点。它所包含的人、事、物、魂等都具有崇高的色彩,而这种色彩又容易被宣传教育部门过度地渲染、夸大和拔高,使得一些经典形象在老百姓眼里变得“假”、“大”、“空”。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受教育者易接受发生在身边近前,具有时代感、新鲜感、真实感,能够亲身体会和检验的教育内容。这就需要做到如下两点:一是认真地去了解受教育者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感知性、接受性;情绪、情感、意志力;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等。并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知识层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育。同时,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群体客体的差异性,如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不同,稳定群体与流动群体的不同等,选择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教育。二是坚持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心理、贴近群众语言的原则,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中平民化、生活化、草根化的内容,并用群众语言、百姓思维表达出来。坚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原则,集聚和凝练红色资源的精神与物质形态,从而拉近红色资源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实现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个体、群体环境的良性互动。

(2)与社会环境互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我们常常将社会环境分为社会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政治环境、社会法制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等,这些环境都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开放性,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优化,并实现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如优化社会政治环境,统一政治认识,制定刚性政策法规,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社会经济环境,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经济支持;优化社会文化及传媒环境,始终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优化单位环境和社区环境,将红色资源纳入单位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内容,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抢救、保护、修缮各类革命旧址,维护好纪念场馆、博物馆等,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实践场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引导,能够为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红色教育感想例5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21-04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并可以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良的教育资源,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是契合的。因此,要将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寻找两者最佳结合点,共同发力,促进大学生党员参与政治忠诚教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一、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必要性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是出于客观要求、现实要求和必然要求三者的统一。

(一)适应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反马克思主义思想、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逐渐动摇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导致他们政治立场不坚定,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当前,我国正在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需要凝聚包括大学生党员在内的广大青年的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迅速,队伍日益壮大,在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常态下,对他们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尤为重要。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适应了客观大环境发展的需要。通过红色资源,将它所蕴含的科学理想、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激活,有机地融入政治忠诚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党员坚定政治立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大学生党员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提升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和素质。

(二)创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现实要求

魍痴治忠诚教育主要通过说教和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忽视了当代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欣赏水平,使忠诚教育停留在讲传统、走形式、说教化的老办法上,抑制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政治忠诚教育创新的有效方式。政治忠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实现方式,就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系列活动,促进高校政治忠诚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红色资源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提供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既丰富了政治忠诚教育的素材和形式,又为政治忠诚教育提供了多样的实践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的宣传和学习,采用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政治忠诚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红色资源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并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财富,承载着特定时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爱国为民情怀、崇高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政治忠诚等精神内涵。红色资源的利用应随着时代的发展摆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要发挥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就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彰显自身的时代价值。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利于实现红色资源整合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榜样激励作用,对于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观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红色资源与政治忠诚教育两者契合度越来越高,红色资源蕴含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将会进发出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二、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困境

红色资源是维系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崭新手段,对于提升高校政治忠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立足于具体的实际,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价值最大化,仍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红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

红色资源是宝贵历史财富,凝结和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反映时代先进的思想理论和观念,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精神内涵。我国红色资源总量多,分布广,遍及全国各地,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在社会中都发挥着自身的价值。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是旅游价值,在利用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红色资源巨大的教育价值。红色资源的分散性使得其转换为教育资源来开展政治忠诚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红色资源自身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具有潜隐性,深入挖掘、整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前,政治忠诚教育在高校中发展滞缓,对红色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够,红色资源开发度低,高校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政治忠诚教育中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红色资源的应用方式不足

红色资源本身具备多样的存在形态,作为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应用也应该是多元化的。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方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局限于灌输式的教学和走过过场式的参观实践中。大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停留在表面上。红色故事、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实践等往往只是以简单的方式引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大学生党员红色实践主要是参观红色遗址、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但是大部分高校的红色实践限于形式,存在走过场、轻教育内容的倾向,导致大学生党员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未能领会红色资源的内在精神实质。在新媒体时代,红色资源在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平台上应用和推广较少,相应平台搭建和后续利用和维护投入不足,使得红色资源在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应用缺乏内生动力。

三、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实现红色资源在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必须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使命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着力以红色资源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观。

(一)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灵魂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红色资源是政治忠诚教育的载体,凝结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须借助红色资源的力量推进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挖掘并提炼反映革命先辈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崇高理想和目标而不懈奋斗、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的素材,教育大学生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四者的统一;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元文化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和立场,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要不断强化大学生党员对红色资源的信仰和认同,并将理想信念升华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在实践中展现自身忠诚品格。

(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

高校开展政治忠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党员对党组织和党的事业的忠诚度。红色资源既是革命奋斗历程的见证者和优良结晶,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以其为依托,开展责任使命教育,共同构筑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石。首先,要通过红色资源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思想上的洗礼,激发和引导大学生党员要时刻牢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做到不忘初心,主动担当作为。其次,充分利用典型的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故事。通过讲解先进典型的红色故事,鼓励大学生党员在先进事迹的感染下,以他们为榜样,从而思想上和行动上进一步升华。认真领悟红色资源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行动擦亮党员身份,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最后,通过红色实践来孕育大学生党员的担当精神,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忠诚、担当;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而奋斗。

(三)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党史国史教育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资源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下来的,蕴含着一段段历史,是党史国史的浓缩和精华。高校政治忠诚教育要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的革命情操和爱国、爱党意识。首先,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红色资源承载着多样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故事,为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特定的节日、特定的场合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党史国史内容的了解和认同。其次,高校要将红色资源融入渗透到党课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党员党史国史知R的灌输和革命情感的培育。同时,邀请革命先辈为大学生党员讲党课或进行专题讲座,通过革命先辈的现身说法增强党史国史教育的真实性和趣味性。再者,举办红色资源系列展览,将党史国史通过红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多方面、全方位扩大党史国史教育的影响力,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的思想。

四、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的途径

红色资源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立足于红色资源的现状,深入开发整合,通过理论武装、文化传承、平台构建和红色实践来凝聚力量,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度,促进红色资源更好地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中。

(一)学习红色理论,做红色信仰的引领者

大学生党员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实现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基础。一要引导大学生党员学习红色知识,用红色理论武装头脑。红色资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等知识,通过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红色资源有机地贯穿到相应知识点中,既达到育人的效果,又能增添思想政治课堂的趣味性。二要开展专题党课,有针对性地传授红色知识。红色资源不仅是开展党课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更是党课知识素材的来源。大学生党员在党课的洗礼下,在认知上对红色资源有更深层的了解,在精神上对红色资源多一份崇拜和敬畏之意。三是坚定红色信仰,为最高理想而奋斗。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生党员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要从红色资源中领悟革命前辈们对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培育红色文化,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政治忠诚教育的有效手段是通过红色文化内化人心,孕育党员的政治忠诚,一是要积极培育红色文化。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结合高校的具体实际来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编撰红色文化书籍,收集红色文物资料,聘请红色专家教授,开发一批具有特色的教育课程等来提升红色资源自身的影响力;二是将红色文化的开发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和内在动力。树立正确的红色文化观,借鉴传统文化发展的经验,促进红色文化的形成。三是推进红色文化“三进”。高校应加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整合,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大学生党员政治忠诚教育过程中,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多层次、多方面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使大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三)搭建红色平台,做红色阵地的构筑者

红色教育感想例6

红色文化资源以爱国主义为基础.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劳勇敢、厚德载物、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美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思想体系。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

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具备许多与时俱进的品质和精神.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实际和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受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的影响.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因而接受新生事物、思想的能力极强,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很少盲目认同某种思想观念,喜欢自主思考,在经过争论、碰撞后有选择的接受,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新的思路,对人生表现出更强大的信心和更具理性的思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务实,重视具体的事实而不关注抽象的道德说教和思想理论,追求简单、实用、易行;当代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社会信息.他们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并主动思考社会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多种宠爱于一身.一部分大学生存在自私、心理素质差等问题,缺乏集体观念,思想早熟,在情感观、价值观等取向上呈现出物质化倾向,“拜金”的趋势比较明显。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她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具备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红色文化承载了我党的革命史、斗争史、英雄史和建设史,在为人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历史依托的同时.还具有指导现代社会的价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红色文化包含红色旅游、红色网站、宣讲红色事迹等形式,不仅资源丰富,而且能够借助影视、书刊、音乐、旅游等多种形式直观生动的发挥红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能够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并且借助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极富感染力。

因此.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本源性的优质资源.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

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能够通过大学生与革命历史的对话帮助大学生在历史事实面前感知革命思想内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1.红色文化进课堂

高校要在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课和品德课基础上.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组织人员编撰《大学生红色教育读本》;将瞻仰红色故居、学习革命传统等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将红色文化的学习计入课程学分;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各专业课上也可以结合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德育教学,建立起课堂、实践与校园文化为一体的红色教育体系。

2.发挥党团组织作用

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开发并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组织新党员在革命教育基地作入党宣誓,开展红色党课、爱党征文、红色文件展览等活动。例如某高校结合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由党团组织推动了红色旅游、红色诗歌朗诵、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文化演讲以及红色征文比赛等活动,对大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3.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各高校要按照实践成才的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根据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智力特点.将主题教育与激励式教育、个体体验式教育、聚合式教育、感染式教育、辐射式教育等结合起来.将红色文化教育从课堂延伸到日常生活,积极开展实践胜、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厂宣讲红色精神,组织、鼓励大学生结合实践创作红色文艺作品,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期等时间组织红色旅游,参观、调研红色资源,体验红色生活。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实并升华了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4.发挥红色网站作用

建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充实到红色网站的各个部分。上传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场景和红.并组建评论员队伍和“红色论坛”.将网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并逐渐发展为集思想信念教育、信息服务、综合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综合网站.通过网上网下的立体交叉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做好人生的导航。

四、红色文化教育的拓展

红色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在立足节日教育的基础上放眼日常教育,在立足学生骨干的基础上放眼普通学生,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放眼课外活动。在立足校内教育的基础上放眼社会实践.以实现红色教育的连贯性、系统性。

1.向全体学生延伸

目前红色教育普遍存在着纪念节日时多而平时教育少.学生党员教育多而普通学生教育少的状况。高校有必要开展普及性的红色教育,以“人人受教育”的原则开展“唱百首红歌”、“读百部红色书籍”、“看百部红”等活动,组织师生参加红军长征史演讲等活动,以日常性、普及性的教育让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的心里。

2.向课外延伸

学校可以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以更好的利用教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讨论红色教育杂志的学习心得,邀请老同志参与班级建设,组织义工为红色教育志愿服务等等。红色教育向课外延伸.能够在开展红色教育的同时.更好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向公寓延伸

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红色教育向公寓延伸能够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向公寓延伸的重点是公寓文化阵地建设,可以在公寓设立工作室,安排宿舍供学生活动,并设立文化宣传栏和楼道文化宣传设施,张贴教育信息和活动动态。另外,建立党员领衔负责制,选用热爱红色教育宣传工作的学生党员负责公寓的红色教育辅导.采用目标管理制度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每学期一次的考核评比。

4.向校外延伸

红色教育感想例7

高校是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要场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厚重使命。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能够让他们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荣誉。但是当前大学教育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式,有效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形式比较单一

当前高校的思想教育形式仍然采用传统教学中单一讲述的形式,不能与现实先进的教育形式相融合,缺乏人文关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受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有限,且因人数较多,高校教学中都是大教室上课,教学秩序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教学往往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会产生厌倦心理,学生也会厌倦这种教学方式,学习积极性不高,最终导致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育内容枯燥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从中学到大学各个阶段都有重复,许多内容学生非常熟悉,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此外,思政教材的内容过于强调知识性和系统性,对时展的脉搏没有很好地把握,内容僵化空洞让学生感到教学枯燥无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教学中很多内容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贴近生活实际,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教学缺乏说服力。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版本都是统一的版本,从表面上看是统一意识形态,实质上却削弱了党政国策的宣传力度。我国传统文化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中国革命涌现出的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更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题材。为此,教师应该跳出课本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三)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数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比较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没有时间在课堂上进行研讨。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都是大课堂,学生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较少,影响教学效率和教育效果。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

(一)利用红色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大学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通过营造红色文化传播的氛围,使大学校园中能够处处见到红色文化,从而让大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红色革命文化教育要立足大众,鼓舞学生、引导学生,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大学校园中,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应该以艺术的形式展示文化的魅力,在其中挖掘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精神,以此来增强文化的感染力。红色革命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至今,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探索。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红色革命文化应注重文化的创新形式。只有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才能够使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在融入红色革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融入各种现代化的文化元素,打破时空界限,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体现教育的表现力。红色文化教育的大众化只有坚持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要求,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二)利用红色文化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思政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的基本框架,在保证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再组合,将教学重点及难点巧妙结合,实施教学突破,将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到大学思政教学内容当中,将教材体系变成教学体系。例如,在讲解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时,还可以开设《新民主主义论》以及《论人民民主U》等学习专题,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大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新民主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在讲解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时,可以开设《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专题讲座,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从学习中感悟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利用红色革命文化创新教学方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可以采用专题式、案例式教学,也可以采用访谈式教学。其中,专题式教学就是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内容,然后再围绕红色革命文化为特点的专题开展教学,最后集中组织教学。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开设的专题进行教学时,可以采取课前读原著或者是课上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案例式教学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教学案例,按照教学的难点以及教学内容选择红色革命文化中相关的案例进行思政教学,将争议和观点带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访谈式教学则是通过走访历史当事人或者是权威的专家,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文化,从中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相,深入理解史实的文化内涵。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思政理论的新鲜感,同时还能够让他们学习更多的红色革命文化,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学的效果。

三、结束语

红色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思想文化教育形式,同时还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方式除了采用访谈教学、案例教学、专题教学的形式外,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还可以借助于现代互联网发展创设红色资源网,将红色革命文化知识汇集在一起,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的自我完善,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江贝贝.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庆林. 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运用[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2):47-50.

[3]刘立平. “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红色教育感想例8

二、可能维度:红色影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外因是某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偶然环境和外部条件,内因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决定性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如果说将红色影视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必然性是由于外因所致,那么其内因则是红色影视由于自身承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性维度。

(一)红色影视包含的丰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契合红色影视是以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实为故事题材,通过领袖人物或广大人民群众的经典事迹,发挥人物的引导和精神的启迪,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红色影视的形成和发展有实践和文化两个源头。从实践源头上讲起,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红色文化产生的实践基础;从文化源头追溯,红展示出来的不仅包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彰显了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所以,红色影视本身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以而且必须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为例,全片贯穿一生共分《烽火陕甘》、《纵横西北》、《国事春秋》、《主政南粤》、《勤政岁月》、《海纳百川》六个部分,通过聚焦其不同阶段的人生历程,展示了时代主题的变迁和主人公的真实成长和思想经历,跟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可以洞见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享受历史教育和历史责任感的启发,主人公根据党和国家需要,忘我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等都给人以明确的政治引导。所以,红色影视除了给人以审美的体验,更能在世界观、历史观、政治观、道德观、传统文化观等多方面给人以明确引导,在无形中达到“无目的教育的教育”效果,在内容上的紧密联系,决定了红色影视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红色影视的载体形式与人们的接受偏好相适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连接各个要素的枢纽,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对教育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容重视政治性、道德性、思想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重理论、重灌输,形成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冷漠甚至厌烦情绪,以致提政治色变。电影是向受众输送社会文化、传达社会信息的传播活动,而红色影视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革命故事,蕴含着鲜明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内容,将教育信息和休闲生活融合于一身,实现了教育真正向人们生活的回归,真正发挥电影对于人的隐性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同时集动画、音效、明星角色于一体,且适应现代社会受众的生活节奏和喜好偏差,成为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选择,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具有巨大作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曾对遍布全国各地的429名高中以上,年龄在18到30岁左右的年轻人进行了调查,发现抗击帝国主义侵略、革命传统与社会主义教育、人物传记这三类影片是当年他们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最喜欢的题材。”[3]由此可以看出,红色影视在当下仍然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塑造学生群体的价值观方面仍有很大潜力,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群体,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个性,利用红色影视达到价值观引导、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作用。

(三)红色影视的传播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一致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同时又是客体,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是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关注人的需要和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红是电影艺术和政治结合的产物,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内容,之所以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由于人们在观看电影的同时,由于情境、情感的熏陶,无意中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例如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红《小兵张嘎》、《刘胡兰》,解放战争时期诸如《百团大战》等,都是通过电影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做人的工作。以《》为例,通过对一生不同阶段重大功绩的回顾,一方面对党的历史有了重大了解,通过电影画面和解说,反映出共产党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中国具体国情、国内基本矛盾的转化,以及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抗争、自强不息,建设新中国的巨大魄力,使我们从心底接受了一次历史的洗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从红色影视的传播效果来看,突破了课堂上就理论讲理论的狭隘界定,更能让受众从历史、情境中加深对党的思想、社会主义道路和价值取向的理解和坚定;同时在观看电影的同时,对主人公的角色理解加深了受众的审美和认同,对于其心理具有内化和疏导作用,对知、情、信、义、行各方面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三、现实维度:实现红色影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路径探索

(一)挖掘红色影视作品的精髓,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红色影视作品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一方面红色影视的精髓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一致,在课堂教学中,插入红色影视或歌曲,通过动画、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展现课堂内容,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情境中得到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红色影视作品背后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信息。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观看红色影视,随着对主人公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角色的学习,犹如进行一次历史的洗礼。《》影片中从他十九岁发动两当兵变到改革开放后在广东省率先推动对外开放,整个历史背景从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随着国内国际历史背景的变化,始终以国家的发展为己任,他传给受众的是历史的责任意识,也树立了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四有”新人,远大理想的培养,离不开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的教育。尤其是当前大学生整体素质在提高,但对于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漠视,很容易导致,甚至造成对现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质疑。因此必须重视历史教育,重视红色影视的历史使命感熏陶。

红色教育感想例9

一、长治小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及国家富强的斗争中所积淀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包括物质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的红色文化。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事迹、纪念物、纪念碑、标志物等;非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中所形成的精神、价值、信念等。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乐观积极的态度、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在当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对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

1.长治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长治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又孕育着红色文化的热土,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治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八年抗战,长治抗日军民在这里对日军开展了关家垴之战、黄崖洞保卫战、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诸多著名的战斗和战役,创造出了地雷战、窑洞战、急袭战、伏击战、围困战、破袭战。这些战役、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掉了侵略者的锐气,撑起了上党的一片蓝天。如今闪着红色光辉的旧址和纪念地遍布全市,有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总司令亲手种下的五星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还有武乡关家垴、潞城神头岭等抗日战场遗址、沁源围困战遗址和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等。除此之外,凝结革命历史、反映革命精神的各种文物、歌曲、戏曲等也是极富价值的红色资源。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长治小学生的红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阅读红色文学书籍;听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片,欣赏革命歌曲;开展红色游戏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真实生动,不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体验、娱乐的形式,用符合儿童模仿、直观、具体和无意识等心理特征的方式大大增强他们受教育的效果。这种区别于说教的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灵,更能够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儿童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广泛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长治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鲜活材料。

1.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课堂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要结合长治本地红色资源情况制订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它作为德育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真正进入课堂。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首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的红色教育目标,小学生的红色教育目标要具体、实际可行,初步培养儿童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情感,培养勤劳、勇敢、认真等优秀品质,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树立初步的理想信念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等。校本教材通过整合长治地区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红色胜地,编辑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结合当今社会或儿童周围的一些人物和事物使他们知道红色精神是一种可贵的有助于社会和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学习内容,了解应该继承先辈们哪些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为载体,它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学校可以开展“红色春游”之旅,让儿童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但旅游并不是毫无准备、盲目地使学生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在红色组织旅游计划之前要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对将要游览的革命纪念地的革命历史和所发生的革命事迹有基本的认识;向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简单的要求使其有目的地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味,通过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资料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历史,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深刻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如长治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革命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丰碑、八路碑林、窑洞、半景画馆等一个个革命纪念物无不述说着一幕幕革命的历史,彰显着革命精神的光辉,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里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通过这样的红色旅游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直观刺激,运用情感的迁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加深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的理解,提高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治是革命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要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努力营造红色教育氛围,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校园网建设、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方面,用生动形象的绘画或简短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使儿童在生活中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引导和存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红色故事讲诵、革命题材电影观赏和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张兰玲的《浅谈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差异性与有效衔接》对河南省大中小学红色教育调查中显示小学生喜欢的红色教育途径有“参观革命旧址或纪念馆、组织红色旅游、观看革命题材电影、举办革命歌曲演唱比赛”等。影视作品具有视听享受的功能,较之阅读静态的红色书籍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因为影视艺术作品中往往触及生动鲜活的历史场面和英雄事迹,这些更易于让儿童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感染力更强。而红色歌曲往往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爱憎分明,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直入人的心底,使人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产生共鸣。如产生于长治黎城县的歌曲《空室清野》,反映了1940年日军对黎城县西井镇人民的烧杀掠抢,表达了作者对日军烧杀掠抢的憎恨以及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与日军抗争的心情。歌词简单易懂,儿童从中能够了解历史,深刻感受到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增强民族情感,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

红色教育作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长治地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因此,长治应该利用好当地有利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红色教育的比较优势,让红色教育成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薄存旭.我们需要怎样的红色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9(10).

[3]万生更,万生新,谭照彦.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党史文苑,2010(09).

[4]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03).

[5]王妓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共郑州党委党校学报,2007(05).

[6]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05).

[7]毛冰漪,赖浩明.论红色资源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03).

红色教育感想例10

    一、长治小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及国家富强的斗争中所积淀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包括物质的红色文化和非物质的红色文化。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事迹、纪念物、纪念碑、标志物等;非物质的红色文化指共产党在革命中所形成的精神、价值、信念等。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作风、乐观积极的态度、为了国家牺牲小我的精神等这些内容在当今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尤其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处于形成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红色文化对加强其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可行性:

    1.长治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长治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又孕育着红色文化的热土,中国共产党领导长治人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这里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八年抗战,长治抗日军民在这里对日军开展了关家垴之战、黄崖洞保卫战、百团大战、沁源围困战等诸多着名的战斗和战役,创造出了地雷战、窑洞战、急袭战、伏击战、围困战、破袭战。这些战役、战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威风,打掉了侵略者的锐气,撑起了上党的一片蓝天。如今闪着红色光辉的旧址和纪念地遍布全市,有武乡县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砖壁、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朱德总司令亲手种下的五星杨、太行太岳烈士陵园,还有武乡关家垴、潞城神头岭等抗日战场遗址、沁源围困战遗址和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旧址等。除此之外,凝结革命历史、反映革命精神的各种文物、歌曲、戏曲等也是极富价值的红色资源。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长治小学生的红色教育奠定了基础。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红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参观革命纪念馆、纪念地;阅读红色文学书籍;听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影片,欣赏革命歌曲;开展红色游戏等。这些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真实生动,不再是一味地说教,而是用体验、娱乐的形式,用符合儿童模仿、直观、具体和无意识等心理特征的方式大大增强他们受教育的效果。这种区别于说教的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灵,更能够加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长治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

    儿童时期的孩子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因此广泛运用多种资源、多种方式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长治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新时期进行德育的独特载体,为青少年德育提供了鲜活材料。

    1.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课堂文化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要结合长治本地红色资源情况制订红色教育校本教材,把它作为德育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真正进入课堂。编写红色教育校本教材首先需要明确小学阶段的红色教育目标,小学生的红色教育目标要具体、实际可行,初步培养儿童对祖国、对党、对人民的情感,培养勤劳、勇敢、认真等优秀品质,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具有集体主义意识,树立初步的理想信念和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等。校本教材通过整合长治地区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文学、红色胜地,编辑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适应小学生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使儿童在了解自己家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结合当今社会或儿童周围的一些人物和事物使他们知道红色精神是一种可贵的有助于社会和谐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学习内容,了解应该继承先辈们哪些精神以及这些精神在今天的意义。

    2.寓教于乐的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为载体,它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精神,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其身心特点。学校可以开展“红色春游”之旅,让儿童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接受一次红色教育。但旅游并不是毫无准备、盲目地使学生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师在红色组织旅游计划之前要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对将要游览的革命纪念地的革命历史和所发生的革命事迹有基本的认识;向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简单的要求使其有目的地参观,通过身临其境的观察和体味,通过珍贵的照片和实物资料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历史,激发其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深刻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如长治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一座全面反映八路军八年抗战史实的革命纪念馆,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八路军将领组雕、八路丰碑、八路碑林、窑洞、半景画馆等一个个革命纪念物无不述说着一幕幕革命的历史,彰显着革命精神的光辉,八路军文化主题公园里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通过这样的红色旅游给儿童提供更多的直观刺激,运用情感的迁移和形象化的语言使儿童加深对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的理解,提高其思想道德教育的自觉性。

    3.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治是革命老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要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渗透,努力营造红色教育氛围,构建红色校园文化。一方面可以把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校园网建设、墙面文化、宣传橱窗等方面,用生动形象的绘画或简短有趣的故事引人入胜,使儿童在生活中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引导和存在;另一方面可以开展红色故事讲诵、革命题材电影观赏和革命歌曲演唱等活动。张兰玲的《浅谈大中小学红色教育的差异性与有效衔接》对河南省大中小学红色教育调查中显示小学生喜欢的红色教育途径有“参观革命旧址或纪念馆、组织红色旅游、观看革命题材电影、举办革命歌曲演唱比赛”等。影视作品具有视听享受的功能,较之阅读静态的红色书籍而言,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因为影视艺术作品中往往触及生动鲜活的历史场面和英雄事迹,这些更易于让儿童了解红色精神的内涵,感染力更强。而红色歌曲往往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朗朗上口、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爱憎分明,这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直入人的心底,使人在情感体验过程中产生共鸣。如产生于长治黎城县的歌曲《空室清野》,反映了1940年日军对黎城县西井镇人民的烧杀掠抢,表达了作者对日军烧杀掠抢的憎恨以及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与日军抗争的心情。歌词简单易懂,儿童从中能够了解历史,深刻感受到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的革命斗志,增强民族情感,受到红色教育的熏陶。

    红色教育作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在长治地区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因此,长治应该利用好当地有利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发挥红色教育的比较优势,让红色教育成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薄存旭。我们需要怎样的红色文化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09(10)。

    [3]万生更,万生新,谭照彦。陕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J]。党史文苑,2010(09)。

    [4]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03)。

    [5]王妓艳,李振东。浅论革命老区高校的红色教育[J]。中国共产党郑州党委党校学报,2007(05)。

    [6]徐艳萍。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05)。

红色教育感想例11

红色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途径和有效形式,具有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真实生动、价值永恒等优势,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从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前进的动力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保障和强大的思想源泉,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教育的含义

红色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红色教育是指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理想信念、历史传统及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红色教育是指教育主体以我国红色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为党、国家和人民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教育客体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

二、红色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红色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1.红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过程中,红色教育的内容是始终贯穿其中的,高校学生在红色教育的指引下,积极宣传红色精神、爱国精神,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爱国力量。在新中国建立和建设时期,高等院校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针,积极倡导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承,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导向,红色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历史的平台。

2.红色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也是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红色教育就是以无数革命先烈坚守理想信念,投身伟大的实践,不屈不挠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感染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帮助大学生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将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实践。

3.红色教育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教育以其形式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弥补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育。在政治课堂上,可以通过直观的文字影响资料,就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一具体事件或人物进行讲授,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思想上也对革命先烈的精神进行渗透。在校外实践中,通过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走革命道路等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在当年革命先烈的艰苦环境中逐渐受到熏陶,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红色教育的开展途径

1.利用当地红色资源优势,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红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特点,将红色资源内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列入到必修课程里,通过图片、影像资料或者直接参观学习可以使大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避免简单说教的授课方式,同时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受到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的感染和熏陶。

另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必修课中适当地穿插红色文化的内容,并且结合《形势与政策》、《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教学科目,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创新授课模式。例如,天津著名的五大道、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都可以列为《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学习内容,让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考察,理解所学课本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也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效果。

2.立足重大节日和事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以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充分利用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雷锋纪念日”、“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万里长征”、“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事件,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例如高校可以把三月作为雷锋月,倡导“学雷锋”发扬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传承雷锋精神。在清明节前后,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继承先烈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革命英烈的崇高精神。利用寒暑假期,开展红色实践以及红色调研、考察活动,为了让大学生更加真实的体验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以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体验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取得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

另外,可以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东方战场》、《长征》、《焦裕禄》等剧目并进行交流讨论,知识竞赛、演讲赛等活动,将历史人物和事件形象化,开展相关红歌比赛、话剧情景剧,或者自主微视频的拍摄,同时在相应节日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活动,使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生动地体验、感知、领悟红色文化,充实精神生活。

3.从党团建设出发,开展红色教育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通过党团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导向是最重要的途径。尤其是十以来,党中央、团中央更是规范了高校学生党员、团员的学习计划和方向。因此,将红色教育在党员建设中开展,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无论是初级还是高级党课团课培训中,将红色文化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或者以思想汇报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作为考核标准。其次,营造红色教育氛围,将红色文化渗透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例如建立t色书架,摆放有关红色文化的书籍供同学们免费阅读;邀请参加过革命的前辈们定期为大学生授课等。最后,建立长期合作的红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基地的育人作用,把大学生入党、入团的宣誓仪式安排到红色基地,并且组织开展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

4.占领网络新阵地,扩大红色教育范围

网络阵地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接触最直接、最多的媒体平台,网络的强大功能决定了它在开展大学生红色教育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运用新媒体网络,引导大学生正确分辨信息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QQ群、app软件等方式推广红色精神。同时,向学生推荐相关官方媒体,例如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等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红色文化网”、“红旗在线”等红色网站,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以大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形式进行学习,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具有教育意义。

在现代社会复杂化,学生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并且通过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能加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重视和推动红色教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