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42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1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钢筋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应用始于19世纪后半叶,后很快在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并在材料、设计方法、制作工艺、施工技术等方面有很大发展。目前,钢筋混凝土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已成为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模板部分。模板施工问题。浇捣过程中模板鼓出、便宜、爆裂甚至坍塌导致胀模; 浇筑好的结构或构件截面尺寸大于设计要求, 或模板刚度不够, 强度不足, 浇捣混凝土时承受不了较大的侧压力作用, 而产生变形;模板安装时没有涂刷脱模剂、没有清理模板表面杂物都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外观缺陷。

2、钢筋部分。一是钢筋材质问题。进入现场的钢筋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有裂纹, 焊接性能不良, 拉伸试验的伸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 易脆断, 钢筋冷弯实验不合格及各种有害元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二是钢筋施工问题。钢筋加工制作差错。钢筋的规格、级别用错; 下料计算或切断、成型错误; 安装后因规格、级别、尺寸不合格, 锚固长度不足, 使构件出现裂缝或坍塌。施工管理混乱, 没有严格的检查制度。操作工不懂钢筋的级别、将钢筋的强度等级搞错; 或工地没有配料单, 操作工责任心不强, 使下料长度失控。钢筋安装差错。 技术交底不明确, 操作工不懂得一般结构知识, 没有按图样要求施工, 或乱改设计造成钢筋安装固定困难; 钢筋安装工艺不当, 固定措施不力或浇筑混凝土工艺不当, 使钢筋在浇捣混凝土时位移; 由于看错图样, 计算错误, 造成配料单错误, 钢筋安装出现差错; 施工操作不负责任,随意踩踏钢筋, 缺乏技术管理、质量检验制度, 管理不善。三是钢筋连接缺陷。受力钢筋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焊接工艺不当、焊接参数不合理; 机械连接套筒质量不合格或施工工艺不当。

3、混凝土部分。一是混凝土材料问题。混凝土材料主要包括胶凝材料、水、骨料3 个部分。如若其中之一存在问题, 必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水泥对其品种、强度等级、包装、出厂日期等不加以严格检查, 必将影响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结构骨料为砂、石等材料形状及表面状态不良, 骨料中含泥量超标同样影响混凝土质量。二是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问题。混凝土施工时要进行配合比控制, 选用恰当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达到最佳的配合比, 若达不到最佳的配合比就会影响混凝土质量。

二、如何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几个要点问题分析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工程所用的钢筋、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所有材料进入现场后,由现场见证人员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检测部门, 做复检实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一般说来,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 浇筑过程后质量控制等。一是浇筑前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 要根据浇筑面积、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浇筑顺序、后浇带或施工缝的位置、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 确保万无一失。二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监理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 监督施工单位及时处理, 同时向领导报告。对不按要求施工的单位, 监理部门应令其立即改正, 或做出停止施工和给予经济处罚的决定。三是施工过程后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注完毕后, 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 使其达到一定的强度, 满足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

三、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分析

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一是外观检查。对于混凝土外表产生的质量问题,可用此法,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二是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振捣方法与结构的施工方法相差过大,则试块就没有代表性;三是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内容有: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的常用手段,其测试结果可作为判断结构安全问题的重要依据。后者称为破损检验,是在非破损检测尚无法确定其承载能力时使用,或对新结构需要分解其受力性能时使用。几种常用较成熟的非破损检测方法和适用范围。

1、回弹法(表面硬度法)。混凝土强度与硬度有密切关系,回弹法是一种测量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回弹仪是用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这种方法受混凝土的表面状况影响较大,如混凝土的碳化情况、干湿状况,甚至粗骨料对表面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测出的强度需要进行校准。我国已制定回弹仪测试混凝土强度的技术标准,使用比较普遍。

2、拔出法(半破损法)。使用拔出仪拉拔埋在混凝土表面层内的锚杆,根据混凝土的拉拔强度,推算混凝土抗压强度。这种方法是直接测定混凝土的力学特性,所以测出的数据较可靠,我国也已制定标准。埋在混凝土表层内的锚杆,可以是预埋的,也可以是后埋的。后埋法使用方便、灵活,但在钻孔、埋入锚杆等作业时,会损伤混凝土;或埋设不当,会影响测值。粗骨料对拔出法的测值也有影响。

3、超声波法(声波法)。用超声波发射仪,从一侧发射一列超声脉冲进入混凝土中,在另一侧接收经过混凝土介质传送的超声脉冲波,同时测定其声速、振幅、频率等参数,判断混凝土的质量。超声波法可以测定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与声速的相关性受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种、骨料粒径、湿度等影响,需要用该种混凝土的试件或取芯样来测定强度与声波的关系。超声波法还可以探测混凝土内部的缺陷、裂缝、灌浆效果、结合面质量等,是目前测缺陷使用最普遍的方法。我国已制定出技术规程。超声波法也可测量板的厚度、表面裂缝的深度等。超声波法与回弹法结合评定混凝土强度,称为超声回弹综合法。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以减少或抵消某些影响因素对单一方法测定强度的误差,从而提高测试精度。这个方法我国也已制定规程,应用较广。

四、结语

在现代建设中, 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普遍, 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以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中搞好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总之, 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 分析其质量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如何控制好其质量是重中之重,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2

1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作用的全面认识

近年来,在工程实践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尤其在施工方面,出现钢筋保护层厚度或大或小的现象,导致混凝土构件或结构质量问题出现较多。因此,为了确保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质量,加强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具体来说,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作用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

1.1粘结锚固性能要求。保证钢筋能与混凝同受力,发挥设计计算所需的强度。为使受力钢筋与握裹层混凝土之间有必要的粘结强度,混凝土应有一定的相对厚度。因此锚固设计中的粘结强度和锚固长度,都是以保护层厚度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为条件。

1.2维护设施耐久性。国内大量工程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厚度直接影响构件的耐久性。根据国内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保护层厚度减小1/4,构件的抗碳化年限就减少约1/2,因此必须保证钢筋在设计年限内不发生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混凝土的高碱性环境使钢筋表面形成稳定的保护膜,使钢筋不受锈蚀。

2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在交通设施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3

随着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不断扩大,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手段的不断完善为建筑施工的控制增加了难点,更为其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建筑已离不开钢筋混凝土构件,这种施工手段和施工措施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的前提基础。随着当前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施工措施和施工手段的主要应用方法。钢筋怎样才能发挥出它固有的力学特性,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与总结的过程,其是一项系统化的施工手段和控制方法。

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是有钢筋和混凝土混合而成的,是按照一定的配合比例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其在构成的过程中是结合当前工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分析和施工的手段。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单纯的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存在着较大的抗压能力,但是其施工中的抗剪力和抗拉强度却不够强,成为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处理因素和手段,是提高其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法。然而两者的弹性模量比较接近,在施工的过程中是利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过程,是结合当前施工中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和管理,利用其化学胶合力、机械咬合力和销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协调统一的进行良好的施工,保证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手段和要求。在结构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承受外力的;是通过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各种抗拉强度进行分析和管理,是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控制的主要主要手段和方式。

二、钢筋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确定

对于受力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的力学效能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果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位置放置错误或者钢筋的保护层过大,轻则降低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重则会发生重大事故。

1. 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已经成了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来分析,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抗压强度,而混凝土只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很低

但两者的弹性模量较接近,还有较好的粘结力,这样既发挥了各自的受力性能,又能很好地协调工作,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

2.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粘结力

在计算时,钢筋混凝土构件是作为一个整体承受着外力。同时,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故只考虑混凝土所承受的受压应力,而拉应力则全部由钢筋来承担。对于受力构件截面设计来讲,受拉的钢筋离受压区越远,其单位面积的钢筋所能承受的外部弯矩也越大,这样钢筋发挥效率也就越高。所以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放置错误或者钢筋保护层过大,轻者降低了梁的承载能力,重者会发生重大事故。

那么,受拉的钢筋是否越靠边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钢筋的主要成份是铁,铁在常温下很容易氧化,更别说在高温或潮湿的环境中。钢筋被包裹在混凝土构件中形成钝化保护膜,不与外界接触相对还比较安全,但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也就是钢筋过分靠近受拉区一侧,一方面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表面的混凝土将逐渐碳化。用不了多久,钢筋外混凝土就失去保护作用,从而导致钢筋锈蚀,断面减小,强度降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失去粘结力,构件整体性受到破坏,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破坏。通常除基础外梁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2.5cm。

3. 在工程实际中,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未按规范要求所导致的质量问题不胜枚举

比较突出的如商品住宅楼工程建设中,楼板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及现浇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交界处主梁的上部负弯矩钢筋保护层偏大的问题。以住宅楼为例,如今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大,尤其是客厅楼板。笔者曾见到过某单位建设的跨度达5.7米的楼板,厚度为15cm,设计是双层双向钢筋网。从结构的力学计算来讲,支座处的负弯矩不比跨中板底正弯矩小多少,但由于施工时施工单位对支座负弯矩钢筋未引起足够重视,结果工程刚竣工还未使用就发现楼板上表面四周墙根处出现了许多裂缝。后经权威检测部门检查测试后发现,支座处负筋的保护层普遍超过规范2~4cm,最大的甚至超过了7cm,使楼板上部的负弯矩钢筋的作用大大降低,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作用,最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经设计同意采取局部加固补强措施,尽管这样还是给施工单位本身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住宅楼开裂原因70%左右是由钢筋保护层位置不正确引起的。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4

咬合桩目前在地铁工程及民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使用较广,咬合桩由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及素混凝土灌注桩组成,间隔排列,相互咬合,钢筋混凝土灌注桩为受力桩,素混凝土灌注桩为止水桩,先施工素混凝土桩,然后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的同时,需破除相邻两侧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桩身混凝土,咬合桩施工关键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桩及素混凝土桩的咬合处的止水效果。

1 工程概况

深圳市时代广场基坑位于南山区西丽留仙大道与丽山路相交的西北侧,场地占地面积约为20000m2,基坑深约16.0~16.4m,周长约614m,面积约17957m2。基坑采用内支撑体系,基坑南侧靠近地铁出口段采用咬合桩+三道支撑的支护形式,咬合桩直径1.2m,间距1m,入基坑底以下6米或嵌入基坑底以下中风化层1米。见图1:

2 施工方案比选

方案一:采用全套管施工法(贝诺特(Benoto)灌注桩施工法),利用摇动装置使钢套管切入土层及在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终凝前切除素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混凝土。该工法特点是素混凝土桩采用超缓凝混凝土,并在至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前施工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桩施工安排要求紧凑连续,缺点是针对该工程咬合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层1米,国产设备入岩较为困难,入岩速度较慢,而进口设备入岩能力较强,但施工成本较高,且市场上进口设备数量较紧张。

方案二: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先施工素混凝土桩,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强度达到1.2~3MPa时,采用旋挖钻机配备的土层短螺旋钻头,环向切割素混凝土桩咬合部分桩身,对于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部分,目前,国产多个型号的旋挖钻机都有入岩能力,比如:徐工XC360型、三一重工SR280R型等。

经过方案比较,确定采用方案二进行施工,方案二优点是施工钢筋混凝土桩是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且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避免在切割素混凝土桩时破坏素混凝土桩咬合处桩身混凝土完整性,影响素混凝土桩止水效果,且旋挖桩机入中风化花岗岩能力有保证,国产钻机可选择型号较多,可有效降低施工成本。

3 施工方案

3.1 施工导墙

为了保证支护桩桩位准确及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咬合厚度,先施工导墙,导墙面层标高比桩顶标高高出0.8~1.0米,导墙宽度4m,厚度0.3m,采用C25混凝土,底配直径14mm二级钢筋网,间距200m×200m。见下图2:

3.2 施工安排

根据旋挖钻机成孔进度安排咬合桩每天施工数量,本工程素混凝土咬合桩要求入强风化即可,成孔容易;而钢筋混凝土咬合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由于有入岩要求,成孔比素混凝土稍慢,素混凝土桩与钢筋混凝土桩隔日施工,间隔时间为一至二天,以保证素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3MPa之间,素混凝土桩一天施工数量约为6~7根,钢筋混凝土桩一天施工数量约5~6根。施工顺序见图3。每一循环先施工A1~A7,然后施工B1~B6。

3.3 成孔

(1)素混凝土桩成孔

素混凝土桩成孔在施工导墙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根据本工程地质条件,素混凝土桩采用静态泥浆护壁成孔作业施工。

(2)钢筋混凝土桩成孔

钢筋混凝土桩成孔有两种方式:

方式一: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采用超缓存凝混凝土,缓凝时间超过48时间,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在相邻素混凝土桩桩身混凝土终凝前进行,利用旋挖机自身动力将钢护筒压下土层及切割咬合部分混凝土,该方法缺点是下钢护筒时对桩身混凝土完整性有一定的影响,且桩较长时,拔钢护筒需另配设备,增加工程成本。

方式二: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在相邻两根素混凝土桩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3MPa后进行,利用旋挖钻机配备的土层短螺旋钻头进行钻进成孔,并控制进尺速度,采用中低速钻进,避免破坏素混凝土桩完整性。

(3)嵌岩段成孔

咬合桩钢筋混凝土桩要求入基底以下中风化花岗岩1米,中风化花岗岩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20MPa,成孔采用旋挖钻机嵌岩筒钻配合嵌岩短螺旋钻头和双底板捞砂钻斗钻进,嵌岩筒钻主要对孔内岩芯的圆周进行松动掏空,嵌岩短螺旋钻头对岩层进一步破碎后,用双底板捞砂钻斗钻进。

3.4 钢筋笼制安

钢筋混凝土咬合桩的钢筋笼制作按传统工艺,由于桩长不长,钢筋笼一次焊接到位,在验孔完后,采用25吨汽车起重机将钢筋笼放入孔内,并将钢筋笼固定到位。

3.5 桩芯混凝土灌注

素混凝土桩桩芯混凝土标号为C15,在成孔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钢筋混凝土桩桩芯混凝土标号为C25,安装钢筋笼后进行混凝土施工。

桩芯混凝土采用导管法灌注,采用水下灌注方法,水下混凝土灌注用导管根据孔深进行配管,采用25吨汽车起重机吊装导管,导管的接长时加垫圈,防止灌注混凝土时出现漏气漏水,影响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灌注混凝土时,边灌注边拔导管,并控制导管的提升速度,保证导管埋置深度在2~6m。

4 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咬合桩施工质量,确保素混凝土桩及钢筋混凝土之间咬合效果,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咬合桩桩位准确性及桩垂直度是保证咬合桩咬合效果的关键,桩位准确性通过施工导墙来控制,桩垂直度通过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进时的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成孔的垂直度。

(2)钢筋混凝土桩成孔必须在素混凝土桩混凝土终凝后,且具有一定强度后进行,强度宜控制在1.2MPa~3MPa之间,强度太高将造成咬合部分混凝土与周边土软硬程度相差太大,影响钻进速度。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5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目前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在施工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通过采用有效的管理控制措施和安装方法来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进行控制,能够及时避免在施工中钢筋加工和混凝土配置中出现差错。钢筋作为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主要受力材料,钢筋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目前施工标准,将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与建筑物使用寿命和安全紧密相关。本文根据多年的工程监理及施工经验,就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等问题进行分析,对钢筋混凝土工程监理的实施过程与质量保证进行了阐述,为工程监理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施工监理的措施

钢筋混凝土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中质量问题是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寿命的关键。钢筋混凝土是当前建筑过程中使用最广的材料之一,是由混凝土和钢筋共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在近些年的住宅建设中它逐步被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所替代,但是,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大量推广与应用,它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要通过监理工作做好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工作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的重点。

后浇带是现浇钢筋砼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一种临时施工缝,是为克服不利因素而设置的。它与通常设置的永久性的伸缩缝、沉降缝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结构完整、立面完整、能更好地发挥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现行各种设计规范、施工规范以及建筑施工手册等,由于出自不同的规范编写组所编写,对后浇带做法有所差异,要求也不尽一致。造成了不同设计院设计出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后浇带,其构造要求,做法也不尽相同。

1、施工材料监理工作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建设工程规模也逐渐增大。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大,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等问题,多方位分析t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制定可实际操作的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措施已是高层建筑不可推卸的职责。高层建筑的施工要点主要有(1)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我们这里所说的强度是混凝土的强度,原因在于高层建筑中混凝土使用量的巨大和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2)要制定严格的养护制度,混凝土的养护是否扎实是混凝土寿命长短的衡量标准之一。

近年来,由于建筑体型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等的综合性,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等特点,使得在高层建筑物中混凝土施工难度增大。

2、浇筑监理

近年来,由于建筑体型复杂化、功能多样化等的综合性,因而相应的结构形式也复杂多样。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等特点,使得在高层建筑物中混凝土施工难度增大。混凝土浇筑是修建混凝土工程时,将混凝土拌和物运到浇筑地点,浇入指定部位,经平仓、振捣和养护等的施工全过程,也称之为将混凝土拌和物运到建筑物的指定部位,经注入、平仓、振捣和养护的施工过程。

(1)尽可能使混凝土一次浇筑到位,避免混凝土堆积或倾斜,对下料斗的出料严格控制,缓缓推动料斗,从而形成带状浇筑。

(2)整层浇筑,避免大块或斜层浇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特别是当新制混凝土不具粘合性时),每层浇筑厚度应予以限制,采用薄层浇筑方法,一般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以免顶层混凝土的重量使底层的空气无法逸出,滞留在内的空气导致混凝土捣实不全,使表面出现缺陷;

(3)尽可能快地灌筑混凝土,但这一速度不能超过震捣施工方法和设备允许的限度,一般混凝土浇筑速在,15m3/h左右,灌筑与振捣的速度应协调、均衡,保证施工速度的加快。

三、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目前,钢筋混凝土是我国主要的结构材料,在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是影响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监理工程师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监理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工程质量。

1.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产生原因

(1)结构表面损伤,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模板表面未涂隔离剂,表面未清理干净,沾有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平,翘曲变形;振捣不良,边角处未振实;拆模时间过早,混凝土强度不够;强撬硬别,损坏棱角等。

(2)麻面、蜂窝、露筋、孔洞,内部不密实。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设计和材料的影响,使得各个模板之间的拼接不够完整,出现了严重的拼接缝。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振捣不密实、漏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当或现场计量有误;底模未放垫块,或垫块脱落,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拆模时撬坏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混凝土节点处,由于钢筋密集,混凝土的石子粒径过大,浇筑困难,振捣不仔细等。

(3)在梁、板、墙、柱等结构接缝处和施工接缝处产生烂根、烂脖、烂肚。产生原因:施工缝的位置留的不当,不好振捣;模板安装完毕后,处理不当,形成冷缝;接缝处模板拼缝不严、跑浆等。

2.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

在监理过程中,经常要对出现问题的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检测判断。钢筋混凝土质量检测可分成三类。一是外观检查。如尺寸偏差、蜂窝麻面、表面损伤、缺棱掉角、裂缝、冻害等;二是预留试块检测。这种方法有一定的误差,如预留试块的取样不当,试块与结构没有同条件养护;三是在结构本体上进行检测。以下是几种较成熟的常用非破损检测方法:

混凝土强度与硬度有密切关系,回弹仪是用冲击动能测量回弹锤撞击混凝土表面后的回弹量,确定混凝土表面硬度,用试验方法建立表面硬度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曲线,从而推断混凝土的强度值。

四、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作为主要的施工原材料,其在施工中极容易产生质量问题,所以在施工中需要从选材、设计到施工各个方面进行完整的监理工作,监理工作人员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对各种问题的发生能够做到是及时的处理,最大限度的杜绝和避免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产生。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6

随着城市建设的步法加快,建筑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民用和工业建筑多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和混凝土在建筑中占绝对地位。在我国的大部分建筑中,特别是在民用建筑中,绝大部分结构都是采用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材料结构体系,因此,混凝土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建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而言,钢筋保护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护层厚度若合适的话,就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不仅可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粘结性、耐火性以及耐久性,还可以发挥钢筋的力学性能,保证构件的承载能力。但是,大部分工程检查数据表明,我国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并对提高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做出几点建议,以期引起有关方面和重视。

1、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重要性

1.1国家施工验收标准的重要性

我国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将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作为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标准明确规定了对验收程序、方法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值及合格率,目前,各地质量监督站也把对钢筋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验收的重要内容,对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1.2在力学角方面的重要性

通常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主要考虑的是钢筋的受拉应力和混凝土的受压应力。但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从而保证计算截面的有效高度,若过大则会降低单位面积钢筋的承载力,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

1.3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的重要性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是保证混凝土与受力钢筋之间可靠和有效粘结锚固的主要因素之一。若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较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脱落,直接会使握裹力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将会失去保护作用而致使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1.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钢筋在设计规定使用年限内不会造成危及结构安全的锈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强度等级,对于不同结构构件规定了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在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偏小及混凝土不密实、裂缝、混凝土碳化以及钢筋的电化学反应等因素就会加速大气的腐蚀,导致钢筋氧化锈蚀,从而对建筑的使用年限就会大大折扣。

2、规范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具体要求

国标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强制性条文中明确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1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及验收方法,都做了明确的说明,并对检验的允许偏差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一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方法的进步,钢筋保护层的无损检测已在工程监督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质量监督站把对钢筋混凝土保护层的检测作为工程主体质量验收前抽检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不合理

设计不合理,局部钢筋及桥面板中线管累计厚度超过板厚,梁柱节点处主次梁钢筋直径较大,纵横向钢筋之间相互阻碍,从而会使保护层厚度超差。钢筋保护层偏差大的部分常出现在板的负弯矩筋处,此处钢筋在设计中,如果采用直径细、刚度小的Ⅰ级钢筋,则较易被踩弯。

3.2 所采用的垫块形式繁多

目前在施工中,板筋主要采用放置水泥砂浆(混凝土)垫块和钢筋马凳,墙、柱主要使用砂浆垫块和塑料垫块,或在主钢筋上焊接短钢筋的方法,梁主要使用的是砂浆垫块,这些垫块(除塑料垫块)和短钢筋通常都是在工地现场制作或是利用工地上的废钢筋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工人可自行掌握随意性较大,从而导致制作出的垫块,在尺寸、规格、强度以及厚度等方面种类多、差异大。近年来,塑料垫块也较广泛的运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塑料垫块虽然是工厂化生产,尺寸比较统一,然而,由于各地对垫块的形式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塑料垫块的普遍性和通用性不强。

各种材料的垫块都有一些自身不利的因素。砂浆(混凝土)垫块在施工过程中较易破碎、移位;采用焊接钢筋来确定保护层厚度,这种方法对确保保护层厚度比较有效,但是却忽视了作为垫块的短钢筋在拆模后直接外露,很容易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锈蚀,其生锈膨胀所产生的压力会加速保护层混凝土产生裂缝,使受力钢筋的锈蚀提前开始并加快发展;塑料垫块与混凝土粘结性较差,时间过长会出现脆裂现象。

3.3 施工操作中随意性大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设置标准,随意旋转垫块的位置,从而造成混凝土构件中有的部位多,有的部位少。垫块的间距小时 400~800mm 放置一个,间距大时 1500~1800mm 才放置一个,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工人对垫块不够的重视,在行走和浇注混凝土时,由于工人操作的不仔细会使垫块受到损坏或移位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由于振捣器的碰撞或者在整改钢筋时使垫块受到损坏或移位,对损坏的垫块并不及时进行更换。

3.4 质量管理不严格

对垫块的强度和厚度无具体的检验指标,质量责任不明确或者不落实,检查验收时不合格或者相关工种互不检查。如制作工人对垫块质量在意识上不够重视,导致垫块强度难以保证;有些工人不了解垫块的厚度和摆放方法,专业检查和隐蔽工程验收时常忽略垫块及其安装质量,混凝土工人只管浇注,不管垫块是否合格。这些在混凝土浇注后便很难发现,有些己经在浇注过程中已经移位获脱落,但却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4、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措施

4.1 严格执行设计规范

设计上对于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应将使用环境、混凝土的抗碳能力以及构件类型等因素考虑进来,并满足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时间应大于结构的预期耐久年限。设计单位要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进行科学计算,认真审核检查,并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单位经常沟通,要与施工单位和相关科研单位配合,研制新型的垫块。

4.2 技术管理人员高度重视钢筋保护层控制问题

施工技术交底时,一定要详细、准确,指导施工人员如何控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包括保护层垫块的放置位置和质量要求等。在浇筑混凝土前,施工人员和监理应对保护层厚度以及模板等进行全面的检测,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拆模后施工人员和监理要依照规范要求对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对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要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处理。

4.3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监理制度是我国现行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制度。在一定的工程领域、一定地区具有强制性,其采用巡视、平行、旁站的管理方式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全过程,甚至包括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竣工后的保修,对工程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社会管理作用。要求其上岗人员必须具备监理规范规定的资质和相应技术以及管理水平。对于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等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部位,一定制定详尽监理细则并实施,加强工程进度报验制度。

4.4 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

政府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代表政府对工程质质量实行强制性监督管理,主要是对工程参建单位的主体质量行为进行监督。使其符合《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对于重点工程、重点站位的实体质量进行现场检查,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对于混凝土保护层质量控制等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部位,则需制定监督计划,进行监督交底,重点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控制方式方法及过程控制、施工管理质量。并及时责令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对于主体结构检测报告中出现的混凝土保护层超过规范规定工程,一律不同意验收,并监督其整改质量,按相应规定对责任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避免类似质量问题再一次发生,促进地区性工程质量整体提高。

5、结语

钢筋保护层厚度超差,会对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存在着工程隐患,若不重视它所产生的危害是难以修复的,从始至终的施工质量控制,才能使工程施工技术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钢筋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的问题中,楼板的开裂、板底部露筋、泛锈等就是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小而引起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施工操作人员的管理,使其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厚度对工程结构的重要性。施工企业也要认真对待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并特别关注负弯矩钢筋的保护层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构件的正常工作状态,提高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参考文献:

[1]赵双华. 有关钢筋保护层厚度作用和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09)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7

【中图分类号】 TU75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3-024-02

钻孔灌注桩是民用和工业建筑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分析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必要的防范是保证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确保基础工程安全的重要措施。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上浮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多则上浮几十厘米甚至过米,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本文结合实际,简要分析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几种质量问题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1钢筋笼上浮的原因

1.1浮力。钢筋笼在泥浆和混凝土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泥浆及混凝土比重、含砂率有关,但浮力并不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原因。

1.2摩擦力。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上升的混凝土对钢筋笼的粘附力(摩擦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一个因素,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流动性(和易性)及灌注时的温度、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和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等。

1.2.1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流动性(坍落度)和摩擦力的关系。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坍落度)与钢筋笼的上浮力(摩擦力)成反比,特别是首批灌注的混凝土始终处于后灌混凝土之顶层,应从灌注开始至灌注完成始终保持必要的塑性和流动性,否则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小摩阻力增大而粘附于钢筋笼上致使钢筋笼上浮,因此要求混凝土拌合物要有足够的流动性和初凝时间,保证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时间。而影响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流动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点:⑴气温:气温越高,混凝土凝结时间越快;⑵水泥品种:掺有混合料的水泥凝结时间较长,例如矿渣水泥较同标号普通水泥凝结时间长,低标号水泥较高标号水泥凝结时间长;⑶混凝土的标号:其它条件相同时,混凝土凝结时间随着标号的提高而缩短;⑷混凝土的水灰比:随着水灰比的增高而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⑸混凝土坍落度:一般混凝土坍落度增加,凝结时间可以延长;⑹外加剂:掺入少量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

1.2.2钻孔桩混凝土灌注时间的温度和总的灌注时间与摩擦力的关系。灌注桩全部混凝土灌注完成及提升并拆除导管所耗总的时间越长,灌注混凝土时温度越高,导致钢筋笼上升的摩阻力就越大,因为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降低率与时间、温度成正比,与拌合物原有坍落度的大小成反比,特别是在混凝土灌注的中、后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与钢筋笼的摩阻力大为增加。当钻孔灌注桩直径较大,桩身较长,所需灌注时间较长时,或混凝土拌和机与灌注地点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时,灌注温度较高时,配制混凝土混合物须增加其坍落度或掺入缓凝剂。

1.2.3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与摩擦力的关系。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底面以后,混凝土面到导管底口的距离即为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口以上的混凝土上升时间与钢筋笼间的摩阻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上升力。而在导管底口以下部分的混凝土对钢筋笼的握裹力将抵消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上升力,这部分力有利于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另外,在钢筋笼骨架主筋外侧设置的控制保护层厚度的部件,如于主筋上设置的“耳环”、绑扎在主筋上的预制混凝土方垫块,及较长的钻孔桩的钢筋骨架采用多节骨架焊接而成的主筋搭接焊头,也都使砼与钢筋笼的摩阻力增大。

1.3顶托力。顶托力主要来自混凝土从漏斗向下灌注时的位能而产生的冲击力,混凝土从导管底口流出来向上升起时,向下的冲击力转变为向上的顶托力。顶托力是导致钢筋笼上浮的主要因素,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的大小与混凝土灌注时的位能、灌注速度、首批混凝土的流动性、及表面标高、导管底口标高、钢筋笼底端标高等因素有关。

1.3.1混凝土在钢筋笼中上翻速度的影响。在钻孔桩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将会使向上的顶托力增大,造成钢筋笼被顶托上升。造成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漏斗高度过高,导致混凝土的位能过大,加快了混凝土下落速度;⑵井底清孔不彻底,尚有少量沉淀物被首批灌注的混凝土置换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过大,混凝土流出导管底时流速过快;⑶刚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往往导管埋置较浅,或混凝土下落时导管提升过猛,使混凝土灌注速度过快。

1.3.2导管底标高、混凝土表面标高、钢筋笼底端标高间的影响。当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端下面,混凝土从钢筋笼下口往上翻升,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顶托后很容易上浮。反之,导管底口在钢筋笼底端上面,混凝土从钢筋笼底端上部往上翻升,钢筋笼受混凝土的握裹力作用,钢筋笼上浮现象一般情况下不太明显。

1.3.3其他原因。钻孔弯曲或倾斜,两节钢筋笼连接不竖直,导管法兰盘钢筋骨架,钢筋笼的直径大小和箍筋间距对钢筋笼均能导致钢筋笼上浮,但这些不是主要原因。

2预防钢筋笼上浮的具体措施

2.1要保证安装在砼灌注桩中钢筋笼位置的准确。

2.1.1桩基定位要准确。在打桩施工前,首先要进行桩基位置的定位,桩位的准确是保证桩基及钢筋笼子位置准确的前提条件,这里就涉及到工程施工中桩基的定位的问题,施工员的工作不仅要把桩基的位置找准,而且还要做好保护桩的工作,以备桩基施工钢筋定位等后期使用。一般施工现场都要出入一些大型工程车辆,一不注意就将事先布置好的保护桩碾压破坏掉,因此在做保护桩的时候,考虑的是不仅能方便恢复桩位点,而且还要尽量避免做好的保护桩遭到破坏。

2.1.2护筒的质量、规格要满足施工的要求。钻孔使用的护筒要圆而且制作护筒的钢板不能小于8毫米(冲击钻施工时用的护筒的钢板不能小于12毫米),护筒的直径应比桩基的直径大约200~300毫米左右即可(冲击钻施工时护筒的直径要比上述值适当大些),埋设护筒时使其中心与桩位的中心重合,(规范中规定误差不能超过50毫米,实际操作中要控制在20毫米内),因为护筒是保证钢筋笼位置准确的第一个屏障,钢筋笼子要通过护筒安装进桩基钻孔内。另外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尽量用不易渗水的粘土或煤矸石粉沫等回填,并要夯打结实。防止钻孔施工时外溢的泥浆渗过护筒周围的回填土,从而使护筒的位置倾斜或者发生位置改变。

2.1.3做到钻杆中心和桩位中心重合。埋好护筒后开始稳螺旋钻机,钻机的基础平台要平整和结实,稳钻机时最重要的是保证钻杆的中心和桩位的中心要重合,并且要保证钻机的竖直,使钻机的磨盘中心和桩位的中心重合为止(通过吊线坠检查两者误差不宜超过10毫米);冲击钻是使其钢丝绳中心和桩位的中心重合,经校和无误后才能制备泥浆准备钻孔。在钻孔的过程,通过保护桩恢复桩位中心,在钻孔时,要经常检查、校和钻杆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

2.1.4壁杆与吊线坠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钢筋笼子的位置准确性。为了保证安装后的钢筋笼能在钻孔灌注桩的中心位置,通常在安装钢筋笼之前,用长6m~8m,直径50~80mm的钢管在一端焊接上“n”型的挂钩,制作4个壁杆,均匀挂在护筒的四周后,才能开始安装钢筋笼子。在护筒的周围均匀安装4个壁杆的目的是能使钢筋笼在壁杆的挤靠下,在钻孔内保持垂直,同时也能有效防止钢筋笼嵌入孔壁的泥里,设计上在钢筋笼周围上焊接几个长几十厘米长的“]”型的钢筋来做混凝土的保护层几乎是没有用的,经过实践检验,壁杆的作用基本上能控制住钢筋笼的位置,使其不会有产生太大的偏差,使钢筋笼子的位置基本上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 精确的控制还要用吊线坠来实现,在安装完钢筋笼后,通过保护桩恢复桩位的中心点,然后抽孔内的泥浆,直到漏出钢筋笼的顶面,在钢筋笼的顶端挂“十”字线,用线坠来校和钢筋笼上挂的“十”字线中心与桩位的中心是否重合,否则用大锤、钢管敲打、撬动钢筋笼的吊筋使其中心与桩位的中心重合为止。但当钢筋笼的顶面至泥浆的上面距离较大时(例如超过2.0米时),抽泥浆的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塌方,因此用吊线坠的方法就不再适用。那么处理方法就是在钻孔之前尽量使桩基位置的标高降低,来减少桩基副孔的高度。

2.2在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相应地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将钢筋笼的主筋下部各加长3~4m,延长至孔底,并将加长钢筋末端弯起或加工成圈状,加强混凝土灌注初期对钢筋笼下部的握裹力。在钢筋笼顶部用钢筋或钢管将上部主筋与钻台架连接顶牢,或将钢筋笼顶部固定在钢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2.3在清孔和混凝土灌注之前把泥浆的比重控制在1.5~2.0之间,要求作泥浆用的粘土塑性指数不小于15。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落入孔中,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加大泥浆比重。泥浆比重过大,孔中液体对钢筋笼浮力增大,而且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厚的浮浆,使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探测不准确,并在混凝土上升时,浮浆会裹着钢筋笼上升。

2.4混凝土配制时严格控制其流动性(坍落度)和初凝时间,适当加大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采用0.5~0.6,保证混凝土的坍落度达到18~22cm之间,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灌注前严格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等,如不符合要求进行第二次拌和,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灌入孔内。尽量缩短混凝土总的灌注时间,防止顶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其流动性变小,必要时使用缓凝剂,

2.5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合理计算确定首批混凝土数量和漏斗的高度。要求导管底口埋入首批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在灌注¢1.5m桩时保证有2.7m3的蓄料斗;灌注¢1.2m桩时保证有2.0m3的蓄料斗,及采取下料后导管回插10cm的方法来保证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流出导管底口时流速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不断进行,每斗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尽量缩短,严格限制拆除导管所耗时间,一般不超过去时15s,灌注中途不得停工。

2.6当钻孔内混凝土顶面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是比较容易产生钢筋笼上浮的阶段,为防止钢筋笼被混凝土顶托上升,除保证首层混凝土进入钢筋笼时有足够的流动性外,采取以下措施:

2.6.1当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底面时,应保证导管有较大的埋深,使导管底口与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并放慢混凝土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以降低混凝土从导管底口出来后向上翻升时钢筋笼所受到的顶托力。

2.6.2当孔内混凝土面进入钢筋笼3~4cm时,提升导管,并保证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深在1.5m以上,钢筋笼被该段非流动混凝土压持住(混凝土对钢筋笼骨架的握裹力)。在继续灌注混凝土时,随着混凝土面的上升,导管底口以下钢筋笼受到混凝土的握裹力也随之增大。一般情况下,有了这段安全埋置距离,钢筋笼便不会上浮。

2.6.3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用测绳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标高并做好记录。据此确定导管已埋深多少,及时提升并拆除导管,控制混凝土灌注速度,以控制混凝土向上翻升速度,减少其对钢筋笼的携带能力。考虑到灌注中后期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与钢筋笼及导管壁的摩阻力大为增加,应严格控制导管与钢筋笼在混凝土中的公共埋深,一般不少于2m。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如导管的法兰盘卡挂钢筋笼,可转动导管,使其脱开钢筋笼后,移到钻孔中心。

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时,非全配筋钢筋笼是很容易上浮的,进而导致桩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在正确分析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的受力状态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造成钢筋上浮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操作不当,混凝土品质差以及地层条件不利等方面。在混凝土灌注过程,压住钢筋笼的活动压杆对控制钢筋上浮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焊接了“笼头形”距离调节段,能够根据混凝土标高的要求灵活调节钢管的安装位置,继续固定钢筋笼。此外,还应合理控制钢筋笼和导管的共同埋深,混凝土上返速度、导管提升速度以及泥浆密度等。在今后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建议深入研究钢筋笼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与孔内流体的动态耦合作用机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钢筋笼上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8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常出现一些质量通病,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等,这些质量通病如不能根除,将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结合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谈谈如何从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3方面对钢筋混凝土工程进行质量控制。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一)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对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关键部位检查。配置混凝土时,认真优选配合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

(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1.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2.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3.检查振捣情况,不宜多振、少振、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混凝土在初凝后,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原已凝结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出现施工缝。4.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min,终凝时间为12h。5.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一般振捣时间愈长,力量愈大,混凝土愈密实,质量愈好;但对于流通性大的混凝土,要防止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振捣时间应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6. 对梁柱节点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要严格检查区分,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注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部位中。

(三)养护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养护一般采用草帘或麻袋覆盖,并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具体的养护期要视水泥品种和气温而定。养护期在最初三天内白天每隔2小时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以后每昼夜至少浇水四次;干燥和阴雨天气要适当增减。

二、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一)钢筋连接

1.绑扎连接。采用绑扎连接时,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在绑扎接头处要加密箍筋,可以使钢筋骨架在受力过程中增加约束,从而增加钢筋的握裹力,保证钢筋在接头处的强度。2. 焊接连接。焊接是受力钢筋之间通过熔融金属直接传力,热轧钢筋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可采用点焊,对于闪光对焊,钢筋对焊完毕,应对接头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3.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通过连贯于两根钢筋之间的套筒来实现力的传递,是间接传力的一种形式。钢筋与套筒间的传力则通过挤压变形的咬合、螺纹之间的锲合、灌注高强胶凝材料的结合等形式实现。

(二)钢筋绑扎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20-22号铁丝绑扎,绑扎不仅要牢固可靠,而且铁丝长度要适宜。 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 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4.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主梁与圈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上,圈梁钢筋在下,绑扎时切不可放错位置。

(三)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

1.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搭接接头,不宜设置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2.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宜为100mm。3.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构件宽度内,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在绑扎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50%。4.钢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采用绑扎连接时,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规定;受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可取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的0.7倍。

三、模板工程质量控制

1.模板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使支撑牢靠,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积,保证在混凝土作用下不发生下沉;对湿陷性黄土,必须有防水措施。2.必须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准确,组装前应将模板土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要符合规范规定。侧模支撑要牢靠,木模板下口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防侧模炸模。3.柱子支模前,应先在底部弹出通线,将柱子位置兜方,找中;柱模如用木料制作,拼缝应刨光拼严;门子板应根据柱宽采用适当厚度,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漏浆,不炸模,不产生外鼓。成排柱子支模前,应先立端柱模,校正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线,再立中间各根柱模,柱距不大时,相互间应用剪力撑及水平撑搭牢;柱距较大时,各柱单独拉四面斜撑,保证柱子位置准确。4.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用分段分层支模的方法,上下层支柱要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多层支架支模的方法,这时支架的模垫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5.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两片模板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墙根按墙厚度应先灌注15-20cm高导墙作根部模板支撑,模板上口应用扁钢封口。拼装时,钢模块上端边肋要加工两个缺口,将两块模板的缺口对齐,板条放入缺口内,用U形卡卡紧。6.为便于拆模、防止粘浆,应对拼装后的模板涂隔离剂。拆模前必须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应有强度;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先拆侧模并检查有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在确认无此缺陷后,方可拆模。

四、结束语

影响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从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3方面严加控制,就可以减少或避免一些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建筑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大型建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大型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基于此,要提高大型建筑施工的质量,则必须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而目前,大型建筑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且结构裂缝是其常见的质量问题。因此,对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发生机制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探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发生机制

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长度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设置防震缝或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长度,且不设置任何形式永久缝的混凝土结构。对于大型建筑工程而言,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又结构裂缝一直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因此,对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发生机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文献资料研究表明,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种类主要包括结构受力裂缝、化学反应胀裂、塑态裂缝以及变形约束裂缝这四种。其中,变形约束裂缝又被称之为温度与收缩裂缝,它是其最为常见的裂缝。又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本文只对温度与收缩裂缝的发生机制进行具体分析。其发生机制概括如下: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变化,混凝土会出现体积变形的变化,并在变形的过程中因受到一定的抑制或约束的作用而导致应力的产生;若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的强度,则会导致裂缝产生;另一方面,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因受到基础以及混凝土内部钢筋的约束而导致拉应力产生;若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的强度,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二、控制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发生的方法

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换言之,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结构裂缝的质量问题。因此,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控制结构裂缝的发生。由上文所述结构裂缝发生机制,本文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共总结出以下几点控制方法:

(一)设计阶段的控制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施工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因此,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要尽可能地避免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裂缝的发生,则应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进一步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首先,在钢筋配置方面,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循“小直径”和“小间距”的原则来对受力钢筋进行优化;同时,水平钢筋的间距不能超过150mm。其次,在水泥的选择方面,最好选择干缩性小、中或低水热化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为了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和流动性,施工人应将适量的粉煤灰和外加剂(如,缓凝剂和高效减水剂等)添加到混凝土中。

(二)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一般而言,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应从施工前、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结束这三个阶段着手。首先,在施工前阶段,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各个工种的技术人员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合理地对人员进行设置,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同时,施工人员还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留置试件,以此来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完成。

其次,在施工过程阶段,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应对钢筋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抗裂的能力;二是,施工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施工方案进行;三是,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操作规范来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以混凝土坍落度为参考来把握好振捣的时间;等等。

最后,在施工结束阶段,建筑企业或施工单位在做好竣工检验工作的同时,还应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由于在浇筑完成之后,其表面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凝固。若是在低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则应做好混凝土保温养护工作。同时,在混凝土终凝之后,还应及时对其进行养护,尤其是要注重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应大于14天。若混凝土养护的时间少于14天,则因其强度增长缓慢而导致收缩率比例增大,从而对整个钢筋混凝土超长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施工管理控制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10

钢筋是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严格遵照施工验收规范,加强钢筋工程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施工质量控制,避免常出现的几点问题,是确保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安全的重要保证。然而在工地混凝土施工现场,由于各种原因,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849号《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局部修订的条文及条文说明有关规定,结合混凝土施工现场实际经验,对钢筋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几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1 钢筋进场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进场检验属于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中经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1 送检钢筋与施工现场使用钢筋不符,取样不真实。

对此类问题,施工人员应严格做到从施工现场取样送检钢筋,监理见证送样,并做好相关记录,确保施工中钢筋与送检钢筋相符。

1.2 钢筋进货渠道混乱,供货单与现场施工用钢筋不相符。

遇此情况,工地相关人员应做好每批钢筋进场时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和供货单数量、质量是否与现场进货钢筋一致,并做好记录。

1.3 工地部分施工人员不熟悉抗震设防要求,漏检钢筋强度实测值复验项目。

每批次钢筋进场应按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抽样作力学性能检验。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抽样检验的结果,并作为材料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判断依据。按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复验强度实测值:即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的比值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不应大于1.30;钢筋的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2 钢筋连接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式,接头面积百分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做到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接头不宜设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加密区;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

2.1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足的情况,对于钢筋连接中出现长度不足的质量问题,如采取返工困难或损失较大时,也可采取增设1-2根补强短钢筋,直径略小于原主筋,长度为35d的两倍。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箍筋未按要求配置等问题。

2.2 梁、柱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缺漏箍筋,对于钢筋施工现场出现此情况,可采用开口式接箍或焊接箍筋补足。

3 梁、柱节点部位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钢筋工程梁、柱节点部位,由于纵横方向受力钢筋交叉,箍筋密集,混凝土下料振捣和钢筋绑扎安装都比较困难,极易形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薄弱环节,在施工中应作为关键部分、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3.1 梁内纵向钢筋绑扎接头,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设置在梁端箍筋加密区外受力较小处,并分开在柱两边设置,以减少接头面积百分率。

3.2 梁、柱构件核心区可采用开口焊接钢箍,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及混凝土浇灌时,监理人员要做好旁站记录,施工中发现偏位等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 钢筋保护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

4.1 在钢筋工程施工现场中,施工人员往往忽视了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使钢筋保护层达不到规范要求。出现梁、板底筋漏放或少放垫块,要求梁、板钢筋布置好后,施工人员应认真做好实测实量记录,监理人员做好旁站工作,发现偏差及时督促施工人员纠正。钢筋加工时,要认真复核检查梁、柱箍筋内净尺寸,并作好实测实量检查记录。

4.2 梁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位置对结构承载力有重要影响,在钢筋安装检验批验收时,应单独检查验收保护层合格点率,确保达到90%以上,不能按一般项目合格点率80%控制。

在混凝土结构钢筋施工中有关人员应掌握好宽严尺度,执行规范、标准要求,充分体现规范的严密性。对常出现的问题做好预防控制,认真处理,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例11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 A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是当前房屋建筑工程最常见的一种建筑结构,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结合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特点,合理设计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一、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1、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原理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主要是指由钢筋材料和混凝同组成的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承担着房屋建筑的大部分重力,因此其建筑结构设计对于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混凝土的结构抗压能力较好,钢筋的延展性较,钢筋混泥土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强度。另外,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1],工程施工成本较低,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化建筑工程中。

2、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特点

虽然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较强,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断面等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融入钢筋材料,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拉性能,对于保障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1、持久性

在设计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时,要坚持持久性的原则,做好对钢筋混凝土的防护措施,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腐蚀能力,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最大程度地延长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实用性

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要注意实用性的原则,严格控制房屋建筑结构的断裂和变形情况,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优势,优化房屋建筑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设计,改进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

3、安全性

安全性是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房屋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支座沉降、温度变化以及承受负载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在强烈撞击、地震或者爆炸情况下,也要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经济损失。

三、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

1、设计合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

由于各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不同,因此在设计不同地区的房屋混凝土建筑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设计人员首先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和人们的风俗习惯,满足当地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工程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例如,我国北方很多城市的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都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的设计形式,这种设计形式不仅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和结构强度,其占地空间较小、施工方便、施工成本较低。

2、科学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城市的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各个地区的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开始蓬勃发展,和占地面积同样的地层或者多层建筑相比,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利用率更高,能够有效地节约城市资源,受到广大建筑企业的青睐。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竖向高度较高,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要科学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提高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承载能力,结合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如果当地的土质性能较好,可以在满足建筑结构强度要求的基础上,减少使用剪力墙,最大程度地节约施工成本。

3、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科学选定建筑工程的建设位置,充分考虑到房屋建筑工程周围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情况,规范布置建筑工程的平面结构,构建完善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过程中,首先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平面设计要尽量遵循对称、简单的规则,减少建筑结构的偏心。其次,将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进行重合。再次,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边缘位置不能设置重量较大的跨间,尽可能将跨间设置在接近建筑结构刚度中心的位置[2]。最后,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尽量使用轻质材料设计围护结构,避免设计大悬挑的建筑结构。

4、合理使用加固方法

(1)预应力加固法

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可以采用预应力加固法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应力加固法可以改变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卸载和内力分布,消除建筑结构应变应力的滞后问题,可以应用在高应变、高应力条件下或者大跨度和重型结构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

(2)碳纤维加固法

碳纤维是一种抗拉性极强的环氧树脂胶黏剂[3],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某些重点重点加入碳纤维,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拉能力,提高房屋建筑的强度,并且碳纤维加固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日常维护,因为这种材料很容易引发火灾,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只有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某些特殊部位才会使用这种加固方法。

结束语:

房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改善了传统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很多缺点,有效地提高了房屋建筑的抗拉能力、抗压能力和结构强度,因此一个稳定、科学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对于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