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1 09:14:57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1

就当前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食品行业还没有对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清晰的划分与界定,食品生产企业或者将产品定位为保健食品,或者将产品划定在普通食品之属。这和国际上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道路有所偏离,而且我国的中药营养文化绵延数千年,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此种情况下的营养健康食品现状无法满足我国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

1改革开放对以来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现状

为了分析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以及未来市场,首先要了解我国当前的营养健康食品与市场现状。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得到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受到国际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影响,我国食品工业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发展速度。而且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20世纪80年代,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主要是啤酒、饮料等,到了21世纪初期,饮料行业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划分为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等不同的种类,同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的食品行业还包括速食行业、调味品。

很显然,不同食品行业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从当前食品行业特点来看,与国际各国相比,我国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呈上升趋势,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的继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健康食品会逐渐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新秀。目前,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正逐渐转好,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现状的出现,主要由营养健康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决定。

2我国发展营养健康食品的必要性

2.1国际市场发展的影响日本在20世纪末期,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出现了许多虚假广告以及虚假产品,对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对消费群体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扭曲了消费者对营养健康食品的看法。为此,日本相关部门采取了相应的规范化措施:其一,对营养健康食品建立也严格的审核体制,对所有的营养健康食品进行检测与审查,直至2005年初,通过日本营养健康食品审核通过的种类共有470多个。这一举措,重新树立了营养健康食品在日本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改善了其对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观念,促进了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其二,简化审核制度,采用标签与行业协会结合的方式。主要表现在:①要求营养健康食品的材料高质量,即采用功能与成分接近天然以及有机的食材,保证产品安全;②严肃打击过渡包装、虚假宣传,以降低产品的营销成本。自营养健康食品的概念替代原来的保健食品以来,不仅包装上更加简单,销售额也提高到原来的四倍多。

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初期,我国消费者认为所谓营养健康食品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与认可才会出现在市场上,于是对营养健康食品产生了过高的期望,感觉其应和药物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能无病防病、有病治病,在加上生产企业的过渡宣传与推销,造成了严重的市场混乱,一度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打击很低的现象。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处于缓慢阶段。为此,我国也开始思考是否对营养健康食品设立专门的食品检测和审核制度,恢复和发展营养健康食品市场。

2.2医疗费用高速增长的思考从医疗上来看,主要的消费包括治已病与治未病两种。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医疗总费用是145亿元左右,到了2007就猛增为10966亿元,增长了近76倍之多,人均也达到了844元。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居民医疗支出占到人均总消费的约55%。可以说,医疗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一项主要消费,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此处提到的治未病与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病等有所差别,这里主要是指人们对身体疾病的预防。无病防病已经成为维护我国乃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显然,预防能够使人们对治病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而且效果较为显著。若不能及时做到防病这一措施,医疗费用必然只增不减,从预防的角度考虑,营养健康食品的发展迫不及待。

2.3食物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食品生产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养殖方式、食物种类以及土壤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食物的组成成分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据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测定的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1963年降低了很多:菠菜降低了79%,油菜、茼蒿降低了60%,白菜降低了49%等。

另外,在进行食品的加工中,添加的一些酸、碱、氧等物质,加热以及生产设备等都会造成营养成本的破坏或者降低。食品的精加工会对食物造成更大的损坏。比如,精面粉中的核黄素要比全麦面粉中的低80%左右,烟酸降低75%左右,硫胺素降低60%左右,叶酸降低40%左右,锌与铁分别降低了70%与64%左右。总而言之,当前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比以前降低了很多,且整体含量不平衡。如此以来,对于每个居民而言,几乎已经无法实现饮食搭配的营养均衡。

3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市场分析

3.1人们健康意识增强,逐渐促进营养健康食品消费市场有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居民中80%以上具有相应的营养知识;75%的家庭平时比较关注家庭成员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大于30%的居民有已经的营养健康食品消费经历。2010年我国城市化人口已经超出了45%,人口城市化在改变居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开始逐渐带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发展。

3.2亚健康人群呈增加趋势,促进市场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从提倡饮食中摄入的钙的含量还不足人体摄入标准的一半,有5.8亿居民处于缺乏维生素A的边缘,约2亿居民患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还有1.6亿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我国新生儿体重偏低的占到总数的15%左右,6岁以下的儿童有发育迟缓现象的占到总数的30%左右;2亿人体重超标,其中30%处于肥胖状态,高血压居民数约1.5亿,高血脂居民数约1.6亿,其中25%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糖疾病。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亚健康居民总数已经占到我国总人口的60%多。而且2005年我国的老龄化(60岁为界)人口已经达到1.5亿,以后仍将以3%左右的速度增加,老龄化人均将会成为营养健康食品的主要需求群体,因此必然促进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继续发展。

3.3人均收入增长,具备消费能力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品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且速度较高,1978――2006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出现了7%的涨幅,而且城镇居民的存款增长速度达到了25%。对于人类而言,健康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保证居民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必要条件,对于城镇居民而言更是如此。从以上数据推断,到2022年的左右,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将比现在增加一倍,对于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3.4国外投资对营养健康食品市场的推动相关数据显示,仅200年的前三个季度,我国营养健康行业已经获得国外风险投资5亿多美元,其中营养健康食品所占比重最大。而且以大部分国外营养健康食品风投看好我国营养健康食品市场前景。大量外来资金将大大缩短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加快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

4总结

我国是较早具有营养健康学的国家,从传统的中医学开始,我国医疗行业就十分重视营养健康食品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我国的中医营养学,拥有先进的营养健康以及疾病预防理念,这都将成为我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以及市场发展的基础动力。

参考文献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2

1.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包含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社会文化5个方面的内容。

(1)人口环境。有份数据公报中曾提到,截止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中国已经具备了构成大市场的第一基本因素。事实证明对于白象集团而言,这正是其所瞄准的市场机会。

(2)经济环境。从经济环境来看,国内生产总值增涨,人均收入增加,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虽然现全球都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但按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所给出的“恩格尔定律”来看,对食品行业的影响不会太大。据康师傅去年的财务数据,其方便面、饮品及糕饼的营业额分别较去年同期上升40.10%、26.65%及36.72%。这也恰恰被证明!营销专家李志起对CBN记者表示:“经济衰退对快速消费品行业没有很大影响。”所以从经济大环境来看,是有利白象发展的。

(3)科学技术环境。从1992年康师傅进入中国市场开始,中国人对方便面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到近两年面体创新的新宠——五谷道场的出现。可以清晰地捕捉到业内两种主要创新方式:一是以大企业为主的对油炸方便面调味料的价值提升。二是非油炸面的成功上市。主要体现为对面体的结构性创新。科技将使已经成长壮大的中国方便面行业,获得更健康的长久发展。

(4)政治法律环境。解决三农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根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分析,河南是全国的粮食大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总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河南的粮食加工企业发展迅速,白象集团作为一个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3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方便面最大的民族企业。为河南和全国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并直接带动的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运输公司等相关企业数千家,拉长了产业链,在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社会文化环境。面食是中华民族优秀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炸酱面、拉面、烩面等面食类食品一直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居民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饮食生活也被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快捷、简单、美味和廉价的方便面迅速适应了时展的要求。

2.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主要是从企业自身、消费者、竞争者、行业四个方面来分析。

(1)企业自身分析。就白象而言,始终坚持“食泽民众、业润社会”的经营理念,专心食品,专注品质,以人为本,以食为天,创新领先,塑造健康的行业典范,不断刷新面食主张,引领新食界。白象的发展促进了全国粮食深加工转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并直接带动了面粉厂、造纸厂、纸箱厂、精装纸公司、机械制造厂、调味料公司和运输公司等近千家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白象集团为促进国家的“三农”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费者分析。很多消费者离不开方便面,那他们追求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呢?两“便”和健康。一“便”是方便。例如,网吧中有很大一部分喜欢游戏或者学习电脑软件,这部分人对着电脑就不愿意离开,很多时候会选择方便面这种快餐式的食品;有些单身人士,不喜欢单独去吃饭,会选择方便面。二“便”就是便宜。随着人们对营养膳食愈加重视,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要已不仅限于两“便”的简单概念。伴随食品产业近期此起彼伏的“健康“呼声,人们对方便面的健康营养也更加重视起来,究竟怎样才能在保证方便的前提下,使方便面更加符合人们追求营养的需求,已经成为方便面企业和消费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3)竞争者分析。方便面市场的集中度是非常高的,仅康师傅和统一两个品牌就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60%。康师傅在市场份额(在全国占有34%以上的市场份额)和忠诚度上都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有快速消费品的忠诚度能达到康师傅的76%这么高。统一是惟一一个有实力能与康师傅抗衡的品牌,但它的品牌忠诚度与康师傅的差距还是比较大。二者的产品线非常相似,不仅在方便面市场上,在茶饮料等其他市场上他们也是强劲的竞争对手。

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19日,是河北华龙面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日本日清食品株式会社“强强联合”组建成立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时更要正确认识现在的竞争——双赢。从而使自己占有有利之势。

(4)行业分析。2001年~2003年方便面年度产量

从此表格来看,整个方便面行业就成增长的趋势。

通过以上的市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白象是有发展空间的。从宏观环境来看,虽然面对一定的威胁,但机会是非常多的;从微观环境来看,白象更是拥有很多自身的发展优势。

二、营销策略

结合以上的市场分析,当务之急就是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发展。我们在这里主要是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来制定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策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过去的吃饱,很多人在吃方便面时会加入鸡蛋、火腿肠等食品,这说明方便面没营养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曾有企业对消费者在营养与价格的选择上做过一个测试,即消费者是否会购买高价位的营养型方便面,发现人们对方便面的营养价值越来越重视,有超过三成的消费者表示肯定会或会购买营养型的方便面。技术要进步,工艺要改进,产品要出新,这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规律,也是时代的要求。

(1)新营养。基于目前我国居民的慢性病增长较快,年轻人患高血压、高血脂的数量明显增多,均衡营养成为现代都市人面临的重要问题等现实情况。企业可以生产象粗粮,野菜,鱼,中药(亮桑面),儿童面(含儿童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等等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追求健康的需求。

(2)新面饼。大部分的方便面都是方形的,也有圆形,形状上很单一。作为白象而言,是不是结合白象的企业文化,作成象形的呢。还有就是方便面的面饼颜色,可以作成绿色(加入绿色蔬菜汁)菊黄色(加入胡萝卜汁)。从视觉上给消费者以冲击。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3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5-0280-01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的不断增多,孩子们为了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因此更多的人们选择饲养宠物。对宠物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同的人群对宠物食品的需求不同,有的消费特别重视宠物食品的安全问题,而有的消费者只重视宠物食品的营养成分能否满足宠物生理的需求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在人类行业中受关注,在宠物食品中也同等重要。

1.2 理论依据:当然我国的宠物食品行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宠物食品行业相比还处于发展阶段,也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初级阶段,根据统计调查分析,市场需求完全可以支撑宠物食品行业的发展,尽快推进宠物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

1.3 立题意义: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近几年来,经调查分析城乡居民养的宠物猫、狗数量剧增,与宠物相关的行业迅速发展,宠物食品成为消费品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相信宠物食品在今后几年将继续增长。

2 宠物食品消费状况的市场调查

从目前来看,宠物食品行业不断进入市场,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宠物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爱宠人士也持续高涨。饲养宠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很多年轻人甘心情愿当起“猫爸”、“虎妈”,把自己的宠物叫“儿子”、宝贝的,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他们对宠物的溺爱绝不亚于父母对孩子的爱,主人都愿意为他们的“宝贝”消费,买最好的宠物食品。可见人们饲养宠物的观点已经改变,如今把宠物当成家庭中的成员之一,享受如同孩子一样的待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面对强大的竞争市场,要想长期立足于宠物行业就得及时做好准备。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宠物食品也因“随心而动”,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主人更关心的是健康和营养。因此,未来的宠物食品将会朝着营养、健康、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3 宠物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宠物食品行业发展慨述

3.1.1宠物食品的定义

宠物食品是专门为宠物、小动物提供的,介于人类食品与传统畜禽饲料之间的高档动物食品。其作用主要是为各种宠物的发育生长和健康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具有营养丰富、全面、消化吸收率高、配方科学、质量标准、饲喂食用方法以及可预防某些疾病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1.2宠物食品的分类

按照宠物食品的形态来区分,一般可将宠物食品分为干燥型宠物食品和半干型宠物食品;按照宠物食品的用途来又可以分为宠物日粮、宠物零食、宠物保健食品、宠物处方食品等。宠物食品内涵盖了水分、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等营养成分。

3.1.3宠物食品的特性

宠物食品的营养设计制造必须由宠物营养师进行指导,对各类营养物质有严格的比例搭配。在为宠物选购食品和使用时,应该根据宠物自生的生理特点、生长阶段合理搭配。

4 宠物食品的市场发展前景

近年,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宠物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总体需求量递增。面对日益庞大的宠物市场,近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数量急剧增长,竞争也随之加剧。所以宠物食品发展前景还是很理想的。目前很多城市的宠物主人消费宠物食品的意识越来越强,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猫粮狗粮,仅次于猫粮狗粮的就是宠物零食,宠物。营养保健品也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被大多数的宠物主人认同。总之,宠物食品在市场上要得到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联合调控,使得宠物食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5 提升宠物食品的发展措施

5.1 控制源头产品质量。物品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可靠的产品,出厂产品的卫生指标应达到饲料国家卫生标准。从原料采购开始,设定品质和卫生要求,建立合格产品档案。对进厂的每个批次原料和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监控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不断规范和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将微生物负载水平降低,实现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5.2 改进产品包装,优化运输流程。产企业应综合考虑产品最小包装、设计产品箱规格,既要装载方便,又能提高辐照效率。内包装材料选择不但要满足拉伸强度、密封性能要求,合理安排出运计划,可腾出时间空间。实践证明,采用电子监控,实时查询各周转环节存货状况,是减少货物积压、及时装柜出运、补充缺货产品、缩短交货周期的有效办法。

5.3 健全宠物食品出口标准,完善辐照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宠物食品发展需求的新变化,尽快制定宠物食品生产、销售、出口标准和法规,以规范企业的行为。辐照产品质量并非一个规范就能解决的,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辐照工艺标准。改善仓储条件,规范产品管理。宠物食品仓储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足够的产品存储和周转空间,未辐照产品、已辐照产品和不合格产品隔离分区,通风良好,光线柔和明亮,防潮防湿。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4

“吃在重庆”,崇尚“吃”文化的巴渝人已经开始了美食名片的打造[1]。从政府到企业;从美食街到火锅城;从去年的“万人火锅宴”,到今年的“百鸡宴”,无不展现了重庆人打造城市美食名片,树立良好重庆形象的决心和激情。然而,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重庆美食名片,成为中国最年轻直辖市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重庆美食融入“营养元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的模式,将“营养元素”有机融入到特色餐馆、美食产业和“营销政策”的构想,形成消费者、企业、产业和政府共赢局面和良性机制,从而,提升美食名片,实现餐饮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尽快与国际接轨,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

一、融入营养元素,提升重庆美食名片的必要性

“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感官享受,而且还要满足人的身心健康需求。简单说来,就是既要“色香味”,又要“营养”。融入“营养元素”,就是在重庆已有的美食名片基础上,融入“谋求养生”的理念,实现消费者、企业、产业以及政府多赢局面,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展示“食以养为先”的新重庆城市形象。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全面引入“营养元素”,成功提升了日本市民素质,造就了“强国奇迹”。

1.融入“营养元素”是升华美食品质,与国际接轨,展示新重庆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

巴渝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有活力,然而,人们心目中的重庆菜注重感观,以麻辣著称,是江湖菜。而传统的川菜百菜百味,粤菜等更加注重养生。因此,融入“营养元素”,与国际接轨,让重庆美食得以升华,更精致、更有品味、更有档次,从而提升美食名片,提高市民自我保健意识和文化品味,打造“魅力之都,营养之都”。

2.融入“营养元素”是统筹城乡,优化重庆餐饮产业结构的契机

重庆餐饮总体上比较粗放,部分优秀企业已经进入“大反思,大调整,大突破”的发展阶段,正探索如何加大开拓力度,不断适应和挖掘潜在市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融入“营养元素”有利于充分挖掘重庆城乡特色菜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使重庆餐饮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8-10]。

3.融入“营养元素”是关注民生,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的客观要求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形势相当严峻(全国有两亿多人超重,1.6亿人患高血压,1.6亿人血脂异常,4000万人患糖尿病)[3]。并且,随着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将超过对“美味”的需求。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增加健康因素,无疑将大大增加重庆饮食市场的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融入营养健康元素,可以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早日达到“健康小康”目标。

二、在重庆美食中融入“营养元素”的可行性

1.国家机构改革和相关法规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国家支持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2008年3月11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公布方案,有助于管理食品营养与安全。

(2)《国民营养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草案规定,100人以上的餐饮单位,其菜肴将不再由厨师配置,而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以保证用膳者营养搭配的合理性。

(3)《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食品营养标签的定义、营养标识等内容。

(4)《食品安全法草案》:已于去年年底通过,强调食品应当符合营养要求,1995年出台的《食品卫生法》也有此规定。

(5)其他相关法规:《2001-2010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等。

2.重庆市政府重视美食名片打造,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政府支持

(1)科学部署:早在几年前重庆市政府就提出了打造美食名片的构想,甚至成为中国惟一1个专门出台餐饮发展举措的市(省级)政府。制定了《重庆市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考核50强餐饮企业;主城区规划建设10条美食街,以及中国火锅城和火锅博物馆。

(2)财政支持:近几年财政拨款三千多万元重点培育和支持餐饮品牌企业。

3.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产业支持

(1)重庆餐饮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2007年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现已打造了五条市级美食街。菜品除了火锅、水煮鱼、辣子鸡、小面、麻花、酸辣粉等全国风靡菜品外,继续创新重庆特色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餐饮企业在原有的麻、辣、鲜、嫩、脆、香的美食基础上,加强创新力度和提升品牌文化内涵[7]。

(2)绿色健康餐饮的发展,部分重庆餐饮企业正在自发融入“营养元素”:绿色健康食品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适应“21世纪是健康产业世纪”的必然选择。介于此,已经有餐饮管理公司请营养专家做营养策划。例如,“全国营养健康型餐饮示范单位”的成功创建,为餐饮绿色健康主题做出了表率。

4.社会相关团体发展和相关培训,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人才支持

(1)重庆地区汇聚了较强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术力量:以四所高校(重庆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第三军医大学营养学教研室、西南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食品工程教研室)两个中心(重庆市疾病控制中心和重庆市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为代表。

(2)社会相关团体力量较大:有重庆市营养学会、重庆市预防医学会、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重庆市火锅行业协会、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等。例如已经开始了“西部营养健康工程”以及“营养师进家庭”等系列服务;先后举办了三届火锅美食文化节,第三届主题就是“火锅美食・绿色健康・和谐发展”。

(3)人才储备优势:近年来,重庆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中国烹饪协会以及重庆市总商会餐饮商会分别进行了营养师、点菜师、配餐员的职业培训认证工作,已经培养了大批职业大军,同时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升级。

5.现代人健康需求和巴渝时尚文化发展,为融入“营养元素”提供了市场基础

(1)现代人健康需求越来越大,重庆营养美食的市场越来越大:权威预测未来几年将在全国范围掀起饮食“营养风暴”,例如“慢食运动”,提倡有个性、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

(2)重庆人性格乐于“纳新”,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时尚:恰如重庆人对待时装一样,重庆人崇尚吃,更乐意并敢于吃得时尚、吃得营养,而且这种时尚将会影响更多国人。

三、采用“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和政府导向”模式融入“营养元素”的构想

1.企业主体,融入“三美”,打造渝派营养川菜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餐饮企业是美食名片打造的主体。在学术指导的基础上(避免东施效颦),及时把握市场需求动态(避免市场盲目性),在政府和产业支持下,逐步推进,把“营养元素”融入到“三美”即美食、美女、美景,营造健康时尚、高品位的氛围,引导消费者享受营养美食,打造营养特色餐馆。

(1)营养“美食”打造:在原有“色香味”美食优点基础上,自然、和谐的融入“全面、均衡、适量、安全”的合理营养理念[4-6]。

“全面”,有营养素和食物种类两层意思。营养素层面,就是美食提供健康所必需的能量和所有营养素(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因此,食物的采购、储存、烹制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营养素的丢失,尽量减少油炸食品,向消费者提供营养素全面的食物;食物种类层面,就是美食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蛋肉奶、豆类以及油等纯能量食物),因此,可以继续发扬火锅的食物多样化优势,充分挖掘各类地方特色美食,并保持各种菜品、各种饮食类型的协同发展。

“均衡’,指各种营养素之间以及各种食物种类之间的比例平衡:推行套餐制,从而大大减少点菜时间,避免点菜的盲目性;设计特殊生理人群(小孩、孕妇、老年人等)和特殊病理人群(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膳食套餐;需要根据季节以及消费心理变化做及时调整套餐;按照营养均衡吸收原理,调整上菜顺序,比如采纳我国卫生部部长的膳食革命的建议:餐前上水果。

“适量”,指食物的量要适当,符合用餐者的健康需要。推行套餐制时,设计不同人数的套餐,如1人,2~3人,4~5人,6~7人等,每种可以设A/B款(分别为高、低能量套餐),或者A/B/C款(分别为高、中、低能量套餐);菜品营养标识:标出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能量、功效和适宜人群,让消费者对食物有知情权,引导科学点菜;点菜时,经过培训的服务员或者营养师可以根据用餐者的人数、性别、年龄、生理以及病例等个性化特点,提出更加合理更加适量的菜谱建议;结账时,打出消费价格清单时,可以选择打出营养消费清单,即反应本次消费的能量、各种营养素的量及其满足营养健康需求程度,还可以提出一些营养健康的小贴示。

“安全”,即食品安全,主要强调“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食品安全,避免“苏丹红”事件、底料掺石蜡、火锅老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如在农村建立生态种植、养殖、原辅材料加工基地;实行分餐制,如火锅一人一锅,既便于定量又卫生清洁,让外地人也敢吃火锅,有助于火锅真正走向世界。

(2)营养“美女”打造:这里的“美女”恰如医院的白衣天使,不仅仅指漂亮的护士,还包括其他医护人员,同样,营养“美女”就是经过营养相关培训的所有餐饮从业人员包括经营者、管理者、厨师、服务员等。例如厨师,可以按照其专业等级通过相应级别的营养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把营养理论应用到食物采购和烹调全过程。服务员也应具备一定的营养素质,能够从营养健康的角度为消费者提出科学建议和解答消费者疑问,有条件的餐饮企业可配备点菜师、营养师,从而可以从源头上实践营养理念。

(3)营养“美景”打造:为消费者营造绿色健康、有档次、有品味的饮食环境,引导消费者轻松、自然的享受营养美食。例如:在餐馆内部(包括厨房、备料间、大厅、包房、过道、内部设施等)以及外部(包括门面、招牌等)环境和谐而自然的融入绿色健康时尚元素,给人以高雅、精致、整洁、有档次、有品味的感觉;在进门处设置营养膳食宝塔以及精美的食物模型,壁画可以选择一些营养健康时尚主题的标语或图画。

2.市场主导,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打造营养美食产业

融入“营养元素”,是一个新的产业策略,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需要整合整个餐饮产业及有关学术力量,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策略和措施。因此,需要以市场为主导,把握市场需求,整合社会相关团体成立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动营养美食产业发展。

(1)开展营养美食名片研究:研制一套川菜的营养质量管理体系:开发营养美食品种和搭配策略,提升食品的口味和营养品质,提高餐饮科技含量,引入国际美食营养先进理念,进行市场细分、定位和规划,使川菜向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如组织西部,乃至全国性的营养美食发展研讨会,研讨国内外营养美食产业发展状态与趋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2)建立严格的“重庆营养美食名片企业”认证体系:科学制定认证标准和技术体系,严格执行,鼓励和引导优秀企业参与,确保品牌质量,以点带面,即“成熟一个,推广一个,成功一个”,培育一批营养美食品牌企业,让重庆餐饮业提档升级,把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推广到全国。

(3)开展营养美食培训工作:打造重庆营养美食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更多的营养师、点菜师、高级餐饮职业经理人,为提升重庆美食名片做人才储备。

(4)多层面、多形式、全方位营养宣教:普及大众营养健康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过营养生活、做现代健康人”的观念,使追求营养美食真正成为健康生活时尚。运用传媒力量如重庆都市电台节目“好吃狗”,重庆公共农村频道节目 “食在重庆”、重庆餐饮报、新女报等,融入更多的营养健康元素;加强对社区人群的营养宣教工作,如开设社区营养讲坛、图书馆系列讲座引入营养专题、营养同伴教育、营养师进家庭等;创建营养美食网站,也可在已有的门户网站上增设营养美食主题版块、论坛栏目和QQ群等,进行广泛网络化营养宣传带动。

3.政府导向,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实施“营销政策”

(1)成立“重庆营养美食领导小组”,对营养美食名片打造进行指导和规范:建立规范与扶持体系,鼓励和扶持企业把营养元素融入“三美”,打造营养特色餐馆;规范服务市场,引导建立和监督重庆市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对餐饮产业链质量把关,打造营养美食产业,把营养美食名片作为重庆的“民心工程”、“健康工程”和“对外工程”来抓。

(2)利用财政手段,支持营养美食产业和学术研究:设立营养美食基金,也可以把它列入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选题或者科委软课题以及教委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等,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支持开展重庆美食调查;美食规划并试点推广。

(3)运用现代传媒力量,“营销”营养美食名片:充分运用现代传媒力量(如电视、电台、报纸和网络等)以及各种大型活动(如区域合作与交流、世界农业大会、“国家三峡旅游文化节”以及“中国重庆国际餐饮文化节”等),展示营养美食文化内涵,把美食名片“营销”到全国甚至全球,从而,提高国民营养健康素质,提升新重庆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餐饮业发展推进美食之都建设的意见[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06,(18)

[2]我国餐饮业走势继续看好[J]. 领导决策信息, 1999,(09)

[3]王陇德:2005.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营养学会.2000.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中国营养学会.200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人民出版社

[6]葛可佑总.2004.中国营养科学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7]王宏:对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5

这就有了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广告中所称的“三大权威机构”联合推荐的说法。同时,金龙鱼在一些宣传资料中称: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以人体膳食脂肪酸平衡为原理设计的食用油,并且是目前唯一获得中国营养学会DRI认证的营养食用油。

然而,就在中秋消费旺季来临之前,金龙鱼的这个比例概念遭遇误导质疑,一北京的消费者站了出来。据该消费者称,他在电视广告、商场的招贴广告和产品的外包装上得知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符合三大权威机构所提出的健康理论,因此决定购买金龙鱼,但是他发现金龙鱼第二代调和油在醒目的“1:1:1膳食脂肪酸的完美比例”的产品标签下,具体的产品营养成分表却显示三者的比例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2∶44∶44”。该消费者质疑:既然厂家的产品没有达到1∶1∶1的健康标准,为什么还要在产品的宣传广告中大力宣传这个概念,这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面对质疑,金龙鱼方面解释认为,广告中所出现的1∶1∶1指的是人体每日膳食应摄入的脂肪酸比例,由于人体所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来源除了调和油之外还有肉类等食物,因此广告中所说的1∶1∶1并不是金龙鱼调和油的脂肪酸比例,以金龙鱼调和油的12∶44∶44比例再加入正常摄入的肉类等食物所包含的饱和脂肪酸后的比例就正好是1∶1∶1。

广告业界人士认为,如果1:1:1确实是科学概念,那么这个营养概念传播本身没有问题;如果说产品达到这个比例,肯定也没有问题,就像原来“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一样,产品概念混同于商品分类概念,让人觉得PDA就是商务通;这里呢,一提1:1:1就是金龙鱼,一样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产品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同时又没有交代清楚中国居民脂肪酸大约一半来自食用油、一半来自动物肉类,动物肉类已经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这个前提,所以会产生上述消费者的质疑问题。按照我国食品广告管理办法规定,食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另外也有违反食品标签通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嫌疑。 金字塔竞争格局:天然食用油--调和油——色拉油

食用油业内的人士分析认为,小包装食用油各品牌竞争加剧,抢占小包装食用油利润丰厚的黄金高端市场成为中粮系和嘉里系中一些品牌较量的思路。

小包装食用油行业一直是中粮和嘉里的天下。据2002年3月份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零售商场的销售统计显示,销售前10位食用油品牌及市场占有率分别为金龙鱼(28.67%)、福临门(18.75%)、 鲁花(9.18%)、元宝(5.96%)、中昌(4.91%)、骆驼唛(3.27%)、红蜻蜓(2.15%)、胡姬花(1.58%)、鲤鱼(1.52%)、鹰唛(1.45%)。

其中金龙鱼、元宝、胡姬花属于新加坡郭氏(郭鹤年)兄弟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其累计市场占有率达到36%;而分列二、三位的福临门、鲁花则属中粮集团旗下(福临门为中粮控股、鲁花为中粮参股),二者相加市场占有率为27.93%。另外在嘉里旗下,还有分布于全国六大地区的万黛兰、嘉龙、祥龙、巧厨、宝鹭等12个区域品牌,而中粮还有一家四海。

在小包装油市场上,品类方面的竞争格局一直是呈金字塔状:最底层的,也是目前销量最大的是色拉油,中间层是市场份额第三的调和油,最上面的是以“鲁花”为代表的天然食用油。从成长性来看,以非化学手段加工而成的花生油是纯正的绿色食品,在三大油种中成长速度最快,是高档油的代表。

据北京三月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花生油逐渐成为时尚,被访对象现在吃的食用油品牌中,鲁花首次以37.7%排在第一位,51.4%的消费者食用的是花生油,明显多于色拉油38.9%的消费比率,小包装食用油曾经的色拉油辉煌时代,如今已经成了大路货,今年春节的价格大战已经把售价拉到成本线附近。

面对鲁花花生油高端策略的成功,嘉里系进行了跟进反击,一是同样推出胡姬花品牌花生油,另外在2001年推出粟米油。但效果差强人意,胡姬花花生油虽进入十强,但是难以撼动鲁花的花生油老大位置,粟米油的表现平平。

在这种情形下,金龙鱼在自己的强势调和油市场上祭出1:1:1的营养概念,试图以营养概念力压高端花生油市场,但是没有想到质疑之声随之而来。有关专家也认为营养型调和油要想跻身高端市场仍尚需时日。 做大“小包装食用油”是双赢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其实与其高端市场打得头破血流,还不如抢夺散装市场,做大“小包装”蛋糕,这才是双赢的策略。

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中国食用油消费量达到1200多万吨,销售总额大约为600亿人民币,其中小包装食用油的年消费量约为100万吨,约占食用油消费总量的8%,销售额约为80亿人民币,所以目前食用油市场主要的竞争还是集中于小包装和散油的包装之争。

尽管目前小包装食用油尚不到10%,但是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食用油消费发展趋势上,安全、卫生、健康、营养等新观念越来越突出。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人们消费的首选。在北京和青岛等一些已经取消了二级油或散装油销售的城市,小包装食用油所占的比例更高。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6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民越来越关注食品营养与安全问题。众所周知,许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肿瘤)与饮食营养联系密切,如果膳食模式不合理,很容易患上慢性消耗性疾病[1]。为研究公众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现状,以便为今后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我们于2014年6月至2016年6年对100名居民进行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其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9.5±8.6岁,其中包括小学学历者20名,初中学历者23名,高中和中专学历者25名,大专以上学历者32名。1.2调查方法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包括以下4项:(1)一般情况:被调查者的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等[2]。(2)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一共10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主要包括平衡膳食宝塔的知识和食品中营养素的知识等。(3)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一共4道题,每题的分数为0~25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是否关心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新闻等[3]。(4)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行为,一共10题,每题的分数为0~10分。该项内容包括是否每天按时吃早餐、每天食用主食的情况、每天食用肉类及肉制品的情况、每天食用水产品的情况、每天食用蛋类的情况等。最后将这几部分问卷的分数加起来计算出总分,超过60分即为合格[4]。1.3统计学方法研究观察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2结果

2.1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00名居民中只有48人进行问卷调查的总分在60分以上,合格率为48%;有86个人(占86%)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认知度较低;仅有25个人(占25%)了解平衡膳食宝塔内容。其中,男性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女性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学历低的居民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认知程度低于学历较高的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2.2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待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的态度较好,其中95个人(占95%)问卷调查的分数合格,并愿意改变自身不良饮食习惯,愿意学习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知识。2.3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有62个人(占62%)有合理的日常食品营养与食品健康行为,其中有家庭食用植物油人最多,共86人(占86%),能够每天食用牛奶的人最少,共14(占14%)人。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7

该书就内容而言,共分为五个章节,其中第一章以市场经济转型为视角,重点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例如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及不安全食品对社会的危害性;第二章以城镇家庭市场为视角,通过实际案例(四川雅安市)分析了畜禽产品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第三章深入分析了农业营销的模式,例如奶制品以建立维度模型为主,再通过广告的方式为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和开展品牌联想;第四章重点分析了农业物流发展现状、特点及现存和潜在的问题,随后站在企业和政府的视角下提出了改进对策;第五章深入研究了龙头企业和农业的关系,通过深究现存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合理建议;第六章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了茶业产业链,例如生产、流通、销售三者之间的问题,以便找到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学习国内外关于茶业产业链管理先进经验,再因地制宜地提出针对性建议。本书就结构而言,具有层次分明、完整、有条理等特点,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书本知识,能够让读者阅读时将内容了然于心,此外,在内容选择上遵守了难易结合的写作手法,有利于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书本知识。

二、理论丰富,观点新颖

作者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为“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由农药和化肥的不正确使用、新科学技术应用、工业化污染等因素造成;其二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引发的问题”,由卫生条件不达标、食品添加剂、应用劣质原料及假冒伪劣食品等因素造成;其三为“食品流通环节引发的问题”,由食品监管力度弱、销售劣质食品、销售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食品流通过程中卫生状况差等因素造成。针对以上问题的发生,应积极寻找对策,即在城市加大对不安全食品的监管,当然农村也不例外,否则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加上受购买能力差、不安全食品价格低因素的影响,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该食品会成为他们的首选,所以规划农村市场刻不容缓。此外,不安全食品也会影响生态环境,食品的原材料来源于农产品,部分商家受利益的诱惑,会在生产农产品过程中采取违背自然和科学的方法,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各种激素,长期的使用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8

在基础设施按照规划要求投资建设的同时,设立农场管理机构,配备一定比例的管理、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招收种养合同工人若干名,工资按照局要求统筹分配支付。种养品种根据农场规划要求和机关食堂需求进行生产,食堂以保护价收购农场种养产品,实行定购、定产、定销。农场农产品在供给机关食堂有富足的前提下,再延伸供给机关住宅小区和市场。

利弊分析:该经营方式由于掌握了经营主动权,种植产品的质量能够保证安全,种养品种能够与机关食堂的需求相统一。弊端是发展压力较大,招进的员工和技术力量与投资初期产生的效益不能成正比,见效时间慢,不利于农场长远发展。

二、农场外包经营模式

农场不设立管理机构,不配备管理、专业技术和后勤保障人员,引进市场机制,完全用社会化模式经营。采取招投标形式,将农场全部或分块承包给有种植、管理、经营经验的企业与个人,确定租赁期限,签订租赁协议,要求承包者根据农场规划实施投资建设,按照机关食堂需求进行生产,农产品优先满足机关食堂需求。

利弊分析:该经营方式没有投资风险,经济收入稳定。弊端是监管困难。农场承包后,从业人员的聘用、物品采购、利润控制、经营状况都是承包者说了算,对种植和养殖的农产品安全、质量等监督管理很难按照要求标准落实到位,而且承包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急功近利,难免会存在短期行为。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9

一、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介绍

1.四倍体刺槐

四倍体刺槐是一种林木多倍体,是韩国科学家1956年经秋水仙碱处理的实生刺槐苗中选出的宽叶型刺槐无性系,于1997年引进我国。经北京林业大学多年科研攻关,成功选育出了适合我国生长的四倍体大叶饲料型优良无性系刺槐新品种。与普通刺槐相比较,四倍体刺槐有40条染色体,基本上没有什么枝刺,而且叶片大而肥厚,叶片面积和重量都是普通品种的两倍多。四倍体刺槐有速生、耐盐碱、耐干旱、自繁力强等特点,能在沙土、壤土、矿渣滩、石砾土上生长。它在改善环境、平原及山区发展圈养畜牧业以及植树造林等方面都能产生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四倍体刺槐饲料项目

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叶加工至饲料或复合饲料原料首先需要在加工过程中将四倍体刺槐枝茎和叶片分离,然后将四倍体刺槐枝茎以先枝茎基部后枝茎梢部的顺序即顺枝杈的生长方向喂送进揉搓机的进料槽,接着将喂入的四倍体刺槐枝茎由高速旋转的锤片强力打击而使其断裂,然后经锤片和工作室内壁的搓板之间撞击与摩擦,使具有坚硬、锋利的托叶刺的枝茎变成柔软的丝状料;另将四倍体刺槐叶片干燥粉碎后加工成叶粉。这种方法能够从四倍体刺槐枝茎加工出的饲料,使牲畜的取食率达到了90%以上,增加了单、瘤胃家禽家畜对四倍体刺槐枝茎叶的消化吸收率,方便了四倍体刺槐饲料的贮藏和运输,有利于对四倍体刺槐生物量的进一步深加工。

二、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内涵

英国威尔斯大学肯・毕提教授提出:“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除或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中心,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发掘和创造市场机会,并采取适宜的营销手段获取盈利和谋求发展的一种新型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它是当今世界营销观念的新潮流,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营销形式之一。饲料企业的绿色营销就是指在营销活动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自然、社会与人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具体来讲,就是要求饲料企业以“绿色价格”并通过“绿色渠道”向养殖户提供“四倍体刺槐”,采取“绿色促销”的方式促进产品的销售,最终目标是向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

饲料是畜产品的上游产品,只有在畜禽养殖中使用“四倍体刺槐”才能生产出真正的绿色畜产品,摆在消费者餐桌上的蛋、奶、肉等才是营养、卫生、安全和绿色的。四倍体刺槐及其衍生产品是一种非粮食型生物质高蛋白饲料、树种、木材及槐花蜂蜜。由其加工出来的木本饲料在我国仍旧属于空白行业,相比同类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绿色环保等有点。四倍体刺槐这一新品种饲料的使用不但满足企业实现盈利目标的要求,同时有利于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浪费,防止对环境污染。但是作为一个新开发品种,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企业开发新品种饲料市场分析

1.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也不断地进步与发展,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战略结构也做了不断的调整,促进了农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巨大的人口对动物食品的基本需求推动着饲养业的快速发展,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也为饲料业的发展提供便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食品的营养性、安全性、风味性等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饲料生产者提供质量更好的饲料,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对饲料企业经营活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2.微观营销环境分析

目前,大多数业内企业形式严峻,销售记录不良,未形成优势,成本居高不下,为打价格战而使利润下降和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大部分商家的竞争局限于战术层面,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知识技术的创新才是当今饲料行业竞争的关键。

3.企业新品种饲料营销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技术性强。赛科公司的产品来自于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现已申请专利。只有经过专利本人同意,才可以使用该研究成果。相关的技术模仿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产品差异化。现有的饲料企业的主要原料来源为粮食作物为主,但总是来说,耗费的粮食资源比较大。而四倍体刺槐营养价值高、成本降低、收益更高。

(2)劣势分析

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要将产品市场化,需要购买设备进行生产,租赁车间,雇佣员工,推广市场等,这都需要大量资金。尽管这是个很有市场前景的尝试,但如果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只能被搁浅。

开拓市场经验不足。对于新来者,产品品牌还不为消费者所熟悉,没有自己的市场。经验不足可能会不利于我们的推广效果,但我们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

宏观环境有待改善。目前国内木本为原料的饲料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将为木本饲料的推广带来难度,这也将是该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

(3)机会分析

市场需求量大。我国还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GDP很大的比例。近年来,我国的饲料行业稳步前进发展,实现了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大国的飞跃。饲料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粮食高效转化增值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竞争对手少。虽然目前饲料行业企业很多,但产品功能类似,但目前市场上没有人拥有木本资源优势原料生产加工技术,从这点上来说,四倍体刺槐饲料技术基本没有企业所具备,正好弥补了市场的空白,为新型技术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了竞争压力。

全球化粮食危机带来的契机。据预测到2030年粮食需求将会提高30%至40%,全球新一轮粮食危机的到来似乎已无法避免。而开发木本资源为原料的饲料,能减缓粮食危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政府扶持。根据《饲料工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平稳增长,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饲料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更加规范,产业集中度继续提高。技术实验数据及其在甘肃省白银市及晋东南大黄庄等地区成功实例证明,四倍体刺槐不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对生态和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价值,通过发展畜牧业致使当地脱贫致富。所以,作为地方政府,也会对我公司的产品发展予以扶持。

(4)威胁分析

原料的价格。四倍体刺槐目前没有统一稳定的价格,一旦该技术推广后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时四倍体刺槐的收获期也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大范围、大区域同时进行的,给四倍体刺槐的收集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国家的产业政策。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是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保护环境、研究开发新能源,大力宣传、普及推广环保、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饲料原料。

强大的新兴对手。市场的竞争是个严峻的考验,只有占领了市场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以此来应对可能来自变幻莫测的市场的竞争者的冲击,同时也会增加技术与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四、饲料企业绿色营销的策略

在微利、全球化及超竞争时代,饲料企业想要突出重围,唯有变革与创新,从竞争战略,营销战术,到整个营销系统进行全面升级,谋定而动,方能出奇制胜。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伴随绿色消费兴起的一种市场营销新思维,饲料企业、畜禽养殖者和消费者都需改变传统的资源无价或低价享用的价值观,正确认识资源的价值,积极发展绿色营销,支持绿色营销,造福人类。

2.实施绿色工程、开发四倍体刺槐

绿色饲料是企业绿色营销组合的基础和关键,它是指企业以绿色养殖需求为导向,从饲料配方设计到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上都要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采用绿色原料,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严控添加剂的过量添加,采用清洁、低能耗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污染物的排放。产品包装应符合“可循环”、“可生物降解”的要求。大量的开发四倍体刺槐这一绿色饲料,有利于节约资源、绿化环境。

3.合理确定绿色价格

毋庸置疑,四倍体刺槐作为绿色饲料在市场定价肯定应高于普通饲料,但到底应比普通饲料高多少确实需要商榷。四倍体刺槐的“高价”应有合理的定位,即企业应该按照绿色饲料的正常生产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但高额的“环保成本”不应由绿色养殖者“埋单”。若把“环保成本”强加给绿色养殖者,绿色饲料与普通饲料相比,必然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企业绿色营销发展。所以,四倍体刺槐饲料的“环保成本”应该由政府的“政策性补贴”给予解决。

4.开辟绿色销售渠道

四倍体刺槐的购买对象是那些从事绿色养殖的企业或个人,饲料企业要根据饲料的特殊性,选择不同的分销渠道,确定采用直接分销或间接分销。在采用间接分销时,应确定好分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精心挑选有信誉、关心环保、热心公益服务、有良好公众形象、对绿色产品有认识的经销商,借助其信誉、形象推销其产品。在保证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降低资源耗费的同时,还要求销售四倍体刺槐的业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绿色知识,这样才能较好地宣传绿色养殖的意义,对推销四倍体刺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实行绿色促销,加强绿色销售服务

绿色促销策略是绿色养殖业营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向绿色养殖者传递四倍体刺槐的信息,促成绿色养殖的发展;宣传四倍体刺槐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养殖者转变养殖模式,发展绿色生产;促进品牌偏爱,变潜在需求为现实需求,进而稳定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饲料的绿色营销中,要特别注重售前、售中、售后等各个环节上的绿色服务,指导饲养者正确使用,确保四倍体刺槐能够生产出绿色的畜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国君,李云,徐兆翮.刺槐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河北林果研究,2007(9)

[2]吴颖.饲料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策略[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8)

[3]邓超.我国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战略选择[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4]张妮娅.四倍体刺槐离我们还有多远[J].中国畜牧报,2003(5)

[5]陈刚.绿色营销战略与四大动力系统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6(1)

[6]刘世茂.规模化养猪业的绿色营销策略[J].中国牧业通讯,2010(8)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10

中图分类号:F016 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含义

权威食品理论认为,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和营养食品。[1]我国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等同有机食品)的概念为在生态环境质量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与前者唯一不同的是,A级绿色食品的概念为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在各类食品中,绿色食品以其固有的安全、优质、营养和生态等特质,决定了其先天的比较市场优势。由绿色食品固有的先天比较市场优势而应形成的优势市场,称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当然,先天固有比较市场优势的绿色食品,并不必然会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如果说绿色食品先天固有的比较市场优势是其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充分条件,那么科学有力的市场培育制度机制则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绿色食品优势市场贫瘠的制约因素分析

1990年我国就提出并大力倡导发展绿色食品,但至今仍没有形成人们普遍崇尚和优先选择消费绿色食品的优势市场。通过市场调查和制度分析,不难发现,我国明显缺乏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培育制度机制。

1.法律制度供给严重不足,行业标准体系尚待完善

首先是缺乏专门性的绿色食品市场培育立法。我国目前还主要是依据农业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和广告法等法律进行食品市场规范,明显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加之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不利于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其次是科学的绿色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尚未完整形成。目前虽然了通用性准则、产品标准等70多项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及数十项地方标准,但这些标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且大多出自行政部门之手,明显缺乏行业标准的中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难于起到标准的有效规范和示范作用。[2]

2.政府规划监管机制缺失,商家质量维权意识不强

首先是缺乏专业化的绿色食品交易市场规划建设。纵观各种商品交易市场,唯独没有绿色食品专业交易市场。其次是农业、工商、质检、卫生、环保、食品与药品等多部门各自分管,缺乏合力,监管乏力。再次是偏重事前认证授权和事后违法查处的静态监管,而对中间动态环节忽视监管。第四是缺乏有效市场淘汰机制。对于质量下降,不再符合绿色食品法定标准的食品,没有及时逐出市场,加之绿色食品平均生产成本普遍较高,[3] 造成不公平竞争,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和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另外,商家在经过艰辛努力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授权后,往往赢利心切,片面追求产品数量,忽视了对产品质量的维持和提高,最终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商家对自己拥有的绿色食品品牌声誉和形象保护不力,造成同类假冒绿色食品泛滥成灾,阻碍了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形成。

3.有效信息披露制度缺失,绿色食品优势无法展现

食品理论认为,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权威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绿色食品的比较市场优势在于其有效的营养成分和安全的环保指标。但从我国目前对绿色食品外观包装的要求上看,虽然要求做到“四位一体”,即绿色食品标志图形、“绿色食品”文字、编号及防伪标签须全部体现在产品包装上,但仅此不足于让普通消费者完全明白和掌握绿色食品的优势成分和安全指标何在,因而也就难于在广大消费者心理形成首选的消费理念和意识。

4.科学引导性宣传不够,绿色消费心理难于形成

当今,食品广告铺天盖地、目不暇接,但基本上都是泛化宣传,很少从食品的营养作用机理上进行科学宣传,使消费者如雾里看花,难于形成庞大的有效消费群体。据一项消费问卷调查表明,只有不到20%的消费者认为会优先选择绿色食品。[4]

三、绿色食品优势市场形成的制度机制创建

干预理论和博弈理论的实践充分证明,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是外部有效干预、内部公平有序竞争和消费者普遍接受认同选择的三方共同博弈结果。因此,良好制度机制的充分创建,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根本保障。

1.制定绿色食品专门法,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绿色食品市场是源于普通市场而又高于其的科学消费市场,更是法律和标准内生作用下的法治市场。因此,尽快制定专门的绿色食品法律法规和创建权威统一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有效形成的法制保障。绿色食品专门立法应包含国家对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和市场的税收、金融、物流和消费等方面的优惠内容,并充分覆盖绿色食品生产“从田野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有效形成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2.创建绿色食品专业市场,建立信息充分披露制度

商品市场专业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如各种茶叶、蔬菜、水果和鲜花等专业批发市场等。创建专业化的绿色食品交易市场是形成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最佳途径。绿色食品专业市场的创建工作主要由政府、商家和消费者及行业协会等共同完成,即政府是绿色食品专业市场的规划和监管主体,应创建交易的专门场所,为各种绿色食品交易提供硬件和软件等各种基础条件,并禁止普通食品进入。有形市场形成后,由各种商家和广大消费者进行自由市场选择,真正形成绿色食品优势交易竞争格局。市场交易过程中,行业协会将起到全程动态自律监督作用。

为了充分展露绿色食品安全、环保、优质和富有营养的优势,就必须充分披露其营养成分和各项环保指标,让消费者充分知悉其比较优势,从而形成高度信赖的消费心理。针对消费者对泛滥广告信赖度大大降低的今天,绿色食品优势成分信息的充分披露,将起到最好的宣传功效,且也是科学的。绿色食品披露的信息必须是全面、充分和有效的,具体内容以强制性法律明文规定。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将直接构成商业欺诈。

3.整合行政监管体制,强化行业自律监督

首先是整合各种食品监管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机构和机制。其次是实行绿色食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消费的全过程动态监管。第三是建立各类绿色食品行业自律组织,发挥行业监督机制优势,形成行业自律,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和提高监管效率。第四是建立绿色食品交易资格一票否决制。即凡是违反绿色食品法律法规及相关自律规范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其绿色食品交易资格,并公开暴光,从而约束商家自觉维持和提高绿色食品质量。

4.大力宣传绿色食品,牢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健康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营养和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意,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各界特别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部门、各类媒体和商家等都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宣传甚至无偿宣传绿色食品,为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健康。绿色食品首选消费心理的牢固形成,将是绿色食品优势市场真正形成的重要标志。

作者单位:云南行政学院法学部

参考文献:

[1]尹成勇,杨春燕.对加快发展云南绿色食品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1,(11):51-53.

营养食品市场分析例11

首先,生鲜食品消费形式正在发生变化。

自90年代开始,国外根据消费中的餐食加工者和用餐者、加工地点和用餐地点的不同,将生鲜食品消费形态细分为:

【1】内食:主要指传统餐食加工消费方式,主厨和用餐者都是消费者家庭成员,做饭的厨房和用餐地点也是在家里,外购做饭所需的原材料,但整个餐食加工和消费过程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2】外食:主要指在外用餐形式,主厨者以及厨房和用餐地点都在消费者家庭以外,整个加工和消费是在家庭以外的餐馆完成的,用餐者则有多种组合方式。

【3】中食:这是近年逐渐流行的用餐方式,其加工者和加工地点是在家庭以外的加工场或者超市完成,消费者则以家庭成员为主,用餐地点可以在家里也可以不在家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为了减少餐食消费中耗费的时间,美国90年代“家庭替代餐”(Home Meal Replacement,简称HMR)的兴起,同时“中食”方式也在日本逐步发展,使得第三种生鲜食品的消费方式得到充分发展,微波炉的出现和市场普及推动了生鲜消费方式的多样化,针对消费需求推演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生鲜食品和消费方式:

一是各种即食类食品(Ready to Eat,简称RTE),例如超市中的批萨饼、面包和快餐;

二是各种冷冻冷藏食品(Ready to Heat,简称RTH),例如汉堡包;

三是加工调理食品(Ready to Cook,简称RTC),例如调味肉扒;

四是加工净菜和半成品配菜(Ready to Prepare,简称RTP)。

这类生鲜食品的产生和市场发展,迎合了消费者饮食结构合理以及省时省力的需求,也为同一时期国外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快速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它是家庭劳动社会化的体现和价值分工转移过程。

其次,消费者成为生鲜食品市场的主导。

据安永咨询公司有关调查发现,零售环节的食品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作为当今超市最主要的经营对象,食品一般都占超市营业额的3O%一40%以上),在未来市场中消费者的影响力将会更为强大。生鲜食品经营方式变化能够客观地反映这种影响力。

在美国5O年代初期,超市是以延长营业时间,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食品品种,为消费者更多选择来吸引顾客,方便购买。若干年后,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仅靠这些服务已远远不够,所以超市开始增加加工烹制好的熟食制品,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更适合于大众消费方式。久而久之,消费者开始普遍反映这类制成品不够新鲜,口感差,品种不化慢。根据这种情况,超市又推出了适应消费者自身口味特点的半成品。它只需要消费者买回家中自己进行简单加工,便可施展自身烹饪技术,制作出适合自己口味餐食,既可以节省消费者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的新鲜感。

由此可见,在这个开放性较强的食品市场,消费方式的调整和变化都极大地影响着生鲜食品经营及产业发展方向,而生鲜经营者的创新努力和业绩增长,又会刺激带动消费需求的提高。在这种互动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相关企业都有市场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并从中获取市场份额的。只有准确地掌握消费者需求信息并能做出积极反应的企业,才能成为市场的强者。

第三,生鲜食品市场上品牌的公信作用日趋重要。

由于生鲜食品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大食品产业体系中的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和零售流通各个环节,建立起与顾客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将成为保持企业长期不衰的关键之一。而顾客是用自己的钱包来给各个品牌投票和打分,消费者正在以不可预知的力量和消费需求塑造着一个个有号召力的品牌。

在这个产业链条上,零售企业由于其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天然优势,使得零售品牌成为这种信赖关系的集中体现,并以此向帮助顾客更有效消费的“代言人”角色转移,零售品牌的塑造也使零售企业积累了向上游整合供应商资源的筹码,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发挥好这个“代言”作用的。 二、中国生鲜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

伴随着中国生产增长和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在整个消费品支出中的所占比重即‘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2000年39.2%),并呈现出多元化、结构性替代的趋势。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但我国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总量却呈上升趋势,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98元,比1995年增长41.3%,平均每年递增5.0%。此外,我国城乡居民的食物类消费结构出现显著改善,生鲜消费方式的主要表现为:

1、食品消费正处于转型阶段

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居民食品消费产生了结构性变化,首先是粮食消费量下降明显,其中:细粮消费量降低,粗粮消费量增加,主食的花色品种呈现出多样化和成品化;其次是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明显提高。其中:猪肉的消费量略有下降,牛羊肉、水产品、禽肉和蛋奶的消费量明显提高,牛奶已成为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食品结构变得更富营养、更为合理;第三是用于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等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2000年人均支出332元,比1995年增长24.3%。

2、追求食品口味的多样化

食品风味和饮食习惯可捕捉到未来食品的流行特征。多数消费者在食品风味上喜欢尝鲜和创新,所以对于外来民族菜肴的风味比较感兴趣;但会保持原有的基本饮食习惯。

另外,鲜活食品中新鲜的天然食品会更受人们的关注,蔬菜和水果作为鲜活食品的主流将受推崇,因为含有基本营养成分的食品有益于健康和减少疾病,所以新鲜的鱼、西红柿、大蒜、燕麦茯、青豆、橄榄油、酸奶、土豆和黄豆制品等会更受欢迎。

3、加工食品方便化受到追捧

由于中国妇女多是家庭主要的食品采购者和厨房主导者,在中国妇女高就业率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减少一日三餐的准备与烹煮时间,避免枯燥的家务杂事,自然成为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准则。消费者追求方便的趋势,各类加工食品不断涌现,商场和超市的净菜、方便主食、速冻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成半成品的三餐食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中国的“厨房工程”出现和发展也是家庭代替餐(HMR)消费需求的市场表现。它会推动国内生鲜初级产品加工成本社会化,也会为农产品增值创造了巨大消费空间。

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用餐不再拘于时间和次数,有些人一天用餐三次,也有许多人只在中午吃一次主餐,其余的用小吃代替。在办公室吃早餐和从家带早餐的人数成倍增加,用微波炉加热,这为各种烘烤点心和配餐食品的销售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享受生活,用餐简单化的结果,食品消费方式反应出生活型态的改变。

4、在外就餐和送餐服务越来越多

2000年,中国人均在外用餐288元,比1995年增长78.9%,这种消费方式在未来还将保持一定增幅;与此同时,送餐服务和街头快餐食品(手抓食品)也会有所发展,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将孕育产生新一代街头食品,保温和口味较好,方便快捷的手抓食品例如三明治、汉堡包和时尚烤面包等,会越来越容易在街头商店、手推车、书报亭内买到。

5、食品消费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食品工业拥有全世界最大市场和最有潜力的市场,12.6亿的人口数量,每年1000万以上的新增人口,未来相当一段时期仍将保持的人口增长态势,这是食品消费增长最直接的影响因素;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将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加大了对工业化食品的需求。

从国际经验看,在年人均收入到达1000美元左右,国民的食品支出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目前,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正处于这个阶段,居民首先在食品的数量上得到满足,然后对口味、营养和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正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营养、多样、方便和安全的时尚转化,正从温饱向小康迈进,所以正是食品消费结构加速变化和加工食品需求加速上升的阶段。它要求我们今后的传统食品要现代化,保健食品要大众化、上餐桌,三餐食品要工厂化、商品性消费,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生鲜消费方式变化带来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之后,社会和经济正在逐步融入国际大市场,生鲜消费形态的变化会深深地影响连锁超市的经营方式与商品结构。

1、未来超市生鲜经营的重心将有所调整

连锁超市生鲜经营的产生是迎合了消费者需求应运而生的,在未来的发展中也始终需要坚持其代表新消费需求的形象特征,在新的生鲜消费方式逐步显现的时候,超市生鲜经营的重心也有必要及时作出调整。

就目前超市生鲜经营的主营项目,初级生鲜三品是生鲜商品结构的必需,销售量较大,但毛利普遍偏低;熟食中的快餐类产品面临着中低档餐饮店的竞争,存在一定的发展压力;以西式消费方式为主的面包类经营,由于消费方式的不同,其成长空间有限。

在当前中国的消费环境中,解决中国家庭的家庭代替餐(HMR)将为连锁超市生鲜经营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契机。家庭代替餐(HMR)或“厨房工程”的市场开发实际上是在超市生鲜三品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不同加工程度的家庭配餐食品,从各种即食类食品和手抓食品到便于存储的冷冻冷藏食品,从加工净菜和半成品配菜到丰富多样的加工调理食品。关注生鲜半成品和制成品的开发与经营组合,并有意识地把生鲜经营的重心向这个方向转移,这将会给超市生鲜经营带来良好的一个发展空间。

作为生鲜经营重心调整的延续,连锁超市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制定生鲜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并使之得以实施,它与企业内部和生鲜供应链管理密切相关,而目前多数超市生鲜经营运作水平和对供应商的影响能力都比较低,很难在生鲜消费方式的变化过程中充分获利。

生鲜产品开发和经营策略包括:顾客群和消费方式分析、销售分析和产品开发指导、超市与供应商相互配合的产品开发协调机制、超市与供应商的品项制作分工、生鲜经营计划协调、生鲜配送支持等一系列开创性工作,所以超市生鲜经营重心转移并从生鲜供应链管理上获利,这将会是一个艰苦的、循序渐进的工作过程,日本7-11生鲜自有产品开发的大众食品协同组合也是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和运作水平的。

2、生鲜经营方式更加贴近消费需求

超市生鲜经营本身是一个受季节、天气、消费方式和顾客群影响很大的项目,因此生鲜经营方式从商品管理角度出发,仅仅停留在体现超市商品归类管理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体现出顾客的消费方式,发挥卖场在顾客消费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这对于生鲜经营者来说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生鲜食品由于购买频率相对较高,与家电类商品购买来讲也属于低度参与的消费过程,这意味着许多消费者的餐桌食谱是在卖场中决定的,因此卖场销售方式能否配合顾客的消费方式,能否反映出季节变化和消费观念,能否根据销售规律在不同时间段的确定生鲜商品经营重点和商品组合,这一切工作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超市生鲜卖场对顾客的影响力和经营业绩。因此超市生鲜经营方式要求从生鲜食品的年度销售规划、各种节假日及季节转换期间销售重点和主题,到相应的商品结构调整和商品组合计划等等,都十分贴近不断变化中顾客消费方式,以此将生鲜的销售业绩稳定地掌握在企业的规划之中。

3、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需求分析程度正在使企业差距拉大

在开放程度最高的食品销售市场中,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零售终端,市场消费需求分析程度决定了企业对市场变动的认识程度和反应速度,最终关系到企业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