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眼部护理小技巧

眼部护理小技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5 09:27:30

眼部护理小技巧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1

1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1]。

2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莫非氏管下端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人滴壶协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力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瀚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为成线状时压力较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因而形成较多的气流,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

3选血管的技巧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有多种慢性病手足静脉比较细小而特别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较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较大、(来回滚动、不固定)、穿刺比较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合理异常、必须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它的深浅度和粗细[2]。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的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内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的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的感觉。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果血管有分叉时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头以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人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柄再平行进入05era,用四条胶布固定。

3.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大多数都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的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在短期时间内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的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组织导致组织坏死(如多巴胺),给患儿带来不应该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至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中几例逆行输液的观察、没有发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① 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对斜面多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② 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袋有时也可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3]。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物质和治疗的要求来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要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的感觉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是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大小便时,其心情更加迫切,此时的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血容量在短时间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或肺水肿。

5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时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妥之处是:①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②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尖刺人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要高出0.2~1.5 e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时一定要记住不要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经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的患者应连续按压时间为2~3 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需按压15 rain以上。

7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首先,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使其情绪稳定,减轻痛觉。病室内通风条件更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柔和的环境。给患者以温馨舒适的感觉体现家庭中的温暖、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轻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2

美妆护肤小技巧有哪些技巧一:加强眼尾妆效

加强我们眼睛眼尾的妆效,可以帮助眼睛让眼睛更有神韵,我们单眼皮和内双妹子应该会有所体会,不管眼线画得有多好,但是眼睛看着还是那样大,并没有放大效果,所以木木在这里就偷偷告诉你们一个我自己的小妙招,木木的眼睛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一只单眼皮,一只双眼皮,所以我每次画眼妆时,单眼皮那只,我就只画了眼尾,从眼部三分之一处开始画,然后扬长到眼尾,前面三分之二处,我就用眼影来晕染,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哦~宝宝们记住了吗?

技巧二:眼窝先上深咖色眼影

我们画眼妆时眼窝先打上深咖啡色眼影,可以让我们的眼睛轮廓更清晰,并且还会有放大眼睛的功效,作为眼影届不会出错的颜色,深咖色真的是名副其实,一般我们都会选择用咖色来打底,然后用亮色来提亮,上涂是一张对比图,各位宝宝们要是不知道深咖色的可以对比着看看。

技巧三:选择眼尾较长的假睫毛

我们选用眼尾较长的假睫毛,可以增强眼神的媚惑力,木木一般称这种眼镜为狐狸眼,因为真的好好看,但是市面上那么多的假睫毛我们该怎么挑选呢,偷偷告诉你一个小技巧,我们买假睫毛时都会剪下来再涂上胶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中间较长的部分黏在我们的眼尾,这样就可以替自己的眼睛增加神韵,反正我每次都是这样操作的,如果拿着整整一个假睫毛来黏的话,特别的不好粘,所以我都会用剪刀分成几段来贴假睫毛。

技巧四:巧用烟熏妆

很多宝宝都特别的讨厌烟熏妆,觉得一般正常上班、上学根本就用不上,但木木在这里告诉你,有一种淡淡的阴影烟熏妆可以让眼睛放大2倍,这种烟熏妆不仅适合我们日常上班,而且上大学也是可以画上的,会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下面木木就附上做法吧。

第一步我们先利用眼线笔或眼线胶画满眼窝,眼头也要用眼线笔补满,眼神才会出来喔!第二步下眼线也用眼线笔勾勒出来。如果不想要太有杀气,从眼尾往回勾勒三分之一就可以了。第三步最后用银色的亮粉晕开黑眼线,让眼妆更有层次感。

如何分析自己的皮肤如果您并非目标明确,只是想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请您首先确认自己的肤质:

油性皮肤的形成是因为皮脂腺分泌过多油脂,使皮肤油亮,有时在清洁过后数小时皮肤会有粘腻感受,油性皮肤其他的特征为毛孔较其他的肤质粗大,较易阻塞,且容易长痘子及其他皮肤瑕疵。

干性皮肤的特征为毛孔细小,表面几乎不泛油光,极易形成表情纹,尤以眼部及唇部四周最为明显。

中性皮肤看起来很健康且质地光滑,有均衡的油份和水份,很少有痘子及阻塞的毛孔。

混合性皮肤看起来很健康且质地光滑,唯在T型区-即额头、鼻子、至下巴的区域有些油腻,而两颊及脸部的外缘有一些干燥的迹象。

敏感性皮肤易受环境因素及局部涂敷品所刺激,皮肤较薄,可见微细血管。

为什么要学会化妆职位越高越要“妆”

以往,为了在以男性为主宰的职场谋得一席之地,职位较 高的女性往往会有意识地忽略自己的性别特征,较少选择化 妆。英国著名的形象公司CMB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公司中身居 高位的女性,形象和气质对于其成功的作用非常关键。今天,越来越多的女性高管人员都非常善于把优雅动人的女性魅力融 入自己的整体职场形象,化妆自然也被她们所青睐。

心情越糟越要“妆”

加班没完没了,未来没有方向,心情整天都是灰的。再赶 上失恋,心情碎落一地,还化妆干嘛? 有关研究证实,化妆是改善女性情绪的绝佳妙方。新形象帮你重新找回自信,心情豁然开朗,人生的新航程自然随时可以启 锚。

老公面前更要“妆”

与老公一起成家创业,风里雨里建起一个家,一脸疲倦可 以毫无掩饰地在他面前袒露了吧?即使有一天变成“黄脸婆”, 相信他也一定会对自己死心塌地? NO!爱情也是有保鲜期的,婚姻并不是爱情的保险箱。妆对于爱情保鲜不是万能的,但对美丽永远怀着一份追求的妻 子,往往会比那些对自己的容颜不管不顾的妻子更有竞争力,更能战胜所谓的“审美疲劳”。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3

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是护理人员基本功的表现形式。如何在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入患儿体内的前提下,达到无痛注射,更是大家探讨的内容,而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使患儿害怕接受治疗,同时也会消耗患者大量的精力。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仅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上,而且要求能有效减轻穿刺与拔针时所带给患儿的剧烈疼痛。我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根据《基础护理学》中的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对静脉穿刺环境、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穿刺后的护理及其拔针的技巧进行研究,总结出小儿静脉穿刺与拔针无痛技术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8年8月均为神志清楚,无感觉障碍住院患儿400例,男226例,女174例,其中新生儿128例,3~12岁儿童272例。静脉输液部位: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浅静脉或在关节、大隐静脉等处穿刺。两组各20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0±5)天。

1.2 方法

1.2.1 为避免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以两人判定标准 由同一操作者操作,另一操作者负责观察患儿面部表情、询问记录穿刺时的感觉及疼痛持续时间。

1.2.2 新生儿~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1.2.2.1 穿刺前的准备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取得家长的配合。让患儿平卧在我院制作的一套小儿头皮输液床上(床宽55cm,长110cm,高70cm,带有可调长短的带有编号的活动输液支架及一条高40cm小方凳),穿刺者坐于小方凳上(这样可以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操作者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备3~4条短胶布和一条长约45~55cm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并在穿刺前要给患儿剃掉穿刺部位周围3~5cm的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在给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家属的心情比较紧张,故操作之前,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说明小儿血管的特点、疾病与血管的关系等。实施心理护理的技巧,要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放松精神,转移注重力,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解除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也受心理、不良情绪、四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请家长避开。

1.2.2.2 穿刺时头皮静脉的选择 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1]。忌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穿刺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进行顺行和逆行穿刺。头皮静脉应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等。

1.2.2.3 穿刺的角度与方法 耳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45°[2]。对不太清楚或者不清楚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轻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力度要小)、或取下针头与输液管连接段、或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1.2.2.4 穿刺后固定的技巧 穿刺成功后,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长约45~55cm 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一般直径约为5cm,过大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如碰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重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针头粘贴时,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以免影响固定。如穿刺部位不是平面的,而有一定弧度,用小干棉签球垫于针尾下,使针头与穿刺的静脉壁保持平行,这样会使输液通畅,利于固定。第1条胶布一定要把针柄粘贴牢固,胶布不能太长、太宽,以免拔针时粘住毛发及皮肤引起疼痛。

1.2.2.5 拔针的技巧 拔针时固定好患儿,固定的胶布顺着针尖方向慢慢撕下(动作要轻、柔),拔针时应用左手固定针柄,拇指沿血管方向直行压住棉球,右手迅速拔出针头,拔针后即刻将两个针眼同时压住(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入皮针眼,另一个入血管针眼),或用棉签(按压方向与穿刺血管呈平行),按压一般不少于“生理性凝血”时间(1~3min)[3] 。忌边压边揉、边压边看出血情况,拇指按压同时其余四指可适当固定患儿,防患儿哭闹不配合造成按压滑脱,造成皮下淤血,影响下一次穿刺成功。

1.2.3 3~12岁小儿宜选用四肢浅静脉

1.2.3.1 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的患儿 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儿,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1.2.3.2 进针角度的选择 对小儿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主张5°~1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主张15°~30°角进针。均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

1.2.3.3 穿刺、拔针技巧 穿刺和拔针时均可对患儿施以逗、哄、爱抚、夸奖、鼓励等方法,使其情绪稳定配合操作,或给予玩具,分散其注意力。拔针时一边安慰一边操作,撕胶布时要轻快、双手相互配合、针头缓慢退出留至1/3时,左手用棉签轻放在沿血管方向(与穿刺方向呈平行),待右手迅速拔出针头时即刻用力压住穿刺的两个针眼[4]。

1.2.4 营造好的环境

1.2.4.1 尽量为他们营造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由此,作为一项护士应熟练掌握的穿刺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及与患儿及家属的良好沟通,加上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和积极配合。穿刺成功后取下带有编号的活动输液支架调节好高度、跟家长讲解有关注意事项,将他们统一安排在小儿输液活动室(配有音乐视听、动画电视、儿童故事、小儿玩具等)。可以有效减轻患儿对穿刺后的恐惧、避免小儿哭闹与不配合,从而促使输液治疗顺利完成。

1.2.4.2 光线强弱 穿刺时以明亮、自然光线最佳。光线太暗,瞳孔散大,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血管;光线太强,瞳孔缩小,眼睛容易刺痛,影响穿刺。夜晚及阴暗天气可借助100~150W灯置于操作者前方,距穿刺部位40~50cm处。

1.2.4.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配制药液时剂量要准确,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章制度,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密切观察有无输液不良反应、针头有无脱落、液体有无渗出等意外发生。

2 讨论

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直接影响到小儿的治疗与抢救,甚至危及生命。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的概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家长希望值高,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二是穿刺时患儿不配合,甚至哭闹不安;三是部分患儿静脉暴露不清,血管不充盈,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娴熟的技术是关键,但同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做好身心护理[5]。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态要稳定,不要着急,心平气和,稳中取胜,认真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穿刺时穿刺者的针感非常重要,所以护士们应多加练习,需要耐心地体会和感觉,眼睛观察细致,判断准确。固定针柄时,如用四条胶布固定,第三条胶布在针柄处合折一下,这样会减少其粘连程度,并且在拔针头时减少了粘连患儿的皮肤和头发,减少了疼痛。如果使用三条胶布,对一些安静、配合的患儿也非常可取,可以给患儿拔针时减轻疼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组一人操作时有时会因为患儿哭闹,家长固定方法不对,皮肤不易绷紧,造成穿刺失败。通过临床实践改良组的穿刺成功率与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3 总结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要求护士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有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护患沟通能力。只有根据不同患儿的情况,选择不同部位,采用有效合理的穿刺固定方法才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合理运用小儿静脉穿刺与拔针的技巧,有效减轻穿刺与拔针时所带给患儿的剧烈疼痛,达到患儿及家长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及信赖。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学习、总结经验、熟练掌握头皮穿刺与拔针技巧,为患儿减轻疼痛、不断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波,王小梅.小儿静脉穿刺新法.实用护理杂志,1995,11(7):31.

2 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4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患儿生病后,家长的担心和焦虑很大。如何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让家长放心,护患沟通技巧显得非常最重要。现将儿科护士与患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 5月至2011年 8月我院儿科病区住院患儿200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有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②排除急症、昏迷及住院期限

12 方法 调查问卷分患儿问卷和护士问卷两种。在调查前由医务科和护理部牵头,对科室护士进行统一解释,说明此调查问卷只做临床护理研究之用,对个人无任何影响,消除每个护士的顾虑,以真实反映科室的护理状况。发放调查问卷时充分征求患儿家长同意,耐心解释,立即填写,立即回收,避免护士因顾虑而介入影响调查结果。调查完毕后,由医务科和护理部配合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护患关系认知度 99%的家长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有利于患儿的康复。满意度统计80%非常满意,12%基本满意,8%一般。10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非常重要,30%的护士认为护患沟通有一定难度。

22 呼唤障碍认识情况 55%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医疗知识了解甚少,护患沟通接受程度受限,沟通效果不好。60%的护士认为时间不足是沟通的最大障碍,其次是专业技术缺乏和沟通技巧欠缺。

3 讨论

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更为复杂,沟通是实施患儿护理的必要条件。有效的沟通应该同时具备信息交换和情感支持两个方面。

31 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 患儿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要积极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对患儿的病情表示同情和理解,主动向家长解释患儿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尽可能与家长进行一些疾病预见性的交流。如处于体温上升期的患儿因血管痉挛收缩,末循环差,手脚冰凉,穿刺容易失败;肥胖、年龄小的患儿,因血管暴露不充分,易造成穿刺困难;阿奇霉素等有消化道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钾盐可导致输液部位疼痛等等,可以提前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

32 积极与患儿沟通 对于懂事的患儿,可采取亲切鼓励的话语,分散其注意力,要善于抓住小孩容易与护士接近的心理,拉近护患距离,对女孩可以称赞其漂亮可爱,对男孩可以称赞其勇敢,并可与家长一起用糖果或玩具哄着,减轻患儿恐惧感,同时也增强了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用过硬的护理技术沟通 过硬熟练的注射技术是儿科沟通效果的重要体现,“一针见血”是赢得患儿和家长信赖的基础,因此儿科护士要苦练、多练、巧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术,穿刺时要镇静自如,有条不紊,争取每次达到“一针见血”。另外要加强儿科护理技术知识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认真耐心给患儿家长解释其心中的疑问,治疗时多讲解,多沟通,以自己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和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取得家长的治疗配合。

34 用情感沟通 在沟通时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和目光等非语言性沟通方式,给患儿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点鼓励、一个眼神均可拉近医患距离,增进医患情感,要做到用心沟通,让家长体会到我们的是在用爱心、责任心、同情心为每一个患儿护理,增加患儿和家长对护士的信赖,取得理解和支持,同时也体现了护士的修养和人性。

总之,儿科护士的特殊性更需要护理人员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霞,李力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医学,2009,30(22):28952896.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5

【中图分类号】R1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62-01

泪道探通是眼科治疗泪道疾患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新生儿泪囊炎引起的泪道阻塞,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泪道探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现将2007~2010年间对我院门诊100例婴幼儿泪道探通的操作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新生儿泪囊炎患儿,年龄4~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单眼91例,双眼8例,共108眼。所有患儿均有泪溢、流脓等症状,经常规治疗无效且患眼无分泌物后再实施泪道探通治疗。

1.2 操作方法:(1)患眼滴1%地卡因眼水2次作表面麻醉。(2)探通针采用5~6号末端封口圆形光滑的空心泪道探针。(3)患儿仰卧于诊疗床上用中单包裹患儿身体及四肢,以限制四肢躁动,一人固定患儿身体,另一人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颞侧。(4)在单头无影灯照射下,操作者坐于患儿头顶部右手持探针,左手分开患眼的上下睑,使下泪小点充分暴露,将探针垂直刺入泪小点约1mm,然后将针头向鼻根部转成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当抵达骨壁时将探针向上旋转与鼻梁方向平行,向下向后缓慢插入2.5~3cm,有落空感,接5ml装有生理盐水的一次性注射器,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患儿有吞咽动作,或鼻腔有液体流出,说明探通成功,留针5~10min,拔针前再注入3ml生理盐水,边注边退针,用无菌棉球压迫泪囊2~3min,嘱次日再行泪道冲洗,同时滴抗生素眼水4~5次/d,连续3天。

2 结果

95眼1次探通成功,8眼经2次探通成功,5眼2次探通无效,总有效率95%。

3讨论

(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认真细致地说明病因以及探通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操作过程,从而消除顾虑,积极配合。(2)操作时患儿头部必须稳妥固定,由于患儿的生理特点,当受到治疗约束时,大声啼哭,头部左右摆动不定,如固定不当,将影响整个操作的顺利进行。(3)当探针转成水平方向进入泪小管时,必须将下睑向外下方拉紧,这样可避免针头碰及泪小管黏膜皱褶,以利探针顺利进入[1]。(4)所有患儿必须经泪道加药冲洗及局部点抗生素眼液,无分泌物后,再进行泪道探通,防止局部感染。(5)在行泪道探通前不可喂食,以防啼哭时引起呕吐,注入液体时压力不可过大,应缓慢推进,因患儿对突然的液体注入,往往来不及吞咽,而造成呛咳窒息,或发生吸入性肺炎[2]。(6)操作时动作要求稳、准、巧。因患儿眼部组织较稚嫩,操作难度较大,若操作不当可造成眼球损伤,泪小点撕裂或假道形成,故需在充分熟悉泪道的解剖特点及对成人泪道探通熟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做婴幼儿泪道探通。稳:即固定好患儿头部、躯干和四肢,操作者手部及肘部有支撑;准:即明亮的光源,看准泪小点,泪小点较小者先用泪点扩张器扩张;巧:即尽量使泪小管成水平状态,然后探针顺势而入,手法要轻,力度适中。

参考文献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6

关键词:护患沟通 技巧 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7-02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及健康观点也发生了巨大提高了。我们发现,在临床工作中,许多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良好的护患沟通就成为护理工作中主要的内容,笔者经过20年的护理临床实践,有深深体会,现简述如下:

1 护理人员在促进护患关系中所起的作用

1.1 全面熟悉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在护理中,护理人员既是照顾者、安慰者,也是计划者,决策者,又是治理者,协助者,教育者,咨询者。在护患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只有对自己的角色功能有全面而充分的熟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角色变化,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护患冲突的发生。

1.2 准确熟悉病人的角色特征。患者是因为生病或者健康出现问题时才来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的,“被帮助者”是所有患者最主要角色特征,因此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期待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期待病人样样都懂,更不能对病人的某些不适当行为要加指责,造成护患关系的紧张。

1.3 充分熟悉并主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获得安全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是病人的基本权利,只有对病人的权益有充分的熟悉,才能处理护患权益差异的矛盾冲突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使护患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

2 护患沟通技巧的临床应用

2.1 语言交谈中的沟通技巧。交谈是护理工作中最主要的语言沟通方式,护理人员在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中,都需要与病人交谈沟通,首先要做到自我介绍,正确称呼病人。在护理活动中,护理人员称呼病人应因人而异,力求准确恰当,避免直呼其床号、姓名,以免遭病人反感,影响护患沟通渠道,其次要安排好适宜的交谈环境,保持适合的距离、姿势,仪态及眼神接触,根据病人的需要调整适当的类型及过程,使交谈自然得体,保持沟通效果。再次交谈中,要尊重病人的隐私及拒绝回答的权力,避免使用刺探、错误的保证、说教、轻视、批评甚至威胁等阻碍有效交谈的行为和语言,以免引起病人反感,最后,要防止出现忽然改变话题,过分表示自己意见,答非所问,对病人的行为加以猜测等影响沟通的不当方式。

2.2 非语言沟通技巧。非语言的信息传达包括眼神、表情、动作等,在沟通中起的作用是语言不能代替的。

2.2.1 护士的仪表。端庄的仪表是护士心灵美与外形美的统一,仪表会影响病人对医者的感知和接受程度,因此,我们与病人沟通时,仪表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以博得病人的好感与信任,有利于与病人的有效沟通。

2.2.2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沟通交流中最丰富的源泉,护士应该意识到自己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去控制那些引起误解或影响护患关系的表情,如不喜欢、敌意等。当护士与病人交谈时,特别是当病人问及护士某些尴尬问题时,即使最轻微的面部表情变化,都能表达护士的真实感情,有的护士说话不多,但微微一笑,往往比多说多少话都起作用。

2.2.3 目光的接触。目光的接触通常是希望交流的信号,在交流期间,通过保持目光的接触,可以表示尊重对方并愿意去听对方的讲述,目光的接触最理想的情况是交流的双方眼睛在同一水平上,这样可以体现护患平等关系,同时也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尊重,以取得病人的信任。

2.2.4 触摸。触摸对一般患者来讲,是一种无声的安慰,他可使不安的患者平静,脆弱的患者变得坚强,当患者痛苦时,护士轻抚其手或轻拍其肩,发烧时摸其额头,会使患者觉得亲切,增强抵抗病痛的信心和决心。一个细微的动作,均可以体现护士对病人的关怀,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3 非凡情况下的沟通技巧。

2.3.1 与愤怒的病人沟通。重点是倾听病人的感受和困难并做出理解性的正面反应,应用倾听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与愤怒的原因,及时满足病人的需要。减轻病人的愤怒情绪,使病人的身心恢复平静。

2.3.2 与悲哀的病人沟通。交谈时语言尽量简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谈,可以运用触摸等沟通技巧与之交谈,并观察其反应。

2.3.4 与感知有障碍的病人沟通。交谈时可通过面部表情、手势、触摸等沟通技巧或用书面语言、图片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与理解,尽量避免使用病人不能感知的非语言沟通形式。

总之,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的护理效果基础[2],护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条件和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的良好途径,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7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190-02

老年人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极易患上各种疾病,在医院住院患者人数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静脉输液作为治疗中的一个主要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基本内容之一。然而,由于老年人皮肤、血管条件不利于穿刺 ,老年人的脾气、性格及发病后的依赖性,更为静脉输液技术带来难度。静脉穿刺的成功需要一定的技巧,成功率直接影响到输液质量、老人康复及护患关系。本人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现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几点体会介绍如下:

1 输液前心理护理

1.1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评估

老年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病,伴有神经病变,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欠佳,皮肤完整性受损,长期卧床老人有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伴有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老年患者认知程度不同,常感到孤单、焦虑、抑郁、烦躁恐惧、悲观、精神紧张,有的存在意识障碍。老年患者血管条件差,末梢循环差,输液过程疼痛、痉挛、渗出输液不畅等发生率较高。

1.2 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一般病史较长,大部分为心、肺、脑疾病,长期体验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首先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及存在问题,采取请家属共同参与的方法,加强沟通,适当应用触摸技巧使其放松。针对老年患者不同心理问题及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提高认识程度,护士要有耐心,要对他们多进行安慰和鼓励使病人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尽早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如告诉他病情已有好转或同病人聊天,说些他感兴趣的或他家中引以为荣的事,以分散其注意力,使他对身体的康复增加信心,乐观地接受输液治疗。

2 老年人血管的特点

2.1 由于衰老,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脆性增加,由于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滚动,不易固定,容易刺破,回血缓慢,凝血较快,静脉使用率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技术娴熟,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2.2 消瘦型老年患者多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皮下脂肪甚少,血管清晰可见,但管壁弹性差,细而易滑。肥胖患者,因皮下脂肪厚且松软,血管壁厚而坚硬,触摸时感觉粗大,但外观不明显,血管弹性小而滑,通常在皮肤上隐约看见一条青线,触摸时手感不好。水肿老年患者血管的位置较正常位置更深,血管也更细小,不利于血管的定位。

3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

3.1 身体瘦弱的老年人

在正式穿刺之前,应仔细观察血管的特征,选中其中一根并充分暴露出来,看准血管分布走向,对血管厚度和深度做到心中有数。鉴于手足及周围神经刺激对疼痛反应敏感的特点,在穿刺时应把针头快速、稳定、准确地插入血管。穿刺针头宁浅勿深。对于皮肤肌肉松驰,血管变硬,弹性降低,血管滑动不易固定的病人采用在穿刺部位上方3cm处,扎止血带的方法,用左手拉紧患者皮肤固定血管通常穿刺角度为(10―20°)低平的进针角度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常规的方法扎止血带是在穿刺点上方6cm。

3.2 水肿及体型肥胖的老年人

静脉触摸时手感不好,但静脉在组织中较固定,不易滑动。在大血管上方用,用拇指沿血管走行反复推压,使皮肤凹陷,掌握好静脉走向,用较长的头皮针,然后找准穿刺点行直剌进针法,进针角度稍加大(30~40°),快速进针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

3.3 浅表血管破坏型

此类病人一般由于长年输液,浅表静脉不同程度地破坏,有的甚至阻塞结痂形成侧支循环。此类病人可选用手指、脚趾、前臂掌面等部位选择表浅纤细静脉,以静脉走向、手指易感到为好,穿刺时应选比较细短且斜面小的头皮针。进针时基本与皮肤保持平行,边缓慢进针边看回血,有回血后即停止进针,缓慢轻柔地松止血带,轻轻固定好。

3.4 静脉穿刺成功的判断方法

针尖进入血管有落空感后无论输液管内是否回血,均以左手拇指固定穿刺针柄,右手食指在距针尖上1.5 cm的静脉处,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推压静脉1.0 cm,见回血或见血后继续向输液管内顺利反流,则为穿刺成功。

3.5 拔针与按压的技巧

无痛拔针法:也叫先拔后压法,护士拔针时先分离穿刺上方皮肤,食指贴中指微抬高于穿刺点无菌敷贴上,右手持针柄抬高(10一15°),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离开皮肤时,左手食指按压无菌敷贴皮肤穿刺点,无名指、中指指腹按压血管穿刺点。其机理是:拔针时未对血管施压,拔针过程中,针尖不与血管壁摩擦,减少了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组织的机械性损伤。

按压针眼法:拔针后用拇指顺血管走行方向按压两个针眼,一个是皮肤上的,一个是血管上的,针尖刺人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离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根据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按压时间一般5~10min,切忌边压边揉。防止皮下淤血青紫,给患者增加痛苦。

4 血管的保护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通常都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病,一定要更加细致保护好血管,做到有规划的选择输液血管。因此穿刺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次序的由远端到近端选择血管,避免穿刺点感染,穿刺成功后,严密观察有无液体外渗,如有外渗,根据药液不同选用冷敷或硫酸镁敷外渗部位,给予及时的相应处理。

5 结语

多数老年患者身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由于长期承受病痛的折磨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变化。在静脉穿刺时不仅要力求一针见血,还要用关心的语言、轻柔体贴的操作,让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充分享受到被人尊重、关心、同情、理解的人性化服务;同时一针见血,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更能提升病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治疗。对护士来说,拥有扎实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护理工作才能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陈燕,于桂云,等.静脉穿刺直人血管法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8):690.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8

小儿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是护理人员基本功的表现形式。如何在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入患儿体内的前提下,达到无痛注射,更是大家探讨的内容,而技术的好坏关系到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使患儿害怕接受治疗,同时也会消耗患者大量的精力。如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不仅仅在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成功率上,而且要求能有效减轻穿刺与拔针时所带给患儿的剧烈疼痛。我院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根据《基础护理学》中的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对静脉穿刺环境、手法、进针角度、固定方法、穿刺后的护理及其拔针的技巧进行研究,总结出小儿静脉穿刺与拔针无痛技术法,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8年8月均为神志清楚,无感觉障碍住院患儿400例,男226例,女174例,其中新生儿128例,3~12岁儿童272例。静脉输液部位: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儿童宜选用四肢浅静脉或在关节、大隐静脉等处穿刺。两组各200例,平均住院天数为(10±5)天。

1.2 方法

1.2.1 为避免不同的人对疼痛的耐受性不同以两人判定标准 由同一操作者操作,另一操作者负责观察患儿面部表情、询问记录穿刺时的感觉及疼痛持续时间。

1.2.2 新生儿~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

1.2.2.1 穿刺前的准备 穿刺前的准备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取得家长的配合。让患儿平卧在我院制作的一套小儿头皮输液床上(床宽55cm,长110cm,高70cm,带有可调长短的带有编号的活动输液支架及一条高40cm小方凳),穿刺者坐于小方凳上(这样可以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嘱咐家长摁住患儿膝关节,另操作者双手绷紧患儿的头皮,双臂轻压、夹患儿的双肩使其相对固定,备3~4条短胶布和一条长约45~55cm能足够缠绕患儿头部一圈的胶布。并在穿刺前要给患儿剃掉穿刺部位周围3~5cm的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在给患儿进行输液治疗时,家属的心情比较紧张,故操作之前,护士要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说明小儿血管的特点、疾病与血管的关系等。实施心理护理的技巧,要用风趣幽默的话语,放松精神,转移注重力,减轻父母的思想负担,解除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护士完成静脉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水平,也受心理、不良情绪、四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必要时可请家长避开。

1.2.2.2 穿刺时头皮静脉的选择 由于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所以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1]。忌从血管中间开始,以防穿刺失败,造成淤血,以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进行顺行和逆行穿刺。头皮静脉应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额浅、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等。

1.2.2.3 穿刺的角度与方法 耳前额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一般为5°~15°,耳后静脉、眶上静脉为15°~30°。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30°~45°[2]。对不太清楚或者不清楚的血管,用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体会血管走向、深浅、粗细、滑动度,然后穿刺。当患儿哭闹时,因静脉回流压力上升,头皮静脉血管会有1次短暂充盈过程,这时应巧妙地抓住时机,顺利完成穿刺。根据静脉的深浅度采取适宜的力度,一般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比较深。头皮静脉穿刺时,未用止血带,该静脉管壁两端无压力差,静脉回心血流无阻力。因此,头皮静脉穿刺回血较四肢静脉慢、少。所以当觉得针已进入血管,穿刺有空虚感,而不见回血时,不要急于拔出针头,应该停下等一等,或轻捏一下输液器下段的橡胶软管(力度要小)、或取下针头与输液管连接段、或改变针头的位置、角度一般就可见回血。

1.2.2.4 穿刺后固定的技巧 穿刺成功后,及时固定针头是非常重要的。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后用1条长约45~55cm 胶布固定,头皮针绕圈范围要适宜、一般直径约为5cm,过大易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过小易折,造成阻塞。如碰到有患儿因哭闹或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取一条长约35~40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缝住成一头围圈套在头围处,压住针柄及针梗处,使针头牢牢固定于血管中),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常规固定的时候一定注重双手的配合,右手拿胶布左手手指配合粘贴,针头粘贴时,针头附近皮肤不能有汗渍,以免影响固定。如穿刺部位不是平面的,而有一定弧度,用小干棉签球垫于针尾下,使针头与穿刺的静脉壁保持平行,这样会使输液通畅,利于固定。第1条胶布一定要把针柄粘贴牢固,胶布不能太长、太宽,以免拔针时粘住毛发及皮肤引起疼痛。

1.2.2.5 拔针的技巧 拔针时固定好患儿,固定的胶布顺着针尖方向慢慢撕下(动作要轻、柔),拔针时应用左手固定针柄,拇指沿血管方向直行压住棉球,右手迅速拔出针头,拔针后即刻将两个针眼同时压住(静脉穿刺有两个针眼,一个入皮针眼,另一个入血管针眼),或用棉签(按压方向与穿刺血管呈平行),按压一般不少于“生理性凝血”时间(1~3min)[3] 。忌边压边揉、边压边看出血情况,拇指按压同时其余四指可适当固定患儿,防患儿哭闹不配合造成按压滑脱,造成皮下淤血,影响下一次穿刺成功。

1.2.3 3~12岁小儿宜选用四肢浅静脉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9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87-01

但是经常听到一些女性朋友会为不知如何才能画的更加完美面感到困惑,针对这些问题,在此向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些化妆方面的小技巧,以供大家参考。

一、快速方法的化妆技巧

现实生活中,要在上午9:00时化好妆准时上班确实是件难以坚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工作至深夜或喜欢睡懒觉的女性而言。于是争分夺秒的化妆技巧就显得异常重要。下面介绍5分钟化妆的快速方法。

1分钟:快速清洁

诀窍:吸收护肤品的同时整理头发。用适合自己的清洁液或洁面乳打圈清洁脸部,快速洗完脸后用化妆棉涂抹爽肤水,接着涂上润肤霜或隔离霜,在等候皮肤吸收润肤露的同时,你可以抓紧时间整理头发。

建议:想要妆效更服贴,前一天晚上可以先敷脸,粉妆会更清透,也会更好上妆。

2分钟:局部修饰

诀窍:遮瑕膏,粉饼打造底妆。一般的化妆程序中,通常是先用粉底液,然后用遮瑕产品,再用粉饼和定妆粉,但在快速化妆中只用遮瑕膏和粉饼代替所有工序,加上适当的手法就可以得到同样的底妆效果。

建议:选择质好的、易推开的遮瑕膏和粉饼,其中用潮湿的海绵上粉饼是关键的步骤,可以达到粉底液贴妆的效果。

3、4分钟:一笔描“画”

诀窍:用眼线笔代替眼影和眉毛,或用眼影代替眼线的眉笔。一个眼部妆容要画眼线、眉和眼影,但为了达到快速化妆的效果,可以用眼线笔和眼影来代替其他两个步骤,三在步骤一气呵成。比如直接用质地较软的灰色眼线笔描画眼线、眉毛。要点是先画眼线,而且画得略微粗一些,再用小号的眼影笔晕染开来,均匀地分布在眼线及眼脸上,再利用眼影刷上的灰色余粉轻扫眉毛、眼线、眼影和眉毛,就这样同步完成了。

5分钟:唇颊红晕

诀窍:一支唇膏搞定唇部和腮红。腮红和唇膏颜色的调配需要和谐,所以不少人上唇膏和腮红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这里就建议大家用唇膏代替腮红,由于唇膏与肌肤的贴合性更强,所以这样会有更佳的效果。先用唇线笔画唇,然后再涂上颜色较浅的唇膏,再用中指和无名指沾上唇膏轻点在双颊,均匀地涂抹开,一分钟内就可以把唇部和腮红画好。

建议:选购颜色可多功能用途的化妆品,例如可以画眼妆和腮红的红色眼影,或是同时可当腮红的浅色口红都是值得选购的化妆品。另外在掌握了基础的化妆技巧之后,手是最快的工具,利用手温还能让彩妆产品与肌肤服贴,轻轻地以手指上眼影、腮红和唇彩,效果超乎想象。

二、摆脱突发状况的化妆技巧

(一)睫毛膏和眼影晕染在眼脸上,到了下午就变成“熊

猫眼”了!

绝招:想要遮掩熊猫眼,却没有时间把眼部彩妆卸掉重画,而且也没有带卸妆用品时该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只要利用手上现有的化妆品就能达到修饰效果,像是以沾有护唇膏的棉花棒或面巾纸,轻轻擦拭眼周肌肤,就能将干掉的睫毛膏、晕开的眼影轻松卸干净。

(二)眼睛肿肿的,好像昨晚大哭一场!

绝招:有泡泡眼困扰的人,建议也可以试试刷于眼睛上的眼影,最好以有收敛效果的深色为佳。举例来说,浅棕色刷子眉骨打底,深棕色则用大型眼刷大片且快速刷开于眼窝处,就能创造深邃的眼睛轮廓。注意,含有亮粉的珠光眼影会制造膨胀感,眼睛浮肿的人绝对要避免。

(三)早上起床后,脸肿成两倍大!

绝招:让视线集中在脸部中心,运用眼妆和双颊色彩,去除脸部浮肿所带来的扩大感。首先,在脸部周围擦上稍暗的粉底,然后于眼窝处刷上灰色或棕色眼影,为眼部制造阴影后再刷上睫毛膏,强调眼眸深邃感;接着选择和肌肤亲合度高的浅橘或暗红色腮红,像是跨过鼻子一样的横刷于脸颊两侧,就能使脸部浮肿的困扰立即获得改善。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10

我科自2007年1月~2012年2月实施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13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52例,年龄1岁3个月~12岁,受伤部位以额部碰伤最为常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伤后2~8h,清创美容缝合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2 语言沟通的技巧

2.1运用治疗性语言,杜绝刺激性语言:与儿童沟通时不能因为其年龄小,不懂事,而忽略与之沟通交谈,沟通时必须诚恳、和蔼,注意语气语调,不用刺激性语言。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轻柔的话语能让儿童的恐惧心理有所减轻。同时应当注意细致观察不同儿童的性格特点,个性化地进行有效沟通。治疗性语言分为安慰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和积极暗示性语言。首先应运用安慰性语言,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使之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安全感;解释性语言则多用于手术治疗前,解释治疗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积极暗示性语言多用于手术进行中,要懂得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爱好和嗜好,并适时的给予心理干预,如:“宝宝,听阿姨的话,乖乖的躺着不要动,等阿姨抓完你额头上会咬人的小虫虫,就带你去吃肯德基”。鼓励儿童好好配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选择儿童语言与之沟通: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儿童其语言表达能力与接受能力完全不同,护士应根据所观察到的儿童体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安慰、表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术前可以准备一些色彩斑斓的小玩具或者糖果,有利于消除儿童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调动儿童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沟通过程中,要有亲切的微笑、慈爱的目光,轻轻地,让儿童产生亲切感,从而配合治疗。

3 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对于儿童,尤其是1~3岁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和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较差,甚至根本不理解,进入手术室后,对陌生的环境有一种恐惧感,对“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更是恐惧有加,所以面对“不安全的环境”、“陌生的人”,常哭着闹着要找父母。这时护理人员应让儿童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多安慰鼓励开导孩子。首先,在与儿童沟通过程中要保持稳定、友好,这样儿童会较容易根据成人的愿望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创伤的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儿童受伤后能在心理上健康发育[2]。重点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表情:面部表情是非语言交流中最乐观的,首先是微笑,真诚的微笑对儿童极富有感染力,微笑待人,是交流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儿童恐惧焦虑的时候,护理人员面带微笑与其交谈,本身就是一种安慰[3];②眼神:眼神可以沟通医护人员与儿童之间的情感,增加亲和力,医护人员与儿童第一次见面时,一部分儿童对医护人员往往存有极强的戒备心理,此时,关注、亲和的眼神又是赢得幼儿信任的关键。接触的过程中,恰当的微笑、轻柔的话语、充满关爱的眼神与儿童对视、交流,能有效地感化儿童,使之对医护人员的戒备心理逐渐消退; ③手势与姿势:用手势配合语言以及眼神可提高与儿童之间的亲和力,体贴的手势、关切的触摸、适时的沉默也是在与儿童沟通中常用的技巧,可使儿童感到关怀与支持。如:手术前从家长怀中接过孩子,面带微笑的告诉孩子:“阿姨带你去看小玩具,还有很好吃的糖糖”。手术中可及时为儿童擦拭泪水,握住小手,以母爱般的言语给孩子讲故事等等,手术结束后,为孩子擦干净伤口周围皮肤的消毒液,整理好衣服等。

4 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儿童受伤后,家长往往情绪激动、焦虑,因此,做好家长的安慰工作,让其正确的认识到自身情绪对保障儿童顺利实施手术的重要性,劝其先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安慰与鼓励,由于年龄太小实在无法配合手术者,可以让家长在穿好洗手衣、戴好口罩和帽子的情况下,陪同孩子一起进入手术室。护士在解释、暗示时,应多从儿童角度考虑,让家长感觉无论护士怎样做都是为孩子康复着想,恐吓、训斥性语言及冷若冰霜的体态语言,则会对儿童及家属造成心理伤害,也可能引发医患纠纷。缺乏与家长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干扰正常的治疗。儿童外伤一般是急诊就诊,常有好几位家长陪同,护理工作人员要沉着、冷静、有判断力,处置井然有秩,忙而不乱,陪同人员的关系常很复杂,有的是幼儿园受的伤,有的是孩子之间打闹所致等,无法辨清他(她)们之间的是非关系。医护人员不要轻意发表议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掌握一般的法律常识,在不影响对儿童治疗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总之,在儿童外伤清创美容缝合术中护理人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加强语言沟通是确保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誉华.应用面颊部扩张皮瓣修复鼻唇沟区术后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867-1868.

眼部护理小技巧例11

沟通是人们在生活中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方式。护患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打造服务品牌的有效途径,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和CT技术检查的不断普及,CT增强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病人来做CT增强检查前往往经过住院初步的治疗,对自身疾病诊断心存猜疑,在检查过程中易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有利于使CT增强检查顺利进行,提高检查和护理效果。

1 检查前的护患沟通技巧

1.1良好的仪表 仪表是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前提,通常对方先用视觉注意人的年龄、衣着、姿势,当人没说话之前这些特征作为构建一个人轮廓的原材料就已传递给对方了,因此穿戴整齐、态度和蔼、坐立行走符合职业规范的护士有利于建立威信,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以微笑待人,是人际交流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

1.2使用文明用语 每一位患者都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使用尊重患者的文明礼貌用语,是护士沟通的首要环节。“您”字开口“请”字当先、“谢”不离口,对患者不分年龄、职业、地位,应一视同仁。称呼患者要讲究,可在其姓名后面加上诸如先生、同志或职务等修饰,避免直呼姓名。对年纪较大的患者可以称呼“爷爷”、“奶奶”或“叔叔”、“阿姨”;对年轻的患者可以称呼“先生”、“小姐”;对患儿可以称呼“小朋友”。称呼得当,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感。

1.3检查前注意事项的沟通 护士接诊时要面带微笑,主动热情地介绍CT增强检查的程序,给患者讲解增强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给每一位患者递上1000毫升温开水。说明检查或操作可能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让患者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副作用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促使患者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检查和操作。

2 检查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2.1心理支持的沟通技巧 因患者对扫描室环境陌生,且机器庞大,扫描时产生噪音,从而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此时护士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感受,要善于从患者的眼神、表情、言语、体态中读懂他们的需要,因此在摆体位的同时,使用愉快和鼓励的声音,以微笑影响对方,使患者情绪放松并感到心情舒畅。

2.2使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沟通技巧 因高压注射器压力大、速度快,大部分患者注入造影剂时可有全身发热、轻度麻木感、喉痒、恶心和头痛,因而要耐心地解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者如有不良反应给予动作提示,我们会立即停止注射并给予处理。认真核对药品,熟练无菌操作技术,选择合适的血管。为方便扫描一般选择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注射造影剂时注意观察针头有无脱落、阻塞、移位、局部皮肤有无红肿胀痛,并反复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采用非语言沟通,如握手、抚摸等均能使患者的心理感到宽慰。

3  CT增强检查后的护患沟通技巧

3.1检查结束后的沟通 CT增强检查结束后并不表示护理服务结束,相反是护理服务的延续。结束后应向患者进行温馨告知或进行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在观察室休息15-30min,无不适再拔针并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和时间,叮嘱患者多喝水以便造影剂排出体外。同时对我们的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