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7 15:54:33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1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本身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才是我国第一产业,同时也是基础性产业,但是,各个地区在农业发展的状况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中西部地区现代化技术难以得到推广和落实,这势必会对于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相关人士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对种植业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我国本身人口较多,但是,可供种植的土地相对较为有限,我国以极少耕地养活了十几亿人口,这在全世界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由于我国人均面积相对较少,关键是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增加农作物产量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杂交水稻则是典型的例子。我国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经过长期的研究通过采用杂交方式促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切实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1]。

1.2调整种植业结构

在当前现代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第三产业日益崛起,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人口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因此传统农作物范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不仅仅种植传统农作物,还发展了很多新兴经济作物,特别在一些地区,还大力创造了特色的品牌,扩大农业的发展规模,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包装工作,并且将农产品运输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各个地区,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传统,仅仅只是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已经难以切实的满足当前多样化的需求,目前种植行业需要针对已有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可以适当的种植花卉、棉花以及蔬菜等等,这样才能够保障种植业的多元化,即使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也需要尽可能选择种植优良的品种。比如,反季节蔬菜促使了农村种植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反季节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种植,通过种植反季节蔬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同时对于当前消费者而言,在一年四季可以吃到自己所喜爱的蔬菜。

1.3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上,更加需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广泛运用,对于传统农业当中不足之处要加以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够促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另外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机械化是其重要一大基础,相比人工劳动方式来讲,机械生产降低了人工劳动量,同时缓解人工压力,促使农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要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经营方式,更加需要采取集约化经营模式,还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这样才能够有利于提高农业种植业发展水平,促使农业种植业日益实现信息化和产业化,增加农民的收入。不管是实施机械化生产还是实现信息产业化都需要加强电子以及计算机等技术合理运用,与此同时,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目前大多数的种植人员通常都是农民,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所以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强化现代化技术推广和宣传工作,要让广大的农民可以了解现代化技术,提高农民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3]。

2农业技术推广推动种植业发展对策

2.1更新推广管理机制和方法

为了有效的推广农业技术,需要对于推广管理机制和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要求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科研教育工作,形成分工协作以及共同参与的推广体系,另外,在推广方法方面要进行改良和完善,进一步的强化相关种植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工作,要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融入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引导农民进行种植,这样才能够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2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农村地区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当中,应当要求相关推广人员始终坚持严谨以及科学的态度,要求充分了解相应的农业新技术,同时熟悉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目前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对于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由于目前农业推广人员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大部分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推广过程当中,工作人员也往往敷衍了事,仅仅只是简单的进行介绍,没有更深层次给农民进行讲解,这样就导致了实际推广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保障技术可以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所以,在目前就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力度,要培养人才的服务意识,同时对人员结构要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现代化农业技术推广质量和效果。

2.3完善保障体系和推广环境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2

1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

应众所周知,农业技术革新带来的成果有利于我国农业遵循科学发展观,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产出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农业科技在创新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的市场需求,对产品的研发要求过高,使得科研成果很难符合实际。所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人员,我们除了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努力提高自己素质及科研水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促使科研成果能够推动农业的发展。

1.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与原来的农业增长模式相比,现在农业生产的增长模式更加趋向于集约型增长,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农业技术在商业与农户上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近年,在多数的企业中,推广农业技术的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不够丰富,阻碍了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使得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竞争的时候失去了优势,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1.3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脱节

农业技术的重点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农户。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导致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兴趣都比较低,这给农业技术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农户的经济水平低下,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技术上去;另一方面农户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也就比较低,这些都导致农业技术的普及更加困难。

1.4资金不足

虽然在投资农业技术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说明,且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也与日俱增。

1.5基础设施不健全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农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资金匮乏,信息技术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各种设施筹备不全,很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不能被学习掌握。对于现阶段农户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通过信息技术为农户解答疑惑,导致很多农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

2农业技术推广发展建议

2.1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经济投入

各个地区的政府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广农业技术的政策,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在使用这些投入资金的时候,各个地区的政府应该制定好相应的使用政策,确保所有的投入资金都能够被充分地利用。

2.2建设完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推广前的市场调研,使农业技术的推广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推动其普及。

2.3构建农业技术推广运营新模式

在推广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农户的实际需求,其次再依靠新型合作社的力量,最后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从而扩大农机技术推广的范围。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民间资本,进而形成多样的金融投资模式。

2.4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兴农战略指将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并逐渐形成产学结合的推广机制,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并加强此过程的交流与指导工作。

2.5发展农业技术服务组织

在普及农业技术的时候,可以运用到多种力量,尤其是社会力量,这样就可以形成社会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继而成立服务组织。各个地区的政府也可以建立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于一些大力发展农业技术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农业技术的培训,鼓励更多的农户参与培训,为普及农业技术做铺垫。

结束语

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农业技术的推广作为国家关注的重点,并且投入更多的资金对其进行支持。政府部门在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时刻关注投入资金的落实情况,确保所有的资金投入都落实到了需要的地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3

1种植业技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1种植业技术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要素便是农民和农业,而种植业则是农业中的重点项目,所以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创新是目前提高农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种植业是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核心经济产业,由于经济的发展也促使种植业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推助,能够为农村的经济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以及保证农作物的高产与高质量。例如,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而在进行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对于种植技术的了解及掌握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决定玉米种植的产量。①玉米种的处理环节。在进行播种前,需要针对玉米种子进行预先晾晒,能够明显提高玉米种的皮层吸水能力及透气性,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和存活率,晒种时必须要选择阳光充足的晴天,同时对温度进行合理的把控,避免由于温差导致玉米种受冻。在晾晒完毕后,还要选择玉米种衣剂进行拌种,该步骤是为了降低玉米生长时的病虫害,以及提高玉米种的出芽率;②土地处理。由于农作物对于土壤的依赖性非常大,所以在土地的选择以及土壤处理方面是必要的,最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地需要具备较为疏松的土质,以及肥力较为充足,并且有保水特征的土壤;③施肥管理。施肥是促进农作物生长,补充作物所需养分的关键环节,不过施肥阶段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控制,若是肥料使用过量,那么会导致烧苗的现象;第四,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指的是病害虫害的防护及治理,以及灌溉等,针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以及常见的病害虫害等进行预防及处理,在旱季时必须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灌溉,汛期时还要进行积水的梳理,避免田间涝灾,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2种植业技术的重要性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若是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或是应用水平不够,那么农民在进行种植时依然会利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进行种植。这样不但会提高资源、成本、人力的投入,同时在农作物生长质量以及产量方面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减少,进而导致经济收益降低,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来应用及推广新的种植技术,才能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1提高种植业技术的科学研究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种植业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种植业技术的创新,必须要提高其科学研究力度,加强科研人员的综合技术能力,保证科研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种植业技术进行创新是必要的,按照作物的实际生长状态和需求,并将其作为主要目标和方向进行技术研究,切实地加强农作物种植质量。

2.2提高种植业技术的宣传力度

影响种植水平的众多因素中,种植业技术的宣传一直以来都是最主要的重点之一,所以必须要针对种植业技术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完整的宣传体系。首先,提高种植业技术宣传的重视。相关部门需要把种植技术的推广当作日常工作过程中,并且提高对农业种植业技术宣传的了解程度,完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其次,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为了能够提高人员的宣传水平,需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并且加强技术人员针对种植业技术的了解,保证宣传工作的效果;最后,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

2.3提高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4

前言

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清洁生产,同时这对农业的稳定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某地区农场生产为例,在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绿色的种植技术,并加强其推广力度,从而积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另外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严格管理以及监督,同时加大绿色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提倡绿色种植,从而在提高第一生产能力基础上,有效提升农场产量。

1现代化农业发展弊端分析

1.1地表水污染

由于受到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因为杀虫剂,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品大量使用,从而造成了地表水污染问题,这个问题也成为农场生产管理员以及农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肥料,例如:氮素化肥,它具有水溶性强的特点,由于被冲刷到河流、湖泊中,然后通过灌水,降雨等方式被溶于井水中[1],工作人员认为这是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氮素化肥,不仅增加了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还导致了水环境富营养化。在生产过程中带来了水污染问题不仅对农作物灌溉工作造成威胁,还造成了多个区域水资源连环污染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对农场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形成恶性循环[2],同时对人员生命健康也造成严重威胁。

1.2作物抗逆性下降

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作物抗逆性下降,从而导致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由于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因此对人员健康带来威胁,影响到农场的稳定发展。如:农作物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防御能力丧失,最终导致了农产品自身营养物质流失,继而引发农作物质量不合格问题,再加上药物长时间在作物内积累,最终药物进入人体内部[3],直接影响到食用者身体健康。

1.3土壤酸化现象

由于化学药物的过量使用,使得土壤在化学作用下丧失了活性生物,最终导致土壤结块以及酸化现象出现,同时对土壤生产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农作物无法吸收到营养成分,同时在化学肥料作用下,最终形成营养大量流失,长此以往,土壤酸化的面积不断增加,大大降低了土地面积利用率,以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2实例分析绿色种植技术应用措施

2.1采用多样化种植方式

比如农场工作人员积极采用:稻-油,稻-麦,绿肥或冬闲-稻,等多种种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轮换种植,在此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该地区处于长江入海口,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因此可以采用稻麦,稻油,稻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轮换耕种,同时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积极发展生态种植。从而充分体现地区农场种植结构的多样化,有效丰富作物多样化,这样做可以大大改善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以此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4],这对提高土地的培育能力,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等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采取多种代替种植措施,提高化肥利用率

从2011年开始,该地区就开始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而使得土地应用面积在不断扩大,根据工作人员统计,目前该地区积极全面实现测土配方技术的应用,大力提倡绿色种植技术,从而使肥料利用率提升了5.5%~6.8%,同时田地中氮肥使用量也减少了2.5kg/667m2,因此管理人员采取全面开展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活动,加快绿色生产,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要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使得土壤有机质提升了7.8%,肥料利用率提高了8.3%。

2.3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农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5],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手段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为害。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根据田间病虫实际发生情况,严格把控防治指标,科学合理制定防治措施。种植芝麻、大豆,向日葵等显花植物,种植香根草,利用性诱剂、杀虫灯诱杀害虫,从而有效降低害虫防治成本,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真正实现了绿色种植。

3加大绿色种植技术推广力度,积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法

3.1实现特色种植,提升人员收益

积极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同时还积极探索稻田绿色生产模式,通过采用这种模式,工作人员发现,自2015年来,某农场稻田绿色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全年稻田绿色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829.13hm2,社区认养稻田18.6hm2,生态稻田体验旅游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3.2加大绿色种植模式推广力度

比如工作人员在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网上信息,印制宣传手册,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组织职工群众会议等多种途径来进行,大力引导进行科学种植,科学施肥,合理控制农药使用量,有效避免因为种植技术不够科学,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茁壮生长,最大限度减少肥料,资源浪费,从而在提高人员专业种植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促使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3大力培养经营主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场的原有人员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人员流失等严重制约日常生产经营的情况日益突出,尤其这几年有着加快的趋势,在原有的土地上实现绿色种植变得越来越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农场种植管理人员大力培训职工,提高基层主体的种植水平和经营能力[3],以此方式积极促进了新型农场经营主体的有效更替与专业种植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从而为提高农场经济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

3.4制定奖励制度

提高人员热情,使用项目资金,同时采用资金奖励制度来调动农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绿色,节约型生态农场,及时对表现好的经营单位进行表扬和适当的奖励,这样做能够有效提升绿色种植技术的应用率。

3.5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在传统生产中,农场工作人员通常采用的是大水漫灌技术,采用这种方法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土壤结构,因此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为了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场工作人员提倡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小水渗灌技术[6],采用这种方法后,工作人员发现可以节约40%水源,同时还降低了田间湿度,这样做不但有效提高了作物抗病能力,还避免了污染问题的出现,大大减少了杀虫剂使用量,以此将环保工作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落实。另外采用小水渗灌技术还有利于浇水管理,将土壤和灌溉水接触面积有效减少了65%,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更好保护了土壤结构。

4结束语

由于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同时与人们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大力提倡绿色种植技术,同时作为农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有效调动人员主动性,并给予工作人员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加强对绿色种植技术的大力推广,积极开展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农业,这样做可以大大提升土壤生产能力,从而在提高人员专业技术同时,有效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海维,方文杰.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基层农技推广,2016(11):25.

[2]郭鹏.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64.

[3]刘锋,赵昌胜.积极推广农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确保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农村:黑龙江,2014(2):190.

[4]王振东.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J].新农村:黑龙江,2014(14):32.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5

1.2助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不断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水平;综合运用免耕、少耕栽培及集中育秧等技术手段,简化种植程序,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与投入成本,助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92%、66%和76%。湖南省2012年确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县60个,累计推广机插秧480万亩以上。经测算,机插田相比手插田早、中稻平均亩增产分别达36.7kg、46.2kg,增收95元、120元。江西2011~2012年全省免耕直播油菜推广面积831.35万亩,占油菜生产面积的50.7%,每亩可节约用工4~5个,增收节支近500元。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动江西油菜从2006年的600.4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827.8万亩。

1.3强化了防灾抗灾技术手段各地栽培技术推广部门从品种、播期、管理等方面综合配套,增强作物综合抗逆能力,强化避灾抗灾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重要生产环节出现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提升农作物生产防灾抗灾能力。面对近年来低温阴雨、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严峻形势,四川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覆盖栽培、少耕免耕、一次性施肥(底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全面推广落实水稻旱育秧、小麦玉米旱地规范改制、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带动大面积避灾增产技术推广落实。2012年甘肃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2012年,全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329万亩,2012年仅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项生产粮食730万t,增产135万t。

2栽培技术推广创新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实施,为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解决栽培技术推广体系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契机。二是各级政府对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增加,栽培技术推广队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三是推广经费、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工作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四是栽培技术推广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舞台更加宽广。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外部环境与内在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都对栽培技术推广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2.1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更加突出,必须以挖掘单产潜力为主要抓手从耕地资源看,201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18.18亿亩,已逼近18亿亩红线,比21世纪初减少近1亿亩。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耕地资源必将持续减少,而粮食及主要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一矛盾今后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加剧。从淡水资源看,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农业用水资源缺乏,作物需水关键期与降水时期不一致,干旱与水土流失交错存在。在有突破性、革命性的栽培技术成果较少的大背景下,必须通过多项技术的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作物单产潜力,当前我国粮食总产已经实现连续9年增长,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粮食亩产达344.4kg,比2001年增加59.9kg,10年提高了21.1%。要想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单产水平的新提高,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发挥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擅于、专于集成组装优势,加大主要农作物重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来挖掘增产潜力,变争“单项冠军”为夺“全能冠军”。

2.2劳动力转移趋势难以改变,必须以轻简高效为发展方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大量青壮年和有文化的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2010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超过1.5亿人,留乡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5岁,劳动力不仅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劳动能力和技术素质明显偏低,各项实用新技术的应用难以到位,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新情况,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栽培技术的轻简化水平;同时顺应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潮流,改进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做到农艺与农机融合,加强信息装备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灾害预警和远程管理,提升栽培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2.3农业生产格局深刻改变,必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快速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需求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种粮大户68.2万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3%,粮食产量达746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7%;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6万个,经营耕地7218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4.0%。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必须适应并努力推进这一新趋势,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倾听他们的服务诉求,了解他们的技术需求,不断提升为其服务的水平,通过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重大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4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成为常态,必须以防灾减灾为工作立足点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罕见自然灾害转向频发自然灾害;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种类、地域出现了新的变化,重发频率显著上升。尽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持续提高,但因灾损失粮食总体上仍呈偏重态势,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御灾害能力不强,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建立一套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科学抗灾减灾新机制,减轻干旱、涝害、多雨渍害、病虫害以及大面积倒伏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减灾增产。

3栽培技术推广创新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栽培技术创新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理论与集成创新有待加强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而当前的现实是,栽培技术理论没有重大突破,许多作物缺乏突破性品种,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不深,重大病虫防控的有效措施缺乏,适应机械化栽培的模式和设备研发不够,集成创新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模式,与科研、教学部门合作不深,技术贮备还不足。

3.2基本条件建设有待加强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普遍缺少基本的试验示范基地和经费,缺少开展栽培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许多经济作物种植主要集中在旱坡和丘陵地区,没有完善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他设施,水利灌溉基础薄弱,种植规模化程度低;许多地区还没有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技术普及程度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3.3政策项目支持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逐步加大,但从投入结构方面来看,注重技物结合的单项技术投入,如良种、施肥、防虫防病、设施栽培等,而忽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投入,也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或叠加效应不明显。由于投入不足,相关集成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无法大范围开展,很多实用栽培技术到位率、普及率较低,也导致良种良法脱节,单产水平始终难以突破。栽培技术推广创新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和项目扶持。

3.4推广应用有待加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技术有了新的需求,不仅需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而且延伸到产后贮藏、保鲜等领域。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现行体制、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技术推广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技术不到位等问题。栽培技术推广队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人员素质,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将服务延伸到产前、产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要。

4栽培技术推广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1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加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综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为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2主要目标

4.2.1解决关键栽培技术瓶颈。到2020年,在玉米各主产区推广1~2个突破性新品种,集成示范1~2套以机械收获为重点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在双季稻各主产区集成推广1~2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50%;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带动全国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5%,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20%;初步解决花生联合收获的问题;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甘蔗品种,甘蔗机械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培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替代部分进口品种。

4.2.2推广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到2020年,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5亿亩,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5亿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1亿亩;油菜免耕直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000万亩;花生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500万亩;大豆垄三栽培面积达到5000万亩,棉花轻简育苗移栽在适宜地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甘蔗健康种苗推广率达到50%;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60%。

4.2.3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通过栽培技术创新,到2020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试点区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kg、玉米550kg、小麦500kg、马铃薯2000kg、油菜150kg、棉花110kg、蔬菜2500kg、甘蔗6t。

4.3重点任务一是创新推广机械化栽培技术。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栽培关键技术和目前农机发展等情况,筛选确定以农机为主导,农艺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将机械适应性作为作物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改革与机械化生产不适应的农艺措施,创新推广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栽培科技成果,大力宣传推广株型、抗倒性、成熟期等指标适宜机收的高产优质品种。调整玉米栽培的垄距、行距等指标,增强与现有收获机械相关参数的适配性,提高机械的通用性和玉米机收效率;集成推广油菜开沟、免耕、松土、施肥、播种、覆盖一体化播种技术,调整间作套种技术的行间距、幅宽等指标,使间套种技术也能满足机械化的要求,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创新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推广适宜品种、简化栽培管理方式、合并田间作业程序、发展机械化等方式,减少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实现省时、省力、降耗、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适应轻简化栽培的作物品种,适应机耕机收的需要,减少病、虫、草害防治用工;简化作物栽培管理方式,推广少免耕、直播、化学除草、少中耕、减少施肥次数和一次性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来简化管理、减少生产环节;合并田间作业工序,推广播种、施肥、除草等多道程序联合作业技术;推广适应多种生态条件、不同耕地类型的中小型耕种收获机械和油菜、棉花轻型收获机械以及旱地作物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减少劳动强度。三是创新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的推广单项栽培技术方式,根据作物特性、生产条件和区域特点,创新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推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东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早熟耐密品种和抗旱节水为核心,水稻以大棚旱育秧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主要创新推广小麦以深松深耕和“一喷三防”为核心,玉米以耐密品种和贴茬机播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创新推广水稻以早熟品种和集中育秧为核心,油菜以“早熟三高”品种和“一促四防”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为核心,马铃薯以种薯脱毒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四是创新推广信息化栽培技术。加强以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S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作物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作物栽培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作物生长农情监测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动态了解田间作物生长发育、温度、光照、病虫草害、土壤墒情等各项农情指标,及时准确地满足作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通过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制订最佳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加大3S技术在优化作物布局结构、水肥精确动态控制上的推广应用,提高作物田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促进栽培技术推广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四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节点,栽培技术推广也应适应这一大环境和新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5.1提高认识,增强技术创新意识栽培技术推广不仅是单纯的推广成熟的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推动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技术创新作为衡量推广工作完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强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最新作物生产理论和实践、农业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5.2扩大合作,增加技术创新源泉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等单位的联系,及时跟踪了解栽培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及早进入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增加推广部门的创新技术来源。加强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沟通,广泛了解各地高产典型,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创新点,及时总结推广。积极参加国际农业技术推广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各作物主要国家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及推广、研究热点,适时引进、消化和再吸收。

5.3创新机制,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加快创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改变面向一家一户的传统推广方式,重点联系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强创新技术的辐射带动能力。整合资金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抓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要产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提高技术的传播效率。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6

1农业技术推广对种植业的作用

1.1有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

对于种植业而言,种植者最为关注的无非是产量质量,产量是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质量则是更高的追求。我国人口众多,但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有限,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极少的耕地养活十几亿人口。因为人均土地面积较少,如何增产成了关键问题,而农业技术在增产中的作用可想而知。以杂交水稻为例,这是一种用杂种优势来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技术,目前在世界多个国家都有推广使用。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经过长期研究,利用杂交技术,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增长,早在本世纪初,就已达每亩700公斤。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已创下亩产988公斤的记录,而现在华南地区正在研究双季稻,若能成功,两次的收割总量很可能会超过1500公斤,甚至更多。

同时,农作物的品质也有明显提升。比如施肥、打药是不可或缺的阶段,现在的肥料肥力越来越高,药物对种植物的副作用逐步减少。而且,现代提倡保护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必然需要研究并推广新技术,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绿色农业的目标。

1.2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

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第三产业也迅速兴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传统的农作物范围随之拓展。除了农作物,还多了很多经济作物,甚至在某些地区,大力发展农业一条龙服务。先塑造特色品牌,扩大规模,继而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然后运输至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国外。可见,仅仅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需要对种植业的现有结构加以调整。比如种植蔬菜、花卉、棉花等,体现出多元化特色,即便是传统农作物,也要尽量选择优质品种。以反季节蔬菜为例,改变了农村的种植经营方式,农民一年到头都可以种植,有利于增加收入。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各个季节都能吃到新鲜蔬菜。如何实现反季节蔬菜种植?自然要靠现代技术。

1.3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在当前新时代,应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变传统农业中的不足,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其达到世界标准。机械化是基础,相比传统的人工劳动,机械生产的效率大幅提升,可减少人工劳动量。农业增长方式也有了明显变化,目前更注重集约化经营,且对信息互联网技术十分依赖。农业种植业信息产业化符合市场经济特点,是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论是机械化生产,还是信息产业化,都离不开电气、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另外,农民的综合素质也是评判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种植者都是农民出身,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而技术的宣传推广,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4农业技术推广的主?ё饔门宸⒄估氩豢?农业技术推广,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更好的建设新型农村产业,更好地培育新型农民,农村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国家考虑的重中之重,农业技术推广到位了,就能很好地实现繁荣的农村社会。在现如今的农业种植业发展问题上,需进行农村综合发展,达到实现普遍福利这一最终目标。因此,各项农村工作的发展及制度保障等都应实现一体化,使每个农民都有平等的发展自身的机会。以此来全面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认知能力及农业技术能力,农业带来的良好的成功理应由所有辛勤工作的农民分享。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后,农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了当地的发展出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农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的普遍的社会福利

2农业技术推广的问题及推动种植业发展的对策

2.1更新推广管理机制和方法

结合农村实际,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基础,加强科研教育,形成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种植业推广体系。改进推广方法,加大农业种植业的技术培训,将当地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品种作为切入点,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示范与试验。

2.2提高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技术本身非常了解,熟悉理论知识,并清楚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所以对推广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严格要求。但由于待遇低、人才匮乏等原因,很多地区的技术推广人员只是简单地做介绍,并未涉及更深,以至于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技术无法在当地推广。所以,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培养其服务意识,愿意主动深入基层。优化推广人员结构,掌握好中高技术人员、硕士生本科生的比例。

2.3完善保障体系和推广环境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7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6-01

一、简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基本特点

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慢慢的体现出了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一是由国家主管部门主导;二是发展呈现出向多方面前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产生和发展是离不开国家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的。农业市场和金融市场一样很多时候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当农业市场失灵的时候也要像金融市场一样需要国家主管部门的调控,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处理好,因此,国家主管部门主管并监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解决农村农业技术落后的第一选择。该方法对促进农村进步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过多年的变化慢慢的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其多样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主体多样化和形式多样化,这充分的体现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像多方面前进的步伐。由国家部门主导并推广的有组织的多元化推广模式,该特点表现为:推广的体系是属于国家政府的农业部门所管辖的,在该体系中各个工作的分工是明确的,体系也是健全的,而且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层级是分明的。很多国家都采取该体系,这更加表明了该体系是完善合理的。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发展农业的启示

根据多年的农业发展趋势可以得出,国家主管部门的主导在各种推广的力量中是占主导力量的,在该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国家都成立了不同等级的农村发展委员会,该会主要是为研究并决定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其方向;二是国家主管部门积极分派人员指导处于基层的农民组织,并且要求管家与基层人民保持密切联系,中间不得出现断层的问题。三是国家主管部门推广服务中心为农村信贷机构提供各种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农村信贷的审议。

多年的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证明,利用科学技术来指导农业是农业技术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构建科研机构将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几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在预防虫害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在农村都知道,田间有鼠害,虫害等各种破坏农业收入的东西,如果对农作物生物灾害预测预报网络,实行预测预报信息电子化传递。该网络可以通过对草地螟的监测,使各地依照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那样就可以减少很多的损失。这样对以后农村的收入情况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质量监测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可以正确领导下属对土壤肥料质量的监测,种子质量的监测,还有各种实验室质量的监测。2008年6月到7月在原阳县,领导高度评价了该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实施和喷施宝试验安排工作,并指出,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带动下,原阳县土肥站对原化验室进行了更新改造,设施更加完善,仪器设备更加先进,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民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充分的体现了农业技术推广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

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未来的建设方向

1.创造更加纯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我国是农业大国,所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必然的,结合前面的要点要以国家主管部门的推广体系为主导,即以政府为核心展开农业技术的推广。向基层广泛推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中心,并且建设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推广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基层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所带来的公益性和基础性,对农民提供免费的农业技术知识培训,同时为了保证公益的有效性,国家主管部门也应对此制定相关的规定。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服务平台,更加高效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2.制定相关的保障推广体系的机制

在我国虽然有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来推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是随着目前的形势发展,以前的法律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社会,很多方面存在着制约性不够强的问题。没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进行监督或监管,将会给农业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变得更加的完善。国家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投入,不仅指资金方面的投入,人力、物力都应该要加强。

四、总结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推广将会使农村生活的整体水平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这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过高科技的技术来指导并引导我国种植业的发展,这样也可以更加的跟进国际的脚步,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也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维生,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必由之路——论建设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J] 山东社会科学,2008.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8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52-01

1 引言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通过制度变革以及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以环境污染和破坏为代价的,由于在粮食作物上施用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一直在增加,一些不当施用会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受严重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生物死亡,且饮用水被污染以后,也会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除此以外,农业污染还包扩每年大量生成的厩粪、地膜和焚烧秸秆等。这些污染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可观的,并逐渐超过了工业和生活污染。因此,我国必须要将农业生产模式加速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2 环境友好型农业概述

环境友好的概念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国里约环法大会正式提出的,主要指各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活动,必须要以环境、生态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科学创新为动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农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力求实现环境、生态和经济相和谐的生产模式,如“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和“生态农业”等高级形态,能够在常规农业中降低污染率,进而使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可以在可承受范围以内。我国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但是由于技术的难度、成本高、适应性低,只能实现部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无法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因此要认识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的难点。

3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的难点

3.1 具有农业技术一般特点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持续能力相适应,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但是不危及后代的可持续农业发展,其中综合了污染治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食品安全生产技术、信息技术等。但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仍然具有农业技术的一般性特点,这些一般性特点造成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难度增加,具体如下:

(1)开发难度大且周期长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综合了许多新的学科,这些新学科本身还在发展当中,处于摸索阶段,无法通过直接的引进模仿来转化为自身经验,且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之间形成了技术壁垒,对模仿借鉴造成了阻碍,对国内的技术创新要求更好。我国是农业和人口大国,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要保障农业的收益,粮食的安全以及农业经济的增长,因此造成了较大的开发难度,并增加了研发和检验的环节,使研发周期也随之延长。

(2)收益不确定性大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开发难度越大,研发的风险就越大,导致研发失败的概率增加,在长周期的研发过程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增加,会受到不可预测的天气、周边环境等的干扰,使收益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

3.2 部分优惠政策制约

长期以来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关注的重点,因此在许多和农业相关的政策上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对大宗农产品进行一定补贴,以及对农药企业的税收、运输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对农业生产起到了一定的扭曲作用,农药行业的准入门槛降低,许多农药企业粗放经营、生产技术落后以及资源浪费,并形成了低价竞争的恶劣局面。由于农药价格低廉的优惠政策也导致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农药的使用效率,有时会过度的依赖农药。大量的施用农药使土地和水资源被严重污染,生物的多样性遭受破坏,甚至包括大气层,农产品经常被检出有毒农药,为农民带来不小的损失。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形成积极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过多的优惠政策成为了农业技术创新的瓶颈。

3.3 主导技术的替代性不强

从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创新发展过程来看,源自与工业技术的积累,工业领域电气技术、化学技术等为农业技术的创新垫定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要求是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利用机械论规律来指导农业经营活动,这种技术在发达国家还处在起步阶段,对我国而言无法在存在粮食安全的地区进行推广,且推广的强度较低,农民普遍的低素质,以及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人才储备力量的不足,再加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为新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阻碍。

4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的对策

4.1 修正农业相关政策

根据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取得的优良成效,可以在政策上做出以下修正:减少农药产业的优惠政策,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限制农药的滥用和过度依赖,在农药施用量减少的同时,维持粮食的生产力,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立法,特别是对农药的使用要有严格的比例规定,对违法使用的要有相应的法律制裁措施;实行农业绿色支付,在取消农药产业的优惠政策之后,农业生产投入会增加,采取绿色支付可以弥补农民的损失,将农民的环境保护行为与收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励农民使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4.2 完善农业技术科研体制

我国要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诱导想结合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研发运行体制,为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创造多渠道的融资环境。针对当前面临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明确发展的重点和先后次序,根据不同的技术等级采取合理的投资方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以及科研成果的认证机制,创建农业技术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大力引进相关人才,制定人才储备及开发计划;建设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需要有一个强大完整的体系来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培训服务等,通过教育及培训可以转变农民对于多施肥能够多增产等错误的观念,还可以提升农民对于新技术的适应和使用能力;加强国际领域的合作,通过国际间合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观念和发展思想,还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和援助等。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和环境问题息息相关,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还要加速推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创新,加强研发和推广,将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参考文献

[1] 柯炳生.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02).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9

中图分类号:S157.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732066

1 巧家县种植业特征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

1.1 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

巧家县人多地少,对食物的需求量较大,长期以来粮食生产作为种植业的基础,直接决定了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为主。“以农业为本”、“民以食为天”的思想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社会形态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但是巧家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在农业经济中以种植业为主,在河谷地区、低二半山区,玉米、水稻667m2产量可达700~800kg;高二半山以上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耕作粗放,有“种一遍坡,收一箩箩”的说法,当地农民还未得以解脱贫困,生产生活水平低下。而江边河谷地区经济作物以甘蔗、烤烟、桑蚕、花椒、核桃为主,近几年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大力发展栽桑养蚕;烤烟产业也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目前巧家县烤烟种植面0.2万余hm2,年收购烤烟7万多担。但是巧家县人多地少、经济落后的基本县情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当前以粮为主始终是巧家县种植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1.2 区域布局情况在不断变化

巧家县的农业高稻产区及主要的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等都在两江河谷热区,故江边河谷地区是巧家县十分宝贵的资源库。江边河谷地区除传统的粮食和蔗粮生产外,近些年来,沿江各乡镇还在进一步拓展和开发新领域,在烤烟、反季蔬菜、花椒、蚕桑等经济作物,以及石榴、芒果、香蕉等优质水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同时也丰富了天然大温室的库存内容,但一直以来区域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拉大种植业空间布局差距的直接原因。随着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布局情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巧家县进一步加快了特色经济发展的步伐,从以前单一的品种逐步向名优特新品种发展。

2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1 加大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巧家县江边河谷地区冬季的热量比较充足,素有天然温室之称,反季蔬菜远销昆明、重庆、昭通、攀枝花等地。在今后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在政策和市场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冬春季节作物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农业部门应该充分重视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立起完善的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级部门应该将种植业技术推广作为重要任务进行完成,引起人们对种植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为技术推广奠定良好基础;各级农业部门应该积极配合上级的要求,安排技术人员到基层对种植业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同时应对外招聘知识面广、专业技术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为推广队伍补充新鲜的血液,加大对种植业技术的投入,达到推广目的;在推广种植业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监督机制,确定种植业技术可以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在日常种植推广中,农技人员应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种植业技术,使用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快速培训种植户,从而促进其种植水平和经济水平的提升。

2.2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和培训,引导农民对更多先进种植技术进行了解和掌握,农户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加大在种子、农药及农资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其附加值。巧家县的热量比较充足,土壤肥力较好,在水旱轮作模式的影响下病虫害也比较轻,因此和其他地区农民相比,该地区农民的负担要少很多。但是新的种植技术得到研发和应用以后,农民应进行积极的学习,积极参加相关培训。

2.2.1 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该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切实将农民种植技术培训提到日程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培训工作可以得到顺利展开;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应意识到拓宽渠道的重要作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引导社会中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巧家县农民的种植技术培训中来,更好地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前提和基础。

2.2.2 加强培训方式的创新

在农民种植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注意不能沿袭传统方式进行培训,应该积极借鉴先进的经验,按照新的种植技术针对广大农民展开培训。由于种植技术具有较强的实效性,所以必须通过实地培训来提升农民的种植水平,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兼顾到实践方面,结合农民的基本特点,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展开教学培训,尽量缩短农民接受知识的时间,减少农民在这上面投入的费用,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最多、最新鲜的科学知识,引导农民有效掌握各项先进的种植技术。

2.2.3 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在培训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在培训过程中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和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技术员本身的能力及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不仅要对农民的种植业技术进行培训,还应注重自身教育内容的及时更新,从而达到提升广大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水平的目的。

3 种植业在巧家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前景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10

中图分类号:S23-0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将传统的人力、畜力作业转变为先进的机械作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要积极推进农机化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 国外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1 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现状

近些年来,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已经实现高度机械化,无论是农机具的配套上,还是农业的产业结构都是较完善的,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生产体系。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机械制造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将会创造出更加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以及生产出技术更高的农机具,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1 德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就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而且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的研发新技术、新农机,近些年来,德国的农业机械已经实现了大型化和大功率化,这很好地适应了农场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首先,复式作业机和联合作业机出现发展新高潮,如:免耕深松、灭茬、施肥、播种1次完成的机具的制造,多种高性能机具前后挂接的联合作业机,集收割、捡拾、压捆、装载为一体的牧草收获机,集去叶刨掘、收获、清土、装运为一体的马铃薯收割机等机械的推广与使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农机作业的效率,而且也起到了保护性耕作的目的。其次,保护资源环境的农业机械的生产,这是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的的生产。如:深松灭茬圆盘,属于保护性耕作。喷灌机械利于节水。再次,高新技术的大幅度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如:卫星定位、激光制导等技术。

1.1.2 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美国具有人均耕地较多、农业技术水平较高等特点,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大规模集约化经营,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美国研制出了很多大型高效农业机械,如:青饲料联合收割机、74~340kW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等。

1.1.3 英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状况

英国属于中等规模集约化经营,为适应此生产方式,英国主要以生产中型农业机械为主。

1.2 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状况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促进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发展,不断地将激光技术、产量计量器、超声波技术、微波技术等高、新、光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上,从而使农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如:微波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杀死了农作物上的昆虫以及干燥谷物。

2 国内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2.1.1 市场上新农机产品不断增多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内农机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各种新农机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极大地促进了农机业的发展。如:80型拖拉机、70型拖拉机、迪尔天拖自60型拖拉机、72型拖拉机等多种型号拖拉机的热销,深受消费者的好评与喜爱。

2.1.2 特色和个性化产品的不断涌现

随着农机事业的高速发展,农民开始对农业机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农机不仅质量上要有保证,而且对外观、机具内部布置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以拖拉机为例,近几年,流线型拖拉机逐渐涌现,并已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将人机工程技术应用到农机具的室内布置和形式上,致使特色和个性化产品不断涌现。而且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企业的目标是逐渐打造一批在质量、性能、用途、外部形态、内部布置均满足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机械,从而使农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再加上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总结出了采取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方式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接下来以农用传感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2.2.1 农用传感器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农用传感器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准确的、迅速的评价农产品的生物学性状和活动,而且也有助于实现机器工作状态的准确监测,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控制。近几年,我国对农用传感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而且发挥的作用也十分显著。如温度传感器的使用,不仅解决了温度测量不精确的问题,还有助于粮食的烘干和储存。

2.2.2 电子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

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使用,使农业机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成为可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技术就逐渐发展起来,且发展十分迅速。如:电子装控装置在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农机操作者可以随时掌握机器的工作状态,以便及时的对其故障进行检测,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农机的使用安全。

3 结语

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使农业机械逐步向精准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农机的工作效率,降低农业成本的投入,而且促进农业的稳产高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立群,孙福田.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

农业技术对农业的发展例11

一、引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到来,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出了高的要求,对我国的传统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统农业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人员理念的陈旧、运行机制的传统、服务内容的单一、服务方式的落后,这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了。因此,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我国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我国迫切要完成的任务。

二、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机构设置

遵义县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分为县、镇两级,有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有1个,有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有31个。在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平行的业务科有5个,分别是种子站、辣椒办、土肥站、植保站及蔬菜办。每个镇的农技站都只是单纯的农技站,与其平行的还有农机站、植保站、种子站等部门。

(二)队伍建设

遵义县农业局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是12人,在岗人员仅是8人,在农技推广站中有2个农技推广研究人员和高级农艺师,在岗工作的人员都是专职,完全不是兼职,在岗人员的学历都是大专以上,其中有7人是农业技术专业人才,有1人是非农业技术专业人才,专业人士占在岗总人数的87.5%。

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的地点是镇政府,是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其中南白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员编制是11人,在岗人员是7人,没有农技推广研究人员和高级农艺师,在岗工作人员大部分是专职,仅有少部分在政府繁忙期会从事行政工作,全部在岗工作人员都是中专以上学历的农业技术专业人员,不存在非农业技术专业人员。

(三)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资金来源靠自己向省里直接申请项目资金,没有固定的资金拨款。如水稻工程创建65个万,粮增工程60个万。项目资金是由国家划拨,业务经费除了项目资金外就不存在其他的资金来源,人员经费也是由国家拨款,资金来源单一,无别的资金来源。项目资金申请后会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将经费划分给各个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县级农技推广站也会暂留一部分用于自身的业务经费。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每年有固定的工作活动经费,每年按在岗人员每人800元-1000元的拨款,除了这个工作活动经费和人员的工资外就没有其他的经费来源。其中南白镇农技推广站的推广人员每年要进行农技推广工作,每人800元的业务经费就用于此。

(四)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

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农业推广的手段,是指在传播农业技术时所利用的各种载体和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体的不断创新,推广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是遵义县农技推广站利用的推广方式都非常传统,采取的主要方式为以开会的形式下达命令、分发文本资料、进行新技术培训及其言传身教。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每年都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平均每个月20次左右。乡镇农技推广站的推广方式为文本资料和言传身教。

(五)推广体系的运行模式

从各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实践看,目前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主要有5种类型,即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和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在遵义县下设有31个农技推广站,在这些推广站中多数是属于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遵义县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和南白镇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农业推广服务组织。

三、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以及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全面分析,如今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遵义县的农业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

(一)农村生产规模化有待提高,农民劳动力素质低下

自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以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已成为流行,导致组织化程度不高,不能形成规模化经营,技术受体的素质问题突出,新技术推广难度大,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遵义县虾子镇是个例外,该镇的辣椒是成规模化生长和生产。

多数农民从事生产仅仅都是为了满足自家的粮食需要,缺乏对新技术接受的动因,大量劳动力转移,使留在家务农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低,从而增加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困难。

(二)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程度待提高,农技推广人才的缺乏

从对推广人员的了解,农技专业人才的学历水平都不高,多数为中专和大专文凭,其中有关负责人还这样说到“干我们这一行的不要求学历都行,只要肯干就行”。此话充分证明农技推广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素质还有待提高。虽然农技推广站的工作人员都会不定期的进行培训,以及到外省学习,但不定期的培训对他们知识的更新程度还有待提高。

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使得很多大学本科生不能进入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使得农技推广站中的人才缺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也不多,而推广人员的专业技术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三)体制保障不健全

基层农技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下放乡镇管理后,县、乡财力均比较困难,全县各级对基层体系的基本建设、必要的设施设备添置、队伍的知识更新培训等实际投入明显的削弱,保障不力,难以承担农业发展新要求的大范围技术推广服务。一时缺乏必要的业务经费,科技宣传、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成为一句空话。多数乡镇领导认为农技推广事业可有可无,甚至乡镇农技站的独立财务管理多数被乡镇政府统一核算,资产由乡长随意处置,单位法人没有签字权和职工安排权力,这就使得农技推广职能难以履行。

(四)服务渠道有待丰富,经费投资短缺

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基础设施缺乏,推广手段和方式落后。乡站没有最基本的实验仪器设备,即使是县级机构,也因资金投入不足,配套设备不足,设施、设备老化过时,服务功能下降,没有自己的“试验示范田”,基本处于“一张嘴、两条腿”的状态。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服务工作的方式落后,不能满足服务“三农”的需要。经费不足,更新知识难,新技术推广开拓创新更难。知识退化,大多数农技人员“用旧知识推广新技术”。技术人员培训少,有了项目却搞不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技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保障用于农业推广的资金,并应使资金逐年增长。”但现实中,遵义县许多地方农技推广经费问题并末得到妥善解决,相当一部分基层推广人员没有稳定收入。这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使一些配套技术无法引进、示范和推广,影响了农技推广的工作效率,并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近几年农技推广人员的流失。

(五)农技推广机构、科研教育部门的有机结合有待加强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只是将已有的技术进行推广使得广范围的使用和应用而已,但技术的来源是个问题,而科研教育机构就是技术来源的主要源头。

遵义县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和农业院校有一定的联系,但技术交流却很少,还有待改进。在该农技推广站中有一个辣椒研究所,有关辣椒的技术主要是来源于此,该研究所为农技推广站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遵椒一号、遵椒二号等遵椒系列;但乡镇的农技推广站没有和农业院校、科研机构有机地结合,技术来源是靠上级的宣传。

四、遵义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一)多形式、多渠道提高农技推广队伍及农民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推广事业的根本,事业造就人才,人才发展事业,没有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什么事业也干不成。为此。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战略措施来抓。努力营造“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的环境,造就农业推广专队伍。

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促进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不断学习。主要的途径有:在岗人员的继续深造,以致推广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以致不会老化;对农技推广骨干提供去高校、外省学习的机会;请知名专家到农技推广机构进行经验交流;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进行蹲点,给农民们解难答疑。

遵义县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多,留在家里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因此在家的劳动力素质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样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了困难。对于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培训继续定期举行,并且派农技推广人员下乡给农民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等,还可以通过媒体、广播、声音、图片艺术、动画和视频信息的形式进行传播,以便新知识的吸收。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创新管理体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农业技术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目标责任考核追究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报酬、荣誉与绩效挂钩,奖勤罚懒,促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加强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另外,将乡镇的农技推广机构和县农技推广机构在行政上和在业务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全形成垂直的管理体制,这样可以避免在管理体制上的双重领导,农技推广人员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农技推广工作。

(三)加大对财政的投资力度,培训农民龙头企业,扩宽投资渠道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在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一个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资金投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加大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加强监督,在加大监督的同时还可以直接跨级管理。

遵义县农技推广站都是行政型的农技推广站,投资来源单一,其实可以培养一个有文化并且渴望进步的农民成为当地的农民龙头企业,在培养他的时候跟他签订相关的合同,之后让其反哺农技推广站。

(四)“产学研”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单位的优势

农业技术推广站与科研教育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才可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和成效,科研教育部门不仅可以为农技推广服务站提供技术来源,还是人员培养、人才素质提高、农民培训、骨干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好地方。实际证明科研教育机构与农技推广服务站的有机结合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杨圣慧.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2、郭为民.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研究[D].广西大学,2006.

3、俞守能.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4、袁纪东.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宫庆娥.滨州市县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分析及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

6、贾向辉.构建潍坊市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