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3 15:19:08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1

【作者简介】丁国林,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江苏如皋,226500)教研室教研员,高级教师。

随着全民读书和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已经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不少地方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基层学校领导,无不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书香校园建设在专题“读书节”、校园书市、班级图书角、图书漂流、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读书演讲以及“作家零距离”、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评比等活动的支持下,开展得如火如荼,成效斐然。但是,在基层调研中我们发现,作为与读书行为如影随形的学生读书笔记,则普遍显得内容单调:大多为格式化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检查发现不少学生存在马虎应付的形式主义倾向;而教师的批阅,则同样缺少必要的方法与点拨激励,有的仅仅用红笔打一个“√”或是简单地给一个“阅”字;少数班级学生读书笔记的检查与批阅,竟然是由学生干部代劳,而居于“平等中首席”位置的教师,却基本处于“缺席”状态,“不作为”或“伪作为”现象客观存在。这样的读书笔记,除了简单地应付了学校行政检查以外,作为放大阅读效益并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文化积累的应然功能,基本上丧失殆尽。

读书和积累,是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并形成丰厚文化底蕴的主要途径,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以读书笔记为抓手,进行必要的词汇积累、美文佳句积累,提高其在文化知识、文学常识等方面的素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那么,如何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做好其读书笔记的指导与管理工作呢?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以为语文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必要的思考与尝试。

一、明确内容和范围

根据目前中小学生读书笔记的现状,尤其需要更直观具体地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笔记所应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例如:

1.读书过程中即时发现的对写作具有直接借鉴与迁移运用价值的精美语段(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细节、场面、语言、神态和环境描写等)。

2.饱含哲理、内涵丰富、语言凝练的名人名言、诗词名句、睿思哲言、谚语俗语歇后语、歌词流行语等。

3.能够帮助自己丰富文化知识和生活积累、提高生活情趣,在今后的生活交际或写作实践中可能有用的逸闻掌故、写作素材、名人故事、文化现象,例如我国诗词文化中的数字诗、藏头诗、回文诗、宝塔诗以及对联宝库中的精美名联、长联、妙联、趣联等。

4.读书过程中随时生成的阅读感悟、启迪、联想及其在阅读内容启发下所产生的生活创意、写作灵感、奇思妙想等。

5.有收藏保存价值的较长文字的内容提要、结构提纲、备忘索引等。

6.名人大家、同龄学霸的成功经验、学法秘诀等。

二、丰富来源和形式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读书笔记”的内容来源进行适当延展,即学生在阅读或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自认为具有抄录收藏价值的文本材料都可以进入读书笔记的内容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传媒中的博客、微信、QQ会话、论坛发言甚至影视人物的精彩台词、校园内外的宣传标语等都可以在学生的读书笔记中占有一席之地。

读书笔记的目的在于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从“笔记”的形式上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引导,美文摘抄、内容提要、随文评注、提纲整理、即感随记、备忘索引,甚至是剪切复制等,只要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只要能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启迪和帮助,都可以让学生不妨记之摘之,思之悟之,学之用之。惟如此,学生方能不断尝到动笔读书的甜头,不断提高读书的兴趣和效益,不断获得文化积累、知识进步、精神成长。

三、促进评价和交流

作为与读书活动密切相连的读书笔记行为,当然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领与智慧激励。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不闻不问,或者仅仅是任务式的定期收交、简单批个“阅”字了事,这种不作为行为,是无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常规批阅中及时地发现优秀典型,像作文眉批或总批一样,给予细致地评价引导和点赞激励,让学生及时倾听自己拔节成长的声音。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2

(一)学生对课堂笔记本保管不善,不能长期使用。

在学期初很多学生都在更换笔记本,高中三年下来,每位学生至少要六个笔记本。打开笔记本,我们发现笔记本记录内容多数是有头无尾或者是虎头蛇尾,甚至有的学生对笔记本的使用是喜新厌旧,以前做的笔记早已不见踪影;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对本子不加选择,随便找个本子做笔记本,没用多长时间,本子就已经破烂不堪,不见封面封底,边角蜷曲。因此,很多学生的的课堂笔记本是常换常新,导致知识得不到有效积累,英语水平和能力难有提高。

(二)学生课堂笔记本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迹潦草,不能有效使用。

我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做英语课堂笔记态度不端正,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涂改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单词字母的书写连书写者本人都很难认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笔记本的使用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英语课堂笔记本反映的是更深层次的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师生一时难以跳出高考之外看问题,他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受考点考题的束缚上,迈不开步伐,一堂课下来,教师如果没有讲解几个知识点,他们就感觉这节课是失败的,如果学生这节课什么知识点都没记录,他们则认为什么都没学到。

(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口若悬河,知识点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学生笔记本记了一页又一页,教师成了讲解机器,学生成了记录机器,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感觉累,但是教学效果却非常低,学生手虽然动了起来,但是大脑并未真正动起来。因此,要改变这种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做记录机器的状况,必须大力改革创新课堂教学。

(三)学生只有被动学习,不会自主学习。

在长期的记课堂笔记过程中上,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对老师依赖性太强,一旦离开了老师,就不会学习,学生只满足于课堂知识点的记录,不会主动探索,不会主动积累,也就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应把学生的英语课堂笔记本更名为学生的英语学习积累本,不仅名称不同,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记忆方式。改革学生的课堂笔记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学生的能力积累;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英语学习积累本集结了课堂重难点的记录、平时学习积累、错题积累三位一体的学习积累,可以做到一本多用,具体用途如下。

(一)英语学习积累本不局限于英语课堂上使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不受时空限制。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可以及时地把有用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记录下来,做到有效积累,学习中不留疑点、难点,及时解决。对传统的英语课堂笔记,大多数学生认为就是在课堂上使用,其他时间多是作摆设,利用率太低。

(二)对英语学习积累本记录内容不局限于词汇、句型、语法等考点内容。

它也可以记录做题得失、解题技巧总结、语篇阅读中的主题查找总结、过渡词的使用、文章结构、好词好句等。传统的英语课堂笔记重知识、轻能力,只记录词汇短语的用法、语法知识总结等知识考点,而忽略了听、说、读、写技能中的“考点”。

引导学生做好英语积累本,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对英语学习积累本的准备和使用,教师要做好指导。

学期初是指导学生做好英语学习积累本的准备和使用的最佳时机,初始阶段学生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英语学习积累本要准备长期保管使用,一学年一本,高中三年要准备三本笔记本,所以学生准备的本子要经久耐用。

1.英语学习积累本积累的内容。英语学习积累分为课堂积累和课外积累。学生在课堂上何时记、记什么、怎么记,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己决定,课堂上以思为主,不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更不能对老师的板书全盘照抄。学生要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侧重记录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知识疑难点。课外积累注重知识扩展,例句积累,解题点拨,能力提升。

2.行文书写要醒目,工整,一目了然。积累本最好隔行书写。通常教师上课时所授知识都是以阿拉伯数字作为标记,学生大多数使用的是两线格笔记本,所以最好能在各知识点之间留有一行空格。另外在积累本每页的右侧划一道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书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学习积累,学生要注意在重难点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做醒目的标记,因为这将是日后复习中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的疑难之处。这样做,不但显得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二)做好英语积累本贵在持之以恒,教师对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

1.教师对英语积累本的准备和使用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定期检查,力争人人达到书写要求。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3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便是语言这“米”。看来,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应先帮学生积累“米”,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文章等,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语文学习重在语言的积累,语言积累是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语言积累就是储存语言信息,说和写需要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素养,则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点功课:

一、“观千剑而后识器”,应在朗读和背诵中积累语言

“观千剑而后识器”,语文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1.淡化内容分析,加强读、背训练。

课堂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渠道,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分析只会令学生对语言产生味同嚼蜡的感觉。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读出感受。要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进入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的情感,使其心灵受到震撼。这样,许多优美词句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笔者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来评价教学的成败。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所以笔者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外,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会得心应手。

二、“书到用时方恨少”,应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得少,二是记得少。于是说话写作时便很拮据。如果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写文章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精选读物。

语文各年级段课外阅读活动的目标尚在起步阶段。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语文补充读本》与教材配套,有利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图书馆的现有藏书,列出推荐目录,鼓励学生踊跃到图书室借阅。

2.勤做笔记。

俗话说:“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等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提高语文素养并非一日之功,必须长期坚持。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是一种与社会、家庭、学校,与自然、文化等紧密联系的广阔的语文实践园地。在研究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各语文资源的联系,启迪学生认识它们并主动利用它们进行语言文字积累。

1.灵活摘抄。

笔者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一方面摘抄课堂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它可以是课文中的经典字句,也可以是课堂上同学老师的精彩发言。另一方面摘抄课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它可以是课外书上的经典句子,也可以是街头俚语,也可以从电视、广告、广播上获取。每周交一次由老师根据数量和质量给出等级。

2.读书交流。

可不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在读书活动中,不限制交流的形式,可以复述、细品,也可以谈体会、介绍,或者是表演,由学生自主选择形式。复述不能变成对原文的背诵,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可加以自己的评论;介绍可以是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学生将看过的名著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介绍。

3.评选笔记。

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也是促进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班内每周要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情况,既要检查数量又要检查质量。评选时候,学生互看互评,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表扬或批评,然后选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4.自办报刊。

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自办手抄报。如期中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举办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接近期末,结合学校的活动安排,举办喜迎奥运班级小报评比。学生为了办报需要阅读各类读物和搜集有关知识,然后对其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这样才能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对学生的报纸无论怎样都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的观摩、互相的比较学习中又会悟到很多的东西。

5.整合资源。

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报刊书籍上了,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人们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的渠道。在实验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学生单一的积累途径:一是老师和学生轮流当故事员给同学们推荐并讲故事;二是利用电视机、电脑等视听媒体以听、看的形式诱导学生多读书,拓宽视野;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校园网络,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4

先秦时荀子在《劝学》篇里就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代诗人李贺,也经常带着书童,骑着一匹小毛驴,身背一个破锦囊,早出晚归,四处转悠,搜集资料,在秀丽的山水之间,从人们的街谈巷议之中,“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其文。”李贺能成为一个传世诗人,离不开他用于积累的锦囊。

善于积累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达尔文、果戈里、鲁迅、竺可桢、李四光等一批中外名家都有坚持不懈,认真做笔记和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他们在学术上取得光辉成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不少笔记还成了著名的论文和著作。

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总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但是由于不懂得如何合理积累从而使得大量有用材料同我们擦肩而过。语文知识材料并不是浩如烟海无从下手,其实平时学习生活中可以积累的东西很多,只不过我们不善于总结罢了。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相当于语文成绩的高度。郭沫若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谈到,“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无遗漏”。并且“对资料毫不留情地,毫不可惜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毫不放松”。

可以说,一切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库都可以拿来积累。那么,从哪些地方来积累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材料中去摄取有用的知识点,下面简单谈谈摄取的渠道:

1.书籍。

这里所说的书籍包括语文教材、中外文学名著及有关的历史、哲学等知识性读物,这些书籍均是中学生阅读中的首选。博览群书可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字、词、句,而且对如何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2.报刊。

与书籍相比,它具有周期性和时效性特点。正因为它能及时反映出时代的最新信息,因而是写作中可积累的素材。经常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从中亦可收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还可让你把握时代的脉搏。

3.网络。

随着校园网的全面铺开,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渠道的检索途径以及快节奏的传输系统,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如利用网络可随时随地查找课文内容的分析解释、作者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知识点等等,其方便、快捷是其它任何检索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多接触它的积极一面。

4.工具书。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学会查阅工具书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础。查到了不一定能记住,但我们可以通过摘抄把这些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当然,积累资料要避免只着眼于书本与网络。但大部分人在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读懂“生活”,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更加不可偏废。

我们应该拥有一颗随时准备积累的心,这样就可以放眼去看,放耳去听,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下来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文知识积累的常用方法

笔者执教以来每逢开学初就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摘抄本,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是大相径庭。有的同学满满一本,五颜六色,有写的,有画的,有剪下来贴上去的,很是丰富,自然也就兴趣盎然。但是也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开学初一时心动而抄的那几篇,兴致过了,小本子也就被冷落了。问其不坚持的原因,说是不知道怎么摘,摘什么?其实,积累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纳入你的“锦囊”。下面就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转贴于 1.做摘录。

摘录就是直接从文本中摘取字句片段,清朝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话是有道理的。练好札记之功,可做摘录笔记,专门备一笔记本,卡片等。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记笔记,外号“笔记迷”,凡读过的警句和妙语,听到的奇闻和趣事,看到的人情和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摘录也是我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制作文摘卡片。

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这样,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鲁迅先生在辑校《古小说钩沉》一书时,就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利用卡片积累资料的好处是灵活,便于整理分类,又便于贮存和携带,是资料积累的活页本。

3.写读书心得。

即“一边读,一边批注或作札记、摘要、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读也要动笔”。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写读书心得是阅读、写作、审美、思维等诸能力的综合体现。

4.写随笔杂感

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所以日常生活中,在欣赏电影电视、参观、与人交谈、读报等等活动时,都会使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有意义的感想、启发甚至新的见解,这些都不应该忽略,而应当随时把它记录下来。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必要。

5.剪辑报刊杂志。

阅读时,有的同学常常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翻得再多,也会如过眼烟云,一闪而过,到用时方恨少。因此,用剪报的方法去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积累材料非常有用。比如我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摘抄本上,并对自己所选的文章予以点评。这样,我们就能将积累的材料通过思考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了思想,提高了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5

 先秦时荀子在《劝学》篇里就说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代诗人李贺,也经常带着书童,骑着一匹小毛驴,身背一个破锦囊,早出晚归,四处转悠,搜集资料,在秀丽的山水之间,从人们的街谈巷议之中,“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其文。”李贺能成为一个传世诗人,离不开他用于积累的锦囊。

 善于积累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达尔文、果戈里、鲁迅、竺可桢、李四光等一批中外名家都有坚持不懈,认真做笔记和记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对他们在学术上取得光辉成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们的不少笔记还成了著名的论文和著作。

 由此可见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依靠课内的学习总结,更需要从课外入手,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很多有价值的语文素材,但是由于不懂得如何合理积累从而使得大量有用材料同我们擦肩而过。语文知识材料并不是浩如烟海无从下手,其实平时学习生活中可以积累的东西很多,只不过我们不善于总结罢了。学会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制胜法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以说,平时语文知识积累的厚度就相当于语文成绩的高度。郭沫若在《我的读书经验》一文中谈到,“搜罗一切资料尽可能无遗漏”。并且“对资料毫不留情地,毫不可惜地加以清算,必须彻底,毫不放松”。

 可以说,一切可以充实我们的知识库都可以拿来积累。那么,从哪些地方来积累知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我们生活中最熟悉的材料中去摄取有用的知识点,下面简单谈谈摄取的渠道:

 1.书籍。

 这里所说的书籍包括语文教材、中外文学名著及有关的历史、哲学等知识性读物,这些书籍均是中学生阅读中的首选。博览群书可使我们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从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字、词、句,而且对如何作文、提高写作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

   2.报刊。

 与书籍相比,它具有周期性和时效性特点。正因为它能及时反映出时代的最新信息,因而是写作中可积累的素材。经常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从中亦可收集到许多有用的资料,还可让你把握时代的脉搏。

   3.网络。

 随着校园网的全面铺开,我们应该看到它的积极一面。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渠道的检索途径以及快节奏的传输系统,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如利用网络可随时随地查找课文内容的分析解释、作者背景资料和相关的知识点等等,其方便、快捷是其它任何检索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多接触它的积极一面。

   4.工具书。

 语文学习离不开工具书,学会查阅工具书是学好语文必备的基础。查到了不一定能记住,但我们可以通过摘抄把这些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当然,积累资料要避免只着眼于书本与网络。但大部分人在积累时偏重甚至囿于书本,而忽略了生活这个渠道。事实上,读懂“生活”,从生活实际中积累语言,更加不可偏废。

 我们应该拥有一颗随时准备积累的心,这样就可以放眼去看,放耳去听,用心去感受,用笔去记下来从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库。

 二、条条大路通罗马——语文知识积累的常用方法

 笔者执教以来每逢开学初就建议我的学生每人准备好一个摘抄本,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收获真是大相径庭。有的同学满满一本,五颜六色,有写的,有画的,有剪下来贴上去的,很是丰富,自然也就兴趣盎然。但是也有的同学一个学期下来还是开学初一时心动而抄的那几篇,兴致过了,小本子也就被冷落了。问其不坚持的原因,说是不知道怎么摘,摘什么?其实,积累资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分类纳入你的“锦囊”。下面就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1.做摘录。

 摘录就是直接从文本中摘取字句片段,清朝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札记之功必不可少,如不札记,则无穷妙绪,皆如雨珠落大海矣!”这话是有道理的。练好札记之功,可做摘录笔记,专门备一笔记本,卡片等。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记笔记,外号“笔记迷”,凡读过的警句和妙语,听到的奇闻和趣事,看到的人情和乡俗,他都毫无例外地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做摘录也是我们学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制作文摘卡片。

 即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有用的资料摘录在卡片上。在制作卡片的时候,可将平时阅读中所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文章等摘录下来,这样,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这对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都很有帮助。鲁迅先生在辑校《古小说钩沉》一书时,就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利用卡片积累资料的好处是灵活,便于整理分类,又便于贮存和携带,是资料积累的活页本。

   3.写读书心得。

 即“一边读,一边批注或作札记、摘要、或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既读也要动笔”。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既可增加知识,收集资料,又可锻炼笔力,同时还能从中获得新的灵感。写读书心得是阅读、写作、审美、思维等诸能力的综合体现。

 4.写随笔杂感

 写作与生活紧密相关,“处处留心皆学问”,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学会观察和思考。所以日常生活中,在欣赏电影电视、参观、与人交谈、读报等等活动时,都会使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有意义的感想、启发甚至新的见解,这些都不应该忽略,而应当随时把它记录下来。这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很有必要。

    5.剪辑报刊杂志。

 阅读时,有的同学常常是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翻得再多,也会如过眼烟云,一闪而过,到用时方恨少。因此,用剪报的方法去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积累材料非常有用。比如我们在阅读课外读物的同时,把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剪下来,粘贴在摘抄本上,并对自己所选的文章予以点评。这样,我们就能将积累的材料通过思考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了思想,提高了阅读能力。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6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应考知识性的积累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一、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二是善于对易混字音、字形和同义的词语、成语进行搜集整理:包括教材注释中提到的字、词;分考点训练的资料中的列举的字词;综合训练试卷中出现的字词等。三是掌握词语搭配、感彩、语体色彩等。

二、手中有“法”。讲的是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积累,需要掌握一些操作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讲,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是实现语文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说,可分为:

第一、要养成诵读的习惯,加强语感的积累。

朗读、背诵,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其本质就是加强语言积累。朗诵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写作无可替代的门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百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精炼、生动阐述朗读、背诵的积极意义。于永正说:“要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犹如银行存款,我们将一生享用它的利息。”高三学生面临高考,必须去关注语言材料,背诵名句,最好用“陌生化”来提高积累效果。作为一名高三学生,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熟背老师指定的篇章外,每人每周还应背诵一两首古诗词、每日摘抄记诵一两句经典、名言(诗句、格言、俗话、歇后语),这些做法必定能极大地激发自己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语言,提高自己考场写作时遣词造句的水平。

第二、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加强材料的积累。

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包括使用外语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习得的。”也就是说,要使学生获得母语书面语的能力,必须使学生大量积累书面语的语言材料,而读书,正是学生积累书面语言材料的最好手段,让学生在读书中进行积累:积累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思想。阅读是语文的根、作文的母。对语文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平时多引导学生读读那些文学大家们的优美著作,与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体会其中优美的意境、语言,难道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么?读得越多,越有语感,基础知识就雄厚了,语文成绩就越高了。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7

现代的学生普遍有“只听课不动笔”的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在初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动笔圈点出不理解的词语,读不准的字音,再次读文章时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认为精彩、感受深刻的地方,随时可以写上自己的批注。

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写日记是小学生练习的最好方式,不但能加强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的锻炼,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很多名人、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不在于写的多么生动,而在于“写出心中所想”。日记要有内容可长可短,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同时要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记随笔的习惯,要求学生每次外出活动时,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或者自己的感想,如实地记录下来。俗话说:“葡萄是一点一滴成熟的,知识是一天一天积累的”“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许多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觉作文难写,而且进步较慢,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多读书,为写作奠定基础。

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感到非常吃力,不知道写什么?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一良机加以引导,告诉学生,问题在于积累的材料太少了,只有做到“读书动笔” 即写读书笔记才能解决;只有勤动手作好读书笔记才能积累更高的知识,提高读书质量。还要告诉学生,写读书笔记并不难,贵在坚持,要做到长年如一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进步非常大,课堂上,他们的发言顺畅流利、主次分明、侃侃而谈,写作文时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实,自然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事物的喜爱,甚至对一些事物的不满。

一边读一边记,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还可积累写作素材。只要学生,平时多练笔,就能解决怕写作文、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问题了。更何况,勤练笔,不仅能帮助学生写好作文,还能锻炼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他们遣词造句的本领。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信手拈来,不用咬笔杆子了,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使他们的文章更富生命力。

其实,学语言的经验应该是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几个月,不上课堂,不念语文,只是听,跟着大人说,一词半句,慢慢就会说了,为什么呢?是因为“熟练”。写作也是如此,经常练笔,熟能生巧,写作文就不难了。学生对生活当中熟悉的事情写起来往往很流畅,有真实感,另外结合课文的小练笔也是提高写作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这样会避免言之无物。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

1.好词佳句的积累运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部分人的记忆知识暂时的,于是我让学生自备一本笔记本,把在阅读时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记下来,并注明出处。往常,我还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句子并努力背下来,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写作时把这些积累起来的语言适当的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很大,大部分的学生大多能适当的运用,成绩好的学生还能把这些句子加以转化。

2.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及时批注的好习惯。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一个本,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曲线或者符号把感觉用得妙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段,也可在旁边简单地做批注,如“太妙了”“太棒了”“真精彩”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知识积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语文素养的优劣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所以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重视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积累:即语言的积累、生活的积累和表达的积累。

1.语言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语言又何谈写作?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储备,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语言的积累主要包括文字的积累、词汇的积累、名言佳句的积累,精美诗文的积累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圈点、摘录、背诵等方法记录精美的词句语段甚至整篇的文章,进而内化为自己永久的语言储备,这就为写作积蓄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写起文章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而不至于囊中羞涩、捉襟见肘。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怎样积累语言呢?我从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首先向他人学习,广泛阅读,借鉴名家名作,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力。任何一个人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多读多写,而要使自己"手高"必须首先做到“眼高”,而要“眼高”就只能从阅读中来。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广泛的阅读可以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使其阅读理解不断加深加宽。“多读心中有本,多写笔下生花”,只要稍微留意那些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就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有广泛阅读的经历。而时下中学阅读教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学生读得太少、读得太窄、读得太浅,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好读、多读书、读好书,比如教学《石榴》一文时,我抓住文中两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石榴的外形,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课外积累的描写果子色、形、味的词语,然后学课文,找出描写颜色以及人物喜悦的词语,分抄于卡片上,帮助学生领悟生动形象的描写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不断丰富人生体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教师应在课上选取时文、美文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使学生不仅从读中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读中悟到写的方法;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提高作文水平,为作文写作积累论据;每天看到精彩语段边学习边积累;学习一个词语要联系语境推断词义并造一个句子加以运用,每天背诵一首古诗词,增强记诵能力,在课堂集体交流反馈中逐步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力。还要注重课后阅读。我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名著,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推荐好的作品积极投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热情。这样既使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深入到生活之中,又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加强交流,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不仅写作时"下笔有神"而且能熏陶出良好的人格情操,这正如古人所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还要养成摘抄积累的好习惯。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思想。摘抄不仅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和思想情感的积累、发展的过程。虽然,学生只是把好词句、好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但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的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感兴趣的、有印象的,那么他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生活的积累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许多名家的作品往往写的就是自己的生活。学生的写作离不开生活的时空,写作的素材和灵感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生活是语文的内涵与外延的总和,语文学习一定要引导学生体味生活,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体察纷繁复杂的世态人情,从而感受到世界的博大与精彩。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多写他们熟悉的人、事、物、景,鼓励他们用日记等形式练笔,而且为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那么如何丰富学生生活的积累呢?

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观察是写作的基础。鲁迅先生曾说:“作文第一须观察”,要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就必须通过观察来积累,学习“观察”的关键是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时不善于观察,没有留心观察的习惯,或是观察得不得法,所以才缺少相应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积累体验是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仅满足于在作文课上为学生所创设的契机是远远不够的,在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教会观察方法的基础上,还要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其次,学校、家庭、社会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比如:经常让孩子做一点家务;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去踢球、游泳,或者是郊游野炊,节假日带子女到公园海边游玩;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行万里路",观赏游览风景名胜……这样既丰富了生活积累,又能拓展视野、陶冶性情。只要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语文学习才有了源头活水,才有了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我们的写作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3.表达的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既需要积累足够量的素材,又要给予必要的领悟“发酵”的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概括、组织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要重视学生常规语言技巧的运用训练,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简明、连贯、得体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因此说,表达交流的积累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的。

表达积累大致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

3.1 口头表达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只要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就要“说”,而学会说话就必须学会听话,听说结合起来,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我做了几点尝试:

3.2 背诵法

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表达能力的好方法。背诵是培养语言感受力的必要途径,它将潜移默化地实现表达能力的提高。我常常让学生自行背诵自己所积累的名句名篇。利用课前三分钟活动时间检查,促使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知识营养。

3.3 复述法

复述法是集阅读与表达于一身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平时课上课下多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不仅积累了语言,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

3.4 演讲法

叶圣陶说过: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演讲不仅有利于扩大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而且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要想"说"得好,必须多读,要想听众听得懂,就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如用词得体句子完备,条理清楚等。此外,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调动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积极性,以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和提高。每节课前一名学生讲,其他学生评,这样下来,一学期能评九十来个题目,学生说的能力提高了,写的能力自然而然也会提高,这能说不是一种积累吗?

3.5 书面表达

写作能力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主要靠写作实践。鲁迅早就说过,写小说要少看写作方法之类的文章,文法的书看多了,反倒无从下手。少讲多写的写作策略,就是让学生像“在战争中学会战争”一样,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勤于练笔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练笔可以分以下几种形式:

3.6 写观察日记

写日记是练笔的一个方便而有效的方式。积累材料最好的办法就是写观察日记。天天坚持写日记,不仅有助于提高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和材料储备,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把日常生活中所思所想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只要乐于观察、勤于思考、长期坚持,脑子里既有了思想营养,又有了写作技巧,胸中有丘壑,作文内容自然会远离"假大空",锦绣文章自会从笔端汩汩流出。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9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10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积累本,制定一个积累目录,按照目录把课堂上所学的词和句子等分类记录。每周要求学生读上几次,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丰富了,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水平也提高了。这样不但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有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指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味生活,在生活实践中感悟语文,并最终能够有效地运用语文工具更好地服务生活,就能顺理成章地完成课外积累的任务。①在观察中积累。中学生要养成时刻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把观察的所知、所得、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②通过视听积累。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通过现代化视听渠道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都可作为积累的范畴。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材料的质量。③开展活动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感,达到文情并茂的效果。④通过练笔积累。一是阅读练笔,就是读书必动笔墨,包括词语摘抄,内容概括,佳句警句抄录,读后感,书刊评论等。第二、观察练笔,主要是写观察片断、观察日记。第三、视听练笔、活动练笔等,均可用日记形式写观后感、活动收获等。

二、整理

(1)分类处理知识,即把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 ,就像图书馆把不同类型的图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使读者一目了然,查找起来十分方便。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地找到所需的知识。

(2)按主次分类知识。即按所积累知识的重要程度或是使用频率的高低加以分类。整理语文知识可以使知识积累条理化,应用起来方便快速。

三、积累与整理完美结合

高中语文笔记积累例11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和能力。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不重视积累,就会导致语文“营养不良”;学生不注重梳理,就会被收集来的东西压得喘不过气,甚至被活活压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一、提供必要时间

现在的学生课程较多,作业较多,一天累到晚,也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语文老师应考虑有利于学生积累梳理的因素,拿出一些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去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

二、加强方法指导

1.积累方法

(1)诵读。

朗朗书生是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是有效的积累方法,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佳句,学生能提高语文素养。现在的语文课堂读书声少了,甚至连读都让学生快速默读,这实在是语文的悲哀。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诵读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有意注意,精神饱满,容易识记;默读则易让学生情绪低落,处于无意注意状态。

(2)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几千年的经典之谈。老师应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等方法进行积累。比如学习人教版新课程必修2《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时可把姓氏源流、年节风俗、民族探源分别整理成卡片,帮助积累识记。再比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的“美轮美奂”“差强人意”“不以为然”等成语,错误频率很高,可整理相关资料。

(3)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经验。

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语文知识在生活中随处都可以发现。这要求我们关注生活,处处留心,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所需营养。在语文积累中,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思想文化等隐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加强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比如指导学生看电视、上网学习语文,并定期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心得。

(4)积累要注意层次性。

老师应注意根据年级阶段特点,将高中阶段必须积累的知识分解到各学期,循序渐进地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化整为零,不断提高,庇千山之材,成一家之言。在这方面,教师最好是编辑校本教材,将各知识点整理成册,利用早读、晚自习督促学生积累。

2.梳理方法

(1)梳理要分门别类。

积累多了,头脑中的知识自然就多而杂,要让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一个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梳理是必不可少的。如,表达技巧知识梳理,古诗词常用意象指向,文言文常用实词、虚词归类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你问表现手法,学生答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这些令人尴尬的事情,显然是学生不善积累梳理的结果。再比如学生对成语掌握困难,可指导学生分门别类进行简单的梳理,一个类建一个档案,考试或者做练习时,遇到一个填入一个,三年下来,各个类别的成语就很熟悉了。

(2)梳理要讨论探究。

梳理比积累更难,教师要善于组织专题,让学生讨论、归纳,帮助学生建立条分缕析的知识网络。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表达哪些情感?”学生举例、探讨,内容涉及相关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技巧等。通过学生的探讨,最后古典诗歌的情感分类不言自明。

(3)梳理要比较交流。

语文学习中有许多知识需要比较,在比较交流中明确知识体系。如文言文中学到的“以”字,有时相当于“而”字,这两字有何异同?为解决此问题,我要求学生把凡是已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以”字和“而”字相关的句子记录下来,排成一队,用法相同的归成一类,看可以归成几类。整理完毕,每组抽学生进行交流。“以”、“而”的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再比如教学《琵琶行》一诗,我特从比较艺术方面设置了三组比较:一是琵琶女与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比较;二是白居易音乐描写与李贺《李凭箜篌引》音乐描写之比较;三是作者与琵琶女身世比较。论题研讨完成,教学的深度和学生知识的广度充分彰显,学生素养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