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4 09:26:58

高标准农业灌溉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1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山东省委把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构建现代水网作为目前最大目标,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基础,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灌区现有灌溉格局及实际情况,把整个项目分为3个灌区:胜利渠灌区、运南灌区、南部井灌区[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及问题

a.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水利的投入体制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因素。b.小型水利工程多为农业基础设施,易发生抗旱防洪等水事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和农村稳定。工程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建后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资金保障,造成建后无人管理,无法发挥应有效益。c.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管理技术设备落后,离规范化的灌区管理相差甚远。有工程无人管,有人管无管理经费这是工程管理的最致命的弱点[3]。

2.2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2.2.1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通过对台儿庄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现状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牛马猪等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头•d),鸡、狗等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只•d);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60m3/万元。农业实际灌溉面积21万亩,平均灌水2次,灌溉定额143.4m3/亩[4]。生态与环境用水主要是城镇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2.2.2农业灌溉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台儿庄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台儿庄区规划水平年分别在P=50%、P=75%、P=90%时的水资源可供水量预测见表2.2.2.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根据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见表3。

3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全市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枣庄市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37.0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7.05%。规划到2015年枣庄市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枣庄市“旱能浇、涝能排”面积规划汇总见表4。

3.2建设内容及主要工程量

3.2.1规划布局与建设内容根据胜利渠灌区(台儿庄区)布局实际情况,按照行政区划共分为4个片区,分别是泥沟片区、马兰屯片区、邳庄片区和运办片区。灌溉形式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灌溉、机井低压管道灌溉和提水泵站低压管道灌溉三种形式。运南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两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灌溉形式根据当地的现状、水源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提水泵站衬砌渠道、提水泵站低压管道两种方式灌溉。南部井灌区按行政区划。划分为二个片区,分别是涧头集片区和张山子片区。根据南部井灌区地形地貌、水源实际情况,灌溉方式全部采用机井低压管道灌溉的方式。各区建设内容见表5。3.2.2主要工程量根据各灌区的设计,估算主要工程量汇总见表6.

4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后,将原有的地面沟畦粗放式灌溉改为较高标准、标准化畦田的节水灌溉形式,农田质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也将随之提高,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合理[5],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项目效益主要体现在灌溉增产、节能、省工等方面,具体效益如下:a.增产效益:粮田渠道防渗每亩年均增产约100kg。b.节能效益:实施渠道防渗项目后,由于灌溉用水量减少,用电量相应降低,亩均节能10kW•h。c.省工效益: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灌水时间减少,灌溉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用工量减少,农民有更多时间外出务工,增加收入。d.节水效益:项目全部实施渠道防渗节水灌溉后,与土渠灌溉相比,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66,每亩节水约162m3。

5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旱作物节水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通过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农业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灌溉用水的零增长,节约水资源,对枣庄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技术保证。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而且能为项目区内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采用新的节水灌溉方式和种植结构,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有限水资源增加灌溉面积,改善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TD/T1033—2012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S].

[2]郭力方.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N].中国证券报,2011-11-09.

[3]李坤英.辽宁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经济,2011(12):36-37.

[4]DB44/T505—2008.农田林网建设技术规范[S].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2

农业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事关农业发展,而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规划设计工作是其基础,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基层小农水设施建设实际,对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一定的研究,提高小农水设施规划建设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小农水设施作用,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一、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设计标准

1、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农水设施是农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农村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提出了“四化同步”的发展概念,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农业现代化,而提升小农水建设水平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小农水设施建设水平,就要做好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高效实用的小农水设施,更好地保障农业发展。

2、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的标准

小农水设施是农业灌溉的基础和保障,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季节降雨量变化较大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不能简单的借鉴以往经验,而是要确定合理的设计标准,结合区域小农水设施建设现状、农业灌区灌溉水源来水情况、当地农业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依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设计方案。一般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一是农田抗旱天数标准,抗旱天数是指以塘坝、水库等灌溉供水主体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持续无降雨或降雨较少的情况下灌溉主体可以保证农作物灌溉用水天数为标准,比如某地小农水设施依托的水库等灌溉供水主体可以持续供水保证天数为100天,那么可以将该小农水设施设计标准中的抗旱天数设定为100天,并根据小农水设施的其他特殊要求进行适当调整;二是农田灌溉的设计保证率,该指标是指在某一个小农水设施灌区内,其储存的灌溉用水可以满足农田需要的年份占到总年份的比重,该比重转化为百分数即为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比如某地农田灌溉用水保证率为75%,则说明其灌溉用水在3/4的年份可以完全满足灌区需要,而1/4的年份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灌区需要,以此指标可以合理确定小农水设施的库容和建设规模,但该指标确定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例如北方灌溉用水比较缺乏、以旱作植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在50%-70%之间即可,而在南方水源充足、以水稻等喜水作物为主的种植区,则需要将灌溉设计保证率维持在80%以上,确保农作物生长需要。

二、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技术

1、小农水设施建设规模的分析技术

在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建设规模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技术分析:一是当地农业发展状况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小农水灌溉面积的需要,要充分分析小农水设施在当地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为前提,结合当地近期农业发展规划,合理设计小农水设施规模;二是分析整个灌溉区域内可用于灌溉的水源,合理确定小农水设施的灌溉保证面积,从合理利用灌溉用水的角度进行确定,可以以县或乡镇供水站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计算,并结合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他控制指标,对灌区内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小农水设施建设确保灌区内的灌溉用水平衡;三是分析区域内耕地发展为灌溉用地后的增产潜力,根据整个区域内的耕地分布情况,结合发展潜力分析,合理进行规划分析;四是分析小农水设施的灌溉面积发展情况,提前分析未来可以扩大及发展新灌区的潜力和大小,尽量发挥小农水设施的最大潜力。

2、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是取水方式的选择和设计。根据不同的灌溉水源,可以分为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两种方式,要根据确定的灌溉方式进行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当前的小农水设施建设主要以自流取水灌溉为主,自流取水的小农水设施建设主要是以河流、水库等灌溉供水主体为主要水源的灌溉取水方式,一种是有坝取水,比较适宜于灌区内灌溉水源地势较低的情况,虽然灌溉水源比较充足,但是却不能自流到农田中,所以为了满足农田的灌溉需要,要在河道上修建堤坝或节制闸等水利设施,将水源引流到农田中,该方式初期因为堤坝或节制闸的建设,会增加建设投资,但是建设后的小农水设施引水口位置在农田附近,缩短了输水干渠长度,可以减少土石方和渠道建设工程量;还有无坝取水方式,一般采取有建闸方式进行设计,可以在洪水期内有效控制水流量,避免小农水设施被洪水冲坏,还能避免洪水淹没农田,确保水流平稳,减轻因水流造成的引水口下唇过度冲蚀等问题。

二是小农水设施灌溉渠道设计。灌溉渠道设计要结合区域内农田、林业、道路及居住区规划方案,统筹各方面因素合理安排水利设施,要坚持安全设计原则,在渠道施工中尽量避免沿河布置,防止因自然灾害损毁,并要设置泄水闸等泄洪和排洪设施,保证渠道安全;要以当地地形为基本遵循,渠道设计时在低处布置排水沟,将灌溉渠道设置在高处,尽量实现自流灌溉,形成独立高效的灌溉和排水系统,并尽量保证渠道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提高渠道输水效率;要坚持综合利用,充分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力加工,实现多种经营,通过灌溉渠道将河水灌溉与井水灌溉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在干渠和支渠的设置上,要根据具体灌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投资,并更好地发挥小农水设施的效益。

三、结论

综上所述,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关系到后期建设水平和发挥的效益,因此,要对小农水设施规划设计标准进行分析,并对规划设计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提高小农水设施的规划设计水平,从而提高小农水设施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周富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中国水运,2012,(3).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3

农业是民生之本,是我国的第一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同时农业科技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及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规模正不断扩大,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大力建设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必须要得到重视。以下笔者就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来谈谈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

1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标准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守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安全为主的原则以及综合利用的原则,而在山地和丘陵型灌溉区、平原型灌溉区、山麓平原型灌溉区、中积平原型灌溉区等不同地形的灌溉区的设计中,都要以因地制宜为设计原则。其次,由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物种类及农田种植面积并非一成不变的,而自然界河流的径流量也是随四季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导致了农田灌溉用水量的不确定性。基于这点,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准作为设计依据。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标准代表着灌溉区水源对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通常情况下,其是根据灌溉区水源的来水情况、农业发展要求、水利设施现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制定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标准越高,则灌溉区水源对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越高。目前在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主要考虑两项设计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和抗旱天数。

1.1 灌溉设计保证率

所谓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灌溉用水满足年数在总年数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数,一般灌溉设计保证率用字母“P”表示。例如: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在10年的使用过程中共有8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而其余2年不能够满足,则P=80%。所以在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必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尤其是灌溉区的水源状况及作物种类情况。通常情况下,在一些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或是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必须要保证在70%-95%左右;而在一些水源比较缺乏的地区,或是主要种植旱作物的地区,则灌溉设计保证率在50%-80%左右即可满足灌溉需求。

1.2 抗旱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指的是在连续少雨或无雨的情况下,小水库、小泵站、小水池、塘坝及水渠等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灌溉设施的供水能力所能够满足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的天数。例如,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10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需求,因此该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抗旱天数为80天。在确定抗旱天数之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取水方式的设计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取水方式的设计是整个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水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根据不同地区灌溉水源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合理的取水方式设计方向。通常情况下,灌溉水源可以分为自流取水灌溉和提水取水灌溉这两种类型,大部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都是根据这两种类型而进行取水方式设计的,其中又尤以自流取水灌溉为主。而当灌溉水源为河流时,自流取水灌溉又可以分为无坝取水和有坝取水两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开渠建闸引水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其取水方案及建设成本,一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会选择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方作为开渠建闸引水地点,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

2.1 无坝取水

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取水方式的设计中,如果选择自流取水灌溉为灌溉水源,且采用无坝取水方式,则首先要考虑渠首的设计问题。一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无坝取水的渠首设计为有建闸方案或不建闸方案这两种方案类型,不过考虑到在洪水期间不建闸方案的引水口无法控制流量,容易导致渠道被洪水冲毁,所以在实际设计时往往都会优先考虑建闸方案。在建闸方案的设计中,引水角以30°-45°为宜,这样既能够保证引水量足够,又能够保证水流平稳,以及还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2 有坝取水

若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当地虽然河流水源比较丰富,但却由于地势等原因而水位较低,难以满足自流取水灌溉的引水需求,则可以采取有坝取水的方式,即通过在河道上修建一些堑水建筑物来适当提高水位,从而保证引水。虽然有坝取水的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投入,但由于引水口的位置离着灌溉区比较近,引水干渠比无坝取水短,因此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和交叉建筑物的数量。另外,在溢流坝、进水闸、排沙闸以及防洪堤等的设计中,也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的生产及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应用,而若想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和标准,合理选择取水方式,以保证工程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卢伟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2,02:129-130.

[2] 廖加宾.浅析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民营科技,2014,10:193.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4

【 abstract 】 developing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irrigation projec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e must always will give top priority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the farmers, and farmers' vital interests, especially in crop production is the most crucial. ,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reasonable planning for farmland irrigation project, to ensur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of crops, to solve "three agriculture" problem, for our country's economic construction service.

【 key words 】 farmland; Irrigation; Engineering; Reasonable;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搞好农业发展,也就是保证了我国的社会发展基础,为其他的国民经济部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源的灌溉,而我国大部分耕地,都需要水利工程的配合,尤其是近年来,世界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降水带和降水量的变化,都对于农业的灌溉,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因而,必须做好农田灌溉工程的合理规划,进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水源保证[1]。

农田水利灌溉与规划,是农作物产量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工程中,要大力做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出高效、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以总体规划设计原则为准, 把握工程的总建设方向,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选择较为合适的取水方式,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一、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作物的种类、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河流的径流量而定的。而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的改变,不同的年份,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面积也是不同的,因而,农田灌溉的设计,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达到最大的工程效益。

农田灌溉工程的建设,要以一定的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保证所得出的设计方案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发展要求、现行的水利工程应用状况、灌溉区的水源情况等综合的情况而定。

灌溉设计标准是依据灌溉水源能够保证灌溉用水的程度,若灌溉区的农业用水量较高,则灌溉的设计标准也相应提高,因而,灌溉标准的选定,直接决定了灌溉工程的规模的大小。灌溉标准的设计,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抗旱天数,灌溉设计保证率。

1、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就是在连续无雨的期间内,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用于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水量的天数。这里的连续无雨,并不是绝对的滴水不降,而是在抗旱期内,日蒸发量连续大于日降雨量的情况。例如,若灌溉工程能够满足作物连续70天的生长用水需求,则该灌溉工程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70天。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要“因地制宜”。

2、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某一灌溉工程所能够提供的灌溉用水,在长期的使用期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若P=75℅,则表示该工程在长期的灌溉工程利用期间,其所能够提供全灌溉区的灌溉用水中,有75℅的时间是能够得到满足的,则P=75℅就代表了该灌溉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

在实际的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综合考量灌溉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想要达到的灌溉规模,当地的灌溉引水源状况及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种类。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方、丘陵、平原、旱地和水地的作物需水量不尽相同,因而,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设计出较为切合实际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例如,在水源丰富的地方,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70℅—95℅之间,而在旱地,则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设定在50℅—80℅之间。

二、农田灌溉工程的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

1、总体规划设计原则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包括国家的交通道路规划、森林自然资源的保护、湖泊的综合利用、国土的整治等,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质量。在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到人畜的引水需要、航运、发电等部门对于水源的需求性,从而全面安排、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充分利用当地的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3]。

在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2、综合利用的原则

山丘地区的灌工程,应该应用地势间的落差优势,并结合水力、水电加工,开展一水多用,达到充分应用水土资源的目的,还要结合水库、水渠、水塘等多种优势资源,实现灌溉工程的利益最大化。平原地区要采用井水灌溉、地下水、地表水相结合的灌溉模式,加强该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以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

在灌溉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工程的安全性,在渠道设计及路线选定时,要避开你难竣工、高填方、深挖方的地段,以减少施工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山区地带的灌溉工程设计,要避免溪流、河流位置的选定,以防工程受到山洪的威胁。干渠路线的选择,要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尽量避免节理发育的破碎地带、风化岩层地带、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该设计有泄洪、排洪设施,如泄洪闸、溢洪堰的设计等,从而增加工程的防洪、排洪量,提高其使用标准。

4、充分利用地形的原则

灌溉工程的设计,其渠道应该布局在高处,而排水沟则要布局在低处,以实现排水、自流灌溉,形成各自独立的灌排系统。在不影响全局灌溉工程的前提下,可以对局部的洼地或者高地,采取小片提灌的方式,以照顾到局部的利益。在渠道线路的布置方面,要考量到工程的成本,渠道的布置尽可能的实现整齐、顺畅、直通的效果,避开交叉建筑、民房,少占良田,实现工程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它是农田灌溉工程的重要设计环节。通常情况下,农田灌溉水源可以分为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水灌溉两种。本文主要讨论自留取水灌溉方案。

在灌溉工程设计时,要保证自流水位的高程,必须将开渠建闸饮水点定在河流上游水位高点。由于饮水口的不同,决定了工程沿线的水量损失、土石方工程量、需要修建的水渠长度不同,直接决定了工程成本,因而,必须对于取水口进行慎重的选择,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1、无坝取水

在设计无坝取水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种。但是,在洪水期,有建闸 的引水口能够有效的控制洪水流量,河道不易被洪水冲垮,保证基本农田不被淹没,因而,成为设计时的首选方案。将进水闸的中心线设计成与河道水流方向呈的锐角,能够有效的减轻洪水对于引水口下层的冲击力度,提高引水量,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

2、有坝取水

有坝取水的工程设计,适用于灌溉工程所在地的水源丰富,但受限于地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得自流灌溉引水难以成行。因而,在设计时,要在河干道上修建堑水建筑物,以提高水位,保证实施自流引水灌溉。这种取水方式由于引水口距离灌溉区较近,可以大大减少交叉建筑物的数量和土石方工程量,缩短引水干渠[4]。

在农田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工程的设计标准、灌溉渠系布置设计原则及取水方式的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文地理条件,在满足基本的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的基础上,遵循设计原则,确定综合效益最大的取水方式。

结语

总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仍然占有重要比重,农业仍然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是我国的立国根本,农业发展的好坏,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农业增产、稳产的重要保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基础性要素。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必须大力发展农田灌溉技术,以保证农作物的收成的稳定性,相关的农业部门要加大对于农田灌溉工程的管理、研发,使得我国的农业建设更加的科学、合理,促进我国农业向着更为广阔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司效英. 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思索[J]. 内蒙古水利. 2006(04).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5

2农田水利方面存在问题

洛宁县农田水利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工程建设初期,各方面资源历史条件所限,全县农田水利工程本身先天性不足;再加上工程建成后,长期处于无序运行状态,且缺少必要的后期资金投入。目前洛宁县农田水利工程凸显出较多问题,制约了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计划的实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渠道淤积、损坏严重。洛宁县灌溉渠道总长度1296.3km,防渗渠道长度446.6km。渠道工程建设初期,由于设计标准较低,大部分渠道为土质渠道,输水损失大,淤积、乱扒口现象严重,下游渠道损坏较多。特别是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取消农业税以来,农民惜地如金,平沟种植现象普遍,加剧了渠道工程的损坏,致使沟河引、排水不畅而形成旱涝灾害。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不足。由于资金缺乏,整体投入不足,洛宁县灌溉面积仅为0.952×104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7.3%,发展空间较大。在已成灌区范围内存在桥涵闸等建筑物不配套,县内的中小型灌区建筑物配套率平均为70%,农忙季节,群众阻水路坝现象较多,已严重影响渠道工程的效益发挥。机井分布不均,加上机井自然报废和配套不完备,配套率和完好率均在72%左右,不能及时投入灌溉,造成农业减产。3)节水灌溉面积比重较小,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建设资金短缺,渠道衬砌跟不上,洛宁县内4个中型灌区的渠道防渗长度仅为总长度的34.4%;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设施不足,现状年节水灌溉面积为0.65×104hm2,仅占耕地面积的11.8%;农业灌溉多采用大水漫灌,灌溉方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需进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4)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不健全。洛宁县现有一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水利局工程管理站进行管理。由于水费收缴困难,人员报酬不能落实,管理队伍机构不固定,管理不善和不到位,造成工程损坏不能及时维修,影响了工程的正常运行。

3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针对洛宁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建设总体战略目标,结合县内各乡镇实际农田水利建设情况,2011-2013年,洛宁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共组织新打机井14眼,新打大口井21眼,新建小型泵站106座,新建塘堰工程21处,修建蓄水池212座,铺设低压管道1442.3km。

4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分析

4.1.1新增经济效益

新建高标准灌溉工程投入使用以来,新增灌溉面积0.605×104hm2,使全县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558×104hm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新建节水灌溉工程运行以来,3年内共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625×104hm2,每年每公顷节水150m3,节水总计达到93.8×104m3。若每方水按0.5元计,节约资金46.9万元。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年新增供水能力1128×104m3,供水保证率得到提高。同时,在丰水年,可为农业现代化园区、农业产业基地提供配套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过去,灌溉浇水困难,一家人每天要派人找水引水浇地,以保证农田的正常灌溉。实施该项目后,改善了以前浇水难的问题,节省了过去找水引水的劳动力,这部分劳动力转为专心从事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通过抽样调查,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年节约工日4.0万个,若每个工日按20元计取,每年省工效益达80万元。此外,洛宁县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和秋杂粮为主,以花生、烟叶等经济作物为辅。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根据实地调查统计,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由于适时、适量地进行了灌溉,粮食作物每公顷增产600kg,共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75.2×104kg,夏粮、秋粮平均单价按2元/kg,增加产值达750.4万元;经济作物每公顷增收1080元,共增加产值124.22万元。通过调查研究,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新增效益共计达到1001.52万元。

4.1.2经济效益分析

洛宁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总投资9012.99万元,经济计算期采用20年,社会折现率采用7.0%。根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和《农田水利建设技术规范》,对本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4.2社会效益分析

实施该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以来,加快了洛宁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全县社会文明的进步。经过分析,其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1)促进了地方、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总产值的增长,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2)促进了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了农田灌溉保证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单产,农村人均收入增加达170.62元。3)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繁荣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4)解放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

4.3生态效益分析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农田灌溉条件的改善,给当地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提供了基础条件。项目实施前,由于渠道输水条件差,灌溉时农民常常因争水引发许多矛盾,给政府工作和灌区管理造成许多被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后,不但稳定了社会秩序,而且密切了党群关系,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心一意致富奔小康。项目的实施,扩大和改善了灌区实际灌溉面积,改善了灌区水利环境,提高了农作物应对旱涝天气的抵抗能力,调节和控制了农田水分状况,改善了土壤中的气、热和养分状况,调节了农田小气候,改善了农业生产种植条件。2)改善环境方面。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后,灌区农田小气候得到了改善,空气湿度提高,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生态环境正向良性发展。同时,项目的实施,使灌区灌排渠道布局进一步得到合理优化,节约了土地,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此外,项目的实施还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做到了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排灌衬砌化、道路砂石化、田间园林化、耕作集约化、种植立体化,推动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步伐。实施节水灌溉后,实现了快引快灌,达到了节水保肥,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预防和减弱了干热风、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6

近年来,农业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重点关注,大力发展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同样在不断建设中,农田工程在农业基础设施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又对农田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影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一方面可促进农田工程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可推动农业的有序发展,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1]。由此可见,对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的问题与对策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在我国国民经济及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设同样极为关键。要想促进农业有序健康发展,灌区势必要不断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水利灌溉制度可对用水秩序予以规范,降低水资源的损耗。通过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处理、减少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水资源问题,进而防止引发用水纠纷现象。

2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灌溉与相关技术标准不符

就水利灌溉工程而言,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规范标准,诸如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等,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全面详实的规定。然而,现阶段一些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资料与工程实际存在极大偏差,与相关技术标准不符。此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与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缺乏针对性有关,另一方面与实施期间未开展好质量控制有关。某种意义上而言,要想实现水利灌溉工程项目的高效、高质量,不仅要求工程设计人员可结合所在地区水利、地形等情况开展科学合理规划设计,还要求施工人员要强化意识,确保施工的有序开展。

2.2农田水利灌溉渠系配套不健全

一些中小型农田水利项目设立于丘陵地区或偏远山区,该部分地区建造水利工程难度显然要高于在平原地区建造,此外,丘陵地区、偏远山区经济水平不足,政府可投入进水利工程中的资金极为有限,部分地区即便能够将水利项目主体工程建造完成,也未有其他资金用以其他配套工程建设,还有部分地区则更是水利项目主体工程都难以有序完成。水利项目投入实际使用后,大部分农田水利渠道均为任意挖建成的土质渠道,未开展内衬建设,渠道防渗衬砌率不足,一经长期使用,受灌溉用水冲刷、雨水冲蚀影响,便会引发严重病害,进而降低渠道水资源利用率[2]。

2.3农田水利灌溉不受农民重视

在市场经济逐步深入背景下,农民选择种田与否受粮食价格高低程度影响很大。农药、化肥、种子、劳动力等的逐步投入致使粮食种植成本不断提升,农产品存在较长的周期性,农业生产存在极强的季节性,农民收入难以得到稳定保障,再加上全年整体收入上升趋势越来越缓慢等,导致绝大多数青年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前往外地务工也不留在农村种地,致使水利灌溉项目设备维修、维护人力不足。另外,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一系列抗旱作物研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使得农田水利项目越来越不受农民重视。

3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处理对策

近年来,农业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重点关注,大力发展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同样在不断建设中,农田工程在农业基础设施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又对农田工程建设存在极大的影响。全面农业发展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强化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对策着手。

3.1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经济发展、农村生产均受水利灌溉工作一定程度影响,就安全生产层面而言,农业建设要制定规模化方案,推动地区经济有序发展。地区干旱缺水形势逐年严峻,对水利灌溉形成更大的需求,由此也使得农业用水矛盾日益激化。针对此方面问题,农村要开展好水利灌溉工作,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具体而言:(1)节约用水,改善水资源利用率。对水利灌溉予以规范,基于对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完善对水资源开展合理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水资源的有效作用,推行多用水多交钱的相关政策,提升农民节水意识。(2)有序用水,降低水资源损耗率。推行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创设有序的用水环境,降低水资源损耗率。此外,就水资源科学利用而言,推行切实可行的灌溉管理制度可发挥其有效作用,要求相关部门对农业用水开展合理规划设计,促进农业生产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3.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现有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资源建设、健全可促进灌区逐步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收获可观的农业发展成效。水利相关部门应当切实认识到这一点,加大资金投入,并制定针对改造对策对失修、老化工程予以修缮,由点到面,确保整修、改造工作有序进行;同时要结合所在地区灌区实际情况,对全局开展针对部署。尤其是针对相应偏远贫困地区及较为陈旧的中小泵站,应当从急从优开展完成。此外,还应当对防洪抗旱排涝系统予以健全,对现有水利基础设备弊端进行弥补,真正意义上为农田水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3]。3.3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我国农业规模十分庞大,农业发展要得到大量水资源的支持,然而我国水资源极为短缺,鉴于此,应当对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开展提升、普及,强化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各地区应发展灌溉技术,推广滴管、喷灌等灌溉技术,使现代灌溉技术取代传统人工灌溉。同时,可选择相关地区对灌溉技术进行先行示范,通过专业人士利用现代灌溉技术改善收益,以引来更多人们的关注。此外,针对部分经济水平不足的地区可推行补贴政策,促进现代灌溉技术在此部分地区的有效落实,提升灌溉技术及效果。

4结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水平还不高,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应当重视逐步提升农田水利的灌溉水平。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全面分析,“健全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现有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等,积极促进中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有序开展。

作者:王兵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水利站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7

中图分类号S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162-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的紧张和水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都普遍采用污水农业灌溉的措施来开辟一条城市和工业污水的处理途径,我国也十分重视污水的农业灌溉,尤其北方缺水地区,污灌较为普遍。

污水灌溉是综合利用水肥资源的一项有效措施,它在促进农业生产,降低农业成本上起着良好的作用。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开发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污水排放超标排放,致使大部分农业灌溉的地表水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农产品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解决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危害问题迫在眉睫。

1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的影响

1.1 污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污水中尤其是某些工业废水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污染物,如汞、镉等有毒重金属对人类和动物的危害,使农产品不符合食用和饲料卫生标准,若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当灌入农田,必然会伤害农作物,影响作物产量,直接造成农业生产的经济损失。

1.2 污水灌溉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

1.2.1污灌区与清灌区大米营养品质比较

通过从不同的清灌区和污灌区采样分析调查,其中大米中的淀粉、粗蛋白和粗脂肪等含量如表1所示。

表1 污灌区与清灌区大米营养品质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各类污水灌溉对大米中的淀粉含量略有降低,粗蛋白与粗脂肪略有增加的趋势,对赖氨酸、吸水率、膨胀硬度无明显影响,但对大米的粘度有明显的降低。

1.2.2 污灌区与清灌区苹果品质比较

从不同灌区采样,分析测定其中重金属如表2。

表2 清灌区与污灌区苹果品质比较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污水灌溉对苹果的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增加,直接影响苹果品质。

2 解决农田污水灌溉危害的措施

利用处理后的污水代替清水进行农田灌溉,节约了水资源,问题是如何保证污灌区饮水及农作物安全饮用,如何兴利去弊,科学地、适度地利用污水农田灌溉。为了减轻并逐步解决污水农田灌溉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真正做到可持续、科学的利用污水灌溉农田,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

2.1 加强管理提高环境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重视污水灌溉,设立污水灌溉管理机构,对各区的污水灌区要认真地进行全面规划,灌溉要有防渗措施,各灌区要设立水质监测站。同时要求排污单位,尤其是工矿企业,要重视污水的达标排放,采取先进的工艺,更换淘汰落后的设备,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从而减少污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2.2 全面调查、科学管理

根据农作物清水、污水灌溉的情况,首先要对污灌面积、水源、水质、灌溉作物及污水灌溉方式进行现场勘察,在此勘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全面上保证污灌区的水土环境平衡。同时,要严格控制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禁止不达标排放和偷排,严格执行国家、省级、地级颁布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2.3 积极处理、清污分流

防治灌溉区污染的根本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规,严格管理和限制排污,有关的排污部门要认真处理好各种污水,使灌溉农田的污水符合农田水质标准,如在污水灌溉之前,先通过氧化塘(氧化沟)处理或污水土地处理、污水生态处理等,使污染物明显低于不经处理的同类污水。

2.4 加强污灌水质监测

污灌水质监测,是掌握水污染和预防水污染的根本依据,对灌区的水质要进行定期监测,超过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要限制灌溉,各级环保监测应经常重点厂矿排放至灌渠的水质,杜绝污染源。

2.5 污水灌溉要科学进行

用行污水灌溉的时候,要做到合理使用污水,加强污灌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量控制,对不同的土壤污灌要加以区别,如对沙质漏水地要严禁污灌;对污染严重的耕地,适当采用清污轮灌;污灌应以大田作物为主,在作物扬花期,果树结果期要停止浇灌污水,对污水敏感的蔬菜,要禁止或少用污水灌溉,以防影响品质。

2.6 加强污水灌溉的科学研究

污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是积累型的,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是长时间的,污染物的迁移、积累和转化的机理非常复杂,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对污水中的有用物质的吸收情况也不都是一样的,这样就给污水灌溉标准、规范化带来难度。因此,应加强污水灌溉的研究,开展污水对农作物生理周期、土壤的肥力、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影响研究,研究不同类型的污水水质,在不同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周期变化、作物生长发育情况、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

2.7 建立农产品检测体系

要加强管理现有检验检测资源,优化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资源配置,规划好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做到明确职责,分工合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3 结论

中国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污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污水处理与利用新系统,科学地进行农田污水灌溉,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书运.我国污水灌溉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7).

[2]张乃英.鞍山宋三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3).

[3]袁伟,郭宗楼,袁华.污水灌溉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6).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8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发展节水灌溉在全局上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必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研究节水灌溉工作,关键是要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农业节水技术体系,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首先,节水灌溉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代表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把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完善的政策体系是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保障。当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奖励,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应列入各级政府基本建设规划,并优先安排。第三是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对节水的积极性。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节水工程,如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节水改造、为解决流域上下游用水矛盾采取的工程措施、重点严重缺水地区的节水工程等,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以国家投入为主,因水费减少造成的管养费用不足由财政补贴。对经济效益较好的节水工程,如采用滴、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突出的“三高”农业、“特色”农业等,实行免征农林特产税的鼓励节水政策,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兴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是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逐步理顺水价,分步到位。第五是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形式,做到水价和水费的公开透明。对一些高扬程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的引黄灌区)、机电井灌区,给予优惠电价或电费补贴政策,以降低运行成本,保障这些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第六是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落实占用补偿政策,以保障灌排面积的稳定和发展,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第七是深化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确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灌区斗渠以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政府管又管不好以及建设维修养护职责不明确、资金无来源、水费不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多等问题。其次,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建立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为手段,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各级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把节水灌溉作为水利建设的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各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经济布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积极推进强制节水、效益节水两套指标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规划应与水资源规划、农业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相协调,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目的,统筹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雨水、灌溉回归水和城市污水等多种水源的综合利用;要充分考虑加入WTO农业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推广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自然和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布局和模式;要突出重点,确定节水灌溉工程和旱作农业的重点发展区域以及节水技术研发的重点领域和生产的重点区域布局。规划还应充分体现节水灌溉的系统性,既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发展布局和水资源配置,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先进技术和常规技术,技术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效益节水和强制节水,建设和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要明确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特别是提出系统性的政策保障措施。转贴于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9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枯竭与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水利工程发展非常关键,其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能够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所以,在水利工程中,加强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水利工程灌溉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首先,灌溉系统老化,导致土壤结构改变,渗水、渗漏现象比较严重,不但影响渠道体系的正常使用,还会导致农田周围出现杂草,不利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影响到农田庄稼的正常生长。其次,由于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还不够完善,国家投资建设的大型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工程水平较低,已无法满足开荒造田与现代农业水利灌溉发展需求。最后,农田水利灌溉缺乏专业负责人,出现问题后得不到及时解决,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灌溉效率更是难以提高,使得农田水利灌溉现状令人担忧。

2节水灌溉设计与规划中的问题

2.1管理规划制度不够科学、合理

一般,我国水利工程多建在地理位置偏僻的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地方政府管理也不到位,所以,节水灌溉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与科学。虽然国家提倡科技兴农,但该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一些地区财政管理部门重视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角度规划水利工程灌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灌溉工程的重修与管理费用,不利于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此外,在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计前,没有做好调查,不重视区域发展情况,使得财政收支不平衡,使得农民的经济负担日益严重。

2.2灌溉工程质量不高

在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先进技术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要技术标准必须要规范,同时还要根据项目所在地地理环境、水文条件及产业结构等,科学、合理地制定设计规划方案,增强其应用指导价值,顺利实现节水节能目标。但,目前相较之西方国家标准化建设,我国节水灌溉设计主体投入还较低,在实际建设中,设计规划参数不够标准与严格,施工结束后,节水灌溉工程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得不到保障。此外,一些规划设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与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自身专业知识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思维体系,理实不相符的现象比较常见,工程运行中,各种问题不断出现。

2.3盲目开展规划设计

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因其直接影响到农业发展,所以必须要实事求是,根据农业灌溉实际、产业结构与渠道现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但,必须要注意,我国节水灌溉设计理念发展时间不长,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些地区在落实节水灌溉设计理念时,缺乏先进设计理念与思维的指导,受资金影响设计方案不断缩水,从而无法很好的满足时展需求,最终完成的设计方案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另外,根据相关调查现实,在部分节水灌溉系统中,一些单纯的喷灌与微灌工程中,缺乏规模较大的、自动化喷灌系统,且具体灌溉水量大小设置也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依据,使得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2.4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1)灌溉工程建设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不足,管理实力较差,特别是在节水灌溉方面,专业知识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使得施工中无法利用专业知识客观判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最终造成严重质量事故。(2)节水灌溉中的监理由水电工程监理人员负责,但新型灌溉节水技术不足,特别是目前节水灌溉工程量大的情况下,规范的专业指导不足,对节水灌溉工程难以实施全面监理。(3)节水灌溉工程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素养还有待提高,部分施工企业整体技术素质水平缺乏专业性,人员结构不够稳定,技术人员不足等,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策略

3.1实事求是,加强配套科学管理

各地区在水利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各地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实力、季节性农作物生长等条件,实事求是的开展建设。项目设计要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实力需求,以免水利工程建设损害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农业发展作为重点,从根本上实现水利灌溉的农业与经济双重效益。

3.2明确设计主体资质,加大规范化执行力度

对于目前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主体资质不足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针对设计人员能力与水平较低的现象,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具备资质、且设计能力强的设计单位,并严格规定评审程序,为项目建设提供高水平的设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要对水利节水灌溉项目加大执行力度,保持科学认知、严谨的工作态度,在整个项目设计与规划中贯彻落实节水灌溉标准,以此为节水灌溉投入与产出、高效运转奠定基础。

3.3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

对于水利节水灌溉项目而言,要想提高其规划与设计水平,就要对设计人员加强培训。目前,我国水利行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因此,相关单位要定期组织员工培训,特别是专业设计技术培训,以此掌握先进节水技术,创新设计思路,在水利工程中全面推广并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3.4加强科学、标准化设计方案的优选

在方案设计中,要认真分析地区相关信息,从技术可操作性、资金、经济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考虑,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优选,综合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确定最合适的方案,并确保其科学与标准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对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因而相关设计单位与个人,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正确分析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不足,制定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整体规划与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10

一、发展节水灌溉事业,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战略选择当前,节水灌溉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和规模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乃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首先,发展节水灌溉,是保障国家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发展节水灌溉,是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我国水资源紧缺,同时,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一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二是灌溉定额普遍偏高。三是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四是农业用水效率不高。五是用水效率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六是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1%。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第三,发展节水灌溉,是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系统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二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三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草原生态建设的根本保障。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水环境改善,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

第四,发展节水灌溉,是调整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的需要。节水灌溉,说到底就是科学灌溉、现代灌溉。推行节水灌溉的过程,就是加快农村水利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建立面向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的节水型种植业结构,优化各有关生产要素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持续增进我国农业生产力、保障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也是服务于农业和农村中心工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对灌溉排水和耕作栽培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行适时适量灌溉,还要保证作物的水、肥、气、热的综合要求,不仅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要保证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建设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高标准农业灌溉例11

Abstract : The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the three systems, and that water must follow the economic laws at the same ti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benefits.

Key words: water-saving irrigation; comprehensive benefits

1.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用水更为困难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 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缺水问题十分严重。由于缺水,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过去5年,北方地下水水位下降了15m,五大河流除长江外均缺水。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万km2。按目前用水量统计,全国中等干旱年缺水358亿m3,其中农业灌溉缺水300亿m3。近年来,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黄河断流的时间及河段越来越长;1972年断流15天,1996年133天,而1997年长达226天,最长的断流距离达700多km。当前,我国工农业用水效益差距较大,单位工业产品耗水较高(高于美、日、德等国)。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必然还会迅速增加,农业用水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据统计,工业用水份额已从50年代的2%上升到90年代的25%,城市用水由2%增至9%,农业用水由79%下降到62%。我国水资源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应当认识到,如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采取短期行为,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采取断然措施,扭转这种负债利用的时刻了。

2.发展节水灌溉是一场革命

节水灌溉是根据农作物需水规律及当地供水条件,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获取农业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种措施的总称。根据上述水资源状况,要发展农业,必须发展节水灌溉。应当说,节水灌溉是农田灌溉乃至农业用水发展史上意义深远的一场重大革命。节水灌溉不但节约了用水,还可以节约土地、增加农业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量,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省灌溉用水,首先要提高天然降水利用率,同时把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水源,如:地面水、地下水、灌溉回归水、经过处理以后的污水以及土壤水等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广义的节水灌溉包括了农业高效用水的许多措施,如雨水蓄积、土壤保墒、渠井结合、渠系水优化调配、农艺节水、用水管理等。

3.发展节水灌溉必须遵循经济规律

从上述不难看出,要达到节水的目的,必须一定的资金和建设很多必要的设施,例如,实施喷灌或滴灌就要铺设塑料管道和安装喷、滴头等。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基础,避免盲目追求“先进”,不惜重金从国外进口设备而忽视我国自己创造的经验。如有一个市引进了法国、奥地利、以色列、希腊、澳大利亚等国的节水灌溉设备,还建立了一座10 000 m3的荷兰全自动控制温室。但并未看到使用这些设备的经济效益评价的报道。而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些成功经验却鲜为人知。例如水利部灌溉所在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关窑村建立的大田作物滴灌系统,从1980年以来已经运行了18年,造价仅200余元/亩。又如我国研制成功的“燕山滴灌”即国外专家赞誉为“傻瓜滴灌”的“低成本微滴灌”,均还没有大范国的推广。

为能有效地推动节水灌溉工作,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笔者认为,水费价格是推动实行节水灌溉的核心,国家只有撬动这个杠杆才能真正推动节水灌溉。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合理的水价不仅是发展节水灌溉的动力,也是实现水管单位良性循环的关键。反之,节水只能是句空话。目前,我国现行水费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水价过低,每方灌溉用水仅收2~6分钱。廉价的水费使得农民从不珍惜用水,尤其是自流灌区,灌水技术落后,管理粗放,渠系渗漏严重,灌水定额偏大,亩次灌水超过100 m3以上,水的利用率一般只有30%~40%;井灌区和泵站抽水也仅仅收取电费。灌溉水费如此低廉,至使农户长期以来根本不把节水放在心上,造成了渠灌区的大水漫灌串灌等长期落后状况。既浪费了水量又恶化了生态环境。为此,国家应当根据水量因素、环境水质因素、水利灌溉工程自身因素、农民的负担能力、物价上涨指数等制定合理的水价,依法执行。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可以按照“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统一时间,分步到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

4.建立三大体系,全面推动节水灌溉的发展

为了扎扎实实地开展节水灌溉工作,必须建立节水灌溉的三大体系,即:节水灌溉技术体系、节水灌溉标准体系和节水灌溉效益评价体系。

4.1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为充分利用灌溉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优质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4.1.1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它包括地上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技术、机井测试改造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劣质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等。

4.1.2节水工程技术与措施,它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等。

4.1.3节水农业技术,它包括耕作保墒技术、适雨种植和覆盖保墒技术、培肥改土技术、采用经济灌溉定额、抗旱品种选育、水稻浅湿灌溉技术等。

4.1.4节水管理技术,它包括建立各种管水组织,制定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制度,做到计划用水、优化配水、合理征收水费,制订节水灌溉制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对作物灌溉进行预测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水和控制设备及计算机技术,实现灌溉用水管理自动化等。

4.2节水灌溉标准体系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和形成产量,包括水资源调度、输水、配水、灌水、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许多环节,节水灌溉必须在这些环节上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节水灌溉的情况,又不使问题过于复杂,应当对灌溉用水量、灌溉水利用系数(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渠道防渗率、井灌区管道输水、喷灌工程、微灌工程、地面灌溉的田间工程)以及效益建立标准。达不到标准则不能算是节水灌溉。

4.3节水灌溉的效益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