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畜牧业良种繁育

畜牧业良种繁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5 09:56:33

畜牧业良种繁育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1

一些地区基层家畜品种改良工作不规范,畜禽良种化体系建设薄弱,家畜繁殖改良站(点)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短缺,配套服务滞后,房舍简陋,繁改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品种改良区划不清,种源繁杂,不重视地方品种的选育与保护,造成优良基因流失,群体遗传水平逐年下降,杂交后代生产性能下降;还有的地方由于缺乏管理机制,配种记录记载不全,选种选配不清、甚至造成近亲繁殖等现象,家畜繁改站(点)现存状况难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

加快家畜改良步伐,提高家畜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就必须优化配种站(点)布局,使其结构合理,推进畜禽良种化进程;加强家畜繁改队伍建设,提高素质,保证服务质量;强化种畜及冷冻管理,有计划地进行选种选配。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制定当地家畜品种改良区域规划,有计划的扶持家畜配种站(点)建设,投入必要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种站(点)有固定的房屋,接待室与贮存、处理室分开,显微镜、液氮罐、消毒设施齐全。

2.合理设置家畜配种站(点) 家畜配种站(点)的设置应符合家畜品种改良规划,铺设布局与家畜存栏数量相适应,同时要考虑地理区域、交通状况,确保家畜繁殖改良工作需要。

3.确保家畜配种站(点)持证经营 经营性质的家畜配种站(点)必须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从事家畜配种经营活动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家畜繁殖工职业资格证书》和当地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家畜繁殖工聘书》,家畜配种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每年县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对《家畜繁殖工聘书》进行年审,证件不全或证书未通过年审禁止从事家畜配种活动。

4.保证使用的种畜禽符合标准与要求 配种站(点)使用的种畜禽必须符合种用标准,具有《种畜禽合格证》和种畜禽场出具的家畜系谱,使用的、胚胎等遗传材料,应来源于有资质的正规厂家,并且符合当地畜禽品种改良区域总体规划要求,家畜繁育员自行购进畜禽、胚胎等遗传材料需向当地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在规定区域内使用,严禁经营与当地良种繁育规划布局相悖的遗传材料。

5.完善制度建设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用制度约束行为,文明经营,热情服务。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2

我国的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畜牧业品种改良技术人员数量比较少,技术水平也不高,再比如良补项目资金划拨不到位,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费用未能统一到规定的标准等。基于此现状,当地政府与养殖户都应该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政府补贴的形式要多元化,这样才能够鼓励更多的养殖大户投身到畜牧业品种改良事业中去。

1畜牧业品种改良发展现状

我国畜牧业品种改良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各个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当地的畜牧业发展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除此之外,各个地区的良繁体系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这为当地的畜牧业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有些地区的畜牧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规模化养殖体系,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方案中主要针对管理情况、养殖档案建设、禽畜的疫病防治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在畜禽养殖中越来越多的畜主开始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并且注重培养大批的技术人才。上述一点能够表明,我国的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从全国畜牧业改良发展现状来看,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相关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健全,先进的技术并未得到大规模的推广等。因此摆在畜牧业管理部门的问题依然有很多。

2畜牧业品种改良存在的问题

(1)层畜牧业队伍稳定性差、技术支撑机构技术水平低。对于基层畜牧业的管理来说,品种改良这项技术推广人员通常都是以技术员指导,主要还是靠畜主去操作实施,从而会导致操作技术不规范而影响母畜的受胎率,出现屡配不孕或产仔数少的情况。当遇到春季与秋季家畜防疫注射时,部分疫苗对刚受孕的胎儿有着不良的应激作用,这也给品种改良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制约性,另外,基层群众的文化水平低,对技术人员指导的东西接受能力低,宣传培训的东西只是一知半解,这也给畜牧业品种改良工作增添了难度。

(2)种补贴项目资金不到位。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品的需求量加大,质量要求也提高,为此,现阶段我国的畜牧业结构进行了明显的调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为了结合‘三农’实际,在部分地区开展良种补贴项目的惠农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补贴的资金不及时或不到位,实际操作的技术人员对有些相关的费用又不能收取,部分时间会出现技术人员的‘亏本服务’,从而出现服务积极性降低,整个品种改良的工作进程和质量也随之降低。

(3)饲料来源缺乏、饲养方式落后。有些地区受地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饲养的草料十分缺乏,为了能够满足养殖需求,必须到其他地方购买,这不仅增加了费用,而且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产业发展。再加之,现代依然有大部分养殖户应用的是传统的粗放饲养方式,所使用的饲养草料都未能进行精细化加工,这使得草料浪费严重,同时也增加了饲养的成本。然而有的地方没有充分的利用农副产品这方面的蛋白质精料,致使得饲料开发利用方面更加困难。

(4)育肥轻繁育现象较突出。在家畜的饲养繁殖中,有的农户对母畜的繁育观念淡薄,不结合科学的生产管理,对怀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管理不善,导致在繁育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较大的收获,从而放弃繁育扩大生产的理念,进而重视重育肥轻繁育的现象。由于育肥牛羊周期短、见效快、利润高,饲养生产母畜见效慢,很多养殖场和合作社都倾向育肥牛羊,自繁自育的很少,这样导致了畜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3 畜牧业品种改良的建设措施

(1)定畜牧技术队伍、加强品种改良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相关部门应该着重培养畜牧业技术人员,尤其要向基层下派优秀的技术人才,以便支撑机构实现上下一体,形成体系。另外,畜牧业组织机构成员职责必须明确,按照目标分层的方法进行管理,每个品种改良环节都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畜牧业品种改良机构所花费的各项费用,都应该纳入到财政支出中,进行全额拨款。

(2)加投入,政府补贴要多元化。在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中,当地政府应该依据当地畜牧业发展情况,提高畜牧业品种改良的生产经费,同时在政策上也要作出相应的优惠。政府补贴的形式也应该多元化,比如可以种草补贴、运费补贴,如果某些牧民致力于种草,则可以给予牛羊方面的奖励。另外,在品种改良项目的补贴上给予逐步的提高,从而带动大批的技术人员与畜禽养殖户的紧密结合,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成效。

(3)上下级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对于缺乏饲养草料和农副产品精料的地方,当地政府一定要做好粮草与畜禽存栏的平衡发展工作,为了保证粮草供应充足,政府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户加大草山及农副产品精料的开发。如果需要进行远距离的运输,当地政府应该推进给予一定的补贴。另外,政府应该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农户家中进行指导,以此改善饲养方式,有粗放变为精细化,提高粮草的利用率,从而加强畜禽的繁育能力,保障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3

 

关键词:畜牧种业;科技创新;科企合作;育繁推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16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ivestock Breeding of Tianjin

 

DOU Yan-fen, JIANG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seed industry was the carrier of centralized applicat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was the core field and strategic commanding poi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was the sourc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key to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production and income. This paper objectively summarized Tianjin’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breeding integration

 

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及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发展基本概况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畜牧良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有畜禽良种繁育场45个,年供种能力为种猪18.4万头、蛋鸡雏1 568万只、肉鸡雏5 690万只;年供奶牛冷冻精液能力260 万剂。畜牧种业产值10.4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2.8%。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的生猪、奶牛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种业,宁河原种猪场、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育种中心等畜禽良种场生产的种猪或冻精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畜禽良种的优先发展,有力支撑了天津市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010年底,全市肉类产量42.6万t,禽蛋产量20万t,牛奶产量67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4.7,16.3,54.5 kg(按2010年常住人口1 229万人计算),猪肉、禽蛋、牛奶自给率分别达到65%,74%,100%,居京津沪三市之首(表1),保障了天津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

 

1.2 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2.1 种猪、奶牛等畜牧种业科技获得快速发展 当前,天津猪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总体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猪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工作,培育出了高产仔抗应激品系。2008年,按照《天津市农业种业基地建设意见》要求,天津市7个种猪场参与了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优良种猪引进、猪舍等基础设施改造、育种关键设备引进以及育种实验室建设等;生猪数字化育种管理系统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提高猪种业的科技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力提升了种猪供给能力。

 

近年来,天津市奶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奶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对奶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0年,天津市奶牛年平均单产已达到6 904 kg,而同期全国平均单产仅为4 575 kg,全市奶牛生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8.4%。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等通过奶牛遗传改良及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所属部分牧场奶牛单产已达到12 000 kg,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天津市种公牛培育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58头优秀种公牛进入全国良种补贴名单,其中验证种公牛25头。种公牛后代生产性能突出,平均年产奶量及乳蛋白率、乳脂肪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天津市奶牛遗传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天津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等规模达到2万头,参测牧场达到32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场达到10个。

 

此外,天津市在开展牛、羊新品种选育及扩繁工作,在牛、羊胚胎移植产业化、胚胎生物工程、家畜克隆、家畜转基因育种和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并获得了批量生产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的成功,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4

良种是提高奶牛、肉羊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的根本要素,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健全良繁体系,对提高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实现质量型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建立奶牛肉羊良繁体系的目标是:按照市畜牧业“十一五”规划,提高奶牛和肉羊良种率,奶牛单产水平达到5吨;肉羊要通过改良,建设较为完善的肉羊品种体系,培育出具有我县特色的商品肉羊品种。

二、改良形式

奶牛以荷斯坦奶牛品种为主,其改良途径一是利用国内优质奶牛冻精,依托市冻精补贴项目,大力引入优质冻精,实施人工授精,对现有低产牛进行杂交改良;二是试验和推广性控胚胎人工授精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三是加大引进良种奶牛的力度,提高奶牛种群质量和单产水平。

肉羊改良以小尾寒羊为母本,以黑头杜泊、美利奴、无角道塞特等优质肉羊为父本,进行杂交改良,培育出具有产羔多、生长快、肉质好的商品肉用羊。其改良途径一是对现有小尾寒羊进行纯种繁育,形成适度规模的基础母羊群体;二是加大引进优质种公羊的力度;三是建立肉羊良种改良站点,进行常温人工授精。

三、主要措施

1、建立健全奶牛、肉羊良繁体系。一是建立县级畜牧良种繁育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奶牛、肉羊良繁和管理、监督及冻精、胚胎的统一供应;二是加强对配种改良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技术水平;三是加强奶牛冷配站点和肉羊改良点建设,在现有两个牛冷配改良站点基础上,今年再规划建设两个冷配改良站点,使牛冷配改良技术覆盖全县;肉羊改良站点在*城镇、左卫镇、柴沟堡镇、头百户镇种羊场、第六屯乡各建设一个改良站点;四是充分利用市奶牛胚胎补贴项目,引入奶牛冷冻胚胎,实施胚胎移植技术;五是加大引入优质肉用种羊力度,使县肉羊种羊场成为存栏在120只以上的省级标准肉羊种羊场,为全县的肉羊改良提供服务。

2、加强冻精市场管理。要对全县冻氮市场进行统一管理,县畜牧良种繁育中心从市站调入优质冻氮,负责全县奶牛冻氮的供应,工商、畜牧等相关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国务院《种畜禽管理条例》、《河北省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市种畜禽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冻精市场的管理,坚决取缔滥进滥用冻精,打击使用劣质冻精行为。同时要加大对配种改良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做到持证上岗。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县财政要加大对良繁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一是增加对优良种畜引进和良种繁育的投入,加大对种羊、优质奶牛冷精引进的补贴,推进全县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进程;二是增加对改良站点、种羊场建设的扶持,推动改良站点、种羊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对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推广的投入,强化科技支撑,通过推广普及一批新技术,培养一批新兴科技人才和科技能手,全面推动我县奶牛、肉羊良繁体系建设和科技化进程。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5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16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Iivestock Breeding of Tianjin

DOU Yan-fen, JIANG Ya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seed industry was the carrier of centralized applicating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lso was the core field and strategic commanding poi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was the sourc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key to efficient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ing of production and income. This paper objectively summarized Tianjin’s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livestock breed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breeding integration

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及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1 天津市畜牧种业发展基本概况

“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畜牧良种供给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有畜禽良种繁育场45个,年供种能力为种猪18.4万头、蛋鸡雏1 568万只、肉鸡雏5 690万只;年供奶牛冷冻能力260 万剂。畜牧种业产值10.4 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2.8%。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的生猪、奶牛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优势种业,宁河原种猪场、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育种中心等畜禽良种场生产的种猪或冻精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畜禽良种的优先发展,有力支撑了天津市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发展。2010年底,全市肉类产量42.6万t,禽蛋产量20万t,牛奶产量67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4.7,16.3,54.5 kg(按2010年常住人口1 229万人计算),猪肉、禽蛋、牛奶自给率分别达到65%,74%,100%,居京津沪三市之首(表1),保障了天津畜禽产品的有效供给。

1.2 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

1.2.1 种猪、奶牛等畜牧种业科技获得快速发展 当前,天津猪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总体上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展了猪高产仔抗应激分子育种工作,培育出了高产仔抗应激品系。2008年,按照《天津市农业种业基地建设意见》要求,天津市7个种猪场参与了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优良种猪引进、猪舍等基础设施改造、育种关键设备引进以及育种实验室建设等;生猪数字化育种管理系统建设。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提高猪种业的科技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力提升了种猪供给能力。

近年来,天津市奶牛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奶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对奶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10年,天津市奶牛年平均单产已达到6 904 kg,而同期全国平均单产仅为4 575 kg,全市奶牛生产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8.4%。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等通过奶牛遗传改良及改进饲养管理措施,所属部分牧场奶牛单产已达到12 000 kg,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天津市种公牛培育取得积极进展。2010年58头优秀种公牛进入全国良种补贴名单,其中验证种公牛25头。种公牛后代生产性能突出,平均年产奶量及乳蛋白率、乳脂肪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天津市奶牛遗传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天津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体型鉴定等规模达到2万头,参测牧场达到32个。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青年公牛后裔测定场达到10个。

此外,天津市在开展牛、羊新品种选育及扩繁工作,在牛、羊胚胎移植产业化、胚胎生物工程、家畜克隆、家畜转基因育种和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得了世界首例胚胎克隆波尔山羊,并获得了批量生产体细胞克隆波尔山羊的成功,成果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1.2.2 具备良好的科技创新基础和技术储备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等近年来在山羊克隆领域、肉牛胚胎移植以及转基因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同时具有一支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克隆、转基因技术等育种技术研究和良种畜禽饲养、繁育的科研队伍。

目前,天津市有3个原种猪场,其中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是部级种猪核心选育场,有较完备的育种设施设备和试验猪舍、化验室等;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负责为天津市培育优秀种公牛,是我国最早的主要种公牛站之一;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肉羊良种的引进、扩繁、选育和推广工作,是中国首家引进杜泊绵羊原种的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进行选育的公司;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建有先进的实验基地和现代生物实验室,并在试验室配备了显微操作仪、二氧化碳培养箱、凝胶成像系统等先进仪器;这些畜牧种业企业和研究中心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储备,为畜牧种业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3 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天津市拥有丰富的畜牧种质资源,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生猪有世界三大名种猪,即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奶牛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肉用羊为杜泊绵羊、波尔山羊和澳洲白绵羊。蛋鸡有海兰褐、海兰灰等鸡品种。肉鸡有爱拔益加、艾维茵品种等,还有一些地方猪种、地方鸡品种以及长毛兔和狐、貉等品种。

2 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优势品种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仍存在着种业企业实力不强、种业科研创新机制和创新水平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产业化程度低和引进品种优良性状保持不佳等问题。

2.1 畜牧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

目前,天津市畜牧种业企业规模较小。由表2可见,天津市主要畜牧种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是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家,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内较知名的畜牧种业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不足千万。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畜牧种业科研实力不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偏少,且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畜牧种业中仅有3家为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牧种业企业,不适应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2 畜牧种业科技水平和创新机制不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生猪、奶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和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养猪发达国家普遍在22头和20头以上,例如:2009年,丹麦为26.1头和24.3头,荷兰24.5头和23.4头,法国为24.2头和22.4头(表3);天津市能提供的商品猪仅为15~18头,差距较大。2010年天津市奶牛平均单产虽已达到6 904 kg,还远低于北京、上海奶牛业平均8 000 kg的生产水平。从整体来看,天津市畜牧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天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优良品种或品系,畜牧优良品种、育种关键技术、设备主要靠引进;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体系;畜牧种业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设备以及实验室能力的提升。

当前,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业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2.3 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畜牧原良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引进——维持——退化——再引进,即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从而也导致了畜牧种业的低效生产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系谱建设、体型鉴定等选种技术和管理滞后,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性控等生物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良种选配效果不佳,繁育的后代或配套系不能保持原种或良种的优良性状;第二,由于对引进原良种(种猪、种牛)的饲养模式落后,如养殖设备不先进、养殖环境不佳、疫病防控技术落后、饲料营养不能跟进等原因,导致原良种生产性能不断退化,目前天津市种母猪的繁育年限仅为3~4年,种公猪为4~5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对引进良种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会加大对育种选配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支撑,确保引进良种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4 种业科技人才缺乏

当前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畜牧种业企业的科研人员情况。调研结果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3.1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3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67%(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天津市种业企业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端科研人员普遍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调研中还发现,天津奶牛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等种业科研实力较强的畜牧种业,其科技人员占比相对较高,拥有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比例也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印证了种业企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3 推进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提升畜牧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3.1.1 创新科企合作模式 目前,天津市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科研与生产、应用推广相脱节,是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一方面,种子企业优势表现在具备市场推广能力,在组织生产、推广营销、构建渠道等方面得心应手;劣势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育种研发机构的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则具备育种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在品种的产业化、市场推广手段和经验上却明显欠缺,由于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积淀了大量的科技资源[3]。在这种背景下,为迅速提高畜牧种业整体竞争力,最现实、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推进科企合作,把科研院所的优势与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天津市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范式基础上,把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向深入,探索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4]。同时,还要通过政策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行业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

3.1.2 加强畜牧业育种关键技术及种业基础研究 首先,强化畜牧育种关键在于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动物新品种,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加强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物新品种[5],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好、有望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其次,要加强种业的基础研究,开展动物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养殖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种猪、肉牛等主要畜牧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得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最后,要强化种业高技术研究,加强畜牧分子标记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家畜体细胞克隆等高技术研究,创制畜牧优良种质,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6]。

3.1.3 培育畜牧良种生产龙头企业 结合天津市畜牧种业建设规划,遴选基础设施较好、人员队伍素质较好(如天津嘉立荷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集成先进的良种育种、扩繁、繁育和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打造种猪、种奶牛、种公牛、种羊等良种扩繁、健康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开展良种检测技术研究和扩繁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制定良种扩繁生产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质量,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良种。推动各种子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此外,还应加强畜牧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生猪育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牛育种繁育基地、以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优质肉羊良种基地、顶级种羊(牛)体细胞克隆基地和转基因畜禽新品种培育及繁殖基地建设,为种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2 加强现代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科技和人才是引领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又依托于人才,因此,人才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已成为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加大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现代种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核心。首先,天津市应围绕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强畜牧种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种业人才高地。其次,畜牧种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种业企业通过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采取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检验、生产、加工和贮藏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为种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天津市种业从业人员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发挥天津市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高等院校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

3.3 推进种业科技体制改革及机制创新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完善科研立项、评价、投入与联合协作机制,提高科技管理与资源利用效率,以管理创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首先,要建立种业科研新体制,强调建立基础性研究以公益性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机制,引导和推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业化育种[7]。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要通过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的改良、创制,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等,夯实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基础[8]。建立适合农业科研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其次,要完善种业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价、经费管理机制,真正建立以种业发展需求和实际应用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注重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其根据种业发展需求提出科研项目和研究方案,同时要加强对项目的过程跟踪管理和绩效评估制度,使种业科技项目真正能够服务种业科技发展,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最后,要健全种业科技联合协作制度。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联合协作制度,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的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开展联合协作,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全市种业科技“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主体的活力,促进各层次人员的协作。

参考文献: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6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等近年来在山羊克隆领域、肉牛胚胎移植以及转基因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性工作,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同时具有一支积累了大量的成熟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从事克隆、转基因技术等育种技术研究和良种畜禽饲养、繁育的科研队伍。目前,天津市有3个原种猪场,其中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是部级种猪核心选育场,有较完备的育种设施设备和试验猪舍、化验室等;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负责为天津市培育优秀种公牛,是我国最早的主要种公牛站之一;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肉羊良种的引进、扩繁、选育和推广工作,是中国首家引进杜泊绵羊原种的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家进行选育的公司;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建有先进的实验基地和现代生物实验室,并在试验室配备了显微操作仪、二氧化碳培养箱、凝胶成像系统等先进仪器;这些畜牧种业企业和研究中心均具备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储备,为畜牧种业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天津市拥有丰富的畜牧种质资源,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良好的资源基础。生猪有世界三大名种猪,即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奶牛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和娟姗奶牛。肉用羊为杜泊绵羊、波尔山羊和澳洲白绵羊。蛋鸡有海兰褐、海兰灰等鸡品种。肉鸡有爱拔益加、艾维茵品种等,还有一些地方猪种、地方鸡品种以及长毛兔和狐、貉等品种。

2畜牧种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种业和种业科技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优势品种方面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但就整个行业而言,仍存在着种业企业实力不强、种业科研创新机制和创新水平不适应现代种业发展要求、产业化程度低和引进品种优良性状保持不佳等问题。

2.1畜牧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少

目前,天津市畜牧种业企业规模较小。由表2可见,天津市主要畜牧种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是2011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仅有2家,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在业内较知名的畜牧种业公司年销售收入均不足千万。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调研中发现,畜牧种业科研实力不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偏少,且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畜牧种业中仅有3家为部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为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育繁推一体化”的畜牧种业企业,不适应天津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2畜牧种业科技水平和创新机制不适应种业发展需求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市畜牧业种业的发展有了一定基础,特别是生猪、奶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如:每头母猪年提供断乳仔猪头数和年提供出栏商品猪的头数:养猪发达国家普遍在22头和20头以上,例如:2009年,丹麦为26.1头和24.3头,荷兰24.5头和23.4头,法国为24.2头和22.4头(表3);天津市能提供的商品猪仅为15~18头,差距较大。2010年天津市奶牛平均单产虽已达到6904kg,还远低于北京、上海奶牛业平均8000kg的生产水平。从整体来看,天津市畜牧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科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天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牧优良品种或品系,畜牧优良品种、育种关键技术、设备主要靠引进;尚未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产业体系;畜牧种业科技研发能力有待提高,包括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研发设备以及实验室能力的提升。当前,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业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2.3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

近年来,天津市每年从国内外引进大量的畜牧原良种,但普遍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引进———维持———退化———再引进,即引进良种的优良性状保持不佳,从而也导致了畜牧种业的低效生产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生产性能测定、品种登记、系谱建设、体型鉴定等选种技术和管理滞后,转基因、体细胞克隆、胚胎移植、性控等生物技术相对落后,导致良种选配效果不佳,繁育的后代或配套系不能保持原种或良种的优良性状;第二,由于对引进原良种(种猪、种牛)的饲养模式落后,如养殖设备不先进、养殖环境不佳、疫病防控技术落后、饲料营养不能跟进等原因,导致原良种生产性能不断退化,目前天津市种母猪的繁育年限仅为3~4年,种公猪为4~5年。因此,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政府在对引进良种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调研的基础上,会加大对育种选配技术和高端人才的支撑,确保引进良种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2.4种业科技人才缺乏

当前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普遍缺乏,课题组调研了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天津市奶牛发展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畜牧种业企业的科研人员情况。调研结果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23.15%;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0.3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1.67%(图1)。从图1可以看出,当前天津市种业企业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端科研人员普遍缺乏,人才缺乏是制约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瓶颈。调研中还发现,天津奶牛发展研究中心、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天津市宁河原种猪场、天津市农夫种猪场等种业科研实力较强的畜牧种业,其科技人员占比相对较高,拥有的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人员比例也高于其他企业,进一步印证了种业企业的纵深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

3推进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发展的对策研究

3.1提升畜牧种业科技创新水平

3.1.1创新科企合作模式目前,天津市商业化育种机制尚未形成,科研与生产、应用推广相脱节,是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2]。一方面,种子企业优势表现在具备市场推广能力,在组织生产、推广营销、构建渠道等方面得心应手;劣势表现为企业规模较小、不具备建立育种研发机构的条件和能力,另一方面,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则具备育种技术、人才和资源优势,但在品种的产业化、市场推广手段和经验上却明显欠缺,由于不能与市场有效对接,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的转化和推广,积淀了大量的科技资源[3]。在这种背景下,为迅速提高畜牧种业整体竞争力,最现实、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推进科企合作,把科研院所的优势与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强强联合。天津市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范式基础上,把科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合作模式推向深入,探索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发展新模式[4]。同时,还要通过政策促进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的科研人员向企业流动,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与科研院所联合,共同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行业关键技术,开展集成创新;鼓励龙头企业承担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

3.1.2加强畜牧业育种关键技术及种业基础研究首先,强化畜牧育种关键在于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动物新品种,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加强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物新品种[5],鼓励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成长性好、有望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其次,要加强种业的基础研究,开展动物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养殖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种猪、肉牛等主要畜牧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得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最后,要强化种业高技术研究,加强畜牧分子标记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家畜体细胞克隆等高技术研究,创制畜牧优良种质,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现代都市农业发展[6]。

3.1.3培育畜牧良种生产龙头企业结合天津市畜牧种业建设规划,遴选基础设施较好、人员队伍素质较好(如天津嘉立荷有限公司、天津梦得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集成先进的良种育种、扩繁、繁育和健康苗种生产技术和工艺,打造种猪、种奶牛、种公牛、种羊等良种扩繁、健康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开展良种检测技术研究和扩繁生产技术工艺研究,制定良种扩繁生产管理技术,提升良种质量,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的畜牧养殖业提供优质健康良种。推动各种子企业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自律,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此外,还应加强畜牧种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生猪育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奶牛育种繁育基地、以天津奥群牧业有限公司为主体的优质肉羊良种基地、顶级种羊(牛)体细胞克隆基地和转基因畜禽新品种培育及繁殖基地建设,为种业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2加强现代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科技和人才是引领现代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科技又依托于人才,因此,人才是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天津市畜牧种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普遍缺乏,已成为制约种业科技创新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加大种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现代种业科技发展的战略核心。首先,天津市应围绕现代种业发展需求,加强畜牧种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大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种业人才高地。其次,畜牧种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种业企业通过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采取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加强对企业检验、生产、加工和贮藏技术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队,为种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天津市种业从业人员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最后,还要发挥天津市高等院校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引导高等院校在相关专业设置、课程选择、人才培养等方面与现代种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高等院校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符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7

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农村畜牧业发展变化的要求,改革体制,完善机制,健全体系,强化功能,为畜牧业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保障。

(一)充分发挥县级兽医卫生监督机构职能作用。依法开展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强化其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1、强化兽医卫生防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搞好动物防疫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加大依法防疫力度,对拒绝或逃避防疫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强制免疫,确保防疫密度,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搞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协作,组织开展好产地检疫,从源头上切断动物疫情传播和蔓延的途径。同时,坚持统一订购、统一供应、统一发放的原则,加强动物疫苗管理,对私自进苗、贩卖假劣疫苗的不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2、强化动物检疫整体功能。加强检疫人员队伍建设,重点搞好乡镇检疫员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检疫员业务素质。搞好运输检疫、畜禽屠宰检疫和不合格畜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确保人们吃上放心、安全的畜产品。

3、强化兽医卫生监督职能。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兽药管理条例》,加强兽医人员管理,实行注册兽医制度,规范其从业行为,提高诊治水平,适应畜牧业大发展需要。加强兽药市场和饲料市场管理,对兽药、饲料实行严格监督和定期检查,坚决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二)完善乡级畜牧综合服务机制。按照统分结合、畜牧专职、行业监督、民营机制、契约规范、社会服务的要求,搞好畜牧综合服务。

1、充分发挥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作用。严格防疫员队伍管理,提高防疫技术水平,确保达到防疫目标。加强对畜牧繁育和兽医的行业管理与指导,促进兽药和饲料市场健康发展。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养殖户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到位的服务。县动物检疫站派驻到各乡镇的检疫人员,与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联合办公,共同开展好本乡镇的牲畜及畜产品检疫工作,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牲畜及畜产品严禁进入流通市场,确保达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的目的。

2、建立以乡为单位的防疫员队伍。以乡(镇)为单位设置动物防疫员。人员设置上确定为依龙镇、中心镇10人,其他乡镇均为5人。通过考试考核、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选聘。劳动报酬实行定额补贴、逐级分担,工资标准为每人年工资按4000元框算(包括突发性重大疫情、季节性会战时,需要聘用临时工作人员的报酬,以及技术培训、防疫设备更新等费用)。其中3000元由所在乡镇各村从转移支付中平均予以分担,其余1000元由县财政在支农资金中予以解决。动物防疫员由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直接领导,实行合同约束,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确保队伍稳定、服务有效。

二、大力推广畜禽良种和标准化饲养技术

(一)建立畜禽良种基地。严格贯彻执行《种畜禽管理条例》,每个乡镇建立3—5个繁育站点。重点建设优质种猪扩繁基地、优质肉羊基地和优良种鹅基地。到2007年,把我县建成省内较大的优良畜禽养殖基地。

1、建设优质种猪扩繁基地。采取引进和自繁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立县、乡、村三级良种猪繁育体系,不断加快生猪的繁育改良步伐。实施好省在我县辟建的良种猪扩繁基地项目,拟在阳春乡精进村、解放乡解放村建2处县级优质种猪扩繁基地,各乡镇要建设二元母猪扩繁场。县级种猪场搞好纯种扩繁,实现县域内纯种猪和二元母猪的自给,到2007年,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改良面要达到90%以上。

2、建设全省优质肉羊基地。加强我县优质肉羊协会与省家畜繁育指导站的协作,通过改良品种、提高品质、增强竞争优势,搞好肉羊基地建设。在三兴、双阳、富饶、依龙、新兴、太东、新屯、向前、新发、中心10个乡镇建设优质肉羊生产基地,以德国美利奴和无角道赛特为主推品种。在引进肉羊优良品种的同时,开展鲜精、冻精配种工作,加快肉羊改良步伐,推动全县肉羊产业向品质好、价值高、良种化方向发展。

3、建设优良种鹅基地。在太东、富饶、依龙、新发等乡镇建立良种鹅基地。以莱茵鹅为父本与当地白鹅杂交,培育具有优良特性的白鹅品系。

同时,不断提高奶、黄牛品质,奶牛杜绝用一级以下冻精,黄肉牛全部使用西门达尔、夏洛莱优质肉牛冻精,从而改善本地品种性能,提高奶肉产量。

(二)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以舍饲圈养、集中育肥、标准化小区建设为重点,推进畜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严格生产技术规程,做好饲料、兽药、畜产品、检验检测和环境监控等项工作。重点完善生猪直线育肥技术,推广地热养猪;对牛、羊通过实行分区禁牧、休牧,促进舍饲圈养,依托省家畜繁育指导站技术,采取科学饲料配方,推行肉羊集中育肥饲养方式;白鹅实行以种草围栏饲养为主,散放为辅,发展绿色养鹅业。同时,在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村屯,积极引导农民建设牧业小区,采取标准化饲养,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

三、加强畜禽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版权所有

(一)扩大畜禽生产基地规模。把畜禽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注重区域布局,突出优势品类,力争到2007年,把我县建成黑龙江省养猪大县、全省白鹅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肉羊生产基地。突出白鹅品牌优势,扩大饲养规模,建设一批饲养量达10万只以上的乡镇、万只以上的村,发展一批饲养500只以上的大户群体。依托摇篮乳业公司,加速扩展奶牛群体,发展一批饲养量达千头以上的专业村和一大批百头以上的专业屯。进一步扩大生猪和肉羊发展规模,到2007年,全县饲养生猪万头以上的村要发展到30个,千头以上的屯发展到200个。肉羊饲养量达万只的专业村发展到10个,饲养量达1000只以上的专业屯发展到100个。

(二)强化畜禽生产基地建设措施。一是引导支持养殖大户追加投资,扩大养殖规模,靠大规模获取大效益。二是着力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养殖业,壮大养殖户群体,扩大养殖业规模。三是积极鼓励城镇居民投资养殖业,引导其转变择业观念,充分利用城乡闲置资产,建设规模养殖场。四是大力倡导干部投身养殖业,以更加优惠的政策,调动县乡干部参与养殖的积极性,通过干部带动,发展一批较高水平的养殖场和种畜场。

(三)搞好畜牧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畜牧加工企业,不断整合优势资源,扩展小企业的加工能力。

1、培育加工龙头。依托“中国白鹅之乡”和“依鹤”品牌优势,加快对天鹅集团公司改革步伐,走依法破产、招商发展之路,做强鹅产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摇篮乳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档次,加快开发新产品,增加反哺能力。以天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积极扶持肉牛、肉羊屠宰、冷冻加工企业,联合经营、整合品牌、扩大规模,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整体发展优势。

2、培育市场龙头。发挥畜禽交易市场和集散地促进销售、带动养殖的作用,培育龙型产业。坚持季节易与常年交易同步发展,重点培育和完善畜禽及其产品专业交易市场。新发、新兴的肉牛、肉羊交易市场要扩大交易规模,延伸辐射半径,逐步发展成齐市北部地区肉牛、肉羊生产、交易集散地。同时积极培育仔猪、肉犬、羽绒集散地,拉动生产经营。积极鼓励和引导生产大户、畜牧经纪人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畜产品生产经营中介服务组织,发挥其协调产销作用,外寻市场搞对接,内联大户促生产,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四、加快发展饲草饲料业

(一)大力实施草原改良。认真落实草原保护、草原平衡和禁牧休牧三项制度,推行草食动物舍饲。从2006年开始,实行划区轮牧、分区禁牧。大力治理草原“三化”,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到2007年,全县草原改良面积要达到28万亩,平均亩产草量达260公斤,禁牧10万亩,休牧15万亩。

(二)扩大种草和青贮种植面积。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对坡降度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引导农民种植紫花苜蓿、谷稗、无芒雀麦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料来源,缓解草畜矛盾。到2007年,种草面积要达到25万亩。不断扩大青贮饲料种植面积,到2007年,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要发展到10万亩。同时,加强作物秸杆利用,要把秸杆视为“第二草原”,采取微贮、黄贮、盐化、氨化等科学加工技术,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可利用率。

(三)加快发展饲料产业。依托当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等多元投入的途径,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建设现代饲料加工企业,适应畜牧业大发展的需求。大力推广饲草和青贮饲料加工贮藏技术,鼓励和扶持建立饲草、青贮饲料专业化企业,到2007年,力争在我县建设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饲草和青贮公司,推进饲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五、强化畜牧业发展服务措施

(一)强化扶持措施。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畜牧业加快发展。

1、增加畜牧业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动物防疫风险预备金30万元,各项支农资金、扶贫资金重点向畜牧业倾斜。各商业银行加大对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大户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联社要实现贷款投放结构的换位,调整优化贷款结构,保证50%以上贷款用于支持发展畜牧业,其中,中长期贷款要达到畜牧业贷款总额的40%以上。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向畜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资金投向畜牧业。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从事畜禽良种生产经营、饲草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业,对于达到一定养殖规模要求的,按照县委2005年出台的《县鼓励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享受有关停职留薪的政策优惠。税务部门对规模养殖户兴办的糖化饲料厂、饲料加工厂等,按最低标准收税。电业部门对畜牧养殖户(场)用电给予一定的优惠。畜牧、工商、土地、建设、环保等有关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精简审批项目手续、减化审批环节、严格审批时限和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为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强化社会服务。加强畜牧兽医服务工作。要选派热爱农村畜牧兽医工作的青年到大专院校进修,不断充实乡村畜牧兽医队伍。畜牧部门对养殖户无偿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对规模养殖户饲养的畜禽要优先进行防疫和配种。乡镇畜牧服务指导站,要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全面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业务。发挥畜牧兽医人员的服务作用,努力实现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五不出村”,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不断加强对畜牧业发展前景、优惠政策以及成功典型、创业先进事迹的宣传,加大对我县畜禽名牌产品、绿色产品和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营造上下同心、共谋畜牧业大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版权所有

六、加强畜牧业大县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成立领导组织。为进一步加强领导,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运行,成立县建设全省畜牧业大县领导小组。

组长:王金章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副组长:宫贺廷县委副书记

杜文富县政府副县长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8

1、牲畜存栏:全团牲畜存栏6508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母畜存栏42711头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其中羊存栏63396只,比年初增加13880只;牛存栏742头;猪存栏911头。

2、仔畜繁育:全团共繁育各类牲畜36388头(只),成活35670头(只),成活率98%,繁育率113%。其中羊繁殖31156胎,产羔36041只,成活35326只,成活率98%,繁育率113%;牛繁殖184头,成活184头,成活率100%,繁育率47%;猪繁殖胎数17胎,繁殖162头,成活159头,成活率98%,繁育率935%。

3、成畜死亡:全团各类成畜死亡83头(只),死亡率0.1%。其中羊死亡83只,死亡率0.1%。

4、畜产品完成情况:截止目前,肉类总产1114吨,完成师计划的101%,其中猪肉239吨,牛肉115吨,羊肉721吨,杂肉39吨;羊毛完成130吨,完成师计划的108%;牛奶270吨,完成师计划的104%;禽蛋180吨,完成师计划的106%。

5、饲草收集及加工工作:

截止目前,全团累计进行饲草收集2.68万吨,完成师计划的116%,粉碎11500吨,完成师计划的115%,三贮一化7600吨,饲料贮备5300吨,完成师计划的106%。

6、畜牧业重点工作及技术推广。

一年两产母羊试验5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当年羔配种完成25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绵羊人工授精60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双羔素注射1000只,完成师计划的100%;全年舍饲羊群2群,每群150只;草原鸡饲养12000只,其中大户3户;塑料暖棚完成18166平方米,完成师计划的519%;苜蓿种植完成53874亩;应用混合饲料1200吨;肉牛改良381头,其中牛细管冷配381头,完成师计划的100%。

7、截止目前各类畜禽防、检、驱、治任务完成总计694512头、只、口、匹、条(次),其中防疫301353头次,检疫7356头只/次,其中布检6710头/次,结核检疫646头/次,生猪屠宰检疫968头,活畜流通检疫14533头次,羊驱绦93620只,犬驱绦2585条(只),猪驱虫1237口。。

8、牧业贷款发放情况:贷款金额为146.71万元,贷款户240户,第一次贷款户数147户,第二次贷款户数83户,购买羊只5370只,落实师扶持贫困职工贷款86万元,86户已全部发放。

9、全团十个农牧连队从一连到十连基本实现“家家户户见牛羊”。目前,全团牲畜存栏6.5万头只,全团具有养畜能力的户数有845户,养畜户835户,全团养畜户占具有养畜能力户的98.8%,饲养20只羊以上户数有785户,全团饲养20只羊以上户占养畜户的92.9%。

二、主要工作和特点

1、加强牧业管理。

围绕一个目标(存栏8万只细毛羊)、抓好两项工程(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建好两个万只小区(农科站、种畜站)、实现三个突破(饲养方式上、良种推广上、产品流通销售上)、搞好五项服务(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产品流通、疫病防治、信息引导),做好今年的畜牧业各项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兵师党委会议精神,团场制定了畜牧业发展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成立了发展畜牧业领导小组,以加强对畜牧业的管理,并出台了《%%%%年畜牧业工作安排》、《%%%团绵羊品种改良实施办法》、《%%%团畜牧兽医考核办法》及《%%%%年畜牧业考核实施方案》。

2、“家家有畜示范连”开展情况

全团共有10个农牧连队,在六个单位实现“家家有畜示范连”的基础上,今年%连、%连、%连、%连四个连队达标,同时抓好连队的台帐和牲畜建档立卡工作。继续实施“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充分利用好师600万资金贴息扶持600户有生产能力的贫困职工发展庭院养殖业的政策,抓好团50万元支持家家户户见牛羊”和家家有畜示范连“工程的资金使用,确保了今年一连、二连、九连、十连四个连队按时达标。在饲养方式上,要坚持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大力推行工厂化养殖和畜牧业十大主体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行小区养殖加快牧业发展,两个万只小区(农科站、种畜站)已初见规模。

目前,全团牲畜存栏6.5万头只,全团具有养畜能力的户数有845户,养畜户835户,全团养畜户占具有养畜能力户的98.8%,饲养20只羊以上户数有785户,全团饲养20只羊以上户占养畜户的92.9%。

3、全面优化畜种结构,从品质上突破

经过近几年的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广大职工对经济适用、见效快的塑料大棚、双羔素应用、秸秆“三贮一化”等技术已完全接受,并能自觉的加以应用。一六八团党委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坚持“农牧并举,优化畜种结构,全面推进产业化发展”的方针,大力实施成果转化,以科技输入为手段,使科技强牧成为带动团场畜牧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把品种改良作为提高牲畜品质,增加职工收入的关键措施。团场以细毛羊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全力实施种畜工程,推广绵羊人工授精技术,增加配种站(点),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同时建立优质细羊毛生产基地(生产七连和生产八连)的契机,做大做强细毛的平台,加快团场细毛的发展进程,通过良种引进、扩繁、推广,提高细毛羊的生产性能和资源的利用率,使牲畜繁育率、出栏率、羊毛品质得到提高。为促进我团养羊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品质,现根据团场安排,在去年成功推行的基础上,今年在全团范围内开展绵羊人工授精工作,为做好绵羊人工授精工作,团场在去年绵羊人工授精工作的基础上,抽调10名技术人员组建了绵羊人工授精服务站,常年开展此项工作,发展效益畜牧业,确保团场养羊业健康发展。引进细毛羊种公羊65只,进行品种改良,大力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4年开展绵羊人工授精总数6000只,主要是以优质细毛羊(新疆军垦型)中国美利奴及肉毛兼用道赛特和罗姆尼西尔斯,目的是提高羊毛品质和繁育率;同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全团组织细毛生产母羊,连队养殖户将断奶生产母羊交给畜牧工作站进行“托管”,畜牧工作站负责饲养、抓膘、预防、配种等系列全程服务,以解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同时保证绵羊人工授精的受胎率,确保羊只繁育率达到120%。同时在团种畜站养殖小区发展全年舍饲工厂化养殖,试验群2群,每群150只羊,年初有方案,年底有总结和效益报告并已上报师畜牧局。

4、人工草地建设

全团所有苜蓿地主要品种是紫花苜蓿,共有苜蓿地面积5.38万亩,其中水浇苜蓿地1.75万亩。第一茬苜蓿地5.38万亩,水浇地平均单产370公斤(干草),旱地平均单产160公斤(干草),总产12180吨;第二茬苜蓿水浇地全部实现收割二茬,旱地可根据雨水情况,部分可实现二茬,可浇二水,平均单产170公斤、总产4000吨;第三茬苜蓿地1000万亩、可浇三水,预计平均单产100公斤、总产100吨,十个生产连队均有100亩攻关田,干草单产平均800公斤以上,苜蓿地的划分办法和承包形式是固定到户。

5、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搞好疫病防治服务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

疫病防治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发展现代畜牧业,只有建立完善的防制体系,才能降低疫病危害,确保畜牧业产品安全和质量。根据《农%师动物防疫管理办法》,2004年我团又出台了《%%%团动物防疫管理办法》和《兽医考核办法》,我团自1998年开始推行动物防疫费用统筹办法,同时收取单位管理(使用)费,畜牧兽医服务费,这对保证团场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收费体制的诸多矛盾也体现出来,尤其是目前全团牲畜已达6万余只,防疫、检疫、重大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等工作推行的难度逐渐加大,必须确保团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健全和稳定。为此,我团将动物防疫费用、草场管理(使用)费、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费用“三费合一”统一征收。

征收费用内容:三费指动物防疫费(6元/头只),草场使用费用(1.2元/头只),畜牧兽医服务费用单位平均3000元。根据单位的牲畜数量、草场面积、土地面积加权测算,进行平衡;山区10000只以上牲畜的单位,按6.5元标准参照征收,5000只以上按7.5元参照征收;农牧连队5000只以下的按8.5元参照征收,3000只以下的按参照10元标准征收;团直单位按全团平均数交纳。各单位按团财务计划下达收费指标,于年初一次性上缴团财务科。兽医人员12人,平均收入11500元。

6、加强队伍建设,做好流通工作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做好社会化服务的基础,是引导农户小群饲养与大市场接轨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畜牧业,健全以畜牧公司为主体的服务体系建设,做好五项服务(技术推广、品种改良、产品销售、疫病防治和信息引导),确保我团的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团场做好扶贫贷款资金购畜工作,目前已发放贷款资金102万元,有144户职工购羊3025只,畜牧公司充分利用扶贫贷款资金30万元,为职工群众做好服务,为连队职工购畜1240只和3头荷斯坦牛。

三、存在问题

(一)虽然今年各连队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领导,但仍然存在管理比较薄弱,具体措施落实不够扎实,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对工作的统筹安排,年初生产计划连队分解到户不够详实,部分连队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还有差距,双羔素应用等技术推广项目落实不到位,示范连建设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畜牧业建档立卡工作也存在填写不规范现象,如饲草贮备、粉碎等项没有填写清楚。

四、今后的打算:

按照师党委%届%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团“十一五”计划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为:始终坚持近期以养羊为主,中远期以养牛为主,发展丰富多彩的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实现优质细毛羊存栏8万头只,递增200%,主要畜产品产量总产1105吨,羊毛总产320吨,计划完成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

(一)在加大引导力度上求突破。

(二)在实现科技兴牧上求突破。一是要提高从事畜牧业生产职工的整体素质。二是要与科研机构、院校联合,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使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得到应用和推广,形成规模。三是要建立健全科技体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形式,建立和完善团、连、户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网络,不断增强科技服务功能。

(三)在增强市场功能上求突破。一是要依托小城镇,有计划地建立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二是转变团场职能,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具体怎么调,发展什么要由职工自己决定,不能搞“官逼民富”,不能搞一个模式。三是要鼓励职工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培养经纪人和营销组织,让职工产得出、销得掉。

(四)在提高服务质量上求突破。一是要加强对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领导,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加强督查、指导,做好协调和宏观调控等工作。二是要改变工作方式,鼓励党员干部、科技人员走出机关扎根基层创办科技服务基地。三是要为职工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五)以畜牧业“种子工程”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全面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继续继续实施牲畜“种子工程”建设,把畜禽品种改良、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畜牧业提质提效作为科技兴牧的主攻方向。建立自己的种羊基地(以德国美利奴肉毛兼用羊为主要发展品种),培育细毛羊、肉毛兼用羊核心群,实现种畜生产专业化,逐步形成团、连、户良种繁育推广网络。新建综合配种站2座,流动配种站8个,并有计划开展良种肉羊杂交繁育。具体要确定重点生产区域,在生产%连、%连、%连、%连、%连的细羊毛集中产区,大力发展优质细毛羊,扩大优质细毛羊群体,形成羊毛批量生产,2005年组群人工授精每个单位1500只,分配细毛种公羊每个单位6只。%%连以发展肉毛兼用羊为主,2005年参加人工授精每个单位1000只,分配种公羊每个单位5只。

(六)积极实施畜牧业牧草种子工程,进一步完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实现牧草的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全团新播苜蓿实行统一供种,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牧草尤其是苜蓿质量低下的问题。

(七)积极开拓畜产品市场,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要采取引进、挂靠等多种形式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好绿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我团设立基地的优势,带动团场农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职工经济人队伍和各种中介组织,促进养殖户分工分业,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真正解决职工目前出现的销售问题。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9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2、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少,我市列入省级扩繁场只有黑山县益农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一家,原种猪场为零,具有一定规模、年存栏800—500头的种猪场只有9家,达到市级管理、省级发证种畜禽场的仅有72家,多数规模畜禽养殖专业场(户)均以自繁自养形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小规模种畜禽场居多,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抓了重点种畜禽场的建设,但有些种畜禽场在建设规模和场区建设规范等方面缺乏科学性,生产方向不明,责职不清,产品质量低劣,代次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用商品畜当种畜向社会出售 ,使群众引种不便。饲养种禽的企业都是从外地引进的父母代、缺少具有一定规模的祖代种鸡场,盲目引种,造成种畜禽场的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的过剩与紧缺同在。

3、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少数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孵化的单位和个人未办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造成底数不清,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缺少详实的依据,也给畜牧业生产的指导带来困难。

4、资金缺乏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由于种畜禽监管工作经费紧张而影响种畜禽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例如: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现场勘验、开展种畜禽场疫病监测等工作,一个种猪场搞一次疫病监测,每一头猪需要费用如下:猪瘟35元、口蹄疫25元、蓝耳病10元、猪伪狂犬病10元、圆环病毒2型10元、布氏杆菌病2元、合计102元/头,防控服费用:30元/人,如果距离较远,则需交通费用:150元/天、其他费用:50元/天,一个种鸡场搞一次疫病监测需要费用 600--800 元,3—6元/只鸡,种畜禽监督管理站对开展此项工作十分困难。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强种畜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建立符合我国畜牧业生产实际的良种繁育体系,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投入,利用国家在未来几年里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行倾斜政策,强化种畜禽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优良品种的供种能力,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加强种畜禽培育、扩繁、推广、利用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对现有基础的整顿、完善、提高入手,建立起一套监督管理有效的科学、实用的种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为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

2、 摸清底数,建立层次分明“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 构

按照《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要求,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各级种畜禽监督管理部门利用办证的奇契机,加强对种畜禽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掌握种畜禽企业存栏及变化情况,实行外引种畜禽申报制度,了解不同品种的种畜禽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等情况。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提供依据,指导畜牧业生产。

3、强化质量监督,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

首先,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体系,促进种畜禽质量的不断提高是今后良繁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质量监督和检验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种畜禽监度管理机构建设,二是鼓励有条件的种畜禽生产企业,建立自己的测定体系,提高品质,使出场的种禽达到品种标准。其次、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审批、发证制度,实行两级申报、三级办证制度,建立层次分明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的繁育结构,形成宝塔式种畜禽生产链。原种场或对全国畜牧业生产有较大影响的种畜禽场的建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建设。扩繁场由地方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种畜禽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立资金项目库制度。严格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名不符实的种畜禽场要予以取缔,以此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和方向,确保种畜禽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10

青藏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超净区”之一,而青海黄南州河南县地处青藏高原腹部,是青海三江源区的一部分,特殊的地理区位、高寒气候条件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使得这里的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因素都未受到污染,并且具有独特适应性和抗性强的牦牛、藏羊品种资源和辽阔的天然草场,畜牧业生产遵循自然繁殖、天然放牧的方式,这些均有利于发展有机畜牧业。2007年河南县通过了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COFCC)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2008年被环保部批准为部级有机畜产品基地。随后,境内的青海绿草源肉食品有限公司也获得国家有机肉食品加工认证。与此同时,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在河南县连续实施了有关有机畜牧业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了有机畜牧业技术的系统研究与示范。目前,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河南县基本形成了载畜量控制、草地生态保护、畜牧产业升级、牧民收入增加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促进了当地生态畜牧业及后续产业的发展,并为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后续产业的发展提供示范。

2 有机畜牧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有机畜牧业是遵照一定的有机畜产品生产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品,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从而保障食品安全。有机畜牧业生产在提供有机畜产品的同时,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技术,努力促进畜牧业生产内部的物质、能量良性循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畜牧业生产体系。有机畜牧业生产要遵从标准化、法制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原则,因此,要向专门机构申请有机生产基地认证,并接受监督检查。

3 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结果

近年来,通过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黄南州有机畜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和三江源区生态保持和建设科研课题与推广“三江源区有机养畜技术推广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在当地政府和各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3.1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售可追溯体系建设

河南县有机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开始于2009年,软件开发最初由北京凯奥华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系统采用了二维码扫描识别技术;2011年由上海绿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已有系统软件应用缺陷,采用RFID射频技术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完善。河南县有机畜牧业技术信息网络平台(省略/index.asp)和数据库建设在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开发中心,有机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共建单位有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县启龙牧场,技术支持单位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经2009~2011年三年的试运行,建成了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机产品网、有机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等。通过有机养殖阶段、屠宰加工阶段及有机产品出售信息流的汇入,依托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机产品网、有机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通过互联网可以追溯到有机产品的相关信息,基本实现了从养殖、加工到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督。

3.2有机畜牧业种畜繁育与推广

加强种畜繁育与良种推广是有机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的特色畜种是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欧拉羊和高原型牦牛。

3.2.1欧拉羊繁育与生产技术推广

通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以34群核心群为基础的欧拉羊繁育基地,每年对基地内赛尔龙、柯生和多松三乡的核心繁育群进行绵羊鉴定,以淘汰不合格种羊,加强种羊培育,达到选育提高和扩繁的目的。经统计,34群核心繁育群欧拉羊数量为10371只,其中适龄母羊7070只,种公羊364只,后备公羊282只,后备母羊2655只。随机抽测结果表明,成年母羊平均体重达61.21kg,1.5岁母羊平均体重47.45kg。

建立欧拉羊繁育基地以后,欧拉羊选育提高和扩繁的关键是种公羊选育技术,只有及时淘汰不合格种公羊,培育使用高质量的种公羊,并加强饲养管理,才能达到欧拉羊种畜不断提高的目的。

(1)公羊选择标准与方法。制定《河南县欧拉羊鉴定标准》(修订稿),以突出个体大而壮实,符合品种标准的特级、一级、二级种公羊留作种用,其余公羊全部淘汰的方法严格选育。后备种公羊选择按初生、6月龄、1.5岁三个阶段的表型性状(体重、体尺、体型外貌)来选择。

(2)种公羊的补饲培育技术。补饲培育是种羊选育的重要措施之一,种公羊配种前按每只日补饲颗粒饲料0.5kg标准进行为期60天的补饲培育,并且严格要求补饲料中不能有化学合成的成分和违禁添加剂,加强营养以提高受胎率、繁殖率。后备种公羊采取专业合作社集中补饲培育和繁育大户分散补饲培育的方法,对种公羊选育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加强欧拉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和欧拉羊种羊繁育场建设。在欧拉羊繁育基地内全面进行绵羊鉴定的同时,为强化欧拉羊繁育的组织化、规范化和产业化,成立了两个欧拉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和一个欧拉羊种羊繁育场。特别是2010年成立了河南县阿托苏乎欧拉羊种羊繁育场,取得了省农牧厅颁发的“欧拉羊种羊经营许可证”,争取到了良种补贴。欧拉羊种羊繁育场的成立运行,使欧拉羊繁育及推广的无序性变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行动,使欧拉羊生产和销售走向规范化、产业化之路。

(4)欧拉羊种公羊选育效果。通过2009~2011年种公羊选育资料统计分析,2011年,成年、2.5岁和1.5岁公羊平均体重分别达到80.53kg、70.6kg和55.22kg,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3.21kg、1.45kg和1.6kg。通过不断选育,种羊质量稳定提高,群众出售种羊效益也不断增加,周岁公羊平均出售价格达到1200元,最高达到5000元以上,逐步形成了以欧拉羊种公羊繁育、推广为特色的欧拉羊种羊产业。2010~2011年选育1.5岁以上种公羊731只,选育当年公羔1631只,推广种公羊1461只。

3.2.2河南县高原型牦牛繁育与生产技术推广

选定赛尔龙乡栏龙村为河南县优良牦牛品种繁育区,确定牦牛繁育核心群20群(示范户)约1000多头,通过个体鉴定,选留出合格的种畜,进而采取犊牛全哺乳、半哺乳和补饲等技术手段,促进幼龄种畜的生长发育,培育出符合品种标准的牦牛。2011年选留公牛286头,其中,选育1岁以上公牛224头,当年犊牛62头。经鉴定统计,5岁以上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430kg、4岁公牛体重302kg、3岁公牛体重252kg、2岁公牛体重193kg、1岁公牛体重127kg。河南县牦牛生产性能优良,可与本省大通牦牛相当。基本满足本地区牦牛有机产业发展对优良种畜的需求,可基本不需从外部引进。

3.3牦牛、藏羊的有机饲养管理技术示范

根据国家有机畜产品生产标准和河南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宜当地有机养殖的技术规程,进行有机养殖标准化生产示范,严格控制生产投入品,对疫病防治等生产情况进行档案记录,以确保生产合格的有机产品。

河南县有机养殖示范村饲养的牦牛、欧拉羊均采取完全自然繁殖、天然草场放牧的生产方式,从环境圈舍建设要求、种畜培育与引进、补饲饲料、疾病防治、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牲畜运输、屠宰到加工都严格按有机牛羊肉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并根据生产进程进行档案跟踪记录,以保证有机畜产品质量。

3.4牦牛、藏羊有机产品开发与生产

3.4.1牦牛、藏羊有机肉产品开发与生产

依靠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在获得有机产品加工生产认证和销售认证资格的基础上,按照GB/T19630有机食品生产、有机食品加工、有机食品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要求,开展牛羊肉有机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示范,开发出了有机羊排、有机羊腿、有机牛排等系列小包装速冻牛羊肉产品,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产品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后,符合GB/T19630有关要求,产品在-18℃低温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达到12个月。

3.4.2有机牦牛奶产品开发与生产

2010~2012年,依托河南县启龙牧场完成了有机牦牛奶、有机牦牛酸奶、有机精制黄油畜产品的开发,并生产有机奶转换产品500余吨。

3.5牛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

畜牧养殖过程中未经过处理的畜禽粪便是一种污染源,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使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富含植物营养物的腐殖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使物料维持持续高温,降低物料的含水率,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及幼虫,达到无害化,同时清洁饲养环境,降低对水、土壤和空气等环境的污染程度,并减少对畜禽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而且,发酵后的粪便可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料应用,达到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采用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兽医生物技术研究室制备发酵菌液,对牛羊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实验。按堆肥量的1%~2%添加发酵菌剂,发酵期为30天。结果实验牛羊粪挥发性总固体含量和pH值下降。发酵后总养分(N+P2O5+K2O)含量为2.47%,比发酵前的1.95%提高27%。微生物随发酵温度的升高(55~65℃),杆菌、放线菌、真菌、芽孢菌和球菌减少。大肠杆菌群数由发酵前的≥1012个/kg降低到发酵后≤105个/kg,减少58%以上。粪蛔虫卵发酵前为87(45~123)个/g;发酵后粪蛔虫卵的死亡率≥95%。

2009~2011分别在赛尔龙乡尕庆村、优干宁镇阿木乎村34户牧户中共生产有机肥1400余吨,均施到牧户冬春草场中,用以提高产草量,培育高产、优质的天然牧草,可为今后开展天然草场刈割做准备。

3.6牦牛、藏羊有机养殖寄生虫病和幼畜疾病控制技术示范与推广。

有机畜牧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等,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中危害较大的疾病是牛羊内外寄生虫病和幼畜腹泻性疾病,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中药驱除寄生虫病和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牛羊幼畜腹泻疾病的试验研究。

3.6.1牦牛、藏羊有机养殖中药驱除寄生虫病技术示范

针对欧拉羊主要寄生蠕虫有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马歇尔线虫(Marshallagia)、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细颈线虫(Nematodirus)、毛细线虫(Capillaria)、仰口线虫(Bunostomum)、毛首线虫(Trichuris)、等属线虫、裸头科绦虫(Anoplocephalidae)等,选用两感染多属消化道线虫的放牧藏系绵羊进行了临床药效试验。结果粪便虫卵(幼虫)检查表明,使用方剂1、方剂2中剂量以上对牛、羊主要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达到良效。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并选用1种组方,加工为口服液体制剂,在河南县有机养殖基地9000余头牦牛、50000余只藏羊进行了推广应用。

据粪检中兽药驱虫药对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减少率74.67%,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减少率76.01%;阳性对照组牛羊给药前后两次检查消化道线虫EPG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应用中兽药对牦牛、藏羊主要消化道线虫驱虫效果达到良效(虫卵减少率=投药前EPG-投药后EPG/投药前EPG×100%)。

3.6.2利用微生态制剂防治幼龄牛羊腹泻病的试验研究。

微生态制剂是指利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制剂,其具有补充、调节正常菌群,维持动物消化道内微生态平衡,提高动物免疫力,达到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或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

从河南县采集健康成年羊消化道各肠段和放牧地土壤样品,应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正常菌群优势菌株,筛选出芽孢杆菌和酵母菌优势菌株作为制备微生态制剂的菌种。

共制备两种微生态制剂进行分组试验,结果试验群幼畜肠道疾病防治效果达90%以上,试验组羔羊、犊牛均未出现肠道腹泻疾病的发生;并且,微生态制剂对羔羊、犊牛的具有增重效果。2010年在河南县86户牧户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9234只羊单位。2011年在河南县100户牧户中推广应用微生态制剂10070只羊。经调查,两年来使用效果良好。

3.7有机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

在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始终重视农牧民科技培训工作,并创造性地开展了有机畜牧业养殖技术培训。2010年由省牧科院、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开发中心、河南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启龙牧场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培训小组,在河南县阿木乎、尕庆等8个有机示范村,组织牧民群众进行了有机畜牧业科技培训,两年累计培训人数1000余人次。

在牧民科技培训过程中,创新了培训方式,改变了过去由一家单位组织牧民群众培训单一技术的方式,采取了由有机生产管理部门、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和有机产品加工企业联合培训授课的方式,采取图片宣传、多媒体影像展示、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汉藏语翻译等多种方法,培训现场热烈,深受牧民群众的欢迎,培训做出了实效,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的发展。

4 取得的创造性技术成果

(1)在河南县建立10个有机养殖示范村基础上,成立了10个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有机养殖规模达牦牛55634头,欧拉羊151301只,建立了37523头牦牛、56756只欧拉羊有机养殖挡案,使有机畜牧业生产逐渐实现有组织、规范化生产。

(2)完成了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售可追溯体系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建立了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有机产品网,实现了牦牛、藏羊从有机养殖到屠宰加工有机产品的质量可追溯。

(3)按GB/T19630.(1—4)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标准,依托绿草原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4类牦牛、藏羊系列分割有机产品;依托河南县启龙牧场开发出了有机牦牛奶、有机牦牛酸奶和有机精制黄油,均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4)探索、研究解决了有机畜牧业生产中,牛羊粪便无害化微生物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关键技术,在34户示范户中进行了牛羊粪便无公害化发酵处理,共生产有机肥1400余吨,并通过天然草场有机施肥技术示范对保护天然草场生态环境,提高产草量产生了积极作用。

(5)研制中兽药替代化学驱虫药,筛选出优化中兽药驱虫处方2剂,对牦牛消化道线虫虫卵减少率74.67%,对绵羊消化道线虫虫卵减少率76.01%。针对影响仔畜繁活率的幼畜肠道疾病,研制微生态制剂2种,防治效果达90%。产品在生产中已广泛应用。

(6)制订了牦牛藏羊有机养殖技术规范、牦牛健康养殖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和绵羊健康养殖疫病防治技术规范(待审定);并发表有价值的科技论文。

5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解决对策

有机畜牧业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目前,河南县有机畜牧业发展刚刚起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生产仍面临诸多问题,还需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5.1提高牧民群众对有机畜牧业的认识

有机畜牧业不但是自然畜牧业,而且是一种资源、劳动、技术与管理集约型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牧民群众由于受知识结构和所处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对于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不增加牲畜数量,通过提高单位草地面积上的畜产品产值增加收入、发展绿色畜牧业经济、保护草地生态环境认识不足,这就需要对牧民群众进行有机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宣传,进行有机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培训,促使牧民群众按照有机畜牧业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进行生产。

5.2做好有机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

建立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与经营的可追溯制度(即追踪体系) 是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个阶段信息流的连续性保障体系。在有机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活动中建立的记录,应详尽、清晰、准确,至少保存5年,可为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活动提供有效证据。同时,要建立健全有机畜牧业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5.3做大做强有机畜产品加工企业

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生产的牲畜最终要通过有机肉食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生产才能成为有机畜产品。目前,青海只有青海绿草源食品有限公司取得了有机认证,缺乏有机加工龙头企业。因此,在发展有机畜牧业的初期急需政府的引导和对企业的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促进企业开展新产品研发,加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打造有机产品品牌。

畜牧业良种繁育例11

一、三县(区、市)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以规划先行的理念,谋划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市都制定了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其中***县和安居区为**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地区,确立了以生猪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把构筑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监管等作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系统工程。***县委、县政府立足大畜牧、大产业、大发展,以区域发展、突出重点为原则,以规范化、集约化发展为前提,以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为核心,整合项目集中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带。注重“点、线、面”结合,力求从“点”上体现示范观摩效果,从“线”上突出规模效应,带动“面”上发展。沿隆盛—蓬莱—卓筒井一线重点打造标准化生猪繁育基地、养殖小区产业带,建设生猪样板片和示范片;在象山、玉峰、智水、蓬莱、卓筒井、金元等乡镇11个村建设天府白鹅养殖基地,集中打造蓬莱—卓筒井、蓬莱—象山、蓬莱—金元三条“稻—鹅”养殖示范带;在回马、蓬莱、卓筒井等乡镇集中打造商品肉兔产业带,努力把蓬莱、回马打造成肉兔养殖之乡,创立***肉兔养殖品牌。

(二)以工业化理念,助推现代畜牧业“四化”建设。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三个县(区、市)坚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实现畜牧业“核聚变”效应,联动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一是推进良种化。三县(区、市)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推广pic、dly,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立完整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县的卓筒实业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民主办事处租用土地800亩,建立了现代化万头生猪良繁基地,饲养优质种猪1500头,实施“369”工程(即:在300个村建立300个养猪专业合作社,每村6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单批存栏生猪30头,年出栏三批90头),建成年出栏160万头优质商品生猪的大基地,使全县的优质种猪迅速增加,大大推进了良种化进程。二是推进规模化。东方公司以“培育一流种猪,铸就行业金牌”为目标,在隆盛镇三家店村租用土地130亩建立工厂化种猪繁育基地,养殖种猪1500头,公司采取低价优惠、赊销、零成本模式,带动农户规模养殖。目前***县有存栏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18家,带动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场3000余户。三是推进小区模式化。***县生猪养殖小区严格实行“八统一”,推行“多方联动”、“退宅进区”等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养殖农户采取实物配送与现金补助的方式,分别对圈舍、沼气池建设和种猪、仔猪补栏给予适当的引导资金补贴,全县建成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小区38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小区4个。四是推进了生态化。三县(区、市)积极推广“发酵床生物零排放”技术和“养殖—沼气—种植—养殖”循环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鹅和种草养畜,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构建健康生态养殖。

(三)以市场化的理念,推进现代畜牧业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担保融资机制。***县卓筒实业公司成立了联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为养殖企业、业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贷款,提供周转资金。二是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县在资阳“6+1”模式基础上,建立了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机制。使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企业、种猪场、专合组织、养殖户、担保公司、银行、保险公司等经营实体互动共赢。卓筒实业公司采取给农户优惠提供仔猪,提供饲料,无偿提供建设服务,保证优于市场价格0.4元/千克收购生猪,实行二次返利,保证农户每头育成猪最低收入50元。华蓥市的红源种猪场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采取赊销或按期付款的方式将二杂种猪和商品仔猪交与农户饲养,并与农户签订种母猪和商品猪供给、技术指导和保护价回收等合同。化解了农户面临的市场、疫病双重风险。

(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三个县(区、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工作放在首位来抓。***县收编的人员所需经费纳入县级财政全额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的阳光津贴也全额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了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现代畜牧业建设与三(区、市)的差距

通过考察学习,可清醒地看到,我县现代畜牧业建设与其它地方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产、加、销一体化畜牧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二是产业化链条结合不紧,还存在脱链现象,在基地(农户)—龙头企业或协会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三是点多不亮未成带;四是六方合作银行参与难;五是养殖业主现代畜牧业意识不够强,辐射带动力不强;六是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七是县、镇对生产发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八是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政策落实得不够好。

三、下步发展打算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提高畜牧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切实保障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畜牧业率先在农业中实现现代化。到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135万头,外销仔猪115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达到2500元,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生猪良种面达到80以上。把我县建设为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国家出口猪肉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精品农业优质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全省4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之一,实现畜牧大县向畜牧经济强县跨越。

(一)抓好规划,建设畜禽生产产业带。现代畜牧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县、镇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现代畜牧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思路、目标、重点和工作措施。一是以321国道和泸荣线沿线为重点,建立生猪标准化养殖产业带,继续支持饲养50头以上pic父母代种猪且年出栏500头以上pic商品猪规模化猪场的发展,全力推进部级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二是以得胜、奇峰、太伏、潮河、海潮、天兴、牛滩等镇为重点,狠抓小家禽畜和节粮型草食牲畜的发展,建立小家禽产业带和草食牲畜产业带,不断优化畜牧业结构。

(二)推进配套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一是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抓生猪产业化工程建设。按照“三定一统”(定品种、定规模、定设备,统计外观)的要求,推进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对**猪人工授精总站和猪人工授精网络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现良种化。二是进一步健全以政府为主体的动物防疫责任体系,科学编制免疫计划,完善免疫制度,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依法实行强制免疫,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全面推进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坚持逢场必查的市场监管制度,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执法监管,对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实行备案制度,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紧密结合我县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重点培养一批技术带头人,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一是整合现有资源,推广六方合作模式。由pic种猪场提供提供父母代种猪和商品仔猪,饲料企业配送饲料,担保公司为种猪场和养猪户提供贷款担保,协会(专业合作社)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户负责养猪,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服务。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兴旺牧业、天泉牧业、金海公司等)通过专业合作社向农户提供仔畜禽、饲料、防疫、养殖技术,并按协议以增重计费方式付酬,农户进行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寄养”模式。三是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鼓励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一批现代畜牧业重点镇。实施养殖设施建设标准化工程,结合改厨、改圈、改厕、建沼气“三改一建”,做到“人畜分离,沼气配套,种养结合”。坚持适度规模养殖,鼓励以年出栏生猪100头、肉鸡12000只、肉牛20头、肉羊60只,年存栏蛋鸡1000只、奶牛10头为基本单元发展专业养殖户(场)。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同时促进与象雨润、四海、高金等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带动生猪产业发展,调动和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动、行业推动、链条延伸、产品增值的重要作用。三是推广“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和“发酵床生物零排放”生产模式,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避免产生新的面源、点源污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