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5 09:56:34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1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 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50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of Printing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Printing

LI Jing

(Yu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digital products gradually occupy more market shar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rinting industry,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seek the opportun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use.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printing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analysis, hoping t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printing;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印刷g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史,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成为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字化是印刷产业的关键性技术,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成为主流技术的背景下,其教学弊端越发明显,因此应该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

1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硬件教学设施不完善

用于印刷产业运行的设备都是非常专业的大型机器,由于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紧张,不少高校实验室中根本没有为印刷专业的学生购置完善的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教学,负责任的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与印刷产业有关的设备机械图,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满足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而不能让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与印刷行业有关的运行和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工作能力有着不良影响,使得教育和实践相脱节,这也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不顺的原因之一。

1.2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高等院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教师在理论领域都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教师难以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只能在理论研究领域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他们自身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高等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聘请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师,但是这样的人才往往由于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积累。另外,由于教师常年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很少有时间到社会中积累实践经验,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如今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1.3学校实践氛围不佳

在实践活动组织事项上,不少高校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导致整个校园实践活动氛围不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人基本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有的学生即使能够找到工作,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企业对其失去培养兴趣,进而对其所在学校的教育品质产生质疑,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其所在学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可能会失去这个工作机会,对于学校而言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声誉,对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教学创新措施

2.1建立全新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图像处理软件、印刷色彩学、印刷材料学、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概论、平板晒版原理与工艺、印后加工技术、印刷机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广告包装设计以及数字印刷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等,主要偏向培养掌握印刷图文信息计算机处理理论与技术及现代印刷工艺等综合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从上述培养课程和目标来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比较偏向理论教学,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这个行业的机会很少,甚至于在印刷色彩培养上近乎完全是理论传授,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力。

在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之前,应该事先针对市场印刷企业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担任制定课程体系的相关人员最好要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才能全面了解本专业在工作岗位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全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职业证书要求四大方面,其中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即要求本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懂得遵纪守法、要具备事业心、进取心以及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承受强调的工作压力,能够胜任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等;文化素质,即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具备基本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职业素养,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知识结构包括培养学生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英语水平能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并且要能够达到基本会说会听的水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应用,并要通过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以及以上考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字化印刷技术运用中的基本技能水平;要求学生掌握图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对整个印刷流程非常熟悉;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能够自主创新和书写相关论文等。能力结构包括要求学生具有基本色彩图形处理能力、文字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等;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技术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印刷工艺方案设计和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检验印刷材料质量以及印刷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印刷市场营销能力等。在职业证书要求上,主要是针对电子图像处理工和制版工,两者都需要持证上岗。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校制定全新课程体系的原委,要让学生重视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2加大知识结构调整力度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知识结构是由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是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的知识模块,从目前市场发展需求和前景来看,应该针对学生在印刷色彩、设计以及操作水平上进行大力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另外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不断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指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最大优势。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学校应该多安排和组织实践课程,比如说与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企业给本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目前一般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2.4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学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订单式、实训式、基地式,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5加强师资建设

优秀专业的教师团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学校应该注重引进全方位教师资源,不仅要有学术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师,还要聘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充当学生的技g指导教师,基本上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到实际生产经验,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3 结语

数字化印刷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数字化印刷技术给当代印刷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高等院校开设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要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寻求进步和调整,才能培养出专业素质高、应用技能强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促进我国印刷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2.5:21-23.

[2] 范丽娟.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 出版与印刷,2012.2:40-42.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3

约翰・古登堡于1400年出生于德国莱因河与美因河交汇的工商业城市美因茨。他的父亲是造币厂的一名工匠,受其父亲的影响古登堡从小就学习金匠工艺。1434年,古登堡离开美因茨远赴斯特拉斯堡谋生,在葡萄酒榨汁机工作原理的启发下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金属活字印刷机。这台印刷机体型庞大,足有五六英尺高,采用长柄杆转动笨重的螺杆,朝下向平放在活字版上面的纸张施加压力最终完成印刷。在新型的印刷机问世之后,兴奋的古登堡就迫不及待地将其投入生产。以此印刷机,古登堡共排印了几部书。其中最为著名并被称为“金属活字印刷第一书”的就是《古登堡圣经》。此书又名《马撒林圣经》或《四十二行圣经》,是西方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印刷书籍,因古登堡而得名。该书全部内容皆为拉丁文,每页42行,共计31卷,1455年印成于德国。《古登堡圣经》在当时究竟印刷了多少已经无处可考,现留存在世的大约有40部,其中最为完整的3部分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中。在此后的300年里这种印刷机一直风行,每小时可以完成250张左右的单面印刷。之后他又进一步研制与发明了与金属活字印刷机相配套的一系列技术和设备。他用铜模铸出了以铅、锡、锑为合金的活字。并且改进了油墨的性质,使其能牢牢地吸附在金属活字之上。最终形成了由拣字、组版、填空、齐行和印刷还字5个步骤组成的金属活字印刷工艺。古登堡所发明的这一整套金属活字印刷工艺大大提高了印刷机的使用功效,提高了印制效率的同时也严格保证了印刷成品的质量,他也因而成为举世公认的现代印刷技术奠基人。

印刷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巨大的市场与利润,于是新型的技术不胫而走,在15世纪末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传遍了整个欧洲。到16世纪初,几乎欧洲国家中的每一个重要城镇都有了几家靠金属活字印刷术谋生的店铺。这在普及印刷图书的同时也催生并促进了近代文明的发展。

金属活字印刷术对近代文明最为直接的影响无疑表现在知识的传承方面。在黑暗而漫长的中世纪,图书的制作基本以手抄为主,生产的成本极其巨大,而产量却非常小。因此,知识与文化只能为少数贵族阶层和教会人士所垄断。普通民众很难有机会读到书、接触到知识,文盲率也普遍较高。但在新型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之后,书籍得以大规模、低成本复制,原先获取知识的壁垒被打开。于是人们逐渐有机会、有条件接触到更多的书籍与知识。这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动力也提供了条件。对阅读以及知识的渴求,使得教育在近代早期蓬勃发展起来,公民识字率节节攀升,为近代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智识基础。同时,印刷书籍的便于获得也为众多大中小学提供了难以计数的教材,为教育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4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345-02

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怎样才能培养出集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为一体的一线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落后的教育资源,制约着高职院校向前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的前路在何方,值得我们思考。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给高职院校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利用高科技,基于计算机技术,建立模拟技术校内实训室,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一、高职院校印刷基地培训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印刷技术也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然而相对快速发展的印刷工业,我国高职院校印刷专业培训基地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略显得滞后,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实验设备匮乏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多,对试验设备的需求量大,受资金限制,学院不可能把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印刷设备购买回来,所以导致印刷实训基地仪器、设备与公司工厂使用的仪器、设备相差甚远。

2.耗材需求量大

一旦要实训,印刷专业就得购买大量的生产耗材,比如油墨、纸张、印版、橡皮布等等,准备这些耗材需要学院花费大量的资金,需要基地负责人在管理和购买方面付出很大的精力。

3.环境差

印刷实训基地车间不像其他专业的场地,印刷生产对场地、环境要求很高,其占地面积大,室内温湿度要求严格,水电配置要求特殊,除此之外,车间在生产时期,机器声音大,用料味道重,容易造成噪音和环境污染,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存在安全隐患

任何高校对学生的安全都很重视,安全是学校发展的根基,所以一提及生产,必须强调生产安全,注意事项,但是在培训期间,一个老师经常要带很多学生,循环指导实训工作,学生在机器旁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交代的进行,稍有不慎,难免会发生事故。

5.培训效果不理想

准备一堂培训课程,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如此,培训时只能做到基本的结构、操作认识,特别是印刷讲究经验,在实际生产中,遇到故障,要会及时解决,这种故障在现实生产中是很有限的,所以学生接受培训的知识也是有限,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

二、印刷模拟技术的发展及优缺点

1.印刷模拟技术的发展

至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印刷模拟技术主要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平台模拟印刷机的操作,类似培养飞行员的飞行模拟器,它在地面上就可以使得飞行员获得宝贵的“飞行经验”。法国的Sinapse公司经过十多年的艰辛研究,推出了一款名为SHOTS(Sheetfed Offset Training Simulator,单张纸胶印模拟系统)的模拟软件,它是全程模拟罗兰700印刷机的一款印刷模拟器,集合了欧洲各国印刷专家的实际经验,包含了橡皮布、印版、油墨、润版液、上光、模切、纸张等一系列的模拟模块,具有60余项印刷故障,400多道练习题,构建了从输纸到印刷再到收纸的全程印刷模拟,操作者不仅可以通过习题对印刷工艺有一个实质性的了解,还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累积解决印刷故障的经验。目前印刷模拟系统主要包含五种类型的模拟操作系统:单张纸胶印机、商业轮转胶印机、报业轮转胶印机、柔性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

该模拟软件自从2001年投放市场之后,便很快得到了世界印刷业、特别是印刷培训业的青睐,至今为止,该软件在世界范围内的安装数已经达到3000余套,许多大型公司用于内部培训,在中国,印刷模拟系统也应经安装超过300套,其中包含了很多高校和印刷公司,比如北京印刷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南理工、上海理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院、UPM(芬欧汇川)、APP(金光纸业)、北大方正、雅昌、当纳利、雅图仕等等。该模拟软件也用于全国印刷技能大赛的考核,解决处理印刷故障的能力。这套系统在不断更新中,现已升级到最新版本SHOTS 6.2,模拟海德堡和罗兰两种印刷机型,之前的两屏系统升级后实现三屏触摸模拟功能。

2.印刷模拟技术的优势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功能,把造价昂贵的硬件设施用模拟软件来实现,把复杂的实验环节,故障处理技能用软件来替代,把有可能带来污染的上机操作变为零污染的手指活动,把庞大的实验设备操作在方寸之地的计算机屏幕上来实现。

1)培训时间短、效率高、可操作性强

正如Sinapse公司董事长Peter Herman所说,“一台真正的印刷机如果培训印刷工人需要用3~5年,而且一台机器只能培训4个工人,而这套培训模拟器软件可以培训20~30名工人,只需要l8个月的时间。” 在实际印刷生产中,每一个微小的参数变化都有可能引起印刷效果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印刷品质,培训中,不可能把各个环节、各个故障全面展示给学生,但是作为模拟软件,可以设置不同的参数来抽取的不同的“样张”,从“样张”中分析参数改变之后的生产效果,得出一系列的工艺参考因素,来模拟完成真实地印刷过程,得到有效的数据,从而培养掌握更加全面印刷生产知识。再者,在教学当中,利用简单友好的操作界面可以学习到强大复杂的印刷生产知识,可以把自己融入到“设备”当中,扮演机长的角色,随时调动各种技术参数,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技能为止。同时针对不同的受训者的专业程度,进行分层次的难度设置,从而使所有受训者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培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减少印刷实训耗材,增加模拟耗材评估体系

真实地印刷实验需要很多耗材的支撑,比如油墨、润版液、橡皮布、印版、纸张等,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现在利用模拟软件,就可以不用花费时间和精力购买耗材,使用耗材了。模拟软件,可以模拟纸张、油墨、润版液等的消耗、只要预先设定好消耗材料单价、消耗量,在使用过程中模拟软件会自动计算好消耗成本,并在copydesk左下角显示。除此之外,模拟软件还可以计算出消耗所用时间成本。在模拟器中,纸张消耗、材料消耗(包括油墨、润版液等)、部件更换等都得消耗一定的费用。只要预先设计好单位数量损耗值,模拟器就会在使用者的操作过程中自动计算好消耗的成本,并显示在copydesk的左下角。同时,模拟器中还可以计算每一模块消耗的时间成本。通过这一功能,操作者对实际生产中的时间和材料成本进行预算,形成评估体系。

3)模拟系统花费少,更新换代快

一套模拟软件的价钱不到一台印刷机价格的百分之一,这就是模拟软件的价格优势,除此之外,大家用电脑,软件升级换代速度是很快地,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出现问题修复快,不会像现实生活中的印刷机,动辄修理费就上万。

4)绿色环保零污染

舒适的电脑培训室,不会出现印刷机轰鸣的噪音和油墨、润版液释放出的难闻气味,让培训者的身心得到有效的保障。

5)安全可靠零事故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是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都会使得管理者神经紧绷,气氛变差,但是在模拟实训室中培训,简单的操作,不会造成任何安全事故发生。

6)现实实操的先导者

现实的印刷机操作往往很难操作,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使整个设备瘫痪或者难倒操作者,比如在使用过程中机子忽然不动弹了或者生产中老是卡纸或者印张出脏,这时候如果没有模拟训练的基础知识,就不知如何下手排查和简单维修了。

3.印刷模拟技术的缺点

模拟技术的应用无疑给教学、培训带来了便利,使用模拟系统更加直观、方便,但是首先要注意模拟系统必定是虚拟的,它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地印刷机械,也无法像上机操作那样实战培训,其还需与真实印刷设备对照操作,提高实操效果;其次,这套模拟软件,它只是针对部分的印刷机而言的,许多其它品牌,其它型号的设备操控及其使用两者还是有所区别,所以这种系统只能作为借鉴;再者,此模拟技术只是适合印刷机的模拟操控,印刷的其它环节还不在此系统中,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印刷工艺流程模拟系统;最后,它只能在单个的客户端上使用,无法使用网络技术在多个设备上使用,只能通过购买多套系统完成规模化教学与培训。

三、印刷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1.建设理念

模拟技术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理念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实训基地设备的扩展与共享为主导,以模拟实训室为核心,为自动化生产过程搭建一个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为高职院校专型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改革贡献一份力量。模拟实训室是实体实训教学的一个补充,其目的是解决由于设备、耗材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问题,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替代实体实训基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功能。只有和具体的实训设备相结合,才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印刷模拟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是以自动控制系统为目的,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虚拟技术,将此技术应用于模拟生产的各个场景、各个工作部分,学生可以在显示界面上输入不同的数据和查看数据效果,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建设内容

最新的操作台模拟模拟系统主要是由两个界面和一个印刷机操控台构成的,称为三屏触摸屏模拟系统。系统中一般有三个屏幕,一个称为印刷机操控台,用于看样、墨键调整、开关机功能等,这个也是最新的界面;另一个用于模拟印刷机生产车间的各个场景和各部分的工作状态等;最后一个称为显示器,学生可以利用几种方式查看作业结果,也可以同时检查几个页面、进行练习操作等。

建设配置内容:

现有SHOTS软件――SHOTS6.0。该版本是最新版本,包含海德堡SM52、罗兰700两种印刷机。

触屏显示器――专业触屏显示器三个,包括一个42寸显示器和两个19寸显示器。

专业电脑――电脑一台,需配置两条双通道独立显卡,最多可同时支持4个显示器的输出。

专业看样台――专业定制看样台。将三个触屏显示器嵌入到看样台中,从而最大程度模拟真实看样台操控。

模拟培训环境的建设:

教室建设:普通教学机房,局域网通畅。

硬件建设:普通服务器及电脑组成的局域网络。

模拟培训师资力量的建设:

公司提供3个工作日的印刷模拟认证培训师的培训。

教师培训结束后可参加厂商的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厂商认证的培训师资格证书。

四、建成预期效果分析及展望

1.模拟实训室建成后的培训预期效果分析

高职院校利用模拟技术建设印刷实训室的目的就是让校内培训更加直接、便利、安全、先进。通过对使用过模拟软件院校进行效果评估,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实际操作实训中,大家对模拟系统都有很高的评价,通过印刷模拟软件的学习,可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的:

1) 系统化的掌握学习从上纸到收纸的整个印刷生产工艺过程;

2) 系统化的掌握印刷技术的原理、操作技能、工艺参数控制要领;

3) 掌握印刷机的结构特点,实现零件直观化;

4) 全面掌握印刷设备发生的故障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5) 充分直观了解纸张、油墨、润版液等质量因素对印刷过程和印品质量的影响;

6) 加固学生在培训或日常实验中遇到的印刷知识;

7) 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增强时间成本意识;

8) 实现自主设计生产过程,创造研究价值。

2.印刷模拟实训室的展望

印刷模拟实训室的建成无疑给高校的培训带来了生机,培训时间短、培训成本低、培训环境好、知识掌握度高是模拟技术培训的优点,成为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先进平台,借鉴模拟技术的培训无疑将成为印刷培训的趋势。当今的中国印刷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企业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先进、实用模拟技术软件刚好可以满足高职院校培训的需要,同时为学校节省大量的费用。通过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促进学生对新兴印刷技术的学习,促进与先进的印刷行业接轨,促进与印刷企业的零交接,实现实训基地功能的全面化,最大化,不仅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培训,也可以促进小企业人员前来培训,使得基地同时集教学实训、科技研发、社会培训和成果展示为一体,实现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和最大化,充分发挥基地的人才培养功能,同时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结束语

如今,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涌现,模拟产品更加人性化、直观、易操作,将模拟技术应用在印刷生产培训上,无疑给印刷行业带来了福音,高职院校更应该借鉴、使用这种技术,让我们的高职院校不再中看不中用,让高校实训基地功能最大化,实现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无缝连接,让高职院校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王萍等.职业院校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思考.时代教育,2012第06期

【2】李树章.SHOTS模拟培训的优势及其前景.印刷杂志,2009.11

【3】周小军等.Shots模拟系统初体验.广东印刷,2011.第01期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5

Proces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Printing

LI Jing

(Yuncheng Polytechnic College, Yuncheng, Shanxi 04400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digital products gradually occupy more market shar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printing industry,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under thi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nviron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literacy, student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seek the opportun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e theory of classroom knowledge into practical use.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will combine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printing technology, printing and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analysis, hoping to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digital printing; graph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aching innovation

印刷?g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史,随着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成为当今印刷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字化是印刷产业的关键性技术,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活动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数字化成为主流技术的背景下,其教学弊端越发明显,因此应该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创新措施。

1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硬件教学设施不完善

用于印刷产业运行的设备都是非常专业的大型机器,由于高等院校教育经费紧张,不少高校实验室中根本没有为印刷专业的学生购置完善的教学设备,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教学,负责任的教师会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与印刷产业有关的设备机械图,但是这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满足他们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而不能让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和感受与印刷行业有关的运行和操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动手工作能力有着不良影响,使得教育和实践相脱节,这也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诸多不顺的原因之一。

1.2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

高等院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教师在理论领域都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却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教师难以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生更多的实践经验,只能在理论研究领域为学生解决困惑。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他们自身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首先高等院校在招聘教师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学历要求,一般情况下都是聘请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师,但是这样的人才往往由于将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学术研究上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积累。另外,由于教师常年在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很少有时间到社会中积累实践经验,综合以上各种因素,导致如今很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1.3学校实践氛围不佳

在实践活动组织事项上,不少高校处于一种消极的状态,导致整个校园实践活动氛围不佳。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过度依赖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人基本上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于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有的学生即使能够找到工作,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强,导致企业对其失去培养兴趣,进而对其所在学校的教育品质产生质疑,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还是其所在学校,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可能会失去这个工作机会,对于学校而言可能在社会上形成不良声誉,对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 教学创新措施

2.1建立全新教学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图像处理软件、印刷色彩学、印刷材料学、平版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概论、平板晒版原理与工艺、印后加工技术、印刷机械、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广告包装设计以及数字印刷与数字化工作流程等,主要偏向培养掌握印刷图文信息计算机处理理论与技术及现代印刷工艺等综合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从上述培养课程和目标来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还是比较偏向理论教学,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这个行业的机会很少,甚至于在印刷色彩培养上近乎完全是理论传授,所能够达到的教学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改革过程中,我们要建立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实力。

在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之前,应该事先针对市场印刷企业运行现状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市场行情,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担任制定课程体系的相关人员最好要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才能全面了解本专业在工作岗位最需要掌握的技能和必备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岗位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全新的课程体系包括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职业证书要求四大方面,其中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即要求本专业毕业的学生都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要懂得遵纪守法、要具备事业心、进取心以及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即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承受强调的工作压力,能够胜任企业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工作等;文化素质,即要求毕业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具备基本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职业素养,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知识结构包括培养学生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英语水平能够达到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能够较为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技术资料并且要能够达到基本会说会听的水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及应用,并要通过全国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水平以及以上考试,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字化印刷技术运用中的基本技能水平;要求学生掌握图文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要对整个印刷流程非常熟悉;要求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知识,能够自主创新和书写相关论文等。能力结构包括要求学生具有基本色彩图形处理能力、文字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等;要求学生具有从事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技术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印刷工艺方案设计和创新能力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检验印刷材料质量以及印刷品质量的检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印刷市场营销能力等。在职业证书要求上,主要是针对电子图像处理工和制版工,两者都需要持证上岗。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校制定全新课程体系的原委,要让学生重视自身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2.2加大知识结构调整力度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的知识结构是由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都是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的知识模块,从目前市场发展需求和前景来看,应该针对学生在印刷色彩、设计以及操作水平上进行大力调整,在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生产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另外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不断提高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数字化印刷技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专业指定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使得教学质量和效果发挥最大优势。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本专业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学校应该多安排和组织实践课程,比如说与企业建立长期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企业给本院校学生提供实践实习的机会,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培养计划,目前一般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2.4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

学校应该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应该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目前比较流行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有订单式、实训式、基地式,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逐渐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途径,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问题,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2.5加强师资建设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6

印刷文化的社会知识价值

毋庸置疑,印刷文化是孕育和推动人类其他文化发展的“文明之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全集》中有30多次提到谷腾堡和他的印刷术,以及后来的印刷机,高度赞誉了印刷术作为最伟大发明的意义。美国文化人类学学者克利福德•格尔兹的代表作《文化的解释》认为,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而文化就是这些网。印刷媒介的出现对人类社会整个交往环境、知识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有着极其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印刷媒介在很大程度上重新钩织了人类所悬挂在上的文化之网。印刷文化塑造了人类文化的诸多特性。印刷术带来了空前浩瀚的书籍,随之而来的是对这些书籍的编目、分类、整理,以及著作本身的索引。这势必引起知识分类的革命和学术传统的变化。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的核心之一就是:媒介是人身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改变人的心理和思维方式,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重构社会组织。他在《媒介通论》中还特别指出:“在五百年的时间里,关于印刷术对人的感受力的影响所做的明确的评论和了解,实在是寥若晨星”。在他看来,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性的特征影响了人们的思维过程。西方有一批历史学家在“新社会文化史”的旗帜下开始研究“知识”,探讨知识的组织和传播,以及人们对知识的接受等内容,他们将此称之为“知识的社会史”或“知识社会学”。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印刷媒介这一过去不受重视的内容进行研究,进而探讨知识、文化、社会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知识和传播领域中,印刷与书籍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在中国,留存下来诸多种关于书籍的各种论述和体裁,如艺文志、经籍志、购书记、卖书记、藏书约、书目、书跋、书序、题跋、书志、书刻、书约、校勘记、注疏、补遗、章句、疏证、读书记、书话、词话、诗话、评点、夹注、眉批以及有关禁书、焚书、藏书、书厄的表达,书籍地位之崇高自是不言而喻。印刷文化形态下的书籍造就了一代代独特的社会知识精英阶层。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7

千亿级高端产业链在怀柔诞生

“北京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包括中科院化学所两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即“基于纳米材料的新一代制版技术项目”和“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线路板项目”。该基地统一规划,统筹建设,总占地100亩,一期工程将建设2栋中试厂房及1栋服务楼共23238平方米,总投资1亿多元,预计年底前可实现项目竣工。未来产品将包括纳米材料印刷线路板、绿色打印制版设备、打印介质及相关软件等。

目前,印刷业已经发展成为对我国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行业之一。统计数据表明,1995―2008年间,中国印刷行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16.7%,至2008年,印刷行业总产值已超过4750亿元。“北京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开工,意味着一条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价值上千亿元的全新高端产业链即将在怀柔诞生,这将显著带动和提升怀柔的产业发展和升级步伐。

自2009年6月12日中科院化学所作为人园项目落户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以来,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怀柔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商讨项目进度;市科委及时给予科研课题经费支持;市知识产权局安排专人协助该项目申报专利;怀柔区已经安排了该项目1600万元的专项引导资金和相关经费支持;雁栖开发区为该项目提供了代建服务。

中科院化学所研究员、北京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延林在开工仪式上对一年来为促进两个项目尽快落地转化,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给予的关注和大力支持深表感谢。中科院下属掌握绿色印刷核心技术的中科纳新印刷技术有限公司去年底已落户怀柔雁栖开发区,作为绿色印刷术研发负责人,宋延林深知,要尽快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化的突破,光靠中科纳新一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绿色印刷技术不是现有技术的局部替代,而是需要一整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材料、设备、软件和工艺标准。”宋延林认为,这虽然是对我国相关产业配套能力的一个挑战,可一旦突破产业化重重难关,也意味着一条自主掌握核心技术、价值上千亿元的全新高端产业链即将诞生,一个年市场可达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绿色制版技术将带来印刷业革命

“如果说毕异的胶泥制宇技术让印刷业进入活字时代,王选的激光照排技术让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那么中科院化学所这一完全自主创新的绿色印刷技术则让印刷业实现‘弃暗投明’。”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用寥寥数语点出了新按术最为核心的特点:“与现有的激光照排技术相比,绿色印刷省略了曝光、显影、冲洗等繁琐工艺,彻底克服了感光冲洗过程带来的化学污染问题,使整个制版过程绿色环保,而且大大降低了印刷成本。”

“基于纳米材料的新一代制版技术”对我国印刷业升级换代有着革命性意义。

不同于现有制版技术基于感光成像的原理,基于纳米材料的新一代制版技术利用纳米材料超亲水/超亲油特性成像,将特制转印材料精确打印在具有纳微米复合结构的超亲水版材上,通过转印材料与版材纳米尺度界面性质的调控,在打印的印版上形成具有相反浸润性(超亲油/亲水)的纳米微区(图文区和非图文区),从而实现直接制版印刷。其核心技术包括纳米复合转印材料、超亲水版材、制版设备、配套软件等。

与现有制版技术相比,绿色制版技术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制版过程无污染。该技术不需要曝光、显影等感光与化学处理过程,克服了化学药液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环境污染。二是成本低廉。其制版设备成本不到目前国际流行的紫激光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设备的1/5,版材成本不到CTP版材成本的1/2。三是工艺简捷。该技术在现有CTP流程基础上省略了显影等后处理工序,制版流程更加简捷。四是无需避光操作。

根据测算,如果全国印刷企业实现了绿色制版项目的技术改造,仅使用Ps版的企业就将比采用现有的制版技术每年少排放化学废液近百万吨,并节约白银约144吨,减排铝约30吨,并大大降低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带来的成本困扰,这一技术的实施将带来印刷制版方式的根本改变、印刷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大幅减少,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

而“纳米材料绿色打印印刷线路板技术”可提供非常价廉、灵活、一次性电子电路,不仅能提升传统印制电路板行业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可应用于手表、智能卡、有机电子标签等印刷电子产品领域,市场容量极为可观。

科教产业园最耀眼的明星

怀柔区长池维生在基地开工奠基仪式上表示:“科研与转化基地作为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重点建设的单元,将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一批‘有亮点、有显示度、有市场前景,能体现首都科技风采’的高端项目落地并形成产业,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升级。而纳米材料绿色打印技术产业化项目无疑是这些科研转化项目中最耀眼的明星,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我国绿色印刷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原创地、集成地和相关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地。”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8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职业所应具备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学生的执业之本,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的筹码。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围绕职业能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体系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成为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由之路。江西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技术专业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印刷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构建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整体,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上要坚持立足于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专业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按照适应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构建以职业岗位的应用性、整体和综合性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印刷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我院印刷技术专业为国家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院级重点专业、全国新闻出版系统行业院校骨干示范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良好契机,以“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印刷行业对印刷专业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印刷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印刷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需具备的印刷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如下表所示。

表1-1 印刷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

1.印版制作基本能力

2.胶印机操作能力

3.印刷品质检测与分析能力

4.印后加工成型设备操作能力

5.印刷业务洽谈能力、工艺设计与编制能力

6.印刷机维护、检修与管理能力

7.数码打样、数字印刷机操作能力 1.沟通协调与团队协作能力

2.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3.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

4.敬业爱岗与吃苦耐劳精神

5.健康的心理与坚毅的品格 1.工作计划编制、决策与执行能力

2.新工艺、新技术学习能力

3.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4.信息搜寻、获取能力

5.自我保护与安全隐患处置能力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印刷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省内外的实力规模印刷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

按照学生认知和能力形成规律,科学设计三年培养计划,落实产学一体化教学车间式印刷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教学车间,由第一、二、三学期的“学中做”过渡到第四、五学期的“做中学”,最后提升到第六学期的“学做融合”(实行完全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中,以“做”为主线,从印刷基本任务入手――围绕较简单的典型印刷项目进行训练――分工协作完成综合项目――企业实际项目顶岗实践。通过四年连续强调“做”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包括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三大能力要素。如下图:

表1-1 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岗位基本技能 是指学生从事印刷技术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印刷材料性能检测、纸张适性调整、颜色混合、印版色别鉴别等单项操作技能,一般以课程实训或实验的方式完成。如在“印刷材料”“印刷色彩”等课程中开设了相应的基础技术实训项目,主要在校内建有的基础实训室完成,通过课程单元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工艺流程中的基本技能。

(2)岗位核心技能

印刷技术岗位核心技能是按照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及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来设计。通过设计模块化的专项技能实训项目,从简到难,从相对孤立到相互融通,如理纸、调墨实训、印刷机调节实训、印刷机维护保养,单、双色印刷实训、四色印刷实训等,到培养学生在一个或几个岗位上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学生能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3)岗位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为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升专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设计的。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系统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未来从职业者成为行业专家打下基础。

2. 实践教学运行体系

印刷技术专业以“学训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构建以能力递进为主线、以工学交替为手段的“三阶段五循环”的专业实践教学运行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全面提升。内涵如下:

“三阶段”:即以岗位能力为标准划分教学实施阶段。岗位能力依据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分为岗位基本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和岗位综合能力三个能力递进阶段,由此教学实施将三学年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五循环”:即实施五轮校企交替循环。

第1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1个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学校内学习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到印刷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实现专业认知的“工学交替”。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点”实习。

第2―4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核心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2―4个学期。此阶段依据本专业的核心岗位,分别进行3个循环的“工学交替”,即前14周在校内一体化教室和实训中心采用“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后两周安排学生去印刷技术相关岗位进行企业现场协岗实习。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线”实习。

第5个循环――培养学生岗位综合技能,教学时间设在第5―6个学期。第5学期前8周在校内印刷实训中心对学生进行以印刷项目为导向的印刷生产能力培养。8周之后到印刷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专业综合技能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此阶段完成岗位任务的“面”实习。

二、印刷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保障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主要由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教学管理等要素组成。由于学训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格局,突破了常规教学的时空限制,必须探索一套新型的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一是要真正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教学;同时,要围绕完成职业能力目标和要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共建,建立能够完成多种实训项目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此外,要加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我们的做法有:一是与企业签订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二是与企业共同建立协岗实习与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设计规范的作业文件,确定协岗实习与顶岗实习的考核点(如:学生的出勤率、工作效率、业务操作的水平和熟练程度等),明确考核办法和责任人,做到在管理上有措施,制度上有保证。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体系,引入行业标准,强化职业资格考核。四是加大力度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主要是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指导生产教学的“生产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

【参考文献】

[1]张子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科协论坛,2013(6).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9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所占据的比率越来越大,cnki、万方、acm以及ieee等电子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馆藏文献的质量和数量。在这一趋势下,很多人认为电子资料会迅速代替印刷资源。客观地讲,电子资源虽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目前还存在时效性差的缺陷,读者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另外有些未经专家学者严格审稿,质量难以保证,容易误导读者,违背了出版文献严肃性的基本原则。 中国论文联盟

同电子资源不同,传统的印刷资源已经有300年的历

中国论文联盟 史,在编辑流程、技术手段上均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方案。并且印刷资源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特色明显,电子资源数据库往往是全国性甚至是世界性的,不会针对某个图书馆和高校的需求进行资源的聚集;二是使用方便,印刷资源阅读、标记和携带比较方便,而电子资源需要专门设备才能阅读;三是连续性好,印刷期刊经过多年的积累,具有较好的连续性,有些甚至能够追溯到50年前;四是数据全面,某些电子资源由于版权问题很难提供全文阅览,而印刷资料由于其阅读范围的有限性,往往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全文阅览服务。

印刷资源作为电子资源的补充和服务,将长期在馆藏系统中存在并对外提供服务,随着图书馆间文献共享机制的不断推进,印刷资源作为图书馆的特色性资源在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知识产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息的共享,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当前印刷资料服务模式下存在的知识产权隐患,在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说明了其有效性。

一、当前图书馆印刷资源的服务模式及其知识产权隐患

1、服务模式介绍

印刷资源在图书馆的实体资料收藏中占据主要地位,目前图书馆印刷资源的服务模式主要有阅览、外借、复印和传递四种。

⑴阅览服务:主要针对一些价值较高、短时间内不适合外借的专业书籍和文献资料,目前图书馆一般采用开设阅览室的方式提供服务,读者在限定场地内进行检索;

⑵外借服务:主要是针对期刊和相关纸质学位论文,读者选择自己需要的印刷资料后办理外借手续,带回家进行阅读,在一定期限内完整地归还所解约的资料。一般来说,提供阅览服务的印刷资料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转为提供外借服务;

⑶复印服务:主要针对期刊中一些有价值的部分,在读者申请并经过图书馆批准后在制定的地方进行复印;

⑷文献传递,这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指图书馆之间根据协作框架,互相传递印刷资料满足读者的扩展性阅读需求,传递的方式往往采用邮寄。

2、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以上四种方式构成了当前图书馆印刷资料应用服务模式,这些方式中可能存在一些知识产权问题,具体来说包括读者对外借印刷资料进行过量复印、整本复印甚至商业复印。

⑴过量复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版权作品复印的总量大,二是单件作品的多副本复印;

⑵整本复印。随着复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促使复印成本降低,文献复印价格比以前更加便宜,如今复印一本书的开支只是原书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因此有许多读者将文献整本复印;

⑶商业复印。指某些图书馆在某些规定的保护下,在馆内提供高价格的复印服务,从中牟取经济利益;

⑷非法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扫描仪等设备已经越来越普及,很多读者将借阅的书籍等印刷资料数字化,并在网络上非法传播。

过量复印行为明显构成了对作者版权,尤其是复制权的严重侵犯,整本复印、商业复印和非法数字化等行为也侵犯了作者的版权,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给作者带来侵权,同时也为图书馆造成版权纠纷,最终导致经济损失。

二、印刷资源服务知识产权风险规避对策研究

印刷资料在对外服务提供的过程中由于在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所以不可避免会产生多个方面的知识产权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规避,具体来说有:

1、制度建设,完善印刷资料的复印行为,在外借复印前必须进行复印范围的限定,并且到馆内制定位置进行复印,整个过程读者不能经手,并且在复印件上还要加入版权保护提醒;

2、技术建设,在采购图书时有限采购具有防盗版功能的印刷资料,在发生盗版等方面风险时能够进行技术鉴定,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的发生;

3、版权保护意识建设,图书馆应制订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在学校中积极倡导开设《知识产权法》公共课程和与版权有关的讲座,为馆员和读者提供版权知识培训,同时分发与版权有关的宣传册,以提高馆员和读者的版权意识,使图书馆员在复印服务中能够正确引导读者,让读者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版权作品,而读者也能在复印行为中自觉遵守版权法规定。

4、版权补偿,对于商业性的复制行为,通行的做法是先与负责文字作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签订复制许可协议,而后开展复制活动,收取复制费用,再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缴纳规定的版权使用费。

三、结论及展望

本文深入分析了在数字资源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印刷资料存在和服务的必要性,结合印刷资料的具体对外服务模式分析了其产生知识产权问题的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法律、制度和技术等多个方面研究了知识产权风险规避的对策。在将来的研究中将结合管理制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印刷资料的知识产权不被侵犯。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浅论数字图书馆的功能[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28)

[2]丁平平.开放体系下图书馆印刷型馆藏资源建设[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8)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10

不用感光冲洗,也不产生废水废液,报纸、书籍的版样就可以打印出来;电脑、手机的线路板,不用刻蚀,同样也可以轻松打印出来……这些看似神奇的技术,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已经成为现实。

在位于北京怀柔的中科院化学所产业化基地,我们现场感受了纳米绿色印刷技术的神奇魅力。只见生产车间里摆放着几台看似不起眼的制版机,工作人员们正将一张铝板放进其中的一台机器内,不到3分钟,一张印版就从机器尾端出来了。没有刺鼻的化学药水味,没有排污的管道,甚至没有大的噪音,整个报纸、杂志的制版过程就在不到10平方米的空间里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分辨率高、节能环保、成本低,纳米绿色印刷技术正以其显著的优势对传统印刷产业和印刷电路板行业进行着革命性改变,也将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改变。

(2014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纳米绿色印刷年均减排数百万吨废液

根据官方统计,2013年我国印刷行业总产值达10398.5亿元,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感光废液、有害溶剂和版基电解废液。

新的纳米绿色印刷技术从制版、油墨、版基三个印刷产生污染的主要环节入手,全面采用纳米绿色印刷技术和环保材料,从根本上消除了印刷过程的污染,并且大大简化了印刷工艺。

据测算,纳米绿色印刷制造技术全面推广以后,全国每年可减排上万吨有机溶剂、数百万吨废液和废水,节约数百吨银和数万吨铜等金属。由于新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摆脱了长期以来受国际垄断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控制、制约的被动局面。宋延林表示,再有5年,有望形成绿色印刷制造产业链,使传统的印刷业拓展延伸到电子、印染、建材制造等领域。

(2014年7月27日《北京日报》)

【专家评论】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在当今世界,似乎已经不再那么的光鲜耀眼。目前我国印刷业,主要是模仿国外的技术路线和设备材料,然后通过走访和替代,将其国产化。这样的道路令我们陷入了类似旋转木马的怪圈当中――不停追逐,却始终保持距离。我国印刷工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巨大市场,因此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印刷技术需求迫切。因此,倘若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产业化成功,对于我国印刷业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

――白春礼(纳米科技专家)

【前景展望】

目前已有联想投资等4家企业与中科院化学所签署了《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意向书,这标志着这一绿色、低成本印刷制版技术规模产业化蓄势待发。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印刷市场,印刷行业产值2008年超过4750亿人民币,且近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达15%,纳米材料绿色制版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自主创新技术的成功研发,有望带来我国印刷制版方式的根本改变、印刷成本的大幅降低和环境污染的大幅减少,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阅读训练】

1.纳米印刷制版术的“轻松打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媒体报道”部分简要说明。

印刷技术基本知识例11

关键词:丝网印刷;导向标识系统;创新;技术应用

导向标识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铭牌行业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称谓。导向标识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城市公共设施,其最根本的使用功能就是指示方向和信息提示,如路标、地图、方向指示牌、规定性指示物等,确保指示信息正确无误地传达给路人是导向标识最主要的作用;此外,导向标识应当和城市中其他公共标识一样,具有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能够融合到城市的公共环境中去,使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1]

导向标识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范畴,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越发重要,被认为“成为城市环境设计中新的、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也被称作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的体现。而丝网印刷技术作为一种万能印刷方式,在导向标识设计制作中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处于重要和关键地位,可以完美实现和增强指示功能及艺术效果。下面就对丝网印刷技术在导向标识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探析。

1 导向标识系统概述

导向标识系统在英文中被称为“wayfinding signage system”,其基本功能是辅助人们在空间一系列的移动行为,所以导向标识的存在方式应该是系统的、持续的,并利用各种元素和方法传达空间信息。[2]之所以把这样的标识称之为系统,正说明它的功能与作用,已不是某一个孤立的牌子所能完成和替代的,而是以某一特定的范围,按照一定的关系所组成的整体,而设定的一整套的标识内容,如政府机关导向标识系统、银行导向标识系统、医院导向标识系统、房地产导向标识系统、轨道交通导向标识系统、学校导向标识系统、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系统等。

以大学校园为例,导向标识系统在大学校园应用的意义包括有:彰显校园文化,诠释大学校园的人文氛围;传达校园空间信息,促进实态沟通;校园形象的强势体现与塑造;校园文化的视觉化体现;城市空间的缩影等。校园标识其实不单单是一件辨别方向、寻找道路、识别公共设施的指示牌,而是体现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窗口。设计出适合校园环境的导向标识系统,不仅能完成导向标识使用功能,同时可以树立起良好的校园形象,提高大学校园的识别力,进而增强大学校园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这是新时代大学校园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3]

导向标识注重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根据日本GK设计公司的研究整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城市导向标识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七种乱的类别:信息疏密度有偏失;信息相互抵触;信息品质低;破坏景观;信息表现方式不一致;空间设施混乱;对残障人士的考虑不周等。这些都应当引起城市管理者、标识设计人员足够的重视。[4]尤其是最后一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极为重要。目前大部分导向标识都是针对健康的使用者,基本是以视觉信息为主,但并不是只有健康人群才使用标识,为了所有人公平地享有社会设施,标识设计必须考虑不同身体残障的人士,提高公共空间的可介入性。[4]

2 丝网印刷技术在导向标识系统中的应用优势

导向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由图形、符号、文字及品牌徽标等组成的,标识的图文是标识的主体,其制作通常是选择丝网印刷的方式。丝网印刷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可有效完善和弥补导向标识现状导致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丝网印刷属于直接印刷,所以墨层厚实,立体感强,色彩鲜艳醒目,符合导向标识空间信息表达的基本要求,这是其他印刷方法不能相比的。用发泡油墨印制盲文点字,发泡后墨层厚度可达1300微米,极大地方便了视力障碍者的出行,实现了零距离对接服务。

其次,丝网印刷的印刷方式灵活、制版方便、成本低、技术易于掌握,具有很好的可操控性,能有效解决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导向标识及时更新问题,避免出现信息空白期。除此之外,丝网印刷油墨调配方法简便,可把各种功能性成份直接加入油墨中调配,如香精、闪光粉等,这是丝网印刷的又一大特点。

第三,丝网印刷产品有着耐光性强的极大优势。实践表明,丝印油墨的户外耐候性级别可以达到7年,不会轻易出现褪色、掉色等,经久耐用,适合于在室外作导向标识、标牌之用。丝网印刷的导向标识可以在数年之后依然保持它先前的图案和色彩,具有持久性、连续性、稳定性,符合准确无误传达指示作用的要求,且满足各种成型工艺。这是其他任何印刷方式无法做到的。

第四,印刷适应性强,承印物材料广泛,除了水和空气之外均可印刷。导向标识所用材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亚克力、PVC、不锈钢、铝型材、木材、反光膜、夜光材料等。如此众多的材料均具备良好的丝网印刷适印性。

此外,丝网印刷可以在平面、曲面、球面及凹凸面的承印物上进行印刷,且不受承印物的质地限制。因此可以说丝网印刷技术在导向标识产品的设计制作中大有作为、前景光明。

第五,丝网印刷具有漏印的特点,所以它可以使用各种油墨及涂料,以满足导向标识各类材料的不同要求;也可以使用丰富的特种效果油墨,如夜光、UV、磨砂、水晶等。材料与油墨的多种结合效果应用于标识设计制作中,在发挥导向功能的同时,完全融合在大城市规划或者小范围区划的大环境中,视觉艺术效果强。

第六,丝网印刷可以进行大面积印刷,尤其是万能平板印刷机的出现,更使当今丝网印刷导向产品的最大幅面有了更大的提升,视觉冲击效果更甚。

以上均是丝网印刷技术的优势所在,相关人员在进行导向标识设计制作时要扬长避短,突出丝网印刷的优势,以达到更为理想的印刷效果,藉此更好地发挥导向标识空间信息作用,帮助人们操作、使用空间。

3 丝网印刷技术在导向标识系统中的应用工艺研究

导向标识的丝印要求技术专业,印刷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使用质量。导向标识系统中的丝网印刷技术应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菲林片密度要达到3.5~4.5,字线边缘整齐,且为正片。

(2)选用高目数、细丝径的丝网,一般常用300T、350T、420S的聚酯丝网。

(3)选用分辨率高的重氮感光胶或毛细感光膜片。

(4)要曝光足、显影透。

(5)小字细线要采取22.5°或45°角绷网,可减少或解决边缘锯齿问题。

(6)四色印刷时,要注意菲林的加网角度与丝网丝径角度、加网线数与丝网目数的匹配问题,避免出现龟纹。一般的,丝网版目数与加网线数的比值为3.5:1,而丝印菲林的加网角度一般建议在胶印加网角度的基础上旋转或者偏离7.5°。

(7)注意选用环保油墨,如UV油墨和水性油墨,这是发展方向,无污染,绿色环保。

(8)导向标识大多是专色印刷,印前设计叠印时务必设置陷印量,一般在0.5mm以内,具体数值要与不同印刷公司确认,因为他们的工艺技术水平、设备精度、车间环境控制等都不同。

(9)丝网印刷网距的设置对印刷图案质量影响很大,网距过小,网版不能立即回弹,则印刷出来的图形边缘模糊、表面不平;网距过大,刮刀不能使丝网与承印物贴紧,印刷图形不饱满且丝网拉伸引起印刷图形变形量增加,导致图形尺寸和相对位置精度降低。

(10)印刷车间的环境。印刷车间的环境主要控制清洁度、温度、湿度三个方面。印刷车间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并且要做到清洁无尘。温度高导致油墨中的溶剂快速挥发,油墨的黏度变高,极易堵住网孔;温度过低,油墨的流动性变差,黏度相应提高,在印刷过程中也会造成糊版现象。

此外,要充分发挥丝网印刷技术优势,不断进行应用创新研究。

(1)功能性创新。如医院的导向标识,在丝印油墨中加入杀菌消毒成分、香味油墨成分等,既起到杀菌消毒功能,又改善了医院空气中弥漫的气味,从而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2)美观性创新。国外一家儿童医院,设计师在设计导向系统时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因素以及感知能力,别出心裁地把每个科室的门牌设计成不同的可爱动物,由于儿童对于图形的敏感度远远要高于数字、文字,所以更容易让儿童接受;再如日本公立刈田综合病院的标识导向系统,在医院内给每个门口的指示牌套上了一个白色棉质外套,让原本有着僵硬棱角的指示牌开始变得有生气、有人情味,消费者对这家医院的好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提升,白色系在标识导视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识别作用。

(3)标识空间创新。丝网印刷可以在地面、墙面及各种空间物体上进行印刷图案制作,符合导向标识空间信息无处不在的功能性特点。

(4)安全性创新。由于安全问题涉及人的健康和生命权,所以可以在例如医院、轨道交通导向系统中加入夜光长效余辉油墨,以便在发生火灾及其他不可预知灾难时,导向系统可以更加合理、及时、有效的指引方向,起到安全疏散人群的作用。

4 结 语

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现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丝网印刷技术的数字化快速发展,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制作也日趋完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效果更强。传统的制版方式被数码印刷及转印技术替代,减少了以往化学感光材料等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作为国内唯一开设现代网印艺术专业的高校,将继续深入实施实践教学的“精、细、美、特”教学理念,研究与探索现代丝网印刷技术在导向标识系统中的应用,为稳定和提升行业产品质量、稳固丝网印刷在其中的应用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我院本专业学生开辟一条广阔的就业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曦.城市公共导向标识设计初探[J].上海艺术家,2009(2):78.

[2] 向帆.导向标识系统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