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标准化档案管理

标准化档案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5 10:27:29

标准化档案管理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1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以档案工作领域中的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为对象而制订或修订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它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

为了使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测绘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初始档案、预售档案、转移档案等,要实行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就要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首先要加强档案硬件的建设,档案存放的库房要设有专柜,做到查找方便、快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的寿命。其次,应指定专人管理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室业务,以便对各科业务作出统一的立卷要求。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接乱发,防止档案流失。

二、实施立卷归档原则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2

关键词:

企业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

0引言

企业在处理日常工作管理事务中需要将档案资料合理归档和保管,这也是一项重要的文书处理工作。实现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是促进企业信息管理水平提高和企业基本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积极创新方法,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技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1]。

1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结合经验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进行档案资料管理升级,综合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如果企业对文书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就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料保管不到位、档案分类混乱等现象的出现,影响档案的有效利用。企业档案管理是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如果档案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就会导致对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知识缺乏等情况。同时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安排不够,难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不同,因而档案管理的内容性质也不同,这就导致单一化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所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缺少专门的管理理论研究难以达到系统化要求。企业档案管理统一标准体系建立是否完善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是否到位。在企业传统的档案资料管理中,缺少专业的管理手段,人工操作是主要的工作模式,使工作效率低,速度慢,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2]。

2实现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方法

2.1转变观念,不断学习

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人员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性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另外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观念需要及时转变,认识到文书处理工作是企业档案信息保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关键部分,对于档案管理要结合实际、更新观念、创新方法,追求档案管理技术水平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另外在企业档案管理过程中,不能一味的收纳所有资料,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筛选,根据企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保存具有利用和参考价值的档案,在改进信息检索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质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需要与时俱进,在现代技术水平的进步中,及时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加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促进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的提高。

2.2一体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需要采用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实现企业文档管理的前端控制管理、集成管理和全程管理。前端控制管理主要就是要对搜集和整理后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性质进行区分处理,例如对于不适应企业发展规划、参考作用不明显的资料可以不必录入系统进行保管,可直接销毁;对于具有重要的文书保管意义,像企业发展年鉴、投资规划和企业资产清算以及账务处理等资料则需要重点保管,实行长期或永久性保存。企业生产、管理内容复杂,对于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都要区别分类管理、保存,提高管理质量。集成管理是指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规范的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严谨性,减少疏漏,同时需要将档案管理形式和观念进行延伸,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全程管理原则是企业档案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企业档案管理不能视作单一性的资料管理工作,需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合作与交流,提高信息的共享率[3]。

2.3完善制度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在实践工作中,要将档案管理的原则性内容进行制度化规定,对于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资料需要进行人员区分管理和专项管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文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归档保存,对于资料的收集归档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例如在企业的文书管理中,需要根据文件内容和问题进行分类。主要档案类型分为请示、通知、批复、信函、决定、会议记录等。可以对资料的保管期限进行划分,可分为永久、长期、短期等,保管期限到了再分析决定是长期保管还是永久销毁,便于今后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资料进行查找利用。对于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材料,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形式归档,将企业档案管理进行制度化规范,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4]。

2.4加强基础设施

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设施主要是指企业需要及时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硬件设施方面,企业需要对档案信息管理、检索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提高管理专业化、技术化。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积极鼓励各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信息和互换和共享,为档案管理提供更具效率性的参考意见。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起工作行为规范体系,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促进企业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建立旨在通过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完善,创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5]。

3结语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企业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需要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善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网络信息使用水平,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档案资料保管是一项专业、严谨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作者:聂云 单位: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杜娟.高校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案研究[J].城建档案,2016(05):79-80.

[2]赵颖.如何推行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J].兰台世界,2016(S1):106-107.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3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公文制发的质量,影响和决定着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进程。因此,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打好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基础,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质量,为档案管理工作实行规范化、标准化做好前期工作。首先,公文在用纸规格上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是否准确,落款与公文是否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最大问题。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案卷完整化和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将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的原则,不仅是在我国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乃至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在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不归档文件销毁办法》的基础上,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要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和信息冗余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和效果。三是,在坚持贯彻“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4

档案涵盖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公民活动中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所有信息资料。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时代脉搏,进一步开拓创新,勇于实践,为全社会服务。为了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必须建立健全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严格遵照档案卷宗的立卷归档原则,严格公文的制发,提高纸质档案立卷的质量,做好文书以及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

档案工作复杂而精细,所以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国家土地服务部门,在管理一些日常文书性档案的同时,还有大部分档案是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这类档案管理原来以科室负责为主,但实践表明,此种管理模式不利于工作开展,于是各科室档案也应由中心统一管理,这样既符合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又能满足土地服务工作的需要。

常识高所我们,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日常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要实行规范的管理,就必须建立切合实际的档案管理制度。在硬件建设方面,存放档案必须有专门库房,并设有专柜便于查找,做到科学管理,排列整齐,并健全检索工具。库房要经常通风,做到整洁卫生,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以确保安全和延长档案寿命。其次,建立档案工作网络,由领导负责包括业务档案在内的档案工作的领导、规划,提出业务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制定业务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进行督促指导。应该指定专人管理文书档案和业务档案,档案室人员应深入各科室,了解各科主要业务活动,以便对各科的业务档案提出统一的立卷要求,促使业务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能够及时立卷和定期向档案室归档。归档的文件材料,要保持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分类整理,立卷、案卷标题简明确切,便于保管和利用。最后要严格有关的档案借阅手续,杜绝档案乱借乱发,防止分散流失。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公文转化而来的。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基础。提高公文质量,首先对公文用纸的质量及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还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以及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其次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这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

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好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口,以实现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文件也属于档案的一部分。由于电子文件通常以脱机方式保存,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电子文件还是用磁盘或者其它介质保存,所以在选择产品时一定要把住它的质量关,以确保安全。 在保存方面,要求将磁盘存放在无强磁场干扰、无震动、无尘、无腐蚀气体和温湿度适中的环境里。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5

所谓文档一体化就是将目前档案工作现实中各机关相对分散独立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而文件中心是介于文件产生形成机关和档案馆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文件保管机构国内学者一致认为它们的理论依据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文件从其产生形成到最终销毁或作为档案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由于各阶段有其不同的价值、作用和特点各阶段文件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保管地点和存放方式。国内外学者对周期理论阶段划分不一各执一词。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比较合理的是国内学者陈兆??的四阶段划分法将文件的生命运动过程划分为制作阶段、现实使用阶段、暂时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强调文件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连续的生命运动过程。而我国档案工作通过归档口的设置将文件的第一、二阶段作为文件将第三、四阶段作为档案并采取非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管理使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相对独立因此造成文档分离的不正常现象。要解决这一实际工作的难题必须实现文档一体化将文件和档案即将原来分离的二、三阶段揉合起来这种揉合是符合文件运动的特点的这两个阶段的文件都处于现行和半现行阶段都具有不稳定性、中间性和过渡性的特点都主要是为产生文件的机关、为发挥其原始价值服务的。从本质上四个阶段都是文件只是其价值、特点、存放地址不同因此文档一体化在现实中主要是对二、三阶段文件的一体化管理。

依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运动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保管场所其中暂时保存阶段文件尤为特殊这一阶段的文件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有的可能没有价值可以销毁有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然后再销毁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将来还需要进馆保存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性的中间机构来专门对其进行整理、保管和利用。于是文件中心这一机构便应运而生了。国内外学者对文件中心的实践范围各说不一但其管理的对象、内容是一致的。

文档一体化和建立文件中心具有理论依据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践中是否切实可行是否确有必要呢?回答是肯定的。

文档分离带来大量的弊端造成大量失控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账外文件档案部门由此馆藏质量降低进而导致不能很好的发挥参考服务作用导致档案部门信息服务功能降低也导致了档案部门地位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提上了议事日程。文件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克服了以往工作环节、工作程序的重复雷同将文件和档案作为统一的系统工程加强文件管理的超前控制保证了档案的质量从而充分发挥了档案的作用。档案工作者提前介入文件的生命周期从信息源头做起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一致欢迎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为解决文档分离使电子时代档案工作从根本上动摇而提出的也是解决现实文档分离的根本办法。

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在国外许多国家广泛流行的文件中心是否适合我国国情、能否在我国建立和推广至今在学术界仍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我国档案工作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各类档案室、档案馆和档案事业管理机构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组织体系文件也经历着从现行文件阶段到机关档案室阶段再到档案馆档案阶段的生命运动过程也存在着类似文件中心的管理中间性过渡性半现行文件的机关档案室。然而笔者认为这并不排斥文件中心在我国建立推广只要注意文件中心的适用范围后文将详述它可以成为我国档案管理机构的有益补充。从目前试点的模式来看文件中心在我国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文件中心能改变中小机关档案工作薄弱的现状。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在搞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好文书处理工作则是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日益丰富的工作实践表明,虽然文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各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由于文书是档案的来源,档案是文书的归宿,所以,两者又是文档工作流程中紧密相关的工作环节。因此,我们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与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同行的工作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把住文书处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入口关,做好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

一、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性前提

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质量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幅面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为横写横排,左侧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主送单位和抄送单位准不准,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公文字迹要牢固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缮印公文,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笔种、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使用文种要合理,拟制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关键环节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6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183-01

档案工作的管理对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促进档案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档案工作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应用等多个环节,做好档案工作的管理必然要求档案工作的规范进行。因此,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通过建立相关的制度以及提高档案自身质量,组建高效的档案人员队伍等方式推动标准化管理。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是促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档案是国家以及个人的重要资料,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行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能够更加重视档案的保管,在标准管理下有效减少对档案的损毁,保持档案的完整,使档案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1]。另外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对实现现代化的档案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推动档案工作的更好发展。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涉及到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和保管利用等方面,能够从档案资料的源头提高档案资料的质量,通过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提高整个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高档案工作整体的协调性,实现高质量的档案工作。

二、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

档案工作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档案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具体的工作情况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促进档案工作管理标准化的重要举措。要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总结,对档案工作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错误问题。将管理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一个具体的环节。通过管理制度严格有效的实施,促进档案工作的规范化进行,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另外,档案工作在注重软件质量的同时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完善档案工作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促进档案工作的高效开展。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督指导。在总体的工作要求下,利用各项具体的制度规范档案工作。

(二)提高公文制发的质量

档案资料是由公文形成的,因此公文制发的质量与档案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档案工作的管理有着重要影响。要运用质量较好的纸张制发公文,保证纸张的尺寸规格符合标准,运用统一规范的纸张制发公文[2]。在公文的排版中统一要求横写横排,并全部实行左侧装订,从而提高公文材料的质量。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对公文中的标题、审批权限、单位以及落款日期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公文的准确性。对公文的书写要使用不褪色的笔种,按照规定的格式以及字体要求行文,严禁滥用简称。注重公文制法发的质量是对档案质量的重要保障,为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立卷归档的质量以及案卷质量

在立卷归档工作中要遵守“以我为主”的重要原则,严格控制档案归档的入口。本单位形成的文件是归档文件的最主要资料,因此在档案归档中要以自己单位所形成的资料为主,促进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认真区分文件与资料,对于存在较多相似内容的文件资料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减少资料的重复堆砌,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提高档案质量[3]。要保证文件资料具有时效性,且将现行现行文件阶段的任务都已完成,提高档案管理的有序性。

在立卷归档中要把握档案的完整性,将档案按照其主次顺序进行整理,减少闲杂资料的乱入,从而保证档案的规范性。按照规范要求整理档案能够及时发现档案中存在的遗漏问题,以便及时的解决。在立卷过程中,充分利用文件之间的联系进行文件的分类,将同类文件和有联系的文件归在一起,提高档案的完整性,使档案可以很清楚的反应问题,最大限度的实现档案的使用价值。完整有序的档案能够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提供工作基础。

案卷质量与立卷归档的方法具有紧密的联系,运用合理的立卷归档方法在提高案卷完整性的同时提高案卷的使用价值。在档案工作中要注重案卷的分类和检索,对案卷的装订进行严格把关,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案卷。

(四)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实行标准化的队伍建设

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构建标准化的档案工作队伍是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要使档案人员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档案人员的政治鉴别力以及政治敏锐度,有效进行档案工作。加强对档案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知识培训,使其良好的辨别并解决档案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形成“依法治档”、“依法用档”的工作意识,提高档案的安全性[4]。提高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养成积极的工作态度。在档案工作中,有的档案需要严格保密,可因此要提高档案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档案工作具有一定的乏味性,因此要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提高档案人员的奉献意识,促进工作的有效进行。档案人员的高素质,是促进档案工作高效进行的人才保障,也是推动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

(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前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需要需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化技术以及先进的设备,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档案管理系统,形成动态管理系统,对档案工作进行全面管理。另外利用信息技术在档案的归档过程中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纸质档与电子档双份保存的方式。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立卷和编号,通过信息检索及时找到需要的档案,使档案工作的效率达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档案材料得到更好的存储以及查阅,促进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结束语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是档案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方法。促进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需要从档案资料的源头处公文质量抓起,做好公文制发以及立卷归档等工作,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素质,构建高效的工作队伍。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实现档案工作管理的标准化。本文阐述了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可以推动档案工作朝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促进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杜晓侠.浅析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J].黑河学刊,2009,(4):127-137.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7

人事档案是人员信息准确、详实的根本保证,是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领导人员的重要依据,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根基,人事档案管理直接影响到组织人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差异化管理和不尽完善的地方,需要对档案管理进行标准化规范,为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基础保障。

一、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材料形成、收集、整理存在差异

尽管我国各级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制定了档案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但是档案材料的形成要求还缺少规范,特别是学生时期档案材料,各大院校没有统一的表格和材料清单,使得学生时期档案材料详略不一,学籍卡片、成绩单等材料没有生成时间等问题也较多,给档案的整理和排序带来一定难度;档案材料的收集和鉴别存在差异性,造成档案材料存在内容不完整、排序不规范,或是相同内容档案材料重复入档、无保存价值材料入档等问题;同时,虽然档案管理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档案材料的技术加工和装订要求,但是档案材料的装订设备规格不一,人事档案随人员流动,档案材料多孔、不齐等问题仍大量存在。

2.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和培训缺少统一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1],然而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文件规定在实际管理中贯彻落实不足的现状大量存在,档案材料收集、鉴别、整理等实际操作的学习资料相对匮乏;档案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统一管理,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上岗培训和学习学时等要求,对新出台的政策规定掌握不及时,往往造成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不深入、不全面;同时,随着从严管理人事档案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和完善,相关部门和档案管理人员的党性教育、纪律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3.人事档案信息利用水平不高

包含人事档案信息的相关系统开发在很多企事业单位已广泛开展,但是普遍应用程度不高且没有统一规范。目前的信息系统一般用于档案重要信息数字化维护更新和初级利用阶段,往往缺少对个人人事档案中反映职工成长成材的信息开发利用,以及为职工的培养计划方向和目标以及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晋升通道提供支持;年度的人事统计已对职工的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等情况进行统计汇总,但是缺少对相关信息的同比和环比,基于信息系统搭建人力资源开发平台还远远不够。

二、档案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1.强化人事档案标准化管理,全面做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

规范档案材料形成源头,进行档案材料生成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范需入人事档案材料模板,统一表格样式,特别是规范各大院校需入档案材料,进行学生档案材料清单管理,给学生期间人事档案材料“减负”;严把档案材料入口关,进行档案材料收集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细化归档范围,审核档案材料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特别加强对档案材料的鉴别,保证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规范技术加工方法和设备,进行档案材料整理标准化管理。进一步规定档案装订设备标准化生产,固定规范裁剪A4、B5纸张以及孔距准确的设备,保证档案整卷整齐、平坦。

2.实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标准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档案管理队伍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必要因素就是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标准化。统一领导,分步实施档案管理人员基础知识和实操标准化上岗培训,保证档案材料收集全面、准确、及时,尽量做到加工、装订一步到位,避免反复修补档案材料,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档案的美观性;定期组织开展人事档案管理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继续教育学时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通过网络视频学习等方式,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更新及时;同时,进一步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结合“两学一做”等学习结合岗位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切实增强档案工作人员事业心和责任感,确保人事档案真实全面地反映职工的情况。

3.开展人事档案信息标准化建设,为人力资源开发保驾护航

建立标准化信息系统,形成基于“个人→部门(下属单位)→本部→总部”组织结构的数据集合和分析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标准化设置,一方面,进一步提高档案电子化管理以及档案中重要信息的保存和维护,全面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单位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2],可以随时提取职工个人、部门(下属单位)、子公司、总公司全面数据分析,为职工个人培训、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长期职业规划等提供激励引导,也为单位人才招聘、领导人员选拔任用、人员岗位调整、人员年龄结构优化等提供数据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保证,使人事档案更好的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三、结语

作为人力资源的基础,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强化这项工作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人事档案逐步实现标准化管理更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化、工作人员学习标准化、信息开发标准化建设和深入开展,全面提高档案的保管、利用和开发水平,实现档案管理全过程标准化,最终达到档案管理全面服务于人力资源开发和企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8

1.无专职管理员。计量标准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由一线检校人员兼职,没有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业务不够熟练,并且技术人员日常检校工作量比较大,任务重,无法保证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此外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难以适应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2.缺乏建档意识。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重视日常的检校任务,通常认为只要按期将仪器设备检校、检测完毕,正确出具证书、报告就可以了,而不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存档,导致计量标准档案资料的缺失、不完善,更新不及时。3.档案涉及内容广泛。根据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计量标准的档案应包括证书档案、技术文件及管理制度档案、技术指标档案、设备档案、人员档案及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多方面资料,容易导致档案管理归类不明确。我院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验室形成档案资料的特点,从收集、分类、排列、编号、归档等方面加以规范,要求一线检校人员、二线管理人员养成在日常工作中分类管理各种数据资料的良好习惯,明确所属部门需要整理和归纳的内容,力求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连续性,为实验室开展检定、校准等工作提供可靠资料依据。具体保存方式见表1。

二、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1.是做好检校工作的重要保障

如何实现对计量标准档案的有效管理是确保检定、校准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计量标准档案中涉及的各项内容录入计量标准管理系统,在系统中设置预警机制,实行统筹管理,实现计量标准器具按期送检提醒、计量标准证书到期复查提醒、检校依据更新或换版提醒等。计量标准管理员根据系统提醒,进行跟踪、收集、更新各类信息,及时归档。这些归档资料真实地反映了计量标准所涉及的设备、人员、技术文件、数据资料等在管理和使用中的详细记录,检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有疑问时,通过登录系统查询相关资料,及时发现问题或调整工作方法,可有效避免错误、过失的发生,确保了实验室出具的证书或报告数据结果的准确、公正、可靠。此外有助于实验室探索出一套更为合理、适用的检校方法,为开展日常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和选择。

2.有利于提高日常工作管理效率

根据JJF1033规定,每一项计量标准文件集中均应当包含18个方面的内容(如表1所示)。在实际工作中,这18类文件的存储方式采用了纸质档案与电子存档相结合,编制清晰的文件集目录,注明各种文件保存的地点和方式。在日常工作中查阅、使用、修改等极其不方便,严重影响了检定、校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计量标准负责人、管理员利用扫描、拍照等方式将各类需要保存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上传至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系统。一是使检校人员查找资料、发现问题、上报复查申请、更新信息时更为方便、快捷、高效;二是对比较大的计量检定机构来说,所建计量标准数量多且往往不在同一时间,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将每年需要申请复查的计量标准归类到一起,同时递交申请材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所有计量标准档案资料的有效性;三是方便了用户的查询使用,如查询计量标准证书的有效性、可开展项目的规程/规范、计量标准器具及配套设备的历年证书、检定或校准人员持证情况等,加强了与客户的沟通。

三、计量标准档案信息化的具体步骤

1.建立完整的计量标准档案

如上文所述,计量标准包括18个文件,归类为三种档案:一是证书类,主要包括计量标准考核证书、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检定或校准人员资格证明。二是表格类,主要包括申请书、技术报告、更换申报表、封存(或撤销)申请表、重复性试验记录、稳定性考核记录、履历书、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三是其他质量体系文件,主要包括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计量标准操作程序、计量标准器或主要设备使用说明、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技术文件。

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计量标准档案管理系统

我院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了综合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人事信息、质量体系、计量标准、技术文件、业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计量器具、证书/报告管理、供应商及合同管理、科研管理等多个管理模块,其中质量体系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我院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管理手册及我院授权项目及实验室检测能力、检定/校准、检测依据、计量标准证书等档案资料。系统中各模块资料均为现行有效版本并全部输入计算机,计量标准管理模块与该系统中各相关模块链接,计量标准档案所涉及相关内容在该系统中均可查阅,并可依据系统使用权限进行使用、修改,保证了计量标准档案的连续性和历史资料的完整性。一线检校人员、二线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通过单位内部局域网进行资料的查询、统计等日常管理工作,使计量标准档案较全面地实现了内部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同时也使档案发挥出最大利用价值。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9

二、文明单位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

(一)创建档案管理标准化研究现状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中央文明办和各地文明办均出台相应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提供了规范性文件依据。各单位主要依据当地的此类规范性文件所附考评体系,按照本单位成文或不成文的“标准”来整理创建档案,有些档案部门由于自身是文明单位,对创建档案格外重视,档案整理科学规范。

(二)创建档案管理模式系统解决方案

1.档案运行“四心质量环”模式

一是用心策划。年初根据创建主管部门和上级有关创建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文明创建档案工作计划。对于临时增加的创建工作要求,应及时吸纳到档案工作计划中。二是专心实施。单位应创造条件让专(兼)职文明创建档案工作人员能专心从事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在档案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应用心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文明单位间可开展档案工作交流活动,以共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三是细心检查。单位创建领导机构负责人应对创建档案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工作进行部署,负责检查的部门应对照考评体系和上级有关要求,对文明创建档案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可将文明创建档案工作的检查纳入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检查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效果,重在查找问题,识别改进机会。四是精心改进。对于第三环节发现的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应逐条纠正并提出预防措施,以保持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运转。

2.档案整理标准化模式

一是纸质模式的标准化。根据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对档案装具及其索引标签、卷内材料目录,材料分类与编号规则等制定相关标准予以规范。二是电子模式的标准化。在电子模式下,各种文件、证书、照片、音像资料均应形成电子文档。按标准化原则,对应考评体系各级指标建立层次分明的文件夹及其子文件夹,文件夹名称按各级指标名称命名,并按级别嵌套,将电子文档存放到对应的文件夹或子文件夹中。每一份电子文档并规范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对诸如编号、年份代号、标题名称等予以标准化,以便电子查考检索。文档名称按“两位数序号:文档主题”命名,如“01:创建领导小组文件”,宜在正文页脚插入文档名称(居右),在浏览时可起到提示作用。采用电子模式,不仅节约纸张消耗,降低办公成本,而且减少纸质档案进而节约有限的实体空间,堪称绿色创建。

3.档案管理网络化模式

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可考虑实行电子化考核,在文明单位中推广档案管理的电子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文明创建的网络平台,向管辖范围内的文明单位开放,通过在线指导、审核文明单位按时上传日常创建档案资料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从而实现文明创建常态化。在功能设计上,可以让文明单位自身的工作人员或领导通过登录专门的账号,查阅本单位的创建档案。各地文明创建主管部门也可及时发现档案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这个平台予以推广,促进文明创建水平的整体提升。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也有利于考评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为考评工作的标准化打下扎实的基础。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10

[关键词]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化

地质工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地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与基础数据也就是档案是密不可分。地质档案数据是在地质勘查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它既是野外勘测过程的真实反映和记录、地勘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也是单位维权的凭证和依据。基础的地质数据文件具有内容的单一性、载体的多样性、形式的特殊性等特点,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地勘单位数据文件的内容、形式、载体等属性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以地质找矿项目为中心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具有全面化、精确化、系统化的成套性和现实性、专业性要求,而一个完整的地质项目要经过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等阶段,要经过主管局等上级部门的审批和验收,因此收集整理符合标准的数据文件本身就有很多工作要做,那么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更好地为地质找矿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结合着地勘单位的资料管理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收集数据

抓好基础数据文件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提高认识,从监与管两方面入手,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应给予多方面的支持和提供资源保障,用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来要求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开发利用工作,建立起“内外”有别而又相互统一的档案管理体系。“内”就是要协调内部各职能部门增强档案意识,注重收集与及时移交,防止档案材料的散失;“外”就是要抓住每一个环节的档案收集,积极与主管部门、设计、施工等单位负责人及档案人员通力协作,以保证归档案卷数据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不仅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须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明确有关人员与部门的职责,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将数据文件工作作为硬任务列入地勘项目指标条款,在单位规章制度体系中将地勘单位档案工作以法律文书的形式规定下来,鼓励和支持档案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收集档案资料,作为档案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列出所需收集的资料名目,自始至终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保质保量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另外,还要与外购、有关单位进行交换、复制索取以及标准化的网络收集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地质数据文件。

2建立制度,编制方案,完善规则

长期以来,地勘工作执行和延续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缺少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意识和对原始数据质量问题的关注意识。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以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做指导,按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始地质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问题。制度要健全,执行要坚决。按照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的有关规定与标准,对已经收集的文字、图纸、图片、声像等资料,应根据数据文件形成的规律和特点,在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分类整理,设置相应的归档类目,按原始地质立卷归档规则如:范围、规范性引用档、术语与定义、归档范围与分类、编号与编目、立卷归档要求等,还包括地质项目的设计档案、设施工档案和竣工档案等。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制定本单位的数据文件管理实施细则,细则应主要明确本单位数据文件的范围,归档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数据文件的移交与整理、保存与借阅的要求等。

数据要齐全,内容要完整。要达到此目标要求,应该重视抓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坚持地质项目建档工作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与项目施工、竣工验收同步,坚持档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编制分类方案,正确区分和把握依据档、设计档、项目管理档、施工竣工验收及档等的分类工作,齐抓共管,进一步做好基础档案归档工作。管理要及时,立卷要规范。为确保数据文件齐全、完整、系统,就要把数据文件工作与项目计划、检查、总结、验收各个环节的工作相联系,同步进行,立卷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图像清晰,同时根据内容、价值、数量和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按项目组卷,使档案数据做到文件齐全、分类准确、体系鲜明、方便管理,方便利用,保持其整体功能。并将立卷好的档案按规定移交有关档案管理部门,严格交接手续,认真核查案卷质量并确保档案的完整。

3加强培训依法制档

标准化档案管理例11

前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在社会主义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建设更多的项目,确保项目的和谐健康稳定发展,国家和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法规法律,与档案的管理工作有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这对于档案的管理过程有了相应的指导。而且面对新时展的整个环境来看,我们也必须要抓住每一次的机会和突破,能够在工程档案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实施新的标准和要求,能够对不同阶段的施工项目进行精准的记录,这才是信息的作用,对于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

1施工企业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1.1缺乏完善的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一项稳固的施工项目而言,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并没有重视起来。因此,大多数的施工企业于档案的管理制度构建并不重视,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化形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施工的过程中。但是随着现代化施工企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来讲是尤为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他不单单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实现完善现代化的工程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而且很多工作者在档案的管理层面没有落实好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要求,一旦出现差漏,往往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1.2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低

一般情况下,很多施工企业的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而且管理工作强度很大,很多企业为了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聘请社会上很多没有经验的人来承担这一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的发现所在的问题,也没有对不同阶段的工程资料进行科学化的整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在后期的工程质量检验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类问题。所以说当前的大部分施工企业对于档案资料的整理也都是借鉴其他的单位,并没有实际的落实到具体的用处上,往往体现的就是相应的工作人员档案意识很低,并没有能力承担完整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1.3档案管理效率差

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意识很薄弱,但是往往在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中没有检验这一环节,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没有用的工程资料,这些问题就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实际管理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在当前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过程中,其实还有众多的隐患问题,比如说一些工程资料的丢失和保管问题,往往得不到重视,即便是一些很重要的档案资料也没有保管好,这些档案的真实性让人质疑,直接对整个施工过程的工程质量有很不利的影响。

2构建标准化和科学化工程档案管理措施分析

2.1严格控制施工企业工程档案质量

依托国家提供的各项管理规定和政策,必须要对于当前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构建系统性和完善性的管理系统和管理体系,要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和各个环节之中,能够落实好新时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并且深层次挖掘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能够在工程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深入开发过程中,抛析出更多有价值的施工工作的管理需求,能够真正意义上利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发挥出它的服务效能和价值来,另外还要及时养成良好的施工企业档案信息的反馈习惯,能够对于施工企业各个阶段的档案需求者密切关注,与此同时,构建出完善科学化的档案信息反馈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确保施工企业对于工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和高质量的控制。

2.2强化施工企业工程档案管理意识

现阶段中国施工企业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对于档案信息的管理,还有很多的遗漏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主要是由于施工企业在档案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意识不够强,因此就必须要对于传统的管理思想进行突破,让相应的管理工作者建立更强的管理意识,即便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积极配合相应的技术人员合理并且高效地完成管理的各个任务,让它们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工程资料管理的各种规律和方法,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化的管理工作能够使他们的认知和领悟充分的渗透到管理的各个层面,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来。另外,在不同部门的协作下,档案管理必须要让每一个人都具备强烈的意识,能够更好的督促和指导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进行,通过一些标准化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来更好的把每一个管理工作者的责任落实到位,让每一个管理工作人员都能够发挥出它的管理价值来。

2.3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众所周知,对于各类工作的进行都必须要和管理工作完美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双重的效果,如果只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高度重视,对于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不理会,那么最终的工程质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针对当前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精英管理团队,能够对于档案管理的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能够把复杂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主义的分配和剖析,确保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说,对于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过程,必须要强化团队的建设,加强相应管理专业知识的指导和教育,使得施工企业的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趋向专业化,通过绩效考核和成讲等措施来不断的激发每一个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的保证在企业的工程资料管理中得到切实的效果。

2.4改进施工企业档案管理的策略

施工企业的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多管理层面的理论往往和实践有很多不同点,所以说必须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特征和具体的施工内容,来构建一套完善的档案工程信息管理制度,而且根据不同时期施工的特征来科学化的对其中的制度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每一个时期所应用到的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能够在档案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实现科学采集、科学分类和质量控制验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避免一些工程信息的遗漏。

2.5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

很多施工企业由于不能够及时快速地收集整理好工程档案信息,所以在实际的施工操作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类隐患问题。要想快速完整的收集好各类工程项目的档案信息内容,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到项目信息的利用和开发,只有确保对工程项目档案信息的合理整理和搜集,实现标准化的分类,能够保障工程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精准性,并且能够及时的给相应的管理人员提供反馈,这才是确保施工技术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和进步的重要保障。在现代化社会大数据理念的支持下,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施工企业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最重要的支撑就是依托大数据技术,来发挥出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价值。要认识到档案信息建设的变更和传递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让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指向更为清楚,以便更多重要的档案信息内容在变更和传递过程中损毁或丢失。

2.6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