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27 11:03:37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1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成为核心竞争力, 是个人、组织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知识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无形的资产, 需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知识的快速老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知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人们对知识管理开展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但在研究过程中仍有很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本文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作一个概略的区分, 并对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 知识管理的相关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像其他大部分概念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知识管理”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克莱星顿著名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尽管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但我们不妨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即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范围要宽泛许多,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层面的知识管理一般是在全社会展开,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企业。但不管是哪一种角度,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传播、提供使用等程序,完成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管理的重点也正是体现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筑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组织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 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提到知识管理就很有必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做一对比区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以文字、图象、声音、符号等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通过印刷或电子出版的形式可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而隐性知识是比较主观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 而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鼓励挖掘的重点。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隐性知识进行引导,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在这种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对知识管理的诸多研究中,有学者主张对知识管理进行阶段划分, 认为知识管理可分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 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注重“管理”知识,而很少考虑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强调对现有知识的编码化和共享,而第二代知识管理则强调新知识的生产, 认为应该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 帮助组织创造新知识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第一代知识组织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 但不强调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共享。而第二代组织则不同,它认为组织并不能静态保持竞争优势,而应该积极向外界学习,积极组建知识联盟,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不管两者有多少不同之处,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知识的有效利用,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特征

许多知识管理的计划都集中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更好地共享现有的知识, 二是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观念更新,即人们开始认同“共享信息”比“拥有信息”更有价值。这是知识管理开展的基础。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真有价值, 知识真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更有效的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次,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就是为了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有了应变能力、有了创新,才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快速的发展。知识管理还强调知识的流动, 认为知识只有在相互地交流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第三,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知识集合体,人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使其转化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人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应用到新的领域。人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拥有驾御知识的出众的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说,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人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一环。

第四,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实施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种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而这种共享知识的素质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 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企业内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学习,共享组织内外的知识。知识在相互联系的使用中价值得到提升和深化。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历来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各持不同意见,总体来说,人们都倾向于将信息资源管理归类于信息管理之下, 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子阶段。所谓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思想, 它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是集信息的技术管理、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于一身的一种集约化管理方式。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从整体上看可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如信息、技术、人、环境、机构等都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一些差别。

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性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探索, 而任何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最终都是要付诸实践,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可以说,信息资源管理同时兼顾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尤其突出强调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将“人”置于最核心的地位,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实施,使人的信息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这是信息管理一直忽略的方面。另外信息资源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也重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由此分析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就是一种“抽象信息”,或者就为一种符号研究,是通过对信息符号的研究来触及问题的本质。

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2.1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信息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实体。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信息无法解释人类潜在的行为。信息是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数据,而知识则是具体环境下的信息,知识一方面可以是信息中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信息集合中,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知识更是指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信息。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由低层到高层的过程,在较低的层次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用机器来完成,以实现信息的价值。而在较高层次,则迫切需要人的判断力的参与,以实现知识的价值。

2.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认为, 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其发展和延伸。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使数据变成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就使信息变成知识, 并使知识成为组织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管理方法手段的变化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管理性、战略性的要求更高,信息管理进入信息资源管理,然后又进入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但知识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水准,尤其是隐性知识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属性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从联系上看,他们也可以彼此转化。管理上越来越强调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管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

从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需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显性知识外在化,实现显性知识的链接,隐性知识的内在化等。当然,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知识管理相对信息资源管理而言,自身有许多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2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成为核心竞争力, 是个人、组织及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而知识是存储在人的大脑中的无形的资产, 需要有不同以往的管理思维和方法。知识的快速老化,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非连续变化的环境对组织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正因为如此,知识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人们对知识管理开展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但在研究过程中仍有很有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知识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本文主要是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作一个概略的区分, 并对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 指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1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1 知识管理的相关定义

对于知识管理,像其他大部分概念一样,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知识管理” 一词最早是由美国麻省克莱星顿著名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提出的。尽管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但我们不妨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即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知识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范围要宽泛许多,不仅包括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这个层面的知识管理一般是在全社会展开,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一个企业。但不管是哪一种角度,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通过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传播、提供使用等程序,完成知识的价值,提高知识主体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管理的重点也正是体现在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存储和共享,并为其构筑有效的途径和机制,以运用集体的智慧来促进组织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要保证知识的共享,而且是一种对人的管理, 是要保证使人大脑中的无形资产即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供分享和利用的显性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提到知识管理就很有必要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做一对比区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以文字、图象、声音、符号等形式以及这些形式的组合表达,通过印刷或电子出版的形式可供人们交流和使用的信息。而隐性知识是比较主观的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只有通过特定的方式才能表达出来, 而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关键,也是知识管理鼓励挖掘的重点。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隐性知识进行引导,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在这种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过程中,知识得到不断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在对知识管理的诸多研究中,有学者主张对知识管理进行阶段划分, 认为知识管理可分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和第二代知识管理, 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只注重“管理”知识,而很少考虑知识的生产和创新,强调对现有知识的编码化和共享,而第二代知识管理则强调新知识的生产, 认为应该强化自然产生的创新和创造力的环境, 帮助组织创造新知识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第一代知识组织主要注重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 但不强调与组织外部进行知识共享。而第二代组织则不同,它认为组织并不能静态保持竞争优势,而应该积极向外界学习,积极组建知识联盟,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当然,不管两者有多少不同之处,他们的目的是相同的,即通过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知识的有效利用,最终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2 知识管理的特征

许多知识管理的计划都集中在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更好地共享现有的知识, 二是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首先,观念更新,即人们开始认同“共享信息”比“拥有信息”更有价值。这是知识管理开展的基础。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真有价值, 知识真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产生的,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知识的更有效的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

其次,知识管理强调创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 有效管理知识资本就是为了运用集体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有了应变能力、有了创新,才能通过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快速的发展。知识管理还强调知识的流动, 认为知识只有在相互地交流中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得到发展。

第三,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人本身是一个丰富的知识集合体,人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使其转化为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人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组合集成,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应用到新的领域。人不仅自身拥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拥有驾御知识的出众的能力,即对知识进行管理。可以说,知识只能通过人的能动创造性发挥而产生,并依附于人而存在,人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一环。

第四,重视对企业文化的培养。实施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培养一种企业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而这种共享知识的素质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 知识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企业内通过开放式的交流、学习,共享组织内外的知识。知识在相互联系的使用中价值得到提升和深化。

1.3 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

历来人们对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关系各持不同意见,总体来说,人们都倾向于将信息资源管理归类于信息管理之下, 作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子阶段。所谓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新的信息管理模式和信息管理思想, 它是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在管理理念上有所突破和超越,是集信息的技术管理、信息的经济管理和信息的人文管理于一身的一种集约化管理方式。

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从整体上看可划分为两大块,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如信息、技术、人、环境、机构等都可以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一些差别。

一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性研究, 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离不开理论上的探索, 而任何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最终都是要付诸实践, 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

可以说,信息资源管理同时兼顾了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尤其突出强调了人文管理的重要性,将“人”置于最核心的地位,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来设计实施,使人的信息需求达到最大化满足,这是信息管理一直忽略的方面。另外信息资源管理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也重视了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由此分析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内容就是一种“抽象信息”,或者就为一种符号研究,是通过对信息符号的研究来触及问题的本质。

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2.1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信息与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实体。由计算机系统产生的信息无法解释人类潜在的行为。信息是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数据,而知识则是具体环境下的信息,知识一方面可以是信息中最具价值的那一部分信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知识并不是简单地存在于信息集合中,而是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知识更是指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那一部分信息。从信息到知识是一个由低层到高层的过程,在较低的层次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用机器来完成,以实现信息的价值。而在较高层次,则迫切需要人的判断力的参与,以实现知识的价值。

2.2 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一般认为, 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其发展和延伸。如果说信息资源管理使数据变成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就使信息变成知识, 并使知识成为组织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管理方法手段的变化和人们对信息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管理性、战略性的要求更高,信息管理进入信息资源管理,然后又进入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资源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尽管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但知识有着更高的价值和水准,尤其是隐性知识得到人们的重视。从属性上看,信息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很多方面都是重合的。从联系上看,他们也可以彼此转化。管理上越来越强调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知识管理将信息转化为知识, 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有助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换。

从信息资源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 需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显性知识外在化,实现显性知识的链接,隐性知识的内在化等。当然, 知识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因为知识管理相对信息资源管理而言,自身有许多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信息资源管理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重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 强调对隐性知识的挖掘,使隐性知识充分发挥其效用,为社会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知识管理同时也重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创新。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3

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促使我国企业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调整,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要求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做出变革,本文正是通过对知识环境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必然性展开阐述,提出进一步完善在新的环境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合理化建议。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必然性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环境的转型

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是一个以知识为主、竞争性更强、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在这样的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新的环境下,如果依然沿用旧的一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势必会束缚企业的手脚,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理念的特型

在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管理者是以效益与产出及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特别是劳动力、资本、资源以及设备等成本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而将技术或知识视为外部要素。事实上,知识从来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经济密切依赖于知识的获取、传输和利用,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企业管理都在管理观念上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上有一个改变,突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人力资源,而不应当是将人力视为成本。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1、从纵向来看,我国企业自身长期存在的问题,即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不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表现为:首先,对人力资源定位的不科学、不准确。其次,人才管理体制不健全。最后,人力资源的组织模式落后。

2、横向来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于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一方而表现为专业性不强。我国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没有一套专门的完整的体制和规范,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是从属性的部门,有些甚至直接忽略。另一方面人才短缺、结构单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但不是一个人力资源强国。我国人口众多,但是人才还是短缺,这与我国原有体制下的劳动力培养、劳动市场结构是否规范等一系列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合理化建议

(一)从制度角度,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严格管理制度

首先从体制上进行变革,这是新型人力资源管理的总纲。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以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这种模式得以健康发展、持续保持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必须从员工的吸收就开始严格把关,遏制我国一贯的用人唯亲风气,建设一个完全公开、公平的人力资源市场,保证企业吸收进来的每一位员工都是优秀、称职的。然后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减少企业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还要建立一套与市场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招聘制、薪酬福利管理制、培训制度等等,这些制度不仅要及时地建立,更要坚决地贯彻实施。

(二)从管理者角度,努力提升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管理者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力,只有自身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正直的品行,才会有人愿意在他的手下工作,才会得到员工的尊重与爱戴。此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还应当具备各种优秀的管理技能,高瞻远瞩,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先进的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能够很好地处理企业员工间的人际关系。管理者必须明白,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对员工不再是领导与命令,而是协作、共同参与。一来现在基层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识别能力;二来目前市场上的信息瞬息万变,只凭管理者自身很难有全面准确的把握,那部分独自处于金字塔尖的领导者有可能会走入信息的盲区。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技能被提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之上。

(三)从员工角度,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员工的培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只有优秀的管理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优秀的员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劳动市场上的主流,企业也逐渐需求复合型人才。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就要求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培训系统,从员工初入企业,到人员分配,再到职业晋升,都要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变化来进行必要的培训。只有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才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员工工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才能使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员工的爱岗精神。作为一名企业的员工,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爱岗敬业。将自己的荣誉感与企业的荣誉感紧紧联系在一起,一荣皆荣,一损俱损。这当然要求员工要有很强的职业道德素养,然后也需要企业能够给予员工比较优厚的待遇和福利,或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四)从企业本身角度,吸引优秀人才,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

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必须具有能够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能力。这一点,首先需要企业拥有比较雄厚的实力、健康的形象,以及能够为员工提供比较优厚的待遇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的硬件设施,需要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慢慢形成的。当然,还需要企业拥有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是要为企业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以企业自身的文化和理念让员工充分感受到荣誉感和满足感。这样对内使员工愿意留在企业长期发展,对外则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的加盟,从而不至于使企业出现人才断层,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4

关键词:新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创新

“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可商业周刊争1996年12月30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IT)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它是以信息革命和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新经济是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文化成果。它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它的兴起和发展、无论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还是对人类的生存和思维方式,都将带来深刻的影响。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新经济时代、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信息技术革命使经济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成为可能所以新经济也称之为知识经济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会成为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而人才是知识的载体。所以人力资源就是财富和资本,是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在科技实力.管理水平资源条件、综合素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企业仍然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要抓住新经济带来的机遇.积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充分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积极迎接新经济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新经济导致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新经济时代的企业较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在性质和功能上,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上业经济时代的企业性质和功能是:作为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组织者,作为最低价格产品和劳务的提供者、而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性质和功能是: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资本的创造者和组织者,作为研制开发者、学习者和劳务的持续提供者。新经济时代、顾客观念信息和技术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产品和服务的知识内涵就显著增长了尽管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仍然还是重要资源,但其重要性已趋于降低。知识产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金融资本和物质资本最终将蜕变为知识的一种功能:终身学习、追求知识会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企业应该重新认识知识、人力资源将被视为财富和资本。极大地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从而尽可能高效地利用和开发稀缺自然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

    2、企业竞争的内容发生了转移。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之问的竞争主要是围绕产品质量、价格、品牌和服务而展开的、企业的竟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对有形和无形资产拥有程度。而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竟争则主要是围绕人力资源.人才是企业竟争的焦点这时企业的竟争优势主要来源十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特别是创新人才;企业维持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变革能力。

    3、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模式是最气化的优化企业内部资源来提高自身的竟争力而在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水产业,尤其是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此引发了波及全球的触网风暴借助信息网络的方便快捷、产生了虚拟经营的模式,即企业根据币场的需求,根据自身的竟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提高企业竟争的经营模式。世界著名企业如英特尔公司、波音公司等都成功地实施了虚拟经营:有专家预言虚拟经营将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的重要模式虚拟经营最重要的方面是企业借助于外部的人力资源与自身的入力资源相结含以弥补自身人力资源不足。

4、企业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变化.一业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要是在本国或本地区即使有跨国经营,在规模和程度卜都是有限的.少而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无所不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地区’,地区之间的界限.随着各国经济的更加砰放L全球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企让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了跨国家和跨地区这也给人力资源提出厂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拥有战略性开放性,前瞻性的人才,里外都是石家里手,能够独当一面。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5

在知识型企业中,人、财、物甚至信息等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核心的管理问题已由效率转为创新。工业经济时代为人们创造了足够的物质生产条件,组织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张已不再重要,甚至原有的规模已经变成了负担,靠某种特定业务职能的学习和熟悉只能做一些低层次、低附加值的熟练工作了。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管理已成为成功企业一种新的特征,它们的成功之外不是对业已存在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的管理,而是对自己独特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和对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这里必须区别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不同,由于信息只有同人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实际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概念和行为对象的过程。知识管理的关键不是要员工在职能管理的体制下各司其责,最大效率的完成其分担的工作,而是要创造一种机制和氛围,使企业员工个人及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资源。一是物质资源会枯竭,知识资源则可以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知识资源的本质特征之一。“自然资源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之所以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持悲观论调,正是因为其忽视了知识资源的存在及其特征,知识经济理论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知识和能力。知识资源可以持续增长,也正是因为有了知识资源的这种不同于物质资源的本质特性,才使人类社会与经济有了可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样,一个企业只有保持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可能有企业本身的可持续成长。二是物质资源是有形的,知识资源是无形的。物质资源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土地、建筑、设备。资本基本上也是物质的,有形的东西。但知识不同,知识有时会以信息、数据等形式表现在语言中、书本上或软盘里,如事实知识(如《少年百科全书》)、原理知识(如《资本论》),但知识的本质往往是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经验,一个象征性的符号,或人脑中一个创意。如技能知识(某种决窍)和人际知识(如知道谁有知识和知识在哪)。很多研究认为这些潜在的、无形的知识往往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有形物质资源更显得重要。三是物质资源的扩张是有限的,而知识资源却可以无限扩张。无形就能无限,知识爆炸似乎给人们带来恐惧,但技术的进步却使人们获得知识更加容易交流和储存知识变得更不需要时间与空间,这也使人们对知识有了无限的需求。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人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人对财富、金钱的需求也是有限的,但人对知识有着无限的需求,这就给知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的这种性质为知识创造型而不是物质生产型企业,提供了无限成长的空间。四是物质资源只能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知识资源则可以充分共享。货币资本也是一种物质资源,比如我给你投资1万元,我就少了1万元并附加600元红利,这个过程不过是货币资本在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你有我则没有。但知识资源不同,我给你一定的知识,你依然拥有至少同量的知识,知识资源的移动过程和物质资源不同,知识的移动不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不仅仅是个交换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知识资源共享过程。并且,在共享机制和气氛适宜的情况下,还可能成为一个知识创造或知识增值过程,这是因为,在已有的存量知识与新接受的增量知识碰撞时,时常伴有创新机理的缘故。

2、知识是现代企业真正的财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含义,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由认识浅到认识深的变化过程。人们发现真正的“发”起来的是一批既有胆识、又有知识的人群。有两类人在成功企业家群体中较多,一类是有部队经验的,他们以胆识见长;另一类是有高学历的,他们以知识取胜。当代中国知识人已不仅将知识视为精神财富,而且正在学会将知识与和物质财富联系起来,知识的价值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实现,知识正在变为财富。

我国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宏大战略,从国家领导人到一般百姓家庭,对教育投资、智力投资重要性的认识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发扬,也是对“”对教育破坏的恶果和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对经济发展巨大作用清醒反思的结果。企业对知识的渴求也在与日俱增。除每年拿出巨额培训费培养自己的适用人才,还要出高价四处网罗优秀人才,因为一个人才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尤其是我国进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以来,商品不缺了,资金不缺了,一般劳动力更是不缺了,唯一缺的就是创造新产品和开拓新市场的知识和创意。在此形势下,企业更是求知若渴,有的企业甚至已开始实施“人才掠夺战略”。他们知道,人才脑子里的知识和创意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有了人才的垄断,才有技术的垄断,然后才有市场的垄断。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6

 

 

知识经济是的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的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它是以信息革命与全球化大市场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在新经济环境中,企业传统上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只有快速构建自身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才是维持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职能。 

 

一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支持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已经由从前的自然资源、劳动力为主或以资本为主转变为以知识含量高、信息量大的技术与创新为核心。传统经济中企业依赖的成本管理能力、品质管理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在新的环境下要加入新的内容,社会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战略资源重点已转向人。因此,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1 知识型员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中的智力成分正在变成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掌握知识与信息的知识型员工已成为企业的主人,他们创造、支撑和发展着企业。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知识的创造、传递、应用和增值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2 人力资源管理由战术型管理转向战略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职务分析和工作设计、人员招募及配置、薪酬设计、员工培训等事务性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战术型管理。它通常关注企业现阶段、现有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缺少长远的规划和统筹。 

3 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动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一种可以保证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特殊资源。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促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并且这种管理思想贯穿员工的录用、培训、考核、使用、调动、激励、升降等工作过程,对员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二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不再取决于物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直接设人,而是依赖于知识的不断创新、加工、传播和应用,知识替代人成了企业获取创新利润的主要源泉,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的应用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企业的创新利润的主要源泉,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的应用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1、管理思想创新——知识管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任务,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也由原来的对物质、资本的管理转变为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管理和运用。所谓的知识管理是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系统分析员工业务能力,识别对企业知识增值贡献具有潜力的员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使员工个体能力与工作相匹配。 

(2)进行技能知识培训,对员工进行能力开发,促进个人知识的积累和增值。 

(3)引导组织学习及塑造组织文化氛围,并通过员工工作态度的引导,鼓励员工通过团队协作分享知识,将个人拥有的隐性知识和转化为企业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2、管理战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战略性管理水平。传统的应急性人力资源管理总是只处理眼前急需解决的人员需求问题,但在今天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对变化的环境作出快速反应的组织,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就转变为通过人力资源战略来帮助组织变化,确定组织变化的模式。并且通过人力资源规划为企业提供未来战略实施所需要人员,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进行整合,成为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内容应包括: 

(1)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如对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变化的趋势、经济发展动态等进行监视和分析,发现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制定提供必需的信息依据。 

(2)分析组织内部各类员工的规模、变动情况、上作能力、技术特长等,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实施提供可行性。 

(3)将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进行整合,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即在预测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结构、需求量的基础上,提出组织内部和外部供给人员的数量和来源。 

(4)制定行动方案,即以(1)、(2)中的信息为依据,制定满足现在和未来人员需求的各种政策、具体的人员维持、扩张和缩减等人事工作方案。 

(5)战略评估,由于环境、政府政策、技术、组织内部都在不断变化,当行动方案实施以后,要定期对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反馈及时修正战略目标和行动方案,使战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3、管理目标创新——建立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根据马斯洛德需求层次理论和知识型员工的人性特点,知识型员工更注重在工作中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地实现自我价值以取得事业上的更大成就。所以员工职业生涯的管理包含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要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岗位轮换等发展机会,并给予员工多方面的职业指导和咨询,以促使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主要内容包括:

(1)组织应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并对员工的能力、潜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新员工进行职业定位,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再设计或调整。 

(2)组织应在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向员工提供公正、完整的信息,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整合,并协助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自我调整和实现。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7

近年来,世界逐渐转向知识时展方向,而且企业增长与新知识的开发逐渐成为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重点。其中,知识共享可以更便捷地获取知识。然而,即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企业行为中仍然未产生显著的成效。通过相关研究证明,企业员工自身希望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有价值的知识,并能够与团队中的成员进行共享。然而,在实际过程中,还会有所顾虑,导致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为更好保护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希望在实际的竞争中丧失自身优势与技术地位;其二是获取外部知识或者与其他员工知识共享时缺乏获取新知识的意识。上述两种原因直接导致了企业员工缺失知识共享的动机。 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背景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不仅重视内部相互契合的横向一致,而且强调外部和企业的组织价值及企业战略契合的纵向一致。将多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进行有机整合,并产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效果,这种效果要比单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叠加更具成效。传统的研究工作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成控制型系统、平等型系统、承诺型系统以及参与型系统等等,而这些分类系统需要像人力资源规划与绩效管理等不同的人力资源实践进行组合才可以形成。

2.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知识共享的情景因素

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知识共享影响的时候,明确员工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是重要的前提。通过相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整体与系统两方面,并且还会涉及到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产生影响的中间过程,然而对如何影响中间过程的方式并未进行研究。

3.知识共享

所谓的知识共享,即把消息传递给另一方,进而使其更好地学习并理解信息内涵,而后将其转化成另一方信息内容,并发展成新行为能力。知识共享就是个体在组织内部和其他成员共享自身所掌握知识的行为,而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讲,知识共享就是与同事进行交流与沟通,并且帮助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然而,对于组织来说,知识需要被吸收并充分利用,进而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所以,可以说,知识共享也是转化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模型与假设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主要的职能就是对企业员工实施激励,同时还具有推动形成个体知识共享动机、能力与组织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激励问题广泛关注,并想要依靠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在承诺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进行知识共享,并且其中的团队工作设计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更容易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企业员工的合理配置可以形成积极的知识型员工社区,并且推动知识的交流与学习。而企业正规的培训与开发则更有利于员工对组织价值观的认可,进而提高知识共享的成效。将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与知识贡献的程度相互结合,来对其进行相应的绩效评估,进而更好地激励其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在企业团队薪酬设计的基础上,也可以对员工进行激励,通过完成任务来推动员工知识共享的行为。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员工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信任

信任所涉及到的三个相关因素分别是:能力、利他、正值。其中,信任就是对他人能力与技能的信任;利他就是愿意去帮助他人;正值就是相信他人可以公平公正对待对方。本文所研究的信任主要是企业员工对他人能力与技能的信任。企业在正规的招聘中招聘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并善于沟通与交流,符合企业职位要求的工作人员,这样可以加强员工间对于对方能力的信任。对企业员工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重视,并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可以使员工更好地展现自己能力,进而更好的使员工对他人与自己信任。若企业员工间可以经常交流与沟通,同样会增强员工之间的信任感。企业可以利用员工培训与发展的机会,或者是工作的轮换、内部的晋升以及团队工作的设计等方法来强化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一起工作的机会,进而营造员工交流与沟通的环境来增强信任。在企业或者团队所产出薪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联系员工与企业的目标,并利用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强化员工满意度来推动企业员工更好地合作完成特定任务,进而有效地形成相互信任的企业环境。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营造信任环境具有正面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互惠模式

互惠模式,即为更好地保证个体或者是组织声誉、权力和长期的关系而进行的一种社会交换活动。如果团队内部具有较强的互惠模式,那么企业员工就会更加确信其知识贡献的努力会获得相应的回报,进而产生在回报基础之上的个人努力与贡献。企业在团队工作设计、推动团队合作绩效考评、鼓励团队内部合作的基础上实施薪酬设计,进而使企业内部的员工之间形成互惠模式,使团队员工共同完成企业目标与任务。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员工互惠模式具有正面影响。

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的理念来源于社会的认知理论,主要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完成工作任务能力的一种感知,这与自身技能无关,而是个体自身是否可以利用技能完成任务的自信。在企业中,自我效能指的就是达成组织的目标,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任程度,这也是自我评估的具体形式。企业可以让员工学习典范、分享成功的经验等,来充分展示员工自身的能力,并且相互学习,进而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除此之外,企业的绩效考核也可以使员工更加确定并且相信自己。同时,企业组织内部的薪酬体系也可以对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员工在获取薪酬激励的同时,提高自我效能。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的自我效能具有正面影响。

5.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知识共享

企业员工之间的信任是实现组织员工知识共享的重要前提,若员工之间没有信任,那么即便企业中存在知识共享的条件,也不会实现知识共享。企业员工间的信任能够创造交换的关系,并实现高质量知识共享。如果企业组织中存在信任的情景,员工会更愿意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实现合作,进而更有利于实现知识共享。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信任对于员工知识共享具有正面的影响。

互惠模式强调的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给予以及获取共存的一种公平意识,能够使员工贡献知识。如果组织中存在互惠模式,那么,员工就确信知识共享的行为能够形成互惠的行为,所以就更愿意与其他的员工分享知识。因此,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互惠模式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就是个体可以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知识的能力感知。在实际的研究中表明,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可以对个体的态度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将自我效能作为基础可以更好地激励企业员工提高自我效能。因此,企业员工的自我效能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合作的意愿,并提高知识共享实现的几率。所以,可以提出相应的假设:知识共享自我效能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共享具有正面影响。 综上所述,文章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信任、互惠模式以及自我效能方面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并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员工的知识共享放进同一研究框架中,积极建立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与此同时,详细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知识共享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信任、互惠模式与自我效能在上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假设,进而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条件,也同样为企业实现员工知识共享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除此之外,通过企业员工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使得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对其中的情境因素予以一定的重视,进而更好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窗体顶端

[1]林筠,胡婷婷,黄佩玉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员工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5):121-123

[2]汪晓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员工信任与知识共享关系研究――基于内容与过程整合的视角[D].苏州大学,2012

[3]何会涛,袁勇志,彭纪生等.对员工发展投入值得吗?――发展型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及离职意愿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1,23(1):75-84

[4]朱春玲,陈晓龙.高绩效工作系统、知识共享与员工创造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11):102-112

[5]李明斐,贝文海.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知识共享的实现――基于沈阳万科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4):75-83

[6]袁勇志,何会涛,彭纪生等.承诺型人力资源实践与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组织内社会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171-177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8

摘要: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启示,本文试图从人才管理、人才培养、优化配置、创建和谐的环境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本文认为,在当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人力资源应当并且能够从这些启示中找到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源管理 启示 金融危机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研究机构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明确了这种新型经济的性质。对知识经济比较确切的解释应该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简言之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如今,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新的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我们新的消费基础。新的知识观念、知识价值、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转移、知识功能和知识经济爆长,正成为人们注目的重点,本文试图考察知识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各种管理功能,促使人力资源有效运用以达成组织的目标的过程。知识经济在资源配里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一要素,也就是说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就比工业经济中对稀缺自然资源——土地和石油的占有更为重要。另外,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而高技术产业以高科技为其最重要的资源依托。知识经济的资源配置和结构如上所述,那么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特征是什么呢? 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世界经济是一体化——信息化条件下的经济;二是以无形资本投人为主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在生产力发展的各种要素中,科学技术占了首要地位。其主要表现在:一,现代柔性制造技术极大地节省了生产原料和人力成本,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二,新的加工工艺和新的发明不断产生。三,新的产生也会随之而生。知识经济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不但对经济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人力资管管理的模式产生了新的启发。 首先,人力资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农业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只能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中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但是今天知识经济时代,依靠凝聚在人力资源之上的知识去推动经济的发展,就是创造财富的一种必要的途径了。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过程的主体,是首要的生产力,一切生产活动都是由人去实现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愿望,有目的地运用外界各种物质要素去进行经济活动,以达到实践的目的,由于有了人类的劳动,各种自然资源才成为经济资源,才能进人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也正是由于有了高智能的人类,各种经济资源才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充分利用,发挥了更大的效益。因而人力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生产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作用的发挥。在知识经济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正在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其第一资源的地位正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逐步得以确立。 其次,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便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知识经济代。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命运的主人,企业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体位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又次,尊重和爱护个性化和复合型的人才。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9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从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和内容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传统财务的基本要素是财务资本,财务管理是关于财务资本的运作,包括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这与工业经济时代资本的重要性是相联系的,然而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虽然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知识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以财产所有权为形式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了可转换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即人的知识本身。因此,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财务管理仍然由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关系、筹资、收益、分配财务指标的分析几部分组成。但其形式和内容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理财活动迥然不同,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如何做好知识时代企业财务管理。

一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后果,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为必要和可能。一是企业在原有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为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采用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科技创新成果,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影响社区福利等。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也为消除不良后果提供了可能,如污染治理技术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能,也是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成为必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保证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同工业经济时代一样,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仍然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企业生产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耗费,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并注重售后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是获得更多知识和巨大财富的源泉。但由于知识的飞速发展,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不可能掌握众多的知识,此时获得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 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企业财务关系,一般包括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知识经济时代这五类关系仍然存在,但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但与其它生产要素与拥有知识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拨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 做好企业筹资管理

从筹资角度来看,来源于银行的银行资金比重将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难以满足银行经营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得网上融资成为可能,融资的领域更加广阔,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选择上,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促使企业成为处于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最关键因素。因而企业筹资的主要功能不仅仅在于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它不仅包括资金的筹资,而且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人力资源等资源的筹资。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不像以前工业经济时代那样单靠资本的大量投入。更确切地讲,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四 做好企业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以设备、资本、原材料等为主。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而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的管理则关注较少。新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知识资本性经济,知识和技术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地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和以人才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五 做好企业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工业经济时代的收益分配实行的是按资本分配制度,谁拥有资本谁分享收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必然成为分配依据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分享收益。这时,企业的参与者包括物质资本的提供者、直接生产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创造者。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六 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

反映知识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距,由于传统会计下知识指标反映的局限性,使得近四十年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股票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帐面价值高3-8倍,如天大天财,华工科技等,而有限公司虽然其帐面价值大,但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然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参 考 文 献]

[1]张慧德.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2001,(6):18-21.

[2]刘曙霞.论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j].财会月刊,2001,(20):28-31.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10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

1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1.1树立人本导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管理哲学的变革,而且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

1.2重视学习型管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多的表现出学习型的特征。企业通过学习型的管理,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营造学习与工作浑然一体的氛围,打造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新型教育模式,为人才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

1.3变革企业文化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成长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所以,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整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

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动因

2.1企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使企业更为倚重知识型员工,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工作变得重要起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将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寻求企业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2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方面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人才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环境;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

2.3组织的变革知识化和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也更强烈。显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3.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动态化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快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有与之相应的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着眼全局的动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管理既体现在对员工一生全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又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全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

3.3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虚拟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是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外包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职能逐渐分离出来,由社会或其它组织、个人承担,并由它们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主要有虚拟实践社团、人力资源外包和员工自主服务等几种形式,其中,人力资源外包是最重要的形式。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一方面会提高双方的效率,使企业得到优良的服务,另一方面还会因此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优势和资源关注自身和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使企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了灵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4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个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人才的关注使企业必须考虑到人才的不同需要。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心理、工作风格等各不相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最好能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个性化管理,采取不同的激励制度、考核方法或者培训形式等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在观念、模式、手段、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使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服务,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3.5人力资源管理氛围的和谐化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主动适应创新要求,不再抵触企业改革,而是积极配合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及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企业文化应该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这样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

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自然资源管理知识例11

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部分,从20世纪中叶开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根本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整个社会逐步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财务管理的一些观念和内容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传统财务的基本要素是财务资本,财务管理是关于财务资本的运作,包括财务资本的取得、运用和资本收益的分配等。这与工业经济时代资本的重要性是相联系的,然而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虽然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知识承担起了这一重任,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以财产所有权为形式的财务资本,而且包括了可转换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即人的知识本身。因此,新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基本要素面临着从财务资本向知识资本的扩展,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财务管理仍然由财务管理目标、财务关系、筹资、收益、分配财务指标的分析几部分组成。但其形式和内容与工业经济时代的理财活动迥然不同,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如何做好知识时代企业财务管理。

一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后果,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为必要和可能。一是企业在原有财务管理目标的指导下为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采用造成外部不经济性的科技创新成果,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影响社区福利等。造成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的不满。二是科技创新成果也为消除不良后果提供了可能,如污染治理技术为解决污染问题提供了可能,也是新的财务管理目标定位成为必要。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保证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同工业经济时代一样,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仍然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企业生产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耗费,企业的产品质量提高并注重售后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企业已充分认识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是获得更多知识和巨大财富的源泉。但由于知识的飞速发展,人的精力有限,一个人不可能掌握众多的知识,此时获得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二 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企业财务关系,一般包括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的关系;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关系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的财务关系等。知识经济时代这五类关系仍然存在,但主要侧重于企业内部即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要素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但与其它生产要素与拥有知识是否愿意发挥其才能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拨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 做好企业筹资管理

从筹资角度来看,来源于银行的银行资金比重将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难以满足银行经营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使得网上融资成为可能,融资的领域更加广阔,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选择上,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促使企业成为处于市场竞争优势地位的最关键因素。因而企业筹资的主要功能不仅仅在于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更在于有效地配置资源,它不仅包括资金的筹资,而且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人力资源等资源的筹资。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不像以前工业经济时代那样单靠资本的大量投入。更确切地讲,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四 做好企业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主要以设备、资本、原材料等为主。与之相联系的财务管理比较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而对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的管理则关注较少。新经济最根本的特征是知识资本性经济,知识和技术对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地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和以人才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五 做好企业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工业经济时代的收益分配实行的是按资本分配制度,谁拥有资本谁分享收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必然成为分配依据之一,谁拥有知识,谁分享收益。这时,企业的参与者包括物质资本的提供者、直接生产者、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知识创造者。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六 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

反映知识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所反映的是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之间的差距,由于传统会计下知识指标反映的局限性,使得近四十年来,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股票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帐面价值高3-8倍,如天大天财,华工科技等,而有限公司虽然其帐面价值大,但市场价值却每况愈下,以致最后陷入破产的绝境。可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然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参 考 文 献]

[1]张慧德.市场竞争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财会月刊,2001,(6):18-21.

[2]刘曙霞.论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J].财会月刊,2001,(20):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