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2 15:50:31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2.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 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讲课才能游刃有余。二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语文教师在打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广泛涉猎诸如天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3.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1)开放学习内容,促进协调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语文教学应立足课堂,向课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而且可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和学习结构,让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让新课标的理念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通过语文教师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2

一、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

1.对于老师带来的影响

(1)新课程实施以后,教材的更新频率变快,教师的观念和业务知识不太能跟得上,对新的方式手段比较陌生.

(2)由于新课程的实施,老师们的压力会变大,老师要学习的内容变多,需要达到对于老师考核的要求,需要在一些能力和知识的考核上达标。

2.在教材、课时和资料选择上的一些问题

(1)由于语文教材相比数学等科目,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不太严谨,习题不太配套等,使得要面对严峻考试的学生们来说,不得不多选择购买一些种类繁多的辅导资料。然而大多数的资料存在相互抄袭、粗制滥造等状况,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资料成了一些图书制造商敛财的工具了。

(2)课时不是太充足。新课标对于语文课时的安排有所减少,但是一个学期的任务量没有减少,还有增多的趋势,使得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很大的难度。在教材后面有“表达与交流”的内容版块,但是课堂上的时间限制,老师基本上是无法进行学生对这方面有太多的引导的,而这又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的表现。

二、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惑

1.教学理念当在的困惑

新课程实施当中,很多老师们都在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广泛的多媒体的教学之中,这是教育的很大的进步,使得教育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前的教学方法逐渐减少了。现在教学当中出现了一种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老师会贯彻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方式,但是难度较大的不太会熟悉这种方法,同时老师们也是存在疑惑的,认为不采用这样的教学,就可能不是在按照新课程的教学进行,采用这样的方法,老师又担心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够,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学不好,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导致新的教法不熟悉,以前的教法不太敢用,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当中了。

2.对教材的难易部分的掌握不够分

高中语文教材存在一些问题,教材的课文太过于注重涉及面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却忽视了知识本身的所有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关联性。就比如把较长和较难的课文加在了高一课文内容当中,这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安排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的一种表现。还有就是教师对于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掌控不够,怕教学生太多,影响课程的学习进度,不让学生学习太多又怕学的不全,最终影响考试的成绩,教师进退两难。

3.对教材的重点内容没有很好地进行界定

高中的语文教材很多,有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教材本书多,新添加的内容也多,课程的结构变的复杂,知识的背景也很广泛,重点和难点很难区分。课标的和高考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对接不上,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难界定。必修中有不重要的,但是选修中也有很重要的,真的是自相矛盾的。

三、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应采取的策略

1.老师应该加强业务的学习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总体把握各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把握高中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和课程框架,对于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性质和理念,知识内容和能力的培养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新增内容的学习,尽快学习和运用好新课改形式下要求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

2.掌握新的教学技术手段

现在多媒 体技术飞速发展,要想高效率地教好语文课程,就需要多运用电脑和多媒体。如果不学最新的专业知识,不去探究教学的重要工具―电脑和多媒体,是不太合格的老师的,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以前只是在黑板上板书的形式了,可以极高地帮助老师的教学效率,会使枯燥的教学变的生动和好理解。因此,老师必须熟练运用电脑,用多媒体做课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能力。

3.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现在新课程在强势地推进当中,对于新课程学习的考核最终还是要面对高考,还是要看学生们的成绩,高考是具有权威性的,高考的题目的科学性还是比较高的,一般题目是由易到难的,对学生的三年的学习做出较为全面的考察。着就要求老师要特别关注一些关于最新的高考和模拟试题,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作为引导,明确教学的内容,还要确定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多利用时间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剖析,在学生把握重难点的基础上进行别的内容的简单指导,发动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这样是有利于老师提高课堂的教学的,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的教学方式累了老师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会是比较差的。平时老师还要抽出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询问,帮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够较轻松地学好语文这门学科。

四、结语

教育教学的完善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语文教师都应该积极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去回避。这就需要老师们在辛苦地办公之余学习新方法,掌握新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3

语文教育教学是我们所有教育教学的基础问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改革呼声很高,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许多的优秀语文教师也能够融会其他改革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各具特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使之更加适合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

在高中的各种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但也是改革成效难以在短时间内体现的。我们知道现在高中阶段的各种学习补习班遍地都是,而学生进行补习的重要科目主要集中在数理化方面,对语文进行补习的少之又少。所以,高中的语文教师必须首先进行探索,寻找高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寻找思路,逐步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热爱语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我们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呢?我从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主要从教学思想和学习内容上指出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采取的相应措施。

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思想,努力研究现代化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的发展,单纯地学习语文,将语文和学生的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学生对语文并不喜欢,失去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多的语文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非常单调,教学过程固定,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艺术,学生只是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忽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应付高考而采取了题海战术,这种方法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是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的记忆,而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真正内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对语文教学的性质、任务和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语文绝不是一般的学习工具,语言是我们人类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思维的体现,是人类特有文化的代码,所以,语文教学应该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能力,更好地认识我们灿烂辉煌的文明,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语文教学应该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方法,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涵即可,而是要培养他们继续学习和将来踏入社会自谋职业所具备的语文能力,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绝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语文学习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语文在将来生活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4

2. 课外阅读教学的困惑 我认为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要归功于一点,就是让学生大量的阅读,只要学生读书多了,他的阅读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欣赏能力提高,也就会更假观察生活,自然而然,写作也就有东西可写,有文词来表达。我们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主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资源,二是阅读时间。就我校现状来看,学生多,阅读书籍少,有些书籍学生又不喜欢看,学生自买的资料几乎没有,如果硬逼学生去读他不感兴趣的书,很难想象会取得多少效果;就阅读时间来说,学生现在课业负担过重,不用说有多少老师能拿出多少时间来让学生读书,就是学生自己抽出的时间看书,被班主任发现还要被没收。由此,也就产生了我们语文教学的困惑之二:如何从阅读资源和阅读时间两个方面解决课外阅读教学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5

课程意识是指人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或是进行教学评价时,人们的思考、言说或操作对象都处于特定的课程形态、课程方案、课程框架的背景之中,而非孤立静止地去思考教学。课程意识是一种对教学思想行为的整体观照。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教师缺少课程意识。他们不关心也没有机会去关心课程,一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好课程,教师只管实施就是了。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当改革者越过历史的壁垒,引领着广大教师走进课程视域,唤醒这些决定改革成败的一线教师的课程意识之后,语文课堂就会显露出勃勃生机。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有机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传统,教学改革的艰难远远大于课程改革的艰难。改革的最终成败决定于教学。施良方教授曾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三个隐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课程是一个乐谱,教学则是作品的演奏”。前一种隐喻暗示教学是一门科学,后两种隐喻暗示教学是一种艺术。

2.课程意识的觉醒带来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尽管这种变化还存在许多形式化的因素,但变化本身意味着生机的出现。课堂教学的形式化意味着教师的课程意识尚处于觉醒阶段,未来的路还很艰难。总体上看,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形式化的东西。

3.校本课程开始艰难起步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多还停留在理论上,与切实的行动还有一段需要克服的距离。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开展了实实在在的校本课程教学的破冰之旅。冰封的大地已开始松动,死水起了微澜,新的希望

已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二、课程意识觉醒产生的教学困惑

理论回到现实是一种超越,可当理论与现实相接触时也会产生许多困惑。但如果将现实反观于理论,则现实又会在理论的指导下进步。时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困惑不在于课程,而在于教学。改革若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就必须直面课堂,挑出问题,发现困惑,寻求对策。

1.教学过程巾语文学科地位的困惑

现实的高中语文学科处于一种二律背反的尴尬地位。一方面,学生都能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良好的语文基础对于人生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功利化的学习目的,他们又不愿在学校生活中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学习语文,不能在实践中去体验语文,不愿夯实语文的基础。

2.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关系的困惑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实施教学还是以“高考大纲”为指导实施教学?高考大纲与课程标准有着怎样的内在一致性,又有着怎样的区别?课堂实践中如何对此作出判断,以明确自己的教学行为?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和高考大纲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孰轻孰重?必修课作为必修内容固然是必考,但选修课的内容在高考大纲中是否作为选考?课程标准与高考大纲如何一致?这些困惑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实实在在的困惑。广大一线教师生活在这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成功应对高考的夹缝之中。在课程标准的底线和高考大纲的顶线之间,我们的语文课堂如何寻找到一个适合的结合点,我们期待着也努力着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3.选修课教学的困惑

选修课的困惑不在于其理论,而在于其实践。选修课课程理论之于实践的适切性是人们困惑的根源。教学实践中如何切实地处理好选修课教学与必修课教学的关系?谁来选?如何选?教师和学生在选修课的开设过程中谁具有更大的权重?学校、教师是否已经为选修课的开设做好了准备?选修课的教学如何与高考大纲接轨?这些问题困惑着我们,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人们尝试着在教师教的主导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文本、教材、课程之间找到科学合理的结台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要从各自的角度对选修课的教学做好规划,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资源。这也许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一条理想路径。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变革:基于传统的超越

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只能是基于传统的超越,是在传统语文基础上发生的渐变。基于传统的超越有三个方面的含义:语文学科的民族性、语文课堂的传统特质、语文教学改革的渐变。

1.语文学科的民族性

学科内容的民族性表现在语文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对语文学科而言,语言表达形式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意义:其他学科都是在通过语言形式去学习和掌握其内容,而语文学科则重在学习其语言表达形式。其次,教学方法的民族性。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语文学习的方法有着数千年的传统积淀。这是我们研究当代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就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来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向来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是我们不能抛弃的民族语文的学习方法。

2.语文课堂的传统特质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和引路人。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十几年来,遇到了许多困惑与难处,深深体会到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尝试和摸索,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与大家分享。把自己教学上遇到的困惑与大家一块儿探讨。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努力,这种局面定会改变。本文试图浅谈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困惑及造成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一、产生困惑的原因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高中英语难学:词汇量大、知识点细、语篇长、语法难。面对这种情形,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更加无所适从。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困惑,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要领还需要我们从产生困惑的根本原因上下工夫。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原因如下:

1.招生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中在学生录取上占劣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先从重点学校录取,最后才是普通高中,导致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刚过普高录取线或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线以下。这样普通高中的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就显得疲惫不堪。

2.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刚过普高线的学生大多都是严重的“跛子腿”学生,英语学科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单词量少、句型掌握不多,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显得苦不堪言。

3.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小学和初中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学生兴趣较高,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科较多,并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逐步减退,产生厌恶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放弃,无形中就给英语教师带来了难度。

4.学生认识偏低,认为学英语无用

笔者所在的高中地处城乡交界,随着城中村改造,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随之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许多孩子受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认为上大学没用,毕业难找工作,大多数学生认为拿到高中毕业证即可。这样就给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教学的实际困惑

针对教学中产生困惑的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英语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惑与挑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历练,总结了作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诸多困惑: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内容太多、要求太高、课时太紧、任务太重。笔者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研组组长的英语教师,各种酸甜苦辣,深有体会,下面就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谈几点感受:

1.新教材带来的挑战与困扰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新教材的生词量、阅读量、话题量大、单元板块多、教学步骤多。这样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学中普遍出现“课时紧”的困扰。无形中英语教师要面临如何重组教材?如何教会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学生不反感英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等问题。

2.学习方法的不得当

随着教学容量加大,高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去进一步地挖掘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这样,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会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与别人的差距愈来愈大,无形中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3.学生由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的能力不足

高中英语检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试题侧重语篇阅读、短文改错与短文写作,与初中试题相比,难度大大增加。这些难题是高一新生始料不及的,因为初中学生从未练习过,这样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做好迁移工作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过渡期,学生一定会产生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4.班额过大,不适合语言操练和分层教学

语言学习是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的过程,需要大量反复地操练,而我们目前高中的班级人数均在五六十人以上,老师根本无暇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更谈不上有效地交流了;另一方面,学生练习的机会也不多,致使许多学生索性养成了不开口的坏习惯,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笔者到大连保税区高级中学学习孟氏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发现孟教授提倡小班教学,班额一般不超过30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反复的操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和能动性。

三、解决困惑的措施

面对种种困惑与挑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彻底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观念

教师应该跟他们讲道理、举实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家长、学生们目光长远,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英语是大势所趋,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学生站在统一战线上。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易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呼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采取适当措施

笔者认为教育资源要想得到很好的协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重要举措。应该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不要只抓所谓的重点名校高中,而忘了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看,普通高中学校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变,与时俱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防止搞花架子,搞花架子只会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耽误时间,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普通高中现状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求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教学。

4.大胆重组教材,重视初高中之间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原有教材的特点与亮点,努力重组教材的不足之处。我们没有必要全部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应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简化教学步骤,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基于教材的不配套,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使学生过渡自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钻研和了解初中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一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为他们扫除英语知识不全面的障碍,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样做,教师这个纷繁复杂的工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只要我们找到教学中的困惑并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并且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我们焕然一新的日子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本社,1994.

[2]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

[3]武月明.英语写作教程(2).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

[4]汪东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10).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7

困惑一:新教材的词汇量大,语法零碎,教学操作难度大

《Go for it》这套教材,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起点较高,而且词汇量较大,仅仅是英语词汇方面,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如何促使学生既要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技能,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和无从着手。

困惑二: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起点和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农村中学中,学生层次有很大差异,使英语教师无法找到教学的起点,更谈不上因材施教,教学进度经常被打乱。

在英语学习中碰到的上述问题不仅给许多教师带来困惑,也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致使许多学生对英语产生畏难心理,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实施中的这些困惑,作为教师,应该要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积极的方面,克服畏难、抵触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恢复他们的健康心理状态,以适应新目标英语的教学需要。教师要重新认真领悟新课程的要旨,敢于摸着石子过河,向实践要方法,在实践中找对策:

一、借助丰富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创造词汇重现的机会,让学生自我强化所学词汇

《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量多而难记,所以在班内定期展开词汇竞赛,形式各异,有直接根据中文写单词的,或根据英语写中文的,也有根据首字母写单词的,或在文章中填写关键词的等,既让差的学生能经过自己的“跳一跳”,体验到成功,也能让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做到两头兼顾,又能让全体学生体验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二、借助作业评语和兴趣小组,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难做到每天与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与谈心之类的,所以,我常在学生在作业本写上简单的英语评语,通过评语送给学生阳光般的温暖,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使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学生在翻阅作业本时,不会感到很苦恼,而是让他们带着新鲜感去翻阅,就像是去接受老师的一个神秘礼物,不知今天又会得到什么。有时老师的一句评语,学生看不懂,就会很好奇,去问同学、老师或查字典。他们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这也是一种学习。用简短的英语评语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看法、意见或提出更高的期望,而学生从评语中及时了解自己的情况,体会评语的含义,评语成了联系和沟通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学习小组可以发挥帮带作用,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小老师的作用,既减轻了教师负担,又提高了班级整体英语水平,还融洽了同学关系,可谓一举三得。

三、借助多媒体有效资源,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阅读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细心的教师会发现,英语教学资源无处不在、随处可得,网络英语、英语报刊杂志、电视广播、CD光盘等都可以作为英语阅读材料,教师只需稍微做些挑选和组织,就可以作为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资源:有网络条件的同学,组成一个网络学习团队,由团队成员轮流通过网络下载英语短文、故事、新闻等,用Email或QQ的形式发给团队其他成员,供大家阅读并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改写;对报刊杂志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报刊学习团队,订阅一定的英语报刊。通过形式多样的团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渠道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又提高了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善于总结、正视困惑、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同时,要善于汲取别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并坚持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闯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来。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8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就目前而言,新课改存在着定位不够明确、课程的内容有着“繁琐、困难、生偏、陈旧”、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对分散性讲解、通常进行一些比较机械的重复性的工作、小学语文的学习和现实的生活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融合、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教的学工作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片面的追求学科的一个知识系统构架等等一系列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困惑,从而影响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1]。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扰

在很长的时间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都是一个不被重视的局面,总是处在一个教学的边缘地位,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即使是在新的时期之下,我国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在农村的教育问题上,也拨了一批资金进行辅助,但农村的教育却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教育范围大、校点较多、师资教育的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热情,教师的结构不合理等等。就小学语文教育这是一个基础性的教育工作而言,其所存在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

1.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困惑

很长时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一门学科了,全社会都普遍将视线关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之中。不难发现,在新一轮的课改的实施过程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艰难程度是显而易见的。在农村的小学中,教师面对新的课程教材往往会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一些比较年轻的老师,因为接受能力稍微强一些,通过自主的一个学习和培训往往会对新课程的内容略有所悟,但是一些年纪稍微大一些的教师因为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接受能力又比较的慢,所以往往对新课程的内容有一种一头雾水的感觉。他们在新课改的这样一个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夹缝当中不断徘徊,不知道具体的方向在哪里。但当还是要靠分数来决定成绩的时候,就又会朝着的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发展。

相比较而言,一些年轻的老师计算已经接受到了新课程的内容,可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没有设备进行新课程的教育工作。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就只能机械的对学生传递一些所谓的“新课程”,而这样的后果就是新课程的实施基本上还是一纸空文[2]。

2.新课程改革的本土化问题

所谓的新课程改革,其实并不是由我国自主开发研究所提出来的,其本质上是结合了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与我国自身的教育方式所提出的一种新教育模式。实际上,在现在的农村的一些小学中已经开始实行新课改的教学内容了,可是由于其依旧采取大班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即便老师的激情再充沛,教学情境设计的再新颖,当看到一大班的人数的时候,五六十双的眼睛齐刷刷的望向老师的时候,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困惑。因为老师必须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保证课堂处于井然有序情况下的短短一节课的时间之内,能够让那个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此外,由于农村的中小学的生源相对的较差,学生的知识面不宽,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一部分的学生并不喜爱学习,甚至会感觉知识很让人厌烦,而一些能力较强的优等生,也因为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取到更多有营养的知识进行补给,同样会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3]。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扰解决措施

对于农村小学中的学生而言,教师最清楚他们的需求,也最了解适应他们的教学模式,因此农村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实行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倾听教师的声音,建立以教学为基础的教材选择机制;二是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资源的配置;三是建立完善的新课程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改变培训的形式,提升培训效率;四是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构,从评价内容中不断改进和创新培训机制。

小学的学习阶段是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但是现如今的社会却还是重视考试的分数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把小学语文这样一门文艺性质很强的学科蒙上了一层功利化的色彩,这样的后果智能偶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要想新课程的实施有效,就需要从本质上将分数决定一切的这样一种观念给改变了,进而培养学生的一个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方式外,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硬件设施进行建设,同样也是极为必要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新课程的推广不能只是一纸文书下达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在相应的政策支持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必须对农村小学中例如投影仪、教室、有关教具等一些教学设施进行换新改进,才能将农村的办学条件改善起来,从而达到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的教学工作不应只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而应该注重能力的一个培养,才情不是表现在试卷上的,而是生后运用过程当中的。只有针对新课程改革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从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才能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加快推动新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9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362-01

正文:

教育部一再强调“减负、减负!”我一直赞同减负这一理念!而所谓的减负不单单是减少做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减轻孩子心理的负担。举个例子:一个孩子他不喜欢英语,我们学习6个单词,我只要求他每天记2个。但是他还是不想记,还是会喊累。相反,我教的四(1)班有几个孩子,每天都主动交默写的单词或句子,他们写再多也不觉得累。这说明什么呢?这就是兴趣,有了兴趣、积极的情感态度、孩子自己给自己减轻了心理的负担。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把这种兴趣无止境的延续下去成了英语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兴趣: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更何况我们这将近80人的大班教学,如何培养和一直保持他们高昂的激情和兴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困惑和相当困难的挑战。另外,教学中的困惑还有:

一、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小学英语的学习,这也是教学工作中最大困难,毕竟要想学好英语只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二、课本容量大,练习册题量大,在最短的时间内批改5-6个班作业工作量过大。(注:如果练习册在家做也行不通,一方面是收不齐,另一方面,作业质量差。)孩子对英语作业的态度比不上语文数学作业,我想这也与家长对小学英语的态度和重视程度有关。

三、多数家长对英语不懂,不会辅导学生的英语作业!面对以上种种困惑,我迷茫过,苦恼过,但是,我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的改进。我们几位英语老师经常互相听课,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更适合自己所教年级的孩子的教学方法。例如我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把课堂纪律放在首位抓好。为了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我苦恼过,困惑过。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脾气也很少发了,现在我是用眼神就能“杀灭”捣蛋孩子的锐气了。我们这届学生已经习惯了我的管理模式,如:有同学说话,我突然就停下来,小声的“嘘”一声,然后伸出手指,轻轻的倒数三个数。全班同学都就会迅速的静下来,用手指向那极个别说话的学生,凡是被大家指出来的同学都要在接下来的课堂中被老师提问3次,这样做很有效果,在回答问题只要我再讲一遍给他们听,他们几乎都能答出来。这也说明了,只要孩子认真听课,不论基础好坏学个单词和句子还是能接受的!

另外,为了建立起孩子学习英语的强烈意识,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我几乎每天都发信息,发两条甚至多条,通常是除了作业信息以外,我还给家长发送一些沟通信息。例如:给家长分析小学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怎样监督孩子学英语、如何让孩子轻轻松松的学好英语,等等。此外,我还鼓励家长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听写情况以纸条留言或者信息反馈给我,我会在第一时间针对性的回复孩子的学习对策。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0

摘要:由于“社会转向”影响,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成为外语教师教育领域中的新亮点。为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了解外语教师在自我认同上的困惑,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探究。首先,对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内涵进行阐释;其次,多源视角分析高校外语教师自我认同存在的主要困惑;最后,针对主要困惑提出强化教师自我认同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自我认同 困惑 对策

在社会学的解读中,教师自我认同即教师之间相似和差异的统一。教师自我认同属于内在的自我认同,是依据教师自身的经历产生的自我。教师的自我认同是对自身角色的自我确定,属于一种价值认同,在不断寻求“我是谁”的过程中确定自己身份,从而能够对自身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知道自身存在的意义。

一、外语教师自我认同的内涵

由于,“社会转向”影响,Casanave和Schecter最先进行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本质的思考,对教师身份认同探究,缘起于外语教学专业化地位面临挑战的大背景之下。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指外语教师持有的教学信念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和文化角色的确定和认同(Richards,2008)。对外语教师的教学成绩,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观点有密切影响(Tsui,2007)。

基于多角度解读,本文认为外语教师自我认同是指对职业内涵不断反思,深层理解和定义职业发展、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自我认同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较大的困惑。

二、外语教师自我认同的困惑

(一)身兼多重角色的倦怠感

由于外语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其往往身兼数职,身心俱疲。教师角色本质要求其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相应的科研能力;同时需要和同事领导搞好关系,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作为家庭成员,是父母、亲友的骄傲,又肩负着家庭责任义务;对事业有积极的追求,对生活有多彩的梦想和渴望。然而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琐碎的工作,随之而来的倦怠感造成外语教师对个人的能力乃至自我生存的意义产生质疑。

(二)语言自我的抑制

语言不仅仅作为交流工具被应用,更是承载着传播文化世界观的角色,积极影响着自我认同的构建。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构建一种新思维、新行为、新自我的过程。外语教师的第二语言自我是左右其身份自我建构的关键因素。新课程改革倡导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目的语的输出,外语教师弃用旧式语法翻译教学法,最大限度应用目的语授课。但是缺乏母语自我感的保护,在不能流利清晰表达自我时,第二语言自我记忆遭到控制、恐吓,教师质疑自我能力和信心,陷入自我认同危机,破坏教学效果。

(三)将教师角色与研究者角色割裂

外语教师应同时具有教学与科研的能力,作为研究者,对科研的解读不全面、清晰,科研活动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也不够理想,肯定科研促进教学的重要性,但硬性设置的科研任务削弱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硬性地割裂了教师角色和研究者角色的内在同一性。

(四)渴望生活与工作融合却力不从心

社会文化视角认为,学生实现社会化所依赖学习资源便是教师的存在和生活经历。而且,Palmer指出:“教师工作和生活和谐统一,才能实现身份认同的融合,实现好的教学。”调查表明,外语教师都希望实现事业生活相融合,但却阻碍重重。

三、外语教师自我认同的提升策略

(一)构建积极文化,赋权教师

解决教师自我认同困惑,学校应该建构合作型教师文化,倡导平等、合作、沟通、尊重、信任、支持。这样既能促进专业能力发展,又能降低应对改革与困境的压力。学校体系制度中保障教师权力运行的空间,给予教师表达意志理念发言权。

(二)深化实践,提升境界

教师要勇于面对自我,承认不足,坚持终身教育,在反思性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信心,实现工作生活融合;用真实自我示人,真情真意待人,真实情感育人;调整心态,乐观豁达,提高奉献意识,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参考文献:

[1]熊金菊,吴宗杰.师徒教师教育中的身份改变――以英语初任教师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07(6).

[2]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职业倦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4(9).

[3]张茂森.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3).

[4]佐藤学著,钟启泉译.课程与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5]李彦花.教师专业认同与教师专业成长[J].课程・教材・教法,2009(1):78-83.

高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例11

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

(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案只关注局部的逻辑关系,不考虑教育的阶段性、知识的螺旋递进性、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展开的火力搭配。常态的教案流于教学形式和教学的机械组织,忘了教案设计的原点宗旨,行至中途,常常迷失方向。故这里的困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的困惑;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困惑包括学习内容的困惑和学法的困惑。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科学化的追求过程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为应试教育行为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平台,使人们过分的注重语文教育的显性目标。就这个角度而言,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知识上的疑问,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若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不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也可以作为以后教学中探索的方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不能误以为语文能力可以由机械、重复、繁琐的基础训练转化而来,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被淹没,被异化。

2.教师的困惑。教师的困惑也包括知识理解的困惑和教法的困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作为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也不能一下子就十分全面透彻。尤其是初上讲台的教师,对有些知识点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些知识点甚至兼顾不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会感觉到这些,如果在课堂结束后,不能把它记下来,加以规整,那么在一段时间后,教学活动中的那些感觉也就消失了。那些问题也就成了永远的问题了。可见,及时反思,找准问题并积极解决,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教法极高的要求。若要达到“青出于蓝”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及时传授给学生。这得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困惑,但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难题。美国教育学家杜维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无论是学识还是胸怀,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二)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成长

不断地反思,能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对师者的要求。“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将灌输知识与探究教法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堂课不只有困惑,也一定有让自己满意的地方,或者是对某个知识点精炼的指点,或者是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完美处理,或者是对某个后进生恰到好处的鼓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及时捕获信息,勤于笔耕,将它记录下来,持之以恒,并经常翻阅,加以规整,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语文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有传承文化、承袭精神的功能,语文对“立人”的意义等学科核心价值,这些都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传道”是其极重要的职责。要做到“传道”,首先得明白“人”。人一生汇聚的东西包括经历、经验和方法,最后合成心力、心神、心魄,教学相传根本上而言传达的就是由这三者构成的精神追求。然后由形而上统摄形而下衍生出知识、学养,真正完成对学生成长的真切关注。这也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反思是否制定了合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达成了这样的目标。

(三)反思有利于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承担的育人功能更强烈一些,尤其是一个时代,发展到它的瓶颈期,更需要让人从精神上警醒,振作。清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也是时代风云急剧动荡的时代,明王朝的腐朽堕落,清王朝的残忍暴虐以及由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观念的冲撞与融汇,都无不强烈地撞击了明末清初文人的心扉,特别在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更是深切地感到自己不能做无用之书生,不能只写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文字,而应该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意志的诗歌,而对诗歌艺术性探讨则放到次要的位置。

所以课程改革中,很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要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帮助,引导的作用。关注人性,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归宿。然而现在,为了满足应试教育下人们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学已经脱离,或者说正在脱离它的轨道。急功近利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不懂敬畏,不会忍让。那些学生顶撞教师,学生不尊重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教育的失败,虽然不能说是学校教育的全部责任,至少我们难辞其咎。然而在今天,为了自保,教师开始淡漠育人这一层,长此以往,结果是可怕的。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我们的孩子对文明不了解,不敬畏,实在是难以启齿的事情。

所以,为了完成我们育人的职责,教师更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理智分析自己的育人方法,结合成功者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让教研有话可说

教研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并不是每周一次的学科内老师的简单聚会,也不是学科带头人自说自话,更不是学校策略上的一个环节。教研的基本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上,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与教学理论结合,从具体的实践中提取,规整实际的教学问题,在优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教师要想融入教研活动,将其作为自己反刍的平台,让自己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在教后积极反思,对自己的备课、课堂、评价等进行自查,将自己的问题,困惑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二、“以镜照镜”,用别人的课堂比照自己的课堂

天下之大,万物之博,事理之繁,亲历毕竟有限。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果只是固执地要躬耕行事,注定会比别人多走很多路。

以诗歌创作为例。要想创作出有分量、可信度高、可补史之阙的诗歌,诗人们势必要对前朝故实、本朝时事乃至经史子集、金石方志等方面作全面而系统的钻研和涉猎,这些或古或今的材料经过诗人精心的裁剪、嫁接被大量地写入诗歌,使清诗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厚度,这就是一个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